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课后感受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感受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材分析: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学生在已经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在编排上非常重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使学生不仅掌握面积计算的方法,更要参与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在操作中,积累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基本的活动经验,完成对新知的建构。本节课首先通过具体的情境提出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问题。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让学生面对一个新的问题,思考如何去解决,使学生感到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其次,对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的培养,使学生能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学生通过比较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入课题。
1、我们学过哪些图形的面积?还记得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吗?
2、出示主题情景图,这块空地是什么形状的?你能介绍一下这块空地吗?你们有办法求出这块空地的面积吗?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这就是这节课研究的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探究新知
1、大胆猜想
师:(出示平行四边形)老师用这个平行四边形表示这块空地,行吗?它的面积怎样计算?你能大胆猜想一下? a.底×高(随机板书)b.底×邻边(随机板书)师:这两种猜想到底哪种对呢?光喊对不行呀,我们需要验证(1)数方格验证
(2)操作验证
师:我们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图形吗?(转化为长方形)
小组合作,操作实验:
1、如何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剪拼前,小组要先讨论出怎样剪,拼成的才一定是长方形。)
2、剪拼后面积有变化吗?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有什么关系?
3、你能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了解实验情况,物色并指导展示小组进行操作和汇报)
三、汇报交流展示成果
(实物图片展示拼剪过程同时回答上面的讨论题。)
师:从刚才这个的操作中我们可以发现,只要沿着平行四边形内的任意一条 高 剪开,都可以把平行四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结合课件演示各部分间的相等关系。)
得出:长方形的面积和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和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长方形的宽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我们就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高”。)字母公式: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写成S=a×h,也可以写成S=a·h或S=ah(师板书)师:想一想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要知道哪些条件?(底和高)师:只要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我们就能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四、练学巩固
1、你们能帮两只小兔算一算两块地的面积吗?
2、(课件出示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问:你是怎样想的?
五、课堂总结,畅谈收获
师:这节课你们有没有收获?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收获,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吧。
1、在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利用旧知为新知作铺垫,在通过观察情景图,发现图形,提出问题。巧妙的引出本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使学生不知不觉的开始对本节课的思考。个人觉得这一环节的设计还不错。
2、经过大家讨论觉得可以利用长方形框架巧设情境,复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做铺垫,然后把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向学生提问:面积变了吗?引起学生的好奇与争议,以此为契机,再用数方格的方法来证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相邻两条边的乘积是错误的,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的求知欲望。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感受长方形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联系。
3、个人觉得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公式出来以后,可以让学生反推回去问: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们必须知道哪些条件?这一过程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4、在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使学生主动地探索和发现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第二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听课感受
把握知识本质,巧设练习,展示做中学的魅力
——听马老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感
“做中学”的教学使学生通过直观的动手操作,成为课堂的主人,整个课堂以学生为,动手操作的直观感受符合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全班汇报交流中认识理解知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知识。
马老师在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中,通过明确目标、定目标、展示目标、在活动中达到目标的教学过程,让每个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独立思索的基础上亲自动手剪一剪、拼一拼,并带着自己的操作经历进行小组内的讨论和交流。《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中,马老师让我们再次熟悉目标教学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悟知识的建构形成过程、在整个教学中渗透着数学思想、巧妙的设计练习来巩固认识计算中的易错点、将速算和简便运算渗透在日常教学中。这里面以下三点让我受益匪浅:
一、在教学过程中对数学思想的关注与渗透。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几何与图形领域里很经典的一节课,本节课就重点就是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等量代替”思想的渗透,让学生明确操作前后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各个量之间的等量关系。而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方法是一种一般化的方法,也就是课堂上马老师所说的利用一定的方法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思想,在操作过程中很好的渗透了这种一般化、将已知变未知的思想。
二、展现教学法的魅力。
目标教学法是指将一次课的教学过程分解为课堂导入、展示教学目标、遵循教学目标讲解相关知识、目标测评等几个环节,并根据这些环节组织实施教学。运用目标教学法能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一个统一明确的要求。使学生学有目标,听有方向,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学习讨论中获取知识。与其他教学法相比,目标教学法更注重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效果。整个教学过程中,马老师的这节课从教学目标出发,又归于
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
三、巧设练习,将速算和简算的计算能力培养渗透在日常教学中。
马老师这节课的练习设计具有层次性,练习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准确地使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解决问题,从一个低两个高的求面积题中让学生明确公式应用时底和高要对应。在底和高单位不统一的练习题中让学生明确应用公式时单位要统一。在知道面积和高求底、知道面积和底求高的题目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最后将面积公式应用到楼梯扶手、停车位面积等现实实例中。这样具有梯度的练习设计,帮助了学生更加明确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
同时,正因为马老师准确把握了本节课练习的重点,平行四边形公式应用中的难点和易错点,从而将练习题中的数字设计的十分巧妙。在简单、具有特点的数字中训练学生的口算、速算能力,并在交流讲解中引导学生进行简算,将简算融入日常计算中,培养学生进行简算的意识和能力。
这些感受对我今后的对知识本质、知识体系的把握,对课堂教学的设计将会有很大帮助,在今后的教学过程还希望和各位前辈在这些方面进行交流学习。
2014年11月
第三篇:平行四边形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求行四边形的面积。
2、让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
3、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教具准备:
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多媒体课件、剪刀、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咱们的好朋友咖啡猫今天要到一家公司去应聘,可是老板出了个题想考考咖啡猫,这下可把他给难住了,同学们,你们愿不愿意帮助他,使他顺利进入公司呢?(愿意)好,那让我们来看一看,究竟是什么题把咖啡猫给难住了?
