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试题.

时间:2019-05-15 11:08: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试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试题.》。

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试题 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小题,每小题 1分,共 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 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 格尔哲学的(A.唯物主义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可知论思想 D.决定论思想 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广延性 B.存在性 C.物质性 D.可知性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4.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A.联系的 B.精神的 C.发展的 D.实践的

5.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A.质量互变的观点 B.永恒发展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 6.揭示事物发展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A.否定之否定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7.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A.人可以创造规律 B.人可以消灭规律 C.人可以改变规律 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 律

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唯物论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9.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认识中 “ 源 ” 和 “ 流 ” 的关系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10.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 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这件事说明(A.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B.真理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11.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政治制度 D.生产方式 12.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A.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13.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A.唯一动力 B.最终动力 C.根本动力 D.直接动力

1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还因为(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的一切活动都能推动历史进步

C.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都是天然合理的 D.人民群众的活动是不受历史条件制约的 15.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16.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A.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B.价值规律 C.剩余价值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1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劳动力价值创造过程的统一 D.劳动过程和旧价值转移过程的统一 18.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A.政党制度 B.三权分立制度 C.国家制度 D.选举制度 19.产业资本循环中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是(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 20.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A.I(v+m>Iic B.I(v+m=IIc C.I(c+v+m=Ic+IIc D.II(c+v+m=I(v+m+II(v+m 2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把剩余价值看作是(A.不变资本的产物 B.可变资本的产物 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全部所费资本的产物 22.商业资本所获得的利润相当于(A.平均利润 B.超额利润 C.垄断利润 D.企业利润 23.资本主义地租是(A.农产品价值低于生产价格的差额 B.土地所有者得到的平均利润 C.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 D.农业工人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 24.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A.产业资本家 B.商业资本家 C.大土地所有者 D.金融寡头 25.资本输出的两种基本形式是(A.借贷资本和生产资本输出 B.借贷资本和商品资本输出 C.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输出 D.货币资本和生产资本输出 26.资本主义造就的埋葬自身的社会力量是(A.无产阶级 B.科学技术 C.巨大的社会财富 D.社会化的生产力 27.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标志性著作是(A.《资本论》 B.《德意志意识形态》 C.《共产党宣言》 D.《反杜林论》 28.在苏维埃俄国提出并领导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是(A.列宁 B.斯大林 C.布哈林 D.托洛斯基 29.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C.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D.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30.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是(A.消灭等级制度,实现人人平等 B.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C.消灭贫富悬殊,实行平均主义 D.取消按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 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下列选项中,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基本组成部分的有(A.民主社会主义 B.科学社会主义 C.马克思主义哲学 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32.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主义基本形态的有(A.朴素唯物主义 B.庸俗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3.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的积累引起质变这一哲学道理的有(A.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 B.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C.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D.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4.下列各项属于党的思想路线内容的有(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5.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C.产品的分配方式 D.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36.货币的基本职能有(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F 世界货币 37.以机器设备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固定资本 D.流动资本 38.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调控货币量的政策手段有(A.税收政策 B.公开市场业务 C.再贴现利率政策 D.最低准备金率政策 39.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合理性表现在(A.它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 B.它认为资本主义必须要为一种更好的制度取代

C.它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D.它认为无产阶级是埋葬资本主义的革命力量 40.下列各项属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有(A.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B.实行社会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C.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D.阶级消灭和国家自行消亡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5小题,每小题 6分,共 30分 4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4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43.简述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44.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45.简述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 2小题,每小题 10分,共 20分

46.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 说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47.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及其实质?。

参考答案:单选题 BCADB, ADCBD, DCDAD, BBCBB, CACDA, ACAAB.多选题:BCD, ACD, ACD, ABCD, ABCD, ABCDE, AC, BCD, AB, ACD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试题 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小题,每小题 1分,共 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 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科学社会主义是其(A.理论基础 B.核心内容 C.指导原则 D.前提条件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的是(A.德国古典哲学 B.法国启蒙思想

C.英国古典经济学 D.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3.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形成了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这 两大基本派别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一元论和二元论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广延性 B.持续性 C.可知性 D.客观实在性 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质量互变规律

6.人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A.认识客观规律 B.制定周密计划 C.依靠广大群众 D.参加社会实践 7.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认识的客体的含义的是(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B.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C.认识的客体是一切客观事物 D.认识的客体是整个外部自然界 8.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一个完整认识过程的是(A.感觉——知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 C.实践——认识——实践 D.意识——物质——意识 9.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A.是否与已有的理论相一致 B.是否与客观实际相一致 C.是否说得清楚明白 D.是否被大多数人承认

10.马克思主义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这种划分法所依据的标准 是(A.意识形态的不同性质 B.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 C.生产力的不同水平D.人的发展的不同状况 11.生产方式是(A.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1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A.基本动力 B.最终动力 C.直接动力 D.唯一动力 13.社会革命最深刻的根源在于(A 社会基本矛盾的激化 B 先进思想的传播 C 英雄人物的组织 D 人口数量的增多 14.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A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 最多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 D最少劳动时间 15.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是(A 自由竞争规律 B 追求垄断利润规律 C 货币流通规律 D 价值规律

