中考古诗鉴赏教案(转载)[推荐5篇]

时间:2019-05-15 03:58: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考古诗鉴赏教案(转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考古诗鉴赏教案(转载)》。

第一篇:中考古诗鉴赏教案(转载)

[中考古诗鉴赏教案(转载)]

课程标准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中考古诗鉴赏教案(转载)。”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各地的中考语文试卷都加大了对古诗词考查的比重,试题的呈现形式变得灵活多样,试题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如杭州市2009年古诗鉴赏的平均得分率仅为0.75。学生因为阅读视野狭窄、答题技巧缺失等无法从整体上把握古诗的内涵和意蕴,所以要鉴赏古诗,是无从谈起。

然而,无论中考古诗鉴赏的材料如何选择,问题的设置如何变幻,其考查的学生能力和价值取向都是基本不变的,我们以浙江部分地(市)的2009年中考古诗赏析的试题为例分析。如:

杭州市中考语文古诗赏析曾巩《城南》:

(1)

一、二句写出了“雨”怎样的特点?

(2)诗的三、四两句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都写小草,且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就此作比较赏析。

湖州市中考语文古诗赏析晁冲之《春日》:

(1)这首诗通过描绘、细雨翻萍、的春日景象,构成了一幅优美而完整的画面。

(2)

三、四句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绍兴市中考语文古诗赏析王建《雨过山村》:

(1)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怎样的特点?

(2)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温州市中考语文古诗赏析高适《除夜作》:

(1)第一句诗中的“寒灯”渲染了除夕之夜旅馆中怎样的氛围?

(2)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回答。

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命题中某些共同的特点。其一,古诗第一题着眼于从整体上对诗歌诗意的理解与把握,命题时主要就诗句中的重要词、句的意义进行理解;其二,古诗第二题对学生能力的要求高于第一题,基于理解诗意的前提下,要求学生分析、欣赏古诗的主题、情感、形象、写作技巧及语言风格等。这些看似不同类型的问题,其实际上都考查学生对诗句意义分析理解的能力。而以上试题的第二题无一例外地都选择了考查学生鉴赏评价的能力,或着重考查赏析古诗的表现手法,如杭州市中考古诗赏析题;或考查赏析诗人的情感,如湖州市和温州市中考古诗赏析题;或考查赏析诗人用语的风格技巧,如绍兴市中考古诗赏析题等。

对于中考古诗赏析题命题意图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古诗赏析题的考查功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有效复习。如果,我们对中考古诗赏析题的设题再作剖析,我们还可以有以下的进一步发现:

古诗赏析第一题对于诗意理解的考查,多从如下几个角度去命制问题:(1)诗歌意象特点的概括。如2009年杭州市中考古诗赏析曾巩《城南》第一题,在把握诗意的基础上,分析“雨过”的情景,从而概括“雨”的特点;(2)诗歌意象内容的提炼。如2009年嘉兴市中考古诗赏析查慎行《晓过鸳湖》第一题:“这首诗的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美丽景色?”答题时,在理解第一、二句诗句意义的基础上,概括出春天的早晨嘉兴城外的具体景色,教案《中考古诗鉴赏教案(转载)》。如果说,诗歌意象特点的概括属于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换,那么诗歌意象内容的提炼则属于形象思维层面的考查。(3)诗句语言的理解。这一类问题,还是要求学生在整体把握诗意的前提下去思考回答,如2009年丽水市中考古诗赏析王禹?《泛吴淞江》第一题:“诗 中 一词写出了天色已晚,一词则强调了诗人泛江已久。”温州市中考语文古诗赏析高适《除夜作》:“第一句诗中的‘寒灯’渲染了除夕之夜旅馆中怎样的氛围?”这类问题一般重点考查在语境中对部分诗句的理解。

古诗赏析第二题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侧重对古诗语言、情感、手法等方面的赏析。就目前的考查形式而言,主要表现为感悟诗人情怀、分析诗句手法、鉴赏诗句语言等。如:2009年台州市中考古诗赏析雷震《村晚》第二题:“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009年绍兴市中考古诗赏析王建《雨过山村》第二题:“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2009年杭州市中考古诗赏析曾巩《城南》第二题:“诗的三、四两句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都写小草,且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就此作比较赏析。”无论哪一类赏析,都需要学生在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和意蕴的前提下去作具体分析。

