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鉴赏考点5篇

时间:2019-05-15 11:35: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考古诗词鉴赏考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考古诗词鉴赏考点》。

第一篇:中考古诗词鉴赏考点

中考古诗词鉴赏考点

古典诗词

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产生的各种诗词体裁形式,相对应的是现代诗歌词。

古诗词分类:

绝句:五言绝句 七言绝句

律诗:五言律诗

七言律诗

律诗:首联(1.2)、颔联(3.4)、颈联(5.6)、尾联(7.8)

古诗词题材和作者的风格特点:

田园: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归隐田园的渴望。(陶渊明、王维、孟浩然)

边塞:反映边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乡亲人,渴望国家安宁和报效祖国、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王昌龄、高适、岑参、范仲淹)

忧国: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者的担忧、不满。(陆游、杜甫、辛弃疾、文天祥、)

咏史:感慨历史,希望统治者以史为鉴,吸取教训.(刘禹锡、杜牧、李商隐、张养浩、)

送别:诉说友情,表达依依不舍的思念之情和对友人的劝慰、祝愿.(李白、王勃、)

思乡:抒发自己在他乡的孤独、寂寞、凄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马致远、崔颢、苏轼、)

咏(物)志:借歌咏自然事物来表达志向、心愿,抒发愤慨、不满。(曹操、李白、韩愈、)

写景: 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叙事: 通过所见闻的事情来抒发自己的喜悦(同情、愤慨、痛恨、悲伤之情)。(白居易《观刈麦》、杜甫《石壕吏》)

爱情: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抒发一种相思、离别之苦。(温庭筠、李商隐、李清照)

怀古:对古人、物、事发出感慨,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不满,或对……寄予……的愿望。

古诗词题材分类:

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清楚的了解,并能对具体的诗词作出准确地判断。

常见的题材如下:

1、爱情诗:

这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等。

2、讽刺诗:

这是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如《硕鼠》、《伐檀》、3、哲理诗:

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

4、送别诗:

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等。

5、记行诗:

又称记游诗、行旅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

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抒情”为主的。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便不可视作山水诗。

6、边塞诗:

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

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7、咏史诗:

这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也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让读者思考的。

咏史为题的诗以班固的《咏史》、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为早期著名代表作。此后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咏史诗,如章碣的《焚书坑》、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与之曾唱反调)、温庭筠的《经五文原》等均为名篇。

8、咏物诗:

这是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托物言志,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9、咏怀诗:

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如屈原的《离骚》、《涉江》、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定**·沙湖道中遇》,陆游的《书愤》等等,都是令人感动的咏怀名作。

10、怀古诗:

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这类诗就是怀古诗。怀古诗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等,都遗响千古。

古诗词鉴赏技巧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就是通过分析诗歌意象的个性特征,感悟其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社会意义。

A、注意意象的色彩(字面和暗示)。色彩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

暖色—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风发;冷色—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诗中“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色彩,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传达出无比欢欣的心情。

B、通过动静结合,相互映衬的手法开拓诗境,传达情感。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诗中“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又突出显示了“春涧” 的幽静。

C、诗歌的形象有时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心理特点等各方面发生联系,被赋予某种特殊意义。我们在鉴赏时要优先考虑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特殊意象。特殊意象:

“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

鸿雁——思乡,信使;

杜鹃——薄命佳人,忧国志士,哀惋,至诚;

鹧鸪——思乡,凄情;东篱——山尘脱俗之境;

菊花——高洁品质;杨柳——依依离别;

岁寒三友(松、竹、梅)——傲骨

桃花——美人;鸟——自由。

分析诗歌形象应注意景和情、物与 情;景和人,物与人之间的关系。

a.借景抒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b.托物言志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咏石灰》)

c.感物伤怀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杜甫《孤雁》)

d.情景交融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

1、熟记常用术语,如:准确、生动、形象、传神、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隽永、新奇、优美、绚丽、工丽、含蓄、质朴、自然、奔放等。

2、注意“诗眼”(“炼字”)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梅影疏淡,幽香缕缕,梅花神态活现。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用字新鲜,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

3、注意 “炼句”

由于诗歌篇幅、韵脚的约束或修辞的需要,诗人往往会对诗句进行特殊的处理,所以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古诗词的语法知识,才能读懂诗歌,进而鉴赏诗歌。

A、词类活用

如:李商隐《无题》:“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悦,使……欢快;空,使……空明。

B、互文见义

如: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烟月笼罩着寒水,烟月笼罩着沙。

杜甫《客至》“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花径不曾缘客扫而今始为君扫,蓬门不曾缘客开而今始为君开。

C、倒装

如: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杜甫《秋兴八首》“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杜甫在这里主要写京城长安的风物之美,强调那里的稻米和梧桐的非同寻常。

D、省略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1、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

2、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

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四)寓理于事

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苏轼)——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

朱熹《观书有感》里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五)修辞手法

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它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要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

比喻——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问——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夸张——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对偶——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巧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精炼含蓄;扩展内容;富有文采。

例如:姜夔《扬州慢》中杜牧的诗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拓跋焘的故事;

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明显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修辞中有一点尤其要引起注意,即反衬。专用术语“以静衬动”,“以响衬静”。

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正衬(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美衬美。)

对比(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与最后一句)

通感,感觉器官的沟通。(李白“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此时的雪花仿佛是春风中盛开的梨花,香飘万里。视觉与嗅觉沟通,诗人的情意饱含其中。)

(六)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评价是鉴赏的最后一步:由对诗的“感受”上升到理性的概括。

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就是分析评价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分析评价要实事求是、要中肯,既不贬低也不拔高。

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从字面上看,此诗似在指责酒家卖唱女的无知和无心。但商女所唱得由听者来点,可见这不过是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该是座中的豪绅、贵族、上层官僚,他们才是作者实际抨击的对象。)

古诗词常见知识考点:

