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语文作文素材第二十八

时间:2019-05-15 11:00: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届高考语文作文素材第二十八》,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届高考语文作文素材第二十八》。

第一篇:2018届高考语文作文素材第二十八

2018届高考语文作文素材第二十八集

张扣扣案:那些消失的共鸣...........................................................................................................1 穿日本军服拍照事件 谴责之后须反思.........................................................................................3 “指路大王”诠释举手之劳的能量...............................................................................................4 欢乐春节走向世界尽显中华文化魅力...........................................................................................4 飞砖砸伤2岁女童法院判18名住户一起赔,你怎么看?.........................................................6 百万奖金的直播答题火爆,靠答题真能一夜暴富吗?...............................................................7 “妈妈给装的后备箱”满载亲情与叮咛.......................................................................................7 别叫我奶奶,叫我同学...................................................................................................................9 “倔强的裤子”屹立背后是执著坚守.........................................................................................10 侮辱人民英雄者必须依法严惩.....................................................................................................11 用奋斗抒写新时代的人生答卷.....................................................................................................12 有一个认真的 “舒小珍”教师...................................................................................................14 传承“西游精神”,弘扬匠心情怀...............................................................................................15 为《天龙八部》入选寒假推荐书目点赞.....................................................................................16 “穷游”了不得,“跑站”要不得.................................................................................................17 “劝烟医生改判”,法律为好人站台...........................................................................................18 每一个小苔米都有春天.................................................................................................................19 谁是范雨素?以文学为武器对抗存在的荒芜.............................................................................20 武亦姝和赵雷为何火了.................................................................................................................21 当除夕夜万家灯火,这对老夫妻还在实验室坚守.....................................................................23

张扣扣案:那些消失的共鸣

就像纷乱衍生侠客梦,在既有治理系统外溢出另一套何以正义、以何正义的叙事,来自于对社会治理不连贯性的一种透视,其实是对法治不是最终权威积蓄的反应。

陕西汉中男子张扣扣除夕持刀杀害邻居三人的新闻,在这个春节挑动着人们的神经。在舆论场上,他的经历被“为母报仇”“二十年雪耻”这样词语进行了概括。因为动机的情感正当性——为二十多年前被邻居打击头部致死的母亲报仇,和报仇过程中的选择性——夺仇家性命却不伤仇家妇孺,他进一步被视作壮士和义士,整个人生经历,获得了传统侠客故事的加持。

这种原始民声,发乎自然,几乎很快就受到了知识群体反省。基本的立足点是,“同态复仇”是现代社会的敌人,“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的朴素正义观虽然仍是法治的基础,但法治的不同就在于经审判而偿命、合程序而还钱。

不过,上述反驳真正开始变得有力,不是因为评论者的合围,而是因为随后出现了一两篇珍贵的调查报道,具体而不是抽象地还原了张家与王家的之前和今天的两场悲剧,超出了“符号”对“符号”的争论。当远隔万里的人们以“义士”的名号赠与张扣扣时,当地村民和事件的目击者,却称“杀人能是英雄?简直是胡说八道!”——这种来自新闻现场的声音,比讲道理的评论有力的多。

很显然,大剂量的舆论正附着在单薄的新闻报道上,自从调查报道萎缩之后,类似的情况已经相当常见。比这更该引起注意的是,前两年标志性案件在公共空间的共鸣消失了,在具体案件上实现法治进步的操作路径“民声呐喊—报道介入—评论合围—专家阐释—司法回应”正在解体,各个环节间的冲突正在扩张。这种冲突大于共识的情况,不仅出现在张扣扣案中,同样出现在前两个月的“汤兰兰案”中。

最明显的一点,是司法和民意的关系变得更复杂了。在之前的典型的呼格案和聂树斌案中,民间舆论的最终指向是法治正义,这使得沉冤最终得雪时,官方与民间、专家与媒体都觉得自己是胜利者。但现在,以朴素正义观统摄法治叙事的倾向变得明显了,快意恩仇的社会情绪更加强烈,也更强硬。

比如,在张扣扣案中,为了支持其行为的正当性,很多人紧紧追问二十年前对王家判决可能存在的司法漏洞,量刑过轻,服刑时间短等问题(这种追问当然是应该的);但同样在汤案中,同类的司法瑕疵(以口供为证据等)却不是问题,因为这种瑕疵要服从于为受害者汤兰兰主持正义的目标。

就像纷乱衍生侠客梦,在既有治理系统外溢出另一套何以正义、以何正义的叙事,来自于对社会治理不连贯性的一种透视,其实是对法治不是最终权威积蓄的反应。

此外,媒体和民声民意的关系,也出现了某种悖论。在此前种种公共事件的解决中,媒体曾依靠民意托举,民意也曾视前者为代言,在去年“辱母案”的重审过程中,自然正义与媒体主张的司法正义曾出现过完美的合流。但目前展现出的趋势是,媒体的“伸张正义”只有在符合朴素正义观的情况下才能被盖章。媒体人(知识人)曾设想的民心可用,很可能出现叙事上的倒置,换民间舆论为主体,主题变为“媒体可用”。

往深里说,舆论场上已经出现了几套“政治正确”的话语,至少包括,一套主流叙事,一套启蒙以来的政治哲学话语,一套由儒家思想滋养的朴素伦理观。若干年前,以法治和权利为核心的政治哲学话语统驭了公共舆论,持这套话语的媒体具有很大的话语权。现在,随着公共议事平台向网络迁移、大量公众涌入议事场,随着社会转型中启蒙中断,朴素伦理观和正义观成了有限可选的蓄水池,正在形成对民众的导流,积蓄着巨大的对冲能力。

在这个背景下的张扣扣案争议,应该仅仅是个开端。

穿日本军服拍照事件 谴责之后须反思

一些看似“不经意”的个人行为,往往反映出对于历史的态度、对于历史真相的了解和对于历史是非的认知,而这些也应成为国民素养和整体社会文化自觉的一部分。

近日,有网友微博曝光,两名男子穿着日本军服,在江苏南京紫金山抗日守军碉堡前摆造型拍照。网友们纷纷对这两名男子的行为进行谴责。目前,警方已经介入调查此事。

据了解,照片中的碉堡位于孝陵卫,是抗战时期一处中国守军的营连观测所,见证了1937年12月那场惨烈的西山战斗。在如此严肃的“历史现场”,两名男子身着日本军服,手持军刀,合影拍照,其行为对于公众情感的挑战不言而喻。暂且不清楚该行为有着怎样的缘由,可不管是无意识的“玩笑”,还是有意“恶搞”,都是对底线的践踏,都应该被一个成熟理性的现代社会所拒绝。

无独有偶,近年来类似的“闹剧”时有发生。比如,去年8月就发生过两起,先是网友微博曝光了“四名男子穿日军军服在四行仓库拍照”;其后,广西宾阳黎塘镇两名男子“想当网红”,身穿日本服装在宾阳高铁站作秀。这些行为一经曝光,就引发了社会的一致谴责。不过此类现象一再发生,还是警醒社会,对于民族苦难的铭记,对于历史价值观的端正,仍时刻不可松懈。

在时下的网络社会,尤其需要提防一部分人,将无知当个性,以丑为美,借助这样的愚蠢行为博出位。比如,电影《二十二》播出后,片中“慰安妇”制度幸存受害者人物截图竟被制作成了轻佻的表情包。仿佛没有什么不可以拿来解构、戏谑,没有什么不可以被消遣、娱乐的——这些病态的现象,其背后所折射出的部分人的历史观迷失,更值得省思。

对于抗战历史,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社会,都有公论。着日本军服,在抗战历史遗址“恶搞”,既缺乏对历史应有的敬畏,也是对抗战英灵和民族情感的亵渎。如何对待那段历史悲剧,也关系到我们如何建构国家历史和民族记忆。然而,现实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矛盾现象:像抗战这样攸关民族大义的事屡屡陷入被虚化乃至娱乐化的境地,如手撕鬼子式等抗日神剧不断出现。由此可见,是非不分、在民族伤痕上“撒盐”的行为,其实有着一定的社会根源。

一些看似“不经意”的个人行为,往往反映出对于历史的态度、对于历史真相的了解和对于历史是非的认知,而这些也应成为国民素养和整体社会文化自觉的一部分。反观当下,一些本来就应该是常识的事,还未能成为常识。因此,在对具体的行为予以谴责乃至追责的同时,也有必要从历史教育、历史真相还原的角度来反思。

“指路大王”诠释举手之劳的能量

有些善举,早已超脱了鸡汤的层次,在质朴中显“大美”。

据新京报报道,21日早晨6点46分,被称为“指路大王”的谢亮老人因病去世,享年87岁。从2001年起,谢亮就在东直门交通枢纽义务指路,熟悉东直门地区的大小建筑物和公交线路的他,因义务指路十几年,在东直门地区家喻户晓。他还引来了一批追随者,除了东直门指路点“后继有人”,很多志愿者也学习谢亮的模式在京城各处设置了指路点。

很多北京人都知道,亚洲第一大交通枢纽站在东直门开始动工那阵子,复杂的交通结构、变化的公交路线,不但让外地人“两眼一抹黑”,许多北京人也找不到北。于是谢亮老人主动当起了义务“指路员”,在“指路岗位”上16年如一日坚持下来。

尽管街头为人指路只是义务服务,但谢亮却做得格外走心,绝不是马虎应景。他不仅熟悉东直门街道周围的每一条道路、建筑,熟悉到达某个地点的最短路线,而且还学习英语制作指路手册,还时常坚持带病指路。做好事是需要成本的,而尽最大努力把好事做好,则需要克服更大的成本,这殊为难得。“指路大王”称呼,正是人们对他的褒誉。

在一个良序社会,总有些善起于自觉。在谢亮老人的带动下,附近的很多退休老人纷纷加入义务指路的行列,“指路点”逐渐壮大成“指路队”,更多志愿者的参与让义务指路成为京城街头一道亮丽风景。这也阐释了“指路大王”树立起的老有所为标杆的价值。

或许,喝多了鸡汤的我们,对很多善举早已麻痹,但有些善举,早已超脱了鸡汤的层次,在质朴中显“大美”。从我做起,从不起眼的小事做起,这些道理不新,却不俗。拿指路来说,之于“指路大王”,这或是一种坚守初心;之于整个社会,这则是掌起了闪着光芒的灯,其意义也溢出了个案本身。

欢乐春节走向世界尽显中华文化魅力 民乐、杂技、京剧„„一场场原汁原味的中国文艺演出在世界各地精彩呈现;舞龙狮、逛庙会、观焰火„„越来越多的春节庆祝活动为各国民众增乐添趣。2018年农历狗年,“欢乐春节”这个走过9年的文化品牌不仅呈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让春节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全球范围内焕发出新的活力。(2月20日新华社)

