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规范的意义

时间:2019-05-15 11:06: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规范的意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规范的意义》。

第一篇: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规范的意义

前言

党的“十八”大的顺利召开为国家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新时期背景下,党站在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把教育放在了加强社会建设的首要地位,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求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党在新时期对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而搞好教育就必须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规范意识。

一、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规范是贯彻“十八”大精神,搞好新时期时代发展的需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多次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强调改革开放和允许社会多元化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背景中,我们更需要进一步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规范意识。

首先,教书育人,诲人不倦,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是社会对高校教师提出的良好职业道德要求。然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转型和思想文化多元化的影响,有些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违背了国家长久以来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比如,个别教师对本职教学和科研工作不够重视,他们利用工作中自由支配的时间兢兢业业地搞起第二职业,严重影响和阻碍学校教学质量发展;还有部分老师产生了严重的职业倦怠心理,工作中渎于职守,应付事务。以上问题的出现严重阻碍了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在全面加强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已刻不容缓。而且,在改革开放带来的利益和诱惑下,少数人民教师从事起违法事情,比如非法传销,收受贿赂等。人民教师是遵守社会主义法律、模范执行党和国家政策法规的代表人物,具备良好的师德和法律风貌是社会赋予人民教师的文明象征。新时期背景下,广大人民教师更应该做到依法执教、心中有法,坚持从教育内容到教育方法和手段都要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

另外,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国家教育的主体是人民教师,教师是引领社会科技前沿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质量合格人才的主力军,更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坚持党的基本教育方针和路线的具体体现者。高校教师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和其他行业的从业者相比,高校教师必须具有更加严格的职业道德要求和法律规范意识[2]。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深化高校教师对高等教育法等有关法律规范的认识,成为新时期摆在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规范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

党的“十八”进一步提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公民。高校教师是“四有”公民的形象代表,同时也是培养“四有”公民的主力军,要做好“四有”,高校教师就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规范意识,这是时代对高校教师自身发展提出的要求。

一方面,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规范是教师从业的基本要求。成为良好的“四有”公民,不仅要有文化、有理想,还要有道德,因为立德树人才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前提。同时,作为公民中的一员,教师更应该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遵守《高等教育法》,行为世范,学为人师,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机会坚守在教育岗位上,桃李满天下。

另一方面,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规范也是高校教师成为现代化教师的必要条件。江泽民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这就要求高校教师也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实现教师自身现代化。教师自身现代化是指教师的心理素质、精神面貌及行为特征具备现代化社会和现代化教育发展所要求的品质,即指教师应具备与现代文明和教育相应的道德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并且遵守现代化的法律法规[3]。要做到这一点,高校教师个体就必须能够接受、消化和遵守新的社会规范和教师职业道德,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符合现代化要求的人民教师。

三、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规范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客观需求

教师从教,不仅仅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之重任,而且还会无形中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和塑造学生,这里的人格魅力包括学识、性格,气质,更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和法律规范意识。所以,从学生健康成长的需求来看,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规范至关重要。

首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规范水平影响着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大学时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趋于成熟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高校教师不可推卸地担当起“指路明灯”和“解疑答惑”的重任,倘若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和道德操守不过硬,或者教师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取向偏颇的话,会对学生本人及社会起到不可估量的负面作用[4]。比如,一个以“金钱至上”为价值取向的高校教师,他会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忽视道德品质培养;一个仅仅追求学术却不注重师表、不讲究奉献的教师,会导致学生忽视外在形象管理并追求个人利益;一个思想激进、愤世嫉俗的教师会促进学生群体反动思想的形成。可见,高校教师代表的主流思想和价值取向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甚至会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而且,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规范水平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作为大学生,来学校接受教育的直接目的是能够在菁菁校园里得到德、智、体全面综合发展。高校教师作为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主力军,他们自身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会形成一种教师文化,而这种教师文化潜移默化地决定着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甚至影响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好的教师,引领好的思想,会弘扬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从而影响学生群体整体素质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强调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背景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规范至关重要,它不仅是新时期时代发展的需求,更是高校教师自身发展和大学生成长的客观需要。

第二篇: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规范的意义(xiexiebang推荐)

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规范的意义

摘要: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水平和法律规范意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并与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休戚相关。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规范有着十分重要的必要性,本文从新时期时代发展需求、高校教师自身发展需求和大学生健康成长需求三个方面阐述了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规范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教师;法律规范;职业道德修养