1、诗词流派——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词有豪放派、婉约派。

2、诗歌的个人风格

大而言之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各诗家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形成各自的艺术风格。

陶渊明—朴素自然、李白—豪迈飘逸、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通俗易懂、杜牧—清健俊爽、王维—诗画一体、王昌龄—雄健高昂、李商隐—朦胧隐晦、苏轼—旷达豪放、柳永—柔美婉丽、陆游—悲壮爱国。

3、鉴赏诗词应懂得“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最早由孟子提出,他认为要理解作品,一定要对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

4、鉴赏诗歌应善于联想、想象

表面上,读者阅读诗歌时似乎跟着诗的形象走,处于被动地位。事实上,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积累、审美习惯和美学理想等,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诗的意境,给诗的形象和诗人意到而笔未到的艺术空白加以补充和丰富。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不仅使读者看到杏花盛开的情状,而且还可想象出花丛中鸟儿的嬉闹,鸟语花香,有声有色,把春的意境写活了。

第二篇:中考古诗词鉴赏考点分析

一、中考诗歌鉴赏题考点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诗歌的特点:

丰富的想象:超越时空,以象言情; 凝练的语言:巧于修辞,工于炼句;

奇特的构思:风骚并举,虚实相生; 深挚的情感:景情交融,物我同化;

深邃的意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多样的风格:豪放雄奇,婉约沉郁。

而在中考之中,也是围绕这些特点分别来命题。考查要点如下:

1、考查学生对诗段或诗句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

2、考查学生对诗歌主题或情感的理解归纳能力。

3、考查对诗句写作技巧和表达效果的赏析能力。

4、考查学生扩充性描写的能力,再现诗歌所创造的艺术境界。

5、考查学生在原诗基础上举一反三的领悟力及对诗中句式、修辞的仿写能力。

诗词鉴赏类的考题一般放在阅读理解或积累运用部分,一般一首诗两个小题,所占分值4分左右。考试的内容以赏析诗词的内容、主题、表达技巧为主,也有适当拓展,如考查学生的模仿运用能力。总之,要做好此类题,需具备一定的鉴赏技巧和表达能力。自中考诗歌鉴赏主观题的出现,对考生来讲无疑是增大了解题的难度。但无论如何变化,都需要我们准确把握其思想内容,而在应考复习中,我们应该“舍远求近”,充分利用中考题,熟识各个常见作家的不同时期的写作风格,写作题材,以应对现有的变化。按照“精练-精讲-矫正”的思路训练。精练就是选题要典型,可以适当选一些近年的中考题。“精讲”在于得法,了解考点所在,学生失分所在,对症下药。“矫正”至关重要,针对学生弱点反复操练。

二、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解答诗词鉴赏题,最主要的是要能把握整首诗表达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其次是理解其中关键词句的含义。下面结合中考题关于如何把握意旨谈谈看法,以期有所帮助。

(一)、了解诗歌思想感情常见的类型。

熟悉诗歌类型,按照诗歌规律,容易找到答案。诗歌按照选材来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抒怀诗、送别诗、边塞诗、爱情诗、节令诗、讽喻诗、旅游诗、咏史诗、咏物诗、军旅诗等。这些诗歌所抒发的的思想感情也各不相同,但也可以按照诗歌的特点,找到一些规律,大体上思想感情可以分为这几种:忧国伤时、建功立业、思乡怀人、长亭送别、生活杂感……

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建功立业:

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观沧海》、陆游《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破阵子》。

4、山河沦丧的痛苦 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石壕吏》

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温庭筠《商山早行》等。

2、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4、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望江南》 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2、昔胜今衰的感慨 如:刘禹锡《乌衣巷》。

3、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杜牧《赤壁》。

4、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5、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王维《渭城曲》。

2、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3、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评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二)、方法指导:

1、第一个方法:看题目。比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两诗,一题目中有“送”字,一题目中有“忆”字,抓住这两个关键词句,这两首诗的情感就容易把握了。分别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兄弟的思念之情。再如,《春夜喜雨》这个题目中可以紧紧抓住“喜”这个字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可以了解到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2、第二个方法:抓作者。也即知人论世。具体说就是要了解诗人、词人的生平与经历,更好的把握其作品的写作角度。如《观沧海》一诗中,如果了解作者曹操的生平与经历,我们自然要以理解这首诗主要抒发了作者想统一祖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再如学李白的诗,要了解李白的生平经历,李白(701-762),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天才诗人,他生于思想解放的盛唐时代,自幼百家杂学无不接触,因而未受传统封建思想的束缚;另一方面,他又处于一个危机四伏的矛盾时代,经历政治生活的几次重大挫折,因而造成了极其矛盾的思想性格。他的诗歌基调是积极反抗、昂扬进取的,同时又夹杂着消极颓废,交织着痛苦的矛盾,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其作品的中心主题有:(1)表达对理想政治的热烈追求,如“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当然也有集中表现他追求和幻灭,希望和失望相交织的矛盾斗争的,如《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只挂云帆济沧海。还有部分诗歌表现出蔑视权贵、强烈反抗封建秩序与道德的叛逆精神,如“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2)强烈要求摆脱羁绊,追求个性解放和精神自由。在其山水诗、游仙诗和饮酒诗中表现的最充分。(3)还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同情,如,《塞下曲》六首则热情歌颂边疆将士抗敌御侮的战斗精神,是一组慷慨激昂的爱国诗篇。但直接表现普通劳动人民生活的作品为数不多。总之,李白是以清新飘逸为基本风格的。

3、第三个方法:明意象。意象: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的主观情意。如“梅”就带上了清芳高洁、傲雪凌霜的意趣。如《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诗中抓住“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这

