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调查方法(风笑天第四版)备考重点及课后习题

时间:2019-05-15 11:44: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现代社会调查方法(风笑天第四版)备考重点及课后习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现代社会调查方法(风笑天第四版)备考重点及课后习题》。

第一篇:现代社会调查方法(风笑天第四版)备考重点及课后习题

现代社会调查方法

1.研究社会的方式: 实验研究、实地研究、文献研究、调查研究。

2.实验研究:指的是一种经过精心的设计,并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研究者通过操纵某些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优点:实践性、可操纵、可重复、可揭示因果关系。缺点:实验组和参照组的选择难以具有充分的代表性、实验过程难以有效控制、伦理困境 3.实地研究: 是一种研究者以不带理论预设的方式,深入到研究现象的生活背景中,以观察和访谈等方法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达到对研究对象的理解和阐释的研究方式。优点:直观性、可靠性、非介入性、直接接触。缺点:表面性和偶然性、受时空限制(微观调查)、观察误差、耗时长、资料难以量化。

4.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各种二手文献资料、摘取有用信息、研究有关内容的方法。优点:超越时空限制、非介入性(无反应性、不失真)、可重复、费用低效率高。缺点:“纸上得来终觉浅”、文献的时代烙印、落后于现实、难以找全。

5.社会调查:指的是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量化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必考)

6.社会调查的基本要素:抽样、问卷、统计分析。

方法论特征:本质上是一种定量的研究方式、一种横剖性的社会研究方式。

7.社会调查的类型:行政统计调查、生活状况调查、社会问题调查、市场调查、民意调查、研究性调查。

8.社会调查的题材:(1)某一人群的社会背景(2)某一人群的社会行为和活动(3)某一人群的意见和态度。

9.普遍调查:简称普查,指的是对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无一例外地逐个进行调查。

10.抽样调查:就是从所研究的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并将这部分个体中所得到的调查结果推广到总体中去。

11.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相比较各自的特点:普遍调查特点(1)工作量大,费时、费力、费钱;(2)需要高度集中的组织和高度统一的安排;(3)调查项目不能多,只能了解某一方面必不可少的基本情况。与之相比,抽样调查具有一下突出优点:(1)非常节省时间、人力和财力,这也是抽样调查最突出的优点;(2)可以十分迅速地获得资料数据;(3)可以比较详细地收集信息,获得内容丰富的资料;(4)抽样调查的应用十分广泛;(5)准确性高。12.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并用图示法画出这一过程及其主要内容。

选题阶段

准备阶段

实施阶段

分析阶段

总结阶段

选择问题===>

调查设计 ===> 自填问卷===>

资料整理 ===>报告结果

抽取样本

邮寄问卷

单变量分析

变量测量

结构访问

双变量分析

问卷设计

电话访问

多变量分析

13.调查课题的类型:理论性课题与应用性课题、自选课题与委派课题。

14.选题的重要意义:决定调查的方向、体现调查的水平、制约调查过程、影响调查的质量。15.选题的标准:重要性、创造性、可行性、合适性。四条标准存在某种层次上的联系,重要性是最基本的标准;独特性则是在它的基础上提出的新的标准;可行性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课题选择中的决定性标准;而何时性则是在前三条标准的基础上提出的更进一步的标准。(必考)

16.选题的途径和方法:(1)从现实生活中寻找。(2)从个人经历中寻找。(3)从现有文献中寻找。

17.调查课题的明确化:通过对调查课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将最初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调查主题,将比较宽泛笼统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必考)

18.文献查阅的作用:(1)帮助研究者熟悉和了解本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2)为研究者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研究思路和方法(3)查阅文献可以帮助建构自己的理论框架。19.查阅文献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著作、论文、统计资料和档案资料。

20.查阅文献的注意点:文献的相似性、文献的来源(权威与否)、文献的发表时间。21.描述性调查:关注的焦点在于回答总体的各种结构和分布是怎样的,即它回答的主要是人们的特征、行为或态度“是什么”,或者研究的现象的特点、分布以及趋势“怎么样”这样的问题,而不在于回答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结构或分布。

22.解释性调查:在认识到现象“是什么”以及其状况“怎么样”的基础上,人们还需要明白事物和现象“为什么”会是这样。

23.分析单位:研究的对象(并非调查对象,也不是研究内容或研究主题)。是指一项研究中用来观察、描述和解释的单位,它可以考察和归纳相同事物的特征,解释分析单位中社会现象之间的差别。

24.在社会调查中,主要有五种类型的分析单位:个人、群体、组织、社区、社会产品和社会事件。

25.层次谬误:又称为区群谬误、生态谬误或体系错误,指的是在社会调查中,研究者用一种比较大的集群分析单位做研究,而用一种比较小的或非集群分析单位作为结论的现象。26.研究对象:即分析单位,它是我们在社会调查中所要描述和分析的对象。27.调查对象:调查中所询问的对象,是我们所收集的各种调查资料的提供者。28.抽样对象:指的是一次直接抽样时所采用的对象或单位。

29.抽样设计:首先要明确调查的对象和调查的总体,并根据总体的结构以及研究者所具有的资源,条件等因素选择和决定合适的抽样方法。

30.制定实施方案:(1)说明调查课题的目的和意义(2)说明调查的内容(3)说明调查范围、调查对象和分析单位(4)说明调查的理论假设(5)说明调查方案(6)说明调查人员的组成、组织结构及培训安排(7)确定调查的时间进度和经费使用计划。(重点)31.抽样单位:就是一次直接的抽样所使用的基本单位。32.抽样框:指的是一次直接抽样时总体中所有元素的名单。

33.参数值:它是关于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总体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

34.统计值:统计值也成为样本值,它是关于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样本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

35.置信水平:又称为置信度,它指的是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间内的概率,或者说,是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间中的把握性程度。36.置信区间:上面介绍置信水平时所说的“某一区间”,就是置信区间。

37.中心极限定理:当n足够大时(通常假定大于30),无论总体的分布如何,其样本书所构成的分布都趋于正态分布。

38.抽样的一般程序:(1)界定总体(2)制定抽样框(3)决定抽样方案(4)实际抽取样本(5)评估样本质量。

39.简单随机抽样:将总体内所有个案都编上号码,然后根据等概率的原则,运用随机数表、随机数码或抽签(抓阄)的方式从总体中直接获取样本。(理解原理)

40.系统抽样:它是把总体的元素进行编号排序后,再计算出某种间隔,然后按这一固定的间隔抽取元素来组成样本的办法。

41.分层抽样:是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元素按某种特征或标志(如性别、年龄、职业或地域等)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

42.整群抽样: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些小的群体,然后由所抽出的若干个小群体内的所有元素构成调查样本的方法。

43.PPS抽样:叫做“概率与元素的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抽样”,为解决多段抽样中的不等概率问题而设计。

做法:在第一阶段,每个群按照其规模被给予大小不等的抽取概率(群越大,被抽中的概率越大)。但到了第二阶段,从每个抽中的群中都抽取同样多的元素。正是通过这样两个阶段上的不等概率抽样,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元素最终都具有同样的被抽中的概率。优点:最终抽出的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大。缺点:需要知道每一个群的规模。(重点)44.非概率抽样方法:偶遇抽样、判断抽样、定额抽样、雪球抽样。

45.影响样本规模确定的因素:(1)总体的规模(2)估计的把握性与精确性要求(3)总体的异质性程度(4)调查者所拥有的经费、人力和时间。

46.抽样误差:样本的统计值与总体的参数值之间的误差。

47.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

48.测量的四个要素:(1)测量的客体:测量的对象(2)测量的内容:客体的某种属性或特征(3)测量的法则:用数字和符号表达事物各种属性或特征的操作规则(4)数字和符号:用来表示测量结果的工具。

49.测量层次:(1)定类测量(两个要求:穷尽性、互斥性;两种属性:对称性、传递性)、(2)定序测量、(3)定距测量、(4)定比测量(与定距测量的唯一区别:是否有一个实际意义的零点)。重点

50.操作化: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或者说,是对那些抽象层次比较高的概念进行具体测量时所采用的程序、步骤、方法、手段的详细说明。(重点)51.操作化的方法:(1)弄清概念定义的范围(2)决定一个定义(3)列出概念的维度(4)确定发展指标。P106三个例子看看。

52.量表:用来测量人们的态度、看法、意见、性格等等主观性较强内容的表格。

53.李克特量表:由一组对某事物的态度或看法的陈述组成,与前述总加量表所不同的是,回答者对这些陈述的回答不是被简单地分成“同意”或“不同意”两类,而是被分成“非常同意、同意、不知道、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类,或者“赞成、比较赞成、无所谓、比较反对、反对”五类。(P112掌握运用)必考

54.信度:即可靠性,是指采取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时,其所得的结果相一致的程度。

55.效度:即真实性,指测量工具或测量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要测量的变量的程度,或者说能够准确、真实地度量事物属性的程度。P121 课后习题 可能出考题

56.问卷:是社会调查中用来收集资料的一种工具。

57.问卷的基本结构:封面信、指导语、问题和答案、编码及其他资料。(重点)

58.封面信的主要内容:(1)说明调查者的身份(2)说明调查的大致内容(3)说明调查的主要目的(4)说明调查对象的选取方法和对调查结果保密的措施。

59.问卷设计的原则:(1)明确问卷设计的出发点(2)明确阻碍问卷调查的因素(3)明确与问卷设计紧密相关的各种因素。

60.答案的设计原则:相关性、同层性、穷尽性、互斥性。

61.问题的语言使用及提问方式的基本原则:简短、明确、通俗、易懂。

62.常用的规则:(1)问题的语言要尽量简单(2)问题的陈述要尽可能简短(3)问题要避免带有双重或多重含义(4)问题不能带有倾向性

63.问卷设计中的常见错误:(1)概念抽象(2)问题含糊(3)问题带倾向性(4)问题提法不妥(5)问题有双重含义(6)问题与答案不协调(7)答案设计不合理(必考)【参见P147习题】 64.社会调查中的资料收集方法有两种基本类型:自填问卷法、结构访问法。

65.自填问卷法:指的是调查员将问卷发送给被调查者,由被调查者自己阅读和填答,然后再由调查员收回的资料收集方法。

65.自填问卷法优点:1节省时间、经费和人力;2具有很好的匿名性;3可避免某些人为误差。缺点:1问卷的回收率难以保证;2对被调查者的文化水平有一定的要求;3调查资料的质量常常得不到保证。(重点)

66.结构访问法:是指调查员依据事先设计好的问卷,以口头语言为中介,通过调查员与被调查者的互动过程来收集资料的方式。(调查者向被调查者了解社会情况、收集有关社会现象资料的方法)。

67.结构访问法优点:1调查的回答率较高;2调查资料的质量较好;3调查对象范围广。

缺点:调查者和被调查者互动有时会影响得到影响的结果;2访问调查的匿名性比较差;3访问调查的费用高、代价大;4结构访问法对调查员的要求更高。(重点)

68.个别发送法优缺点:既不像邮寄自填法那样与被调查者完全不见面,又不像结构式访问那样,与每一个被调查都交谈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是介于二者之间,较好地处理了调查的质量与数量之间的关系。个别发送法在操作上的这种特点使它具有以上两大类方法的许多优点,同时,又避免了两大类方法中的许多弱点。主要优点:它比较节省时间、经费和人力;调查员可以向被调查者进行解释和说明;可以保证比较高的回收率,调查具有一定的匿名性,可以减少调查员所带来的某些偏差,被调查者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对问卷进行阅读和思考,还可以在方便的时候进行填答等等。不足之处:调查的范围存在一定的限制,不如邮寄填答法那样广泛;问卷的填答质量依然不能完全得到保证。(重点)

69.当面访问法具有下列三个方面的优点:(1)能够对调查过程加以控制,从而提高调查结果的可靠程度。(2)具有远高于自填问卷法的回答率。(3)它可以对调查资料的效度和信度进行评估。弱点:(1)调查费用大大高于自填式问卷调查。(2)当面访问法所花费的时间也大大长于自填式问卷调查。(3)调查的范围和规模往往受到很大局限。(4)对于某些较为敏感问题的调查,采用当面访问法的效果也往往比不上自填式问卷调查。

70.调查的回收率:是调查者实际调查的个数与计划调查的个案数之比。

71.调查研究报告:是反映社会调查成果的一种书面报告,它以文字、图表等形式将调查研究的过程、方法和结果表现出来。

72.调查报告的撰写步骤:(1)确定主题(2)拟定提纲(3)选择材料(4)撰写调查报告。73.集中趋势分析:用一个典型值或代表值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或者说反映这组数据向这个典型值集中的情况。最常用的集中趋势分析包括计算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掌握公式能计算P198)

74.离散趋势分析:用一个特别的数值来反映一组数据相互之间的离散程度。(会计算标准差和离散系数P203)

75.推论统计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区间估计,二是假设检验。(能模仿例题运用区间估计公式和进行假设检验P206)P209课后习题可能出题

76.相关关系:的是当其中一个变量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变量也随之发生变化,反过来也一样。举例:当我们发现人们的年龄不同时,他们对计划生育的态度也不同,或者说人们在年龄上取值不同,在对计划生育上取值也不同。

77.因果关系:指的是当其中一个变量变化时会引起或导致另一个变量也随之发生变化,但反过来,当后一变量变化时,却不会引起前一变量的变化。

77.因果关系的三个条件:(1)变量X与变量Y之间存在着不对称的相关关系。(2)变量X和变量Y在发生的顺序上有先后之别。(3)变量X和变量Y的关系不是同源于第三个变量的影响。

78.交互分类:就是将调查所得的一组数据按照两个不同的变量进行综合的分类。主要作用:(1)可以较为深入的描述样本的资料的分布状况和内在结构;(2)很容易对不同文化程度的情况进行比较,分组比较;(3)可以对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解释。

79.卡方检验(x²检验)作用:(1)对两变量的相关关系是否存在进行审查,此时x²检验又称作独立性检验;(2)对较小规模的样本资料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即核查交互分布状况所导致。弱点:当样本足够大时,一些很小的分布差异也可以通过x²检验达到显著性水平。80.消减误差比例:就是知道X的值来预测Y值时所减少的误差(E1-E2)与总误差的比。(掌握P236中的总结表)P224关系强度的测量(重点)

课后重点习题:

一、什么是抽样调查?为什么实际生活中抽样调查的应用远比普通调查广泛?

答:抽样调查就是从所研究的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法选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并将在这部分个体中所得到得调查结果推广到总体中去。与普通调查相比,抽样调查具有更多的突出优点:1抽样调查非常节省时间、人力和财力;2抽样调查可以十分迅速地获得资料数据;3抽样调查可以比较详细的收集信息,获得内容丰富的资料;4抽样调查的应用十分广泛;5准确性高。

二、调查课题的可行性是什么意思?调查课题的可行性与重要性、创新性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答:可行性是指研究者是否具备进行或完成某一调查课题的主、客观条件。这三条标准之间存在着某种层次上的联系:重要性是最基本的标准;独特性则是在它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标准;可行性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课题选择中的决定性标准,这三种标准层层深入,从几个不同的侧面将一个理想的调查课题从最初众多不成熟的想法、思路和课题雏形中,逐渐分离出来。

三、什么是调查课题的明确化?为什么要对调查课题进行明确化的工作?

答:课题的明确化指的是通过对调查课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将最初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调查主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者领域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对调查课题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和清楚的表述,那么这项社会调查的质量和水平,以及整个社会调查过程的顺利进行,从一开始就有了基本的保证。

四、举例说明社会调查中的分析单位、调查对象,并讨论二者之间的关系。答:分析单位:个人、群体、组织、社区。调查对象:个人。二者关系:分析单位是一项社会调查中所研究的对象;调查对象则是研究者收集资料时所直接询问的对象;分析单位和研究对象有时可能会有同一种对象承担着。

五、什么是抽样中的随机性?为什么概率抽样的方法能够保证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 答:抽样中的随机性就是总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具有同等的被抽中的可能性。之所以能保证,因为它能够很好地按总体内在结构中所蕴涵的各种随机事件的概率来构成样本,使样本成为总体的缩影。

六、分层抽样与整体抽样的具体操作方法是怎样的?二者之间有何异同?什么情况下应选用分层抽样、什么情况下则应选用整群抽样? 答:当某个总体是有若干个有着自然界限和区分的子群所组成,同时不同子群相互之间差别很大、而每个子群内部的差异不大时,则适合于分层抽样的方法;反之则特别适合于采取用整体抽样的方法。

七、量表主要用来测量什么的?请设计一份用来测量人们对夫妻家庭角色看法的李克特量表。

答:量表主要测量人们的态度、看法、意见、性格等等主观性较强的内容。

李克特量表样本

¯¯¯¯¯¯¯¯¯¯¯¯¯¯¯¯¯¯¯¯¯¯¯¯¯¯¯¯¯¯¯¯¯¯¯¯¯¯¯¯¯¯¯¯¯¯¯¯¯¯¯¯¯¯¯¯¯¯¯¯¯¯¯¯¯¯¯¯¯¯¯¯¯¯¯¯¯¯¯

家庭角色看法

非常同意

同意

无所谓

不同意

很不同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问卷的封面信中应说明哪些内容?

答:1要说明调查者的身份;2要说明调查的大致内容;3要说明调查的主要目的;4要说明调查对象的选取方法和对调查结果保密的措施。

九、安排问卷中的问题顺序时,应按照什么样的规则?并说明理由。

答:规则:1把简单易答的问题放到前面,把复杂难答的问题放到后面;2把能引起被调查者兴趣的问题放到前面,把容易引起他们紧张和顾虑的问题放到后面;3把被调查者熟悉的问题放到前面,感到生疏的问题放到后面;4一般先问行为方面的问题、再问态度、意见、看法方面的问题;5个人背景资料一般放在结尾,有时也可以放在开头;6若有开放式问题,则应放在问卷的最后面。

理由:1可以给回答者一种轻松方便的感觉,以便他们继续填答下去;2如果开头的问题能引起他们的兴趣,问卷则更容易的顺利进行;3任何人对自己熟悉的事物总能谈些看法,而对不熟悉的事物则难以开口;4行为方面的问题涉及的只能是客观的、具体的事实,比较容易回答;5个人背景资料虽然也是事实性的,但是它们除了回答者姓名以外的其他主要个人特征也属较敏感的内容,所以不宜放在开头;6回答开放式问题要比封闭式问题需要更多的思考和书写,放到开头和中部都会影响回答者填完问卷的信心和情绪。

第二篇:现代社会调查方法风笑天版

1、社会调查: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通过直接的询问,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哪里收集系统的、量化的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2、抽样调查:就是从所研究的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调查,并将在这部分个体中所得到的调查结果推广到总体中。

3、理论性课题:指侧重于发展有关社会世界基本知识,特别是侧重于建立或检验各种理论假设的课题。

4、应用性课题:指的是那些侧重于了解、描述和探讨某种社会现实问题或者针对某类具体社会现象的课题。

5、分析单位:社会调查中所研究的对象。

6、层次谬误:指的是在社会调查中,研究者用一种比较大的集群的分析单位作研究,而用另一种比较小的或非集群的分析单位作结论的现象。

7、抽样:从组成某个总体的所有元素的集合中按一定的方式选择或抽取一部分元素的过程。

8、参数值:它是关于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

9、统计值:它是关于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

10、系统抽样:它是把总体的元素进行编号排序,再计算出某种间隔,然后按这一固定的间隔抽取元素来组成样本的方法。

11、样本规模:指样本中所含元素的多少。

12、抽样误差:即使样本的统计值与总体的参数值之间的误差。

13、操作化: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

14、信度:指采取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时,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

15、效度:指测量工具或测量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要测量的变量的程度。

16、自填问卷法:指调查员将问卷发送(或邮寄)给被调查者,由被调查者自己阅读和填答,然后再由调查员收回(或邮寄回)的资料收集方法。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个别发送法、集中填答法和邮寄填答法。

17、结构访问法:指调查员依据事先设计好的调查问卷,采取口头询问和交谈的方式,向被调查者了解社会情况,收集有关社会现象资料的方法。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个别发送法与电话访问法。

第三篇:现代社会调查方法复习重点(老师最新给的)

1.社会研究方法1)社会调查2)实验研究3)实地研究4)文献研究 2.调查研究(社会调查):以受访者回答问题(自填问卷或结构式访谈)的数据为基础辨析总体状况.社会调查主要采用自填式问卷与结构式访问两种方法收集资料; 社会调查指的是抽样调查;是一种定量的研究方式

3.社会调查的分类 行政统计调查;人口普查;生活状况调查;社会问题调查市场调查;市场占有率民意调查;研究性调查:针对某一社会现象、问题进行调查,目的不是得出一般的结论,而是致力于对某类社会现象所具有的一般规律或普遍法则进行探索和研究。

4.普查:指的是对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无一例外地逐个进行调查。工作量大,费时,费力,费钱;资料准确,适于了解总体的基本情况; 需要高度集中的组织和高度统一的安排; 调查项目较少。

5.抽样调查指的是从所研究的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并将在这部分个体中所得到的调查结果推广到总体中去。节省时间、人力和财力;可以迅速获得资料数据;可以比较详细地收集资料,获得内容丰富的资料; 应用范围广;准确性高 6.调查课题的类型

理论性课题——侧重于发展有关社会世界基本知识,特别是侧重于建立或检验各种理论假设的课题。以揭示社会现象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为主要目的

应用性课题——侧重于了解、描述和探讨某种社会现 实问题或针对某类具体社会现象的课题.以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和对策为主要目的

7.调查设计是指对整个调查研究工作进行规划,制定出探索特定社会现象或事物的具体策略,确定研究的最佳途径,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同时还包含制定详细操作步骤及研究方案等方面内容

探索性调查:是一种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考察或了解,以获得初步印象和感性认识,同时为今后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

描述性调查: 描述总体在某些特征上的分布状况如何 描述性研究指研究者通过借助观察等方法与手段搜集资料,系统地了解某一社会现象的状况及其发展过程,把握反映其主要特征和一般规律的属性,以实现对其现状和历史作出准确描述的研究方式。

解释性调查: 指那种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的社会研究类型。回答社会事物或现象“为什么是这样的”

8.抽样 从组成某个总体的所有元素的集合中,按一定的方式选择或抽取样本的过程 9.抽样调查 就是从研究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代表加以调查研究,然后用所得结果推论和说明总体的特性。

10.样本 从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取出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11.抽样框 抽样范围,指一次直接抽样时总体中所有抽样单位的名单

12.参数值 是对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总体中所有元素某些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 13.置信度 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间内的概率,或者说,是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间内的把握性程度;置信区间 上述“某一区间”,就是置信区间

14.概率抽样: 1)每一个体有同等机会被抽取 2)每一个体的抽取都是相互独立的

15.测量的四个要素 测量客体 测量内容 测量法则 测量数值 16.社会指标是一种统计指标系统,它记载着各种社会变化,并能把这些变化同社会目标联系起来进行概括和描述。

17.变量:指具有一个以上取值的概念,或者说.就是包括一个以上范畴的概念。取值的穷尽性和互斥性

18.操作化的含义:操作化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

19.量表使一种具有结构强度顺序的复合测量,即全部陈述或项目都按一定的结构顺序为安排,以反映出所测量的概念或态度具有的各种不同的程度。

20.信度 即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它指的是使用相同研究技术重复测量同一个对象时,得到相同研究结果的可能性。再测信度 复本信度 折半信度 21.效度:即测量的正确性程度。指测量工具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我们想要测量的概念的真实含义。

22.效度的类型:表面效度 准则效度 构造效度 内容效度

23.问卷的一般结构 1)标题2)封面信3)指导语4)问题及答案5)编码及其他资料 24.开放式问题 即受查者可以不受任何影响自由作答,不须由问卷上所拟定之答案圈选。25.封闭式问题是让受查者在事先拟定的答案中圈选答案。

26.问卷设计的原则 紧扣目标的原则 明确阻碍问卷调查的各种因素 明确与问卷设计紧密相关的原则 合乎逻辑的原则 易于回答的原则 便于统计的原则 保持中立的原则 篇幅适当的原 27.问题排列的次序:由易入难、由浅入深。引起被调查者兴趣的问题在前面,引起紧张、顾虑或枯燥的问题放在后面。把被调查者熟悉的问题放在前面,生疏的问题放在后面。行为或事实问题摆在前面,态度性问题摆在中间,而牵涉敏感性或隐私权的个人数据摆在最后。28.相倚问题,我们指的是在前后两个(或多个)相连的问题中,被调查者是否应当回答后一个(或后几个)问题,要由他对前一个问题的回答结果来决定、即前一个问题作为“过滤性问题”,后一个问题称作“相倚问题”。

29.资料审核的方法:实地审核 系统审核

30.频数分布,就是指一组数据中取不同值的个案的次数分布情况,它一般以频数表的形式表达

频率分布,则是指一组数据中不同取值的频数相对于总数的比率分布情况,这种比率通常以百分比的形式表达,而频率分布情况同样以频率表的形式出现。

31.集中趋势分析,指的是用一个典型值或代表值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或向这个典型值集中的情况。平均数 众数 中位数

离散趋势(又称离中趋势)分析指的是用一个特定的数值来反映一组数据相互之间的离散程度。全距 标准差 异众比率 四分位差 离散系数

32.相关关系 指变量之间存在着非确定性依存关系。即当一个或一组变量每取一个值时,相应的另一个变量可能有多个不同值与之对应。

33.交互分类,就是将一组数据按照两个不同变量的类型进行综合的分类。交互分类的结果通常以交互分类表的形式反映出来。

34.回归分析增加了因果性,回归分析则是对有相关关系的现象,根据其关系的形态找出一个合适的数学模型,即建立回归方程,来近似地表达变量间的平均变化关系,以使依据回归方程对未知的情况进行估计。而相关分析的目的在于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强度,即用相关系数r来描述X和Y两个变量之间的共变特征。它并不指出X和Y哪个是原因,哪个是结果.