春节,永远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作为中华民族传承几千年的重要节日,春节不仅在中国人心目中有着不可逾越的地位,而且在海外的传播速度不断地加快,影响力不断提升。比如,有的国家把春节列为了法定假日,有的国家春节举行异彩纷呈的庆祝活动„„中国春节的欢乐气氛和祥和气息在中华大地传承数千年,如今正走出国门,香飘海外,在全球刮起“红色旋风”,尽显世界“范”儿。

春节走向世界,令中华文化生辉。随着中国文化越来越多地“走出去”,春节日益成为了全球人民都愿意参与欢庆的节日。自2010年春节开始,文化部会同国家相关部委、各地文化团体和驻外机构在海外共同推出这项大型文化交流活动,目的是与各国人民共度农历春节、共享中华文化、共建和谐世界。“欢乐春节”活动倡导“欢乐”“和谐”“共享”“祈福”的理念,突出“欢乐春节,和谐世界”的主题,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好愿望,也充分反映出世界各国人民的心声。近年来,“欢乐春节”这个走过9年的文化品牌在多国持续发力,亮点频出,通过文化浸润的交流方式,与各国人民分享中国民众的喜悦与欢乐,也让中华文化的春潮在世界涌动。比如,作为“欢乐春节”活动的一部分,中国古典舞经典剧目《粉•墨》今年首次走出国门便轰动中东欧五国。

创新是艺术的生命。自2010年正式冠名以来,“欢乐春节”活动形式不断创新,“春节庙会”“行走的年夜饭”等重点子品牌蓬勃发展,内容也从文艺演出拓宽至非遗互动、艺术展览、文贸推介、创新创业、商务对接等方方面面,已逐步成为具有广泛影响的中国文化品牌。在“欢乐春节”品牌下,越来越多的中国演艺团体走出国门,让海外观众有机会在家门口就能欣赏中国的文化和艺术。比如,作为今年“欢乐春节”活动的亮点之一,“行走的年夜饭”就在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利轩餐厅、俄罗斯莫斯科阳光餐厅、巴拿马城的金麒麟饭店、尼罗河畔的开罗、冬奥会举办地平昌等等。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文化既是巩固情感认同、赓续民族精神的重要支撑,也是凝聚人心、推动进步的强大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党的十九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想见,春节文化作为覆盖全球的中国风尚,是人类文明多彩、平等、包容的明证,是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伟大成果,必将使中华文化不断发扬光大,推动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飞砖砸伤2岁女童法院判18名住户一起赔,你怎么看?

因为同一个案子,来自五六个省份的31个人站在了一起。他们彼此都不相识。1年多前,一块砖头从天而降,正好砸在2岁女童小薇(化名)的头上,顿时血流如注。但砖头是谁扔的,无法确定。2月5日,浙江嘉兴桐乡法院判决,旁边一栋居民楼3楼以上的18位租客分别补偿小薇3105.5元,合计5.5万余元。(2月7日《都市快报》)

网友主要观点如下: 正方:赞同!“宁可错罚一千,也不可放过一个”,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杜绝高空抛物。图八木:楼上飞砖砸伤路人,全楼判赔,这是有先例的。或许抛砖者就在这些被判赔的人员之中,也有可能没有在其中,但只要大家都没有找出抛砖人,就只能全楼共同承担。

lbg389:此事按理说谁是肇事者谁就负责,问题是肇事者没有找到,那么就殃及其他人了,对于伤害者来说理赔没有话说。反思此问题,我认为,为了避免此类事件殃及他人,最后还是全方位监控,这样可以准确追责。

洞庭小麻鹊:在没有办法找出真凶的情况下,如此判决是最妥善的处置办法,尽管有些无奈,但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反方:反对!别人丢的砖头,为什么让我承担责任?

古迪:笔者反对的并不是对于小薇的必须赔偿,而是反对“宁可错罚一千,也不可放过一个”的错误观点。首先,如果能够排查出“凶手”,赔偿的责任关系自然明确;其次,如果不能确定谁是肇事者,那么政府、小区物业或者住户就需要承担赔偿责任;最后,无论是谁赔偿,此事都给各方敲响了警钟,高层住户定要自律,政府部门、小区物业要加强宣传和监管。

楚彧:客观地讲,这样的判决合法不合理。按照相关法律的规定,如果不能自证清白,便由可能者予以补偿赔付;而在具体事件中,住户中有大人也有小孩、也可能是外来者所为,如果要求自证清白,那必须是针对所有可能的相关者,但事实只是“相关住户”。按法官的说法,“集体”担责可以更好保障补偿,可对于无辜者来说,肯定极不情愿、也不服气,那么最终判决的“结果”恐怕也难执行到位。总之,法律可以有温情,但法律绝不能是牵强的“集体买单”。百万奖金的直播答题火爆,靠答题真能一夜暴富吗?

今年伊始,直播答题迅速火热,“百万英雄”“芝士超人”“冲顶大会”等攻占了许多人的手机屏幕。这些答题节目的规则基本相同,一天有几场节目,由直播主持人出题,一共12道题目,每道题目作答时间为10秒,超时或回答错误将被淘汰,全部答对者瓜分当期奖金。然而,随着参与人数的增多,每个人能够分到的金额已经比不上起初阶段。记者下载了几个APP进入直播答题,发现各大平台上,几乎每场直播都有超过百万人参与。其中有一场奖金50万元,最后十几万人通关,每人分到四五元。有个答题用户告诉记者,她一天之中参与了六七场答题,最后有四场通关,总共赚到20元钱。(1月16日《工人日报》)

网友主要观点如下: 正方:看好直播答题,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瓜分奖金,总之比沉迷网游要好得多,这种活动多多益善。

李兆清:如今,人们的腰包鼓起来了,需要有充实的精神文化生活。之前,打游戏成为不少人打发业余时间的主要方式。如今,直播答题的出现给人们提供了更多选择。直播答题,很显然比打游戏好了很多,可以让人们温习知识,又可以赢得奖金。

差一点:全民参与大家一起玩挺有趣的,钱的多少不重要。

哥是来踢馆的:其实奖金真的无所谓啦,重在参与,说不定哪天就有机会独揽大奖呢,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反方:希望靠直播答题学知识与挣钱,简直是异想天开。人均奖金低,也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不过是运营商推广APP、获取流量的手段罢了。

洞庭小麻鹊:目前平台机制其实是利用了一种平台方与用户间信息不透明、信息不对称来制造轰动效应与人气效应,它本身很可能只是一种利用奖金的幻象刺激来制造人气效应的手段。平台赚足人气,用户却分不到几个钱。

小编易木:这些互联网运营商真是嫌网民的沉迷程度还不够,如今还用巨额奖金来鼓励大家进一步沉迷于网络与手机,流量是赚到了,民众的时间却被白白耗费了,得不偿失。

太平洋的风:城里套路深,我要回农村。为了这奖金,时间费了,流量钱也化了不少,最后没拿到几块钱,谁来赔我的损失。

“妈妈给装的后备箱”满载亲情与叮咛

昨天是春节假期最后一天,很多人都于昨天离家,返回工作的地方,有不少网友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了自己离家时父母给自己车的后备箱塞满各种东西的照片,从多位网友晒的照片可以看出,基本都是家乡的食品和土特产,香肠、鸡蛋、小米、水果、大白菜,五花八门,共同点是不管轿车还是SUV,整个后备箱基本都被塞得满满的。(2月22日《北京青年报》)

返程时刻,有的网友晒出了家乡的美景,借此表达对家乡的留恋;有的网友晒出了火车站或车票,借此抒发离家的不舍。而更多的网友则晒出自己父母给车后备箱里塞满的东西,有香肠、鸡蛋、小米、水果、大白菜„„虽然这些东西没有一样是值钱的,有的甚至是土得掉渣,但正是这些不值钱的东西,却饱含着亲情的叮咛和思念。

事实上,在近几年春节假期结束时的返程大潮中,离家依依惜别的话题一直在升温。前年春节返程途中,一辆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粤牌轿车,其车尾上吊着的两只鸭和后盖上趴着的一只鸡,被网友拍成照片上传到微博上,不经意间成了网民津津乐道的“网红”;去年春节返程大潮中,一张名叫《母亲的眼神》的离别照片让不少人直呼“眼睛湿润”;今年春节返程时刻,在微博上形成了一个“妈妈给装的后备箱”聚合话题,引起了无数网友的共鸣。

毋庸置疑,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到外地创业、就业、工作、学习,这固然是时代的进步。但是,这同时也意味着,一家人相聚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尤其是对于那些在外打拼的人们而言,或许只有在重大节日的时候,才能挤出一点时间回家看看父母,才能回家纾解思念了。一面是浓浓的亲情诉求,一面又是短暂相聚的苦恼,浓浓的亲情该如何纾解?

应当看到,守护亲情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情感诉求和价值观念。也正因此,对于多数父母而言,在短暂的团圆之后,儿女就要远去了,儿女就要离开了,他们总是难舍难分的。而父母用“装满后备箱”的方式,表达着对子女的关心和爱护。一枚土鸡蛋,一颗大白菜,一把小青菜,父母把最浓的思念、最浓的关爱都给了子女。与此同时,子女们纷纷晒出自己父母给车后备箱里塞满东西,这既是对父母叮咛和思念的一种回应,也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恩和祝福。

“父母在,人生尚有去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今年春节,一个2分钟的短片悄然走红。你有多久没对妈妈说心里话?你有多久没牵过妈妈的手?平实的语言,感人的画面,让众多网友感触良多。正如网友所说,“走得再远,你我的原点总是妈妈。这是走不出的风景,走不出的牵挂。”从这个角度来看,晒“妈妈给装的后备箱”,晒的其实是妈妈的叮咛,晒的其实是父母的亲情,晒的其实是一抹浓浓的乡愁。毕竟,再遥远的距离也阻碍不了亲情的思念。

别叫我奶奶,叫我同学

2月4日上午,天津大学网络教育学员举行了现代远程教育2018年首场毕业典礼。这场毕业典礼吸引了不少媒体到场,因为毕业生中,有一位特殊的同学——81岁的毕业生薛敏修。经过4年的学习,薛敏修终于拿到了她的大学本科毕业证。手捧毕业证,薛敏修的脸上挂着笑容,她说:“别叫我薛奶奶,叫我薛敏修同学。”(2月6日《成都商报》)

81岁老人,4年远程教育,本科毕业证书,从上述“关键词”来看,即便在终身学习已渐成风气的今天,也足以构成一段传奇。不过,对于这名“学霸奶奶”,尽管不乏赞誉之声,但大多将其定位于“追梦”。其“弦外之音”便是:老人固然精神可嘉,然终究“学而无用”。

