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3语言辨析、常识
01、黯然、暗然、岸然:“黯然”,指“阴暗的样子”,也用来指“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暗然”的“暗有“光线不足、黑暗”的意思。“岸然”指“严肃的样子”。
02、爱护、爱戴:适应对象不同,前者上(长辈)对下辈,后者下(幼)辈对上(长辈)。
03、安详、慈祥、祥和:“安详“指神态平静、从容稳重。“祥”指吉利,如“祥云、祥端、发祥”。“慈祥”形容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祥和”指气氛而言。注意“安详、慈祥、祥和”的写法。04、安静、宁静:都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安静”重在稳定,有使安稳平静下来的意思,它有一个由喧闹到安静下来的过程。而“宁静”重在平和,一般多指环境或心情平和安静,它描述的是一种很安静的状态或气氛。“宁静”是高于“安静”的一种情境,除了指环境外,更多的时候是指一种心情上的安宁,是人们追求的不受外界干扰的有质量的生活境界。而“安静”多指环境没有声音或吵闹。“安静”的使用范围要比“宁静”大一些。? 05、安置、安排:前者指使人或事物有着落,安放。后者指有条理,有先后的处理。
06、必须、必需:都含有“必要”的意思。“必须”是副词,有强调语气作用,多作状语。(1)表示一定要,强调事实或情理上的必要性。后面带动词或带形容词,有时还可以用在分句前面;(2)加强命令语气;(3)“必须“的否定形式是“无须、不须、不必”。“必需”是动词,表示一定得有、不可缺少的,作定语或作谓语。凡是“不
可不”的行为就用“必须”。
07、表率、表帅:?“表率”是名词,指“好榜样”。其中“表”为“榜样、模范”,“率”为“表率、楷模”。“表率”是由“表”和“率”两个同义语素构成的并列式合成词。在古代汉语中,“表率”也可用作动词,有“督促率领”的意思。“表帅”,在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中,用同“表率”的动词意义,表示“督促率领”。现在一般不用这个词。因“表帅、表率”同音,“帅”又有“军队中最高的指挥员”的意思,故人们常将“表率”误写为“表帅”。? 08、报道、报导:这是一对等义词。都指:
1、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或其他形式把新闻告诉群众。
2、用书面或广播、电视形式发表的新闻稿。现在人们倾向于用“报道”。“报道”读bàodào,“报导”读bàodǎo。
09、暴发、爆发:都是动词,都含有“突然发作”的意思,但前者强调突然性,后者强调爆炸性,“爆发”的使用范围比“暴发”宽。暴发:(1)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有贬义。(2)指突然发作,多用于山洪、大水或疾病等具体事物。爆发:(1)指因爆炸而迅猛发生,多用于具体事物。(2)指像爆炸那样突然地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义、运动等重大事变,再如力量、情绪等等。
10、辩驳、辩论、辩(辨)白、辩解:“辩驳”指提出理由或根据来否定对方的意见;“辩论”指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达成共识;“辩白”指说明事实真相,用来消除误会或受到的指责;“辩解”指对受人指责的某种见解或行为加以
解释。
11、辨别、辨认、辨析:“辨别”指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辨认”指根据特点辨别,做出判断,以便找出或认定某一对象;“辨析”指辨别分析。?
12、表示、显示、显露:“表示”(1)事物本身或凭借其他事物显露出某种意义(2)用言语行为显出某种思想、感情、态度等;“显示”明显地表现;“显露”原来看不见的变成看得见。
13、边疆、边境:前者指靠近国界的领土,范围较大;后者指靠近边界的地方,范围较小。(边界:地区与地区的界线,多指国界)
14、不详、不祥:前者指(1)不详细、不清楚;(2)不细说。后者指不吉利。
15、不止、不只:前者是副词,不停止或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句中一般带有表数量的词。后者用于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相当于“不但、不仅”。?
16、报复、抱负:前者指对别人反击。后者指远大的志向。
17、不齿、不耻:前者指不愿提到。后者指不以之为耻。
18、不肖、不孝:前者指品行不好(多指子弟)。后者指对父母不敬。
19、编辑、编撰、编纂:“编辑”主要指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编撰”指编纂、编写。“编纂”指编写(多指资料、篇幅较大的著作)
20、变换、变幻:前者指事物的一种形式和内容转换成另一种。后者指不规则的改变(多指抽象、概括性事物)。
21、把戏、伎俩:前者指花招,蒙蔽人的手法。后者指不正当的手段(贬义重)。?
22、颁布、公布:前者指公布(法令条例、大的正规性文件)。后者指(法令、文告、团体的通知)公开发布。
23、抱怨、报怨:前者指自己不满情绪很大;后者指向别人报仇。
24、辨(辩)正、辨(辩)证:“辨正”指辨明是非,改正错误;“辨证”指辨析考证。
25、摈弃、摒弃:二者都是动词,都含有“排除”的意思,多用于书面语。“摈弃”表示抛弃,多用于人和具体事物。“摒弃”表示舍弃、除去,多用于较抽象的事物,较少用于人或具体事物。
01、沉重、繁重:都有分量重的意思,但“沉重”指精神或思想负担重,而“繁重”则指工作、任务的数量重。
02、刹那、霎那:前者形容极短的时间,后者指瞬间。03、斥责、叱责:都含“用严厉的语言指责别人的错误或罪行”的意思。“斥责”偏重于严辞指责。“叱责”偏重于大声喝叱,强调声音大。
04、驰马、马驰:从前,有个人骑马到乡下去。路下,马受到惊吓,突然狂奔起来,把行人撞成了重伤。于是伤者的家属向县衙告状。县官要骑马人写答辩状。骑马人在答辩状上写了自己“驰马伤人”。他写完后向一位朋友请教。朋友问清了情况,提笔将“驰
马伤人”改为“马驰伤人”。他说:“‘驰马伤人’的主要责任在你,而“马驰伤人”的主要责任却在马不在人。”结果,本应重判的骑马人,却因一处妙改而得到了轻判。“驰马”和“马驰”,只颠倒了一下词序,意思却大不一样。
05、呈现、浮现: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指具体的事物在眼前显现出来。“呈现”较清楚,持续的时间长,多是直接看到的(不是想象的);呈现多在事物本身,有时在人的眼前;对象多是现实的事物,如颜色、景色、神情、气氛等。“浮现”往往是影影绰绰的,持续的时间较短,多是想象的,有时是直接看到的;浮现多在脑中、眼前、脸上等。对象多是人的形象、印象、往事、表情等。有时可换用,如“脸上呈现(浮现)出喜悦的神情”。06、嘲笑、讥笑:都含有“看不起人,取笑人”的意思,只是语意轻重程度不同。“嘲笑”是一般的取笑,语意比较轻;“讥笑”指带有讽刺、挖苦意味的取笑,语意较重。
07、查看、察看:前者指检查、观察事物存在的情况;后者指为了解情况而细看。
08、处罚、惩罚:前者词义轻,后者词义重。
09、沉思、深思、寻思、神思:“沉思”重在思考的精神贯注;“深思”重在思考的深入;“寻思”重在思考的反复;“神思”指精神、心绪。
10、才能、才华:前者侧重于做事的能力,后者侧重于在文学艺术方面显露出来的智慧和特长。
11、篡改、窜改:前者指用作伪的手段对历史、理论、政策等故意改动或曲解;后者是一般意义上的改动。
12、处世、处事:前者指泛指在社会上的活动、人际交往;后者指指处理事务。
13、查核、察核:前者指检查核对(帐目);后者指对某事物特性加以利用。
14、查访、察访:前者指调查打听案情;后者指通过观察访问去进行调查,多公开进行。
15、草率、轻率:前者指(做事)不认真,敷衍行事;后者(说话做事)随随便便,不经过慎重考虑。
16、常(成)规、陈规:前者指久已通行的规则(不带贬义);后者指不实用的旧规章。
17、筹划、筹备:前者指想办法,定计划/筹措(钱粮);后者指为进行工作,举办事业或成立机构等事先准备。
18、陈设、摆设:前者(动词),指摆设;后者(名词),指供欣赏的艺术品/徒有其表而毫无用处的东西。
19、传诵、传颂:前者多用于美名;后者多用于事迹。20、船、船只:前者表具体的,后者表概括的。
21、查阅、查验:前者指(把书刊、文件等)找出来阅读有关的部分;后者指检查 是否真实。
22、常、长:“常”有以下几个义项:1.一般、普通,如“常识、常事“等;2.经常、固定不变的,如”常备不懈、常客、常量等;
3常常、时常,如“常来常往、常见面“等。”“常”和“常常”都侧重于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次数多,但“常常”在证据上比“常”要强,而且否定式多用“不常”,极少用“不常常”,例如多说“他不常来”,很少说“他不常常来”。“时常”强调有一些时候常发生,较多用于口语,如“近来他时常发病”。“经常”和“常常”“时常”区别不大,可以通用;但有时指较长时间接连地、比较有规律地反复出现,强调一贯性,如“由于经常锻炼,他身体棒极了”。这时则多少有点不同。另外,“经常”除作副词外,有时还有形容词 意义,如“经常的工作、经常性”等,这跟“常常、时常”的区别就更明显了。
“长”本义是“长”,又可指长度;指距离远,如”源远流长、长途跋涉“”等;时间长,如“长夜、长寿”等;再引申一步,可指永远,如“长逝、长眠、长生不老”;还表示长处、擅长,如“特长、一技之长、长于技击”。因为“常”和“长”同音,有时不注意可能混用,如有人把“语重心长”和“长年累月”的“长”误 写作“常”。又因为“长”有经常的意思,也有人把“细水长流”误写成“细水常流”。
23、哆嗦、颤抖:前者多用于口语,后者多用于书面语。
24、惦记、思念:前者指(对人或事)心里老想着,放心不下,多用于口语;后者指对景仰的人、离别的人或环境不能忘怀,希望见到,多用于书面语。
25、陡峭、峻峭:前者侧重于山的坡度大而陡直,后者侧重于山
势的高而险。
26、电讯、电信:前者指用电话或电报传播的消息;后者指用电话或电报传播消息的通讯方法。
27、独立、独力:前者指不依靠别人;后者指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某项任务。
28、典雅、高雅:前者指优美而不粗俗;后者指高尚而不粗俗。
29、抵制、抵御:前者指阻止有害的事物,使不能侵入或发生作用;后者指抵挡、抵抗。
30、对于、关于:都是介词,前者引进对象或事物的关系者。后者指(1)引进某种行为的关系者,组成介宾作状语;(2)引进某种事物的关系者,组成介宾作定语,后面要加“的”。注意:表关涉,用“关于”不用“对于”,指出对象,用“对于”不用“关于”,兼有两种情况时可以互用;“关于”有提示性质,用“关于”组成的介宾,可以单独作标题,用“对于”组成的介宾,只有跟名词组成偏正短语才能作标题,如对于政策的认识。
31、戴、带:“戴”作动词的一个意思是把东西放在头、面、颈、胸、臂等处。如“戴帽子、戴红花、戴袖章”。引申出来了有关的词如“戴高帽子、戴绿帽子”。“不共戴天”的“戴天”是头顶着天,“戴罪立功”的“戴罪”是顶着、承担着罪名。“戴孝”是身穿孝服、臂缠黑纱等表示哀悼,也常常写作“带孝”。在实际运用中,说“带孝”或“带着孝”更为常见。因为有的人并不一定作“戴孝”的穿着,只是一定的期间里很多方面有所节制而已。
10、度过、渡过:“渡”的本义是“横过水面”,如“渡河、渡江”,也可引申为“由此到彼”,如“渡过难关、过渡时期”等。而“度”的其中一个义项虽也是“由此到彼”、“过”的意思,但专指时间,如度日、欢度春节、度假、虚度光阴等。不过,在文言文中,“度”有时也通“渡”;如《南史·孔范传》:“长江天堑,古来隔绝,虏军岂能飞度?”而“渡”却不能通“度”,二者是混淆不得的。
32、到、倒:为了避免混淆,特别要注意这几点。(1)“倒霉”,也作“倒楣”,里面的“倒”不用“到”。(2)副词“到底”跟“进行到底”里都是用“到”,如“你到底去不去、这里面到底有什么问题”。(3)副词表示跟意料相反的“倒”,不能写成“到”。如“这样一来倒省事了、听你一说我倒想起来了、我倒要听听”。(4)副词表示让步、转折的“倒”,不能写成“到”。例如:“我有倒有,可是不在身边。”“学倒学过,可是早忘了。”(5)表示催促、追问的副词“倒”,不能写成“到”。如“你倒快唱呀、你倒会不会呀”。这里的“倒”是“倒是”的意思,不是“到底”的意思。以上几句中的“倒”都可以说成“倒是”
01、而后、尔后:都是连词,常用于书面语言。而后:以后,然后,表示在某事之后。尔后:从此以后,此后。“尔”有指代义,相当于“这”“此”。
02、恩惠、恩赐:前者是名词,给予或受到的好处。后者是动词,泛指因怜悯而施舍。
03、偶然、偶尔:前者指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相对于必然)。后者指间或,有时候(副词,相对于经常)。
04、幅、副:都作量词,“幅”是巾旁,跟巾帛、呢绒等有关,因此用来形容布匹、面料的宽度,如幅面、单幅、宽幅。有时泛指宽度,如:幅度、幅员。“幅”用作量词时,一般修饰布料、丝织品,也用来表示图画、布匹等。“副”的意思是居第二位,属辅助性的,如副业、副官、副产品。当它作量词时,表示成套的东西,如:一副对联、全副武装;有时也用于表示面部表情,如:一副笑脸。05、发奋、发愤: “奋”本义指鸟振翅飞翔,后来引申为振作、鼓动。“愤”指因为不满意而感情激动。“发奋”指振作起来,如发奋努力、发奋有为等。发愤指决心努力,如发愤忘食、发愤图强等。“发奋”强调精神振作;“发愤”突出精神受到刺激而产生向上的内动力。“发奋”使用的范围要比“发愤”大,“发奋”可以指个人,也可以指群体或国家,而“发愤”一般指个人。功能上,“发奋”可以说“奋发”,而“发愤”则不能说“愤发”。
06、抚养、扶养:都有“供养”之意。前者包含“教养、爱护”之意,多用于长辈对晚辈。后者多用于晚辈对长辈、平辈之间或对残疾人;或用于法律关系(父子、夫妻等)。
07、发现、发明:前者词义侧重于找到,后者词义侧重于创造。08、法制、法治:前者指有关的法律制度。后者表示根据法律来治理
国家。
09、复员、复原:指军人退出现役而转入地方。指病后恢复健康或事物遭破坏后恢复到原来的善状况。
10、风气、风俗、风尚:“风气”指社会上或某个集体流行的爱好和习惯;“风俗”指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的总和,范围较大;“风尚”指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11、妨害、妨碍:前者指有害于事物发展(程度重);后者指使事物不能顺利进行。
12、肤浅、浮浅:前者指学识浅,理解不深;后者指浅薄。
13、反映、反应:“反映”指把情况告诉、传达到有关部门(多用于对上级);“反应”指由外来刺激引起的某种活动或回应。
14、富裕、富余:前者指财物充足;后者指足够而有剩余。
15、赋予、付与:前者指(上对下)交给,是特殊用法;后者指拿出、交给,是一般用法。
16、废除、废黜、解除:“废除”指取消、废止(法令、制度、条约等);“废黜”指罢免、革除(官职),现多指废除特权;“解除”指去掉、破除(警报、顾虑、武装、职务等)。
17、凡响、反响:“凡响”指平凡的音乐;“反响”指事物所引起的回响,反应。
18、负心、腹心:前者指背弃情谊(多指转移爱情);后者指(1)比喻要害或中心部分(2)比喻极亲近的人(3)比喻诚意。
19、抚育、哺育、抚恤:“抚育”指照料、教育儿童或照管动植物;
“哺育”指喂养,比喻培育;“抚恤”指(国家或组织)对因公受伤、牺牲或残废人员的家属进行安慰并给以物质帮助。
20、分辨、分辩:“分辨”是指把两个以上的人或事物区分开,有分析辨别的意思。而“分辩”指为消除所受的指责而进行解释、说明,与“辩解”意思相同。
01、改进、改善:搭配对象不同,前者常与“工作、方法、技术”搭配;后者常与“关系、条件、生活”搭配。02、02、沟通、勾通:两个词都有相通连的意思,但后者是贬义词,指暗中串通、勾结。
03、公然、公开:前者指公开的,毫无顾忌的(贬义);后者指(与秘密相对)不加隐蔽的。
04、关注、关照:前者指关心重视;后者指关心照顾。
05、灌注、贯注:前者指用液体浇灌;后者指精力集中,有贯穿下去的意思。
06、光临、惠顾:前者是敬词,称宾客的来到;后者是商店对顾客的敬词。
07、工夫、功夫:前者一般用来指时间、时候;后者指本领、造诣,主要指耗费的精力。
08、贯穿、贯串:前者指穿过、通过(较具体的事物);后者指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
09、过度、过渡:前者指超过适当限度;后者指由一个阶段转入另一个阶段。“过渡句”决不能用“度”。
10、给予、给以:前者是书面语,也作“给与”,读j?y?;后者所带宾语只说所给的事物,不说接受的人,并且多为抽象事物,读ge?y?.11、聒(guō)噪、鼓噪:“聒噪”是方言,指声音杂乱,吵闹;“鼓噪”古代指出战时擂鼓呐喊,以张声势,今泛指喧嚷。
12、观察、观测:前者指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后者指(1)观察并测量(天文、地理、气象、方向等)(2)观察并测度(情况),如:观测敌情。
13、国事、国是:前者指国家大事,后者指国家大计,国家的大政方针。用后者的地方一般也可用前者,但反之却不一定,比如较具体的事务,就不能用“国是”。
14、功效、工效:前者指作用、效果或功能;后者指工作的效率。
15、化装、化妆:“化装”有两个意思:(1)假扮;(2)指演员为了适合所扮演的角色形象而修饰容貌。“化妆”的含义:(1)特指艺术范畴,适用对象是指特定的表演者,有通过修饰、打扮而改变原来面貌的意思。该词义与“化装”是可以通用的。(2)指生活化妆,有用脂粉等妆饰品修饰容颜,使容貌美丽的意思。前者侧重于装扮,后者侧重于打扮。
16、含糊(含胡)、模糊(模胡):前者指(1)不明确、不清晰;(2)不认真、马虎;(3)示弱(多用于否定)。后者指(1)不分明、不清楚;(2)混淆。
17、侯、候:“侯”,可以指统属于天子的国君,秦汉以后,“侯”也指仅次于王的爵位;古时士大夫间也常以“侯”作为尊称,“侯”相当于今天的“君”。“候”一般指“等候”“等待”,也可指“问好”,还可指随时变化的情状,如“时候”“气候”“火候”等。
18、痕迹、踪迹:前者指(1)物体留下的印记;(2)残存的迹象。后者指行动所留下的痕迹,重在行动后留下的。
19、合计、核计:前者指(1)盘算,商量;(2)合在一起计算。后者指核算(成本)。
20、焕发、激发:前者指(1)光彩四射;(2)振作。后者指刺激使兴奋。
21、荒芜、荒废:前者指(田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后者指(1)该种而没有耕种;(2)荒疏(学业等);(3)不利用,浪费(时间)。
22、拣、捡:使用范围不同,“拣”字有两种解释:(1)挑选、选择,如拣良种、拣菜、挑肥拣瘦等;(2)拾取,如拣破烂、拣到一只皮包等。“捡”字只有一种解释:拾取。当“拣”是“拾取”的意思时,这两个字是通用的。
23、坚苦、艰苦:“坚”有坚固、坚定、坚决的意思,在“坚苦”中取“坚定”之意,“坚苦”就是“坚忍刻苦”。所以,“坚苦”一般喻指一个人在非常困难的环境或条件下,坚守岗位或坚持学习的坚强意志;而“艰苦”专指环境或条件状况不好,如环境艰苦,条件艰苦等。前者指坚忍刻苦(主观精神),后者指坚难困苦(客观实际)。
24、艰辛、艰难:前者强调办事的艰难而辛苦;后者强调事物或行为 的困难。
25、决、绝:“决”作副词用时,表示一定、坚决的意思,用在“不”“无”“非”“没有”等否定词前面,表示坚决否定的意思,如决不退缩、决无例外、决非长久之计、决没有好下场等。“绝”作副词用时,表示完全、绝对的意思,用在“无”“非”“不”等否定词的前面,表示完全否定的意思,如绝无此事、绝非偶然、绝不相同。“绝”还表示极、最的意思,如绝大多数、技艺绝高、绝顶聪明。“决”和“绝”用法的区别,在于“决”强调坚决,而“绝”强调完全、绝对,表达的意思有差异,不能混淆。比如,决不动摇、决不等闲视之,本意应该是“坚决”的意思,所以用“绝”就不行。绝无次品、绝无恶意,本意是“绝对”的意思,所以用“决”就错了。
26、究竟、毕竟:都含有到底的意思。“究竟”表示追根到底,用于疑问句,语气不肯定。?“究竟”可兼作名词,表示原因和结果。“毕竟”表示追根到底所得的结论,有加强语气的作用。在表示肯定语气时,“毕竟”和“究竟”可以通用。同“究竟”“毕竟”词义相近的词有“到底”“终归”“终究”。
27、精密、周密:都是形容词,都有紧密、细密的意思,但侧重点不同。“精密”侧重于“精”,意为“精确细密”,多指研究或制作的精确程度。而“周密”侧重于“周”,形容做事周到、全面、细密。?
28、截止、截至:“截止”?是动词,不带宾语但可带补语,表示到一定期限停止;而“截至”?一般作介词,与宾语组成“介词短语”作状语,通常用于尚未结束的过程。“截止”读jié?zhǐ;“截至”读ji
é?zhi。比如:展览会闭幕日期,也就是“截止”日期,若中间统计人数,就只能写“截至”某日,参观人数有多少。
29、局面、场面:前者范围大较抽象,后者范围小较具体。30、交流、交换:前者强调双方的共同参与,后者强调互换,另搭配对象不同,交流(思想),交换(礼物)。?