(出示课件)原来这个老板用铁丝各弯了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他想考考咖啡猫,这两个图形究竟谁的面积大?你们有什么方法吗? 生:长方形的面积我们以前学过,是长×宽,只要量出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就能求出面积。(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
师:非常好,那同学们还记得没有学习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以前是怎么样去算长方形的面积的呢?
生:我们以前是用数格子的方法学习长方形的面积的。
师:看来同学们对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掌握的很好。但是咖啡猫的难题是要对比老板给出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们只懂计算长方形的面积,但是我们不懂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办啊?
生:老师我们也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啊!
师:这位同学真聪明懂得将计算长方形的面积的方法用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那我们就来探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师: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有什么样的特征?
生:①对边平行且相等
②对角相等
师:同学们的记忆真好。那我们接下来就要来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了。
1、课件出示方格图,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两个图形的面积。(每小格代表1平方厘米,不满一格的按半格计算)。
①检查学生数方格的情况,让学生完成课本第80页的表格。平行四边形 底(厘米)长方形
长 6
高(厘米)宽 4
面积(平方厘米)面积 24 ②教师: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结论:用数方格的方法知道了两个图形的面积一样大。猜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③提出问题:如果平行四边形很大,用数方格的方法,你又有什么感受?(不方便)教师:其实用数方格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是很不方便的,特别是图形较大时。因此,我们必须找到一个既简便又实用的计算方法。刚才大家通过数方格的方法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来计算呢?请大家验证一下。
2、动手操作,验证猜测。
①师:同桌合作完成,利用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纸片和剪刀,想办法剪一剪(提示:要沿着高来剪)、拼一拼,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自己会算面积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
师:你们会算哪些图形的面积呢?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②学生把剪拼的图形展示在黑板上
学生汇报:自己沿着平行四边形任意一条高分别剪下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梯形或两个直角梯形都经过平移拼成了长方形,且两种推导结论都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
③教师:为什么都是要沿着高来剪开呢?(因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老师追问: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大家的结论都是这样吗?下面请同学们看电脑演示剪拼的过程。
3、老师演示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
4、观察并思考:(课件出示讨论题,并演示结论)
①拼成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比较,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②拼成的长方形的长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是什么关系?拼成的长方形的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是什么关系?
交流反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①形状变了,面积没变。
②拼成的长方形,长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
5、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并用字母表示。
教师:你能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教师板书:
长 方 形 的 面 积
= 长 × 宽平行四边形的面 积
= 底 × 高 S=a × h 也可以写成S=a.h
S=a h 引导学生齐读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6、教师:通过我们的努力,得到了这个结论,请大家想一想,我们是怎样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转化图形的形状)
7、探究活动小结:我们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同它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利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得出了平行四边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验证了前面的猜想。
教师: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突出公式的使用)教师:其实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很广泛。
8、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②课件出示: 一个平行四边形花坛,底是4米,高是3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4×3=12(平方米)答:它的面积是12平方米。
三、巩固运用
1、算出下面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课件显示图形)
2、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停车位底长5米,高2.5米,占地面积是多少?(课件显示)5×2.5=12.5(平方米)答:占地面积是12。5平方米。
3、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它们的面积就相等。()(2)平行四边形的底越长,它的面积就越大。()
(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5厘米,高是4分米,它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
4、判断下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否相等? 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畅所欲言)
五、课后练习
如果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并且它的底和高均为整厘米。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可能分别是多少?
第四篇:平行四边形面积教案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叶长生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P80—81页,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能应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领会割补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课件、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卡片、剪刀、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铺垫导入
1、我们学过那些几何图形,学生回答,教师出示课件。
2、你们会计算那些图形的面积。
3、你还知道关于平行四边形的哪些知识?(出示课件平行四边形)
4、我们已经了解了这么多关于平行四边形的知识,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平行四边的面积计算。(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合作探索,迁移创造
1.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1)出示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相同的一个长方形。提问:数一数,这个长方形和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同吗?