除却了解诗歌赏析题的考查形式外,在古诗赏析的备考复习教学中,我们还要有效指导学生读诗的方法。真正读懂一首古诗,一般有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解诗意。所谓解读诗意,即要整体理解和把握诗句的大意。在通读诗句的过程中,要抓取一切能助于读通诗歌的信息,如诗题和注释等。2009年杭州中考古诗赏析题中对“路东西”的注释就对第一题的回答提供了有效信息。

第二,析手法。很多诗歌尤其绝句的三、四句是诗人匠心独运之处,诗人往往采取一定的表现手法呈现其欲表达的内容。诗歌赏析中,对于诗句表现手法的分析,有利于我们由表及里地把握诗句的内涵和深入理解诗人用笔的意义。诗歌的表现手法不一而足,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不用面面俱到,掌握常见的几大类即可,如诗歌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夸张等),诗歌的描写手法(衬托、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渲染、烘托、想象等),诗歌的抒情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等)。如果能掌握以上诗歌的表现手法,学生自然可以明白2009年杭州市中考古诗赏析曾巩《城南》中的“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是以暴雨之后“桃李花”和“青草”不同的表现进行对比;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则以“野火”衬托“青草”。

第三,悟情感。读懂一首诗歌的标准当是把握住了诗人的情感,所谓“诗言志”就是这个道理。而感悟诗人情感又并非易事,如在回答2009年湖州市中考古诗赏析第二题诗人的思想情感时,多数考生的答案只拘于浅显地喜爱或赞美春天。古诗赏析复习中,很有必要教授学生一些可行的感悟诗人情感的方法,从而使复习达到有效甚而高效。为此,不妨采用如下一些体悟诗人情感的方法。

(1)分析结句。诗歌有起承转合之说,所谓结句即诗句之“合”,它是诗人“感发意志”、“体物写情”的关键。诗歌的结句,是诗人抒情、言志、阐理的重心所在。如分析2009年湖州市中考古诗赏析第二题诗人的思想情感时,如果在整体把握诗句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春日》的结句“争随流水趁桃花”,诗人那份惜春之情自然会随鹅鸭追逐零落的桃花之景恍然于心间。

(2)寻找诗眼。所谓诗眼,指诗歌中揭示主旨或艺术内蕴的警策或精炼之语,是诗歌中最凝炼、最传神的字(句)。诗眼是全诗的主旨所在,是含有某种哲理的字词句,是全诗最精彩和关键的字词句。我们可以在此方法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去阅读2009年绍兴市古诗赏析的后两句:“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闲”字便是诗歌的诗眼,要读懂此诗,在于能准确把握“闲”的意蕴。又如,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中“天涯一望断人肠”之“断”。再如,杭州市2008年中考古诗赏析王令《送春》:“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如果能抓住诗歌中关乎主旨的“不信”这一诗眼的词,诗人那“顽强进取、执著追求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也能容易被我们分析而得。

(3)理解意象。“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象”,就是物象、形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们能恰如其分地对意象进行分类,让学生熟悉这些意象,这样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如菊花象征隐逸、高洁、脱俗、高雅等,梅花象征高洁、坚贞、脱俗等。如此,学生就不会迷惑于王冕《白梅》一诗“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中透露出诗人那高洁脱俗的品格。

第二篇:柳州中考古诗鉴赏

2007年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2008年 次北固山下

王湾

2009年 黄鹤楼(崔颢)

2010年 望岳(杜甫)

2011年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2012年 使至塞上(王维)

三、古诗鉴赏(4分)2007年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诗人抓住了哪些景物描摹出早春特有的景致?(1分)

(2)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最”、“绝”二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3分)

三、古诗鉴赏(共 4 分,每小题 2 分)2008

年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9、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淼、轻风和顺的传神景象。

C.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送达,借大雁北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

D.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被人称道,对这两句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B、把“日”和“春”作为新生事物的象征,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C、“生”与“入”用了比喻的方法,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D、两句诗对仗工整,明人胡应麟称它“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20 = 400

2分)2009年

10.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概雄浑,感情真挚。B.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远眺,由渺不可知的感觉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C.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三、古诗鉴赏(共4分,每小题2分)2010

