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大题2017

时间:2019-05-15 11:34: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毛概大题2017》,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毛概大题2017》。

第一篇:毛概大题2017

一、毛泽东思想专题组:如何正确理解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一)毛泽东思想概述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

(二)什么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三个方面)

贯穿于上述各个理论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和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它要求我们不断深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研究和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找出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确定党领导人民改造中国、建设中国的战略策略,实现推动历史前进的目标。

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它要求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倾听群众呼声,集中群众智慧,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组织带领群众前进。

独立自主,就是把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方针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也反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决策时的坚定决心和信念。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它要求我们坚持独立思考,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积极争取外援,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同时不被各种形式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所干扰。

(三)现实生活应用(这部分可以自由发挥,以下摘自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讲话)

1、实事求是

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我们推进改革发展、制定方针政策,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都要充分体现这个基本国情的必然要求,坚持一切从这个基本国情出发。任何超越现实、超越阶段而急于求成的倾向都要努力避免,任何落后于实际、无视深刻变化着的客观事实而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观念和做法都要坚决纠正。

坚持实事求是,就要坚持为了人民利益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要有光明磊落、无私无畏、以事实为依据、敢于说出事实真相的勇气和正气,及时发现和纠正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决策中的失误、工作中的缺点,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规律、符合时代要求、符合人民愿望。

坚持实事求是,就要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具有永恒的思想价值,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穷尽真理,而是不断为寻求真理和发展真理开辟道路。今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深化改革,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各种困难与风险,都会提出新的课题,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上作出新的科学回答。我们要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2、群众路线

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人民是决定我们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必须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我们要珍惜人民给予的权力,用好人民给予的权力,自觉让人民监督权力,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使我们党的根基永远坚如磐石。

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面对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和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坚持群众路线,就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毛泽东同志说:“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要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思想中,真正落实到每个党员行动上,下最大气力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人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使我们党永远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

坚持群众路线,就要真正让人民来评判我们的工作。“知政失者在草野。”任何政党的前途和命运最终都取决于人心向背。“人心就是力量。”我们党的党员人数,放在人民中间还是少数。我们党的宏伟奋斗目标,离开了人民支持就绝对无法实现。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如果自诩高明、脱离了人民,或者凌驾于人民之上,就必将被人民所抛弃。任何政党都是如此,这是历史发展的铁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3、独立自主

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具体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那样做的结果,不是必然遭遇失败,就是必然成为他人的附庸。

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我们要增强政治定力,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我们要根据形势任务发展变化,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们要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但我们不能数典忘祖,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也绝不会接受任何外国颐指气使的说教。

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我们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友好相处,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积极开展同各国的交流合作,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我们要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秉持公道,伸张正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绝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也绝不允许任何人把他们的意志强加于中国人民。我们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我们要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

(四)总结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并不是各自独立、互不相关的,而是相互贯通、有机统一的。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又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的特色;既贯穿于毛泽东的全部科学著作和党的重要文献中,又表现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活动中,是党和人民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强调指出:“新形势下,我们要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把我们党建设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专题组复习题:如何理解中国梦?

1.中国梦的提出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此后,他又在很多场合对中国梦进行了深刻阐述。中国梦一经提出,就释放出强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成为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一面精神旗帜。

2.中国梦的内涵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国家富强,是指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经济更加发达,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驱动力更加强劲,政治更加民主,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加美好。)

民族振兴,就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强大,继承并创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及先进的文明成果,进而使中华民族再次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再次以高昂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振兴,也会更好地造福世界人民,共创世界美好的未来。

人民幸福,就是人民权利保障更加充分、人人得享共同发展,生活在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