16.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可以把全部资本划分为(A 生产资本与商业资本 B 职能资本与货币资本 C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D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17.资本积累的源泉是(A 使用价值 B 剩余价值 C 价值 D 交换价值 18.下列选项中,属于君主立宪制类型的是(A 合议制和专制独裁制 B 合议制和二元君主立宪制 C 议会君主制和二元君主制 D 专制独裁制和二元君主制 19.生产资料的购买时间属于(A 运输时间 B 劳动时间 C非劳动时间 D流通时间 20.资本主义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会导致(A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 B平均利润的形成

C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质的变化 D 全社会的利润总量小于剩余价值总量 21.下列关于利息率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它的最低界限不能等于零 B.通常在平均利润率和零之间变动

C.由国家的习惯和法律传统决定 D.与平均利润率和企业利润率按相同比例变动

22.资本主义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是(A.资本主义农业中的土地私有权垄断 B.资本主义农业中的土地经营权垄断 C.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D.土地肥沃程度及地理位置的差别

23.决定股票价格的基本因素是(A.股息和贷款利息率 B.股息和汇率

C.股息和存款利息率 D.存款利息率和贷款利息率 24.从资本形态来看,资本输出的形式主要是(A.借贷资本输出和商业资本输出 B.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C.商业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D.借贷资本输出和职能资本输出 25.当代国际垄断组织保证其垄断统治和垄断利益的最主要形式是(A.卡特尔和托拉斯 B.辛迪加和托拉斯

C.跨国公司和国际垄断同盟 D.跨国公司和托拉斯 26.当代资本主义所发生的许多新变化属于(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根本改变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根本改变 C.资本主义总量变过程中的爆发式质变 D.资本主义总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

27.提出并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是(A.列宁 B.恩格斯 C.马克思 D.斯大林

28.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最终奋斗目标是(A.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B.实现共产主义

C.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D.使工人阶级成为统治阶级 29.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A.波兰人民共和国 B.巴黎公社 C.苏维埃俄国 D.中华人民共和国 30.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A.人民当家作主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消灭剥削和压迫 D.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 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下列选项中,说明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有(A.因地制宜 B.掌握火候 C.注意分寸 D.适可而止 3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主要表现在(A.实践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实践不断为认识发展提供经验材料 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D.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33.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表现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A.产生 B.性质 C 具体特点 D 变化发展

34.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为(A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 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 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 人民群众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35.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A 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B 劳动者繁衍后代必须的生活资料的 价值

C 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付出的费用 D 劳动者用于娱乐消费所支出的费用 36.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有(A.I(v+m =Ⅱ c B.I(c+v+m=Ic+Ⅱ c C.Ⅱ(c+v+m =I(v+m+Ⅱ(v+m D.I(c+m=Ⅱ v 37.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表现为(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 C.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精神文明 D.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 3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有(A.金融寡头 B.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

C.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D.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39.无产阶级革命的广泛性、彻底性和深刻性在于(A.它要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 B.它最终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剥削和阶级统治 C.它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 D.它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使人得到全面发展

40.共产主义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的有利条件有(A.劳动成为解放人而非奴役人的手段 B.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 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社会需要自由选择职业 D.全民教育的普及使人们的潜能和爱好得到充分发挥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5小题,每小题 6分,共 30分 4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

42.简述意识的本质。43.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44.简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在 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45.简述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 2小题,每小题 10分,共 20分 46.试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7.试述商品的两因素与生产商品劳动二重性的关系。

参考答案:单选题 BBADC, DACBB, DCAAD, CBCDB, DACAC, DABCA.多选题 ABCD, ABCD, ABD, ABC, ABC, ABC, ABCD, BCD, ABCD, ABCD.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原》复习题 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小题,每小题 1分,共 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

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 21世纪到来的前夕,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 “ 千年思想 家 ” 网上评选,结果高居榜首的是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普遍 关注,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因为(A.它完成了对各种客观事物的认识 B 它是检验人们各种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 C..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D.它对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有具体的指导作用 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A.精读马列原著 B.熟记基本原理 C.理论联系实际 D.深入调查研究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是否承认联系的普遍性

C.是否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4.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实践含义的是(A.实践是主体纯主观的精神性活动 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应付外部环境的活动

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物质活动 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B.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

6.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这种态度依据的哲学道 理是(A.世界是过程集合体的原理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理 C.内容决定形式的原理 D.辩证的否定的原理 7.下列选项中,正确揭示了认识的本质的是(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认识是主体的主观创造 D.认识是主体的内心体验

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 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A.进行社会调查 良分析实际情况 C.理论付诸实践 D.总结经验教训

9.任何科学真理都不能穷尽对事物的认识,都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这说 明真理

都具有(A.客观性 B.相对性 C.绝对性 D.全面性 10.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A.经济标准 B.政治标准 C.思想标准 D.法律标准 11.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人和自然的矛盾 B.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 C.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12.生产关系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方式 D.产品的交换方式

13.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A.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思想动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C.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D.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 的作用

14.商品的最本质因素是(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剩余价值 15.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形成的条件是(A.技术进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 B.技术进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C.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 D.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16.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A.简单再生产 B.扩大再生产 C.粗放型再生产 D.集约型再生产 17.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A.享乐主义 B.拜金主义 C.利己主义 D.自由、平等与博爱 18.资本周转速度与周转次数之间(A.成正比例关系 B.成反比例关系 C.按同比例变化 D.无直接联系 19.社会总产品是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 内生产的(A.全部生产资料的总和 B.全部消费资料的总和

