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马克思传》书评
《马克思传》书评
《马克思传》,作者萧灼基,现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这本书基本上按照马克思一生的革命历程安排各个章节,但是,又不完全拘泥于时间顺序,而是把一些内容相关的事件和活动适当集中。使有关问题的联系较紧密,重点突出,阐述较充分。在他的生活中,描写了不少细节,也以小见大,处处彰显着这位伟人的执著,专横,偏执,尖锐等品质。
《马克思传》是一本及时的书,净化灵魂的书。这书自然是文学作品,而不是网络小说,作者懂生活有细节,文学作品的水平自然是高出几层楼。
其实,以前对马克思是很不了解的,甚至偶有反感情绪,或许是从小到大都听到他被人赞颂的缘故吧。读完《马克思传》使得我第一次对马克思有了较多的了解。了解了他的个人经历和他的著作。后来又经过读这本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不得不说,千年伟人中马克思位列第一是当之无愧的。该书从第一章:为人类服务才是最幸福的人,到第二章:以“批判的热情”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第三章: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最初文献,第四章:致力于无产阶级的组织与联合,第五章:在欧洲革命高潮中初露锋芒,第六章:研究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历史进程,第七章:动荡生活简记,第八章:塑造一个完整的艺术品,第九章:工人阶级的圣经《资本论》,第十章:第一国际——从事社会活动的最重要时期,第十一章:反对拉萨尔主义,第十二章:反对巴枯宁主义,第十三章:向巴黎工人致敬等全书还原了一个真实的马克思。马克思的一生,也就是他思想形成的一生。一生有起有落,书本描写很自然。该书所述,马克思生活上的落魄其实源于他对金钱的态度,其实也反映了他的个性,他不善于理财,因为他认为金钱不重要,懒得花心思,也因为他豁达的性格,不拘小节的作风。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保持对物质的正确态度是很重要的,应该由思想去决定物质,而不是由物质决定思想。该书真实地反映了马克思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对工作的投入,对亲友的珍爱等等
该书不仅描写了马克思的生活,更突出了一种马克思精神。他对人类的贡献,不止是像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所说的那样,他的信仰精神更值得人们去学习和膜拜。在自己饥寒交迫的情境下,仍然不断学习和探索,始终以“人类的幸福”为终极目标为之努力奋斗着。在几国政府的驱逐和警察的监视下,他仍然能从容的继续着自己的事业。在无产阶级的革命史中,更是留下了他的血汗。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最值得学习的还是他对知识的态度以及对知识无穷的探索,不仅在深度上,也在广度上,从青年到老年,一直没有放弃学习。该书在这些方面写的比较到位。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社会一直处于各种喧嚣之下。现实中对物质的追求过于强烈,我们一定要明白,创造才能产生价值。我们一定要学习这本书的精髓,在不断学习中就能够完善自我,提高自我。书中的一切,都让读者觉得自己不只是在读书,而是与一位智者交谈,与一位益友交流,心中的疑虑消失了,留下的是那份沉甸甸的警示。
这就是《马克思传》,好书《马克思传》。
第二篇:乔布斯传 书评
三个故事,三个启示
陈山山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求知若渴,虚心若愚
——史蒂夫·乔布斯
二零一一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我考上了大学,有了一个机会,一个走出农村,接触大学与社会的机会。同样是这一年,一位伟大的独一无二的人与世长辞,他就是史蒂夫·乔布斯。这位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永远的离开了我们,载着人们满满地祈福与哀悼„„在他逝世的随后一段时间《乔布斯传》这本书走进了我的书架,这本书,这个人也因此与我的大学结下了不解之缘。起先,网购到这本书之后我就一直把它摆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以便于我时时翻阅。个人而言,我对乔布斯的了解与认识大都来源于这本书,对于乔布斯传奇式的一生的浓厚兴趣让我在最初的日子里时常拿起它来翻阅。当然现在对于其中的很多内容早已忘之于九霄之外,唯独对乔布斯的三个人生故事印象深刻,久久难忘。
