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辨析题

时间:2019-05-15 11:57: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马哲辨析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马哲辨析题》。

第一篇:马哲辨析题

马哲辨析题。。个人觉得比打印店卖的要好一些。。第一章

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正确。体现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所谓“天行有常”就是说自然界与社会都有其各自的运动规律,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尧”这样贤明的君主和“桀”这样邪恶的君主都不可以改变这些规律。这个认识符合唯物辩证法 2.存在即被感知

错误。这种观点是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他说明物质只不过是我们经验到的感觉材料的累积,习惯的力量使它们在我们的心中联结起来。但根据辨证唯物论的观点,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反对孤立,静止地看问题。也就是说,万事万物,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人感知不到的,未必不存在。物质决定意识,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所以“存在即被感知”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3.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正确。“哲学家”是指马克思主义产生前的那些旧的唯心主义哲学家。这句话的核心是哲学的根本目的不是解析世界,而在于改造世界,并且通过行动及正确的理论做指导,才能让世界想更好的方向发展.4.心无外物。

错。这句话意思是心与物同体,它认为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客观的事物没有被心知觉,就处于虚寂的状态,这种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违背了唯物论。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而非意识决定物质,即“心无外物”,所以该观点错误。(心外无物,是心学一派的主要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否认了世界的客观性,否认了物质的决定作用,夸大了精神的作用。)5.白马非马

错。它认为白马不是马,因为白马与马不是同一个层次的事物,所以不能说谁是谁,它是一个典型的诡辩论观点,没有正确认识矛盾的一般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是寓于特殊性之中的,它们是相互连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该观点正是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所以错误。(白马非马,是公孙龙的一个诡辩命题,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这个说法混淆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没有正确认识普遍性是寓于特殊性之中的

论述题:运用矛盾的对立统一性原理,论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第二章

1.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非至上的

正确。认识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 又称“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用来说明人的思维能力是有限与无限、相对与绝对的统一。思维的至上性是指人的认识能力的无限性和绝对性;思维的非至上性是指人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和相对性。恩格斯指出,人的思维不是指个别人的思维,而是指整个人类的思维。作为无数亿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人的思维,是至上的、无限的是能够完全认识客观世界的;而对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个别人来说,他的思维能力要受到种种历史和现实条件的限制,因而是非至上的、有限的。因此,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同样又是非至上的,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同样又是有限的。

2.凡事亲眼所见,亲耳所听都是直接经验,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反应

错误。直接经验是指直接从实践中获得的认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不一定是直接经验。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真象是对事物本质真实的反映,假象是对事特本质的歪曲的反映.视觉和听觉是感性认识,不能深入的全面的反映事物,上升为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该命题夸大感觉在认识中的作用,在理论上容易导致主观唯心主义.3.“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二者都是对客观这里的否定。

错误。“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是相对主义真理观,否认真理的客观性,认为在“道”的高度去衡量,无所谓是非善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指对同一个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这是因为人的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

4.认识是一个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

对。认识的来源就是实践.认识的过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认识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认识运动的总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认识和实践通过每一次循环,实践的内容都相对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5.实践标准既是确定的有时不确定的

对。第一,实践标准的确定性,首先是指在任何情况下实践都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此外没有其它标准;其次是指无限发展的实践最终一定能鉴别认识的真理性。这也是绝对的。第二,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首先是指实践总是具体的、历史的,它不能完全证实或驳倒现有的一切认识,而只能证实或驳倒其中的部分认识;其次是指实践检验认识是一个过程。

第三,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是辩证统一的,这是真理标准问题上的辩证法

6.一切有用的认识都是真理 错。“有用即真理”是典型的实用主义真理观.它把真理的本源问题和真理的作用混为一谈,从而否定客观真理,主张主观真理。“有用就是真理” 混淆了真理和谬误的界限。真理具有客观性的,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极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任何真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真理的确是有用的,因为真理具有价值性,它能够满足人的需求。但是,价值性并不是真理的根本属性,真理的根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的价值性是以真理的客观性为基础的。

7.马克思主义是检验真理的基本标准

错。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客观规律。检验真理的途径只能是社会实践。任何学说都有历史的局限性。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学说,也有历史的局限性。它发现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但它没有,也不可能穷尽一切社会发展的规律性,更不用说穷尽一切事物的规律性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第三章

1.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的

错。人民是社会的群体形象,而英雄是其所在时代的群体意志抽象代表者,因此,英雄也是人民群众之一员。只是他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群体意志或意识”并率领了人民朝这个方向去努力而创造了历史。所以,不能说“人民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了历史”,而是“英雄代表人民创造了历史”才为真正的历史!

