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式学习与无竞争教育

时间:2019-05-15 11:18: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挑战式学习与无竞争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挑战式学习与无竞争教育》。

第一篇:挑战式学习与无竞争教育

挑战式学习与无竞争教育

2月24日多家媒体报道,海南一初中女生因不堪压力自杀,引发广泛关注。该生所在的班级让同学之间互相写下“挑战书”,大意是某某某郑重向某某某同学提出挑战,“如果你是喜马拉雅,我便要做珠穆朗玛”,下面列出计划和目标,并有挑战者、应战者、见证者签名。

教育学者李文道说:“人们常说有压力才有动力,从心理学角度看,人要适当有点压力,对于学生来说也一样,没有压力不是好事情。但是压力与动力并不呈正比关系,当压力超出承受能力,就会成为破坏性的扭曲,带来灾难性的影响。”海南这所学校发起挑战的初衷其实是好的,是希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却忽略了部分学生的承受力。

教育学告诉我们,学生有4种学习需要:认知需要、发展需要、报答需要、竞争需要。其中最不可取的就是竞争性学习需要,这种环境下的学习动机不是获得知识和能力,而是为了面子和功利,会将学习应有的快乐剥夺。当下,一些学校不喜欢健康有效的认知性、享受型学习需要,而更喜欢采用这种“见效快”的竞争需要。很多家长也认为压力和挑战,才是教育的妙药,而将教育轻松、自由、悠然,当成一种不负责任和不良发展方式,这恰恰是一种狭隘的教育观念。因为轻松的无竞争教育,同样能让孩子得到和谐发展。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最新教育质量调查结果显示,芬兰拥有世界上最好的中学教育,芬兰学生的数学和阅读名列第一,而芬兰推行的就是一种无竞争教育,每个老师都有义务和责任教育好不同类型的学生。

拥有适当自由的学习,同样是孩子健康发展的法宝,蕴藏着巨大的教育潜能。虽然当下我们的考试制度强调分数,但在注重轻松和兴趣的氛围中,强化孩子的主动性学习能力、享受型学习能力,同样能让孩子得到好的发展。

第二篇:挑战竞争 超越自我

在这个发展迅速的年代,激烈的竞争已经无处不在。校园里也充满竞争,我们时刻面临竞争的挑战。竞争既可以促进学习和生活的进步,也可能使我们身心疲惫。学会认识和应对竞争对于我们就尤为重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认识竞争呢

首先,面对现实,承认竞争。在今天,我们视竞争为常态,不竞争为非常态。因而,我们必须面对现实,应该知道有竞争就会有成功者和失败者,任何试图回避或逃避竞争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其次,竞争是双刃剑。竞争能激发人的积极性,培养人的进取心、锤炼人的坚韧力,克服不求上进、萎靡不振的现象;竞争能增强人的智力,促进注意力集中,使想象力变丰富、思维更敏捷灵活。但竞争也容易使人在长期的紧张中产生焦虑,出现心理失衡,情绪紊乱等问题。

第三,竞争是激烈的。学习生活与球赛并无两样,只要入局,就应该是一场志在必得的斗争。在这个一切都基于竞争和角逐的世界上,是没有童话般的幻想和多愁善感存在的余地。尤其对于我们高中生来说,在现行高考制度下,我们是没有退路的。

第四,竞争是双赢的。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竞争更多的是激发我们相互的斗志,其结果往往导致你追我赶、比翼双飞的局面。特别是有分量的竞争对手,与其说是对手,更不如说是我们的榜样和领跑者。

如何来应对竞争呢?

首先,要热爱生活。热爱生活会使我们始终保持着一份开朗乐观的心情。不要苛求永远成功的辉煌,也不要计较一时的得失。我们要感谢生活,理解生活,让自己拥有一个好心境,能够活出一份轻松,一份从容,一份洒脱,人生就能更精彩。其次,要扬长避短。一个人的兴趣和才能是多方面的,要注意发挥自已的长处,挖掘自己的潜能,这样就能增加成功的机会,减少挫折。同时,有竞争就会有胜负,即使处于劣势时,也要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而不要采取贬低或破坏对方来获得自己的优势,也不要心生嫉妒或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更不要就此一蹶不振。