3.三者之间关系基础和保障,提供和必然要求,出发点落脚点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中国近代以来的屈辱历史已经证明,民族不独立、国家不富强,人民的生存根本得不到保证,更谈不上人民幸福。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都要以人民的权利得到保障、利益得到实现、幸福得到满足为条件,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是相通的,不仅造福中国人民,也有益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4.实现中国梦的路径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走中国道路,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没有正确的道路,再美好的愿景、再伟大的梦想,都不能实现。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一百七十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弘扬中国精神,就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伟大的梦想,需要伟大的精神作支撑。没有振奋的精神、没有高尚的品格、没有坚定的志向,一个民族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国梦,我们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也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凝聚了强大的民族精神,其中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始终把中华民族紧密团结在一起。改革开放30多年的理论和实践,铸造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改革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必须永远保持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弘扬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振奋全民族的精气神,团结一心、自强不息,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凝聚中国力量,就是要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实干才能梦想成真。2012年12月,习近平在广东考察工作时强调:“面向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艰苦努力。我们必须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只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勠力同心、不懈追求、接力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够到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

综上所述,中国梦是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的,符合中国国情、中国百年来的梦想。中国梦这一重要战略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全体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党和国家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内涵。(移到了最后)

括号里的部分是可以看着省略的

三、国情专题组复习题: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依据?

1.国情认识: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就是要坚持深化改革。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表明我们处在并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即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整个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2)三个前所未有:我国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 3)三个没有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和我国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2.理论分析及现实意义

理论分析层面上,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我们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发展需要。现实意义上,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前期改革已经进入深处,改不动的不好改的要全面深化改革。

3.经济和社会发展诸多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是短时间能够解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紧迫性、复杂性、艰巨性表明我们要全面深化改革(挑着背):(首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经济大国,但还不是经济强国。我国的经济增长仍主要依靠工业劳动,过于依赖物质资源的投入以及土地、劳动力等要素的低成本优势。农业基础薄弱,现代服务业正处在培育发展过程中,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大,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仍然比较突出。所有这些,都对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同时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诸如: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还未根本扭转,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进展,同时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仍很严峻。这些矛盾和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最后,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当今时代,国际国内形势的相互联系空前紧密,国际国内发展的相互联系也空前紧密。世界对中国的影响不断加深,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也在不断提升。中国的对外开放成就显著,同时我国经济增长对外贸的依存度较大,经济发展质量还不高,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将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我国对外发展面临的这些问题,对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提出了更高要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发展阶段,在不同时期会显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只有既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大的发展阶段,又认真分析不同时期具体的阶段性特征,才能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具体国情,并据此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政策。)4.(1)为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提出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到2020年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性的任务,为此,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2)为适应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的新期待,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在前进道路上遇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的问题表明只有通过统筹推进、协同配合的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加以解决。(3)为抓住机遇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必须全面深化改革。现在国际环境总体稳定,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高,我国在改革开放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抓住着喝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我们的独特优势,激发党和国家生机活力,才能赢得主动。

5.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阐述了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意义,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对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

综上,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实现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深化改革要求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把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同人民一起把改革推向前进。

四、经济专题组复习题:如何理解及应对中国经济的新常态?

1.什么是新常态:

(1)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现实认识的创新与飞跃。(2)新常态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阶段论”。

(3)新常态是中国经济迈向更高水平的必经阶段,要求稳中求进。

经济新常态就是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在经济结构对称态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稳增长。2.九大特征:

从我国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九个方面来看,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新常态。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科学分析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准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判断。3.三大特点:

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4.在经济发展层面:

(1)经济增速放缓:合理区间,2015年,从7.5%-6.5%(2)调整经济结构:一二三产业的比例适当,产业高端化、产业自动化、产业集约化、产业信息化。有利于保持充分就业,收入均衡,社保完善,有利于增长平稳,物价稳定和发展质量的提升。

(3)转换经济发展动力:要素驱动,创新驱动——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创新是引擎。

5.四大机遇:(似乎可略)

(经济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第一,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经济规模决定的实际增量依然可观。第二,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中国经济正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稳定的动力和保障。第三,在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第三产业增加值逐年上升,已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部门。第四,在经济新常态下,政府积极推动职能转变,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充分结合,共同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我们应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转方式、调结构,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6.四个引领必须:

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发展理念变革、模式转型、路径创新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转变;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四化同步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必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对于进一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附:

