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构建新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分析论证报告(xin)
构建新型学生
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论证报告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正处于从外延发展转移到内涵反展的关键时期,大力提高办学水平,培养更多的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是全社会对中职教育提出的迫切希望。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中职学生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毕业和升学的主要依据,引到学校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中职学校下一阶段必须实现的教育培养目标。
2009年1月,教育部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明确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发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中等职业学校是专门从事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场所,是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对中职学生进行有效地、科学地评价,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和建设规划的重要保障,对推进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和制定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尤其是正确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极为重要。
一、我校学生综合素质现状
目前,“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依然存在并对中小学发挥着
深远的影响。从生源来看,学习成绩较好的初中生一般都选择上高中准备考大学。剩下的升高中无望的毕业生正式我校的生源主体。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我校学生的基本素质存在明显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知识技能底子薄。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薄弱,理论知识不够扎实,技能不够熟练,语言不够文明,写作能力差等;二是为人处事不够成熟。我校学生普遍自信不足,心态不够积极,缺乏宽容、豁达与团队合作精神,人际关系处理不够好等。由于没有升学压力,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普遍不足,“混日子”现行比较普遍,对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够重视。
总体而言,近年来我校学生综合素质与前几年有降低的趋势,学生求学精神、态度、热情也不如以前,整体综合素质不是很好。
二、我校学生评价体系的现状
(一)传统学生评价特点:
1、以学习成绩为主评价学生,以此作为评定奖学金、三好学生及毕业生质量的依据;
2、学习成绩以考试成绩、特别是考试课成绩为主,采用简单加权平均排序;
3、思想品德以投票方式选出“优秀”;
4、将思想品德、体育课成绩、考查课成绩作为参考数据
或限制条件考虑到学习成绩中。
(二)传统学生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1、过于注重对学生文化理论素养的考核,而对学生的人文素质、专业操作和专业技能等素质的评价相对忽视或是缺乏科学的考核评价办法;
2、过于注重结果性评价和定量评价,而忽视了过程性评价和定性评价的重要价值,缺乏突出职业教育特色的针对性评价;
3、长期以来,教师在学生评价中占主导地位,成为学生评价中的单一主体,而同学、用人单位、服务对象等主体的评价很少反映到学生的评价结果中,从而影响了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全面性和有效性。
三、新型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构建
《职业教育法》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教育者的素质。”在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日益加快的形势下,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是党和国家的方针的要求,也理所当然是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必须实现的教育培养目标。因此迫切需要根据邓小平教育理论和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从中职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入手,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构建
我校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这个评价体系既要充分体现时代特征和评价的基本规律,又要体现学校与学生实际的、多类型的、多形式的评价体系。
(一)指导思想
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以就业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基本原则,以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等四个方面为基本内容,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以专业支撑与制度建设为保障,把学生全面发展与个体差异相结合,采取学校、社会、企业、学生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促进中职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目标的实现。
(二)基本原则
1、综合性原则
评价应尽可能体现与素质教育相关的重要内容,能从多个层面,多个视角,多条线索反映学生素质情况,以保证评价结果全面、综合、准确反映学生综合素质。
2、发展性原则
坚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注重学生的日常学生表现,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更重视形成性评价,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突出评价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使评价过程成为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和完善自我的过程。
3、多元性原则
学生评价主体不仅包括教师,而且包括学生、用人单位、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服务对象等,使评价评价结果更客观、更全面。
4、公平性原则
积极探索科学的方法,力求评价结果公平、公正、客观,努力提高评价工作的信度和效度。
5、可行性原则
在科学准确的基础上,实际评价要具有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可行性集中体现在“可比、可测、简易”三方面。可比是指评价对象之间或者评价对象与标准之间能够比较;可测是指设置的指标体系可以在教育的实践活动中获取足够的信息,使评价对象在这些项目上的状态能进行量化描述;简易是指评价体系力求简化,使评价信息的统计方法简便,具有可操作性。
6、差异性原则
评价中应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相结合,体现个体差异。
(三)评价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可以由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构成。一级指标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人文
素质、身心素质等四个维度,各维度二级指标项目如下:
1、思想道德素质:政治表现、道德修养、法纪观念、学习态度、卫生习惯;
2、专业素质:专业理论、实践技能;
3、人文素质:人文社科知识、社会工作、社会实践活动;