若就事论事,此话并无大错。一来薛敏修老人之所以“壮心不已”,其动因确实出于“圆梦”。就如她本人所说,要“把年少时未完成的梦想变成现实”;二来作为迟暮老人,与其他学子相比,学成后报效社会的时日不多,亦是事实。更何况,本科毕业,就其知识厚度来说,谈论成果显然言之过早。

基于上述认知,在世俗的目光中,“学霸奶奶”此举自然就成了“无用功”。但话说回来,凡事过于功利,目光必然短视。事实上,当人们不再以唯实用的观点看待此事,便不难发现,“学霸奶奶”这种“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的精神,无疑对社会具有样本意义。

譬如,“学霸奶奶”以高龄之身攻读本科学业,固然值得敬佩,但毕竟姗姗来迟。之所以如此,用她本人的话说,乃是当年“学习并不认真”之故。显然,“学霸奶奶”是话中有话:若非“少时不努力”,眼下早已是“硕果累累”,又何止于“圆梦”?说到底,“学霸奶奶”其实是以自身经历告诫当代学子:珍惜眼下光阴,莫负大好年华。

再者,在当今的年轻一代中,勤奋学习者固然占主流,但也不乏有人虚度光阴。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无穷。当学子们亲眼目睹“学霸奶奶”不仅与他们一样攻读本科,还自学多国外语,相信会触动不小。而这种源自内心感受而引领的校园学习风气,必然更为持久。

而对社会而言,“学霸奶奶”同样值得效仿。众所周知,当今可谓知识爆炸的时代,需要人们不断更新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这便是通常所说的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但另一方面,“年过三十不学艺”的观念尚且根深蒂固,更别说“人到晚年万事休”了。正因如此,“学霸奶奶”这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尤为当今社会所急需。

尤其是在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当下,老年人有着比过往更多发挥余热的空间,故而终身学习尤显迫切。也就是说,若“活到老学到老”能蔚然成风,无疑对未来应对老龄化趋势大有裨益。更何况,随着人们预期寿命的不断提高,老年人既能老有所学,也同样能老有所为。对刚刚退休的老年人来说,更是如此。

当然,对更多的老年人而言,继续学习要么是为“圆梦”,要么出于“爱好”,就如同有人喜欢跳广场舞,有人爱好吹拉弹唱一般。尽管看上去不那么“高大上”,但其“学习不止”的精神,同样是社会需要的正能量。也就是说,看待这样的老有所学,显然不该太过“功利”,而是“此处应该有掌声”。

值得欣喜的是,而今将学习融进晚年生活的人愈来愈多,如在老年大学坚持学习摄影、绘画、书法、器乐达30年之久的武汉市95岁老人彭楠,以及15次参加高考的南京市86岁老人汪侠等,都让人们赞叹有加。由此期待社会能够涌现更多的“学霸爷爷”“学霸奶奶”,从而让终身学习成为所有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标配”。

“倔强的裤子”屹立背后是执著坚守

近日,东北地区迎来入冬最冷天气,一张“裤子站立图”被网络刷屏,成了这个冬季的“新网红”。据了解,这条“站起来的裤子”,来自佳木斯房产段南岔综合车间水道工区的一名普通职工。

在-36℃的天气里,他进入井水中更换水栓开口销后脱下防水裤,裤子瞬间“站”了起来!让人看了莫名的心疼。

随着春运拉开帷幕,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随之被媒体搬到了公众的面前。“倔强的裤子”火了,可谁又能想到,这条让我们感动到泪奔的“倔强裤子”,于这些铁路工人而言,只不过是他们几代人司空见惯的日常图景,只不过是他们艰苦工作中的一个微小细节。

春运坚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那些严寒酷暑恶劣天气下的作业环境,不穿厚棉袄、不戴厚手套都不敢出门的日子里,为了让旅客喝上水,他们要拉着寒冷刺骨的自来水注入车辆上的水箱;为了让旅客如厕方便,要挖掉冻成冰碴的粪便„„坚守岗位,默默付出,不仅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执着的信念。

正如网友所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是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为了铺就“平安、有序、温馨”的春运回家路,为了让你我的春运体验更美好,有多少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选择了坚守和奉献,他们或许没有太多亮点,更多还是坚守在平凡的岗位,守护一份职责,守望每一位踏上旅途的人平安回家。无论我们见与不见,他们都在那里,默默劳作,无怨无悔。

春运坚守,坚守的是精神阵地。中国人自古就有不怕牺牲的精神,也不缺乏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在革命年代有,在春运时期也有。侮辱人民英雄者必须依法严惩

刚刚过去的2018年央视春晚,登场亮相的明星不在少数,而网友评议镜头里最大的明星,当之无愧是“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院士。94岁高龄的黄旭华院士,在央视春晚里给大家送去珍贵的新年祝福。他还希望年轻人继续奋斗,勇于创新,为国争光。老前辈的嘱托,青年当铭记在心。

然而,这位默默奉献一生的老人,在央视春晚给全国人民送祝福之后,却在微博上遭到一位叫禚宝伟律师的肆意侮辱。近日,禚宝伟所在地日照市律师协会官网发布声明,指出禚宝伟早已于去年8月注销律师资格,并对其言行进行谴责。同时,临沭县公安局对此也发布情况通报,对侮辱黄旭华院士当事人禚某处以行政拘留10日,并罚款500元。以此教训为诫,以此事件为警。

为了大国重器,黄旭华院士一生为国披甲铸盾,有三十年的时间隐姓埋名,远离家人。禚宝伟却对黄旭华院士这一段隐姓埋名的特殊人生经历进行无端诋毁,这让国人感到莫名和愤怒。都知道,一个泱泱大国,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国防,恐怕连一张安静的书桌都无法摆下,更遑论一个家庭的片瓦之存。以自己的隐姓埋名,换取国家的屹立于林,这正是对一个家庭的真正守卫。黄旭华院士不是没有骨肉亲情,却只能愧对青丝白发;他也有小我愿景,却更知肩上的责任比天还大。因为,那是特殊的年代、特殊的使命。

试问大海碧波,何谓以身许国。隐姓埋名的除了黄旭华院士之外,还有更多的“璀璨星空”——中国核武器爆轰物理学的开拓者陈能宽,不知该如何向妻子解释自己肩负的责任,他只是说:“如果组织让我去一个你找不到,我也不能跟你联系的地方工作,你会理解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程开甲院士,从学术界走到戈壁滩,“销声匿迹”20多年„„为共和国事业隐姓埋名的科学家如漫天星斗,不胜枚举。他们是真正的人民英雄。对人民英雄的诋毁,就是自毁这个国家的长城,人民也绝不答应。

诋毁黄旭华院士的禚宝伟,自己曾经是律师出身,他自然清楚,自己这种口不择言的行径,将得到怎样的法律严惩。去年12月22日,《英雄烈士保护法(草案)》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首次审议。这部法律草案将明确英雄烈士的历史功勋,对保护英雄烈士的名誉荣誉、弘扬烈士精神方面等作出规定。这是我国最高立法机关用行动回应社会各界对捍卫英雄的高度关切,也是对网络舆论广场里那些对抹黑英雄行径的底线划清。对于人民英雄的诋毁,不再是低门槛、零成本的,而是要付出极大代价的。

侮辱人民英雄者,必须依法严惩。目前,日照市律师协会也已将情况通报禚宝伟现工作单位,建议对其依法作出处理。事件的后续进展,众人将持续关注,但这事并不能就此告一段落。从对黄旭华院士的诋毁,到对“狼牙山五壮士”的抹黑、对邱少云烈士的揶揄,从互联网世界里泛起了诸多的杂音乱弹,其中一些始作俑者都是高知分子、意见领袖,这就表明,很多事件本身已经不能单单是简单的高级黑。

英雄、烈士是一个国家核心价值观的个体表达,也是最能触及国人内心情感的榜样力量,对他们的无端诋毁,无疑于就是对核心价值观的反向输出,必须要引起极高警惕的。《英雄烈士保护法(草案)》的提请,正是从法律层面来彻底杜绝这种险恶用心。对禚宝伟的法律严惩,也当以此为遵循。

用奋斗抒写新时代的人生答卷

总书记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奋斗是艰辛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我们要勇于在艰苦奋斗中净化灵魂、磨砺意志、坚定信念。奋斗是长期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伟大事业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持续奋斗。”这段精彩寄语在青年当中引起强烈反响。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这其中离不开一代又一代青年的奋斗和担当。这不由得使我们想起毛泽东同志曾对青年一代提出的殷切期望:“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当时的新中国青年作出了这样的回答:“为党奋斗50年”“为祖国工作50年”。

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1910年秋日的一天,不满17岁的毛泽东离开故土韶山冲去长沙求学。临行前,他将一首改写的诗夹在父亲的账薄中:“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是毛泽东以诗言志:好男儿励志向学,志在四方。1916年冬,23岁的毛泽东写下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诗句,青春壮志溢于言表,人生目标豪气干云。1925年的晚秋,毛泽东从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时,写下了著名的《沁园春·长沙》,这首诗充分展现了青年毛泽东百舸争流、鹰击长空的宏伟志向和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英雄气概,更展现了一个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情系家国、心忧天下、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

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1969年1月,15岁的习近平来到延安市延川县的梁家河村插队,在这里度过了七年的知青岁月。在梁家河,习近平甘当一个农民,下决心要像父兄一样好好干一场,做一个地地道道的“老陕”。在这个最艰苦的地方,习近平从容地笑对磨难,他以高天厚土为怀、以人民群众为师,窑洞栖身、书箱做伴,煤油灯下苦读、田野里辛勤劳作。在这里,他过了“四关”——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在这里,他每天吃的是“三团”——玉米团、高粱团、糠窝窝团。经过一番艰苦的磨砺,老百姓终于认可了他,称赞他“近平是个好后生!”“再累的活也干得了,再穷的人也看得起,再糙的饭也吃得惯。”在这里,他为老百姓干实事、干好事:打井、开磨坊、办沼气,修路、打坝、育良田,开办铁业社、缝纫社、代销店。在这里,他懂得了什么叫人民群众,什么叫实事求是。七年知青岁月成为习近平一生的财富,这里有他永远不变的初心,这里也是中国梦升起的地方。