2016年考题:如何认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

经济新常态就是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在经济结构对称态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稳增长。(百度百科)

总书记指出,从我国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九个方面来看,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新常态。

中国经济社会新常态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科学分析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准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对于进一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发展新常态有三个特点: 1.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2.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

3.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经济新常态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1.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经济规模决定的实际增量依然可观。2.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中国经济正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稳定的动力和保障。

3.在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第三产业增加值逐年上升,已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部门。

4.在经济新常态下,政府积极推动职能改变,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市场同政府共同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如何应对经济新常态:

我们应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转方式、调结构,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新常态也伴随着新问题、新矛盾,一些潜在风险渐渐浮出水面,能不能适应新常态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疾开刀。)适应和引领积极发展新常态(四个必须):

1.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发展理念改革、模式转型、路径创新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型转变;

2.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四化同步发展;

3.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4.必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推进新常态下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在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中不断前进的过程,就是不断清除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各种因素,最终达到不断提高整个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过程。)

一.政治专题组复习题: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适应扩大人民民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的领导地位是在人民革命事业中的历史作用决定的,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共产党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决定的。在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离开了共产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把全国人民的力量和意志凝聚起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也就无从谈起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党只有领导人民创造各种有效的当家作主的民主形式,坚持依法治国,才能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才能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地位。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与人民民主、党的领导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依法治国不仅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而且也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

2、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相结合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高度统一的。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必须坚持以下原则。第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第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题和力量源泉,法制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法律既是人民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3、党的领导要在法制的框架下,权利要限制在制度的笼子里,要不断完善监督机制。

4、人民当家作主要增强全民的法制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这就需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视崇尚者、自觉遵守着、坚定捍卫者。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必须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决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二.文化专题组复习题: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 答:

一、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有一个能够被全社会共同接受和认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全社会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积极引导社会思潮,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建立和规范礼仪制度,组织纪念庆典活动,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突出道德价值的作用。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到的时间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

4.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金银,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利用好中华文化蕴含的思想道德资源,使其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5.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弘扬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光荣历史的见证,渗透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尚道德和优良品质,包含了体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价值目标的精神形态。大力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习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广大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有利于实现“四个自信”。

所谓文化强国,是指这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这种力量既表现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也表现为发达的文化产业,还表现为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文化自觉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个必要条件。目前我国文化发展相对滞后,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文化强国仍有差距。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色。发展文化事业,要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在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基础上,提升国民素质。发展文化产业,要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在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基础上,使之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七、外交专题组:在新形势下如何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一)什么是重要战略机遇期 党的十八大提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略机遇期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在生存、发展或实现某些方面重大突破时所面临的有利时期。战略机遇期是各种因素和各种关系交互作用的结果,会随着形势的发展而变化,需要去正确分析和准确把握。

(二)如何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抓住新形势下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也要积极应对各种挑战。从国际来看,一是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国际形势总体稳定。二是虽然国际金融危机下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愈演愈烈,使多边贸易投资自由化面临困难,但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趋势不会中断,促进共同发展的有利因素增加。三是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我国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加快发展的条件更多。四是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变化,我国提升国际话语权面临新的机遇。与此同时,我国发展也面临来自国际方面的挑战和不利影响:一是国际经济环境短期内难以明显好转,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低增长、低通胀、低需求同高失业、高债务、高泡沫等风险交织,主要经济体走势和政策取向继续分化,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依然突出,将对我国稳定出口增加难度。二是全球各领域全方位竞争日趋激烈,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调整经济结构的巨大压力。三是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跨国资本流动明显加剧,导致国际外汇、证券等市场有可能持续大幅波动。四是我国周边环境中的战略压力和地缘政治风险有所突出,东海、南海不断发生事端,使我国发展的良好周边环境受到影响。