年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二、古诗词鉴赏(共4分,每小题2分)2011年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7.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回顾自己二十多年来遭贬流放的经历。B.颔联写诗人回到故乡听着幽幽笛声而勾起对旧友的怀念。C.颈联写诗人对待世事变迁、仕宦沉浮的达观态度。D.尾联点明了酬答白居易赠诗的题意。8.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诗的标题看,这是作者刘禹锡写给好友白居易的回赠之作。

B.诗歌借用两个典故把自己对亲朋凋零、世事沧桑的伤感表达得委婉、含蓄。

C.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景象,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D.这首诗感情起伏跌宕,“暂凭杯酒长精神”流露出举杯浇愁愁更愁的忧愤不平之情

二、古诗词鉴赏(共4分,每小题2分)2012年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0 = 400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

B.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

C.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

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爱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8.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 20 = 400

第三篇:中考古诗鉴赏复习

中考散文复习

——开头和结尾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

1.领悟开头结尾,把握文章主旨。2.探究品味方法,提升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探究品味方法,提升语文素养。

三、教学流程

(一)导入 1.作业再现 2.出示目标

(1)领悟开头结尾,把握文章主旨。(2)探究品味方法,提升语文素养。(二)探究开头的作用 触类旁通

1.出示一组开头

草记 贾平凹

①1982年10月,我去银川,过三边,一漠沙地;天地全然都空白了,几十里没有一座房,也没有一棵树,远远的地平线上,遥远的地平线,乡阳欲浮欲沉,像是妊娠,已经粘胶得成一个椭圆形。我默默走着。先是并不留意,后来就发现眼前倏忽飘过一朵两朵白绒团儿,温温柔柔的,泛着银光,再往前走,白绒团儿竟多起来,一动脚,就绕着身子乱飞。疑心是柳絮,抬头搜素去,四周依旧空旷;急用手去捉,手一抬,那白绒团儿却顺手而上,才抓住一团要看时,一出气,又飞了。一时又起了风,沙尘并没有动,但白绒团儿越发纷纷,如千万只白色蝴蝶,升升浮浮,翩翩不能安静。定睛看去,那白绒团儿却原来都是从一棵一棵什么草中起身的:草高不盈尺,条细,半绿半枯,结一串串果实,如豆荚,尽都干裂,有的已空壳,在风中铮铮颤着细音,有的半合半开,形如织布木梭,里边两排荚籽,每籽小如鸡眼,四周生满白绒,风吹绒毛如足如翅,就悠悠而去了。

②我不知此草为何名,站在那里,一直等远远的一队骆驼走来,问起驼峰间的牧人,回答说:这草叫佛手肿。草古怪,名字也古怪。我在问,回答是:“他怎么不长绒毛呢?要不,它怎么繁衍后代啊?”

……可见环境好的并不足夸,环境劣的更不应自弃。再想这佛手肿长在这里,它也开花,它也结籽,虽然斗,一结籽就生出绒的翅膀,没有一只蜂儿来传递花的爱情,没有一只鸟来遗播籽的繁衍,生活给了它瘠贫,也同时给了它的奋自己去谋生路了。(选自《西安晚报》)

文章第①段的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3’

内容:第①段的划线句子描写了沙地荒凉的景象,这就是佛手肿生存的恶劣的环境,表现了佛手肿生命力的顽强; 结构:为下文表现佛手肿的顽强的生命力作了铺垫。

寒色 龙应台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①

当场被读者问倒的情况不多,但是不久以前,一个问题使我在一千多人面前,突然支吾,不知所云。

他问的是,“家,是什么?”

家是什么,这不是小学二年级的作文题目吗?和“我的志愿”、“我的母亲”、“我的暑假”同一等级。怎么会拿到这里来问一个自认为对“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早有体会的人?

