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小论文

时间:2019-05-15 11:20: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马哲小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马哲小论文》。

第一篇:马哲小论文

走向更高境界的阶梯——哲学

--观《哲学与人生》有感

哲学是一个走向更高境界的阶梯,哲学意味着终结和开始——对于作为人的终结,对于成为人的开始。正如吉林大学孙正聿教师讲的那样:“哲学使人作为人,从而能够成为人。”从更广泛的层面来说,哲学就是一切事物的终结和开始——对巅峰的完结中不断催生。哲学汇集了所有的文化、艺术的本质,使得人们开始思考人生,思考宇宙,完成更高的思想境界的进阶。

那么哲学对于我们人类,具体有什么意义呢?孙正聿教授从三个方面谈到了哲学与人生的关系:一是人的存在;二是人的人化;三是人的世界。哲学是人的产物,人是哲学的实践体。人先于一切而发明哲学,是说哲学本真早就存在,而被人发现了出来还是说人创造了哲学,唯人才使哲学得到开始。换句话说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本身存在人而后人认识到这是人,这是人才为人。人的存在性是无可置疑的,人的存在是哲学存在的前提。从更深一层意义上,人的存在催生了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人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孙正聿教授提到了五个不能忍受:无法忍受单一的颜色,无法忍受凝固的时空,无法忍受存在的空虚,无法忍受自我的失落,无法忍受彻底的空白,人的这五种无法忍受,意味着人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其实,从进化论来看,五个不能忍受也是十分容易忍受的,在外力作用下,人们会忍受来自物质和精神上的折磨。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关于无限世界一般规律总汇,而是对人存在方式及其发展道路自觉反思。本体论问题,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其实质是对人存在方式及发展道路抽象概括。人是在改造现存世界中成为人,并在这种改造中求得进步。所以人存在方式,从创造性角度看,是一种超越性存在方式,即应不断地超越现状,追求理想。在素朴直观思维方式统治思维领域时代,这种追求变成了寻找某种最终本体和实体。

其次,人的人化,则是另一个哲学对人的影响,使人真的成为人。这是一个过渡阶段,从“作为人”到“成为人”。人的意识与思想境界都在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与深化。在这里,“人”有了新的定义,有了哲学思想的人才能真正称之为人,因为哲学的存在,使人存在,使人思考。这时,人只是“作为人”,人与人之间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大家都是作为一个自然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如何“成为人”是每一个人所面临的问题。很多人一生浑浑噩噩,不知求索,一直停留在“作为人”的最低级的层次上。人们思想的进步总是伴随着物质世界的发展,但人们思想提高的速度永远达不到物质产生的速度,所以人的人化是一个开始分化的过程,这种分化是两个层面的对立,在物质层面上,开始有了贪欲,征服欲等等。在精神层面上,开始追求更高的哲学修养。这两方面,有统一,有对立,但更多的是对立。另一方面,实践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人的存在方式,人的本质的主导方面。人必须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物质生产来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来保证自己肉体的存在,但是正如前面提到的,这还不足以称之为人,人还必须从事精神生产来满足自己更高精神层次、思想境界的需要,以充分地自我实现与自我丰富,同时运用哲学的思想来思考人生,思考未来,利用哲学的理论方法解决问题,看待世俗,使自己在思想层次更上一层楼,真正成熟起来,从而成为真正的“人”,这才算是人化。

