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唐书元澹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新唐书·元澹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19分)
元澹,字行冲,以字显,后魏常山王素莲之后。少孤,养于外祖司农卿韦机。及长,博学,尤通故训。及进士第,累迁通事舍人。狄仁杰器之。尝谓仁杰曰:“下之事上,譬富家储积以自资也,脯腊膎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疾疢。门下充旨味者多矣,愿以小人备一药石,可乎?”仁杰笑曰:“君正吾药笼中物,不可一日无也。”
景云中,授太常少卿。行冲以系出拓拔,恨史无编年,乃撰《魏典》三十篇,事详文约,学者尚之。初,魏明帝时,河西柳谷出石,有牛继马之象。魏收以晋元帝乃牛氏子冒司马姓,以著石符。行冲谓昭成皇帝名犍,继晋受命,独此可以当之。有人破古冢得铜器,似琵琶,身正圆,人莫能辨。行冲曰:“此阮咸所作器也。”命易以木,弦之,其声亮雅,乐家遂谓之“阮咸”。
开元初,罢太子詹事,出为岐州刺史,兼关内按察使。自以书生,非弹治才,固辞。入为右散骑常侍、东都副留守。嗣彭王子志谦坐仇人告变,考讯自诬,株蔓数十人,行冲察其枉,列奏见原。四迁大理卿,不乐法家,固谢所居官,改左散骑常侍,封常山县公。充使检校集贤,再迁太子宾客、弘文馆学士。先是,马怀素撰书志,褚无量校丽正四部书,业未卒,相次物故。诏行冲并代之。玄宗自注《孝经》,诏行冲为疏,立于学官。以老罢丽正校书事。
初,魏光乘请用魏征《类礼》列于经,帝命行冲与诸儒集义作疏,将立之学,乃引国子博士范行恭、四门助教施敬本采获刊缀为五十篇,上于官。于是右丞相张说建言:“戴圣所录,向已千载,与经并立,不可罢。魏孙炎始因旧书擿类相比,有如钞缀,诸儒共非之。至征更加整次,乃为训注,恐不可用。”帝然之,书留中不出。行冲意诸儒间己,因著论自辩。俄丐致仕,十七年卒,年七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献。(《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五卷)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命易以木,弦之 弦:弹奏 B.业未卒,相次物故 卒:完成
C.有如钞缀,诸儒共非之 钞缀:抄袭,连缀 D.俄丐致仕,十七年卒 丐:请求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臣子向帝王分条陈述说明的意见书,如“奏疏”;也是对古书经典类的注解和对书籍注解的进一步注释,如“注疏”。
B.“右丞相”古代官职,丞相之一。南宋孝宗时改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右丞相的就是在皇帝右手站立的丞相,也称主相。基本上右丞相的官职大于左丞相。
C.“出”京官外放,与“放”意思相近,如“永和初,出为河间相”。(范晔《张衡传》)
D.“赠”又叫“追赠”,指古代皇帝为已经去世的官员及其亲属给予的加封。“赠典”是指古代朝廷推恩重臣,把官爵授给已死官员而举行的典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行冲有见识。有人挖古墓得到一个形状像琵琶的铜器,人们都不能辨认,元行冲辨识是阮咸所作的乐器,让人用木头仿作了一个,果然能够演奏。
B.元行冲很有才学。他早年凭借书法闻名于世,长大后,学识渊博,通晓训诂之学,考中进士后,多次升迁为通事舍人。
C.元行冲为人谦逊正直。朝廷曾让他出任岐州刺史,兼任关内按察合,可是他自认为是一介书生,不是监察弹劾之才,就没有接受任命。
D.元行冲为人申诉冤屈。嗣彭王之子李志谦因仇人告发而获罪,经受不住拷打审讯就被迫认罪,株连了数十人,元行冲审查得知他们冤枉,上奏恕免了他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恨史无编年,乃撰《魏典》三十篇,事详文约,学者尚之。译文:(2)帝然之,书留中不出。行冲意诸儒间己,因著论自辩。译文:
答案:
10.A(原:原谅,宽恕)
11.D(“把官爵授给已死官员而举行的典礼”错,应为“把官爵授给官员已死父母及祖先的典礼”)
12.B(“他早年凭借书法闻名于世”分析有误,文中的“以字显”的意思是以他的字“元冲”显名于世,这里的“字”不是书法的意思。)
13.(1)遗憾史书没有编年,于是撰写了《魏典》三十篇,记事详备而文字简洁,学习的人们都推崇它。(“恨”“乃”“详”“约”“尚”各1分)
(2)皇帝同意张说的建议,那书就留在宫中不再拿出来。元行冲猜测是儒生们在离间自己,于是写文章给自己辩解。(“然”“意”“间”“著”“自辩”各1分)参考译文
元澹,字行冲,以字“行冲”显名于世,是后巍常山王元素莲的后代。元行冲小时候失去父母,寄养在外祖父司农卿韦机门下。等长大后,学识渊博,尤其通晓训诂之学。等考中进士,多次升迁为通事舍人。狄仁杰很器重他。他曾经对狄仁杰说:“下级侍奉上级,就像富贵人家积蓄钱财以备自用,脯腊膎胰等肉食是用来提供补养的膳食,参术芝桂是用来预防疾病的。门下充陈的美味太多了,希望能用小人备做一种药石,可以吗?”狄仁杰笑着说:“您正是我药笼中的药物,不能一天没有啊。”