2.生产力可以跨越发展

正确。在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是单线的,可以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生产力的跨越发展是有条件的,在改革和开放的条件下,通过利用生产力的已有成果,从而打破生产力的单线发展,实现跨越。在当代中国,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特别重要。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生产力比较落后,如果不实现跨越式发展,就会始终落后于世界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可以跨越发展指的是在一个发展阶段内,比如在商品经济发展阶段内,通过科学技术和其他因素的作用,生产力可以跨越式地前进,从而缩短时间周期,提高效率。因此,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发展是当代中国生产力发展的特点

3.社会意识都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错。并非社会意识都是思想上层建筑,只有反映了社会存在的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才属于思想上层建筑。社会意识中的非意识形态的部分不属于思想上层建筑。思想上层建筑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而非意识形态的部分如自然科学等不会因人的利益、观念不同而不同。4.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核心

错。上层建筑包括思想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其中,思想上层建筑指社会意识形态,而政治上层建筑指以思想上层建筑为指导建立起来的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置。所以可以说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

5.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提琴

对。这句话反映的是社会意识和社会经济之间在发展上的不平衡性。社会意识中其重要部分属于上层建筑,它并不直接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要经过生产关系中介作用,才能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联系,因而经济发展状况不能直接决定社会意识水平。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够在经济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出现,仍然要以经济发展一定水平为前提,同时还和这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背景、民族传统等等的影响分不开。

6.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社会经济发展水品越高,思想理论水平也越高

错。社会意识中其重要部分属于上层建筑,它并不直接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要经过生产关系中介作用,才能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联系,因而经济发展状况不能直接决定社会意识水平。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够在经济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出现,仍然要以经济发展一定水平为前提,同时还和这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背景、民族传统等等的影响分不开。

7.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错。历史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思想因素在历史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类历史包含思想史,研究思想史对于深入认识人类历史及其发展有重要意义。

唯物史观认为,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历史,在阶级社会中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把一切历史归结为思想史的观点,本质上是唯心史观

第二篇:马原辨析题

三、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出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

1.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2.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核心

3.任何个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都是起作用的。

4.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

5.社会有机体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因而决定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多元的。

6.社会规律发生作用离不开人们的自觉活动,所以社会规律不是客观的。

7.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的原理表明先有劳动,后有人和人类社会。8.社会历史是自然历史过程。

9.人既是社会的自然前提,也是社会生活的主体。

10.评价人的价值的标准是社会地位的高低。

11.社会规律是客观的,因而它独立于人的活动之外。

12.经济是社会的基础,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金钱关系。

[参考答案要点:]

1.答案要点:错误。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既是目的,又是手段,而且只有成为手段,才能达到目的。上述观点片面夸大了人的目的性,实际上把自己当成目的,而把他人和社会当成满足其目的的手段,是一种个人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

2.答案要点:错误。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即政治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即思想上层建筑)。在社会的上层建筑中,国家政权处于核心地位。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维护哪个阶级的利益,是区分不同上层建筑性质的根本标志。

3.答案要点:正确。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同时也承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社会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参加了一定的历史活动,对历史的发展都有不同的影响,因为历史的发展是由具有不同思想、目的、动机的人的“合力”构成的。个人对历史发展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不同。但是,对历史起决定作用的是人民群众,而不是个人。

4.答案要点:错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标准。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唯物史观。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是唯心史观。一些唯心史观也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5.答案要点:正确。人类社会是由多种要素和矛盾所构成的统一体。这些要素和矛盾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干的,而是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的,它们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具体说来,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科技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人们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动力,社会革命和改革也是推动社会发展重大力量。

6.答案要点:错误。社会规律同自然规律在本质上都具有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所不同的是,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自觉活动起作用的,但是,不能因此否定社会规律具有客观性。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主观目的或愿望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意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及其符合的程度。人如果不顾社会规律任意而为,将会受到惩罚,在实践中遭到失败。片面夸大人的有意识的自觉活动,否认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将会走向历史唯心主义。

7.答案要点:错误。劳动不是在人和人类社会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而是与人的形成同步进行的。在由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同时伴随着由猿的本能活动向人类劳动的转化。人类在劳动的基础上脱离了动物界,形成了人和人类社会。

