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二[推荐]

时间:2019-05-15 11:57: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二[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二[推荐]》。

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二[推荐]

作业二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B)A.科学性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的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是(B)A.辩证法思想 C.可知论思想

B.唯物主义思想 D.决定论思想

3、哲学上的基本派别是(D)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 C.唯物主义辩证法与唯心主义辩证法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4、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实践含义的是(D)

A.实践是主体纯主观的精神性活动 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应付外部环境的活动 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物质活动

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C)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B.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

6、上层建筑的核心是(C)A、社会意识形态 B、政治法律思想 C、国家政权 D、政体

7、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C)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8、商品的最本质因素是(B)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剩余价值

二、辨析题:

1、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矛盾的根本属性。

答:观点正确。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不懂得它,就不能真正掌握唯物辩证法。

2、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两种不同的劳动。答:观点错误。商品之所以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是由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属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是价值实体,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之间存在着矛盾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另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又存在差别和矛盾。

三、简答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答: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特别是资本主义发展规律及其必然趋势的科学;包括科学世界观、社会历史发展学说、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理论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工人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其中最主要的三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的是什么?

答:1)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坚持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依赖关系,就是坚持认识论的唯物论。

2)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只有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住事物的本质,满足实践的需要。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互相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人们不应当也不可能把他们截然分开。

3、简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其表现。

答:社会意识不一定与社会存在同时、同等程度发生变化,也就是说社会意识在依赖和反应社会存在的基础上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这就是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不完全同步。2)社会意识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3)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4)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5)社会意识的独立性始终是相对的。

四、论述题:

1、试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阐述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其作用。

答:价值规律的内容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规律正是通过其作用表现形式发挥着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三个方面作用:第一:调节作用,即调节社会劳动在各部门的配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市场的调节作用并不是万能的也存在着固有的弱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这三个弱点会导致经济波动、资源浪费和收入不均等。解决这些弱点就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为此,需要实现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不仅企业分开,而且应减少和规范政府的行政审批,从而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转变政府职能的目的就是要给政府角色与行为进行科学定位,增强政府的服务功能、裁判功能、导向功能。有市场机制,就要有宏观调控,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内容。宏观调控将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第二:促进作用,即促进生产经营者改进生产技术,加强经营管理;由于价值规律要求商品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来交换,谁首先改进技术设备,劳动生产率比较高,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谁就获利较多。因而,同部门同行业中必然要有竞争,这种情况会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工具,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经营管理,降低消耗,以降低个别劳动时间。社会主义国家对企业实行经济核算制,它对于督促社会主义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三,分化作用。使商品生产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拉开优胜劣汰的差距。并在一定条件下引起商品生产经营者两极分化。价值规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发挥基础作用,它的分化作用是当前个人收入差距拉大的根本原因。只有认清这一点,才能采取有效措施从根本上防止两级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由此我国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接、纵向与横向相联系的网状结构的宏观调控体系,使宏观调控建立在商品和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递、健康发展的同时,调节各阶层的分配关系,促进生产和生活的发展。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

2、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3、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4、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二重性理论)

5、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在数量上(利润率小于剩余价值率)

6、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局部调整,但没有改变本质)

7、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范围被社会主义代替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两种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平等互利地发生经济联系)

8、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在于(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9、假象是指(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10、形而上学否定观的根本错误在于(.否认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11、“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实践出真知)

12、在生产力中物的要素是指(.生产资料)

13、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它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

14、劳动过程是劳动的一般性质和劳动的社会形式的统一。劳动的一般性质是指它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

15、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

16、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向社会劳动的转化必须通过(商品的交换来实现)

1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商品的交换来实现)

18、科学证明,人脑是(思维的器官)

19、相对静止是指(.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20、人们常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句话体现的最主要的辩证法原理是(否定之否定规律)

21、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

22、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真理具有相对性)

23、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24、实践标准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实践具有历史性)

25、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2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27、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28、在一切社会中,社会财富的物质形态都是由(使用价值构成的)

29、通货膨胀的重要表现是(物价上涨)