31、聚歼、歼灭:前者指把敌人包围起来彻底消灭,强调包围;后者指消灭敌人,属一般用法。
32、尽管、无论:前者作连词时,表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等表转折的连词呼应;后者是连词,表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33、节制、节支:前者指(1)指挥管辖;(2)限制或控制。后者指节约开支费用。
34、节余、结余:侧重点不同,前者是因节约而剩下,后者是结算后剩下。
35、间接、简捷:前者指通过第三者发生关系,跟“直接”相对;后者指直截了当,也作简截。
36、聚集、聚积:前者指集合,凑在一起;后者指一点一滴地凑集,重在聚集的过程。?
37、精练、精炼、简练:“精练”指文章、说话扼要,没有多余的词语,也作精炼。“精炼”指提炼精华,除去杂质;同“精练”。“简练”指措辞简要、精练。
38、鉴赏、欣赏:前者指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后者指享受
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
39、惊愕、惊骇、惊恐、惊吓、惊讶:“惊愕”<书>吃惊而发愣;“惊骇”?<书>惊慌害怕;“惊恐”惊慌恐惧;“惊吓”因意外的刺激而害怕;“惊讶”感到很奇怪、惊异。
40、经历、阅历:前者指亲身见过、做过或遭遇过(的事),是动词。后者指(1)亲身见过、听过或做过;(2)由经历得来的知识,较常用作名词。?
41、激动、感动:前者指(1)感情因受刺激而冲动;(2)使感情冲动;(3)激荡。后者指思想感情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引起同情或向慕。
42、检查、检察、监察:“检查”指一般的查看查考;“检察”专指对犯罪事实的审查检举;“监察”指监督并检举违法失职的机关或个人。
43、教诲、教训:前者是褒义词,(书)教训、教导;后者是中性词,(1)教导训诫(2)从错误或失败中取得的知识
44、辣手、棘手:前者指手段厉害或毒辣;后者指形容事情难办。
45、界限、界线:前者指不同性质事物的分界,限度,尽头等;后者指分界的线(具体的)。
46、急躁、暴躁:前者侧重于“急”,有两种意思:(1)碰到不称心的事情马上激动不安;(2)想马上达到目的,不做好准备就行动。后者侧重于“暴”,指遇事好发急,不能控制情绪。
47、激奋、激愤(激忿):前者指激动振奋;后者指激动而愤怒。
01、考察、考查:前者着重指实地观察了解,调查研究或细致深刻的观察;后者和“检查”差不多,强调用一定的标准来衡量(行动、行为)。
02、克服、克复:前者指用精神力量战胜或抑制什么;后者指把敌人占领的地方夺了回来。
03、开辟、开拓:前者指打开通路,创立(从无到有);后者指开辟、扩展(从小到大)。? 04、宽慰、安慰:前者指宽解、安慰;后者指心情安适(或用作使动)。05、困苦、痛苦:前者指生活上艰难痛苦;后者指身体或精神感到非常难受。
06、里程、历程:“里程”指(1)路程;(2)发展的过程。“历程”指经历的过程。
07、连接、联接:都是动词。但“连接”更有使动意义。从方式上看,“连接”重在“衔接”,就是互相接连在一起,而且连接的方式具体明确。“联结”重在“结合”,由于某种因素的作用,使二者之间有了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说这种联系是比较抽象的。从涉及的对象上来看,“连接”的两个事物,一般都是具体可感的;而“联结”所涉及的事物,一般都是比较抽象笼统的。? 08、流传、留传:前者指传下来或传播开;后者指遗留下来传给后代。09、流畅、流淌:前者指流利、通畅;后者指液体流动。
10、流逝、流泻:前者表像流水一样迅速消逝,强调水平流动且一去不复返;后者表像水从高处向低处流淌一样,强调竖直方向的流动状
态。
11、滥用、乱用:前者指过多的使用,不必或不该用而用;后者指该用这个,而用了那个。
12、临近、邻近:前者指时间靠近;后者指地方靠近。
13、列席、出席:前者指参与会议而无发言权;后者指参加会议。?
14、黎明、拂晓:前者是一般用语,后者是特殊军事用语。
15、力行、厉行:前者指努力实践;后者指严格实行。
16、留恋、流连、留连、流离:“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流连”同“留连”,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流离”(书)由于灾荒战乱而流转离散。
17、连续、持续:前者指一个接一个;后者指延续不断,强调事物出现的绵延性。
18、聆听、倾听、谛听:“聆听”指(书面语)听。“倾听”指细心的听取。“谛听”指仔细听。
19、履行、执行:前者指实践自己答应做的或应该做的事;后者指实施、实行(政策、法律、计划、命令、判决中规定的事项)。? 20、利用、运用、应用、使用:“利用”(1)使事物或人发挥效能(2)用手段使人或事物为自己服务;“运用”根据事物的特性加以利用;“应用”直接用于生活或生产;“使用”使人员、器物、资金等为某种目的服务。
21、刻画、刻划:除用雕刻手段进行的行为写成“刻划”可不算错外,一般都应写成“刻画”。
22、漠视、忽视:都有“不注意”的意思,前者强调冷淡地对待;后者强调不重视。
23、谋取、牟取:有感情色彩之别。前者为中性词,指设法取得;后者往往含贬义,指谋取(名利)。
24、面市、面世:前者指一般商品上市;后者指用于精神产品,科技产品。?
25、摸索、探索:前者指寻找(方向、方法、经验);后者指多方寻找答案,解决疑问。
26、弥补、填补:都有“把不够的部分填足”的意思,“弥补”常与缺陷、损失、弱点搭配;“填补”常与空缺、亏空、缺额搭配。(添补:补充用具、衣物等)
27、名声、名气:“名声”在社会上流传的评价;“名气”与“名声”相同,但用于口语。?
28、名义、名誉:“名义”指做某事时用来作为依据的名称或称号。“名誉”?个人或集体的名声,多指赠给的名义,含尊重意。
29、蔑视、鄙视、藐视:都有“轻视,小看”之意,但程度一个比一个深。(“轻视”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30、脑袋、头颅:前者多用于口语,后者多用于书面语。
31、年轻、年青:跟“年老”相对,都是形容词,有“年纪小”的意思。“年轻”:(1)年纪不大,多指10岁到20多岁之间;(2)与他人比较,年龄比他人小;(3)“年轻”可引申为有精神,有活力;(4)指开创的时间不长(可用于人或事物)。“年青”?只用于人:(1)指
处在青少年时期;(2)指人外表、长相不老。
32、努力、竭力:前者指把力量尽量使出来,词义轻,后者指尽全力去做,词义重。
33、破坏、摧毁:前者程度浅,后者程度深。
34、品位、品味:前者指文学、艺术、作品等所达到的水平;后者指物品的品质和风味。?
35、批评、批判:前者指(1)指出优缺点(2)专指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词义轻,后者指对错误的思想、言论或行为做系统的分析,加以否定,词义重。
36、赔偿、补偿:前者指因自己的行为造成损失而给予补偿。后者指抵消损耗,补足欠款。
37、品尝、咀嚼:前者指仔细地辨别、尝试(滋味);后者指(1)用牙齿磨碎食物(2)比喻对事物反复体会。
38、评价、评介:前者指评定价值的高低;后者指评论介绍。
39、彷徨(旁皇)、徘徊:前者指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后者指(1)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2)比喻犹豫不决;(3)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40、平定、评定:前者指(1)平稳安定(2)平息叛乱等;后者指经过评判或审核来决定。
01、情义、情意、情谊:意义相近,都是指人的感情而言的。比较而言,“情义”使用的范围最小,“情意”和“情谊”一般可以互换,只是“情谊”的使用范围要比“情意”大。“情义”多指亲属、同志、朋友之间的感情,所指的范围多限定在有一定感情基础的人之间,一般不用于单位和单位、国家和国家之间。“情意”指对人的感情,它所指的范围要比“情义”大,既可以指人与人之间有很深的感情(如:情意绵绵),又可指人(个体)对国家的感情,还可以表示“情分”(如:礼物不多,但也是一点情意)。“情谊”多指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相互关切、爱护、照顾、帮助的感情,彼此之间不一定非要认识;情谊”也可以表示彼此之间有很深的感情。三者均可拆开来使用,如:有情有义、无情无义、情深意长、深情厚意、深情厚谊。
02、启示、启发:前者表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后者表阐明事例,引起对方联想而有所领悟。
03、启示、启事:前者指启发指示;后者指刊登或张贴出来的某种声明。
04、启用、起用: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于“启”,开始使用,后者侧重于“起”,重新任用,有时也泛指提拔任用某人,此外就搭配而言,“启用”多与机关印章或新的设施,设备等搭配,而“起用”多与搭配。
05、驱除、祛除:适用范围不同,前者宽,后者窄,后者一般只用于疾病、邪祟方面。
06、清净、清静:前者指(1)没有打扰;(2)水清澈。后者指环境安静。
07、情景、情境:“情景”指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范围较小;“情境”指境地,范围较大。
08、取消、取缔:前者指使原有的制度、规章、资格、权利失去效力。后者指明令取消或禁止。
09、旗帜、旗号:前者指旗子,比喻榜样或模范,有代表性或号召力的某种思想、学术或政治力量等。后者指旧时标明军队或将领姓氏的旗子,现用来比喻某种含义(多指借来做坏事)。
10、启发、启迪:前者指阐明事理,引起对方联想而有所领悟;后者指启发开导。
11、祈望、企望:前者指请求希望,有内心祈祷之意;后者指希望,强调恳切性。
12、缺点、缺陷:前者指欠缺或不完善的地方(侧重于有而不好)。后者指欠缺或不完备的地方(侧重于没有)。
13、权利、权力:前者与“权益”同,是伴随某种义务而来的,如公民权、人权、选举权都是“权利”;后者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或职责所具有的支配力量,如批准权、用人权等都是“权力”。
14、侵犯、侵害:前者指(1)非法干涉别人,损害其权利(2)侵入别国领土;后者指(1)侵入而伤害(2)用暴力或非法手段损害。
15、权术、拳术:前者指谋略手段,是贬义词;后者指武术。
16、轻率、草率:前者指说话做事随随便便,没有经过慎重考虑;后者指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
17、强迫(pò)、强逼(bī):前者指施加压力使服从;后者重在给人以威胁。
18、溶解、融解:前者是科技语体,指物质的分子均匀地分散于溶剂
中。后者多用于科技非科技语体,有消失、消散之意。
19、人、家伙:后者含有轻蔑的感情色彩。
20、溶化、熔化、融化:“溶化”一是化学用语,指固体的溶解;二是指冰雪等变成水。“熔化”是物理用语,指固体加热到一定程度后变成液体。“融化”与“溶化”的第二个意思相同。
21、思绪、心绪:前者指(1)思想的头绪,思路;(2)情绪。后者指心情,多就安定或紊乱而言。
22、势力、实力:前者指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力量;后者指实在的力量,多就军事或经济而言。
23、事例、示例、实例:“事例”名词,指具有代表性的、可以作例子的事情;“示例”动词,指举出或做出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实例”实际的例子,重在具体的。
24、闪耀、闪烁:前者表光彩耀眼,强调亮度,后者表光亮摇动不定,忽明忽暗,强调动态。
25、事故、事件:就范围大小而言,“事故”指意外的损失或灾祸,范围较小,较具体。“事件”指历史上或社会上发生的不平常的大事情,范围较大。(“世故”指处世经验或指待人圆滑。)
26、十足、实足:前者指(物品)成色纯或十分充足。后者指数量足数的。
27、熟悉、熟习、熟练:“熟悉”知道得很清楚。“熟习”(对某种技术或学习)学习得很熟练。
28、擅长、善于:前者重在某方面具有特殊的专长;后者重在长处、优点。
29、舒畅、舒坦:前者指开朗愉快或舒服痛快;后者重在心里安定、坦然。
30、收集、搜集:前者指使聚集在一块;后者指到处寻找并聚集在一起(不易得到的东西)。
31、申明、声明:前者指郑重说明;后者指公开表示态度或说明真相。
32、声名、盛名:前者指名声,属一般用法;后者指很大的名望。
33、思考、思虑、思索、思量:“思考”进行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一般用法;“思虑”思索考虑,重在考虑;“思索”思考探求,重在探求;“思量”.
按照·依照·遵照 都是介词。
“按照”重在引进动作行为的凭借和根据,如?“按照事实说话”。“依照”重在强调以某事为根据完全照办,法律条文使用“依照”多,如“依照刑法第×款第×条”。
“遵照”多用于介绍行为依据的重要原则、指示和精神,如“遵照上级的指示办事”。
[包含·包涵]
包含——里边含有。如:这段话包含好几层意思。
包涵——请人原谅。如:请多包涵。
[必须·必需] 转自:仕程公务员网(http://www.xiexiebang.com)必须——①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能愿动词。如:学习必
须刻苦。②表示加强命令语气,副词。如:你必须离去。必需——一定要有的,不可缺少的,动词。如:煤和铁是工业所必需的原料。[辨明·辩明] 辨明——辨别清楚。如:辨明方向/辨明是非。
辩明——分辩清楚;辩论清楚。如:这场论争已辩明事理。[变换·变幻] 变换——只是事物的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能带宾语。如_变换位置/适应季节的变换。变幻——是事物的形式或内容不规则的或奇异的变化,不能带宾语。如:风云变幻/情绪变幻无常。
[不和·不合] 不和——不和睦,侧重于关系处理得不好。如:夫妻不和/家庭不和。
不合——合不来,侧重于性情不相投,不能相处。如:我俩脾气不合。
[必然·必定·一定] 这 三个词都表示肯定,都含有“非„„不可”之意,表示对判断、推理的肯定,都经常作状语。区别是:“必然”“必定”表示客观事物发展肯定会有这样的趋势或结 果,它们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互换。而“必然”和“偶然”对举,“必然”是形容词,有时作名词用,表示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它还可以作定语,如“必然规律”。“必定”是副词,常用于主观的分析、肯定,如“他每次进城,必定来我这里坐坐”。“一定”可以表示对客观事物发展趋势的判断;也可以表示人们的意志和愿 望,或表示一种命令的语气;还可以作形容词,表示特定或相当的意思,如“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本来·原来] 都是副词。“本来”强调理应如此,一直如此,如“当天的作业本来就应当天完成”。“原来”强调过去不知道或对情况有所认识,如“事情真相原来如此”。[不免·未免] 都是语气助词,作状语,用双重否定表示肯定。区别是:“不免”
如“他恐怕不止60岁了”。“不只”有不但之意,如“河水不只可以用来灌溉,还可用来发电”。[不至·不致]
“不至”表示不会达到某种程度,如“作为一位受党教育多年的干部,不至于连这点道理都不懂吧!“不致”表示不会引起某种后果,如“事前做好准备,就不致到时手忙脚乱了”。[查访·察访]
查访——侧重于通过打听进行调是免不了之意,用来加重句子的查,其对象一般是与案情有关的语气,有时还可以作谓语,如“老栓见这样子,不免皱了皱展开的眉心”。“未免”用来缓和句子的语气,不能作谓语,如“这封
察访——调查手段除访问之外,挂号信倘要遗失,未免可惜”。
还有观察,也不限于对案情的调[不止·不只]
查,其调查对象要广泛得多。如:“不止”,①指继续不停,如“他
这一事件经过长期察出身——指的一句笑话引得伙伴们大笑不
个人早期的经历或身份。如:工止”;②指超出某个数目范围,人出身。
人,其目的是弄清案情,为断案结案做准备。如:查访有关人证物证。
处世——泛指人在社会上活动,跟人往来。如:人心不古,处事——处理事物的意思,一般是指具体事物的处理。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窜改——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如:他将“望洋兴叹”窜改成“望山兴叹”。[常常·往往·经常] 这三个词都是副词,都表示“多次、多数、不断发生”。其区别是:
“常常”除有多次、多数的意思外,还有时常、不断的意思。它既表示时间,又表示频率,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与“往往”互换,如“闹这类独立性的人,常常跟他们的个人第一主义分不开,他们在个人和党的关系问题上,往往是不正确的”。
“往往”除有多次、多数的意思
外,还可以用来表现在一定条件或前提下将要出现的情况,如“我们有些同志理论上承认教育是有阶级性的,可是一遇到具体问题,往往就把这个基本观点忘掉了。
“经常”也表示“常常”“往往”的意思,但还有连续不断、经久常行的意思,可以构成“经常性、经常不断”等词组,如“人的思想也要经常检查,不断改造。”?? [曾经·已经]
都是副词。“曾经”表从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如“我曾经许下诺言,一定要到未名湖去读大学”。“已经”强调动作行为的完成或可能还在延续,如“我们的航船已经驶入了21世纪”。[度过·渡过]
度过——通常用于时间方面。如:度过美好的春天(青年时代岁
月)。
渡过——常用于江河湖海,或通过困难、难点、危机等。[大概·大约·约莫] 这 三个词都表示估计的意思,都是副词。“大概”侧重于表示不十分精确或不十分详尽,如“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台没有打领结”。“大约” 侧重于表示估计的数目不十分精确,如“从花开到果子成熟,大约得三个月,看来我是等不及在这儿吃鲜荔枝了”。“约莫”侧重表示对数目或时间的估计,如“约 莫一袋烟的工夫,老人又转了回来”。?? [大力·大举·大肆] 都是副词,都有在行动上采取大规模的方式的意思。“大力”侧重指尽最 大的力量,适用范围较大,多用于积极方面,含有褒义,如“大力推广普通话”。“大
举”侧重指大规模的行动,?多用于军事行动方面,如“以色列大举进攻巴勒 斯坦”。“大肆”侧重指不顾一切地任意妄为,一般用于消极方面,是贬义词,如“法轮功组织大肆吹嘘法轮功的‘神效’,致使许多不明真相的群众上当受骗”。[单是·但是]
“单是”即单纯是,单单是。“但是”作连词,连接转折关系;作副词,相当于“只是”。[但是·可是·然而·却·只是] 这五个词都是连词,用在两个分句之间,表示转折关系同的是转折的程度有所不同。“但是”转折的程度和语气重一些,为重转连词;其他的词转折的程度和语气较轻,为轻转连词。[对·对于·关于]
这三个词都是介词。“对”和“对于”都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在一般情况下,二者可以通用,凡能用“对于”的地方均能改为“对”,如“他对(对于)工作很负责”。但它们又有些不同的地方:
第一,当“对”含有对待、向等意味时,“对”不能换成“对于”;
第二,当“对”用在助动词、副词之后时,“对”不能换成“对于”;“对”多用于口语体,“对于”的色彩庄重些,更适合用书面语体
“关于”是限定、提示关联到的人或事物范围的介词,有时可跟“对于”互换,如“关于(对于)这个问题的处理,我完全同意”。但它们又有明显的区别: 第一,指出明确的对象用“对于”,不用“关于”,表示某种范围,用“关于”不用“对于”;第二,“对于”可用在句首,也
可以用在句中,而“关于”只用于句首,如“我对于这个问题很了解”,不能说成“我关于这个问题很了解”;
第三,“关于”构成的介宾短语常作定语,常常单独作为的标题,而“对于”构成的介宾短语多作状语,不能单独的标题,只有当它与名词组成偏正短语时才能作为标题。[恶运·厄运]
恶运——侧重指坏的带有凶险的运气。如:交了恶运。厄运——侧重指不幸的遭遇。如:想不到他中年丧妻.遭此厄运。[遏制·遏止]
遏制——着重于“制”,压制住、控制住,使不发作,对象常是情绪、敌人或某种力量。如:遏制心中的怒火。
遏止——着重于“止”,通常用于战争、进攻、暴动等。如:改
革的大潮是无法遏止的。[而且·并且] 二者都是连词,在句子中起关联
奋发——侧重强调精神状态的饱满、振作,努力奋斗。如:青年一代有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我作用,但是连接的句间系不同: 们的民族就有希望 “而且”表示进一步,前面往往有“不但、不仅”等跟它呼应,它连接的是递进关系,如“我们不但战胜了各种灾害,而获得了大丰收”。
“并且”主要有两种用法:一是用在两个动词或动词性词之间,表示两个动作同时或先后进行,如“会上大家热烈讨论且一致通过了这个生产计划”。二是用在复合句后一半里。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如“她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并且出席了全劳模表彰大会”。[发愤·奋发] 发愤——侧重强调内心下决心,立大志,努力奋斗。如:他立志发愤读书,考上全国一流大学。
[反应·反映]
反应——名词,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为。如:反应十分强烈。
反映——动词,把客观情况告知上级或有关部门。如:把情况反映到县里。[妨碍·妨害]
妨碍——着重指造成一定障碍,程度较轻。如:妨碍交通。妨害——着重指有损害,程度较重。如:妨害健康。[分辩·分辨]
分辩——解释清楚理由。分辨——区分,辨别差别。[肤浅·浮浅]
肤浅——局限于表面,常指学识浅薄、理解不深不透等。
浮浅——浮在表面,指认识浅薄,不扎实。[抚养·扶养] 抚养——兼指保护、教养和供养,一般指长辈对子女或晚辈的保护和教养。
扶养——指帮助、扶助、养活,一般用于平辈之间。[赋予·付与] 赋予——上对下或组织对个人,有严肃庄重的书面语体色.涉及对象多为重大任务、使命等。如:历史赋予的重任
付与——交接双方无上下之分,通用语体色彩,涉及对象多为具体事物。如:付与对方十万元现款。
[富余·富裕]
竿子——竹竿,截取竹子的主干而成。如:钓竿/百尺竿头。杆子一有一定用途的细长木头或类似的东西。如:电线杆子。[勾通·沟通]
勾通——暗中串通、勾结,含贬义。如:勾通日寇,背叛祖国。沟通——使双方相通,中性词。如:沟通文化。[贯串·贯穿]
贯串——用于抽象事物。如:贯串着革命精神。
贯穿——对象可以是抽象事物,也可以是具体事物。如:条公路贯穿本省十几个县。[国事·国是]
国事——国家政事。如:莫谈国事。
富余——动词,指把东西剩下来。国是——国家大计。如:共商国富裕——形容词,指东西多,手头宽裕。[竿子·杆子]
是。
[过度·过渡]
过度——形容词,指超过适当的限度。
过渡——动词,指事物由一个阶段逐渐转入另一个阶段。[赶快·连忙] 二者都有时间急迫的意思,都是副词。其区别是:?“赶快”形容急迫地要去完成一件事,多用于时间方面,如这是封加急信件,得赶快送到他们那里去”。“连忙”则形容急迫的状态,一般用于动作方面,如“一见同学们走过来,王老师连忙打招呼”。[格外·分外] 二者都有特别突出的意思,都是副词。其区别是:?“格外”是说程度高,超乎寻常,有特别的意思,如“他学习成绩格外好”;“分外”指本分之外,即一般范围之外,超出了平常 它和“格外”是等义词,不过“格外”更接近口语,“分外”多用于书面语,如“瀑布也似乎