第三,要有竞争意识。在与同学交往中应树立拼搏精神和竞争意识,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中要不甘落后,敢于脱颖而出;在人生道路上,要敢于冒尖,争当“出头鸟”。不难想象,一个缺乏竞争意识,学习成绩平平,工作不积极的人是很难赢得同学的尊重和好感的。

第四,要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合作中竞争。竞争与合作是统一的,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没有合作的竞争,是孤单的竞争,孤单的竞争是无力量的。合作是为了更好地竞争,合作愈好,力量愈强,自然成功的可能性就愈大。有人说过,优秀的竞争者往往是理想的合作者。

总之,同学之间要互相竞争,在竞争中要消除嫉妒心理,讲求协作友谊精神,认识竞争,挑战竞争,百舸争流。祝愿我们同学间在竞争中,超越自我,永葆青春活力。

第三篇:学习与竞争感想

“学习与竞争”的讲座感想

2012年5月5日星期六下午,我很荣幸的聆听了向梅梅老师关于“学习与竞争”的讲座,在这个与我们有着密切关系的讲座,让我感触匪浅,获益良多。

首先,老师向我们讲解了学习力与竞争力的定义,老师认为:“竞争:并逐为竞,对辩为争,竞争的基本规则:适者生存,弱者淘汰”其实,社会就是如此残酷,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我们已经长大了,开始步入社会这个决斗场,没有了小时候的纯真与仁爱,不是我们想要丢弃,而是我们不得不放弃这些,我们只是想要生存,我们就要去竞争,我们要学会自私,学会隐藏,这就是老师何谓核心竞争力(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具有竞争优势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体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我们想要领先,就必须会别人不会的,我会了,还不能让别人会,这,就是社会的残酷,竞争的残酷,人心的残酷

接下来,老师像我们讲解了个人核心竞争力,个人核心竞争就是指:天赋力,学习力,创新力,自制力。其中,学习力决定个人核心竞争力,因为,学习力本质是竞争力。关于学习:又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在书本或他人辅导下获得的知识广义:从外界获得信息并对其进行加工。

很自然的,老师讲到了与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问题,不得不说的是,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问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同样是一个不得不谈的话题,总的来说,这是一个严重的话题,老师说得很透彻,三个方面,“动力、毅力、能力”。学习动力普遍不足,学习毅力普遍缺乏,学习能力普遍不强,孟子老先生一句话说得很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学习问题也反映出了社会问题,人们太过现实,缺乏理想与幻想,这就是所谓的动力的缺失,罪犯犯罪总有一个动机,而学生学习必然需要一个动力,我们要有信仰,有梦想,有理想,有方向,这些,我认为是动力。所谓毅力的缺失,其实不然,你去看看网吧里,半夜通宵,几天都奋斗在游戏第一线的比比皆是,这些难道不是毅力,只不过呢,这些毅力不是放在学习上罢了,我们不难想到,他们为什么不把毅力放在学习上呢?其实很简单,他们认为不值得,对,就是不值得,这又是一个社会问题,人们很现实,他们喜欢广义上的学习,在生活中学,大学生不是讨厌读书,而是讨厌读那些无用的书,高数那么高深,我们日夜钻研,一毕业,发现根本用不到,那你还会难么努力吗,显然不会,总的来说,我们不是没毅力,而是我们不想乱用毅力,浪费毅力。我觉得最后一点,关于学习能力,这点才是重点,能力的强弱占了很大的一部分,天道酬勤不假,但是,你有斧头砍树一天,累死累活,不及电锯半上午,这就是能力,这点我没多大想法,很重要,但急不得

最后,老师主要讲的是如何增强学习力,这个话题我们听的太多,我只说一下我关注到的几点,首先,学在天下,朱熹:无一事不学,无一时不学,无一处不学。万物存而有理,我们要做的就是发现并领会;其次,要做到“学,问”,求学须问,师之所在,道之所存,惑而不师,其为惑也

感谢老师的留言:“步步为赢:学多挫少”