从国内来看,一是经济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更加强固,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为提升,保障可持续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和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二是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我国仍处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阶段,特别是随着城镇化深入发展,不仅将继续拉动巨额的城镇基础设施和住房等投资,还将继续拉动由大量农村居民变为城镇居民而带来的成倍增长的生活消费。三是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完善,政府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明显增强。四是制度优势日益显现,随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深入贯彻实施,新的更大的制度红利和发展潜力将会不断地创造和释放出来。同时,我国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一是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二是经济结构调整进展缓慢。三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四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需要我们适应和引领。

战略机遇期稍纵即逝,只有紧紧抓住和用好了才有意义。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关键在于能善于发掘和充分利用一切有利于我们发展的资源和关系,对内坚持科学发展、对外坚持和平发展,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紧紧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三)结合现实(自由选取发挥,以下摘自人民网评论)

习近平同志多次指出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仍然存在,反复强调要维护、用好和延长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为我们描绘和实现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确立了战略指引和历史方位。事实上,当前和今后较长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不会改变,仍将持续。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合作与进步的世界潮流没有改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没有改变,世界发展需要中国的态势没有改变;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国际合作不断深入,国际格局加速调整,机遇和挑战相互交织,时和势总体于我有利。

中国的“话语权”越来越强。当前,全球治理结构和机制面临重大调整,迫切需要新的负责任治理主体参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主动塑造外部环境,加强与其他金砖国家、G20中新兴国家等的广泛合作,“一带一路”等重大倡议获得积极响应,倡导设立的亚投行创始阶段即吸引50多个成员国,丝路基金、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国际公共产品不断推出,在亚信峰会、APEC峰会等重要国际多边场合接连发出中国好声音,把握国际话语权的能力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高。

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目前,中国已同多个国家、地区或区域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合作伙伴关系,搭建了中非、中拉、中欧等多个多边对话平台,基本形成覆盖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这意味着我们对外有更多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有更大的回旋空间和发展潜力。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贸易伙伴国最多的国家,是全球12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以合作共赢为目标,构建自由贸易网络,发展新型大国关系,中美、中俄、中欧等关系在健康稳定的轨道上运行发展。

抓住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关键是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对内心无旁骛抓经济谋发展,对外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面对风险挑战保持定力,审时度势展现魄力,奋力开拓坚定毅力。

牢牢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我们自身越是发展,阻碍力量就越会变小,战略机遇期就越会放大。加快发展,必须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取得新突破,通过改革创新释放强劲活力;在扩大开放上做足文章,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狠下功夫,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在激发社会活力上不遗余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把重要战略机遇期思维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努力把难点和复杂性、风险和挑战想全、想深、想透。

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以经贸关系为纽带,密切与世界各国的往来,强化相互需要,加深相互依存。奉行睦邻友好政策,践行“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积极营造有利国际环境。推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力运筹大国关系。面向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国家,拓展合作的范围、领域、层次。在完善全球治理、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维护国际和地区和平等方面发挥更大建设性作用,展现负责任大国风采,赢得世界信赖和倚重。

八、党建专题组复习题:在新形势下,为什么必须全面推进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全面从严治党。

1.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挫折中奋起、在困难中不断成熟的一大法宝,也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2.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艰巨任务,党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强调管党治党一刻不能松懈,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培养和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狠抓作风建设,惩治腐败,用铁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3.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清醒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研、外部环境考验。四个考验的解释可以有选择的理解背

执政考验:执政对党的考验是严峻的,因为权力的诱惑,容易形成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特权思想,甚至出现严重的消极腐败思想。执政考验的核心就是能否长期执政下去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如何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做到长期执政而不变质,这是党所面临的长期而严峻的考验。

改革开放考验: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也带来了问题和挑战。能否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排除各种干扰,全面推动各个领域的改革,考验党的勇气和智慧。

市场经济考验:市场机制具有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等缺陷。如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有效避免和克服市场机制的弊端,是党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是党需要经受的考验。

外部环境考验:面对来自外部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外交、军事等方方面面的挑战,如何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维护国家利益,是党面临的长期考验。

4.新形势下,党在面临上述“四大考验”的同时,也存在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四大危险”。四个危险的解释可以有选择的理解背