几个意象表现了秋天郊外凄凉之景,烘托作者的愁思之情。如:《天净沙· 秋思》《渔家傲·》

小技巧:归纳古诗词中一些特定的景物表达特定的情感。菊-高雅莲-高洁 柳-惜别 月光-思念落日-惆怅 春风-得意 浮云-飘零落叶-失意 秋雨-忧愁 流水-叹惋 松:坚贞高洁 梧桐:凄凉悲伤 杜鹃鸟(子规):凄凉哀伤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吹笛、笙箫:离别之苦,乡思之情,内心孤独。

三、鉴赏诗歌的语言

(一)理解诗歌的语言。诗是语言的艺术,一个字、一个句子运用得好,绝妙异常,可以给整篇诗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理解诗歌语句的含义,要抓住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再现诗歌的形象和意境。考查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给出语句,让学生去品味关键词语的妙用。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直”与“圆”两字妙在何处?再如06年盐城卷《渡荆门送别》第一小题:这首诗非常讲究炼字,请自选一个字加以赏析。这一小题考查考生对诗句中重点字的品味,也就是品味用词的精妙。再如06年南京市中考题考查《饮酒》一诗,题目是这样的:(1)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 的心境。(2)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其中第1题我们可以根据诗歌类型来解答上面我们已经说过,答案很简单是恬淡心境。而第2题是一道语言品味题。因为“见”字生动地描绘出了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从而很好地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二是对诗句进行扩充性描写。这些诗句一般描写优美,考生必须借助于联想和想象的手段,从整体进行扩充描写。比如06年泰州市试题(B)“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其中题干就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诗句,考生要适当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来组织答案。如:“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二)品味诗歌的的语言特色。不同的诗歌所体现出的语言有不同的特色,但在诗歌的创作中,一些著名的诗人已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语言风格,比如李白的清新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豪放、李清照的婉约等。有关语言方面的评价关键词主要有:语言清新自然、委婉含蓄、朴实无华、风趣幽默、简洁生动、绚丽华美等。

四、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

表达技巧是一含义很广泛的概念,在诗歌鉴赏中,主要应该掌握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

1.抒情方式:

借景或借物抒情。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情感的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如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作者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发出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感叹。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它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情感的方式,这是一种间接而储蓄的抒情方式。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借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托物言志。像刘禹锡的《陋室铭》,借陋室衬托自己品德的高尚。以上三种抒情方式属于间接抒情方式。此外还有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这是一种不借助任何事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方式。比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束部分,就直接抒发了作者甘愿为天下贫寒的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如上面讲到的06年成都市中考题“对尾联 „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 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其中的抒情方法即是直抒胸臆的方式。

2.几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烘托(衬托、反衬),有以人衬人的如《秦罗敷》借“行者”“少年”的反映来烘托秦罗敷的漂亮,也可以以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闹衬静。更多的是物烘托人,如“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而鲜明地烘托了汪伦对诗人的深厚感情。

用典。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用了“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来写世事变化之大,抒写作者百感交集的复杂情感。

虚实。如曹操的《观沧海》。

另外常用的表现手法还有象征、比兴、以小见大、欲扬先抑、铺垫等。

3.修辞 常见的有:比喻、夸张、借代、设问、反问、双关、对偶等。

五、解答鉴赏题的注意事项:

1、紧扣题干要求来答题。问什么答什么,做到有的放矢。一定要以“字”或“词”为阅读单位,悉心揣摩,切忌以“行”为单位,粗枝大叶,无故失分。

2、过程要完整,感悟要清楚。要熟悉这类题目的一般解题思路:先揣摩诗题,再推敲词句,然后体味意境,最后明辨技巧。

3、强化分析。特别是做表述题时,写答案如同写一篇微型议论文,观点要明确,论据要充分。应结合诗句逐点分析,要点要齐全,语言应准确。

第三篇:中考古诗词鉴赏

《中考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刘淑双

教学目标:①了解诗词欣赏的相关常识。

②理解作品的内容、表达技巧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赏析古诗词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表达技巧。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确定目标。

1、同学们,在今年年中考试题中,出错率高得分率低的几个题型中,恐怕诗词鉴赏题是首当其冲的了,古诗词赏析不容忽视。这节课就领着大家来学习此专项,好不好?相信我们40分钟后一定有一个大的进步是不是?

2、了解考纲

(1)、考试范围

古诗文阅读材料选自课本内或课本外。

(2)、考试内容及要求

(1)正确默写名句名篇(《课程标准》附录中的优秀诗文背诵篇目)。

(2)初步鉴赏浅易的古代诗词。

3、明确学习目标①了解诗词欣赏的相关常识。

②理解作品的内容、表达技巧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知识导航,方法指津。

1、诗词鉴赏题一般是自选角度,但并非无章可寻,仔细琢磨就会发现有一定的规律,也就是不管考察什么内容,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即主题)都要写出,再结合以上表达要求,大家可参考这样一个公式,即:本诗运用修辞或手法,写出了内容或效果,表现了作者

主题或思想感情。

请大家思考并讨论:在平常的学习中,我们经常提到的修辞和手

法有哪些?经常遇到哪些作者的思想感情?

请集思广益,看那个小组记住并积累的又多又准!

2、小组回答并补充,看课件加以订正。

附:各种常用的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

物咏怀、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对比衬托、以动衬静、化静为动、动

静结合、以乐衬哀、运用典故、借用细节、虚实结合。

附:各种常见的思想感情:

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反映离乱的痛苦 ;同情

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 ;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

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 ;借古讽

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三、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1、修辞或手法

1)动词、形容词、叠音词等的运用:

为了使语言含蓄隽永、意蕴丰富,诗人会苦心经营、反复斟酌

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其中动词、形容词是作者炼字和读者品味的首选,因为一首诗意蕴的深浅主要取决于这类词,举大家熟悉的“鸟

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和“春风又绿江南岸”

(王安石《泊船瓜州》),前者可以这样赏析:前句诗运用动词“敲”,以动衬静,突出了环境的幽静,增添了审美的情趣;后句诗中的一个

“绿”字,形象生动的将春风给江南披上绿装这一变化活化了出来,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歌中运用叠词,可以增强诗歌的韵律感,同时给人一种特殊的形象感受,适于表达舒缓、悠然、深沉、婉转、缠绵的情感。如李清