景云年间,(元行冲被)授任太常少卿。元行冲因世系出自拓拔氏,遗憾史书没有编年,于是撰写了《魏典》三十篇,记事详备而文字简洁,学习的人们都推崇它。当初,魏明帝的时候,河西柳谷出产的石头,有牛跟在马后的形象。魏收因晋元是牛氏之冒用司马姓,就说这石头是征兆。元行冲说昭成皇帝名叫犍,继晋之后承受天命,只有此人可以担当。有人挖古墓得到一个铜器,形状像琵琶,器身正圆,没能人能辨认。元行冲说:“这是阮咸所作的乐器。”命令人换成木头制作,再装上弦,它的声音清亮雅致,演奏音乐的人于是叫它“阮咸”。
开元初年,朝廷罢免元行冲太子詹事的官职,元行冲出任岐州刺史,兼任关内按察使。元行冲自认为是一介书生,不是监察弹劾之才,坚持辞谢不接受。召入朝廷任右散骑常侍、东都副留守。嗣彭王之子李志谦因仇人告发而获罪,拷打审讯因经受不住就自己承认妄加给自己的罪,株连了数十个人,元行冲审察得知他们冤枉,上奏恕免了他们。四次升迁大理卿,他不喜欢法家,坚持辞谢所任之官,改任左散骑常侍,封常山县公。充任使检校集贤。两次升迁任太子宾客、弘文馆学士。在这之前,马怀素撰写书志,褚无量在丽正殿校正四部书,事情没有完成,相继去世。皇帝下诏让元行冲一并代替他们的职务。唐玄宗自己为《孝经》作注,下诏元行冲作疏,在学官中设立。因年老结束丽正殿校书之事。当初,魏光乘请求把魏征的《类礼》列入经书中,皇帝命令元行冲和诸儒一起作疏解,准备在学官中设立,于是他带领国子博士范行恭、四门助教施敬本采集删减著为五十篇,进呈给朝廷。当时右丞相张说建议说:“戴圣所集录的,前后已经有千年了,也经书并立,不可以废止。魏孙炎开始利用旧书接选类比,如同抄袭连级在一起,儒生们一起非议他。到魏征再加以整理,以作注解,恐怕不能作为经书来用。”皇帝同意张说的建议,那书就留在宫中不再拿出来。元行冲猜测是儒生们在离间自己,于是写文章给自己辩解。不久请求退休,开元十七年去世,享年77岁,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叫献。《晋书·王舒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列夫·托尔斯泰《八月的塞瓦斯托波尔》阅读练习及答案 《元史·谢让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宋史·胡晋臣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新唐书·王铎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元史·刘整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韩守益《苏武慢·江亭远眺》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赏析】 王维《少年行》(其二)阅读练习及答案 陈与义《除夜二首(其一)》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实秋《鸟》阅读练习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阅读练习(含答案)李白《关山月》阅读练习及答案
林清玄《什么才是有品质的生活》阅读练习及答案 《大地上的事情》阅读练习及答案
归有光《归钺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第二篇:《新唐书李栖筠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文言文阅读(19分)
李栖筠,字贞一,世为赵人。幼孤。有远度,庄重寡言,体貌轩特。喜书,多所能晓,为文章,劲迅有体要。不妄交游。族子每称有王佐才,士多慕向。
关中旧仰郑国渠溉田,而豪戚壅上游取水碓之利,且百所,夺农用十七。栖筠请皆彻毁。魁然有宰相望。元载忌之,出为常州刺史。岁旱,民多死徙。栖筠为浚渠,分江流灌田,遂大稔。宿贼张度踞阳羡西山,累年吏讨不克。至是发卒捕斩,支党皆尽,里无吠狗。乃大起学校,堂上画《孝友传》示诸生,人人知劝。以治行进光禄大夫。人为刻石颂德。
苏州方清因岁凶,诱饥民为盗,积数万,依黟、歙间,阻山自防,东南厌苦。诏李光弼分兵讨之。会平卢行军司马许杲恃功,擅留上元,有窥江、吴意。朝廷以创残重起兵,即拜栖筠浙西都团练观察使,使图之。栖筠至,张设武备,遣辩士厚赍金币抵杲军赏劳,使士歆爱,夺其谋。杲惧,悉众度江,掠楚、泗而溃。以功进御史大夫。则又增学庐,表宿儒河南褚冲、吴何员等,拜为师,身执经问义。远迩趋慕,至徒数百人。
元载当国久,益恣横。栖筠素方挺,无所屈。时华原尉侯莫陈①N以优补长安尉,当参台②。栖筠询其劳,N色动,不能对,乃自言为徐浩、杜济、薛邕所引,非真优也。始,浩罢岭南节度使,以瑰宝数十万饷载,而济方为京兆,邕吏部侍郎。三人者,皆载所厚,栖筠并劾之。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N等皆坐贬。
