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全等及轴对称综合学案[大全5篇]

时间:2019-05-15 11:08: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角形全等及轴对称综合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角形全等及轴对称综合学案》。

第一篇:三角形全等及轴对称综合学案

三角形全等及轴对称综合学案

典型例题

1.在△ABC中,AB=AC,将线段AC绕着点C逆时针旋转得到线段CD,旋转角为α,且0°<α<180°,连接AD、BD.

(1)如图1,当∠BAC=100°,α=60°时,∠CBD 的大小为 _________ ;(2)如图2,当∠BAC=100°,α=20°时,求∠CBD的大小;(3)已知∠BAC的大小为m(60°<m<120°),若∠CBD的大小与(2)中的结果相同,请直接写出α的大小.

2.如图1,△ABC和△CDE为等边三角形.

(1)求证:BD=AE;

(2)若等边△CDE绕点C旋转到BC、EC在一条直线上时,(1)中结论还成立吗?请给予证明;(3)旋转到如图2位置时,若F为BD中点,G为AE中点,连接FG,求证: ①△CFG为等边三角形; ②FG∥BC.

3.已知:如图,△DAC、△EBC均是等边三角形,点A、C、B在同一条直线上,且AE、BD分别与CD、CE交于点M、N.求证:(1)AE=DB;

(2)△CMN为等边三角形.

4.在四边形ABCD中,AC=AB,DC=DB,∠CAB=60°,∠CDB=120°,E是AC上一点,F是AB延长线上一点,且CE=BF.

思考验证:

(1)求证:DE=DF;

(2)在图1中,若G在AB上且∠EDG=60°,试猜想CE、EG、BG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归纳结论:

(3)若题中条件“∠CAB=60°且∠CDB=120°”改为∠CAB=α,∠CDB=180°﹣α,G在AB上,∠EDG满足什么条件时,(2)中结论仍然成立?(只写结果不要证明)探究应用:(4)运用(1)(2)(3)解答中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完成下题:如图2,在四边形ABCD中,∠ABC=90°,∠CAB=∠CAD=30°,E在AB上,DE⊥AB,且∠DCE=60°,若AE=3,求BE的长.

5.作图题:要求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写出结论.

(1)如图所示,104国道OA和327国道OB在曲阜市相交于O点,在∠AOB的内部有工厂C和D,现要建一个货站P,使P到OA和OB的距离相等,且使PC=PD,用尺规作出P点的位置.(2)在图中直线上找到一点M,使它到A、B两点的距离和最小.

6.如图,在∠ABC内有一点P,问:能否在BA、BC边上各找一点M,N,使△PMN的周长最短?若能,请作图确定点M,N的位置(不需证明,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7.如图,∠AOB=30°,∠AOB内有一定点P,且OP=10,OA上有一动点Q,OB上有一动点R.若△PQR周长最小,求它的最小值.

8.同学们,在学习了轴对称变换后我们经常会遇到三角形中的“折叠”问题.我们通常会考虑到折叠前与折叠后的图形全等,并利用全等的性质,即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来研究解决数学中的“折叠”问题.(1)如图①,把△ABC纸片沿DE折叠,当点A落在△ABC内部时,我们不仅可以发现AE=A′E,AD= _________,而且我们还可以通过发现∠AED=∠A′ED,∠ADE=∠ _________,∠A=∠A′,从而求得∠1+∠2=2∠A.(2)如图②,当点A落在△ABC外部时,我们发现∠2=∠DFA+∠ _________,∠DFA=∠1+∠ _________,那么(1)中的∠1+∠2=2∠A在这里还成立吗?如成立,请说明理由.如不成立,请写出成立的式子并说明理由.(3)已知Rt△ABC中,∠C=90°,AC=6,BC=8,将它的一个锐角翻折,使该锐角顶点落在其对边的中点D处,折痕交另一直角边于E,交斜边于F,请你模仿图①,图②,画出相应的示意图并求出△CDE的周长.