30、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说,劳动力商品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使用价值具有特殊性)

31、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

3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33、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跨国公司

34、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主要表现在(资本日益社会化)

3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36、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科学性)

37、“画饼不能充饥”说明(精神不能代替物质)

38、实践的含义的是(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

39、“一国两制”符合矛盾学说中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

40、高能物理和天体物理的研究证明,地球上的核反应、元素蜕变现象与宇宙天体物理活动存在共同规律,说明两类现象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

41、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不确定性。实践标准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任何具体实践活动都(具有历史局限性)

42、一切真知都发源于(客观事物)

4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能动的反映论是(摹写和创造的统一)

44、真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任何真理都不是“终极真理”,这说明真理具有(相对性)

45、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它具有(直接现实性)

46、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47、社会形态的基础是(经济形态)

48、(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

49、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社会形态的更替)50、“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这句话表明(革命对历史发展有巨大作用)

5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5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基础和条件是(社会分工)

53、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54、商品价格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55、剩余价值是指(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

56、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动机和直接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

57、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间的矛盾)

5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59、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60、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决定了它的发展必然是(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61、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62、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63、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64、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65、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和共产主义的根本特征(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66、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经阶段和必由之路是(社会主义社会)多项选择题

1、下列命题中属于提示事物本质的是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E.国家是阶段压迫的工具

2、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表明人的本质(是后天的,不是先天的;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是变化的,不是不变的3、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4、剩余价值(是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是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 ;是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里创造的价值 ;体现着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关系)

5、通货膨胀在社会经济中(是纸币取代金属货币流通造成的必然结果;表现为物价上涨 ;表现为实际工资下降 ;是纸币发行量大大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6、利润率等于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之比)

7、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是(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个性中包含了共性;共性和个性可以相互转化)

8、“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原理表明(人的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C.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群众路线的一致性 ;认识论和辩证法的一致性;认识运动是主观和客观的矛盾运动)

9、生产工具是(劳动资料中最主要的有决定意义的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

;划分不同经济时代的物质标志 ;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的要素)

10、全面地理解资本的本质和属性,必须掌握以下几点(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不是物,而是一种生产关系 ;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 ;资本不是静止物,而应理解为运动)

11、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是(社会生产部门分为第Ⅰ部类和第Ⅱ部类;社会总产品的价值由c、v、m三部分组成)

12、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待唯心正确态度的有认清其本质,揭露其错误;剖析其根源,指出其危害;具体分析,批判继承

1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是否承认世界上的事物是运动发展的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14、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认为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时间、空间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时间、空间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

15、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表明(人们不能创造经济规律;人们不能违反经济规律;人们不能消灭经济规律;人们不能改造经济规律)

29、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有产业利润商业利润;银行利润;利息;地租

16、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是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17、“历史的活动是群众的活动”,这一观点表明(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中起决定作用)

18、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它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商品的社会属性;交换价值的基础;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19、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简答题

1、简述实践及其特点

2、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3、简述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它的历史形态、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它的基本形式。

4、简述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

5、简述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区别。

论述题

1、试述产业资本的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

2、试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3、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

