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行政管理论文
____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网络对行政管理的积极作用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专业班级: 2012级行政管理本科
2014年1月17日
网络对行政管理的积极作用
摘要
经济、科技的发展改变我们生活,网络让公众对于现有行政管理中有了更多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网络对目前的行政管理部门权力高度集中,管理方式落后呆板,公众不满意,提出建议、和批评,从而对行政管理提升有着正面积极作用。网络舆论在近七成(67%)的事件中起到了推动行政部门解决问题的正面积极作用尤为明显。网络舆论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中的一股重要的“主流”积极力量。
关键词
网络行政管理 作用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和科技快速发展,网络迅猛发展,使网络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 四媒体”,也成就了中国庞大的网络群体,截至2013年底,中国网民规模已突破6亿,占我国总人口的45%以上,同时伴随着是网络社会到来,庞大数量人群参与社会管理力量自然势不可挡。网络影响着当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固有特点是:
一、开放性、匿名性
二、平等性
三、传播快捷、传播面广、信息量大。
一、通过网络,公众有了更多信息选择权、表达权、监督权
随着社会各方面发展公众整体文化素质和法律意识提高,参与社会管理能力有很大提升并通过现在网络进行全面了解社会热点问题发表意见、提出建议、表达思想。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选择权。信息技术时代的不断发展,人类已经步入网路信息,传统媒体时代信息公开、透明程度不够,有的是经过筛选无“噪音”、垄断的信息,有的对信息进行封锁。公众只能被动地 接受主流资讯,但随着网络传时代到来并用网络固有传播方式为公众传播信息、展开意见表达、打破舆论一律消除传统媒体垄断,促进公众社会话语的多元。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自由地以自己满意的方式获取自己满意的信息,可以听到来自各方面的多种声音。我们看到,对于涉及公众利益,为人普遍关注社会热点的事情,政府没有获知相关信息或政府已掌握而没有及时间发布,没有满足公民知情权,但公众仍然通过网络知情不被政府发布社会热点的事情。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传播方式,网络媒体提供了最快捷、最便利自由广泛的传播平台。公众也借助着这个虚拟空间,极大地扩大了信息源,增加了社会的透明度。
表达权。行政管理是社会管理最重要的一环,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及网络时代的发展,依权力本位、效力优先兼顾公平行政立法思想,粗放的执法行为、无效监督和问责制度,使传统行政管理模式,在网络时代受到空前挑战。公民在网络时代对社会生活中发生事情知情范围和深度在不断加深,过去许多封锁信息的办法,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已经不能奏效。公众可以在微博、论坛、评论系统中了解行政管理中涉及公众利用,为公众普遍关注事情进行分析、探讨来表达自己看法。众可以对他们所关心的问题进行自由、平等和深入的讨论,而不必受权力、习惯势力和传统观念的约束,并且,讨论的内容也不受传统媒体中把关人的限制。公共领域最大的特点在于它削弱或取消了公共权力系统对话语权的 控制,为公众话语权的实现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监督权。当网络监督、网络问政被当作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通道,网络监督已经成为畅达民意、维护权益、鞭挞 腐败的便捷而有效的手段网络发帖、评论的传播使监督形成广泛的共识和声 势,从而对行政机关和行政监督机关形成巨大的推动力。网络的兴起,进一步彰显了公众的声音和信息,弘扬了自主、开放、多元的理性精神,拓宽了公共管理的视野和空间。网络公共领域的批判性和互动性就明显提升了公众的话语影响力。信息来源的隐匿性更造就了网络舆论的丰富多彩,增强了网络舆论监督的生机和活力,使得舆论监督的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力度也随之大大增加。
二、网络对行政管理积极作用
随着现代科技发展,网络对行政管理起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具体来说,表现如下三个方面:
1、促进广泛行使参与权
网络的出现和发展,使大众的广泛参与和有效表达成为可能。它突破了传统行政管理在地理、信息沟通、信息获取途径上的局限,网络的发展,改善了公民参与行政管理的技术手段。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未来政治参与的结构与模式。通过网络表达 诉求,抒发已见,传递民意,建言献策,正在成为普通民众参政议政的新型民主表现形式。互联网既提供了公民参政议政的新途径,也刺激了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网络的直接性、互动性以及即时性,使得民意的表达更方便。2011年个人税在网上公布起征点时,85%的民众不赞成2000调到3000元起征个税起征点,而要求在3000元以上,最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决定3500元起征点。网络对于疏通民意,表达民情,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和网民参政议政的热情已经极大地改变了我国的民主政治生活。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公民参政议政、表达诉求的重要平台。
2、促进舆论权开放
网络所具有的开放性和便利性,也注定了它在政治信息公开、行政立法和执法、阳光行政等方面能起到更好的监督作用,其中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尤为明显。网络与行政管理的结合正逐步从虚拟空间走上现实前台,网络舆论作为承载民众表达权的一种新方式,发挥着对各种社会不良现象进行监督的作用,也充分演示了的舆论力量。如“7.23”特大动车追尾事故,网民就事故本身是技术问题还是管理向相关部门发出质问,形成无行舆论压力。网络媒体通过营造一种舆论氛围,为行政管理促进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种建设性力量,从而与政府形成良性互动,推动事件朝着可预期的良好方向发展,最终不仅成功地化解了危机,同时也成功地把危机转化成推动社会进步的良好契机:一方面,国家朝 着法治化更进了一步,增强了吸纳社会意见和抵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另一方面,社会公众也因此获得了更多的权益,推动了社会的民主进程,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和谐有序发展。