草业111

蒋贻朗

第四篇:《探究式学习与幼儿艺术教育》心得

《探究式学习与幼儿艺术教育》心得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以幼儿为中心,强调教学过程要以幼儿的探究活动为主,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让幼儿根据自己现有的经验和相关信息,积极的从活动中去寻找问题、发现意义与探求答案的一种活动。它与其他教学模式相比,更加突出了以幼儿为中心,给幼儿的学习以最大的自主性,更加注重于幼儿活动的过程而不是活动的结果。近年来,随着探究式学习模式在幼儿教育界的广泛运用和深化,其实际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其原有的教学模式的范围,上升为一种师生互为主体的,共同学习的的教学理念,在探究式学习理念的指引下,不仅更加倡导孩子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突现学习的主动探索性、发现性,而且将教师对新知识、新教学手段的探究和学习融汇与其中,倡导师生的共同成长。

但在实践探索中,由于教师对探究式学习内涵的理解不深入,在贯彻实施探究式学习理念时出现了各种偏差,一是对探究的泛化,就是随意地将探究的标签贴在各种教学活动中,而不考虑其价值性、科学性。如一个从目的到内容再到方法、步骤,甚至连表格都画好了的活动设计,仅为幼儿提供了一次自由讨论或者是操作的机会,就被冠以探究而且是自由探究的名称;在艺术教育中完全抛弃应有的知识技能的传授等。另一是对探究的神化,既过分注重探究的概念化、科学性,把问题的提出、资料收集、方案的制订和实施到结论的得出等等都让幼儿自主发现、由幼儿独立完成,而无视孩子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无视探究活动的阶段性。此外,许多

教师还将探究式学习与创造性思维活动混为一谈,在两者之间划起了等号,特别是在艺术教育领域中。本学期,凭借我园作为“区艺术领域纲要试点园”的东风,我们着重针对艺术领域中如何渗透和贯彻探究式学习理念进行的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为此谈谈个人的认识和想法。

一、“探究的艺术”和“艺术的探究”

按照《牛津英语词典》中的定义,探究是“求索知识或信息,特别是求真的活动;是搜寻、研究、调查、检验的活动;是提问和质疑的活动”。但在教学中切不可把“探究的艺术”与“艺术的探究”等同起来。探究的艺术是更多地从“探究式学习理念”贯彻的方式和手段上进行研究,以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艺术的探究实际上是要求幼儿用以获取知识、领悟艺术家的思想观念、领悟艺术家研究艺术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种种活动,更注重幼儿对艺术内涵、教育价值的体验和实践,以寻求艺术教育在孩子身心发展方面发挥更为有效的促进作用。那么作为幼儿园的艺术教育工作,我们的工作重心应是什么呢?我想应是后者,即艺术的探究。这与纲要中提出的教育目标应该是统一的,都注重了孩子对艺术活动的参与和体验。但如何达到这一目标,则需要我们教师去研究和探求实施艺术教育的方法和手段,这是我们开展艺术教育中渗透探究式学习理念的重点。这两点概念的阐析不仅充分体现了探究式学习理念在教育工作中的双边效能,也有助于我们明确幼儿园艺术教育研究的重心不仅是教师教育手段的研究,而且是注重艺术教育价值的研究。

二、艺术教育中贯彻探究式学习理念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艺术的探究式学习应注重突出艺术在幼儿情感体验、情感抒发方面的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艺术领域是这样描述的:“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在指导要点中也明确指出“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

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这一些都反映出,在幼儿园的艺术教育中,我们更多地是将艺术教育作为情感启迪、情感交流、情感表达的手段,而非艺术内涵的本身。就拿音乐教育来说,提到音乐的定义,总不外乎旋律、节奏、和声、音色、音強等要素,通常我们可以将一首音乐作品从这些立足点上來剖析。但是我們常忽略的一点是:把上列这些要素随便拼凑起來,却不能算是音乐艺术。音乐艺术应该是某些特定的旋律加上特定的节奏、再加入特定的音色„„而形成一個浑然的、不可取代的整体。而这个時候,所谓旋律、节奏、和声、音色、音強„„已不单独存在,它們分別將自己注入,而共同汇集成一道声音的洪流,听着音乐的時候,我們是被这个无比美妙的整体所震撼、所驱动。达芬奇和凡高都是伟大的画家,但是他們的伟大也都是在当我们的心被他们的作品感动的時候,他們的伟大才显现出來。幼儿艺术教育也是如此,我们教育所探求的应是如何让孩子在艺术氛围中去感受艺术所带来的愉悦性、感官冲击、美感体验和对人格的升华作用,从而使孩子喜欢艺术、乐于表现。例如,在孩子的舞蹈教学中,我们不应强调这个舞蹈的基本动作是什么,怎么做,应引导孩子理解这段音乐所表现的什么情感,从而可以用什么动作去体现。在绘画教学中,我们不应强调“这片树林”应画成秋天的金黄色,而应引导孩子去探索秋天可以用什么颜色来表现收获的喜悦。