第一个故事
关于乔布斯的大学生涯。他大学六个月退学,在校旁听一年半后彻底退学,因为他的养父母无法承担高昂的大学学费,而他自己也觉得上大学没有什么意义。在校旁听的那段时期,他选修了自己喜欢的书法课程,后来证明正是在书法课程上学到的文字排版等知识给他日后的创造个人电脑的成功之路垫下铺路石。他说我们必须相信某些东西----勇气、命运、生命以及因果报应等等。要相信这些会为你铺平前进的道路,会给予你听从自己心身的自信,会引导你走自己的路,然后取得成功。初入大学的我们可能没有像乔布斯那样毅然决然退学的勇气,但是从另一个侧面来说,乔布斯的成功也一部分归功于他短暂的大学学习,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像他一样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参与有益于自身发展的活动。相信我们自身的能力,踏实努力奋斗,未来的道路自会水到渠成。
第二个故事
关于乔布斯的事业起伏与得失。乔布斯与同伴十年的努力从车库里创立了如今家喻户晓的苹果公司,在这后不久他却因为个性不羁被公司解雇,失去生活重心的他没有抱怨与颓废而是决定从头开始。五年后,NeXT和皮克斯公司的崛起,爱情与家庭的建立让他重获信心最终回到苹果公司。他坚信不断前行的力量就是热爱自己所做的一切,不断发现,寻找自己喜欢的事业,不要半途而废。是呀!不断寻找并坚持自己的热爱,这正是我们大学生所需要的精神信念。相信当我们经历过这些寻找与坚持的“苦药”后,“良效”必然能使我们站的更高看得更远。
第三个故事
关于乔布斯与疾病的抗争。零四年,在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乔布斯被诊断出身患胰腺癌,医生确诊是恶性肿瘤无法治愈,最多还能活3到6个月,医生建议他安排后事,他任然埋头工作关注公司的效益。谢天谢地,后来通过再次确诊手术治疗后他奇迹般地好了。他说:“这是我和死神离得最近的一次,谁也不愿意死,就算那些想进天堂的人也不愿意为了去那而死。”当然死亡是我们共同的归宿,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现在的一切最终也会淹没在历史长河中。他告诫我们:
时间有限,不要将它们浪费在重复他人的生活上,不要囿于成见,不要让别人观点的聒噪声吞没自己的心声。最重要的是,要有跟着自己的感觉和直觉走的勇气。太多的人在死亡面前惊恐惧怕,如若我们都能像乔布斯那样直面死亡,多一分豁达少一分惊恐,多一分珍惜少一分挥霍,从心而欲,相信自我,珍惜现在,把握未来不是梦!
谨以以上三个小故事及心得与读者分享,强烈推荐《乔布斯传》,求知若渴,虚心若愚„„
第三篇:书评《乔布斯传》
神一样的传奇
----评《乔布斯传》
今天,国内互联网产业如火如荼,千百万年轻人从大学甚至中学时起就憧憬着有一天可以成为像乔布斯、比尔.盖茨、拉里.佩奇那样引领时代潮流的人。在所有伟大的硅谷创业英雄里,乔布斯是那里最闪亮的一颗明星。道理很简单,没有乔布斯,今天的世界就一定是另一副模样:没有乔布斯,就没有1977年的Apple II、1984年的Macintosh、1998年的iMac、2001年的iPod、2007年的iPhone和2010年的iPad;他留给世界的不光是改变我们生活的高科技创新产品,还有他在硅谷传奇的一生。
那些有激情、希望改变世界的年轻人,都应该读一读乔布斯,都应该认识一下真实的乔布斯。在众多有关
乔布斯的书籍中,王咏刚和周虹所著的《乔布斯传》是唯一一本中国作者所写的最有料也最好读的乔布斯评传。王咏刚是谷歌公司资深软件工程师。他对IT技术发展史和硅谷创业史有透彻理解,与苹果公司工程师有多次技术交流。周虹则是一位资深的作者和文字编辑。全书省去了翻译,是中国人以符合中国人阅读习惯的方式写的书。全书介绍了从乔布斯青年时期创建苹果公司,到苹果发布最新的icald云计算模式的整个创新历程以及乔布斯神一样的人生传奇。