(2)小组讨论,观察比较两个图形的关系,提问完成表格。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分别相等,它们的面积也相等。
(3)根据你的发现你能想到什么?
2、图形转换
(1)不数方格能不能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教师展示一个平行四边形卡片)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我们不知道它的面积如何计算,能不能把这个平行四边形转换成一个与它面积相等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呢?(能)可以转换成什么图形?(长方形)怎样将平行四边形转换成与它面积相等的长方形?
(2)四人小组合作,用课前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卡片和剪刀,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学生动手操作,小组汇报上台演示剪拼过程)边剪拼边观察思考: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相比,面积变了没有?拼出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板书:平行四边形 底 高)
(3)(教师演示说明)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板书连接符号)
3、推导公式
师:我们知道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师: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a表示底,h表示高,怎样用字母来表示这个公式?(引导学生说出用字母表示公式)(教师板书:S=ah)
4、出示例1(课件),例1给出我们什么数学信息呢?我们根据什么公式来列式计算,学生试做,并说说解题方法,指名板书。
5、提问质疑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都不错,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三、层层递进,拓展深化
1、算一算,填空,(课件出示)指名回答。
(1)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8米,高是5米,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米。
(2)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高是6分米,底是9分米,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2、用手势判断对错(课件出示),先读题后再判断,并说说错误的原因。
3、想一想
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引导学生理解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四、总结全课,提高认识
反思一下刚才我们的学习过程,你有什么收获?
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
叶长生
我教学的内容是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中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一、说教材分析
平行四边形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第九册第五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第一小节的内容。几何知识的初步认识贯穿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是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呈现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行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行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且,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运用会为学生学习后面的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本节课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扎实其几何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
二、说学生
新课程沐浴下成长的五年级学生,在灵活开放的课堂中,学生们善于独立思考,乐于合作交流,课上表现极为活跃,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十分愿意发表独立见解,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能力。本课学生对数格子法、剪割拼补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让学生切实理解由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关系是一个难点,需要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进行操作与观察,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特点,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个维度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能力目标:通过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和平移的思想,并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新课程对图形与空间的教学要突出探究性活动的要求,体现《数学课程》的“过程性”目标,同时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我确立了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重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难点:使学生切实理解由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关系。
五、说教学方式、学习方式
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靠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引导探究法,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学习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充满着观察、操作、推理、比较、交流模拟等探索性与挑战性的活动,本课多次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和讨论,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合作梳理来完成探究任务。
六、说教学流程 为了能更好地凸显“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高效完成教学目标,结合本班学生特点,设计如下环节。
(一)在新课开始时,我利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和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将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质疑面积是否改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拉近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然后用数方格的方法验证学生面积不变的猜想,产生矛盾猜想后,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
(二)动手实践,多维探究。出示另一个与长方形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要求认真观察,用数方格的方法再比较它们的面积大小,并填写表格,最后讨论发现:即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长方形的宽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并得出两个图形面积相同的答案。紧接着提问:根据这个发现你想到了什么?这一组实践操作,实际上是组织学生从感性认识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宽与高相同的内在联系。我随机接着提问:能否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与它面积相等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学生积极讨论后再动手操作,用割补法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在充足的时间里进行合作探究,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个性得到彰显。汇报交流时,他们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自然形成,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也为下一步推导平行四边面积计算公式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分层运用新知,逐步理解内化,对于新知需要及时组织学生巩固运用,才能得到理解内化效果。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如下几道练习题:
