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地理刊物
卷首语:有一种风景叫“蛇曲”
克鲁伦河发源于蒙古国的肯特山东麓,中下游流入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河道九曲回肠。清澈的河水映着蓝天的颜色在宽而不深的河床中迂回向东,缓缓流入呼伦湖,宛若一条蓝色的哈达缠绕在平坦辽阔的呼伦贝尔草原上。摄影/杨孝
李白没有引导我们欣赏蛇曲
我一直抱着这样一种观点,风景是生产出来的,换一种说法,是建构出来的。风景是一种观念,一种符号,我们看到的风景,实际上是我们投射到景观上的一种符号,这种符号的意义是我们生产出来的。我们今天看到的大部分风景,都是前人通过文化活动建构起来的,其中古人对风景的建构主要通过诗歌。诗人是风景意义的生产者。譬如就欣赏河流而言,诗人们引导我们怎样看河流,他们通过诗句暗示河流的哪
些方面值得欣赏,哪些方面是不值得欣赏的。
我们来看看诗人是怎样写的:
诗仙李白写河流写得好。他的诗告诉我们河流的这些方面是美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说河流的绵远、直到天际是美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说河水的水量之大、气势磅礴是值得欣赏的;“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用山落青天来对比水分沙洲,这里面出现了一种河流地貌——河心洲,看来河中的沙洲已经进入了唐代人审美的视野;还有一些诗句,描写了诗人在船中见到的景象:“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江水流动的迅疾得到了诗人的赞叹;“天门中断楚
江开”,大江在峡谷中奔流的景象得到了欣赏
但遗憾的是,我始终没有找到古代诗人们欣赏——河流像蛇一样弯弯曲曲流淌这种景象的诗句。
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克什克腾旗,贡格尔河摇摆着华尔兹般的舞步优雅地绕旋在草原间,仿佛眷恋着这片土地,不舍离去。这里蛇曲横生、水流滞缓,积存的水分造就出河床两岸大片的湿地,苔草、藨草等水生、湿生植物盘根错节,结络成外观平整的草甸,如绿毯般覆盖于松软的泥沼之上。摄影/杨孝
河流像蛇一样弯弯曲曲地流淌,是一种河流造就的地貌景观,地理学者有一个专门名词称呼它——曲流地貌或蛇曲地貌。我觉得蛇曲这个词非常形象逼真,因此我在文中用“蛇曲”而不用曲流来称呼这种景观。
为什么在古代诗歌中没有出现蛇曲这种景观,难道古代的诗人们不欣赏河流蛇行龙游那种曲曲折折的形态?
我猜想是因为视角的原因。要欣赏河流的蛇曲之美,必须是俯瞰的角度。在岸上和船中的水平视角是看不到蛇曲之美的。今天我们之所以被蛇曲这种景观吸引,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看到了大量航拍的图片和卫星拍摄的遥感图片,也就是我们获得了一种高空俯瞰的视角。只有获得这种视角,河流一连串的蛇曲景
象才会进入我们的视野。
但是蛇曲若想成为风景被人欣赏,还需要一个建构的过程。我们要生产一个新的景观符号——蛇曲。我们要通过文字、图片、地图赋予这个符号以内涵。
今天我想通过我的文字,为蛇曲这种景观进入人们的审美视野做出尝试。
地理学家擅长画圈,就是谈论一种景观,首先要划出它分布的范围。我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到哪里能看到这种景观,这种景观有几种类型,在中国到哪里去看蛇曲呢?
小兴安岭中,蛇曲让森林沼泽显得更加神秘莫测。河道两畔生长着森林、水草,也生有各种各样的苔藓,其中以泥炭藓最为多见。湿地底层的冻土让河水常年保持低温,草木一批批死去,却不容易腐败。它们一层一层堆积起来,变成了黑厚的泥炭。泥炭和连绵生长的泥炭藓像海绵一样疏松,它们可以吸附相当于自身体积20倍的水,无声地为蜿蜒的河流蓄积水源。摄影/宋星州
哪里去看蛇曲
蛇曲的形成需要几种自然条件:一是地形相对平坦,有落差,但不大,如果地表不平,上下游落差很大,河流向下切割的力量大于向两侧侵蚀的力量,就会形成峡谷而不是蛇曲;还有地面的物质要软硬恰好、松散适度,太硬了,河水切不下去;太软、太松散了,即使有了蛇曲,也无法保持长久。草原上蛇曲最发达,我猜想原因是草原的地表有植物根系的联络固结,使得地表有了“韧性”,就像水泥中有了钢筋,不易松散。河流一旦在草原上开始蛇行状的切割,形成的蛇曲形状能够得到很好的保留。因此草原上的河流往往是蛇曲形的河流。而且草原上的蛇曲形河流的河岸整齐有致,弯弯曲曲的河岸好像是刀子雕刻出来的一
样。
萨拉乌苏河也叫红柳河,它是黄河支流——无定河的上游,主要流域位于陕西省北部以及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随着地势的抬升以及河水的下切,河水在厚厚的黄土层上切割出一条蜿蜒的峡谷,河流的摆动将峡谷不断侵蚀扩阔,造就出细河宽谷的景象。照片拍摄于初秋,河水流量看似少得可怜,但它仍然维系着峡谷中的草木葱郁。摄影/杨孝
我国内蒙古的呼伦贝尔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是蛇曲形河流最多的地方。内蒙古有一位摄影家杨孝在空中航拍过内蒙古草原上许多蛇曲形的河流。我看到他拍的蛇曲最多最美的河是——克鲁伦河,这是一条从蒙古国草原流入我国境内,最后汇入呼伦湖的河流。这条河在中国境内直线距离150多公里,但这段河流几乎全部是蛇曲,一个圆环接着一个圆环,一个完美的圆就要完成了,河流却突然掉头而去,又画另一个圆环去了。克鲁伦河就像在草原上游戏的孩子,这样一路玩下去,一直到呼伦湖。杨孝告诉我,这150多公里的直线距离,克鲁伦河画了至少100多个圆圈,如果算上蒙古国境内的那些蛇曲,这条河的蛇曲就太多了。发源于大兴安岭的主峰——黄岗梁的贡格尔河流经贡格尔草原时,留下了一连串圆弧形的轨迹,这也是一条蛇曲发育完美的河;锡林郭勒草原是河流施展旋转舞步的好地方,绿草织就连天碧毯,河流的旋转舞步一直可以舞到天边,草原上的锡林河、乃林郭勒河等都是蛇曲发育完美的河流。我看过摄影家于云天先生在锡林郭勒草原拍摄的一幅照片,拍的是乃林郭勒河的蛇曲。照片是傍晚拍的,太阳已经落下,大地变得黑暗,但是河水反射夕阳的光辉,泛着银光,好像一条弯弯曲曲的银色大路一直通向天上,于先生把这幅照片起名为:天路。这条蛇曲发育的河流的确像一条上帝造就的大路,人类修的路总是直直的,不会如此弯弯曲曲,人类总是要尽快地到达目的地,节省时间,但上帝不需要赶路,他最富有的是时间,因此他可以把路造得如此弯曲,只要美就行。
蛇曲之美,既有温婉轻柔,也有恢宏磅礴。黄河流经鄂尔多斯高原后,便进入晋陕大峡谷,沿崇山峻岭穿行流淌。这种类型的蛇曲叫做嵌入式蛇曲,河道形态宛如希腊字母“Ω”嵌于山岩之间。空中望去,河如巨龙,山似波浪,山河合奏出自然天成的黄河大合唱。摄影/马文晓
杨孝告诉我,连接达里诺尔和多伦诺尔的一条小河——耗来河也是一条蛇曲众多的河,但这条河的有趣,不在于蛇曲,而在于它的宽度。他说这是中国最窄的一条河,最窄处仅有20厘米,但深度却可达一米。这简直可以说是一个深槽。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草原地表的结实和牢固,河水深深地刻下去,河岸还不坍塌,这只有草原上的河流才能做到。
