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共5则范文)

时间:2019-05-15 11:01: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共)》。

第一篇:《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共)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

柳州市壶西小学 夏云彩、覃海如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教材划分为乘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口诀两节,主要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乘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口诀、乘加和乘减式题、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问题。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表: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尘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其中,4-6的乘法口诀是教学的难点。突破难点的关键在于让学生认识并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与乘法的关系。

从具体编排来说,“乘法的初步认识”分为两个层次:第一,由学生熟悉的游乐场情境提供同数连加的式题,进而引出对乘法运算的,让学生认识乘法运算的意义,初步感受乘法运算的简洁性;第二,沟通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与乘法的关系,说明乘法算式各大部分的名称。

教材把2-6的乘法口诀分成三段编排。“5的乘法口诀”放在最前面,是因为学生有五个五个地数数的基础和经验。“2 3 4的乘法口诀”编排在一起,口诀内容丰富。“6的乘法口诀”是本节的又一个难点,教材特意把“6”的口诀留给学生归纳,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索。“2-6的乘法口诀”中蕴含用数学的内容,在6的乘法口诀之后,编入解决实际问题。

乘加、乘减算式题。此内容编排在“2、3、4的乘法口诀”后面,其用意是让学生认识同一组口诀中两句相邻口诀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口诀。乘法的初步认识例

1、例2表内乘法

(一)5的乘法口诀2、3、4的乘法口诀2-6的乘法口诀乘加、乘减6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例1例2-例4例5例6例7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加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一些简单的加法算式,理解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就比较容易。

2.乘法在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运用到,学生接受起来不会太难,教学中应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懂得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3.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因此可让学生通过说一说,摆一摆,练一练等多种活动学习知识,体现乘法的意义,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目标导向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熟记2-6的乘法口诀,熟练口算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3.熟练乘加、乘减的简单混合运算。

4.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

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在摆一摆、说一说的活动中学会乘法运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体会乘法的简便性。

四、教材编排特点 1.突出了乘法意义的教学

乘法的意义是学习乘法计算和用乘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为了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教材提供了大量同数连加的现实情境,如坐小飞机、小火车和过山车的同学,每束个数相同的气球,每串数量相同的钥匙以及每份数量相同的胡萝卜、香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直观表象,同时通过与情境中非同数相加情况的对照,使学生形成对乘法现实模型的认识。在例1及相应的练习中,教材多次将同数连加的算式或实物图与“几个几”对照编排,相互转换,使活到有将具体的同数连加的算式、情境用更抽象、更概括的“几个几”的方式进行表达,一方面架构起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之间的桥梁,便于学生将同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另一方面更加突出了乘法意义的本质,使学生更为明确乘法的意义。

2.乘法口诀的编排顺序,尊重儿童已有的经验和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

基于学生会“一五、一十、十五„„”5个5个数数的基础,教材首先编排了5的乘法口诀,并设计有相应的连加计算,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促使师生把精力放在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来源和认识每句乘法口诀的含义上,并为进一步学习2、3、4和6的乘法口诀打好基础。由于2、3的乘法口诀涉及的数据较小,教材不再呈现连加计算,只是借助实物图和模型,让学生顺次编出2、3的乘法口诀。4的乘法口诀编排体例与5的乘法口诀编排基本相同,并在例题下面通过“想一想”的形式,将1的口诀补充完整。在学习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教材特意把一六-六六的乘法口诀留给学生归纳,促使学生在归纳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加深对每句乘法口诀意义的理解,更好地掌握乘法口诀。这样编排,各段教学重点突出,分散了教学难点。同时,由易到难呈现教学内容,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设计。3.重视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的教学。