作为被人呵护的儿女时,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帐里帐外都是一个温暖而安心的世界,那是家。

和人做终身伴侣时,两个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孩子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

你告诉我,什么是家,我就可以告诉你,什么是永恒。

作者引用两句诗作为文章的开头,有什么作用?(3分)

内容:①引用诗句,开篇点题。②诗句描写了苍茫淡远、略带寒意的景象,表达了一种忧伤之情,为文章奠定充满温情而又伤感的感情基调。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结构:总领全文。

枯竹

①我在北风呼呼的野外,遇见了它——一株枯竹,静静地斜卧在清翠的众竹前,像白发苍苍的垂暮老人,显得那么另类。②竹仿佛是邻家的小哥哥,一直在我的童年里俊朗地挺立着,伴我走过懵懂无忧的童年。

③犹记得,小时候,雨后的春日里,我在竹林里咔嚓咔嚓地掰断少年般稚嫩的春笋,拿回家,母亲的巧手把它变成一盘鲜嫩的笋丝炒肉,令人食欲大增;燥热的夏日里,竹林间声声蝉唱送来阵阵清凉,我和一帮小伙伴举着小竹竿到竹林里捕蝉。秋日里,竹林里秋虫啁啾着告诉我它们的童年故事;冬天下雨的夜里,雨打竹叶发出清脆悦耳的沙沙声,像一首摇篮曲,伴我进入温暖的梦乡……悠悠岁月里回首,一株株绿竹在我的童年里摇摇曳曳,每一片竹叶,都依附着一件难忘的童年趣事。

④面前的这株枯竹,枝干枯黄,一身萧索,在踌躇满志、正值青春的众竹面前,是那么惹眼,禁不住引我遐思连连——我仿佛见到了它的前身:某个雨后的春日早晨,它憨憨地从土里钻出头来,好奇地看着这个大千世界,抖落身上的旧盔甲,用力拔长。宁静的夏夜它与清风交谈,与明月对望,它聆听夏蝉的歌唱,它知悉秋虫的心事,它也团结土壤,与寒风对抗。⑤这株枯竹,也引发我对它后世的遐想:它化身为一支笛、一管箫,啸啸天籁游走于天地苍穹间;它是“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煮茶吟诗的高雅;它是竹篱上爬满牵牛花的田园;它是竹篮采野花、摘野菜的诗意;又或,它走进寻常百姓家,化身竹筷为烟火,化身竹竿为晾衣;再或,它成为农家灶膛里的柴火,化为一缕缕温暖的炊烟……

⑥它是陆游,“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它是朱熹,“坐获幽林赏,端居无俗情。”它是刘禹锡,“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它是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它是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它是郑板桥,“雪压不倒,风吹不折。”

⑦枯竹,仿佛是走过盛年、走过无数人生风雨的垂暮老人,它不是走向生命的终结,而是走向了更高远的生命。⑧冬寒时节,一株不期而遇的枯竹,引起我遐思无限,给我融融的暖意。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2第9期有改动)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4’

内容:开篇点题,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地写出了眼前的枯竹历尽沧桑。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结构:引起下文,引出下文对枯竹的前身、后世的遐想。举一反三 1.探究方法

(1)小组合作:参考以下三则范例,你认为领悟文章开头的作用需从哪些方面思考?

内容:第①段描写了沙地荒凉的景象,这就是佛手肿生存的恶劣的环境,表现了佛手肿的顽强。结构:为下文表现佛手肿顽强的生命力作铺垫。

内容:①引用诗句,开篇点题。②诗句描写了苍茫淡远、略带寒意的景象,表达了一种忧伤之情,为文章奠定充满温情而又伤感的感情基调。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结构:总领全文。

内容:开篇点题,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地写出了眼前的枯竹历尽沧桑。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结构:引出下文对枯竹的前身、后世的遐想。

一:结合文章,领悟内涵; 二:立足全篇,紧扣中心; 三:两个角度,品析作用。

(2)自主探究:你认为运用这种方法应对实际问题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常用术语:总领全文;开篇点题;渲染气氛;

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奠定基调; 为下文作铺垫;上下文形成对照……

小贴士: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主旨;合理使用术语

(三)探究结尾的作用。触类旁通

1.出示一组结尾

草记 贾平凹

……可见环境好的并不足夸,环境劣的更不应自弃。再想这佛手肿长在这里,它也开花,它也结籽,虽然没有一只蜂儿来传递花的爱情,没有一只鸟来遗播籽的繁衍,生活给了它瘠贫,也同时给了它的奋斗,一结籽就生出绒的翅膀,自己去谋生路了。也正是环境太不好了,它并不去以色香诱蜂儿鸟儿,它靠的是自己生的欲望,靠的是飞的力量,自然这样可能落地而生,也可能落地而亡,要不,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白绒儿各自在找寻自己的归宿呢?

