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点滴做法
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点滴做法
江苏省江都市樊川镇三周小学 孙银霞
内容摘要: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 愿望。„„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反思自己的作文教学,给了学生多少“成功的欢乐”?作文批语过于吝啬,“优”少“良”多,还有“不及格”。想想我们的学生确实够冤的,绞尽脑汁、辛辛苦苦写出的作文,却得不到“优”,只能得“及格”或“不及格”,他们怎不灰心失望!没有成功,何以愉悦!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我对自己的作文教学进行了较大的改革。
一、用标准引领学生,用高分调动学生。
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我常常不解的是每每扣分严格之后,往往事与愿违,有的优等生甚至越来越怕写作文,导致作文水平下降。这是为什么?我想:动机与结果是作文的过程与终结,而重结果轻动因,无疑是戕害了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积极探索的果敢、呼之欲出的激情。于是,我改变过去过去打分吝啬的做法,以高分来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如,优等生的作文尽量在“优”和“优+”之间徘徊,能给“优”的绝不给“优—”,作文起点分为“良—”;如有的作文确实不能给予“及格”而得不到“良—”,那就暂时不打等级,等指导重新完成习作后再打等级,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二、因材施教,引文评分,逐步提高。
如,小石同学刚进我班时,不会写作文,要求写一人一事的作文,他却写了班上的六人三件事。这样的作文不合标准,不能算及格。文在手中,人到面前,想到他作文的窘迫,看到他的几百字的文章,我没有给他打等级,而是当面指导他写作。结果,他复作有进步了。但,如按我的辛勤指点,仍不能算合格,我肯定打不及格,但我给他打了个“良—”。他非常高兴。而我没有就此罢休,又引导他三作„„就这样,经过将近一学期的指导、训练,小石同学的作文有了明显的提高,能够达到“优—”了。小石同学作文写好了,兴趣上来了,从厌恶变爱好,从中我感到,一个“优—”激发了一个同学,调动了一片同学,推动了一班学生。后来,江都市在小学生征文竞赛中,小石同学的作文《我的老师》获得了小学组三等奖。
三、以批促写,以讲促练,放大学生的亮点。
我改变以往以挑剔的眼光批改学生习作的做法,树立以欣赏的眼光来看学生习作的优点。在方法上,先圈,即圈出习作中用得准确、生动的词语,划出写得生动的句子。即使是差的习作,也要圈划出写得正确的一句话或用得正确的一个词。总之,非要找出习作中的优点不可。后批。写批语时,以和学生谈心的语气,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如,小飞同学的《可爱的小鸡》,我这样写批语:“看了你的这篇习作,一只可爱的小鸡出现在老师面前,这只小鸡‘毛茸茸’、‘圆乎乎’,太可爱了!都是因为你形容得好的缘故。对,就这样用词造句,你的习作会越发精彩。”再如,小慧同学基础很差,习作没有中心,缺乏条理,语句不通,但她书写认真。于是,我在总批中写道:“你书写认真,特别是标点点得那么规范、那么美观,老师看了感觉真舒服。如果你能围绕中心写,语句通顺点,那就好了。”评讲时,我把该生的习作在班上传阅,让全班同学欣赏她的书写。后来,这个同学的习作很快跃居班级中游。
再评。我改变过去习作评讲的方式,不仅让学生读优秀习作,还读有特色的习作。如选材较新颖、构思较特别的。我特别看重差生有进步的习作,文中有好词好句的,都读给全班同学听。放大每个学生的亮点,巩固学生的成功之处,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心理学家赫洛克的实验表明,表扬、鼓励比批评、指责可以更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表扬、鼓励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自主命题,自由表达。
学生之所以谈文色变,视写作为苦差事,还由于教师出的往往是“成人化”作文题,且离学生生活体验太远。所以,要让学生爱好写作,就要让他们写与自己生活经验有关的、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具体做法是:
1、让学生自己出题。即便是课本中规定的题目,我也尊重学生的意愿,愿意用的就用,不愿用的自己出题。(当然,现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本着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的宗旨,一般没有命题作文了。)每次作文,我都让学生根据课本中提供的材料,自主命题,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学生呢?兴趣盎然,纷纷开动脑筋。
2、让学生写自己感兴趣的事。课堂或课后小练笔,即使是一些“大作”,我也力求让学生写自己最关心或最感兴趣的题材。如,有一段时间,学生认为总是写人写事,没有什么意思,想写想象作文。于是,我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自己出题,自己写想象作文,然后交流、评比,班级内形成了一股写想象作文的浓厚风气。
再如,教育部发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后,学生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于是,有不少同学写了“减负”后自己的课余生活。如,小燕同学的《今天是星期天》描写了自己在星期天里在大自然中的所见所感,表现了少年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此文获得了校作文竞赛一等奖。
罗伯特·艾文斯认为,只要学生把写作看成是一种“自我放纵”,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看到什么就如实地写什么,熟练掌握写作技巧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