照的名作《声声慢》,“寻寻觅觉、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句

连用了七个叠词,把词人微妙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愁怨孤苦的情绪表现

得淋漓尽致。

(2)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诗人除了通过炼字以增强语言的张力外,还经常使用修辞方法来

增强诗歌的意蕴。比如杜甫诗《旅夜书怀》最后一联“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运用比喻把飘然一身的自己比作广阔天地间一只

小小的沙鸥,使我们深刻地感受到诗人内心孤独无依的感伤,一字一

泪,感人至深。透过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的运用,可以使

我们更深刻地感受诗中蕴涵的形象,了解作者的情感走向,体味作者

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社会的认识,进而深入诗境,引起共鸣,获得无尽的审美享受。

(3)各种表现手法的运用

如《观沧海》本诗在写法上虚实结合、运用想象手法,借景抒情,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作者开阔的胸

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2、主题或思想感情的把握

(1)大家知道古人在诗词中常表达的思想感情了,那么,通过什

么途径了解的呢?

请大家看这些标题,看能否看出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

《春夜喜雨》——喜悦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思乡、思亲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孤独

——借助标题或词语,找切入点,这可是最简单、最快捷的答题

路标,千万别放过。

(2)请大家做个连线题,当你看到的这些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事物时,你会想到什么?

连连看!酒:欢悦得意失意愁苦

流水、落花 :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

松、梅、竹、菊品行高洁、不畏邪恶 坚贞不屈。圆月团圆、思亲

鸿雁书信

古迹借古伤今

红豆相思

——左边的这些事物,在古代诗歌中,都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而这些事物在诗中,有专门的术语,叫意象,而它们所渲染形成的那种情感氛围,就叫意境,往后,再让你回答什么意象、什么意境时,就不至于一无所知了吧?

——这是寻找作者思想感情的途径之二:借助意象

知人论世(联系背景)

许多诗人把个人人生的理想、情感的寄托、对时事的看法凝聚在诗中。王维、李白、杜甫、李商隐都是唐代著名诗人,他们分别生活在唐代繁荣、鼎盛、衰落的不同时期,生活经历不一样,所流露的思想感情基调不一样。

——这是第三途径:知人论世

四、总结回顾

1、常用格式是怎样?

2、古诗鉴赏经常用到哪些术语?

3、寻找诗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时一般会注意哪些方面?

五:课堂训练发放活页纸训练题。

第四篇:中考古诗词鉴赏教案

古诗词鉴赏复习教案

学习目标:

1、明确中考考点

2、熟悉常考题型

3、掌握答题技巧

学习重难点:掌握答题技巧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泸州市历年中考诗词鉴赏考点探究。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2015年)

秦淮夜泊 贺铸

官柳动春条,秦淮生暮潮。楼台见新月,灯火上双桥。隔岸开朱箔,临风弄紫箫。谁怜远游子,心旆正摇摇。

注:①朱箔:红色窗帘。②旆:旌旗。

(1)这首诗主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2)“隔岸开朱箔,临风弄紫箫”一联中有两个字用得极妙,请指出来,并简要说明理由。(5分)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题。(2014年)

寻南溪常道士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1)颔联中“依”“闭”两字用得极妙,请任选一字作简要分析。(4分)(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3.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2013年)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两个比喻句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其妙处。(4分)(2)词的下片抒发了哪几种情感?请概括作答。(4分)探究结果:中考古诗鉴赏题的考点包括:

二、“炼字”题型答题探究 例:

湖上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说说诗中使用“乱”字的好处。解题方法探究:

练一练:

1、吴门道中二首(其一)宋孙觌 数间茅屋水边村,杨柳依依绿映门。渡口唤船人独立,一蓑烟雨湿黄昏。说说诗中使用“湿”字的好处。

2、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问:作品中的一个”闹“字自古被人称道,说说它的妙用。

3、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问:“人闲桂花落”中的“闲”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

三、“情感”题型答题探究

(1)大家知道古人常借诗词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了,那么,我们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其感情呢?

请大家看这些标题,看能否看出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 《春夜喜雨》()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请大家思考,当你看到的这些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事物时,你会想到什么? 1.月——()

2.菊花——()3.梅花——()

4.松——()

5.流水、落花——()

6.梧桐——()7.杜鹃鸟——()8.秋蝉——()9.鸿雁——()10.柳——()11.芳草——()12.芭蕉——()13.羌笛——()14.乌鸦——()15.红豆:()

16、酒——()

(3)诗歌根据其内容可分成不同的类别,类别不同,其寄寓的感情亦不同。说说这些类别的诗歌通常是表达什么感情的?并举例说明 田园诗:()例如: 写景诗:()例如: 送别诗:()例如: 边塞诗:()例如: 行旅诗:()例如: 咏物诗:()例如: 怀古诗:()例如: 闺怨诗:()例如:(4)练一练

1、湖上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全诗写出了游人怎样的心情?