⑧“它只能在沙地上长?”

⑨“要不怎么说是苦命的呢?”牧人赶着骆驼走远了,缓缓的步伐,摇奏着沉沉的铃声。几朵白绒团儿飘在骆驼的身上,落在牧人的帽子上,那深深的骆驼脚窝里,也满满地落下了一堆了。

⑩啊,荒凉的沙地上,有多少人来过,又有多少人能知道这草呢?知道的只有骆驼,只有牧人;但骆驼不懂人语,不能言语,牧人能言,但不能写出以示天下。只有我记下此草;草可悲,草亦可幸也。

如何理解文章末段的“草可悲,草亦可幸也”?(4分)佛手肿只能在贫瘠的沙地上生长,不被很多人了解,“草可悲”;它有独特的生存手段,能遇到“我”,将其写出以示天下,“亦可幸”。

寒色 龙应台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①

当场被读者问倒的情况不多,但是不久以前,一个问题使我在一千多人面前,突然支吾,不知所云。

他问的是,“家,是什么?”

家是什么,这不是小学二年级的作文题目吗?和“我的志愿”、“我的母亲”、“我的暑假”同一等级。怎么会拿到这里来问一个自认为对“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早有体会的人?

作被人呵护的儿女时,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帐里帐外都是一个温暖而安心的世界,那是家。

和人做终身伴侣时,两个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孩子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

你告诉我,什么是家,我就可以告诉你,什么是永恒。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3’

内容:最后一段揭示出文章的主旨,指出亲情是生生不息、恒远流长的。结构:总结全文。

枯竹

①我在北风呼呼的野外,遇见了它——一株枯竹,静静地斜卧在清翠的众竹前,像白发苍苍的垂暮老人,显得那么另类。②竹仿佛是邻家的小哥哥,一直在我的童年里俊朗地挺立着,伴我走过懵懂无忧的童年。

③犹记得,小时候,雨后的春日里,我在竹林里咔嚓咔嚓地掰断少年般稚嫩的春笋,拿回家,母亲的巧手把它变成一盘鲜嫩的笋丝炒肉,令人食欲大增;燥热的夏日里,竹林间声声蝉唱送来阵阵清凉,我和一帮小伙伴举着小竹竿到竹林里捕蝉。秋日里,竹林里秋虫啁啾着告诉我它们的童年故事;冬天下雨的夜里,雨打竹叶发出清脆悦耳的沙沙声,像一首摇篮曲,伴我进入温暖的梦乡……悠悠岁月里回首,一株株绿竹在我的童年里摇摇曳曳,每一片竹叶,都依附着一件难忘的童年趣事。

④面前的这株枯竹,枝干枯黄,一身萧索,在踌躇满志、正值青春的众竹面前,是那么惹眼,禁不住引我遐思连连——我仿佛见到了它的前身:某个雨后的春日早晨,它憨憨地从土里钻出头来,好奇地看着这个大千世界,抖落身上的旧盔甲,用力拔长。宁静的夏夜它与清风交谈,与明月对望,它聆听夏蝉的歌唱,它知悉秋虫的心事,它也团结土壤,与寒风对抗。

⑤这株枯竹,也引发我对它后世的遐想:它化身为一支笛、一管箫,啸啸天籁游走于天地苍穹间;它是“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煮茶吟诗的高雅;它是竹篱上爬满牵牛花的田园;它是竹篮采野花、摘野菜的诗意;又或,它走进寻常百姓家,化身竹筷为烟火,化身竹竿为晾衣;再或,它成为农家灶膛里的柴火,化为一缕缕温暖的炊烟……

⑥它是陆游,“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它是朱熹,“坐获幽林赏,端居无俗情。”它是刘禹锡,“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它是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它是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它是郑板桥,“雪压不倒,风吹不折。”

⑦枯竹,仿佛是走过盛年、走过无数人生风雨的垂暮老人,它不是走向生命的终结,而是走向了更高远的生命。⑧冬寒时节,一株不期而遇的枯竹,引起我遐思无限,给我融融的暖意。

文章的结尾改成“枯竹,我要大声赞美你,你在我心中是永不枯萎的长青竹”好不好?为什么?4’ 不好。内容:原文结尾点明主旨,表达了对枯竹喜爱和赞美之情。优美含蓄,意蕴无穷。

结构:原文结尾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

而改文的结尾虽然也点明主旨,表达了对枯竹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是过分直白,缺乏美感。举一反三 1.探究方法

(1)小组合作:参考以下三则范例,你认为领悟文章开头的作用需从哪些方面思考?