第三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梳理与心得

心得: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大学生一门重要的政治必修课。在学习的过程中,虽然少不了枯燥与乏味,但是却的确让我们学到了不少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对我们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教育,使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帮助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维水平,为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确立社会主义信念自觉坚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潜移默化地扩大了视野,加深了思想的深度。在老师的教导下,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处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给我带来了深远意义。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这些原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我应该遵循的原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与时俱进的今天为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马克思主义还教会我们思考问题,思考生活的方式,在大学生的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孙宏斌是个目光长远的人,26岁就被柳传志指定为接班人,这是一个少见的人,他虽然说话有些结巴,但是他能够一眼把产业看到底,他思维很快,语言跟不上思维,柳传志为了出去孙宏斌满足的山西腔,每天逼着他到办公室讲故事,柳传志寄予了孙宏斌很大的期望。孙宏斌胆子很大,主张买断式代理,怂恿开发商大量投放广告。是他,建立了第一个基于房地产的互联网,1998年,房地产业开始火爆,国家希望扩大内需,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一亿7000万,拍了一块大地。在庆功会上他自己都已经泪流满面。2002年底,累计开发30个项目,占到了天津的20%,但是他还没有停止,他目光放在了全中国,但是,走向全中国必须有雄厚的资金,有钱去买地皮。企业建设必须有长远的目光,从长远建设的角度发展企业。不要畏手畏脚,选准了就下手,勇敢尝试。同时,顺弛的发展也告诉了我们要重视宣传的重要性,加大宣传力度,使品牌深入人心。然而,孙宏斌失败了,他最终放弃了对顺驰的控制。其他因素暂不分析,我认识他快速建房,质量留下后遗症,加速了他的失败。做企业,做事,做人都不能急功近利,虽然经济在快速发展,但是质量才是生存的关键,不注重质量埋下的后患一定会付出惨痛代价。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思想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件事上。理解马克思主义,不仅有利于我们用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认清事实本质,更可以提高我们的逻辑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辩别能力。且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我们学好其他学科知识,认清当今形势和理解各项政策制定的基础。老师们在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时,深入浅出,语言幽默,并联系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加以阐述,这种讲课方式使我们能够更加透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精神,并学会了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现实进行分析。

对于我自身来说,我也定会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思想为指导。树立远大志向,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我也相信,在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的指导下,我们的国家定会更加繁荣,祖国更加昌盛。

梳理:

1.基本方法论:

(1)辩证逻辑:

辩证法的实质:对立价值的运演,两种对立价值观的博弈与选择

(2)真理与价值方法论

真理的尺度:只关注社会的物质财富到底是否增长,不关注人本身是否发展了。真理尺度是物的尺度。

价值的尺度:关注在物质财富增长的基础上,人是否得到发展,在财富创造的过程中,是不是一些人动了另一些人的奶酪。价值尺度是人的尺度。

在理性尺度与价值尺度之间选择平衡点,动态的平衡。

理性尺度与价值尺度在角力中寻找最佳平衡点:为了人全面而自由发展。

2.变革

变革:改变事物的本质,创造性的破坏,新质的出现。

革命:社会形态的质变。

改革:在社会基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的自我调整和局部改善。

改革的方向:从物本和科学逐渐转向人本和人文

改革的条件:底层的呼声、上层的领导。要先确定改革的价值理念,统一思想、价值观。

3.产权改革

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数量减少但控制力、竞争力增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完善;国有企业改革与就业问题

市场与国家力量对不同领域的控制。市场领域交给市场规则来调节,公共领域市场调节失灵,按照公共规则运行。

中国在十一大领域(钢铁、能源、汽车、航空、电信、电力、银行、保险、媒体、大型机械、军工)不允许民营资本进入,对外资的恶性侵入进行限制。

4.商品与货币

商品货币理论:

(1)劳动及其本质: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劳动的二重性是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形成原因。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具体劳动:指人们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又称为有用劳动。

抽象劳动:抽去了具体形式的劳动,是一般人类的体力和脑力耗费或支出。

(2)商品及其本质: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这种交换的基本原则是:等价交换。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财富=使用价值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

从人文的角度来看,时间分为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劳动时间用于创造物质财富,解决人的生存问题。自由时间作为个人受教育的时间,发展智力的时间,履行社会职能的时间,进行社交活动的时间,自由运用体力和智力的时间,是个人得到充分发展的时间。

(3)货币及其本质:商品的价值要靠另一个商品来表现。商品的这一诉求,直接导致了货币的产生。

5.政府专题

洛克社会契约论 VS 马克思共产党宣言

三权——行政,立法,司法

中国的制度体制:宪法、法律、行政法规、政府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性规章、自治条例与单行条例、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民事制度设计基本规则:意思自治。只有意思自治侵犯国家和他人权利时才确定为无效。民事领域思考问题思路:利益最大化。

马克思政府理论

政府监管的两难选择:效率与公平之间如何权衡?