35.区间估计的实质就是在一定的可信度(置信度)下,用样本统计值的某个范围(置信区间)来“框”住总体的参数值。

36.调查报告的撰写 确定主题 选择材料 拟定提纲 撰写报告

37.结构式访谈又称标准化访谈,访谈时,访谈者必须依据事先设计好的标准化问卷或访谈调查表进行访谈,尽量避免个人的自由发挥,在访谈方式、访谈内容和记录方式上都按统一规定办;无结构化访谈就是非标准化的访谈,即不严格要求问题统一、提问方式统一和答案记录统一的访谈方法,按自由度的不同,可分为半结构式和完全无结构式两种。

38.问卷法则是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征询意见的资料收集方法。

优点 问卷法省时、省钱、省力;所得到的资料便于定量处理和分析;问卷法可以避免主观偏见,减少误差;具有很好的匿名性。

缺点 问卷法要求回答者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回收率往往难以保证;资料的质量难以保证。2.访谈法是运用有目的、有计划、有方向的口头交谈方式向被调查者了解社会事实的方法。优点 对象的回答率大大高于问卷法;适应性强;调查内容有很大的机动性,可随时扩展和深入;能对搜集资料的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缺点 调查成本更大;匿名性差;对访谈员的依赖,访谈法的结果与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访谈员的素质、能力和现场表现访谈过程通常过于急迫并易受当时环境的烦扰;标准化程度较低;资料记录难度大。

3.观察法是指观察者带有明确目的,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及其辅助工具直接地、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的调查研究方法。

优点 通过观察可以直接获取资料;能直接观察自然状态下的比较可靠的社会现象;获取的资料及时生动。

缺 点 受观察者自身的限制;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受观察对象的限制。

38.社会调查研究的一般程序有哪些?选题阶段:1)确定调查课题、提出研究假设、作出课题论证。2)准备阶段:确定调查任务,设计调查方案,组织调查队伍。3)调查阶段:进入调查地点、接触调查对象、收集调查资料。4)研究阶段:鉴别整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开展理论研究。5)总结阶段:撰写调查报告,总结调查工作,评估调查结果。

39.抽样调查的一般步骤。1)界定总体。2)制定抽样框。3)决定抽样方案。4)实际抽取样本。5)评估样本质量。

40.统计分析就是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调查所得资料的数量特征进行描述,并运用数学模型揭示调查资料中所隐含的关系、规律及发展趋势;理论分析是指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之上,借助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调查资料的内在联系,进行系统的分析,从而获得对调查对象的本质认识,由此上升到理性认识。

41.统计调查是一种利用结构化的调查方法,调查大量样本,收集数据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调查研究方式。它的特点是:(1)利用标准化、结构化的调查方法收集资料。(2)调查资料可以精确地分类或转换为数据形式。3)可以对资料进行数量分析。

42.结构式访问是一种高度控制的访问。其特点是:1)访问使用统一的问卷,按统一的标准和方法选择调查对象2)提问的方式与回答的记录方式等都是统一的3)它需要大规模的样本,多用于大规模统计调查4)其结果便于量化,可作统计分析(5)其最大的优点是能够对调查过程加以控制,从而提高调查结果的可靠程度;6)最大的缺点是缺乏弹性,难于对问题作全面而深入的探讨。

43.定类测量的两种属性为 对称性 和 传递性。

44.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首先是 提出问题 和 研究假设 22.P214因果关系

1.概念:当其中一个变量变化时会引起导致另一个变量的变化,反之,当另一个变量变化时,前一个变量不会发生变化。

2.三个条件:○1x与y存在不对称的相关关系○2x与y在发生上有先后之别○3x与y关系不是同源于第三个变量的影响 23.、标题

1.陈述式:直接在标题中陈述调查的对象及调查的问题2.结论式:用某种结论的名言或警句,格言做标题3.问题式:以一个问题做标题4.双标题式:主标+副标

24.导言部分

1.直述式:即开门见山,平铺直述,直接把调查的目的,内容对象范围等等一一写出。

2.悬念式:先描述某种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然后对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和他的影响提出一系列的疑问,最后描述调查的基本情况。

3.结论式:描述现象提出问题的同时直接写出结论.

第四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及备考题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及备考题库

第一部分

课后习题解析

上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答: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新的阶级和新的思想。因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答:(1)在错综复杂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一个是主要矛盾。(2)在两种矛盾的作用下,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一下一些基本特征: ①、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 ②、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压迫奴役中国人民。③、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阻碍着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④、所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存在,但势力很弱。⑤、政治势力不统一,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⑥、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答: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解放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华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了沉重的灾难,它们发动侵列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它们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它们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它们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2、“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提出及影响。

鸦片战争惊破了中国封建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的迷梦,战争失败的强烈刺激下,中国官吏知识分子中少数爱国、开明的有识之士,开始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史地,总结失败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方法,魏源将收集到的资料编成《海国图志》,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一是利用外国先进军事装备技术武装自己,抵御外国侵略,是一种反侵略的思想;二是学习利用外国生产技术,使国家走上富强道路,承认了西方长处,并主张学习西方。魏源思想在腐朽愚昧的封建统治条件下,对开阔人们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启迪人们探索救国之路起了积极作用。

3、近代中国所进行的反侵略斗争具有什么意义?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历史灾难。但是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中国的仁人志士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历尽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

4、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原因: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首先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决定的。其次,是国家经济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教训:落后就要挨打,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不推翻腐朽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要想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去进行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不可能的。

5.鸦片贸易对中国造成了哪些危害?

A.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B.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C.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因腐败而受贿放私,又因受贿放私而更加腐败。D.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也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6.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 中国的主权开始遭到破坏2.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3.中国的社会阶级结构和主要矛盾开始发生变化。

7.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清政府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力落后及李鸿章和慈禧太后力主妥协,一个是为了“保船避战”,另一个是为了要过“万寿大典”。清政府自身的腐败导致了战场上的全面溃败。

8.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其中主要有:

A、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B、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C、封建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的专政D、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并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的总根源,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

9.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1840鸦片战争后,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社会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逐步转变为封建统治者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其中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个社会矛盾中的最主要矛盾。太平天国运动就是第一个矛盾的体现,义和团运动就是第二个矛盾的体现。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为什么《天朝天亩制度》的主张是难以实现的?

《天朝田亩制度》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但他并未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他所描绘的理想天国,仍然是闭塞的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生活方式;同时又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的和绝对平均的社会。这种社会理想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因此,《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难以实现。

2、戊戌维新运动时期威信派与守旧派争论的内容有哪些方面?

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是什么? 内容:(1)要不要变法(2)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3)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意义:(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3)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3、简述龚自珍的政治思想:

批判了长期流传的天人感应论,否认天象与认识的必然联系。他那“万马齐喑究可哀”的诗句告诉人们清王朝已从“治世”进入“衰世”,提出了“更法”思想和“心力”说。

4、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第一,太平天国革命达到了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第二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加速了清朝统治的衰落和崩溃。第三,打击了外国侵略者,阻滞了中国半民地化的进程。第四,太平天国的反抗精神鼓舞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意志。第五太平天国革命也是当时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一部分,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同时也震动了欧洲大陆

5、简述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及其特点

答: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创造了条件。首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础。其次,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第三,经过五四运动,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成长起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为正式创建中国共产党作了准备。第四,外部条件主要是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从各个方面给予帮助,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6、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是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但是,它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7、试述改良主义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 1在19世纪末帝国列强瓜分中国时的它具有强烈的爱国性质2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力求实行君主立宪来挽救危机。3政治与文化运动并存,具有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重要意义。局限性:改良,希冀于君主立宪,对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软弱妥协和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资产阶级革命派关于中国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的认识有哪些?

必要性:资产阶级革命派指出,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免“瓜分之祸”,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人们在革命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乃至作出的牺牲,是以换取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正义性:对于改良派所提出的“中国国民恶劣”说,革命派针锋相对地指出,不是“国民恶劣”,而是“政府恶劣”,民主共和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拯救中国与建设中国都必须取法乎上,直接推行民主制度。只有“兴民权改民主”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进步性:革命派强调,当时的中国存在着严重的“地主强权”和“地权失平”的现象,只有通过通过平均地权一实现土地国有,在进行政治革命的同时实现社会革命,才能避免贫富不均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2、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三民主义”即名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大主义。

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民权主义 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也就是社会革命,它主张核定全国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地价,则归国家,为民共享。国家还可以按原定地价收买地主的土地。

3、武昌首义的简单过程是什么?

在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武昌起义.辛亥武昌起义前夕,中国的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激化,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持续不断,革命党人不断发动武装起义。9月24日,文学社和共进会两个革命团体召开联席会议,决定10月6日在武昌发动起义。但革命党人的活动被湖北当局察觉,处处提防,起义延期。而后新军中的革命党人约定以枪声为号於10月10日晚发动起义。当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夺取位於中和门附近的楚望台军械所,吴兆麟被推举为临时总指挥。此时,驻守武昌城外的辎重队、炮兵营、工程队的革命党人亦以举火为号,发动了起义,并向楚望台齐集。尔后,武昌城内外各标营的革命党人也纷纷率众起义,并赶向楚望台。起义人数多达3000多人.最后整个武昌在起义军的掌控之中。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闻风而动,分别於10月11日夜、10月12日光复汉阳和汉口。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号召各省民众起义响应。武昌起义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4、辛亥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革命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在这以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中国再也不能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统治,从而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形成了民主主义观念。(3),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思想之门。(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5)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失败原因(1)领导革命的资产阶级在理论上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在行动上不愿也不敢正面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推翻封建势力。在思想上识别不清真正的朋友和真正的敌人。(2)资产阶级革命派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3)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1).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中国的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2).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3).中国革命不能依靠少数人,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起来革命,革命才会胜利。(4).推翻任何制度或者都要先充份准备,要有强大的武装力量。

5、试对比清末“新政”与戊戌维新运动的异同 三次新政的相同点:

都是在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发生的;涉及经济、军事、文教、等领域;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结果都归于失败;对中国近代化进程都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不同点: ①.发生时代不同: ②.倡导者代表的阶级属性不尽相同:洋务新政、清末新政的主持者是地主阶级,未跳出“中体西用”圈子,根本上维护封建统治;戊戌新政的实际倡导者是民族资产阶级,试图通过社会内部变革,发展资本主义,实现富强独立; ③.性质、影响不尽相同:洋务新政、戊戌新政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戊戌新政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戊戌新政有利于中国近代思想启蒙;清末新政激化了阶级矛盾,促使革命形势发展;

6、中国同盟会是怎样成立的?革命纲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是建立在以兴中会,华兴会为基础,联合多个革命团体建立起来的。是以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全国性革命组织。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7、试论三民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三民主义存在着历史的局限,主要表现为缺乏明确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内容。但是,它是中国近代社会中具有比较完全意义的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表达了人民群众争取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愿望,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在更完整意义上的开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产生过重大的积极作用。

中篇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

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1、国际环境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是什么?

答:资本主义列强的激烈争夺,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成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1919年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宣告成立,它积极帮助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进行民族解放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开始和发展。1929年到1933年,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开始互相配合,结成反法西斯联盟,抵抗日本的侵略,取得了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战后国际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美国开始想全世界扩张,在中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正确制定应对策略,用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最终赢得了胜利。

2、为什么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答: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三者被称为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在此期间,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和协定,在中国享有各种特权,在经济上更是企图垄断中国的重工业,交通运输业,控制中国的财政金融。他们肆意的蹂躏我们的人民。而封建主义通过地租,商业投机,高利贷资本,苛捐杂税等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官僚主义则使得官僚资产阶级利用政治特权,从事金融,商业投机,发行法币等,扩大自己的官僚资本,造成经济混乱,又对工业实行垄断性掠夺,使人民无法生存下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因此推翻这三座大山的压迫,使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首要任务。

3、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能够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地主阶级与买办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广大中国人民的唾弃,他们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脱离中国实际,也没有得到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连提出此种方案的多数人最终也承认这个方案是行不通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选择。

4、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哪两部分?他们在中国近代史上的经济和政治状况如何?

中国资产阶级一部分是依附于外国垄断资本的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后来发展成为官僚资产阶级),另一部分是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国民党统治全国后,买办资产阶级发展成为官僚资产阶级,控制了全国政权。他们掌握着官僚资本,垄断了全国的经济命脉,通过发行法币,内债,进行投机活动等一系列非法的活动,操纵全国的经济,进一步壮大官僚资本,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民族资产阶级是中等规模和小规模的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整个资本主义经济中不占主体地位,但是它在政治上有很大的重要性。它曾经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现代工业,形成了民族市场,同时传播了资产阶级文化,在这个基础上逐渐形成为民主革命的一种政治力量,为民主革命作出了贡献。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是什么?五四运动的伟大意义是什么?

(1)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2)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第一,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政治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英勇斗争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第二,五四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文化运动和思相思想解放运动,它把新文化运动推向了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新时期,同时开创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新阶段。第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第四,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2、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把自己的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1).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一个启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道路.(2).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态度对待中国.有力的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3).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中国的先进分子经过反复的比较,推求,才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蓬勃兴起,在李大钊等的影响和当时形势的推动下,一批爱国的进步青年,尤其是那些初步公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经过各自的摸索,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主义民主划清界限.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想结合的思想.★

3、为什么说共产党成立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简述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历史必然性: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人民从来就勤劳勇敢,富于斗争传统。他们的斗争之所以屡遭挫折和失败,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没有一个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凝聚自己力量的领导核心。而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这种局面就根本改变了。(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客观上呼唤着中国共产党的产生;(2)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是中国共产党产生的阶级基础;(3)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中国共产党产生的思想基础;(4)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是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实践条件

4、第一次国共合作有哪些积极的结果?并说明之。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1924年,工人运动开始复兴,农民运动也有了初步开展。国共合作创办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为未来的革命战争准备了军事力量的骨干。

1925年5月,以五四运动为起点,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1926年7月,以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为目标的北伐战争开始,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中国形成了历史上空前广大的人民解放运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5、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原因: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五四运动的推动,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比较广泛的传播

6、简述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革命的基本纲领及其伟大意义

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纲领。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以农村为工作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

2、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出现了哪三个“左”倾错误?

这期间为什么会连续出现这些“左”倾错误? 第一次是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的“左”倾盲动错误;第二次是1930年6月至9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第三次是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 原因:(1)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物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2)(主要原因)共产党不善于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3、遵义会议的内容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聚喜欢,聚好玩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历史意义: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这次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答:1935年1月,党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解决了党当时最为紧迫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批判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中央在军事领导上的“左”倾错误。结束了王明“左”倾在党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其伟大历史意义是:①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②它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③它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从而保证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贯彻,这对中国革命的胜利有着巨大的历史意义。

4、“长征精神”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为什么是这些内容?

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持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持正义事物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密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5、为什么说国民党一大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因为确定了国共合作的基础------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新三民主义,标志着他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是一致的,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6、简述中共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理论的内容(重要)

第一,分析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提出了建立民众联合政权的思想。第二,论述了无产阶级在民族民主革命中的领导地位。第三,指出了人情敌友的极端重要性。第四,指出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中心问题的论断。第五,把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区别开来,分析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7、北伐战争的伟大意义是什么?

北伐战争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这次战争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同时使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开展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开始了创建工农红军、进行土地革命的新时期。

8、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是什么?

答:失败原因: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是:①由于当时帝国主义势力和中国的封建军阀、买办、豪绅阶级相勾结,使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②由于当时革命阵营内的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集团在帝国主义和地主买办阶级支持下背叛了革命,使革命力量顿时遭到极大的损失,敌强我弱的局面更加严重;③由于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对中国革命的规律懂得不多,特别是北伐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投降错误在中央领导机关占了统治地位,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在反革命势力向革命势力发动突然进攻的时候,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导致了国民革命的失败。经验教训:①中国革命的发展,也有利于两党自身的发展。②必须坚持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大方向,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③必须充分发动和武装工农,使革命获得深厚的群众基础。④在统一战线中,共产党人必须坚持自己的独立性,实现对革命的领导权。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卢沟桥事变的内容及其影响是什么?

内容:1937年7月7日夜,驻丰台日军一个中队在卢沟桥以北举行军事演习。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拒绝后,即炮轰宛平城,攻击卢沟桥。影响:(1)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动员几乎全部军事力量,开始全面侵华。(2)卢沟桥事变是中国全面性抗战的开始,中国在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是全民族抗战的路线,采取的是持久战的战略方针。(2)为了贯彻执行全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开辟敌后战场的战略决策,并坚持在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3)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反对妥协,分裂和倒退。;(4)中国共产党积极建设抗日民主根据地。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减租减息,大力发展生产,积极进行全化建设和干部教育。(5)在大后方开展抗日民主运动和抗战文化工作,对于激发大后方人民的爱国意识,坚持国共合作团结抗战,支援抗战前线,积蓄革命力量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6)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溶入中国国情,创立出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从思想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人,使他们极大的增强了参加和领导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自觉性。

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是片面的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和武装民众,将希望单纯寄托在政府和正规军的抵抗上,这种抗战路线在敌强我弱,日军装备优良国军装备落后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取得抗战的胜利的。这是国军在正面战场屡战屡败的原因之一。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国民党的正面抗战功不可没!尤其是在抗战初期有效地遏止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它牵制了大部分日军,为共产党敌后开辟战场提供了便利条件。但在抗战后期,由于国民党采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政策,致使大片国土沦陷。总的来说,国民党的抗战是中华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4、世界反法西斯人民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贡献有哪些?

1937年8月,中苏签定互不侵犯条约。苏联向中国提供大量的物资援助,并派遣空军来华作战。抗战后期,苏联红军开赴中国东北,同中国军民并肩作战,加速了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的进程。

同时,美苏法等国也向中国提供了经济援助或军事合作,朝鲜、越南、加拿大等反法西斯战士来华,直接参加中国的抗日战争。

5、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是什么?

毛泽东于1928年底写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中,从理论上论述了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1)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一方面由于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基本的经济形态不是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自给自足的地方性农业经济,中国广大的人力、物力资源不在城市而在农村,农村可以脱离城市而独立存在,这就为红色政权的存在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另一方面,由于中国政治发展不平衡,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实行的划分势力范围的政策造成了军阀割据局面和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生存发展的广泛空间,使红色政权能够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发生、坚持和发展起来。2)国民革命政治影响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因此,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是国民革命时期受到革命洗礼、并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的地方。(3)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又一客观条件。由于国民革命失败后,引起中国革命的社会基本矛盾一个也没有解决,而且随着帝国主义和国内各派军阀之间的矛盾以及它们与人民大众之间矛盾继续发展,为红色政权的长期存在和发展、并最后夺取全国政权创造了条件。(4)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的主观条件。(5)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各项政策的正确执行,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发展的前提和根本保证。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1、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三聚喜欢,聚好玩宝是什么?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2、什么叫第二条战线?

在国民党统治区,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是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战线。

3、毛泽东提出的“两个务必”的内容是什么?

两个务必指“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4、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1)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2)土地改革与人民的广泛运动,土地改革运动是从根本上摧毁中国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3)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经济危机;(4)学生运动高潮,人民民主运动发展 这些表明,不仅在军事战线上,而且在政治战线上,国民党政府已经陷入了全民包围中。

5、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1)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能够制定出适合中国情况的,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中国人民斗争指明正确的方向;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2)第一,建立统一战线;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6、第三条道路在中国为什么行不通?

民盟企图在国共对立的纲领之外,走第三条道路,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是旧民主主义的道路。但中国在战后面临的是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尖锐斗争。客观形势决定了人民没有走中间路线的余地。持有中间路线想法的人们一接触到实际斗争,尤其是内战重起,就使他们只能在国民党或共产党中选择道路,而不能有其他道路

下篇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

1、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第一,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的耻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第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第三,军阀割据,战乱频繁,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聚喜欢,聚好玩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第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他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巩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解放并发展生产力,以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2、“三反”和“五反”运动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3、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完成以后我国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的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为什么说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革命的性质?

从反对外国帝国主义的附庸——中国的买办资产阶级的意义上看,他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从反对的中国的大资产阶级的意义上看,他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要在一个的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什么叫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在中国有哪些表现形式?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其表现形式分为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两种: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企业仍由资本家经营,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公私合营。

4、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而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素和必要条件。(2)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3)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4)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总之,这一选择是十分必要的、完全正确的。通过这一选择,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5、为什么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和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社会义改造是在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的变革,它对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起到了促进作用。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为中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农业和手工业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这就使社会生产力从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为在社会主义条件先取得比资本主义更快更好的现代化发展速度铺平了道路

第二部分 综合题

1.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答:有两方面的原因。国内原因是清王朝在鸦片战争前夕,已从其发展的顶峰“康乾盛世”跌落下来,国势日衰,整个封建制度日暮途穷。自嘉庆以来这个封建王朝已经走上政治腐败、军备废驰、财政拮据的衰败道路。在这时候的欧美各主要国家却已进入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时期。衰弱落后的封建中国成为各资本主义国家侵略的重要目标。英国资产阶级首先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正是他们不断向外掠夺殖民地的必然结果。鸦片战争前,清朝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防范外国入侵,在对外关系方面实行“闭关”政策。英国自从占领印度、新加坡等国后,力图打开中国的大门。早在18世纪末英国已成为对华贸易的主要国家。但英国的工业品如手织、棉布、棉纱等在中国缺乏销路,而英国却要从中国购进大量的生丝、茶叶、瓷器等。英国资产阶级企图利用工业品打开中国的大门,没有达到目的,竟不顾人类道德,无耻地用贩卖鸦片毒品作为打开中国大门的重要手段。导致中国的烟毒泛滥。使清朝的吏治更加腐败,军队失去战斗力,吸毒者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摧残,社会生产力遭到破坏。还有一个严重后果是白银大量外流。当时的最高统治者道光皇帝感到流毒将会带来军队瓦解和财源枯竭的严重威胁,为了维护其统治阶级利益,倾向于禁烟派。1838年月12月,道光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雷厉风行。英、美鸦片贩子于1839年被迫缴出鸦片2万余箱。林则徐下令虎门销烟。

2.三元里人民的武装抗英斗争及其意义。

答:《广州和约》签订后,英国侵略军四出抢劫,烧杀奸淫,无恶不作。1841年5月29日,一小股英军窜入广州市郊的三元里行凶。结果被义愤填膺的三元里人民层层包围,各个击破,打得落花流水,仓皇逃串,狼狈不堪。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自发武装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第一个胜利战斗。它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和敢于同敌人斗争的英雄气概,使中国人民认识到“官兵不可恃”,“鬼子不可怕”,只要人民团结战斗,侵略者完全可以打败。在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直接影响下,广州人民烧洋馆、反租地、反入城等一系列斗争延续了10年。

3.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答:清政府的腐败集中表现在投降派在朝廷得势和军队战斗力低下、军事指挥失当等方面。鸦片战争期间,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形成抵抗派和投降派。两派明争暗斗。后来投降派占了上风,受到重用;抵抗派则受到排挤、打击。其时的清军,无论是绿营兵,还是八旗兵都已腐败不堪,战斗力十分低下。被派往前方的统帅根本不会指挥作战,导致战争失败。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腐朽的清朝统治者对人民一直抱敌视态度。

4.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

答: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及其补充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条约》。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是中国人民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给中国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即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一步步地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在经济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由于遭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而开始解体。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在思想领域也发生了巨大的震动。

5. 太平天国革命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即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一步步地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列强加紧对中国侵略和掠夺,在华大量倾销商品,严重打击中国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副业。清朝封建统治者加重对人民的搜刮的压迫,以填补国库空虚。阶级矛盾空前尖锐,社会危机日趋严重。鸦片输入,白银外流。地主贵族兼并大量土地,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地租剥削。

6.洪秀全革命思想是怎样形成的?他的主要著作及其内容是什么?

