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作文评语更知心
让作文评语更知心
纵观这些年的语文课程改革风生水起,语文课堂成了大家瞩目的焦点。各位语文大家指点江山,给语文一线的教师带来新视觉、新的思想风暴。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身处偏僻农村,对于语文界的大家无缘得见,幸而一睹大家的作品,了解语文的动向。尤其是读了赵谦翔老师的《为作文呼唤绿色》,让我更加坚信:语文课堂异彩纷呈离不开老师的精心指导与点拨,而作文水平的提高更离不开老师的鼓励与指导。《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育活动应“尊重人,尊重具体的人生价值,尊重具体人的文化及其多样性。”作文评语尤应如此。
如何让评语真正知心,做到因类施“评”,让老师知心的语言感染学生,提高农村学生的写作水平呢?下面就谈谈笔者的一些浅见。
一、思想上要重视评语的导向作用
当前作文教学中在作文评语方面的确存在问题。在语文教学中,大部分老师更热衷于语文教学理论的研究,在作文教学方面投入的精力显然不够,对待作文评语更可见一斑。尤其是偏僻的农村中学,老师一人担任两个班的语文课,每周课时多达20节,还有写不完的读书笔记,听课任务,从早到晚,时间安排得满满的,这一叠叠的作文本要一本本看完就够难的,作文评语就依靠学生的自改互改了。也有一类语文教师,课时不多,却也攀比课多的老师,根本没有认识到作文评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作文评语更是寥寥几笔草草了事。
不止一次听到学生讲起自己的写作经历:心血来潮花了很多时间精心写下了一篇自以为很好的文章,可是殷切期盼所等来的却只是作文本上的一个冷冰冰的“阅”字和一个简简单单的分数。即便老师事后重讲,他却再不相信老师的“花言巧语”,再也没有认真写过一篇作文了。如果当时语文老师能及时发现学生在这次作文中的用心投入,发现他哪怕一丁点的进步,并能及时地在文章后面写下一句鼓励性的话语,或许学生就不会是现在这样的漠视。
因此,语文老师要从思想上重视评语的导向作用,精心构思,大胆创新,使作文评语起到激励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培养其写作兴趣的作用。
二、评语要凸显个性
作文评语不能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应付教学检查,草草几字结束了事。虽然语文教育专家和教育科研工作者还没有研究出相应的评语模式,但我们一线的老师仍然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语言个性化,使学生爱看老师写给他们的评语。
我们学校有一位善于写作的老师,经常有文章发表。学生身受他的教诲,自觉无限荣幸。有一位学生的作文,评语寥寥无几:本文语言极妙!尤其是第二段的动作描写,能让人想象出当时的情景。文若如此,离发表之日不远矣!其余学生争相传看,新奇之余,都以老师能在评语中夸赞自己一番为荣。所以,其班级的同学写作兴趣较其他班级更为浓厚。由此可见,教师要想让学生爱看自己的作文评语,就要凸显个性,因为学生总是喜欢有个性魅力的老师。
三、评语要注重鼓励性
写作文评语时,教师的眼睛不能总停留在学生的不足唏嘘感叹,还应发现点滴优点给予鼓励。文章三分写七分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好作文不一定是老师教出来的,但一定离不开教师的鼓励和学生认真执着的修改。语文教师只有敢于鼓励,善于鼓励,坚持鼓励优点但不纵容缺点的原则,运用皮革马利翁的效应,给学生以良好的期待和真诚的爱心,润物无声的滋润学生的心灵,学生一定能从评语中看到自己的劳动和努力,从而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引发更强烈的作文兴趣。实践证明,教师的评语注重鼓励性,会使学生变得自尊?p自爱?p自信?p自强,从而激发学生巨大的写作热情。笔者曾听到一位家长抱怨孩子爱写作文到了不吃饭的地步。原因是孩子的作文评语中有这样一句话:你的想象力太丰富了!你那么喜爱读书,肯定会写出更优秀的作文的。老师相信你,加油!学生从评语中感受到的精神鼓舞远远胜过千言万语。评语贴近学生心灵,学生就会视若珍宝,朝向老师预期的方向努力。
四、评语要富有针对性
如今的学生个性很强,家庭的宠爱、社会的保护、学校的重视使得学生越来越敢于展示自我。反映在作文里,就是一个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对于学生的这些富有个性的作文,老师的评语也应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采用不同的、适合学生生命成长的评语,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从评语里汲取营养,为己所用。
