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性质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3页例题1,第54页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十四第1, 2题。教学目标
1.通过猜想、验证、归纳等活动,探索出小数的性质。2.结合具体情境或者实例来理解小数的性质。
3.在感知小数的性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小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材料理解小数的性质。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创设情境。
一本故事书的价格是5元1角,小方、小雨和你们一样都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也学习了小数,于是他们用小数给这本故事书写了定价,小方写的是5.1元,小雨写的是5.10元。
2.提出问题。
5.1元和5.10元有什么不同呢? 他们俩写得对吗? 为什么? 预设:5.1元和5.10元都是对的,5.1元与5.10元都表示5元1角,即5.1元=5.10元。
图书的价格是5元1角,我们可以写成5.1元,也可以在5.1的末尾添上1个“0”写成5.10元。
二、教学新课
1.学习例1,理解小数的性质。(1)猜想0.3是否等于0.30。
在0.3这个小数的末尾添上1个0后是0.30,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0.3与0.30是否相等? 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请大家开动脑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验证,你可以用举例的方式来进行验证,例如运用画图、添写计量单位等方法进行尝试。让我们一起动手试一试吧!(2)用多种方法进行验证。
通过验证你们发现0.3和0.30相等吗?(相等)那谁来说一说你是如何验证的? 预设1:因为0.3元=(3)角 0.30元=(30)分=(3)角
所以0.3元等于0.30元,那么0.3就等于0.30。
老师:这位同学在0.3和0.30的后面添上了人民币的计量单位进行验证,发现0.3元和0.30元都等于3角,所以他得出结论0.3就等于0.30。赞同他的看法的同学把掌声送给他。让我们再来听一听其他同学的方法。
预设2:因为0.3m=(3)dm 0.30m=(30)cm=(3)dm 所以0.3m 等于0.30m,那么0.3就等于0.30。
老师:你和刚才那位同学的方法差不多,也是添上计量单位,不过你添上的是长度单位“m”,通过换算,可以看出0.3m 和0.30m 都是等于3dm 的,也得出0.3=0.30的结论。哪些同学和他的方法相同? 还有不是用添计量单位的方法进行验证的吗? 预设3:在方格图中用阴影分别表示0.3和0.30。0.3=0.30
老师:瞧,你不仅会动脑,还动手画了图来验证,从方格图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用来表示0.3的方格和用来表示0.30的方格大小相同,也得出了0.3=0.30的结论。
预设4:从它们的计数单位入手,0.3里面有3个0.1,0.30里面有30个0.01,0.1里面有10个0.01,3个0.1就等于30个0.01,因此0.3等于0.30。
老师:这位同学可真不简单,他的突破口在0.3与0.30的计数单位上,他的发言,让我们明白了从这两个小数的计数单位上看,它们分别都有30个0.01,因此我们可以说0.3就等于0.30。
(3)得出结论。
刚才我们用了添加计量单位、画图、转化计数单位等多种方法进行验证,都发现了0.3和0.30相等。
(4)“议一议”:如果在0.3的末尾添上两个“0”或者3个“0”得到0.300,0.3000,这两个小数与0.3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呢?(5)通过观察、比较,总结出小数的性质。观察黑板上的板书:0.3,0.30,0.300,0.3000。
这4个小数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把它们连起来?(=)为什么?(因为它们都是一样大的。)板书:0.3=0.30=0.300=0.3000。
从左往右看,小数末尾的“0”有什么变化? 从右往左看,小数末尾的“0”有什么变化? 小数末尾的“0”与小数的大小又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从左往右看,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从右往左看,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也不变。
(6)看书自学小数的性质。
大家观察得真仔细,你们已经发现了小数的性质,请打开教科书第53页,仔细看例1,请把书中关于小数的性质这段话勾画起来并读一读。
2.教学“试一试”。
我们刚才通过猜想、验证,知道了小数的性质,下面我们就运用小数的性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大家有信心把小数的性质运用好吗? 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1)学生独立判断。
(2)说一说为什么小数中有的“0”是不能去掉的,突出只有小数
末尾的“0”才能去掉。
三、练习应用
同学们刚才很好地运用了小数的性质,那关于小数的性质你是否真的非常了解了呢? 1.课堂活动第2题。
