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理想国
柏拉图是古希腊的________。C 文学家 史学家 哲学家
理想国的公民分为
等级,每个等级都有自己的专门职能。A 三个 四个 五个 《理想国》的作者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________。B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是________ 的学生。A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5 ________ 是柏拉图的学生。A 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 伯利克 柏拉图认为________ 是领导阶层的专职,是领导阶层义不容辞的一种道德责任。A 政治活动 经济活动
商业活动 柏拉图以继承苏格拉底大业自任,前后共著对话________ 篇。C 二十篇
二十二篇
二十五篇 柏拉图的《理想国》成于________,如日中天,影响深远。C 青年 中年 壮年 柏拉图前后共著对话二十五篇。除最晚出的《法律篇》之外,其余二十四篇均以
为主要对话者。A 苏格拉底 亚里士多德 伯利克 柏拉图是西方哲学史上有大量著作留传下来的________。A 哲学家 史学家
艺术家 柏拉图出身________。A 贵族 农民 商人 《理想国》不仅是哲学家的宣言书,而且是哲人________所写的治国计划纲要。A 政治家 史学家 文学家 《理想国》一书讨论到优生学问题、宗教问题、道德问题、文艺问题等等,其学问可称为________。C 教育性的 分科性的 综合性的 14 《理想国》全书分为________卷。C 八卷 九卷 十卷 15 柏拉图是古希腊________哲学家。B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 16 柏拉图出身于________贵族家庭。A 古希腊
英国
法国 ________即哲学王思想是柏拉图政治学说中的主要内容。A 哲人治国 商人治国 工人、农民治国 柏拉图以他的________为基础,把伦道德的“正义”作为最高原则。B 政治体系 哲学体系 法律体系 柏拉图以他的哲学体系为基础,把伦理道德的________ 作为最高原则。A 正义 道德 法律 柏拉图认为“正义国家”的前提就在于有等级的分工,共分为________ 个等级。C 五 四 三 “正义国家”的前提就在于有等级的分工:________是天性为理智的统治者,他们治理国家。B 第一等级
第二等级 第三等级 “正义国家”的前提就在于有等级的分工:________是天性为意志的武士,他们保卫国家。C 第一等级
第二等级 第三等级 “正义国家”的前提就在于有等级的分工:________是天性为情欲的农业、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从事劳动。C 第一等级
第二等级 第三等级 “正义国家”的前提就在于有等级的分工:第一等级是天性为理智的________,他们治理国家。A 统治者 武士 农业、手工业者和商人 “正义国家”的前提就在于有等级的分工:第二等级是天性为意志的________,他们保卫国家。B 统治者 武士 农业、手工业者和商人 “正义国家”的前提就在于有等级的分工:第三等级是天性为情欲的________,他们从事劳动。C 统治者 武士 农业、手工业者和商人 “正义国家”的前提就在于有等级的分工:第一等级是天性为理智的统治者,他们________。A 治理国家 保卫国家 从事劳动 “正义国家”的前提就在于有等级的分工:第二等级是天性为意志的武士,他们________。B 治理国家
保卫国家 从事劳动 “正义国家”的前提就在于有等级的分工:第三等级是天性为情欲的农业、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________ C 治理国家 保卫国家 从事劳动 柏拉图所谓的正义国家,就是________ 个等级的人各居其位,有序不乱,各守其职,彼此合作。C 一 二
三
柏拉图强调能否实现正文取决于由谁来治理,________是真正有知识的、真正完善的人。A 哲学家 史学家
统治者
柏拉图认为一旦哲学家成为王来治理国家,把哲学知识和政治权力结合起来,国家就安宁无恙了。A 哲学家 史学家
统治者
柏拉图认为一旦哲学家成为王来治理国家,把________知识和政治权力结合起来,国家就安宁无恙了。A 哲学
史学 法律
柏拉图认为一旦哲学家成为王来治理国家,把哲学知识和________权力结合起来,国家就安宁无恙了。B 哲学 政治 法律
柏拉图把政体分为________种。C 三 四
五
36柏拉图把政体分为:贤人政体、军阀政体、财阀政体、民主政体、僭主政体,________因无哲学王统治,所以都不是“正义政体”。C 前三种 前四种 后四种
柏拉图认为正义国家和________正是防止奴隶反抗,救治城邦制度的灵丹妙药。A 贤人政体 军阀政体 财阀政体
38“
”的概念是柏拉图政治哲学的核心,也是其后政治哲学的主要问题。C 哲学 哲学王 正义
“人人都做自己的工作而不要做多管闲事的人,当每个阶级都做自己阶级的分内工作而不干涉别的阶级的工作,那整个城邦就是正义的”。A 这是柏拉图关于“正义”的概念40 这是柏拉图关于“哲学”的概念
这是柏拉图关于“哲学王”的概念
柏拉图以________的抽象原则来探讨政治问题的思维框架,开了后世被称为政治哲学的先河。C 政治 法学 哲学
柏拉图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把