同时,评语对于具体问题必须富有针对性,针对具体的问题具体说明,让学生心知肚明。如一位同学在写《难忘父母恩》时,大谈特谈孩子孝敬父母的必要。老师在肯定学生的长处后,巧妙一点:“美中不足的是,文章扣题不紧。如若围绕主题来写,以你的表达能力,一定能让文章出类拔萃。”既指出了文章存在的问题,又很好地保护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学生写起来自然乐此不疲。
五、评语要有人文性,注重启发性
评语体现人文性,既尊重了学生在作文中的创造性劳动,又保护了他们敏感的写作自尊心。亲切委婉、循循善诱的启发式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内心的写作积极性,还能把这种积极性引导到自觉揣摩写作优劣、领悟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上。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老师在批改中善于启发诱导,既给学生留下了思考的余地,又让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从中悟出修改的方法,提高了写作能力。正所谓“投石水中,涟漪片片”,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写好评语还必须做到语言生动活泼给人美感。教师要求学生写作文用语力求生动活泼,这是言教;教师评语也努力于此,这是身教。学生可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影响。
语文老师给学生的习作下的评语,是语文教师与学生心灵之间的对话:它似一滴露珠,滋润学生渴望赏识的心田;它若一座桥梁,通向每一位学生盼望启迪的心灵;它像一盏明灯,引导学生循着光明不断奋进;它如一串珍珠,带领学生走向文学殿堂„„只有这样自觉的引领,学生才乐于作文;只有这样知心的评语,学生才爱看评语,才能从评语中得到乐趣,得到指引,升华情感,从而用丰富的触角感受、创造美丽人生。
第二篇:《数学让生活更精彩》评语
《数学让生活更精彩》评语
单位:洛阳市涧西区中州西路小学辅导老师:贠海文邮编:741000电话:***
数学之于生活真的是无处不在,看到你这份细心和认真的思考劲老师感到非常高兴。
再仔细想想,我们身边还有什么与数学或数字相连。那大到宇宙中的星系,小到身边伸手可触的东西,若深究下去它们其中也蕴含着很多的数学问题。数学是一门不可缺少的工具,它推动科技的发展,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杯子为什么是圆的;头顶上的风扇为什么老是有三个叶子;还有祖国发射的卫星和导弹。
这些物体的形成和运行是经过数学的严密的计算得来的,老师期待你有新的发现。
第三篇:作文________让青春更亮丽
____让青春更亮丽(自信、勇气、读书、奉献、关爱......)青春是一笔令人羡慕的资本。我们拥有强壮的体魄可以撑起一片蓝天,我们拥有结实的臂膀可以划出一片惊涛骇浪,我们拥有聪慧的头脑可以开辟出一片崭新的天地。青春应懒惰而黯淡,青春因坚持而闪光,青春因拼搏而亮丽。
相似的题目
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008年中考优秀作文选评
(一)【考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片嫩红,一弯碧溪,一袭云彩,一阵鸟鸣,一丛风中的芦苇……便是一道
赏心悦目的风景线;
一曲生命赞歌,一帧活动剪影,一次风采展示,一处公益广告……便是一道
令人回味的风景线;
一位哲人说,你的灵魂就是一道精选的风景线。也许,你眼中和心中的风景
线更多更多……
请以“一道风景线”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
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2008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作文题)
【思路解析】