3、促进政府监督机制完善
互联网的环境下,民众可以自由便捷地在网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虚拟世界既无需考虑关系网的瓜葛,也不用担心遭到报复而遮遮掩掩,没有心理负担,就可以大胆地把自己的看法表露出来。为公民提供了更为自由、即时、充分的意见表达空间。“人人都是传播者”,普通网民轻松拥有了网络话语权,通过网络发布关于社会事务甚至对政府、官员的意见和建议,网络传媒作为一个提供信息和公共讨论的平台与渠道,使公民、传媒、政府三者之间形成了及时的、建设性的互动关系,从而有效地推进了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与修正,而且这些过程和环节也日趋走向透明与公开,最终促进社会政治文明的建设。网民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各个行业。数量庞大、无所不在的网民正在成为监督政府的重要力量。网络的发展不仅是一场信息革命,也是政治民主当前必然要经历的发展进程。通过网络这一重要渠道,公众以舆论的形式,代表民众与行政立法、执法等国家行政机构进行互动,可以督促国家机关切实兑现为公民服务、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的承诺;党和政府可以借助民众的力量完善管理机制,完善党员的纪律约束机制和司法惩戒机制,对国家公职人员进行评议和监督,对公职人员的腐败行为进行揭露、谴责和控诉,对关涉国计民生的公共事务发表意见,进行监督。
三、网络对行政管理的意义
随着网络普及、公众素质的提高、管理科学的民主化,网络对行政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现实意义。实践多次表明,政府重视网络,通过网络关注民情、民意,顺应、采纳广大网民的意见或建议,就能推动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反之,就会造成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给社会带来诸多不安定的因素。
1、有利于公众情绪疏导
网络在现实生活的作用可以说是多方面的,其中,较为重要的一个作用是具有调节功能,即充当社会情绪、社会心理的调节器、缓冲阀。在社会转型及利益群体博弈的背景下,有的人原有价值观随之消解或扭曲;有的人因遇困难暂时无法解决而生出怨气;有的人因出现腐败现象而对党和政府的认同度下降;有的人只是一种简单的从众心理等等。种种原因形成的心理冲突、心理不满需要有发泄的渠道与机会。通过网络,人们的抱怨或不满情绪可以得到释放,传统权威方面也可以未雨绸缪,通过有序的工作来化解公众情绪,而不至于因为信息不通,把小事变成大事。这样可以提高社会稳定的程度,减少突发事件爆发的可能性。
2、有利于公正平等机会
现代人们在业余时间可以足不出户进入网络,向社会表达自己的理想与心愿。这种表达不受时间、地点,不受财富、文化、出身等背景因素的限制,能畅所欲言地发表意见,交流看法,提出建议,让人们获得一种平等的、全新的民主体验。如2013年12月在正义网发起的“2013年度中国正义人物”评选活动中,网络投票就多达1500多万张,网上感言评论达到40多万条,最终10人获评“2013年度中国正义人物”。这表明广大公民能有平等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机会,参与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中来,说明他们的民主政治地位已经得到大大提升。
3、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通过网络,不仅是网民表达自己意愿的场所,而且也是广大网民对个人、基层、团体利益诉求的广阔平台。当前,各级政府极为重视网络的发展,纷纷组建了本地政府网络论坛,该论坛成为各级政府关注民情、倾听民意的重要窗口。这样广大网民的一些利益问题反映到网上,政府给予重视,能够解决问题,马上责成有关部门解决,及时反馈解决决策实施的信息;当前不能解决问题,及时说明情况,告知广大网民;关于政策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收集相关信息,或将出现问题的原因及时公布于众。通过网络,积极促进网民与政府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与联系,将矛盾消灭萌芽状态中,有利于地区的和谐与发展,建设人民满意的和谐社会。
四、结语
网络作为一个信息传播平台,提供一些有效真实信息的同时,还会掺杂许多无效、恶意的信息。由于网络的匿名性、虚拟性,有些人言论难以受到约束,因此难免出现一些非理性和虚假流动信息。但是应当说,非网上信息的“主流”。因而,对待网络公众,一是要抓紧网络的管理立法,加大网络的依法管理力度,二是要加强网络诚信宣传教育和指导,三是要进一步提供多种形式的网络平台,通过论坛、微博等载体,公众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言论。强调网民的自律,提倡有理论理,有事说事,有问题谈问题,有意见讲意见,要文明上网,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善于发现新事物,适应新事物,运用新事物,这是网络时代对政府执政能力的新要求,对领导干部执政理念的新挑战,网络民主也是如此。,通过代表人民利益的各级领导人的推动和实践,广大网民的积极参与,在中国行政管理中在逐步形成良性互动和突破式进展。
参考文献:
[1]社科院:近七成事件网络舆论推动政府解决 京华时报 2011-7-13 [2]CNNIC:第32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 新浪网 2013-7-17 [3]全国人大:85%公众不赞成个人税3000元起征 新京报 2011-6-11 [4] 正义网:“2013年度中国正义人物”揭晓 正义网 2014-1-15
第二篇:行政管理论文
实践报告的写作方法与要求
社会实践报告应该有以下几部分:
标题:可以是公文式标题,即《关于„„的实践报告》;也可以是观点式标题,例如《社会是大课堂,实践长真知识》。
前言:写出社会实践的参加者、实践的主题、时间、地点。然后用“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从而过渡到正文。
正文:写实践者自己想要报告的内容,例如:活动内容,经验体会,理性思考,问题和建议。作为学生应该着重写自己的认识,特别要写出自己的体会,思考后的理性认识,对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评价。
结语:可以写出作者对此次活动的意见、批评或者建议。
落款:署名和报告时间。写上参加实践者的个人报告完成的时间。
字数:不少于3000字。
特别注意:
1、写作时可以按以上几部分构思,但行文时不要写上“前言”、“正文”、“结语”、“落款”等字,而要写标题,如“基本情况”、“主要体会”、“几点思考”、“问题和建议”等。
2、实践报告中的实践地点应是在自己所在单位、中心指定单位或自己认为合适的单位。实践报告的内容必须与所学专业相关。
行政管理
第三篇:行政管理论文
目录
内容摘要及关键
词................2
一、我国政府人力资源发展趋
势............3
二、我国政府人力资源管理中心的问题..........41、有些政府部门沿袭了一些传统保守思想
2、人才选拔、任用机制有待改进
3、激励机制有待加强
4、人力资源开发不足
5、人才流动机制僵化