8.答案要点:正确。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发展有其固有的客观规律,同自然规律一样,不以人的主观认识和意志为转移。因为,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决定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社会发展有其确定的方向、秩序和趋势,社会发展是许多相互冲突的单个人的意志构成的“总的合力”作用的客观结果。9.答案要点:正确。人是社会的自然前提表明没有最低限度的人口,就不可能有人类社会的存在,没有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也谈不上社会的历史发展。

人又是社会生活的主体,因为社会历史从来不是脱离人的活动的无主体的过程。历史运动的前提是人的社会存在,历史变迁的动力源泉来自人的社会活动,历史进步表现为作为人的活动产物的一定社会关系的形成和改变,历史规律亦存在于人的能动的社会活动之中。

10.答案要点:错误。人的价值主要包括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其中社会价值处于主导的、中心的地位。而社会价值主要表现为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对他人所尽责任和义务的多少。

11.答案要点:错误。社会规律固然同自然规律一样,有其客观性。但社会规律有其自身的特点,即它总是同人的有意识的自觉活动密切相联,并建立在这些人的有意识的活动的基础之上,因而不能完全独立于人的活动之外。12.答案要点:错误。我们说经济是社会的基础,并不意味着经济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全部,也不意味着人人们之间只有经济关系,更不意味着人与人的关系只能归结为金钱关系。金钱关系只是人与人关系中的经济关系的一个部分,除经济关系之外,社会关系还包括政治关系、思想关系等其它关系。

1.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2.马克思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目的在于区分两者在资本周转方式的快慢的不同。

3.资本就是一定数量的货币。4.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流动资本,它的价值同原料、燃料和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的价值一样都是一次性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5.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6.劳动力商品不同于普通商品。7.利润和剩余价值没有任何关系。

8.利润率平均化体现着不同部门的资本家集团之间的关系。

9.利润率不同于剩余价值率

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改变了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

[参考答案要点:]

1.答案要点:错误。商品经济是一种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社会经济形式,而市场经济则是指对社会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当商品经济发展到较高、成熟阶段,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时,商品经济才发展为市场经济。所以两者是不能等同的。

2.答案要点:错误。马克思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是为了揭露剩余价值的源泉是可变资本(即劳动力)创造的,而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不变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它的价值只是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它的价值量没有发生任何改变。而只有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才有资本周转方式快慢的不同。

3.答案要点:错误。资本的现象形态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即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资本的本质既不是物,也不是货币,而是解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体现着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所以资本和货币不能等同。

4.答案要点:命题错误。(1)流动资本是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以及劳动力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从价值周转方式看它们都是一次全部投入生产过程,并随着产品的出售,一次全部收回。(2)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一部分资本和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形式存在的资本在价值回收方式上存在不同。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在物质形式上只在一次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随着使用价值的完全消耗,其价值也随之全部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它的价值不是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由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新价值来补偿。

5.答案要点:错误。价值规律是贯穿于整个商品经济的一般法则,它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凡是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地方,它必然客观存在并发挥作用,因此,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6.答案要点:正确。劳动力是特殊的商品,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第一,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并且劳动力价值决定中还包含着历史和道德的因素。第二,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

7.答案要点:错误。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第一,利润和剩余价值来源相同、数量相等,都是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出来、被资本家占有的那部分价值,其实是同一东西。第二,剩余价值是相对于可变资本而言的,利润是相对于全部预付资本而言的。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现象形态。

8.答案要点:正确。利润率平均化是剩余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体现着不同部门的资本家集团按照等量资本要求等量利润的原则来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第一,在利润率平均化的过程中,形成了社会的平均利润率。在利润率平均化过程中,产业资本家得到产业利润,商业资本家得到商业利润,借贷资本家得到利息,土地所有者得到地租,这些不同部门的资本家瓜分到的利润只是平均利润。第二,平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总量对社会总资本的比率,因此每个资本家所得利润多少不仅取决于他对本企业工人的剥削程度,而且还取决于整个资产阶级对整个工人阶级的剥削程度。第三,资本家之间在加强对工人阶级的剥削以榨取更大量的剩余价值这一点上,有着共同的阶级利益,但在瓜分剩余价值上也有一定程度的利害冲突。

9。答案要点:正确。第一,内涵不同。利润率是利润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例。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例。第二,量的区别。利润率要远远低于剩余价值率。