精神懈怠的危险:精神懈怠是指一个人、一个党、失去了信仰、目标和斗志。这是和平时期最容易出现的危险,也是任何长期执政的政党都要面临的重大考验。长期执政、稳定执政使党内一些同志淡忘了忧患意识,增加了自满情绪。主要表现:理想信念动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宗旨意识淡薄,严重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责任心和事业心不强,办事拖沓,组织纪律松懈等。

能力不足的危险:部分党员存在忙于工作应酬,不善于学习、不愿意学习、思想理论水平不高,依法执政能力不强的问题。

脱离群众的危险: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就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有的党员干部情感上补贴金群众,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呼声置若罔闻,对群众利益麻木不仁,对群众危难视而不见。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有效化解脱离群众的危险。

消极腐败的危险:消极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肌体的一个毒瘤。有的党员干部经不住金钱、美色、权利的考验,以权谋私、贪污腐化,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必须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

综上所述,面对人民的信托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必须增强宗旨意识,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必须增强使命意识,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全面更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牢牢把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结社这条主线,准确把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始终保持党员和干部思想纯洁;队伍纯洁、作风纯洁、清正廉洁。

习近平: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四者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加强党的建设是关键,全面从严治党是保障,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支撑。

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这是我们党对民族的责任;承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党对人民的责任;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使我们的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是我们党对自身的责任。

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需要党坚强有力。然而,“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

总书记谆谆告诫全党,“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所有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

第二篇:毛概大题

十七大报告关于中国特色和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明主经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内容:土地革命,武装斗争 , 农村革命根据地革命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中国革命的重要方针【中国办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所决定的。】;武装斗争——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实质上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斗争。】;党的建设——党是革命的领导主体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政策、步骤:农业合作化:“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积极领导,稳步前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平赎买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是: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化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2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3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超前性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先导作用。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培育创新型科技人才。

人才强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要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忘记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们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有吧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改革开放重大抉择的深刻的国内国际背景。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70年代末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是有其深刻的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背景。从国内的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当时,整个政治局面是处在一个混乱状态;整个经济情况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从国际环境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在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就是从制度上、法律上保障这一根本准则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得到充分和切实的贯彻和体现。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党也只有领导人民创造各种有效的当家作主的民主形式,坚持依法治国,才能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地位。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与人民民主、党的领导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依法治国不仅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而且也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坚持、巩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善于使党的组长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的联系,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加强人大委员制度建设,优化组成人员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这就为巩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指明了方向。1优化代表的组成、严格按照当选人民代表的规定条件遴选代表;按照所规定的人民代表的职责要求代表。2要科学地处理好党的领导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3进一步健全人大办事机构,规范办事程序。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特征第一,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第二,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目标,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以实现不同时期的总任务为共同纲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奋斗目标。第三,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第四,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都受到宪法的保护,享有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在建设8"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党合作与治协商具有重要作用。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

(3)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

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马克思主义产生于工人运动中,是指导工人阶级实现自身解放的强大武器。马克思主义反应和代表了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的勃勃生机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历史告诉我们,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和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

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第三篇:毛概大题

1.如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在党的基本路线中,经济建设是中心,是主体,它统领着其他的内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一贯思想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形成的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现实意义: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坚定了我们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明确了我们努力的方向和承担的历史责任,激励着我们不断增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伟大力量。

理论意义:如同任何正确的理论都是对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概括一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理论意义也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特别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实践进行科学总结的结果。它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 就是我们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 同时也是理论不断升华的过程。