2、艺术的探究不能离开必要的艺术表现技能的培养。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是一种感官艺术,幼儿对艺术的感悟和体验更多地是通过自身的积极参与得以表现出来,而艺术的表现不可避免涉及到艺术表现的技能和水平。在幼教届,曾对艺术教育需不需要传授技能技巧进行过争论,而且当前在许多艺术教育活动中,也已越来越不重视艺术表现技能的传授,但我认为不强调技能技巧的传授,并不是摈弃技能技巧,试想一个连颜色都分辨不清的孩子,如何去表现艺术作品蕴含的色彩美?,一个不知道节奏、不会听辨旋律变化的人,靠什么来感悟和体验音乐的美?著名的画家达芬奇的最初的艺术创作也是从鸡蛋的写生画开始的,巴赫、贝多芬的音乐创作生涯也是从最初的钢琴弹奏开始的。为此,幼儿的艺术教育不应抛弃艺术基本技能的传授,只不过我们应改变以往“受人以鱼”的传统教学方法,积极探究“受人以渔”的教学手段和策略。

3、幼儿艺术教育的探究应植根于幼儿已有的生活和兴趣。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将幼儿园教育活动建立在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上,这是新《纲要》的主导精神,作为教师要关注这些真正来自儿童和属于儿童的问题,联系幼儿生活和社会实际,艺术教育也然。艺术题材的生活性使孩子有艺术创作的潜能,容易使孩子产生创作的欲望,而选取幼儿感兴趣的题材则是保证 幼儿艺术创作活动获得成功的关键。幼儿艺术创作开始阶段的动机呼唤鼓动起艺术创作的积极性和自信性,在进行过程中的兴趣能激活幼儿的思路,启迪智慧,而结束阶段的兴趣则是幼儿获得自我的满足和对自己的欣赏,从而把兴趣延展到对新的艺术创作活动同的需求和期待。例如在手工窗花设计中,由于孩子对各种各样美丽的窗花有感性经验,因此有很高的艺术创作的欲望,而已有的重叠剪的技能又为幼儿的窗花制作提供的必要的技能准备,因此幼儿能积极地投入与窗花设计创作活动中,并愿意和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成功,积极地向同伴学习新的剪折的方法,从而在体验成功的同时,自主性的获取了新的技能和经验。

4、幼儿艺术教育的探究应着眼于幼儿个体对艺术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包容孩子的艺术喜好。

艺术接纳各种不同水平的儿童,给他们提供表现自我、发挥所能的均能机会,艺术最能包容个性、包容个别差异,这是艺术的宽容性。在艺术探究活动中,每一个幼儿都会有各自不同的感受和体验,例如同样一幅毕加索的《红色的椅子》绘画作品,有的孩子可能认为很美,有的孩子可能认为很滑稽、有的孩子可能认为很丑。又譬如音乐,一个人不会任何一种乐器,或者五线谱都不会看,这完全不损他做个音乐爱好者的身份,而一个乐感很好的人不一定喜欢音乐,而且在实践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幼儿中对艺术的倾向性非常明显,喜欢绘画的孩子一有自由活动就会趴在桌上开始绘画创作,而不喜欢绘画的孩子的美术作品则经常寥寥数笔,喜欢音乐的孩子会自始至终地去倾听音乐,感受音乐,而不喜欢音乐的孩子可能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神游九天。因此作为艺术教育者也因有艺术那样的宽容性,支持和接纳不同幼儿的艺术体验和兴趣,使他们有安全感,没有过多的精神压力,这样才能使幼儿有更多积极性主动性投身与自己感兴趣的、富有创造性的艺术活动中。

