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教案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
本章简介: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劳动法的发展简史、国际劳动立法、劳动法的基础理论等内容,是学习劳动法的基础,在劳动法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只有深入掌握劳动法的基础理论,才能打开学习、研究劳动法的大门,请同学们务必重视本章的学习!
• 本章课时:4
第一节 劳动法简史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劳动法产生的背景及东西方劳动法发展简史、国际劳动立法的背景、中国与国际劳工组织之间的关系;掌握国际劳工组织的性质、特点、机构设置及其职能以及国际劳工组织的立法形式及其核心内容。
教学重点:
1.劳动法产生的背景及其价值
2.国际劳工组织的性质、特点、机构设置及职能 3.国际劳工组织的立法形式及核心内容 教学方法: 讲授、讲练结合 教学环节: I.目标投放
1.了解劳动法产生的背景及东西方劳动法发展简史、国际劳动立法的背景、中国与国际劳工组织之间的关系;
2.掌握国际劳工组织的性质、特点、机构设置及其职能;国际劳工组织的立法形式及其核心内容。II.新授
••
一、劳动法的产生
(一)劳动法产生的前提 1.劳动关系的存在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劳动关系也称劳资关系,是劳动力与生产资料有机结合以实现财富增长的一种社会关系,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
2.劳动关系的形成
劳动关系形成需要两大彼此独立的要素:(1)生产资料(单独所有)(2)劳动力(充分自由)3.劳动关系的出现
原始社会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共有,不产生劳动关系;奴隶社会生产资料归奴隶主所有,但奴隶不具有自由的劳动力,也产生不了劳动关系;封建社会农户的劳动力也不完全自由,因此也不具备劳动关系发生的土壤。
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了两大阶级,一是占有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一是被剥夺了生产资料和土地但享有劳动力自由的无产阶级。资产阶级需要财富不断地增加,无产阶级需要生存,因此劳动和生产资料(资本)必然要结合在一起,这就产生了劳动关系。因此说合作是劳动关系的本质之一。
(二)资本剥削劳动(强资本,弱劳动)
马克思:“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邓宁格:“资本惧怕没有利润或利润过于微小的情况。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会非常胆壮起来。只要有10%的利润,它就会到处被人使用;有20%,就会活泼起来;有50%,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有100%,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有300%,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危险”。
司马迁:“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1.资本原始积累
资本原始 积累过程就是资本剥削劳动的过程。剥削的手段(1)延长工作时间
(2)极低的报酬、恶劣的生产条件(3)使用童工 2.政府保护资本
资本主义初期,政府颁布血腥的劳工法规帮助资本家剥削劳动阶级;18世纪产业革命后,政府奉行自由经济政策,对市场行为实行自治,雇佣关系由民法调整,奉行契约自由,政府对劳动关系实行不干预政策。劳动者只能任由资本剥削。
(三)劳动者倍受摧残
在资本的剥削下,劳动者饥寒交迫、流离失所,大批童工、工人被累死、饿死,广大劳动者的生存环境遭到了最严峻的挑战。
(四)反抗 1.自发、分散行动
破坏机器、烧毁厂房、停工、怠工、罢工游行 2.有组织的行动、工会的出现
(五)社会政治力量的影响
在保障人权的思想影响下,社会上一些进步的政治力量开始同情劳动者,支持工人的要求,迫使政府不得不重新考虑劳资关系的平衡问题,以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统治。
(六)劳动法的诞生
1802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学徒健康与道德法》,禁止纺织工厂使用9岁以下学徒,并且规定18岁以下的学徒的劳动时间每日不得超过12小时和禁止学徒在晚9时至次日凌晨5时之间从事夜间工作。该法被认为是资产阶级工厂立法的开端。尽管该法的保护标准很低,但毕竟是世界史上第一部专门保护劳动者的法律,因此被公认为是劳动法诞生的标志,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劳动法由此得以不断发展壮大。
练习题
下列关于劳动法起源的表述,错误的是()A.现代意义劳动法起源于19世纪初期的劳工法规 B.最早的劳动法产生于英国
C.劳动法的产生是工人阶级长期斗争的结果
D.劳动法的产生以立法内容体现对劳动者保护的要旨为标志 答案:A
不是“劳工法规”,是“工厂立法”
二、劳动法的发展
(一)资本主义国家立法