三、提高我国政府人力资源管理途径对策建议........51、推行政府雇员制,建立弹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2、引进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3、建立政府部门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
4、在政府人力资源管理中强化市场化机制作用
5、加强教育培训,努力塑造学校型组织
参考文献........................8
内容提要:
公共部门的行政效率及对经济的贡献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发达与否非常重要的标准。中国行政部门的效率还有待提高,其中对于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是提高我国行政效率非常重要的一环。本文对我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做了一定的介绍,并对其提出一些问题和提高管理途径对策建议。
关键词: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对策建议
浅谈我国政府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公共部门的行政效率及对经济的贡献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发达与否非常重要的标准。中国行政部门的效率还有待提高,其中对于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是提高我国行政效率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我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率先从企业中产生并得到应用和扩展,进而在公共部门也得到了重视。加强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研究与实践发展有其重要的历史背景和国际背景。从历史上看,我国实行市场经济才不过二十几年,在公共部门所实行的公务员制度也不过十几年的时间,受传统干部人事制度的影响非常大;同时,我国经历了几千年以“人治”为特点的封建制度,“官本位”思想还存在并发挥着作用,大多数国人的思想观念转变还需要一个过程。从国际大背景上看,我国加入WTO后,在管理上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尤其是政府管理方面。所以,在公共部门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建立先进的管理制度,就成为当务之急。在APEC会议上,各国首脑对于人力资源能力建设达成了一致,作为人力资源大国的中国所需要做的更多;眼前的中国与西方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并非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两者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我国仅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而资本主义已经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到今天它们才有发达的生产力和完善的管理理论,所以西方现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并不能完全为我国所用。所以,我们应注重对于西方国家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所采取的政策措施的研究和借鉴,同时也有的放矢地吸取一些国际上通用的经验,以建立适合自己国情的管理理论和制度。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管理学所要达到的最根本的目的--提高组织效率,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鉴于此,公共人力资源理论发展的前提在于对中国国情的深入研究,明确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时代背景,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为我所用。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在我国如果实行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应有什么样的不同于以往的制度和形式,有没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地方。如果说我们的管理都遵循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规律,那么我们根据这些规律能做出什么样的适合本国国情的选择呢?在这些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我们可能要实行的公共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一些制度、政策和措施等,都应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的重点。
二、我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
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从历史和现实的状况分析,当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些政府部门沿袭了一些传统保守思想,使得人力资源没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无法为雇员提供一个良好的进步氛围。具体说,主要是有些组织内部受诸如故步自封、因循守旧等各种传统思想和习惯的影响,束缚了独立思考以及勇于创新的人才进取精神。
(二)人才选拔、任用机制有待改进。有些政府组织中的人才选拔和任用机制陈旧,使得人才没有宽阔的发展空间,也没有一个良好的人才发展空间所必须具备的与组织配置和市
场配置相结合的公平、公开的选拔任用机制,使得政府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些部门靠关系、血缘等提拔任命干部,不能真正按照公共组织的实际需要来引用真正的人才。
(三)激励机制有待加强。政府组织激励机制的具体缺陷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薪酬制度不合理。公务员的薪酬水平一般是由国家的法律法规来统一制定标准,具体部门的灵活性太小,并且工资与实际贡献、工龄等的相关性很小,也使其无法在工作水平上得到有效激励;另一方面没有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机制。政府的绩效评估机制不健全,这也与政府组织的目标是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相关,而理性人的目标是个人效益最大化,这就导致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不一致,很难确定比较有效的绩效评估标准。
