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中国国家地理》有感
读《中国国家地理》有感
捧着一本美好的杂志也是饶有趣味的。
«中国国家地理»正是那种文趣与理趣交织的杂志,让人喜爱,也令人神往它上面所介绍的那些地方。
当我打开第608期的那本时,我的心神凝住而视野广阔了──梯田。这个于城市很陌生的东西造就了无数的奇观。
若从高山顶上俯视──黝黑、清晰的界限将粼粼水波划分成一小条一小条疏密有度没有令人感觉恪得难受的棱角,它们顺着山体的势态,温柔地层层铺漫着,就像海滩边涌上来再退下的层层水浪一样,只是它们将一种更为博大的美定格在“涌上”与“退下”间的一瞬──带给世上的人来辛勤地耕作的机会。
仔细阅读关于各种梯田的介绍文字才知道,它们的形成与等高线有着密切的联系,与人类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的改造更是不可分割。人类为了农耕开垦梯田就要考虑实际地形、坡度,此外,还有土壤质地,雨量大小、水源状况、距村庄的距离等等。虽说没有具体的数据来体现科学的严谨性,但就从考虑的因素上看,既没有破坏自然的和谐美,又促进了人类农业文明的发展,它是合理又科学的。
不同的梯田有不同的色彩仿佛是幅幅令人视觉鲜明的油彩画。所看的梯田中,最令我吃惊的是云南东川红土地。从图中可以看到大片大片极富层次鲜红炫目的色彩,这是为什么呢?追其根源是梯田的土壤中铁离子在温暖湿润的气候里被逐渐氧化为稳定的三氧化二铁。在这样令人神奇景象的背后竟还藏着一个有趣的化学问题,一句小小的解惑将我拉回现实──科学地解答还给了人们对自然界的本质的认识。
坐在小小的房间里,读着这么一本“大”的书,我不禁失笑了,天然与人为的完美融合,真不知世界还有多少像梯田一样性质的奇观呢?倘若我真走出这个城市去拥抱那片自然,我能走多久,又能走多远?如何在生命中既能带着艺术的眼光去欣赏,又能用科学的视角去解惑?我想,这永远值得去追寻!
高二(12)班田敦宇
第二篇:读《中国国家地理》有感
读《中国国家地理》有感
13地理科学2班刘婧学号1307079081
品茗中,地球的气息沁入心脾;
体味中,地球的音弦淌入心底;
欣赏中,地球的韵律扣入心弦。
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她,给了我们和谐的环境;她,给了我们一个丰富的家园;她,孕育了我们。
一
我们的“家园”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她是一个两极比较扁平,赤道部分相对突出的椭球体。她存在液态水,适宜的温度,适宜的土壤„„各种适宜的条件,和谐的环境,使得有生命存在,进而有了我们人类。
二
环境是一个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综合体,其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行为和分布有影响的环境要素叫生态因子。生物在其生存过程中,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生态系统又是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成分(生物群落)和非生物成分(物理环境)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互相依赖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生物之间与生物环境之间出现相互适应和协调,种群结构与数量比例持久地没有明显变化,能量和物质输入与输出大致相等,以及结构与功能之间相互适应并获得最佳协调关系,这种状态就是生态平衡。
三
然而,部分物种灭绝,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土地荒漠化,气候变迁都是自然过程。但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及战争往往不是抑制,而是促进不利于人类本身的过程加速发展,反过来损害甚至毁灭人类文明。
例如——猎捕、毒杀、采集动物和人为改变其生活环境加速了物种灭绝20世纪物种的加速灭绝已使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达到空前的程度,灭绝物种竟有100万种以上。据估计,21世纪现有物种的三分之一也将灭绝,几乎相当于过去数百万种正常灭绝物种的总和。而一种生物物种被消灭,将给依其为生存条件的其它10—30种生物的生存带来威胁。