自《学徒健康与道德法》颁布后,英国政府又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规,保护童工和女工的利益,并于1847年颁布了《十小时法》,此后工厂立法适用于英国的一切大工业。
在英国政府的影响下,德国、法国、瑞士等国也纷纷颁布劳动法规,保护童工和女工的权益。1.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劳动法的内容及特点(1)进一步缩短劳动时间并扩大了适用范围(2)增加了改善劳动条件的一些规定(3)出现了工资保障的法律
新西兰1894年的最低工资法世界最早(4)出现了承认工会合法地位的法律 英国在1824年承认工会的合法地位(5)出现了社会保险法
德国1883年颁布《劳工疾病保险法》(6)出现了解决劳资纠纷的法律
新西兰1890年立法,对劳资纠纷实施强制仲裁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劳动立法的特点是:(1)工厂立法的范围越来越广泛(2)立法内容越来越充实(3)立法进程比较缓慢(4)效力范围有限
(5)法律实施缺乏必要的保障 2.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劳动立法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劳动法的内容和范围比以前有了进一步的充实和扩大,内容逐步增加,基本上包括了劳动关系的一切方面,使劳动法成为一个内容比较完备,范围比较广阔的独立的法律部门。
(二)社会主义国家立法
1918年《苏俄劳动法典》,开启了社会主义国家法典式劳动立法先河。
二战之后,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出现,仿效苏联,颁布了内容比较完备的劳动法典。
(三)我国的劳动立法
1.北洋政府1923年颁布的《工厂暂行规则》,对最低就业年龄、限制工时、保护女工和童工、义务教育和工厂检查作了规定,被认为是我国劳动法产生的标志。
2.南京政府自1927年开始,在10年的时间内,先后颁布了13项有关劳动方面的法律。3.新中国的劳动立法
新中国成立后,为充分保护劳动者的利益,发挥工人阶级主人公的带头作用,政府先后颁布了一些列劳动法规,但到文革时,劳动立法停滞,原有的法规也基本废止。
劳动法的春天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加快了劳动立法的步伐,1994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之后又陆续颁布了一系列配套的劳动法律法规。
2007年以来,我国的劳动立法达到了一个迅猛发展的阶段,2007年一年,我国就颁布了三部劳动大法,分别是《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2010年又颁布了《社会保险法》,2012年又修订了《劳动合同法》,与此同时,相关的劳动法规也不断出台,如《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失业保险条例》,《工伤保险条例》,《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等等,还有劳动保障部颁布了诸多规章,此外,最高院对劳动争议案件也不断发布司法解释,现已颁布了四个指导劳动争议案件审理的司法解释。
三、国际劳动立法
(一)国际劳动立法萌芽
国际劳动立法思想出现于19世纪初,首倡者为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者欧文和法学社会活动家大卫.李格兰。
瑞士是最先同意制定国家劳动法的国家。
1890年的柏林会议是第一次政府派代表参加讨论国际劳动立法的会议。1900年,国际劳动法协会在巴黎成立。
1905年,伯尔尼会议通过两个世界上最早的国际公约《关于禁止工厂女工做夜工的公约》和《关于禁止使用白磷的公约》。
(二)国际劳工组织(ILO)1.国际劳工组织的成立
1919年6月,国际劳动组织正式成立。1919年10月在华盛顿举行第一届国际劳工大会,通过了最初的6个公约和6个建议书,法国的阿尔佩特.多玛被任命为首任国际劳工局局长。联合国成立后,成为其专门机构之一。
2.国际劳动组织的性质、特点
国际劳工组织是国际性的政府间组织,其不同与其他国际组织的突出特点是三方性原则。所谓三方性原则是指在国际劳工大会上,各成员国的代表由政府、劳工代表和雇主三方组成,并实行平等对话、平等协商、平等投票的制度,三方性原则因此也成为各国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3.国际劳工组织的机构及职能(1)国际劳工大会
最高权力机关,决策机关(2)理事会 执行机构(3)国际劳工局
常设机构,理事会的秘书处,对理事会负责
(三)国际劳动立法的形式与内容 1.国际劳动立法的主要形式(1)国际劳工公约(Convention)(2)国际劳工建议书(Recommendation)
二者合称为国际劳工标准
公约经成员国批准,即产生约束力,建议书无需批准,只供成员国制定法律参考,对公约的解释权,由国际法院裁决。
2.核心劳动标准
核心劳动标准是涉及到劳动者基本人权的内容 主要有四类内容:(1)自由结社与集体谈判(2)废除强迫劳动(3)平等就业(4)禁止使用童工
(四)国际劳工组织与中国 1.国际劳工组织的创始成员国 2.常任理事国(1944年)
3.新中国成立后至1971年间未参加
4.1971年11月新中国取得合法席位
5.1983年后,正式参加国际劳工组织活动
6.目前中国与国际劳工组织合作密切,在国际劳工标准的影响下,中国的立法有了长足的发展,劳动保护标准有了飞速的提高,已批准了25个国际劳工公约