至于最后一部分,人与世界,则是一个统一体。哲学作为关于世界观的理论,是以人与世界的关系为主要内容的。不同的哲学以其不同的方式对这一问题做出了不同的回答,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解主要体现在实践转向上。世界观是人们在实践活动和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关于世界的根本观点,因而是历史的而不是非历史的,是发展的而不是僵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是凝聚整个人类文明史和自己时代精神的世界观。赋予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深刻的时代内涵,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才能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具有现实意义的世界图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才能真正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人对世界的认识是以观念为中介的,从而实现了由客观世界向主观世界,由客观存在向观念存在的转化。人们在追求世界客观性的同时必然带有一定主观因素,主观性与客观性,如卢老师在课上讲的那样,成为了人对世界反应过程中的一对基本矛盾。也正是由于主观与客观的每一次新的统一的实现,都标志着人对世界的本来面目的认识更进了一步。人的世界便是两个完全对立的哲学世界,一是完全形成了对物质世界的贪婪追求,二是达到了更高的思想境界。起初哲学家会作为引导着的身份把人带到人的世界,但在人的世界里,哲学家不得不作为一个斡旋者从中调停。哲学的角度是转变的。哲学本身没有思想,所以不能批评活赞美哲学的罪过功勋,只有当人们的观念发生陡险的变化时,人们才理解,哲学与人,更多的是人强加于哲学。人,本身就在世界之中,人与世界的关系,就是生命的某一个种群对世界的关系。如果这个种群想要真正认识世界,那么最最困难的事情莫过于认识这个群体自身了。自身观察自身,这就是以“主”的身份观察自己,也就是主观。主观所固有的偏差,导致了人们认识世界过程中的偏差。人只有正确、全面,或者说是客观的认识自己,才能消除这个偏差,才能客观的认识世界。可是,什么又算客观呢?这便又回到了孙教授说的第一个问题了,即人的存在。人,必须先成为人,才能有自己的思想,才能客观的认识自己。

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我们的知识储备还不够,思想境界也并不高深,我们所能运用的工具也很少,仅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探索人生,认识人生,完善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每一个大学生真正“成为人”的必由之路。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从中发掘新的理解,不断赋予其以时代的特色,努力将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而不是把马克思变成空洞乏味、一味说教的教条主义的桎梏之枷,那么马克思主义就会变成人们的必需品,变成人们自觉的追求。

第二篇:马哲小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经过一学期短暂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一名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学习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我的思想有了深层次的改变,感受到了精神上的洗礼。

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首先要准确地掌握它的基本概念。只有形成了理论体系的世界观或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并非一切世界观都是哲学。特别在掌握哲学这个概念时,既要注意哲学与世界观的联系,又要注意哲学与世界观的区别,不要把哲学与世界观相混淆。

何为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做出不同的回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 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这三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割裂的,它们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它的主要特征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在同各国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实践的结合中发展的;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发展的;是在对时代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进行创造性研究过程中不断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对于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确立人生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矛盾的观点,联系的、发展的理论以及实事求是的相关方法论能够指导现实学习、生活,有助于实践活动的开展。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建设者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把德育放在重要的位置。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助于增强思想道德水平及理论水平,从而更好的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是一个长智慧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领略其博大精深,在生活中运用马克思理论,使自己生活在高品质中。

第三篇:马哲论文

暑假期间,我们进行了关注残疾儿童的现状和发展方面的社会热点问题的调研,调研地点分别是天津市和河北省承德市,通过对两个城市相关方面的调查,了解了他们生活的现状并针对他们的现状和发展得出了一些结论,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我们的建议。

一 调研背景

残疾儿童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显得尤为突出。目前,被遗弃的孤儿大多数为残疾或罹患各种疾病,从而导致大量的孤残儿童沉积在福利院内,成为福利院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所以说孤残儿童的救助工作任重而道远。根据全国残疾人第二次抽样调查数据,截至2006年4月1日,中国各类残疾人总数达8296万人,残疾儿童约387万。残疾儿童还是占有相当比例的,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在关注祖国发展,关注周围事情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时时关注残疾儿童的发展。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不仅应当学好专业知识,更应该培养自己的一份责任感与爱心。这个暑假,我们在天津与承德地区展开了以“关爱残疾儿童现状及未来发展情况”为主题的暑期调研活动,在锻炼自己的同时,也希望能为残疾儿童现在和未来的幸福快乐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更重要的是,我们感觉到目前大部分社会公众对于残疾儿童的现状与发展所形成的印象都是来自媒体报道和自身揣测,带有很大程度上的不客观性,同时我们希望通过对影响残疾儿童发展因素的探索试图找到一些优化残疾儿童生存环境的建议,因此,本着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我们展开了暑期调研活动。

天津作为一个经济水平发展良好的大型城市,它在残疾儿童关爱方面做得怎么样非常值得关注;与此同时,在天津附近的承德市发展相对滞后,那么它的残疾儿童关爱情况又是怎么样的,通过两个城市的对比,我或许就能够找到我们想要的答案。