本册中乘法口诀仍采用“小九九”。因为它句数少,容易记,也符合我国大多数地区的习惯。为了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每一句乘法口诀,防止死记硬背,教材在教学每一部分乘口诀时,都从相同数的连加引入,使学生清楚地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含义。另外,教材为学生学习乘法口诀提供了丰富的直观模型——既有生动、形象的实物模型,在2~5的乘法口诀学习中还设计了较为抽象的点子图模型。点子图排列整齐有序,并与相应的算式、乘法口诀对照编排,给抽象的乘法口诀赋予了形象,利于加深学生对乘法口诀含义的理解。此外,教材没有给出全部乘法口诀让学生记忆,而是在多处采用“留白”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将乘法口诀补充完整,学生经历了乘法口诀的“创造”过程,自然会更加深刻地体会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也有利于乘法口诀的记忆。4.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能解决简单的有关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在学习了乘法的意义后,有些见到“一共”就用加法,见到“还剩”就用减法的学生,将会面临选择算法的难题。为避免学生盲目套用某一种方法,就需要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并逐步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本

单元安排了例题,对比编排用加法解决的问题与用乘法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充分理解题意,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问题的理解与分析的过程。教材呈现了两种不同的表征方式,一种是图形表征,一种是语言表征,并允许学生用其他方式显现出来,而学生用其他方式进行表征。这样,学生对加法、乘法意义的理解,便通过可视的和抽象的方式显现出来,而学生对算法的选择是以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和清晰表达为前提的。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经历了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获得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从此不断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建议

1.运用多种表征方式之间的相互转换,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

布鲁纳认为,在人类的智慧长期,有3种表征系统在起作用,即动作表征、表象表征和符号表征。Lesh在布鲁纳表征系统的基础上,又增加两种表征:口头语言表征和现实情境表征。有学者认为,要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就要灵活地实现5种表征方式之间的转化。因此教师在“乘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种表征方式的相互转化,例如,通过让学生说一说(几个几)、写一写(加法算式或乘法算式)、画一画等活动,实现语言表征、符号表征、图形表征之间的相互转化,使学生真正理解乘法的意义。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算式摆学具、看算式讲故事,实现符号表征与动作表征、现实情境表征的转化,进而达到对乘法意义的深入理解。

2.设计丰富、有趣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

熟练口算表内乘法,是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计算能力。《标准(2011)》在评价建议中提出,到学期末学生应达到每分做8—10题。要达到这个这个目标,就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并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根据学生对乘法口诀的熟练程度,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首先,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各种直观模型,包括多种实物图、点子图,还有数轴,让学生依据模型进一步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其次,脱离模型进行抽象的乘法口诀的练习,如“对口诀”“找朋友”“摘苹果”“小动物过河”等多种方式进行练习,页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指导学生记忆乘法口诀。最后,针对难记、易错的乘法口诀进行练习。这种

练习适合于学生针对容易出错的题目进行练习,如:四四十六、四六二十四等,减少练习的盲目性,提高练习效果。

3.帮助学生逐步学会数学思考与表达,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是选择合理方法解决问题的前提。学生是否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要看他们能否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数学模型来表明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这些表达方式可以是数学符号、图形以及口头语言。有学者通过教学及研究,将学生的表达方式分为3个层次——实物及图像表达方式、数学表达、特殊表达,并指出实物及图形表达方式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如果在教学中有跳跃或断层,教学就会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如果直接用数学语言及数学式来表达数学概念,学生通常会产生只会做题却不懂数学的现象。只会做题并不表明有数学能力。结合例7的教学,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研究素材,不但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即学生是如何理解和认识问题的,能否说明选择算法的道理等。教师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情景模拟、摆学具或画图等,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再结合图用概括的语言表征数学问题,将自己对运算意义进行联系的过程,达到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选择算法的目的,最终提高嘘声解决问题的能力。4.结合乘法口诀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乘法口诀是为了方便计算乘、除法,人为编制的既便于记忆、又便于传诵的歌诀。乘法口诀时中国算术的精华,思维的浓缩。学生在乘法口诀的学习中,常常是会背诵乘法口诀,但在用文字表达时,往往会出现汉字、阿拉伯数学混用的现象,如:三五15,说明学生对乘法口诀的文化背景缺乏认识。对此不本能一味要求、规定学生必须用汉字书写乘法口诀,而是应向学生介绍有关乘法口诀的发展历史,使他们认识到乘法口诀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用汉字记载与传承下来的,历经千年,经久不衰。通过介绍乘法口诀的相关史料,一方面让学生理解用汉字书写的意义,另一方面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5.建议用12课时教学。