(四)人力资源开发不足。有的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重管理、轻开发的现象,忽略了工作人员自身素质提高的要求,较少对员工进行培训,利用人才而忽略了培养人才的重要性,采用增加工作强度、延迟工作时间的方式完成工作,忽略了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性。
(五)人才流动机制僵化。表现在横向的流动机制僵化,工作人员的进出机制不合理,其工作的地域性流动阻力较大,阻碍了人才的流动性。另外,人力资源的纵向流动机制僵化,表现在有的政府部门人员的晋升机制上的僵化,缺乏公正、合理的晋升机制,抑制了雇员工作的积极性。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是:
1、人力资源管理主体单位缺乏主动性,社会环境较差。这里所说的人力资源管理主体单位,是指人才直接管理、使用和受益的地区、部门单位。在人事管理中,尚未实现由人事档案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再到人才资本理论的转变。
2、政策机制不活,制度保障不力。一方面是人才政策缺乏系统性。多数地方尚未形成一整套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人才配置规律的人才政策措施;另一方面是人才要素市场发育缓慢,人事制度改革滞后。人才统调统配,重干部身份轻岗位管理,重机关部门人才,轻一线实用性人才意识浓厚。
三、提高我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途径对策建议
(一)推行政府雇员制,建立弹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政府雇员是国家或地方政府根据工作的特殊需要,从社会上雇用的为政府工作的法律、金融、经贸、外语、信息、高新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政府雇员制是根据工作需要和职能变动调整政府雇员的人数,运用更多的兼职性、临时性人员和非常任的专业人士来提供公共服务和进行公共项目的运作。这一制度打破了政府传统的录用人员办法,解决了人员能进不能出和不能合理流动的问题,优化了政府工作人员结构,给整个政府机构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政府雇员制是政府特殊工作岗位的必备制度,是与公务员制度互为补充的用人制度。建立弹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一方面是强调简化职位分类与任用程序,采用更为灵活的录用方式,根据绩效和能力而不是依据资历提升和付薪;另一方面主张民营机构的管理人员与公共部门的人员相互交流,在公共部门之中引入竞争机制和创新战略,引入市场文化和企业家精神,使得政府的旋转门越来越快,人力资源流动速度加快。弹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运用契约、合同、外包等方式来管理人力资源,一方面对公务员产生了竞争压力,有助于公务员产生忧患意识,对民众的需求更加敏感和具有回应性;另一方面降低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提高了行政效率。
(二)引进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和方法将有助于建立更富有成效的公共管理组织。首先,应重视政府部门人力资源规划技术,配合组织发展的需要,预测未来所需人力资源的种类、数量和提拔使用的时机以及所需人力资源的培训等,进行前瞻性的规划,以期人力与需求相适应,达到组织目标。其次,政府组织在进行工作设计时,应以效率最大化为目标,可以通过机械型工作设计法来降低工作的复
杂程度,也可采用激励型工作设计法鼓励成员的创新。通过强调工作扩大化、工作丰富化等方式来提高工作的复杂性,增加工作内在的吸引力,使成员更有兴趣来完成工作,必要时在组织内部实行工作轮换制,为成员提供交叉在职培训,从而了解更多不同的工作,减少成员的不满,增加成就感。再次,政府部门进行绩效管理时,要探索应用科学的方法、标准和程序,对政府机关的业绩、成就和实际工作做出尽可能客观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政府绩效进行改善和提高。应加强与完善公共责任机制,使政府以管理公共事务、传递公共服务和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竞争力为评估目的。
(三)建立政府部门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随着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运用多种高新技术,组建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对公务员实施科学管理。从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用集中的数据库将几乎所有人力资源相关的数据统一管理起来,形成了集成的信息库。完整的信息记载了工作人员从笔试、面试开始到离职或退休整个周期的人事信息。报表生成工具、分析工具和信息的共享,使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得以摆脱繁重的日常工作,把精力集中到更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人力资源分析、规划、激励等工作中去,从战略和宏观的角度来考虑组织人力资源开发政策。在这个管理系统中,工作人员可以进行自助服务。同样,对于培训、假期申请、报销等日常的行政事务也可作处理。
(四)在政府人力资源管理中强化市场化机制作用。这里所提出的市场化机制作用,是指在国家宏观调控的指引下,强化市场对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配置作用。首先,人员配置市场化。发展人才市场中介组织作用,提高人才市场信息化水平,促进政府部门和人才市场两个主体进入市场,建立完备的人才引进机制。建立完备的人才流动机制,加大公务员调任、转任、轮换、挂职锻炼、辞职和辞退的工作力度。既要确保人力资源在政府部门间的有序流动,也要确保人力资源在政府和其他组织间的合理流动。其次,考评市场化。政府通过市场上的专业测评机构,采用科学的测评技术,测定人员的兴趣、个性和能力,从而做到人尽其用、人尽其才。再次,薪酬保障市场化。引入市场化、契约化原则,遵循“一流人才,一流报酬”的市场原则。实现公务员福利的货币化,将部分福利项目转化为工资形式发放,增强工资的竞争力。