二 调研内容

1、第一站——天津市

7月1号到7月3号,我们开始了以天津市区为中心的调研活动。

在天津,我们在天津大学旁边的四季村和滨江道发放了调查问卷,了解公众对于这一群体的关注度和态度问题;我们去了天津市残联聋儿康复中心进行调

查,陪孩子们上课并且对中心负责人王主任,何颖丽老师和天津市残联办公室崔主任做了专访,了解相关政策实施情况;我们还来到了天津市武清区牧羊地儿童村,慰问残疾儿童,同时也采访了照顾孩子的阿姨和外国志愿者。

除了实地的走访,我们也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据查阅的资料显示,《天津市残疾人保障条例》从各个方面对残疾人进行了保障工作。

医疗:贫困残疾人可适当减免医疗费用。

教育:实施残疾学生高中阶段免费教育。

就业: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免费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

经费:残疾人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不断增长。

保障:就业困难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享社保补贴。

环境:公共服务机构应当提供手语服务。

分析以上政策,医疗方面的规定为残疾儿童提供了一个最基本的健康保障,教育方面的减免费用为残疾儿童提供了提高生存能力的机会,而就业和经费上的保障更能使残疾儿童的发展得到一个良好的广阔的平台。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天津市针对残疾儿童的生活发展制定的政策比较完善,而且由于天津市是国家一线城市,政策实施效果的监督机制相对完善,因此落实情况较为令人满意。在我们走访天津与残疾儿童相关的地点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聋儿康复中心的聋儿们得到了精心的照顾,应有的教育,而且享受着高技术的早期治疗和预防机制。从天津市残联那里我们了解到天津市每年都给聋儿提供一定数量的人工耳蜗手术机会和补助资金,比如聋儿康复中心的大部分聋儿都做了人工耳蜗或者佩戴助听器,他们到了入学年龄已经可以转入正常孩子的学校学习了。再加上对牧羊地儿童村以及其他天津市福利机构的调研走访,我们发现,天津市的残疾儿童能够享受到比较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因此现状处在一个良好的水平上。

三 调研结论

通过两地走访和调研,针对影响残疾儿童的现状与发展因素问题,我们得出了以下两方面的结论:

1.国家政策和地区差异影响残疾儿童现状及发展

从国家总体方面来讲,国家的政策致力于从残疾儿童自身以及残疾儿童生活环境方面对残疾儿童的各项权利进行保障并使残疾儿童的生活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然而政策只是一纸空文,说到底还要看各地的执行情况。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天津市和承德市两地不同政策下残疾儿童的发展状况进行对比。

上文中天津地区的调研内容中已经指出,天津市的残疾儿童能够享受到比较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因此现状处在一个良好的水平上。而对比承德地区,且不说承德市对于残疾儿童的发展制定了怎样怎样的政策,只是在联系实践地点这一环节上,承德市已经和天津市出现了很大的不同。联系天津市残联办公室时,负责人比较爽快的接受了我们对于政策方面的调研并且给我们展示了政策落实的成果;相反,联系承德市残联时,各方办公室人员互相踢皮球,仿佛我们是烫手的山芋,都不敢接,最后托了一些关系我们才有幸能够采访到承德市残联的人,而且被采访的负责人也并没有跟我们讲明承德市残联制定的政策得到了怎样的落实。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政策的制定并不十分妥当因而造成了落实的无力,从而并没有真正起到保障残疾儿童的作用。比如,承德市残联制定的《发展纲要》中提到要在承德市设立盲人图书室,然而等我们去找盲人图书室想要进行调研采访时,得到的回答却是因为资金和地方不够,盲人图书室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在承德,我们走访了儿童福利院、残疾人福利企业和特殊教育学校等地,普遍感觉跟天津市比起来承德市的残疾人保障链条不够完善,残疾儿童的生活发展状况并不十分乐观,虽然不排除经济发展的影响,但是对比两地相关政策发现,两地政策的全面度和执行度有较大差异,普遍表现为天津市地区较好。