6.产业资本

当货币以G—W—G+ΔG的形式运动,从而带来增殖额ΔG时,这个货币就不再是一般的货币,它已经转化成资本,尽管在表面上看它与一般货币没有区别。作为资本的货币在运动中带来的增殖余额ΔG,我们称之为剩余价值。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的无限运动反映出:货币、商品只不过是资本在增殖自身的运动中交替采取的不同外观。资本既不是货币也不是商品,而是在运动中通过不断变换形态来实现增殖的价值。

资本分为三部分: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后来转化为:金融资本-产业资本-商品资本。三大资本之间要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资本总公式:G—W—G+ΔG,反映了各种资本运动的一般特征:通过某种商品为媒介实现自身的增殖。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商品与货币的交换是以等价方式进行的,因而不能产生价值的增殖。但资本的运动结果却产生了价值增殖。因此,所谓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就是资本的价值增殖与价值规律的矛盾。流通中的不等价交换也不能产生价值增殖;流通以外的生产中,生产者只能创造价值不能得到除所创造以外的额外价值。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2.某些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4.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5.贸易能使每个人的状况变得更好;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最好方法;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通货膨胀;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资本论》中的十个经济学原理

1.劳动生产率水平的高低由技术、分工和自然力决定;2.劳动生产率水平提高,平均利润率下降;3.平均利润率下降,一般利息率下降;4.一般利息率下降,金融资产、土地、艺术品等不包含劳动的物品的价格上升;5.包含劳动的物品和不包含劳动的物品的价格呈反方向变动;6.劳动生产率提升,经济危机爆发的可能性会增加;7.市场经济是似自然规律;8.不参与平均利润率的经济部门,政府应该有所作为;9.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发展的基础;10.自由时间的增加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第四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论文

班级:土木C105

小组成员:

陈益心(107053)

丁轩(107054)

郭泉熙(107058)

胡睿(107060)

苗向超(107066)

宋连峰(107067)

第五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复习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主要概念

1马克思主义;

2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二 辨析题

1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不正确)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不正确)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正确)

4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正确)

5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不正确)

6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完全彻底地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贯彻下去,不允许一丝一毫的修改。(不正确)

三、简答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简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是什么?

4简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渊源。

5怎样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6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7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什么?

8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什么?

四、论述题

1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主要概念

1.哲学基本问题;

2.物质;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4.实践;

5.发展;

6.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8.扬弃;

9.规律;

10.意识的能动作用

二、辨析题

1人的活动的目的能否实现,取决于人的动机是否善良、意志是否坚强。(不正确)

2意识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正确)

3错误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正确)

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思维将取代人类思维。(不正确)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不正确)

6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正确)

7斗争性是绝对的,因为它不需要任何条件。(不正确)

8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所以,人为制造矛盾可以推动事物发展。(不正确)

9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会导致唯心主义。(不正确)

三、简答题

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2、怎样理解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3、简述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重要意义。

4、怎样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5、怎样理解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6、什么是时间和空间?怎样理解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的关系。

7、怎样理解社会的物质性。

8、简述实践的基本特征。

9、怎样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性。

10、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1、什么是矛盾?它的基本属性是什么?

12、怎样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3、怎样理解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14、怎样理解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区别与联系。

15、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及表现。

16、发挥主观能动性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四、论述题

1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3为什么说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4试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5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并用以说明应怎样对待我国的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

6试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说明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主要概念

1.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2.认识的非理性因素;

3.真理;

4.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5.价值;

6.价值观;

7.人文精神;

8.一切从实际出发

二、辨析题

1、旧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上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不正确)

2、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获得感性经验。(不正确)

3、割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会犯经验主义错误,但可以避免犯教条主义错误。(不正确)

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不正确)

5、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正确)

三、简答题

1、简述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

2、简述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3、简述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4、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共同点和区别。

5、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

6、为什么说真理多元论是错误的?