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A 哲学 政治 教育 42 《理想国》是柏拉图最重要的一篇________。C 论述 著作 对话 43 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 哲学家和思想家。B 唯物论 唯心论 形而上学 44 《理想国》共青团10卷,它们________写成的。
A 不是同一时间 是同一时间 不同时期
《理想国》阐明了柏拉图的理念论、伦理学、________教育学、美学等方面的思想。
A 政治学 哲学 经济学
《理想国》讨论的主题经常变化,各卷间________很强的连贯性。B 有 没有 几乎没有
《理想国》以讨论什么是“公道”________开始,从而得出普遍的定义。A 正义 哲学 政治
《理想国》的第________卷反映了柏拉图关于国家和个人的伦理学主张。B 1-3卷 2-4卷 5-6卷
柏拉图认为,国家应该有分工,并且由不同等级构成。________是最高等级。A 统治者 武士 自由民 50 统治者的任务是以________治理国家。A 知识 政治 法律
第二等级武士的任务是________,他们的道德是勇敢。A 保护国家 服从 治理国家
第三等级自由民,他们的职责是________,其美德是“节制”。B 保护国家 服从 治理国家
柏拉图的是他的著作中最长的,最系统表述自已思想的一篇。A 《理想国》 《会饮篇》 《斐多篇》
三等级各尽其职,不互相干涉,不越轨行声,就构成了整个国家的公道、。B平等
正义 自由
《理想国》的第________卷论述了“哲学王”、“善的理念”和认识论方面的一些思想主张。C 1-3卷
2-4卷 5-7卷
柏拉图认为国家的统治者应是具有治理国家的知识的________。A 哲学家 政治家 思想家
柏拉图认为哲学王的培养必须有整套的________。
A 教育制度 政治制度 法治制度
《理想国》中,柏拉图设想了由
执政的理想国家,而且希望将它赋诸实践。A 哲学王 政治家 统治者
柏拉图提出哲学家的最高任务是认识________。A 善的理念 道德理念 知识理念
柏拉图认为在“善”的理念之下,较高一级的理念是________的理念。C 具体事物 数学或科学 艺术和道德
柏拉图认为,整个理念世界是一个有序的等级世界,最低级的理念是________的理念。A 具体事物 数学或科学 艺术和道德
人的认识可分为四个层次,最高的是________。B 感觉 辩证法 理智
人的认识可分为四个层次,最低的层次是________。C 感觉 理智 印象 64 《理想国》的第________卷论述了柏拉图的政治思想。C 2-4卷
5-7卷 8-9卷 65 《理想国》
思想是书中最主要的思想,是贯穿全书的主线。A 哲学 教育 政治
柏拉图将当时现实存在的政治制度分为4类:第一类是以________为代表的奴隶主贵族政治。A 斯巴达 富人 雅典
柏拉图将当时现实存在的政治制度分为4类:第二类是由少数________统治的“寡头政治”。B 斯巴达 富人 雅典
柏拉图将当时现实存在的政治制度分为4类:第三类是以________为代表的“民主政治”。C 斯巴达 富人 雅典
柏拉图将当时现实存在的政治制度分为4类:第四类是由________为代表的“僭主政治”。B 富人 暴君统治 雅典
《理想国》的第________卷讲到创造与摹仿的区别。C 8 9 10 71 《理想国》的第10卷中,柏拉图认为艺术家是________的摹仿者,应是最低下的。C 永恒
现实 摹仿
柏拉图认为理想国中应该将________驱逐出去。C 木匠
画家 诗人
《理想国》是一本涉及哲学、伦理、道德、文学等的著作。B 政治性
综合性 分科性
《理想国》第10卷中,柏拉图指出有三种存在,第一种是________。A 永恒的理念
现实世界具体事物 摹仿具体事物 75 《理想国》最后对话以________的天堂和地狱的神话作为结束。A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自由平等 公道正义
76《理想国》第一部分较集中地表达了柏拉图关于什么是知识和________的看法。A 哲学家 政治家 思想家
柏拉图从其“理念论”出发,认为只有关于________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B 哲学
理念 具体事物
78《理想国》第二部分反映了柏拉图的________论。A 理念等级论 理念论 等级论
是理想国的制度组织结构中的一个必要成分。A 教育制度 政治制度 国家制度
80柏拉图把理念分为四个等级,最高的理念是________。C 具体事物
数学、科学 善的理念
81柏拉图的被誉为最早为人类勾勒理想世界的巨著,影响西方数千年的伟大作品,西方智慧源头的经典。A 《理想国》 《会饮篇》 《美诺篇》 82《理想国》最精彩的部分乃是
。C 第一卷 第五卷 第七卷
柏拉图指出“
”是能把握永恒不变事物的人,而那些做不到这一点,被千差万别事物的83多样性搞得迷失了方向的人就不是哲学家。A 哲学家 政治家 艺术家
84“哲学家应该为政治家,政治家应该为哲学家。政治家应该为哲学充满向往,并利用哲学思想来管理民众”。是《理想国》的。A 核心思想 基本思想 哲学思想 85《理想国》________是柏拉图对其心目中理想的国家制度的描述。C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86柏拉图认为,理想的国家制度应该具备智慧、勇敢、节制和公正共四个要素,其中________是最基本的。C 智慧
节制 公正
87柏拉图在《理想国》里谈及了道德、教育、专政、民主、独裁、文艺、宗教、男女平等等问题,涉及之广,说明柏拉图的学说是
B 分科性的 综合性的 政治性的
88柏拉图认为:可感事物是对理念的一种模仿,而