练习题
1.有关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的说法,错误的是()A.公约对全体会员国具有约束力
B.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合称为《国际劳工标准》 C.建议书作为会员国制定法律的参考 D.建议书不需要会员国批准
2.国际劳动立法中涉及劳动者基本人权方面的内容被称为“ 核心劳动标准”,下列选项中不属于“ 核心劳动标准” 的是()A.关于自由结社与集体谈判的公约
B.关于废除强迫劳动的公约
C.关于禁止使用童工方面的公约
D.关于工作时间的公约
答案:
1.A 公约仅对批准国有约束力 2.D 工作时间属于一般劳工标准 III.总结、布置作业
本节主要学习了劳动法产生的基础及诞生的标志、劳动法的发展、我国劳动法的发展简况,以及国际劳动立法。课后应重点复习劳动法的诞生、国际劳动立法的形式及核心劳动标准。
第二节 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要让学生掌握并理解劳动法的概念及其调整对象、劳动关系的概念及其特征;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正确区分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并能熟练运用。
教学重点:
劳动关系的特征及其与劳务关系的区别
教学难点:
劳动关系在实务中的认定 教学方法:
讲授、讲练结合、案例分析 教学环节:
I.目标投放
学习目标:
1.掌握劳动法的概念及其调整对象;劳动关系的概念、特征。2.了解劳动关系的分类 3.正确区分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 II.回顾复习:
简要回顾上节内容,并要求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劳动法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国际劳动立法的形式有哪些? 3.核心劳动标准的内容有哪些? III.新授
一、劳动法与劳动
(一)劳动法的概念
劳动法为关系劳动之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二)劳动法上的劳动 1.广义的劳动
人类有意识且有目的的肉体上或精神上的操作。2.劳动法上的劳动(狭义劳动)
•(1)职业劳动 思考:
学生实习或兼职是否属于劳动法上的劳动?(2)契约劳动
基于劳动合同关系上的劳动义务(3)从属性劳动
劳动者的劳动受用人单位的管理、指挥、支配(4)生产、经营性劳动(5)有偿劳动
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
(一)劳动关系
1.劳动关系的概念
广义的劳动关系是指人们在从事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
劳动法上的劳动关系是狭义的,但因其在实践中非常复杂,不好界定。台湾民法大家史尚宽认为:“劳动关系谓以劳动给付为目的的之受雇人与雇用人间之关系。”
2008年公布的《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草案)》第3条曾经将劳动关系界定为: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成为其成员,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提供由用人单位支付报酬的劳动而产生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但正式颁布的《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删去了该规定。
立法者之所以不愿对劳动关系作出明确界定,盖因为劳动关系非常复杂,认定时需要考虑诸多因素,成文的规定难以周延。因此,劳动关系的概念还需概括一些为好。一般认为,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2.劳动关系的特征
•(1)主体特定
劳动关系的主体仅包括劳动者及其用人单位。(2)劳动力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
劳动者拥有劳动力,但使用权决定于用人单位(3)劳动关系产生于劳动过程中
劳动过程(狭义理解8小时内)内产生劳动关系,8小时外不产生劳动关系(4)劳动关系具有人身与财产关系的双重属性
(5)劳动关系既有平等性又有从属性
一般认为从属性(隶属性)是劳动关系区别与劳务关系的典型特征
•(6)劳动关系具有继续性和稳定性的特征
劳动法上的劳动为职业劳动,劳动者在社会中生存发展,需要提供持续劳动才得以获得必要的物质支撑。这是劳动法律关系与一般法律关系的重要区别之一。台湾劳动法学者黄越钦认为,一般法律关系重在交易之活泼,如买卖契约其成立与消灭极为迅速,但继续性法律关系之宗旨在于保持存续状态,如劳动契约,对安定性极为重视,因此劳动习惯的地位较一般法律关系中习惯法之地位为高。”
练习题
1.2009年司法考试真题第70题
关于劳动关系的表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劳动关系是特定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B.劳动关系既包括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劳动行政部门与劳动者、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