前言

党的“十八”大的顺利召开为国家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新时期背景下,党站在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把教育放在了加强社会建设的首要地位,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求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党在新时期对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而搞好教育就必须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规范意识。

一、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规范是贯彻“十八”大精神,搞好新时期时代发展的需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多次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强调改革开放和允许社会多元化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背景中,我们更需要进一步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规范意识。

首先,教书育人,诲人不倦,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是社会对高校教师提出的良好职业道德要求。然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转型和思想文化多元化的影响,有些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违背了国家长久以来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比如,个别教师对本职教学和科研工作不够重视,他们利用工作中自由支配的时间兢兢业业地搞起第二职业,严重影响和阻碍学校教学质量发展;还有部分老师产生了严重的职业倦怠心理,工作中渎于职守,应付事务。以上问题的出现严重阻碍了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在全面加强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已刻不容缓。而且,在改革开放带来的利益和诱惑下,少数人民教师从事起违法事情,比如非法传销,收受贿赂等。人民教师是遵守社会主义法律、模范执行党和国家政策法规的代表人物,具备良好的师德和法律风貌是社会赋予人民教师的文明象征。新时期背景下,广大人民教师更应该做到依法执教、心中有法,坚持从教育内容到教育方法和手段都要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

另外,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国家教育的主体是人民教师,教师是引领社会科技前沿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质量合格人才的主力军,更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坚持党的基本教育方针和路线的具体体现者。高校教师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和其他行业的从业者相比,高校教师必须具有更加严格的职业道德要求和法律规范意识[2]。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深化高校教师对高等教育法等有关法律规范的认识,成为新时期摆在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规范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

党的“十八”进一步提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公民。高校教师是“四有”公民的形象代表,同时也是培养“四有”公民的主力军,要做好“四有”,高校教师就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规范意识,这是时代对高校教师自身发展提出的要求。

一方面,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规范是教师从业的基本要求。成为良好的“四有”公民,不仅要有文化、有理想,还要有道德,因为立德树人才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前提。同时,作为公民中的一员,教师更应该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遵守《高等教育法》,行为世范,学为人师,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机会坚守在教育岗位上,桃李满天下。

另一方面,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规范也是高校教师成为现代化教师的必要条件。江泽民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这就要求高校教师也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实现教师自身现代化。教师自身现代化是指教师的心理素质、精神面貌及行为特征具备现代化社会和现代化教育发展所要求的品质,即指教师应具备与现代文明和教育相应的道德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并且遵守现代化的法律法规[3]。要做到这一点,高校教师个体就必须能够接受、消化和遵守新的社会规范和教师职业道德,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符合现代化要求的人民教师。

三、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规范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客观需求

教师从教,不仅仅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之重任,而且还会无形中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和塑造学生,这里的人格魅力包括学识、性格,气质,更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和法律规范意识。所以,从学生健康成长的需求来看,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规范至关重要。

首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规范水平影响着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大学时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趋于成熟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高校教师不可推卸地担当起“指路明灯”和“解疑答惑”的重任,倘若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和道德操守不过硬,或者教师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取向偏颇的话,会对学生本人及社会起到不可估量的负面作用[4]。比如,一个以“金钱至上”为价值取向的高校教师,他会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忽视道德品质培养;一个仅仅追求学术却不注重师表、不讲究奉献的教师,会导致学生忽视外在形象管理并追求个人利益;一个思想激进、愤世嫉俗的教师会促进学生群体反动思想的形成。可见,高校教师代表的主流思想和价值取向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甚至会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而且,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规范水平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作为大学生,来学校接受教育的直接目的是能够在菁菁校园里得到德、智、体全面综合发展。高校教师作为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主力军,他们自身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会形成一种教师文化,而这种教师文化潜移默化地决定着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甚至影响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好的教师,引领好的思想,会弘扬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从而影响学生群体整体素质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强调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背景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规范至关重要,它不仅是新时期时代发展的需求,更是高校教师自身发展和大学生成长的客观需要。

[1]党的十八大学习材料.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宣传部印发,2012,11.[2]张硕.高校教师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的重要性分析.大学教育,2014.04.[3]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高等教育法规.河北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印发,2012,11.[4]廖蓉等.论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中国农业教育,2012,03.