第三,二者所表示的经济关系不同。剩余价值率表示的是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利润率表示的是预付总资本的增殖程度。在利润率这个范畴上,资本对雇佣劳动的榨取、剥削看不见了,被模糊了。10.答案要点:错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内的经济关系调整,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资产阶级国家在直接参与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中,代表资产阶级总利益并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之上,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形式。

第三篇:马原辨析题目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标志了人类哲学思想发展达到了顶峰。1 哲学就是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2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3 为理想而奋斗的是唯心主义,追求物质享受的是唯物主义。4 唯物主义都是可知论,唯心主义都是不可知论。5 物质就是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6 哲学上讲的物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跟“绝对精神”、“上帝”差不多。7 形而上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但否认物质世界的运动。8 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同样不可设想的。9 凡是在理性中所有的,最初无不在感觉之中。36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38 真理是有用的,所以有用即真理。39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40 有的真理是绝对真理,有的真理是相对真理。41

绝对真理是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相对真理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42 在同一个问题上,真理只有一个。43

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就在于不懂得意识的能动作用44 运动具有客观性,因而运动也是物质。10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11 正确的意识是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错误的意识则是人的头脑主观自生的。12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存在性。13 割下来的手不再是手。14 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生事物。15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因此,其他规律和范畴无足轻重16 矛盾只存在于混乱的思想中,现实事物中根本没有矛盾。17 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所以斗争是不受限制的。18 个性寓于共性之中,个别存在于一般之中。19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就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20 两点论就是均衡论,重点论就是一点论。21 质和事物是直接同一的,量和事物不直接同一。22 事物的“度”是指事物质变的关节点。23 事物发展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质变过程中又有量的扩张,所以,量变就是质变,质变就是量变。24 否定就是彻底消灭旧事物,与旧事物一刀两断。25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26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有原因的,所以都是必然的。27 假象是事物歪曲的反映,所以假象不表现事物的本质。28 一切唯物主义都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29 感觉是存在的反映,因此存在就是被感知。30 认识来源于实践,先实践,然后才能产生认识,因此,人的认识总是落后于实践活动。31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33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34 感性认识就是直接经验,理性认识就是间接经验。35

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45 地理环境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46 科学技术是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47 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单一的,这就是生产力48

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有效地保护经济基础,就一定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49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50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是历史剧中人,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剧作者”51

人们不能自由选择某一社会形态52

一个完善的人,其本质是理性、自由和意志53

社会生活是复杂的,决定社会性质和发展的要素是多元的54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55

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对经济基础的反映,有些是直接的,有些是间接的56

在阶级社会中一切社会意识形式都具有阶级性57 经济基础就是指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58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59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带来了经济增长,却使全球面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等一系列危机。60

社会是通过人的有目的活动实现的,因而人在历史活动中的选择是完全自由的。

经济基础是社会的最终决定力量。62

社会生活是复杂的,决定社会性质和发展的要素是多元的。63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64

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对经济基础的反映,有些是直接的,有些是间接的。65

在阶级社会中一切社会意识形式都具有阶级性。66 评价人的价值的标准是社会地位高低。67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68 归根到底,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69 生产工具是生产资料中体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性因素。70 剩余价值是资本家所有垫付资本的产物和增加值。71 经济全球化既有其积极后果,也可能有其消极后果。72 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目标。73 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向前发展,这时就必须变革社会的生产力以适应生产关系的向前发展。96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97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98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99 新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100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否定之否定规律。101 “存在就是被感知”102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真知都源于实践,所以,任何一个人要获得知不同商品的价值只有量的不同并无质的差别。74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过程。75 承认世界是可知的不一定是唯物主义。76 承认运动的观点就是辩证法的观点77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也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

一切发展都是变化,一切变化都是发展。79 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是区别质变和量变的根本标志。80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81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所以,社会矛盾越多,社会发展自然就越快82 一切现象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83 “科学之科学”的提法正确地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84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85 真理的客观性就是指真理就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本身。86 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绝对的。87 人对世界的反映类似于人照镜子那样的活动。88 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运动的全过程和总规律89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90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91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92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93 事物是又动又不动。94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95

识都必须经过自己的实践。103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104 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105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相对真理,马克思主义则是绝对真理。106 真理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谬误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107 绝对真理就是终极真理108

“只有真正感觉到的,才能真正的理解到”109 生产力所表明的是人与人的关系110

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111 阶级是社会生产力得以充分发展的产物112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暴力机关113