帝欲相栖筠,惮载辄止。然有进用,皆密访焉,多所补助。栖筠见帝猗违不断,亦内忧愤。卒,年五十八,自为墓志。赠吏部尚书,谥曰文献。《新唐书列传》
注:①侯莫陈,三字复姓。②台,御史台,御使大夫官署。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N等皆坐贬。
B.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N等皆坐贬。
C.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N等皆坐贬。
D.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N等皆坐贬。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关中,本文所指相当于今之陕西省中部。从郑国渠修好以后,关中就成为了物产更丰饶的沃野之地。古代的“关中”和今天的“关内”所指基本上是同一地区。
B.诸生,文中指的是在州府学习的学生。诸生本指众有知识学问之士或在学读书的学生,明清时期指经科举考试考取秀才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C.优,优等。“以优补长安尉”,是说侯莫陈N因考核得到优秀等级从而补任长安尉。唐代对官员考核的主要内容是官员的政绩、才干和品德,考核后分出三等九级。
D.赠,赠官,“赠吏部尚书”,即朝廷在李栖筠逝世后追赠其为吏部尚书。古代朝廷对功臣死后追赠官职,一般是在其生前官职基础上加赠一级官阶以表示褒奖肯定。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栖筠心系百姓,不畏豪族。豪门大族拦截郑国渠上游的水修建水碓,大量占有农业用水,李栖筠请求朝廷拆毁这些水碓,为老百姓谋取福利。
B.李栖筠重视教育,关心后学。在任职期间,他曾大力修建学校,鼓励学生,虚心拜有学问的人为师,这就吸引了远近不同地方的读书人来求学。
C.李栖筠文武兼通,治政有方。他为百姓修整水利,从而战胜了旱灾饥荒;在对付许杲时,既加强军备,又连施妙计,使得许部后来不战而溃散。
D.李栖筠方正刚直,处事公正。在任御史大夫的时候,虽然此时元载把持了国政,栖筠仍严查并重罚了买官卖官的徐浩、杜济、薛邕、元载等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岁旱,民多死徙。栖筠为浚渠,分江流灌田,遂大稔。(5分)
(2)帝欲相栖筠,惮载辄止。然有进用,皆密访焉,多所补助。(5分)
答案:
10、D.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
由是N等皆坐贬。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 B级。
11、A
关内,古代在今陕西建都的王朝,统称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王畿附近叫关内。今指山海关以西或嘉峪关以东一带地区。历史上“关内”与今之“关中”不等同。本题考查考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级。
12、D.
没有将“卖官”的丞相元载法办。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级。
13、(1)岁旱,民多死徙。栖筠为浚渠,分江流灌田,遂大稔。常州这一年遭遇旱灾,老百姓多因饥饿而死在迁移(或:逃荒的)路上。栖筠为百姓疏通渠道,分引长江之水灌溉农田,于是当年取得大丰收。
(“死徙”的省略“于”:在;浚渠:疏通渠道;大稔:取得大丰收。每点各 1 分。大意 2分)
(2)帝欲相栖筠,惮载辄止。然有进用,皆密访焉,多所补助。
帝想任命栖筠为丞相,但因为惧怕元载就此作罢。然而有要晋升任用的人,皇帝都暗中向李栖筠询求意见,栖筠的意见也多有补助。
(相:以……为相;惮:害怕;密访:暗中咨询。每点各 1分。大意 2分)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级。
参考译文:
李栖筠,字贞一,世代都是赵人。小时候就死了父亲。他有高远的气度,为人庄重少言,体格高大形貌与众不同。他喜欢读书,大多数书籍都能通晓。他写的文章,简明流畅,切中要害。他不胡乱结交朋友。同族人经常称赞他有辅佐君主的才能,士人大多仰慕他。
关中地区过去依靠郑国渠灌溉农田,但豪族贵戚拦截上游水源,修建借水力舂米的水碓
以谋取利益,设置了将近百所水碓坊,抢夺了农业用水的十分之七。栖筠请朝廷彻底拆毁这些水碓(以保障百姓的农田用水)。李栖筠业绩很突出,有宰相般的崇高声望。丞相元载嫉妒他,让他出京担任常州刺史。常州这一年遭遇旱灾,老百姓多因饿而死在迁移(逃荒的)路上。栖筠为百姓疏通渠道,分引长江之水灌溉农田,于是当年取得大丰收。长期为盗的张度盘踞阳羡县西山这个地方,多年来,官吏征讨都不能取得胜利。到这时李栖筠派遣士卒追捕斩杀了张度。张度的分支余党都被歼灭,乡里安定到连晚上报警吠叫的狗声都没有。于是李栖筠又大力修建学校,学校正堂上绘《孝友传》给求学的儒生看,人人得到鼓励。他凭着政绩和品行晋升为光禄大夫。百姓为他立碑刻文颂扬其德。