答:洪秀全革命思想形成的原因是当时距他家乡不远的广州,不仅反侵略斗争激烈,反封建的斗争亦很活跃,这对他的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痛恨资本主义侵略,不满清政府的黑暗统治,这是他能走向反抗道路的思想基础。他也曾想过想读书做官的道路。他从16岁开始即赴广州参加科举考试,屡试不第,激起了他的反抗思想。1843年第四次应试失败后,他愤然退出科考,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反抗之路。他受到《劝世良言》的启发,摒弃了其中的反动思想,吸取其中的合理成分,编出一套教义并创立了“拜上帝会”。他的主要著作是《原道救世歌》,以诗歌的形式,尖锐地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宣传了在上帝面前是平等的思想。《原道醒世训》揭露和谴责了现实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提出了理想社会的蓝图。希望建立一个“有无相恤,患难相救,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理想社会。《原道觉世训》用通俗的语言,把社会划分对立的两党关系个营垒:以皇帝为首的剥削阶级和他们所崇拜的一切偶像是“阎罗妖”、恶势力;以“皇上帝”为首广大人民,创造了万事万物,是尽善尽美的势力。这些著作在宣传拜上帝的宗教形式下,创立了一种以平等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农民革命理论,奠定了太平天国革命的理论基础。

7.《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对它如何评价?

答:太平天国的基本纲领——《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经济方面,废除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不论男女,重新平均分配土地。政治方面,建立新的管理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乡官制度。太平天国采用君主制的政体形式,其政权机构分中央、省、郡、县四级。它无疑是一个鲜明的反封建纲领。平分土地的主张,反映了农民对土地的强烈要求。在19世纪50年代的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大障碍就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扫除封建生产关系,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是我国近代社会历史提出的任务。《天朝田亩制度》平分土地的规定适应了时代的这一要求,所以它具有重大的革命意义。但《天朝田亩制度》有空想的成分,并且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是其不足之处。

8.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分裂情况如何?有什么危害?

答: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分裂,是从杨秀清“逼封万岁”开始。1856年夏,太平军击破江南大营,天京解围,出现对杨秀清一片欢呼赞颂之声。杨在胜利面前,得意忘形,个人野心进一步膨胀。洪秀全感到地位受到威胁,于是密召韦昌辉进京诛杀杨全家,结果韦为泄私愤愤,滥杀无辜,酿成了天京悲剧。共杀害东王部下2万多人。另一位将帅石达开分裂出走,带走十余万精锐部队。给太平天国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严重损失。军事力量大大削弱。人心涣散。政治陷入危机。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分裂,成为太平天国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洪秀全创建的太平天国从此走向后期的衰败阶段。

9.为什么说太平天国革命是旧式农民战争的高峰?

答:《天朝田亩制度》是根据洪秀全的平等思想、农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提出来的。它虽称田亩制度,实质上包括政治、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内容,它是以往中国农民史上不曾出现过的相当完整的纲领,所以说,太平天国革命是把旧式中国农民战争推向了新的高峰。

10.中英、中法《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中英、中法《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包括:(1)各国公使进驻北京;(2)增开牛庄等为通商口岸;(3)外国人可在长江各口往来通行;(5)修改税则。(6)中国向英国赔款白银400万两,向法国赔款白银200万两。规定一年后交换条约批准书。除承认中英、中法《天津条约》完全有效外,还增加:(1)增开天津为商埠;(2)准许华工出国;(3)割让九龙司给英国;(4)交还教产给天主教堂,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建造自便”;(5)向英、法赔款各增至银800万两。

11.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从中国夺去了哪些领土和特权? 答:沙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最大获利者。它除得到英、法所得到的全部特权外,还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及以后的“勘界”条约,侵吞我国144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12.《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应如何评价它?

答:洪仁干的《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是由“用人察失类”、“风风类”、“法法类”和“刑刑类”四部分构成。洪仁干在这个政纲中提出了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上的改革方案。政治上,主张立法、用人得当。经济上,主张效法资本主义,发展近代交通运输业。文化上,主张兴办教育和福利事业。外交上,主张同资本主义国家自由通商,平等往来,进行文化交流。《资政新篇》是继《天朝田亩制度》后,太平天国的又一革命纲领。它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合乎时代的潮流和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反映了洪仁干思想的进步性。他大大超出了同时期地主阶级开明的思想家。但洪仁干的《资政新篇》是在香港受四方资本主义思想直接影响的成果,不是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因而没有提出当时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土地问题,这对以农民为主体的太平天国革命来说又脱离了实际,没有引起农民的积极响应。

13太平天国是如何与外国侵略者进行斗争的?

答:太平天国著名将领李秀成在苏浙战场进行反侵略斗争。他率部三次进攻上海,虽未占领上海,却给敌人重大打击。1862年初,太平军进军上海,中外反动势力一齐出动,太平军在太仓发动攻势,大破敌营30 余座,缴获洋枪洋炮无数。接着进围嘉定,再克青浦,一直攻到上海城下,打死法国海军提督卜罗德,打伤英国水师提督贺布,活捉常胜军副统领法尔思德,打得侵略军闻风丧胆。但由于天京形势危急,太平军不得不撤离上海,回救天京。1864年3月,太平军与常胜军在金坛大战,打退敌人三次进攻,毙伤侵略者100余人,常胜头子戈登也被打伤。接着,在江阴再败常胜军打死和俘虏敌人400余人。在浙江战场,1862年,太平军在慈溪击毙常胜军的统领华尔,1863年1月,太平军在绍兴击毙常胜军统领勒伯东及继任者塔提夫。

14.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它有何历史意义?

答:第一,单纯的农民起义,缺乏科学的指导思想,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第二,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决定了太平天国革命不可避免地要犯一系列错误。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性,决定了他们目光短浅,易满足已有的成绩和胜利,避免不了地主阶级思想的侵蚀和影响。农民小生产者的分散性,决定太平天国的领袖们不能始终团结一致。农民革命在战略上也避免不了流寇主义和固守大城市的错误。第三,太平天国遇到的是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者这样两个顽固凶残的敌人。太平天国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意义。第一,太平天国革命达到了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第二,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加速了清朝统治的衰落和崩溃。第三,打击了外国侵略者,阻滞了中国半民地化的进程。第四,太平天国的反抗精神鼓舞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意志。第五,太平天国革命也是当时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一部分,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同时也震动了欧洲大陆。

15.《北京条约》签订前后,清政府有何变化?具体表现如何?

答:《北京条约》签订前后,清朝最高统治层发生了重大变化,产生投靠外国侵略者的政治集团。咸丰皇帝同父异母的兄弟奕对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和外国侵略者给清政权造成的双重威胁,万分担忧,极力企图摆脱困境。英国驻华公使普鲁斯和参赞威玛在与奕的多次密谈中,有意识地解除他的疑虑,诱惑他依靠外国的武装力量,镇压国内的农民起义。1861年8月,咸丰皇帝病逝。辛酉政变后,西太后、奕诉集团掌握了政权。

(1)《北京条约》签订前后,由于外国侵略者的影响,皇室内部矛盾的作用,国内农民起义的威胁,清朝最高统治层面对内外交困的形势,终于发生分化,逐渐形成一个倾心于外国侵略者的政治集团;(2)这个政治集团在外国侵略者的支持下取得政权;(3)新政权的掌权人与外国侵略者建立了新关系,即中外统治者勾结起来,形成中外统治者“和好”的局面。

16. 为什么说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着清政府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

答:总理衙门名义上具有独立主权,实际上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列强的影响和操纵,是一个不完全独立的半殖民地性质的政府机构。它的建立,标志着清政府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列强对总理衙门的控制和操纵是通过两条渠道,即两个机构实现的:一是列强驻华使馆,一是海关部署。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与中国有条约关系的国家,先后派公使京,这件事对清政府来说意味着不平等。因为:第一,清政府同意公使驻京以及1873年英、法、俄、美等国公使终以五鞠躬礼“觐见”同治皇帝。这意味着清朝从“天国上朝”的地位下降为资本主义列强的附庸。第二,这些外国公使是根据不平等条约驻京的。他们不是以一个普通的外国使节,而是以征服者的身份进入北京的。随着中国海关管理权的丧失,半殖民地性质的海关制度和机构的确立,列强又通过海关管理制度和机构操纵清政府。中国海关在外国侵略者的把持下,任意扩大海关管辖事务的范围,把海关的职责扩展到兼管各口岸及江河的航运,兼收内地税和盐税,兼办全国邮政,担保和偿付中国对外的赔款、借款等,使侵略者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与经济。其次,列强通过海关总税务司和各口税务司干涉中国内政与外交。

★ 17.洋务运动的纲领和宗旨是什么?洋务运动主要包括哪些内容?试加以说明。

答: 洋务运动的纲领是“外须和戎,内须变法”。它全面地概括了洋务派对内对外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洋务派治理时局的基本方针。它包括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承认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承认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主张在此基础上办洋务,中国就能由弱转强,由贫变富。“外须和戎”的第二层意思是敌人船坚炮利,势不可摧,中国武器、军队落后,不能与敌。因而主张“力保和局”,求得变法图强的环境。但无条件地讲和是洋务派对外政策的根本宗旨,是他们思想的本质与核心。“内须变法”就是根据“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宗旨,在“变器不变道”的原则下,对中国的“军实”、“制造”、“人才”培养做些“变通”。所谓“中学为体”就是主张以封建的政治制度和维护这个制度的文化思想体系作为治国的根本,认为这个“本”不能够变。所谓“西学为用”,就是认为资本主义外国的机器、武器和技术人才的培养是他们的“长技”,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主张中国必须学习西方这些“长技”。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有购买洋枪洋炮、轮船铁舰,创办中国近代军事工业,建立新式海军;引进西方科学技术与机器生产,兴办中国近代民用工业,举办洋务学堂,派遣留学生,培养洋务人才等等。例如在1865年,曾国藩、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大规模生产枪炮弹药,还有机器、轮船。还有分批派遣海外留学生,洋为中用嘛。

★18.洋务运动的性质和作用如何?

答:洋务运动的性质不是改变封建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变革。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特殊产物,是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畸形儿。洋务纲领和宗旨虽然具有“外须和戎”,“中学为体”的一面,洋务运动是维护封建主义的政治体制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前提下进行的。洋务纲领和宗旨又有“内须变法”,“西学为用”的一面,洋务派提倡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机器生产,创办近代工业,主张培养掌握近代科技知识的洋务人才,传播西方科技知识。在这方面,洋务运动做了开拓性的工作,起了推动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的积极作用。

19.中华民族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产生的途径如何?它在产生时期具有哪些特点?中国无产阶级的独特优点是什么?

答:19世60-70年代,中华民族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在自然经济开始逐步分解的基础上应运而生。一般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工业都是从简单协作、手工工场发展而来。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的产生走着不同的道路。它一般不是由手工业形式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多数是由地主、官僚、买办、商人未经手工工场阶段,一开始就从事机器生产。这是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一个重要特点。中华民族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从发展的行业来看,集中在洋务企业发展薄弱部门和为外国资本主义服务的行业。从地区分布来看,中华民族资本近代工业集中在沿海沿江和通商口岸的城市。从民族资本和封建势力、外国资本的关系来看,它们存在又矛盾又依赖的关系。中华民族资本的力量是极其微弱的。中国无产阶级的独特优点是: 第一,压迫愈深,反抗愈烈,革命性最强。第二,中国无产阶级的前身,很大一部分是农民,便于无产阶级和农民结成天然的联盟。第三,分布集中。一是地域集中。二是产业集中。

20.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内容的意义?

答: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又使他们逐渐认识到必须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长技”,才能挽救封建统治。他们逐渐形成了这样的洋务观点:及主张采用西方的军事技能、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来挽救封建统治,而又屈服于侵略者的武力,主张对侵略者采取“和戎”政策。在这种洋务观点的指导下,他们倡导和主持了以学习西方军事技能为中心、以挽救封建统治为目的“自强求富”活动。

21.19世纪70至90年代,资本主义列强是如何侵略我国边疆的?

答:西北危机——英、俄侵入新疆。英国竭扶植阿古柏政权。沙俄早有吞并新疆的野心。1871年,沙皇政府乘阿古柏北进,借口保护侨民,出兵伊犁九城,建立了殖民机构。东南危机——日、美联合侵略台湾。美国早就企图霸占台湾。1867年,美船“罗佛”号在台湾南部触礁沉没,船长和水手被高山族人所杀,美国以此为由派军舰2艘入侵台湾,被台湾人民英勇击退。美国采取支持日本侵略台湾的政策,自己坐收渔人之利。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具有疯狂的侵略野心。19世纪70年代的日本,“征韩”、“征台”的论调甚嚣尘上。1871年,琉球渔民遇风飘至台湾,被高山同胞误杀。但日本却以此为借口,在美国的支持下,于1874年发兵3000人侵略台湾。西南危机——英国侵略西藏、云南。英国以印度和缅甸为基地,把侵略魔爪伸向中国的云南、西藏。1876年9月,中英签订《烟台条约》和《入藏探路专条》。通过《烟台条约》,英国势力深入云南等我国西南地区,扩大了在长江流域的侵略利益。1890年和1893年,清政府先后与英国签订《藏印条约》和《藏印续约》。通过这两个条约,英国势力侵入西藏。法国在越南不断扩大势力,并侵入云南。

22.左宗棠对列强侵略新疆持什么态度,他为收复新疆作出了什么贡献?

答:左宗棠对列强侵略新疆主张“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两者并重”,力主进兵收复新疆,消灭阿古柏政权。左宗棠关于收复新疆的主张,符合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得到社会舆论的支持。1875年5月,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出兵新疆。左宗棠经过充分准备,于1876年3月分兵三路进疆,在当地人民支持下,仅用半年时间就收复了新疆北部失地。1877年春,左宗棠进兵南疆,一鼓作气拿下吐鲁番等地。阿古柏政权土崩瓦解,他本人服毒自杀。1878年,左宗棠收复阿古柏占领的新疆全部土地,粉碎了沙俄、英国利用阿古柏政权侵吞新疆的阴谋。

23.中法战争的结果如何?

答:19世纪60年代,法国加紧侵略越南。1858年,法国联合西班牙共同侵越,受到越军抵抗没有得逞。1871年,法国发现了通向中国的红河航线,企图沿河入侵我云南。19世纪80年代,法国大资本主义强烈要求殖民扩张。1883年,从此,越南全境沦为法国殖民地。接着,法国就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越南国王在1882年河内失陷和1883年顺化危急时,不断派专使向中国求救。1884年8月23日,法国发起马尾海上之战。福建水师在半小时之内,全军覆没。次日,福建船厂也被炸毁,损失惨重。法国在发动海战的同时,不断在中越边界增兵,分东西两路向我边境推进。1885年2月,法军万余重点进攻东路。当法国侵略者正得意忘形之时,70风老将、广西帮办军务冯子材出任前敌主帅。冯子材老当益壮,身先士卒,手持长矛,上阵拼搏。全军将士奋勇上阵,打退敌军。3月25日,冯子材下令发起总攻击,将士勇猛冲杀,法军全线溃败。我军击毙法军1000多人,收复谅山、文渊等地。与此同时,刘永福的黑旗军也在临洮战胜法军,收复十余州县。整个越南战场呈现一片胜利的局面,冯子材准备一鼓作气收复河内,把法军赶出越南。镇南关大捷扭转了中法战局。法国在整个侵略过程中软硬兼施,希望在谈判桌上取得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1885年4月4日,在法军战败的情况下,金登干代表中国与法国签订了巴黎停战协定。中法战争出现的“法国不胜而胜,吾国不败而败”令人痛心的结局,充分暴露了清政府昏聩无能与对外妥协的本质。

24.《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

答:《马关条约》共11款,主要内容有:(1)中国承认朝鲜独立自主。(2)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所属各岛、澎湖列岛给日本。(3)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4)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5)日本人可在各通商口岸设厂,产品免征一切杂税。《马关条约》是日本侵略者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一副沉重枷锁,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可耻的丧权辱国条约。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是:(1)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帝国主义列强向中国投放政治贷款。争夺中国铁路修筑权。争夺开矿权。争相在中国办厂。(2)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刺激了各帝国主义的贪欲,他们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德国紧步后尘。它早就看中了胶州湾。从此,山东成了德国的势力范围。东北成了沙俄的势力范围。广东、广西、云南成为法国的势力范围。长江流域成了英国的势力范围。

25.《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怎样进行抗日斗争?

答:《马关条约》签订后,割处台湾的消息传到台湾后,台胞万分悲愤,“捶胸泣血”,奔走相告。他们“鸣锣罢市”,冲进巡抚衙门,抗议割台,宣告饷银不准运走,制造局不能罢工,税收应全部留供抗日之用。从容不迫895年6月至10月,台湾抗日军民经过五个月激烈战斗,打了大小100多仗,抗击日军三个近代化师团和一支海军舰队,打死打伤日军3万余人,日本主力军近卫师团伤亡过半,中将北川能久、少将山根信成毙命。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在近代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26.戊戌百日维新运动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试作具体论述。

答:戊戌百日维新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是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封建剥削的加剧。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初步发展和资产阶级的未成熟。戊戌百日维新运动的理论基础是资产阶级庸俗进化论的社会发展观资产阶级国家观的民权平等说。资产阶级庸俗进化论在自然科学方面的基础就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是由严复首先系统地传入中国的。严复译释了《天演论》。该书介绍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并且利用进化论的“物竞天择,适者天存”和“与天争胜”的原理,唤醒人们顺应社会进化的规律实行变法维新,以达到“自强保种”,避免沦入亡国灭种的危险。为维新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戊戌维新运动的领袖康有为是把资产阶级庸俗进化论注入中国公羊学派的社会进化观和孔子的托古改制说,作为维新变法的理论。公羊学派社会进化观就是三统三世说。“通三统”就是夏商周三代不同。“张三世”是说社会有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他的变法理论打上了浓厚的儒家思想的印记,充分暴露出他在思想感情上的局限性与不彻底性。康有为的变法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两部著作《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中。康有为继承了“今文今学”派的传统,把今文经学的公羊学说,即三统三世说,作为他倡导变法的理论依据。但是,他有明显的缺陷:第一,他以进化论注入公羊学说的社会进化观来宣扬人类社会只能渐进不能飞跃的观点,从而主张政治改革,否定社会革命。第二,他从中国传统的统治思想里,即儒家经典里寻找变法依据,用孔子的权威来抵制顽固守旧势力对变法维新的阻挠。此外,维新派还宣传了资产阶级国家观的民权平等说,为维新运动所要建立的君主立宪政体奠定了理论基础。在这方面,严复、梁启超、谭嗣同都作了有力的宣传。资产阶级维新派所宣传的民权平等说,内容如下:第一,认为“民权不伸”是中国积弱不振的主要关键。第二,痛斥封建君主是“独夫民贼”,用资产阶级国家观论证君民之间的关系,认为“君末也,民本也”;君由民“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从而主张废除君主专制制度。第三,反对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观,主张冲决一切罗网,实行在自由平等口号下的、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资产阶级道德伦理观。第四,认为“民智、民力、民德”的高下低劣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和前途,因而提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

27.戊戌维新运动的政治纲领是什么?

答:康有为的多次上书,系统地提出了他的变法主张和政治纲领。他的变法主张是全面的,有政治、经济、军事、文教等各方面的内容。他提出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社会,变“农国”为“工国”,使中国步入世界资本主义行列的宏伟目标,并为维新运动制定了政治纲领。

戊戌维新运动的政治纲领有一个从要求开国会、设议院到开制度局,从兴民权、抑君权到重君权的变化过程。康有为在上第六书后,就不再提开国会、设议院的政治纲领,而提开制度局。制度局具有资产阶级议院的某些性质和作用。是个皇帝的咨询机关。为什么会出现倒退呢?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屈服于顽固派的压力。二是维新派把变法的希望寄托在皇帝身上。

28.何谓百日维新?在这场运动中,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妥协性表现在哪里?

答:1898年6月11日,光绪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实行变法,到9月21日西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历时103天,史称百日维新。在这场运动中,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妥协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上靠皇帝实行变法。第二,下靠官绅对变法的支持。第三,害怕和敌视人民群众的力量。第四,幻想帝国主义赞助变法。

29.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答: 总之,由于敌人的力量过于强大,资产阶级又过于软弱,戊戌维新运动终于失败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在中国建立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是不可能的。第一,中国封建势力异常强大。第二,中国资产阶级刚刚产生,还未形成强大的政治面目力量。第三,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当时主要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反洋教斗争和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而以反对封建制度、要求发展资本主义为目标的人民革命斗争还没有形成。第四,当时中国不具备使改革取得成功的国际环境。

30.戊戌维新运动的性质和意义如何?

答:戊戌维新运动的性质: 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第二,戊戌维新运动又是一次资产阶级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第三,戊戌维新运动又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戊戌维新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它的历史功绩是不容抹杀的。它的历史意义在于: 第一,它在中华民族危机的严重时刻,唤醒人们,变法图强,摆脱帝国主义的奴役,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起了抵制作用。第二,戊戌维新运动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第三,它传播西学,提倡社会风气的改变,用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破除封建主义的旧思想、旧文化,起了解放思想、促进社会思潮转变的进步作用;也为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作了准备。

31.康有为的变法理念是什么?