5、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更适宜于幼儿的创造性活动,而非探究式学习。

艺术的生命力在于不断的创新,幼儿艺术活动的活力也在与不断求新求异的创新,就绘画而言,幼儿只要真正获得了绘画创新的自主权,他们就能够驾驭绘画创新,能够通过形象媒介使自己的思维超然物外、超越时空、画出超乎寻常的作品,因此说幼儿的艺术创作是感性的体验,可以超越时空的界限。而就艺术的探究性来说,探究不能完全脱离现实而存在,他需要一定的理性层面为基础,而且对于幼儿来说,学龄前期的孩子还不具有探究艺术真谛,创新艺术表现手段的能力。因此,就幼儿的发展而言,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更适宜于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探究式学习理念不一定适合每种形式的艺术

第五篇:学习无痕教育心得体会

数 学 教 学 宜 “无 痕”

泗洪县临淮实验小学 张荣海

此次到第一实验学校学习,让我认识了数学特级教师——徐斌老师。我听了他一节课,一节讲座,一些评课。印象最深的是他的最新编写的著作——《追寻无痕教育》,还有他旺盛的精力和执着的敬业精神:从早上8点上课开始一直到中午12点互动评课结束,一直那么专注和用心!

徐斌老师说,数学教学就是把“科学形态的数学”转化为“学科形态的数学”,而这种转化过程的核心环节是对教材的处理。如何合理地使用教材,有效地整合学生的学习资源?徐老师说他的课一般有百分之八十是完全来源于教材的,其余百分之二十则是他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稍加改编而成。但是,这百分之八十,恰恰是体现了他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抓住了本质和核心的东西;而这百分之二十,又恰恰体现了他对教材的创造,这种创造细小、平实,却透着徐教师独特的教育智慧。

走进徐老师的课堂教学二年级上册《认识乘法》,你会发现他的数学课充满了童趣,他善于把孩子带进数学乐园,给他们提供足够的探究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观察、发现、交流、分享,让他们的数学思维得以发展和提升。教学二年级《认识乘法》一课开始,徐老师出示了教材上的情景图,要求学生观察一共有几台电脑,有的学生一个一个数,发现有8个;有的学生2个2个数,也得到了8个;还

有的学生用2+2+2+2来计算,得到8个。教师随即告诉学生,求4个2是多少,还可以用一种新的运算方法——乘法。

接着,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学生认识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然后,电脑出示了8个2,教师要求学生求出现在电脑室里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学生出现了加法列式和乘法列式两种方法。教师没有特别指出一定要用乘法列式。紧接着,多媒体上8组电脑变成了100组电脑。徐教师问学生:“现在有几个2,用加法怎样列式?”学生刚开始还兴致十足地说着:可以用2+2+2+2„„,但说着说着,很多学生终于停了下来,他们发现要写很长时间,算式太长了,黑板不够写了„„有的学生终于想到此时应该用乘法100×2或者2×100就快多了。是呀,倘若教师直接给予引导,给予方法,给予策略,学生此时的感悟不会那么深刻:“太麻烦了”“写不下了”“黑板太短了”“应该用乘法计算简单”。徐老师采用小步子、低起点、巧设计、融思想,通过创设对比强烈的具体情景,让学生实际列式数一数,写一写,帮助学生真正掌握了乘法的本质——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计算。

纵观徐老师的数学课堂,他善于整体把握数学教学内容。精彩的童话故事,亲切的师生对话,充满挑战的游戏活动„„他基于学生的认知起点,创设有效情景,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巧妙链接旧知与新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先易后难,逐层递进,引导学生向思维的深度进发,不知不觉中开启学生愉快的数学思维之旅。徐斌老师站在学科教学的新高度,让数学变得“好玩”“好看”“有趣”起来。引