又是对可感事物的模仿。B 艺术创作 诗歌创作 艺术本质
89《理想国》第十卷讨论了诗歌的形而下性。柏拉图认为:
本质是复制和模仿。A 艺术 诗歌 诗人
90柏拉图认为四种不同的政体:荣誉政体、寡头政体、民主政体、僭主政体,其中最坏的政体是
。A 僭主政体 寡头政体
民主政体
91柏拉图把其理想国中的全体成员划分为三个等级,________为第二等级。B 统治者 武士 劳动者
92柏拉图把其理想国中的全体成员划分为三个等级,________为第三等级。C 统治者 武士 劳动者
93《理想国》要求统治者的美德是________。A 智慧 勇敢 节制 94《理想国》要求劳动者的美德是________。C 智慧
勇敢 节制 95《理想国》要求武士的美德是________。B 智慧
勇敢 节制
96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一个________的国家。A 等级森严
自由、平等 神话 97如何实现理想国家?柏拉图认为,首先要取消________。B 公有制
私有制 贫富悬殊
98柏拉图认为,理想国的建立要依靠________。A 教育 哲学家 正义
99柏拉图确定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________。A 哲学家 教育家 政治家 100柏拉图把其理想国中的全体成员划分为三个等级,为第一等级。A 统治者
武士 劳动者
10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在柏拉图看来,教育的对象只局限在少数贵族。柏拉图认为:全体劳动者都应接受教育。
在柏拉图看来,教育的对象不应局限在少数贵族之中,应扩大到全体公民,对所有的人(不包括奴隶)都实行一定的教育。
102柏拉图认为四种不同的政体:荣誉政体、寡头政体、民主政体、僭主政体,现实政体中最好的是
。A 荣誉政体 寡头政体 民主政体
103柏拉图认为四种不同的政体:荣誉政体、寡头政体、民主政体、僭主政体,其中不完善的政体是
。A 荣誉政体 寡头政体 民主政体
104《理想国》被认为是最早的关于________的描述。A 乌托邦
空想 正义 105《理想国》体现了明显的________性。A 阶级
哲学 智慧
106《理想国》表达了经典________的理想,是他那个时代文化的最高代表作。C 政治家
教育家 哲学家
107柏拉图主张________应该受到平等的教育。B 儿童 女子 贫民
108柏拉图提出,国王应该集权力与智慧于一身,必须是________。A 哲学王 教育家 哲学家
109柏拉图激烈抨击当时希腊实行的各种政体,反对民主政治,认为社会的一切弊病都是________造成的。A 民主政治 政治家 哲学家
110《理想国》大约写于公元前________年。B 385 386 388 111________是柏拉图最主要的代表作之一。A 《理想国》 《申辩》
《游叙弗伦》 112《理想国》的副题是________。C 国家论
正义论 国家或正义论
113《理想国》为西方知识界必读之书,也是后人研究其________的主要依据。B 哲学思想
政治思想 教育思想
114《理想国》全书共分十卷,一般研究者都将全书分为________部分。C 三个
四个 五个
115《理想国》________首先提出了全书要讨论的主题,关于什么是及其对人是否有益。A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116《理想国》8-9两卷讨论了由于理想政体的败坏而形成的不同的政体。C 二种
三种
四种
117《理想国》第一卷苏格拉底作为________的辩护人的角色已经确定,全书的基调也确定了下来。A 正义
政治家 教育家
118《理想国》从第二卷开始,详细地讨论了________观点。B 柏拉图
苏格拉底 伯利克
119《理想国》是一部讨论政治和的著作。B 哲学 教育
智慧
120柏拉图认为国家应该由且必须由
来统治,整体的幸福才有可能获得。B 教育家
哲学家 政治家
121在妇女问题上柏拉图的观点是
。A 男女平等 男女不平等 男女有别
作为实现理想国,培养下一代统治阶级、维持理想国的重要手段。A 教育 哲学 专制
123《理想国》第五至七卷作为第三部分,是以作为柏拉图
主体的相论为基本内容的。A 哲学
正义 道德
124《理想国》第三部分论述了理想的国家中的问题。C 正义 教育
妇女儿童
125在古希腊,是处于从属地位的,但柏拉图超出了这种流行的观点。A 妇女
儿童 劳动者
第二篇:理想国
《理想国》读后感
经典的影响力,不在于天马行空的文句,也不在于振聋发聩的论断,而在于它给世人幽暗闭塞的观念世界以一道耀眼的闪光。它提出一个命题,它给出一个假设,这些根本的有关最古老悠久的意识形态的疑问,使得后来的思想家有了发挥的空间,也为后世提供了无数社会体制的可能性。不管它是一位绝对权威,还是一个极端恶魔,对它的肯定抑或反对构成了我们在思想上赖以前进的基石。
柏拉图不朽的著作《理想国》既是一本这样的经典。在形式上,这位伟人运用他最擅长的对话体,以苏格拉底为世人称道的精神助产术,为我们层层剖析正义、政府、教育、伦理、知识论、形而上学等等的本质;在内容上,它主要涉及柏拉图的政治理念与治国理想,同时还涉及到理念论的形而上学和认识论学说。
在我的眼里,柏拉图的所有理论,其基石就在于“真理”的存在。他相信真理的存在,相信能够看到并指引民众认识理念世界,并且认为这种掌握绝对真理的优势是哲人王的权力基础。我认为,柏拉图的这种意识形态就由如一位遭受海难的不幸者,他紧紧地抓住船的遗骸,自以为获得了安定,而忽视了大海的汹涌波涛。以残骸为坐标系,自己确实正处在一个不变的空间位置,但如果比较大海,那么毫无疑问,落难者正在不断地上下起伏、漂泊不定。这船骸便是印欧古文明遗留下的处于潜意识形态的观念群,正是这种观念群对民族意识的持久影响使得某些东西看起来确实处于一种绝对的状态。