答:在百日维新以前,康有为一共有7次上书。《公车上书》是第二次。第三次上书是1895年6月4日,皇帝看到了。1898年1月29日,康有为又奉诏写了上清帝第六书。在这次上书中,康有为提出了资产阶级维新派革新政治的全部要求,也就是戊戌变法的施政纲领。康有为的多次上书,系统地提出了他的变法主张和政治纲领。他的变法主张是全面的,有政治、经济、军事、文教等各方面的内容。他提出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社会,变“农国”为“工国”,使中国步入世界资本主义行列的宏伟目标,并为维新运动制定了政治纲领。戊戌维新运动的政治纲领有一个从要求开国会、设议院到开制度局,从兴民权、抑君权到重君权的变化过程。康有为在上第六书后,就不再提开国会、设议院的政治纲领,而提开制度局。制度局具有资产阶级议院的某些性质和作用。是个皇帝的咨询机关。为什么会出现倒退呢?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屈服于顽固派的压力。二是维新派把变法的希望寄托在皇帝身上。

32.义和团反帝运动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答:义和团反帝运动在山东兴起不是偶然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山东首当其冲。(2)外国教会和传教士在山东的侵略活动极为猖镢。(3)由于外国商品在山东内地倾销,农村自然经济受到破坏,直接影响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4)1898年和1899年,山东地区连遇天灾人祸,人民处在死亡线上挣扎。(5)山东农村长期以来存在着民间秘密结社,如义和拳等,为义和团运动提供了现成的反侵略组织形式。

33.怎样认识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

答:“扶清灭洋”的口号,其核心是“灭洋”。“灭洋”的实质是将斗争的矛头指向帝国主义侵略者,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挽救民族危亡的迫切愿望;但它对洋人、中国教民及同外国有沾连的人一概排斥,又具有笼统排外的落后性。“扶清”就是扶保清朝,也就是扶保中国。义和团分不清国家和朝庭的区别,把清王朝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加以保护。这也表明拥护这个口号的义和团在主观上并不反对清政府,而是想同清政府协同作战,一致对外。“扶清灭洋”成为义和团的一个重要旗号,在反帝爱国运动中具有极大的号召力,最初曾吸引了广泛的群众参加反帝斗争,同时也使义和团相应地减少了来自清朝统治阶级的压力,争取了他们当中部分人的同情和支持,从而发展壮大了反帝队伍。这时,在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引起极大的混乱,使统治阶级内部裂痕迅速扩大。但是这个口号也说明义和团对清朝统治阶级缺乏本质的认识,因而在斗争中放松了他们的警惕,以致后来被封建统治者欺骗利用,最后被他们出卖。

34.清朝统治者对义和团采取了什么样政策?

答:自从义和团运动兴起,清朝封建统治集团内部在如何对待义和团问题上存在两种不同的主张。洋务派如李鸿章之流主张严厉镇压义和团。另一派则主张招抚义和团,并利用义和团的力量对付外国侵略者。清朝的最高决策者西太后这时倾向于招扶义和团,但又害怕得罪帝国主义,于是决定用解散义和团的办法来阻止列强的武装入侵。后迫于形势,又承认其合法性。西太后还想利用义和团来教训一下洋人,以泄私愤。因为洋人干预她的废立。

35.应如何评价义和团运动?

答:(1)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表现了中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勇气概。(2)义和团运动阻止了帝国主义直接瓜分中国的阴谋。(3)义和团运动打乱了封建统治秩序,加速了清王朝的崩溃。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只隔11年,清朝就被辛亥革命推翻了。义和团失败的经验教训是:(1)它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和领导核心,组织上的分散性很突出。(2)它也提不出正确的纲领、口号和策略。(3)反帝斗争表现为笼统的排外主义。(4)他们对封建统治阶级的反动本质缺乏认识,因而被清政府利用、出卖(5)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虽然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但如果没有无产阶级领导,单靠农民自己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的。

36.《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

答:《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是: 1)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从此,中国的关税和盐税都被帝国主义控制。(2)拆毁大沽炮台以及从北京到大沽沿线各炮台。这样,帝国主义列强可以随时对清政府进行军事控制。(3)在北京东交民巷一带设立“使馆区”。从此,使馆区成了“国中之国”,成为帝国主义在中国进行侵略活动的大本营。(4)惩办在义和团运动中和帝国主义作对的官员。(5)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6)清政府派大臣赴德、日两国谢罪。《辛丑条约》又一次严重地损害了中国的主权,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统治,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朝统治者对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总的来说是谋求妥协的,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他们组织过几次对外战争;遍布各地的反洋教斗争,也曾得到过清朝官吏、地方乡绅的同情或支持。直到义和团运动失败,《辛丑条约》签订,清朝统治者才完全放弃反抗外国侵略的打算。中国只是形式上还保留独立国家的名义,实际上已成为由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因此,《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7.述评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

答: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是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旧三民主义在当时是一个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它的提出,是近代民主革命的一个巨大进步。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以武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其中含有反帝思想。民权主义,是指“创立民国”。民生主义,是指“平均地权”,主要是用以反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资本主义的土地国有制。但是,旧三民主义并不是一个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纲领。它反映了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与妥协性。尽管旧三民主义存在着时代的和阶级的局限性,但它在当时还是革命的进步的。它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并试图用革命的手段来解决这些矛盾。这就使它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成为同盟会和革命派的战斗旗帜。它对指导革命战争派与保皇派的论战,动员群众起来进行反对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斗争,促进辛亥革命的爆发和取得一定的胜利,都起了很大的鼓舞和指导作用。

38.概述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其历史意义。

答:革命的深入发展,需要一个统一领导全国民主革命的革命组织。各革命小团体组织分散、步调不一,易于被清政府各个击破的事实,使许多革命者开始认识到建立统一革命组织的必要。1905年7月,再度去欧洲的孙中山回到日本。他立即会晤流亡在日本的各革命团体要人,指出革命必须要统一的组织和领导,建议各革命组织联合起来,结成新的统一团体。这个统一组织的名称为“中国同盟会”,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会纲。8月20日,中国同盟会正式成立于日本东京。孙中山被选为总理。下设执行、评议、司法分立制。中国同盟会的组织和纲领,表明它是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1)它不仅鲜明地树起了民主革命的旗帜,使全国民主革命运动有一个领导中心。(2)团结和发展了革命力量。(3)它为辛亥革命作了最重要的组织准备。

39.试论革命派与保皇派的政治思想大论战。

答:为了扫除民主革命的思想障碍,中国同盟会成立后,立即积极组织领导了与保皇派的政治思想大论战。这场论战在1905年至1907年间达到高潮。革命派以《民报》为主要阵地,保皇派以《新民丛刊》为主要阵地。论战涉及的问题很多,但主要是围绕同盟会所提出的纲领。(1)即要不要以武力推翻清王朝的统治。(2)要不要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3)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这三大问题进行的。第一,关于要不要以武力推翻清王朝的论战。双方主要集中在要不要、能不能和敢不敢革命三个方面展开争论。以康有为、粱启超为首的保皇派认为没有进行革命的必要,只要清王朝行君主立宪就行了;如进行革命则会流血,招致大破坏和亡国的危险;革命会引起帝国主义的瓜分和干涉,并造成内乱.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以大量的事实,揭露满族王室为自己利益,对内推行民族压迫和歧视政策,对外实行宁与外人、不与家奴的卖国方针,已使广大人民绝望,因而非革命不可,非以武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不可。同时,他们指出革命只要有秩序地进行,就不会引起帝国主义的瓜分和干涉,因此要敢于革命。第二,关于要不要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论战。第三,关于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论争。在这场大论战中,(1革命派虽然暴露了自身的许多严重弱点,但是他们以高昂的革命热情,宣传了用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和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主张,揭露了保皇派反对革命的丑恶嘴脸,扩大了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影响。(2)革命派在这场论战中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使保皇派在人们中的影响迅速缩小。(3)革命派通过这次论战,为辛亥革命作了必要的舆论准备和思想准备。

40.1911年5月以前,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要领导过哪些武装起义?

答:1906年12月,在同盟会的影响和部分同盟会会员积极活动下,爆发了萍乡、浏阳、醴陵一带的会党起义,简称萍、浏、醴起义。1907年至1911年,孙中山在黄兴等人协助下,在华南、西南地区发动了八次武装起义。即:1907年5月的广东潮州黄冈起义、6月的惠州七女湖起义、9月的钦廉防城起义、12月的广西镇南关起义;1908年3月的钦州马笃山起义、4月的云南河口起义;1910年2月的广州新军起义;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黄花岗起义。这八次起义,尤以黄花岗起义影响最大。

41.湖北革命党人做过哪些临战前的精心筹划?

答:

(一)建立比较严密的革命组织

(二)积极动员会党和新军参加革命

(三)向各界大力宣传革命思想

(四)及时进行革命团体的统一联合工作

(五)制定周密的武装起义计划

42.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答:从客观方面看: 第一,全国革命形势飞速发展,革命时机完全成熟,为武昌起义成功造成了良好的环境和有利的局面。第二,湖北武汉地区是帝国主义争夺的重点地区。这里的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封建主义与人民群众的阶级矛盾异常尖锐。为武昌起义的成功创造了雄厚的群众基础。第三,这里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力量也比较强大。从主观方面看: 第一,湖北革命党人从1904年成立科学补习所起,长期从事积蓄革命力量的工作,为武昌起义打下了坚实的革命基础。第二,湖北革命党人在临战前为取得起义的胜利,在各方面作了精心的筹划。革命党人在主观方面卓有成效的工作,是武昌起义成功的主要原因。

43.概述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答:1911年11月上、中旬开始,以黎元洪为首的湖北政治集团和以程德全等人为首的江浙政治集团,几乎同时分别向各省通电,要求各地派代表前来武昌和上海筹组中央临时政府。同时又由于帝国主义支持的袁世凯耍出“议和”和“停战”的花招从中用梗,在50天的时间里中央临时政府的建立一直处于难产之中。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从国外回到上海。他的回国,不仅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大长了革命派的志气,而且也受到正在南京开会筹建中央临时政府的各省代表的高度重视,从而打破了因人选长时间争论的僵局。孙中山众望所归,成为各省代表合适的临时大总统人选。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44.为什么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是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府?

答:南京临时政府是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府。原因有三方面: 第一,从阶级属性上看,这个政权的实权要职主要掌握在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手里。第二,从施政实践上看,这个政权制定和实行了一系列力图贯彻三民主义、集中代表资产阶级革命利益的方针、政策、法令。制定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个由临时参议院制定、孙中山于1912年3月11日公布的《临时约法》,分七章五十六条。它按照西方资产阶级国家的民主共和制度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规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国家制度、政权组织形式和人民享有的资产阶级民主权利等内容。它作为根本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要求和临时政府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鲜明的革命性、民主性和进步意义。第三,从这个政府的组织形式上看,它设有总统、副总统、国务员及临时参议院等一整套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组织领导机构和政治体制。总之,从内容到形式,都说明南京临时政府是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府。南京临时政府又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坚决性和彻底性。在某些方面并没有能真正贯彻三民主义纲领,表现了民族资产阶级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妥协性。

首先,它反帝反封建不坚决、不彻底。它在《宣告各友邦书》中,正式承认清政府同帝国主义所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负责“偿还”清政府同帝国主义所借的全部奴役性外债,承认帝国主义在中国所获取的种种侵略特权,幻想以此换取帝国主义对它的承认及民国“更笃友谊”、“提携亲爱”。这说明它对帝国主义的软弱态度。同时,它没有触动作为封建专制主义基础的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完全忽视并压制广大农民对获得土地的迫切要求和应采取的行动。“平均地权”的纲领,根本没有付诸实现。这表明南京临时政府存在着浓厚的妥协退让思想。

其次,它对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联系密切的立宪派,一再迁就,对立宪派转而破坏革命和支持袁世凯后,南京临时政府还只讲团结,不讲斗争,甚至对混入革命政权中的敌对分子的公开破坏活动,也没有采取切实有效的镇压措施。

45.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答:从施政实践上看,这个政权制定和实行了一系列力图贯彻三民主义、集中代表资产阶级革命利益的方针、政策、法令。制定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个由临时参议院制定、孙中山于1912年3月11日公布的《临时约法》,分七章五十六条。它按照西方资产阶级国家的民主共和制度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规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国家制度、政权组织形式和人民享有的资产阶级民主权利等内容。它作为根本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要求和临时政府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鲜明的革命性、民主性和进步意义。

46.以具体史实说明袁世凯反动统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袁世凯从1912年3月至1916年6月间进行了4年多的反动统治。他进行反动统治的总特点是:对内坚持军事专制独裁,残酷压迫剥削广大人民;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充当帝国主义侵华工具,大肆卖国。第一,处心积虑地集中军权于个人手中,奠定军事专制独裁的基础。第二,向责任内阁开刀,建立为其个人效命的御用内阁。第三,大施政治骗术,制造全国拥护他统一的局面。第四,组织御用政党,操纵党争。第五,公然指使党羽刺杀宋教仁,实行恐怖统治。第六,大肆进行借款卖国,换取帝国主义的支持。袁世凯独裁卖国,刺杀宋教仁,罢免国民党三都督激起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举行讨袁的“二次革命”。1915年1月,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了变中国为日本殖民地的《二十一条》,大肆卖国。还有复辟帝制,倒行逆施。

47.段祺瑞的反动统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段祺瑞的反动统治,依然对广大人民进行沉重的政治压迫和残酷的经济搜刮。在政治上,他宣布袁世凯统治时期限制报刊的法令继续有效,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受到严厉压制。在经济上,段祺瑞政府不断增加田赋、捐税,增发内债,甚至预征田赋,巧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段祺瑞军阀政府在卖国方面,大大超出了袁世凯。段祺瑞为了投靠日本帝国主义,通过大借外债,出卖了大量的国家主权,充当了日本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得力工具。

48.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举行过哪些反对袁世凯、段祺瑞的斗争?这些斗争的结果主要说明了什么?

答:袁世凯独裁卖国,刺杀宋教仁,罢免国民党三都督,激起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举行讨袁的“二次革命”。1913年7月12日,李烈钧首先在江西湖口誓师讨袁,宣布江西独立,“二次革命”正式爆发。“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一是袁世凯军事力量强大,既有帝国主义的支持,又事前有充分准备;二是国民党人内部意见分歧,步调不一,特别是没有发动群众,单靠军事行动,并仓促应战。“二次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派继辛亥革命之后,举行的第一次武装反袁斗

争。“护法运动”是一次具体反对段祺瑞毁弃《临时约法》和国会的运动,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孙中山领导的最后一次反抗北洋军阀的斗争。“护法运动”失败的原因,是由于孙中山这时仍提不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纲领,在这时只提“护法”已不适应群众的需要,引不起群众多大反响和支持;同时孙中山所依靠的护法力量,又是并不真心护法的地方军阀。“护法运动”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已经没有出路。

49.“五四”前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性质、主要历史功绩和缺陷是什么?

答:“五四”前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口号和基本内容是“民主”与“科学”。“五四”前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文化领域中的延续,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一次激烈斗争。就其性质来说,它还是属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范畴的文化革命运动.(1)“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在政治、思想和文化上沉重地打击了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2)唤起了人们的民主主义意识,在思想界形成了一次新的思想解放潮流,起了巨大的思想启蒙作用,从思想上启发了“五四”爱国运动;(3)激发了人们追求真理的热情,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因而具有伟大的历史功绩。同时,它又存在忽视人民群众的缺陷、只局限在知识分子圈子里和具有严重形式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的偏向。

50.简述李大钊在“五四”前夕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功绩。

答:1)李大钊率先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我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先驱和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2)1919年4月6日出版的《每周评论》“名著”栏内,刊登了译成中文的《共产党宣言》,宣传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思想。3)1919年5月,李大钊又将由他主编的《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编成“马克思研究号”,并发表他写的长文:《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这一重要文章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原理。这是我国第一篇比较系统地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尽管这时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宣传,还不完整、不准确,甚至还有某些错误,但是他的伟大功绩与历史作用是不可磨灭的。(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初步传播,使“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开始发生变化,到“五四”之后,它就转变成为一个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就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转折点。它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51、近现代历史以来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影响及其评价。

19世纪初,英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最强大的国家。在亚洲,英国占领了印度,并入侵阿富汗、新加坡和缅甸等国家和地区,并发动了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告终。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随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并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在帝国主义时代,各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激烈争夺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也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929年到1933年爆发了一场世界性的严重经济危机,导致国际格局重大变化。中国和世界各反法西斯力量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反法西斯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后,进300年来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结束了中国100多年来遭受侵略的苦难史。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它对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的变迁有着深刻影响。经济全球化为中国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但同时也增加了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了本地区发展中经济体结构调整地难度和遭遇外部冲击的风险,对中国的建设来说,它是一把双刃剑。21世纪初国际格局的基本走向继续向多极化发展,为中国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平稳的外部环境。

52、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有功还是无功,有理还是无理?论述帝国主义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和历史选择。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总的来说是无功的,无理的。当然并不能完全的说帝国主义侵华是完全无作用的,如鸦片战争使中国的一部分知识分子觉醒,他加速了封建主义的毁灭速度。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客观上给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这与西方殖民主义者宣扬的“侵华有功”是截然不同的。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帮助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它对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刺激作用是在客观上发生的,正如马克思所说,它们只是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随着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加深,帝国主义越来越成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最主要障碍。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发动野蛮的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从各方面控制和操纵了中国,在政治上,帝国主义列强践踏了中国神圣的主权,在中国割占领土,攫取了中国的海关主权、司法主权和外交权等许多特权;在经济上,帝国主义列强控制和掌握了中国的海关,垄断了中国的金融、航运、进出口贸易等经济特权,牢牢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在文化上,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在中国传教,办医院,办学校,吸引留学生等文化侵略政策,麻痹中国人民的精神,培养为他们侵略政策服务的买办文人;另外,帝国主义列强还在侵略的过程中,杀人放火、抢劫财物,无恶不作,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无法估量的精神损失和精神伤害。帝国主义的侵略使得中国人民开始总结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中国人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由于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传统,救亡图存成了时代的主旋律。近代以来,中国的志士仁人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历经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的。甲午战争后的戊戌变法、辛亥革民,都是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面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发生的。这些斗争和探索,使中华民族燃起了新的希望,标志着中华民族进一步的觉醒。(回答该题应分别叙述帝国主义侵略在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等方面加以说明,以增强论点的说服力,同时揭露侵略者鼓吹“侵华有功”的颠倒黑白的丑恶嘴脸。)

53、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客观实际论述中国革命的必要性与进步性。

必要性:近代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使它必须进行革命。首先,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太紧太深,它们不希望中国富强,也不希望中国通过改良而改变现状;其次,中国的封建实力根深蒂固、力量强大,不经过巨大的革命风暴无法将它摧毁;再次,改良本身的弱点及改良过程中的失误,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改良的流产。因此中国近代的革命,不是革命者任意制造出来的,而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要残酷压迫下,社会矛盾空前尖锐的产物。不革命,中国将无法取得进步,改良的道路走不通,近代各种改良的失败即说明了这一点。

进步性:进现代中国革命经历了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民主革命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它推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给人民带来了思想上的解放,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等方面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而五四运动打响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枪,五四运动具有旧民主主义革命不具备的特点,它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是一次真正的群众,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展现了新的面貌。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开始采取群众路线的方法进行革命斗争,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线。在经过曲折艰苦的斗争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代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最终胜利。

54、从中国人民自新求强的历史艰辛及最后胜利看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鸦片战争以来到1949年成立新中国,我们国家先后经历了反帝国主义侵略,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一系列的困难及挫折,但是中国人民没有被打倒,而是凭着一种力量走到了今天,这种力量就是——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精神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支撑,我们要透过历史看到这种精神并继续发挥它的作用。中华民族精神之一是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充分体现在抗日救国的过程中“不当亡国奴”“誓死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精神感召着举国上下亿万民众,各阶级各党派万众一心,一致对外,显示着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这种精神支持着我们走到最后的胜利。团结合作精神: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号召建立起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共同抗战,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企图。抗联将士活跃在白山黑土,回民支队让日闻风丧胆,全国各界成立了救国联合会捐钱捐物,台湾同胞更是以65万烈士的鲜血换来了台湾的光复。团结合作让我们赢得了最后的胜利。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还是八年抗战,中国的近现代史就是艰苦奋斗的史诗,就拿抗日战争来说,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中国军民以一往无前,压倒一切的英雄气概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37年9月,八路军115师同日军展开白刃战,取得平型关大捷;38年3月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摧毁日军精锐部队第五、十两个师团„„这种精神指引我们走向更多的辉煌。总之,中华民族精神博大精深,我们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是我们民族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生动体现。当然,这种传统精深要与时代精深融会,才能焕发更强的生命力。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比拼,经济实力技术实力是物质基础,但离不开民族精神的支撑。所以我们要总结历史经验,从那段悲壮史中汲取力量,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发奋图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团结奋斗。(注:答题思路,回顾历史,看到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并加以论述,联系实际展望未来)

55、论述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三大选择”的必然性与进步性。

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 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求先进理论。这时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而五四运动促进了其在中国的传播和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所以这种全新的社会力量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基础是必然的。正确性:(1)马克思主义使得中国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马克思社会科学主义(2)当时经济文化落后,军阀混战,帝国列强侵略下的中国只有靠马克思主义的指引才能找到真正的解放之路(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是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关键,它联合了工人农民和士兵等,具有雄厚的群众基础(4)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思想条件,其理论也成为共产党党内的指导理论。历史证明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选择共产党的必然性: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因辛亥革命失败而迷茫的人民群众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为他们的斗争开拓了通向胜利的新航道。从此,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身上。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为之一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正确性:中国共产党一开始便旗帜鲜明地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观点来观察和分析中国的问题,并且深入到工人中做群众工作,它作为最先进的阶级——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是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根本对立的;它掌握着马克思主义这个锐利的思想武器,正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为中国人民对于中国社会问题的解决指出了一条基本线索,指明了走向胜利的道路。中国共产党破天荒地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的全部活动都是为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是为他们的解放事业服务的,它就敢于相信、发动和依靠群众。中国共产党采取群众路线的革命方法,这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也不可能采取的。它解决了其他党派、团体所解决不了的中国革命的对象和动力问题,采取了其他党派、团体所没有采取过的依靠群众的革命办法。这个情况表明,它能够胜利地担当起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责任。选择社会主义的必然性: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不适合中国国情,不符合中国人民的意志,不为中国人民所欢迎.也是是中国国内封建势力所不允许的。总之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从根本上决定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政策及其领导的中国革命的不断胜利,促使民族资产阶级放弃了“第三条道路”。资产阶级的共和国让位于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进步性: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最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能最大限度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消灭了剥削,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56、论述近现代以来中国的历史主线和历史主题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与“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而斗争的历史,即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这就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近现代以来中国历史主线共有四条:

(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以及扩大国际参与、步入世界民族之林的历史进程

(二)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求强求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三)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和实现人民民主的历史进程。

(四)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找真理、选择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发展的历史进程历史证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主题通过四条历史主线得到体现。

第三部分 名词解释

1.嘉庆帝(1760—1820),即爱新觉罗•琰(yóngyǎn)。乾隆帝第15子。年号嘉庆。庙号仁宗。刚即位时,大政均由其父太上皇帝(即乾隆帝)决定。1799年亲政后五天即宣布权臣和20大罪状,责令其自杀,抄没家产。在位期间,政治腐败,贪污成风,土地高度集中,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不断。1796年爆发了川楚一带的白莲教起义。1813年爆发了鲁豫一带的天理教起义。京附近的天理教起义军在林清等人领导下向清朝皇宫发动了进攻。起义军和清军曾在隆宗门一带展开激烈战斗。上述这些起义虽然失败了,但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统治,说明清朝国势开始衰落。

2.马戛尔尼(1737—1806)是英国外交官。1793年,他奉英国政府之命,以庆贺乾隆帝80寿辰为名,来到中国,要求清政府增开通商口岸,减低税率,给予租界,允许英国派遣公使长驻北京,听任英人传教。乾隆帝以其不识天朝体制,妄行乞请,而严加拒绝。在赐马戛尔尼筵宴,优加赏赉后,让其回国。

3.福康安(?—1796),满洲镶黄旗人。富察氏,字瑶林,大学士傅恒之子。乾隆时,他因勋戚关系,入选三等侍卫,不到十年就擢升为将军。他历任云南、贵州、四川、闽浙、两广总督,官至武英殿大学士,晋封贝子。