4、身心素质:身体健康状况、体育运动水平、心理健康状况。三级指标是对二级指标的细化和描述,是进行量化计分的主要依据。
在此评价体系中,各个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对各个指标应该分配不同权重,使最后的评判结果能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
(四)实施方法
1、学生综合测评每学年评定一次,学生上一学年综合测评在第二学年开学后两周内完成,毕业班的最后一次综合测评在最后一学期前四周内结束。
2、成立以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为组长的学生综合测评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本办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测评。各班级综合测评小组由班主任、班长、团支书、一名班委和占全班学生数10%的学生代表组成,负责本班的考核工作,由班主任任组长,班长任副组长。班级考核小组成员实行轮换制,学生代表每学期轮换一次,学生干部根据自身职务变化而定。
3、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考核由班主任和考核小组根据日常考核记录,采用学生自评、班级考核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小组每月按时将考核结果在班会上予以公布并张贴于本班教室,接受学生的监督。班级测评小组每月向学生工作领导小组汇报一次班级测评工作情况,并每月向学生综合测评工作领导小组上报一次考核结果。
4、各班学生素质综合测评成绩汇总登录等工作,在学生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进行,指定专人操作。
5、各班级依据考核结果,成绩90分(含90分)以上评定等级为“优”;成绩80分(含80分)以上评定等级“良”;成绩60分(含60分)以上评定为“合格”;成绩60分以下评定为“不合格”。
6、学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审核各班的学生素质综合测评结果,同时使用电子表将各班学生考核成绩上报、留存。
7、各班测评小组成员在测评工作中应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工作原则,树立对全班同学负责、为全体同学服务的观念,以本办法为工作依据,坚持原则、严于律己、秉公办事。
8、社会评价根据实习报告、用人单位实习鉴定、参加各种职业活动的名次、成绩和证书以及职业资格证书获取情况进行考核
(五)评价体系的保障措施
进行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阳光操作、确保公正,更重要的是转变观念,切实推进综合素质教育。在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中,公正性是保证评价实施成功的重要因素,通过严格的公示制度、诚信制度、监督制度、申诉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切实体现评价工作公平、公正、公开。
1、公示制度: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案、内容、方法、程序及评定结果的使用,均要提前公示;评定结果应及时通知学生本人及家长。
2、诚信制度:参与综合素质评价的人员,要签订诚信协议建立诚信档案‘同事要采取有效措施,督促有关人员严格履行诚信责任和义务。
3、监督制度:学校各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监督与评估,并及时改进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4、申诉制度:学生、家长如对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有异议,可以直接向学校提出申诉。学校必须认真调查,要根据原始记录、原始实证资料给予耐心、透彻的答复,实事求是地做出恰到处理,并及时向申诉人反馈,维护学生利益。
5、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和其他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凡是提
供虚假材料或不按规定程序办理的,要追究有关当事人及领导的责任;对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涉嫌弄虚作假的学生,一经查实,取消其综合素质评价相应等级。
2012 9
年8月
第二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简介
简介
这是一份细致的、过程性的学生成长电子档案;这是深化、推进素质教育应运而生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这是一个全员实施德育的系统性工程。它让班主任、任课教师、教辅人员全体参与到学生管理和评价中来,扩大了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力和约束力,从而实现了学校德育建设和班级管理的稳定。它是新形式下,推进、深化素质教育,创造学生管理优势,提升学校教育软实力的有效途径。
我们将学生各学科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以及优秀学生的表彰和激励三大块内容进行了有机的整合,形成一个较为全面的学生素质发展评估系统。学校于2011年11月制定并实施了《云和二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几个月来,我们的老师细心地发现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为他们的每一个好习惯、好行为加分,同时也耐心地对同学们身上存在的不良行为提出了指正和批评。而我们的同学也时刻以一个中学生该有的行为规范来要求和约束自己,不断改正不良习惯、主动向老师问好、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力去争取学业的优秀……..我们亲眼见证了学校的优良校风、班风、学风的逐步形成。
以激励促进学生的改变,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几个月来,我们明显感到了管理系统对学生的行为产生的明显导向作用。综合素质评价系统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进步是看得见的”、“优秀是光荣的”,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成长热情,也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益。优良的习惯、文明的行为、勤勉的品质正在偌大的校园里蔚然成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二中人的举手投足。
此项工作,我们还在进一步探索,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努力研究和完善,不断推进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改良和优化,不断地追求校本评价工作的科学和高效……
第三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分析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分析
(2012-2013学第一学期)
一、班级自然情况分析
二、按《哈拉毛都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于2012年12月25日组织对本班所有学生进行素质评价。
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班级组织
组长:
组员:
学科教师:
家长代表:
学生代表:
四、实施过程
五、统计结果及分析
(一)统计结果
(二)评价分析
第四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分析报告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分析报告
为了激励和引导我班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保障素质教育地顺利实施。根据评价细则,对学生在品德发展、身心发展、学业发展、兴趣特长、生活自立方面进行检测,现就本期的学生评价结果做如下总结:
一、好的方面
1.学习习惯。大多数学生能做到课堂上积极发言,课后认真完成作业,有创新意识,由于学校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2.品德素质。学生能做到爱国、爱家、爱校,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学生能做到热爱集体,明辨是非,通过主题班会熟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及文明礼仪,努力践行在学校及公共场所做到不大声喧哗,见到垃圾主动捡起来。