2、吴门道中二首(其一)孙觌

数间茅屋水边村,杨柳依依绿映门。渡口唤船人独立,一蓑烟雨湿黄昏。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问:说说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4、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说说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四、“表达技巧”题型答题探究

农家望晴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问题:第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你知道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吗? 常用修辞:()常用表现手法 抒情方面:()描写方面:()其他方面:()

五、实战演练:

绝句两首(其二)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春雪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诗中“惊”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1分)

2.简要赏析三、四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3分)六总结反思:古诗鉴赏我掌握了这些方法:()

一、复习要求

1、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包括体裁、内容类别,表现形式,技巧,语言风格,作者生平,创作背景,古文化、古汉语有关知识等;

(1)内容类别:送别诗、思乡诗、写景诗、咏物诗、怀古诗、爱国诗、边塞诗、爱情诗、山水田园诗等;

(2)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3)修辞手法:比喻、对比、衬托、夸张、借代、双关、反语、反复、互文、通感等;(4)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

2、讲解一般的鉴赏方法

(1)看题目,抓题眼,明诗词含义;(2)看作者,知经历,晓风格流派;(3)看背景,知来历,悟作者情志;

(4)找意象,析意境,知典故,看手法,品语言,明主旨。

3、按照鉴赏内容分类训练,形成能力

纵向:从时间上分成几个朝代,重点关注唐朝。

横向:同一时期的不同类别及其代表作,分别练习。

4、从课内拓展到课外

查漏补缺,强化训练,提升能力。

二、重点分析

看题目,抓题眼,明诗词含义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首诗的题目中就包含着所叙之事和所抒之情。诗人叙述了自己的所见,描绘了春夜雨景,表现了对春雨润物的喜悦之情。看作者,知经历,晓风格流派。从军行 唐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作者杨炯,作诗擅长五律,叙写边塞生活的诗作尤为突出,多表现为国立功的战斗豪情,气势轩昂、风格豪健,是不满浮华靡丽诗风而给诗坛带来清新刚健之风的“初唐四杰”之一。这首诗是他的从军、出塞之作,风格雄浑刚健,慷慨激昂,为边塞诗代表作。

思想内容:它写出了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表现了诗人忠君报国和建功立业的思想,也反映了当时唐王朝的强盛和同仇敌忾的民族心态。看背景,知来历,悟作者情志 •别云间 明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背景和来历:这首诗是明末抗清英雄夏完淳被捕之后,押解离乡之前所作。情志:“泉路”、“灵旗”表达了宁死抗清的决心,“南冠”和“毅魄”既有誓死如归的悲壮,又有江山沦陷、诀别故土的悲愤。

诗人抒发了国仇未报、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表现了诗人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坚强意志和斗争精神。找意象,析意境

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意境,“意”是作者的主观情思,“境”是诗中的自然景物。意境就是作者的主观情志与富有特征的客观物象的有机融合而形成的审美氛围或境界。已亥杂诗

(五)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的《已亥杂诗》多用象征隐喻,想象丰富奇特;善用意象手法,创景抒情。此诗中写的是自己辞官别家离京时的情景。

诗中的意象有白日斜、天涯、吟鞭东指、落红、春泥护花等。

前两句“斜日”和“天涯路”烘托离愁,让人体会到苍茫迷惘的意境,看到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后两句即景抒情,诗人以落红和春泥来比喻辞官归隐的自己,表现了他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知典故,看手法 •赤壁(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表现手法上看,诗人运用了周瑜火烧赤壁打败曹操的典故,托物咏史,“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那么东吴将曹操所灭,二乔也将被虏而藏在铜雀台中了”。用形象性的议论点明了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和社稷安危,同时又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抒发了抑郁不平之情。古诗常用典故:“投笔”、“楼兰”、“鸿雁”、“尺素”、“折腰”、“东篱”、“折柳”、“雕虫”、“柳岸”等。

品语言,明主旨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分析写色彩的词语: 本诗运用“黑”、“金”、“燕脂”、“紫”、“红”等字眼,使所描写的景物更加色调鲜明,渲染了一种凝重、惨烈、悲壮的氛围。“黑云压城”,敌军压境,形势危急。但是守军却并未退缩,而是严阵以待。“金鳞开”,铠甲闪着金光,则象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血战到底的决心。

作者热情地歌颂那些浴血奋战、以身殉国的将士,正表现了他对当时叛乱不定、国无宁日的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他热切希望朝廷能重用贤才,平定海内的思想感情。

三、补充内容

(一)唐诗流派 初唐:四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杨炯《从军行》 卢照邻《长安古意》骆宾王(浙江义乌人)《鹅》、《在狱咏蝉》 盛唐:

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山水田园诗派

孟浩然《宿建德江》《过故人庄》、王维《使至塞上》《送元二使安西》,继承陶渊明的思想,以山水风光和闲适生活为题材,充满诗情画意和生活情趣。边塞诗派 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为代表,描写戍边守战部队的艰苦环境以及报国思乡的情绪。有的情绪高昂,有的气势悲壮,有的哀怨动人。中唐:

新乐府诗派:

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韩孟派 :

韩愈、孟郊、李贺等 晚唐:杜牧,李商隐,温庭筠

(三)古诗词鉴赏歌诀

一看题目明含义二看作者悟情志三看背景知来历 四看意象析主旨五看典故解用意分析风格与手法 时代、流派要牢记诗经表现是现实楚辞浪漫多比喻 汉代乐府很灵活北魏风骨颇大气两晋山水寄情意 陶潜首推属第一南朝爱情缠绵意北朝边塞铿锵诗 唐代鼎盛两高峰李诗浪漫杜现实白诗兼备李杜风 无题含蓄刘禹锡初唐清新有四杰晚唐哀婉数李煜

词生唐代兴于宋豪放、婉约两分枝苏词、辛词多豪放 高歌“大江东去”低吟“廉颇老矣”婉约首推李清照 国恨家愁蕴笔底元代诗型有变异曲中可寻诗痕迹 明清诗作讽现实锋芒毕露抒胸臆古诗源远一脉承 多吟、多背、多深思

(四)常见意象的寓意

古诗中的意象,一般有相对固定的寓意,如:“梅”是“孤独”、“寂寞”、“孤芳自赏”、“高洁伟岸”的代名词;“蝉”是“惜时光”、“痛别离”、“苦远游”、“感身世”的同义语。送别诗中常用“柳”、“月”、“长亭”等意象; 抒愁写恨诗常用“流水”、“春雨”、“春草”等意象; 表达思念的常用“雁”、“红豆”等; 表现志节的常用“竹”、“兰”、“梅”、“菊”等。