综上,我们发现,国家关于残疾儿童的政策从大局方面确定了各地残疾儿童事业的发展方向,是一个残疾儿童生活及发展的最最基本的保障。落实到各地的时候,因各地经济文化水平的差异,各地会制定自己本土的政策,天津市的政策可操作性强透明度高,因此有助于天津使残疾儿童的生活现状及未来发展;而对比承德地区,有一些相关政策隐晦艰涩,而且不是十分适合承德地区,所以在实施上遇到了困难,进而起不到保障残疾儿童权益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国家政策及地区差异能够影响残疾儿童的现状及发展。

2.社会环境影响残疾儿童现状及未来发展

残疾儿童生活的社会环境是靠公众营造的。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无论是物质条件还是精神的需求都得到了极大地满足,尤其在大中型城市,生活条件好的人们有时间,有精力也有能力去做其他的事情,比如志愿者等等的公益事业。根据我们在天津和承德两地的集体调查,发现部分有能力的人比如企业家,退休老干部等人都十分热心残疾儿童事业的建设,愿意拿出自己的钱,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去支持残疾人事业,他们有的人成立了一些残疾儿童基金会,还有社会中带有国家和政府性质的慈善机构比如“红十字会”,“残疾人基金会”等等。但如今社会竞争激烈,人们生活压力巨大,导致大部分人已经无心或无力去关注残疾儿童,根据我们的调查,很多人表示对残疾人事业的建设感到陌生,在他们看来,残疾儿童甚至残疾人事业的建设都是国家和政府需要管理和建设的事业,与我们社会大众毫无关系,我们只要安心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不给国家带来麻烦就行了。当被问及对于残疾儿童和残疾人的态度时,大多数人表示同情,怜悯,只有极少数的人表示毫不关心甚至是厌恶,;但是问他们是否能接受身边有残疾人和他们一起生活的时候,大多数人都选择了不愿意。这即是说,在他们的眼中,残疾儿童只是生活在他们的世界之外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对这个群体抱有同情,却从没想过接受他们甚至是照顾他们,他们认为,这些事太过遥远,与他们无关。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有很多热心残疾儿童事业的人,他们愿意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帮助残疾儿童,比如说捐款,做志愿者照顾孩子等,但是由于我国在相关方面做的宣传并不够,志愿者信息更新的也不够及时,造成了很多人“有力无处使”的状态,这严重影响了残疾人事业的普及型和全民性。

四 问题和建议

问题一:就物质条件来说,在大中型城市,以儿童村和承德市福利院为代表,由于政府支持力度较大,所以各方面的建设都比较好。而在小城市或者其他的偏远山区,由于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限制和国家扶持力度的相对减少,社会中被遗弃残疾儿童的生活水平远远不如大中型城市,那里没有福利院,救助单位也寥若晨星,当地的人们连自己的生活都过不好,更没有多余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照顾那些流落到社会上的残疾儿童,有的脑瘫或智障的残疾儿童没有生活能力,被遗弃了只能慢慢等死,或者等待好心人收养他们,而那些肢体残疾的孩子,他们没有能力养活自己,只能去街上乞讨,于是便出现了那些“残疾儿童乞丐村”等等。

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时有一定的倾斜,着重建设偏远地区的残疾儿童事业,在政策和资金救助方面比例稍高一些,尽量减小城乡之间和不同地区间的残疾儿童事业建设的差异。

问题二:根据我们的问卷统计结果和实地参访所得的分析结果可知:在了解残疾儿童现状的渠道上,有40%的人群从媒体报道了解到残疾儿童的现状;31%的人群从书或影视作品了解;19%的人群从残疾人演出或残运会等相关途径了解;10%的人群从日常生活或其他途径了解。在对残疾儿童的现状及发展的关注态度上,60%的人没有关注过,只有40%的人曾关注过。但这也恰恰说明了我国目前对残疾人的关注度明显不足。崔主任也表示:现在捐款方面,因为资金管理部门的压力也蛮大的,因为他要募指标,就是一年要完成多少,包括财和物,他想完成这个指标首先要盯住大方面的,对于这些零散的捐助宣传力度不够大。以前残联和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慈善基金会都在商场设一个募捐箱,但是从多年的运行来看效果不太好,募集到的款项非常少。