五、开辟发表空间,提高学生自我欣赏的能力。毕竟,作文得奖者为数不多,而一有好文章就让别人知道是激励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形式,也是提高学生自己欣赏能力的途径。
为了让更多的习作在班级交流,开拓学生习作发表的空间,我和学生在班级里布置了“作文乐园”,教室的墙上按“游览公园”的顺序设置了“好词宫”、“佳句廊”、“美文苑”等栏目。每次作文后,我都让学生把自己作文中的“成功”之处抄写下来,然后贴到相应的栏目里。由于自己的习作都有展示给别人欣赏、学习的机会,学生的写作心理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由此,写作的兴趣自然被调动起来了。
同时,每一篇习作写好后,我都评选出优秀习作或特色习作或进步较大的习作送到校广播台广播。此外,鼓励学生积极向报刊投稿。每每发现报刊有征文竞赛,我都鼓励学生踊跃参加。学期结束,我还把这些习作分编成册,取名为“六(1)班优秀作文”等,然后分发到学生手中。由于编成了书,学生更是喜不自禁,自然写好作文的愿望也就更强烈了。
此外,我还开展各种形式的作文竞赛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起他们的写作愿望。有小组间的竞赛、大组间的竞赛,有尖子生的对抗赛、困难生的进步赛;有书面作文竞赛,也有口头表达竞赛„„作文竞赛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特别是打破了优等生垄断一、二、三等奖的局面,使中下等生也有了获奖的机会,从而促进优秀生写出更好的作文,差生的习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由于改变了作文教学的方法,学生每次作文后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所以,他们不再怕写作文了。相反,班级中形成了浓厚的学习语文、写好作文的风气。近几年来,我所教的多名学生的作文获得了世界华人少年作文竞赛等各种竞赛二三等奖,另有多篇习作在省市级报刊上发表。
第二篇:激发学生兴趣的几点做法
激发学生兴趣的几点做法
教学中经常发现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做小动作、东张西望、心不在焉,学习极不投入。通过谈话、问卷调查了解到这些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没有进入学习情境。为此我采取了以下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增深师生情感: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情感与智力有密切的关系,“积极的情感也是一种智慧”,情商(EQ)与智商(IQ)在学生的学习中是同等重 要的。我也深深的感触到学生的情感和情绪直接影响课堂的学习,甚至延伸到课外,因为对某一学科教师反感而讨厌这一学科的学生大有人在,因为对某一学科教师 有好感而喜欢这一学科的学生也大有人在。情感是学生爱学、乐学、会学、巧学的内在动力,又是教学艺术魅力的关键因素,让孩子怀着舒畅、愉悦的心情学习,效 果最佳。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舒畅、愉悦的情感体验,师生之间必须情感交融、心灵沟通,最有效的方法是一个字--爱,爱学生的途径有多种:给学生单独辅 导、多对学生鼓励、给学生客观含蓄的批评、关心学生在家的生活、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等等。以心换心,教师爱学生,学生就会爱老师,进而把这种喜爱转移 到老师所教的学科上来,加深对数学的情感和兴趣。
2、创设学习情境:学习数学要以一定的认知经验为背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有利于理解、探索数学的情境,为学生的思维创造一种良好的内外 条件,使之在新的情境下激发起排除障碍、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例如学习相遇问题,为了创设情景,扫清思维的障碍,在课的开始选两名学生走一走,并提出问 题:(1)两个人出发前的位置怎样?(2)两个人是同时出发的吗?(3)两个人是怎样走的?(4)走的过程中什么发生了变化?(5)最后两人 怎样了?通过思考、交流学生了解了距离的变化情况及“同时、相向、相距、相遇”的含义,直观的演示,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从而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新知的 研究。又如教学补充教材中“简单推理”这一部分时,我首先让学生说一说警察破案的故事、电影和电视剧,使学生明确推理在日常生活和学习,特别是刑侦破案中 的用处,当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时,及时出示新知让学生探索,从而有效的把学生引入到学习的情境之中。
3、设疑激趣: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有意设疑,故意把一些数学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如教学乘法的简便 算法时,出示题目:25×16,我说:“老师能直接口算出25和16的积是400。”有的学生不相信,进行笔算,结果答案正确,我趁势又问:“你想知道其 中的奥秘吗?”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一下子转移到了老师这儿。
第三篇: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的点滴体会
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的点滴体会