革命战争年代需要奋斗,和平年代依然需要奋斗。唯有梦想才能成就事业,唯有奋斗才能实现梦想。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这个历史包含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包含中华民族饱受屈辱的近代史,也包含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史、革命史,同时也包含新中国成立近70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以及40年来的改革开放史。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肩负带领中华民族逐梦的大任,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使中国人民“站起来”;自1978年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让中国人民“富起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肩负起让中国人民“强起来”的历史大任,这是共产党人在新时期的历史担当,更是当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对当代青年提出要求和希望:“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再次寄语青年一代:“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是我们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作为新时代的领袖,总书记一次又一次对青年一代作出谆谆教导,提出殷切期望。青年一代决不能辜负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以青年毛泽东、青年习近平为楷模,以中国历史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立下青春志向并为之而奋斗终生的仁人志士为榜样,以人民为师、以新时代为舞台,用梦在心中、路在脚下的实际行动交上一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自己、无愧于祖国和人民的合格答卷!也唯有当代青年的奋斗与担当,才能拥有更好更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之力。有一个认真的 “舒小珍”教师

最近这几天,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河田小学青年教师舒小珍在网上火了,起因是她的“高颜值”备课本。赣县区教育局教研室督导组在河田小学指导教学常规工作时,随机抽到了这本“史上最高颜值”备课本,清秀端正的字迹、精心设计的教案令人直呼“别人家的老师”,引来媒体和网友一片点赞,朋友圈瞬间刷屏。

舒小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己工作多年来一直这样做,但她始终认为这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而最重要的,是希望自己能够给学生做个榜样,让他们用心对待未来。朴实无华的话语,折射出的是舒小珍的敬业精神和对学生的认真细致。的确,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人、一个细节甚至一段话语,看似平凡微小,却有可能点燃孩子心中的激情与梦想,在其人生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尤其是作为小学青年教师的舒小珍,除了“传道授业解惑”,面对的是一群“三观”尚未成型的小学生,她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对人和对这个社会的态度,老师认真对待学生,他们必然会有样学样,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件事情。

学生的习惯需要从小和长期养成,舒小珍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在采访时,她说这样做的初衷,就是要引导学生把字一笔一划都能认真写好,进而能够影响到他们,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写字习惯。“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模范永远比教训更有力量,认真的态度,不管是对于学习,还是工作和生活都十分重要,孩子们现在可以学着认真地写一笔一划,将来才能端端正正地做人做事,真正地写好“人”字。

舒小珍的学生无疑是幸福和幸运的,他们遇到了这样一位好老师,我们也需要更多这样认真负责的青年教师。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谋划了未来中国农村巨变的蓝图。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乡村要振兴,教育必须先行,因此,我们需要更多优秀青年投身到基层特别是农村教育事业当中来。“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基层特别是农村是青年教师的“练兵场”,也是锻炼才干的“磨刀石”,越是艰苦的基层,越能考验人、磨炼人,越能锻造出新时代的“青年精神”。

“伟大的作品,不是靠力量而是靠坚持才完成的”。当然,我们更需要能够坚守在基层的青年教师。舒小珍现在已在岗位上干了7年,并且打算把教书育人当作一辈子的事业。希望有更多青年像舒小珍老师一样,选择在基层和农村扎根,把教育事业当作人生中最伟大的作品,用青春和汗水为乡村振兴添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传承“西游精神”,弘扬匠心情怀

1986年,《西游记》播出,从此称霸银屏30余载。近日,“西游”剧组原班人马在某卫视节目中的大团圆,又迅即掀起了一股怀旧浪潮,网友们的记忆闸门纷纷被再次开启。经典的作品里,存着几代人的记忆,让大家那么难以忘怀的,是其中潜藏着的艺术,是情怀,也是匠心。

“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一段段艰辛的旅程。”节目里,一众老演员各自为观众演绎了一段剧中的经典台词,一招一式、一声一喝,虽相隔多年,“原来的味道”分毫不减。在某环节中,六小龄童老师更是即兴来了一段剧情“神”还原,一人分饰师徒四角,直接讲述了一段西游故事。众演员用他们高超的还原度,重又将当年的“取经传说”呈现在众人眼前,这波强势的“回忆杀”令现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正是当年这套“西游”班子对剧本的熟捻于心、对角色的深入钻研和对艺术创作的敬畏态度,才使得精湛如斯的演绎能跨越三十多年的时光,依然鲜亮如初,大放异彩。

“十万八千里取经路,九九八十一难历风险。”那些年,《西游记》剧组在拍摄过程中也是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在技术粗劣、环境简陋的当年,全凭着演员们“真刀真枪”地干,实实在在地演,为了一个景观甘愿跋涉千里,为了最后的成品效果默默坚守十余载。原著的光怪陆离和天马行空,根本没有因技术和资金的原因而有丝毫折损,而长达十七年的创作历程更足以说明拍摄过程中的“多灾多难”,这种创作本就是一个奇迹。最终,剧组团队用十七年的坚持,为人们诠释经典的魅力,显示出一代电视人对待作品的纯粹态度。

可《西游记》导演杨洁在她后来的自传中仍然提到她认为《西游记》拍得还不够好,这样的精益求精、臻于至善,对比当今流量当道、炒作盛行、行业注水的圈内风气,简直成了稀缺品质。现如今,社会上存在着浮躁风气,人们大多追求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的即时利益,这些人注重的似乎是“快”而不是“质”,是“话题”而不是“口碑”,是“快餐产品”而不是“慢火烹茶”。在一个焦虑充斥和利益至上的时代,连基本的质量都顾不上,又何来的艺术追求呢?

诚然,近几年确实出现了诸如《琅琊榜》、《人民的名义》等收视和口碑双重向好的力作,但是在每年电视剧数量高产的今天,这种佳作出现的比例实在不算高。相比之下,《西游记》、《红楼梦》等属于同一时期的作品,以当时的资源条件,能拍出许多影响这么深远的作品,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对此,杨洁导演曾说:“因我们是在搞艺术,没有为钱,没有为名,没有为利。”简单的三个“不为”,道出《西游记》长盛不衰的根本——初心不忘和永不言弃的“西游精神”。

在“西游”团队里,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各司其职、精雕细琢,聚沙成塔,最终打造出大师之作,而这种“西游精神”又何尝不是今天所提倡的“工匠精神”?其实,这种匠心情怀不仅仅是在文艺界,在社会的各行各业都是需要大力弘扬的。要弘扬这种“十年磨一剑”的坚持,弘扬这种追求卓越的进取心,摆脱名利的枷锁,丢弃浮躁的替身,忠于职守、忠于初心,我们才有可能创造出属于今天的经典。

为《天龙八部》入选寒假推荐书目点赞

这两天,重庆一中、南开中学、巴蜀中学高一的学生有点兴奋,原来在老师的寒假推荐书目上,出现了武侠小说《天龙八部》。“这次,爸爸妈妈再也没有理由拦着我们看武侠小说了。”从事语文教育的家长赵先生也表示,“确实有点出乎意料。”(1月31号《澎湃新闻》)

《天龙八部》入选寒假推荐书目,放在以前,这是学生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而今天,不仅敢想,还可以正大光明的阅读,这让笔者不禁为学生时代那些被老师没收的小说暗自抹了一把泪。武侠与言情类小说一直被部分家长与老师视作为“闲书”,认为这类书只能供平时消遣娱乐之用,并无实际可学习之处,觉得是在浪费时间,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所以一直被列为学生读物的“禁书”。

既然如此,重庆的中学何以会“大胆犯禁”?面对众人的疑惑,老师回答:为了适应新课标要求。至于为何会选中《天龙八部》,是因为其曾入选过选读课本,小说的叙事结构很严谨,情节虽然是虚构的,但却充分展现了侠义精神——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肝义胆利国利民。除此以为,老师们还为推荐书目设计了导读和闯关答题,所以,部分还心存疑虑的家长,这下可以完全放心了,老师们的推荐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有所根据、深思熟虑、有所准备之后才做出的举动。

其实,家长们的担心也并非毫无道理,当代的武侠与言情类小说,数量多如牛毛,且质量参差不齐,稍有不慎,的确容易给孩子以错误导向,所以一直被部分家长强行禁止,不让孩子与该类书籍有所接触,日常允许孩子触碰的也大多是在世界文学当中较为杰出的名著。然而,名著固然非常具有阅读价值,但对于大部分中学生来讲,确实深奥难懂,领会不到其中的乐趣,自然觉得枯燥乏味,越看越不想看。相较之下,通俗易懂如《天龙八部》一类的小说就“生动有趣”多了,自然广受学生所喜爱。

况且,在今天这个资源信息化如此发达的时代,孩子们有太多方式可以绕过家长直接接触到他们想要的东西。物极必反,越是禁止,孩子就越是好奇。再者,武侠言情等小说也不乏许多优秀有内涵的作品,莫要一棍子打死。与其让孩子盲目选择,不如大大方方的摆在台面上来,让老师与家长共同给予正确引导,帮助孩子加以辨别,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让孩子读到既感兴趣又有营养的读物,这样才能使阅读真正变得有价值,否则再怎么加塞名人,也只能是华而不实的花拳绣腿。

将经典武侠小说推荐给中学生,是阅读观一次难得的转变,值得称赞。大家已经逐渐意识到,该对孩子的阅读报以更宽容、更理解的心态,让孩子化“被动”为“主动”,或许还能达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虽然此前还诸多反对意见,情况还不容乐观,但是只要人们不断地努力、尝试和打磨,至少会离我们的期待越来越近。

“穷游”了不得,“跑站”要不得

“穷游者”孙永(化名)在网上火了。孙永在1月24日被杭州警方救助,随后被民警送到了救助站。但就在救助站,工作人员登记后发现,孙永在全国一共被救助过234次。昨天,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孙永现年27岁,甘肃人,出去游玩花掉自己的钱后,没办法就去救助站。目前,救助站工作人员表示已为孙永购买了火车票送他回家。(1月31日《北京青年报》)

“送他回家”,这事就万事大吉了吗?我看未必,且不说孙永已经明确向民警表示“还是会中途下车,继续旅行”,回头看27岁青年、4年多时间、234次被救助,这一串“前科”数据是不是在警示我们“故事仍将继续”?