第二篇:《乘法的初步认识》案例分析

教学内容及教学背景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这是一节乘法概念的起始课,概念新、内容较多,而乘法意义的认识既是本节课中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课本中是以准备题开始,接着新授,巩固练习等。设计了直观的、学生易懂的摆小棒活动知识,引导学生从同数连加引出乘法,根据两种不同的摆法,分别列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及相应的两个乘法算式。接着讲乘法算式的读法、写法以及乘号的认识。之后,我又设计了一些看图写算式和一些开放性的题目,引导学生体会和理解乘法的意义和解决几个几相加的实际问题,且列出乘法算式可以解决多个问题,也使学生进一步的明确乘法与加法的联系,以加深对乘法意义的认识。本课的进行能突出重点,分层练习环绕重点,时间分配保证了重点,因此达到了预定的效果。而且整节课中学生始终处于饱满的精神状态下积极进行思考。

二、教学案例:

片段一:如何让学生发现知识? [一]、创设情境

1、小朋友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摆过小棒吗?

(出示小朋友们摆小棒的情景图。让他们分别说出都摆了些什么东西)师:那些小朋友太棒了,大家想不想象他们那样也摆出不同的图案来吗?那咱们也来做一个摆小棒的游戏好吗?(生:好!)

2、师:请你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图案,老师帮你看着时间,看看你在规定的时间里能摆出多少个作品。(学生操作。)

3、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作品? 学生们争先恐后,分着演示自己的作品。

案例解析:在课堂教学中虽然不能让学生完完全全地去重复人类所经历过的发现知识的过程,但适当地让他们参与知识发现和探索的过程,了解某些数学知识产生的由来,不但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而且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上面的课堂教学片段就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用让学生看图,说图意;提问题,列式;观察,交流等教学组织形式。较好的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进行适当地点拨,体现了教师的组织者、指导者地位。

片段二:如何学生在实践中体会乘法的意义、算式及各部分的关系? [二]、新授,合作交流

1、师:小朋友们真是太棒了,你们能摆出这么美丽的作品,老师真是太高兴了,那么,请你观察一下你摆了几个作品?一个图案用了几根小棒?你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把算式写在作业纸上。(请两名学生板演)(学生活动)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6+6+6= 3+3+3+3+3+3=

3、师:小朋友们通过摆小棒列出了那么多加法算式,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一样的数。

4、师:对,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相同。小朋友们,以前我们学的加法顶多只有三个

数相加,今天小朋友们列的加法算式有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们能列出这么长的算式,真了不起。

如果老师给你足够的小棒让你继续摆,你打算摆出多少个?你还能列出算式吗?(生:能)如果你摆了100个作品,你还能列出加法算式吗?(学生:能!)那你想像一下你列的算式会怎么样啊? 生1:算式很长。

生2:本子上都写不下了。学生各抒已见。

5、师:那么我们能不能探讨一下,给它找个很好的办法使它简便化呢?请四人为一小组讨论讨论,我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想法最简便。

6、(小组讨论,各小组派代表将想法板演。)(学生汇报并讲明理由)生1:(6+6+6+6+6=)两个3加起来是6,这样就加5个6就可以了。(教师与学生交流评价:比原来的算式简便了)生2:(9+9+9+3=)这3个3加起来是9,这3个3 加起来也是9,这3个也是9,还剩下一个3。(学生评价)