苏州方清趁年成不好闹饥荒,诱骗灾民做盗贼,聚集了数万人。盘踞在黟州、歙州之间,凭借高山险阻自我防护,东南百姓厌烦之,并引以为苦。朝廷下诏命令李光弼派兵讨伐叛乱。刚好平卢行军司马许杲依仗军功大,擅自停留在上元(而不配合朝廷的军队),有觊觎江、吴之意。朝廷因为国家在受到创伤残破之后再次起兵征伐,就授予李栖筠浙西都团练观察使的职务,命他谋取许杲。李栖筠到任,大力部署安排武器装备,派遣口才出众的人携带厚重的财物到许杲军营犒劳士兵,让士卒们欢喜,强行破除了许杲的图谋。许杲害怕,率领全部人马渡过长江,抢掠楚、泗,其后溃散。李栖筠凭借功劳大,晋升为御史大夫。他又增设学校,上表推荐年高有声望的儒者河南人褚冲、吴人何员等,拜学官为自己的老师,亲自手执经书问询经意。远近的读书人趋附慕名而来,到了收学徒几百人的地步。
元载执掌国政时间长,更加放肆专横。栖筠向来方正刚直,没有什么屈服的。当时华原尉侯莫陈N凭着优等考核补任长安尉,应当参拜御史台。李栖筠询问他的功劳,侯莫陈N脸色大变,不能回答,于是自己承认是被徐浩、杜济、薛邕所引进推荐的,不是真正的优等。
当初,徐浩被罢免了岭南节度使官职,把价值数十万钱的贵重而美丽的珠宝送给元载,而杜济当时正担任京兆尹、薛邕任吏部侍郎。这三个人都是元载所亲近重用的,李栖筠一并弹劾这三人。皇帝还没决断,适逢遇到月食,皇帝问栖筠发生月食的原因,栖筠回答说:“月食显示对犯罪者的惩罚,现在欺瞒陛下包藏私心行事的人没有得到惩罚,上天好像是要以月食警示陛下吧?”由此N等人都因罪被贬官。
帝想任命栖筠为丞相,但因为害怕元载就此作罢。然而有要晋升任用的人,皇帝都暗中向李栖筠询求意见,栖筠的意见也多有补助。栖筠见皇帝遇事迟疑不决,也内心忧愁愤懑。去世时,终年五十八岁,自己写好墓志铭。朝廷追赠他吏部尚书的官职,谥号文献。
第三篇:《新唐书吕文仲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吕文仲,字子臧,歙州新安人。文仲在江左,举进士,调补临川尉,再迁大理评事,掌宗室书奏。入朝,授太常寺太祝,稍迁少府监丞。预修太平《御览》、《广记》、《文苑英华》,改著作佐郎。太平兴国中,上每御便殿观古碑刻,辄召文仲与舒雅、杜镐、吴淑读之。尝令文仲读《文选》,继又令读《江海赋》,皆有赐赍。以本官充翰林侍读,寓直御书院,与侍书王著更宿。时书学葛湍亦直禁中,太宗暇日,每从容问文仲以书史、著以笔法、湍以字学。雍熙初,文仲迁著作佐郎,副王著使高丽。复命改左正言,巡抚福建。未几,赐金紫,加左谏议大夫。淳化中,与陈尧叟并兼关西巡抚使。时内品方保吉专干榷酤,威制郡县。民疲吏扰,变易旧法,讼其掊克者甚众。文仲等具奏其实,太宗怒甚。亟召保吉,将劾之,反为保吉所讼,下御史验问。文仲所坐皆细事,而素巽懦,且耻与保吉辨对,因自诬伏,遂罢职。既而太宗知其由,复令直秘阁;逾月,再为侍读。景德中,鞫曹州奸民赵谏狱。谏多与士大夫交游,内出姓名七十余人,令悉穷治。文仲请对,言逮捕者众,或在外郡,苟悉索之,虑动人听。上曰:“卿执宪,当嫉恶如仇,岂公行党庇邪?”文仲顿首曰中司之职非徒绳纠愆违亦当顾国家大体今纵七十人悉得奸状以陛下之慈仁必不尽戮不过废弃而已。但籍其名,更察其为人,置于冗散,或举选对扬之日摈斥之,未为晚也。”上从其言。文仲久居禁近,颇周密兢慎。其使高丽也,善于应对,清净无所求,远俗悦之。后有使高丽者,必询其出处。(节选自《宋史·列传·卷五十五》)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仲顿首曰/中司之职/非徒绳纠/愆违亦当/顾国家大体/今纵七十人悉得奸状/以陛下之慈仁/必不尽戮/不过废弃而已
B.文仲顿首/曰中司之职/非徒绳纠愆违/亦当顾国家大体/今纵七十人悉得奸状/以陛下之慈/仁必不尽戮/不过废弃而已
C.文仲顿首曰/中司之职/非徒绳纠愆违/亦当顾国家大体/今纵七十人悉得奸状/以陛下之慈仁/必不尽戮/不过废弃而已
D.文仲顿首曰/中司之职/非徒绳纠/愆违亦当/顾国家大体/今纵七十人悉得奸状/以陛下之慈/仁必不尽戮/不过废弃而已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左,也叫江东,古时在地理上以东为左, 江左指长江上游地区。
B.御,指上级对下级的治理,也是对帝王所作所为及所用物的敬称。
C.金紫,即“金印紫绶”,唐宋后指金鱼袋及紫衣,因此借代贵官。
D.禁近,禁中帝王身边,多指翰林院或官署在宫中的文学近侍之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吕文仲博通书史。入朝当官后,他参与修订《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和《文苑英华》,他的才华也得到太宗皇帝的赏识。
B.吕文仲胆小怯懦。在担任关西巡抚使的时候,宦官方保吉作威作福、压制郡县百姓,吕文仲上奏揭发他,却反被他诬告。
C.吕文仲顾全大局。在审理曹州犯法者赵谏的案件时,吕文仲下令彻查七十多人,却为同郡的人求情,以致仁宗皇帝认为他结党营私。