建议:加强社会公益事业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公益,奉献爱心,为残疾儿童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加大对公益事业的监督力度,更好的建设有关残疾儿童的公益事业。

问题三:调研中我们发现,农村的残疾婴儿出生率要远远高于城市,贫困家庭可能得到的医疗保健或者说各方面的知识少一些,或者由于迷信和愚昧等原因,孕妇在怀孕期间遭受

了一些刺激,导致婴儿在母体内就已残疾。而且部分地区医疗设备不够先进,医疗条件和水平也相对落后,夫妇婚后或孕前没有进行过体检,也没有了解相关的注意事项,导致由于基因或外界物理条件的刺激而造成新生儿残疾。

建议:提高社会医疗水平,加大力度宣传“优生优育”的思想,做好孕妇产前检查工作及新生儿保健工作,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或治疗),最大幅度的降低新生儿中残疾儿童的比例。” 问题四:当下公众对残疾儿童的态度并未完全走入正轨。在我们的问卷结果中我们可以分析出来当下大众对残疾儿童的态度以“可怜”居多,这种非平等的对待方式,加深了健全人内心中的优越感,健全人将在内心中留下“自己比残疾人”优秀的烙印,渐渐的肢体上的健全演变为精神上的优越,其后更变为人格上的凌驾。这样无疑会使残疾儿童这个群体更加边缘化,更加处于弱势的地位。

建议:加强社会基本文化和道德建设,提高社会公众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提高社会对残疾儿童的关注度,努力消除对残疾儿童的歧视心理,为残疾儿童营造更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第四篇:马哲论文

共产主义是“空想”吗?

摘要: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被证明为正确的理论,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得到丰富和发展;作为一种社会制度,作为一种运动,它顺应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潮流。换一句话说,作为一种理论,它是科学的,经受住了社会历史发展实践的检验:作为一种运动,共产主义运动推动着世界历史的发展。针对当下社会一部分人对“共产主义”的非议,此部分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根本力量以及新生事物成长的规律等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

关键词:共产主义 空想 生产力 劳动者

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目标。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解有了太多的空想色彩,很多人认为共产主义是一个纯而又纯的社会,没有阶级差别,没有社会分工,没有痛苦,没有灾难,没有邪恶,人们思想觉悟极高,各取所需,是一个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人间天堂。然而,乌托邦是实现不了的,很多人从怀疑这种乌托邦式的共产主义,进而怀疑马克思主义的合理性,丧失了搞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心。那么共产主义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社会,有没有实现的可能呢?

一、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来探讨。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世界是物质的,一切的事物都在运动,在发展变化。在运动、发展变化中有一个规律:任何事物面临了出生(长出、产生、开始),就一定会走向灭亡(死亡、消失、解决、结束),只是时间有长短罢了。另一规律是,事物在面临出生又走向灭亡过程中,呈现出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趋势(指一类事物)。恩格斯说:“„„生物在每一个瞬间是它自身,但却又是别的什么。”(选自《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矛盾论》第305页)。由此,(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看,世界是物质的,事物都有在活动,在发展变化,都有面临出生和必然走向灭亡的规律,又都有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趋势,)我们有理由推论出: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社会主义的到来,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二、从发展生产力角度来探讨。

(一)人类社会发展的中心是发展生产力。

人们之间发生的一切关系,归根结底从根本上说都是与物质利益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起来的。所以人们“彼此所发生的关系”的目的归根结底从根本上说直接或间接的都是为了发展

生产力。同时人们之间所产生的一切矛盾和斗争,归根结底从根本上说直接或间接的都是经济上的矛盾和斗争。要从根本上解决人与人的一切矛盾和斗争,只有通过大力地发展生产力才能解决,除此别无它法。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早已明确地告诉了我们:发展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中心。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都是紧紧地围绕着生产,围绕着发展生产力来进行的。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其生产关系、组织结构都必然随之发生变化,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依然在发展,生产关系、组织形式也必然会随之发生改变,社会制度也必然会随之发生变化,被另一种生产关系,组织结构、社会制度所代替,以便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既然资本主义社会一定会被另一个社会所代替,那个社会应该一定会比资本主义社会更能发展生产力。那么,那个社会应该是什么样的社会呢?我们要想知道那个社会是什么样的社会,首先我们必须要了解资本主义社会有哪些无法克服的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矛盾,又应该通过什么途径从根本上加以解决。这些我们分析清楚了,我们就应该清楚资本主义社会灭亡后,将会是什么样的社会来代替它,并可以进一步地分析出人类社会以后的发展方向了。