4.道光帝(1782—1850),即爱新觉罗•(mín)宁,嘉庆帝的次子(1820—1850年在位)。年号道光,庙号宣宗。在位时政治腐败,经济凋蔽,人民不断起义反抗。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向中国走私鸦片。由于鸦片大量输入和白银不断外流引起统治危机,他于1838年接受了林则徐等的禁烟主张,并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州查禁鸦片。1840年6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8月,英船到达白河口,道光帝惊惶失措,将林则徐等革职,派琦善为钦差大臣同英军谈判。1842年,道光帝接受英国侵略者提出的条件,批准耆英等人在中英《南京条约》上签字。1844年又批准耆英先后在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上签字。从此,中国开始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0年病死。5.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一字少穆,晚号村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人。1811年考取进士,历任江南道监察御史、江宁布政使、两江总督、湖广总督等职。1831年任河东河道总督时曾修治黄河。1832年任江苏巡抚,疏陈连年钱漕之累、小民之苦,坚请缓征,并修白茆、浏河等水利。1838年,林则徐在湖广总督任上,颁布了六条禁烟章程,实行禁烟,取得一定效果。他从烟毒泛滥中预见到“贫民”、“弱种”的深远后患和“兵弱银涸”的政治危机,上书道光帝,痛陈鸦片之害,主张严禁鸦片。12月,道光帝召林则徐到北京,任命他为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到广州查禁鸦片。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他与两广总督邓廷桢等采取措施,坚决惩办鸦片贩子,迫使外国鸦片商交出鸦片二万零二百余箱,在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与此同时,他积极筹备海防,修建炮台,于海口设置木排铁链,添置大炮,整顿水陆军,组织水勇,并发出告示:“英夷兵船一进内河,许以人人持刀痛杀”,因而多次打败英军的武装挑衅。他还积极了解外国情况,“使人刺探西事,翻译西书,又购其新闻纸”,以便“知其虚实”,“定控制之方”,并亲自主持编译《四洲志》。1840年1月,林则徐任两广总督。6月,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由于林则徐战备认真,防守严密,英军在广东未能得逞,于是北上占定海,犯大沽。清政府把英军的侵略,归罪于林则徐。10月,林则徐被革职。1841年,林则徐被派赴浙江筹划海防。不久被发配新疆,在新疆垦辟屯田。1845年,署理陕甘总督。1846年,任陕西巡抚。1847年授云贵总督,奏请准许招商集股,开发矿产。1849年,因病返籍。1850年,清政府任命他为钦差大臣、广西巡抚,前往广西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他在赴任途中,病死于广东潮州,终年66岁。著作辑为《林文忠公政书》、《信及录》等。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积极抵抗外来侵略,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他不愧是一位民族英雄。

6.黄爵滋(1793—1853)清末江西宜黄人。字德成,号树斋。他是道光年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鸿胪寺卿、礼部侍郎、刑部侍郎,以敢于直谏而负时望。道光十八年(1838)上《严塞漏卮以培国本》折,力陈鸦片之害,创议严禁。1840年,他奉命赴闽、浙查办禁烟,筹划海防,奏报厦门抗英战况,力主抗英。黄爵滋有《黄少司寇奏疏》、《仙屏书屋诗录》和《仙屏书屋文录》传世。

7.义律(1801—1875),出身于英国贵族。1815年,他参加海军,在印度和牙麦加服役。1834年随英国首任驻华商务监督来中国,任秘书。1836年,他接任英国驻华商务监督。1839年,他极力抗拒和破坏中国禁烟运动,并主张武力侵华。1840年2月,英国政府任命他为侵华副全权代表。1841年1月,他强迫琦善割让香港;5月,又迫使奕山订立《广州和约》。1841年夏,英国政府改派璞鼎查接替其职务。

8.琦善(1790?—1854),字静安,满洲正黄旗人,姓博尔济吉特,袭一等侯爵。他早年任河南按察使时,镇压过白莲教起义。1836年任直隶总督。1840年8月,英军北犯大沽口,道光帝派琦善为代表与英国侵略者谈判。琦善向敌人献媚求和,并保证要重治林则徐,“代伸冤抑”,后受命为钦差大臣到广州议和。11月到达广州后,一反林则徐所为,压制广东人民对侵略者的抵抗,裁撤军备。1841年1月6日,英军向虎门口的沙角、大角两炮台发动进攻。琦善惊慌失措,表示英国可以在九龙尖沙嘴和香港岛的西南隅两处“择一地方寄寓泊船”,但要奏明道光帝批准。英国侵略者未等道光帝批准,就擅自派兵强行占领了香港岛。琦善的阵前妥协,助长了侵略者的气焰。不久,广东巡抚怡良、两江总督裕谦揭发了琦善的妥协行径。2月,道光帝下令将琦善革职拿办。但时隔不久,琦善就得到赦免。1843年,他任驻藏大臣,后任四川总督。1853年被派为钦差大臣,率军镇压太平军,建立江北大营,在扬州屡战屡败。1854年秋病死于军中。

9.陈连升(?—1841)湖北鹤峰人。他出身于行伍,因镇压农民起义有“功”,累擢曾山营参将。1839年在回击英国侵略军制造的官涌武装挑衅中,因功擢三江口副将,调守沙角炮台。1841年1月7日,英军猛攻沙角炮台。他镇定自若,指挥守军多次击退敌人进攻。英军闯入炮台后,他身先士卒,奋勇抵抗,不幸中弹扑地,英勇捐躯。

10关天培(1780—1841),字仲因,号滋圃。江苏山阳(今淮安)人。行伍出身。平时勇于任事,治学练兵注重实效,被称作“干济之才”。1833年署江南提督,1834年任广东水师提督。1839年坚决支持林则徐的禁烟措施,训练水师,修筑炮台,加强战备,曾多次击退英军的进犯。1841年2月25日,英舰18艘向虎门发动进攻,关天培与游击麦廷章在靖远炮台率将士奋勇抵抗。26日下午英军再度发动猛攻,琦善拒发援兵,关天培孤军奋战,受伤数十处,仍亲燃大炮杀敌。最后与守炮台将士四百多人壮烈牺牲。著有《筹海初集》。

11.裕谦(约1795—1841),字鲁山,号舒亭,蒙古镶黄旗人。1817年,他考中进士,1826年任湖北荆州知府。1841年2月,清政府命他为钦差大臣,赴浙江,筹划海防。他支持林则徐抗英,反对伊里布、琦善的投降卖国活动。他揭发伊里布私受英军礼品的劣迹。清政府将伊里布调京审讯,命裕谦为两江总督,仍为钦差大臣,督办江浙军务。10月10日,英军进攻镇江。他率兵英勇抵抗,力战不支,投水自尽,遗著有《裕靖节公遗书》。陈化成陈化成(1776—1842),字莲峰,福建同安人。行伍出身,历任水师把总、参将、副将、总兵等职。1830年任福建水师提督。1840年6月,英国侵犯福建,陈化成和闽浙总督邓廷桢一起进行抵抗,击退英军。不久,调任江南提督。他在两江总督裕谦支持下,积极备战。他对部下诸将说:“武臣死于疆场,幸也。汝曹勉之!”1842年6月,英舰驶近吴淞口,两江总督牛鉴欲向英军求和,陈化成坚决反对。16日拂晓,英舰逼近,攻打吴淞口,陈化成坚守西炮台,指挥守军发炮还击,激战两个多小时,击毁击伤敌舰数艘,击毙击伤侵略军多人,使英军不敢正面登陆。这时,守在宝山的两江总督牛鉴,听说陈化成击毁了英舰,以为取胜的机会来了,竟然大摆其总督仪仗,大摇大摆地出来督战。敌人发现后,发炮轰击。牛鉴一听到炮声,吓得面无人色,赶快从轿子里钻出来,丢帽弃靴,混在士兵中乱窜逃命,致使全军溃败。东炮台守将余步云丢弃炮台逃走。敌人乘机集中兵力围攻西炮台,从正面登陆。陈化成腹背受敌,参将周世荣劝陈化成退却。陈化成怒斥周世荣说:“曩谓尔诚,荐拔至是,今尔负我,以致负国”,后周世荣贪生逃跑。时英军蜂拥登岸,弹如雨下,陈化成负伤多处,仍英勇抵抗,最后和八十多名兵士一起,壮烈牺牲。

13.海龄(?—1842),满洲镶白旗人。1841年他任京口副都统。1842年7月,英军7000人在海军配合下,进攻镇江。参赞大臣齐慎和湖北提督刘允孝率军守卫城外各山高地。海龄率旗兵1000人和青州兵600人守城垣。镇江守军不畏强敌,奋勇抗英。21日,英军登陆,攻占城外高地,炸破西口入城。他督率部众与侵略军展开巷战,终因寡不敌众,全军覆没。城陷后,海龄自缢殉国。

14.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领有英王颁发的“皇家特许状”,取得了从好望角到东方的贸易垄断、置备武器以及在印度宣战、媾和、设立法庭等特权。英国在印度建立统治地位后,东印度公司由过去的商业机构转变为拥有军队和领土的殖民机构。它以武力强占印度大片土地,征收巨额土地税。它还经营种植场、强迫孟加拉农民种植罂粟,提炼鸦片,并垄断鸦片贸易,从中攫取巨额利润。东印度公司垄断了中英贸易,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掠夺白银。英国也依靠东印度公司的武装和财力,对缅甸、阿富汗及其他亚洲国家进行殖民掠夺战争

15.耆英(1790—1858),满族,爱新觉罗氏,字介春,满洲正蓝旗人,以荫生授宗人府主事。1838年,他任盛京将军。1842年3月奕经在浙江战败,清政府命耆英署理杭州将军。4月,他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同伊里布一起赴浙江向英军求和。8月,英军闯入南京下关长江江面,耆英同伊里布赶奔南京,跟英国代表璞鼎查谈判,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不久,耆英又在璞鼎查要挟下,诬陷在台湾抗英的台湾道姚莹、总兵达洪阿“冒功欺罔”,致使姚、达二人被革职逮问。1843年,耆英再任钦差大臣,与英国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1844年,他任两广总督兼办通商事务,与美国签订了《望厦条约》,与法国签订了《黄埔条约》。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他被派赴天津与英法联军交涉,因擅自回京,咸丰帝令其自尽。

16.伊里布伊里布(1772—1843),满族,爱新觉罗氏,字莘农,满洲镶黄旗人。1801年他考中进士,1821年参加镇压云南永北人民起义,1833年任云贵总督。1840年1月,他调任两江总督,8月授钦差大臣,赴浙江办理抗英军务。他惧怕敌人的“船坚炮利”,主张妥协,攻击林则徐“断绝贸易,烧烟起衅”,于11月擅自与英军达成停战协定,承认英军继续占领舟山及附近小岛。1841年,裕谦揭发此事,清政府将伊里布革职逮问。1842年4月,受英军压力,清政府又起用伊里布,让他随耆英向英国侵略者求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后,清政府任命伊里布为广州将军、钦差大臣,办理善后事宜。1843年3月,伊里布病死于广州。

17.牛鉴(?—1858)甘肃武威人。字镜堂,号雪樵。他是嘉庆年间的进士,历任布政使、巡抚、总督等职。1841年5月,英军进攻吴淞口。他领兵增援,途中遭到英舰炮击,仓皇逃命,致使吴淞口孤军无援,最后失陷。此后,牛鉴参与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不久,他被革职拿问,到1844年获释。1854年,他参与镇压捻军起义。

18.璞鼎查(1789—1856),鸦片战争时英国侵略军全权代表。他从1803年起,在印度从事殖民侵略近四十年。他在侵略阿富汗战争中,被封为男爵。1841年4月,英国政府任命他为侵华全权代表,代替查理•义律,来华扩大侵略战争。他按照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规定的侵略步骤、勒索条件以及扩大鸦片贸易的训令,一面抛出“议和纲要”,胁迫清政府无条件接受;一面指挥英军从香港北犯,相继攻占厦门、定海、镇海和宁波,扬言要把中国沿海省分“并入(英国)女王陛下的版图之内”。1842年8月,英国军舰到达南京城下,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1841年至1844年,璞鼎查为首任英国驻华公使兼香港总督。1843年,他被授予爵士衔,次年回国。后来,璞鼎查先后担任好望角总督、印度马德拉斯总督。1856年,他死于马耳他。

19.《南京条约》附件即指《虎门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1843年10月8日,英国强迫清政府在虎门订立了《善后事宜清册附粘和约》,又称《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通常称为《虎门条约》或《虎门附约》。共16款,附有《小船定例》3款。主要内容为:1.“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这就是英国取得片面的最惠国待遇。2.英国可以在五口租地建屋。这项规定成为日后“租界”制度的开始。同一天,英国又强迫清政府在虎门订立了《议定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港通商章程》,又称为《五口通商章程》,作为《虎门条约》的一部分。共15款,还附有一个《海关税则》。主要内容为:1.凡中国人与英国人“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人(即定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即领事馆)照办”,即承认英国享有领事裁判权。2.规定绝大部分货物的税率为值百抽五,遂开中国和外国协定关税的恶例。

20.顾盛(1800—1879),美国外交官,律师出身,众议院议员。1843年,他受美国总统泰禄委派,以专使身份来华。次年2月,他到达澳门后,立即同两广总督程采交涉,要求到北京向皇帝呈递国书,跟中国订立“永远和好条约”。他的要求被拒绝,就用炮舰相威胁。7月3日,他同清朝钦差大臣耆英在望厦村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此约成了中国和法国以及其他国家订立不平等条约的范本。

21.中美《望厦条约》又称《中美五口贸易章程》。美国侵略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4年7月3日,美国专使顾盛以战争相威胁,强迫清两广总督耆英在澳门附近的望厦村签订。共34款。附有《海关税则》。条约规定美国享受英国在《南京条约》和附件中的各种特权外,还扩大了领事裁判权,并规定,美国人有权在五个通商口岸租地建楼、开设医院和教堂;美国兵船可以到中国沿海各港口“巡查贸易”;对在华的美国人,清政府必须“时加保护,令其身家安全”。12年后对五口贸易等条款可以“稍为变通”,为以后借口“修约”以索取更多侵略特权埋下伏笔。

22.剌萼尼(1800—1862),法国外交官。他曾任法国驻希腊公使。1843年,法国政府任命他为特使来中国。第二年,他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法《黄埔条约》,为外国传教士谋得在通商口岸传教的特权。1846年,他又强迫清政府废除1733年颁布的查禁天主教法令。

23.中法《黄埔条约》又称《中法五口贸易章程》。法国侵略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4年10月24日,法国专使剌萼尼强迫清两广总督耆英在停泊于广州黄埔的法舰阿吉默特号上签订。共36款,附有《海关税则》。条约规定除取得英美两国在条约中规定的侵略权益外,还规定法国人得在通商口岸建造教堂,中国不能“触犯毁坏”。不久,法国又强迫清政府取消长达一百多年的对天主教的禁令。

24.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79年,即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

25.“亚罗号事件”1856年10月8日,广东水师搜查停泊在黄埔的“亚罗号”走私船,拘捕了船上12名中国水手。这纯系中国内政,与英国毫不相干。可是英国公使包令却指使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硬说“亚罗号”是英国船,蛮横要求送回拘捕的人,并捏造说中国士兵扯下了挂在船上的英国旗,并要向英国公开道歉。“亚罗号”的船主是中国人,该船为走私方便,曾向香港英国殖民当局领有一张船籍登记证,为期一年。事件发生时,登记证已经过期。就连事件的策划者包令在给英国政府的报告中也承认:船籍登记证已经无效,船当时不在英国庇护下,可是中国人不知道这一点,千万不要把这一点告诉他们。这不就很清楚地说明,所谓“亚罗号事件”只不过是英国侵略者为挑起战争而制造的借口吗?

26.马神甫事件1853年,法籍天主教神甫马赖,违约非法潜入我国广西省西林县传教,吸收地痞流氓入教,勾结当地土豪劣绅,无恶不作,激起民愤。1856年2月,西林知县张鸣凤逮捕马赖等26人,并依法处死马赖。法国政府以此事件为借口,同英国一起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27.额尔金额尔金(1811—1863),英国外交官。他出身于苏格兰贵族,姓名是詹姆斯•布鲁斯。1841年他继承“额尔金”伯爵的爵位,为英国第8代“额尔金”伯爵。他曾任牙买加、加拿大总督。1857年3月,英国政府派他为全权专使,率军队来华,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他与法国侵华全权专使葛罗率领英法联军北犯,于1858年5月20日,攻占大沽口炮台,然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1860年,额尔金与葛罗再度指挥英法联军侵华,于10月13日,攻入北京,18日下令烧毁圆明园,24日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同年11月,额尔金率舰队窜到南京,对太平天国进行挑衅。1862年,他调任印度总督,不久病死。

28.葛罗(1793—1870),法国外交官。1857年10月,法国政府任命他为全权专使,与英国全权专使一起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他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法《天津条约》和中法《北京条约》。《北京条约》签订以后,他立即同法国驻华公使布尔布隆策划援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1862年,他调任法国驻英国大使。

29.叶名琛(1807—1859),湖北汉阳人。进士出身,1852年由广东巡抚升任两广总督。是个昏庸虚骄的封建官僚。1856年“亚罗号事件”中,对英国采取妥协态度,释放了被捕人犯。1857年英法联军进攻广州前夕,不作战守准备,每天只在衙门里“扶乩”(请神仙下界出主意)。临战又不肯抵抗,甚至下令“敌船入内”,也“不可发炮还击”。广州失陷后,被俘,解往印度加尔各答,后死于囚禁中。时人讥为“六不”总督:“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如此疆臣,如此抱负,古之所无,今亦罕有。”

30.柏贵(?—1859),蒙古族,额哲忒氏,字雨田,蒙古正黄旗人。1852年,他任广东巡抚。1857年12月底,英法联军攻陷广州,他派绅商伍崇曜、梁纶枢与侵略军议和。在英人巴夏礼、哈罗威和法人修莱组成的“联军委员会”严密控制下,他照任原职,为外国侵略者维持殖民秩序,压制人民反抗。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地方傀儡政权。

31.奕忻(1833—1898),爱新觉罗氏。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异母弟,1851年(咸丰元年)封为恭亲王。1860年9月,咸丰帝于英法联军攻陷通州八里桥后逃往热河,令奕留守北京,“督办和局”。10月24日、25日,奕先后与英法代表交换《天津条约》批准书,并订立《北京条约》。1861年1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奕、桂良、文祥受命为总署大臣。8月,咸丰帝在热河病死。11月,奕与慈禧勾结,利用领有重兵驻扎北京一带的胜保,发动政变,搞掉了当权的以肃顺为核心的赞襄政务八大臣。从此,慈禧垂帘听政,奕为议政王,掌管军机处及总理衙门。奕力主“借洋兵助剿”,镇压太平天国革命;支持地方实力派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举办近代军事工业,开展洋务活动,成为清廷中枢主持洋务的首脑人物。1865年,因受慈禧猜忌,被罢去议政王职务。1884年中法战争中,被免去一切职务。1894年,重新起用为总理衙门大臣,后又受命督办军务。1898年戊戌变法之初病死。

32.赫德(1835—1911),英国人。他1854年来中国,在香港英国商务监督公署任职,后来又任英国驻宁波副领事助理。1858年,赫德调任广州领事馆助理,兼任英法联军占领广州“三人委员会”秘书。1859年,他出任中国粤海关副税务司,1863年继李泰国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他改组海关,确立由外国人管理中国海关的制度,控制中国财政收入,并代清政府对外借款、采购军火等。1866年,他向清政府提交《局外旁观论》,要求清政府履行不平等条约。1876年,赫德参与订立中英《烟台条约》。中法战争期间,他策动清政府向法国妥协,签订《中法新约》。1900年义和团运动被镇压后,赫德提出“以华制华”的政策,主张利用清政府统治中国,为各帝国主义所采纳。1901年,他支持列强胁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1908年赫德请假回国,1911年正式卸职。他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长达46年,是英国侵华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1911年9月,赫德病死于英国。

33.华尔和洋枪队 华尔(1813—1862),美国殖民主义者,长期从事海上冒险活动。1859年,他流浪到上海,第二年到清军炮艇“孔夫子”号上当大副。当时正值太平军攻克苏州之际,英美等国为了阻止太平军攻占上海,由清朝苏松太道吴熙出面,委派华尔召募外国籍人组成“洋枪队”,任领队,驻松江。8月,华尔率洋枪队进攻青浦太平军,负重伤。他认识到这支军队不能战胜太平军,企图诱骗中国人充当炮灰,并谋英国的资助。1861年8月,他在松江改组洋枪队,任用欧美人当军官,招骗中国人充当兵士,组成中外混合军。11月中旬,洋枪队发展到两千多人。1862年初,当太平军进军上海的时候,洋枪队配合英法在上海的正规军、清军进行抵抗。清政府赐给华尔官衔,称洋枪队为“常胜军”。中外反革命军保住上海以后,开始进攻嘉定、青浦、南桥等地的太平军。9月,华尔率“常胜军”和英法侵略军一起进攻浙江慈,华尔受重伤,不久毙命。华尔死后,美、英、法侵略者互争“常胜军”的领导权。在美国公使蒲安臣的活动下,美国人白齐文任统领。1863年初,在英国的活动下,李鸿章撤掉白齐文,派英军官奥加伦暂行接替,3月下旬由英国人戈登任统领。戈登率军和李鸿章淮军密切配合,疯狂屠杀太平军。

34.安庆保卫战 安庆是天京西部屏障,又是太平军粮饷的重要基地。1860年夏,曾国藩的湘军围攻安庆,守军告急。洪秀全采纳洪仁建议,命陈玉成率北路军,李秀成率南路军沿长江两岸向西进攻武汉,迫使湘军回师湖北,以解安庆之围。但后来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1861年4月,陈玉成回救安庆,进攻围城的湘军。5月,洪仁率援军也到达安庆外围。经过激战,陈、洪军队始终未能与城内守军会合。9月5日,湘军轰塌安庆北门而入,守将叶芸来、吴定彩率军与敌肉搏,全部壮烈牺牲,安庆失陷。此后,太平天国的军事形势更加恶化。

35.戈登戈登(1833—1885),英国陆军军官。他毕业于英国军官学校,1860年参加英法联军进攻天津和北京。戈登于1862年到上海,率领英军多次进攻上海附近的太平军。1863年,在英国驻华公使卜鲁斯指使下,接任洋枪队“常胜军”统领。1864年5月,他配合清军攻陷常州,清政府提升他为提督,不久,赏穿黄马褂。同年11月,戈登返回英国,后任苏丹总督。1885年1月,戈登被苏丹人民起义军击毙于喀土穆。

36.乾嘉学派清代乾隆、嘉庆年间(1736—1820)讲究训诂考据的经学派系。导源于清初顾炎武,他主张根据经书和历史立论,以达到“明道救世”的目的。到乾嘉时,学者继承古文经学的训诂方法而加以条理发明,用于古籍整理和语言文字研究,形成所谓“朴学”(注重名物训诂考证的古文经学派)。这派学者从校订经书扩大到史籍和诸子,从解释经义扩大到考究历史、地理、天文历法、音律、典章制度;对古籍和史料的整理,有较大贡献。

37.龚自珍(1792—1841),清朝思想家、文学家。字人,号定,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道光进士。他早年从外祖父段玉裁学文字学,又研习经学、史学。官内阁中书,礼部主事。后来,他辞官南下,客死丹阳云阳书院。因目睹清朝统治的腐败,龚自珍主张改革变法;晚年支持林则徐禁烟运动,建议加强战备,抗击英军入侵。他提倡“通经致用”,是今文经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战斗性强,艺术性高,指斥封建统治的腐败,呼唤政治改革的风雷,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常常发人深省,催人向上。龚自珍是“开一代风气”的大文学家。

38.《四洲志》,清林则徐编,一卷。本书是林则徐在广东主持禁烟时,为了解西方情况,请人译述英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编辑而成。书中所记为世界五大洲中30多国的地理和历史,是当时中国一部较有系统的世界地理志。后魏源受林则徐嘱托,以此书及其它资料为基础,编撰了《海国图志》。