沙漠中的河流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中有很多河流,如和田河、克里雅河、尼雅河等,但是在这里你顺着河走,却找不到“蛇曲”,因为沙漠太松散了,不能形成蛇曲。所以看蛇曲,不要到沙漠中去。但是新疆的蛇曲河流地貌发育完美的地方并不少,巴音布鲁克草原上的天都河的蛇曲景色最为壮观。欣赏蛇曲景色,要登到高处才好,在这里上帝好像特意让人们欣赏他的作品似的,在天都河转过了“十八道弯”后,平地上突然出现了一座山,让人们登临其上去欣赏天都河的蛇曲景色。我们是在5月的一个傍晚到达的,登上山头,放眼望去:落日熔金,天都泛银,马群徜徉,天鹅低飞,天都河好像正弦曲线一样从落日那里奔来。这里的蛇曲是整个巴音布鲁克草原的灵魂,没有了它,草原就会变得黯然失色。
在东北的黑龙江流域,也是河流蛇曲地貌发育的地区。整个东北地区的山脉并不高大,大多是缓缓起伏的丘陵状地貌,林间湿地众多,因为东北的寒冷,地下是冻土层,河流切割不下去,因此东北缺乏峡谷景观,但湿地很多,由于地势平坦,湿地中的河流很容易发育蛇曲地貌。因此在长白山、大小兴安岭的林间谷地中看见弯弯曲曲、环环相连的蛇曲状河流就不奇怪了。那年我在黑龙江漠河一个叫十八道弯的地方,看到了令人心醉的蛇曲。那是一处山间的盆地,时值秋季,盆地中的兴安落叶松一片金黄,红叶的槭树点缀在金黄中,一条小河在盆地中弯弯曲曲地流淌,这个山间的盆地精致得好像精心设计的园林。
一般认为“蛇曲”景观多出现在河流中下游的冲积平原上,但我在一些大河的中下游却找不到“蛇曲”景观,在上游却能找到发育得十分充分的蛇曲现象。如在南美洲的亚马孙河、西非的尼日尔河、南部非洲的赞比西河等一些大河的中下游很少能找到蛇曲,但是在上游蛇曲景观却十分发达。同样,中国的两条大河黄河与长江在下游几乎找不到蛇曲,但在上游蛇曲景观十分精彩。
我在黄河的上游,尤其是在接近河源的上游河段,看到了黄河展示了让我叹服的“蛇曲”景观,我无法肯定这是不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弯曲最多的“蛇曲”景观,因为我毕竟没有看过世界上每一条河。但是在黄河的上游,也就是在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与甘肃玛曲县交界地带及四川若尔盖县一带,是我国蛇曲景观最丰富的地方。尤其是若尔盖这个高原盆地,蛇曲景观最为精彩。黄河从盆地内流过,盆地内地势平坦,周边的众水来汇黄河。黄河到了这里,留连忘返,驻步不前。黄河好像在这里举办了一次华尔兹舞会,用华尔兹的舞步来形容“蛇曲”最恰当,因为华尔兹的舞步是用一个个方向相反的旋转向前滑行的,这正是“蛇曲”的特点。在这里从四面而来的黄河的一条条支流都是用一个接一个旋转的舞步汇入黄河的。接纳了一条条支流的黄河,带领众水一起跳起了“华尔兹”,用连绵不断的旋转舞步舞进了群山之中。因此要看蛇曲,看中国最弯曲和弯曲最多的河,到黄河上游去,尤其是去青、蜀、陇三省交界的若尔盖草
原去,那里是不会让你失望的。
除了平原盆地中的河流多蛇曲外,宽谷中也多“蛇曲”。有些地方尽管高峰林立,山脉巍峨,但山与山之间的谷地却很宽阔,如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上的一些河谷。因为在冰期来临时这些河谷是冰川发育和流动的地方,冰川把河谷切割和侵蚀成宽阔的“U”形谷地,由于谷底平坦,地形条件与平原和草原相似,因此宽谷中的蛇曲发育很好,在帕米尔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许多宽谷中,有许多河流发育成美丽的“蛇曲”地貌,尤其是帕米尔高原河谷中的“蛇曲”地貌很多,如塔什库尔干河谷,其中的河流就多蛇曲景观。
最神奇的是“嵌入式蛇曲”
我们都知道陕西与山西之间是黄河流淌其中的晋陕大峡谷,但很少人知道这个大峡谷除了是壮观的峡谷外,还有壮观的“嵌入式蛇曲”景观。一次在陕西的延川县,我们去看晋陕大峡谷中的“黄河大拐弯”,当地人称之为“乾坤湾”,因为黄河在此的“S”形大拐弯很像八卦中的太极图。其实这个“S”形大拐弯,是蛇曲,而且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蛇曲”——“嵌入式蛇曲”,嵌入到哪里了呢?嵌入到了地下的岩石里。一般说来,“蛇曲”只能形成于松散的沉积物组成的平原或宽谷中,很难发育在岩石中,因为在岩石上很难发生“凹岸冲刷,凸岸堆积”这种情况。记得那次我站在悬崖上,看到黄河的“S”形“蛇曲”深深地嵌进了地壳的岩石圈内,好像是用凿子一下一下凿成的。我能清清楚楚地看见被黄河切开的崖壁上一层层的岩石层理。我在想,这种“S”形的“蛇曲”是怎样嵌进去的呢?很难用一般的“蛇曲”形成的道理来解释这种“嵌入式蛇曲”。但只要把地质构造的运动考虑进来,就容易理解了,地壳的抬升是这种“嵌入式蛇曲”形成的重要原因。一般说来,一条河流先是在由松散沉积物组成的平原和盆地中形成了“蛇曲”,后来遇到了地壳的持续抬升,这等于给了河流向下切割的力量,而河流的流动已经被束缚在早先形成的“蛇曲”之中,因此河流就保留着原有的“蛇曲”形态,一直向下切下去,直到深深地切到地壳的岩石圈中,看上去好像“嵌进去”一样。
嵌入式蛇曲最典型的是长江的支流嘉陵江。四川的地质学家范晓,专门研究过嘉陵江的蛇曲地貌。他这样评价嘉陵江的蛇曲景观:“由广元至合川的嘉陵江中游河段,好似两段热情快板中间的一段如歌的行板,两地的直线距离约200多公里,但嘉陵江竟然走出了长达640多公里的蜿蜒河道。在红色的丘陵中,迂回宛转,如蛇曲龙行,成就了一段自由洒脱的曲流奇观。”范先生说的嘉陵江蛇曲就是“嵌入式蛇曲”,是嵌入
岩石圈中的蛇曲。
记得有一次与范先生一起去四川康定,路上范先生让我看一座丘陵上的一些砾石,这些砾石磨圆度很高,显然是河流搬运来的,这里看来曾经是河底。他说在四川盆地一些丘陵上广泛存在一个砾石层,而且高度大致相等。他说,这说明四川盆地经历了一个抬升的过程,从而使原来的河底升到了丘陵的顶部。正是这个地壳的抬升过程,使得原来在盆地平原上发育的“蛇曲”在保留原有形态的条件下向下切割岩层,最后嵌在了基岩中。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四川盆地中的几条大江都有蛇曲发育,如渠江、涪江等。
我数了一下,在嘉陵江广元到合川这一段直线距离200多公里,有100多个蛇曲,平均2公里多就一
个。
范先生讲了许多嘉陵江蛇曲的奇绝之处。譬如在南充市南面的嘉陵江畔有一个名叫青居的小镇。嘉陵江从北面流来,绕着青居转了一个180°的大弯,在绕流了17.1公里,形成一个近乎完美的“Ω”圈后,又流到了青居镇的南面,其颈部仅仅400米之宽。青居镇就在这最窄的颈部,两面临江,扼居上、下两个码头。过去纤夫由青居拉船上行,走完青居这个“Ω”形蛇曲,需要一天的时间。这样就出现了一个怪现象:“朝发青居,暮宿青居”,纤夫早上出发走了一天,晚上又回到了青居,住进了同一家旅店。我们知道,坐船都愿意坐顺水船,省时省力,但去与回,顺水与逆水的组合是逃不脱的。由于蛇曲的存在,在青居出现了这样的奇事,去与回都是顺水:在围绕青居的“Ω”弯的弯顶有一个村镇——曲水,这里的居民早上坐顺水船到青居赶集,晚上再到青居的另一个码头坐船回家,但是也坐的顺水船,出现了“来也顺水,回也顺水”的奇特