佛手肿只能在贫瘠的沙地上生长,不被很多人了解,“草可悲”;它有独特的生存手段,能遇到“我”,将其写出以示天下,“亦可幸”。

内容:最后一段揭示出文章的主旨,指出亲情是生生不息、恒远流长的。结构:总结全文。

不好。内容:原文结尾点明主旨,表达了对枯竹喜爱和赞美之情。优美含蓄,意蕴无穷。

结构:原文结尾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

而改文的结尾虽然也点明主旨,表达了对枯竹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是过分直白,缺乏美感。

一:结合文章,领悟内涵; 二:立足全篇,紧扣中心; 三:两个角度,品析作用。

(2)自主探究:你认为运用这种方法应对实际问题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常用术语: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

升华感情;点题;言有尽而意无穷……

小贴士: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主旨;合理使用术语

学以致用

中国地图 高鹏程

⑴去乡下拜年,看见几乎每家堂屋里都挂着一张中国地图,大舅家有,二奶奶家有,还有小姑,小姨家……这些地图,有些新贴上去不久,有些看起来有好几年了。但是和烟熏火燎几十年的土坯墙相比,依旧有些突兀。几乎是昏暗的土坯墙上唯一鲜亮的事物。

⑷我明白了,这些地图上连着的地名,都是我的表兄妹们外出谋生和打工的地方……

⑿我没有去更多的人家。但我知道,我的判断不会有什么差错。因为早就听说了,宁夏西吉,这个拥有47万人口的贫困大县,每年外出打工的约有12万人。后来我才听说当地的一首新民谣:家家屋里老两口,门前拴个大黑狗。十户人家九户空,墙上一张大地图。

(文章选自2011年《散文》第10期,有删改)1.联系全文,简要说说第(1)段的作用。(4分)

内容:开篇点题。写了与烟熏火燎的土坯墙形成鲜明的对比的中国地图,表现了鲜亮的地图的突兀。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结构:引起下文,引出下文的儿女们外出打工、老人们牵挂思念的故事。2.简述以“新民谣”作结尾的作用。(4分)

内容:点明中心,新民谣写了当地人外出打工现象不仅仅是“我”的亲人,而且扩大到整个地区,进一步说明该现象的普遍,丰富了内容,深化了主旨; 结构: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

(四)教师寄语

深入研读文本,把握主旨;

注重方法探究,举一反三; 重视生活体验,求真养性。

学会领悟开头结尾,努力提升语文素养。

第四篇:古诗鉴赏教案

古诗鉴赏

——感受春天之美

教学目标:通过古诗鉴赏课,使学生感受描写春天古诗的美;

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分析古诗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话说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个万物复苏的季节。在古诗中就有很多是描写春季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感受春天。

1、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哪些古诗是描写春天的吗?谁能给大家背一背?

指名回答。

(提示:学过的古诗、诗人)

二、学习古诗

同学们对描写春天的古诗背的都很好。今天我们就学习关于早春的一首诗——《早春呈水部十八员外》

1、学习之前请同学来读一读这首诗。

(1)学习古诗前,老师有个问题:作者为什么会创作这首诗?又是送给谁的?

学习古诗创作背景(指名读)

(2)再来读读古诗,根据词语解释,你来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同学自己说意思;

指名说一说。

(3)a.这首诗第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现了什么?

(比喻的修辞方法,表现了下着小雨的春天的喜人景象。)b.“最是一年春好处”让我们想到了一句熟语:

(一年之计在于春)

c.从哪句诗可以看出诗人描写的是“早春”?

(草色遥看近却无)

d.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喜爱早春,珍惜早春之情。)

再来读读这首古诗,体会作者此时的喜悦之情。

2、对比读诗句

我们学习的是一首描写早春时节的诗,我们还学过很多描写春天盛景的诗,下面的诗请你来读一读,感受两首诗描写的不同的春天景象。《早春呈水部十八员外》 《江畔独步寻花》

对比读一读,说说你对这两首诗的理解?