四、应试注意事项

1、研读题目。题目有时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所以可以作为诗歌解读的切入口。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春夜洛城闻笛》等,从题目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本诗的主要内容和感情基调,“左迁”是被贬官,而“任”是去赴任,感情基调自然不同。

2、了解作者和时代。如果本诗作者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他的生平和写作风格就会有助于我们进行鉴赏;如是不熟悉的作者,时代也会给我们一些帮助,如当时的历史事件,风俗习惯等等。

3、借助注释。诗后的注释,都是拟题人认为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必须了解的知识,除了帮助解读诗歌的难点外,还会有指导鉴赏的作用,所以必须认真读。

细审题干。设问时为了题意清晰,拟题者会尽可能加一些限制,这些限制对答题的导向作用非常鲜明,一定要充分利用。

五、专项训练

一、宿建德江

(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说说“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句诗歌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景色。(3分)答:

2、说说全诗所表达出来意思。(50字左右)(3分)答:

二、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一二句是怎样写出了送朋友辛渐时的离情别绪的?(3分)答:

2、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什么?(3分)答:

三、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说一说“两个黄鹂鸣翠柳”这句诗的意思。(3分)答:

2、整首诗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

四、瀑布联句

(香禅师、李忱)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香禅师)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李忱)

1、诗以言志,说说禅师和李忱(唐宣宗)的诗句各表达了什么志向?有什么共同之处?(3分)答:)

2、请谈谈这首诗歌的艺术特色。(3分)答:

五、赠柳

(李商隐)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1、古时有临别赠柳的习俗,其中一个原因是“柳”字谐音“ ___”字。这首诗描写的对象是¬¬______。(2分)

2、样理解“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所表达的形象?(2分)答:

3、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意旨?(2分)答:

六、新晴野望

(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这首诗歌的语言与陶渊明《归园田居》的语言都有__ 的特色。(3分)答:

2、全诗重点在写景,写人只有后两句。你能想象得出“农人”的劳动情景吗?(3分)答: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与诸子登砚山(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注]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沽而建。

(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请就这种体裁形式的特点做简明解说。(3分)答:

(2)从这首诗的四联中任择一联,联系全诗,就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谈一下你的看法。(3分)答:

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暮过山村(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1)诗的首联重在表现什么?请简要说明。不得超过50个字。答:(2分)(2)“边烽不过秦”上什么意思?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答案不得超过35个字。(2分)答:

(3)尾联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不超过60 个字。(2分)答:

九、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两题 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答:

2)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3分)答:

十、阅读下面两首唐诗,读后回答。(6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的诗篇。从内容看,都是写(),从抒情手法看,李诗(),王诗()答:

(2)诗人的禀赋个性不同,诗歌的感情色彩也不同,试比较这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 答:

参考答案:

一、宿建德江孟浩然

1.原野空旷无边,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加接近。

2.这首诗描写作者旅途中夜泊江上,在船中所见的景情。

二、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1.首句写秋雨连江,夜暮降临,以淒清的景物来烘托离情别绪 2.作者不因流落他乡而改变志节,始终保持着高尚纯。

三、绝句杜甫

1.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

2.整首诗歌营造了一种清新、欢快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无比欢

四、瀑布联句香禅师、李忱 1.香诗表达了坚韧不拔、志向远大的胸怀。李诗表达了排除万难、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二者语意贯通,表达了一种的勇气。

2.首诗歌采用了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借写瀑布的“不辞劳”、“出处高”表现诗人坚韧不拔、志向远大的胸怀;借写瀑布的留得住”、“终归大海

五、赠柳李商隐 1.答:留 / 柳

2.答:柳花怒放,象雪一样在空中飞舞,扑动着青楼的酒旗。

3.答:反映了作者借柳树轻盈多姿、缠绵多情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柳树的热爱。

六、新晴野望王维 1.平淡质朴

2.山青水秀的村庄里,农民们一家大小在田地里欢快地忙碌着,他们的笑声在青山间回荡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与诸子登砚山(孟浩然)

1.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四联八句,每句五个字;第 2、4、2.首联勾勒出阔大的时代背景,包含着对

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暮过山村(贾岛)

1.重在描绘山村的宁静。前句从听觉上用数里外就听到 2.表明山村没有遭受战火,表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3.写出了由惧转喜的心境变化,“亲”字更表现出内心亲近温暖

九、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两题

暮江吟(白居易)

1.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 2.“可怜”意为可爱。诗人看到江边的草地

十、阅读下面两首唐诗,读后回答。(6分)

1.送别;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也可);直接抒情 2.李诗豁达(旷达,乐观),王诗离愁中带洒脱

第五篇:古诗词鉴赏考点要求

古诗词鉴赏考点要求

1、根据作品相关背景、正解诗歌内容,体悟作者情感 和诗歌意境

2、从遣词和修辞角度赏析语言,理解诗句含义

3、体会诗歌韵律、节奏,理解常用写法作用

4、借助联想和想象揣摩诗歌意境,能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其意境或内涵(一)题目形式答题技巧——“炼字” 【题目形式】

1、说说使用某字的好处。

2、某字能否被替换?为什么?