联合国的一位官员说:“如果达尔文活到今天的话,他的工作可能会集中于物种的讣告,而不是物种的起源。”我想也是。
再例如,20世纪全球草原面积已减少近半。绿色植物的急剧减少破坏了大气氧平衡,滥恳、滥牧、过度樵采等掠夺性土地利用方式水土流失加剧的部分地区的荒漠化。燃烧化石使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急剧增加,造成氧平衡失调,排放氟利昂严重破坏臭氧层。至于从陆地到水体,从大气到土壤和生物的污染,就更是人类对地理环境的最消极的影响了。
四
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是的泥石流的排山倒海,山崩的惨不忍睹,火山喷发的惊魂夺魄,地震的天崩地裂,沙尘暴的遮天蔽日,龙卷风的席卷天下,海啸的铺天盖地,江河泛滥的哀鸿遍野以及“非典”的肆虐,酸雨的袭击„„大自然都向人类开出了巨额的“罚单”。生物的多样性的丧失不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损失,也是全人类全世界的损失。
五
保护环境吧!地球在呼吁。
维护和平吧!地球在呐喊。
拯救吧!拯救我们的家园,让我们的地球,轻松地执行她的功能:更新大气氧、物质循环保护土壤、调节气候和水文等。
人类该做什么?一是就地保护,即将有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动物种及其生境在原地保护;二是迁地保护,某些动植物受到高度威胁,处于严重濒危状态,应将其部分种群迁离原地保护;三是离体保护,就是利用现代化技术,特别是超低温技术将物种进行保护。其中最核心的是坚持可持续发展观。
我呢?古希腊悲剧大师埃斯库罗斯说:“非但不能强制自然,还要顺从自然。”那么我就做个自然的“顺民”吧!
少制造垃圾,少用空调、冰箱、电池,脚下留情,多植树、爱护动物,少买一件衣服,地球母亲就多一件衣服„„
行动吧全人类!共建我们的和谐家园,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环保从我做起!让我们挽起自然的手,行走在生态平衡的永不消逝中!
第三篇:读中国国家地理风水专辑有感
读中国国家地理风水专辑有感
——风水与古代聚落的区位选择
重庆电厂中学郭昌霖
尊敬的给位领导各位老师:
首先我们先来看两个问题:
一、北京天安门坐北朝南。古代把南视为至尊,而把北象征为失败、臣服。帝王的坐位都是座北朝南;打了败仗、臣服他人“败北”、“北面称臣”。
二、重庆在选择购房时,房屋朝向最合适的是南偏西22.5度。
我之所以我分享这个感想是在不久前偶然看到《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主编单之蔷先生的一篇文章,以及重新翻看了06年一期的风水专辑有感而发。想起几年前日本要把风水申报为世界遗产,就像韩国人申报端午节一样。而我们还在争论风水是否科学这一问题,深感惋惜。我希望能够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风水一些方面的知识。
风水在当代社会比较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话题。我们往往一听到风水就会联想到比如小孩起名、算命、调风水、农村的看坟地(阴宅)等。当然此“风水”非彼“风水”。“风水”作为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在五四运动后由于和西方科学相悖,和中医、易经一起被严重打压,如今中医已被证名!当然我不是说风水就能和中医一个地位。毕竟风水神秘化、迷信化的色彩越来越多、跟自然规律的结合越来越少,发展到现在,风水中科学的成分已经很少了。因此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其科学的部分来帮帮助我们!
我今天要给大家呈现的是“风水学”与我们的城市建设相关的内容!首先我们的了解一些关于风水和区位空间的一些知识。
“区位”一词最早出现在地理学,源于德语的“standort”,英文译为“Location”,日文译为“立地”,中文则译作为“区位”。简单来说,区位这一空间并非是自然存在的,而是人类行为优化空间选择结果的一种表现。关于这一“表现”的明证,我们可以从经济学中著名的杜能农业区位论、韦伯工业区位论和克里斯塔勒中心地学说——城市区位论中得到有力的证明。
而风水则有以下几个解释:
《辞海》:“风水”也叫“堪舆”。旧中国的一种迷信!