C.劳动关系既包括财产关系也包括人身关系
D.劳动关系既具有平等关系的属性也具有从属关系的属性
2.甲建筑公司在为某企业施工时,公司的乙职工不慎掉落一工具,将其同组的丙职工砸伤。此案例中,甲公司与乙、丙之间的关系属于()
A.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
B.劳动法中所称的劳动关系
C.劳务关系
D.不受劳动法调整的社会关系
答案:1.ACD
2.B • 3.劳动关系的分类
(1)规范劳动关系与事实劳动关系
以书面劳动合同的有无可作以上分类。劳动法要求用人单位必须给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否则即为违法。但实践中仍大量存在不给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形,为保护劳动者,实践中对此种劳动关系也予以认可并由劳动法提供保护,一般称之为事实劳动关系。事实劳动关系往往会导致劳动者举证难的问题。(2)全日制劳动关系与非全日制劳动关系
以就业或用工方式的不同可作以上分类
全日制劳动关系是一般是指一个劳动者固定在一家用人单位提供劳动而形成的劳动关系。
非全日制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可以在两家以上的用人单位工作,每天在一家单位工作不超过4小时,每周不超过24小时的就业方式所形成的劳动关系。
•(3)直接劳动关系与劳务派遣劳动关系(间接)
以用人单位是否直接用工为标准可作以上分类
直接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为其成员,并在本单位的工作岗位上直接使用劳动者而形成的劳动关系。
劳务派遣是指劳务派遣公司招聘劳动者,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但并不直接使用劳动者,只是对他们进行管理和培训,根据需要把这些劳动者派遣到需要用工的单位的一种用工方式,由此形成的劳动关系被称为劳务派遣关系。劳务派遣关系是典型的三方关系,俗称的有关系无劳动,有劳动无关系。如保安、保洁人员等劳动者。
(4)标准劳动关系和非标准劳动关系
以是否完全符合法律要件可以作以上分类
标准劳动关系是指完全符合劳动法规范的全日制劳动关系,包括形式上和实质上的要求;非标准劳动关系是指不完全符合劳动法律规范的劳动关系,主要是欠缺形式要件,比如欠缺书面合同或主体瑕疵等,事实劳动关系、非全日制劳动关系等可列入此类。
3.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
劳务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等民事主体之间就劳务事项进行等价交换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经济关系,主要包括加工承揽、保管、委托、承包、运输、居间、行纪等关系,是典型的民事关系,由民法调整。
(1)当事人及其关系不同 劳动关系的当事人非常固定,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恒定为使用该劳动者的用人单位。一般来说,劳动者隶属于用人单位,受用人单位的管理和支配;相反,劳务关系的当事人非常灵活,可以是任意的民事主体的组合,当事人之间不存在人身依附性,不存在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基本上反映的是一次性使用与被使用劳动力的商品交换关系。
(2)权利与义务的内容不同
劳动关系中劳动者的权利大于义务,法定的保护标准比较多,用人单位必须根据法律的规定保障劳动者法定权利的实现。相比劳动者,用人单位的义务明显较多,法律对劳动关系的保护是不平等保护(为了实质的平等);劳务关系中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是完全对等的,法律允许当事人在公平的基础上任意约定,并提供平等保护。
(3)风险承担的主体不同
劳动关系中的劳动风险由受益方和支配方的用人单位承担;劳务关系中劳务提供方一般须自担风险,除非劳务接受方在定做、指示或者选任有过失时,才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4)报酬的支付方式不同
基于劳动关系的劳动报酬,其支付方式是国家强制的、持续性、定期的支付(一般是一月支付一次);而基于劳务关系的劳务报酬,支付方式比较灵活,双方可自由约定,法律并不干预。(5)法律适用不同
劳动关系由劳动法调整,是不平等保护;劳务关系则由民法调整,实行平等保护。案例分析
武某是清兆装饰有限责任公司的技术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每月工资3560元,负责一宾馆大厅的装修项目。为了达到装修的要求,经公司授权及宾馆同意.武某将大厅的汉白玉雕刻字画部分交给雕刻专家刘某。双方书面约定:刘某自带刀具、磨具、颜料及其他一切雕刻工具,如完成汉白玉字域雕刻部分达到了公司的要求,公司一次性付款6万元。为及时完成汉白玉字画雕刻,刘某又临时聘请程某作为助手,口头约定其每天支付程某150元。后在作业中因刘某操作不当,电路短路.致使工作场地失火。武某、刘某与程某来不及逃离,均有不同程度的烧伤,分别花费医疗费8623元、15897元、9876元。
问题:请从法律的角度,分析本案武某、刘某、程某以及装饰公司之间的法律关系;他们三人可以通过什么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理由是什么?