(五)加强教育培训,努力塑造学习型组织。当前,我国的公务员培训模式还不能完全适应加强公务员能力建设的需要,必须为公务员培训注入新的理念,创新培训的组织形式和学习方法。在对待强训学习的观念上,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使学习行为终身化,要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使学习观念现代化,还要树立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理念,使学习体系社会化在培训内容上;要开展以公共管理知识为核心内容的培训,包括公务员能力建设及与公共管理相关的内容,使公务员掌握现代公共管理的专业知识,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不断提高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政府公共管理水平。在培训组织上,要把普及型的短期强化培训与个性化、差别化的培训结合起来,把院校封闭式培训与社会开放式培训结合起来;要把请进来与走出去培训结合起来,把组织选调培训与个人申请培训结合起来。如果能把科学的、创新的公务员现代培训坚持下去,不但会全面提升广大公务员的能力素质,还能培养一批具有战略思维、熟悉国际惯例、通晓公共管理、行政艺术精湛的领导型优秀公务员人才。
参考文献:
1.滕玉成、俞宪忠主编:《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董泽芳主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孙柏瑛、祈光华编著:《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项飞:发展经济学视野中政府角色的演变与启示,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版。
??
??
??
??
第四篇:行政管理论文
浅析企业行政管理 摘 要:企业行政管理是企业能否正常运转的关键所在,是企业能否具有高度竞争力的有力保障,而且企业行政管理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是企业立足市场竞争的根本保障。因为它不仅保证了企业计划的顺利开展,而且也推动了企业生产、经营的有效进行。本文主要通过对行政管理的特点、职能、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之外,还对企业行政管理对企业运营的作用做了简单的探讨。除此之外,本文还结合我国纺织业的发展状况谈了谈在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的措施。因此,正确认识企业行政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当前企业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与建议具有显著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企业、行政管理、纺织业、改革、发展
企业行政管理是指依靠企业行政组织、按照行政渠道管理企业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案。企业行政管理体系是企业沟通上下、联系内外的纽带和桥梁,企业行政管理横向涉及到企业各个部门、机构,纵向深入到每项工作的细枝末节,正所谓“纵向到底,横向到边”。那么加强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对企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一、企业行政管理特点
(一)非独立性
企业行政管理本身并不是企业的目的所在。企业行政管理服务于企业,目的不在于管理本身,它通过充分利用和合理调配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等资源,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行政管理不是为“管理而管理”,而在于通过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谋取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企业行政管理的着眼点在于充分挖掘和最大限度地利用公司的各种资源,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开源节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加快企业发展。
(二)权威性
公司行政管理系统担负着公司相关制度的制定、修订和执行推动工作,负责重要信息的管理和发布等工作,相对企业其他管理系统而言,其职能形式具在一定的权威性。
(三)及时性
企业行政管理是用命令、指示等形式调整生产经营、行政事务等管理活动的,其手段和方式直接具体,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因而能迅速发挥作用。在企业日常性经营管理或企业遇到突发事件时,行政管理的及时性能发挥重大作用。
(四)灵活性
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必须与其他的经济主体进行相关的经济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企业行政管理往往根据公司实际发展需要而有所变化,带有很强的灵活性和主动性。
二、企业行政管理的内容
企业行政管理是企业参与和从事社会化大生产及市场竞争的客观要求。要有效地组织企业生产经营,就必须有一定强制力的权威与服从机制把企业各环节、各部门连接成一个健康运行的有机整体。
(一)计划工作
计划是为实现组织既定目标而对未来的行动进行规划和安排的工作过程。在具体内容上,它包括组织目标的选择和确立,实现组织目标方法的确定和抉择,计划原则的确立,计划的编制,以及计划的实施。
(二)组织工作
为实现行政管理工作的目标和计划,就必须设计和维持一种职务结构,在这一结构里,把为达到目标所必需的各种业务活动进行组合分类,把管理每一类业务活动所必需的职权授予主管这类工作的人员,并规定上下左右的协调关系,同时还必须不断地对这个结构进行调整,处理好主管和员工之间的沟通关系。
(三)指挥工作
指挥工作就是对组织内每名成员和全体成员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指挥工作所涉及的人员是主管与下属。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必须确定好企业员工之间的分工合作关系;明确人们在职、责、权方面的结构体系;调动各级行政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协调各级行政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解决组织人员之间的冲突。
(四)控制工作
控制工作就是对指挥工作的各项措施进行监测、控制与调整,包括建立激励机制、监督系统和制定奖惩条例并认真执行。通过控制来判断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是否合理,是否还有改进之处,从而增加行政工作的有效性及合理性。
三、我国企业行政管理的作用
(一)有助于增强企业的适应能力
近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实力逐步增强。我国企业要想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等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就必须通过企业行政管理来实现。换言之,企业行政管理有助于增强我国企业的适应能力。