D.吕文仲无欲则刚。出使高丽的时候,以善于答对和清心寡欲受到人们的喜爱,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他的才华和人生的格局风度。
7.把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宗暇日,每从容问文仲以书史、著以笔法、湍以字学。(5分)
译文:
(2)文仲所坐皆细事,而素巽懦,且耻与保吉辨对,因自诬伏,遂罢职。(5分)
译文:
答案:
4.C
5.A(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6.C(“为同郡的人求情”错)
7.(10分)(1)太宗在闲暇的时候,常常私下拿书史的问题问文仲、拿笔法的问题问王著、拿字学的问题问葛湍。(“暇日”、“每”、介词结构后置句式各一分,句意2分)
(2)文仲犯的罪都是小事,但他向来怯懦,并且以和保吉辩论答对为耻,于是无辜服罪,被罢免了职务。(“坐”、“耻”、“诬伏”各一分,句意2分)
译文:
吕文仲,字子臧,是歙州新安人。文仲在江东,考进士,调迁补任临川尉,两次提升为大理评事,掌管宗室书简、奏章。进入朝廷做官,被任命为太常寺太祝,渐渐提升到少府监丞。参与修订《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改任著作佐郎。太平兴国年间,皇上常常到便殿观赏古碑刻,总是召文仲与舒雅、杜镐、吴淑读这些碑刻。曾经让文仲读《文选》,接着又让他读《江海赋》,两次都有赏赐赠送。吕文仲在原有职务上担任翰林侍读,夜间在御书院值班,与侍书王著轮换。那时书法学校的葛湍也在宫中值班,太宗在闲暇的时候,常常私下拿书史的问题问文仲、拿笔法的问题问王著、拿字学的问题问葛湍。雍熙初年,文仲升任著作佐郎,辅助王著出使高丽。执行命令后回报,改任左正言,巡视福建。不久,皇上赏赐高官显爵,升任左谏议大夫。淳化年间,与陈尧叟一起兼任关西巡抚使。那时宫中宦官方保吉专门管理酒业征税,用威势压制郡县百姓。百姓疲惫官吏被他骚扰,还改变原有的法令,控告他收刮民财的人很多。文仲等人详细奏明实际情况,太宗很生气。文仲紧急召进保吉,将要判他的罪,反而被保吉控告,交给御史查验审问。文仲犯的罪都是小事,但他向来怯懦,并且以和保吉辩论答对为耻,于是自己虚构事实伏法,被罢免了职务。不久太宗知道了他这样做的缘由,又让他到秘阁轮班;过了一个月,第二次担任侍读。景德年间,吕文仲审理曹州犯法者赵谏的案件。赵谏多和当官的交往,供出七十多人的姓名,吕文仲下令全部彻底查办。文仲向皇上请求奏对,说逮捕的人很多,有的在外郡,如果全部捉拿他们,又顾虑到会触动公众的视听。皇上说:“你执行法令,应当嫉恶如仇,哪能公然结党庇护?”文仲磕头说:“御史中丞的职分,不只是像绳墨一样纠正人的过失,还应当顾全国家大体。现在纵然七十人都查出犯法的事实,但凭着陛下的慈善仁爱,一定不会把他们全杀了,只不过把他们弃置不用而已。只是登记他们的名字,再调查他们的为人,让他们担任闲职,或在举荐选拔官吏谢恩的时候排斥他们,为时未晚。”皇上听从他的话。文仲久住在禁中帝王身边,做事非常周到完备小心谨慎。他出使高丽的时候,善于答对,心境洁净没有求取的东西,偏远地区的俗人都喜欢他。后来有人出使高丽,他们一定会询问文仲是仍然出仕还是已经退隐。
第四篇:《宋史曾几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曾几,字吉甫,其先赣州人,徒河南府。幼有识度事亲孝母死蔬食十五年入太学有声试吏部考官异其文置优等赐上舍出身擢国子正兼钦慈皇后宅教授。迁辟雍博士,除板书郎。
高宗即位,改提举湖北,又改浙西。会兄开为礼部侍郎,与秦桧力争和议,桧怒,开去,几亦罢。逾月,除广西转运副使,徒荆南路。
桧死,起为浙西提刑、知台州,治尚清净,民安之。黄岩令受贿为两吏所持,令械吏置狱,一夕皆死,几诘其罪。或曰:“令,丞相沈该客也。”治之益急。
几承平已为馆职,去三十八年而复至,须鬓皓白,衣冠伟然。每会同舍,多谈前辈言行、台阁典章,荐绅推重焉。诏修《神宗宝训》,书成,奏荐,帝称善。权礼部侍郎。兄、开皆尝贰春官,几复为之,人以为荣。
吴、越大水、地震,几举唐贞元故事反覆论奏,帝韪其言。他日谓几曰:“前所进陆贽事甚切,已遣漕臣振济矣。”上闵劳以事,提举玉隆观,绍兴二十七年也。
金犯塞,中外大震,帝召杨存中偕宰执对便殿,谕以将散百官,浮海避之。左仆射陈康伯持不可。存中言:“敌空国远来,已闯淮甸,此正贤智驰骛不足之时。臣愿率先将士,北首死敌。”帝喜,遂定议亲征,下诏进讨。有欲遣使诣敌求缓师者,几疏言:“增币请和,无小益,有大害,为朝廷计,正当尝胆枕戈,专务节俭,经武外一切置之。且前日诏诸将传檄数金君臣,如叱奴隶,何辞可与之和耶?”帝壮之。
孝宗受禅,几又上疏数千言。将召,屡请老,乃迁通奉大夫,致仕。乾道二年卒,年八十二,谥文清。(选自《宋史列传第百四十一》,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幼有识度/事亲孝母/死/蔬食十五年/入太学有声/试吏部考官/异其文/置优等/赐上舍出身/
B.幼有识度/事亲孝/母死/蔬食十五年/入太学有声/试吏部/考官异其文/置优等/赐上舍出身/
C.幼有识度/事亲孝/母死/蔬食十五年/入太学有声/试吏部考官/异其文/置优等/赐上舍出身/