一、正义不是„„
在《理想国》的开篇,我们就读到了一些很熟悉的论断。
苏格拉底和人们正在讨论什么是正义。
;
克法洛斯认为:“欠债还债就是正义。”(相信读过《查士丁尼法典》的都会很熟悉这一句话,因为这种说法与其第一条极为相似。)或者说,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 对于这种正义观,苏格拉底认为,拿了人家的东西归还,这不是正义。因为,我们不能把东西还给疯子,而且“把整个真情实况告诉疯子也是不正义的。”
特拉徐马霍斯认为:“每一种统治者都制定对自己有利的法律。”“他们制定了法律明告大家:凡是对政府有利的对百姓就是正义的;谁不遵守,就有违法之罪,又有不正义之名。”特拉徐马霍斯的这个定义类似于奥斯丁的论断“法律就是主权者的命令”。显然在这里,正义被理解为一种对强者的屈服,为他们的利益服务成了其它人的义务。无论称为“强者”或者是“统治者”,我认为这个词的本意应当指那些在力量上存在优势的人群。他们形成权力是依赖于强力。苏格拉底发现了其中的漏洞。因为四肢发达的人未必一定聪明,他们“有时
候也会犯错误,结果反倒违背了自己的利益。”接着,苏格拉底提出“在任何政府里,一个统治者,当他是统治者的时候,他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属下老百姓的利益,他的一言一行都为了老百姓的利益。”他认为“正义是一种智慧,而不正义是一种愚昧”。对于国家来说,不正义将“使他们不能一致行动,互相敌对”,而对于个人来说,就将使人“自我矛盾,自相冲突,拿不出主见,不能行动。”同时“正义是心灵的德性,不正义是心灵的邪恶。”,因而过正义的生活一定胜于不正义的生活。
我们可以知道诸如“正义是给每个人的适如其份的报答”、“正义是强者的利益”、“正义是对利和害的一种功利计算”,这些观点都是后世形成和发展的一系列重要的法理学命题,都曾是非常重要的思想。可见,柏拉图的否定并未彻底地驳倒这些观点,尽管书中苏格拉底的一个个对手理屈辞穷。但柏拉图自信论说圆满的前提是以上这些正义观都缺失智慧和德性的要素,而正义应当包含这两者。这种“真理”的认识,显然是某种意识形态的影响。而后世对这些被否定了的命题的再认识,也是一种观念群变化了的结果。
二、城邦的正义和个人的正义
苏格拉底与阿里斯同的对话似乎就是一座城邦形成的过程。对粮食、住房、衣物的需要,决定了城邦离不开农夫、瓦匠、纺织工。随着市场的产生,城邦又加入了商人、佣工。吃饱喝足后,为了不成为猪的城邦,还需要奢侈品与艺术品的提供者、医生、法官等等。将这段对话简单化,我们可以发现,柏拉图是想这么说:为了生活,我们需要各种产品,所以生产者是不可少的,而且最重要的是由于人们不可能同时掌握多种技艺,因此一种人最好固定地干一种事。当然,战争也是一种技艺,为了精于此艺,苏格拉底又说“护卫者的工作是最重大的,她就需要有比被众人更多的空闲,需要有更多的知识和最多的训练。”战争技艺的特殊性要求护卫者拥有天赋、勇气、温和和对智慧的热爱。除了这些先天的因素,护卫者还需要接受后天教育。他们应当用体育训练身体、用音乐训练精神、用故事培养情操。教育应当“要使未来的城邦护卫者在人性许可的范围内,成为敬畏神明的人”,因此要对教育的内容进行审定。这种审定有非常复杂的标准,因而柏拉图为此花费了大量的篇幅。关于统治者,柏拉图提出了著名的“哲人王”思想:“除非,在他们的城邦里,哲学家们被授予王权,或者我们现在称为国王和寡头的人成为名副其实的哲学家;除非政治权力和哲学二者合而为一,除非这样的事发生,我亲爱的格劳孔,否则的话,将永无宁日„„”
这种种安排,有一个原则,那就是不允许“模仿一切”的人出现,柏拉图明白的说法律不欢迎“扮什么,像什么”的人进入城邦。因为这样,一种人只从事一种生产的状态就会被扰乱。而且,从事生产的人不能从事护卫者的工作,这不但是由于成为护卫者需要接受精心教育,更因为“铜铁当道,国破家亡”。
在此,柏拉图提出了一个“金银铜铁论”。他说“人们虽然一土所生,彼此都是兄弟,但老天在铸造他们的时候,在有些人身上加入了黄金,这些人因而是最可宝贵的,是统治者。在辅助者(军人)的身上加入了白银。在农民以及其它及工商上加入了铁和铜。”含有金银铜铁不同金属的人应当处在恰如其分的位置上,半点错乱不得。这样才能使“他们倾向于爱护他们的国家和他们互相爱护。”
如果,我们将这些见解(不管它的成立是否有充足的理由)简单化,那就是“存在三种阶层,一个人应属于其中某个阶层,并且这种划分取决于先天的因素。”柏拉图以为,如果每个人各行其事,即当生产者、护卫者和统治者在城邦里各做各的事而不相互干扰时,便有了正义,从而也就使国家成为正义的国家。“当城邦里的这三种自然的人各做各的事时,城邦被认为是正义的,并且,城邦也由于这三种人的其他某些情感和性格而被认为是有节制的、勇敢的和智慧的。”
论述完城邦的正义后,柏拉图开始通过分析法探讨个人的正义。他认为人的灵魂里存在三种品质,即理智、激情和欲望,三者分别是人们在学习、愤怒和满足自然欲望时动用的身体的一部分。理智是“人们用以思考推理的,可以称之为灵魂的理性部分”;欲望是“人们用以感觉爱、饿、渴等等物欲之骚动的,可以称之为心灵的无理性或欲望部分,亦即那种满足和快乐的伙伴”。激情是“我们藉以发怒的那个东西”。
就如国家的正义——三个阶层各司其职那样,如果每一个人的三种品质在自身内各起各的作用,那么这个人就是正义的。这三个品质彼此内在的和谐,理智起领导作用,激情和欲望受理智领导,这样的人就具有节制的美德。柏拉图强调,正义的真正内涵不是“外在”的各部分和谐一致,而是“内在”的和谐。一个正义的人应该自己主宰自己,自身内秩序井然。
三、杜梅兹勒的“三功能学说”与柏拉图的“生产者、护卫者和统治者”的划分方法