(二)资本主义社会有无法克服的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矛盾。

由资本主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必然引发的经济危机所导致的对生产力的严重破坏和阻碍,应该必须加以解决。由此以及其它弊病所导致的大量工人失业,贫富悬殊,由此又引发的各种犯罪猖獗、泛滥等等,都是极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都是必须应该加以解决的。

(三)社会主义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资本主义社会种种抑制和破坏生产力发展的因素如何解决呢?那就是既然生产社会化了,生产资料也应该必须归社会占有。实行计划经济,使经济得以有计划协调发展(计划经济的缺点:——劳动积极性的低下,在社会主义部分加以充分分析,并予以解决。)各企事业各部门在统一计划的前提下,享有广泛的自由去发展自己认为应该发展的方面,同时生产的产品逐渐地由“商品价值”向使用价值过渡,也就是生产的产品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使用。只要有使用价值——有利于人类的身心健康有利于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健康发展的产品,就去生产,来满足全社会的需要,也即满足每一个人的需要。在此基础上,经过实践,不断地总结经验,使计划经济及有关方面不断地加以完善,最后从宏观上彻底地消灭经济危机,以使生产力愈来愈顺利地健康地发展下去.全社会占有生产资料,占有全部产品,也就是生产资料、劳动产品是属于全社会每一个人的。这样就会人人有工作,就不会出现失业,就会慢慢地逐步地从根本上消灭贫富不均。在此基础上,我们再加以必要的政治思想教育和

关心人民生活,把一切的矛盾都消灭在萌芽状态,就会从根本上消灭矛盾的激化,消灭各种犯罪、消灭监狱、消灭法院,消灭社会上一切不安定的因素、消灭公安局、检察院等等,以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健康发展。随着人们经济地位的不断地走向平等,必然导致人们政治地位的不断地走向平等,就会使人类社会从根本上走上经济上、政治上人人平等的社会。再随着正确的政治思想教育的加强,人们的道德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就会逐步地走上自觉地改造客观世界又自觉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的道路。当人们都能自觉地改造客观世界又自觉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的时候,共产主义社会就到来了。

我们对资本主义所有制所造成的矛盾——不利于发展生产力矛盾的解决途径,就是社会主义的任务,就是社会主义所要做的、所要解决的。所以从发展生产力角度说,资本主义灭亡之后,代替它的最合理的社会只能是社会主义社会,而社会主义社会灭亡后,代替它的又只能是共产主义。

三、从发展生产力的根本力量角度来探讨。

生产力有三要素: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我们这里不谈劳动对象,而谈劳动者、劳动工具在生产力中谁更重要,处在决定一切的地位。

在农村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人巧不如家什妙。”是说人再巧、再聪明,不如家什好、不如家什的作用大。“家什”就是劳动工具——科学技术的具体体现。如一个人空空两手挖土,另一人用铁锹挖土,或用挖掘机挖土,在相同的时间内,空手者绝对挖不过用铁锹者,更绝对挖不过开挖掘机者。这确是体现出工具在劳动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但这是事情的一个方面,是劳动者积极性相同或相当的前提下的情况。也许有人会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来的机器(劳动工具)可能都用机器人、电脑操纵,比如挖掘机,可能是机器人驾驶,也就是无人驾驶——由电脑操纵。但机器人或电脑也必须服从人的指挥,由人来操纵。它们的作用发挥得如何和命运依然掌握在人的手里,由人所决定。毛泽东说:“世界上,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从这个角度说,更是人在起着决定的作用。