(二)有助于增强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为企业的科技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企业行政管理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服务和保障的作用。
(三)有助于保证我国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目前我国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并存的时期,政企不分的现象依然存在。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企业需要同一些政府管理部门打交道,以争取项目和资金。而企业行政管理的任务就是努力同政府部门打交道,为企业争取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各种渠道解决实践中的难题,帮助企业走出困境,为企业发展取得良好的环境。由此看来,企业行政管理有助于保证我国企业健康发展。
四、企业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接下来主要针对我国纺织业的发展情况及趋势谈谈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纺织行业在我国属于垄断竞争行业,企业进入行业的技术壁垒和资金壁垒较低,导致行业内部竞争激烈。发达国家产业的转移和劳动力资源成本的低廉等因素使中国的纺织行业在世界贸易中具有劣势。因此中国的纺织行业对出口的依赖程度非常大,这种行业特征导致中国的纺织行业对外围市场的变化最为敏感,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程度也较深。金融危机的产生使中国纺织行业长期以来面临产能过剩和同质化竞争严重等问题更加清晰的显现出来。目前我国纺织行业发展趋势表现在三个方面:
(1)需求方面,金融危机之后,外销市场的持续萎缩一度成为中国扩大内需市场的强有力推动力。我国有着14亿人口,有庞大的内需市场,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庞大的内需消费已经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对于纺织业来说,亦是如此。
(2)成本方面,2012年与中国纺织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棉花、化纤、丝绸等原料产品价格的不断上涨,给行业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压缩了利润空间,成为2013年企业经营中的一大不确定因素。
(3)发展方面,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是“十二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之一,其中与纺织行业有关的具体目标分别有: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6%和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至10%等。这意味着在“十一五”节能减排取得一定成绩的基础上,纺织行业仍要继续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加快污水处理回用,行业要在发展的同时,为国家贡献更多的绿色GDP。从纺织业的发展状况中,我们可以分析出在企业行政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企业的行政管理往往被忽视,照搬党政机关的模式过多。因为当前,我国的很多企业都处于一种比较新兴的发展阶段,过多地重视企业的经济效益,把生产和销售发展主要的地
位,其他部门几乎可有可无。尤其在一些中小型企业当中,在管理方式上非常教条。有些企业甚至不去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和管理部门,没有系统的管理体系。
(2)一些企业管理缺乏现代化模式,无法做到真正的现代化管理。这些企业在日常的行政管理中只是粗犷地进行一些日常事务的登记。这样不仅缺乏现代管理的手段,更是没有现代管理的意识,而带来的后果往往是企业事务部透明,间接地导致员工积极性受损。
(3)企业行政管理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企业行政管理的关注点仍然较为集中在企业行政活动中的具体事务上,例如办公室的管理、后勤提供管理、档案摆设管理等等,这样的一种管理体系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不匹配,从而也忽视了行政管理本身所能发挥的重大的作用。
五、企业行政管理改革措施
(1)选择合适的企业行政管理模式。为了解决我国企业行政管理现存的一些问题,有必要在考虑企业的实际需要和企业行政管理的特点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企业行政管理模式。企业行政管理必须时刻着眼于为企业的经济利益服务,这要求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甘当幕后英雄,企业行政管理的理想境界应该是“润物细无声”。还必须强化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的企业管理职能,社会上许多企业都设有企业管理部,但由于很大一部分企业管理职能往往还保留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企管口”和“行政口”二者的职能往往发生重叠和冲突。为了避免这种互相重叠和冲突造成的互相削弱,“行政口”与“企管口”必须合而为一,要将一般企业的“企业管理部”的职能注入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强化其企业管理职能。
(2)选择规范的企业行政管理模式。目前我国企业行政管理中的“游击作风”、“打乱仗”的现象是我们应当大力反对的。企业行政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没有健全有效的内部管理,企业的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就不可能得到很好的执行,经营者也不可能及时的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失误,从而给企业带来败局。所以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企业行政管理的核心应该在于设置合理有效的行政管理规章制度和结构体制,使各部门各岗位在行政管理工作的协调下处于良好的运作状态。
(3)联系实际开展工作。企业行政管理必须时刻着眼于为企业的经济利益服务,反对“为管理而管理”;必须坚决摈弃形
式主义,切实讲究实效;必须大力讲究勤俭节约,反对大手大脚;必须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和可能采取灵活变通的方式方法,一切以企业利益为最高原则,反对泥古不化、因循守旧。