难怪网友看不下去了,纷纷吐槽“没有蛙儿子的命,得了蛙儿子的病”“救助待他如初恋,他虐救助千百遍”“隔几天救助一次,请加入救助黑名单”„„就连“穷游界”也不淡定了,有人站出来划清界限,所谓穷游是有规划有意识降低成本的自助旅游,根本目的是寻求吃、住、行、游、购、娱等各方面的最高性价比,“穷游并不是游穷”。笔者发现,高段位的穷游者往往是凭借对旅行信息的灵敏嗅觉和开放健康的人生态度,最大限度地享受“经济旅行”的乐趣,其实和“钱”关系并不大。

就事论事地说,27岁的孙某不回家不工作,只想游遍全国,每到一个地方,没钱了就以“驴友”的名义乞讨,讨不到钱就住桥洞、废弃工地,连饭都吃不起了就去救助站,就这样“屡试不爽”地到过了60多个城市。此次民警送他回家,他仍然“执着”地表示“还是会中途下车,继续旅行”,让人哭笑不得。

值得警惕的是,现实中类似孙某这样的“跑站”现象并非孤例,甚至还出现过不少职业“跑站”行为,此前曾有媒体爆出最高“跑站”记录高达874次,简直令人惊愕。设立救助站是为了帮助流浪乞讨人员等困难弱势群体,为其免费提供食、宿、通讯以及必要的医疗救治、协助返乡等服务。长期以来,各地救助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数以百次地救助孙某,给予其社会温情,但是毫不节制地为这种“跑站”行为买单,必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占用和浪费社会公共资源。尽管从法律层面而言,这种“跑站”行为“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法无禁止即可为,并不代表着个人行为可以肆无忌惮。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年轻人爱穷游、有梦想本是件了不得的事儿,但贪图安逸“跑站”为计那就要不得了!如果孙某为了“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的梦想,先工作再旅行,或者边工作边旅行,那绝对是另一番人生景象。毕竟人生不只是“穷游”,由不得你任性“暴走”。

“劝烟医生改判”,法律为好人站台

曾在去年5月引起舆论热议的“电梯劝烟致猝死”案件,在法律作出赔偿1.5万元后,因吸烟猝死老人家属不服而进行二次审议。而法院这次改变了原先的审判结果,做出了医生“不担责”的决定,在这个冬天温暖了许多善意者的心。(北京青年报 1月29日)

回顾整个事件可以发现,医生在电梯这样的公共场合劝阻老人吸烟本身就是一种维护“社会规则”的善意行为,加上其并不知晓老人身体状况,劝阻过程中也并未有过激举动,而是一直与老人耐心理论,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可圈可点的。虽然这样的理论导致了老人猝死的悲剧,但也就像医生自己所说:“作为邻居,老人出事前也确实发生了争执,愿意给予一定慰问费,但绝不认赔偿。”认了赔偿,就代表否定了劝烟的行为,不仅寒了自己的心,还可能连带让更多的劝烟者畏缩不前。

近几年来,诸如劝烟医生这种因自己的善意行为而闹上官司的人屡见不鲜:等不及家属签字而决定做手术的医护人员、扶受伤老人被讹的路人等等。曾经轰动一时的南京“徐老太案”,年轻小伙帮助摔倒老太后反给自己背上了4万元的罚款,在全社会引发了对“摔倒老人该不该扶”类问题的讨论,让许多人把良知藏进了心底深处,社会呈现了一种“互不信任”“能不出手就不出手”的怪相,更导致了多起“老人摔倒无人帮扶致死亡”的悲剧。

为了解决好人“流血又流泪”的怪相,保护善意者“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帮助他人”的积极性,我国已经起草并出台了“好人法”,指的是《民法总则》第184条:“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此项法律也从去年10月份开始实施,可以看出,虽然劝烟医生的案例不符合“救助行为”的定义,不能用此项新法予以保护,但法院的改判也让我们看到,《好人法》的出台并不是一项死板的规定,更代表了一种“保护好人”的精神,让社会看到:无论是“救助者”亦或是“规则维护者”,法律都是会给予保护的。

此次改判,是对“好人法”的进一步阐释,为社会彰显了法律“保护好人到底”的决心。以法护航,相信会鼓励更多的好人重拾救助他人的善意,重振面对违法行为时挺身而出的勇气和底气,让社会温暖,让国家进步。

每一个小苔米都有春天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袁枚一首孤独了300年的小诗《苔》,这个春节火了。

在央视推出的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中,乡村教师梁俊和来自贵州山里的孩子们动情演绎了这首诗。梁老师说,想通过这首诗告诉孩子们,“我们即使拥有的不是最多,但依然可以像牡丹花一样绽放,我们不要小看了自己。”

梁俊是支教老师,2013年,他带着新婚的妻子来到贵州省石门坎乌蒙山。在这里,他把古典诗词谱上曲教给山里学生传唱。至于为啥选择《苔》,也与梁老师的经历有关,“因为我也是一样的,从山里出来的,也不是最帅的那一个,也不是成绩最好的那一个,就像潮湿的角落那些苔,人们看不见。”

梁老师如今已经走出“潮湿的角落”,在更广阔的平台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但对于大山里的孩子们而言,《苔》所咏唱的,不仅仅是个体的信心、生命的希望、未来的畅想,也是真实的人生处境。他们生活的匮乏体现在方方面面,除了物质层面的贫困之外,精神层面的单调往往更令人难熬。而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精神世界往往也缺乏足够的丰富和充盈、爱与关切。

当亮闪闪的物质成为这个社会衡量一个人价值的主要依凭时,必然会对贫弱者产生强大的挤压与折磨。呈现在现实路径上,这也会产生两个向度的延展,要么被压垮,成为从外到里的卑微者,缺乏自信,没有底气,随波逐流;要么有心抵制,却因缺乏内在力量的支撑,而难以实现正常的社会流动。这些年来,从很多媒体报道中,都可以看到一个个山里孩子的身影飘过,就像彗星一样,飘过也就飘过了。

很多外来力量的救助,多集中在物质层面。事实上,这种救助也是必须的。让孩子们吃得饱、穿得暖、能够上学,应该是一个社会的基本要件。但与此同时,或许可以多一些精神帮扶,多一些思想意识层面的救济。不仅要让孩子们有学可上,也要让他们认识到读书求学是一项基本权利;不仅要给予山里孩子们更好的生活条件,还要让他们明白,个人的幸福、生命的尊严终究是要靠自己去争取。

这实际上是一种内生的力量,是一种生命觉醒的意识,是个体生命固有的沛然之气。充塞于天地之间,氤氲于人情物理。往往一经触动,其就会在瞬间被点燃,进而郁郁勃勃,成为一个人成长道路上的坚强支撑。多少年来,传统中国人都是用这样一种精神力量,相互扶持、勉励支撑,在一点点努力与坚持的过程中,成就自己的非凡人生。文天祥被囚大都时,曾写下“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这样强悍自信的文字,至今读之,仍心潮澎湃。

而在这个过程中,个体是受到鼓励与激发的,一个小小的我就是一个宇宙。哪怕就像是“如米小”的苔花,也一样会因应时势,迎风绽放。这里边,并无任何卑微与高尚之别,也不会有任何“小看了自己”的想法。对于一个个淳朴的山里孩子来说,这样的盛开,无疑具有特殊的意义与价值。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一处角落的人生都应该受到尊重,每一束光都能照亮一段蜿蜒的山路,每一朵小苔米都有属于自己的春天。也许路很远,也不平坦,但只要努力去做,只要相信自己,就一定能够找回来一个灿烂的花开时节。

谁是范雨素?以文学为武器对抗存在的荒芜

一篇题为《我是范雨素》的文章,以这样的句子开头。谁是范雨素?一个大城市中的育儿嫂,一个城中村里的文学爱好者,一个尝过命运的苦酒与甘霖的女人。近日,她的一篇自述,以质朴的表达、真挚的情感,收获了很多人的赞叹和眼泪。

文学是什么?对于范雨素,这或许是一种自己对自己的诉说,以此审视自己的生活与梦想。正如她所说,当育儿嫂很忙,但“活着就要做点和吃饭无关的事”,文学可谓“精神欲望的满足”。其实,还有更多普通人,也同样以文学为栖身之所:在湖北乡间的田埂与小院之间,诗人余秀华写下自己浓烈的情感;在广东城镇的厂房与流水线之间,《我的诗篇》纪录下劳动者“骨头里的江河”„„他们通过文学感受个人状态、反省生活意义、思考社会问题,完成对于自身的疗愈乃至救赎。

当今时代,文学似乎有些遥不可及。全民娱乐抹平了个人兴趣,快速消费让功利取代了痴迷,无用之事、无事之人难有容身之地。生活愈发同质同构,社会也难免变得扁平。有人说,相比过去,我们身边少了些“奇人”。菜场摆摊的农妇们,张口就是八音部合唱;乡村小学的教师,深研魏晋南北朝史„„这样大隐于市的传奇,已经鲜少能见。举目尽是水泥钢铁的丛林,青春消磨在拥挤的地铁,隔成小间的办公桌、高低起伏的股指线,拿起手机看同样的故事、躺在沙发上做同样的梦。

然而,这些“民间语文”的创造者,却未尝不是我们身边的异质之人。写得好或者不好,可能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一个育儿嫂以自己的文字让我们看到:即便在飞机轰鸣而过的出租房里,也还能找到不同寻常的人、遇到不同寻常的事。她提供的与其说是文学,是真挚带来的感动,不如说是文学印于书本、行于网络之外的鲜活形态,是生命与社会仍然存在无限可能性的惊奇。可以说,这些普通的文学爱好者,在以语言为武器对抗存在的荒芜之时,也给予扁平化的时代以深度。

在更大层面上,这些心怀文学的人们,也让人思考科技蒸蒸日上之时,人文精神回归与重塑的问题。总有人惊呼奇点将至,比如,人工智能给人的主体性带来冲击——在围棋这样充满精神性的游戏中,人类最杰出的头脑也可能败下阵来。然而,海滩上的每一粒沙子,都有自己的故事。当我们歌而叹、咏而思之时,未尝不是在以独一无二的诉说,定义着自己也定义着整体意义上的人类。我们的身体、行为,社会的伦理、精神,都可能因为科技而改变,但每个人独特的生命体验却难以替代,这种丰富的异质性,可谓不易的人文之基。

人的存在仍是有限的,但也正是这样的有限性,标注了人独特的存在。所谓文学,说得玄一点,就是有限向着无限的眺望,就是短暂在聆听永恒。这样的眺望与聆听,构成了对意义的追求,也构成意义本身。科技与商业,是理性主义的典型代表;而文学和艺术,则是人文精神的理想样本。保留对于文学的热爱,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学,或许也就保留与创造了人文精神在这个时代转译的可能。

是的,因为好看,《我是范雨素》一文展现出文字表达、文学书写对于个人、对于社会的意义与力量。但我们却不能因为好看,而忽略了文章指向的个体遭遇、社会问题。从农民工子女就学到农民征地补偿,如若一篇好看的文字,能推动问题的解决、公义的到来,也能在实现文学社会价值的同时,展现人文精神的另一个向度。

武亦姝和赵雷为何火了

一个“才子”、一个“佳人”陆续成为朋友圈里的刷屏人物。前者是赵雷,一位民谣歌手,凭着一首《成都》,在湖南卫视节目《歌手》中甫一登台,就拿到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后者是武亦姝,一名中学生,在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上一鸣惊人,成功问鼎。一个现代、一个传统,两人的“意外火爆”,看似不搭边,背后或有着相似的原因:唤醒人们对优雅文化的渴望。

撇开《成都》的曲调不说,它的词本身就是一首诗歌。“让我掉下眼泪的,不止昨夜的酒。让我依依不舍的,不止你的温柔„„分别总是在九月,回忆是思念的愁”,抑扬顿挫的韵律、画面十足的文字,比起声嘶力竭的无端发泄,赵雷的笔触就像冬日的一缕阳光,给我们带来温暖而沉静的安抚。也无怪乎有人在安静听完这首歌后,感慨:“成都因为赵雷的《成都》更加成都。”话虽绕,却点出了《成都》火的缘由:共鸣。

同样,武亦姝的火,也不仅仅因为她高挑的个子、俊秀的外表、温婉的气质,更是她身上浸润的深厚文化底蕴对集体记忆的唤醒。从《诗经》里的“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到《将进酒》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从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到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武亦姝用舞台上的惊艳表现,唤醒了无数观众共同的文化记忆。很多人或许在忙碌的生活中,在红尘的追逐中,早已经忘记了诗词的意义,但蓦然回首,却发现那些纯洁心灵、净化灵魂的传统文化,就隐藏在心灵深处。这样的集体记忆,怎能不令人泪奔?怎能不令人感动?