那么,是哪些人在发展生产力中起着决定的作用呢?从长远、根本上说是劳动人民——主要是工人农民在发展生产力中起着根本的决定的作用,我们知道:先进的劳动工具(比如挖掘机),是科学家研究出来的,科学家依靠的是科学技术知识。科学技术知识来源于文化知识的积累。两者总起来说,来源于小学、中学、大学的学习。这些学校课本上的知识又都是来源于直接的实践。这种实践从根本上说就是劳动人民的劳动——主要是工人、农民的劳动。

人类最初的劳动(这里主要指从事农业的劳动),创造了语言、创造了文字,并用文字

记载下实践中的经验,技术知识等。为了把实践经验,技术知识等传给下一代,于是产生了专门从事教育的人,产生了学校。随着从事教育人员和学校数量不断增加,层次不断提高,于是又发展为小学、中学、大学。是学校培养了各类专业人才,各种科学家。是专业人才、科学家促进了科技的发展,研发了更先进的生产工具,又促进了工农业以及其他各业的发展。

既然工人农民是发展生产力的根本力量,那么,我们要使生产力得到最快最顺利的发展,就必须千方百计地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工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要最大限度地调动起他们的生产积极度,就必须依靠他们,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他们。要全心全意地依靠他们就必须尽可能多地给他们以利益,就必须完全彻底地为他们服务。这个任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做到,才能完成,这也正是共产党的宗旨或共产党成立的目的(社会主义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共产党如何作到这一点,暂不论及)。所以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后,消灭了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又极大地调动起人民生产劳动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一定会获得最快最顺利的发展,社会财富也一定会以最快的速度增加。人们逐步实现医疗、上学、住房免费,进而在逐步实现吃、穿、住、行免费,最后实现一切按需分配,这就是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由此观之,共产主义是真理不是空想。

参考文献

[1]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节选)》,《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5]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第五篇:马哲论文

谈认识论

班级: 0706101

学号: 1070610118

姓名: 严禹明

谈认识论

先谈谈什么是认识论,所谓认识论就是探讨人类认识的本质、结构,认识与客观实在的关系,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认识的真理标准等问题的哲学学说。又称知识论。前些天我们刚学习过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对其深有感触,今天,深刻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涵,对于准确地厘定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下语境中的出场路径是十分重要的。现在我将要在本文中对我体会和认识到的认识论和马哲原理进行讨论。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以“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和“后马克思思潮”的形式体现出来,这是否与他们没有在制度层面经历过社会主义的实践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必然以一种持不同政见者的文化姿态而出现?在马克思那里,其哲学曾以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的形态而出现,这样一种哲学路径在当代的语境中是否还能继续?对所有这些问题的回答,其实都与我们怎样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涵直接相关。尽管在当下中国学界的解读语境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存在论解读模式较为普遍,但就我个人的研究心得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涵应该是科学的认识论。下面,我就从两个方面来对这一观点作些解释。

一、西方近代的以“科学”的姿态而出现的形而上学认识论与马克思的科学认识论根本不是一回事。西方近代认识论是伴随着近代自然科学,尤其是数学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它的目的在于把呈现在古代的直观和经验世界中的“意见”提升到“知识”的水平。由于受到数学思维模式的影响,这种认识论不但把自然,而且还把社会都看成是由数学语言写成的一本书,因而把认识论奠基在了普全数理模式之上。再加上笛卡尔前两个沉思的革命性意义,这种认识论就被解读成了从一个绝对本原出发的逻辑演绎过程。客观地说,这种认识论的确是有较大的缺陷的。

二、从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史的角度来看,科学认识论也应该是马克思哲学的根本。从表面上看,这一说法似乎是不成立的,因为马克思哲学似乎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已经完成了它的存在论形态之建构。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谈的是自我意识,在《莱茵报》期间谈的是国家理性,这些都是与人的生存的哲学主题不相一致的,而在《手稿》中马克思明确谈论的是人的劳动实践,即把人和自然界统一起来的劳动过程,他还用这种劳动过程来批判现实生活中的异化劳动,这颇有些海德格尔式的撇开寻常意识走向哲学意识的味道。至于马克思在这之后的思想演绎,则被界定为在廓清了哲学的存在论轮廓之后所进行的历史观及经济学的探索。