9.已知:等边△ABC中,点O是边AC,BC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M,N分别在直线AC,BC上,且∠MON=60°.(1)如图1,当CM=CN时,M、N分别在边AC、BC上时,请写出AM、CN、MN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2)如图2,当CM≠CN时,M、N分别在边AC、BC上时,(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你加以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如图3,当点M在边AC上,点N在BC 的延长线上时,请直接写出线段AM、CN、MN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10.已知:等边三角形ABC(1)如图1,P为等边△ABC外一点,且∠BPC=120°.试猜想线段BP、PC、AP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2)如图2,P为等边△ABC内一点,且∠APD=120°.求证:PA+PD+PC>BD.

11.如图1,在Rt△ABC中,∠ACB=90°,∠A=30°,P为BC边上任意一点,点Q为AC边动点,分别以CP、PQ为边做等边△PCF和等边△PQE,连接EF.(1)试探索EF与AB位置关系,并证明;

(2)如图2,当点P为BC延长线上任意一点时,(1)结论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

(3)如图3,在Rt△ABC中,∠ACB=90°,∠A=m°,P为BC延长线上一点,点Q为AC边动点,分别以CP、PQ为腰做等腰△PCF和等腰△PQE,使得PC=PF,PQ=PE,连接EF.要使(1)的结论依然成立,则需要添加怎样的条件?为什么?

12.已知,如图△ABC中,∠ABC=45°,CD⊥AB于D,BE平分∠ABC,且BE⊥AC于E,与CD相交于点F,H是BC边的中点,连接DH与BE相交于点G.求证:(1)BF=AC;(2)CE=BF.

13.感受理解 如图①,△ABC是等边三角形,AD、CE分别是∠BAC、∠BCA的平分线,AD、CE相交于点F,则线段FE与FD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_________

自主学习

事实上,在解决几何线段相等问题中,当条件中遇到角平分线时,经常采用下面构造全等三角形的解决思路 如:在图②中,若C是∠MON的平分线OP上一点,点A在OM上,此时,在ON上截取OB=OA,连接BC,根据三角形全等判定(SAS),容易构造出全等三角形△OBC和△OAC,从而得到线段CA与CB相等 学以致用

参考上述学到的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如图③,△ABC不是等边三角形,但∠B=60°,AD、CE分别是∠BAC、∠BCA的平分线,AD、CE相交于点F.求证:FE=FD.

14.如图,分别以△ABC的边AB,AC向外作等边三角形ABD和等边三角形ACE,线段BE与CD相交于点O,连接OA.

(1)求证:BE=DC;(2)求∠BOD的度数;

(3)求证:OA平分∠DOE.

15.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为射线AC上一点,D为射线CB上一点,AD=DE.(1)如图1,当点D为线段BC的中点,点在AC的延长线上时,求证:BD+AB=AE;(2)如图2,当点D为线段BC上任意一点,点在AC的延长线上时,(1)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如图3,当点D在线段CB的延长线上,点在线段AC上时,请直接写出BD、AB、AE的数量关系.

16.(1)如图1,已知∠EOF=120°,OM平分∠EOF,A是OM上一点,∠BAC=60°,且与OF、OE分别相交于点B、C,则有AB=AC;

(2)如图2,在如上的(1)中,当∠BAC绕点A逆时针旋转使得点B落在OF的反向延长线上时,(1)中的结论是否还成立?若成立,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说明理由;(3)如图3,已知∠AOC=∠BOC=∠BAC=60°,求证:①△ABC是等边三角形; ②OC=OA+OB.

17.(1)已知:如图1,在△ABC中,∠A=90°,D为BC中点,E为AB上一点,F为AC上一点,ED⊥DF,连接EF,求证:线段BE、FC、EF总能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2)已知:如图2,∠A=120°,D为BC中点,E为AB上一点,F为AC上一点,ED⊥DF,连接EF,请你找出一个条件,使线段BE、FC、EF能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给出证明.

18.如图①所示,将一个正三角形纸片沿着它的一条边上的高剪开,得到如图②所示的两个全等的Rt△ABC、Rt△DEF.