作文题采用“提示语+全命题”的形式,在去年全命题作文要求的基础上,又加入了新的元素,命题要求更加完善。材料提示语语言优美,富有哲理,能使考生在轻松美好的审美愉悦中构思;结尾的“更多更多„„”,能让考生不必费神就顺利越过审题门槛;提示语的“题眼”——“眼中和心中”则恰到好处地暗示了“风景线”的两种存在形式,为考生构思立意提供了参照。由提示语可知,题目中的“风景线”,无论是在“眼中”还是在“心中”,都应该是美好、高雅、感人的。或是值得赞美的人和事物,或是一种值得倾吐的情愫,或是一种健康的心态、一种高尚的涵养、一种崇高的精神等。而“一道”这一数量词又给出了数量上的限制。今年的考生面对的热点较多,雪灾、抗震、奥运„„可以作为素材的“风景线”
太多,切忌将原素材简单“复印”、“克隆”。
一道风景线
南通一考生
我心中的风景线充满绿色——生命的颜色。边走边涂,便是我一生的使命。
草之绿
草的绿很特别,是一种厚重的绿,溢满沧桑。我的绿色涂料的底料便是它——草之绿。草将所有的坎坷只当作对自己命运的考验,刚刚长出的小草是嫩绿,很淡很浅,经过风雨的洗礼,早春的严寒,仲夏的干旱,动物的践踏与啃噬,绿色逐渐变深变厚重,于是“疾风知劲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它的生命力极强。“贱如草芥”,草自卑吗? 1
不,它从不自卑,即使被踩在脚下,它也只是弯一弯腰,不折不断。它坚韧,它懂得平凡就得坚强,所以草拥有的绿是特别的绿,只属于草的平凡中透着坚强的绿。
我要将它作为我心中风景线的底色,在人生路上涂抹着坚韧、顽强,涂抹着自己平凡里的不平凡。
树之绿
树叶的绿给人安静、亲和、愉快的感觉,是一种墨绿,我的绿色涂料里决不能少了它——树之绿。
人们在工作学习之余总会抬起头,将干涩的眼投向窗外的树,树叶的绿可以让人消除疲劳,找回轻松。树懂得谦和,它和谐地生活在世上,年年泛绿;它更懂得乐观,将上天对它的折磨——暴雨,化做大地浅浅的微笑,丰润着它的墨绿。它将上天对它的考验——烈日,化做自己不竭的能源,收集着它的墨绿。需要时,它就把绿奉献出来,毫无保留。我要将它作为描绘我心中风景线的涂料,为我的人生闪出乐观、谦和与奉献的亮色。
水之绿
水的绿很透明,很清爽,是一种碧绿,它灵动、活泼,充满智慧。我要在我的生命的涂料里请进它——水之绿。
当你把手伸入冰凉的水中想给自己的手染一层清爽的碧绿时,水只是潺潺地抚着你的皮肤,将凉意渗入你的心中,它丝毫不留恋你手心的温度,亦不会将它空灵的碧绿赋予你。当你满怀失望地拿回手时,碧绿便弃你而去。水不贪恋,它只朝自己既定的方向奔赴,翻腾着它一身的绿一路作别,智慧地挥手。
我当然要将它作为心中风景线的涂料,让我的一生机灵、鲜活而又充满智慧。
我心中的风景线充满绿色——生命的颜色。有了它,风景才有灵魂,生命才能常新。点评:这是一篇新意迭出、含义隽永的抒情散文。作者借“绿”抒情,三种“绿”代表着三种人生追求,立意高远;作者将眼中之绿与心中之绿交融,将自然之景与人生感悟合一,巧妙地展示了一道“心中风景线”;而文章结构——小标题的形式,也运用得恰如其分,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一道风景线
南通一考生
奔跑——我心中最美的一道风景线。
圣地亚哥一直在奔跑,他会在洛杉矶的小公园里带着足球快乐地奔跑,尽管那只是一块简陋的草坪;他会勇敢地抓住一切奔向梦想的机会,尽管他的父亲百般嘲讽、阻挠;他会在雨天的泥地里一次次艰难地站起来奔跑,尽管他会再一次狠狠地摔下去;他会在球场上努力地快速奔跑,尽管他有哮喘病而他的呼吸器刚刚被人踩坏……一次次深深地凝视着圣地亚哥奔跑的姿态,忽然间明白:奔跑,原来就是心中风景线的精心描画!
我又想起了刘翔—— 一位在世界的跑道上奔出了12秒88的110米栏世界记录的中国人!当他跨过终点夺过国旗叫喊着奔向人群时,全世界都沸腾了!他的坚持,他的付出,他的汗水和伤痛,为他、为中国、为亚洲乃至世界奔向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神话!这样的奔跑,在世人的心中永远刻印下一道最美的风景线!
回顾历史:孔子的一生都在奔跑,游说诸侯国困而不舍,最后回到鲁国仍育人著书;中国工农红军在奔跑,他们用双足量出了二万五千里漫漫长征路,最终把中国引向光明;回眸
当代:霍金,虽然坐在轮椅上,但在他的生命之中却一刻也没有停息他的奔跑,他最终以坚韧的意志谱写了人生的辉煌……他们的心中无不具有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我的生活不也是一场奔跑吗?虽然有时面对高负荷的学习我会变得无比烦躁;虽然我常流连于窗外那种无拘无束的奔跑;虽然我偶尔会在夜深人静时扪心自问“到底值不值”的问题,虽然……可我知道理想的大门是永远不会对着一个悠闲漫步的人敞开,心中的风景虽会有恬静的村野和悠然的渔翁,但风景的背后却是奔跑——挥洒的汗水,伤痛的折磨,全身心的付出……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奔腾急,万马战犹酣。”这是一位伟人眼前和心中的“风景线”。加入这万马奔腾的队伍吧,用我们的奔跑,用我们的激情,去描画心中壮丽的风景线!