先有辩证唯物主义,后有历史唯物主义114 生产力和生产资料共同构成了社会的生产方式115 阶级产生的根源是战争和暴力116 阶级是一个政治范畴117

社会革命的根源在于贫困落后118

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社会主义社会就不存在资本主义的社会意识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20

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二元论是错误的,一元论是正确的。121 意识是客观形式和主观内容的统一。122

人脑是意识的机能,有了人脑就有了人的意识。123 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却是物质的最高产物124

社会的物质性与自然界的物质性是同一的 125

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26

并非所有的现象都表现本质,偶然的、零碎的、稍纵即逝的现象就无本

质可言。

辨析“感亦须待有物,有物则有感,元物别无感”中所包含的认识论倾

向。128 存在即被感知129 错误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130 斗争性是绝对的,因为它不需要任何条件。131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就是最坏的见证人。133 改造客观世界就是改造主观世界。134 国体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135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与发展,是某些私人垄断资本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推动。136

人的活动的目的能否实现,取决于人的动机是否善良,意志是否坚强。163

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因此生产一件商品所花费的时间越多,它的价值就越大。164

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必须使用有实践力量的人。165

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166 社会历史是有规律的,所以历史事件是可以重复出现的。167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史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68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由于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不同的实践标准。“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137 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138 决定商品交换的比例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139 价值规律能自发调节经济活动,不会产生任何消极后果。140 经济全球化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只有好处,决无不良影响。141 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142 科学技术是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143 历史发展的总的合力是人民群众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不包含个人意志。144 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的145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146 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147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等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148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149 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150 马克思主义是检验真理的基本标准151 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152 人们活动的目的能否实现取决于人的动机是否善良,意志是否坚强。153 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获得感性经验。154 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155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156 人们不能自由选择某一社会形态。157 人类发展的历史归根到底是思想发展的历史。158 人的实践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因而人在历史活动中的选择是完全自由的。

人的价值在于自我价值的实现。160 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非至上的161 认识是一个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162

169

实践标准既是确定的有时不确定的170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社会经济发展水品越高,思想理论水平也越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思维将取代人类思维。172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是相互排斥的。173

旧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上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174

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核心175 一切有用的认识都是真理176 意识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177 主体和客体就是主观和客观。178

资本输入,对于输入国只有好处而无害处。179

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社会阶级、阶层的结构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180

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181

在辩证思维中,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就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182 “真理没有阶级性”的含义是人们对真理的认识与阶级立场无关。183 在信息时代,社会的基本关系表现为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184

在文化的作用问题上,有人认为:“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185 只要物质文明上去,精神文明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186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剧作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剧中人”。187

在人们的历史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188

第四篇:马哲感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感受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感受到了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大学生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很需要的现实意义。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潜移默化地扩大了视野,加深了思想的深度。有利于更好的完善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这些原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我应该遵循的原则。

我觉得上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收获挺大的。理解马克思主义,不仅有利于我们用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认清事实本质,更可以提高我们的逻辑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思辨能力。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性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性发展中国家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思想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件事上。因此想更的体会其中的内涵,我们需要更多的在生活中去探索、去感知。同时还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地辨明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次从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指明它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根本和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关系;在剩余价值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及其发展规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和历史过渡性。就这一点来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非常伟大的。我觉得通过这个学期仅有的一点时间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已经有很大收获了,尤其是对于经济活动中最基本的东西有了一些深入地思考、探索,认识到了一些基本的规律。从另一角度体现了这门课程的必要性。

总之,不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是政治经济学,对我们对在将来的生产生活中的影响很大。让我们在应对困难,处理问题等方面给予了诸多的建议和帮助。

第五篇:马哲学习心得

马哲学习心得

大二这年我们新开了一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大一的时候就上过思想道德及法律基础和毛泽东思想课,这两门课为我们这学期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因此马哲的学习压力也不是太困难。

做了这么多年的学生,一直萦绕在耳边不绝于耳的是这样一句话:“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客观认识世界的基础”。因此,我对这门课以及马克思主义存在于世界的意义有着深深的好奇心。

没上马哲课之前,以为马哲课是枯燥而乏味甚至是可有可无的课程,可是上课后才发现逃课 的人很少,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学的一些基础课如英语、高数等都是我们日后走上 社会的技能能力基础,而马哲课又有什么用处呢?我在课程中找到了答案。