第三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是北京师范大学校训。《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提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可见,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一、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重要性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高校教师的对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有着重要的而影响。

所谓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即教师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自觉的按照教师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修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等行为活动以及经过努力所达到的教师道德境界。可见,教师在行为实践中,不断加强、完善职业道德,并将职业道德内化为自身行为,即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形成的过程。教师的职业道德的产生和发展,是同人们教育活动的发展直接相联系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道德规范的升华。

高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主要表现为:一是思想品德方面,要具有以身作则、甘为人梯的精神;二是专业知识方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为专业发展及教育服务;三是教育教学科研能力方面,教书育人,严谨的科研态度致力于专业科研。

当今科技日新月异,对社会环境、人文环境都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冲击。尤其是处于科学文化发展前沿的高校中,学生更是对新鲜社会事物、环境有着先天的敏感性和接纳性。因此,对大学生有着重要影响的高校教师,更应当在这种大环境中,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加强自身素养,对大学生产生积极正面的引导作用。

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1、高校教师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

为人师者,必先正其身,方能教书育人。对高效教师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社会主义理想,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从而不断指导自身职业道德素养的发展。

所谓道德教育,既是通过道德理论和模范事迹的学习,不断加强道德教育。通过学习,将正确的道德观点和理念内化于心。从而延展到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将外显的观念不断内化,指导自身素养的形成。

2、加强专业学习,并将理论指导实践教学

高校教师,其首要任务是教书育人。面对社会的迅猛发展,高校教师必须不断学习,特别是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科技发展,各方面专业知识也在有着不断地发展和变化。无论是在专业知识的基础性和延展性上,高效教师都要进行良好的把握,才能在实践教学中授予学生适应时代需求的专业理论知识,并指导学生更好的运用于实践。

可见,加强专业学习,是对学生的负责,是对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负责,更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提高的表现;加强专业学习,并将其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是教师提高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

3、加强科研能力,促进学科专业研究

科研能力是高校教师的基本能力之一。出色的科研能力,更是高校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以研究者的眼光分析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并落实与专业理论研究中。高校是进行科研活动的重要场所,教师职业本身的内涵、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以及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要求高校教师必须从事科研活动。因此,科研是高效教师除了教书育人之外的第二大任务。当今高校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的科研素养可以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对大学生有重要影响的职业素养。可以说,高校教师的科技创新水平,决定着教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能力。

加强科研素养,既是在高校教师科研实践中,不断提高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

4、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教师对职业的热爱直接体现于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热爱,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热忱。教育教学能力,在一定意义上体现在对教学的工作的投入上,热爱学生,热爱教学工作,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及极大地工作热忱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高校教师要在教学工作中寻找幸福感,努力将教育教学工作内化为自身职业素养的一部分,逐渐体会到教师工作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教书育人,诲人不倦。

三、小结

由此可见,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只体现在思想的完善上,更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外化的过程。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不但要懂得职业道德的范畴,更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通过实践工作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内化于心;用职业道德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并按照师德的要求,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并在实践中发现不足,不断完善提高自己。

道德修养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提高与完善的过程。高校教师应该对自身职业道德状况有一个较为正确全面的理解,才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找准方向,寻找不足,从而不断完善与提高。同时,还应与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等相匹配,建立适应社会需要的自身道德修养体系,以优良的师风影响学生,为教育事业发展做贡献。

第四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

1、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道德人格不断发展完善的需要

教师良好的道德人格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可能自发地形成,而是在后天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

教师只有在教育实践中,通过努力学习,认识到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了解到社会主义教师道德的内容和意义,并通过自身的修养,将认识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情感、意志和信念,进而外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和习惯,才能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对于教师来说,在其自身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中,具有决定意义。通过积极的自我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认识和选择能力,不断克服自身一切非社会主义道德意识的影响,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2、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需要

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的规律,具有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而且必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

这样才能在职业劳动中,不断提高对教师道德的认识,规范自身的教师道德行为,以培养出崇高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人民教师肩负着教育和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崇高使命,为了培养好青年一代,应重视职业道德修养,教师应当把自己修养成为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多因素、多矛盾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运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教师要实现自身道德品质从无到有、从低到高的转变,就必须注意把握和坚持如下基本原则。