导学生在无痕中学习数学,发展能力,获得丰富的情智体验,追寻教育的“真、善、美”。而非常惭愧的是,自己在日常的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建立一个生动的教学情境来引导新课,而忽视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教学应该建立在学生新旧知识认知冲突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教学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后休息10分钟后,徐斌老师做了报告《追寻无痕教育》。可以说没有听徐斌老师介绍他的无痕的教育思想时,我很傻的在心理琢磨:教育怎么会无痕呢?连无声都不行,还无痕?俗话说:雁过留声,踏雪有痕。每天我都声嘶力竭的在讲台上讲个不停,这就是实实在在的教育。当徐斌老师的讲座开始没多久,我就知道自己错的好可笑。徐斌老师的无痕教育是指把教育意图与目的隐藏起来,通过间接、暗示或迂回的方式,给学生以教育的一种方式。而实施的策略是:不知不觉中开始,潜移默化中理解,循序渐进中掌握,春风化雨中提升。最后徐斌老师也说,无痕教育是一种理想的教育,是一种智慧的教育,他也在不懈努力的追寻它: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做孩子喜爱的老师,创造孩子喜欢的课堂,享受教育成长的快乐!

通过这次学习,我真的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同时深深的觉得自己渺小和惭愧,自己在教育岗位上怎么说也有十几个年头了,可对每天熟悉的教育事业是显得如此柔弱和苍白无力,天天一成不变的备课、上课,改作业,安于现状,有的只是倦怠与埋怨。在徐斌老师身上我却感受到了大师教学的无穷魅力:趣味中引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状态;在对比中理解,引导学生在潜移默

化中学习;准确发问,使学生深刻思考,让学生构建知识;具有灵动的启迪,开放学生的思维。大师的“无痕教育”给我深刻触动,让我明确了自己今后教学需更加努力,在实践反思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在此次学习活动中,我在欣赏和享受大师的精彩的课堂教学和讲座之余,心中有一些感到困惑的地方:1.当本课新授部分结束后,徐老师精心设置了一些看图写乘法算式习题,以便让学生掌握乘法。这些图中每几个一份,有几份都是徐老师规定好的,学生在老师定下的框子里学习。能不能出示12枝铅笔,让学生自己圈一圈,每份几枝,有几份,再写出不同的乘法算式(结果都是12枝),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也升华了对乘法的认识。2.无痕教育理论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应用,有没有针对具体教学实例以供参考。有没有一个指标证明无痕教育比其他教育有更好的优越性。

下载挑战式学习与无竞争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挑战式学习与无竞争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铁路“转型与挑战”学习心得体会

    2013年 7月22日至28日,我十分荣幸地与公司领导及其他车站、车间管理职员,共同参加了我们公司在北京联合大学举行的第二期转型与挑战培训班,在为期五天的培训中,我们接受了北京......

    在教育竞争

    在教育竞争、知识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教师的挑战也日益增强,只有与时俱进才能走在知识的前沿。唯有不断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已教师修养和专业水平,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同时也是当......

    演讲稿—完善自我 参与竞争 接受挑战

    完善自我参与竞争接受挑战尊敬的老师、同学:大家好!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时光流彩,时代正以飞速眩目的速度不断发展。在这样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充满幻想和诱惑的世界里,应该如何发挥......

    五年级作文:无竞争的班长

    五年级作文:无竞争的班长今天是小主人新闻学校开学后的第一节课,给我们讲课的是一个年轻又漂亮的刘佳音老师。她非常活泼,也是一位可爱的大姐姐,我很喜欢她。 一上课,她让我们选......

    互联网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互联网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互联网+教育”是现代教育技术所创造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它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学形式、学习方式以及教育科学研究视野的多样......

    教育城域网的应用现状与挑战

    教育城域网应用现状与挑战 郝 云 大同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心 山西大同 037006 【摘要】教育城域网是推进 “校校通”“班班通”工程的助手,是架建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桥......

    挑战与机遇

    的确,我也认为新课程对一线教师是个很大的挑战,当然其中也蕴涵着机遇。 小学数学教师面临的挑战是制度改革、竞聘上岗、教学质量的稳定及怎样转变观念、转变角色,不断提高自身......

    生命与挑战

    命运与挑战 艾君 我曾经在狂风暴雨中徘徊,我曾经站在浪尖上苦苦思索,我曾经向贫困与落后呐喊-- “上帝啊!”为什么啊?”“我要飞--要飞得更高!” 我终于站到了历史与今天的长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