D.幼有识度/事亲孝母/死/蔬食十五年/入太学有声/试吏部/考官异其文/置优等/赐上舍出身/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博士指古代学官名,始于战国时期,秦汉相承。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B.漕指通过水道运粮,又可指水运他物。水路不通之处辅以陆运,多用车载,故又合称“转漕”或“漕辇”。
C.仆射指职官名。秦始设置,以善射者掌事,故称仆射。汉献帝设置左右仆射,唐宋以左右仆射为宰相之职。
D.檄指檄文,是中国古代官方文书的一种形式,常用于书写比较重要的内容,文中指以檄文安抚、晓谕对方。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曾几治政有道,执法不畏权贵。他担任地方官时,奉行清净之道,人民安心;黄岩令犯法,曾几得知他是丞相的门客后,仍然严惩了他。
B.曾几言谈得体,为人备受推重。每次和同僚聚会,曾几常常谈论前辈的言行举止和台阁典章制度,因此士大夫们非常推崇尊重他的为人。
C.曾几专注政事,为国屡次进言。吴、越之地发生重大水灭、地震,曾几列举唐朝贞元年间的旧事,并反复论述上奏,皇帝肯定他的说法。
D.曾几力主抗金,坚决反对议和。金人侵犯边塞,有人主张请求金人延缓出兵,曾几认为,增加岁币请求讲和之事无利有害,并决意反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黄岩令受贿为两吏所持,令械吏置狱,一夕皆死,几诘其罪。
(2)为朝廷计,正当尝胆枕戈,专务节俭,经武外一切置之。
答案:
10.B(译文:“年幼时就有见识,服侍双亲很孝顺,母亲死了,粗茶淡饭十五年。进入太学,有名声。参加吏部考试,考官惊异他的文章,放在优等,赐上舍出身”)
11.D(文中“檄”为声讨之意)
12.A.(“严惩”有误,只是“追究得更加急迫”)
13.(1)黄岩县令接受贿赂被两名官吏要挟,县令用镣铐拘禁两名官吏关押在狱中,一个晚上都死了,曾几追问他的罪责。(“持”、“械”、“诘”各1分,句意2分)
(2)替朝廷打算,正应当卧薪尝胆枕戈待旦,专一从事省俭,除经营武事以外一切搁置。(“计”、“务”、“置”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曾几字吉甫,他的祖先是赣州人,迁居河南府。年幼时就有见识,服侍双亲很孝顺,母亲死了,粗茶淡饭十五年。进入太学,有名声。参加吏部考试,考官惊异他的文章,放在优等,赐上舍出身,提拔为国子正兼钦慈皇后宅教授。迁太学博士,授任校书郎。
高宗即位,改任提举湖北,又改任浙西。恰巧兄长曾开为礼部侍郎,和秦桧极力争论和议,秦桧发怒,曾开离职,曾几也罢官。过一个月,授任广西转运副使,调转官职为荆南路。
秦桧死了,起用为浙西提点刑狱、台州知州,政治奉行清净之道,人民安心。黄岩县令接受贿赂被两名官吏要挟,县令用镣铐拘禁两名官吏关押在狱中,一个晚上都死了,曾几追问他的罪责。有人说:“县令是丞相沈该的门客。”曾几追究得更加急迫。
曾几在天下太平时已担任馆职,离职三十八年又再度任职,胡须鬓发都白了,衣冠壮美。每到和同事聚会,常谈论前辈的言语举止、台阁典章制度,士大夫因此推崇尊重他。诏令写作《神宗宝训》,书完成后,奏报上去,皇帝称赞。代理礼部侍郎。兄长曾、曾开都曾经担任礼部副长官,曾几又任这个职位,人们认为是种荣耀。
吴、越地方发大水、地震,曾几举出唐朝贞元年间旧事反复论述上奏,皇帝肯定他的说法。过了几天对曾几说:“以前所说的陆贽的事很中肯,已派遣漕臣赈济百姓了。”皇上怜悯他事多辛劳,提举玉隆观,这是绍兴二十七年的事。
金人侵犯边塞,朝廷内外大为震惊,皇帝召杨存中和宰相执政在偏殿问话,告知他们将要遣散百官,乘船到海中避难。左仆射陈康伯坚决不同意。杨存中进言:“敌人率全国兵力远道而来,已闯入淮甸,现在正是贤能才智的人奔走都来不及的时刻。臣愿意带头率领将士,面向北方誓死抗敌。”皇帝欢喜,于是议定亲自出征,下诏令进攻讨伐。有想要派遣使臣到敌方请求延缓出兵的,曾几上奏疏进言:“增加岁币请求讲和,没有小利,却有大害,替朝廷打算,正应当卧薪尝胆枕戈待旦,专一从事省俭,除经营武事以外一切搁置。况且前些日子已诏令诸将传递檄文责备金国君臣,像喝斥奴隶,还有什么话可以跟他们讲和呢?”皇帝认为他的话很雄壮。
孝宗接受禅让,曾几又上疏几千字。皇帝将要召见他,他屡次请求告老,于是迁任通奉大夫,退休。乾道二年去世,享年八十二岁,谥号文清。
第五篇:《宋史·杨时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后面小题。
杨时字中立,南剑①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关西张载尝著《西铭》,二程深推服之,时疑其近于兼爱,与其师颐辨论往复,始豁然无疑。
杜门不仕者十年,久之,历知浏阳、余杭、萧山三县,皆有惠政,民思之不忘。张舜民在谏垣,荐之,得荆州教授。时安于州县,未尝求闻达,而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会有使高丽者,国主问龟山安在,使回以闻。召为秘书郎,迁著作郎。