3.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的区别和联系

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在时代主题、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路线方针政策和实际工作等方面,有着重大的区别,但两者“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又有着共同的特征。这两个历史时期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改革开放前历史时期为改革开放后历史时期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改革开放后历史时期是在改革开放前历史时期基础上的拨乱反正和合乎逻辑的继承发展。正确认识两者的相互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4.为什么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改革开放是一场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因此,改革开放既是我们党领导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之所以实现了目的和效果的高度统一,就在于我们既坚定不移地进行改革开放,又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坚决排除各种错误思潮、错误倾向的干扰,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邓小平区分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具体制度,认为基本制度如公有制、按劳分配、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是正确的、优越的,是我们的历史选择,不能改变。而社会主义的具体制度,即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其中有不少是需要改革的。当具体制度和体制不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束缚生产力发展时,如果不适时地进行改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甚至会丧失掉。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不能改变,具体制度必须创新。改革是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邓小平多次指出,历史反复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他说:“世界上对我国的经济改革有两种评论。有些评论家认为改革会使中国放弃社会主义,另一些评论家则认为中国不会放弃社会主义。后一种看法比较有眼光。”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含义和依据

根据我国国情,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建国开始特别是近二十年来的发展,我国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各项事业有了很大进步。然而总的来说,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6.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以人为本,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仅要满足物质生活需要,而且要满足精神文化需要。在满足生存需要的基础上,还要满足安全、享受和发展的需要。在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还要不断改善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的环境和条件。要关注全体人民的需要,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要不断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努力为人人都能成才创造良好环境和平等机会,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逐步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人民在教育、就业、收入、财产和发明创造等方面的合法权益。

7.什么事和谐社会,本质是什么?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中外历史上都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进入21世纪后,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将其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8.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取得胜利所依靠的三大法宝是什么?

三个主要法宝:1.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主要法宝。

9.中国梦方面的小论文

中国梦,是一个代代相传的精神:坚持,永不放弃。正是因为中国人民有了这样一个精神,才击败了帝国主义列强,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这样一种精神,使十三亿中国人奋发图强,领悟到了成功的真谛。如果没有了它,中国将会屡战屡败,从此不再进步。

10.如何正确认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

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是通过自己的政党来实现的。无产阶级只有在其政党的领导下,才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对各革命阶级的领导,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这是坚持领导权的基本策略;建立一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强大的革命武装,是保证领导权的坚强支柱;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是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含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整个历史阶段。

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内容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主要内容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于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中共十七大做了补充:由原来的“富强、民主、文明”改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2)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3)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相互关系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这就厘清了两大理论成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内在逻辑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这两大理论成果,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指引党和国家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行动指南。

15.马克思主义中国话原因、内涵

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16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依据和内容 基本内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坚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建立红色证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现实意义:它是坚持实事求是,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典范。(1)对于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启迪意义。(2)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多样性的先河,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新鲜血液。17我们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什么?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应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 “左”倾的错误。

第四篇:毛概大题

1.结合建党90周年来的历史经验谈谈党的建设问题(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章 毛关于党建的问题 2.经济问题(第八章,第五章+如何推动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十二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a„(0)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

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1).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以培育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

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是充分体现时代精

神的文化.(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包含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大的方面(3)马克

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决定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

设与党的建设在本质上是紧密相关的。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主体工程,是社会主义

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工程。另一方面,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在思想文化精神上的体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要更好地建设一个马克思

主义执政党,使党始终成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1、结合建党90周年 谈谈如何加强党的建设

一、以抓好党员的思想建设为突破口,大大提高党员整体素质。严格按照“思想指导行动,思想决定行动”的理念为指南。将思想建设工作作为攸关全局的大事来抓,坚定不移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局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二、以抓作风建设为目标,全面改善和加强作风建设.把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作为抓好党建工作的前提,采取

打牢基础、健全制度、选准载体、抓住关键,从而形成强大合力的有效措施。

三、坚持求真务实抓党建,在改进工作作风、增强工作实效性上求突破。求真务实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党建工作要带头坚持重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力戒形式主义,反对弄虚作假,以求真务

实的作风推进各项工作。坚持抓党建促发改工作的开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

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做事重效果、讲效率,努力做到工作效果好、基层欢迎的事多做,工

作效果差、基层不欢迎的事不做。

在正确认识、充分肯定党的建设主流的基础上,还必须清楚地看到,党的建设的整体水平和党员干部的思

想状况与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还远不适应。党内存在的党不管党、治党不严的问题仍然没

有从根本上解决,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中还存在相当严重的问题。对此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坚