参考答案
本案中,武某与装饰公司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刘某与装饰公司存在加工承揽的劳务关系;程某与刘某之间存在雇佣(劳务)关系。据此,本案中,武某可以向装饰公司要求工伤赔偿;刘某在加工承揽过程中遭受的伤害应自己承担;程某受雇于刘某,可以向刘某主张民事赔偿;另外装饰公司可以刘某侵权为由对其遭受的损失要求刘某给予赔偿。
(二)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
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一些关系也是劳动法的调整对象。这些社会关系虽然不是直接的劳动关系,但与劳动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的是劳动关系发生的前提,如劳动就业、职业介绍等;有的是劳动关系的直接后果,如社会保险等;有的是劳动关系附带的关系,如劳动争议的解决、劳动监察等。这些关系因与劳动关系密切相关,有学者称之为附随劳动关系,因此由劳动法一并调整。此类关系具体表现为:
•••••1.劳动行政关系。劳动行政部门在监督、监察用人单位、劳动服务机构(个人)遵守、执行劳动法律、法规过程中形成的关系;
2.劳动服务关系。劳动就业、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劳动保护等服务活动所产生的社会关系; 3.工会与劳动者、用人单位、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 4.处理劳动争议方面的关系; 5.其他依法由劳动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练习题
下列社会关系中受劳动法调整的有()
A.劳动行政管理机关在职业认证方面与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关系
B.劳动行政管理机关在工伤认定方面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关系
C.工会组织与用人单位在执行劳动法、工会法过程中发生的关系
D.某单位与职工在集资建房中发生的关系
答案:ABC IV.总结布置作业
本节主要学习了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范围,劳动关系的概念及其特征,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等重要内容,这些内容是劳动法的基础,也是第一章的核心,需要认真领会并掌握。课后要重点复习劳动法的概念及其调整范围,劳动关系的特征及其与劳务关系的区别。
第三节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与特征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应让学生掌握并理解劳动法的特征、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并了解劳动法体系的构成。
• 教学重点:
1.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2.劳动法的特征 教学方法: 讲授 教学环节: I.目标投放
1.了解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的具体内容及劳动法体系的构成 2.掌握并理解劳动法的特征 II.复习回顾
简要回顾上节主要内容,要求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劳动法的概念及调整范围是什么? 2.劳动关系的特征有哪些?
3.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是什么? III.新授
一、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一)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指集中体现劳动法的本质和基本精神,主导整个劳动法体系,为劳动法调整劳动领域社会关系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是劳动法的核心和灵魂。
(二)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功能 1.劳动法体系中的凝聚和统帅功能 2.劳动立法的依据和准则功能 3.劳动执法和司法中的指导和弥补功能
(三)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1.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
2.劳动既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原则 3.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
市场配置资源,平等竞争为主,公平保护为辅。
二、劳动法的特征
(一)公法与私法有机结合
劳动法作为一部倾斜保护劳动者的法律,必然摆脱不了被管制的宿命。劳动法体系中有很多的法定标准是用人单位不能违反的,这些标准统称为劳动标准,比如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工资保障、劳动安全卫生保护、女职工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社会保险等内容,这些内容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属于公法范畴;但同时,为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劳动法也贯彻了劳动行为自主的基本原则,让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平等协商以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这部分内容体现了私法的精神,主要体现在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上。