航程。
嘉陵江蛇曲还有许多独特之处。如果说其他许多地方河流的蛇曲造就了许多“牛轭湖”的话,嘉陵江的蛇曲则造就了一些“离堆山”。所谓离堆山,就是这种嵌入式的蛇曲围绕着一个岩石构成的山头流淌,蛇曲的颈部越来越窄,最后河流截弯取直,穿过蛇曲的颈部,这样由河流故道和现河道围成的山就叫“离堆山”。由于蛇曲发达,时间久远,嘉陵江的蛇曲在两岸留下了许多离堆山。仅从广元到合川这200多公里的一段,就有30多座离堆山。
河流的蛇曲地貌是自然的杰作,是值得欣赏的珍稀景观,但是现在河流的蛇曲景色受到人类的干预越来越多,许多的蛇曲景观在消失。在河流的下游,人类往往用堤坝把河流束缚在窄窄的河道中,河流根本就无法掉头转弯,因此也就无蛇曲发生。蛇曲景观受到的另一个威胁,是截弯取直的发电和航运。在蛇曲的颈部截弯取直利用落差发电和缩短距离搞航运,都使河流中的蛇曲在消失。
为什么我们对蛇曲的消失感到惋惜呢?有人说:“自然全美”,自然的所有作品都是美的,人类的作品却是有美有丑,且丑占多数。因为人的贪欲往往战胜美感,许多蛇曲的消失是因为人类的贪婪。我们为这样消失的蛇曲景色而感到遗憾。(撰文/单之蔷 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第2期卷首语)
第二篇:中国国家地理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前身是创办于1950年的《地理知识》杂志,经历了改版、复刊、更名后,如今已发展成拥有《中国国家地理》、《中华遗产》、《博物》三本期刊,中国国家地理网、手机报、旅行版电子杂志《行天下》、影视中心等多个新媒体传播平台以及拥有自己的发行公司、广告公司、图书公司的科学传媒集团。
1950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前身《地理知识》在南京创刊;1998年,《地理知识》全新改版,她用全新的视角和形式来诠释地理的内涵;200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地理知识》正式更名为《中国国家地理》,她以更大的气魄和胆识来展示中华的博大。
一、铸就品牌
(一)创建新的文体文风
要求文章用第一人称“我”来讲述,把读者带入现场,设立编辑规范,做好每篇文章的大标题、小标题、引言、抽言等;要求把知识融于话题中,提出了“由头+知识”、“事件+知识”、“人物+知识”的模式和“记者+学者+诗人+哲学家”的文体。
突出图片和地图独立语言的作用,图片与文字并重,版面达到1︰1。要求精心选取图片并大量选取大尺度的航拍片,写好每张图片说明,充分表达图片信息,保证有足够的文字量和空间。地图是杂志的地理特色,除常用的平面图和晕渲图外,大量采用三维地形图、卫星影像图和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图以及手绘图等。2000年第8期首次在专辑中赠送大幅单张地图,至2010年共赠送65幅。
(二)加强整体策划
自1998年第7期首次推出特别策划专辑后,“策划”逐渐成为编辑部的核心工作。从策划一个专辑到全年十二期整体策划,已形成四种类型:地理专题如“用地图克隆中国”、“沙尘暴的是非”、“中国的四大美味”、“长城魅力”、“地震专辑”、“选美中国”、“全球变化”、“拆坝与建坝”、“问河”、|“春色”“愧对海洋”、“秋景”、“冰川专辑”„„;省区专辑,2001年第3期首次刊登台湾省专辑后,至今已策划了16个省区专辑。其中陕西、青海、河南、福建、宁夏均为上下两期;跨地区专辑如“大香格里拉”、“中国人的景观大道”、“塞北西域珍藏版”、“东北专辑”等;周边国家专辑:如“四性尼泊尔”、“早安越南专辑”、“柬埔寨:苦难与微笑”、“缅甸:多少烟云佛塔中”„„。
(三)用新的设计理念,提升杂志品质
一是要求杂志整体视觉设计风格的完整一致,保证杂志视觉形象的协调统一。
二是强调信息传达的直接、有效。要求版面设计要有信息的切入点,要第一时间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自改版以来,逐步引入国际上行之有效的网格设计理念,遵循视觉规律,通过理性的设计将大量信息进行有效的规划和梳理,从而使编辑意图表现更加充分,读者阅读过程更加流畅。
三是版面设计追求简约、灵性,有意味的设计形式,强调设计形式对内容的依附性,注重信息传达与阅读趣味之间的平衡,通过设计阅读的延展,拓展想象的空间,丰富阅读的体验。
(四)打造10月超厚品牌
2005年10月号选美中国特辑:“中国最美的地方”排行榜,厚达560页,专辑累积发行突破300万册,国家外文局将该期翻译成英、法、德、俄、日、韩、意、西班牙、阿拉伯等文字,由外文出版社出版,面向全世界发售。
2006年10月号“中国人的景观大道”专辑412页,中文简体字发行突破100万册;英文版版权由境外公司取得,并以上下卷的形式在全球发行超过20万册;2007年10月号“塞北西域珍藏版”专辑370页;2008年10月号“东北专辑”390页;2009年10月“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460页。“中国最美的地方”专刊2008年7月成为北京奥组委特选礼品,2010年9月又成为广州亚运会特选礼品。
二、输出版权与创建新杂志
2001年6月,授权台湾牛顿出版股份公司发行《中国国家地理》台湾中文繁体版。2001年8月25日与日本Asia Ceo公司在北京鉴定版权合作合同。2002年1月《中国国家地理》日文版《中国地理纪行》创刊,这是全国期刊界第一次对外版权输出的杂志。
2008年7月,港澳繁体版诞生,主要发行香港、澳门以及台商密集的沿海地区。2009年4月,《中国国家地理》英文版创刊,面向欧美市场以及在中国生活和工作的外国人。
2004年1月,《博物》正式发行,定价10元。它是一本面向青少年的自然历史杂志,其发刊词为:博学成就梦想,知识改变人生。2009年6月《博物》杂志入选新闻出版署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的“优秀少儿报刊”第一名。
2008年2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与中华书局合办《中华遗产》杂志,该杂志办刊宗旨为:叩击历史星空,梳理华夏文明。
三、组建新公司,扩大市场经营
(一)组建北京全景地理书刊发行公司
2002年1月,《中国国家地理》首届发行研讨会在北京召开,确立了以渠道扩充为目标的发行方式,使得当年发行渠道由原来的40多家增长到70多家,发行量较上年翻两番。
2003年1月,《中国国家地理》第二届发行研讨会在北京召开,确立了发行方针和发行制度。第一次出台了《中国国家地理发行规范》。之后每年召开一次发行研讨会,解决发行中的问题扩大发行。9月,“四川专辑”首发式在成都召开,发行部首次尝试与当地服务代理商联合推广地域专辑。
2003年—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连续三年获纸老虎旅游人文类冠军杂志奖和十大畅销杂志奖。
2006年3月,中国国家地理全国读者服务网第一站——西安站成立,截止到2010年底,杂志社共开设20家读者服务站,销售、订阅杂志,为读者提供全方位服务。