39.魏源(1794—1857)字默深,湖南邵阳人,道光进士。清代著名思想家。他于嘉庆末年曾在京向刘逢禄学习公羊学,后与龚自珍齐名,为经世致用之学的代表人物,时人并称龚魏。1825—1826年间,他受江苏布政使贺长龄之聘,编辑《皇朝经世文编》,并参与筹议漕粮、水利等工作。以后,他任内阁中书,广泛阅读各种典籍文献,较多地了解社会实际。鸦片战争时,他在两江总督裕谦幕府,参与浙东抗英战役,痛愤时事,著《圣武记》。他又依据林则徐的嘱托,对照历代史志将林则徐所编西方史地资料《四洲志》增补为《海国图志》。在这部书中,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他建议制造枪炮轮船和其他“有益民用”的机器工业产品,加强海防,抵抗外国侵略,要求改革漕运减轻赋税,兼顾商人利益。他的思想对近代维新变法思想有一定的影响。1853年太平天国军进攻江南,逼近扬州时,魏源组织地主武装进行对抗。1857年,他病卒于杭州。魏源除上述著作外,还著有《古微堂集》、《元史新编》、《老子本义》、《诗古微》、《书古微》等。

40.《海国图志》,清魏源著。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作者在镇江受林则徐嘱托,据《四洲志》译稿及中外文献资料,于《南京条约》订立后不久整理成书。1842年刻本50卷,1847年刻本增订为60卷,1852年(咸丰二年)又扩编为100卷,刊于扬州。此书系统介绍了外国历史、地理和科技知识,谴责投降派“夷兵不可敌”的卖国论及顽固派视坚船利炮为“奇技淫巧”的昏愦,对战、守和外交策略提出很好的见解,并提倡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主张。本书出版后影响很大,促使人们开阔眼界,了解世界,对后来资产阶级改良派有一些启蒙作用。此书出版后,很快传入日本,对日本的维新运动也发生一定影响。

41.师夷长技以制夷

魏源是中国近代史上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人,他在《海国图志•叙》中指出:“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所谓“师夷”主要是指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军事技术上的一套长处。魏源说:“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他不仅主张从西洋购买船炮,而且更强调引进西方的先进工业技术,由自己制造船炮。所谓“制夷”,是指抵抗侵略、克敌制胜。魏源明确地把是否学习西方国家“长技”提高到能否战胜外国侵略者的高度来认识。他强调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魏源从反侵略立场出发,以师夷为手段,以制夷为目的,表现了一种光辉的爱国主义思想。

42.姚莹(1785—1853),字石甫,号展和,晚年号幸翁,安徽桐城人。他自幼跟随从祖父古文大师姚鼐读书,善诗文。1808年,姚莹考中进士,授福建平和知县,后调往台湾,署海防同知等职,1830年升任台湾道。鸦片战争期间,英军侵犯台湾,姚莹和总兵达洪阿率领台湾军民奋勇抵抗,屡次击退英舰的进攻。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后,耆英、伊里布等诬陷姚莹“冒功欺罔”。姚莹被革职逮问,贬官四川。1851年,清政府任命他为广西按察使,去镇压太平军。姚莹于1852年尾随太平军至湖南,病死。他谪居四川期间,留心外国事务,对国际形势以及喇嘛教、天主教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建议清政府加强沿海和边疆防务。他的著作辑为《中复堂全集》。

43.徐继与(1795—1873),字松龛,山西五台人。1826年,他考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又授编修。他历任广西浔州知府、两广盐运使、福建布政使、福建巡抚、兼闽浙总督等职。他在闽浙任职长达15年。闽浙地区是中国首先被打开门户的地区之一。他亲眼看到了敌人的强大、蛮横和中国的落后、腐朽,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激励他去了解敌情,寻求克敌救国的道路。从1841年起,他利用公务上与外国人接触的机会,寻求探问,广泛搜集外文资料、地图书册,又参阅大量史书,撰写成《瀛环考略》,后经过大量的改、补、删、订,改名《瀛环志略》于1848年正式刊行。1851年,徐继任太仆寺少卿。第二年,受人弹劾被削职返籍,主持平遥书院。1865年,他被召入京,重新任太仆寺少卿,加二品顶戴。1867年,他兼任同文馆提调,与奕等人力主同文馆扩大招生,学习西学,但遭到保守派的阻挠。1869年,他以年老多病为理由,告退还乡,1873年病逝。

44.阿古柏(1820—1877),塔吉克人(一说乌兹别克人)。原是封建主,曾任浩罕王的总司令。1864年趁新疆发生反对清朝统治的举事,阿古柏受浩罕摄政王的派遣,与喀什噶尔封建主金相印勾结,于1865年率军侵入新疆南部。1867年建立“哲德沙尔汗国”,即七城汗国。七城为喀什噶尔、莎车、和田、库车、叶尔羌、阿克苏、吐鲁番。阿古柏自称“毕条勒特汗”,意为“幸运者”。1870年控制了南疆全部和北疆部分地区,残酷压榨和剥削新疆各族人民,被称为“黑色的猫头鹰”。他还与英俄帝国主义相勾结,与之签订政治、通商条约。1876年,左宗棠任钦差大臣,率军讨伐,在新疆各族人民支持下获胜。次年,阿古柏退守库尔勒,不久兵败自杀(一说被部将杀死)。

45.曾纪泽(1839—1890),字刚,湖南湘乡人。曾国藩长子。1878年为驻英、法公使。1880年又奉派兼任驻俄公使,与俄国谈判改订崇厚与俄国擅订的《里瓦几亚条约》,经反复交涉,于1881年签订中俄《伊犁条约》(又称《中俄改订条约》),收回伊犁和特克斯河地区。中法战争时期力主抵抗法国入侵,反对言和。1884年初反对李鸿章与法国签订《中法会议简明条款》,4月被免去兼驻法国公使。同年晋升兵部右侍郎,与英国议定《洋药税厘并征条约》。1885年,清廷召其回京供职。1886年帮办海军事务,旋为兵部左侍郎,命在总理衙门上行走。有《曾惠敏公全集》、《出使英法日记》书等传世。

46.刘永福(1837—1917),广东钦州(今属广西)人。幼时随父母迁至广西上思。1857年参加天地会起义,在广西归顺(今靖西)一带活动。1864年带领二百余人驻守安德,制七星黑旗一面,作为军旗。次年率黑旗军赴越南。1870年率部进驻保胜。1873年法军进犯河内等地时,应越南政府约请率兵抗法。12月在河内近郊击毙法军头目安邺,法军退出北圻。次年被越南政府任命为三宣副提督。1883年5月在纸桥击毙法军司令李威利等。中法战争爆发以后,在越南战场西线与清军共同抗击法军,多次取得胜利,并受到清政府收编。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后入关,黑旗军被裁至一千余人。次年任广东南澳镇总兵。

47.李威利(1827—1883),一译李维业,法国海军将领。1881年任法国交趾支那舰队司令。次年3月,法国为夺取越南北部并强行开放红河,法国驻西贡总督卢眉派他率领法军七百多人进驻河内城外法租界。越南河内总督抗议法国违约增兵,李威利于4月25日悍然调集炮舰和军队占领河内,声称“有雄心要扩张法国的势力”。1883年春,茹费理再任法国内阁总理,命令他从河内出击,攻占南定等地。当时,刘永福黑旗军已东进至怀德扎营,于5月上旬向法军下挑战书,19日在河内以西怀德府的纸桥大败法军,李威利被当场击毙。

48.“不可衅自我开”

1883年春,清政府分别命令广西布政使徐延旭和云南布政使唐炯统军出关。五六月间,驻扎在越南北部的桂军、滇军总数已有一万余人。清政府三令五申,“不可衅自我开,转滋口实”(《军机处密寄广西巡抚倪文蔚上谕》)。

49.“未可与欧洲强国轻言战事”

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对法国的侵略始终主和。他认为,如果中国与法国开仗,就是与法国“失和”(《清光绪朝中法交涉史料》卷4),而中国一向“兵单饷匮”,“未可与欧洲强国轻言战事”(《论海防兵单未可轻言战事》);中国若与法国开仗,即使“一时战胜未必历久不败,一处战胜未必各口皆守”,“兵连祸结”,动摇全局。李鸿章的民族投降政策遭到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官僚的反对,指责他“诚不知是何肺腑”(《清光绪朝中法交涉史料》卷7),“舆论均集矢鸿章,指为通夷,致比诸秦桧、贾似道”(《中法兵事本末》),要求“立予罢斥”。

50.刘铭传(1836—1895),安徽合肥人。早年参加李鸿章的淮军,镇压太平军,总升任总兵。1884年6月,奉命督办台湾军务,筹备抗法。8月5日法舰炮轰基隆,他督所部曹志忠、章高元等奋力击退法舰。10月初,法舰十余艘同时进犯基隆和沪尾(今淡水),他决定放弃基隆,集中兵力坚守沪尾。1885年10月台湾设省,为第一任巡抚。任内除加强海防、整顿吏治和增加财政收入外,又开办铁路、煤矿、铁矿以及新式学堂等事业,对开发台湾有所建树。有《刘壮肃公奏议》等行世。

51.冯子材与镇南关——谅山大捷 冯子材(1818—1903),广东钦州人。行伍出身。1862年任广西提督。1875年调贵州提督。1881年回驻广西。1884年法军侵犯滇、桂边境,他以高、雷、钦、廉四州团练督办参与抗战。1885年2月,新任两广总督张之洞起用他为广西关外军务帮办,率王孝祺、王德榜、苏元春等在镇南关修长墙(长15公里多,高2米多,宽1米多的土石墙),四周构堡筑垒,布署兵力,积极备战。3月23日,法军分三路直扑关前隘,被击退。次日,法军主力猛攻长墙,有的已爬上长墙。正在危急之际,冯子材高呼:“法再入关,有何面目见粤民?何以为生!”呼罢,率二子(冯相华和冯相荣)身先士卒,冲出长墙,全军与敌人白刃格斗,各地越南义民千余人前来助战,法军全线崩溃。接着于29日,乘胜收复谅山。这一仗,毙伤敌人一千多人,扭转了整个战局,法国茹费理内阁因之倒台。后因清政府下令停战,冯子材被迫率军撤回关内。

52.茹费理(1832—1893),一译费理。法国总理。1869年当选为立法议会议员,次年在临时国防政府中任职。他曾直接参与对巴黎公社的镇压,恩格斯说他是“镇压公社的可耻的刽子手中最可耻的一个”。1880—1881年11月任法国总理。1883年再任总理,积极推行对越南和中国的扩张。他撤换法国驻华公使宝海,中断和清政府的谈判,坚主武力侵略。同年10月任命孤拔为远征军总司令,并于12月进攻驻扎在越南山西的清军,中法战争正式爆发。次年2月继派米乐率法军攻陷越南的北宁和太原,迫使清政府接受《中法会议简明条款》。不久,法军进攻中国的台湾、马尾等地。1885年3月,法军在镇南关大败,茹费理内阁随之倒台。1891年当选为法国参议员。

53.倭仁(1804—1871),蒙古正红旗人,乌齐格里氏,字艮峰,道光进士。道光末年,他和曾国藩标榜“理学”,以封建卫道者自居。同治初年,他任文渊阁大学士,反对洋务派设立同文馆和学习西方科学知识,成为顽固派首领。著有《倭文端公遗书》。

54.李鸿章(1823—1901),清末大臣,洋务派地方代表。字少荃,安徽合肥人,道光进士。1853年,在籍办团练,协助镇压太平军,屡遭失败,投靠曾国藩当幕僚。1861年在安徽按湘军编制,组织淮军。1862年4月,淮军由安庆乘英国轮船到上海,与外国侵略者组织“常胜军”,守上海、陷苏州、常州,升任江苏巡抚。1865年署两江总督,镇压捻军。1870年由曾国藩举荐,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掌握军政、外交大权。为了挽救清朝统治,以“自强”“求富”为名,创办军火工业和民用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上海轮船招商局等),创办北洋海军。他对外一贯妥协退让,投降卖国,曾招致中法、中日战争失败,是许多不平等条约的订立者。曾参与反对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时与英国策划“东南互保”。订立《辛丑条约》后不久病死。他在洋务运动中贪污中饱,死时遗产竟达4000万两白银之多。

55.左宗棠(1812—1885),清末大臣,洋务派地方代表。字季高,湖南湘阴人。1860年为曾国藩推荐,统领部分湘军,曾自募约五千人,组成“楚军”,左系湘军形成。1862年初,经曾国藩举荐,升任浙江巡抚,与法国组织“常捷军”,陷宁波、绍兴等地。1866年以闽浙总督身份创办福州船政局。次年调任陕甘总督,“身虽西去,心犹东注”。督陕甘期间,曾办兰州制造局,因西北盛产羊毛,又办兰州织呢局。1875年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次年率军入疆,进攻阿古柏反动政权。1878年收复除伊犁以外新疆全境,建议设立新疆行省,开发新疆。1881年升军机大臣,调两江总督。1884年中法战争中是主战派,督福建军务。次年因病退职死。他创办的福州船政局,在70年代以后裁撤洋员,与李鸿章的江南制造总局的“非洋人洋匠不可”的情形有所不同,反映了他具有一定的自力更生办洋务的思想特点。

56.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一字香涛,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同治年间,他考中进士,历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等职。1882年,他出任山西巡抚,1884年擢升两广总督。中法战争期间,他主战,奏准起用前广西提督冯子材,在广西边境击败法军。1889年,他调任湖广总督,创办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大冶铁矿,设立纺纱、织布、缫丝、制麻四局,创办两湖书院,筹办卢汉铁路,与李鸿章争夺权势。张之洞是洋务运动后期著名代表人物。1898年,他发表《劝学篇》,提出“旧学为体,西学为用”,以维护封建伦理纲常,反对维新变法。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在帝国主义策划下,他参与所谓“东南互保”,镇压两湖地区人民反洋教斗争和唐才常自立军起事。1907年,他调任军机大臣,掌管学部,1908年督办粤汉铁路。有《张文襄公全集》。

57.《天津机器制造局》 1867年4月,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在天津设立机器制造局。初名“军火机器总局”,以英国商人兼丹麦领事密妥士为总管,规模仅次于江南制造局。1870年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接办,改称“天津机器制造局”。因密妥士不精机器,李鸿章将其撤职,改命江南制造总局督办沈保清主持。沈保清把天津机器制造局扩充成东西两局,分设四厂。1895年改称“北洋机器制造局”。它主要制造弹药、枪炮、水雷等。1900年八国联军将其焚毁。

58.《轮船招商局》1872年12月,李鸿章奏设轮船招商局,派浙局总办海运委员、候补知府朱其昂招股试办。第二年正式成立。名为商办,实则官商合办,总局设在上海,分局设牛庄、烟台、汉口、天津、福州、广州、香港以及日本横滨和神户、新加坡、吕宋等地。它承运漕粮,兼揽商货。成立时买轮船3只,到1876年有船12只。1877年,以222万两白银的高价收买美国旗昌轮船公司旧轮船18只,扩大经营。由于管理腐败,又受洋商航运业排挤,难以维持。1885年盛宣怀奉命进行“整顿”,改为官督商办,但仍然连年亏损。1909年轮船招商局改归邮传部管辖。本图是轮船招商局设在上海的总办事处。

59.总理衙门鸦片战争前,清政府认为同外国关系仅是“理藩而已,无所谓外交也”。俄国使臣来华,沿例由理藩院接待,其他各国均由礼部接待办理。鸦片战争后,由两广总督专办与欧美国家的交涉,特加钦差大臣头衔,称“五口通商大臣”。《北京条约》订立后,各国在华设使馆、驻使节。外国侵略者认为地方总督无权处理涉外事务,多次要求建立专门机构。1860年11月,英法联军依约从北京撤走,使奕大喜过望,在奏折中说:“该夷并不利我土地人民,犹可以信义笼络,驯服其性,自图振兴”,劝咸丰帝“尽可放心”回銮。1861年1月,奕再上奏折指出:“近年各路军机络绎,外国事务,头绪纷繁,驻京以后,若不悉心经理,专一其事,必致办理延缓,未能悉协机宜。”请求建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总理衙门首任事务大臣均为清朝贵族,且与外国侵略者关系密切,使总理衙门实际成为外国侵略者控制清政府的总枢纽,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总理衙门存在了40年。其间,奕任首席大臣28年,庆亲王奕任12年。直到1901年,据《辛丑条约》第12款规定,改为外务部,仍位列六部之首。

60.载垣(?—1861),康熙帝第十三子胤祥的五世孙。爱新觉罗氏。1825年,他袭爵怡亲王,曾在御前大臣行走受顾命。咸丰帝即位后,渐受重用,历任左宗正、宗令、领侍卫大臣。1859年,他奉命赴天津视察。次年,他同兵部尚书穆荫和英法和谈,谈判决裂,拘囚巴夏礼等。英法联军进逼北京,他随咸丰帝逃往热河。1861年咸丰帝死,他与端华、肃顺等八人同受顾命,为赞襄政务王大臣,掌握实权。不久,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令其自尽。

61.肃顺(1816—1861),宗室贵族,爱新觉罗氏,字豫亭,满洲镶蓝旗人。历任御前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为镇压太平天国,主张重用汉族官僚地主胡林翼、曾国藩。为解决财政困难,主张发纸币、铸大钱。对外国侵略者疑惧颇深,要维持“天朝”尊严,对侵略者的过高要求不肯应允,甚至起而抗争。1857年英法联军入侵广州时,在咸丰帝面前,“(奕)主和,(肃)顺主战,哄于御前不能决”。1859年与俄使伊格纳切夫谈判,斥责其侵略要求,把未经批准互换的《瑷珲条约》文本,“掷于桌上”,宣布这是“一纸空文,毫无意义”。

62.慈禧太后和辛酉政变

慈禧太后姓叶赫那拉,满洲镶黄旗人。1835年生于一个官僚家庭。1851年选中秀女,次年入宫,封为懿贵人。1854年封为懿嫔。1856年生载淳,封懿妃,地位仅次于皇后钮祜禄氏。慈禧是个很有野心与权谋的人,咸丰曾常让她代为批答奏章。咸丰死后,继位的载淳仅6岁,由肃顺等八大臣辅佐,尊咸丰皇后钮祜禄氏为慈安太后(东太后),尊生母那拉氏为慈禧太后(西太后),但不许与闻政事。慈禧太后为了爬上帝国最高统治地位,决定暂时放弃同东太后的嫌隙,劝东太后同意两宫垂帘听政。接着唆使御史董元醇上了个请太后垂帘听政的奏折。次日召见肃顺等八大臣,要求遵奏执行。八大臣以“本朝无太后垂帘故事”为由,加以驳斥。为了使垂帘取得外国支持,又与奕勾结。10月,奕以奔丧为名赴热河行宫与慈禧密谋,告以“外国无异议”。10月26日,慈禧派肃顺等八大臣护送咸丰灵柩起程,自己先期4天于11月1日回到北京。次日,突然发动袭击,逮捕载垣、端华、肃顺,并以“不能尽心议和”、阻止回銮及抗旨反对垂帘等罪名,处以极刑,其余肃顺一派亲信分别革职、遣戍。接着中央政府改组,奕被任命为议政王,桂良、文祥、沈兆霖等为军机大臣,奕兼管军机处,并将载垣等拟定的祺祥年号改为同治(1862—1874),表示太后与皇帝共同治理天下。慈安与慈禧两宫共同垂帘听政,而慈安生性软弱,对政治不感兴趣,政权实际落入慈禧之手。

63.“借师助剿”

《北京条约》一订立,法俄两国首先提出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的建议。法国专使葛罗表示:“所有该国停泊各港口之船只兵丁悉听调遣”(夏燮:《外夷助剿》《中西纪事》第20卷)。俄使伊格那提也夫面见奕表示为镇压南方太平军,请清军从陆路进攻,“该国拨兵三四百名在水路会击,必可得手”。接着俄国把以前答应送给清政府的一万支枪、若干门炮运到中国。早在1854年就狂言“剿贼自任”的美国,现在则要求为清军代运漕粮。关于是否借用外兵问题,清廷进行了几次讨论,少数人反对,奕等多数官僚表示欢迎“中外同心以灭贼为志”(《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79卷,第17页)。与此同时,麇集在上海的买办官僚、大地主、大商人如吴煦、杨坊等,则加紧活动,支持洋人组织洋枪队。1862年4月,英国轮船把李鸿章淮军从安庆运到上海,进一步与英法组成“中外会防局”,决定上海由洋人防守,得到清政府的批准。这样,太平天国便面临着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进攻的严重局面。

64.“门户开放”政策

1898年,美国正在进行与西班牙争夺菲律宾的战争,未能参与对中国海湾港口和“势力范围”的争夺。1899年9月和11月,美国政府先向英、德、俄三国,接着又向法、日、意各国提出所谓在华“门户开放”、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美国承认各国在华“势力范围”和它们已经得到的路矿等特权,同时要求列强在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对各国货物,一律由中国政府按照现行税率征收关税;在征收港口税、铁路运费方面,对别国船只、货物不实行差别待遇。当时,美国的工业正在迅猛发展,工业总产值以及钢铁、电力等许多主要方面的生产已经超过英、德、法各国而居世界首位。“门户开放”政策,是要列强开放在华租借地和“势力范围”,使美国享有均等的贸易机会,以免因“排它性待遇”而遭到损害。英国对美国的倡议表示有条件地赞同,俄国的答复故意含糊其词,但不公然反对,其他国家则根据各自的情况作了相应的表示。美国利用其中的外交辞令,于1900年3月宣布它所提出的主张已为各国所接受。这样,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经过几年空前尖锐复杂的大争夺之后,终于在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基础上暂时取得表面上的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建立起侵华的联合阵线。

65.康有为(1858—1927),广东南海人。他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僚家庭,祖父康赞修,是道光年间的举人,父亲康达初,做过江西补用知县,康有为自幼受过严格的封建教育。19世纪70年代,中国面临严重的边疆危机,正在形成中的民族资产阶级开始酝酿着资产阶级维新思潮。1879年康有为接触西方资产阶级文化,阅读了《西国近事汇编》、《环游地球新录》等书,乃始知西方治国有法度。在西学的影响下,他如饥似渴地向西方寻找真理。1882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没有考取。南归时,途经上海,购买了大量西书。他吸取了西方传来的进化论和资产阶级政治观点,初步形成了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思想体系。

66.梁启超梁启超(1873—1929),广东新会人,祖父和父亲都是封建文人,15岁时,受业于阮元在广州创办的学海堂,17岁考中举人。1890年,他到北京参加会试,开始看到《瀛环志略》和江南制造总局翻译的书籍,初步接触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1891年,他就学于康有为,接受维新思想的影响。1895年,他在北京协助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组织强学会。1896年,他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编辑《西政丛书》。第二年,他到湖南,担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在他和谭嗣同的努力下,湖南的变法运动迅速开展。1898年入京,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变法失败后,他逃往日本。

67.《新学伪经考》

《新学伪经考》是康有为在戊戌变法时期的主要理论著作之一,初刊于1891年。在书中,康有为认为东汉以来的古文经学多出自刘歆伪造,所以叫作“伪经”;是新莽一朝之学,所以又叫作“新学”。他指斥古文经学不是孔子的“真传”,“即宋人所尊述之经,乃多伪经,非孔子之经也”。康有为认为,西汉以前的今文经才是孔子“真传”所在。这就对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传统思想提出了挑战,为扫除维新变法的障碍准备了条件。康有为把资产阶级需要的东西,也挂上了孔圣人的招牌,因此减轻了非圣无法的压力。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旨在动摇和破坏封建守旧顽固势力“恪守祖训”的观念,打击封建专制的理论基础。因而它不是一部单纯的“辨伪专著”,而是披着“经学”外衣的一部维新变法的理论著作。