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不仅为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机能状态提供保证,而且也能够为培养体育情操,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以至终生参加体育运动的锻炼奠定基础。体育兴趣是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笔者深刻地认识到,真正的体育教学,并非是从单纯传授知识技能开始的,而是从情感体验开始的,从培养兴趣入手的。
中国论文网 /7/view-12893545.htm
一、影响学生兴趣培养的因素
1.学生的直接体育需要
学生一旦有了这种需要,就会产生
渴望学习或者参与体育活动的浓厚兴趣。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能否充分满足学生这种需要直接影响着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2.学生对技术的掌握程度
研究表明,学生掌握技术越好,水平越高,就越能体验出该技术的乐趣与魅力,从而对该技术产生兴趣。
3.学生的情感体验
实践证明,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有了积极的情感体验,特别是通过挫折和失败后获得成功的体验,会产生强烈的兴趣,并能做到“以苦为乐”。
二、培养学生兴趣的方式
1.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艰苦的练习过程中享受体育的乐趣呢?最重要的是要加强激励性的教学评价,千方百计地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注意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并在多项教学内容的实施中,给学生一些新异的刺激,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课伊始,趣已生”,“课已尽,趣犹存”。
2.外在培养与内在培养相结合外在培养是通过外部动力来引发学生的体育兴趣的,如学生运动成绩的提高,同学、老师的肯定,体育考核达标等。内在培养是通过自身来引发兴趣的,如学生对锻炼作用的理解,对某项运动的需求,体育活动后的愉快感,取得成绩后的成功感等。外在培养和内在培养虽然都能培养人的兴趣,但后者较前者更具持久性。
3.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兴趣与成功是相辅相成的。兴趣可促进学习取得成功,而成功又可激发学习的兴趣。第一,要有明确而恰当的教学目标。一堂课要完成什么任务?主要解决什么问题?怎样去解决?备课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好,上课时必须让学生明白这堂课要实现的教学目标。第二,教学设计。围绕教学目标,如何展开教学、采取什么途径、运用什么方法、各环节之间怎样衔接、场地器材怎样布置等,应有一个清晰的教学思路。第三,要重视信息反馈,做好评价总结。让学生在体育课中享受成功的乐趣。
三、学生兴趣培养的具体做法
1.在课堂教学中设疑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预见性地给学生设置疑问。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拓了学生的思路。课堂教学中“设疑”的方法较多,如悬念式设疑。在课的开始设置悬念,使学生带着问题上课,通过亲身体验解决问题。如在上短跑课时,蹲踞式起跑动作预备时为什么后腿不能蹬直?50米跑,你是否清楚自己跑多少步才能跑完?步幅与跑的速度快慢有什么关系?教师一系列有目的的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探索中一步步练习,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寻找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从而激发学生主动锻炼的积极性。
2.教学方法要灵活化,教学手段要多样化。
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只有灵活多变,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如走步练习比较枯燥,可采用拍手走、两臂加动作的走、前脚掌着地的走、听音乐走等多种形式,来完成走步的教学任务。同样在跳绳、拍皮球活动中,当学生拿到绳子或球时,多么想自由地活动。教师可以在完成规定的任务后,给学生1~2分钟时间去发挥各自的才能。使学生学习的欲望得到满足,就能集中精力很好地学习下一项内容。
3.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我校在高年级实行体育两类课程整体改革。主要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和比例做了较大程度的调整。有三分之一的课程改为“体育活动课”。在体育活动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加大学生喜欢的娱乐体育活动和教学竞赛课程的安排,突出“体育活动课”以活动为主的教学特点。使学生在生理上、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激发
学生的锻炼热情。在身体素质、跳绳、球类、运动竞赛、娱乐体育等项目上,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进行多种选择性的活动。改变了体育教学中单纯对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发展体力的教育观念;改变了体育教学中教师强制的灌输,学生机械再现的教学方法;改变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被动学的局面。倡导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习,激发了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身心,又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4.适当增加活动课时量,在寓教于乐中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增加学生喜欢的娱乐体育活动和教学竞赛课程,突出“体育活动课”以活动为主的教学特点,使学生在生理上、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在身体素质、体操、武术、球