2008年5月,杂志社与中国邮政集团报刊发行局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利用中国邮政强大的网络资源,优化《中国国家地理》订阅和零售平台。
2009年3月,原发行部和会员部重组成立北京全景地理书刊发行有限公司,用更加市场化的经营方式和管理理念优化《中国国家地理》系列期刊的发行工作。
(二)组建北京全景国家地理广告有限公司
2007年,在原广告部的基础上组建了北京全景国家地理广告有限公司。先后开展了东风日产“炫动中国十城市”雪花啤酒“勇闯天涯”、雪佛兰科帕奇“自由之路”、克莱斯勒“寻找Rubicon之路”等大型商业地理考察活动。2008——2010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广告主、广告商最青睐的“十佳中国报刊”。
(三)创建中国国家地理新媒体
2002年6月,中国国家地理官网正式开通,域名为:.cn,网站功能为每期杂志的内容介绍及地理论坛等。
2004年6月,中国国家地理与广东移动合作推出中国国家地理手机报。
2008年3月,北京全景国家地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一年后更名为北京全景国家地理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这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全面进军新媒体平台的标志,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唯一授权的合法品牌内容资源独家专享新媒体平台。主要经营网站、电子杂志、无线增值业务、广告传媒、线下活动等项目。2008年8月,中国国家地理网开始公开测试,域名正式变更为:。网站宗旨“阅古今行天下品生活”;网站定位“权威的地理资讯,专业的深度旅游,具有特色的互动社区”。2009年7月推出中国国家地理旅行版独家原创付费电子杂志《行天下》。
2008年5月,《中国国家地理》手机电视在中国移动平台上线。
(四)成立北京全景国家地理影视公司
北京全景国家地理影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12月30日,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媒体运营、影视投资、媒介服务等。
2008年4月《中国国家地理》手机电视在中国移动全网上线运营。《中国国家地理》手机电视上目前中国唯一一家定位于人文地理、旅游探险的专业手机电视频道。
先后制作了大型文献纪录片《大三峡》、《元青花》及故宫博物院系列主题电视片等。
(五)成立北京全景地理书业有限公司
2009年11月2日成立北京全景书业有限公司。
公司以自然科学为主要出版方向,专注于高端学术专著、大众科学读物、旅游、摄影及地图等五类图书,截止2010年3月,公司已出版图书11种。
四、建立会员制,开展多种会员活动
自1999年7月组建会员部以后,会员不断扩大,会员活动不断增加。2004年9月组建会员俱乐部,专门负责组织会员走进大自然,进行科学考察活动;自2000年以来组织野外考察,专家全程讲解,并形成多条固定线路,被会员称为“经典”路线。
2007年15—23日,会员部首次推出“龙脊行——穿越青藏高原”。至2005年“龙脊行”成了每年“五一”长假的固定线路。
2001年6月15日—24日首次举办“与科学家同行探索地球奥秘——雅鲁藏布大峡谷腹地考察”活动。之后每年4月中间举办“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活动。
2002年8月15—25日首次举办“天山南北走新疆”考察活动。现已开展十余次。2002年9月28日—10月10日首次推出“风景如画川藏线”考察,并成为每年国庆节期的固定线路,名称改为“金秋十月川藏线”。
2003年1月27日—2月7日春节期间举办“走进楼兰,穿越罗布泊”考察古代文明。后每年春节一次至今
2004年7月举办首届《博物》夏令营“内蒙古草原之旅”,之后每年一次。
五、组织大型活动,提升品牌影响力
2005年为庆祝创刊55周年,感谢读者,举办了“相约2005读者见面会”大型活动。以南京为起点,经广州、西安、成都、上海,最后到北京。3月在杂志的创刊地南京举办了“地理的魅力——聚焦南京”与读者见面,杂志创始人之一施雅风院士出席大会并做精彩演讲。
2006年11月20日首次举办《中国国家地理大讲堂》,以传播科学知识为己任,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2008年举办了“全球变暖”及摄影系列讲座,邀请了秦大河、刘昌明院士及珍·古道尔、乔治·夏勒、约翰·马敬能等国际著名专家开堂讲演外,著名摄影师茹遂初、冯建国、王建军、李少白等也做客大讲堂。至2010年底,大讲堂主要是自然科学,涉及地理、天文、生物、环保、考古、探险、历史以及摄影、观鸟等领域。
2008年举办首届中国国家地理“飞羽瞬间”摄影大赛,共收到8000余幅参赛作品。2009年举办了“荒野传奇”和“花影炫色”摄影大赛。除评选出一、二、三等奖项外,还编辑出版了《飞羽瞬间》、《荒野传奇》、《花影炫色》三本画册。
2010年起创立中国国家地理志愿者项目。
六、凝聚团队力量,提高员工素质
对员工进行生存技能和业务培训,提高员工素质。自2004年开始,每年一次带领员工深入沙漠戈壁,湖泊、冰川雪山等地进行考察学习,使各类员工从阅读文章、图片到阅读大自然的各种地貌景观中,增强对地理科学的认识,提高了编辑及市场水平。
七、主要奖项
l 2003年1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荣获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奖项。
l 2005年12月,“中国最美的地方”获得当年评选的“新锐榜创意中国TOP10”。l 2005年1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荣获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第三届“国家期刊奖”奖项。
l 2007年底,《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获得第三届中国传媒创新年会“中国创新期刊十强”奖项。
l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入选“中国报刊经营管理模式十大案例”。
l 2008年2月,社长兼总编辑李栓科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
l 2008年底,《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获选由《哥伦比亚新闻评论》评选的“2008中国标杆品牌”。