(1)根据正三角形的性质可知:在图②中,∠ABC=∠DEF=30°,AB=DE=2AC=2DF.由此请你归纳一下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与斜边之间的关系:

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 _________ ;(2)将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纸片按如图③放置,使点B、D重合,点F在BC上.固定纸片DEF,将△ABC绕点F逆时针旋转角α(0°<α<90°),使四边形ACDE为以ED为底的梯形(如图④所示),求此时α的值;(3)猜想图④中AE与CD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19.(1)如图1,点B,D在射线AM上,点C,E在射线AN上,且AB=BC=CD=DE,已知∠EDM=84°,求∠A的度数;

(2)如图2,点B、F、D在射线AM上,点G、C、E在射线AN上,且AB=BC=CD=DE=EF=FG=GA,求∠A的度数.

20.如图1,在△ABC中,BO平分∠ABC,CO平分∠ACB,过点O作DE∥BC,交AB于点D,交AC与点D,交AC于点E.

(1)试找出图中的等腰三角形,并说明理由;(2)若BD=

4、CE=3,求DE的长;

(3)若 AB=

12、AC=9,求△ADE的周长;

(4)若将原题中平行线DE的方向改变,如图2,OD∥AB,OE∥AC,BC=16,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21.已知:在△ABC中,∠CAB和∠ABC的平分线AD、BE交于点P.(1)当△ABC为等边三角形(如图1)时,求证:EP=DP;(2)当△ABC不是等边三角形,但∠ACB=60°(如图2)时,(2)中的结论是否还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22.如图,△ABC是边长为9cm的等边三角形,D、E是边BC、BA上的动点,D点由B点开始以1cm/秒的速度向C点运动,E点由B点开始以2cm/秒的速度向A点运动,D、E同时出发,设运动时间为t,当其中一点到达边的端点时,运动便停止,在运动过程始终保持∠EDF=60°.(1)求证:∠EDB=∠DFC;

(2)当t=3秒时,求BE+CF的值;

(3)是否存在这样的t值,使得CF=cm?若存在,试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3.如图,已知△ABC中,AB=AC=12cm,BC=10cm,点D为AB的中点.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2cm/s的速度由点B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AC 上由点A向C点以4cm/s的速度运动.

(1)若点P、Q两点分别从B、A 两点同时出发,经过2秒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2)若点P、Q两点分别从B、A 两点同时出发,△CPQ的周长为18cm,问:经过几秒后,△CPQ是等腰三角形?

24.已知∠MAN=120°,AC平分∠MAN,点B、D分别在AN、AM上.

(1)如图1,若∠ABC=∠ADC=90°,请你探索线段AD、AB、A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之;

(2)如图2,若∠ABC+∠ADC=180°,则(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25.如图,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点D,交AB于点E.(1)求证:△ABD是等腰三角形;(2)若∠A=40°,求∠DBC的度数;

(3)若AE=6,△CBD的周长为20,求△ABC的周长.

26.(1)如图1,在△ABC中,∠ABC的平分线BF交AC于F,过点F作DF∥BC,求证:BD=DF.

(2)如图2,在△ABC中,∠ABC的平分线BF与∠ACB的平分线CF相交于F,过点F作DE∥BC,交直线AB于点D,交直线AC于点E.那么BD,CE,DE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并证明这种关系.

(3)如图3,在△ABC中,∠ABC的平分线BF与∠ACB的外角平分线CF相交于F,过点F作DE∥BC,交直线AB于点D,交直线AC于点E.那么BD,CE,DE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证明)

27.已知:如图,△ABC、△CDE都是等边三角形,AD、BE相交于点O,点M、N分别是线段AD、BE的中点.(1)求证:AD=BE;(2)求∠DOE的度数;

(3)求证:△MNC是等边三角形.

28.如图1,已知点P是线段AB上的动点(P不与A,B重合),分别以AP、PB为边向线段AB的同一侧作正△APC和正△PBD.

(1)求证:△APD≌△CPB.

(2)如图2,若点P固定,将△PBD绕点P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旋转角小于90°),这种情况“△APD≌△CPB”的结论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

(3)如图1,设∠AQC=α,求α的度数.

29.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D为AC的中点,∠EDF=120°,DE交线段AB于E,DF交直线BC于F.(1)如图(1),求证:DE=DF;(2)如图(2),若BE=3AE,求证:CF=BC.

(3)如图(3),若BE=AE,则CF= _________ BC;在图(1)中,若BE=4AE,则CF= _________ BC.