议一议:“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句话对吗? 举例说明。
(1)同桌议一议,并举例说明。
(2)学生举例:如在2.3的小数点后面添“0”,就是2.03,2.003等,小数的大小就变了。所以不能在小数点后面添“0”,只能是小数的末尾添“0”。
(3)小结:举例验证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数学问题,通过这些例子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2.补充练习:判断。
(1)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2)在一个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这个数的大小不变。()(3)0.050去掉“0”之后,大小不变。()(4)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学生判断后,进行辨析,说明对、错的原因。
3.练习十四第1题。(1)学生独立完成。
(2)选其中两个数请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连线。4.练习十四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一说为什么不能去掉小数中的“0”。
四、反思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__
第二篇: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小数的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小数的意义,掌握了小数的读写方法、数位顺序及计数单位。学生掌握了小数的性质,不仅有助于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还为今后学习小数的四则运算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并能将小数根据需要进行化简和改写。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辩证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以及性质中“变”与“不变”的辨证统一关系。
教学准备:
教具:自制多媒体课件、商品价格标签
学具:每组准备2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形、正方形(各分别等分成10份、100份);1把学生米尺;2条1米长的线绳;1张数位顺序表;每人一张练习纸、水彩笔、直尺等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
1、通过“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体会“末尾与后面”的不同,为正确理解小数的性质做好铺垫。
2、谁能预测一下我们今天的数学课能上得怎么样?老师感觉一节好的、幸福的、快乐的数学课,需要大家付出10分的认真,再加上100分的热情,你能做到吗?那让我们一起出发吧!(电脑显示:1节快乐的数学课=10分的认真+100分的热情)。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前,我们在相互交流中得到一个公式,“1节快乐的数学课=10分的认真+100分的热情”,去掉描述性的语言,只剩下数字,这个等式成立吗?可能这个“+”在作怪,我们把它也变成“=”,再看看成立吗?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你们能想办法让这个等式成立吗?(提示可以
加上合适的计量单位)
预设1:1元=10角=100分;
预设2:1米=10分米=100厘米
预设3: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二、合作研究,探索规律
1.初步感知“小数的性质”。
(1)出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2)提问:运用前面所学的有关“小数的意义”的知识,把它们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数。(充分利用学生米尺,研究得出:0.1米=0.10米=0.100米。)
(3)观察三个小数有什么变化?(引导得出 “小数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2.合作探究“小数的性质”
我们以前学的整数都是数位越多数就越大,今天学得小数怎么不一样呢?今天请你们当一次小小数学家,通过探究、实践揭开谜底。探究要求:
任意写一个一位小数,然后在它的末尾添上一个0或者两个0,充分利用学具袋里提供的学习材料,或者运用自己积累的学习、生活经验,验证它们的关系是否相等?
(1)小组合作探究,教师深入每一学习小组,倾听他们的发言,并对他们的研究作出评点、引导、激励、修正等,尤其指导学生充分、合理地运用手中的学习材料。
(2)全班汇报,讨论反馈,发现规律。
预设1:将两个同样大的正方形分别平均分成10份和100份,用阴影分别表示其中的几份和几十份,重叠后发现阴影部分相等。
预设2:将两个同样大的长方形分别平均分成10份和100份,用阴影分别表示其中的几份和几十份,重叠后发现阴影部分相等。
预设3:用两条同样长的线绳,利用米尺,将它们平均分成10份和100份,分别表示其中的几份和几十份,剪下之后观察比较得出这两条线绳的长短相等。(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剩下的线绳呢?)