点评:这是一篇由事及理、借事抒情的散文。虚实结合,将有形的出色奔跑与无形的品格构建铸就成心中一幅个性化的风景,文章扣题紧密,构思新颖;圣地亚哥和刘翔两个典型事例的形象叙述增强了心中风景的可视性,避免了行文的空洞和抽象,并引出了“我”对“生活是奔跑”的反思;收尾引用毛泽东诗句,又都给心中风景线注入了深刻的人生感悟,这样虚实结合的构思是个性化的表现。
我是一道风景线
我,是一棵小草,没有花香,没有树高,但亲密无间的同伴遍及天涯海角。我,是一朵无瑕的白云,飘来飘去,无人为此惊叹,但世间多了一道风景线。我,也是一颗螺丝,默默地为人们服务。
我,也是一桶漆料,装点了人们的心情,尽吾所能,使之多了一道风景线。
春夏秋动,都有它们独特的风景,我往往就是其中一道。
春,万物苏醒。百花争艳,着是温馨的季节。我的心平静而自然,望着那如梦如仙的幽美景色,吸一口气吧;让自己也成为白花中的一朵,尽享大自然的赐于。
夏,热情似火。阳光虽然炎热灼人,却蕴含着新一代的生命与活力。我挥一把汗,摇身变为苍翠挺拔的树木,心无杂念地为人遮阳,奉献自我。
秋,果实累累,秋高气爽,正是万物欣欣向荣,收获的季节。刹时,轻风吹过,麦浪金黄,娇柔地翻滚,美丽而生机勃勃,此时,我心甘情愿地成为麦子中的一颗,给人以欣喜,希望之感。
冬,不知不觉地来临,带着冰雪一起来了,雪花从天而降,像可爱的小绒球。雪花洁白无瑕霎时间在我心中激起热烈的希望,踊跃地投入雪花的行列,投向大地。
一年四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春华秋实,风光万千。而我呢。只愿做一道风景线,来默默温暖人心,点缀大千世界。
日薄西山,余辉没有抒发“夕阳无限期好,只是近黄昏”的伤感,而是提起画笔,勾勒出一幅绚丽多姿的画卷。
彩虹,在雨后尽现迷人风姿,它让七彩之桥留在水里,让缤纷五色留在空中,让生命的万紫千红铭刻在人们心中,却又何曾在乎过美丽是如此短暂呢?
给我的灵魂涂上色彩,涂上那生活的五彩斑痕,涂上一分面对明日的勇气。抬起头,看看这天,也许不久的未来暴雨狂风,便今天是属于我的,明朗的天为我阳光和煦。
从未体会沐浴在阳光中的温暖,没有享受过受人称赞的欢乐,并未因此而消沉,郁金香,依旧花开深夜,幽幽花香,送去它给每个人的吻,于是,春风因它而沉醉。
转瞬即逝,并不是它的愿望;与日月同辉,却在遥遥无期的那一头。虽然上帝赐与流星短暂的生命,但它依旧带着人闪的心愿飞身那美好国度,它会因作为天使而快乐。
把我的心灵涂上色彩,涂上生命的姹紫千红,涂上一份自信。挥挥手,告别昨天,今天会有新的挑战,却保必在乎别人,花样年健,我保持自我,享受自己的每天天。
春雨如丝,绵长不断,无数人因此而愁怅,默默接受人们的指责,却又如慈祥的老人,轻轻敲敲大地,唤醒沉睡中的花花草草,然后,带着一丝欣慰,伴着春风,消暂定在天际中。
雷声阵阵,是他的鼓手驾车已到,电光道道,是他展现威武身姿,而万项良田,沐浴在它的恩泽中,而它则在一片惊恐声中默默离去。
给我的心情涂上色彩,涂上美好事物夺止光彩。涂上一份奉献,拍拍胸膛,告别依赖,活在自己的阳光之中,让给予的快乐,点亮希望的灯火。
给自己的心情涂上绿色,让自己沉浸天一片希望之中,让自己每天都有憧憬未来。给自己的心情涂上红色,让自己拥有一份生活的热情,让自己每天都充实人生。给息的心情涂上金色,让自己怀抱一份收获的喜悦,让自己成功在每天。
给自己的心情涂上勇气,涂上自信,涂上给予,让自己过得不再失落,因为有勇气而对失败,让自己过得不再彷徨,因为有信心面对挑战,让自己过得不再孤单,因为给予,大家共同分享的喜悦。
生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曾一度,生活不过是每天平淡的度过吃、喝、玩、睡,如此千篇一律,周而复始,但我错了,错得离谱。
一次很的机会,让我体验到生活的美好。
过贯了城镇中繁华吵杂生活的我,从不用担忧衣食住行这的问题,总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于是,那个暑假,爸爸把我送到了乡下姥姥家,说是让我去体验生活。
姥姥家住的是木房,睡的是木床,那里电视,也电灯,只是一片田野,很宽阔很很美丽的田野。但我却在地方体会到生活的美好。
夏日炎炎正好眠,可这句话在乡村里却不实用。
七、八月份正是稻谷飘香的季节。田野里是一望无际的金黄稻穗。乡下的孩子们赤着脚在田野里追逐嬉戏;稻田里,妇女们着青蛙动听的歌声挥舞着镰刀割着稻谷,远处的山上,年轻貌美的姑娘们站在茶树前十指尖尖采茶忙,她们身上的五彩裙变成了一只只漂亮的蝴蝶儿„„啊!好一派迷人的风景呵!