(二)劳动保护法和劳动管理法的结合
劳动法首要的目的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因此在整个劳动法体系中都体现出对劳动者倾斜保护的精神和内容。但这种倾斜保护不是绝对的,对用人单位的合法利益劳动法同样要给予保护,因此这种保护以实质平等为目的;另外,劳动法也是一部劳动力市场管理法,通过对劳动力市场中所有涉及劳动的问题实行行政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保护劳动者权益和建立健康有序的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三)劳动关系协调和劳动标准相结合
劳动法公法和私法相结合的特点决定了劳动法对劳动关系的调整需要法定标准也需要劳动关系主体间的自主协调,这是劳动法和市场经济的特征所决定的。
(四)实体法和程序法的结合
劳动法不仅包括劳动法各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等实体内容,还包括主体间的权利与义务发生冲突后如何解决的内容,即程序法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
三、劳动法的体系
劳动法体系由劳动关系协调法、劳动标准法、劳动保障法以及法律责任四部分构成。
(一)劳动关系协调法
主要包括劳动合同制度、集体合同制度以及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劳动法的重点和核心内容)
二、劳动标准法
主要包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工资保障、劳动安全卫生保护、女职工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社会保险等内容。(劳动法的重点内容)
(三)劳动保障法
主要包括就业促进制度、劳动服务制度、职业培训制度以及劳动监察制度。
(四)法律责任
劳动法上的法律责任是指劳动法主体违反劳动法律、法规应承担的法律所规定的不利后果。根据违法情节以及性质的严重程度,分别有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IV.总结、布置作业
本节主要学习了劳动法的特征、基本原则以及劳动法的体系,相对比较简单。课后要重点复习并掌握劳动法的特征及其基本原则。
第二篇:劳动法概述
幻灯片1
主讲教师
王春晨 Email:chunchenlawyer@163.com
主讲教师
王春晨 TEL:*** Email:chunchenlawyer@163.com
幻灯片2
第一章
劳动法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
一、外国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
(一)劳动法产生的时代背景、原因和标志
1、劳动法产生的历史时代
资本主义工业生产时期
2、劳动法产生的原因
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分别归属于不同主体
3、标志
1802年英国《学徒健康与道德法》 幻灯片3
第一章 劳动法的基本理论
马克思曾经用极其辛辣的笔调指出,劳资双方完成市场交易谈判,即一离开劳动力市场买卖的“简单流通领域或商品交换领域”,则双方的“面貌已经起了某些变化。原来的货币所有者成了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所有者成了他的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像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 幻灯片4 第一章 劳动法的基本理论
(二)西方国家劳动法产生和发展的进程
1、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劳工法规”
特点是强制规定最高限度的劳动报酬数额和延长工作时间 2、19世纪资本主义国家的“工厂立法”
1802年英国议会通过的《学徒的健康与道德法》——劳动法产生标志
保护内容得到加强
劳动立法体系得到完善
保障水准得到提高 3、20世纪以来的劳动法 工会合法地位得到认可 幻灯片5 第一章 劳动法的基本理论
二、我国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
(一)20世纪初期的劳动立法
工人运动为争取劳动立法的斗争导致北洋政府《暂行工厂通则》的公布
《团体协约法》
《劳动争议处理法》
《工会法》
(二)国民政府的劳动立法
《工厂法》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劳动立法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成为劳动法制建设的里程碑
200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幻灯片6
第一章
劳动法的基本理论
三、国际劳动立法
(一)国际劳动立法的产生
1、首倡国际劳动法的思想家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和法国社会活动家大卫·李格兰
2、第一次讨论国际劳动立法的会议
1890年3月召开的柏林会议3、1900年国际劳动法协会在巴黎正式成立4、1905年伯尔尼国际会议通过最早两个国际劳动公约
《关于禁止工厂女工做夜工的公约》和《关于使用白磷的公约》
幻灯片7
第一章
劳动法的基本理论
(二)国际劳工组织
1、国际劳工组织的产生
1919年成立,中国是国际劳工组织的创始员国,联合国的专门机构
2、国际劳工组织的宗旨
在于促进充分就业和提高生活水平,促进劳资双方合作,扩大社会保障措施,保护工人生活与健康。它主张通过劳工立法来改善劳工情况,增进劳资双方共同福利,维护世界和平,确立社会正义
政府
雇主
工人
3、特点
组织上的三方原则 幻灯片8
第一章
劳动法的基本理论
国际劳工大会(最高权力机关)
理事会(执行机构)国际劳工局(常设秘书处)
4、组织机构
(三)国际劳动立法的形式和内容 国际劳工组织章程