C.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D.全部剩余价值的总和 20.资本主义企业的生产成本是(A.不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 B.可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 C.流动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 D.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之和 21.银行资本家的自有资本的银行利润在数量上通常(A.高于平均利润 B.等于平均利润 C.与平均利润无关 D.相当于平均利润 22.资本主义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是(A.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和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B.地理位置的差别和资本主义经 营垄断

C.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的差别 D.土地私有权和资本主义经营权 的垄断 23.垄断利润就其本质而言,来源于(A.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 B.垄断组织的垄断地位

C.垄断组织的海外掠夺 D.垄断组织的垄断资本的实力 24.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是(A.产业资本的国际化 B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C.商业资本的国际化 D.借贷资 本的国际化

25.下列关于股份资本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它使资本的形式由单个资本变为联合资本 B.它带有社会资本的性质 C.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自我 “ 扬弃 ” D.它没有突破单个私人资本的 局限性

26.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A.布尔什维克 B.中国共产党 C.共产主义者同盟 D.德国社会民 主工党 27.下列选项中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要求的是(A.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 B.实行计划经济 C.建立完全的公有制经济 D.实行产品经济 28.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A.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所有制基础不同 C.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 D.人们的精神境界不同 29.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A.按劳分配 B.按需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平均分配 30.当代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共同理想是(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实现共产主义 C.彻底消灭剥削 D.国家 自行消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 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A.本质决定现象的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否定之 否定规律 32.下列选项中,表述量变是质变的基础的有(A.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B.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33.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是指(A.真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 B.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 观规律 C.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 D.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 践

34.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B.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 力

C.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D.改革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35.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具有(A.立法权 B.财政权 C.监督权 D.审判权

36.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的竞争与自由竞争阶段的竞争相比,不同点有(A.竞争的目的不同 B.竞争的手段有了新变化

C.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后果不同 D.竞争的范围不同 37.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过程中经历的阶段有(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运输阶段 D.销售阶段 38.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有(A.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B.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C.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 D.垄断剩余价值的生产 39.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给我们提供的深刻教训有(A.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C.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D.必须坚决抵制各种资本主义思想的侵袭 40.下列论断属于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展望的有(A.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 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B.阶级归于消灭, 国家自行消亡 C.实行社会公有制和按需分配 D.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5小题,每小题 6分,共 30分

41.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42.简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43.简述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44.简述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45.简述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 2小题,每小题 10分,共 20分

46.试述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怎样正确认 识我国改革开放的形势。

47..试述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及其现实意义。48.试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作用。

参考答案:单选题 CCCDA, DACBA, DBCBC, BCACD, DCABD, CABBA.多选题 BCD, ABD, CD, ABCD, ABC, ABCD, ABD, AB, ABCD, ABCD.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 4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 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并将正确答案的

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20×1=20分

1、在意识的本质问题上,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是(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B、否认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D、否认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2、在物质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主张(A、没有运动的物质 B、没有物质的运动

C、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 D、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3、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这在哲学上属于(。A、抓事物的主要矛盾 B、把握事物的度 C、了解事物的量 D、认识事物的本质

4、否定之否定仿佛是向肯定的复归,这种观点是(。A、折中主义 B、辩证法 C、诡辩论 D、形而上学

5、真理是(。

A、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B、对人们有用的认识

C、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D、为大多数人普遍接受的思想

6、做任何事情都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A、实践是正确认识的来源 B、书本知识是不重要的

C、实践经验是唯一可靠的 D、要事事取得直接经验

7、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存在(。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8、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是(。

A、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规律 C、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D、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规律 9人民群众的主体是(。

A、每个时代的进步阶级 B、体力劳动者

C、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劳动群众 D、被剥削阶级

10、从历史观上看,人类解放就是(。A、实现绝对自由 B、摆脱一切规律的制约 C、不受任何束缚 D、摆脱盲目必然性的奴役

11、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联系的主要方式是(。A、资本输出 B、商品输出 C、对外经济援助 D、技术输出

12、资本积累的源泉是(A、资本家的节俭;B、资本的价值;C、剩余价值;D、扩大再生产

13、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A、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B、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C、依靠占有的剩余价值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D、用暴力迫使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使社会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里;

14、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1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生产对于人们的需求绝对过剩 B、生产对于人们的需求相对过剩 C、生产对于人们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过剩 D、生产对于人们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绝对过剩

16、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市场价格(。

A、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围绕成本价格上下波动 C、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D、围绕平均利润上下波动

17、生产和资本的集中是(。

A、垄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B、自由竞争的必然结果

C、金融资本形成后的必然结果 D、跨国公司形成后的必然结果

18、利润率是(。

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率 B、剩余价值和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C、剩余价值和不变资本的比率 D、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

19、美国采取权力制衡的组织形式,其中立法权属于(A、国会 B、总统 C、最高法院 D、最高检察院 20、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 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 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10×2=20分

1、人的手一旦脱离了人体,就不再是一只活生生的手,这表明(A、部分依赖于整体 B、部分的性质是由整体决定的 C、要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中去认识事物 D、失去了部分,整体就不存在了