法国著名学者杜梅兹勒的最引人注目的贡献在于他成功地发现了印欧神话系统的“三功能结构”。杜梅兹勒总结出,印欧民族具有一种普遍、共同的思维结构,这是因为这些文化都起源于远古的印欧文明。这种思维形态的整一性是基于三种相互区别而又相互补充的因素而得以形成的:王权、精力与生产力。这三种因素本身又产生出社会组织的三种功能:神职人员、战士、农业人员(包括手工劳动者)。这种三维功能的表现形式又是与“宇宙三界”有关的:天空、空气、大地;它们一起又构成人类社会和神的社会的模型,在这个模型里,根据已定的规范,人和印欧万神殿里的诸神都是各司其职的,比如说,罗马宗教中就实行这种三分法:朱庇特(主神)、玛斯(战神)、吉里留斯(农神)。
如果比较古印度种姓制度,我们也可以发现柏拉图“生产者、护卫者和统治者”的三分法与之有很多相似之处。如古印度中,首头陀与吠舍是低级的生产者,刹帝利是军队的领袖,实际上处于国王的地位,而最高等的婆罗门,他们是最权威的祭司和知识的垄断者。种姓制度中同样包含着“生产者、护卫者和统治者”的三功能结构。另外,这种划分方式同样是先验的,就如同柏拉图的“金银铜铁”论一样,印度神话虚构了一个神,并且认为婆罗门是其最上的头颅,刹帝利是肩膀,而首头陀与吠舍则是脚和腿。不同的是,种姓制度是一套现实的社会制度,严格地区分了社会的不同阶级,绝不允许混同。而柏拉图的理想国只是一种乌托邦,他还允许不同阶层有所对流。我认为,柏拉图的《理想国》,其思想应源于“三功能结构”,他坚持智慧的垄断才是一个稳定的权力基础,因为智慧带来德性,带来正义,而正义的生活永远比不正义的生活要好得多。
四、哲学家是什么?
柏拉图认为,具备两种品质的哲学家应当成为统治者。这两种品质分别是他们“永远酷爱那种能让他们看到永恒的不受产生与灭亡过程影响的实体的知识”以及“他们永远不愿苟同一个‘假’字,他们爱真。”当大多数无法转头的囚徒看到洞穴壁上木偶的阴影(即意见)时,他们认为那是真物的本身。而哲学家,许多囚徒中的一人,(由于两种品质)被
解除了枷锁,被迫突然站了起来,转头环视,抬头看望火光,虽然痛苦,但所见却真实得多。看阴影是最容易的,为了去看阳光,哲学家需要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但当他看到太阳(这是善的理念,是最美的,也是其他理念的原因),来到光明世界的时候,他会觉得这一变迁是非常值得的。这一从看见阴影、看见火光到看见太阳的过程,既是一个人经历了猜测世界、信仰世界、和形式世界、理念世界的过程。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与理念世界是分离的,就好像一条线的两个部分。怎么造就这种人才,让他们跨越两个世界的隔阂,如“从冥土升到天上一样”?这就需要一种学问,这种学问“能把灵魂引导到真理”,“它超过任何学问”。护卫者需要用它统帅军队,而哲人王者需要用它脱离可变世界,掌握真理。这种学问不限于几何学或者是天文学,它应当是“辩证法”,“辩证法是唯一的这种研究方法,能够不用假设而一直上升到第一原理本身,以便在那里找到可靠根据。当灵魂的眼睛真的险入了物质的泥沼时,辩证法能轻轻地把它拉出来,引导它向上。”我以为,这种“辩证法”即是一种哲学。
在柏拉图的“国家”中,哲学家应当是这样的:“他的天性决定了他要探究存在,他不会停留于那些人们只知道它们存在的单独的个体,他要寻根究底,在认识万物之自然(本质)之前绝不轻言放弃„„当他走近真实的存在者,和它紧紧联系在一起,创造出理智和真理,他就达到了真知。于是他生活在真实里,生长着,摆脱了他的痛若。”
一个超验的理念世界存在着,哲学家是真知的掌握者,而这种真知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保证。我们不用去理会什么理念、意见,也不去局限在狭小的洞窟中,我们用最简单的话语总结这些晦涩难懂的理论。我认为,它的核心是:有一个超验的存在,只有统治者才能理解和看到它,而这种知识是一个理想国家赖以存在的根本,反过来,正是这种知识的垄断,统治者才成其为统治者。
五、理想国的回归和我的感想
“三皇五帝神圣事,一篇读罢头飞雪。”《理想国》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但遣词造句之中,作者也将本义深深地掩藏起来,就好像灭了洞窟中的灯光,让人难见五指。粗粗一遍读罢,我对《理想国》的一个总的感觉就是:这是柏拉图的一种回归,他在用非常精巧的哲学与政治学理论重铸“三功能结构”的合法性,试图缔造一个在今天看来相当专制的理想国家。不去评论其优劣,但我个人是无法忍受这种专制的。试想,一个人一辈子只能干一种事,诗人都将被赶出这个国家,知识的获得都需要完全地依赖那些可能有些故弄玄虚的哲人王,一切音乐、故事、诗歌等等都要接受严格的审查,“去其精华,弃其糟粕”。恐怕,这是满足了“理想”,而虐待了“思想”吧。可叹的是,随着观念群的变化,如今我们是大讲“思想自由”,让知识能掌握在每个普通人的手里,在这个国家,人人都可以成为它的“王”,而不再仅仅是“哲人”。或许,有些人会觉得某类“民主与自由”是一种绝对的真理,他们可能会嘲笑柏拉图仅仅拽着一根木头湿淋淋地浸在动荡的海里还自以为安定,其实,他们也不过是抓着另外一根木头,靠着一种“意识形态”维持着真理的骗局罢了。
第三篇:理想国
《理想国》读书笔记
电子信息学院龙xxx
也许是每个人对理想事情的要求不一样吧!我读了柏拉图的《理想国》之后对他的理想国家和理想王国的构架有一种不赞同的心理。柏拉图把国家分为三个阶层:受过严格哲学教育的统治阶层、保卫国家的武士阶层、平民阶层。他鄙视个人幸福,无限地强调城邦整体、强调他一己以为的“正义”。在柏拉图眼中,第三阶层的人民是低下的,可以欺骗的。他赋予了统治者无上的权力,甚至统治者“为了国家利益可以用撒谎来对付敌人或者公民”。也许是理想归理想,只能在思想里存在,满足人们一时的心里宽慰,要不然就真的只是最美的乌托邦了,即使现实存在了也不会长存的,它只是强调统治者的王权和虚伪。这可能是因为受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所影响。不过他的恋爱观,却是人类所要追求的最伟大的、最理想的恋爱方式。