预设4:将两个小数分别写在数位顺序表中,根据小数的意义理解得出发现是正确的。
预设5:„„
教师小结:任何一个问题,如果我们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往往就会找到不同思路,并获得不同的理解。这才是真正的数学学习。
3.加强感知,揭示规律
师: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证明了我们的发现,现在请电脑朋友帮忙验证一下,课件演示:
将两个同样大的正方体分别平均分成10份,100份,其中的3份写成小数就是0.3,另一个正方体取其中的30份就是0.30, 将它们移动,重合比较;再将正方体平均分成1000份,表示其中的300份,可以用什么小数表示?那我们如果将它与前两个图重叠,会是什么结果?请大家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再观察屏幕,和你的想象一样吗?那我们可以写一个怎样的等式?(0.3=0.30=0.300)
4.引导发现,概括规律
(1)通过我们的猜想,初步感知,加上我们的操作验证,认真思考,证明我们的发现是完全正确的。刚才我们象数学家一样经历了研究小数的性质的过程,大家高兴吗?打开书看看结论是不是和我们的发现完全一样?(板书课题:小数的性质)
(2)看书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性质。
A、一个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大小不变,它是否说明,这个小数没有任何变化呢?(小数的大小不变,但计数单位改变,意义变了。再次演示如:0.4=0.40的过程,阴影部分的大小没有变,但平均分的份数变了,0.4原来的记数单位是十分之一,表示十分之四,0.40的记数单位是千分之一,表示百分之四十。大小不变,但计数单位改变、意义改变)
B、为什么只有在小数末尾可以添上0或者去掉0?(因为这样做,其余的数所在数位不变,所以小数的大小也就不变。)
三、实践应用,拓展提高
1、生活中的应用
同学们,你们经常逛超市吧?你们注意过商品的标签吗?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几张,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些价格标签有什么共同点? 解释:用“元”作单位表示人民币的数量时,因为“元”后面还有“角”和“分”,所以通常要用两位小数表示。
如果在你周围发现有不规范的标签,请你礼貌地告诉他。将下面的几种商品正确填写标签:
矿泉水每瓶1元,方便面每包8角,饼干每包1元5角
2、改写小数
运用小数的性质可以根据需要改写成两位小数,不改变小数的大小,将0.9、0.07和5改写成三位小数。
强调: 改写小数时一定要注意下面三点:
A.不改变原数的大小;
B.只能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
C.把整数改写成小数时,一定要先在整数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后再添“0”。
3、化简小数:
下面两个小数,哪些0可以去掉?
0.500和13.040
不改变小数的大小,将小数末尾的0去掉,就是小数的化简。
4、拓展练习
(1)连线。把相等的数用直线连起来。
10.0144.80050.001.60
5010.01016.04.04.8
(老师故意设置一组不能连线的数,“1.60和16.0”。根据学生答题情况,如果学生答对,问为什么还有两个数没有连线?如果给它们各自找一个和它们相等的好朋友,应该是多少?如果让它们彼此成为相等的好朋友,应该如何做?可以将1.60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或者将16.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如果都连上线,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自己的做法正确吗?再按上面引导过程进行。)
小结: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小数的性质,通过在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我们就给一个小数找到了许多大小不变的朋友,同时,我们还发现如果移动小数点的位置,可以让本来不相等的两个数变得相等。其实,数学王国里有许多奇妙的现象,等着我们不断去探索、发现。
(2)智力游戏。
根据课前板书的三个数“1、10、100”,提问:学了小数的性质后,你能想出别的办法,使这三个数相等吗?看谁的方法最简便。(1=1.0=1.00)。
四、畅谈收获,分享快乐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小数的性质,通过在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我们就给一个小数找到了许多大小不变的朋友,0就是这样一个奇妙的数字。其实,数学王国里有许多奇妙的现象,等着我们不断去探索、发现。这节课大家真的投入了100分的热情,研究地特别认真,老师享受到一种教学的快乐与幸福,你快乐吗?那让我们用快乐的心情期待下节课的到来吧!