看着那股努力的干劲,我也情不自禁的卷起裤腿,走进田野,挥起镰刀„„
你时问我:生活是?我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你——生活是一双勤劳的手。生活的本质劳动,劳动才能让生活变得充实而美好。
说劳动是一派迷人的风景,那么,生活,就会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第四篇:生活让作文更美好
生活让作文更美好
——谈小学的写作教学
[ 关键词]:
生活
作文
美好
[ 内容摘要]: 写作必须从鲜活的现实生活出发,学会用一双慧眼观览外物,用一颗真纯的慧心体察外物,并通过对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体察透析,形成具有独特个性的创作风格,并进一步借助语言外壳显情志于外,如此这般,学生定会大呼:生活让作文更美好!作文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在低谷徘徊,原因有很多 :一方面是小学生作文大多缺乏真情实感,思想肤浅贫乏,不能深入挖掘客观事物的深刻内涵;思维向度、文章结构单一,为了“合乎标准”而不惜借用虚假的故事路数、对虚构的情节生搬硬套;由于片面地割裂了生活和写作的联系,课外涉及的知识面较窄,因而写作语言的表现能力发展迟缓,相应地笔下也无法表现出同生活一样无限丰富多彩、无限复杂多样的情感。辞不达意现象的出现也就不足为怪了。
另一方面,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一边热衷于大而无当的章法技巧的训练,一边又拿“考场作文”的框架对学生的写作进行修枝剪叶;既而单凭借手中的一支笔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单向的评价(通常学生只是注意老师给的分数、等级或者老师所给的盖棺定论式的评语)。在这种极端的形势下,对小学生的写作倾向、作文质量又能抱多大期望呢?
人们往往把学生写作中“无米下锅”归结为他们两点一线、学习压力大没时间积累、体验等。其实不然,小学生年龄虽小但阅历却并不少。大至世界和社会,小至学校和家庭,其中发生的许多事情,都会扣击他们的心弦,引起他们的关注和兴奋。他们有很强烈的求知欲和辨别是非的要求;他们有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好、追求和理想;他们有一个时而变幻色彩、时而涌起波澜的天真烂漫的生活领域,其中有很多可以取作素材。宝库就在身边,他们却视而不见,这是因为他们误以为面包和盐既然不是精金美玉,就不值得拾取和珍藏的缘故。
那么,如何观察、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呢?我国老一辈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一针见血地告诉过我们“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那么,我们说:写作素材来源就是一个人全部的生活热情以及其人生阅历!
一、“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语文与生活同在,它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是最能体现学以致用的学科。《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在语文课程中学到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在其他课程、其他场合中也可以学到语文,拓宽学语文用语文的天地。”
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妨尝试“语文的生活化”与“生活化的语文”相结合,使语文学习变得更加灵活更加贴近现实。我们要不断鼓励学生用生活的标准去判断生活的底蕴、去诠释生活的经验、去解读语文材料,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并真正受到启迪。(1)尽情表演,再现生活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贴近生活实际。要理解、读懂它们并不难,难点在于如何通过文字体会其中的思想内涵。教学时,教师可创设一定的情境,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将抽象的文字变换成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愉快地、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内容,真切地体会到作品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感受到学语文的乐趣。(2)尝试实践,体验生活
教学时,教师不但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展现课文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还要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经验,去体验生活,去感悟生活,加深感受。如《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文,作者用诗的形式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人生哲理。教学时,如果教师仅限于从语言文字中引导学生去感悟,学生可能浮于表面,感受不深。为此,在学习完课文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带学生去爬山、郊游,来感受大自然里的奥秘,从而引出主题。
“生活中处处是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让语文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语文,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多元化的学习的平台,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就会不断地提高,而语文也会因为其强大的生命力而魅力无穷。
因此我们必须学会自觉去感受生活、感受自然,从生活中找寻写作的素材和灵感。此外,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应该致力于把学生写作向文学创作的高度引导,而不是像长期以来形成的为作文而作文的敷衍、应付的层次,引导他们树立为文的高度责任感,彻底搞清楚为何而作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情感深度地介入生活,并且要走进生活,自觉地联系活生生的现实世界;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将写作与自我需要、个人兴趣、情感的发展联系起来。也只有这样的作文才能折射出作者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才能使文章真实生动,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个性鲜明。