《理想国》是以对话的形式记录的,对话录里柏拉图以苏格拉底之口通过与其他人对话的方式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即可以达到公正的理想国。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乌托邦。在他的理想国里统治者必须是哲学家,他认为现存的政治都是坏的,人类的真正出路在于哲学家掌握政权,也只有真正的哲学家才能拯救当时城邦所处的危机。这种信念构成了柏拉图成熟的政治哲学体系的核心。在他的眼里“哲学家”有着特殊的内涵。他认为哲学家是最高尚、最有学识的人,而这种贤人统治下的贤人政体就是最好是政体。所以,只有建立以哲学家为国王的国家才是最理想的国家。这个国家就是存在于天上的模范国家。
在他看来,哲学家的本质是具有知识,具有智慧、正义、善的美德,只有哲学家才能达到对国家最高理念的认识,即对“善”的把握,而其他人也只能把握“意见”而已。治国作为一门知识,也只有哲学家才能掌握它,进而有资格执政,也就是说只有哲学家才能达到对于国家理念的认识,知道“理想国”应该怎样组织、怎样治理。这样,所谓哲学家执政,就被柏拉图理解为高超的智慧、真实的知识、完美的德行和绝对最高权力的结合。他坚信只有哲学家才可拯救城邦和人民,哲学家是理想国必然的统治者。
人类追求的正义与善就是柏拉图理想国的主题,他认为国家、政治和法律要朝向真正的存在并与人的灵魂相关才有意义。在《理想国》里苏格拉底刚开始讨论的话题就是“正义”问题,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柏拉图对正义有着多么强烈的憧憬与向往!他认为绝对的正义在神那里,这正好印证了对话结尾的宣言,“让我们永远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正义和智慧不仅是国家的主题,也可以说是整个宇宙存在的本质,因为国家的起点“就是永无止境的时间以及时间带来的变化”。
柏拉图的正义表现在爱情上就是节制。在我们很多人看来,柏拉图式的爱情似乎是精神恋的代名词,用来指称那种超越时间、空间,不以占有对方肉体为目的的只存在于灵魂间的爱情。而实际上柏拉图式爱情的真谛指的是一种对节制的崇尚,对善和美的追求。
当然我们读他的书主要不是为了去挑他的不足,而是去领会他思想的精髓和对正义的追求。这部“哲学大全”不仅是柏拉图对自己前此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
结,而且是当时各门学科的综合,它探讨了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文艺等等各方面的问题,以理念论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系统的理想国家方案。虽然我们不可能达到他的这种境界,但我们可以试着去领略他的各种思想的看法,甚至可以设想自己就是他的理想国中各阶层的人物,在当时的环境下,会是什么样的生活状况呢,真正体会理想跟现实的巨大差距,也不失为一种好的读书境界。
第四篇:理想国
柏拉图《理想国》
《理想国》就是一部正义论。该书自始至终贯穿着“正义”这条主线,正义论是柏拉图《理想国》中法律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柏拉图认为,人都具有理性意志和欲望。理性即智慧和知识,当理性支配意志和欲望时,后两者则表现为勇敢和节制。可见,智慧、勇敢和节制都是人的美德。
《理想国》这本书不仅详细记载了古希腊的经济、政治、文化,更以对话体完整的表达了柏拉图的哲学见解和政治理想,在世界哲学史上、政治史上都是一份瑰宝。
看这本书,会被苏格拉底睿智、深邃的思考所折服,他的诡辩不仅教对手难以招架,也让读书的人难以跟上他飞快、机智的思维。柏拉图生于希腊四次大改革之后(当时的雅典,是属于君主制和共和制交融下的一个过渡时期的国家。),每次大的改革,就颁布了新的宪法,而且被后世看来叫民主宪法。民主当然是相对的,在奴隶社会,民主这个词是不正确的。民主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意思。但是当时的奴隶不属于“人”,他们只是货物,他们只是人家的财产,他们没有人格权。所以,当时希腊的民主是相对的,相对于独裁而言是相对的。柏拉图借苏格拉底的辩论一步步将自己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完整表达出来,同时通过对城邦的哲学、道德、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争论,设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规定,并在辩论中不断完善,一步步建立了他心目中的“理想国”的蓝图,向世人展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理想国》传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柏拉图心目中的理想国实质应该是封建贵族专制的奴隶制国家。这个国家一定是智慧的、勇敢的、节制的和正义的。同时,《理想国》也展现了作者超凡的教育理念。柏拉图非常重视教育问题,他为理想国设定的很多规矩、礼仪、道德,都没制定成法律,而是寄希望于通过从小时候开始的教育来引导人的行为和方向。正如书中所说:“一个人从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能决定他后来往哪里走。”