类、运动竞赛、娱乐体育等项目中,我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进行多种选择的活动。改变了以往体育教学中单纯对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发展体力的身体教育观念;改变了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强制性的灌输,学生机械再现的教学方法;改变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与练的局面,倡导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与练。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不但激发了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能力、习惯以及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勇于拼搏的精神。
总之,要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和探索,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变换教学形式,避免固定的模式,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灵活多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与练的兴趣,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第四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点滴感受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点滴感受
摘要: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那么,如何引起学生阅读兴趣?本人就多年从事语文教育以来的一点做法,略作陈述。
1、设疑激趣;
2、情景引趣
3、多度生趣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重要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能够自己去获取知识。
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那么,如何引起学生阅读兴趣?本人就多年从事语文教育以来的一点做法,略作陈述。
一、设疑激趣。一般在开课伊始,教师要想办法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运用巧妙的设疑办法,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兴趣,所以,教师要在许多能够设疑的题目上精心设计,把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带进课堂。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在学生读完课题之后设疑:从课题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各个跃跃欲试:这是谁说的话?为什么要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说法? 这样设疑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情境引趣。对于一些写景写物或抒情的课文,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情境中,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小桥流水人家》、《桂花雨》、《圆明园的毁灭》、《松鼠》等文章,要么意境深远,要么感情强烈,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远教资源,把历史资料或优美景色或同学生疏的动植物再现出来,通过播放配乐课文、录音或图片展示,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怡然高涨。
三、多读生趣。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情,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如教《狼牙山五壮士》一文,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促思”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并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发情思”、“多读激发情思”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进行品词析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只要对读书产生了兴趣,就会使学生忘掉疲劳,从而把读书看作是最快乐的事情,这样无形中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第五篇:体育课怎样激发学生兴趣的点滴体会
体育课怎样激发学生兴趣的点滴体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兴趣是健康美好的情感。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对学生来说,过分的情绪压抑、紧张的师生关系、单调的学习过程,都会导致他们自我表现能力和兴趣爱好的抑制,情绪低下,在消极无奈中联系,甚至发展为恐惧。因此,在课堂上,我总是最大限度地营造宽松的教学气氛,最大限制地组织学生平等参与的机会。在这样愉悦的气氛中,首先使学生精神振奋,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从而树立了自信心,形成练习兴趣,从而树立了自信心,形成各单项体育动作要灵巧和掌握。