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党的建设的基本原则。

2经济模式的转变.(1)一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运用高新技术加快改造传统产业。三是大力推

动自主创新。四是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和保护。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原动力。五是进一步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十二五的。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是

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把节能减排作为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

手和突破口。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新型工业化,重点处理好产业转型与加快发展的关系、加快

经济增长速度与提高发展质量的关系、追求当前利益与谋划长远发展的关系,决不能走浪费资源、污染环

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第五篇:毛概大题

一、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目标:要求“好”与“快”有机结合战略: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4.统筹区域发展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十六字方针”

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三、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十八大报告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围绕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五个方面的重点任务:1.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3.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4.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5.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要实现十八大确定的经济建设任务,应着重把握四点:

1.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做到“四个着力”和“五个更多”。(促进经济增长的思路)

“四个着力”是: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五个更多”是: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三个转变”: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资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两个坚持”:坚持着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2.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其中包括,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3.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家创新体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技术创新体系,二是知识创新体系。

4.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牢牢把握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等。

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意义及政策措施

意义: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建设与实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保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胜利实现的重大部署,是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和富裕的重要举措,是保障边疆巩固和国家安全的必要措施,关系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改善全国的生态状况,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有利于培育全国统一市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政策措施:(1)正确处理东部和中西部的关系,努力实现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西部开发打好基础。(3)搞好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4)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

(5)西部大开发要有新思路、新办法。

新思路具体内容由五大战赂构成:①知识发展战略。②人力资源开发战赂。③产业结构调整战略 ④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战略。⑤可持续发展战略。

五、如何理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意义?

1.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自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确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战略方针以来,我国 虽然已在这方面取得不少成效,但从总体上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实现根本性转变。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仍很突出,资源环境面临 的压力越来越大,不仅影响短期的健康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将严重制约长期的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十七大报告从当前的发展实际出发,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两个字的改动,寓意深远,意义重大,针对性和指导性更强,有着深刻内涵。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质 就是要求我们采取综合措施,加快形成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相一致的发展方式。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保证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国际经验表明,工农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化建设成功的重要前提。我们要深刻汲取国外 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把农村发展纳入整个现代化进程,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步推进,让亿万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 与农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现代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我们正在建设的小康社会,是惠及十 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其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大部分地区农村面貌变化相对较小,一些地方的 农村还不通公路、群众看不起病、喝不上干净水、农民子女上不起学。这种状况如果不能有效扭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会成为空话。因此,我们要通过建设社会主 义新农村,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扩大国内需求,是我国发展经济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农村集中了我国数量最多、潜力最 大的消费群体,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可靠、最持久的动力源泉。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使亿万农民的潜在购买意愿转 化为巨大的现实消费需求,拉动整个经济的持续增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社会和谐离不开广阔农村的社会和谐。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关系总体是健康、稳定的,但也存在一些不 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 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3.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都有很大发展,但地区发展的差距也在不 断扩大。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不仅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坚持统筹城乡 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决策。它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在新阶段“三农” 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是对我们党长期

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措施,是新世纪新阶段 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我国农村的发展展现了美好蓝图,开辟了广阔道路。

4.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1)我国人口多给资源环境带来重大压力,人口过多,大大增加了对资源的索取量和对自然界的 排放量,从而使人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与日俱增。(2)我国资源相对不足、资源消耗高、资源利用效率低已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3)我国的环境污染 和生态破坏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威胁着人的生存和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发展经济所走的都是粗放型增长的路子,在计划经济年代由于经济发展慢,资源的供求矛盾不是很明显。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各地经济发展步伐 加快,资源供需矛盾不断加剧,资源稀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软肋”。由于资源消耗大,资源供应短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资源对外依赖 程度越来越大,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加快,经济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城镇化步伐加大,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对资源的需求必然 大幅增加,资源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国情的要求、形势的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 谐社会,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说到底也是协调人与自然、人与地球关系的问题。纵观整个社会发展史,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不合理使用,导致了自然对人类的 报复。目前人类所面临的人与自然的不和谐问题,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复杂和严峻。支撑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大多是不可再生的,如果我们今天肆意挥 霍,我们的子孙后代将付出沉重的代价。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实现新形势下资源的合理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如果人 类不及时改变经济社会的发展模式,建设友好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长此下去地球也可能成为不再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随着实践的深化而不断深化。党的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了明确界定,创造性地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胡锦涛在201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又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十八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并深刻阐明了三者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水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这个概括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紧密结合的,既把成功的实践上升为理论,又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还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方针政策及时上升为党和国家的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是要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七、政治体制改革