柏拉图认为理想国的教育应从人小时候开始,包括质朴的音乐教育和体育教育,“朴质的音乐文艺教育则能产生心灵方面的节制,朴质的体育锻炼产生身体的健康。”他希望监督诗人、强迫他们在诗篇里培植良好的形象,同时监督其他的艺人,禁止描绘邪恶、卑鄙的精神。他希望通过这样,让城邦的护卫者远离罪恶的形象,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受到熏陶,从童年时,就和优美、理智融合为一。这些从小抓教育的理念,无疑是有远见的,并抓到了问题的关键之处。从一个人的童年开始施加影响,将服从统治的信念根植于心中,必然是最彻底、最有效、最稳定的统治方法。这些教育理念,对后世的教育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柏拉图认为我们我们生活的世界分为可感世界与理念世界,只有有知识的人才能将具体事物与理念事物准确区分开,因为他们能真正认识到美。柏拉图觉得善是理念世界中一切理念的存在原因,它是最高的理念。作为一个唯物主义者,我始终觉得世界是唯物的,一切都互相联系的处于发展变化之中,人能主观能动的认识世界上的事物,但人的认识会受立场、知识、世界观等不同因素的影响。虽然我和柏拉图的世界观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对于善、对于美,我们都是心怀感恩并敏锐感受着的,对于它们的歌颂我们有一颗同样的心。
在《理想国》中,苏格拉底接受了挑战,他没有从物质利益角度来评判正义,而是从正义给心灵带来慰藉而不正义让人心灵不平静这个突破口来论证正义的必要性。虽然苏格拉底没有考察正义的物质后果,但心灵的慰藉就不是一种后果么,离开后果是无法评判正义的。
看这本书,不仅能了解古希腊的政治制度、经济状况、风俗人文等,还能跟着苏格拉底的辩论培养一些哲学思维,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哲学家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对待生命的态度,同时也能学到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
第五篇:理想国
《理想国》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的著作。本书以苏格拉底为主角采用对话体形式,主要涉及哲学范畴,包括了柏拉图哲学思想的各个方面,而其中以政治哲学尤为突出,因此《理想国》这本书有“哲学大全”之称。细的来说,这本书不仅是柏拉图对自己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而且还包含了很多的学科领域,涉及到伦理道德、教育和文学艺术等方面。总的来说,在《理想国》这本书里,柏拉图以理念论为基础,提出建立一个系统的理想国的方案。
看完《理想国》这本书,我被里面苏格拉底的睿智所折服,他的辩论强而有力,让对方哑口无言,他的见解独特,思维灵敏。苏格拉底的对话作为这本书的主线,柏拉图借此很自然的把自己的哲学思想完整表达出来,通过对哲学、道德、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辩论,一步步建立出他的“理想国”的蓝图。
在我看来,柏拉图心目中的理想国实质上就是封建贵族统治的奴隶制国家。在柏拉图的理想国里,人被分为三等:贵族统治者的哲学家、武士阶层和奴隶身份的广大平民。柏拉图认为国家权力应掌握在哲学家的手中,而这些哲学家应当是具有保卫国家的智慧和能力的人,还应当关心国家利益,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城邦的正义。而武士阶层则应当维护城邦的安全,广大平民则要服从统治者的任何决定。同时,他认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间应保持和睦的关系,被统治者要绝对服从统治者。读到这里,我心想:这不就是古时中国的封建统治吗?君主对国家的思想专制、用道德和礼仪约束人民的行为、军事的君主独裁„„柏拉图提出的“理想国”的蓝图,不就是为了维护封建奴隶主贵族统治的需要吗?所以,我认为柏拉图的一些观点是无法让人接受的。里面有这样一段话;“神在造人的时候,在一些人的身上加入了黄金,这些人因此是最宝贵的,是统治者。在辅助者也就是武士的身上就加上了白银,而在农民的身上就加上了铁和铜”。为了维护贵族统治,用假话来愚弄人民,假借神意来表明人的贵贱之分。这些都体现了柏拉图理想国的实质,封建贵族统治的国家:特权横行、平民受压迫严重、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我认为,柏拉图生长在古希腊的大环境下,他是很有智慧,有改革思想的出色的思想家。但是,由于时代加上阶级的局限性,柏拉图代表着封建贵族的利益,这也就决定了他的观点主张都是为封建贵族阶级服务的。因此他的思想是不客观,也不公正的,有很多观点都不见得是对的,难免有失公允,因此也没有真正做到正义。
在《理想国》里,柏拉图十分重视教育问题,他为理想国设定的礼仪、道德都没有制定成法律,而是希望通过小时候的教育来教化一个小孩。柏拉图所说的小时的教育,主要是音乐和体育教育。他认为音乐教育能净化一个人的心灵,而体育教育能从小培养一个健康的身体。同时,柏拉图希望监督诗人,在诗歌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又监督其他的艺术工作者,禁止描绘低俗、邪恶的形象。他希望能借此让城邦人远离罪恶的形象,在潜移默化中让小孩培养良好的性格。柏拉图的这种教育理念,是值得学习与肯定的,可以说是很有远见的。他的这些教育理念,对后世的教育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人类追求的正义是柏拉图理想国的主题,在《理想国》里,“正义”的话题是柏拉图围绕的核心问题,柏拉图对正义的向往一直贯穿在整本书中,虽然这种正义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正义,只能算是柏拉图思想上所指的正义,但他的不断追求正义的观点是正确的,这就像是书中结尾的一句话:“让我们永远走向上的路,追求那正义与智慧。”