l 2009年10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获得“新世纪十年最受读者关注的十大期刊”。该奖项是广东南方电视台主办,联合广东各大购书中心、人文书店、国内主流网络书店、各类主流读书网站,以盘点图书出版、创作为主题,投票产生的图书排行榜。
l 2009年底《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获选《哥伦比亚新闻评论》“2009中国标杆品牌”。这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连续第二年获得该奖项。
l 2009年底,《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荣获由中国期刊协会颁发的“新中国60年最有影响力的期刊”奖项。此次评选由中国期刊协会和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组织,经过各省(区、市)期刊协会、各行业期刊分会、部分出版集团、中央有关期刊单位和专家共同推选,再经专家评审委员会的严格评审后推出。
l 2009年底,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李栓科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新中国60年优秀出版人物”和“新中国60年优秀出版企业家”。
l 2007—2009年连续三年蝉联由中国广告主协会颁发的“中国最受广告主青睐的十大期刊”奖。
l 2010年荣获2001——2010中国期刊领军品牌。
第三篇:美国国家地理
http:///file/3329487
][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版][NGFANS.COM]-2008年06月-《阿富汗宝藏》.pdf http:///file/3329488
][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版][NGFANS.COM]-2008年07月-《谁杀害了山地大猩猩 》.pdf http:///file/3329489
][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版][NGFANS.COM]-2008年08月-《古代伊朗 》.pdf http:///file/3329490
][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版][NGFANS.COM]-2008年09月-《非洲象之爱》.pdf http:///file/3329491
][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版][NGFANS.COM]-2008年10月-《印度黄金之路》.pdf http:///file/3329492
][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版][NGFANS.COM]-2008年11月-《抢救黑夜》.pdf http:///file/3329493
][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版][NGFANS.COM]-2009年01月-《黄金》.pdf http:///file/3329494
][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版][NGFANS.COM]-2009年02月-《北韩大叛逃》.pdf http:///file/3329495
][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版][NGFANS.COM]-2007年01月-《亚马逊雨林》.pdf http:///file/3329497
][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版][KEPU.COM]-2010年06月-《莫高窟》.pdf http:///file/3329498
][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版][NGFANS.COM]-2007年02月-《荒野之美》.pdf http:///file/3329499
][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版][NGFANS.COM]-2007年03月-《深海鲨鱼》.pdf http:///file/3329500
][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版][NGFANS.COM]-2007年04月-《花豹母女情》.pdf http:///file/3329501
][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版][NGFANS.COM]-2007年05月-《还原历史真相》.pdf http:///file/3329502
][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版][NGFANS.COM]-2007年06月-《全球大解冻》.pdf http:///file/3329503
][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版][NGFANS.COM]-2007年07月-《疟疾再起》.pdf http:///file/3329504
][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版][NGFANS.COM]-.2010年2月.-《一夫多妻》.pdf http:///file/3329505
][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版][NGFANS.COM]-2009年10月-《红杉巨木》.pdf http:///file/3329467
][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版][NGFANS.COM]-2008年12月-《希律王》.pdf http:///file/3329468
][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版][NGFANS.COM]-2009年05月-《打造空中花园》.pdf http:///file/3329469
][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版][NGFANS.COM]-.2010年3月.-《狼嗥再起》.pdf
http:///file/3329474
][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版][NGFANS.COM]-2009年04月-《埃及女法老》.pdf http:///file/3329475