3.兴趣特长。由于受到素质教育的影响,很多家长也注重孩子的特长发展,同时重视孩子对活动内容是否感兴趣,并利用孩子的课余时间学习特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需要提高的方面
1.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在学习上不能过度依赖父母,依赖辅导书,依赖网络。
2.生活自立。部分学生的劳动意识淡薄,自己的劳动任务需要在老师或者同学的监督下完成,如果自己的任务完成会替别人多干,认为自己吃了亏,在劳动过程中不讲究技巧,不会干活。甚至有学生连自己的书包还要家长帮忙背。
3.心理素质。很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合群,抗挫能力差。一遇到困难就退缩,一点打击就没力气前行。
4.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同学之前一发生摩擦。大多数学生总是会先找别人的错误,而对自己的问题选择忽略。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不会换位思考。
三、改进措施
1.家校密切配合,分析孩子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从根本入手,共同努力,帮助学生找回健康的心理。
2.在班级中营造宽松、和谐、团结、信任的群体气氛,让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让学生意识到劳动可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要珍惜劳动成果。
4.做好家长工作,保持学校家庭教育的一致性,不能溺爱孩子,要让孩子能够学会自理。
泸天化小学 五年级四班
2016年9月
第五篇: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2017-2018学
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学校一切教育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指导思想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以“三个面向”和党教育方针为依据,以新课改基本理念为指导,采用科学的手段对学生综合素质做出正确评价,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二、评价原则 1.方向性原则
要依据党和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政策、教育法律法规及学校的实际开展评价工作。坚持正确的方向,树立正确的学生素质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以及身体心理素质。
2.科学性原则
按照教育发展、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际、传统经验与现代科学的关系,用科学手段和方法评价学生综合素质。
3.可行性原则
评价工作要从学生的实际特点出发,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使评价工作切实可行。
4.动态性原则
要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对学生素质进行评价,既要对学生的过去进行评价,又要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还要对评价体系本身进行不断的修正,真正实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三、评价内容 1.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评价的主要内容为:“五爱”为核心的思想感情状况;法制观念、纪律观念等思想觉悟状况;文明礼仪、社会公德、行为举止、人际交往等行为规范的养成情况。
2.科学文化素质
对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基础知识:各学科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基本技能:(1)相关科目的听、说、读、写,以及分析、综合、推理、运算的能力。(2)相关学科要求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3.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评价的主要内容为:身体形态发育水平,生理机能水平,运动能力水平,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4.审美素质
审美观:审美方向、审美标准、审美理想、审美情趣等。审美能力:学生感受美、欣赏美、鉴别美、创造美的能力。表现美的能力:学生在音乐、美术、书法、语言、行为等外在美及心灵世界的内在美两方面的表现能力。
5.劳动素质
劳动技能与习惯评价的主要内容: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态度、劳动习惯等方面。
6.个性心理素质
个性心理评价包括个性倾向、个性特征及心理过程几个方面,主要评价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与性格和心理情感与体验等方面。
四、评价方式 1.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本人自评、学生互评、师生共评(必要时可邀请家长参评)的方法进行。
2、平时考查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
平时结合教育教学活动定期开展学生自评、互评活动。在平时评价的基础上做好阶段性评价。
五、评价指标与评价结果
1.综合素质评价指标分为基础性指标和发展性指标两部分(具体指标见附件)。基础性指标由教体局统一制定,体现对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发展性指标是在基础性指标的基础上,由学生个人、班级或学校根据学年实际情况制定,由学生负责填写。
2.评价结果分为“A、B、C、D”(相对应“优秀、良好、达标、不达标”)四个等级,根据学生的表现评定。自评部分由学生本人填写,对基础性指标中的每项“要素”进行评价,并对发展性指标用描述性语言自我评价;他评部分以小组为单位,对基础性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综评部分由班级成立的学生自主评价。
六、评价办法
(一)自评
学生自我评价是引导学生学会认识自我、发现闪光点的重要方法,是推动学生素质发展的重要环节。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评的意义,认真对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实事求是地进行自我评价。学生自评每学期的期中、期末各进行一次。
(二)他评
1.诊断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是在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实施之前,为了解学生素质各方面的状况,特别是存在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实施的评价,是根据学生素质评价各项指标对学生的状况进行分析。
2.形成性评价。实施形成性评价是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过程中,紧密结合各项工作进行的评估。通过评价信息的反馈,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达到评估目标的程度。
(1)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形成性评价,由班主任负责组织实施。(2)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形成性评价,由各教研组、年级学科组长负责,组织各科教师和有关人员实施评价。
(3)学生身体素质的形成性评价,由体育教研组长负责,组织体育教师、校医和班主任分工负责实施。
(4)学生审美素质的形成性评价,由音乐、美术教师以及班主任负责组织实施。
(5)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形成性评价,由综合实践课教师及班主任负责组织实施。
(6)个性心理素质的形成性评价,由班主任负责,组织心理辅导教师、体育教师、校医等相关教师负责实施。
3.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是在学校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进行到一个阶段时进行的评价。是对学生素质在一定时间内达到的水平所进行的全面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