1、坚持知和行的统一

知即对教师道德的认识及其在这一基础上所形成的观念等。这是师德修养的前提。行即行为,也就是教师把职业道德的理论认识付诸于行动,这是师德修养的目的。

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就是要把学习道德理论、提高道德认识同自己的行动统一起来,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的师德观念不是自发产生的。教师只有掌握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学、心理学、文学、伦理学、美学知识和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常识、基本原理,懂得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高尚的行为,什么是卑劣的行为,什么是人民教师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品质,为什么应当具备这些道德品质等等,才能提高对师德的认识,形成师德观念,为师德修养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2、坚持动机和效果的统一

动机和效果是人的行为的互为存在、互为转化的两个要素。动机是人的行为的思想动力。离开动机,就不会有行为的发生,也就谈不到什么效果。

教师职业道德的修养过程同样是动机和效果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过程。教师要真正担负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职责,还必须把这内在动机转化为行动,用教师道德的基本原则规范自己的言行,运用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的实践,以提高实际效果。

3、坚持自律和他律的结合自律和他律的关系,实质上就是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在师德修养中,教师自身的内因——内心信念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一个教师只有真正懂得了师德要求的重要性,只有发自内心地对人民教师道德义务的真诚信服和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才会在教育实践格守人民教师的道德要求,并会由于自己在教育活动中履行了某种道德义务而感到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形成一种信念和意志,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勇于坚持这种行为。

4、坚持个人和社会结合在教师职业道德的修养中,个人与社会同样是相互作用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每一步又都离不开社会,离不开社会舆论的评价和监督。社会在道德上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就为教师进行师德修养提供了外在的动力和努力方向。社会要尊重教师的身份和地位,给每个教师提供道德行为选择的客观基础,并通过好的环境、舆论、评价等方式促使教师道德品质的升华,达到崭新的道德境界。

5、坚持继承和创新结合师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在进行师德修养中,创新与继承必须同行。必须在当

代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的基础上,在新的教育实践中,借鉴传统的优秀师德,重建新的更高的社会主义师德。

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是不同于以往旧教育的崭新事业,教师处于新的社会环境中,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会不断地遇到和提出新的问题,师德修养也就不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而要不断创新。

要对社会主义条件下教师职业活动中的利益关系,道德关系和行为规律加以认识,要保证教师工作的原则方向,实现教师对社会发展人类文明所担负的使命,就必须创造出新一代的师德规范体系和内容。

总之,师德修养中只有继承和发扬传统师德,又要根据时代这一新的社会环境和客观条件有所创新,才能在师德修养上达到一定的高度,登上一个又一个高峰。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方法尽管因人而异,但一般来说,有加强理论学习,注意内省,慎独,与教育实践相结合,虚心向他人学习,坚持不懈努力等。只有共同运用这些修养方法,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才能富有成效。

1、加强理论学习,注意内省,慎独

教师要认真学习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内省”、“慎独”,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内省,即指自觉地进行思想约束,内心时时反省检查自己的言行。“慎独”,既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境界,又是一种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指的是在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时候,在闲居独处的情况下,更要小心,谨慎,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言论和行为符合道德要求。

教师的劳动特点富有极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没有“慎独”的修养,那就很难做好教育工作。

2、勇于实践磨练,增强情感体验

人的道德修养不能脱离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客观实践。教育实践不仅是教师进行师德修养的现实基础,同时,也是检验师德修养的唯一标准。

教育实践也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目的和归宿。教师道德修养的目的,在于形成良好的师德素质,提高教育实践能力。

教育实践是正确师德观念的认识来源,只有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才能正确认识教育活动中的各种利益和道德关系,才能培养好自己的师德品质。教育实践还是不断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动力。

3、虚心向他人学习,自觉与他人交流

师德修养不是教师个人孤立的脱离社会的闭门修养,而是在教育实践中人与人相互交往相互影响的社会性活动,教师品德修养也是社会道德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见贤思齐”,虚心向他人学习,自觉与他人交流就是师德修养的一个好方法。

虚心学习他人,首先要注意从教育家那里汲取思想营养。比如,在发展我国人民教育事业中有一大批革命教育家如徐特立、陶行知、吴玉章等,为我们人民教师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向我们展现了人民教师的理想人格,只有主动了解他们的事迹,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才能升华自己的师德境界。

4、确立可行目标,坚持不懈努力

师德修养同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一样,不能是盲目的、无计划的,而必须有着明确的目标作为指导。

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中,指导整个修养过程的总目标是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理想,它作为一面旗帜,为教师如何做人、如何胜任教书育人的责任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奋斗目标,并成为教师生活的重要精神支柱,推动和激励着教师朝着更高的道德境界奋进。