分外响了”。[果然·居然·竟然J 三者都是副词,经常用作状语,都表明预想和结果的关系。其区别是:
“果然”含有表示结果和预想一致,含有真的、果真如此的意思,如“等到第二天早晨,山头上的云雾果然消散了”。“居然”表示结果和预想的相反,含有没有料到真会是这样的意思,如“现在居然有了一头牦牛,怎么不叫人高兴呢!”。“竟然”也表示结果和预期的相反,多用在不好的方面,指不应该这样而这样,常用于假设句,语气较重,如“为了种出不落桃的棉花,他竟然遭受到那么残酷的迫害,经历了那么严重的斗争”。
总之,主观愿望与结果一致的用“果然”,主观愿望与结果不一
致的用“居然”和“竟然”。[洪大·宏大] 洪大——主要形容声音大。如:洪大的涛声。
宏大——宏伟,巨大。可形容气势、规模、志向、理想等。如:规模宏大。[化妆·化装] 化妆——用脂粉之类使容貌美
气来表示不必要,如“你何必跟他过不去”。“何苦”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值得,如“你何苦为他们愁这愁那,孩子大了,路让他们自己去走吧”。[或·并·而·与]
这四个词都是连词。其区别是: “并”和“而”是连接动词、形容词或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丽。如:中学生是不允许化妆的。词组的。“而”可以连接词、词化装——①演员修饰容貌。如:化装师。②假扮。如:他化装成敌特工人员。[何曾·何尝] 都是副词。“何曾”用反问语气表示未曾发生,如“我何曾忘记过家乡的一草一木”。“何尝”用反问语气表示未曾非,如“我何尝不想去,只是没有时间罢了”。[何必·何苦] 都是副词。“何必”用反问的语
组、分句,甚至上下两段。它可以表示并列、转折、顺承、偏正等各种关系。
“与”和“或”能够连接各类词或各类词组。“与”语气色彩比较庄重,所表示的是并列关系,如“欲与天公试比高”。“或”所表示的是选择关系。[忽然·突然·猛然]
这三个词都作状语,位置可以在主语和谓语之间,也可以在句子前头,指动作变化快,出乎意料,有时可以互相替换。其区别是: 及时——①正赶上时候。如:及“忽然”指时间短促;“突然”有突如其来的意思,有时可以用程度副词修饰;“猛然”指来势凶猛,猛烈。[或者·还是] 二者都表示数(或二)者择一,都是连词。其区别是:
“或者”只表示选择,不表示疑问,如“包身工的身体是属于带工老板的,所以她们根本就没有
时雨。②不拖延。如:及时解决问题。
即时——立即。如:即时投入战斗。
[检查·检察]
检查——为了发现问题而用心查看。如:检查工作、检查思想。检察——审察被检举的犯罪事实。如:检察院。[截止·截至] ‘做’或者‘不做’的自由”。截止(三声)——(到一定时期)停“还是”含有疑问的口气,可用在问句中,也可以用在非问句中,往往表示作者已选定的语气,还可以指没有变化、照旧等语气,如“白杨在迎风呼号,那是为老汉在呜咽,还是为这不平在愤怒?”?“不论是月白风清,还是九级风浪的夜里,他们都全神贯注地盯着宽阔的海域”。[及时·即时]
止。如:报名已截止。截至(四声)——截止到(某个时期)。如:截至9月中旬。
[节俭·节减]
节俭——形容词,节约俭省,用钱用物有节制、不浪费。如:他生活节俭。
节减——动词,节省减少。如:
节减开支。[界限·界线] 界限——尽头处,限度。如:他的野心没有界限。
界线——两个地区的分界线。如:跨越界线。[惊慌·惊惶] 惊慌——多形容行动的慌张。如:只要听到一点声音,躲在屋里的三个罪犯就惊慌地挤成一团。惊惶——侧重于形容内心的恐惧。如:大火熊熊,王刚惊惶地站在那里,不知所措。另外,“惊慌”多用于口语,“惊惶”多用于书面语。[精心·经心] 精心——注重指用心用力,常作状语、定语,一般不作谓语,不受程度副词修饰。
经心——指留心、当心、在意,常作谓语,一般不作状语和定语。如:他这个人大大咧咧,干什么
事都似乎不大经心。[眷恋·眷念]
眷恋——(对自己喜爱的人或地方)深深地留恋。如:《涉江》流露出诗人对楚国的无限眷恋。眷念——想念。如:离别家乡多日,对亲友甚为眷念。[几乎·简直]
二者都是副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作状语,表示强调。其区别是:
“几乎”表示相近、差不多的意思,着重强调两者相差甚微,如“在小村子里,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
“简直”还含有表面好像不是,实质上就是的意思,强调程度比“几乎”深,如“今日的洞庭湖,简直是一个用珍珠缀成的崭新世界”。[基于·鉴于]
都是介词。“基于”主要表依据、根据,如“基于上述理由,我不赞成他当班长”。“鉴于”含有觉察到、考虑到的意思,多指可以引以为鉴或作为经验教训的事,如“鉴于上次比赛中各自为战的教训,我不赞成他当队长”。[继而·既而] “继而”是状态副词,表发生的两件事紧紧相接,如“我先是一惊,继而暗暗佩服他的才能”。“既而”是时间副词,表两件事发生的时间相隔不久,如“既而雨停了,我们又走在了攀登 泰山的征途上”。[径直·径自] 都是副词。“径直”指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弯、不问断,如 “放学后,他径直到文化广场去了”。“径自”指自作主张,擅自行动,多含贬义,如“他不听师长的劝告,径自离校出走,长达两个月之久”。
[渐渐·慢慢]
二者都是副词,都表示不迅速。不同的是:“渐渐”表示程度或数量的逐步增减,如“过了清明节,天气渐渐暖和起来了”。“慢慢”重在表示速度的缓慢,如:“别急,让我慢慢把话说完”。[绝然·决然]
二者都是副词,可以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不同的是:“绝然”有断然、绝对的意思,如“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绝然不是最后一个”。“决然”有两种意思,一种是形容很坚决,如“决然返回”;一种是表示必然、一定,如“东张西望,道说途说,决然得不到什么完全的知识”。[究竟·毕竟]
二者都表示终于、到底,副词,在表示判断时,两者可以互换。其区别是:
“究竟”表示追根究底,常用于
问句(疑问、设问、反问)中。“究竟”有时还作名词,指实际情形,如“他想到门口看个究竟”。“毕竟”是“终于、最后”的意思,表示客观情况发展的必然趋势,常用于陈述句中,如“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尽管·不管] 二者都表示偏正关系,用于偏正复句的偏句中。其区别是: “尽管”相当于“虽然”,表示转折关系,与“但是、可是、却”相呼应;“不管”相当于“无论”,表示(无)条件关系,与“都、总”呼应。
“尽管”肯定的是一个特定情况,后面可以用指示代词“这么、这样、如此”等,但不能用疑问代词;“不管”是排除一切条件,后面用疑问代词“怎样、怎么、如何” 等,但不能用指示代词。此外,“尽管”还可单独使用,38
相当于“只管”。例如:“他们的愿望尽管是好的,却是不可能实现的。”“不管他从事的事业重要还是不重要,他都不失为一个值得赞扬人物。” [考察·考查]
考察——表示实地调查,深入细致地观察,目的质。如:考察南极。
考查——以一定的标准去检查、衡量,目的是评定或是追本溯源。如:考查业务。{旷费·旷废}
旷费——侧重于浪费,涉及的对象多为时间。如:旷费时日。旷废——侧重于荒废,涉及的对象多为学业。如:旷废学业。[况且·何况]
二者都指在已经举出的理由之外,再追加或补充一层理由,相当于口语里的“再说”,都是连词。其区别是:
“何况”常用在反问句里,即表示甲事物已是如止,乙事物当然更是如此,相当于口语里的“甭说、甭提(但‘甭说、甭提’没有反问语气)”这一类用法,而“况且” 没有这种用法。如 “上海地方那么大,况且你又不知道他的地址,一下子怎么找得到他呢?”“他连最基本的字都不认识,更何况写文章。” [滥用·乱用] 滥用——指无限制地用,不必用
是利害攸关的事。②难以对付或忍受,剧烈,凶猛。如:这人非常利害/天热得很厉害。厉害——难以对付或忍受,剧烈,凶猛。(与利害②相同)[流传·留传]
流传——多指事迹、作品等传下去或传播开。如:大禹治水的故事,一直流传到今天。留传——遗留下来传给后代的意思,侧重于时间上的传承,适应对象比“流传”广,不限于事迹、也用,不该用也用。
作品,还可以是其他具体的、抽乱用——指无条理、无秩序地用,该用这而用那。[力行·厉行] 力行——努力实践,不能带宾语。
[年轻·年青] 如:身体力行。
年轻——所表达的意义范围是相厉行——严格实行,要求带宾语。
对的,用于两个人的年龄比较,如:厉行节约。
在比较中,可以说60岁的人比[利害·厉害]
70岁的人年轻。
利害——①利益和损害。如:这
年青——是指年龄相当于青年人
象的事物。如:父亲留传下来的遗产,不仅有物质方面的,还有精神方面的。
这个阶段,并只能用于青年。从语法角度看,“年青”一般作定语,而“年轻”可作定语,也可作谓语。[偶尔·偶然] 二者都是副词,都指不经常。其区别是:
“偶尔”是说次数极少,如“他常常写小说,偶尔也写诗”。“偶然”除了表示次数少之外,还有不是必然的意思,如 “他偶然遇到了一个阔别多年的同学”。还可以构成“偶然性”。[启用·起用] 启用——开始使用。如:启用印章。
起用——重新任用。如:起用退休干部。[清净·清静] 清净——没有事物打扰。如:耳根清净。
清静——安静,不嘈杂。如:环
境清静。
[情意·情谊·情义]
情意——指心意、感情,即真心实意,相待很好。用于一方对另一方。“情意”可与深厚、难忘、热烈等词搭配。如:深厚的情意/难忘的情意/热烈的情意。情谊——指交情、友谊,用于两方相互之间。“情谊”可与阶级、革命、深、长等词搭配。情义——指感情的联系,多用于亲戚、朋友间。“情义”可与有、无、朋友等词搭配。[祛除·驱除]
祛除——除去(疾病、疑惧或迷信人所谓的邪祟等)。如:祛除病魔/祛除疑虑。
驱除——指赶走、除掉(人或动物)。如:驱除蚊虫/驱除敌人。[权力·权利]
权力——①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如:一切权力归人民。②职责范
围内的支配力量。如:他的权力太大。
权利——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如:男女平等的权利。[启事·启示] 启事——公开声明某事的文字、名词。如:征稿启事。启示——启发,既作动词,也作名词。如:这篇文章给人很大的启示。(这里用作名词)[岂但·不但] 都是连词,都可表示递进关系。“岂但”多用于书面语,常带有反问语气;“不但”书面语、口语都常用,不带反问语气。“岂但”常与“也”“还”“又”“更”等搭配使用;“不但”除了能与以上副词搭配,还可与“而且”“反而”“反倒”等搭配使用。如:“这本书要的人可多了,岂但你
们几个。”“他不但有科研头脑,而且有实干精神。” [溶化·熔化·融化])
溶化——物质在液体中化开。如:糖溶化在水中。
熔化——固体受热后变成液体。如:铁熔化成铁水。
融化——变成水。如:积雪融化了。
[仍旧·仍然]
二者都是情态副词,都指照旧,常可以互换,只是“仍然”语气略重一些。其主要区别是:“仍旧”强调跟从前一样,如“他虽然遇到许多困难,可是意志仍旧那样坚强”。
“仍然”除有“仍旧”的意思外,还有原来的想法、做法不改变,即“还是”的意思,文言色彩较浓,如“掌柜的也仍然同平时一样,笑着对他说话”。
[审定·审订] 审定——经过审查之后作出决定。如:审定计划。
事。如:时事政治。[实验·试验] 转自:仕程公务员网审订——审阅修订。如:审订书稿。
[声明·申明] 声明——①公开表示态度或说明立场。如:声明立场。②声明的文告。如:发表声明。)申明——郑重说明。如:申明理由。
[施行·实行]
(http://www.xiexiebang.com)实验——实地验证,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
试验——试探观察,为了查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熟悉·熟习]
熟悉——知道得清楚。如:熟悉施行——指法令、法规等发生效
情况。
力。如:《广告法》从即日起施行。
实行——用行动来实现(纲领、政策、计划等)。如:实行责任制。
树立——侧重指在意识形态领域[时势·时事]
里立起新人、新事、新风尚。“树时势——某一时期的客观形势。
立”多用于褒义,对象多是抽象如:时势造英雄。的好的事情。如:树立典型/树时事——最近发生的国内外大
立新风/树立信心。
竖立——侧重指在地上或物体上
熟习——学习得很熟练或了解得很深刻。如:要熟习业务。[树立·竖立]
把一些物体直立起来。“竖立”是中性词,对象都是具体的。如:竖立碑石/竖立旗杆/竖立井架。
[顺序·顺叙] 顺序——排列的先后次序。顺叙——写作上的术语,指记事、写人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记叙。
[尚且·姑且] 二者结构相似,但词性和语法功能不同:
“尚且”是连词,表示提出程度更甚的事例作为衬托,下文常用“何况”等呼应,表示进一层之意,如“为了人民,流血尚早不惜,更别说流这点汗了”;“姑且”是副词,表示暂时地,如“我这里有两间房闲着,你们姑且在这里住着”。
[甚·很·最·至·极] 这五个词都是程度副词,用法上
有不少相同之处。不同的是: “甚”和“很”意义相同,表示程度相当高,但未达到顶点,只是语体色彩不同,前者文言色彩浓,后者口语色彩浓,如“形势甚急”“病情很严重”。“最”和“至”的意义相同,都表示达到了顶点,只是语体色彩不同,“最”口语色彩强,“至”富有文言色彩,如“太阳最红”,“此问题至关重要”。“极”作副词时,表示最高的程度,如“极平常”“极少数”“好极了”等。[虽然·固然]
二者都是转折关系的连词,表示先承认原来的意思,接着转到另一方面去,常跟“可是、但是、然而、却”等连词搭配,常可以互换。其区别是:
一个主谓词组加上了“虽然”,它的独立性就丧失了。如果只说
“他年纪虽然小”,意思就没有结束,必须接着说“干劲可大了”,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句子。“虽然”有时还可以单说“虽”。“固然”与“虽然”等义,可以互换,还可单用“固”,不与其他连词连用,加强肯定或否定语气,表示“本来、当然”的意思,如 “血的应用,正如金钱一般,吝啬固然不行,浪费也大大失算”。[题名·提名] 题名——写上名字。如:金榜题名。
提名——在决定人选之前提出有当选可能的人的姓名。[统率·统帅] 统率——动词,统辖率领。如:统率三军。
统帅——名词,统领武装力量的最高领导人。如:三军统帅。[退化·蜕化] 退化——生物在进化过程中某一
部分器官变小,构造简化,机能减退甚至完全消失。后泛指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如:功能退化/最错误的见解是误认为白话为古文的退化。
蜕化——本指虫类脱皮,比喻腐化堕落。如:蜕化变质。[推卸·推谢]
推卸——不肯承担(责任、任务、义务等)。如:推卸罪责。推谢——借故推辞(礼物、邀请、荣誉、重任之类)。如:委以重任,这是组织对你的信任,你不该推谢。
[推脱·推托]
推脱——推卸。如:推脱责任。推托——借故拒绝。如:他推托病了,不肯来。[通过·经过]
二者都可作介词。“通过”指以人或事物为媒介或手段而达到某种目的,如“通过学习《公民道
德建设纲要》,同学们提高了认识”。“经过”指引进某个过程,说明由于这个过程的完成使得其他情况发生变化,如“他经过长期的研究、试验,终于出色地掌握了果树嫁接技术”。[违反·违犯] 违反——指对劳动纪律、规章制度等的不遵守。
违犯——指对宪法、刑法、社会秩序等的违背和触犯。[委曲·委屈] 委曲——事情的底细。如:告知委曲。
委屈——因冤枉而难过。如:受委屈。[污辱·侮辱] 污辱——指玷污,可指当面的,也可指背后的。
侮辱——指用欺辱、轻慢的言行,使人蒙受耻辱,一般是当面的。[消逝·消释]
消逝——消失。如:残霞消逝了。消释——解除。如:误会消释了。[心酸·辛酸]
心酸——心里悲痛。主谓结构。辛酸——比喻痛苦、悲伤。并列结构。[形式·形势] 形式——事物的形状、结构等。如:内容和形式
形势——事物的发展趋势。如:形势大好。[形迹·行迹]
形迹——举止和神色。如:形迹可疑。
行迹——行动的踪迹。如:行迹不定。[学力·学历
学力——在学习上达到的程度。如:同等学力。
学历——学习的经历,指曾在哪些学校肄业或毕业。如大学本科学历。[向来·从来]
二者都是副词,表示某种行为、状态或情况从过去到现在都一样。其区别是:
“向来”是一向的意思,口语和书面语里都用,如“但他向来看得官场太高,以为文明至今,到他们才开始严酷”。
“从来”表示从开始到现在都如此,强调的语气较重,用于肯定或否定句都可以,含有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语气,如“他从来不把自己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向·到] 二者都可以介绍行动的处所,都是介词。其区别是:
“向”既可以介绍动作行为的处所,又可以介绍动作行为的对象,介绍的对象可以指人,所带的宾语常常是名词或代词,如“向雷锋同志学习”“把手榴弹投向敌人”。
“到”只介绍动作行为的处所,46
用于完成式句子时,可以加助词“了”,如“他滑到了与人民为敌的边缘”。[预定·预订]
预定——预先规定或约定。如:预定计划/预定时间。预订——预先订购。如:预订机票。
[义气·意气]
义气——看重情谊而替人担当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如:重义气、讲义气。
意气——①志向、趣味和性情。如:意气相投。②意气和气概。如:意气昂扬。③偏激、任性的情绪。如:纯属个人意气。[营利·盈利]
营利——指主观上谋求利润。如:不能只图营利,不顾信誉。盈利——赚钱,侧重于客观上获得利润,也作名词。如:企业只有盈利,才能发展。
[业已·已经] 相同点:都是时间副词,都表示事情已经过去。不同点:“业已”是公文用语,书面语体色彩浓;“已经”可用于口语,也可作一般书面语。[一齐·一起] “一齐”指同时或全部,如“所有的机枪一齐扫射”。“一起”表示一块或同一处所,或表示同时,应用范围广,如“与人民大众站在一起”。[一直·一向] 二者都是副词,都有表示重复或连续的作用,都可作状语,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其区别是: “一直”表示动作、行为连续进行,中间没有停顿,着重指动作的连续性,如“自上小学以来,他一直是学校的三好学生”。“一向”表示某种行为习惯很久以
[因此·因而]
二者都是连词,表示因果关系,连接原因和结果。“因此”不只表示结果,还表示原因,意为“因为这个,所以„„”,作用是复指上文,承上启下,除了用于后一分句的开头,还可以用于后一分句的主语之后,如“月亮每个月绕地球一周,因此每月有一次朔和一次望”。“因而”不只表示结果,还表示推论,作用是连接上文,承上启下,如“藏的敌人比公开的敌人更难识破,因而也更危险”。[因为·由于]
二者都是连词兼介词,都可表示原因,作连词时,都可连接分句。“因为”常和“所以”搭配,不和“因此、因而”搭配;“由于”可以同“因此、因而”搭配。“因为”可以用于后一分句,“由于”不能。作介词时,都可以和后面 47 的词语组成介宾短语,放在主语的后面或前面。在口语里,“因为”比“由于”常用。如“他今天不能来上班,因为他病了”“由于工作太忙,因而照顾不了孩子”。[由于·自从] 二者都是介词。其主要区别是: “由于”所表示的是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原因,相当于“因为”,如“近来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又出现了计算机化学”。“自从”所表示的是与动作有关的时间,表示时间的起点,如 “自从处死了这个大贪污犯后,其他贪赃枉法现象也减少了许多”。[悠然·俨然] 二者在结构上相似,都以“然”为词缀,但所表达的意思不同: “悠然”指悠闲的样子,如“悠然自得”“悠然神往”。“俨然”可以形容庄严,如“四叔俨然地
站着”;可以形容整齐,如“屋舍俨然”;可以形容很像,如“这孩子说起话来俨然是个大人”。[与·和·跟·同·及·以及·并] 这七个词都是连词,但其具体用法和意味不完全相同。“与”是从文言里继承过来的,因此,口语中用得较少,但在文章的标题及书面语中较为常见。如“批评与自我批评”“《文学与出汗》”等。
“和”“跟”“同”都是现代口语里的词,用法大致相同。“和”用法最普遍,文章里最常见。“跟”在北京话里用得比“和”更多。“同”流行在华中一带,书面上多作介词。
“和” “同”“跟”“与”除了作连词外,还可以作介词。一般说来,从两个方面来判定:一是前后两个部分可以对调,对调后基本意义不变的是连词;前后两
个部分不能对调,对调后意义跟原来不同的是介词。二是如果是介词,它的前边可以插入别的成分;如果是连词,它的前边就不能插入别的成分。
“和”“跟”“同”“与”可以连接名词,也可以连接动词或形容词。用“和”“跟”“同”“与”连接的动词或形容词往往作宾语、主语、定语,不大作谓语。“及”和“与”一样,也是口语里不大用的,可它跟“与”的意味不同。它本来有“由此及彼”的意思,它所连接的两头显然有主要和次要或先和后之分,因此它所连接的两部分不能颠倒过来。“及”也不能用“与”来代替,“及”常常跟“其”或“其他”连用。
“以及”的作用相当于“和”,但又有区别。它和“及”一样,所连接的两边前一部分总是主要
的。但“以及”的用法又比“及”广泛些,它不但能连接名词,也能连接动词、短语和句子。“并”专用来连接动词,或以动词为中心的词组,有进一层之意。[与其·宁可]
二者都有把两件事加以比较,衡量得失,选取其中的一件的意思,都是连词。其主要区别是: “与其”用于取舍关系的复句中,常和“不如”一词相呼应,表示舍此取彼。“宁可”相当于“宁愿”,有“宁愿”的意味,常和“决不”相呼应,表示取此舍彼。如:“与其这样提心吊胆地见着你,还不如不见你。”“他宁可自己吃点亏,也不亏广大人民群众。”
[以至·乃至·甚至]
这三个词都是连词,都能连接两个以上的词、词组或分句,表示层进关系,指明范围由小到大,数量由少到多,程度由低到高,后面都可接上“于”。“以至”强调程度的加深,相当于“到、直到、一直到”的用法,还能承接上文,引出下文的结果。“乃至”比“以至”强调的程度重,多用于书面语,如“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都敬仰他”。“甚至”强调的程度跟“乃至”相同,其后面加“连”组成“甚至连”时,强调的意味比“乃至”重。“甚至”还可以作副词,如“他激动得甚至说不出话来”。[致病·治病]
[侦察·侦查]
侦察——为弄清作战情况而进行活动。如:敌人正进行火力侦察。侦查——为确定犯罪事实或犯罪人而进行调查。如:侦查经济案件。
[征候·症候]
征(一声)候——发生某种情况的迹象,“征”指迹象。如:病人有好的征候。
症(四声)候——病情,病状。如:肺结核有咳嗽的症候。
致病——使得病。如:查明致病原因。治病——治疗疾病。如:治病救人。[制定·制订] 制定——定出。如:制定计划(强调不得变更,必须执行)。制订——创制拟定。如:制订汉语拼音方案(强调经过草拟修订)。[终身·终生] 终身——一辈子,多就切身之事来说。如:终身大事。
第二篇:语言问候礼节常识
语言问候礼节常识
1.什么是语言问候礼节
语言问候礼节是指接待客人时所用的亲切、热情而又有分寸的关切、恭候、致意的问候语。
例如,初次见到客人,你热情迎上去亲切地问一声:“您好,见到您很高兴。”主动打招呼问候,就是向客人示意:我乐意为您服务或者我们欢迎您的到来,在这一瞬间,你与客人之间就建立了感情联系。
若客人远道而来,初次见面还可以说:“欢迎您到我们会所来,先生(夫人)”;对于曾在会所下榻过或在会所用过餐的客人则可以说:“欢迎您回来,先生(夫人)”,“重新见到您十分愉快。”
当客人到你工作处时要问:“早晨好!”,“晚上好”,然后问:“您有什么事需要我办吗?”