看到有人说“纵观历史,横看世界,不论有多少纷纭繁杂的学说理论,马克思主义无疑 是迄今为止最科学、最严整、最有生命力的理论体系。”其实这话一点也不假,一点也不夸张。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涵盖了社会性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性发展中 国家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思想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件事上。

一篇文章上曾写到:“当然,在校园的中惬意、浪漫了几年的我们,终究会走出象牙塔,跌进这个复杂、快节奏的社会,每天在这个充满金钱、利益的“江湖”中面对各种矛盾、处 理各种关系。工作、学习、生活的各种问题接踵而至,疲于应付的大脑如果不能将它们完全 搞定,就会引发更多的问题出现,于是,恶性循环产生了。透过虚假的外在现象直见本质,或是持一柄降妖除魔的利剑,一切困难迎刃而解。其实,我们最最需要的那双慧眼、那柄利剑就在我们身边——那就是哲学——确切的说就是我们一直认为最没实际应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于是我越发地庆幸我们才刚上大二,我们还有很多时间和机会去学习和体会马克思主义哲学,去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

另外从课堂来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让我感受到了以下几点: 1.老师讲课态度认真严谨,对于作业和出勤都很严格负责; 2.课程设置合理,讲课详略得当; 3.PPT 图文有趣结合,上课气氛活跃轻松; 4.老师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之前上课的时候老师曾经讲过一些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从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马克思及恩格斯的伟大人格和他们之间的深刻友谊。可以这样说,马克思主义诞生于水与火的洗礼之中,诞生于马克思及恩格斯的高尚品格之中,诞生于工人阶级的伟大实践中。

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哲学。哲学只许诺真理并不让人们相信它的结论,帮助人们检查疑团。哲学与科学有着不同之处,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与科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哲学代替不了科学但可以启发科学促进科学的发展,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人类历史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都与哲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所学的各门知识需要用哲学来系统化这样在实际运用时才能极大发挥其作用,哲学教给我们的是看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思维,科学是解决问题的工具。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它深刻的哲学思想和人文内涵。他包括我们的对人生的意义、价值、理想等等问题的观点和态度,以个人树立良好世界观才能有正确的人生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跟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唯物论和辩证法对我们学习新知识、运用知识、认识事物、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都有着极大的帮助。

作为一名正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我们肩负着祖国明天建设的重任,我们不仅要实现个人价值,更要实现我们的社会价值,而提升个人的思想道德观念正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方面,正是马克思主义带领我们客观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总之,马克思主义应成为我们看待世界的一种标准,我们应紧跟马克思主义的潮流,发展自己,为未来储备力量!

下载马哲辨析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马哲辨析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马哲学习体会

    《马克思哲学原理》学习体会 踏上工作岗位,如今重回校门,回顾一下,学马列、讲马列已经好多年,但是今天,对于“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这个问题却有了更为鲜明的认识。 经常的,我们会在......

    马哲 问题

    2011-2012(1)特色理论作业 一、实践作业 1. 阅读以下文章,根据阅读内容写一篇读后感。(15分,不少于1500字) (1)胡锦涛:《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发表讲话》 (2)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

    马哲收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收获 对于理工科出身的我,从高二开始就不再学政治,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只是知道它主张唯物论,只是听过辩证法这个词,但对其内涵并不了解。通过对本课......

    马哲读后感

    读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后,对于事物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有些感触。我们习惯在一件事情上找出原因,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找到最终的原因。人本性上有一种对事情穷根究底的求知欲望......

    马哲读后感

    共产党宣言》思想的胜利 “至于他们想使我们不能在德国居留,就让他们去得到这种满足吧:他们不可能把《新莱茵报》、《宣言》以及类似的东西从历史上一笔勾销,他们的一切号叫也......

    马哲作业

    寓言102091020810广告二班 徐琳琳最初看《小王子》是因为帮我弟弟借书,结果他没看。闲来无事就翻了一遍。并没有很认真的去看。听说这本书是写给大人的童话书,我现在算大人了......

    马哲调查报告

    乡风文明建设状态调查报告调查地点:安徽省临泉县周边农村调查时间:2011年7-8月调查对象:安徽省临泉县周边农村村民调查方式:问卷调查调查背景简介:临泉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东、......

    马哲心得

    大学生就业调查心得 近些年大学生就业难一直是上至国家政府,下至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有人说:“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延长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也是推迟就业的一种方法,可以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