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它有利于(。

A、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 B、坚持物质的可知性

C、坚持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克服形而上学物质观的局限性

3、辩证的否定是(。

A、事物联系环节和发展环节的统一 B、由事物内部矛盾决定的自我否定 C、主观任意的否定 D、“扬弃” ,既克服又保留

4、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目标是多重的,包括(。

A、保持国际国内收支大体平衡 B、保持经济的稳定和一定的经济增长 C、稳定币值与物价 D、实现充分就业

5、下列适用于一切社会形态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有(A、生产力是社会发展原动力的原理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 C、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直接动力的原理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

6、商品的使用价值是(。

A、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B、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C、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7、货币的本质通过它的职能体现出来, 货币有多种职能, 其中最基本的职是(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8、在商品经济运行中,价值、价格、供求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 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 价格受价值影响,随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化 C、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并反映供求关系 D、价格受价值决定,反映价值但不反映供求关系

9、资本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有(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C、人们当家作主、10、垄断条件下的竞争有(、垄断条件下的竞争有 A、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C、占统治地位的自由竞争、三、简答题(6×5=30 分)简答题(×

1、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主权在民、D、分权制衡、B、垄断组织与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垄断组织与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 D、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3.简述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简述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4、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5、当代资本主义产生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当代资本主义产生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6、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四、论述题(15×2=30 分)论述题(×

1、试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说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试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的重要性

2、试述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及其现实意义、试述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3、试述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及其意义。、试述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及其意义。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单选题 BBBBC, ABCCD, BCCDC, CBBAC.多选题 ABC, ABD, ABD, ABCD, ABD, ABCD, AB, AC, AD, ABD.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试题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试题6(附答案)一

单选选择题

1.(A)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A.实践的观点

B.革命的观点

C.创新的观点

D.科学性 2.世界观是(D)

A.对社会发展的根本看法

B.辩证思维的基本观点

C.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根本方法

D.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D)

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

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

C.“客观”精神

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 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B.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C.辩证的否定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

5.矛盾的基本属性是(D)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绝对性和相对性

C.变动性和稳定性

D.斗争性和同一性 6.“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这是一种(A)

A.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C.唯心主义宿命论的观点

D.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观点 7.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是(D)

A.矛盾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

C.联系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B)

A.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

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

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 9.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指(D)

A.分析和综合的统一

B.归纳和演绎的统一

C.可能与现实的统一

D.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0.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A)

A.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的观点

B.实践标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统一的观点

C.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

D.具体的实践能对一切认识做出确定检验的观点

11.从反映社会存在的程度和特点来看,社会意识可分为(D)

A.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B.经济意识和政治意识

C.阶层意识和阶级意识

D.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 1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重要的表现是(C)

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B.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

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

13.在经济社会形态的范围内,有两种基本的社会形态划分方法,它们是(B)

A.工业社会划分法和农业社会划分法

B.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

C.市场经济社会划分法和计划经济社会划分法

D.传统社会划分法和现代社会划分法 14.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是指(A)

A.历史决定论

B.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人们的意志决定的C.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没有客观规律的 D.社会历史发展的一切状况都是必然的 15.改革不仅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中,而且存在于有史以来的各种社会制度中,这说明改革(B)

A.具有社会性

B.具有普遍性

C.具有人民性

D.具有阶级性 16.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C)

A.社会分工

B.劳动力成为商品

C.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D.资本的产生

17.商品生产者更多收益,就必须使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C)

A.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8.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B)的比率。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固定资本

D.流动资本 19.资本主义社会的首要职权是(D)

A.财政权

B.组阁权

C.监督权

D.立法权 20.资本的周转时间是指(B)

A.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

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C.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

D.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 2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C)

A.生产相对过剩

B.需求绝对减少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D.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22.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价格的构成是(C)

A.成本价格加

B.成本价格加超额利润

C.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

D.成本价格和垄断利润 23.利息率与平均利润率的关系是(C)

A.利息率等于平均利润率

B.利息率高于平均利润率

C.利息率的最高界限是平均利润率

D.利息率的最低界限是平均利润率 24.迄今为止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大体可分为(A)

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B.垄断资本主义和非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C.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两个阶段

D.国内垄断和国际垄断两个阶段

25.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垄断组织在采购原材料时多采取(B)

A.垄断高价

B.垄断低价

C.自由价格

D.市场价格 26.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总任务是(A)

A.促进市场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B.维持高就业率

C.保证财政的收入大于支出

D.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 27.以下不属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关系方面新变化的是(B)

A.出现资本社会化趋势

B.工会的产生和发展

C.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

D.出现工人持股现象 28.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最终奋斗目标是(D)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C.建设社会主义

D.实现共产主义 29.共产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是(C)

A.比资本主义社会高

B.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同的社会生产力

C.远远高于以往一切社会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

D.高新技术发达的社会生产力

30.无产阶级要最终实现自身解放,只有(D)

A.打碎旧的国家机器

B.建立社会公有制

C.提高劳动生产率

D.解放全人类

二.多项选择题

31.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ABCD)

A.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取向

B.以是否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为价值评价标准

C.以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价值评价标准

D.以是否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为价值评价标准

32.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有(ABCD)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矛盾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33.因果联系的复杂性表现为(ABCD)

A.一因多果

B.一果多因

C.多因多果

D.复合因果 34.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就会导致(AC)

A.唯理论

B.诡辩论

C.经验论

D.反映论

35.下列各项正确反映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制约和影响作用的有(CD)

A.人口密度的大小可以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人口增长的快慢可以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C.人口状况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D.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