从总体上看,认识论的一方面反思思维之所以能够作为一种现代思维形式独立出来,首先是因为物质世界本身的层次性,这是反思思维的客观基础。物质世界本身存在着相互联系的各种层次,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由1010厘米到1023]厘米,横跨了44个数量级。从基本粒子、原子核、原子、分子到物体、恒星、星系,都具有自己相应的时空尺度、质量和能量等级,相应的结构和运动方式,特有的信息交流方式。物质世界就是由这些极不相同的层次、不同的秩序构成的一个多层次的巨系统,而这些层次又互相交叉,形成了新的运动,如宏观向微观的运动,历史凝积于现实的运动。世界本身运动的层次性、差异性,以及它们之间的交叉性,要求思维具有反思性。

一个典型的认识论在科学领域的例子就是: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化学动力学家们对化学反应速度的研究就说明了这一点。当时可采用的实验方法有静态法和流动法。选定流动法后,对应于气态链烷属烃高温分解反应、甲烷和氧气的反应、光化学反应、烯烃的聚合反应等,Farkas和Melville 给出了七种不同的实验安排和不同的仪器装配,以便实验能够顺利进行。另外一个认识论在科学中的例子就是:当我们用一支水银温度计去测量某物体的温度时,只有当温度计原有的温度与被测物体测量前的温度一致时,即温度计上的刻度在测量某物温度之前和发生能量转移,改变正被测量的物体的热量,导致温度计上的读数只能准确反应测量后被测物体的温度,而不能准确反映测量之前被测物体的温度。

另外一种认识论叫做创造认识论,这种认识具有创新性。把认识成果创造性地运用和应用于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通过另外的途径和方法,论证着已有的认识成果,这也属于创造认识的范围,具有认识的创新性。这种创造认识既没有提出一种较独立和典型的理论或观点,也没有为某一理论和学说提供新的证明材料,而是采取了新的认识方法和论证方法得出了同样的认识理论和观点。

在认识论的认识方法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人类认识的一般方法,即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因果分析、类比以及观察、实验、假说等一系列理性方法和非理性方法。而创造认识论主要研究创造性的认识方法,如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直觉思维以及想象和幻想等,因为这些认识方法同创造认识直接相关,所以成为创造认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

从以上分析可见,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它又是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即是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研究的创造认识这一部分抽取出来,突现出来,重视进来,作专门的研究。创造认识论对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是有着重大理论意义的。同时,研究认识论,对于开发和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对于全面型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又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下载马哲小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马哲小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马哲论文(★)

    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终结》有感 国际关系学院09级 田冠华 200955003 第一部分:著作主要观点论述与总结: 为了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阐明......

    马哲论文

    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哲学分析 【摘要】大学生自主创业,可以把兴趣与职业紧密结合,有利于培养其自力更生,自立自强、拼搏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也有助于国家造就一批年轻的企业管理......

    马哲论文

    向英雄致敬 08级西语一班 毛文静 2009.10.24日下午2时许,在荆州宝塔河江段江滩上的两名小男孩,不慎滑入江中。正在附近游玩的长江大学10余名男女大学生发现险情后,迅速冲了过......

    马哲论文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世界 摘要:近期,美国由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出现了愈演愈烈的局面,大批金融机构陷入困境,甚至倒闭,已经形成了一场波及全世界的金融海啸。对中国也形成了......

    马哲论文

    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观 经过6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应的关联知识有了一个粗浅的了解。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方面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就是马克思主义......

    马哲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题目:论假冒伪劣产品 系别:政法系 专业:11届思想政治教育 姓名:程谦 学号:201102010076 指导老师:赵子龙 目录 一、简介 二、假冒伪劣产品的定义 三、制假......

    马哲论文

    论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指向 无论透过马克思哲学本身的语境,还是透过后现代有关马克思哲学评述的语境,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指向都会为我们深刻地感受。理解了马克思哲学的这一向......

    马哲论文

    哲学论文 “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这句话我认为它是片面的。这句话其实是中国某卷烟品牌的一句响亮的广告词,它过分的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认为意识决定物质,是典型的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