《辞源》:“风水”指宅地或者坟地的地势、方向等。旧时迷信,据以附会人事吉凶祸福!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风水”指住宅基地、坟地等的地理形势,如地脉、山水的方向等。迷信的人认为风水的好坏可以影响其家族、子孙的盛衰吉凶!“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这段话出自晋人郭璞所著的《葬书》,“风水”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古代的文献中。中国的“风水文化”最早兴起于仰韶文化时代。在这本书中不同的学者对于“风水”有一种共同的看法都认为风水是古代中国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一门关于选择环境的学问,风水的环境模式实际上是表现为一种理想的生态模式,最终追求的原则是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这一点在中国古代的聚落中表现得极为的明显!到了现在我们很多地方都在提以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其所追求的就是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实际上就是和追求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一样的意思,追求人类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湖南衡阳师范学院人居环境学研究中心教授刘沛林认为风水是一门关于与选择环境的学问。是一把打开传统聚落和建筑之门的钥匙!在古代作为风水合理
内核的“人地和谐”思想和人类追求理想生存环境的美好愿望,一直是建构中国传统聚落景观体系的基础,任何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风水的思想都是不可取的。
北京大学历史地理学教授于希贤说风水是中国独特的景观评价系统,是以《易经》中的哲学思想作为骨架的!
那么如果我们相信风水我们是否就是迷信呢?我想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是有不同的看法!风水在当代中国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话题。我无以引导大家进入这个争论但我会以比较客观把一些风水理论和见解同我们的聚落的空间选择结合起来!接下来大家欣赏一组图片:
第一幅图片:中国有一句俗话:“天下名山僧占多”如峨眉山、五台山、普陀山、嵩山等等。佛教本不重视易理风水但已进入中国必然会受到中国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寺庙往往会选择建在环境优美的风水宝地。活依山临水,或深山幽谷。
第二幅图片:新疆伊犁河上游一座按照易经思想改造而成的八卦城——特克斯。反映的了64卦384驳的易经数理。据说雏形是由南宋的长春真人丘处机应成吉思汗之邀勘察设定。现在已经成为研究易经如何应用于城市建设的重要基地。
第三幅图片:滇池。滇池位于昆明西南,古称滇南泽,是云南最大的高原湖泊。按照风水学的说法,它为昆明城增添了源源不断地生气,如果从现代行地理学的角度理解,如此大面积的湿地使湖滨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充足的水源有利于灌溉和航行,这都是保证一座城市繁荣的重要因素。
而现代地理学认为一个城市的区位选择会从人文因素和自然因素考虑!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热量等。而古代风水学在城市选址和城市的结构布局方面也充分的考虑到了这一点。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下重庆:两江的交汇处,按照九宫八卦的形式修建!当下兴起了风水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环境问题的恶化引起人们对各种人地关系的理论与学说的再审视,人们希望从传统的思想、意识和知识体系中寻求帮助和启迪,和获得到某些所教益的东西!也许我们倒是应该思考一下,在建设和谐的城市和建筑景观方面,我们是否比古人做得更好?
第四篇:中国国家地理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前身是创办于1950年的《地理知识》杂志,经历了改版、复刊、更名后,如今已发展成拥有《中国国家地理》、《中华遗产》、《博物》三本期刊,中国国家地理网、手机报、旅行版电子杂志《行天下》、影视中心等多个新媒体传播平台以及拥有自己的发行公司、广告公司、图书公司的科学传媒集团。
1950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前身《地理知识》在南京创刊;1998年,《地理知识》全新改版,她用全新的视角和形式来诠释地理的内涵;200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地理知识》正式更名为《中国国家地理》,她以更大的气魄和胆识来展示中华的博大。
一、铸就品牌
(一)创建新的文体文风