本书语言生动,以倒叙的手法开篇,使人耳目一新,从苹果公司决定让乔布斯担任临时CEO说起,然后,笔峰一转,谈到苹果双雄的横空出世,一起研制了APPLEΠ,创建了苹果公司,公司发展、壮大,成为当今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到乔布斯生病、去世。全书用诙谐幽默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个立志改
变世界,有点骄傲,善于预测IT走势的纵横捭阖、自由不羁的传奇人物形象,但他本身又是矛盾重重:有着嬉皮士与苦行僧的双重性格,一边对员工咆哮,一边用魅力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本书亲切地称他为乔帮主,与金庸小说里的乔峰作对比:有一位奇人,天赋异禀,年少成名,十几岁就仗剑天涯,遍访名师,修禅问道。21岁开帮立派,25岁傲视群雄,富甲天下,却偏偏放纵,一意孤行,在30岁这一年竟被自己帮内的长老和执世背叛,天下之大竟无容身之地,不得不愤然出走。这个人不是丐帮帮主乔峰,而是水果帮帮主史蒂夫•乔布斯,使我们对这个创新教父有一个深刻的了解。
本书对乔布斯本人的描写刻画十分细腻,而又客观真实、不盲目地搞个人崇拜,把乔布斯非常真实地展现在中国读者面前。乔布斯从一个缺乏管理经验的独断专行的创始人,再到一个有着惊人卓识远见、预测未来的乔帮主,这中间发生了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如“打砖墙骗局”,它发生在水果帮创建以前,苹果双雄还在埋头打造APPLEⅡ时,雅达利公司曾让乔布斯和沃兹研发“打砖墙”游戏,承诺芯片数量每减少一个,奖励100美元,他们获得了5000美元奖金,但乔布斯把这些钱独吞了,直到若干年后,沃兹才知道这事儿,体现出乔布斯贪财心理。很少有人听说过这个故事。本书作者通过对大量曾在苹果公司工作过的朋友的深入采访,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浮出水面,有些故事解释了人们困惑已久的谜团,有些故事则因为出自旁观者的客观视角,估计连乔布斯自己也不会向媒体透露。这就是本书的特点。
本书章节的标题也很新颖,诸如:“假如历史是场赌局”,“NEXT反击战”,“玩具突围”,“断腕求生”,“凤凰涅
槃——只有乔帮主能救苹果”,“死亡通牒”等等,这些小标题吸引着读者怀着强烈的好奇心一步步读完此书。
另外,本书还附赠了乔布斯年表以及乔布斯语录,如:创新使领先区别于跟随者。所有乔布斯说过的话,我们都可以从里面体现出乔布斯在那个岁月里的豪放不羁的性格。读完整本书,如果对所有历史事件还有些模糊,乔布斯年表将会是你最好的选择,一目了然。
乔布斯本身就是一个传奇,比任何虚构小说都精彩!愿更多的人能通过亲自读这本《乔布斯传》,从这部传奇中受益!
少儿26甲 杨依霖
第四篇:马克思传观后感
《马克思传》读后感
看看《马克思传》,在这里我们能够追寻马克思的足迹,阅读它就好像是在与一位伟大的灵魂对话,整个人都被深深的感动和震撼了。
马克思的一生也是他思想形成的一生。思想的形成受很多因素影响,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性格,爱情,生活,事业,等等。这些是可以被认为是偶然因素,终归也将是必然因素。童年时代的马克思就可以看出来是带有极强的个性,由于是家中唯一的男孩,自然而然在和女孩们的相处中处于领导地位,这也导致在和朋友的交往中显得高傲,他成年后强势的作风应该也源于此,任何时候教育都是对人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
关于爱情,马克思晚年的生活很大程度受到了影响。在失去燕妮之后,他对爱人的理解与支持的需要,他对爱人的思念,人是不可能孤独的活在这个世上的,因为思想是不能孤独的,这些都饱含着他对爱情的浪漫主义情怀。我想在马克思的爱情形成阶段是受浪漫主义影响,而在真正得到爱情和爱情生活当中理性占了上风,因为他似乎一直忙于事业,忙于理想,然而最终他回归了,这也表明,骨子里面他仍然是一个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人。
马克思生活上的窘迫其实源于他对金钱的态度,其实也反映了他的个性,他不善于理财,因为他认为金钱不重要,懒得花心思,也因为他豁达的性格,不拘小节的作风。但生活的压力没有使得他在工作上有任何的退缩,执著的追求,使他可以从容面对任何困难,他的不断抗争本身就是非常伟大的事情。
事业中的马克思是执著的,专横的,偏执的,尖锐的,这点是毫无疑问的,这也正是伟大之处,有人不喜欢这一点,因为他没有看到这仅仅是因为他对事业的态度,很多人评价他的时候用了很极端的词,但正是因为这些极端才能创造出