30.已知:如图所示BF⊥AC,AD⊥BC,且相交于点E,BD=AD,连接CE.说明△DCE是等腰三角形的理由.

第二篇:11.1全等三角形教学案

§11.1 全等三角形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3.能熟练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 教学重点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难点

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1.观察下列图案,指出这些图案中中形状与大小相同的图形

2.学生自己动手(同桌两名同学配合)

取一张纸,将自己事先准备好的三角板按在纸上,画下图形,照图形裁下来,纸样与三角板、完全一样.

3.获取概念

形状与大小都完全相同的两个图形就是 .(要是把两个图形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就可以说明这两个图形的形状、大小相同.)即:全等形的准确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推得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全等”符号: 读作“全等于”

Ⅱ.导入新课

将△ABC沿直线BC平移得△DEF;将△ABC沿BC翻折180°得到△DBC;将△ABC旋转180°得△AED.

ADBADAECBC甲EF乙DB丙C

议一议:各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不难得出: ≌△DEF,△ABC≌,△ABC≌ .(注意强调书写时对应顶点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启示: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都没有改变,所以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

,这也是我们通过运动的方法寻求全等的一种策略.

观察与思考:

寻找甲图中两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它们的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例1]如图,△OCA≌△OBD,C和B,A和D是对应顶点,•说出这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和角.

COADB

[例2]如图,已知△ABE≌△ACD,∠ADE=∠AED,∠B=∠C,•指出其他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ABDEC

(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也是对应边.(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例3]已知如图△ABC≌△ADE,试找出对应边、对应角.

AEOBCD

Ⅲ.课堂练习

(1)下面是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按下列图形的位置摆放,指出它们的对应顶点、DABD对应边、对应角

BCAoOADBDBCDACACDB

ACD

CDA

(2)如图,ABEACD,AB与AC,AD与AE是对应边,已知:A43,B30,求ADC的大小。

Ⅳ.课时小结

Ⅴ.作业

1.教材:第四页习题:第1题,第2题 2.《创新设计》

ADEBC

第三篇:全等三角形

复习提问 通过前两个问题复习巩固上一节所讲的知识,通过问题3引导学生认识到三角形全等是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的重要方法,然后设疑,如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从而引出课题。

活动二:讲授新课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的探究 首先提出

问题1:两个三角形三条边相等、三个角相等,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和课件演示,会很容易作出恳定的回答。

问题2:两个三角形全等是不是一定要六个条件呢?若满足这六个条件中的一个、两个或三个条件它们是否全等呢?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别从“角”和“边”的角度分析一个条件、两个条件各有几种情形。引导全班同学首先共同完成满足一个条件的情况的探究,然后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对满足两个条件的 情况进行探究,并在组内交流,教师深入小组参与活动,倾听学生交流,并帮助学生比较各种情况。最后由教师在投影上给出满足一个条件和两个条件的几组三角形,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就会得到一结论:两个三角形若满足这六个条件中的一个或两个条件是不能保证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的。

问题3:两个三角形若满足这六个条件中的三个条件能保证它们全等吗?满足三个条件有几种情形呢?由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最后教师总结,得出可分为四种情况,即三边对应相等、三角对应相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两角一边对应相等。告诉学生这一节先探究两个三角形满足三条边相等时,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对于此问题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探究的,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各画一个边长分别为2、3、4的三角形(当然在这里要先给学生讲清楚已知三边如何画三角形,并且让学生牢记此种画三角形的方法),学生画好之后剪下来,同桌之间进行比较、验证,看它们是否重合。同时教师在投影上给出两个边长为2、3、4的三角形,通过课件演示,学生会看到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对应相等,它们是全等的。从而得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即:有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得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之后,还要给学生讲清楚证明三角形全等的书写格式,即:先要写出在那两个三角形中,然后用大括号把全等的三个条件括住,最后写出全等的结论。由于学生刚开始学习全等三角形的证明,对三角形全等的书写格式还不熟悉,所以教师在此要强调三角形全等的书写格式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活动三:题例训练 例1是两道填空题,需要补全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在讲解此题时关键是让学生看清图中两个三角形全等已具备哪些条件,还缺什么条件,把所缺的条件补上即可。通过此题要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及证明三角形全等的书写格式和应注意的问题。

第四篇:全等三角形判定3导学案

全等三角形判定3(SSS)

学习目标:能说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边边边”的内容,能用数学语言表示这个判定定理.2 能用“边边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并会利用该定理进行简单的推理与计算.3 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并会在实际生活中进行简单应用.学习重点:全等三角形“边边边”的判定方法及应用.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一 已知三边作三角形

摆一摆:用长为4cm、6cm、8cm的木棒摆成三角形,组内互相观察一下,大家摆出的三角形形状和大小一样吗?