国际劳工公约
建议书
1、国际劳动立法的形式
2、国际劳动立法的主要内容
(1)基本权利方面——1921年结社权(农业)公约;
(2)就业政策方面——1964年就业政策公约(第122号公约);
(3)工作条件方面——1932年伤害防护(码头工人)公约; 幻灯片9
第一章
劳动法的基本理论
(4)社会保障方面——1952年社会保障公约》(第 102号公约);
(5)女工、童工、未成年工、老年工人及特殊工人的劳动保护、劳动福利等公约和建议书——1935年井下劳动(妇女)公约(第45号公约);
(6)劳动关系方面——1976年三方协商促进国际劳工标准公约(第144号);(7)劳动管理方面——1978年劳动行政管理公约(第150 号公约);
(三)中国与国际劳工组织的关系及批准的国际劳工公约
1983我国正式恢复了与国际劳工组织关系
中国已批准了25个国际劳工公约
幻灯片10 第一章 劳动法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劳动法的概念
行为——关于劳动的法律
法律关系——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
行为人——关系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法律
国家的力量
劳动者的力量
保护性
社会性
资本的力量
(二)特征
三重力量组合性 幻灯片11 第一章 劳动法的基本理论
二、劳动的含义
(一)劳动的概念
为基于契约上的义务在从属的关系所为之职业上有偿的劳动
契约性
职业性
从属性
有偿性
(二)劳动与就业
一般意义上二者等同
就业与失业相对应
幻灯片12 第一章 劳动法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 劳动法的地位作用
一、劳动法的地位及与其他部门的关系
(一)劳动法的地位
独立的法律部门——有自己独立的调整对象
(二)劳动法与民法
1、联系 发端于民法
调整的社会关系不同
解决纠纷的程序不同
调整模式不同——民法强调自治 法律关系的主体不同
2、区别 幻灯片13
第一章 劳动法的基本理论
赵吉安与朱玲同在某纸板厂工作,二人原为夫妻,后经法院判决离婚,两个子女判给朱玲.2002年1月,两人在厂教育科因抚养费问题发生口角,最后扭打在一起,朱玲被摔倒在地.医院诊断为“头皮下血肿”,“急性闭合性颅脑外伤”.另外,两人在扭打中还打碎了教育科两块玻璃.纸板厂经调查研究后决定:(1)双方在工作时间内打架属于违反劳动纪律,各罚50元;(2)赔偿所损坏的玻璃,各出20元;(3)赵吉安承担朱玲医疗费,误工费的60%,朱玲自负40%.赵吉安不服,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试分析:(1)纸板厂的决定是否正确 为什么?
(2)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该案应如何处理?
幻灯片14 第一章 劳动法的基本理论
(三)劳动法与经济法
经济法调整的是政府与市场主体之间的管理与调控关系
劳动法调整的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职业劳动关系
(四)劳动法与行政法
1、联系 劳动监察法律关系受劳动法和行政法共同调整
调整对象不同
解决纠纷的途径不同
法律关系的主体不同
2、区别
法律关系产生的根据不同 幻灯片15 第一章 劳动法的基本理论
二、劳动法的作用
(一)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合理组织社会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
(三)规范劳动力市场,完善市场运行的法律保障体系
(四)维护和发展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安定团结
(五)解决劳动争议,维护正常的劳动秩序 幻灯片16
第一章 劳动法的基本理论
袁聪于1999年5月在美佳公司任工程部负责人,1999年8月任美佳公司工程部副经理,主持工程部的工作。2000年11月1日,袁聪与美佳公司订立1年的劳动合同。但是,袁聪在任工程部副经理期间,由于不能认真履行职责,其所完成的工程出现许多质量问题,造成了较大经济损失,其中,冰船化冻一项就使公司损失75 000元。为此,2000年12月30日,美佳公司法定代表人朱幼农通知袁聪,公司决定以其工作过失为由将其辞退。
2001年2月23日,袁聪向门头沟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诉,要求美佳公司给付其经济补偿金。2001年4月20日,门头沟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驳回了袁聪的申诉请求。袁聪不服,向门头沟区法院提起诉讼,继续要求美佳公司支付其经济补偿金。幻灯片17 第一章 劳动法的基本理论
第四节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一、概念
指劳动法所包括的,并在调整劳动关系以及密切相关的社会关系时所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是整个劳动法部门的原则
二、功能
(一)立法准则
(二)行为准则
(三)司法准则
成文法律 —— 社会生活
变动性
民法基本原则——弹性——适应性
稳定性
提供依据
法官裁量权
法律冲突 法律漏洞
克
服
“成文法局限” 幻灯片18 第一章 劳动法的基本理论
三、内容
全面保护
基本保护
平等保护 优先保护
(一)保护劳动者权益原则
(二)劳动合同自由与政府适度干预相结合原则
没有劳动合同制度就没有劳动力市场
没有政府适度干预就没有正常劳动合同秩序
(三)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劳动领域中的等价有偿原则
幻灯片19 第一章 劳动法的基本理论
第五节 劳动法的体系和适用范围
一、劳动法的形式体系——劳动法的渊源
(一)宪法
宪法中有关劳动问题的规定
(二)法律
《劳动法》
《劳动合同法》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有关劳动的法律
(三)行政法规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劳动监察条例》