伟大的理论,西方文化崇尚极端,无论哲学,文学,还是科学,而中国文化崇尚中庸,平衡和矛盾始终是对立的。在西方社会,你需要坚持你的想法,并且不断的证实你的成功,马克思理论的成功得到验证是在他晚年时期,他对唯物主义的概述,超越了所有前人,是由于他不断的批判,极端的批判。
作为当代的有志青年,我们必须把实现人生价值与祖国的发展联系起来。从马克思的身上我们还能学到什么呢,那就是他的工作态度和方法。我们可以说马克思是天才,那么什么是天才呢。天才就是勤奋。马克思也不例外。他非常勤奋,经常不分昼夜地工作。在动荡的日子里,如果白天被打扰了,他就在夜里工作,很多时候几乎通宵达旦,直到身体实在不能支撑的时候才停下来稍事休息。等到稍微恢复了,他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他对工作的热情值得我们学习。还经常去图书馆,整天整天地坐在那里,以至于地板上留下了他的脚印。
马克思是一位科学家,也是一位社会科学战士。他把科学与社会实践二者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使得理论更加能够指引人们的行动,这是马克思成功的重要原因。他认为,不论从事哪一种科学研究,都不应该为这种研究可能得出的结果烦心;同时一个有学问的人,如果不甘堕落,就一定要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而不是整年整月把自己关在书斋或实验室,逃避生活,做一条藏在乳酪里的蛆虫,所以马克思公开参加活动做演讲,指导行动,不惧怕反对者的破坏。由于他的亲身实践,使得理论更加正确,认识更加深入,更能指导工人阶级斗争。理论是来指导实践的,实践是来修正补充理论,使得理论更加的完美。我们要正确认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我们的学习同样也需要理论和实践。然而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是一味学习,而忽略了学以致用,就像一个仓库,如果我们只是把它塞得满满的,不拿出去用,那么一切都是无用。大学时代实践更加重要,因为我们很快就要面临
找工作的问题,绝大多数的用人单位看重的是能力。能力怎样体现,当然是通过不断的实践来丰富和沉淀的。从马克思的身上我们学会了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人生,用正确的方法解决我们遇到的问题,只要不断努力,不断奋斗,终有一天我们会达到成功的彼岸。牛顿曾经说过,我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我们如果能站在马克思这位人类伟大的导师身上,我们势必会站得更高,走的更远。
医学院
营销121
2012211850
付旺
第五篇:马克思传读后感
杰哥制造必属精品
《马克思传》读后感
班级姓名学号
这次读《马克思传》给我对马克思的一生有了很大的了解。以前对马克思的了解除了一些基本的文化常识,可以说是零。从小学到大学,所有老师都赞扬、崇拜马克思,都用“伟人”一词来形容他。说他思想多么先进,见解多么独到,为整个社会人类进步做出了多大的贡献。但是很少有老师对我们说一些马克思的生活琐事,好像他是一个圣人,高高在上。
这本《马克思传》它以生动细致的笔触和严谨的叙事风格讲述了马克思一生的思想活动和生活,同时透过对这位伟大人物生平的描述展现出一个时代激荡的社会变革与政治风云夹叙夹议。
童年时代的马克思就可以看出来是带有极强的个性,由于是家中唯一的男孩,自然而然在和女孩们的相处中处于领导地位, 有时候,他顽劣得像个小暴君,把姐妹们当做驾车的马,驱赶着她们飞跑,从小山丘上疾冲而下;有时候,他用一双肮脏的小手去揉生面团,拍成一个个“蛋糕”,要姐妹们吃下去。但是奇怪的是,姐妹们在这样的恶作剧面前却都心甘情愿,毫无怨言!要明白,让他人顺从自己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从这段话中,我也猜出马克思小时候一定读过很多书。因为肚子里有东西,才讲得出很多生动有趣的故事。调皮、聪明、爱读书,我想马克思小时候的性格应该就是如此的吧!这也导致在和朋友的交往中显得高傲,他成年后强势的作风应该也源于此。
在他学习、成长的过程,他抛弃了教授和法学专业,为了研究现实,他投身于革命实战,他摈弃了鲁格的“空想主义”,为了“贫民”,他呼出了“向大地宣战”的口号,他没有给他的母亲带来幻想的葡萄园,为了磨锋他战斗的笔尖,他让他的燕妮等待了他八年,他的早熟使得比他大十六岁的老教授也不得不佩服,他的思想早已走到了人类的前头。是的,聪明的艾得加尔被时代所抛弃,空想的大学生们隐去了,独有无产阶级的斗士马克思在思想的旋祸中健游着,向着伟大的目标前进,看来,黑格尔和柏林大学的约翰对他的思想有很大的影响,马克思从这个故纸堆中找出黑格尔了辩证法的明珠,马克思拼命钻研文学语言,他为了更好的运用语言竟着迷一部中篇小说,天天泡图书馆,如果说燕妮是他亲爱的妻子,那么图书馆便是他的伴侣,他研究革命理论,尽管生活不很如意,但他