画一画: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4cm、6cm、8cm,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如果可以,把你画的与小组内的同学进行比较,观察是否全等,然后剪下来,看能不能重合? 作图:

已知:ABC.求作:ABC,使BCABAB,BCBC,CACA.(用尺规作图)

二 “边边边”的判定

三边对应_______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边边边”或_________.三 三角形的稳定性

只要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_________,这个性质叫做_______.(生活中有很多实例,如:)

合作探究————不议不讲在下列图中找出全等三角形。(图略,见课本100页练习1)

2你能举出周围运用三角形稳定性的实例吗?和同学交流。

3已知:如图,点B、E、C、F在同一直线上,ABDE,ACDF,BECF.求证:AB//DE,AC//DF.BECF4 已知:如图,在ABC中,点ABAC.点D、E在BC上,且ADAE,BECD.求证:ABDACE.作业:略

小结:

我的收获与质疑:

第五篇:全等三角形的证明题综合整理

八年级全等三角形证明题专项

1.已知:如图 , AB=CD , AE=DF , 且AEBC于E , DFBC于F. 求证:∠B=∠C

2.已知:如图 , E, B, F, C四点在同一直线上, ∠A=∠D=90° , BE=FC, AB=DF. 求证:∠E=∠C

3.已知:如图 , DN=EM , 且DN⊥AB于D , EM⊥AC于E , BM=CN. 求证:∠B=∠C.4.如图 , ABBC于B , ADDC于D , 且CB=CD , AC , BD相交于O. 求证:∠ABD=∠ADB

5.已知:如图 , CE⊥AB于E , BF⊥CD于F , 且BF=CE. 求证:BE=CF.

6.求证:一直角边和斜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7.已知:如图 , AE , FC都垂直于BD , 垂足为E、F , AD=BC , BE=DF. 求证:OA=OC.8.已知:如图 , AB=CD , D、B到AC的距离DE=BF. 求证:AB∥CD.

9.已知:如图 , OC=OD , ADOB于D , BCOA于C.求证:EA=EB.

10.如图 , 已知:∠ACB和∠ADB都是直角 , BC=BD , E是AB上任一点 , 求证:CE=DE.

11.已知:如图,∠A=∠D=90°,AC,BD交于O,AC=BD.求证:OB=OC.

12.已知:如图 , 四边形ABCD中 , AB∥CD , AD∥BC. 求证:△ABD≌△CDB

13.如图,已知:AD∥BC,AD=BC.求证:AB∥CD.

14.如图,已知:AC=DF,AC∥FD,AE=DB,求证:△ABC≌△DEF

15.已知:如图,点B,E,C,F在同一直线上,AB∥DE,且AB=DE,BE=CF.求证:AC∥DF.

16.已知:如图,AD是BC上的中线 ,且DF=DE.求证:BE∥CF.

17.如图 , △ABC中 , AD是从顶点A引出的一射线交BC于D , BE⊥AD于E , CF⊥AD于F , 且BE=CF , 求证:BD=DC

18.如图, AB, CD, EF交于O点, 且AC=BD, AC∥DB.求证:O是EF的中点.

19.已知:如图 , AB⊥BC于B , EF⊥AC于G , DF⊥BC于D , BC=DF. 求证:AC=EF.

20.已知:如图 , AD为CE的垂直平分线 , EF∥BC.求证:△EDN≌△CDN≌△EMN.

21.已知:如图AB=CD,AD=BC 求证:AD∥BC

22.已知:如图 , △ABC和△ADC有公共边AC , E是AC上一点 , AB=AD , BE=DE. 求证:∠ABC=∠ADC

23.已知:如图 , 点A、C、B、D在同一条直线上 , AC=BD , AM=CN , BM=DN 求证:AM∥CN , BM∥DN 24.已知:如图 , AB=AE , AC=AD , BC=DE , C , D在BE边上. 求证:∠CAE=∠DAB.