(4)构建企业行政管理新体系。首先要构建企业行政管理的权力体系。构建企业行政管理的权力体系就是设计企业行政架构,企业行政架构的设计与应时而变是企业行政管理的核心内容,这一问题主要涉及企业组织的概念、类型、治理结构、组织结构设计的原理和内容、企业组织力量的整合、行政流程的结构设计、职能分解、岗位设置、人事相合等。其次要构建企业行政管理的技术体系。企业行政管理需要技术支撑,企业行政管理的技术体系包括:企业行政管理中的领导与管理,这部分是关于在组织中行政管理人员如何进行有效领导与管理的内容;企业行政管理中的沟通与协调;企业行政控制与监督。最后,我想说,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只有合理的分配好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行政管理,注重企业文化的发展,注重改革和创新,才能更好的推动企业的发展,才能更好的为企业注入活力和生机。
参考文献:
[1]高小平.行政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刘建生.当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3]何振华.试论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J].改革与探讨.2009
[4]丁玉贞.对企业的行政管理的几点思考[J].时代经贸.2008
第五篇:行政管理论文
我国政府公共关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刘文光
[摘 要] 对于有中国特色的政府公共关系,既要肯定已经取得的发展成效,但更为重要的 是,必须看到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 政府;公共关系;建设
政府公共关系作为社会公共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指的是政府为更好运行其职能,运用传播手段与社会公众建立相互了解、相互适应的持久联系,以期在公众中塑造政府的良好形象,争取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的一系列活动。在我国,有中国特色的政府公共关系作为塑造政府形象的艺术和沟通政府与人民联系的桥梁,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潮流正日益广泛地深入到政府工作的各个领域,成为各级政府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研究有中国特色的政府公共关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其相应对策,对我国政府公共关系建设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政府公共关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年的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政府公共关系事业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政府公共关系活动广泛开展。如上海、青岛、昆明、哈尔滨等一些大中城市结合地方文化特色,以树立城市形象、开展经济和文化交流为目的,运用公共关系策划,成功地举办了色彩很浓的社会活动,提高了城市知名度,对招商引资等方面都产生
了积极的影响。
二是政府公共关系在一些城市开始制度化。如天津市政府自1983 年开始,就将为群众办实事作为一项制度固定下来。年初公布办实事的内容,年底兑现,以接受群众监督。其他许多城市也纷纷设立市长电话、市长专邮或市长接待日,加强同群众的直接沟通,既密切了与群众的联系,也有助于提高政府形象和行政管理效率。
三是我国设立了一些公共关系机构。1991 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宣告成立。与此同时,全国政协决定设立新闻处。国务院各部门及许多省市政府也都设立了新闻发言人,以加强信息传播,增进公众对政府工作的了解。
尽管有中国特色的政府共公关系的发展已经取得一些成效,但要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我们在建设中还面临着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富有中国特色的政府公共关系理论及实践均尚待科学化、规范化。在我国,中国共产党代表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各级政府官员是人民的公仆,因此,党和政府始终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宗旨,有着自觉重视公共关系、宣传公共关系的历史传行政管理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 年第3 期统,美国博雅公共关系公司总裁就曾赞扬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袖们确实是精明的公共关系实践家。应该说,我们的政府公共关系有着优良的自身传统,但是,我们对有中国特色的政府公共关系的认识还远远不够,既没有立足国情认真总结传统的“公共关系经验”,又缺乏将现代“公共关系精神”进行真正中国化的探索,所以在实践中的盲目性、零散性、非科学性等问题极为明显。政府官员的公共关系意识仍较淡薄。普遍来说,现在许多政府官员既没有认识到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重要性,更谈不上将其提升为一种价值观和管理哲学,渗透到政府工作人员的日常行为之中。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1)缺乏自觉利用传媒手段进行形象投资、形象管理、形象塑造的意识。政府形象,主要指政府及工作人员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美誉度大小,是政府获得公众欢迎、接纳、信任的程度。固然,政府工作具有权威性和政策性,但无论是从民主政治的大气候,还是从中国特色的政府公共关系的“小环境”来看,所谓的权威性及政策性都必须建立在社会公众依赖政府的基础之上,政府的形象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威信及其工作的成败。许多政府工作人员心目中没有形象意识,对现代传播媒介的重大作用了解不多,而且十分缺乏应有的传播技巧,表现在决策和行动中则是对自觉进行形象投资和形象塑造重视不够。
(2)缺乏为公众服务的意识。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领导干部更多考虑其权威性和政策性,习惯于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不愿脚踏实地为群众、为社会奉献,通过自己的工作为群众带来满意和方便,用热诚的服务去赢得好感和信赖。更有甚者,将手中的权力当作群众办事时的路障,进行“管、卡、压”,严重败坏了政府的形象。
(3)缺乏协调意识。表现为不善于调节、平衡和统一各种不同的关系、不同的利益、不同的要素;缺乏对“兼顾”、“统筹”、“缓冲”和必要的“调和”、“折衷”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经常陷于难以协调的矛盾之中。