68.《孔子改制考》

《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另一部维新变法的理论著作,始纂于1891年,1898年正式刊行。它的主要内容是:孔子以前的历史,是孔子为“救世改制”的目的而假托的宣传作品,都是茫昧无稽的。从秦、汉以来才可考信。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提出一套他自己创立的尧、舜、禹、汤、文、武的政教礼法,编撰六经,作为“托古改制”的依据。从战国到秦汉,“无不咸归依孔子”,因为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教义最完善、制度最齐备,门徒最众多,于是在汉武帝时取得一统的地位,孔子也就成为“万世教主”。这样,康有为把孔子装扮成“托古改制”者,尊孔子为教主,用孔教名义,提出维新变法的主张。康有为把资产阶级的民权、议院、选举、民主、平等,都附会到孔子身上,说是孔子所创。他把资产阶级需要的东西,挂上孔圣人的招牌,用自己的观点阐释儒家经籍,铺衍“孔子改制”,力图使人们相信,维新变法就是遵循孔子的“立法”,孔子也成为维新变法的祖师。

69.强学会 清末维新派的政治团体。1895年,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后,维新成为全国性的政治运动。8月,在翁同、孙家鼐支持下,由康有为发起,侍读学士文廷式出面组织强学会。入会者数千人,陈炽为提调,梁启超为书记员。康作《强学会叙》,痛陈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号召发愤图强。学会每隔数日集会一次,每次都有人发表演说,又附设“强学书局”,刊行《中外纪闻》,翻译西方和日本书籍,宣传维新主张。一些官僚见学会势盛,也纷纷表示“资助”,想趁机扩大自己的势力。张之洞、刘坤

一、袁世凯等都捐银入会。李鸿章也愿捐银二千两入会,因签订《马关条约》名声太坏,遭到拒绝。英国人李提摩太等也加入强学会。不久,康有为又组织上海强学会,吸收黄遵宪、汪康年、张謇、陈三立、梁鼎芬等人为会员,刊行《强学报》,与北京强学会相呼应。强学会由北京发展到上海,声势愈大。御史杨崇伊以“私人堂会,将开处士横议之风”上奏慈禧太后。1896年1月,慈禧太后强迫光绪帝下令封闭北京强学会。张之洞也停发上海强学会的经费。前者只活动了四个月,后者只活动了一个多月,便被扼杀了。

70.《中外纪闻》

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之后不久,创办了《万国公报》。《万国公报》自1895年8月17日开始正式刊行,为双日刊,每册有编号,无出版年月。报名与英、美传教士所办之报相同,因为上海广学会编的《万国公报》在政府官僚中行销有年,故袭用其名,以利推广。《万国公报》每册有论文一篇,长篇则分期连载,除转载广学会和其他报刊外,撰文未署名,实际出于梁启超、麦孟华之手。北京强学会成立以后,“先以报事为主”,把《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梁启超、汪大燮为主笔。《中外纪闻》于12月16日正式刊行,双日刊,木活字印刷,每册注明出版年月,无编号,封面有紫红色“中外纪闻”四字。《中外纪闻》发刊一个月零五天,即遭封禁,但“译印西国格致有用之书”,在今存各册中,有《英国幅员考》、《西国铁路考》、《地球奇妙论》等。《中外纪闻》是资产阶级早期政治团体的机关刊物,它除选登“阁抄”、译载新闻外,又载“格致有用之书”,探讨“万国强弱之原”,提出言政敷治的建议,在中国近代政治史、新闻史上有一定地位。

71.《时务报》清末维新派的报刊,旬刊。上海强学会被封禁后,会员黄遵宪、汪康年等倡议以学会余款创办报馆,以继续宣传维新变法,于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出版《时务报》,由汪康年任经理,梁启超任主笔。该报以变法图存为宗旨,设论说、谕折、京外近事、中西报译等栏目,梁启超连续发表《变法通议》等重要文章。其他维新人士也纷纷撰稿,揭示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倡言变法,抨击顽固守旧势力,因此颇受读者欢迎。数月间行销万余份,“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对宣传维新起了很大的作用。张之洞对该报曾予以资助,但对梁启超等的议论深为不满,乃通过汪康年对梁多方掣肘,迫使梁去职。“百日维新”中,康有为想利用《时务报》进一步推动变法,乃通过光绪帝宣布改《时务报》为官报,并派自己督办《时务官报》。汪康年在张之洞支持下,于1898年8月改《时务报》为《昌言报》。旋因戊戌政变,《时务官报》、《昌言报》停办。

72.《国闻报》清末维新派的报刊,日刊。严复主编,每旬出增刊《国闻汇报》。1897年10月26日创刊于天津。刊登国内各省要闻,如《保国会章程》等;同时译载重要政论及名著,如连载严复译的赫胥黎《天演论》等。在维新运动中影响很大,成为维新派的重要宣传工具,与上海《时务报》同处南北舆论界的领导地位。戊戌变法后遭清政府查办,1898年12月被迫停刊。1900年一度复刊。

73.光绪帝(1871—1908),即爱新觉罗•载。道光帝之孙,同治帝的从弟,醇亲王奕的儿子。1875—1908年在位。年号光绪,庙号德宗。同治早夭无子,慈禧太后为了继续垂帘听政,于1874年择立年仅4岁的载入继大统,是为光绪帝。1889年,光绪帝19岁,举行“大婚典礼”,慈禧太后不得不宣布“归政”,退居颐和园,但要政还须请示她,她仍掌握着内外大权。光绪帝作了34年的傀儡皇帝,经历了1883—1885年中法战争和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目睹了帝国主义掀起的割地狂潮。1898年6月,他振作图强,毅然支持和任用维新派人士康有为、梁启超等实行变法,颁布《定国是诏》和一系列维新诏令,企图在维持封建统治的基础上发展一些资本主义。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于9月21日发动政变,大肆逮捕、屠杀维新志士,并幽禁光绪帝于瀛台。

74.《应诏统筹全局折》1898年1月29日,康有为上了《应诏统筹全局折》(第六书),请求光绪帝决定变法。在这篇奏折中,他引述当时波兰、埃及、土耳其、缅甸等国,由于守旧不变,遭到分割或危亡的险境,认为世界各国的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中国所以面临危亡,就是由于保守旧法不知变革所致。他说要推行新政,就要走明治维新的道路,认为明治维新的要义有三个方面: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曰设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以此为依据,他请求光绪帝尽快作好三件事:

一、在天坛或太庙或乾清门召集群臣,宣布变法维新,“诏定国是”。

二、在午门设立“上书所”,派御史二人监政,准许人民上书,不得由堂官代递;有“称旨”的,召见察问,量才录用。

三、在内廷设制度局,订立各种新章,下设十二局。以上第一条是企图依靠皇帝的权力来推行新政,第二条是要使维新派参预政权,第三条是要在上述二者的基础上改革中央政府的行政机构。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康有为又提出在每道设一民政局,选才督办,准其专折奏事,体制与督抚平等;每县设民政局分局督办,派员会同地方绅士治之。他认为,这样可以“内外并举”,新政有效。在这次上书中,康有为还涉及派员出国游历,翻译西书,变通科举,制造纸币,收印花税等事项。《应诏统筹全局折》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改革的要求,也是戊戌变法的施政纲领。

75.十二局据《戊戌变法档案史料》,十二局又称为:“

一、法律局,二、税计局,三、学校局,四、农商局,五、工务局,六、矿政局,七、铁路局,八、邮政局,九、造币局,十、游历局,十一、社会局,十二、武备局。

76.保国会保国会的主要发起人是康有为和御史李盛铎。1898年4月17日,保国会在北京粤东会馆召开第一次会议,到会的官僚士大夫一二百人。康有为在会上演讲,历述帝国主义侵略日急,瓜分危机严重的事实。会上议定《保国会章程》30条。第一条说:“本会以国地日割,国权日削,国民日困,思维持振救之,故开斯会以冀保全,名为保国会。”它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在北京、上海设两总会,各省府县设立分会,略具政党规模。后来,保国会又在北京嵩云草堂、贵州会馆开过两次会。康有为将《保国会叙》“榜于会所”,并说:“我四万万同气同种之胄,忍回视其奴隶牛马哉!”他主张“合群以救之”,“激耻以振之”,“厉愤气以张之”,“奔走呼救”,“以保一大国”(《保国会叙》)。梁启超也在4月21日演说保国会开会大意,说明“瓜分”危机,强调“合群智以讲求之”(光绪二十四年四月十二日《国闻报》)。保国会是御侮救亡的团体,它的成立具有爱国意义。保国会的规模比强学会大,后来列为“四卿”而参预新政的林旭、刘光第、杨锐等都是保国会会员。

77.保浙会戊戌变法运动期间以旅京的浙江士人为中心的维新爱国团体。保国会成立后在北京组成,请康有为莅会发表演说,宣传变法维新,参加者超过百人。5月17日,福建道监察御史黄桂上书弹劾,谓“浙人保浙,滇人保滇,川人保川,推而广之,天下皆为人所保,天下不从此分裂乎?名为保其桑梓,实则毁其家邦,此风万不可长”,要求禁止。光绪帝虽然加以保护,不予追究,但仍被顽固派所破坏。

78.保川会戊戌变法运动期间以旅京的四川士人为中心的维新爱国团体。保国会成立后在北京组成,请康有为莅会发表演说,宣传变法维新,参加者十分踊跃。

79.保滇会戊戌变法运动期间以旅京的云南士人为中心的维新爱国团体,保国会成立后在北京组成。保滇会请康有为莅会发表演说,宣传变法维新。参加者逾百数。

80.《定国是诏》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表示变法决心。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众喙哓哓,空言无补。„„朕惟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极其流弊,必至门户纷争,互相水火,徒蹈宋、明积习,于时政毫无裨益。„„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81.章京上行走章京,官名。清代军职多称章京,为满语的音译。军机处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办理文书事务的官员也称章京,为堂官的重要助手。军机处章京被称为小军机。在满族官员中,又成为对上级自称的称谓。行走,清朝制度,不设专职的官员或不专任的官员叫做“行走”。光绪帝任命康有为在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就是任命康有为为总理衙门章京临时到职办理文书事务的官员。

第五篇:(完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及备考题库(免费)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了沉重的灾难,它们发动侵列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它们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它们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它们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2、近代中国所进行的反侵略斗争具有什么意义?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历史灾难。但是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中国的仁人志士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历尽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

3、“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提出及影响。

鸦片战争惊破了中国封建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的迷梦,战争失败的强烈刺激下,中国官吏知识分子中少数爱国、开明的有识之士,开始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史地,总结失败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方法,魏源将收集到的资料编成《海国图志》,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一是利用外国先进军事装备技术武装自己,抵御外国侵略,是一种反侵略的思想;二是学习利用外国生产技术,使国家走上富强道路,承认了西方长处,并主张学习西方。魏源思想在腐朽愚昧的封建统治条件下,对开阔人们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启迪人们探索救国之路起了积极作用。

4、鸦片贸易对中国造成了哪些危害?

A.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B.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C.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因腐败而受贿放私,又因受贿放私而更加腐败。D.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也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5、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 中国的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2.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3.中国的社会阶级结构和主要矛盾开始发生变化。

6、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清政府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力落后及李鸿章和慈禧太后力主妥协,一个是为了“保船避战”,另一个是为了要过“万寿大典”。清政府自身的腐败导致了战场上的全面溃败。

7、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其中主要有:

A、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B、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C、封建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的专政D、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并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的总根源,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

8、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1840鸦片战争后,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社会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逐步转变为封建统治者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其中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个社会矛盾中的最主要矛盾。太平天国运动就是第一个矛盾的体现,义和团运动就是第二个矛盾的体现。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戊戌维新运动时期威信派与守旧派争论的内容有哪些方面?

内容:(1)要不要变法(2)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3)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2、为什么《天朝天亩制度》的主张是难以实现的?

《天朝田亩制度》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但他并未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他所描绘的理想天国,仍然是闭塞的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生活方式;同时又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的和绝对平均的社会。这种社会理想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因此,《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难以实现。

3、简述龚自珍的政治思想:

批判了长期流传的天人感应论,否认天象与认识的必然联系。他那“万马齐喑究可哀”的诗句告诉人们清王朝已从“治世”进入“衰世”,提出了“更法”思想和“心力”说。

4、简述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及其特点: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创造了条件。首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础。其次,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第三,经过五四运动,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成长起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为正式创建中国共产党作了准备。第四,外部条件主要是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从各个方面给予帮助,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持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持正义事物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密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5、为什么说国民党一大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因为确定了国共合作的基础------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新三民主义,标志着他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是一致的,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6、简述中共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理论的内容(重要)

第一,分析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提出了建立民众联合政权的思想。第二,论述了无产阶级在民族民主革命中的领导地位。第三,指出了人情敌友的极端重要性。第四,指出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中心问题的论断。第五,把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区别开来,分析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7、北伐战争的伟大意义是什么?

北伐战争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这次战争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同时使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开展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开始了创建工农红军、进行土地革命的新时期。

8、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是什么?

失败原因: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是:①由于当时帝国主义势力和中国的封建军阀、买办、豪绅阶级相勾结,使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②由于当时革命阵营内的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集团在帝国主义和地主买办阶级支持下背叛了革命,使革命力量顿时遭到极大的损失,敌强我弱的局面更加严重;③由于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对中国革命的规律懂得不多,特别是北伐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投降错误在中央领导机关占了统治地位,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在反革命势力向革命势力发动突然进攻的时候,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导致了国民革命的失败。经验教训:①中国革命的发展,也有利于两党自身的发展。②必须坚持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大方向,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③必须充分发动和武装工农,使革命获得深厚的群众基础。④在统一战线中,共产党人必须坚持自己的独立性,实现对革命的领导权。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是全民族抗战的路线,采取的是持久战展游的战略方针。(2)为了贯彻执行全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开辟敌后战场的战略决策,并坚持在敌后广泛开击战。(3)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反对妥协,分裂和倒退。;(4)中国共产党积极建设抗日民主根据地。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减租减息,大力发展生产,积极进行全化建设和干部教育。(5)在大后方开展抗日民主运动和抗战文化工作,对于激发大后方人民的爱国意识,坚持国共合作团结抗战,支援抗战前线,积蓄革命力量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6)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溶入中国国情,创立出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从思想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人,使他们极大的增强了参加和领导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自觉性。

2、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是片面的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和武装民众,将希望单纯寄托在政府和正规军的抵抗上,这种抗战路线在敌强我弱,日军装备优良国军装备落后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取得抗战的胜利的。这是国军在正面战场屡战屡败的原因之一。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国民党的正面抗战功不可没!尤其是在抗战初期有效地遏止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它牵制了大部分日军,为共产党敌后开辟战场提供了便利条件。但在抗战后期,由于国民党采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政策,致使大片国土沦陷。总的来说,国民党的抗战是中华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3、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其基本经验是什么?

基本经验:第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为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第三,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第四,中国人们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补惧怕战争 第五,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4、卢沟桥事变的内容及其影响是什么?

内容:1937年7月7日夜,驻丰台日军一个中队在卢沟桥以北举行军事演习。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拒绝后,即炮轰宛平城,攻击卢沟桥。影响:(1)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动员几乎全部军事力量,开始全面侵华。(2)卢沟桥事变是中国全面性抗战的开始,中国在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

第二部分 综合题

1.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有两方面的原因。国内原因是清王朝在鸦片战争前夕,已从其发展的顶峰“康乾盛世”跌落下来,国势日衰,整个封建制度日暮途穷。自嘉庆以来这个封建王朝已经走上政治腐败、军备废驰、财政拮据的衰败道路。在这时候的欧美各主要国家却已进入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时期。衰弱落后的封建中国成为各资本主义国家侵略的重要目标。英国资产阶级首先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正是他们不断向外掠夺殖民地的必然结果。鸦片战争前,清朝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防范外国入侵,在对外关系方面实行“闭关”政策。英国自从占领印度、新加坡等国后,力图打开中国的大门。早在18世纪末英国已成为对华贸易的主要国家。但英国的工业品如手织、棉布、棉纱等在中国缺乏销路,而英国却要从中国购进大量的生丝、茶叶、瓷器等。英国资产阶级企图利用工业品打开中国的大门,没有达到目的,竟不顾人类道德,无耻地用贩卖鸦片毒品作为打开中国大门的重要手段。导致中国的烟毒泛滥。使清朝的吏治更加腐败,军队失去战斗力,吸毒者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摧残,社会生产力遭到破坏。还有一个严重后果是白银大量外流。当时的最高统治者道光皇帝感到流毒将会带来军队瓦解和财源枯竭的严重威胁,为了维护其统治阶级利益,倾向于禁烟派。1838年月12月,道光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雷厉风行。英、美鸦片贩子于1839年被迫缴出鸦片2万余箱。林则徐下令虎门销烟。2.三元里人民的武装抗英斗争及其意义。

《广州和约》签订后,英国侵略军四出抢劫,烧杀奸淫,无恶不作。1841年5月29日,一小股英军窜入广州市郊的三元里行凶。结果被义愤填膺的三元里人民层层包围,各个击破,打得落花流水,仓皇逃串,狼狈不堪。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自发武装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第一个胜利战斗。它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和敢于同敌人斗争的英雄气概,使中国人民认识到“官兵不可恃”,“鬼子不可怕”,只要人民团结战斗,侵略者完全可以打败。在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直接影响下,广州人民烧洋馆、反租地、反入城等一系列斗争延续了10年。3.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清政府的腐败集中表现在投降派在朝廷得势和军队战斗力低下、军事指挥失当等方面。鸦片战争期间,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形成抵抗派和投降派。两派明争暗斗。后来投降派占了上风,受到重用;抵抗派则受到排挤、打击。其时的清军,无论是绿营兵,还是八旗兵都已腐败不堪,战斗力十分低下。被派往前方的统帅根本不会指挥作战,导致战争失败。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腐朽的清朝统治者对人民一直抱敌视态度。

4.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

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及其补充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条约》。影响: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是中国人民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给中国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即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一步步地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在经济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由于遭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而开始解体。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在思想领域也发生了巨大的震动。5. 太平天国革命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即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一步步地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列强加紧对中国侵略和掠夺,在华大量倾销商品,严重打击中国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副业。清朝封建统治者加重对人民的搜刮的压迫,以填补国库空虚。阶级矛盾空前尖锐,社会危机日趋严重。鸦片输入,白银外流。地主贵族兼并大量土地,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地租剥削。

6.洪秀全革命思想是怎样形成的?他的主要著作及其内容是什么?

洪秀全革命思想形成的原因是当时距他家乡不远的广州,不仅反侵略斗争激烈,反封建的斗争亦很活跃,这对他的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痛恨资本主义侵略,不满清政府的黑暗统治,这是他能走向反抗道路的思想基础。他也曾想过想读书做官的道路。他从16岁开始即赴广州参加科举考试,屡试不第,激起了他的反抗思想。1843年第四次应试失败后,他愤然退出科考,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反抗之路。他受到《劝世良言》的启发,摒弃了其中的反动思想,吸取其中的合理成分,编出一套教义并创立了“拜上帝会”。他的主要著作是《原道救世歌》,以诗歌的形式,尖锐地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宣传了在上帝面前是平等的思想。《原道醒世训》揭露和谴责了现实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提出了理想社会的蓝图。希望建立一个“有无相恤,患难相救,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理想社会。《原道觉世训》用通俗的语言,把社会划分对立的两党关系个营垒:以皇帝为首的剥削阶级和他们所崇拜的一切偶像是“阎罗妖”、恶势力;以“皇上帝”为首广大人民,创造了万事万物,是尽善尽美的势力。这些著作在宣传拜上帝的宗教形式下,创立了一种以平等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农民革命理论,奠定了太平天国革命的理论基础。7.《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对它如何评价?

太平天国的基本纲领——《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经济方面,废除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不论男女,重新平均分配土地。政治方面,建立新的管理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乡官制度。太平天国采用君主制的政体形式,其政权机构分中央、省、郡、县四级。评价:它无疑是一个鲜明的反封建纲领。平分土地的主张,反映了农民对土地的强烈要求。在19世纪50年代的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大障碍就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扫除封建生产关系,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是我国近代社会历史提出的任务。《天朝田亩制度》平分土地的规定适应了时代的这一要求,所以它具有重大的革命意义。但《天朝田亩制度》有空想的成分,并且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是其不足之处。

8.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分裂情况如何?有什么危害?

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分裂,是从杨秀清“逼封万岁”开始。1856年夏,太平军击破江南大营,天京解围,出现对杨秀清一片欢呼赞颂之声。杨在胜利面前,得意忘形,个人野心进一步膨胀。洪秀全感到地位受到威胁,于是密召韦昌辉进京诛杀杨全家,结果韦为泄私愤愤,滥杀无辜,酿成了天京悲剧。共杀害东王部下2万多人。另一位将帅石达开分裂出走,带走十余万精锐部队。危害:给太平天国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严重损失。军事力量大大削弱。人心涣散。政治陷入危机。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分裂,成为太平天国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洪秀全创建的太平天国从此走向后期的衰败阶段。9.为什么说太平天国革命是旧式农民战争的高峰?

《天朝田亩制度》是根据洪秀全的平等思想、农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提出来的。它虽称田亩制度,实质上包括政治、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内容,它是以往中国农民史上不曾出现过的相当完整的纲领,所以说,太平天国革命是把旧式中国农民战争推向了新的高峰。10. 中英、中法《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中英、中法《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包括:(1)各国公使进驻北京;(2)增开牛庄等为通商口岸;(3)外国人可在长江各口往来通行;(5)修改税则。(6)中国向英国赔款白银400万两,向法国赔款白银200万两。规定一年后交换条约批准书。除承认中英、中法《天津条约》完全有效外,还增加:(1)增开天津为商埠;(2)准许华工出国;(3)割让九龙司给英国;(4)交还教产给天主教堂,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建造自便”;(5)向英、法赔款各增至银800万两。11.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从中国夺去了哪些领土和特权?

沙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最大获利者。它除得到英、法所得到的全部特权外,还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及以后的“勘界”条约,侵吞我国144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12.《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应如何评价它?

洪仁干的《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是由“用人察失类”“风风类”“法法类”和“刑刑类”四部分构成。洪仁干在这个政纲中提出了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上的改革方案。政治上,主张立法、用人得当。经济上,主张效法资本主义,发展近代交通运输业。文化上,主张兴办教育和福利事业。外交上,主张同资本主义国家自由通商,平等往来,进行文化交流。评价:《资政新篇》是继《天朝田亩制度》后,太平天国的又一革命纲领。它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合乎时代的潮流和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反映了洪仁干思想的进步性。他大大超出了同时期地主阶级开明的思想家。但洪仁干的《资政新篇》是在香港受四方资本主义思想直接影响的成果,不是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因而没有提出当时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土地问题,这对以农民为主体的太平天国革命来说又脱离了实际,没有引起农民的积极响应。

13太平天国是如何与外国侵略者进行斗争的?

太平天国著名将领李秀成在苏浙战场进行反侵略斗争。他率部三次进攻上海,虽未占领上海,却给敌人重大打击。1862年初,太平军进军上海,中外反动势力一齐出动,太平军在太仓发动攻势,大破敌营30 余座,缴获洋枪洋炮无数。接着进围嘉定,再克青浦,一直攻到上海城下,打死法国海军提督卜罗德,打伤英国水师提督贺布,活捉常胜军副统领法尔思德,打得侵略军闻风丧胆。但由于天京形势危急,太平军不得不撤离上海,回救天京。1864年3月,太平军与常胜军在金坛大战,打退敌人三次进攻,毙伤侵略者100余人,常胜头子戈登也被打伤。接着,在江阴再败常胜军打死和俘虏敌人400余人。在浙江战场,1862年,太平军在慈溪击毙常胜军的统领华尔,1863年1月,太平军在绍兴击毙常胜军统领勒伯东及继任者塔提夫。14.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它有何历史意义?