读柏拉图的《理想国》,我很喜欢以对话形式展开整本书的内容,柏拉图的很多观点可能不见得正确,但是我认为他的智慧以及认真思考的态度以及很多思想的创新都是很值得我去敬佩与学习的。
在《理想国》里苏格拉底刚开始讨论的话题就是“正义”问题。正义真的是一个很难解答的问题,有时想与其长期的在屋里思索理念上的正义还不如做一件正义的事,为一些不公发发自己的声音来的更为实际。也许这是浮躁也许这也是心虚,因为正义千百年来许多人都未明白,仿佛自己能恍然若悟的几率也很小。但我却相信自己和柏拉图一样,对正义有着强烈的憧憬与向往!可他认为绝对的正义在神那里,作为一个唯心主义者这是一个很好的答案。而对于自己甚至对于整代中国人来说缺乏信仰总是让我们有时候焦虑、孤寂、无所适从,不知未来、过去,甚至不明白现在。柏拉图最后说“让我们永远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我很喜欢,也许理解不同但真的很喜欢因为有了自己别样的感触。
在哲学上,柏拉图继承了苏格拉底的唯心主义,成为西方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始祖。他建立了以理念论为核心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在阅读《理想国》这本书时,柏拉图的一个主导的观念及其对话的起点就是:理念本身是实在的,感知、具象与经验的都是虚幻的。比如说,在书中就柏拉图与大家辩论的缘起正义而言,什么是正义?苏格拉底的对手给出了正义的多种解答,诸如传统的仰或当时流行的:正义是有话实说、欠债还钱、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帮助朋友,伤害敌人等,这些都是正义的具体事例,正如现在问我们一样我们总会回答成正义的人或正义的事。因为他认为真正的知识是理念,不是存在于客观可见的物体之中的。而其哲学观点可以简单的总结为认为理念是事物的永恒不变的“范型”,是独立于个别事物和人类意识之外的实体。感性的具体事物是不真实的,它是完善的理念的不完善的“影子”或“摹本”。
在近代的中国哲学里我们真正的几乎全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而历史上世界上真正伟大的哲学家大都是唯心主义的,如苏格拉底、柏拉图、黑格尔、康德等,也许敢于和自己心灵对话的人,能和一些虚无的只靠感知存在的东西达到心灵交汇这样的人总是特别敏感与聪慧的吧。读《理想国》常常感觉之间隔了很多东西,无法理解柏拉图的一些想法,也许除了自己的浅陋知识之外也许我们真的很难在心底里和一个唯心主义者想法一致,能理解其心底的独特感悟,对生命对生活的一点涟漪泛起的独特波痕。
我认为,哲学就是教你“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是最重要的一门学问。而对于正确的理解我们似乎与许多的东西一样与世界相隔了太多东西,缺乏共同的理解,我们中国人太不擅长弄清什么是正确的方法?什么是正确的事?所以才会出现近年来中国哲学的衰落,学哲学似乎也成为别人的笑柄而不是聪慧的象征。在刚看到的最新的世界一百多个国家的好感度排名中,中国位于倒数第八仅仅先于俄罗斯、伊拉克、伊朗等国家。在9月28日,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教师节、美国加州的教师节、马来西亚的教师节以及中国台湾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教师节的日子里,我们这个自称为儒家发源地的国家,很少有人知道这一天皆为孔子诞辰日。我是一个思维能跑很远的人,凭着自己一时的文字欲,写了这些东西,也许这些东西太偏离了《理想国》,但仔细一想却也紧紧相关。
在柏拉图看来,只有哲学家可以从可见的世界上升到可知的世界里去的,智者可以透过影像发现实在的“自在之美”。柏拉图写到他“懂得区分美的自身与美的事物,既不把分享者当作美自身,也不会把美自身当作美的事物。”哲学家拥有智慧来界定正义、美善才能把城邦治理好的,一般的百姓、士兵等只拥有勇敢、节制等,并不具备发现真实的理念世界的能力。因此哲学家就拥有了自己的道义与责任,需要关心与维护其他公民的主张也是公正的。就如一句话“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是一个美好的寓言,正如理想国的名称一样,脱离了许多东西,过滤了众多现实的羁绊,实现起来充满了理想的味道还是多些。正如在书中柏拉图不时的体现出对幸福、快乐的理解,及其理性主义世界观和幸福论一样有时候想起来总是那么具有不确定性,甚至带有一些脱离了实际的虚无气息。
我认为全书最抽象、最难理解、也最有“哲学味”的部分,就是关于洞穴理论的部分。苏格拉底把洞穴囚室比喻可见世界,把火光比喻太阳的能力,并把人从地穴到上面世界并在上面世界看见东西的过程和灵魂从可见世界上升到可知世界的上升过程联系起来,得出下述结论:善的理念,是一切事物中一切正确者和美者的原因就是可见世界中的创造光和光源者,在可知世界中它本身就是真理和理性的决定性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