3、说说某字表达上的作用。【答题要点】

1、修辞或表现手法。

2、关联的对象及特点。

3、传达的情感。【答题格式】

……采用了……的手法(或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二)题目形式答题技巧——“情感” 【题目形式】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心情)。【答题技巧】

1、注意从 诗词标题、注解小序、诗眼或关键词、题干提示中寻找答案。

2、关注作者和时代背景。

3、注意分析诗词中的意象。

4、从诗词内容和类别上去辨析。【诗词中的情感】

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写景诗: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

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念;劝勉安慰的豁达;坦陈心志的告白。

边塞诗: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久居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

行旅诗:游子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咏物诗: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品性或追求。

怀古诗:悲叹怀才不遇的感慨;抒发昔盛今衰的愤慨;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

闺怨诗:对丈夫的思念,离别的孤独寂寞之感;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三)题目形式答题技巧——表达技巧 【题目形式】

1、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题要点】

1、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

2、要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作分析。

3、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 诗词常用修辞及表现手法 【常用修辞】

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用典、借代等。【常用表现手法】 抒情方面: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等; 描写方面:

正侧面描写、动静结合、以动写静、多种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工笔白描等;

其它方面:

对比映衬、渲染烘托、以小见大、托物言志、乐景写哀、联想想象、虚实结合、抑扬等。

四、古诗词鉴赏的“四看解题法” 四看解题法”:

一看标题;二看作者;三看注解;四看诗句 “一看标题”的意义:

由标题确定诗词的类别,如咏史诗、送别诗等;由标题推测作者写作此诗时的情境,如漂泊异乡、思念亲朋等。

比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题目中有“送”字,抓住这个关键词,这首诗的情感就容易把握了。分别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安慰、勉励之情。

“二看作者”的意义: 由作者确定朝代,然后由朝代确定时代背景和时局动态,并据此来确定作者写作此诗时的境况;由作者确定其诗歌流派、诗作风格,如山水田园诗、边塞战争诗、豪放派、婉约派,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李商隐的伤感含蓄等。

“三看注解”的意义:

由注解明确作者此时的人生际遇与处境,从而明确作者写作此诗时的心境、情绪,从而初步把握作者将在诗词中欲表达的情感。

“四看诗句”的意义:

诗歌是通过景物来表达情感的,在景与情之间运用表达技巧,如抒情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来表达联系,那么,“四看诗句”也就是常说的“见字析字”,前一“字”为具体的景物,后一“字”为作者借助景物,运用相关表达技巧欲表达的情感。

作者情感的抒发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有“迹”(景)可寻的,只要明确描绘的是什么景物(景象,如月、云)以及景物前面加上的是什么样的修饰性词语(意象,如孤月、片云、残柳),就可以揣测并明确作者在此欲表达的情感,在综合前面“三看”所获得的信息,从而完成诗词的鉴赏,完成对作者思想、情感的领悟与把握。

五、古诗词鉴赏常见的题材及其特点

一、山水田园诗:

景物:一般描绘清新自然、优美动人的田园风光以及舒适、悠闲的田园生活。

情感:一般表现作者对田园风光、田园生活的向往、喜爱以及对世俗生活、官场生活的厌倦、厌恶。

表达: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含蓄委婉、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映衬、对比、拟人、生动形象。

例如:《饮酒》 《饮酒》赏析 这首诗歌颂田园生活的恬静闲适,突出地表现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境,是陶诗中著名的诗篇之一。前半部分着重叙说“心远地自偏”的道理,后半部分集中写欣赏自然景物的悠然心情。

而“心远地自偏”便道出一个富有深刻哲理意蕴的回答:心灵既远远地摆脱了世俗的束缚,那么虽处喧境也和居于偏僻之地一样。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则形象地写出了“心远地自偏”的全部意境。其中的这个“见”字用得极好,它精确地表达出诗人采菊之时,本非有意看山,可是抬头之际,山的形象忽然进入他眼中的情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进一步丰富了诗人“悠然见南山”时的美妙意境。“日夕”乃“傍晚”,“相与还”即“结伴而归”,诗人看到夕阳映照下的南山笼罩在一片蒙蒙的青霭之中,益发变得佳妙神奇,而一双双飞鸟眼看暮色渐浓,结伴飞向林间的巢窠。“飞鸟相与还”也隐含着诗人舍弃“以心为形役”的官场而归返田园的惬意情怀。最后二句是又一对富有哲理性的名句,从字面来看是说此情此境中的田园生活含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该怎样用言语来表达了。其实诗人的意思是说:既然领会了此中的真意,又何必去辨别,何必要用言语去表达呢?

二、边塞战争诗: 景物:一般描绘边塞中或宏伟或荒凉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或描写将士们艰苦的军旅生活,意境或雄壮或悲凉。

情感:一般表现将士们对故乡、亲人、友人的思念,或表现将士们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那昂扬的保家卫国、奋勇杀敌的乐观精神和勇敢无畏的精神,或表现战争的残酷和给人们带来的痛苦,或表现将士们在前方浴血奋战,而统治者在后方贪图享乐、不思进取。

表达:借景抒情、直抒胸臆,正面描写、侧面烘托,色彩浓烈、虚实结合,映衬、对比、拟人。

例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三、送别诗:

景物:一般描绘送别时,送别地周围的或想象中的自然景物,此时的景物往往带上了特定的修饰性词语,作者欲借此含蓄委婉地表达离别后的思念之苦与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情感:一般表现作者自别后对对方的思念之情或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可为朋友之间,亦可为情人亲友之间)。

表达: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含蓄委婉(常见)、直接抒情,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侧面烘托、映衬、拟人。

例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四、咏史诗、怀古诗

景物:一般描绘作者所见到或联想到的历史人物、历史事迹、历史遗迹、古城故址等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这些景物一般有曾经繁华、奢荣而现今荒芜、凄凉的特点。

情感:一般表现对朝代的兴衰更替,历史的昔盛今衰,美景不再、繁华不再的感慨,有时也抒发战争过后,满目疮痍、遍地荒凉的景象,着重表现国破家亡,人们流离失所的景状,表现对战争的厌恶、痛恨和感慨,或表现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或悲叹怀才不遇的感慨;抒发昔盛今衰的愤慨;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表达: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或委婉含蓄、或正面直接表现,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对比。

例如:《赤壁》、《山坡羊潼关怀古》《登幽州台歌》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既指自然界的东风,又指促人成功的机遇,诗中的周郎指周瑜。

2、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的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此句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以小见大,深刻警醒。也表达了这样的感慨: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3、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表达了自身感慨: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同时也抒发了自己胸怀大志而不被重用的抑郁不平之气。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曲子开头怎样描写潼关地势?作用是什么?