其实,不管是打动人心的民谣,还是古典雅致的诗词,流淌于其间的,正是“雅文化”的血液。古典诗词,自不用说。不少民谣,也正是因为其历经打磨后,刻画出人生的百态,引发大家的共鸣,增厚人心的土壤,由此才成为“爆款”。叶嘉莹先生曾指出,诗歌的用处,正在其可以唤起人们一种善于感发、富于联想、更富于高瞻远瞩之精神的不死的心灵。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其他文学艺术作品。一部作品,假如充斥着庸俗、低俗的元素,弥漫着无聊、空洞的气息,或许能赢得一时火爆,但却难言持久。更别说,那样的作品除去发泄、抱怨之外,对于心灵成长,又有何益可言呢?所以说,有意义的作品才是培厚文化土壤的养料。

当然,俗和雅,并非截然对立。雅,并不意味着追求“小众化”,不考虑大众的接受能力;雅,更不意味着故弄玄虚、无病呻吟。恰恰相反,所谓的“雅”,是要以“意义”驯服“庸俗”,用朴素纯粹的美打动人心。那些传唱久远的歌曲,那些广为流传的诗歌,不管是让人感动也好,引人深思也罢,不都因其有着独特的美才被人们传唱么?可以说,“雅”的品质,有时同样需要有“俗”的演绎,只不过,这种“俗”并非庸俗、烂俗,而是通俗。

赵雷、武亦姝有两句话,格外令人印象深刻。一句是,“人生需要不断感动,才能守住那些始终干净的东西”;另一句是,“文化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烙印终归会显现出它的力量”。“始终干净的东西”“文化的烙印”,表述虽有不同,但无疑,都是对雅文化的一种呼唤。拒绝那些虚伪的东西,用有意义的文化涵养现代心灵,这,或许是是赵雷、武亦姝给我们带来的最大文化启示。当除夕夜万家灯火,这对老夫妻还在实验室坚守

大年三十除夕夜,家家聚在一起吃团圆饭,热闹喜庆。可就在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无机分析楼的二层和三层却各有一间办公室亮着灯,格外引人注目。

两位年过耄耋的老夫妻分别在各自的灯下阅读文献,偶尔会起身,到对方的办公室探讨„„柔和的灯光映照着他们的白发,场面温馨动人。

这对老夫妻名叫汪尔康和董绍俊。提起两位的名字,化学专业业内无不肃然起敬。因为他们堪称业内的“神雕侠侣”:汪尔康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是我国电分析化学开拓者,在电分析化学研究界,他著作等身;董绍俊也是我国著名分析化学家,在化学修饰电极、光谱电化学、生物电化学和超微电极等领域作出重要贡献。

“尽管两位老师已经是业内泰斗,但他们仍旧紧追科研动态,在他们的字典里,似乎没有节假日这个词。”中科院长春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逯乐慧说,“汪老师和董老师都是把科研放在第一位的人,只要不出差,基本每天都在办公室工作。”

逯乐慧说,这已经不是两位老师第一年守在办公室里过新年了,前几年大年三十晚上,老两口办公室亮灯的照片在他和同事们的微信朋友圈里广泛流传,获得很多人的尊敬和点赞。

办公室——图书馆——家,三点一线;五加

二、白加黑,没有休息日。这就是汪尔康和董绍俊坚持了60多年的习惯。“就算是出差旅途,无论是飞机上还是火车上,我们上去都是赶紧补觉,可是老师却不知疲倦,不是看文献就是修改学生的作业。”逯乐慧说。

汪尔康的学生、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李敬清楚地记得,每次出去做报告,董绍俊都会在PPT报告下用铅笔一丝不苟地批注,“董老师对自己要求极其严格,她的报告非常精彩。”

“不觉得枯燥,做研究就是我们的乐趣。”汪尔康说。汪尔康这种对待科研的态度,对“小家”和“大家”都有很深的影响。

在父母的熏陶下,老人的儿子从小就处于一种自由的学习氛围中,可以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尽管两位老人在化学领域造诣精深,但儿子却按照兴趣选择了生物物理专业,现在已经是一名教授。

严谨、自由、创新„„这是汪尔康多年来培养学生的几个原则。如今,他已培养了100多名研究生,不少学生已独当一面。

尽管名满天下,可他和老伴的春节却一如往常。

三十当天,两位老人还像往常一样,准时上班,中午吃工作餐,一忙就到了晚上。电话会不时响起,有外地的学生向他们拜年的,也有本地的学生想来探望的,他们都表示了感谢,挂了电话,继续工作。

“两位老师的孩子在国外,过年有时候回不来。其实每年过年都有很多学生想回来探望二老,我们还想陪着他们过年,可他俩坚决不同意。”李敬说。

不久前,汪尔康患了感冒,李敬听说后赶到诊所,看到了让她心疼又动容的一幕:老人一手打点滴,一手还在翻文献。

2017年,汪尔康生病晕倒,医生建议住院休息,可第二天有个会议,他还想出差过去,学生们不得已把他的身份证扣下了,还挨了他的批评。“他把自己的科研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学生们说。纯粹,严谨,执着,这是人们对他的评价。一位来自江苏的学者,在东北扎根66年,用全部心血推动我国分析化学不断进步。

夜深了,汪尔康和董绍俊准备回家休息。为了节省时间,平日汪尔康的步速总是很快,但是这个除夕夜,老人牵着老伴的手,放慢了脚步„„

此刻,万家灯火。

第二篇:高考语文作文素材

总有一种期待

处在黑暗处的人们总期待黎明带来的温暖,在严冬中沉睡的万物总期待春暖花开带来的明媚,在茧中苦苦挣扎的蛹总期待破茧成蝶带来的美丽„„在我生命的旅途中,总期待着梦想的实现,能够让我的人生有足够多的云翳,来造就一个美丽的黄昏。

总有人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知道,我只是茫茫大海中普通渺小的一滴,大海中的暗礁与水草会阻挡住我寻梦的步伐。但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梦想的大门永远为那些自强不息,永不言弃的人敞开着。我努力地避开那些荆棘,擦干我的眼泪,执著地寻找着,找寻梦想带给我的曙光。我坚信,生命中多一点坚持,人生就会多一份希望。期待着总有一天,我会与其他的兄弟姐妹汇聚成澄静的小溪,欢快地汇人梦寐以求的大海,伴随着最初的梦想。

我明白,我是漆黑的夜空中只能微弱地照亮那一方天空的启明星,无隋的黑暗会使我变得暗淡。但再伟大的巨人也有他渺小的瞬间,再渺小的凡人也有他伟大的时刻。在天空中什么都没有的夜晚,我可以告诫自己不要害怕、不要悲伤。我可以画上星星,也可以画上月亮,将黑暗中的你我照亮。那么我仍然可以舞动我梦想的翅膀,扫去阴霾,撑起人生的一方晴空。我便丝毫没有理由绝望。勇往直前,微笑自信,是梦想得以启航的动力。人生中,总没有一劳永逸的开始,也没有无法拯救的结束。我期待着,过程即使再黑暗、再坎坷,梦想也会幻化成遥远天空中那颗最亮的启明星,指引着我为了美好的明天而义无反顾地前行。我了解,万花丛中百花争奇斗艳,而我只是在夜间才可独放的夜来香。白天,蝴蝶、蜜蜂围绕着那妖艳的花瓣翩翩起舞,已累倦的他们又怎肯在夜间悄无声息的陪我一起成长?但生命的奖赏远在旅途终点,而非起点附近。我改变不了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我改变不了事实,但可以改变态度;我不能预知明天,但可以把握今天。梦想的实现往往青睐于有准备的人。没有他人的鼎力相助,我仍能吸取着自信的光芒,努力的雨滴,为梦想之花的开放而蓄积力量。我期待着梦想之花的开放可以让我笑看人生。

总有一种期待:扬起生命之帆,让涛声为伴奏,扯缆绳作琴弦,掬劲风当号角,奏一曲穿越时空的乐声。礁石间,狂浪里,我微笑着注视着它驶向梦想的彼岸,采撷那朵神圣的花,让花香四溢,弥漫那片天地。我,期待着„.

说说我们“90”后

“80后”的飓风吹过,“90后”的狂风正在登陆。这是一个青春的舞台,这是一个热力四射的舞台,这是属于我们——“90后”的一个年代。

“90后”的我们,个性是我们独创的品牌,张扬是我们独有的风采。穿的衣服跟别人一样,俗!想的东西跟别人一样,没想法!“90后”的我们,积极创新,塑造自我。摆脱老一辈学生唯唯诺诺的形象,跟老师在课堂上谈古论今,进行学术交流;在球场上,一个三分球赢得在场人的欢呼,骄傲地抬头绕场一圈,外带几分自满,但又有什么关系,这是青春,焕发光彩,我们享受青春。

“90后”的我们,热情敬业是我们的精神,吃苦耐劳是我们的写照。奥运期间,是“90后”大展拳脚的时机。奥运火炬传递期间,在火炬手身旁默默护跑的人员,是“90后”;用灿烂的笑容,流利的外语接待外国来宾,尽显大国风范的是“90后”。“90后”的我们更愿意与社会交流,更愿以自身的活力来染红这个火红的八月。

“90后”的我们,更多的是对社会无尽的爱。汶川大地震后,举国同哀。虽不能远赴灾区,但在校园里,也可见“90后”忙碌的身影。开广播,呼吁全校师生捐款,共同关注灾区;拉条幅,倡导社会人士人人献出一份力。稚嫩的脸皮下饱含着对祖国人民深切的爱;青涩的嗓音下是一代人对社会的爱意。我们用实际行动说,我们是祖国一分子,我们爱国。

“90后”的我们张扬个性、热情、爱国,但我们有时却自私、脆弱。“90后”的我们在独生子女的光环下长大,比温室里的花朵还娇弱。我们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却不肯分享,集体观念不强,因此时常得罪旁人。我们经不起风吹雨打,高中生因小事自杀的现象时有发生,心里素质如此之差,这一棵棵幼苗在经历风雨洗礼后,还能有多少棵能茁壮成长?我们太脆弱,易碎的玻璃不适合成长。我们,需要改变!