李纲之罢,太学生伏阙②上书,乞留纲,军民集□数十万,朝廷欲防禁之。吴敏乞用
时以靖太学,时得召对,言:“诸生伏阙纷纷忠于朝廷非有他意但择老成有行谊者为之长则将自定。”钦宗曰:“无逾于卿。”遂以时兼国子祭酒。
高宗即位,除工部侍郎。陛对言:“自古圣贤之君,未有不以典学为务。”除兼侍读。连章丐外,以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已而告老,致仕,优游林泉,以著书讲学为事。卒年八十三,谥文靖。
时在东郡,□交皆天下士,先达陈瓘、邹浩皆以师礼事时。暨渡江,东南学者推时为程氏正宗。晚居谏省,仅九十日,凡所论列皆切于世道。凡绍兴初崇尚元祐学术,而朱熹、张栻之学得程氏之正,其源委脉络皆出于时。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七》,有删改)【注】
①南剑:今属福建省。②伏阙:拜伏于宫阙下,多指直接向皇帝上书奏事。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二程深推服之 推:推行
B.杜门不仕者十年 杜:阻塞,关闭
C.先达陈瓘、邹浩皆以师礼事时 事:侍奉
D.凡所论列皆切于世道 切:切合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而□书赴告同学者[来源:]
②军民集□数十万
③时在东郡,□交皆天下士
A.①于②然③所 B.①以②然③则
C.①于②者③则 D.①以②者③所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生伏阙/纷纷忠于朝廷/非有他/意但择老成有行谊者为之/长则将自定
B.诸生伏阙纷纷/忠于朝廷/非有他意/但择老成有行谊者为之长/则将自定
C.诸生伏阙纷纷忠/于朝廷/非有他意/但择老成有行谊者为之长/则将自定
D.诸生伏阙纷纷/忠于朝廷/非有他/意但择老成有行谊者为之/长则将自定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时用心于经史,他弃官不做,到颍昌拜程颐为师,师生相处很是快乐。
B.杨时任浏阳、余杭、萧山等地的地方官,都有好的政绩,民众对他始终不忘。
C.杨时任州县官职从不寻求闻达显贵,各地士大夫都乐意和他交游,称他龟山先生。
D.杨时对李纲被免引发的太学生伏阙事件的处理方式,获得钦宗皇帝的赞赏。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3分)
②会有使高丽者,国主问龟山安在,使回以闻。(4分)
(2)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吾道东矣”的佳话,思想家程颢望着自己学生杨时远去的背影又说出“吾道南矣”的名言。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程颢说这句话的心情和根据。(3分)
【答案】
5.A
6.D
7.B
8.A
9.(1)①杨时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程颐醒来之后,就发现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
(评分标准:去,离开;觉,睡醒。各1分。句意1分。)
②正逢有使节出使高丽,高丽国主询问龟山先生在哪里,使者回来后把这个情况(高丽国主询问杨时情况的事)向皇上禀报。
(评分标准:会,正逢,恰逢,正赶上;安在,在哪里,倒装句;闻,使动,使之闻,翻译为“告诉”“禀报”即可,各1分。句意1分。)
(2)“心情”包括两个方面:
①程颢对自己理论的自信;②对自己的思想能薪火相传的欣慰。
(“自信”与“欣慰”答出一个点即可得1分)
“自信”的根据有二:
①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表示从者之众。②朱熹、张栻之学得程氏之正,其源委脉络皆出于时。表示影响之深广。
(可以用原文回答,也可以自己概括。答对两点即可得2分。)
“欣慰”的根据有四(从杨时的德、才这两个角度)分析:
①杨时的求学态度“诚心正意”(可靠);
②师生关系融洽(“相得甚欢”);
③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关西张载尝著《西铭》,二程深推服之,时疑其近于兼爱,与其师颐辨论往复,始豁然无疑”);
④弃官不做,专心向学。(“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
⑤学术发展史间接证明他讲这个话是有根据的。(朱熹、张栻之学得程氏之正,其源委脉络皆出于时)
(答对两点即可得2分。答出“可靠”即得1分。)
【解析】