要求文章用第一人称“我”来讲述,把读者带入现场,设立编辑规范,做好每篇文章的大标题、小标题、引言、抽言等;要求把知识融于话题中,提出了“由头+知识”、“事件+知识”、“人物+知识”的模式和“记者+学者+诗人+哲学家”的文体。
突出图片和地图独立语言的作用,图片与文字并重,版面达到1︰1。要求精心选取图片并大量选取大尺度的航拍片,写好每张图片说明,充分表达图片信息,保证有足够的文字量和空间。地图是杂志的地理特色,除常用的平面图和晕渲图外,大量采用三维地形图、卫星影像图和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图以及手绘图等。2000年第8期首次在专辑中赠送大幅单张地图,至2010年共赠送65幅。
(二)加强整体策划
自1998年第7期首次推出特别策划专辑后,“策划”逐渐成为编辑部的核心工作。从策划一个专辑到全年十二期整体策划,已形成四种类型:地理专题如“用地图克隆中国”、“沙尘暴的是非”、“中国的四大美味”、“长城魅力”、“地震专辑”、“选美中国”、“全球变化”、“拆坝与建坝”、“问河”、|“春色”“愧对海洋”、“秋景”、“冰川专辑”„„;省区专辑,2001年第3期首次刊登台湾省专辑后,至今已策划了16个省区专辑。其中陕西、青海、河南、福建、宁夏均为上下两期;跨地区专辑如“大香格里拉”、“中国人的景观大道”、“塞北西域珍藏版”、“东北专辑”等;周边国家专辑:如“四性尼泊尔”、“早安越南专辑”、“柬埔寨:苦难与微笑”、“缅甸:多少烟云佛塔中”„„。
(三)用新的设计理念,提升杂志品质
一是要求杂志整体视觉设计风格的完整一致,保证杂志视觉形象的协调统一。
二是强调信息传达的直接、有效。要求版面设计要有信息的切入点,要第一时间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自改版以来,逐步引入国际上行之有效的网格设计理念,遵循视觉规律,通过理性的设计将大量信息进行有效的规划和梳理,从而使编辑意图表现更加充分,读者阅读过程更加流畅。
三是版面设计追求简约、灵性,有意味的设计形式,强调设计形式对内容的依附性,注重信息传达与阅读趣味之间的平衡,通过设计阅读的延展,拓展想象的空间,丰富阅读的体验。
(四)打造10月超厚品牌
2005年10月号选美中国特辑:“中国最美的地方”排行榜,厚达560页,专辑累积发行突破300万册,国家外文局将该期翻译成英、法、德、俄、日、韩、意、西班牙、阿拉伯等文字,由外文出版社出版,面向全世界发售。
2006年10月号“中国人的景观大道”专辑412页,中文简体字发行突破100万册;英文版版权由境外公司取得,并以上下卷的形式在全球发行超过20万册;2007年10月号“塞北西域珍藏版”专辑370页;2008年10月号“东北专辑”390页;2009年10月“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460页。“中国最美的地方”专刊2008年7月成为北京奥组委特选礼品,2010年9月又成为广州亚运会特选礼品。
二、输出版权与创建新杂志
2001年6月,授权台湾牛顿出版股份公司发行《中国国家地理》台湾中文繁体版。2001年8月25日与日本Asia Ceo公司在北京鉴定版权合作合同。2002年1月《中国国家地理》日文版《中国地理纪行》创刊,这是全国期刊界第一次对外版权输出的杂志。
2008年7月,港澳繁体版诞生,主要发行香港、澳门以及台商密集的沿海地区。2009年4月,《中国国家地理》英文版创刊,面向欧美市场以及在中国生活和工作的外国人。
2004年1月,《博物》正式发行,定价10元。它是一本面向青少年的自然历史杂志,其发刊词为:博学成就梦想,知识改变人生。2009年6月《博物》杂志入选新闻出版署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的“优秀少儿报刊”第一名。
2008年2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与中华书局合办《中华遗产》杂志,该杂志办刊宗旨为:叩击历史星空,梳理华夏文明。
三、组建新公司,扩大市场经营
(一)组建北京全景地理书刊发行公司
2002年1月,《中国国家地理》首届发行研讨会在北京召开,确立了以渠道扩充为目标的发行方式,使得当年发行渠道由原来的40多家增长到70多家,发行量较上年翻两番。
2003年1月,《中国国家地理》第二届发行研讨会在北京召开,确立了发行方针和发行制度。第一次出台了《中国国家地理发行规范》。之后每年召开一次发行研讨会,解决发行中的问题扩大发行。9月,“四川专辑”首发式在成都召开,发行部首次尝试与当地服务代理商联合推广地域专辑。
2003年—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连续三年获纸老虎旅游人文类冠军杂志奖和十大畅销杂志奖。
2006年3月,中国国家地理全国读者服务网第一站——西安站成立,截止到2010年底,杂志社共开设20家读者服务站,销售、订阅杂志,为读者提供全方位服务。
2008年5月,杂志社与中国邮政集团报刊发行局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利用中国邮政强大的网络资源,优化《中国国家地理》订阅和零售平台。
2009年3月,原发行部和会员部重组成立北京全景地理书刊发行有限公司,用更加市场化的经营方式和管理理念优化《中国国家地理》系列期刊的发行工作。
(二)组建北京全景国家地理广告有限公司