分别时说:“再见”、“祝您一路顺风”、“欢迎您再来”、“谢谢您来我们这里住,请您以后再来”等等。
2.不同情况的问候语
问候语除了要注意用语得体之外,还要根据客人的不同情况来使用相应的问候礼节。如运动员参加比赛可以说:“祝你们比赛取得胜利。”对演员可以说:“祝你们演出成功。”如果是节日可问候:“祝您圣诞节快乐”、“祝您新年快乐”。如知道客人住宿本会所,也可说:“祝您在这儿过得愉快,”当客人因长途旅行而显得疲劳可说声:“祝您睡好”等等。
如果会所员工根据客人的不同情况而致以亲切的问候,客人就会感到十分愉快。
3.不同国籍的问候语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习惯问候语。
例如,欢迎问候语,我们中国人的习惯,一般见到客人后的问候语是:“您路上辛苦了”之类的话;若对外宾用这种欢迎用语,外国人就不习惯,他觉得我一路的旅行都非常愉快,没有一点儿的辛苦,到底为什么事你这样说呢?会觉得奇怪难以理解,所以我们应该这样说:“你一路很愉快吧?欢迎您到广州来。”
又例如,当我们看见朋友面色苍白时,就会关心地问:“你是否病了?”而西方人则往往会说:“你脸色有些苍白,你挺好吗?”由此可见,我们是从担心朋友健康的角度表示关心,而西方人则从祝愿朋友健康的角度表示关心,言殊意同。如果对方表明身体不太舒服或感冒,我们就会关心地说:“多喝些开水,穿暖和点,不要再着凉”等,但若你对西方人士这样说,他们会认为你带着父母腔讲话或以监护人高高在上的语气教训人。这对于有强烈独立意识的西方人士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通常可以说:“听到你病了我很难过。我真诚希望你很快会好起来。”如果对方否认自己身体有任何不适,就不宜继续谈这个话题,免得使对方不愉快。
4.问候语要切合情境
切合情境是指问候语运用要与所处的语言环境和空间相切合、相适应,还需作文化背景的思考,要注意不同文化所带来的语言运用、理解方面的明显差异性。
在远古时代,人们使用的工具极其粗糙简单,无法抵御毒蛇猛兽的侵袭和吞噬,因此人们相遇的问候语是“无它乎?”古时候“蛇”与“它”相通,“它”象征毒蛇猛兽,这在当时是最大的关心,“无它”则对彼此都是一种莫大的安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工具更新,已相对能抵御毒蛇和猛兽了,“恙”即疾病对人类的威胁又上升到主要地位,人们的问候语遂以“无恙乎”取代“无它乎”,直到解放前在民间仍流传着这样的俗语,“穷人无病就是福”。又过了若干年,医学医药发展了,人们对疾病的防治能力大大加强了,温饱又成了主要的问题,于是人们见面时的问候语又变成了“吃过饭了吗?”
现在,在我们的同事、朋友或邻居间问“一早到哪儿呀?”、“饭吃过了吗?”我们习以为常地认为这是问候打招呼,会使人感觉到亲切友好,甚至能起到联络感情的作用。但如果你见到一些外国友人,你也问他们:“一早到哪儿呀?”、“饭吃过了吗?”外国友人听起来却会引起误解和不快。问他(她)吃过饭没有?会认为你要请他们做客吃饭,可是我国仅作问候,并无下文,问他一早上哪里去,他会认为你干预他的私事。
另外,我们中国人送客的时候,主人说“慢走”,客人说请主人“留步”,这些话你如果直翻过去,也会使外国人感到困惑,心想,我就要走了,怎么还叫我慢走,是不是叫我不要走呀?这样就会感到有疑问。
同样,英国人、美国人习惯说“soLong”(到此为止),也就是再见的意思,如果我们想solong就这么长?也会感到困惑,所以我们在跟外国人打交道的时候,最好是用国际上习惯的打招呼用语,与世界潮流“接轨”,否则就难以适应世界各国的交流。
5.国际上习惯用的见面招呼用语
早上:Goodmorning!(早上好)
中午以后:Goodafternoon!(下午好)
晚上:Goodevening!(晚上好)
晚上分别的时候:Goodnight/Goodbye!(晚安/再见)
6.各国习惯用的招呼用语
(1)阿富汗。阿富汗人无论在繁华的都市,还是在偏僻的乡村,亲友、熟人相逢时,说的第一句话是:“愿真主保佑你!”
(2)日本。日本人平时见面以“您早”、“您好”、“请多多关照”、“拜托您了”、“失陪了”等短语互相招呼,但不能问“您吃饭了吗?”
(3)蒙古。蒙古人主客相见是互相询问:“牲畜好吧?”同辈相遇说声“您好”。
(4)老挝。老挝人相见常用的祝词有:“愿您像鹿的角、野猪的颚骨和象的牙一样强壮”、“愿你活到千岁,象、马、粮食,应有尽有,金玉满堂”、“倘若你得了寒热病,愿它消失!”、“愿你在世上万能”、“愿你长寿、健康、幸福而有力量!”等等。
(5)土耳其。土耳其每当亲戚朋友相会时,双方必须互道平安,然后说一句尊敬的客套话“托您的福”,否则对方会不高兴。当客人离去的时候,主人必定要说一句:“请下次再来玩。”一个初到土耳其的异邦人士,只要你会一些土耳其语,即使只会说一句话,主人对你就会显得格外亲热。
(6)阿尔及利亚。阿尔及利亚是一个比较开放的阿拉伯国家,客人和朋友相见时总喜欢说一句“真主保佑你”。
(7)突尼斯。突尼斯人的问候语也是“真主保佑您”。
(8)美国人。美国是极其重视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的国家,人们连使用日常用语也注意节约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人们见面打招呼说:“Howdoyoudo?”四个音节,后来变成一个单词“Hello”,只有两个音节,现在就干脆简单地说一声“Hi(嗨)”。
第三篇:词组辨析600例,看后语言理解如砍瓜切菜
(一)01、黯然、暗然、岸然:“黯然”,指“阴暗的样子”,也用来指“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暗然”的“暗有“光线不足、黑暗”的意思。“岸然”指“严肃的样子”。02、爱护、爱戴:适应对象不同,前者上(长辈)对下辈,后者下(幼)辈对上(长辈)。03、安详、慈祥、祥和:“安详“指神态平静、从容稳重。“祥”指吉利,如“祥云、祥端、发祥”。“慈祥”形容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祥和”指气氛而言。注意“安详、慈祥、祥和”的写法。
04、安静、宁静:都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安静”重在稳定,有使安稳平静下来的意思,它有一个由喧闹到安静下来的过程。而“宁静”重在平和,一般多指环境或心情平和安静,它描述的是一种很安静的状态或气氛。“宁静”是高于“安静”的一种情境,除了指环境外,更多的时候是指一种心情上的安宁,是人们追求的不受外界干扰的有质量的生活境界。而“安静”多指环境没有声音或吵闹。“安静”的使用范围要比“宁静”大一些。? 05、安置、安排:前者指使人或事物有着落,安放。后者指有条理,有先后的处理。06、必须、必需:都含有“必要”的意思。“必须”是副词,有强调语气作用,多作状语。(1)表示一定要,强调事实或情理上的必要性。后面带动词或带形容词,有时还可以用在分句前面;(2)加强命令语气;(3)“必须“的否定形式是“无须、不须、不必”。“必需”是动词,表示一定得有、不可缺少的,作定语或作谓语。凡是“不可不”的行为就用“必须”。
07、表率、表帅:“表率”是名词,指“好榜样”。其中“表”为“榜样、模范”,“率”为“表率、楷模”。“表率”是由“表”和“率”两个同义语素构成的并列式合成词。在古代汉语中,“表率”也可用作动词,有“督促率领”的意思。“表帅”,在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中,用同“表率”的动词意义,表示“督促率领”。现在一般不用这个词。因“表帅、表率”同音,“帅”又有“军队中最高的指挥员”的意思,故人们常将“表率”误写为“表帅”。? 08、报道、报导:这是一对等义词。都指:
1、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或其他形式把新闻告诉群众。
2、用书面或广播、电视形式发表的新闻稿。现在人们倾向于用“报道”。“报道”读bàodào,“报导”读bàodǎo。
09、暴发、爆发:都是动词,都含有“突然发作”的意思,但前者强调突然性,后者强调爆炸性,“爆发”的使用范围比“暴发”宽。暴发:(1)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有贬义。(2)指突然发作,多用于山洪、大水或疾病等具体事物。爆发:(1)指因爆炸而迅猛发生,多用于具体事物。(2)指像爆炸那样突然地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义、运动等重大事变,再如力量、情绪等等。
10、辩驳、辩论、辩(辨)白、辩解:“辩驳”指提出理由或根据来否定对方的意见;“辩论”指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达成共识;“辩白”指说明事实真相,用来消除误会或受到的指责;“辩解”指对受人指责的某种见解或行为加以解释。
11、辨别、辨认、辨析:“辨别”指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辨认”指根据特点辨别,做出判断,以便找出或认定某一对象;“辨析”指辨别分析。?
12、表示、显示、显露:“表示”(1)事物本身或凭借其他事物显露出某种意义(2)用言语行为显出某种思想、感情、态度等;“显示”明显地表现;“显露”原来看不见的变成看得见。
13、边疆、边境:前者指靠近国界的领土,范围较大;后者指靠近边界的地方,范围较小。(边界:地区与地区的界线,多指国界)
14、不详、不祥:前者指(1)不详细、不清楚;(2)不细说。后者指不吉利。
15、不止、不只:前者是副词,不停止或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句中一般带有表数量的词。后者用于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相当于“不但、不仅”。?
16、报复、抱负:前者指对别人反击。后者指远大的志向。
17、不齿、不耻:前者指不愿提到。后者指不以之为耻。
18、不肖、不孝:前者指品行不好(多指子弟)。后者指对父母不敬。
19、编辑、编撰、编纂:“编辑”主要指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编撰”指编纂、编写。“编纂”指编写(多指资料、篇幅较大的著作)
20、变换、变幻:前者指事物的一种形式和内容转换成另一种。后者指不规则的改变(多指抽象、概括性事物)。
21、把戏、伎俩:前者指花招,蒙蔽人的手法。后者指不正当的手段(贬义重)。?
22、颁布、公布:前者指公布(法令条例、大的正规性文件)。后者指(法令、文告、团体的通知)公开发布。
23、抱怨、报怨:前者指自己不满情绪很大;后者指向别人报仇。
24、辨(辩)正、辨(辩)证:“辨正”指辨明是非,改正错误;“辨证”指辨析考证。
25、摈弃、摒弃:二者都是动词,都含有“排除”的意思,多用于书面语。“摈弃”表示抛弃,多用于人和具体事物。“摒弃”表示舍弃、除去,多用于较抽象的事物,较少用于人或具体事物。
(二)01、沉重、繁重:都有分量重的意思,但“沉重”指精神或思想负担重,而“繁重”则指工作、任务的数量重。
02、刹那、霎那:前者形容极短的时间,后者指瞬间。
03、斥责、叱责:都含“用严厉的语言指责别人的错误或罪行”的意思。“斥责”偏重于严辞指责。“叱责”偏重于大声喝叱,强调声音大。
05、呈现、浮现: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指具体的事物在眼前显现出来。“呈现”较清楚,持续的时间长,多是直接看到的(不是想象的);呈现多在事物本身,有时在人的眼前;对象多是现实的事物,如颜色、景色、神情、气氛等。“浮现”往往是影影绰绰的,持续的时间较短,多是想象的,有时是直接看到的;浮现多在脑中、眼前、脸上等。对象多是人的形象、印象、往事、表情等。有时可换用,如“脸上呈现(浮现)出喜悦的神情”。
06、嘲笑、讥笑:都含有“看不起人,取笑人”的意思,只是语意轻重程度不同。“嘲笑”是一般的取笑,语意比较轻;“讥笑”指带有讽刺、挖苦意味的取笑,语意较重。
07、查看、察看:前者指检查、观察事物存在的情况;后者指为了解情况而细看。
09、沉思、深思、寻思、神思:“沉思”重在思考的精神贯注;“深思”重在思考的深入;“寻思”重在思考的反复;“神思”指精神、心绪。
11、篡改、窜改:前者指用作伪的手段对历史、理论、政策等故意改动或曲解;后者是一般意义上的改动。
12、处世、处事:前者指泛指在社会上的活动、人际交往;后者指指处理事务。
13、查核、察核:前者指检查核对(帐目);后者指对某事物特性加以利用。
14、查访、察访:前者指调查打听案情;后者指通过观察访问去进行调查,多公开进行。
15、草率、轻率:前者指(做事)不认真,敷衍行事;后者(说话做事)随随便便,不经过慎重考虑。
16、常(成)规、陈规:前者指久已通行的规则(不带贬义);后者指不实用的旧规章。
17、筹划、筹备:前者指想办法,定计划/筹措(钱粮);后者指为进行工作,举办事业或成
立机构等事先准备。
18、陈设、摆设:前者(动词),指摆设;后者(名词),指供欣赏的艺术品/徒有其表而毫无用处的东西。
19、传诵、传颂:前者多用于美名;后者多用于事迹。
20、船、船只:前者表具体的,后者表概括的。
21、查阅、查验:前者指(把书刊、文件等)找出来阅读有关的部分;后者指检查 是否真实。
22、常、长:“常”有以下几个义项:1.一般、普通,如“常识、常事“等;2.经常、固定不变的,如”常备不懈、常客、常量等;3常常、时常,如“常来常往、常见面“等。”“常”和“常常”都侧重于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次数多,但“常常”在证据上比“常”要强,而且否定式多用“不常”,极少用“不常常”,例如多说“他不常来”,很少说“他不常常来”。“时常”强调有一些时候常发生,较多用于口语,如“近来他时常发病”。“经常”和“常常”“时常”区别不大,可以通用;但有时指较长时间接连地、比较有规律地反复出现,强调一贯性,如“由于经常锻炼,他身体棒极了”。这时则多少有点不同。另外,“经常”除作副词外,有时还有形容词 意义,如“经常的工作、经常性”等,这跟“常常、时常”的区别就更明显了。
“长”本义是“长”,又可指长度;指距离远,如”源远流长、长途跋涉“”等;时间长,如“长夜、长寿”等;再引申一步,可指永远,如“长逝、长眠、长生不老”;还表示长处、擅长,如“特长、一技之长、长于技击”。因为“常”和“长”同音,有时不注意可能混用,如有人把“语重心长”和“长年累月”的“长”误 写作“常”。又因为“长”有经常的意思,也有人把“细水长流”误写成“细水常流”。
24、惦记、思念:前者指(对人或事)心里老想着,放心不下,多用于口语;后者指对景仰的人、离别的人或环境不能忘怀,希望见到,多用于书面语。
25、陡峭、峻峭:前者侧重于山的坡度大而陡直,后者侧重于山势的高而险。
26、电讯、电信:前者指用电话或电报传播的消息;后者指用电话或电报传播消息的通讯方法。
27、独立、独力:前者指不依靠别人;后者指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某项任务。
28、典雅、高雅:前者指优美而不粗俗;后者指高尚而不粗俗。
29、抵制、抵御:前者指阻止有害的事物,使不能侵入或发生作用;后者指抵挡、抵抗。
30、对于、关于:都是介词,前者引进对象或事物的关系者。后者指(1)引进某种行为的关系者,组成介宾作状语;(2)引进某种事物的关系者,组成介宾作定语,后面要加“的”。注意:表关涉,用“关于”不用“对于”,指出对象,用“对于”不用“关于”,兼有两种情况时可以互用;“关于”有提示性质,用“关于”组成的介宾,可以单独作标题,用“对于”组成的介宾,只有跟名词组成偏正短语才能作标题,如对于政策的认识。
31、戴、带:“戴”作动词的一个意思是把东西放在头、面、颈、胸、臂等处。如“戴帽子、戴红花、戴袖章”。引申出来了有关的词如“戴高帽子、戴绿帽子”。“不共戴天”的“戴天”是头顶着天,“戴罪立功”的“戴罪”是顶着、承担着罪名。“戴孝”是身穿孝服、臂缠黑纱等表示哀悼,也常常写作“带孝”。在实际运用中,说“带孝”或“带着孝”更为常见。因为有的人并不一定作“戴孝”的穿着,只是一定的期间里很多方面有所节制而已。
10、度过、渡过:“渡”的本义是“横过水面”,如“渡河、渡江”,也可引申为“由此到彼”,如“渡过难关、过渡时期”等。而“度”的其中一个义项虽也是“由此到彼”、“过”的意思,但专指时间,如度日、欢度春节、度假、虚度光阴等。不过,在文言文中,“度”有时也通“渡”;如《南史·孔范传》:“长江天堑,古来隔绝,虏军岂能飞度?”而“渡”却不能通“度”,二者是混淆不得的。
32、到、倒:为了避免混淆,特别要注意这几点。(1)“倒霉”,也作“倒楣”,里面的“倒”不
用“到”。(2)副词“到底”跟“进行到底”里都是用“到”,如“你到底去不去、这里面到底有什么问题”。(3)副词表示跟意料相反的“倒”,不能写成“到”。如“这样一来倒省事了、听你一说我倒想起来了、我倒要听听”。(4)副词表示让步、转折的“倒”,不能写成“到”。例如:“我有倒有,可是不在身边。”“学倒学过,可是早忘了。”(5)表示催促、追问的副词“倒”,不能写成“到”。如“你倒快唱呀、你倒会不会呀”。这里的“倒”是“倒是”的意思,不是“到底”的意思。以上几句中的“倒”都可以说成“倒是
(三)01、而后、尔后:都是连词,常用于书面语言。而后:以后,然后,表示在某事之后。尔后:从此以后,此后。“尔”有指代义,相当于“这”“此”。
02、恩惠、恩赐:前者是名词,给予或受到的好处。后者是动词,泛指因怜悯而施舍。
03、偶然、偶尔:前者指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相对于必然)。后者指间或,有时候(副词,相对于经常)。
04、幅、副:都作量词,“幅”是巾旁,跟巾帛、呢绒等有关,因此用来形容布匹、面料的宽度,如幅面、单幅、宽幅。有时泛指宽度,如:幅度、幅员。“幅”用作量词时,一般修饰布料、丝织品,也用来表示图画、布匹等。“副”的意思是居第二位,属辅助性的,如副业、副官、副产品。当它作量词时,表示成套的东西,如:一副对联、全副武装;有时也用于表示面部表情,如:一副笑脸。
05、发奋、发愤: “奋”本义指鸟振翅飞翔,后来引申为振作、鼓动。“愤”指因为不满意而感情激动。“发奋”指振作起来,如发奋努力、发奋有为等。发愤指决心努力,如发愤忘食、发愤图强等。“发奋”强调精神振作;“发愤”突出精神受到刺激而产生向上的内动力。“发奋”使用的范围要比“发愤”大,“发奋”可以指个人,也可以指群体或国家,而“发愤”一般指个人。功能上,“发奋”可以说“奋发”,而“发愤”则不能说“愤发”。
06、抚养、扶养:都有“供养”之意。前者包含“教养、爱护”之意,多用于长辈对晚辈。后者多用于晚辈对长辈、平辈之间或对残疾人;或用于法律关系(父子、夫妻等)。
07、发现、发明:前者词义侧重于找到,后者词义侧重于创造。
08、法制、法治:前者指有关的法律制度。后者表示根据法律来治理国家。
09、复员、复原:指军人退出现役而转入地方。指病后恢复健康或事物遭破坏后恢复到原来的善状况。
10、风气、风俗、风尚:“风气”指社会上或某个集体流行的爱好和习惯;“风俗”指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的总和,范围较大;“风尚”指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11、妨害、妨碍:前者指有害于事物发展(程度重);后者指使事物不能顺利进行。
12、肤浅、浮浅:前者指学识浅,理解不深;后者指浅薄。