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添上0→改写
小数末尾0.1米=0.10米=0.100米大小不变
去掉0→化简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为充分发挥学具教学的优势,汲取尝试教学法的精髓,根据《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的“数学的知识、思维和方法必须经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的依赖教师讲解去获得”的精神,在本节课的设计上,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
1、学具操作与课件演示达到和谐统一
学生的思维仍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转折时期,仍需要依据实际经验或借助具体形象的支持来获得概念。因而,我让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操作实践,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动态演示,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讨论,自己获得知识,锻炼自己的分析、推导和概括能力。把概念的关键属性和学生的认知结构相联系,来加深对小数的性质的理解。
2、创设情境,保障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与空间
课堂是学生主动发展的自由天地,注重实践活动的数学课堂将成为学生探索的乐园,创新的摇篮。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观察、猜想、操作、发现、思考、探究,具有现实背景的问题情境中去准确把握“小数的性质”的意义,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主动地获得知识,获得发展,提高课堂效率。
3、渗透良好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关注合作与交流
在探究小数的性质时,注意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合作探究的活动
中去,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出结论,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同时,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课堂气氛民主、和谐,让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加深对小数性质的理解。
4、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要学习有用的数学”旨在说明要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课堂中展示商品价格的标签,这样既使学生体会到小数的性质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也更有利于学习小数的化简与改写,增强了学生的数学意识。
5、注重课堂生成资源的开发、利用
在平日教学中,我坚信“只有精心的预设,才有生成的精彩”,本教案只是一个预案,面对丰富的课堂生成资源,我不仅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体现对学生学习的一种人文关怀,也应该更好的关注和利用来自学生的信息,迅速调整教学思路,顺应学生的理解,游刃有余的面对有效的生成资源,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总之,在我的设计思路中尽可能的体现给学生提供自己学、自己动手、自己动脑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学习的主人,努力把数学课上成体验型的课、开放式的课、探究式的课。
第三篇:“小数的性质”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板书设计
【设计思路】
小数的性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在观摩一位教师教学“小数的性质”时,笔者看到学生在课堂里不能直接概括出“小数的末尾”这个关键词。这时,该教师像“贴膏药”一样往黑板上一写,草草收场。笔者不禁思考,学生既然说不出来,那一定是抽象的梯度太高,学生无法跨越,不如改为分层抽象,学生可小步跨越。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对这一思考进行了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板书展示】
【设计特点】
1.记录生成的过程。本课从购物情境中引出0.3元与0.30元后,笔者便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验证它们是否相等,促成学生得出0.3元=0.30元并达成0.3=0.30的首次抽象。接着,又请学生观察思考:“0.3和0.30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但是什么不变?”一批学生马上猜想:“添0,小数大小不变。”与此同时,反驳声又此起彼伏!这样,板书又引领学生进入第二次抽象的思考阶段。不难看出,这一板书的呈现过程,就是学生分层抽象,逐步探究新知识的过程。
2.直指矛盾的焦点。当学生激烈的争论“添0,小数大小不变”这一观点的可信度时,笔者静静板书“添0的位置”,学生个个怔住,如梦方醒!再回头细究,便轻易揭开了0.3=0.30、0.3≠0.省略
第四篇:小数的性质教案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8—59页例1-例3及相应的“做一做”。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猜测、操作、检验、观察、对比等方法自主探究,探索并发现“小数的基本性质”。
2.初步理解小数的基本性质,并应用性质化简和改写小数。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合作学习的意识,严谨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教学难点:应用小数的性质。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用变魔术的游戏引入新课。
(板书:1分米=10厘米=100毫米)2.过渡。
二、合作研究,探索规律
1.动手测量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 2.把以上长度改写成用米做单位的小数:0.1米
0.10米
0.100米。3.初步感知“小数的性质”。4.仔细观察等式,交流看法。5.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6.过渡:那是不是所有的小数都有这个规律呢?我们再来验证。
7.探究新知,验证猜想。
(1)情境引入比较0.30和0.3的大小。(2)提出问题
(3)你能想办法证明吗?动手完成58页做一做。(4)汇报结论。
(5)感知与体验:同学们想办法证明了0.3和0.30这两个数确实相等。
三.总结体验,概括表达。
1.以上例子,小数的大小都没有变。从左往右看,小数在怎样的情况下,大小是不变的?从右往左看,又是怎样的情况?