2007年,在原广告部的基础上组建了北京全景国家地理广告有限公司。先后开展了东风日产“炫动中国十城市”雪花啤酒“勇闯天涯”、雪佛兰科帕奇“自由之路”、克莱斯勒“寻找Rubicon之路”等大型商业地理考察活动。2008——2010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广告主、广告商最青睐的“十佳中国报刊”。
(三)创建中国国家地理新媒体
2002年6月,中国国家地理官网正式开通,域名为:.cn,网站功能为每期杂志的内容介绍及地理论坛等。
2004年6月,中国国家地理与广东移动合作推出中国国家地理手机报。
2008年3月,北京全景国家地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一年后更名为北京全景国家地理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这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全面进军新媒体平台的标志,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唯一授权的合法品牌内容资源独家专享新媒体平台。主要经营网站、电子杂志、无线增值业务、广告传媒、线下活动等项目。2008年8月,中国国家地理网开始公开测试,域名正式变更为:。网站宗旨“阅古今行天下品生活”;网站定位“权威的地理资讯,专业的深度旅游,具有特色的互动社区”。2009年7月推出中国国家地理旅行版独家原创付费电子杂志《行天下》。
2008年5月,《中国国家地理》手机电视在中国移动平台上线。
(四)成立北京全景国家地理影视公司
北京全景国家地理影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12月30日,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媒体运营、影视投资、媒介服务等。
2008年4月《中国国家地理》手机电视在中国移动全网上线运营。《中国国家地理》手机电视上目前中国唯一一家定位于人文地理、旅游探险的专业手机电视频道。
先后制作了大型文献纪录片《大三峡》、《元青花》及故宫博物院系列主题电视片等。
(五)成立北京全景地理书业有限公司
2009年11月2日成立北京全景书业有限公司。
公司以自然科学为主要出版方向,专注于高端学术专著、大众科学读物、旅游、摄影及地图等五类图书,截止2010年3月,公司已出版图书11种。
四、建立会员制,开展多种会员活动
自1999年7月组建会员部以后,会员不断扩大,会员活动不断增加。2004年9月组建会员俱乐部,专门负责组织会员走进大自然,进行科学考察活动;自2000年以来组织野外考察,专家全程讲解,并形成多条固定线路,被会员称为“经典”路线。
2007年15—23日,会员部首次推出“龙脊行——穿越青藏高原”。至2005年“龙脊行”成了每年“五一”长假的固定线路。
2001年6月15日—24日首次举办“与科学家同行探索地球奥秘——雅鲁藏布大峡谷腹地考察”活动。之后每年4月中间举办“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活动。
2002年8月15—25日首次举办“天山南北走新疆”考察活动。现已开展十余次。2002年9月28日—10月10日首次推出“风景如画川藏线”考察,并成为每年国庆节期的固定线路,名称改为“金秋十月川藏线”。
2003年1月27日—2月7日春节期间举办“走进楼兰,穿越罗布泊”考察古代文明。后每年春节一次至今
2004年7月举办首届《博物》夏令营“内蒙古草原之旅”,之后每年一次。
五、组织大型活动,提升品牌影响力
2005年为庆祝创刊55周年,感谢读者,举办了“相约2005读者见面会”大型活动。以南京为起点,经广州、西安、成都、上海,最后到北京。3月在杂志的创刊地南京举办了“地理的魅力——聚焦南京”与读者见面,杂志创始人之一施雅风院士出席大会并做精彩演讲。
2006年11月20日首次举办《中国国家地理大讲堂》,以传播科学知识为己任,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2008年举办了“全球变暖”及摄影系列讲座,邀请了秦大河、刘昌明院士及珍·古道尔、乔治·夏勒、约翰·马敬能等国际著名专家开堂讲演外,著名摄影师茹遂初、冯建国、王建军、李少白等也做客大讲堂。至2010年底,大讲堂主要是自然科学,涉及地理、天文、生物、环保、考古、探险、历史以及摄影、观鸟等领域。
2008年举办首届中国国家地理“飞羽瞬间”摄影大赛,共收到8000余幅参赛作品。2009年举办了“荒野传奇”和“花影炫色”摄影大赛。除评选出一、二、三等奖项外,还编辑出版了《飞羽瞬间》、《荒野传奇》、《花影炫色》三本画册。
2010年起创立中国国家地理志愿者项目。
六、凝聚团队力量,提高员工素质
对员工进行生存技能和业务培训,提高员工素质。自2004年开始,每年一次带领员工深入沙漠戈壁,湖泊、冰川雪山等地进行考察学习,使各类员工从阅读文章、图片到阅读大自然的各种地貌景观中,增强对地理科学的认识,提高了编辑及市场水平。
七、主要奖项
l 2003年1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荣获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奖项。