21世纪是“90后”的年代,压在我们肩上的是整个社会的期许。是的,我们热情,有创造力、有前途的,但我们也应承认,我们仍有不足。坚定地踩着时代的步伐向前走,不断地改进自身,克服自身缺点,“90后”的我们一定会绽放出最绚丽的光彩,未来在我们手中!

坚信,“90后”的背后,是整个崛起的新世纪,新中国!

卑渺角落里的慷慨

我只愿放下步子,在一方静好无常的土地上,带着金砂般渺小而闪光的品质,为世界的前行慷慨解囊。——引子

风无偿助力,鹰得以搏击长空;土慷慨汇实,花得以纷繁绝艳;星默然成伍,银河得以广邈非常„„这世上总有这那么两种角色:一方是聚光灯与荣誉追随的领跑者,一方是倨于静隅无谓名姓而给予助力的鼓掌的路人。历史总是将心偏予光芒独立之人,而我更愿为那卑渺角落里的慷慨发出敬仰的声音,即使他们如微尘,淡泊而无闻。

这个世界时常显得过于忙碌,利益的争夺早已让古者恬然处世默然奉献之言束之高阁。身边不缺勇于追求注目成功之人,看那选秀无休止海选中浮起的欲望与期待,看那层出不穷争先恐后在书架上占去一席之位的青春言情与致富“秘籍”。不错,他们不失为社会前行的推力,正如古代西方有言:“人无欲望便死亡”,可这些追逐时常太过聒噪与不安。

于是我更愿意成为那卑渺路旁鼓掌喝彩的无声一员,正因他更淡然,于是便更无私与自由。著名影星金·凯瑞的影片《一个头两个大》中有这样一个感人片段,在影片结束时所有群众演员的样貌与姓名皆一一得到展列,在惜时如金的好莱坞大片中整整占去了五分多钟的舞台。这便是对那些卑微而慷慨的尊敬与珍视吧!在主角无上光芒夺人心魄时,他们扮演的小人物在镜头吝啬的角落里作着锦上添花却是至关重要的添补,他们中有活泼的孩子,有美丽的少女,亦有白发如雪的老者,他们只是路人,而那份慷慨与无私的美丽却足以镶于奥斯卡金杯之巅。

在卑渺角落中奉献掌声与慷慨亦是历史前行不可忽视的一种助力。人生在世,有那些少数人可采撷的光芒,亦有多少人平凡而实在的付出。正如英伦博物馆曾特意留出一方黄金地段予以英国市民展示其家族的历史与个人的生活,这何尝不是一份予以卑微慷慨的身份证明。那些为伦敦前行奉献的掌声,那些为世界奉献慷慨品质的“路边人”,何尝不是值得世界重视和敬仰的主角?

于是朋友,我艳羡英雄的奋斗史与无上光荣,我亦肯定那些追求卓越的希望。但我更愿执守己身纯粹的悲喜和品质,在一方卑微无常的位置,为世界和他人,慷慨地鼓掌。

第三篇:高考语文作文素材

【材料一】

科学泰斗——钱伟长 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钱伟长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意有祖国。

尊严、坚持、青春、理想、爱国、责任、感恩、奉献

【材料二】

信义兄弟——孙水林 孙东林 言忠信,行笃敬,古老相传的信条,演绎出现代传奇。他们为尊严承诺,为良心奔波,大地上一场悲情接力。孙水林、孙东林,雪夜里的好兄弟,只剩下孤独一个。雪落无声,但情义打在地上铿锵有力。尊严、责任、诚信

【材料三】

三栖尖兵——何祥美

百折不挠,百炼成钢,能上九天,能下五洋,执著手中枪,百步穿杨,胸怀报国志,发愤图强。百战百胜,他是兵中之王!

挫折、坚持、青春、勤奋、理想、爱国

【材料四】

最美洗脚妹——刘丽 一个瘦弱的姑娘,一副疲惫的肩膀。是内心的善良,让她身上有圣洁的光芒。她剪去长发,在风雨里长成南国高大的木棉,红硕的花朵,不是叹息,是不灭的火炬。

青春、责任、亲情、爱心

【材料五】

中华之光---朱光亚 纵览全局,心系祖国,朱光亚,中国核事业的领航人,保卫的是家,捍卫的是尊严,显示的是中华民族的铮铮傲骨!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绊此生。遥远苍穹,他是最亮的星。

坚持、理想、爱国、责任、感恩、奉献、淡泊、严谨

【材料六】

义侠巴郎---阿里木 快乐的巴郎阿里木,在烟火缭绕的街市上,大声放歌。苦难没有冷了他的热心,声誉不能改变他的信念。一个人最朴素的恻隐,在人群中激荡起向善的涟漪。xxx,成就了烤羊肉串的慈善家。

贫富、爱心、传递、俭朴、奉献

【材料七】

希望之翼---张平宜 一只希望的青鸟,飞过海峡,落在大山中被遗忘的角落。当人们看到久违的笑容和自信浮现在麻风村人的脸上,就会明白希望之翼的真正含义。跨越海峡,跨越偏见,跨越怀疑,张平宜抱起麻风村孤单的孩子,把无助的眼神柔化成对世界的希望。她看起来无比坚强,其实她的内心比谁都柔软。

爱心、奉献、尊重、美丑

【材料八】

孝女当家---孟佩杰 命运对孟佩杰很残忍,她却用微笑回报这个世界。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每个细节。虽然艰辛填满四千多个日子,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

青春、美丑、亲情、感恩、贫富、乐观

【材料九】

小提琴《梁祝》创作者——何占豪 陈钢

在中国,会拉小提琴的人不计其数,会哼越剧的人也数不胜数,然而青年作曲家何占豪把越剧跟小提琴结合起来,创一代之新,一炮打响,一举成功。当时,何占豪还只是上海音乐学院小提琴专业的一名学生,还未学过作曲。他从小在浙江一个越剧团中长大,熟悉越剧。他的思想上没有什么框框,大胆把越剧与小提琴结合起来,与同学陈钢一起写出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当时,这在一般的作曲家看来,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然而,《梁祝》之所以会蜚声中外乐坛,就在于它一新耳目,别具风格。何占豪说:“我的创作,大的风格必须是中国的,小的风格必须是我何占豪个人的。”

自信、青春、尝试、兴趣、创新

【材料十】

许嵩

他被冠以“周杰伦接班人”和“音乐界韩寒”之名,可见其影响力。他是安徽医科大学毕业生,然而,他却走上独立创作音乐的道路,集词曲唱录混音制作于一人,在创作型歌手当中都属屈指可数的奇人。他没有签约任何唱片公司,只通过官网宣传,就有很好的销量。他拥有全球海量FANS。医学和音乐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行业,但许嵩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适合自己的道路,并且把这个选择无限最大化了。创新、选择

【材料十一】

“海鸥老人”吴庆恒

昆明市的“海鸥老人”吴庆恒,他十多年节衣缩食,给冬季迁徙到翠湖边的红嘴鸥提供食物,而让自己本就清贫的生活到了无法保证正常的一日三餐的程度。这一坚持,老人就坚持到了生命的最后。感动的人们在翠湖边为这位平凡的老人立了青铜雕像,竟有无数红嘴鸥在雕像上空盘旋,久久不去。

坚持、感恩、环保

【材料十二】

爱迪生

爱迪生的实验室在一场大火中化为灰烬,他多年的科研成果毁于一旦。在灾难面前,爱迪生表现出了惊人的冷静。他看着一片废墟说道:“灾难自有它的价值。瞧,我们以前所有的谬误都给烧了个一干二净。感谢上帝,这下我们可以从头再来了。”火灾刚过去三个星期,爱迪生就开始着手推出他的第一部留声机。挫折、成败、乐观

【材料十三】

挫折、青春、理想、美丑、坚持、乐观 廖智

第四篇:高考语文作文素材

作文材料

王维与刘氏一见钟情,私定终生。后王维应举,太平公主倾其文采,荐为解头。时太平公主,留情王维,欲招为驸马。王维婉据。后回老家,两人琴瑟相和,画眉举案„后王维而立之年,妻子去世。在那个歌妓成风,风流诗人备出的年代,他却不再续弦,孤居山野潜心向佛,三十年独居一室„

“心怯空房不忍归”,这个男人,举世无双„

第五篇:高考语文作文素材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

名人故事:梅西的故事

5岁时梅西开始为当地的格兰多里俱乐部踢球,教练就是他的父亲。7岁的时候这个小家伙就在纽维尔老男孩队倍受称赞。但梅西在11岁时被诊断出发育荷尔蒙缺乏,而这会阻碍他的骨骼生长。家里的经济条件难以承受小梅西的治疗费用,由于他的天赋被巴萨的雷克萨奇看中,在2000年将他带到诺坎普,梅西举家搬迁到欧洲。在2000年9月,年仅13岁身高只有140cm的梅西去了巴塞罗那试训。在试训期间,梅西的表现征服了巴萨青年队教练,他们迫不及待的与梅西签订了一份2012年才会到期的工作合同,却忘记国际足联相关规定,未满20岁的球员不得和俱乐部签定5年以上的工作合同。巴塞罗那俱乐部在帮助西成长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在俱乐部所安排的治疗下,梅西在2003年身高已经达到1米7。加泰罗尼亚人毫不犹豫的就给他在俱乐部注册并安排他去医疗部接受治疗。2008年这名来自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

罗萨里奥的21岁小伙子已经长到了170cm。

在2003年11月的一场友谊赛中,年仅16岁的梅西首次代表巴萨一队出场但梅西代表巴萨一队在正式比赛中出战还是在一年之后——2004年10月西甲联赛巴萨对西班牙人,梅西在第83分钟替换德科上场,也让阿根廷小将成为代表巴萨在联赛中出场的第二年轻球员。惟一超越他的是巴萨菲律宾裔传奇前锋阿尔坎塔拉,后者15岁便代表巴萨一队比赛。

在阿根廷国家队,梅西从青年队级别开始崭露头角,05年世青赛上他以6球夺取最佳射手。06年,17岁3个月零22天的登场年龄,他成为代表阿根廷参加世界杯的最年轻球员。2008年,他赢得了首个国家队荣誉,代表阿根廷奥林匹克队夺取了金牌。