一、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会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促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所以老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好导入,一开始就充满趣味,让学生兴趣盎然,产生激烈的欲望,从而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中跨进知识大门。比如教师在课的开始部分除运用常规训练外,可采用“看谁记得牢”、“快快集合”、“一切行动听指挥” “织网捕鱼”等有趣的游戏,把学生的注意与兴趣移到体育课上来。
二、健康安全第一、兴趣为主、锻炼为铺
健康是生命的象征,是幸福的保证。只要我们体育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设计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周密制定将准备工作做得更好,就能相对减少一些伤害事故的发生。有健全的身体才能更好的参加锻炼,更好地参加锻炼就是增进我们健康。而一年级学生可塑性很强,我在教学中特别要注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例如:我利用跳绳这一活动内容进行教学,通过我的示范后,学生对它产生了很浓的兴趣,一开始学生不会跳,但学生利用有余的时间就去练,通过几次课的教学,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掌握单脚交换跳、并脚连续跳、加垫跳或不加垫跳的动作,有的跑着跳,有的蹲着跳,有的绕障碍跳,学生想着法子玩,在玩中完成了水平一教学中的走,跑和过障碍等教学内容。同时在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上都得到了良好发展,运动参与率相当高。同样一个教学目标,如果采用单一的教学练习走,跑,过障碍物,学生达到该教学目标的情况就差多了,且下次课兴趣更差。另外,一年级学生根据其生理、心理的特征、活动量、运动能力有限,一般的运动即能达到他们各项所需的饱和。所以只要学生带着兴趣参加各项活动,就不用担心学生是否得到了锻炼。
三、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设置疑问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预见地给学生“设置疑问”亲身体验,解决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拓学生的思路,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课堂教学中“设疑”的方法较多,如“悬念式设疑”,在课的一开始设置一些悬念,使学生带着问题上。而且自己通过亲身体验把问题解决。如在上单双脚跳圈教学中,我把场地的器材藤圈杂乱的放在各小组的前面,问∶你们能不能把这些藤圈设计摆放一下,如何用单双脚来进行跳圈呢?等等一系列教师有目的的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探索中一步一步进行练习,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钥匙去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主动锻炼的积极性,比只单独强调学生怎样做效果更好得多。
四、教学方法要兴趣化,教学手段要多样化
三、低年级的学生就是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多变,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如走步练习比较枯燥,可采用拍手走、两臂加动作的走、前脚掌着地的走、听音乐走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兴趣,来完成走步的教学任务。又如在游戏换物赛跑中,也不是千篇一律的重复,对每次练习可提出不同的要求。如第一次提出不犯规为胜,第二次加上谁的队伍排得好为胜,第三次再加上谁跑得快为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来吸引学生完成游戏任务。同样在跳绳、拍球活动中,当学生拿到绳子或球时,多么想自由地活动。教师可以在完成规定的任务后,给学生1-2分钟时间去发挥各自的才能(各种各样的跳法或拍法)。学生正当的欲望得到满足,就能集中思想和精力很好地学习下一项内容。
五、及时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及时、公正、客观的评价,能积极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对学生即使微小的进步,用积极肯定的语言加以鼓励和表扬,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加深对体育课的感情,提高学习积极性。除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评价语言如:“很好”“有进步”“不错”继续努力“等外,教师还要用体态语言来评价学生,如微笑、点头、鼓掌等。及时评价要快准确,特别注意对不同对象掌握不同分寸。对有骄傲情绪的学生,要促使他们虚心,看到自己的不足,自己有进步,也希望其他同学一起进步。对基础差的学生应注意观察,只要有微小的进步即要肯定,没有进步也应鼓励以激发信心,不能冷落、视而不见。即使对后进的顽皮生若真情所至,也能金石为开
总之,一、二年级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将给水平
二、水平
三、打下良好的基础。他们主动参与各项运动,成功的机会就会更多,教师通过简化规则和动作要求与组合等,增加学生完成动作的可能性,参与运动的乐趣,进而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