三、古诗小游戏

1、诗句与作者连线

2、填诗句

3、猜节日

四、感受季节之美

1、学习了描写春天的古诗,还有很多诗都诗描写季节的,下面这首诗你来读一读,猜猜看是描写哪个季节的?

——夏季

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你能说说吗?

先读古诗,再体会。

指名回答。

3、还有一些诗描写了不同的季节,课下请同学们再去读一读体会描写季节诗的美。

《山行》

《江雪》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古诗鉴赏——感受春天之美

第五篇:古诗鉴赏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

导入语:我国是一个诗歌大国,有着浩如烟海的唐诗宋词以文本的形式流传至今,优秀的古代诗歌作品,记载着历史,传承着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永不枯竭的精神食粮,我们应该古为今用,吸收古代诗歌中的优秀因素为我们的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当今,古代诗歌鉴赏题在多年来的高考中都是必考题型之一,这也许是其中的原因吧。

一、把握意象、体味意境

1、意象是融入了人的主观情感的物象,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是作品给人心灵上的总体感受。意境的鉴赏,是要通过对一首诗的包括意象在内的思想内容、感情格调以及表达技巧等等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完成的。2.、透过字面、把握形象

(1)“形象”在诗歌中,指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由于这些形象浸染了作者的感情,作者的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已经融为一体,所以它是诗歌意象中比较特殊的一类。

古典诗歌中经常塑造的形象(意象)①豪放洒脱的形象。

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②忧国忧民的形象。

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⑤爱恨情长的形象。

柳永的《雨霖铃》写了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二、品味语言

语言的鉴赏,既可以着眼局部,去鉴赏某个重点词语或精彩诗句;也可以着眼整体,去鉴赏一首诗的语言风格。

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通俗、平淡、委婉等。

三、表达技巧的鉴赏

1、表现手法(1)抒情方式

一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二是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怀古伤今等。(2)修辞手法:也叫辞格、修辞格。常见的辞格有:比喻、对比、比拟、对偶、借代、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等。

1(3)艺术手法(写作手法):如:想象、联想、烘托、渲染、对比、衬托、讽刺、象征、用典、托物言志,抑扬褒贬、动静相衬、虚实结合等。2.篇章结构

主要有:层层深入、首尾呼应、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详略得当、过渡照应、伏笔铺垫、卒章显志、以小见大等。3.创作风格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 豪放/婉约

气势磅礴/格调高昂 缠绵宛转/清新优美 慷慨悲凉/沉郁激愤 意境雄浑/感情激荡

四、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思想内容常见类型: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伤时、建功报国、思乡怀人、寄情悠闲、借古抒怀、仕途失意、勉励留念等。

一.古典诗词中常见的5种主要情感 ①家国胸怀

A.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穷兵黩武。杜牧《过华清宫绝句》杜甫《兵车行》 B.边塞征战的壮烈,山河沦丧的痛苦。杜甫《春望》陆游《示儿》 C.对百姓离乱的忧愁,对民族命运的担忧。杜甫《登楼》

D.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姜夔《扬州慢》 ②人生志向

A.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叹。陆游《书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B.宦海沉浮、仕途失意的苦闷。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C.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陆游《卜算子·咏梅》 D寄情田园之乐,归隐山林之志。王维《山居秋暝》 ③人生感受

A.伤春悲秋之情。李清照《一剪梅》

B.人生短暂,青春易逝的伤感。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C.世事多变,沧海桑田。刘禹锡《桃花诗》: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D.告慰平生的喜悦。李白《早发白帝城》 ④思乡怀人

A.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

B.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C.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D.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 ⑤离情别绪

A.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

B.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五、诗歌鉴赏题的作答术语 写什么方面(内容):写景状物;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意境;背景;主旨。怎样写方面(艺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诗眼;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虚实相济;绘形绘声绘色;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炼字;起承转合;赋比兴;夸饰;用典;含蓄;对仗;韵脚。

为何写方面(思想):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就……的情致。

六、课内练习

(一)意境、意象

【提问方式】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具体答题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第二部分,应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提问: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山有树,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现出了山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二)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方法点拨】应该从语言的风格或特点来解答。一般从下列词语中选择答案: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等。

【答题步骤】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概括语言特色;第二步,用诗词中相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色;第三步,指出描写的意境或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 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提问: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特点?