7、师:刚才这些小朋友都是把几个加数合并起来,列出了一个新的加法算式,这些新的加法算式都要比原来的简短。你们想的很好。

8、师:你说出了这个算式的意思,用语言表示比写出这个算式要省事多了。你们很聪明。

生5:我想用省略号。我语文课上学了省略号,我先在前面写上几个3,中间写上省略号,最后再写几个3。

9、师:你说我写出来好吗?(生:3+3+3+……+3+3=)你能利用语文课上的知识,用一个符号代替那么多3,想的很好。

生6:我想发明一种写字机器,有遥控器,一按按钮就能写出这个算式来。

师:你的想法很大胆,有自己的奇思妙想,敢于想像,善于思考,老师相信以后你一定会有许多的发明创造。

生7:可以用乘法,写5乘6。因为两个3是6,有5个6。

师:你说的有道理,看来你已经了解到了有关乘法的一些知识。你知道的可真多。师:在这些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最简单? 师:大家同意吗?(生:同意)

10、师: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乘法,对,因为有10个3相加,所以数学家们就在10和3的中间用这样的符号连起来(指“×”)。3就是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3,10就是算式中3的个数。写的时候也可以先写3,再写10。

这种表示方法我们把它叫做“乘法”(板书课题),中间这个符号我们把它叫做乘号(板书),读作“乘”。大家看,乘号的样子像什么?(生:像叉号)因为乘法是由加法得来的,乘法就表示几个相同的数相加,所以数学家就把加号一歪,变成了乘号,人们一直在使用它。

11、师:现在,用这样的乘法算式来代替原来的加法,你们有什么感觉? 生1:比原来简单了。

生2:比原来简单多了。像100个3相加,就写100乘3就可以了。师:是啊,许多相同的数加在一起,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12、读乘法算式 指明学生读算式

师:现在你能把黑板上的其他连加算式写成乘法吗?(生:能。)在你的作业纸上写下几个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并请你把它们改成乘法。(学生练习)

13、认识乘法各部分名称

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可以交换位置来写 再写乘法算式,并说说意思。

案例解析:体验乘法含义,明确求几个几是多少时,表示两个数相乘关系可以写出两个乘法算式。通过看图写算式,明确两个数具有相乘关系,可以直接写出乘法算式,不一定要求学生必须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片段三:如何让学生发挥数学的价值并体会乘法在生活的使用价值? [三]、拓展想象:

小朋友们对乘法的知识掌握得还真不错,大家还想进行大挑战吗?(课件练习)师:小朋友们,我们刚才一起玩了摆小棒的游戏,接受了老师的挑战,还认识了乘法,我们能不能在生活中去寻找数学、体验数学,从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案例解析:练习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题,使学生进一步的明确乘法与加法的联系,以加深对乘法意义的认识。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并为他们悟出了“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的初步结论提供了恰如其分的素材。这样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探究,有利于继续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和合作。

案例反思:学生已经学习了加法和减法,这节课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虽然学生已经从很多渠道接触过乘法,甚至有很多学生已经能很流利地把乘法口诀背一遍了,可是对乘法的意义,估计只有个别学习好的学生能说出来,所以这节课《乘法的初步认识》对以后学习相关的乘法知识起了奠基性的作用。在课前,我们反复地分析教材,研究教学设计,经过多次试教后,最后敲定了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本节课的设计主要是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游乐园情景导入,里面蕴含丰富的“相同加数”的因素,为引入乘法做准备,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通过算式和图、算式和算式之间的比较,体会乘法的意义。接下来,我想结合几次试教和今天的这节课,浅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景,激发探索动机。在教学中创设情景,可以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本课中的游乐园情景导入,使学生觉得贴近生活,生动有趣,再引导学生从图中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索动机,自然而然地驱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二、在强烈反差中感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比较简便,由于学生是初次学习乘法,再加上未系统学习乘法口诀,学生暂时不能体验乘法计算的简便。教学时通过创设对比强烈的情景,从“2个5”到“4个5”再到“16个5”甚至“122个5”,让学生用加法来表示,随着加数个数的增加,发现用加法算式表示比较麻烦,学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用乘法算式表示比较简便,为今后进一步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础。