5.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解释,要重视那些在所学课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那些意义与现代汉语中已有较大差异的词语,以及一词多义的词语。文言实词应该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词语予以解释,并且要根据该词在某句子中的切实意义给予恰当的解释,以使句子前后语气通畅、意义明白正确为标准。具体分析时,还要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A项,推:尊崇,称誉。所以选A。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6.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①句“而以书赴告同学者”,此处用介词“以”,“用”的意思。②句“军民集者数十万”中“者”为定语后置的用法。③句“所交皆天下士”为以“皆”为标志的判断句,“所”与“交”形成“所”字结构,意为“所交往的人”,作主语;句中没有因果关系,用“则”不妥。所以选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7.试题分析: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对称、反复、辨句式。本句断句可从句意判断,“各位太学生纷纷俯伏于宫阙之前,是忠于朝廷,并没有别的用意,只要选择老成持重而有行谊的人担任将帅,那么这件事就会自然平息。”所以选B。
考点:能为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运用E级。
8.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A项,杨时当时到颍昌拜的老师是程颢,不是程颐;拜程颐是在洛地。所以选A。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试题分析:(1)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去,离开;觉,睡醒。会,正逢,恰逢,正赶上;安在,在哪里,倒装句;闻,使动,使之闻,翻译为“告诉”“禀报”。(2)“吾道南矣”后因用为感叹己之学术东流或同道东去的语典。答题时,可抓住关键语句,根据句意分析作答。关键语句“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时疑其近于兼爱,与其师颐辨论往复,始豁然无疑”可根据这些语句从自信和欣慰两个角度分析作答。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参考译文:
杨时,字中立,南剑州将乐县人。幼年时特别聪明,能做文章,稍长大以后,潜心于经典史书。熙宁九年(1076),考中进士。河南人程颢与弟弟程颐讲授孔子、孟子绝学于熙宁、元丰之际,河、洛一带的读书人都集结那里拜他们为师。杨时被选调官职却不赴任,以学生拜见老师的礼仪在颍昌谒见程颢,师生相处很是快乐。到他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时说:“我的道学思想现在向南传播了。”四年以后程颢去世,杨时知道这件事后,就在寝门设灵位哭祭,并又用书信转告他的同学们。到这时,又到洛阳拜见程颐,杨时大概已有四十岁了。有一天去见程颐,程颐偶然闭目休息而坐,杨时侍立门外一直没有离开,程颐醒来后,就发现门外下雪已深至一尺了。关西张载曾经写作《西铭》,二程很推崇(称誉)它,杨时怀疑它近于(墨家的)兼爱之论,与他的老师程颐多次辩论,才豁然开朗没有疑问。
杨时闭门读书不去做官有十年,很久以后,才历任浏阳、余杭、萧山三县知县,都有好的政绩,民众思念他始终不忘。张舜民在谏司,推荐他做了荆州教授职。杨时安心在州县任职,从没有想到寻求闻达显贵,而他的品德越来越好,声望越来越高,四方各地的士大夫们不远千里都来跟着他学习,称他“龟山先生”。正逢有使节出使高丽,高丽国主询问龟山先生在哪里,使者回来后把这个情况(高丽国主询问杨时情况的事)向皇上禀报。杨时因此被召任为秘书郎,迁任著作郎。
李纲被罢免之后,太学生跪伏于宫廷前上书,请求留任李纲,集合在一起的军民有几十万,朝廷想禁止他们集中。吴敏请求任命用杨时来平息太学生的集结事件,杨时得以被召到朝廷谈论对策,他说:“各位太学生纷纷俯伏在宫阙之前,这是忠于朝廷,并没有其他的用意,只要选择老成持重而有品行、道义的人担任主帅,那么这件事就会自然平息。”钦宗皇帝说:“大臣中没有谁比你说的更有道理。”于是任命杨时兼任国子祭酒。
高宗即位,杨时担任工部侍郎。他与陛下论对时说道:“自古圣贤的君王,没有不以致力于圣贤之学为首要任务的。”授命兼任侍读。杨时连续上章请求外任,以龙图阁直学士职提举杭州洞霄宫。不久告老,以本官辞职家居,优游于山林名胜之地,把著书讲学当作自己的主要事务。去世时八十三岁,谥号“文靖”。
杨时在东郡,交往的人都是天下的名士,先贤显达之士陈瓘、邹浩都以老师的礼仪事奉杨时。宋室南渡长江以后,东南的学者都推举杨时为程氏的学问正统传人。晚年居任谏省,才九十天,他所论说列举的都切中时弊世道。并且南宋绍兴初年崇尚元祐时期的学术,而朱熹、张栻的学问之所以能够得到程氏的正统之传,它的源委脉络相承都是出于杨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