][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版][NGFANS.COM]-2009年03月-《节能减碳》.pdf http:///file/3329476
][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版][NGFANS.COM]-2007年08月-《玛雅之迷》.pdf http:///file/3329477
][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版][NGFANS.COM]-2007年09月-《殭尸出土》.pdf http:///file/3329478
][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版][NGFANS.COM]-2007年10月-《玉米变能源》.pdf http:///file/3329479
][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版][NGFANS.COM]-2007年11月-《上帝之眼》.pdf http:///file/3329481
][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版][NGFANS.COM]-2007年12月-《奇异恐龙》.pdf http:///file/3329482
][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版][NGFANS.COM]-2008年01月-《火环余生》.pdf http:///file/3329483
][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版][NGFANS.COM]-2008年02月-《黑法老》.pdf http:///file/3329484
][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版][NGFANS.COM]-2008年03月-《上帝粒子》.pdf http:///file/3329485
][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版][NGFANS.COM]-2008年04月-《巧夺天工》.pdf http:///file/3329486
][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版][NGFANS.COM]-2008年05月-《中国》.pdf http:///file/3329447
][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版][NGFANS.COM]-.2010年05月.-《上海风华再现》.pdf http:///file/3329448
][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版][NGFANS.COM]-.2010年04月.-《水》.pdf
http:///file/3329449
][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版][NGFANS.COM]-.2010年1月.-《亚洲野生动物交易》.pdfhttp:///file/3329466
][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版][NGFANS.COM]-2009年06月-《瓜哇海底宝藏:唐代沉船》.pdfhttp:///file/3329439
][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版][NGFANS.COM]-2009年07月-《吴哥》.pdf http:///file/3329440
][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版][NGFANS.COM]-2009年08月-《威尼斯》.pdf http:///file/3329441
][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版][NGFANS.COM]-2009年09月-《曼哈顿的前世》.pdf http:///file/3329442
][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版][NGFANS.COM]-2009年11月-《埃及动物木乃伊》.pdf http:///file/3329444
][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版][NGFANS.COM]-2009年12月-《新疆维吾尔人悲歌》.pdf http:///file/3329445
][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版][NGFANS.COM]-.2006年6月.-《足球》.pdf http:///file/3329446
][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版][NGFANS.COM]-.2006年12月.-《飞越土星》.pdf
第四篇:《国家地理》读后感
《国家地理》读后感
《国家地理》读后感1
昨晚我百无聊赖地来到了学校读书馆的期刊室,随手拿起来两本书:《旅游学刊》和《中国国家地理》。随便看了一下其中一本书的目录,感觉那本《旅游学刊》好像没有什么好看的。《中国国家地理》还不错,里面有说到格聂的“第十三女神”——格聂山,新疆的红色作物、还有盐路……不过最吸引我的是《难以相信中国发现大量的弃老洞》!
我们中国不是以敬老爱幼为传统美德么?怎么会有弃老洞的存在???我带着一大堆的问号往下看。
在我国的湖北等地大量的弃老洞,它们的存在与当地广为流传的弃老传说,对中华民族的敬老传统提出了质疑和挑战。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一些游牧民族或者是一些野蛮人所为。可是在以前的中原也就是现在的山西也有类似弃老洞的.生藏存在啊,把一个活生生的老人放里面,想着就让我觉得难过。
但是更让我心寒的是:居然会有自杀型的弃老洞!!设计这个自杀装置的设计者,要么是一位彻底无情的嗜血杀手,要么是一位完全绝望的温情孝子。这个自杀孔的设计,究竟是对生命极度的冷漠,还是对亲情的最后眷顾?是对无奈命运的屈服,还是对生命尊严的捍卫?
但是潘世东教授却认为弃老洞昭示的是最自然、最理性的道教死之观。
我对他的这种说法不甚赞同,既然是顺其自然为什么还要做
一个洞规定人家要在里面死?为什么要做什么自杀型的孔,不让其不顺其自然的死呢?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就在于我们个人的想法了。但是我还是认为孝敬老人是我们应该做的事,他们为我们辛苦了一辈子,我们该回报他们!