36.技术社会形态是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为标准划分的社会形态。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的有(ABCD)

A.信息社会

B.渔猎社会

C.农业社会

D.工业社会 37.货币的最基本职能是(AC)

A.价值尺度

B.支持手段

C.流通手段

D.贮藏手段 38.决定平均利润率高低的因素有(CD)

A.各生产部门资本总量的多少

B.各生产部门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C.各生产部门利润率水平的高低

D.投入各生产部门的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

39.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调控货币量的主要手段有(ABC)

A.公开市场业务

B.最低准备金率政策

C.再贴现利率政策

D.利率政策 40.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ABCD)

A.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B.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统治工具

C.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存在D.在共产主义社会将自行消亡

三.简答题

41.事物的内因和外因之间有什么关系?认识内因和外因之间的关系有什么重要意义? 42.简述实践队认识的决定作用。

43.为什么承认历史决定论和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是一致的、不矛盾的?

44.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哪些作用? 45.简述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

四. 论述题

46.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间有什么关系?掌握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间的关系有什么重要意义? 47.试述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及实质。

参考答案:

41.(1)它们之间的关系:①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②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③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2)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方针的重要理论基础。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首先依靠本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

42.(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43.(1)在历史决定论看来,纯粹的必然性只存在于逻辑中。在现实生活中,规律是非直接的,只是作为一种趋势,一种平均数而存在。

(2)在历史决定论看来,社会规律所揭示的社会过程之间的联系,不是单值对应的线性因果联系,即单义决定,而是多值的、或然、非线性的因果联系,即或然决定。

(3)每一种可能性的实现,又会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即各种具体的模式和途径。

44.(1)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分配的比例,即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2)价值规律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45.俄国、中国等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不是偶然的,有其历史必然性。(1)这些国家已具备了一定程度的社会化生产力,这是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2)这些国家发生社会主义革命时的客观形势和条件,使得它们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能够获得革命的成功。

46.(1)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①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它们是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两种不同的趋势,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同。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决定事物发展的前途和方向。偶然性产生于事物的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从属地位。②必然性和偶然性是辩证统一的,表现在:第一,必然性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由此为自己开辟道路,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客观事物的每一过程都是由根本矛盾的作用决定的。第二,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并受其支配,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偶然性。第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里有两种情形:其一,对前一过程来说是必然的东西,对后一过程而言,则可能变为偶然的东西,反过来也是一样。其二,在小范围是必然的东西,对于大范围来说可能变为偶然的,反过来也是一样。(2)掌握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① 因为偶然性是受必然性支配的,必然性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和前途,所以我们必须通过科学研究发现必然性,按必然规律办事,不要被偶然现象所迷惑。② 因为必然性是通过大量偶然性表现出来的,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所以我们应当抓住偶然性提供的机遇,揭示偶然现象背后隐藏的必然性。

47.(1)当代资本主义在政治经济社会诸方面发生新变化的原因,可以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方面来分析:① 生产力方面。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之所以能在一定程度上快速发展,有生产力自身发展规律,特别是科学技术自身发展规律作用的原因。② 生产关系方面。在所有制关系上,资本主义国家在其自身范围内进行不断的调整,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这种资本主义内部的自我调节,表现在对生产关系调整和经济运行调控上,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进行了社会改良。二是对经济实行政府干预和宏观调控。三是加强了对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的扶持。③ 上层建筑方面。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上层建筑的新变化归根结底是经济基础发展变化所要求的。生产社会化、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资本社会化、股权分散化的现实,必然要求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国家法制在有利于资产阶级的范围内健全、充实与完善,从而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存在和发展服务。(2)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当代资本主义虽然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但它的经济基础仍然是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制。在资本主义社会,控股权还是掌握在少数资本家手中。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与完善,都是在资本主义制度所允许的范围之内进行的。从另一角度看,在科技革命的促进下,当代资本主义借鉴社会主义所进行的某些社会改良,虽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但在客观上却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胎胞里孕育和生长着的“新的社会因素”。因此,我们应当对社会历史发展趋势充满信心。

第三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

一、判断正误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Y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Y

3、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Y

4、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Y

5、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Y

6、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矛盾分析法。Y

7、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Y

8、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N

9、有的真理是绝对真理,有的真理是相对真理。N

10、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是相统一的。Y

1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Y

12、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核心。N(核心是国家政权)

13、时势造英雄。Y

14、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的。N(没有英雄)

15、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思想理论水平也越高。N(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发展之间有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

16、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不同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N(劳动的二重性)

17、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时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的。N(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18、劳动生产率越高,生产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大。N(越小)

1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N(相对过剩)20、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政党制度。N(国家制度)

21、普世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不一样的。Y

22、经济全球化也就是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N

23、垄断是在自由竞争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垄断统治形成后可以消除竞争。N

24、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规定的市场价格,它的出现使价值规律等价交换原则受到破坏。N(没有破坏)

25、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Y

二、名词解释: 绪论:

1、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第一章:

2、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3、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4、实践: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5、规律:规律揭示的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6、联系:联系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7、发展: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第二章:

8、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9、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第三章

10、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11、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10、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11、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设施。

12、社会形态: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向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13、人名群众:人名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第四章

14、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价值规律是贯穿于整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

15、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16、资本有机构成: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通常用c:v来表示。