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作用:A引发历史兴亡之感慨。B极言潼关之险,意在说明历代王朝仍然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突出主题。

2、结尾“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议论针对什么事实而发? 历代王朝兴亡更替,“宫阙万间”修又毁,毁又修,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灾难。

3、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的无比愤慨。

4、请说说下面诗句中加点字使用的精妙之处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①一个“聚”字化静为动,写重重叠叠的峰峦,表现了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

②一个“怒”字,赋予黄河以人的情感和意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什么人? “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感和孤独感。

3、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没什么特殊之处,千百年来却一直不减它动人的力量。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这首诗传达出时间的绵长无尽,以及个人置身其中的孤独感,唤起的是人类共有的那种在广袤时空中常不知自己置身何处且何去何从的茫然感。它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借助具体的景或事,而靠感情本身的力量来打动人。

五、咏物诗:

景物;一般描绘某一特定的景物,如松竹梅,月雁鸦,杨柳鸣蝉等,这些景物往往具有某种特定的约定俗成的含义,或在描绘当中具有拟人化的特点。

情感:一般表现作者独特的志趣、爱好、品行、处境,一般是作者借此物来表现自己高洁的品性,或表明此时自己的人生处境或际遇,或籍此表现自己对现实的不满,或表明自己虽身处逆境,然不妥协不放弃的志趣与追求。

表达: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含蓄委婉、虚实结合、生动形象、拟人化。例如:刘桢的《赠从弟》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1、“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开篇描写出上松柏树的整体形象:高耸挺拔,立于高山之上,笑迎“瑟瑟”寒风,不向严寒低头,不在恶势力下弯腰,高俊雄伟,傲骨铮铮。

2、五、六两句“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的意思是说,正当严寒、冰霜带来一片悲惨凄凉景象之时,松柏树却仍然总是那么挺拔壮美。通过冰霜的残酷再一次反衬松树的不畏严寒的精神与高尚纯洁的傲骨。

3、如果说前面四句主要写松树的外在形象,那么后面四句则主要写松树的内在品格。它雄伟挺拔,不惧怕任何恶劣严酷的环境。这样,松树的形象才得到完整的表现。

4、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品格?作者写这首诗有何作用? 比兴手法,全诗以简练的语言借松柏树写出了自己刚正坚贞、不屈不挠的鲜明形象和不向残暴低头,弯腰的高贵气节,诗作融入了对松树赞颂的深厚感情,象征诗人自己的性格与抱负,同时也是为勉励他的堂弟要坚贞自守,不要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六、哲理诗

《登飞来峰》王安石

1、这是一首哲理诗,一、二句作者用“千寻”突出塔高,为下文作铺垫。

2、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3、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借景抒情。说明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表明作者不怕对改革的非议、阻扰,具有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七、闺怨诗 《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1、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连用有何深刻含义?

乐聚恨别,人之常情。一对忠贞不二的情侣,久久分隔天涯,一朝得以相见,这是多么动人的场面啊!真可谓:“‘相见时难”。然,好景不长,马上又要免各一方。这分别之际不是比相见更令人愁肠寸断吗?离日“别亦难”。两个“难”字表面似同,义实有别,而其艺术效果却着重加强了“别难”的沉重力量。

2、请从内容、情感、语言或写法四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赏析。

内容、情感:此联表达了诗人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现用来比输默默的无私奉献精神。语言、写法:此联以“蚕”“蜡炬”为喻,并运用谐音的方法。“丝”与“思”谐音,暗指“相思”,下句写蜡炬燃烧时流下的蜡汁喻“相思泪”,两句诗比喻对爱的人思恋到死才能停止,表达对爱情的无比坚贞

3、试概括这首爱情诗的主题:

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的心理,在悲伤苦痛的爱情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

八、写景诗:

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3、选出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C)

A、诗中真正写景的是一、二两句,作者抓住早春特有的景物——小雨中的草色来写,富有诗情画意。

B、“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全诗中最精彩的一句,草色若隐若现,似有似无,萌动着无限的生机,以此景写早春最为恰当。

C、后两句转入议论、对比手法,指出满城烟柳之景是早春最迷人的景象。D、作者将此诗送给好友张籍是希望他能走出家门去感受一下早春气息,“最是一年春好处”也含着激励人们珍惜早春这一美好时光的意思。

下载中考古诗词鉴赏考点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考古诗词鉴赏考点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3中考古诗词鉴赏材料

    2013中考语文古诗文诗词鉴赏材料 一、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五岳之首的泰山是......

    中考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中考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南充市嘉陵区世阳中学 陈晓清 历年高考古诗词鉴赏(8分),考生失分严重,得分率低,而各地中考的古诗词鉴赏(3~5分),也是学生的难点,表现在对诗歌的题材、主题、......

    中考古诗词鉴赏知识点(精选)

    古诗词鉴赏方法 一、古诗词的分类 (一)咏史怀古诗 一般为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分两类:(1)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2)只是对历史做冷静的思考和......

    2018年浙江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

    专题十二 真题精选 一、[2017·江西]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 山 行 [唐] 项 斯 青枥①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气从茅舍出,缲......

    2014年十堰市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

    2014年十堰市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阅读《渔家傲》,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每小题2分)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中安街道一中 肖植竹 复习目标: 1、明确中考考点 2、熟悉常考题型 3、掌握答题技巧 教学重点: 1、初步鉴赏浅易的古诗词,鉴赏诗词的语言、形象......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

    中考语文内部资料 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中考解读】近几年,古诗词鉴赏已成为中考语文的考点之一。鉴赏的考点涉及到:对名句的理解和鉴赏;理解内容主旨、思想情感;品析语言特点......

    中考语文复习训练:古诗词鉴赏

    强化训练古诗词鉴赏 一、(2015·杭州)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问题。 九日寄子约① (明)皇甫汸 漫有登高兴,兼当望远何?对花惊白发,见雁忆黄河②。 乱后书来少,霜前木落多。 不堪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