二、“他山之石可攻玉,可把他乡认故乡”
有的学生为完成“任务”而绞尽脑汁,写勤奋总是离不开牛顿、居里夫人;一开讲成功在于后天的努力就是说爱因斯坦、爱迪生的小时候;一提起身残志坚就忘不了海伦·凯勒、张海迪„„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作文本上更有大量的学生让焦裕禄、李素丽、黄继光等走上前台;屈原、杜甫、白居易也从历史中走来,有些材料使用起来也张冠李戴,令人啼笑皆非,这反映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盲目背诵,生搬硬套的学习现状——这种膏药似的写作套路与现阶段小学生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十分复杂敏感的心灵是极为不对称的。
我们平时在指导学生观察事物时,若只局限于对外在客观事物的观察,而不强调同时关注与之相对应的内在心灵感受,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欠。如果说在写作与生活之间,观察是桥梁或媒介,那么感受与体验则是这桥梁、媒介的重要基石。仅仅满足于表层的看得见摸得着的观察是远远不够的,观察不仅要善于深入外部世界的特征,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充分地了解内部世界,能观察自己内心感受的特征,即在挖掘生活的同时又能挖掘自我,那么这种观察才是充满了灵性的,这种感受才是真实的。
观察决不能停留在一种单纯的形式上,它还应是一种能力,必须融入作者自我内心体验及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必须具有鲜明的审美特征。理解不再是单纯的逻辑推理或抽象的沉思,而是情感与外在事物的相互渗透,它将该事物从理性世界移到了情理交融的世界。这种审美感受使万物蒙上美的光辉,无生命的事物也有了生命的意味。生活是一个万花筒,蕴藏着人生百态与真善美丑。让学生走近它,观察它,感悟它,作文不仅有了无尽的题材,而且平添了无尽的底蕴,折射出深沉的悟性。文学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它不是生活的完整再现,而是生活浓缩的、典型的、深刻的表现形态。感悟生活,就是对生活条分缕析,由此及彼,从现象到本质进行系统深入的体验,就是把生活寓于情感之中。缺乏对生活的感悟能力,人生便缺乏激情与深度;没有感悟的思想是苍白无力的;没有感悟的文章是浅薄的。学生一旦具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就会发现平静的湖面下,荡漾着的原来是动人的激情,雄奇的深山里,却孕育着喜悦的鸟语花香。只有教会学生用心去感悟生活,学生才会真正领悟到生活的真谛,创作的品位才能得以提升。
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往往都有这样的感受:学生的大作文所反映出的个性以及闪光点远不及小作文(或片断描写),而后者的总体水平又远不及随笔。这是因为学生在开放、自由、富有创造性的写作活动中所获得愉悦远远超过苦参或“硬挤”的产品,在随想中他们的参与性强,写作兴趣浓厚,创作的思维变得异常活跃。他们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心理因素因而得以伸张。大家在作文中都能敞开心扉说真话,诉真情,空话、假话、矫情的现象得到了很好的遏止;在随想中他们的主体意识增强,消极被动的作文观念得到有效的校正,大家更能够自觉而有意识地关注身边的人、事、景、物,关注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层面与角落。
三、“创新须有立异志,个性出自自由心”
提倡个性化作文,鼓励创新能消除惧怕作文的心理负担,特别是现在开放性、个性化的话题作文,更让同学们尽情尽兴有话可说,这有利于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整体水平的提高。
那么学生在开放、自由、富有创造性的写作活动中所获得愉悦远远超过苦参或“硬挤”的产品。
高扬个性的大旗,在写作内容上就要善于选材,巧于提炼,精于立意,即拥有主体之自得之见、自然之情与自在之趣;语言上要善于用自己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阐述自己的思想,能够创造出新鲜活泼的言说形式,即拥有主体的自由之笔。世上没有两片叶子是相同的,而人作为个体的存在,其在各个方面表现的亦是无限多样的。如人或隐忍,或直白,或含蓄,或幽默,或冷峻,或典雅的气质一样,文章的风格也应因人之不同而摇曳出五彩斑斓的风采。
我们认为,在创新写作的过程中,必须重申道德标准,必须引导学生建立符合实际的创作原则。首先,应该多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去探究人性之美、人性之爱,逐步培养学生重视情感体验。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让学生逐步学会全身心拥抱生活,体验生活,那么,他们才能在写作中体现真性情,才能体现出作文应有的个性来。其次,还要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责任感。人生而带有深刻地历史的、民族的烙印,这也是促使个人向上、前进的精神动力。只有这两个方面能够紧密结合,创作才能凸现为文的个性,才能达到与传统文论殊途同归的目的。
综上所述,写作必须从鲜活的现实生活出发,学会用一双慧眼观览外物,用一颗真纯的慧心体察外物,并通过对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体察透析,形成具有独特个性的创作风格,并进一步借助语言外壳显情志于外,如此这般,学生定会大呼:生活让作文更美好!
作
者:韦 娜
单
位:赣榆县金山小学
第五篇:让作文教学更有效
让作文教学更有效
——小学语文专题研讨之五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长期以来,在小学作文课堂教学中,形成了“教师命题、指导──学生独立写作──教师改评”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训练模式常常造成的后果是:
1、学生不会下笔,无话可说。因为学生的作文从来都是教师命题。2、学生不会积累。因为学生作文的材料大多都是教师提示或准备的。3、学生不会创新,文章千篇一面,缺少个性。因为教师有意或无意间设置的框框严重束缚了学生。
4、学生写作不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是为了“任务”和“分数”,生搬硬套或随意编造。因为教师忽视了学生多渠道地进行语言、素材的积累。
可见,这种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课程作文教学的要求,更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而真正想让学生的作文焕发出生命力,只有让学生从心理上认同作文,接受作文,喜欢作文,才能做好作文。那么,怎样才能逐步实现这一作文教学目标呢?