十八大报告对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做出部署,总体要求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着力点是“三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十八大报告强调,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内容和关系

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由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组成。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12个词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必将创造出比以往社会形态条件下更为发达的物质文明和高度的精神文明,为迈向共产主义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根本要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我们党的基本主张。在当代中国,实现国家昌盛、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符合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寻求民族复兴的共同愿景,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美好前景,始终是一个鼓舞人心、振奋精神的价值理想,是一个能够凝聚起亿万人民群众智慧和力量的宏伟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奉行的核心价值理念。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我们党从成立之初就将其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为之做出不懈奋斗,在实践上极大发展了人民的自由和平等,极大发展了社会的公正和法治。十七大以来,我们党的重要会议和重要文件,多次强调这一价值目标。可以说,我们党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执政为民,坚持依法治国,最终的目标都是服务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崇高理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应当树立的基本价值追求和应当遵循的根本道德准则,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核心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和公民道德行为的本质属性。2001年党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来,中央在多次重要会议和重要文件中论及公民道德规范方面的内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涵盖了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行为各个环节,贯穿了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各方面,集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道德和社会主义新时期道德的精华,具有很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胡锦涛同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重要论述,所包含的都是社会主义最基本、最核心、最重要的价值理念。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发展目标上的规定,是立足国家层面提出的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导向上的规定,是立足社会层面提出的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准则上的规定,是立足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要求。这三个层次的理念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实现了政治理想、社会导向、行为准则的统一,实现了国家、集体、个人在价值目标上的统一,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的价值愿望和追求。可以说,这一表述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规定,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求,昭示了中国共产党长期奋斗的一贯主张,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精华,汲取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共性又涵盖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个性,既坚守国家社会的目标又张扬了人的主体性,既有深厚的传统底蕴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符合历史、合乎实践,贴近民情、顺乎民意,能够发挥出广泛的感召力、强大的凝聚力和持久的引导力。

九、新世纪新阶段对台方针政策

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全面阐述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思想,明确提出新世纪新阶段对台关系的六点意见:第一,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第二,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第三,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第四,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第五,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第六,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十、生态文明

十八大报告从四个方面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部署: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理解和落实这些战略部署,应着重把握以下三点:

1.充分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十八大报告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一定要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增强生态危机意识,充分认识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如此高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全面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

十八大报告强调,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3.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十八大报告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按照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要求,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

十一、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

十八大报告紧紧围绕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个主题,明确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包括:“一条主线”,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是党的根本建设;“两个坚持”,即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是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针;“五个建设”,即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

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这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体布局;“四自能力”,即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这是保持党的思想纯洁、组织纯洁、作风纯洁的根本途径;“三型目标”,即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是新形势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战略任务。这些要求,抓住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关键,是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根本遵循。

下载毛概大题2017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毛概大题2017.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概大题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主要内容;(1)一切从实际出发(2)理论联系实际(3)实事求是(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1)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

    毛概大题

    一、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1、"四个全面":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从严治党。 2、“四个全面”之间具有内在逻辑关系。 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世界各国......

    毛概大题

    毛概大题 1.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如何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答: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毛概大题

    毛概大题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p3) 一、毛泽东之所以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二、马克思主义中......

    毛概大题答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1. 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并结合实际谈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

    毛概期末大题

    名词解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25日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

    毛概大题缩印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⑴毛泽东以中国实践为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全面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①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

    毛概大题缩印

    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依法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