17、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

第五章

15、金融资本:是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

16、垄断利润: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社会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1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18、经济全球化:指国际经济发展中的这样一种趋势,即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第六章:

19、新经济政策:苏俄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的以发展商品经济为主要特征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

20、无产阶级专政: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全体劳动者,以工农联盟为阶级基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以消灭剥削、消灭阶级为使命的新型国家政权。

21、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也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社会主义民主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其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22、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工人阶级政党,它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

第七章

22、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必然从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简述题: 绪论

1、试结合当前的现实问题,谈谈我们为什么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P23(具体以书为准)

(1)在当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来指导 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

(2)在世界文化多元化的格局下,需要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在 多元文化发展中,坚持社会主义主流文化。

(3)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需要一马克思主义坚定理想 信念,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而奋斗。

(4)青少年实现中国梦,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需要马克思主义指导。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60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工厂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从与意识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去把握物质、规定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世界本质的观点的根本特点。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评了不可知论。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认识的东西,不存在不可认识的东西。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主张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既肯定了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机构理论的联系,又把它们区别开来,从而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3、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试运用这一观点,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者如何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当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社会基本矛盾集中地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就成为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有阶级斗争就可能暴发社会革命,社会革命和改革是推动社会变迁和进步的重要力量;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杠杆;历史主体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发展的动力只能存在于人的实践活动中,物质生产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而生产力就是人们的实践能力的结果。社会发展不过是人的实践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过程。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是人们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的实际体现。

4、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自觉能动性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必须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坚持实践的基本途径;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坚持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在社会历史领域必须认识和处理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就是要树立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学风,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服务社会、建设国家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5、结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分析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观正是深刻揭示了当前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指明人类改造自然与社会的实践活动,必须遵循社会规律,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做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新的发展实践。

科学发展观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结合。

6、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说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是:

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互相区别的,共性只是包含了个别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东西,而没有包括个别事物的全部内容和特点。一般比个别更普遍、更深刻,个别比一般更丰富、更具体。

第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这里,社会主义是普遍性、共性,中国特色是特殊性、个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把个性与共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

第二章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继承了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的合理前提,又克服了它的严重缺陷。首先,辩证唯物主义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科学地规定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认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首先是一种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才产生了它们之间的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这是一个客体主体化和主体客体化的双向互动过程,是认识主体能动地创造的过程。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考察认识的发展过程,全面地揭示了认识的辩证过程,把认识看成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浅入深的充满矛盾的能动的认识过程。

2、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所谓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生活,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就是说,人们遵循着一定的认识去实践,就可以引出现实的结果,把主观的东西变为客观的东西。所以,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特点,是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根据,使它成为最公正的审判官,具有最高的权威。在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中,逻辑证明可以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

2、为什么说真理是客观的、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把握这一观点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什么重要意义?(P73-75)

A.真理......真理的客观性:其一,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中包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真理的客观性并不是说真理本身就是客观事物,也不是说它没有主观形式,而是说真理以客观事物为认识对象,正确揭示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其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客观的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任何真理都有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一、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否则,不能成为真理,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二、人类的认识按其本性来说,是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每一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真理的相对性:

一、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二、真理所反映的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是有条件的,有限的。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的某些领域、某些事物和过程的一定范围的正确反映。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只是对特定具体事物的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因此,真理具有相对性。

B.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联结、相互渗透。相对之中有绝对,任何相对真理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颗粒。绝对之中有相对,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真理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相对真 理向绝对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割裂了两者的辩证关系,各走一个极端,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

C.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原理告诉我们,对待一切真理的科学态度应该是:既要坚持,又要发展。马克思主义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经过实践证明的客观真理,具有普遍性和绝对性,我们必须坚持。但同一切科学真理一样,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穷尽真理,也不可能解决人类认识的一切问题,它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完善,所以又具有相对性,必须不断发展。

D.马克思主义是行动指南而不是教条。反对只坚持不发展,把马克思主义当成僵化的教条的错误倾向。马克思主义基本的立场、方法和观点必须坚持,否则就会背离马克思主义的宗旨,但马恩、列宁、毛泽东等人在具体历史环境下形成的看法不能被当成神圣的教条,随着时代条件、实践水平和认识水平的变换,马克思主义需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第三章

1、试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社会存在结合社会意识是辨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社会意识产生的最切近的基础是人类的社会实践,实践的能动性决定了一时反映的能动性。但社会意识又有其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其次,社会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个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2、怎样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联系实际,论述它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意义。答:(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要不断改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3)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二五规划建议》中,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式变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是体现我党不断深化经济体质改革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经济体质改革是基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通过改革有利促进我国又好又快的发展,有利于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有利于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更有利于协调我国的国内发展不均衡的发展局面。

3、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的一些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在实践中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答案

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历史的创造者。按照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必须相信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当前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儿女读书问题、住房问题、就医问题、低保问题,物价问题、贫富不均问题、腐败问题等。

3、在实践中,我党制定了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免除农业税,减免农村中小学学杂费,推广农村公费医疗,稳定高校学杂费,加大大学生助学金覆盖面和额度,稳定销房价格,建立安居房,建立和扩大城乡低保户范围并提高其标准,提高务工工资标准,保证农民工工资发放;平抑物价,解决民生问题,加大惩治腐败力度等,都是党的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

4、作为大学生,必须树立群众观点,自觉地依靠群众,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确立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第四章

1、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结底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第一、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使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第二、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是由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第三、具体劳动能否还原为抽象劳动,在根本上取决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能否实现统一。商品生产中的私人劳动生产的产品如果与社会的需求不相适应,这种私人劳动就不会被承认为社会劳动,因而不能还原为抽象劳动,这意味着商品的价值不能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没有得到解决。

2、简述劳动二重性原理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第一、劳动二重性理论为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劳动二重性理论,论证了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个不同方面,把劳动价值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第二、劳动二重性理论,为揭示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立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

第三、劳动二重性理论为解决政治经济学上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如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3、如何理解“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的特殊性和一般性是什么?