一、腹有诗书文自佳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的确,积累词汇,丰富学生的语言,对于提高作文教学水平有重大意义。“胸藏万汇凭吞吐。”基础教育的目标是“胸藏万汇”,必须把大量的词汇识记在心,才能吞吐自由。如果把它们藏在笔记本里,那就难以应用了。作文就是用文字说话,作者通过它可以真实地告诉人们一件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可以带着好感或憎恶向人们介绍一个典型人物,可以激情满怀地呈送给人们一处壮观的丽景,也可以精心地向人们雕凿出一件精美的物品。显然,阅读和作文是相通的,都是围绕语言文字活动的。二者比较,阅读是对语言文字的吸收,作文是对语言文字的应用,其中吸收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教学生作文,一定要让他们了解读书的重要性,让他们热爱读书、学会读书、读更多的书,从阅读中多多地吸收语言知识和语言技巧。一个人读的书越多,所获取的知识和方法也就越多,作起文来也就越发容易。鲁迅先生也曾告诫文学青年,好文章是靠读好书熏出来的。所以,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一定要培养他们的阅读水平。
而小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采用“课外阅读成长袋”的方式,记录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小小的读书成长袋即有学生摘录的好词好句好篇章,又有学生参加活动的录音,还有学生自制的手抄报。定期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阅读得其方,写作之能力亦即随而增长。”要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除了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之外,还要在读写结合上花大的气力。
读和写的关系是输入和输出关系,就像人体摄取营养,储存能量那样。读是一个多方面吸收的过程,读是写的基础,写从读吸取养分。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培养辩证的思想方法,陶冶道德情操,提高审美修养,这一切,对于写无疑是不可缺少的;读可以帮学生见到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而造成的难以亲自耳闻目睹的东西,使学生开拓视野,积累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文化素质;读可以让学生接触许许多多的文章样式和品种,它们能为写提供良好的方式和借鉴,更何况有的文章就是在传授写作的原理和方法,告诉读者写作的规律和途径。
但是,读要靠写来促。写是表达的一种手段,是为了交流思想感情。写的过程,事实上也就是对于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和运用的过程,跟学了数理定理再去解答习题大不相同,写不仅需要懂得怎么写,还要解决为什么写和写什么。写的过程,对词语运用、篇章结构,都会受到所读文章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会有意识地从读过的文章中寻求启发和借鉴,然后去创造和写作。像秦牧那样先有一篇文章的初步构思,再去阅读,广泛搜集有关材料,丰富文章的内容。这样,以写促读,使学生在从感性到理性再回到感性的训练中受益,发展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读只是走别人的思想路线,写才是走自己的思想路线。为了写去读别人的东西,就经过自己的思想路线把读来的知识变为自己的东西。叔本华说:“这样的读书可以教导我们如果发现自己的天赋,也可以借以培养写作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加强读写结合,让学生的作文焕发出光彩。
二、题有生趣心自动
学生们的写作潜力能否被开掘出来,与作文题目的设置有着密切的关联。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总是拘泥于教材要求,教材中要求写什么就写什么,教材中以什么题就以什么为题,命题空间狭小,要求僵化划一。因而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路,束缚了学生作文的手脚,而并非“心有所思,情有所思而后撰作”,如果指导不当,还会造成学生作文时的心理障碍。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打破教学常规,不唯教材。作文命题的措词上要尽可能形象具体。如:《一件苦笑不得的事》《我和小树一起长》、《新的高度跳过去了》、《小飞机上天了》比起《一件事》、《植树》、《跳高》、《航模表演》就显得具体、形象,适合儿童的口吻和情趣,对儿童作文的动机有较强的诱发力。命题的形式上,还可以把从现实生活中获得的素材,移植到童话、寓言或科幻故事中去。由于学生对此类素材已有感知,加之对童话、寓言和科幻故事是他们喜闻乐见的,让他们去编写诸如《黑猫警长的新发现》、《狐狸送礼》、《小丸子有了新妈妈》、《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重归于好》、《空气的声声哭诉》、《病菌,不许你来探访!》等。这些题目很容易让孩子们情绪高涨,思维活跃。
正如叶圣陶所言:“只有从儿童心底流出的命题,儿童才会以极大的兴趣对待它”。
三、情有感触言自真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因此,只有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把课上得有情有趣,让学生也学得有情有趣,才能使学生易于动口,乐于表达。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一文中说:“一个真正关注人的发展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在教学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会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如此看来,活动是生命发展的过程,也是生命的本质意义所在。生命活动是作文的不竭源泉,因为孩子们对自己的生命活动是最熟悉的,也是最珍爱的,更是乐于表达的。因此,作文教学中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生命活动,引导他们捕捉生命的真美感受,倾诉于作文之中。