2.归纳结论。
3.读读自己的发现。揭示课题:小数的性质。
四、联系生活,灵活运用。
五、小数性质的应用。1.例2小数的化简。
2.例3小数末尾添上或去掉“0”的练习。
六、拓展练习。
七、课堂小结 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八、板书设计(略)
第五篇:小数的性质教案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
《小数的性质》教案
回车大块地小学 张攀
《小数的性质》教案
教学目的:
1、利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
2、通过直观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重点:小数性质的含义及应用 教学难点: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复习提问:
(1)0.3的小数单位是多少?0.30里有多少小数单位?
(2)0.1米=(—)米=()分米、0.10米=(—)米=()厘米、0.100米=(—)米=()毫米
2、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大屏幕出示:小华买1支铅笔用了0.3元 小玲买1块橡皮用了0.30元 0.3元=0.30元吗?为什么呢?
引入:(师:)为什么0.3末尾添个0与0.3的大小一样?究竟可以添几个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板书课题:小数的性质)
3、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什么知识呢?请提出来。
(预设板书:小数的性质是什么?怎样应用的?应用时应该注意什么?)(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规范、整理后说明:教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结合书本中的例题,归纳、整理、补充成为下面的自探提示)
4、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自探提示: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58页的例题,自探以下问题:
(1)同学们请拿出直尺,分别量出0.1米、0.10米、0.100米的纸条,比较它们的长短你会发现什么?
(2)先从左往右观察0.1米=0.10米=0.100米这个式子,小数末尾有什么变化?小数的大小怎样?再从右往左观察呢?你又有什么发现呢?(3)通过以上观察你能总结出什么规律?
二、解疑合探
交流反馈,师生互动,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中优等生评价,遇到疑难问题讨论解决。
1、学生通过自己测量0.1米、0.10米、0.100米的纸条,比较发现:它们的长度都相等。
2、(课件出示)1分米=0.1米、10厘米=0.10米、100毫米=0.100米演示图,得到:0.1米=0.10米=0.100米。
3、(课件出示)从左往右:从右往左: 小数末尾去掉零,小数大小不变。
小数末尾添上零,小数大小不变;
4、结论:(课件出示)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指导学生记忆,关键词末尾、添上、去掉、不变)
5、得出结论后,再回到课前所创设的情境的题目,课件展示03.=0.30.6、验证小数性质的应用(应用小数的性质,可以根据需要改写小数)。例题2是化简小数,就是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例题3是根据小数的性质对小数进行改写。应用时应都注意只能在小数的末尾去掉或添上0,小数里其他的“0”不能去掉。
7、强调整数变小数时注意先点上小数点后再加0.三、质疑再探
大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鼓励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师生答疑)
四、我当小老师
请根据本节知识编一道习题,考考你的同桌。这道题可以是填空、选择,也可以是判断题。
五、运用拓展
1、根据小数的性质划去“0”。
0.40 1.850 2.90 0.080 12.000 2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0.9 30.04 5.4 8.18 14 0.08000
3、判断
(1)小数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2)30=30.00()(3)0.060=0.6()
(4)0.4和0.40的大小相等,意义一样。()
4、下面各数中,哪些“0”可以去掉?
0.300 30.0 11.00002 0.4050
5、看谁最聪明
(1)谁能只动三笔,变成三个相等的小数 602 602 60200(注意强调用多种方法)(2)每人写几个和 30.200 相等的数。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
七、课堂作业
练习十第1、2题
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是什么?怎样应用的?注意什么?)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添上“0”
小数 末尾 大小不变 去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