4、实现资本连续循环的两个基本条件是什么?

第一、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空间上同时并存,也就是说,产业资本必须按照一定比例同时并存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形式中。

第二、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时间上继起,也就是说,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保持时间上的依次连续性。

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各是什么? 实质: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根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种基本矛盾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第二,表现为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第五章

1、为什么说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 垄断是从自由竞争中形成的,是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面产生的,但是,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剧烈。

第一,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第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第三,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总之,在垄断条件下,在垄断组织内部、垄断组织之间以及垄断资本家集团之间等存在着广泛而激烈的竞争。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有四种:

1、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

2、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

3、国际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4、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3、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什么?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的不断增殖推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全球进行新的、急剧的扩张,使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力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扩展到全球范围,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新现象,是资本国际化进程的新的高级阶段。

4、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有哪些表现?如何认识其原因?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经济调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政治制度的变化。

其产生的原因有:

1、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

2、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用力量;

3、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用作用。

第六章

1、简述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P233

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2、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3、对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

4、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5、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6、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2、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必然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P239 第一,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到了具有不同的特点。第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第三,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总之,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是一个真理。

第七章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的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有哪些?P259-264 第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第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第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第四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文档

马原复习文档

一、绪论

1、马克思主义的内涵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条件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条件,一是时代条件,二时实践条件,三是理论条件,四是个人条件。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马克思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形成的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体现在哪些方面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4、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二、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哲学基本问题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什么是物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属于哲学范畴。

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第二、坚持了能动反映论和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4、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时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静止时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实践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5、为什么说人类社会是物质的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1、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2、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任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任然是物质性的活动。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6、什么是事物的普遍联系以及所具有的特点

作为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具有以下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7、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有新的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第二,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任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这两方面也就是新事物在本质上优越于旧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8、矛盾的含义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9、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是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10、辨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第四,辨证否定的实质是“杨弃”,既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11、规律的含义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既有偶然的转瞬即逝的方面,也有其必然的稳定的方面。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就是事物运动发展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12、规律的特点

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相反,人的意识活动要受规律的支配。

13、意识的能动作用

第一,意识是能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知道、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14、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辨证统一关系

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三、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什么是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2、实践活动中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主题和客体的关系不仅仅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而且也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也是主题改造客体的过程。

3、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有哪些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认识的本质是什么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本质的科学回答。

5、认识的规律

认识运动的辨证过程,首先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识采取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种形式,并经历了由前者到后者的能动飞跃。

6、感性认识的含义和形式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7、理性认识的含义和形式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辨证联系。

9、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度,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是什么

第一、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第二,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去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制作加工,才能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10、认识为什么要回到实践

从两个方面来说,一是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为群众所掌握,才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真正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显示出理论的作用。二是理论只有回到时间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11、实现由理论向实践的飞跃,需要哪些条件。

第一,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第二,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需要经过一定的中介环节。第三,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还必须为群众所掌握。

12、真理的客观性的表现

主要体现在内容以及在检验真理的标准上。

1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无限性。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14、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个关系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辨证统一的。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辨证转化的。

15、真理与谬论的辨证关系

真理与谬论既对立又统一。

16、为什么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17、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认识来源于实践,而获得的认识又需要回到实践中去。

四、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辨证关系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辨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2、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这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但社会意识又有其相对独立性,即他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含义以及之间的关系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及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与规律的原理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理论意义:第一次科学的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现实意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

5、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含义以及相互关系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6、社会形态的含义

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7、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矛盾,直接动力——阶级斗争,重要动力——改革,科技等。

8、为什么说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其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最后,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9、为什么说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有决定性作用。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五、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1、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途径有两个:一是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二是从商人和高利贷转化而成。

2、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3、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是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4、价值和使用价值辨证关系:对立统一的关系。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

5、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6、马克思从简单价值形式出发,经过扩大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最后到达货币形式。

7、货币具有五种基本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8、价值规律的含义: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

9、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第一,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的分配比例。第二,自发的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自发的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9、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0、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理论意义:为剩于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实践意义: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11、劳动力成为商品,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劳动者是自由人。第二,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

12、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的特殊性: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

1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14、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15、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16、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实践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段生产的剩余价值。

17、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这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18、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六、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1、什么事垄断资本主义

垄断资本主义主要以私人垄断资本为基础,所以又叫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是在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的基础上形成的。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含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部分质变,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3、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样的,一是生产的全球化,二是贸易的全球化,三是金融的全球化,四是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后果:

积极后果: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主要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可以从中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增强经济的竞争力,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消极后果:其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其二,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其三,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体制、政府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都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其四,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依赖越来越强,而有效的全球性经济协调机制却没有建立起来,使爆发全球经济危机的风险不断增大。

4、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有哪些新变化。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2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3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4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5政治制度的变化。

第五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
2012-2013 第 1 学期
1.2.3.4.5.6.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当代价值?