13、反映、反应:“反映”指把情况告诉、传达到有关部门(多用于对上级);“反应”指由外来刺激引起的某种活动或回应。
14、富裕、富余:前者指财物充足;后者指足够而有剩余。
15、赋予、付与:前者指(上对下)交给,是特殊用法;后者指拿出、交给,是一般用法。
16、废除、废黜、解除:“废除”指取消、废止(法令、制度、条约等);“废黜”指罢免、革除(官职),现多指废除特权;“解除”指去掉、破除(警报、顾虑、武装、职务等)。
17、凡响、反响:“凡响”指平凡的音乐;“反响”指事物所引起的回响,反应。
18、负心、腹心:前者指背弃情谊(多指转移爱情);后者指(1)比喻要害或中心部分(2)比喻极亲近的人(3)比喻诚意。
19、抚育、哺育、抚恤:“抚育”指照料、教育儿童或照管动植物;“哺育”指喂养,比喻培育;“抚恤”指(国家或组织)对因公受伤、牺牲或残废人员的家属进行安慰并给以物质帮助。
20、分辨、分辩:“分辨”是指把两个以上的人或事物区分开,有分析辨别的意思。而“分辩”指为消除所受的指责而进行解释、说明,与“辩解”意思相同
(四)01、改进、改善:搭配对象不同,前者常与“工作、方法、技术”搭配;后者常与“关系、条件、生活”搭配。
02、沟通、勾通:两个词都有相通连的意思,但后者是贬义词,指暗中串通、勾结。
03、公然、公开:前者指公开的,毫无顾忌的(贬义);后者指(与秘密相对)不加隐蔽的。04、关注、关照:前者指关心重视;后者指关心照顾。
05、灌注、贯注:前者指用液体浇灌;后者指精力集中,有贯穿下去的意思。06、光临、惠顾:前者是敬词,称宾客的来到;后者是商店对顾客的敬词。
07、工夫、功夫:前者一般用来指时间、时候;后者指本领、造诣,主要指耗费的精力。08、贯穿、贯串:前者指穿过、通过(较具体的事物);后者指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
09、过度、过渡:前者指超过适当限度;后者指由一个阶段转入另一个阶段。“过渡句”决不能用“度”。
10、给予、给以:前者是书面语,也作“给与”,读j?y?;后者所带宾语只说所给的事物,不说接受的人,并且多为抽象事物,读ge?y?.11、聒(guō)噪、鼓噪:“聒噪”是方言,指声音杂乱,吵闹;“鼓噪”古代指出战时擂鼓呐喊,以张声势,今泛指喧嚷。
12、观察、观测:前者指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后者指(1)观察并测量(天文、地理、气象、方向等)(2)观察并测度(情况),如:观测敌情。
13、国事、国是:前者指国家大事,后者指国家大计,国家的大政方针。用后者的地方一般也可用前者,但反之却不一定,比如较具体的事务,就不能用“国是”。
14、功效、工效:前者指作用、效果或功能;后者指工作的效率。
15、化装、化妆:“化装”有两个意思:(1)假扮;(2)指演员为了适合所扮演的角色形象而修饰容貌。“化妆”的含义:(1)特指艺术范畴,适用对象是指特定的表演者,有通过修饰、打扮而改变原来面貌的意思。该词义与“化装”是可以通用的。(2)指生活化妆,有用脂粉等妆饰品修饰容颜,使容貌美丽的意思。前者侧重于装扮,后者侧重于打扮。
16、含糊(含胡)、模糊(模胡):前者指(1)不明确、不清晰;(2)不认真、马虎;(3)示弱(多用于否定)。后者指(1)不分明、不清楚;(2)混淆。
17、侯、候:“侯”,可以指统属于天子的国君,秦汉以后,“侯”也指仅次于王的爵位;古时士大夫间也常以“侯”作为尊称,“侯”相当于今天的“君”。“候”一般指“等候”“等待”,也可指“问好”,还可指随时变化的情状,如“时候”“气候”“火候”等。
18、痕迹、踪迹:前者指(1)物体留下的印记;(2)残存的迹象。后者指行动所留下的痕迹,重在行动后留下的。
19、合计、核计:前者指(1)盘算,商量;(2)合在一起计算。后者指核算(成本)。20、焕发、激发:前者指(1)光彩四射;(2)振作。后者指刺激使兴奋。
21、荒芜、荒废:前者指(田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后者指(1)该种而没有耕种;(2)荒疏(学业等);(3)不利用,浪费(时间)。
22、拣、捡:使用范围不同,“拣”字有两种解释:(1)挑选、选择,如拣良种、拣菜、挑肥拣瘦等;(2)拾取,如拣破烂、拣到一只皮包等。“捡”字只有一种解释:拾取。当“拣”是“拾取”的意思时,这两个字是通用的。
23、坚苦、艰苦:“坚”有坚固、坚定、坚决的意思,在“坚苦”中取“坚定”之意,“坚
苦”就是“坚忍刻苦”。所以,“坚苦”一般喻指一个人在非常困难的环境或条件下,坚守岗位或坚持学习的坚强意志;而“艰苦”专指环境或条件状况不好,如环境艰苦,条件艰苦等。前者指坚忍刻苦(主观精神),后者指坚难困苦(客观实际)。
24、艰辛、艰难:前者强调办事的艰难而辛苦;后者强调事物或行为的困难。
25、决、绝:“决”作副词用时,表示一定、坚决的意思,用在“不”“无”“非”“没有”等否定词前面,表示坚决否定的意思,如决不退缩、决无例外、决非长久之计、决没有好下场等。“绝”作副词用时,表示完全、绝对的意思,用在“无”“非”“不”等否定词的前面,表示完全否定的意思,如绝无此事、绝非偶然、绝不相同。“绝”还表示极、最的意思,如绝大多数、技艺绝高、绝顶聪明。“决”和“绝”用法的区别,在于“决”强调坚决,而“绝”强调完全、绝对,表达的意思有差异,不能混淆。比如,决不动摇、决不等闲视之,本意应该是“坚决”的意思,所以用“绝”就不行。绝无次品、绝无恶意,本意是“绝对”的意思,所以用“决”就错了。
26、究竟、毕竟:都含有到底的意思。“究竟”表示追根到底,用于疑问句,语气不肯定。?“究竟”可兼作名词,表示原因和结果。“毕竟”表示追根到底所得的结论,有加强语气的作用。在表示肯定语气时,“毕竟”和“究竟”可以通用。同“究竟”“毕竟”词义相近的词有“到底”“终归”“终究”。
27、精密、周密:都是形容词,都有紧密、细密的意思,但侧重点不同。“精密”侧重于“精”,意为“精确细密”,多指研究或制作的精确程度。而“周密”侧重于“周”,形容做事周到、全面、细密。?
28、截止、截至:“截止”?是动词,不带宾语但可带补语,表示到一定期限停止;而“截至”?一般作介词,与宾语组成“介词短语”作状语,通常用于尚未结束的过程。“截止”读jié?zhǐ;“截至”读jié?zhi。比如:展览会闭幕日期,也就是“截止”日期,若中间统计人数,就只能写“截至”某日,参观人数有多少。
29、局面、场面:前者范围大较抽象,后者范围小较具体。30、交流、交换:前者强调双方的共同参与,后者强调互换,另搭配对象不同,交流(思想),交换(礼物)。?
31、聚歼、歼灭:前者指把敌人包围起来彻底消灭,强调包围;后者指消灭敌人,属一般用法。
32、尽管、无论:前者作连词时,表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等表转折的连词呼应;后者是连词,表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33、节制、节支:前者指(1)指挥管辖;(2)限制或控制。后者指节约开支费用。
34、节余、结余:侧重点不同,前者是因节约而剩下,后者是结算后剩下。
35、间接、简捷:前者指通过第三者发生关系,跟“直接”相对;后者指直截了当,也作简截。
36、聚集、聚积:前者指集合,凑在一起;后者指一点一滴地凑集,重在聚集的过程。?
37、精练、精炼、简练:“精练”指文章、说话扼要,没有多余的词语,也作精炼。“精炼”指提炼精华,除去杂质;同“精练”。“简练”指措辞简要、精练。
38、鉴赏、欣赏:前者指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后者指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
39、惊愕、惊骇、惊恐、惊吓、惊讶:“惊愕”<书>吃惊而发愣;“惊骇”?<书>惊慌害怕;“惊恐”惊慌恐惧;“惊吓”因意外的刺激而害怕;“惊讶”感到很奇怪、惊异。40、经历、阅历:前者指亲身见过、做过或遭遇过(的事),是动词。后者指(1)亲身见过、听过或做过;(2)由经历得来的知识,较常用作名词。?
41、激动、感动:前者指(1)感情因受刺激而冲动;(2)使感情冲动;(3)激荡。后者
指思想感情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引起同情或向慕。
42、检查、检察、监察:“检查”指一般的查看查考;“检察”专指对犯罪事实的审查检举;“监察”指监督并检举违法失职的机关或个人。
43、教诲、教训:前者是褒义词,(书)教训、教导;后者是中性词,(1)教导训诫(2)从错误或失败中取得的知识
44、辣手、棘手:前者指手段厉害或毒辣;后者指形容事情难办。
45、界限、界线:前者指不同性质事物的分界,限度,尽头等;后者指分界的线(具体的)。
46、急躁、暴躁:前者侧重于“急”,有两种意思:(1)碰到不称心的事情马上激动不安;(2)想马上达到目的,不做好准备就行动。后者侧重于“暴”,指遇事好发急,不能控制情绪。
47、激奋、激愤(激忿):前者指激动振奋;后者指激动而愤怒。
(五)01、考察、考查:前者着重指实地观察了解,调查研究或细致深刻的观察;后者和“检查”差不多,强调用一定的标准来衡量(行动、行为)。
02、克服、克复:前者指用精神力量战胜或抑制什么;后者指把敌人占领的地方夺了回来。03、开辟、开拓:前者指打开通路,创立(从无到有);后者指开辟、扩展(从小到大)。? 04、宽慰、安慰:前者指宽解、安慰;后者指心情安适(或用作使动)。05、困苦、痛苦:前者指生活上艰难痛苦;后者指身体或精神感到非常难受。
06、里程、历程:“里程”指(1)路程;(2)发展的过程。“历程”指经历的过程。07、连接、联接:都是动词。但“连接”更有使动意义。从方式上看,“连接”重在“衔接”,就是互相接连在一起,而且连接的方式具体明确。“联结”重在“结合”,由于某种因素的作用,使二者之间有了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说这种联系是比较抽象的。从涉及的对象上来看,“连接”的两个事物,一般都是具体可感的;而“联结”所涉及的事物,一般都是比较抽象笼统的。? 08、流传、留传:前者指传下来或传播开;后者指遗留下来传给后代。09、流畅、流淌:前者指流利、通畅;后者指液体流动。
10、流逝、流泻:前者表像流水一样迅速消逝,强调水平流动且一去不复返;后者表像水从高处向低处流淌一样,强调竖直方向的流动状态。
11、滥用、乱用:前者指过多的使用,不必或不该用而用;后者指该用这个,而用了那个。
12、临近、邻近:前者指时间靠近;后者指地方靠近。
13、列席、出席:前者指参与会议而无发言权;后者指参加会议。?
14、黎明、拂晓:前者是一般用语,后者是特殊军事用语。
15、力行、厉行:前者指努力实践;后者指严格实行。
16、留恋、流连、留连、流离:“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流连”同“留连”,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流离”(书)由于灾荒战乱而流转离散。
17、连续、持续:前者指一个接一个;后者指延续不断,强调事物出现的绵延性。
18、聆听、倾听、谛听:“聆听”指(书面语)听。“倾听”指细心的听取。“谛听”指仔细听。
19、履行、执行:前者指实践自己答应做的或应该做的事;后者指实施、实行(政策、法律、计划、命令、判决中规定的事项)。? 20、利用、运用、应用、使用:“利用”(1)使事物或人发挥效能(2)用手段使人或事物为自己服务;“运用”根据事物的特性加以利用;“应用”直接用于生活或生产;“使用”使人员、器物、资金等为某种目的服务。
21、刻画、刻划:除用雕刻手段进行的行为写成“刻划”可不算错外,一般都应写成“刻画”。
22、漠视、忽视:都有“不注意”的意思,前者强调冷淡地对待;后者强调不重视。
23、谋取、牟取:有感情色彩之别。前者为中性词,指设法取得;后者往往含贬义,指谋取(名利)。
24、面市、面世:前者指一般商品上市;后者指用于精神产品,科技产品。?
25、摸索、探索:前者指寻找(方向、方法、经验);后者指多方寻找答案,解决疑问。
26、弥补、填补:都有“把不够的部分填足”的意思,“弥补”常与缺陷、损失、弱点搭配;“填补”常与空缺、亏空、缺额搭配。(添补:补充用具、衣物等)
27、名声、名气:“名声”在社会上流传的评价;“名气”与“名声”相同,但用于口语。?
28、名义、名誉:“名义”指做某事时用来作为依据的名称或称号。“名誉”?个人或集体的名声,多指赠给的名义,含尊重意。
29、蔑视、鄙视、藐视:都有“轻视,小看”之意,但程度一个比一个深。(“轻视”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30、脑袋、头颅:前者多用于口语,后者多用于书面语。
31、年轻、年青:跟“年老”相对,都是形容词,有“年纪小”的意思。“年轻”:(1)年纪不大,多指10岁到20多岁之间;(2)与他人比较,年龄比他人小;(3)“年轻”可引申为有精神,有活力;(4)指开创的时间不长(可用于人或事物)。“年青”?只用于人:(1)指处在青少年时期;(2)指人外表、长相不老。
32、努力、竭力:前者指把力量尽量使出来,词义轻,后者指尽全力去做,词义重。
33、破坏、摧毁:前者程度浅,后者程度深。
34、品位、品味:前者指文学、艺术、作品等所达到的水平;后者指物品的品质和风味。?
35、批评、批判:前者指(1)指出优缺点(2)专指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词义轻,后者指对错误的思想、言论或行为做系统的分析,加以否定,词义重。
36、赔偿、补偿:前者指因自己的行为造成损失而给予补偿。后者指抵消损耗,补足欠款。
37、品尝、咀嚼:前者指仔细地辨别、尝试(滋味);后者指(1)用牙齿磨碎食物(2)比喻对事物反复体会。
38、评价、评介:前者指评定价值的高低;后者指评论介绍。
39、彷徨(旁皇)、徘徊:前者指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后者指(1)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2)比喻犹豫不决;(3)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40、平定、评定:前者指(1)平稳安定(2)平息叛乱等;后者指经过评判或审核来决定。
(六)01、情义、情意、情谊:意义相近,都是指人的感情而言的。比较而言,“情义”使用的范围最小,“情意”和“情谊”一般可以互换,只是“情谊”的使用范围要比“情意”大。“情义”多指亲属、同志、朋友之间的感情,所指的范围多限定在有一定感情基础的人之间,一般不用于单位和单位、国家和国家之间。“情意”指对人的感情,它所指的范围要比“情义”大,既可以指人与人之间有很深的感情(如:情意绵绵),又可指人(个体)对国家的感情,还可以表示“情分”(如:礼物不多,但也是一点情意)。“情谊”多指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相互关切、爱护、照顾、帮助的感情,彼此之间不一定非要认识;情谊”也可以表示彼此之间有很深的感情。三者均可拆开来使用,如:有情有义、无情无义、情深意长、深情厚意、深情厚谊。
02、启示、启发:前者表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后者表阐明事例,引起对方联想而有所领悟。
03、启示、启事:前者指启发指示;后者指刊登或张贴出来的某种声明。
04、启用、起用: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于“启”,开始使用,后者侧重于“起”,重新任用,有时也泛指提拔任用某人,此外就搭配而言,“启用”多与机关印章或新的设施,设备等搭配,而“起用”多与搭配。
05、驱除、祛除:适用范围不同,前者宽,后者窄,后者一般只用于疾病、邪祟方面。06、清净、清静:前者指(1)没有打扰;(2)水清澈。后者指环境安静。
07、情景、情境:“情景”指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范围较小;“情境”指境地,范围较大。
08、取消、取缔:前者指使原有的制度、规章、资格、权利失去效力。后者指明令取消或禁止。
09、旗帜、旗号:前者指旗子,比喻榜样或模范,有代表性或号召力的某种思想、学术或政治力量等。后者指旧时标明军队或将领姓氏的旗子,现用来比喻某种含义(多指借来做坏事)。
10、启发、启迪:前者指阐明事理,引起对方联想而有所领悟;后者指启发开导。
11、祈望、企望:前者指请求希望,有内心祈祷之意;后者指希望,强调恳切性。
12、缺点、缺陷:前者指欠缺或不完善的地方(侧重于有而不好)。后者指欠缺或不完备的地方(侧重于没有)。
13、权利、权力:前者与“权益”同,是伴随某种义务而来的,如公民权、人权、选举权都是“权利”;后者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或职责所具有的支配力量,如批准权、用人权等都是“权力”。
14、侵犯、侵害:前者指(1)非法干涉别人,损害其权利(2)侵入别国领土;后者指(1)侵入而伤害(2)用暴力或非法手段损害。
15、权术、拳术:前者指谋略手段,是贬义词;后者指武术。
16、轻率、草率:前者指说话做事随随便便,没有经过慎重考虑;后者指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
17、强迫(pò)、强逼(bī):前者指施加压力使服从;后者重在给人以威胁。
18、溶解、融解:前者是科技语体,指物质的分子均匀地分散于溶剂中。后者多用于科技非科技语体,有消失、消散之意。
19、人、家伙:后者含有轻蔑的感情色彩。
20、溶化、熔化、融化:“溶化”一是化学用语,指固体的溶解;二是指冰雪等变成水。“熔化”是物理用语,指固体加热到一定程度后变成液体。“融化”与“溶化”的第二个意思相同。
21、思绪、心绪:前者指(1)思想的头绪,思路;(2)情绪。后者指心情,多就安定或紊乱而言。
22、势力、实力:前者指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力量;后者指实在的力量,多就军事或经济而言。
23、事例、示例、实例:“事例”名词,指具有代表性的、可以作例子的事情;“示例”动词,指举出或做出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实例”实际的例子,重在具体的。
24、闪耀、闪烁:前者表光彩耀眼,强调亮度,后者表光亮摇动不定,忽明忽暗,强调动态。
25、事故、事件:就范围大小而言,“事故”指意外的损失或灾祸,范围较小,较具体。“事件”指历史上或社会上发生的不平常的大事情,范围较大。(“世故”指处世经验或指待人圆滑。)
26、十足、实足:前者指(物品)成色纯或十分充足。后者指数量足数的。
27、熟悉、熟习、熟练:“熟悉”知道得很清楚。“熟习”(对某种技术或学习)学习得很熟练。
28、擅长、善于:前者重在某方面具有特殊的专长;后者重在长处、优点。
29、舒畅、舒坦:前者指开朗愉快或舒服痛快;后者重在心里安定、坦然。
30、收集、搜集:前者指使聚集在一块;后者指到处寻找并聚集在一起(不易得到的东西)。
31、申明、声明:前者指郑重说明;后者指公开表示态度或说明真相。
32、声名、盛名:前者指名声,属一般用法;后者指很大的名望。
33、思考、思虑、思索、思量:“思考”进行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一般用法;“思虑”思索考虑,重在考虑;“思索”思考探求,重在探求;“思量”.