三、注重对知识的运用。数学是一门生活感很强的学科,生活中随处可见数学,在练习中,我让学生找一找教室中有没有能用乘法表示的,学生通过观察,用不同算式表示出来,通过这样的环节,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在这节课中,我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是在今后的教学中引起高度重视的。在试教的时候,几位老师就跟我说过,我对学生“放”得不够,老是把学生束缚住,在这节课里,还是能看到我暴露出这个坏毛病。而且在很多细节上,我处理的还不够周全,比如说在乘法意义小结的时候,我应该让学生观察加法算式,引导他们发现加法算式的特点:加数全部相同,然后再得出结论,而不是我直接给出结论等等。

第三篇: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执教:连梅洁

指导:陈巧珍

教学内容:

“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5~46页的内容。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初课,是学习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并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最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教学分析:

教材首先展示一个热闹欢乐的游乐园的主题图,通过这一学生熟悉而又特别喜爱的场景,暗示出生活中有许多一组一组出现的数量,并且每一组的数量是相同的。这样设计使数学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拉近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例1则以学生的操作活动入手,展示小朋友们用小捧摆出的作品。教材这样设计提示教师在进行乘法的教学时要从学生的活动入手,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然后再给出相同加数连加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即乘法。我在使用教材时,注意在深刻体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运用了教材所呈现的数学资源,另一方面有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新的数学理念,对教材资源做了以下的补充与调整。具体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几个几”首先利用摆小棒列出连加算式,对几个相同数连加油初步的感性认识:再让学生解决主题图的问题,将刚刚形成的感性认识加工成表象,在亲自操作中体验几个几,理解几个几的实际含义。

(2)在现实问题中引入乘法。通过解决“一共有多少朵花”这个实际问题,在数数,连加等方法后,自然引出乘法,让学生了解乘法产生的背景。

(3)在强烈反差中感知求几个几用乘法写比较简便。由于学生是初步认识乘法,再加上未系统学习乘法口诀,学生暂时尚不能体验乘法计算的简便。因此教学时通过创设对比强烈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和写的过程中体会到求几个几是多少,有时用乘法写算式比较简便,为今后进一步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础。

(4)在应用中培养学生的乘法意识,有效的数学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得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乘法意识作为数学意识的一种,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时就应该进行培养。整堂课中,结合乘法知识的学习,始终注意培养学生自觉沟通几个几的生活经验和乘法运算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不断联系生活实际,用乘法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篇:乘法的初步认识案例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案例分析

白涛街道山窝小学 杨雨杰 教材简析:

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加数的连加,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使学生了解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由于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而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因此设计本节课时,结合具体事例,从相同数相加开始,让学生观察相同数连加的算式,找出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教学重点与难点:

从加法到乘法的过度,以及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小棒、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在游乐场你都玩过哪些游乐项目?(学生自由说)

2、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到游乐场去看看吧。(课件出示主题图)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又喜欢的游乐场情境入手让学生兴致勃勃地主动参与到学习中,生动的情境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为学生学习乘法提供了丰富的现实情境模型,并且让学生认识到同数连加的情境在生活中是广泛存在的。】

二、引导观察,探究新知

(一)认识相同加数

1、师:瞧,游乐场里可热闹了,你都看到了什么?(有的在玩过山车,有的在玩小飞机,还有的在坐小火车呢。)那你知道玩过山车的,玩小飞机的和坐小火车的各有多少人吗?

2、师:现在请你们小组合作学习,先圈一圈,再写出算式,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师巡视)

3、引导学生汇报,说说是怎样圈的,并写出加法算式(板书)。

:3+3+3+3+3=15(人)

:6+6+6+6=24(人)

:2+2+2+2+2+2+2=14(人)

4、师:同学们真不错,你们小组合作用加法算式算出了每种游乐设施的人数。现在请你看看黑板上的这些长长的加法算式,你们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说出每个算式中的加数是一样的)

5、教师小结:在每一道加法算式中加数都相同叫做相同加数。

6、师:现在你来说说在这几组加法算式里他们的相同加数分别是几?

(二)认识“几个几”

1、师:那么在这些加法算式里又是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呢?