如:让学生介绍怎样去自己家这么一篇作文,若只是按一般的教学,要求学生把地址,路线,交通工具等说清楚,学生往往很容易草草了事。下面这位老师的教学则使我们大受启发:
老师说:每一个同学都给我留下美好的回忆。近来,我突然萌发一个愿望,开始它只在我心里一闪,像交响乐中极不引人注意的音符,仅发出微弱的音响;现在这音符发展了,强烈了,壮大了,终于成为激烈的反复出现的主旋律,时时在我心里激荡。可是,我又不好意思说出来……”
“说,您说呀!”大家叫起来。
“我非常非常想去你们家玩。”学生听了,个个流露了出“欢喜”的神情。“可我怎么寻找你们的家呢?”正在学生为难之时,老师说:“我有一个一箭双雕的办法,不知你们……”还没等老师说完,他们就热情地吵断了老师的话语。于是,老师便趁机在黑板上写下《老师,您这样寻找我的家》。他们恍然大悟,随即便摸纸拿笔,跃跃欲试。老师又进一步提出要求,说:“同学们该不会乱写一气,故意让老师找不到你们的家吧?到时,我按你们指点的路线寻找,丢失了,以后你们就没有语文教师了。”一阵欢笑过后,大家在轻松、激动、兴奋的心理情绪支配下动笔了。
这节课中,我们可以发现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学生就是这样极其乐意地开始了介绍。在这种高昂的情绪中,他们也必定会想法设法让自己的语言详细、具体、明了。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开始了真切地表达。
这样的作文教学,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交际的情境”之中,表达是真实的,活动是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的,情感是真实的,学生的写作进入了“角色”,便会感到胸中充满情意,文思汩汩如泉,“如梗在喉,不吐不快”,写出来的习作自然而又真实。
四、学有所用笔自勤
美国的一位名叫德优的女教师,面对班上混乱局面,微笑着布置给同学们一道作文题:“我们要来找出自己希望从事的职业,针对未来的职业写一份报告,而且每个人都要访问一个真正从事那行业的人,作一份口头报告。”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作文课,不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写作任务,可以到图书馆查资料,可以调查访问,给学生充分思考和准备的余地。美国的作文课,关注人生,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与他们自己的利益和命运息息相关;与社会、生活是沟通的,注重处理好作文与生活源头的关系,并且追求真实和实用。
其实,作文不应该是语文老师的责任。我想,与各门学科结合起来,这是完全行得通的,也是有必要的。比如,学生在上了科学课后,在科学老师的指导下,写观察记录,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的有关情况,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记录科学现象的习惯,形成一定的分析、综合能力,提高组织材料和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科学现象的探讨。学生上了数学课,让学生好好体会一下老师是怎样教会学生学习重难点的,练习是怎样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成推理解决问题,把自己求知的过程和巩固新知的过程写下来,这不仅是次绝好的思维训练,而且培养了学生听课品质,深入领会到作文的作用,为学生写科学论文作好准备。同样,上音乐课,把听到的各种声音写下来,把自己听到的每个音符、每段旋律的感受写下来。美术课是关于线条和色彩的,是强化规范训练学生视觉的最好途径。语文老师和美术老师一起训练学生观察形体、色彩能力,并使这种能力自觉地迁移到写作中来。体育课需训练学生的运动能力,教会学生练习各种运动方式,语文老师也可和体育老师一起,让体育老师讲清运动的具体动作后,让学生说一说,再做一做,加深印象,然后作一次小练笔,描写一下体育课所掌握的一次运动是如何进行的,按顺序地说清每一个动作及要领,进行中有何得失,有什么感受。
把写作任务交给全体教师,是习作教学的新理念。语文教师若能与大家一起合作,把各个学科整合在一起,让习作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那么作文教学将散发出更迷人的光彩。
五、文有好评劲自足
特级教师管建刚认为“作文课主要有两个表现形式,一为“指导”,二为“讲评”。他崇尚讲评,“讲评”重于“指导”。他认为上讲评课,要研究学生的作文;研究学生的作文,是讲评课的最为有力的起点。讲评课是研究学生作文后的一个最好表现形式。“讲评”,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将作文读一读,教师讲一讲,评一评。“号”过“脉”,得出诊断结果,再开处方,这药就能下得准,就能药到病除。讲评课,还要“练一练”。教师批改时,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表达上的精彩点,由此引出一个训练点,或发现学生作文表达上普遍存在的一个缺陷,由此引出一个训练点。这样的训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切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学生也有心理认同感。这样的训练就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先写后教”,“以写定教”。
真正的“评讲课”,是一次性的,是“班本化”的。研读这个班的这次作文,只能在“这个班”上“这次课”。这节课只能在这个“班”上,绝不能搬到第二个“班”,上第二次。讲评课,是典型的“班本化”教学。校本培训最能发展教师,而“班本化教学”最能发展学生。
总之,让学生从心理上认同作文,接受作文,喜欢作文,才是有效的作文教学。
(作者介绍:郧西县实验小学语文教师、教科室主任,省市小语会会员,十堰市小学语文青年教师中心研究组、郧西县小学语文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
(校对:张光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