行测各部分分值权威发布
1、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总共40个题目,每个题目0.6分,共计24分;
2、数量关系部分,总共20个题目,每个题目1分,共计20分;
3、判断推理部分,总共35个题目,图形推理每个题目0.5分,定义判断每个题目0.8分,类比推理每个题目0.5分,演绎推理每个题目0.8分,共计23.5分;
4、常识部分,总共25个题目,每个题目0.5分,共计12.5分;
5、资料分析部分,总共20个题目,每个题目1分,共计20分
近义词辨析
一
[按照·依照·遵照] 都是介词。
“按照”重在引进动作行为的凭借和根据,如?“按照事实说话”。“依照”重在强调以某事为根据完全照办,法律条文使用“依照”多,如“依照刑法第×款第×条”。“遵照”多用于介绍行为依据的重要原则、指示和精神,如“遵照上级的指示办事”。[包含·包涵] 包含——里边含有。如:这段话包含好几层意思。包涵——请人原谅。如:请多包涵。[必须·必需] 转自:腾达教育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必须——①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能愿动词。如:学习必须刻苦。②表示加强命令语气,副词。如:你必须离去。
必需——一定要有的,不可缺少的,动词。如:煤和铁是工业所必需的原料。[辨明·辩明] 辨明——辨别清楚。如:辨明方向/辨明是非。
辩明——分辩清楚;辩论清楚。如:这场论争已辩明事理。[变换·变幻] 变换——只是事物的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能带宾语。如_变换位置/适应季节的变换。变幻——是事物的形式或内容不规则的或奇异的变化,不能带宾语。如:风云变幻/情绪变幻无常。
[不和·不合] 不和——不和睦,侧重于关系处理得不好。如:夫妻不和/家庭不和。不合——合不来,侧重于性情不相投,不能相处。如:我俩脾气不合。[必然·必定·一定] 这 三个词都表示肯定,都含有“非„„不可”之意,表示对判断、推理的肯定,都经常作状语。区别是:“必然”“必定”表示客观事物发展肯定会有这样的趋势或结 果,它们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互换。而“必然”和“偶然”对举,“必然”是形容词,有时作名词用,表示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它还可以作定语,如“必然规律”。“必定”是副词,常用于主观的分析、肯定,如“他每次进城,必定来我这里坐坐”。“一定”可以表示对客观事物发展趋势的判断;也可以表示人们的意志和愿 望,或表示一种命令的语气;还可以作形容词,表示特定或相当的意思,如“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本来·原来] 都是副词。“本来”强调理应如此,一直如此,如“当天的作业本来就应当天完成”。“原来”强调过去不知道或对情况有所认识,如“事情真相原来如此”。
[不免·未免] 都是语气助词,作状语,用双重否定表示肯定。区别是:“不免”是免不了之意,用来加重句子的语气,有时还可以作谓语,如“老栓见这样子,不免皱了皱展开的眉心”。“未免”用来缓和句子的语气,不能作谓语,如“这封挂号信倘要遗失,未免可惜”。[不止·不只] “不止”,①指继续不停,如“他的一句笑话引得伙伴们大笑不止”;②指超出某个数目范围,如“他恐怕不止60岁了”。“不只”有不但之意,如“河水不只可以用来灌溉,还可用来发电”。[不至·不致] “不至”表示不会达到某种程度,如“作为一位受党教育多年的干部,不至于连这点道理都不懂吧!“不致”表示不会引起某种后果,如“事前做好准备,就不致到时手忙脚乱了”。查访·察访] 查访——侧重于通过打听进行调查,其对象一般是与案情有关的人,其目的是弄清案情,为断案结案做准备。如:查访有关人证物证。
察访——调查手段除访问之外,还有观察,也不限于对案情的调查,其调查对象要广泛得多。如:这一事件经过长期察出身——指个人早期的经历或身份。如:工人出身。处世——泛指人在社会上活动,跟人往来。如:人心不古,处事——处理事物的意思,一般是指具体事物的处理。
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
窜改——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如:他将“望洋兴叹”窜改成“望山兴叹”。[常常·往往·经常] 这三个词都是副词,都表示“多次、多数、不断发生”。其区别是:
“常常”除有多次、多数的意思外,还有时常、不断的意思。它既表示时间,又表示频率,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与“往往”互换,如“闹这类独立性的人,常常跟他们的个人第一主义分不开,他们在个人和党的关系问题上,往往是不正确的”。
“往往”除有多次、多数的意思外,还可以用来表现在一定条件或前提下将要出现的情况,如“我们有些同志理论上承认教育是有阶级性的,可是一遇到具体问题,往往就把这个基本观点忘掉了。
“经常”也表示“常常”“往往”的意思,但还有连续不断、经久常行的意思,可以构成“经
常性、经常不断”等词组,如“人的思想也要经常检查,不断改造。”??
[曾经·已经] 都是副词。“曾经”表从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如“我曾经许下诺言,一定要到未名湖去读大学”。“已经”强调动作行为的完成或可能还在延续,如“我们的航船已经驶入了21世纪”。
[度过·渡过] 度过——通常用于时间方面。如:度过美好的春天(青年时代岁月)。渡过——常用于江河湖海,或通过困难、难点、危机等。[大概·大约·约莫] 这 三个词都表示估计的意思,都是副词。“大概”侧重于表示不十分精确或不十分详尽,如“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台没有打领结”。“大约” 侧重于表示估计的数目不十分精确,如“从花开到果子成熟,大约得三个月,看来我是等不及在这儿吃鲜荔枝了”。“约莫”侧重表示对数目或时间的估计,如“约 莫一袋烟的工夫,老人又转了回来”。?? [大力·大举·大肆] 都是副词,都有在行动上采取大规模的方式的意思。“大力”侧重指尽最 大的力量,适用范围较大,多用于积极方面,含有褒义,如“大力推广普通话”。“大举”侧重指大规模的行动,?多用于军事行动方面,如“以色列大举进攻巴勒 斯坦”。“大肆”侧重指不顾一切地任意妄为,一般用于消极方面,是贬义词,如“法轮功组织大肆吹嘘法轮功的‘神效’,致使许多不明真相的群众上当受骗”。[单是·但是] “单是”即单纯是,单单是。“但是”作连词,连接转折关系;作副词,相当于“只是”。[但是·可是·然而·却·只是] 这五个词都是连词,用在两个分句之间,表示转折关系同的是转折的程度有所不同。“但是”转折的程度和语气重一些,为重转连词;其他的词转折的程度和语气较轻,为轻转连词。[对·对于·关于] 这三个词都是介词。“对”和“对于”都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在一般情况下,二者可以通用,凡能用“对于”的地方均能改为“对”,如“他对(对于)工作很负责”。但它们又有些不同的地方:
第一,当“对”含有对待、向等意味时,“对”不能换成“对于”;
第二,当“对”用在助动词、副词之后时,“对”不能换成“对于”;“对”多用于口语体,“对于”的色彩庄重些,更适合用书面语体
“关于”是限定、提示关联到的人或事物范围的介词,有时可跟“对于”互换,如“关于(对于)这个问题的处理,我完全同意”。但它们又有明显的区别:
第一,指出明确的对象用“对于”,不用“关于”,表示某种范围,用“关于”不用“对于”;第二,“对于”可用在句首,也可以用在句中,而“关于”只用于句首,如“我对于这个问题很了解”,不能说成“我关于这个问题很了解”;
第三,“关于”构成的介宾短语常作定语,常常单独作为的标题,而“对于”构成的介宾短语多作状语,不能单独的标题,只有当它与名词组成偏正短语时才能作为标题。[恶运·厄运] 恶运——侧重指坏的带有凶险的运气。如:交了恶运。
厄运——侧重指不幸的遭遇。如:想不到他中年丧妻.遭此厄运。[遏制·遏止] 遏制——着重于“制”,压制住、控制住,使不发作,对象常是情绪、敌人或某种力量。如:
遏制心中的怒火。
遏止——着重于“止”,通常用于战争、进攻、暴动等。如:改革的大潮是无法遏止的。[而且·并且] 二者都是连词,在句子中起关联作用,但是连接的句间系不同: “而且”表示进一步,前面往往有“不但、不仅”等跟它呼应,它连接的是递进关系,如“我们不但战胜了各种灾害,而获得了大丰收”。“并且”主要有两种用法:一是用在两个动词或动词性词之间,表示两个动作同时或先后进行,如“会上大家热烈讨论且一致通过了这个生产计划”。二是用在复合句后一半里。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如“她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并且出席了全劳模表彰大会”。转自:腾达教育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发愤·奋发] 发愤——侧重强调内心下决心,立大志,努力奋斗。如:他立志发愤读书,考上全国一流大学。
奋发——侧重强调精神状态的饱满、振作,努力奋斗。如:青年一代有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我们的民族就有希望 [反应·反映] 反应——名词,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为。如:反应十分强烈。反映——动词,把客观情况告知上级或有关部门。如:把情况反映到县里。[妨碍·妨害] 妨碍——着重指造成一定障碍,程度较轻。如:妨碍交通。妨害——着重指有损害,程度较重。如:妨害健康。[分辩·分辨] 分辩——解释清楚理由。
分辨——区分,辨别差别。[肤浅·浮浅] 肤浅——局限于表面,常指学识浅薄、理解不深不透等。浮浅——浮在表面,指认识浅薄,不扎实。[抚养·扶养] 抚养——兼指保护、教养和供养,一般指长辈对子女或晚辈的保护和教养。扶养——指帮助、扶助、养活,一般用于平辈之间。[赋予·付与] 赋予——上对下或组织对个人,有严肃庄重的书面语体色.涉及对象多为重大任务、使命等。如:历史赋予的重任
付与——交接双方无上下之分,通用语体色彩,涉及对象多为具体事物。如:付与对方十万元现款。
[富余·富裕] 富余——动词,指把东西剩下来。富裕——形容词,指东西多,手头宽裕。[竿子·杆子] 竿子——竹竿,截取竹子的主干而成。如:钓竿/百尺竿头。杆子一有一定用途的细长木头或类似的东西。如:电线杆子。[勾通·沟通] 勾通——暗中串通、勾结,含贬义。如:勾通日寇,背叛祖国。
沟通——使双方相通,中性词。如:沟通文化。
[贯串·贯穿] 贯串——用于抽象事物。如:贯串着革命精神。
贯穿——对象可以是抽象事物,也可以是具体事物。如:条公路贯穿本省十几个县。[国事·国是] 国事——国家政事。如:莫谈国事。国是——国家大计。如:共商国是。[过度·过渡] 过度——形容词,指超过适当的限度。
过渡——动词,指事物由一个阶段逐渐转入另一个阶段。[赶快·连忙] 二者都有时间急迫的意思,都是副词。其区别是:?“赶快”形容急迫地要去完成一件事,多用于时间方面,如这是封加急信件,得赶快送到他们那里去”。“连忙”则形容急迫的状态,一般用于动作方面,如“一见同学们走过来,王老师连忙打招呼”。
[格外·分外] 二者都有特别突出的意思,都是副词。其区别是:?“格外”是说程度高,超乎寻常,有特别的意思,如“他学习成绩格外好”;“分外”指本分之外,即一般范围之外,超出了平常 它和“格外”是等义词,不过“格外”更接近口语,“分外”多用于书面语,如“瀑布也似乎分外响了”。
[果然·居然·竟然J 三者都是副词,经常用作状语,都表明预想和结果的关系。其区别是:
“果然”含有表示结果和预想一致,含有真的、果真如此的意思,如“等到第二天早晨,山头上的云雾果然消散了”。
“居然”表示结果和预想的相反,含有没有料到真会是这样的意思,如“现在居然有了一头牦牛,怎么不叫人高兴呢!”。
“竟然”也表示结果和预期的相反,多用在不好的方面,指不应该这样而这样,常用于假设句,语气较重,如“为了种出不落桃的棉花,他竟然遭受到那么残酷的迫害,经历了那么严重的斗争”。总之,主观愿望与结果一致的用“果然”,主观愿望与结果不一致的用“居然”和“竟然”。[洪大·宏大] 洪大——主要形容声音大。如:洪大的涛声。
宏大——宏伟,巨大。可形容气势、规模、志向、理想等。如:规模宏大。[化妆·化装] 化妆——用脂粉之类使容貌美丽。如:中学生是不允许化妆的。
化装——①演员修饰容貌。如:化装师。②假扮。如:他化装成敌特工人员。[何曾·何尝] 都是副词。“何曾”用反问语气表示未曾发生,如“我何曾忘记过家乡的一草一木”。“何尝”用反问语气表示未曾非,如“我何尝不想去,只是没有时间罢了”。[何必·何苦] 都是副词。“何必”用反问的语气来表示不必要,如“你何必跟他过不去”。“何苦”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值得,如“你何苦为他们愁这愁那,孩子大了,路让他们自己去走吧”。[或·并·而·与] 这四个词都是连词。其区别是: “并”和“而”是连接动词、形容词或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词组的。“而”可以连接词、词组、分句,甚至上下两段。它可以表示并列、转折、顺承、偏正等各种关系。“与”和“或”能够连接各类词或各类词组。“与”语气色彩比较庄重,所表示的是并列关系,如“欲与天公试比高”。“或”所表示的是选择关系。[忽然·突然·猛然] 这三个词都作状语,位置可以在主语和谓语之间,也可以在句子前头,指动作变化快,出乎意料,有时可以互相替换。其区别是:
“忽然”指时间短促;“突然”有突如其来的意思,有时可以用程度副词修饰;“猛然”指来势凶猛,猛烈。[或者·还是] 二者都表示数(或二)者择一,都是连词。其区别是:
“或者”只表示选择,不表示疑问,如“包身工的身体是属于带工老板的,所以她们根本就没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
“还是”含有疑问的口气,可用在问句中,也可以用在非问句中,往往表示作者已选定的语气,还可以指没有变化、照旧等语气,如“白杨在迎风呼号,那是为老汉在呜咽,还是为这不平在愤怒?”?“不论是月白风清,还是九级风浪的夜里,他们都全神贯注地盯着宽阔的海域”。
[及时·即时] 及时——①正赶上时候。如:及时雨。②不拖延。如:及时解决问题。即时——立即。如:即时投入战斗。
[检查·检察] 检查——为了发现问题而用心查看。如:检查工作、检查思想。检察——审察被检举的犯罪事实。如:检察院。[截止·截至] 截止(三声)——(到一定时期)停止。如:报名已截止。截至(四声)——截止到(某个时期)。如:截至9月中旬。
[节俭·节减] 节俭——形容词,节约俭省,用钱用物有节制、不浪费。如:他生活节俭。节减——动词,节省减少。如:节减开支。[界限·界线] 界限——尽头处,限度。如:他的野心没有界限。界线——两个地区的分界线。如:跨越界线。[惊慌·惊惶] 惊慌——多形容行动的慌张。如:只要听到一点声音,躲在屋里的三个罪犯就惊慌地挤成一团。
惊惶——侧重于形容内心的恐惧。如:大火熊熊,王刚惊惶地站在那里,不知所措。另外,“惊慌”多用于口语,“惊惶”多用于书面语。[精心·经心] 精心——注重指用心用力,常作状语、定语,一般不作谓语,不受程度副词修饰。经心——指留心、当心、在意,常作谓语,一般不作状语和定语。如:他这个人大大咧咧,干什么事都似乎不大经心。
[眷恋·眷念] 眷恋——(对自己喜爱的人或地方)深深地留恋。如:《涉江》流露出诗人对楚国的无限眷恋。眷念——想念。如:离别家乡多日,对亲友甚为眷念。
[几乎·简直] 二者都是副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作状语,表示强调。其区别是:
“几乎”表示相近、差不多的意思,着重强调两者相差甚微,如“在小村子里,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
“简直”还含有表面好像不是,实质上就是的意思,强调程度比“几乎”深,如“今日的洞庭湖,简直是一个用珍珠缀成的崭新世界”。[基于·鉴于] 都是介词。“基于”主要表依据、根据,如“基于上述理由,我不赞成他当班长”。“鉴于”含有觉察到、考虑到的意思,多指可以引以为鉴或作为经验教训的事,如“鉴于上次比赛中各自为战的教训,我不赞成他当队长”。[继而·既而] “继而”是状态副词,表发生的两件事紧紧相接,如“我先是一惊,继而暗暗佩服他的才能”。“既而”是时间副词,表两件事发生的时间相隔不久,如“既而雨停了,我们又走在了攀登
泰山的征途上”。[径直·径自] 都是副词。“径直”指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弯、不问断,如 “放学后,他径直到文化广场去了”。“径自”指自作主张,擅自行动,多含贬义,如“他不听师长的劝告,径自离校出走,长达两个月之久”。
[渐渐·慢慢] 二者都是副词,都表示不迅速。不同的是:“渐渐”表示程度或数量的逐步增减,如“过了清明节,天气渐渐暖和起来了”。“慢慢”重在表示速度的缓慢,如:“别急,让我慢慢把话说完”。[绝然·决然] 二者都是副词,可以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不同的是:“绝然”有断然、绝对的意思,如“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绝然不是最后一个”。“决然”有两种意思,一种是形容很坚决,如“决然返回”;一种是表示必然、一定,如“东张西望,道说途说,决然得不到什么完全的知识”。[究竟·毕竟] 二者都表示终于、到底,副词,在表示判断时,两者可以互换。其区别是:
“究竟”表示追根究底,常用于问句(疑问、设问、反问)中。“究竟”有时还作名词,指实际情形,如“他想到门口看个究竟”。“毕竟”是“终于、最后”的意思,表示客观情况发展的必然趋势,常用于陈述句中,如“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尽管·不管] 二者都表示偏正关系,用于偏正复句的偏句中。其区别是:
“尽管”相当于“虽然”,表示转折关系,与“但是、可是、却”相呼应;“不管”相当于“无论”,表示(无)条件关系,与“都、总”呼应。
“尽管”肯定的是一个特定情况,后面可以用指示代词“这么、这样、如此”等,但不能用疑问代词;“不管”是排除一切条件,后面用疑问代词“怎样、怎么、如何” 等,但不能用指示代词。此外,“尽管”还可单独使用,相当于“只管”。例如:“他们的愿望尽管是好的,却是不可能实现的。”“不管他从事的事业重要还是不重要,他都不失为一个值得赞扬人物。” [考察·考查] 考察——表示实地调查,深入细致地观察,目的质。如:考察南极。
考查——以一定的标准去检查、衡量,目的是评定或是追本溯源。如:考查业务。{旷费·旷废} 旷费——侧重于浪费,涉及的对象多为时间。如:旷费时日。旷废——侧重于荒废,涉及的对象多为学业。如:旷废学业。[况且·何况] 二者都指在已经举出的理由之外,再追加或补充一层理由,相当于口语里的“再说”,都是连词。其区别是:
“何况”常用在反问句里,即表示甲事物已是如止,乙事物当然更是如此,相当于口语里的“甭说、甭提(但‘甭说、甭提’没有反问语气)”这一类用法,而“况且” 没有这种用法。如 “上海地方那么大,况且你又不知道他的地址,一下子怎么找得到他呢?”“他连最基本的字都不认识,更何况写文章。” [滥用·乱用] 滥用——指无限制地用,不必用也用,不该用也用。乱用——指无条理、无秩序地用,该用这而用那。[力行·厉行] 力行——努力实践,不能带宾语。如:身体力行。
厉行——严格实行,要求带宾语。如:厉行节约。[利害·厉害] 利害——①利益和损害。如:这是利害攸关的事。②难以对付或忍受,剧烈,凶猛。如:这人非常利害/天热得很厉害。
厉害——难以对付或忍受,剧烈,凶猛。(与利害②相同)转自:腾达教育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xiexiebang.com)[流传·留传] 流传——多指事迹、作品等传下去或传播开。如:大禹治水的故事,一直流传到今天。留传——遗留下来传给后代的意思,侧重于时间上的传承,适应对象比“流传”广,不限于事迹、作品,还可以是其他具体的、抽象的事物。如:父亲留传下来的遗产,不仅有物质方面的,还有精神方面的。[年轻·年青] 年轻——所表达的意义范围是相对的,用于两个人的年龄比较,在比较中,可以说60岁的人比70岁的人年轻。
年青——是指年龄相当于青年人这个阶段,并只能用于青年。从语法角度看,“年青”一般作定语,而“年轻”可作定语,也可作谓语。[偶尔·偶然] 二者都是副词,都指不经常。其区别是:
“偶尔”是说次数极少,如“他常常写小说,偶尔也写诗”。
“偶然”除了表示次数少之外,还有不是必然的意思,如 “他偶然遇到了一个阔别多年的同学”。还可以构成“偶然性”。[启用·起用] 启用——开始使用。如:启用印章。起用——重新任用。如:起用退休干部。[清净·清静] 清净——没有事物打扰。如:耳根清净。清静——安静,不嘈杂。如:环境清静。
[情意·情谊·情义] 情意——指心意、感情,即真心实意,相待很好。用于一方对另一方。“情意”可与深厚、难忘、热烈等词搭配。如:深厚的情意/难忘的情意/热烈的情意。
情谊——指交情、友谊,用于两方相互之间。“情谊”可与阶级、革命、深、长等词搭配。情义——指感情的联系,多用于亲戚、朋友间。“情义”可与有、无、朋友等词搭配。[祛除·驱除] 祛除——除去(疾病、疑惧或迷信人所谓的邪祟等)。如:祛除病魔/祛除疑虑。驱除——指赶走、除掉(人或动物)。如:驱除蚊虫/驱除敌人。[权力·权利] 权力——①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如:一切权力归人民。②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如:他的权力太大。
权利——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如:男女平等的权利。[启事·启示] 启事——公开声明某事的文字、名词。如:征稿启事。
启示——启发,既作动词,也作名词。如:这篇文章给人很大的启示。(这里用作名词)[岂但·不但] 都是连词,都可表示递进关系。“岂但”多用于书面语,常带有反问语气;“不但”书面语、口语都常用,不带反问语气。“岂但”常与“也”“还”“又”“更”等搭配使用;“不但”除了能与以上副词搭配,还可与“而且”“反而”“反倒”等搭配使用。如:“这本书要的人可多了,岂但你们几个。”“他不但有科研头脑,而且有实干精神。” [溶化·熔化·融化])溶化——物质在液体中化开。如:糖溶化在水中。熔化——固体受热后变成液体。如:铁熔化成铁水。融化——变成水。如:积雪融化了。[仍旧·仍然] 二者都是情态副词,都指照旧,常可以互换,只是“仍然”语气略重一些。其主要区别是:“仍旧”强调跟从前一样,如“他虽然遇到许多困难,可是意志仍旧那样坚强”。“仍然”除有“仍旧”的意思外,还有原来的想法、做法不改变,即“还是”的意思,文言色彩较浓,如“掌柜的也仍然同平时一样,笑着对他说话”。[审定·审订] 审定——经过审查之后作出决定。如:审定计划。审订——审阅修订。如:审订书稿。[声明·申明] 声明——①公开表示态度或说明立场。如:声明立场。②声明的文告。如:发表声明。)申明——郑重说明。如:申明理由。
[施行·实行] 施行——指法令、法规等发生效力。如:《广告法》从即日起施行。实行——用行动来实现(纲领、政策、计划等)。如:实行责任制。[时势·时事] 时势——某一时期的客观形势。如:时势造英雄。时事——最近发生的国内外大事。如:时事政治。[实验·试验]
转自:腾达教育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实验——实地验证,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试验——试探观察,为了查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熟悉·熟习] 熟悉——知道得清楚。如:熟悉情况。
熟习——学习得很熟练或了解得很深刻。如:要熟习业务。[树立·竖立] 树立——侧重指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立起新人、新事、新风尚。“树立”多用于褒义,对象多是抽象的好的事情。如:树立典型/树立新风/树立信心。
竖立——侧重指在地上或物体上把一些物体直立起来。“竖立”是中性词,对象都是具体的。如:竖立碑石/竖立旗杆/竖立井架。[顺序·顺叙] 顺序——排列的先后次序。
顺叙——写作上的术语,指记事、写人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记叙。[尚且·姑且] 二者结构相似,但词性和语法功能不同:
“尚且”是连词,表示提出程度更甚的事例作为衬托,下文常用“何况”等呼应,表示进一层之意,如“为了人民,流血尚早不惜,更别说流这点汗了”;“姑且”是副词,表示暂时地,如“我这里有两间房闲着,你们姑且在这里住着”。[甚·很·最·至·极] 这五个词都是程度副词,用法上有不少相同之处。不同的是:
“甚”和“很”意义相同,表示程度相当高,但未达到顶点,只是语体色彩不同,前者文言色彩浓,后者口语色彩浓,如“形势甚急”“病情很严重”。
“最”和“至”的意义相同,都表示达到了顶点,只是语体色彩不同,“最”口语色彩强,“至”富有文言色彩,如“太阳最红”,“此问题至关重要”。
“极”作副词时,表示最高的程度,如“极平常”“极少数”“好极了”等。[虽然·固然] 二者都是转折关系的连词,表示先承认原来的意思,接着转到另一方面去,常跟“可是、但是、然而、却”等连词搭配,常可以互换。其区别是:
一个主谓词组加上了“虽然”,它的独立性就丧失了。如果只说“他年纪虽然小”,意思就没有结束,必须接着说“干劲可大了”,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句子。“虽然”有时还可以单说“虽”。“固然”与“虽然”等义,可以互换,还可单用“固”,不与其他连词连用,加强肯定或否定语气,表示“本来、当然”的意思,如 “血的应用,正如金钱一般,吝啬固然不行,浪费也大大失算”。[题名·提名] 题名——写上名字。如:金榜题名。
提名——在决定人选之前提出有当选可能的人的姓名。[统率·统帅] 统率——动词,统辖率领。如:统率三军。
统帅——名词,统领武装力量的最高领导人。如:三军统帅。[退化·蜕化] 退化——生物在进化过程中某一部分器官变小,构造简化,机能减退甚至完全消失。后泛指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如:功能退化/最错误的见解是误认为白话为古文的退化。蜕化——本指虫类脱皮,比喻腐化堕落。如:蜕化变质。