l 2005年12月,“中国最美的地方”获得当年评选的“新锐榜创意中国TOP10”。l 2005年1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荣获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第三届“国家期刊奖”奖项。
l 2007年底,《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获得第三届中国传媒创新年会“中国创新期刊十强”奖项。
l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入选“中国报刊经营管理模式十大案例”。
l 2008年2月,社长兼总编辑李栓科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
l 2008年底,《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获选由《哥伦比亚新闻评论》评选的“2008中国标杆品牌”。
l 2009年10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获得“新世纪十年最受读者关注的十大期刊”。该奖项是广东南方电视台主办,联合广东各大购书中心、人文书店、国内主流网络书店、各类主流读书网站,以盘点图书出版、创作为主题,投票产生的图书排行榜。
l 2009年底《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获选《哥伦比亚新闻评论》“2009中国标杆品牌”。这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连续第二年获得该奖项。
l 2009年底,《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荣获由中国期刊协会颁发的“新中国60年最有影响力的期刊”奖项。此次评选由中国期刊协会和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组织,经过各省(区、市)期刊协会、各行业期刊分会、部分出版集团、中央有关期刊单位和专家共同推选,再经专家评审委员会的严格评审后推出。
l 2009年底,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李栓科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新中国60年优秀出版人物”和“新中国60年优秀出版企业家”。
l 2007—2009年连续三年蝉联由中国广告主协会颁发的“中国最受广告主青睐的十大期刊”奖。
l 2010年荣获2001——2010中国期刊领军品牌。
第五篇:读国家地理有感600字
读国家地理有感600字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国家地理有感6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今年我的生日是在这个特殊的假期里度过的,妈妈送了一套关于地理知识的书作为我今年的生日礼物。厚厚的一打,总共20本,它分《世界环球地理》和《中国百科地理》,每系列各10本。虽然我还没能全部看完,但已经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增长了很多见识。我慢慢从这些书中了解中国,看到世界。
伟大的中国——它的全称叫“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只是一个地域概念,并不是国家名称。中国可大了,有960多万平方千米;中国人口有14亿左右之多,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其中汉族占了92%。我们与14个国家为邻,大陆东部与南部濒临渤海、黄海、东海与南海,与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国家隔海相望。
我在国内最喜欢的城市是北京。说起北京大家都不陌生,它是我国的首都,是行政区划中心。北京有许多好玩的地方:有世界称奇的八达岭长城、雄伟壮观的天安门城楼、设计完美的故宫等,还有让所有学子都向往的北京大学,妈妈说那是天下才子的集中营,而且北京是中国第一个齐聚56个民族的城市,少数民族占全市人口的.4.1%。当然北京也有她的伤心事:曾经在设计上将北方山川雄浑与南方水乡多姿融为一体的园明园,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洗劫一空,毁于一旦。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只有知识才能救国。少年强则中国强,我要好好读书。
我还看过天津市的介绍。又被称作“津”,现作为天津的简称。它有个标志性建筑叫“世纪钟”。这个钟很有特点,它的形状一端是太阳另一端是月亮,我猜想是不是天一亮太阳升起来,天一黑又换月亮来值班呀!天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历经商周、秦汉、隋唐直至辽宋数千年不断的发展,才有现在的“泥人张”、“风筝魏”等民间精湛工艺品的传承文化。
说了这么多关于这本书的知识,你是不是也觉得它很有趣?是不是也迫不及待地想看看这本书了呢?那么问我来借阅吧,好书大家一起看才有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