1、基础练习出示填空题、判断题,巩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2、提升练习出示例1及生活中的数学题。熟练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3、发散练习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此题需要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进行逻辑推理,使学生明白等地等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整个习题设计部分,虽然题量不大,但却涵盖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题目呈现方式的多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面对挑战充满信心,激发了学生兴趣、引发了思考、发展了思维。同时练习题排列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深入,也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反思
叶长生
教学反思:
1、注重学法的指导,将“转化”思想进行了有效的渗透,让学生学会用以前的知识来解决现有的问题。
在一堂新授课中,找准知识的生长点是很重要的。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是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生长点,是认知前提,是可以利用的起固定作用的知识。因此,开始,先复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转化”方法是研究和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思考方法。在本课的重点就在于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进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比较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两个图形的大小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用了数方格和将图形重叠比较这两种方法。学生上台汇报时充分利用投影仪演示操作,突出怎样去数方格。通过图形的重叠观察,使学生发现多出的三角形与缺的三角形大小相等,如果剪下来平移到缺的地方可以转化成长方形,有了这样的感悟,然后放手让学生将自己准备的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转化成长方形,这样将操作、理解、表述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有非常直观的“转化”感受。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生学过的长方形来计算它们的面积,这时教师可以进行适时的小结:探索图形的面积公式,我们可以把没学过的图形转化为已经学的图形来研究。学生比较容易掌握把新的、陌生的问题转化成学生相对熟悉的问题的方法。我们可以将数学方法传递给学生,而数学眼光却无法传递,故应着重把握好对数学思想的教学。
2、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先让学生大胆猜测,再通过小组合作剪一剪,拼一拼互相交流总结,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完成了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努力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体现。
3、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重视了对学生学习知识水平的进一步深化,通过有梯度的练习设计,提高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掌握水平。
教学讨论面积公式后,以开放练习的形式,出示
1、选择,使学生关注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对应的高分别是多少,再让学生指一指底和对应的高分别在什么位置,问问学生用底和不对应的高相乘可不可以,这样就强调了用底和对应的高相乘,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的认识也会更深。
2、讨论,下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小相等吗?使学生明白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这些练习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认识,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4、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应变能力十分重要,有效的把握学生课堂生成,灵活应对课堂突发的情况,是我教学中应注重的。
第五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设计:肖备荒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7、88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自主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2.能正确地应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转化的思想。教具准备:一张面积为6dm²的长方形卡纸,10张1dm²的小正方形,一个可变形的长方形框架。
学具准备:每人一张面积为15cm²的平行四边形卡纸,剪刀、尺子、透明的方格纸。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知识铺垫 1.估长方形的面积。
(1)出示一张长方形(6dm²)的卡纸。
教师:这是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大约是多少?谁来估算以下? 教师:这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dm²,现在你估计是多少? 教师:你是怎么估的?请上来验证一下。学生展示思路。
(2)长方形面积计算回顾。
教师:一行摆三个可以摆两行。2×3=6(dm²),这里的2、3分别表示长和宽,那长方形面积就是长乘宽。(板书算式:2×3=6(dm²))2.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师(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他的面积大约是多少?谁来估算一下?
教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究竟有多大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课题)
(二)选择素材,验证猜想 1.提出猜想。
教师:有什么办法能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小组讨论,提出猜想)第一种:邻边相乘 第二种:底×高 第三种:数格子 第四种:割补法 2.动手验证。
(1)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验证。(同桌合作)(2)反馈交流。
让各小组充分展示验证过程。关键了解学生是怎样想的。询问其余同学是否有疑问。3.深入辨析。
(1)对于学生的验证方法不要急于评价,让他们充分暴露思路,肯定有价值的思考点。(2)沟通不同验证法的联系。
1.邻边相乘:通过长方形框架的变形,让学生观察和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邻边不变,但面积却在不停的变化。从而让学生自觉修正自己的想法。2.数格子:让学生在数格子的方法中,发现割补的方法。3.割补法:发现割补时该怎样剪? 4.底乘高:说一说思考过程。
引发后三种方法的共同特点,都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4.公式推导。
教师:以割补法为例,观察原来的平行四边形和转化后的长方形,你发现它们之间有哪些等量关系? 学生: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相等。两个图形面积相等。
教师:“5”是平行四边形的底,“3”是它的高,看来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可以用底乘高来计算。
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5.变式验证。
(1)教师:是不是所有平行四边形都能用这个方法来计算呢?
分别出示三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找出底和高。
通过课件演示:割补过程中的底和高与转化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进行对比。(2)课件出示,一起回顾。
教师:通过转化,我们知道了转化后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长方形的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我们知道长方形面积等于长乘宽,所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逐步完成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 × 高
教师:如果用a表示底,h表示高,S表示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还可以写成(板书:S=a×h)
教师:现在你知道要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需要哪些数据了吗?(底和高)6.回顾深化。
(1)看书回顾推导过程,并梳理小结。(2)变式练习,深化理解。
在例题基础上进行变式练习。增加一条高的数据,在增加一个底的数据,让学生找对应的底和高。
如果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其中的一个底或一条高,怎样求另一个数据?
(三)练习巩固 1.基本联系。
(1)练习十九第2题。通过基本练习巩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可根据班级学生情况适当进行变式。)
(2)练习十九第8题。通过练习感受周长相等,面积有可能不同的原因。2.发展练习。
提供某个省市的地图(近似平行四边形),给出必要数据让学生尝试估计面积大小。
(四)总结提升
教师:回顾我们的学习历程,你最大的发现是什么?
教师:我们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以往学习过程中哪些情况也借助了这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