:3+3+3+3+3=15(人)5个3相加

:6+6+6+6=24(人)4个6相加

:2+2+2+2+2+2+2=14(人)7个2相加

2、指出:看来把相同加数连加算式说成“几个几”真简便。

3、适时提问归纳出算式数字所表示的意思(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

(三)、认识乘法算式

1、揭示课题

师:其实像这样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还可以用更简便的算式来表示,7个2相加我们就可以写成这样(板书:2×7=14)谁知道这个算式叫什么?(乘法)对,今天咱们就来研究乘法(板书:乘法)

2、初步认识乘法算式

师:请你再看看这个算式,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中间是“×”)它确实像我们判断对错里的“×”你再仔细看看它像不像咱们的加号斜过来了,乘法是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因此咱们的数学家们将加号斜过来就成了乘号(板书:乘号)。课件出示:

据记载,在1631年,英国著名数学家欧德莱认为乘法是加法的一种特殊形式,于是他便把前人所发明的“+”转动45°角,这样乘号“×”也就面世了。

3、读乘法算式,学习另一种写法

师:那你知道这个算式又该怎么读吗?试试吧!(板书:2乘7等于14)当然它还可以写成这样(板书:7×2=14)谁会读?

师:瞧,表示7个2相加我们就可以写成这样2×7=14或7×2=14,是不是很简便呀,那现在你能把其它几个算式也改写成乘法算式吗?在演算本上写写吧!并和同桌说一说。(学生写之后板演并读出来)

【设计意图: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列连加算式,认识“相同加数”、数“相同加数的个数”、认识“几个几”、再到学习“乘法算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

三、巩固应用,加深认识

1、先摆一摆,再写算式 学生用小棒摆,再写算式

2、看图写算式(1)

(2)师:看来大家都学会用乘法算式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加法了,那下面我们另外的地方去看看吧。(课件出示图片)这里有什么东西?(酒杯)杯子里有什么呢,有几个呢?在你的练习本上用加法算式表示出来。

(集体纠正)

师:你能用乘法算式写出来吗?(学生写,集体纠正)

3、游戏:找朋友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棒,现在咱们来放松放松来玩一个游戏吧!游戏的名字就叫找朋友,等会我会将写着乘法或加法的算式卡发给表现最棒的孩子,得到卡片的孩子在我们唱《找朋友》歌时找到自己的朋友。

(卡片:3×2

3个2相加

3+3

3+3+5

3×5 3+3+3+3+3 6×4 6+6+6+6 4+6 5+5+5 4×6 2+2+2 5×3 2×3 5乘3 4+4+4+4+4+4)

4、游戏:看算式有节奏的拍手、拍肩或跺脚。

师:游戏好玩吗,还想不想再玩一个游戏啊。听音乐你们就根据我为你们提供的乘法算式打打节凑吧!(出示课件)

5、火眼金睛。(出示课件)

强调:只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才可以用乘法表示。

6、说说生活中能用乘法表示的事例

学生自由说(站队、桌椅的摆放等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找朋友”和“看乘法算式打节奏”的游戏,生动活泼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活跃思维还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游乐场荡秋千和玩跷跷板的情境及说生活中用乘法表示的事例使学生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再次激起思维的高潮,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四、总结反思,评价体验。

师:关于乘法的知识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只是初步地认识了乘法(板书:“的初步认识”)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更进一步的认识乘法,相信同学们会不断地努力学习,一定会探求到更多的关于乘法的知识。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你想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贴近孩子们生活实际的游乐园的情景导入,里面蕴涵了丰富的相同加数的因素,为引入乘法做准备,引导他们观察思考,体会乘法意义,并进一步结合生活中的问题,巩固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与运用。整节课努力突出以下几点。

一、找到让学生学的突破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教师要把教学设计的生动有趣。想办法让学生喜欢上你的数学课。于是我针对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用学生喜欢又熟悉的游乐场的情境导入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同时也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

再次,为了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我从学生熟悉的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入手,引导学生观察找出相同加数,数相同加数的个数,说“几个几”,认识乘法算式。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找到教师教的价值体现