【参考答案】诗语言清新、自然、质朴(步骤一),描绘清江、梁上燕、水中鸥,构成了一派恬静优雅的自然田园景象;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爱;稚子敲针作钩的天真无邪,弥足可爱(步骤二)。不作雕饰,自然成趣,生活意味十足,抒发了作者热爱宁谧、自然的生活的情怀(步骤三)。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略)

华子岗

裴 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提问:请谈谈“侵”“拂”两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 “侵”字写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程(步骤一),展现了诗人在夕阳中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步骤二);“拂”字运用拟人的手法,增强了动感(步骤一),也让人想见山色的青翠可爱,柔和多姿(步骤二),这两个动词写出了云光山色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实际是写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步骤三)。

(三)表达技巧

【提问方式】这首诗运用了何种(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情感的? 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第一步,指出运用的表现手法

第二步,指出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第三步,说出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福建卷)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提问: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第三联运用了夸张手法(第一步);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第二步);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第三步)。

(四)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

【提问方式】这首诗是怎样来描写了某种艺术形象的哪种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问变体】历代名人称这首诗表现了某种“味道”,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答题步骤】

第一步,找出诗歌的意象,归纳其特点和所营造的意境;

第二步,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意象、形象和诗歌主旨的关系; 第三步,明确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 鸪 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提问: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第一步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第一步)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第二步)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第三步)

七、总结

(一)诗歌鉴赏,所考察的内容可归纳为:内容、艺术、思想几个大块,作题时先把诗歌读懂读透,之后看准题目要求,按要求作答即可。(看准是否有字数等限制)

(二)鉴赏古代诗歌要注意它的行文方式,比如省略、对仗、先景后情、先事后情、通篇写景、景中中含情等,其中也不乏对文言用语的解读,比如古今异意、专用术语等,这一点就需要我们如同读古文一样来读诗歌,毕竟二者都是古人的东西,有很多地方是相通的,可以互相借鉴。此外,我们在鉴赏古代诗歌之时更需要用心去感受作者的心境,要把自己置身于古代社会,这就需要我们对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生产生活等多方面做一个大概的了解。所以,为了能更好地鉴赏古代诗歌,我希望大家在课外做到以下几点:

1、打牢古文基础。

2、读点中国古代史方面的书。

3、大量诵读唐诗、宋词。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上疆村民《宋词三百首》

4、做大量的诗歌鉴赏题,掌握做题方法和步骤。

下载中考古诗鉴赏教案(转载)[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考古诗鉴赏教案(转载)[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诗鉴赏教案

    古诗鉴赏专题复习一:寻找意象 基本目标:读懂古诗词,体会诗歌中用来表达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提升目标:针对考试题型,掌握答题技巧。 教学重点:读懂古诗词,体会诗歌中用来表达主观情......

    中考古诗鉴赏(精选合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朝 李白 ⒈表现对远方朋友的慰问,表现挂念友人命运之情无时不在,并有此心明月可以作证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⒉本诗表达悲......

    怀古诗鉴赏教案

    怀古诗鉴赏教案 一、 怀古诗鉴赏必备知识: 1、 怀古诗的产生: 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

    古诗鉴赏 炼字(教案)

    古诗鉴赏·炼字 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刘俊波 教学目的: 1、探讨古代诗人炼字的妙处 2、品味语言,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古代诗人炼字的作用 教学难点:品味古诗的语言 教......

    2011年中考课外古诗鉴赏(教师版)

    2011年中考古诗欣赏试题精编 佛山市南海区华光中学 邓绍志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诗人搬家作别久住的湖上亭......

    古诗鉴赏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考点综合提升练(一) 分题材突破训练 一、山水田园诗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古诗鉴赏

    1、下面是对曹操《观沧海》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篇写的是诗人登山观海的景象。沧海,大海,因海水呈清苍色,故称“沧海”。澹澹,水波动荡的样子。 B、“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古诗鉴赏

    古诗鉴赏(12-21) 孙怀柱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芒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