原因:第一,单纯的农民起义,缺乏科学的指导思想,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第二,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决定了太平天国革命不可避免地要犯一系列错误。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性,决定了他们目光短浅,易满足已有的成绩和胜利,避免不了地主阶级思想的侵蚀和影响。农民小生产者的分散性,决定太平天国的领袖们不能始终团结一致。农民革命在战略上也避免不了流寇主义和固守大城市的错误。第三,太平天国遇到的是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者这样两个顽固凶残的敌人。太平天国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意义。第一,太平天国革命达到了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第二,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加速了清朝统治的衰落和崩溃。第三,打击了外国侵略者,阻滞了中国半民地化的进程。第四,太平天国的反抗精神鼓舞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意志。第五,太平天国革命也是当时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一部分,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同时也震动了欧洲大陆。15.《北京条约》签订前后,清政府有何变化?具体表现如何?

《北京条约》签订前后,清朝最高统治层发生了重大变化,产生投靠外国侵略者的政治集团。咸丰皇帝同父异母的兄弟奕对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和外国侵略者给清政权造成的双重威胁,万分担忧,极力企图摆脱困境。英国驻华公使普鲁斯和参赞威玛在与奕的多次密谈中,有意识地解除他的疑虑,诱惑他依靠外国的武装力量,镇压国内的农民起义。1861年8月,咸丰皇帝病逝。辛酉政变后,西太后、奕诉集团掌握了政权。表现:(1)《北京条约》签订前后,由于外国侵略者的影响,皇室内部矛盾的作用,国内农民起义的威胁,清朝最高统治层面对内外交困的形势,终于发生分化,逐渐形成一个倾心于外国侵略者的政治集团;(2)这个政治集团在外国侵略者的支持下取得政权;(3)新政权的掌权人与外国侵略者建立了新关系,即中外统治者勾结起来,形成中外统治者“和好”的局面。16. 为什么说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着清政府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

总理衙门名义上具有独立主权,实际上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列强的影响和操纵,是一个不完全独立的半殖民地性质的政府机构。它的建立,标志着清政府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列强对总理衙门的控制和操纵是通过两条渠道,即两个机构实现的:一是列强驻华使馆,一是海关部署。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与中国有条约关系的国家,先后派公使京,这件事对清政府来说意味着不平等。因为:第一,清政府同意公使驻京以及1873年英、法、俄、美等国公使终以五鞠躬礼“觐见”同治皇帝。这意味着清朝从“天国上朝”的地位下降为资本主义列强的附庸。第二,这些外国公使是根据不平等条约驻京的。他们不是以一个普通的外国使节,而是以征服者的身份进入北京的。随着中国海关管理权的丧失,半殖民地性质的海关制度和机构的确立,列强又通过海关管理制度和机构操纵清政府。中国海关在外国侵略者的把持下,任意扩大海关管辖事务的范围,把海关的职责扩展到兼管各口岸及江河的航运,兼收内地税和盐税,兼办全国邮政,担保和偿付中国对外的赔款、借款等,使侵略者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与经济。其次,列强通过海关总税务司和各口税务司干涉中国内政与外交。

★17.洋务运动的纲领和宗旨是什么?洋务运动主要包括哪些内容?试加以说明。

洋务运动的纲领是“外须和戎,内须变法”。它全面地概括了洋务派对内对外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洋务派治理时局的基本方针。它包括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承认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承认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主张在此基础上办洋务,中国就能由弱转强,由贫变富。“外须和戎”的第二层意思是敌人船坚炮利,势不可摧,中国武器、军队落后,不能与敌。因而主张“力保和局”,求得变法图强的环境。但无条件地讲和是洋务派对外政策的根本宗旨,是他们思想的本质与核心。“内须变法”就是根据“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宗旨,在“变器不变道”的原则下,对中国的“军实”、“制造”、“人才”培养做些“变通”。所谓“中学为体”就是主张以封建的政治制度和维护这个制度的文化思想体系作为治国的根本,认为这个“本”不能够变。所谓“西学为用”,就是认为资本主义外国的机器、武器和技术人才的培养是他们的“长技”,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主张中国必须学习西方这些“长技”。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有购买洋枪洋炮、轮船铁舰,创办中国近代军事工业,建立新式海军;引进西方科学技术与机器生产,兴办中国近代民用工业,举办洋务学堂,派遣留学生,培养洋务人才等等。例如在1865年,曾国藩、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大规模生产枪炮弹药,还有机器、轮船。还有分批派遣海外留学生,洋为中用嘛。★18.洋务运动的性质和作用如何?

洋务运动的性质不是改变封建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变革。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特殊产物,是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畸形儿。洋务纲领和宗旨虽然具有“外须和戎”,“中学为体”的一面,洋务运动是维护封建主义的政治体制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前提下进行的。洋务纲领和宗旨又有“内须变法”,“西学为用”的一面,洋务派提倡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机器生产,创办近代工业,主张培养掌握近代科技知识的洋务人才,传播西方科技知识。在这方面,洋务运动做了开拓性的工作,起了推动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的积极作用。

19.中华民族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产生的途径如何?它在产生时期具有哪些特点?中国无产阶级的独特优点是什么?

19世60-70年代,中华民族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在自然经济开始逐步分解的基础上应运而生。一般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工业都是从简单协作、手工工场发展而来。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的产生走着不同的道路。它一般不是由手工业形式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多数是由地主、官僚、买办、商人未经手工工场阶段,一开始就从事机器生产。这是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一个重要特点。中华民族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从发展的行业来看,集中在洋务企业发展薄弱部门和为外国资本主义服务的行业。从地区分布来看,中华民族资本近代工业集中在沿海沿江和通商口岸的城市。从民族资本和封建势力、外国资本的关系来看,它们存在又矛盾又依赖的关系。中华民族资本的力量是极其微弱的。中国无产阶级的独特优点是: 第一,压迫愈深,反抗愈烈,革命性最强。第二,中国无产阶级的前身,很大一部分是农民,便于无产阶级和农民结成天然的联盟。第三,分布集中。一是地域集中。二是产业集中。20.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内容的意义?

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又使他们逐渐认识到必须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长技”,才能挽救封建统治。他们逐渐形成了这样的洋务观点:及主张采用西方的军事技能、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来挽救封建统治,而又屈服于侵略者的武力,主张对侵略者采取“和戎”政策。在这种洋务观点的指导下,他们倡导和主持了以学习西方军事技能为中心、以挽救封建统治为目的“自强求富”活动。21.19世纪70至90年代,资本主义列强是如何侵略我国边疆的?

西北危机——英、俄侵入新疆。英国竭扶植阿古柏政权。沙俄早有吞并新疆的野心。1871年,沙皇政府乘阿古柏北进,借口保护侨民,出兵伊犁九城,建立了殖民机构。东南危机——日、美联合侵略台湾。美国早就企图霸占台湾。1867年,美船“罗佛”号在台湾南部触礁沉没,船长和水手被高山族人所杀,美国以此为由派军舰2艘入侵台湾,被台湾人民英勇击退。美国采取支持日本侵略台湾的政策,自己坐收渔人之利。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具有疯狂的侵略野心。19世纪70年代的日本,“征韩”、“征台”的论调甚嚣尘上。1871年,琉球渔民遇风飘至台湾,被高山同胞误杀。但日本却以此为借口,在美国的支持下,于1874年发兵3000人侵略台湾。西南危机——英国侵略西藏、云南。英国以印度和缅甸为基地,把侵略魔爪伸向中国的云南、西藏。1876年9月,中英签订《烟台条约》和《入藏探路专条》。通过《烟台条约》,英国势力深入云南等我国西南地区,扩大了在长江流域的侵略利益。1890年和1893年,清政府先后与英国签订《藏印条约》和《藏印续约》。通过这两个条约,英国势力侵入西藏。法国在越南不断扩大势力,并侵入云南。

22.左宗棠对列强侵略新疆持什么态度,他为收复新疆作出了什么贡献?

左宗棠对列强侵略新疆主张“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两者并重”,力主进兵收复新疆,消灭阿古柏政权。左宗棠关于收复新疆的主张,符合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得到社会舆论的支持。1875年5月,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出兵新疆。左宗棠经过充分准备,于1876年3月分兵三路进疆,在当地人民支持下,仅用半年时间就收复了新疆北部失地。1877年春,左宗棠进兵南疆,一鼓作气拿下吐鲁番等地。阿古柏政权土崩瓦解,他本人服毒自杀。1878年,左宗棠收复阿古柏占领的新疆全部土地,粉碎了沙俄、英国利用阿古柏政权侵吞新疆的阴谋。23.中法战争的结果如何?

19世纪60年代,法国加紧侵略越南。1858年,法国联合西班牙共同侵越,受到越军抵抗没有得逞。1871年,法国发现了通向中国的红河航线,企图沿河入侵我云南。19世纪80年代,法国大资本主义强烈要求殖民扩张。1883年,从此,越南全境沦为法国殖民地。接着,法国就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越南国王在1882年河内失陷和1883年顺化危急时,不断派专使向中国求救。1884年8月23日,法国发起马尾海上之战。福建水师在半小时之内,全军覆没。次日,福建船厂也被炸毁,损失惨重。法国在发动海战的同时,不断在中越边界增兵,分东西两路向我边境推进。1885年2月,法军万余重点进攻东路。当法国侵略者正得意忘形之时,70风老将、广西帮办军务冯子材出任前敌主帅。冯子材老当益壮,身先士卒,手持长矛,上阵拼搏。全军将士奋勇上阵,打退敌军。3月25日,冯子材下令发起总攻击,将士勇猛冲杀,法军全线溃败。我军击毙法军1000多人,收复谅山、文渊等地。与此同时,刘永福的黑旗军也在临洮战胜法军,收复十余州县。整个越南战场呈现一片胜利的局面,冯子材准备一鼓作气收复河内,把法军赶出越南。镇南关大捷扭转了中法战局。法国在整个侵略过程中软硬兼施,希望在谈判桌上取得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1885年4月4日,在法军战败的情况下,金登干代表中国与法国签订了巴黎停战协定。中法战争出现的“法国不胜而胜,吾国不败而败”令人痛心的结局,充分暴露了清政府昏聩无能与对外妥协的本质。

24.《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

《马关条约》共11款,主要内容有:(1)中国承认朝鲜独立自主。(2)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所属各岛、澎湖列岛给日本。(3)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4)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5)日本人可在各通商口岸设厂,产品免征一切杂税。《马关条约》是日本侵略者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一副沉重枷锁,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可耻的丧权辱国条约。

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是:(1)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帝国主义列强向中国投放政治贷款。争夺中国铁路修筑权。争夺开矿权。争相在中国办厂。(2)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刺激了

31.康有为的变法理念是什么?

在百日维新以前,康有为一共有7次上书。《公车上书》是第二次。第三次上书是1895年6月4日,皇帝看到了。1898年1月29日,康有为又奉诏写了上清帝第六书。在这次上书中,康有为提出了资产阶级维新派革新政治的全部要求,也就是戊戌变法的施政纲领。康有为的多次上书,系统地提出了他的变法主张和政治纲领。他的变法主张是全面的,有政治、经济、军事、文教等各方面的内容。他提出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社会,变“农国”为“工国”,使中国步入世界资本主义行列的宏伟目标,并为维新运动制定了政治纲领。戊戌维新运动的政治纲领有一个从要求开国会、设议院到开制度局,从兴民权、抑君权到重君权的变化过程。康有为在上第六书后,就不再提开国会、设议院的政治纲领,而提开制度局。制度局具有资产阶级议院的某些性质和作用。是个皇帝的咨询机关。为什么会出现倒退呢?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屈服于顽固派的压力。二是维新派把变法的希望寄托在皇帝身上。32.义和团反帝运动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义和团反帝运动在山东兴起不是偶然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山东首当其冲。(2)外国教会和传教士在山东的侵略活动极为猖镢。(3)由于外国商品在山东内地倾销,农村自然经济受到破坏,直接影响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4)1898年和1899年,山东地区连遇天灾人祸,人民处在死亡线上挣扎。(5)山东农村长期以来存在着民间秘密结社,如义和拳等,为义和团运动提供了现成的反侵略组织形式。33.怎样认识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

“扶清灭洋”的口号,其核心是“灭洋”。“灭洋”的实质是将斗争的矛头指向帝国主义侵略者,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挽救民族危亡的迫切愿望;但它对洋人、中国教民及同外国有沾连的人一概排斥,又具有笼统排外的落后性。“扶清”就是扶保清朝,也就是扶保中国。义和团分不清国家和朝庭的区别,把清王朝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加以保护。这也表明拥护这个口号的义和团在主观上并不反对清政府,而是想同清政府协同作战,一致对外。“扶清灭洋”成为义和团的一个重要旗号,在反帝爱国运动中具有极大的号召力,最初曾吸引了广泛的群众参加反帝斗争,同时也使义和团相应地减少了来自清朝统治阶级的压力,争取了他们当中部分人的同情和支持,从而发展壮大了反帝队伍。这时,在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引起极大的混乱,使统治阶级内部裂痕迅速扩大。但是这个口号也说明义和团对清朝统治阶级缺乏本质的认识,因而在斗争中放松了他们的警惕,以致后来被封建统治者欺骗利用,最后被他们出卖。34.清朝统治者对义和团采取了什么样政策?

自从义和团运动兴起,清朝封建统治集团内部在如何对待义和团问题上存在两种不同的主张。洋务派如李鸿章之流主张严厉镇压义和团。另一派则主张招抚义和团,并利用义和团的力量对付外国侵略者。清朝的最高决策者西太后这时倾向于招扶义和团,但又害怕得罪帝国主义,于是决定用解散义和团的办法来阻止列强的武装入侵。后迫于形势,又承认其合法性。西太后还想利用义和团来教训一下洋人,以泄私愤。因为洋人干预她的废立。35.应如何评价义和团运动?

(1)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表现了中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勇气概。(2)义和团运动阻止了帝国主义直接瓜分中国的阴谋。(3)义和团运动打乱了封建统治秩序,加速了清王朝的崩溃。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只隔11年,清朝就被辛亥革命推翻了。义和团失败的经验教训是:(1)它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和领导核心,组织上的分散性很突出。(2)它也提不出正确的纲领、口号和策略。(3)反帝斗争表现为笼统的排外主义。(4)他们对封建统治阶级的反动本质缺乏认识,因而被清政府利用、出卖(5)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虽然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但如果没有无产阶级领导,单靠农民自己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的。

36.《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是: 1)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从此,中国的关税和盐税都被帝国主义控制。(2)拆毁大沽炮台以及从北京到大沽沿线各炮台。这样,帝国主义列强可以随时对清政府进行军事控制。(3)在北京东交民巷一带设立“使馆区”。从此,使馆区成了“国中之国”,成为帝国主义在中国进行侵略活动的大本营。(4)惩办在义和团运动中和帝国主义作对的官员。(5)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6)清政府派大臣赴德、日两国谢罪。《辛丑条约》又一次严重地损害了中国的主权,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统治,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朝统治者对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总的来说是谋求妥协的,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他们组织过几次对外战争;遍布各地的反洋教斗争,也曾得到过清朝官吏、地方乡绅的同情或支持。直到义和团运动失败,《辛丑条约》签订,清朝统治者才完全放弃反抗外国侵略的打算。中国只是形式上还保留独立国家的名义,实际上已成为由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因此,《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7.述评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

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是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旧三民主义在当时是一个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它的提出,是近代民主革命的一个巨大进步。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以武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其中含有反帝思想。

了革命派的志气,而且也受到正在南京开会筹建中央临时政府的各省代表的高度重视,从而打破了因人选长时间争论的僵局。孙中山众望所归,成为各省代表合适的临时大总统人选。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44.为什么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是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府?

南京临时政府是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府。原因有三方面: 第一,从阶级属性上看,这个政权的实权要职主要掌握在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手里。第二,从施政实践上看,这个政权制定和实行了一系列力图贯彻三民主义、集中代表资产阶级革命利益的方针、政策、法令。制定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个由临时参议院制定、孙中山于1912年3月11日公布的《临时约法》,分七章五十六条。它按照西方资产阶级国家的民主共和制度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规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国家制度、政权组织形式和人民享有的资产阶级民主权利等内容。它作为根本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要求和临时政府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鲜明的革命性、民主性和进步意义。第三,从这个政府的组织形式上看,它设有总统、副总统、国务员及临时参议院等一整套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组织领导机构和政治体制。总之,从内容到形式,都说明南京临时政府是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府。南京临时政府又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坚决性和彻底性。在某些方面并没有能真正贯彻三民主义纲领,表现了民族资产阶级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妥协性。

首先,它反帝反封建不坚决、不彻底。它在《宣告各友邦书》中,正式承认清政府同帝国主义所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负责“偿还”清政府同帝国主义所借的全部奴役性外债,承认帝国主义在中国所获取的种种侵略特权,幻想以此换取帝国主义对它的承认及民国“更笃友谊”、“提携亲爱”。这说明它对帝国主义的软弱态度。同时,它没有触动作为封建专制主义基础的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完全忽视并压制广大农民对获得土地的迫切要求和应采取的行动。“平均地权”的纲领,根本没有付诸实现。这表明南京临时政府存在着浓厚的妥协退让思想。

其次,它对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联系密切的立宪派,一再迁就,对立宪派转而破坏革命和支持袁世凯后,南京临时政府还只讲团结,不讲斗争,甚至对混入革命政权中的敌对分子的公开破坏活动,也没有采取切实有效的镇压措施。45.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从施政实践上看,这个政权制定和实行了一系列力图贯彻三民主义、集中代表资产阶级革命利益的方针、政策、法令。制定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个由临时参议院制定、孙中山于1912年3月11日公布的《临时约法》,分七章五十六条。它按照西方资产阶级国家的民主共和制度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规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国家制度、政权组织形式和人民享有的资产阶级民主权利等内容。它作为根本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要求和临时政府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鲜明的革命性、民主性和进步意义。46.以具体史实说明袁世凯反动统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袁世凯从1912年3月至1916年6月间进行了4年多的反动统治。他进行反动统治的总特点是:对内坚持军事专制独裁,残酷压迫剥削广大人民;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充当帝国主义侵华工具,大肆卖国。第一,处心积虑地集中军权于个人手中,奠定军事专制独裁的基础。第二,向责任内阁开刀,建立为其个人效命的御用内阁。第三,大施政治骗术,制造全国拥护他统一的局面。第四,组织御用政党,操纵党争。第五,公然指使党羽刺杀宋教仁,实行恐怖统治。第六,大肆进行借款卖国,换取帝国主义的支持。袁世凯独裁卖国,刺杀宋教仁,罢免国民党三都督激起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举行讨袁的“二次革命”。1915年1月,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了变中国为日本殖民地的《二十一条》,大肆卖国。还有复辟帝制,倒行逆施。47.段祺瑞的反动统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段祺瑞的反动统治,依然对广大人民进行沉重的政治压迫和残酷的经济搜刮。在政治上,他宣布袁世凯统治时期限制报刊的法令继续有效,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受到严厉压制。在经济上,段祺瑞政府不断增加田赋、捐税,增发内债,甚至预征田赋,巧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段祺瑞军阀政府在卖国方面,大大超出了袁世凯。段祺瑞为了投靠日本帝国主义,通过大借外债,出卖了大量的国家主权,充当了日本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得力工具。

48.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举行过哪些反对袁世凯、段祺瑞的斗争?这些斗争的结果主要说明了什么?

袁世凯独裁卖国,刺杀宋教仁,罢免国民党三都督,激起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举行讨袁的“二次革命”。1913年7月12日,李烈钧首先在江西湖口誓师讨袁,宣布江西独立,“二次革命”正式爆发。“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一是袁世凯军事力量强大,既有帝国主义的支持,又事前有充分准备;二是国民党人内部意见分歧,步调不一,特别是没有发动群众,单靠军事行动,并仓促应战。“二次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派继辛亥革命之后,举行的第一次武装反袁斗

争。“护法运动”是一次具体反对段祺瑞毁弃《临时约法》和国会的运动,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孙中山领导的最后一次反抗北洋军阀的斗争。“护法运动”失败的原因,是由于孙中山这时仍提不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纲领,在这时只提“护法”已不适应群众的需要,引不起群众多大反响和支持;同时孙中山所依靠的护法力量,又是并不真心护法的地方军阀。“护法运动”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已经没有出路。

353、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客观实际论述中国革命的必要性与进步性。

必要性:近代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使它必须进行革命。首先,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太紧太深,它们不希望中国富强,也不希望中国通过改良而改变现状;其次,中国的封建实力根深蒂固、力量强大,不经过巨大的革命风暴无法将它摧毁;再次,改良本身的弱点及改良过程中的失误,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改良的流产。因此中国近代的革命,不是革命者任意制造出来的,而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要残酷压迫下,社会矛盾空前尖锐的产物。不革命,中国将无法取得进步,改良的道路走不通,近代各种改良的失败即说明了这一点。

进步性:进现代中国革命经历了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民主革命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它推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给人民带来了思想上的解放,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等方面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而五四运动打响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枪,五四运动具有旧民主主义革命不具备的特点,它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是一次真正的群众,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展现了新的面貌。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开始采取群众路线的方法进行革命斗争,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线。在经过曲折艰苦的斗争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代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最终胜利。

54、从中国人民自新求强的历史艰辛及最后胜利看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鸦片战争以来到1949年成立新中国,我们国家先后经历了反帝国主义侵略,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一系列的困难及挫折,但是中国人民没有被打倒,而是凭着一种力量走到了今天,这种力量就是——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精神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支撑,我们要透过历史看到这种精神并继续发挥它的作用。中华民族精神之一是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充分体现在抗日救国的过程中“不当亡国奴”“誓死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精神感召着举国上下亿万民众,各阶级各党派万众一心,一致对外,显示着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这种精神支持着我们走到最后的胜利。团结合作精神: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号召建立起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共同抗战,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企图。抗联将士活跃在白山黑土,回民支队让日闻风丧胆,全国各界成立了救国联合会捐钱捐物,台湾同胞更是以65万烈士的鲜血换来了台湾的光复。团结合作让我们赢得了最后的胜利。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还是八年抗战,中国的近现代史就是艰苦奋斗的史诗,就拿抗日战争来说,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中国军民以一往无前,压倒一切的英雄气概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37年9月,八路军115师同日军展开白刃战,取得平型关大捷;38年3月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摧毁日军精锐部队第五、十两个师团„„这种精神指引我们走向更多的辉煌。总之,中华民族精神博大精深,我们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是我们民族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生动体现。当然,这种传统精深要与时代精深融会,才能焕发更强的生命力。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比拼,经济实力技术实力是物质基础,但离不开民族精神的支撑。所以我们要总结历史经验,从那段悲壮史中汲取力量,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发奋图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团结奋斗。(注:答题思路,回顾历史,看到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并加以论述,联系实际展望未来)

55、论述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三大选择”的必然性与进步性。

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 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求先进理论。这时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而五四运动促进了其在中国的传播和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所以这种全新的社会力量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基础是必然的。正确性:(1)马克思主义使得中国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马克思社会科学主义(2)当时经济文化落后,军阀混战,帝国列强侵略下的中国只有靠马克思主义的指引才能找到真正的解放之路(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是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关键,它联合了工人农民和士兵等,具有雄厚的群众基础(4)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思想条件,其理论也成为共产党党内的指导理论。历史证明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选择共产党的必然性: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因辛亥革命失败而迷茫的人民群众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为他们的斗争开拓了通向胜利的新航道。从此,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身上。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为之一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正确性:中国共产党一开始便旗帜鲜明地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观点来观察和分析中国的问题,并且深入到工人中做群众工作,它作为最先进的阶级——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是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根本对立的;它掌握着马克思主义这个锐利的思想武器,正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为中国人民对于中国社会问题的解决指出了一条基本线索,指明了走向胜利的道路。中国共产党破天荒地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的全部活动都是为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是为他们的解放事业服务的,它就敢于相信、发动和依靠群众。中国共产党采取群众路线的革命方法,这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也不可能采取的。它解决了其他党派、团体所解决不了的中国革命的对象和动力问题,采取了其他党派、团体所没有采取过的依靠群众的革命办法。这个情况表明,它能够胜利地担当起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责任。选择社会主义的必然性: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

516-

下载现代社会调查方法(风笑天第四版)备考重点及课后习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现代社会调查方法(风笑天第四版)备考重点及课后习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