25.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AD=BC.求证:∠B=∠D.

26.已知:如图,点E、F在BC上,BE=CF,AB=DC,∠B=∠C.求证:AF=DE.

27.已知:如图 , E、D、B、F在同一条直线上 , AD∥CB , ∠BAD=∠BCD , DE=BF. 求证:AE∥CF

28.已知:如图 , AB=AC , AD=AE , 求证:△OBD≌△OCE

29.已知:如图 , AE=BF , AD∥BC , AD=BC.AB、CD交于O点. 求证:OE=OF.

30.已知:如图AC⊥CD于C , BD⊥CD于D , M是AB的中点 ,连结CM并延长交BD于点F.

求证:AC=BF.

31.已知:如图 , AB=DC , BD=AC , AC , BD交于O. 求证:△AOB≌△DOC. 32.如图 , 已知:AB=AC , BD=CD , E为AD上一点 , 求证:∠BED=∠CED

33.已知:如图 , AD=AE , BD=CE , AF⊥BC , 且F是BC的中点. 求证:∠D=∠E

34.已知:如图 , AB=CD , AD=BC ,O为BD中点 , 过O作直线分别与DA、BC的延长线交于E、F.求证:OE=OF

35.已知:如图 , ∠1=∠2 , AB⊥BC , AD⊥DC , 垂足分别为B、D . 求证:AB=AD.

36.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角和夹边上的高对应相等 , 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37.如图在△ABC和△DBC中 , ∠1=∠2 , ∠3=∠4 ,P是BC上任意一点.求证:PA=PD.38.已知:如图 , E是AD上的一点 , AB=AC , AE=BD , CE=BD+DE. 求证:∠B=∠CAE.

39.已知:如图 , AB=CD , BC=DA , E、F是AC上两点 , 且AE=CF. 求证:BF=DE

40.已知:如图,∠1=∠2,BD=CD,求证:AD是∠BAC的平分线.

41.已知:如图,∠1=∠2,BE=CF,AC=DE,E、C在直线BF上.求证:∠A=∠D

42.已知:如图,点A、B、C、D在同一条直线上,AC=DB,AE=DF,EA⊥AD,FD⊥AD,垂足分别是A、D.求证:BE∥CF

43.如图:已知AE=CE,BE=DE,∠1=∠2 求证:AB=CD

44.已知 :如图 , A、E、F、B在一条直线上 , AC=BD , AE=BF , CF=DE. 求证:AD=BC.

45.已知 :如图 , 四边形 ABCD中 , AD∥BC , F是AB的中点 , DF交CB延长线 于E , CE=CD.

求证:∠ADE=∠EDC. 46.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和B的点C,连结AC并延长到D,使CD=CA.连结BC并延长到E,使EC=CB,连结DE,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写出你的证明.

47.已知:如图,AM=BM,∠CMB=∠DMA,MC=MD.求证:AC=BD

48.已知:如图,AB=AC,AE平分∠BAC.求证:∠DBE=∠DCE.

49.已知:如图 , E、F是DA、BC延长线上的点 , AD=BC ,AB=CD ,∠E=∠F.求证:EB∥DF.

50.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条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 , 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51.已知:如图 , OA=OE , OB=OF , 直线FA与BE交于C , AB和EF交于O , 求证:∠1=∠2.

52.已知:如图,AB=AC,AD=AE,∠BAC=∠DAE.求证:BD=CE

53.已知:如图,△ABC中,点E、F分别在AB、AC边上,点D是BC边中点,且EF∥BC,DE=DF. 求证:∠B=∠C 54.已知:如图,AC、BD相交于O点,O是AC、BD的公共中点.求证:AB∥CD,AD∥BC.

55.已知:如图 , BC是△ABC和△DCB 的公共边 , AB=DC , AC=DB , AE、DF分别垂直BC于E , F. 求证:AE=DF.

56.已知 :如图 , AB=AC , EB=EC , AE的延长线交BC于D. 求证:BD=CD.