《国家地理》读后感2
当夕阳和晚风送走一日的喧嚣,万花筒般的世界暂时停止了旋转,在忙碌中埋头一整天的你,是否也曾隐约地感到,世界应该不只是身边的世界?或许出于潜意识中对远方世界的渴望,或许出于天性难泯的好奇,人类总喜欢踮起脚潦,去眺望地平线以外的地方。
喜马拉雅之巅,圣洁的雪山女神遗世而独立,接受着山下传承万代的虔诚子孙顶礼膜拜;地中海岩,圆月人帕特农神庙顶上升起,清冷的光辉海岩,圆月从帕特农神庙顶上升起,清冷的光辉洒遍人类搭建过永恒神话的圣土;生生不息的原始法则在这里以生命为鼓而搏动;加勒比海滩一,手烈日去拥抱天际,远远的阳光和微微的涛声,忽然都近在咫尺……
世界无穷大,我们的想象力也没有极限,不同的角度去看,阳光就有不同的`颜色,不一样的心灵去感悟,世界就有不一样的声音。然而这个世界最美好的地方却在于,它并不只是我们的想象,而是真实地存在着。即使有些近在咫尺,有些却遥不可及。
正是这份真实,激发了平凡的人们对于远方世界的笃定和渴望,也总挥不去一丝无能为力的怅然。基于同样对于美好世界的渴望,基于久已萌发在心中的感怀,我们制作了这部《环球国家地理图鉴》,以期描绘出一个广大世界的精致缩影。生动质朴的行文,足迹踏遍七大洲每一个神奇的国度,时刻伴随着彩色实景图片,每一幅都是我们精心挑选的精美作品。地球之美,人类之美,自然之美,文明之美,等待我们去感悟。希望每一位捧起这本书的朋友,能藉此实现我们的初衷,一起去感受那些原本远在天边的真实与美丽,忽然间都触手可及。
《国家地理》读后感3
捧着一本美好的杂志也是饶有趣味的。中国国家地理?正是那种文趣与理趣交织的杂志,让人喜爱,也令人神往它上面所介绍的那些地方。当我打开第608期的那本时,我的心神凝住而视野广阔了──梯田。这个于城市很陌生的东西造就了无数的奇观。
若从高山顶上俯视──黝黑、清晰的界限将粼粼水波划分成一小条一小条疏密有度没有令人感觉恪得难受的棱角,它们顺着山体的势态,温柔地层层铺漫着,就像海滩边涌上来再退下的层层水浪一样,只是它们将一种更为博大的美定格在“涌上”与“退下”间的一瞬──带给世上的人来辛勤地耕作的机会。
仔细阅读关于各种梯田的介绍文字才知道,它们的形成与等高线有着密切的联系,与人类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的改造更是不可分割。人类为了农耕开垦梯田就要考虑实际地形、坡度,此外,还有土壤质地,雨量大小、水源状况、距村庄的距离等等。虽说没有具体的数据来体现科学的严谨性,但就从考虑的因素上看,既没有破坏自然的和谐美,又促进了人类农业文明的发展,它是合理又科学的。
不同的梯田有不同的色彩仿佛是幅幅令人视觉鲜明的油彩画。所看的梯田中,最令我吃惊的是云南东川红土地。从图中可以看到大片大片极富层次鲜红炫目的色彩,这是为什么呢?追其根源是梯田的土壤中铁离子在温暖湿润的`气候里被逐渐氧化为稳定的三氧化二铁。在这样令人神奇景象的背后竟还藏着一个有趣的化学问题,一句小小的解惑将我拉回现实──科学地解答还给了人们对自然界的本质的认识。
坐在小小的房间里,读着这么一本“大”的书,我不禁失笑了,天然与人为的完美融合,真不知世界还有多少像梯田一样性质的奇观呢?倘若我真走出这个城市去拥抱那片自然,我能走多久,又能走多远?如何在生命中既能带着艺术的眼光去欣赏,又能用科学的视角去解惑?我想,这永远值得去追寻!
《国家地理》读后感4
前几天,我读了《中国国家地理》,真正领略到了全国各地不同的风光。
这本书里分别有“中国最美的十大名山”、“中国最美的五大湖”、“中国最美的十大瀑布”等等评选,充分展现了中国各个地区的风采。山峰连绵不断,草原一望无际,河水碧蓝碧蓝的,丹霞火红火红的,还有纵横千里的沙漠,与世隔绝的海岛,晶莹透亮的冰川,灌木丛生的森林。
这本书里对美的评选标准和往常的评选标准有所不同,以前只有东方,东北方的'名山名湖,因为这些地方比较接近华夏祖先的最早定居地,所以很少有西部地区的风景名胜入闱。这次的评选却让边缘文化大放异彩,让人们更加熟悉我国的边缘地区。我国的边缘美景主要集中在两个地方:川滇藏的交汇处和新疆天山。而且这本书里还配置了一些清晰可见,拍摄角度极佳,让人看了心旷神怡的图片,再加上恰当而优美的文字,让你看了就像如临其境,让你如痴如醉,甚至不想放下书。
看完这本书,我的心深深地被它震撼了。这些纯粹自然的风景,没有被人们过度开发的地方已经成为了人们心中无比向往的地方。大自然是非常美丽的,可人们却想方设法地在这儿建旅馆,在那儿砍筏树木修渡假村,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对这些美丽的事物造成破坏,甚至使这些美景变得平常,不再有它的独特之处。
西沙群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为它远离大陆,人迹罕至的缘故,它的美丽被完整无缺地保留了下,因此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十大海岛”之首。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只有我们更有力地去保护它们,才能它们的美永远延续下去。
《国家地理》读后感5
今年我的生日是在这个特殊的假期里度过的,妈妈送了一套关于地理知识的书作为我今年的生日礼物。厚厚的一打,总共20本,它分《世界环球地理》和《中国百科地理》,每系列各10本。虽然我还没能全部看完,但已经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增长了很多见识。我慢慢从这些书中了解中国,看到世界。
伟大的中国——它的全称叫“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只是一个地域概念,并不是国家名称。中国可大了,有960多万平方千米;中国人口有14亿左右之多,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其中汉族占了92%。我们与14个国家为邻,大陆东部与南部濒临渤海、黄海、东海与南海,与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国家隔海相望。
我在国内最喜欢的城市是北京。说起北京大家都不陌生,它是我国的`首都,是行政区划中心。北京有许多好玩的地方:有世界称奇的八达岭长城、雄伟壮观的天安门城楼、设计完美的故宫等,还有让所有学子都向往的北京大学,妈妈说那是天下才子的集中营,而且北京是中国第一个齐聚56个民族的城市,少数民族占全市人口的4.1%。当然北京也有她的伤心事:曾经在设计上将北方山川雄浑与南方水乡多姿融为一体的圆明园,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洗劫一空,毁于一旦。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只有知识才能救国。少年强则中国强,我要好好读书。
我还看过天津市的介绍。又被称作“津”,现作为天津的简称。它有个标志性建筑叫“世纪钟”。这个钟很有特点,它的形状一端是太阳另一端是月亮,我猜想是不是天一亮太阳升起来,天一黑又换月亮来值班呀!天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历经商周、秦汉、隋唐直至辽宋数千年不断的发展,才有现在的“泥人张”、“风筝魏”等民间精湛工艺品的传承文化。
说了这么多关于这本书的知识,你是不是也觉得它很有趣?是不是也迫不及待地想看看这本书了呢?那么问我来借阅吧,好书大家一起看才有意思呢!