[推卸·推谢] 推卸——不肯承担(责任、任务、义务等)。如:推卸罪责。
推谢——借故推辞(礼物、邀请、荣誉、重任之类)。如:委以重任,这是组织对你的信任,你不该推谢。[推脱·推托] 推脱——推卸。如:推脱责任。
推托——借故拒绝。如:他推托病了,不肯来。
[通过·经过] 二者都可作介词。“通过”指以人或事物为媒介或手段而达到某种目的,如“通过学习《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同学们提高了认识”。“经过”指引进某个过程,说明由于这个过程的完成使得其他情况发生变化,如“他经过长期的研究、试验,终于出色地掌握了果树嫁接技术”。
[违反·违犯] 违反——指对劳动纪律、规章制度等的不遵守。违犯——指对宪法、刑法、社会秩序等的违背和触犯。[委曲·委屈] 委曲——事情的底细。如:告知委曲。委屈——因冤枉而难过。如:受委屈。[污辱·侮辱] 污辱——指玷污,可指当面的,也可指背后的。
侮辱——指用欺辱、轻慢的言行,使人蒙受耻辱,一般是当面的。[消逝·消释] 消逝——消失。如:残霞消逝了。消释——解除。如:误会消释了。[心酸·辛酸] 心酸——心里悲痛。主谓结构。
辛酸——比喻痛苦、悲伤。并列结构。[形式·形势] 形式——事物的形状、结构等。如:内容和形式 形势——事物的发展趋势。如:形势大好。[形迹·行迹] 形迹——举止和神色。如:形迹可疑。行迹——行动的踪迹。如:行迹不定。
[学力·学历
学力——在学习上达到的程度。如:同等学力。
学历——学习的经历,指曾在哪些学校肄业或毕业。如大学本科学历。[向来·从来] 二者都是副词,表示某种行为、状态或情况从过去到现在都一样。其区别是:
“向来”是一向的意思,口语和书面语里都用,如“但他向来看得官场太高,以为文明至今,到他们才开始严酷”。
“从来”表示从开始到现在都如此,强调的语气较重,用于肯定或否定句都可以,含有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语气,如“他从来不把自己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
[向·到] 二者都可以介绍行动的处所,都是介词。其区别是:
“向”既可以介绍动作行为的处所,又可以介绍动作行为的对象,介绍的对象可以指人,所
带的宾语常常是名词或代词,如“向雷锋同志学习”“把手榴弹投向敌人”。
“到”只介绍动作行为的处所,用于完成式句子时,可以加助词“了”,如“他滑到了与人民为敌的边缘”。[预定·预订] 预定——预先规定或约定。如:预定计划/预定时间。预订——预先订购。如:预订机票。[义气·意气] 义气——看重情谊而替人担当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如:重义气、讲义气。
意气——①志向、趣味和性情。如:意气相投。②意气和气概。如:意气昂扬。③偏激、任性的情绪。如:纯属个人意气。[营利·盈利] 营利——指主观上谋求利润。如:不能只图营利,不顾信誉。
盈利——赚钱,侧重于客观上获得利润,也作名词。如:企业只有盈利,才能发展。[业已·已经] 相同点:都是时间副词,都表示事情已经过去。不同点:“业已”是公文用语,书面语体色彩浓;“已经”可用于口语,也可作一般书面语。
[一齐·一起] “一齐”指同时或全部,如“所有的机枪一齐扫射”。“一起”表示一块或同一处所,或表示同时,应用范围广,如“与人民大众站在一起”。
[一直·一向] 二者都是副词,都有表示重复或连续的作用,都可作状语,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其区别是:
“一直”表示动作、行为连续进行,中间没有停顿,着重指动作的连续性,如“自上小学以来,他一直是学校的三好学生”。“一向”表示某种行为习惯很久以 [审定·审订] 审定——经过审查之后作出决定。如:审定计划。审订——审阅修订。如:审订书稿。[声明·申明] 声明——①公开表示态度或说明立场。如:声明立场。②声明的文告。如:发表声明。)申明——郑重说明。如:申明理由。[施行·实行] 施行——指法令、法规等发生效力。如:《广告法》从即日起施行。实行——用行动来实现(纲领、政策、计划等)。如:实行责任制。[时势·时事] 时势——某一时期的客观形势。如:时势造英雄。时事——最近发生的国内外大事。如:时事政治。[实验·试验] 转自:腾达教育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实验——实地验证,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试验——试探观察,为了查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熟悉·熟习] 熟悉——知道得清楚。如:熟悉情况。
熟习——学习得很熟练或了解得很深刻。如:要熟习业务。
[树立·竖立] 树立——侧重指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立起新人、新事、新风尚。“树立”多用于褒义,对象多是抽象的好的事情。如:树立典型/树立新风/树立信心。竖立——侧重指在地上或物体上把一些物体直立起来。“竖立”是中性词,对象都是具体的。如:竖立碑石/竖立旗杆/竖立井架。[顺序·顺叙] 顺序——排列的先后次序。
顺叙——写作上的术语,指记事、写人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记叙。[尚且·姑且] 二者结构相似,但词性和语法功能不同:
“尚且”是连词,表示提出程度更甚的事例作为衬托,下文常用“何况”等呼应,表示进一层之意,如“为了人民,流血尚早不惜,更别说流这点汗了”;“姑且”是副词,表示暂时地,如“我这里有两间房闲着,你们姑且在这里住着”。[甚·很·最·至·极] 这五个词都是程度副词,用法上有不少相同之处。不同的是:
“甚”和“很”意义相同,表示程度相当高,但未达到顶点,只是语体色彩不同,前者文言色彩浓,后者口语色彩浓,如“形势甚急”“病情很严重”。
“最”和“至”的意义相同,都表示达到了顶点,只是语体色彩不同,“最”口语色彩强,“至”富有文言色彩,如“太阳最红”,“此问题至关重要”。
“极”作副词时,表示最高的程度,如“极平常”“极少数”“好极了”等。[虽然·固然] 二者都是转折关系的连词,表示先承认原来的意思,接着转到另一方面去,常跟“可是、但是、然而、却”等连词搭配,常可以互换。其区别是:
一个主谓词组加上了“虽然”,它的独立性就丧失了。如果只说“他年纪虽然小”,意思就没有结束,必须接着说“干劲可大了”,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句子。“虽然”有时还可以单说“虽”。“固然”与“虽然”等义,可以互换,还可单用“固”,不与其他连词连用,加强肯定或否定语气,表示“本来、当然”的意思,如 “血的应用,正如金钱一般,吝啬固然不行,浪费也大大失算”。[题名·提名] 题名——写上名字。如:金榜题名。
提名——在决定人选之前提出有当选可能的人的姓名。[统率·统帅] 统率——动词,统辖率领。如:统率三军。
统帅——名词,统领武装力量的最高领导人。如:三军统帅。
[退化·蜕化] 退化——生物在进化过程中某一部分器官变小,构造简化,机能减退甚至完全消失。后泛指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如:功能退化/最错误的见解是误认为白话为古文的退化。蜕化——本指虫类脱皮,比喻腐化堕落。如:蜕化变质。[推卸·推谢] 推卸——不肯承担(责任、任务、义务等)。如:推卸罪责。
推谢——借故推辞(礼物、邀请、荣誉、重任之类)。如:委以重任,这是组织对你的信任,你不该推谢。[推脱·推托] 推脱——推卸。如:推脱责任。
推托——借故拒绝。如:他推托病了,不肯来。
[通过·经过] 二者都可作介词。“通过”指以人或事物为媒介或手段而达到某种目的,如“通过学习《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同学们提高了认识”。“经过”指引进某个过程,说明由于这个过程的完成使得其他情况发生变化,如“他经过长期的研究、试验,终于出色地掌握了果树嫁接技术”。
[违反·违犯] 违反——指对劳动纪律、规章制度等的不遵守。
违犯——指对宪法、刑法、社会秩序等的违背和触犯。[委曲·委屈] 委曲——事情的底细。如:告知委曲。委屈——因冤枉而难过。如:受委屈。
[污辱·侮辱] 污辱——指玷污,可指当面的,也可指背后的。
侮辱——指用欺辱、轻慢的言行,使人蒙受耻辱,一般是当面的。[消逝·消释] 消逝——消失。如:残霞消逝了。消释——解除。如:误会消释了。[心酸·辛酸] 心酸——心里悲痛。主谓结构。
辛酸——比喻痛苦、悲伤。并列结构。[形式·形势] 形式——事物的形状、结构等。如:内容和形式 形势——事物的发展趋势。如:形势大好。[形迹·行迹] 形迹——举止和神色。如:形迹可疑。行迹——行动的踪迹。如:行迹不定。[学力·学历
学力——在学习上达到的程度。如:同等学力。
学历——学习的经历,指曾在哪些学校肄业或毕业。如大学本科学历。[向来·从来] 二者都是副词,表示某种行为、状态或情况从过去到现在都一样。其区别是: “向来”是一向的意思,口语和书面语里都用,如“但他向来看得官场太高,以为文明至今,到他们才开始严酷”。
“从来”表示从开始到现在都如此,强调的语气较重,用于肯定或否定句都可以,含有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语气,如“他从来不把自己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向·到] 二者都可以介绍行动的处所,都是介词。其区别是:
“向”既可以介绍动作行为的处所,又可以介绍动作行为的对象,介绍的对象可以指人,所带的宾语常常是名词或代词,如“向雷锋同志学习”“把手榴弹投向敌人”。
“到”只介绍动作行为的处所,用于完成式句子时,可以加助词“了”,如“他滑到了与人民为敌的边缘”。
[预定·预订] 预定——预先规定或约定。如:预定计划/预定时间。预订——预先订购。如:预订机票。
[义气·意气] 义气——看重情谊而替人担当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如:重义气、讲义气。
意气——①志向、趣味和性情。如:意气相投。②意气和气概。如:意气昂扬。③偏激、任性的情绪。如:纯属个人意气。[营利·盈利] 营利——指主观上谋求利润。如:不能只图营利,不顾信誉。
盈利——赚钱,侧重于客观上获得利润,也作名词。如:企业只有盈利,才能发展。[业已·已经] 相同点:都是时间副词,都表示事情已经过去。不同点:“业已”是公文用语,书面语体色彩浓;“已经”可用于口语,也可作一般书面语。[一齐·一起] “一齐”指同时或全部,如“所有的机枪一齐扫射”。“一起”表示一块或同一处所,或表示同时,应用范围广,如“与人民大众站在一起”。[一直·一向] 二者都是副词,都有表示重复或连续的作用,都可作状语,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其区别是:
“一直”表示动作、行为连续进行,中间没有停顿,着重指动作的连续性,如“自上小学以来,他一直是学校的三好学生”。“一向”表示某种行为习惯很久以 [因此·因而] 二者都是连词,表示因果关系,连接原因和结果。“因此”不只表示结果,还表示原因,意为“因为这个,所以„„”,作用是复指上文,承上启下,除了用于后一分句的开头,还可以用于后一分句的主语之后,如“月亮每个月绕地球一周,因此每月有一次朔和一次望”。“因而”不只表示结果,还表示推论,作用是连接上文,承上启下,如“藏的敌人比公开的敌人更难识破,因而也更危险”。
[因为·由于] 二者都是连词兼介词,都可表示原因,作连词时,都可连接分句。“因为”常和“所以”搭配,不和“因此、因而”搭配;“由于”可以同“因此、因而”搭配。“因为”可以用于后一分句,“由于”不能。作介词时,都可以和后面的词语组成介宾短语,放在主语的后面或前面。在口语里,“因为”比“由于”常用。如“他今天不能来上班,因为他病了”“由于工作太忙,因而照顾不了孩子”。[由于·自从] 二者都是介词。其主要区别是:
“由于”所表示的是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原因,相当于“因为”,如“近来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又出现了计算机化学”。
“自从”所表示的是与动作有关的时间,表示时间的起点,如 “自从处死了这个大贪污犯后,其他贪赃枉法现象也减少了许多”。[悠然·俨然] 二者在结构上相似,都以“然”为词缀,但所表达的意思不同:
“悠然”指悠闲的样子,如“悠然自得”“悠然神往”。“俨然”可以形容庄严,如“四叔俨然地站着”;可以形容整齐,如“屋舍俨然”;可以形容很像,如“这孩子说起话来俨然是个大人”。
[与·和·跟·同·及·以及·并] 这七个词都是连词,但其具体用法和意味不完全相同。
“与”是从文言里继承过来的,因此,口语中用得较少,但在文章的标题及书面语中较为常见。如“批评与自我批评”“《文学与出汗》”等。
“和”“跟”“同”都是现代口语里的词,用法大致相同。“和”用法最普遍,文章里最常见。“跟”在北京话里用得比“和”更多。“同”流行在华中一带,书面上多作介词。“和” “同”“跟”“与”除了作连词外,还可以作介词。一般说来,从两个方面来判定:一是前后两个部分可以对调,对调后基本意义不变的是连词;前后两个部分不能对调,对调后意义跟原来不同的是介词。二是如果是介词,它的前边可以插入别的成分;如果是连词,它的前边就不能插入别的成分。
“和”“跟”“同”“与”可以连接名词,也可以连接动词或形容词。用“和”“跟”“同”“与”连接的动词或形容词往往作宾语、主语、定语,不大作谓语。“及”和“与”一样,也是口语里不大用的,可它跟“与”的意味不同。它本来有“由此及彼”的意思,它所连接的两头显然有主要和次要或先和后之分,因此它所连接的两部分不能颠倒过来。“及”也不能用“与”来代替,“及”常常跟“其”或“其他”连用。
“以及”的作用相当于“和”,但又有区别。它和“及”一样,所连接的两边前一部分总是主要的。但“以及”的用法又比“及”广泛些,它不但能连接名词,也能连接动词、短语和句子。
“并”专用来连接动词,或以动词为中心的词组,有进一层之意。[与其·宁可] 二者都有把两件事加以比较,衡量得失,选取其中的一件的意思,都是连词。其主要区别是: “与其”用于取舍关系的复句中,常和“不如”一词相呼应,表示舍此取彼。“宁可”相当于“宁愿”,有“宁愿”的意味,常和“决不”相呼应,表示取此舍彼。如:“与其这样提心吊胆地见着你,还不如不见你。”“他宁可自己吃点亏,也不亏广大人民群众。” [以至·乃至·甚至] 这三个词都是连词,都能连接两个以上的词、词组或分句,表示层进关系,指明范围由小到大,数量由少到多,程度由低到高,后面都可接上“于”。“以至”强调程度的加深,相当于“到、直到、一直到”的用法,还能承接上文,引出下文的结果。“乃至”比“以至”强调的程度重,多用于书面语,如“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都敬仰他”。“甚至”强调的程度跟“乃至”相同,其后面加“连”组成“甚至连”时,强调的意味比“乃至”重。“甚至”还可以作副词,如“他激动得甚至说不出话来”。[侦察·侦查] 侦察——为弄清作战情况而进行活动。如:敌人正进行火力侦察。侦查——为确定犯罪事实或犯罪人而进行调查。如:侦查经济案件。
[征候·症候] 征(一声)候——发生某种情况的迹象,“征”指迹象。如:病人有好的征候。症(四声)候——病情,病状。如:肺结核有咳嗽的症候。[致病·治病] 致病——使得病。如:查明致病原因。治病——治疗疾病。如:治病救人。[制定·制订] 制定——定出。如:制定计划(强调不得变更,必须执行)。
制订——创制拟定。如:制订汉语拼音方案(强调经过草拟修订)。[终身·终生] 终身——一辈子,多就切身之事来说。如:终身大事。终生——一生,多就事业来说。如:奋斗终生。
[中止·终止] 中止——(做事)中途停止。如.:刚做了一半就中止。终止——结束,停止。如:演奏终止。[暂且·姑且·权且] 三者都是副词。“暂且”有姑且、暂时的意思,表示发生这种情况是暂时的,重在强调时间短暂,稍稍带有让步的意味。如“主任不在,让小丁暂且顶一下,你看怎样”。“姑且”有先、不妨的意思,表示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将就一下,以后再作结论,重在强调让步。如“姑且承认你说的都在理,但你无论如何也不应打人”。“权且”有暂时只能的意思,指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这样。如“校长不在,会议权且由杨老师代替参加”。[左右·上下] 二者都是助词,用在数词或者数量词后面,表示约数。“左 右”“上下”前面的数目必须是确定的,不能是约数,同时数词或者数量词前面一般不用“约““大约”等副词。但是“上下”不表示时间的约数,而“左右”可以。如“九点钟左右,江津号颤抖着起航了”“王大爷看上去也就是七十岁上下的年纪”。
第四篇:成语辨析
成语辨析小测
【例题1】(2015年广东高职高考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手提行李,站在车站外,望着大街上摩肩接踵的车流,我不知....道何去何从。
B.所谓“中国威胁论”完全是节外生枝的宣传,目的是挑拨中国....与邻国的关系。
C.暗访人员了解到,这间违法砖厂已被当地村民举报多次,但每次都能逢凶化吉。....D.一些地方官员总担心打假会影响到地方的经济发展,对造假行为经常是听之任之,姑息养奸。....【例题2】(2014年广东高职高考题)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她意识到自己如履薄冰般的平静生活就要起波澜了。.... B.死刑判决是生死攸关的大事,不能不慎重,也不得不慎重。.... C.列车上的多项技术属世界首创,首当其冲的是客车上的制氧....系统。
D.这种来自中国的古老疗法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英国民众的欢迎,贵族名流也趋之若鹜。....【例题3】(2013年广东高职高考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是必要的,但不能东施效颦,生搬硬套。.... 1 / 13
B.当他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鼎力相助。.... C.他为人处事常常狡兔三窟,不给自己留退路。.... D.他平时刻苦学习,期末认真复习,终于取得了差强人意的优....异成绩。
【例题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在学习电脑的热潮中,学校开办了培训班,很多人趋之若鹜。.... B.两位老战友久别重逢,两人都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激动的热....泪。
C.骄阳似火,酷热难熬,祥子在热火朝天下拉车赶路,为生计苦....苦挣扎。
D.为了研制新产品,王技术员连夜苦干,第二天他两眼布满了血丝,显得一蹶不振。....【例题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掌握知识要经过长期的学习,绝不是一触即发的。.... B.张老师对学生非常关怀,真是无所不至。.... C.这是个著名的游览区,风景络绎不绝。.... D.你应该虚心接受同学们的意见,而不应该置若罔闻。....【例题6】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①那里的违法乱纪活动
,公安机关正准备大力打击。
②橱窗内陈列着各色真丝印花绸, ,耀眼夺目。
/ 13
③水果盘上
,红的是苹果,绿的是油甘子,黄的是香蕉,紫的是葡萄,看了真使人流出口水。
④登上珠江夜游的船,我一下子就被两岸
的灯光吸引住了。
A.五光十色
五颜六色
五彩缤纷
五花八门
B.五花八门
五彩缤纷
五颜六色
五光十色 C.五光十色
五花八门
五颜六色
五彩缤纷 D.五花八门
五光十色
五彩缤纷
五颜六色 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句是()A.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其政治生涯中,应与其他各民主党派、政治团体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B.有些同学在阅读文章时,字斟句酌,咬文嚼字,看上去是精力....集中,态度认真,实则浪费了时间。就阅读效果看,也并不理想。
C.他的气度,他的精神力量,在面对任何问题的时候,仿佛都有一种居高临下的优势:从容不迫,游刃有余。.... D.我们千万不能做忘恩负义、见利忘义的小人。....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鲁迅先生对社会的深刻观察,往往使他的批判独抒新见,入.木三分。... B.面对那些夸夸其谈的学者,我们何须自惭形秽呢? .... C.青年们聆听着先生犀利而又幽默的谈话,真像是如坐春风。.... D.他们俩伉俪情深,过着举案齐眉的幸福生活。.... 3 / 13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有的“公仆”一边喊着“为人民服务”,一边用公款填满酒.囊饭袋。... B.这一届音乐音像制品展销会上,影声乐画,美轮美奂。.... C.双方经过长达二十个月的九轮磋商,方就知识产权问题达成协议,中美缔结城下之盟。.... D.凭主观想象制订实施方案,这种闭门造车的做法能不脱离实....际吗? 4.下列句子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她为人爽朗,贻笑大方,因而很受众人的喜爱和信任。.... B.经过这一路的颠簸、磨砺,他方知人生的艰难和复杂,心中的怨愤荡然无存。.... C.这种观察飞禽走兽的闲情逸致,不知对我的身心情感起着什....么性质的影响。
D.那些洋洋洒洒下笔如有神的人们,今天却拿起了锄头。....5.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众志成城,因人成事,中国人民靠自己的力量建立了新中国。.... B.这次竞选,他作了充分的准备,演讲那天,他一粉墨登场,就....受到了工人们的欢迎。
C.姹紫嫣红的焰火使节日的夜空流光溢彩。.... D.罪犯在作案时,不可能不留下明显或不明显的蛛丝马迹。....11.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4 / 13
A.他愤愤地大谈社会如何腐败,暗地里却收受贿赂,这种作法和叶公好龙没有两样。.... B.我曾去过西安的碑林,可惜那时太小,对于石刻书法完全不爱好,以致熟视无睹。.... C.有句歇后语: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细想起来,这也有点子虚乌有。猪八戒长得丑陋,但敢照镜子,有什么可指责的呢? .... D.摆脱“自我”,尽快进入角色,对于许多演员都是个难题,而对于贪官们来说却是驾轻就熟小菜一碟。....1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巴以冲突再次逐步升级,中东局势充满了变幻,令许多投资者退避三舍。....B.团长叮嘱他说:“你那个戏是压轴戏,要演得绘声绘色。” ....C.你初学写作,还没真正入门,离登堂入室更是差着十万八千里....呢,还要好好勤学苦练。
D.打好基础才能造房子,这个道理很浅显,但是得寸进尺的心态,却往....往影响人们对这一真理的认识
1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深圳特区在改革中一马当先,对全国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B.新闻发布会3点才开,不到2点,会议室外已经站满了严阵以...待的记者。.C.令人忧虑的是,有的出版社出了不好的作品还不置可否,听不.... 5 / 13 进群众的批评。
D.公共设施常常不胫而走,反映了当地人民的文明程度。....15.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一番耐心的开导如醍醐灌顶,他心头的重重疑虑全都消释....了。
B.应用文,比如“合同”、“调查报告”、“总结”等官样文...章,一般不使用文学语言。. C.教育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总是耳提面命,摆家长作风。.... D.李老师针对班上同学良莠不齐的现状,讲课时注意分层指导,....同学们都很满意。
16.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全球约有8000万只被囚禁的动物有机械重复活动的习惯,尽管这与动物原有的行为大相径庭,但人们还是认为,它有助于动物....适应狭窄或枯燥的环境。
B.最近几年,俄罗斯杜布纳核研究所可谓是惨淡经营,国家拨....给的预算实际上只能到位一半,研究所只能向各种基金组织申请研究补助。
C.卡夫卡的尸体被运回布拉格的时候,那里的人们还不清楚,运回来的是一位与但丁、莎士比亚、歌德一样举足轻重的划时代作家。.... D.近几天我们走访了四所学校,这只是管中窥豹,还不能说已....经全面掌握了全市各校推进素质教育的情况。17.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6 / 13
A.纯粹一生只为别人的人根本绝无仅有,就是诸葛亮的鞠躬尽瘁,....也含有为个人名节的私利在内。
B.这些明星大腕们的名字可谓脍炙人口,为了能目睹他们的风采,....许多人早早就在场外等候了。
C.人生就是一条川流不息的奔涌之河,生命则是一曲永无止境....的奔流之歌。
D.临近中考,汪洋仍每日痴迷于电子游戏,他老爸只好给他个釜.底抽薪——把电脑送人了。...18.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A.《三峡旅游》主编刘洪进近几年在工作之余,斩荆棘,钻深山,独辟蹊径,在宜昌地区发现了70多个景点,人称“刘发现”,真可谓....名副其实。
B.往昔东南飞,如今凤还巢。万余名打工致富的英山农门子弟深感建设家乡责无旁贷,今年纷纷返乡创业。.... C.新年伊始,江汉油田一万多名职工不再吃“油饭”,他们将自力更生,接踵而至,转岗从事个体经营。.... D.2002年2月5日,囊空如洗的市委书记向9所重点高校讨....“指标”,要让80%的高中生读大学。
19.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同学们问我学习的方法是什么,依我的门户之见,上课一定....要专心听讲,有不懂的问题要及时向老师请教。