是在为全世界被压迫人民谋利益、求幸福。
他的各种文字的运用,使得朋友们都非常吃惊,他用他崭新的世界观,全身披摩地杀向了战场,尽管他被当局通缉使他出逃了国外,但他高兴,因为他至少在这个巨人的身上造成了严重的裂痕,他知道,不可喻越的鸿沟正是由痕裂所造成的。
长大之后,马克思生活并不富裕,生活上的窘迫,其实是源于他对金钱的态度,其实也反映了他的个性,他不善于理财,因为他认为金钱不重要,懒得花心思,也因为他豁达的性格,不拘小节的作风.但生活的压力没有使得他在工作上有任何的退缩,执著的追求,使他可以从容面对任何困难,他的不断抗争本身就是非常伟大的事情.与其想到今天的我们这个社会,其实压力依然很大,但至少没有窘迫到那个年代的地步,我们有更好的条件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去改变,去创造,去抗争.在资本横流的这个社会,保持对物质的正确态度是非常关键的,应该由思想去创造物质,而不是物质决定思想,这个观念好想有点唯心了.但至少是我对金钱和理想的态度。
在事业上,马克思是执著的,专横的,偏执的,尖锐的,这点是毫无疑问的,这也正是伟大之处,有人不习惯这一点,因为他没有看到这仅仅是因为他对事业的态度,很多人评价他的时候用了很极端的词,但正是因为这些极端才能创造出伟大的理论,西方文化崇尚极端,无论哲学,文学,还是科学,而中国文化崇尚中庸,平衡和矛盾始终是对立的.在西方社会,你需要坚持你的想法,并且不断的证实你的成功,马克思理论的成功得到验证是在他晚年时期,他对唯物主义的概述,超越了所有前人,是由于他不断的批判,极端的批判.但是用中国文化来解释,其实他也在不断吸收,改进和妥协,这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地方.当今社会,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交流已经由冲突转变为了相互融合,而不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鲁迅先生对拿来主义的态度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口号,大概可以说明这个现象吧,当然文化的融合只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一个方面.在爱情上,马克思晚年的生活很大程度受到爱情的影响,在失去燕妮之后,这其中饱含着他对爱情的浪漫主义情怀,他对爱人的理解与支持的需要,他对爱人的思念,人是不可能孤独的活在这个世上的,因为思想是不能孤独的.我想在马克思的爱情形成阶段是受浪漫主义影响,而在真正得到爱情和爱情生活当中理性占
了上风,因为他似乎一直忙于事业,忙于理想,然而最终他回归了,是在失去爱人之后,这也表明,骨子里面他仍然是一个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人.爱情始终应该是浪漫的,虚无缥缈的,而不是理性的现实的.但是追求爱情的过程和本身却可以是非常理性的,否这将失去爱情.纵观马克思的一生,可以看出,付出和收获是成正比的。马克思是个平凡的人,并非什么“超级天才”,他的伟大是和他诲诲不倦的研究革命理论和参加革命实践所分不开的,难怪,那些马克思的“朋友”在诽谤马克思时,把他描给成一个很可怕的人物,燕妮要捧腹大笑了,道理很简单,因为他是一个很平常的人。
在我看来马克思不仅是凡人,而且更是一个凡夫俗子。马克思既是伟人,更是一个平凡的人,凡是平凡人所具有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他都具备。
所以学习马克思一定要学习他的思维的精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每个人都应该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同时马克思对于真理的执著寻求,对于工作的忘我投入;对于友谊的珍爱、对于家人亲情的深切留念,这些无不感动着我们每个人。只有这样,学习马克思正确的地方我们才能提高自己的修养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