就这节课来说,教师的作用首先表现在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并潜心设计适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过程。同时进行教学活动是,教师要始终把自己当作学生的大朋友,与他们共同参与学习过程,共同分享学习的快乐。时而热情指导,时而亲切交谈,时而认真倾听,时而给予启示,时而进行激励……通过进行师生心与心的交流,心与心的沟通,学生才会有一个宽松的、快乐学习的氛围。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评价是体现教师自身素质的一面镜子,我觉得具体实施应体现在语言上:词语要有诗歌的优美,声调要有播音员的磁性,仪态要有主持人的风采……,这些语言对学生的精神状态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评价除了符合儿童的心理外,还应该是发自肺腑的。如果你的一个抚摸,一个微笑,一句赞美都是用心在传递给学生的,就一定会转化为他们学习的动力。

因此,教师在课堂中的价值应充分体现在语言上。用语言去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创新自然油然而生。这些精彩的、恰到好处的语言都归随于平时的学习和提高。

三、找到学生学的的具体体现

教学的成功应取决与学生的参与率,学生如果拥有一个活跃、和谐、平等、欢乐的课堂氛围,他们的创造性、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肯定能得到发展。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游戏等一系列的活动中认识乘法算式。始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让他们在观察比较中,感悟乘法、认识乘法。在游戏中巩固应用乘法。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同时通过动眼观察,动脑想,动口说等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他们自主探究的热情。

给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将学生提升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的参与意识,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快乐”的气氛,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四、找到学生犯错误的原因所在

学生的学习过程很多时候就是一种尝试的过程,在不断尝试中发现自己原由认知的错误和不足,进而不断完善和构建起新的认知体系。因此,教师要善待和尊重学生发展中的“错误,珍惜学生的“错误”,从学生角度出发,用恰当的方法将学生的错误变成课堂中的亮点。

新课改以来,课标要求把尊重学生放在第一位,但自己总是放不开,总有三怕影响着自己:1怕耽误课堂时间,影响教学进度;2怕学生答非所问,影响自己情绪;3怕遇到疑难杂症,影响自己威信。今后应继续在这方面努力,排除思想包袱,课堂上真正地跟着学生走,给学生犯错误的机会,想方设法地去激活学生思维的闪光点,让学生个性得到张扬,健康的人格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这与平时的学习反思是分不开的。

总之,教师应该让数学教学课堂成为孩子们自由表达、放飞个性的乐园;让每个学生在经历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能体悟数学的思想方法,体验自主学习的成功愉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这都有待与我们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的反思提高。

第五篇:《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

学习内容: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P89-91页例

1、例2和做一做。

教材、学情分析:

《认识几分之一》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在这之前,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还没有接触过分数,从整数到现在的分数,对学生来说不仅是知识面的扩展,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同时,它有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要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知识打下初步的基础,也为今后学习小数提供必要的条件。如何让学生能尽快地建立分数初步的概念和意识,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

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不仅是知识面的扩展,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对分数这个概念很陌生,没有什么知识经验,为此这节课的难点是理解分数的意义,设计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和具体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设计理念: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同时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课前准备:

1、学生的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各两张,彩笔、尺子。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了解学生对分数的熟悉程度有多少。

3、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月饼图的课件;长方形、正方形纸片若干张,剪刀一把。

下载《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共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共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本节包括“平均分”和“除法”两部分内容.本节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 温宿镇六校 李薇薇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分数的开始,教材安排在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进行教学,“分数初步认识”中“初步”的主要含义:一是......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材说明范文合集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材说明 本节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使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和乘法是相同数相加的简便方法。让学生掌握乘法算式的......

    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1.巧设问题,激发兴趣。这一环节的处理旨在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观察算式的不同之处,找出算式的特点,得出问题是......

    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 陈磊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乘法是几个相同的加数相加的简便形式的创造过程,从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

    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梅城小学 王亚平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47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材分析:乘法的初步认识在内容的编排上分为两个层次:首先以具体情境为背景,产生......

    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教科书第44页—46页的内容及练习九中的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 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 2、 让学生经历......

    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洛南县西街小学 张梦玲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4~46页例1及练习九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