怎样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P34-39 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说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P40-42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原理及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意义。P44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怎样? 这一原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何重要 意义?P45-46 7.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P46 8.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及其现实意义。P47 第一段 9.规律的含义和根本特点是什么?P54 10.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如何?请联系大学生的实际说明如何正确发挥主 观能动性。P57-58 参考答案:(1)客观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联系和必然的 趋势。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2)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3)发挥人的主观能 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4)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 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大学生要善于在尊重客观规律前提下,充分发挥自 己的主观能动性,作出自己的人生选择.一方面,大学生应该根据客观规律正确选择自 己的人生目标,特别要在对社会发展的方向、目标和形式正确把握的前提下作出选择。另一方面,大学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实现人生目标 11.怎样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P64-66 12.怎样理解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P68-69 13.试述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P69 14.认识运动的总规律。P70-71 15.简述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P75-76 16.简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和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P95-99 17.试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及其意义。P100-104 18.怎样理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及其意义?P105-108 19.为什么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必须加快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P105-108 20.简述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P123-126 21.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联系当前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说明党对民生 问题重视的意义?P130-132

22.资本原始积累的含义及其作用。P141-142 23.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P144-145 24.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作用及其意义? P147-149

1

25.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和意义是什么? P158-159 26.资本家

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有哪些? P159-160 27.我们对待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应该采取怎 样的态度?应该运用怎样的方法去认识它们?P176、178
垄断及其产生原因,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是什么?P182-184 为什么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部分质变?P189 什么是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P184-185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其后果.P194-197 联系中国实际说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P233-234(同时,注意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阶段是符合历史 发展规律的 P231-232)33.既然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为什么又说“共产主义渺茫”论是错 误的?请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点予以正确解答。P263P265-267 28.29.30.31.32.

辨析:

1、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参考答案:错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 矛盾运动的结果;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 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 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即新事 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两种不同的劳动。参考答案:错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 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生产商品的具体 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正是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 的二因素。

3、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参考答案:此观点错误。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不同,资本分为不 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只有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唯 一源泉。不变资本只是将原有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 第四章微软垄断案 参考答案:

1、微软垄断案反映了垄断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垄断和竞争的关系。虽然 垄断取代自由竞争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了统治地位,但是,它并没有消除竞争,而是凌 驾于竞争之上,与竞争同时并存,竞争更加惨烈。

2

2、垄断之所以不能消除竞争,是因为:垄断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竞争赖以存在的客观基 础,垄断组织不可能囊括所有的生产部门和企业。在垄断组织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还存在 着大量非垄断的企业,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也始终存在。因此,在垄断统治的条件下,
,既存 在着非垄断企业之间的自由竞争,也存在着垄断竞争,即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垄断组织内 部的竞争、以及垄断组织与局外企业之间的竞争。

3、垄断条件下的竞争与自由竞争时期的竞争相比,具有了新的特点:竞争的目的不同,竞争的手段不同;竞争激烈程度和后果不同。垄断资本的竞争双方都是实力雄厚、势均力敌 的垄断组织,这便使得竞争特别激烈,更具有持久性,竞争造成的破坏也更加严重;竞争的 范围不同。自由竞争主要发生在国内经济领域,垄断时期的竞争范围则由国内扩展到国外,由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军事、文化等诸多领域。第六章: 联系中国实际说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参考答案: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具有 客观的历史条件,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新胜利。但同时又使社会主义事业不可避免地遇到了由 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而产生的一系列严重的困难与问题,使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不能不 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一)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

1、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由革命的客观形 势和客观条件决定的。

2、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不违背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二)必须充分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1、生 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解放初期的中国,生产力水平很低。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 况的制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

3、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改革开放后,西方价 值观的影响等

4、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 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第一章:樱桃与麻雀、中国绿魔——葛藤 参考答案:(1)从这两个案例中可见自然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樱桃与麻雀形成 了相互联系、制约的事物链。“中国绿魔”的案例说明,植物界同动物界一样存在着生命网,自然界中的动植物,被一种关系复杂的网联系在一起。(2)联系是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 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 运动、变化和发展。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使事物原有的状态和性质发生程度不同的变 化。联系构成运动,运动引起变化,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 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3)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 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 系。从这两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理解人类为什么要保护珍惜动植物、濒临死亡的动植物以及为 什么要保护生态环境。因此,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 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3

4


下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试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试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要点

    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第2页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和特征是什么?阶级条件: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科学条件: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与进步(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重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重点 陈碧莹整理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答: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第四章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的产生条件:社会分工的出现(前提条件);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决定条件)。*商品的含义:用来交换的能满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复习重点

    绪论 三大组成成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三大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重点

    〇、绪论 1、 马克思主义的概念 ①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及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试题1 附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试题1(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30分 1.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 A. 资本家和共人家的矛盾 B. B。资本家和农民家的矛盾 C. 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梳理与心得 心得: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大学生一门重要的政治必修课。在学习的过程中,虽然少不了枯燥与乏味,但是却的确让我们学到了不少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论文班级:土木C105 小组成员: 陈益心 (107053) 丁轩(107054) 郭泉熙 (107058) 胡睿(107060) 苗向超 (107066) 宋连峰 (107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