《国家地理》读后感6
因为工作的原因,在整理生物地理数据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对中国地图有了一个大致的概念,对于我这种地理渣来说,这简直是个惊喜。当时正好看到这本书,就决定读一读,也算是工作和业余的一个补充。
《中国国家地理百科》是以中国地理区划的形式来编写的,这本书作为套书系列中的第一本,介绍了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两大区。
看每一章内容都会有一种“哦,这个景点原来在这里啊?”或者“啊,原来古诗中描写的是这里啊!”的'感叹,将自己熟悉的和不熟悉的联系在一起,找到共通之处,还是很有意思的,在这个过程中也是收获颇丰。
不过本书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
内容空泛。大概由于中国地大物博,随便拿出一个省份来,都可以轻松介绍几万字,但本书却要用200多页介绍华东地区和华北地区的八个省三个市,这就使得内容大而空,每个省只能捡主要的写,介绍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比较浮于表面,给人一种“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感觉。缺少必要的地理图片。在我最开始看书的时候,迫切地希望这本书至少有中国行政地图、七大地理分区地图、中国地形图,这样看起来才会在头脑中形成印象。对全国各地有了解的人大概不会看这种书,所以这套书的受众人群应该是儿童或者我这种地理小白,考虑到读者地理知识的匮乏,编者应该配备这些基础图形,让读者先有大概念,再根据每章内容,给里面一点点填补细化。排版不合理。大概是由于从纸质版转化到电子版的缘故,图片有时候不能和内容及时对应上,同时也会出现一页只有一个图片标注,其余什么都没有的情况,这让一个常写论文的人看着极其不舒适啊。细节处理有待提高。比如有一节标题是“汾河,汾河盆地,汾酒”,结果内容中只介绍了前两项,完全没涉及到汾酒。总而言之,这本书对我这种情况还是有一定用处的,但是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有点鸡肋,希望可以不断完善。
第五篇:中国国家地理读后感
美,尽在一点一滴
当夕阳和晚风送走一日的喧嚣,万花筒般的世界暂时停止了旋转,在忙碌中埋头一整天的我,终于闲暇下来,翻阅着“重庆啥模样”,隐约地感到,原来世界应该不只是身边的世界,出于潜意识中对远方世界的遐想,出于天性难泯的好奇,我渴望踮起脚潦,眺望地平线以外的地方。
重庆是一副浓淡相宜的山水画卷。同时又具备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水能资源。这为重庆的美提供了坚实的后盾。重庆就像观音轻展玉臂,轻拈玉指拾起的一枚珍珠。看,重庆的夜:一个灯光的世界,山上的灯光高高在上疑是星星,山下的灯光闪闪烁烁疑是渔火。远处的灯光犹犹豫豫特别神秘,近处的灯光神情安详充满温情。高楼、江边、桥梁都被彩灯刻意打扮过了,几十座桥梁如雨后的彩虹飞架两江;高速公路通向四面八方,巨轮可直航入海。不得不这样想:走进这样的街头,我们都会迷失自己,不知道是在宾夕法尼亚州还是在纽约曼哈顿。
一边还对重庆的夜晚意犹未尽,另一边就被誉为“一家人的桃花源”——重庆的小寨天坑深深吸引了。这个当今世界洞穴奇观之
一、世界最深的“天坑”出现在我的眼前。原来天坑、地缝,最美的风景在地下,不得不感叹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大天坑绝在坑壁有两级台地,呈斜坡状,坡地上草木丛生,野花烂漫,坑壁有几个悬泉飞泻坑底。站在坑口往下看,一削千丈的绝壁直插地下,深不见底,令人目眩;奇在它自然形状组合奇特,底部有一条巨大的暗河,暗河的水来自一条被当地人称为“地缝”的神秘峡谷。站在坑顶,俯瞰天坑,风光尽收眼底;环顾四周群山连绵起伏,时隐时现,奇形怪状,错落别致,大自然造化的人间奇迹在这里更为独特、奇妙。随着一页页的翻阅,我已不知不觉中走进了这个世外桃源,原来桃源深处隐藏这个这么一个温暖的、鲜为人知的秘密。在这个看似坐井观天的有限空间里,他们一次又一次创造了奇迹,顽强而温暖的生活着,鸟语花香、欢声笑语、袅袅炊烟。。
世界无穷大,然而这个世界最美好的地方却在于,它并不只是我们的想象,而是真实地存在着,正是这份真实,激发了平凡的人们对于远方世界的笃定和渴望,一起去感受那些原本远在天边的真实与美丽,美,尽在这一点一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