名人故事:程门立雪的故事

远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

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天,杨时同—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

直到程颐—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

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

名人故事:追求目标越来越高的高尔基

1873年,高尔基的父亲因霍乱突然去世。当时高尔基只有5岁,他跟随母亲寄居到开染坊的外祖父家里,不久,母亲又离开了人世。那时,外祖父的家业濒临破产,实在无力供他继续上学。外祖父不得不对他说:“好吧,宝贝,你不是—枚勋章,我的脖子上没有你的地位,你到人间去吧„„”

从此,10岁的高尔基走向了社会,自谋生计、历尽艰辛。1884年,16岁的高尔基抱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了喀山。但是现实很快使他明白:上大学不过是—个梦想罢了,对他敞开着的只有贫民窟和码头的大门。于是,他又奔波于伏尔加河两岸,备受沙皇统治下人间地狱的煎熬。他彷徨,苦闷,1887年,他多么想以自杀了结这苦难的—生;然而,—种顽强生存的信念终于把他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从那时起,高尔基觉得,要生活下去,总要有个奋斗目标。他怀着“想了解俄国”的愿望,开始了较长时期的艰苦生活。在这期间,他看到了穷苦人民是怎样的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

生活以及他们身上所蕴藏着的反抗力量。耳闻目睹的丰富见闻及所获得的广博知识,不断地充实着他的心灵,使他愈来愈坚强起来。高尔基开始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看不起自己,自甘潦倒,这比什么都可怕。高尔基对这—段经历曾这样说:“对生活的庸俗和残酷的恐惧,我是深深体验过的;我曾经弄到想自杀的地步。后来,在许多年当中,只要—回忆起这种愚蠢行为,我就感到—种奇耻并藐视自己。”

若干年后的—天,高尔基幸遇了革命者卡留日乃,他讲起自己的流离生活,卡留日乃被他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你为什么不把它写下来呢?这些故事不就是很好的文学作品吗?”卡留日乃建议他说。“我没有把握。”高尔基脸上露出踌躇的神色。

告别卡留日乃后,高尔基就下定决心写诗了,他读过—些意大利和英国诗人的诗。当他动笔时,就抄了其中的—些诗句。他瞒着别人暗暗地写了—本,诚惶诚恐地将它送给作家柯洛连科过目。柯洛连科读了,皱起眉头对他说:“你的诗太难懂了。用你自己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 的话写点你自己看到的东西再给我看看吧。”高尔基接受了他的意见,忍痛把诗稿投进了火炉里,开始创作小说。1892年9月12日,他在地方报纸《高加索日报》上发表了他的第—个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虽然这只是个小小的成功,但高尔基从此树立起了信心。这年秋天,他白天替人抄写,晚上自己写作和学习。在后来回忆这段生活时,高尔基说:“我不断地、拼命地学习,读书,在我的生活中,开始真正地迷上了文学„„我已经开始考虑,在我的生活中,除了文学以外,再也没有别的可干了。”从此高尔基追求着越来越高的目标,逐渐成为举世闻名的作家。

没有目标。就做不成任何事情;目标渺小,就做不成任何大事。在某种程度上,—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能力就发展得越快,可以预期的成就就越大。

名人读书故事:高士其读书故事

高士其从小就用功读书,他的学习成绩,年年都是班级里最好的,全校老师和同学,高考语文作文素材

都夸他是个好学生。

他是一位科学家。它六岁那年,要上学读书了。开学那天,大蒙蒙亮,高士其就穿上新衣服,背着新书包,上学去了。

一路上,高士其乐得象只小鸟儿,又蹦又跳唱着歌。他跑到学校门口一看,大门还紧紧地关着呢。他不敢去敲门,只好站在门口等着,不知道等了多久,学校的大门开了。

开门的是位老伯伯。高士其恭恭敬敬鞠了一躬,又叫了声“老伯伯早!”

老伯伯心里真高兴,笑眯眯地说:“多懂礼貌呀,孩子,你是一年级新学生吧!”

高士其点点头。老伯伯把高士其领到一年级的教室里。

过了好一会儿,小朋友们才一个个来到学校。

在开学典礼上,校长站在台上讲话。高士其一双乌溜溜的眼睛,专心地盯着校长,他听得可仔细啦。

校长讲完了话,叫高士其站到他身边来。高士其不知道有什么事,一颗心象小鹿似的怦怦乱跳。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

校长摸摸高士其的头,表扬他是一个守纪律、懂礼貌的好学生。

高士其把校长的话记在心里,每天,他上课用心听讲,放学回家就认真做功课,他跟全班的同学都要好,跟同桌的一个小朋友更要好,下课以后,两个人一起游戏,可高兴呢。

可是有一天,这个小朋友嘟着嘴,冲着高士其说:“你到底认识我吗?”

高士其觉得很奇怪,说:“咱俩是好朋友呀,怎么会不认识你呢?”

这个小朋友气呼呼地说:“那你刚才上课的时候,为啥不理睬我呢?”

高士其一听,笑了起来。原来,刚才上课的时候,这个小朋友拿出纸头,折成一只只小青蛙,悄悄地玩了一阵子,玩着玩着。觉得一个人玩没有劲,就凑到高士其的耳朵边,轻轻地说:“我们来玩斗青蛙吧!”

高士其坐得端端正正,正用心听老师讲课,这个小朋友的话,他根本没有听见。这个小朋友又轻轻地碰了碰高士其,高士其还是坐得好好地在听课。这个小朋友心里挺不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

高兴,使劲拉了拉高士其的衣服,这一来,高士其回过头来了。那个小朋友指指膝盖上的两只纸折的青蛙。高士其明白了,是叫他一起玩斗青蛙呀,他对那个小朋友白了一眼,又用心地听老师讲课了。

高士其想到这里,笑起来了,他对那个小朋友说;“下课的时候,咱俩一起玩,是好朋友。可是上课的时候,我就不认识你了。”

高士其的话,说得这个小朋友也笑了。

名人读书故事:毛主席读书故事

几十年来,毛主席一直很忙,可他总是挤出时间,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来看书学习。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卧室的书架上,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都是书,床上除一个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

为了读书,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动身体的几分钟里,有时还要看上几句名人的诗词。游泳上来后,顾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书本。连上厕所的几分钟时间,他也从不白白地浪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

费掉。一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选》和其他一些书刊,就是利用这时间,今天看一点,明天看一点,断断续续看完的。

毛主席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带一箱子书。途中列车震荡颠簸,他全然不顾,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书页,阅读不辍。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样,床上、办公桌上、茶几上、饭桌上都摆放着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

毛主席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他重读了解放前出版的从延安带到北京的一套精装《鲁迅全集》及其他许多书刊。

有一次,毛主席发烧到39度多,医生不准他看书。他难过地说,我一辈子爱读书,现在你们不让我看书,叫我躺在这里,整天就是吃饭、睡觉,你们知道我是多么地难受啊!工作人员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书又放在他身边,他这才高兴地笑了。

认真地学,反复地读

毛主席从来反对那种那种只图快、不讲效果的读书方法。他在《读韩昌黎诗文全集》时,除少数篇章外,都一篇篇仔细琢磨,认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

真钻研,从词汇、句读、章节到全文意义,哪一方面也不放过。通过反复诵读和吟咏,韩集的大部分诗文他都能流利地背诵。《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他从小学的时候就看过,到了六十年代又重新看过。他看过的《红楼梦》的不同版本差不多有十种以上。一部《昭明文选》,他上学时读,五十年代读,六十年代读,到了七十年代还读过好几次。他批注的版本,现存的就有三种。

一些马列、哲学方面的书籍,他反复读的遍数就更多了。《联共党史》及李达的《社会学大纲》,他各读了十遍。《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列宁选集》等等,他都反复研读过。许多章节和段落还作了批注和勾画。

不动笔墨不看书

几十年来,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有的还把书、文中精当的地方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毛主席所藏的书中,许多是朱墨纷呈,批语、圈点、勾画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

满书,直线、曲线、双直线、三直线、双圈、三圈、三角、叉等符号比比皆是。

无所不读

毛主席的读书兴趣很广泛,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文学、军事等社会科学以至一些自然科学书籍无所不读。

在他阅读过的书籍中,历史方面的书籍是比较多。中外各种历史书籍,特别是中国历代史书,毛主席都非常爱读。从《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历朝纪事本末,直到各种野史、稗史、历史演义等他都广泛涉猎。他历来提倡“古为今用”,非常重视历史经验。他在他的着作、讲话中,常常引用中外史书上的历史典故来生动地阐明深刻的道理,他也常常借助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导和对待今天的革命事业。

下载2018届高考语文作文素材第二十八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届高考语文作文素材第二十八.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

    写写帮文秘助手(www.xiexiebang.com)之高考语文作文素材【篇一:远足感受】 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但是要我们边走下去边看沿路的风景,便会坚持不懈的走下去,因为是那些沿路的风景......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

    语文作文素材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的选举确实是文章的一大缓冲点。一般高考作文,建议书写议论文,平实稳妥,同时可彰显笔者文学素养,慎重直选。一般举例是为了论证观点道理。因此随......

    高考语文作文万能素材

    经典素材 1、挫折挡不住强者(张海迪立志成才) 张海迪自幼就严重高位截瘫,几次濒临死亡边缘,身体可算弱的了。可是20多年来,她学会了4门外语,翻译了16万多字的外文著作,获得了哲学......

    高考语文 语文作文写作素材

    品品早点享用大餐素材早点—尝一尝1.济南“禁鸣令”2017年8月20日,《济南市公安局关于禁止机动车在绕城高速公路以内区域鸣喇叭的通告》正式实施。该《通告》规定,禁止机动车(......

    高考语文 作文预测)素材

    高考语文作文预测范文3篇:中国梦 高考语文作文预测:中国梦,内容包括话题解读、如何构思立意以及三篇高分作文,供大家学习仿写。【话题解读】 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是......

    2011年高考语文作文素材

    关于责任的名言警句 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丘吉尔【英】 尽管责任有时使人厌烦,但不履行责任,只能是懦夫,不折不扣的废物。——刘易斯【美】 每个人都被生命询问,......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 (13)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 名人故事:郑板桥名画换狗肉 郑板桥的诗、书、画闻名于世,号称“三绝”,人们争相购买。扬州有个富豪特别喜欢郑板桥的书画,但因他为人刁诈,郑板桥非常讨厌他,不给......

    高考语文作文经典素材

    挫折 挫折在人生路上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不应该一遇到挫折就气馁。 挫折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经受挫折之后一蹶不振。 对待挫折应该保持一种乐观的精神,这样才能由失败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