总之,师德修养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既要有崇高的师德理想作为个人修养的目标,又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有切实可行的具体要求; 从现实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入手,

第五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高等教育法规》

河北省2012年高校教师岗前培训

考核作业

考试科目: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高等教育法规》

工作单位: 准考证号: 姓 名:

河北农业大学 1201030226 胡宝月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简论高校教师在职业生涯中

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的必要性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了。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胡锦涛同志代表党中央所作的政治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十八大报告科学地回答了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明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和战略重点、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做了全面部署,是指导教育工作改革创新的基本方针和依据。

教育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是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撑。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对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作为一名教师,学习领会十八大精神,就是要将报告融入思想,化为实践,贯穿于工作的方方面面。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建设适应素质教育的高质量教师队伍的客观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体现了我们党对道德建设的高度重视和进一步加强道德建设的坚定决心,也是对新时期道德建设的高度凝练和概括。

教师的职业就是专业,就是教书育人的事业。能否培养出高素质创造性的人才,是衡量高校教师师德的根本标准。教书育人的前提是立德树人。模范地遵守法律法规是教师为人师表的应有之义。首先,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教师应“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模范地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其次,法律法规和学校纪律都要求教师坚持学术操守,牢记学术责任,恪守“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教学有纪律”,不在课堂上散播影响社会稳定和校园和谐、损害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再其次,守法还要求教师积极培养学生的守法意识、公民意识,引导学生做守法的新一代公民。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民族的振兴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素质的高低、职业道德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因此,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是新形势下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弘扬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他的劳动是塑造人的特殊劳动。教师每天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学生的复杂性、多样性、多变性,决定了教师必须严谨治学,必须探索创新。因人而异,方能使不同的学生都能有效地获取知识,都能有所提高,有所进步,有所发展。教育的本质是将一个自然人培养成为有知识、才能和素养的人,是具有完全人格的社会人。育人,是教师的天职。高等学校教师的职责是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要教会学生做人。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应当一切以学生为本。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给出了以学生为本的真谛:教育是把一个人从黑暗引向光明,教育是把一个人从低俗引向高尚,教育是把一个人从虚假引向真实。学生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学生是教育出发点,也是教育归宿;学生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一切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教育是引导不是去左右,教育是影响不是去支配,教育是感染不是去教训,教育是解放不是去控制。真正的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让学生体验美好,体验崇高,体验成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鲜明的价值判断,丰富的思想体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八大报告不仅为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赋予了教育工作者沉甸甸的历史重任。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生涯的根本。敬业爱生,教书育人,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严谨治学,诚实守信,力戒浮躁,抵制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服务社会,自觉承担社会义务,积极提供专业服务。为人师表,树立优良学风教风,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除了教书还要育人。要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要坚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我相信,怀着浓浓的民本情怀,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有着数万万中华儿女的不懈努力,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必定会稳步推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也将指日可待。

因此,作为高校教师,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对加强和改进搞笑师德建设,建设高素质专业化高校教师队伍,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自身修养,弘扬高尚师德,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对于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也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下载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规范的意义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规范的意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心得体会

    今年1月1日国家教育部制定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正式颁布实施。通过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进一步增强了我们作为幼师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时时......

    浅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浅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新入职教师培训计划师德师风专题 一、教师职业道德内涵和特点 (一)道德 1、道德的含义:在伦理学意义上,道指做人之道,即人之所以为人必须共同遵守......

    论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及途径

    论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及途径 办好一所大学,关键在于拥有一支高素质、高品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曾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

    如何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论文【摘要】高校教师承担着培养大学生的重任。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品质高低,是衡量教师是否称职的关键,以及教师能否维护自身形象和人格尊严的关......

    湖北省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论文[★]

    湖北省高校新入职人员岗前培训论文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从黄大年同志的先进事迹 浅谈新时期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履行 工作单位: 姓 名: 身份证号 培训点: 论文评分: 评阅......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试题2015

    《高校师德修养实用教程》考试题型 (考试时间:120分钟) 姓名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 一、不定项选择题(请从四个备选项中选择符合题目要求的正......

    71《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第七章)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第七章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有四个选项,请选择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括号内。(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 分) 1、......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作业要求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作业要求 1、关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内容的论文 2、字数为2000字 3、红色条纹信纸 4、序号为班级花名册里的序号 5、格式要求如(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