B.直到锒铛入狱,这个贪污犯才痛.定.思.痛.地说了句心里 7 / 13
话:“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可吃,我落到今天这个下场,教训真是刻骨铭心。”
C.地质勘探队员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他们对这些却不以为...然,他们一心扑在工作上,要为国家找出丰富的矿藏。. D.这次试验眼看就要成功了,大家一定要坚持下去,千万不要懈怠,如果功亏一篑,实在可惜。....2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这家商店原来是卖日用杂货的,看到医疗制度改革,经销药品有利可图,马上改换门庭做起药品生意来了。.... B.文明礼貌,和气待人,这种与人为善的美德一经居委会提倡,....便对这条街居民的人际关系产生了良好影响。
C.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很多中学迅速开设音乐美术计算机等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选修课程,急功近利,取得了转换教育模式的主....动权。
D.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在我国很早就跟绘画并驾齐驱,书法家....的作品被当作珍贵的艺术品为人们所重视。
2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没有好本子就没有好戏可演,上质量差的剧本,演了就赔钱,所以寻找好的本子就成为不少影视制作人朝思暮想的事。.... B.现在,腐败这股“支流”已经发展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人们有目共睹,让舆论对腐败缄默或轻描淡写,作些粉饰太平的文章,必....然会削弱传媒的作用。
/ 13
C.鲁迅的作品在反映社会问题上具有超越一般作家的广度和深度,也许从他许多小说具有多主题这个特点来看,就足以感到管窥..见豹了。.. D.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已顺利着陆,原先的种种担心都被嗤之以鼻,人类在挑战宇宙的艰难旅行中又赢得了一次胜利。....2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辛弃疾继承并发扬了苏东坡的豪放风格,以翻云覆雨的笔....力、激昂跌宕的气势,抒情言志,针砭现实,形成了南宋词坛的一大流派。
B.在“纪念周恩来诞辰一百周年”大会期间,著名画家石坚先生即席作画,他信笔涂鸦,似有神助,在三勾两画之中,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便跃然纸上。
C.11月3日,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捷报飞传,上下游围堰合拢工作一蹴而就,顺利实现大江截流,滔滔江水驯服地沿着明渠奔....流东去。
D.梁先生的书法气势磅礴,力透纸背,功力深厚,这是他在临池....学书数十年中,苦心继承古代优秀书法传统的结果。2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科学工作者们在会上高谈阔论,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B.“你迟到过很多次,今天又旷课半天,真是积重难返啊!” .... C.淝水一战,前秦的百万大军作鸟兽散,而苻坚仅以身免。.... D.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一定要发扬无所不为的精神,再创佳绩,.... 9 / 13 勇往直前。
2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责任编辑说:“我只对文字部分负责,至于出书的其他环节,就望尘莫及了”。.... B.《傅雷家书》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作者可真是苦心..孤诣,呕心沥血。.. C.不论什么时候,她都是亲切、随意、如沐春风,娓娓动听,自....由自在地发表她的观点。
D.“二战”成了时下影视、美术、文学等艺术创作炙手可热的....题材。
2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老张一家三代,十多年来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真可谓是举案..齐眉。.. B.这种走马观花地了解一点表象的工作态度,根本不能解决实....质问题。
C.他擅长吹牛,是靠侃侃而谈起家的,这下来个求真务实,他可真是傻了眼。
D.他与世无争,与人无求,退休后揣着一包退休金回到山区老家,整天玩花种菜,安之若素。....2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该厂落实了减员增效的方案后,立见成果,当月就实现扭亏为盈,收到了急功近利的效果。.... 10 / 13 B.政府要真正转变职能,非要对现有的政府机构进行彻底地改.头换面不可。...C.为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宾馆领导决定,所有工作人员,对待每一位宾客都要相敬如宾,实行微笑服务。....D.经营者依法纳税,这自古以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呢!2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他喜欢舞文弄墨,再加上这两年的苦练,如今成了全县闻名....的“笔杆子”。
B.这桂林山水果然名不虚传、秀色可餐,称它“甲天下”实不....为过。
C.我最讨厌那些背后搬弄口舌、期期艾艾的小人,每有所遇,....则避之如水火。
D.张大爷退休以后变化真大:火爆脾气没有了,对任何事都抱着随心所欲、顺其自然的态度。....2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天津沦陷时,守军已毫无胜利希望,但仍背水一战,坚持打到....底。
B.旧社会百姓虽然胼手胝足,辛勤地劳动,却不免饥寒交迫。....C.况钟处理案件时洞若观火,不像《十五贯》中的周枕。.... D.她绣的东西,鱼啊,大公鸡啊,花儿啊,都栩栩如生,这是大家众所周知的。.... 11 / 13
2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我东西两路军同室操戈,紧密配合,在长山湖一带重创了来犯....之敌。
B.向社会公开招聘干部的启示一登出,报名者便趋之若鹜,报名....处热闹非凡。
C.这是一位独唱演员,先天素质很好,训练又刻苦,每次演出都能曲尽其妙。....D.在求知识、做学问上,贪多务得、细大不捐自古就被誉为美德,....只是我们必须搞清楚“贪”什么,“得”什么而已。3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短短一条街竟有50多家书店,称为书店街可以说是名副其...实。. B.该公司向山区贫苦儿童捐赠了不少图书,声誉煊赫一时。.... C.歹徒犯罪时,我们应该挺身而出,绝不能明哲保身,人云亦...云。. D.这个速度同旧中国钢铁生产的速度相比,真是截然不同,泾.渭分明。...
/ 13
/ 13
第五篇:病句辨析
初三年级语文单项技能训练“病句辨析”复习资料
一、病句类型解析:
1.句子结构不完整,成分残缺或赘余(教材九下P28页)
最常见的是由于在主语前滥用介词“对、通过、在、使”等,使作主语的词语作了介词的宾语,导致成分残缺。例:经过医生再三解释,才使患者家属明白了病情的严重程度。(主语残缺,多用了一个介词“经过”,使得原句主语变成了状语,造成主语残缺。)2.不合逻辑(九下P63页)
所谓不合逻辑,指的是由于概念使用、分类、判断失误造成的语病。常见的不合逻辑的语病有不符合客观事实、前后矛盾、分类列举不当、否定失当等。
例: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恶性事故,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生产措施。(与常理不符合,“防止”与“不再”不合逻辑。)
3.搭配不当(九下P145页)
搭配不当主要有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例:《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汉末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的英雄事迹。(动词“塑造”与宾语中心语“事迹”不能构成动宾关系,可将“事迹”改为“形象”。)4.语序不当(九下P154页)
不同的语序可能表达不同的意义,如果语序安排不当,就会造成结构混乱,句意含混。例:这个国家石油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石油的生产”应为“生产的石油”。)5.结构混乱,句式杂糅(九下P159页)
有时候,一个意思可以使用不同的格式,尽管是同一格式,总有些差别,应根据不同语境的要求,选取最适合的一个。如果举棋不定,把两个都用上了,就犯了格式杂糅的毛病。或者两个分句强行糅成一个单句。例:这部学术著作的作者是由北京大学的两位年轻教授写成的。(这是将“著作的作者是两位年轻教授”和“著作是由两位年轻教授写成的”两句杂糅而成,可删去“的作者”或“写成的”。)6.歧义
表意不明往往是由于句子有歧义造成的。
例:大家对护林员揭发要业局带头偷盗林木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歧义。大家“气愤”的是什么?是护林员揭发问题这件事,还是护林员揭发出来的问题?如果在“揭发”后面加上一个“的”字,歧义就消除了。)7.误用关联词语(九年级上册P203页)
误用关联词语是因为对关联词语的固定搭配记忆不准确所致。考生需熟悉下列常见关联词:
(一)并列关系:不是„„而是„„ 是„„不是„„
(二)顺承关系:首先„„然后„„ 起先„„然后„„
(三)选择关系:或者(或,或是)„„或者(或,或是)宁可„„也不„„
要么(要就是)„„要么(要就是)不是„„就是„„ 与其„„不如(无宁)„„
(四)递进关系:不但(不仅,不只)„„而且(还,也,又)„„ 尚且„„何况„
(五)转折关系: 虽然(尽管,虽)„„但是(但,可是,却,而)„„
(六)条件关系:只要„„就„„ 只有„„才„„ 除非„„才„„
无论(不论,不管,任,任凭)„„都(总,总是,也)„„(七)假设关系:如果(假如 ,倘若,要是)„„就(那么,便)„„
即使(就算,纵然,哪怕)„„也(还)„„
(八)因果关系:因为„„所以„„ 之所以„„是因为„„ 实战演练之一:
第一组——成分残缺或多余(九下P28)
1、由于革命潮流的冲击和进步思想的影响,使他形成了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
2、通过少年团校的学习,使我在思想认识上有了明显的提高。
3、国家、社会、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
4、在语文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使她的作文水平提高很大。
5、对于雷锋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6、从这次活动中,提高了广大师生的思想觉悟。
7、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8、当我和小翠走进教室时,看到阿义的滑稽相,都忍不住笑了。
第二组——不合逻辑(九下P63)
1、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地放慢了速度。
2、由于生产很快搞上去了,大家的积极性也就大大提高了。
3、我们利用统筹方法来考虑问题不能说是不无裨益的。
4、只要稍微深思一下,就会理解这个问题。
5、科学发展到今天,谁也不会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转的。
6、为了搞好工作,我们要虚心接受、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7、同学们把门窗擦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8、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我们必须严格遵守纪律。
第三组——搭配不当(九下P145)
1、必须造就千百万有社会主义觉悟,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技能和科学技术队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2、党和国家决定继续加快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所以今年大学继续扩招。
3、中国女排队员破坏了巴西队的一传到位率。
4、我的身体、业务水平和思想水平比一年前提高了许多。
5、清明前后,X部队派了800多人次,参加郊区植树劳动。
6、我们应该接受大家的意见,改进工作中的错误和缺点。
7、学校热情表扬了刘明见义勇为的行径。
8、只靠关卡压,而不做思想工作,不给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是一种极不负责的工作态度。
第四组——语序不当(九下P154)
1、法国一位外宾在长城上丢失了570元人民币。
2、今天是我们学校建校100周年纪念日,到处校园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3、她是一位国家队里的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篮球女教练。
4、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
5、王先生亲切地走到我跟前,向我说“要当心!”
6、思想和语言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7、深圳人大通过了我国内地器官捐献首部法规,明确提出了第一次捐献移植器官的规则。
8、这种布,具有防水耐磨,防蛀耐酸,很适合化学实验室的人员穿用。
第五组——句式杂糅(九下P159)
1、《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对象是为英语国家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材料。
2、真人真事的创作方法,近几年来曾提倡过,而且产生了许多写真人真事的作品。
3、因此,当匪徒们偷袭游击队的时候,被游击队反包围了,歼灭了无数匪军。
4、当学校把参加决赛的任务交给我时,我立刻产生一种非常光荣的感觉真是难以形容。
5、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小说《漂泊》,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20多年的毛里求斯籍华裔作者之手。
6、从1987年的《短篇三题》为起点,他进入了一个更新的阶段。
7、小张除跳舞外,兼任报幕、开场、结尾的节目还得由她编导。
8、干起事来,他比谁都说得动听,可是做得比谁都差。
第六组 ——歧义句
1、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届迎新会。
2、他有一个女儿,在医院工作。
3、她做了两个丈夫喜欢的菜。
4、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
第七组 正确使用关联词语(九年级上册P203)
1、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决不能骄傲自满。
2、这部小说内容精彩,但语言朴实无华,平易近人。
3、有些炎症,西药能治,中药照样能治,不仅中药能与一般的抗菌素媲美,而且副作用少,成本也较低。
4、如果作者的想象超出了实有人物的行动,使事情过于夸大,反而可能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5、尽管天气如此变化多端,天池是一片沉静,淼淼湖水,却清澈如镜。
6、这本书初版已冲印了好几次,因此最近又经过修订再版。
7、这部长篇小说虽然大致翻一下,也要花费不少时间。
8、只有全民族素质提高了,社会就能从根本上得到发展。
实战演练之二: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能否根治网吧“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B.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对其人格的形成、健全和完善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C.美国总统布什在清华大学说,导弹防御系统是一个防御性的能帮助我们抵御来自不友好国家的袭击。D.许多海洋生物的药用价值正在被推广和发展,从海藻中可以提取抗癌物质。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为降低交通噪音对北京奥运村的影响程度和范围,科研人员制定了总平面防噪方案。B.青年歌手大赛选手综合素质之所以整体不高,是因为不少歌手忽视文化学习造成的。C.“庞加莱猜想”这一国际数学界关注了上百年的难题,近日被我国科学家完全破解。D.中学生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开展25年来,植树造林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B.正是这双布满老茧的手,不断刷新国内外记录,提高了当代工人崭新的风貌。C.在同犯罪分子的搏斗中,他身中数刀,浑身遍体鳞伤。D.通过这次才艺大赛,使我们增长了才能,陶冶了情操。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观看第47届世乒赛,使我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B.我们的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C.我们来到省博物馆,看到那些琳琅满目的艺术珍品,无不使人感到自豪。
D.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促进海峡两岸的交流合作,祖国大陆将进一步采取惠及15项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B.2006年德国世界杯期间,12个主办城市举办的球迷节将成为仅次于中央体育场的球迷胜地。
C.随着三峡大坝主体工程的完工,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提前两年发挥防洪、发电和航运。
D.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更要全面继承和发挥中华文化传统。B、春节晚会上,舞蹈《小城雨巷》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C、双休日里,同学们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D、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是学校、家庭、社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深秋的岳麓山,是人们欣赏麓山红叶、登高望远的好时候。
B、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引导学生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悟生活。
C、同学们对学校的教育课程改革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D、能否根治网吧“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8、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项。()A.同学们在考场上能否保持--颗平常心,是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B.谁也不会否认珠江不是向东流的。
C.我虽然和他只有一面之缘,但从他那里学到了许多东西,包括他的学识和人品。D.有关部门严肃处理了某些加油站擅自哄抬汽油价格。
9、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A.班干们想尽千方百计,为同学们借到了必读的名著。B.我国西部地区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C.梧州人民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建成了本市历史上第一条高速公路。D.《语文课程标准》关注学生作文的内容与形式,关注学生写作的过程性表现。
1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建设三峡大坝的过程中,无论工人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却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B.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C.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香港演出大型音乐舞蹈《我的梦》,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D.为了防止非典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参考答案:
第一组
1、删去“由于”或“使”。
2、删去“通过”或“使”。
3、句末补上“的权利和义务”。
4、删去“在„下”或“使”。
5、去掉“对于”。
6、去掉“从„中”。
7、把“她”移到“由于”前或“得到前”。
8、删去“当„时”或把“时”移到“滑稽相”后。
第二组
1、删去“突然”或“渐渐”。
2、改为“由于大家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生产也就很快搞上去了。”。
3、去掉“不能说”。
4、删去“稍微”或把“深思”改为“思考”。
5、否定与肯定含混不清。
6、语序调整为“广泛征求、虚心接受”。
7、增加“把桌椅摆放得”或删去“整整齐齐”。
8、删去“不”。
第三组
1、把“队伍”改为“人才”。
2、改为“扩大和加快”或删去“的规模”。
3、删去“到位率”。
4、删去“身体”。
5、删去“次”。
6、把“改进”改为“改正”。
7、把“行径”改为“行为”。
8、删去“的人”。
第四组
1、调整为“一位法国外宾”。
2、调为“校园里到处”。
3、正确的语序应是:她是国家队里的一位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女教练。
4、调为“昨天在休息室里”。
5、调为“亲切地向我说”。
6、调为“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7、正确的语序应是:深圳人大通过了我国内地首部器官捐献法规,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捐献移植器官的规则。
8、改为“防水防蛀,耐磨耐酸的功能”。
第五组
1、这句话有两种句式:《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对象是英语国家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标准汉语》是为英语国家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材料。所以本句可改为“《标准汉语》是一套汉语学习材料,主要读者对象是英语国家中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
2、改为“近几年来曾提倡过真人真事的创作方法,而且„„”。
3、改为“当„„了,因此,游击队歼灭了无数匪军”。
4、当学校把参加决赛的任务交给我时,我立刻产生一种非常光荣的感觉,这种感觉真是难以形容。
5、删掉“作者之手”。
6、把“从„„开始”和“以 „„为起点”糅在一起了,改“从”为“以”。
7、“小张„„兼任报幕”和“ 开场„„由她编导”是两个分句,各有主语,其间误用顿号,“兼任”一词径直管到“节目”,造成杂糅和搭配不当的双重毛病。把报幕后的顿号改为逗号。
8、把前面一句改为“说得比谁都动听”,或把后面一句改为“可是比谁都做得差”。
第六组
1、“其它学校领导”是本校还是外校的?
2、是他在医院工作还是他女儿在医院工作?
3、是“两个丈夫”还是“两个菜”?
4、是“一天的晚上”,还是比我们晚些时候上山的人?
第七组
1、改“即使”为“虽然”。
2、把“但”改为“而且”。
3、“不仅中药”改为“中药不仅”(小窍门:主语一致放在关联词前,否则分别放在后。)
4、把“如果”改为“因为”。
5、把“却”放在“是”前。
6、把“因此”改为“而且。
7、把“虽然”改为“即使”“就算”。
8、把“就”改为“才”。
1B
2C
3A
4B
5D
6B
7B
8C
9A(千方百计:想尽或用尽各种方法。和“想尽”重复)6
1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