57.如图:已知,AD=AB,AC=AE,∠DAB=∠CAE,求证:BE=CD

58.如图,△ABC中,∠ACB=90°,CE⊥AB于E,AD=AC,AF平分∠CAE交CE于F. 求证:FD∥CB

59.已知:如图,D、E分别是△ABC的边AB,AC的中点,点F在DE的延长线上,且EF=DE. 求证:(1)BD=FC(2)AB∥CF

60.已知:如图,AC=AB,AE=AD,∠1=∠2.求证:∠3=∠4

61.求证:全等三角形对应中线相等. 62.如图,已知:△ABC中,BE,CF分别为AC边和AB边上的高,在BE上截取BP=AC,延长CF,并截取CQ=AB.求证:AP=AQ.

63.已知:如图∠1=∠2 , ∠3=∠4.求证:AD=BC AC=BD.

64.已知:四边形ABCD中 , AC、BD交于O点 , AO=OC , BAAC,DCAC垂足分别为A , C.求证:AD=BC

65.求证:三角形一边的两个端点 , 到这边上的中线的距离相等.

66.已知:如图 , AB=AD , DC=CB.求证:∠B=∠D

67.已知:如图,AB=DC,OC=OB,AB、CD交于点O.求证:AC=DB.

68.已知:如图 , AB∥CD , ∠1=∠2 , O是AD的中点 , EF、AD交于O. 求证:O也是EF的中点.

69.已知:如图 , FB=CE , AB∥ED , AC∥FD.F、C在直线BE上. 求证:AB=DE , AC=DF.

70.已知:如图 , ∠1=∠2 , ∠3=∠4 , DE=CE.E是BC上的一点. 求证:AE=BE

71.已知:如图AC∥BD , AE和BE分别平分∠CAB和∠DBA , CD过点E. 求证AB=AC+BD

72.已知:如图 , ∠1=∠2 , ∠3=∠4. 求证:∠ADC=∠BCD

73.已知:如图:AB=CD , BE=CF , AF=DE. 求证:△ABE≌△DCF

74.已知:如图 , AB=AC , AD=AE , BD=CE. 求证:∠BAC=∠DAE.

75.如图 , 已知:DC=AB , DF=BE , CF=AE , 求证:AO=CO EO=FO.

76.已知:如图 , AB=DC , AD=BC , O是BD中点 , 过O的直线分别 与DA、BC的延长线交于E、F.求证:OE=OF

下载三角形全等及轴对称综合学案[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角形全等及轴对称综合学案[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3》导学案

    http://blog.sina.com.cn/shuxue725《全等三角形的判定3》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已知两角及夹边画三角形”的方法。2、掌握角边角公理及推论角角边定理,能较熟练地运......

    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案

    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一、教学目标 1、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的条件. 2、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全等三角形说课稿

    《全等三角形(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简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鲁教版五四学制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一节《全等三角形》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课程标......

    全等三角形教案

    1 11.1全等三角形 教学目标:1了解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的概念; 2 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3 在图形变换以及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觉, 4 学生通......

    全等三角形教案

    15.1 全 等 三 角 形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全章学习的开篇课,也是本章学习的主线,主要介绍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通过对生活中的全等图形和抽象的几何图形的观察,使学......

    全等三角形证明

    全等三角形的证明1.翻折如图(1),BOC≌EOD,BOC可以看成是由EOD沿直线AO翻折180得到的;旋转如图(2),COD≌BOA,COD可以看成是由BOA绕着点O旋转180得到的;平移如图(3),DEF≌ACB,DEF可以看成是......

    全等三角形测试题

    全等三角形测试题 ( 出题人孟令震2011 9 12 ) 一.选择题: 1. 在△ABC和△A’B’C’中, AB=A’B’, ∠B=∠B’, 补充条件后仍不一定能保证△ABC ≌△A’B’C’, 则补充的这个条件......

    全等三角形证明题

    全等三角形证明题1在直角坐标系中,有两个点A(2,4)B(-2,-4),(即A.B两点是关于圆点对称的),将直角坐标系关于Y轴翻折,得A1,B1,然后分别连接A,A1和B,B1后,证AA1O和BB1O两三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