7、简述真理与缪误的对立统一。

8、如何理解价值范畴。

9、如何正确理解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

10、怎样理解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

11、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

四、论述题

1、试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关系。

2、试述认识发展的总规律及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之间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试用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原理,论述既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又要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4、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实践标准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何现实意义。

5、什么是理论创新?如何才能做到理论创新。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主要概念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2.生产力;

3.生产关系;

4.经济基础;

5.上层建筑;

6.国家;

7.社会形态;

8.阶级和阶级斗争;

9.改革;

10.科学技术;

11.人的本质;

12.人民群众;

1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二、辨析题

1、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不正确)

2、在信息时代,社会的基本关系表现为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正确)

3、国家是管理公共事务的机关。(不正确)

4、上层建筑只要适合自己的经济基础就能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不正确)

5、人们不能自由选择某一社会形态。(正确)

6、任何个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都是起作用的。(正确)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2、简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3、简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4、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5、如何理解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和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6、为什么说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7、简述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8、如何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两重性。

9、如何理解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0、为什么说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

11、如何理解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2、为什么说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发展过程?

四、论述题

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原理分析“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过程”(江泽民语)这一论断的意义。

2、试述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

3、试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的原理,并说明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4、结合实际,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原理说明“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一、主要概念

1.资本的原始积累;

2.商品;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4.价值规律;

5.货币;

6.劳动力商品;

7.资本和剩余价值;

8.资本积累;

9.分权制衡;

10.两党制和多党制

二、辨析题

1、现实中,商品的市场价格常常与价值不符,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不正确)

2、一个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卖不掉,他的生产就无法继续进行。(正确)

3、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就能自动地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不正确)

4、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是以服务于资本主义制度和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内容的。(不正确)

三、简答题

1、简述劳动力商品与一般商品在价值和使用价值上的不同。

2、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和意义是什么?

3、简述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4、简述利润是怎样转化为平均利润的。

5、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是什么?

6、简述资本主义国家宪法建立的基本原则。

7、为什么说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8、价值规律及其作用是怎样的?

四、论述题

1、试述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2、试述产业资本连续进行的条件及其对社会主义企业资金运动的意义。

3、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主要概念

1,垄断资本主义;

2,金融资本;

3,垄断利润;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5,经济全球化

二,简答题

1,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特点?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及形成?

3,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及实质?

4,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后果?

5,资本的输出与垄断资本的国际扩张?

6,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原因及其实质?

7,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三,论述题

1,为什么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部分质变?

2,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有哪些表现?如何认识其变化的原因?

3,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一,主要概念

1,空想社会主义;

2,新经济政策;

3,无产阶级专政;

4,社会主义民主;

5,政党;

6,马克思主义政党

二,简答题

1,无产阶级革命及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2,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历史作用意义?

3,无产阶级专政及民主?

4,社会主义基本特征?

5,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很长期性?

6,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7,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

8,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及完善?

三,论述题

1,简述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历史贡献和历史经验?

2,怎样理解社会主义首先会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3,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

4,为什么说社会主义事业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一,主要概念

1,共产主义社会;

2,个人理想;

3,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二,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遇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2,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3,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4,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长期性?

5,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三,论述题

1,为什么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2,为什么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3,论述个人理想如何才能与社会理想一致起来?

下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二[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二[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通过这一学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我掌握了基本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学会了用唯物辩证的方法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思想深度也有所增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从总体上把握和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玉侠、张鑫鑫、孙曦婷、刘雨薇、刘雪、王楠案例分析(2009级) 题目:我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院系: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班级:09级3班 姓名:张洪......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外社会实践报告课题名称: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产生及发展的背景 实践形式:实地参观,参阅相关书籍,观看主题影片 参与小组:12土木6班 组长孙辉 组员邵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社会实践报告参考选题 一、政治、思想观念类 1、××地区村级组织选举状况的调查 2、××地区村民、居民自治状况调研 3、××村党支部在本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复习重点:1---4章 一、绪论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答: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理解,即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用马克思原理分析和解决雾霾问题 “雾霾”,作为2013年的年度关键词,成为了近年来社会科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雾霾是雾和霾的混合物,早晚湿度大时,雾的成分多,白天湿度大时,霾占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试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与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关系。 答:(1)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全国各族人民的 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