政府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水平比较低。应当承认,我国政府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现状并不理想。首先,从知识结构看,我国现有的政府公共关系人员(无论是专职的还是兼职的),真正具有政府公共关系方面系统知识的为数不多,绝大多数人都是以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及某些管理科学知识为政府公共关系的知识框架,以致于在从事政府公共关系的活动中,往往只能局限于搞政治思想教育等原则性的工作,而不能深入具体化。因此,知识结构显得有些陈旧老化。其次,从能力素质看,我国政府公共关系人员的能力素质也比较低。突出表现在创造能力和社交能力不强,老成持重者居多。第三,从年龄结构上看,我国政府公共关系人员的年龄结构偏高、偏老,使得我国政府的公共关系手段、形式、方法等等都趋向老成保守型。第四,从人员结构上看,我国政府公共关系机构的人员也有些不合理。如男的多,女的少;老的多,年轻的少;不懂专业知识的多,懂业务知识的少;性格内向的多,外向的少,如此等等。总之,我国政府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水平是比较低的。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政府
公共关系的相应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政府公共关系,必须相应地作出以下对策选择: 11 结合现代“公共关系精神”,回顾总结我国政府公共关系工作的经验,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政府公共关系提供理论指导。对于我国政府来说,其自觉的最早的公共关系活动可以追溯到井岗山时期的中华苏维埃民主政府和延安时期的陕甘宁边区人民政府。当时人民政府在协调处理公众关系时,就形成了一系列科学的有公共关系工作性质的工作制度,如拥政爱民、拥军优属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公共关系工作主要集中在内求团结,外求发展两个方面。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机构也结合国情引入了国外先进的公共关系理论和方法。回顾我国政府自觉开展公共关系工作的历史,结合现代“公共关系精神”总结其公共关系工作的经验,以下几点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政府公共关系是有着
重要意义的。
(1)为人民服务是我国政府公共关系工作的宗旨。现代公共关系以实现社会利益为基本宗旨,在此基础上提倡互惠互利。我国政府在与社会公众相处时,首先考虑的是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和社会的整体利益。我国政府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群众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爱戴、支持和合作;而我国政府之所以能够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始终坚持了“一切为了人民”的公共关系宗旨,牢固地树立了“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并把这一思想和意识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上。这是我们取得一切成就的最终力量源泉。
(2)塑造良好形象是我国政府公共关系工作的出发点。任何社会组织开展公共关系工作的基本出发点都是为了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我国政府开展公共关系工作也不例外。无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国政府都非常重视塑造自身的良好形象,并把它作为关系到政府生死存亡的大事来抓。我们为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制定了严格的行为规范,并用它来约束每一个人的行动,使社会公众通过政府成员的良好言行来认识人民政府的形象和本色。建立在这样一个出发点的基础上,我国各级政府为塑造自身形象所作出的种种努力,就具有了高度的自觉性和牢固的思想基础。
(3)搞好勤政廉政建设,是我国政府开展公共关系工作塑造良好形象的主要内容。树立政府良好形象的主要途径一般说有两条:一是宣传,二是做。二者密切联系,缺一不可,但其中“做”更为重要。公共关系所倡导的“百分之九十的做得好,百分之十的说得好”,就生动而又形象他说明了塑造形象的基本法则和主要途径。我国政府在为塑造组织形象所开展的公共关系活动中,自觉遵循上述原则和途径,非常重视“做得好”,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办实事,讲信誉,二是加强廉政建设,塑造廉洁、务实、高效的 形象。
(4)完善沟通机制是我国政府开展公共关系工作的基本方法。沟通,是政府公共关系的前提。完善沟通机制,疏通沟通渠道,是促进政府与公众信息交流的基本方法和保证。加强双向交流,增进信息传递,是协调政民关系,塑造政府形象的根本方法。在这方面,我国政府主要有两条经验:一是加强政府机构的对外信息发布工作,及时向社会大众传播有关信息。在坚持重大事情让人民知道,重大问题同人民商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把政府的各项活动情况及本地区发生的重大事件向人民公开传播。二是密切联系群众,建立和健全社会协商对话制度。这些制度包括信访、举报、民意测验、舆论分析、领导人访问考察、会见公众代表,批阅群众来信等等。通过密切联系群众,建立和健全社会协商对话制度,我国政府机构集中了广大群众的智慧和力量,避免和减少了决策的夫误;同时也提高了广大群众参政、议政的意识,明确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提高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加强政府公共关系人员的培养,提高政府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政府公共关系提供人才保障。政府公共关系工作的成败,主要取决于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但由于我国赋有现代公共关系精神的政府公共关系起步晚,加之实践中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偏低,因此加强政府公共关系人员的培养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政府公共关系事业中就显得尤为迫切。
[参考文献]
[1 ]孔德元1 政府与公共关系[M]1 青岛:青岛
出版社,19961
[2 ]黎祖交1 政府与公共关系[M]1 北京:求实
出版社,19891
[3 ]胡宁生1 政府与公共关系教程[M]1 北京:
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1
[4 ]周世逑等1 中国行政管理学[M]1 北京:中
央党校出版社,19941
[5 ]李文利1 行政管理学[M]1 北京:警官教育
出版社,19941
[作者单位] 云南行政学院理论所,云南昆明6501111(责任编辑:刘梅康)
行政管理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 年第3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