《工伤保险条例》
国务院制定的劳动行政法规 幻灯片20 第一章 劳动法的基本理论
(四)行政规章
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劳动规章——《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
(五)地方性劳动法规
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地方人大及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劳动法规
(六)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七)国际条约
我国政府批准生效的国际劳工组织通过的劳动公约和建议书 幻灯片21 第一章 劳动法的基本理论
二、劳动法的内容体系
劳动合同、集体合同
劳动争议管理
职工民主管理
(一)劳动关系协调法
工资
特殊劳动保护
(二)劳动标准法
劳动安全与卫生
促进就业
社会保障和福利
职业技能开发
(三)劳动保障法
(四)劳动监督法 劳动监察 幻灯片22 第一章 劳动法的基本理论
三、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一)空间适用范围
根据制定劳动法律规范性文件的机关不同,适用的地域范围也不同
(二)对人的适用范围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生效时间
失效时间
(三)时间适用范围
幻灯片23
第一章
劳动法的基本理论
1802年英国议会通过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是第一个()的法律,一般认为这是资产阶级“工厂立法”的开端。
A.限制工作日长度
B.保护童工
C.确立社会保险制度
D.提高劳动报酬
幻灯片24
第一章
劳动法的基本理论
国际劳工组织的最高权力机关为()。
A.国际劳工局
B.国际劳工组织理事会
C.国际劳工大会
D.国际劳动法协会
幻灯片25
第一章
劳动法的基本理论
国际劳动立法主要来源于()。
A.国际劳工组织章程
B.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
C.联合国的有关文件
D.共域性有关文件
E.有关双边公约
幻灯片26
第一章
劳动法的基本理论
按照法律效力等级大小将下列劳动法律文件从高到低排序(效力等级相同的并列排列):
A.《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C.《辽宁省劳动监察条例》(省人大)
D.《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E.《辽宁省农民工权益保护规定》(省政府)
幻灯片27
第一章
劳动法的基本理论
下列哪项不是保护劳动者权益原则 在劳动立法上的体现()。
A、偏重规定劳动者的权利和用人单位的义务
B、规定用人单位解除合同的限制条件
C、规定劳动标准制度
D、规定用人单位的用工自主权
第三篇:劳动法概述
经济法教案(经济法教案(经济法教案(经济法教案(经济法教案(经济法教案(经济法教案(经济法教案(经济法教案(经济法教案(经济法教案(经济法教案(经济法教案(经济法教案(经济法教案(经济法教案(经济法教案(经济法教案(经济法教案(经济法教案(经济法教案(
第四篇:劳动法概述[范文]
劳动合同法和大学生就业
大纲
第一讲劳动法概述
第二讲劳动合同概述
第三讲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四讲试用期条款、服务期条款和竞业限制条款
第五讲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第六讲劳动合同的解除
第七讲经济补偿金
第八讲集体合同
第九讲劳务派遣和非全日制用工
第十讲监督检查
经济危机的影响
马克库伯是曾经在五百强企业拿七万美元年薪、拥有一百二十万美元预算的主管,在金融危机中失去工作后的生活现状。作为清洁工,他一小时挣12美元,算下来一年也就是两万三千美元。收入锐减了百分之七十(相当于股市崩盘),地位坠落到最低层。
现在他早晨工作第一件事,就是用抹布把他干活的办公大楼门把擦干净,把入口处塑料脚垫上的泥土抖到地上去,并用拖把拖过长长的走道„„
经济危机的影响
“You’re fighting despair, discouragement, depression every day,” Mr.Cooper said.For many of the workers, the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was just as difficult as the financial one, with their sense of identity and self-worth upended.经济危机的影响
通过转述这个故事,鼓励就业难的大学生,向马克库伯先生学习,勇敢走向每一个能够得到的工作岗位上去。
当今中国的领导人、高级主管、各行各业的领导者——包括台湾、香港——只要他们当年出国留学过,绝大多数都在国外做过清洁工、洗碗工、杂工、搬运工、伺应生(waiter)、家庭工、送餐工„„结果是,他们不仅学到了先进的科学文化,他们还得到了最深刻的底层感受,和最现实的人生体验。
邓小平早年留学时,就曾在法国雷诺汽车厂做过工人。
经济危机影响大学生就业
鼓励所有暂时没有找到这样工作的大学生,放下架子、降低期待、先把自己的sense of identity 和self-worth颠倒一下,确立“实现理想是人生最高纲领,但养活自己是人生最低纲领——而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则要为最低纲领奋斗”这个人生暂行大纲。
养活自己是硬道理。
只要有人类需要的地方,就有就业机会,都有创业机会,都有商业机会和挣钱机会。1美元=
3只打火机1包口香糖1付扑克或1把剪刀
1碗方便面
第一讲劳动法概述
补充知识: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
1、法律部门,也称部门法,是根据一定标准和原则所划定的调整同一类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划分法律部门的主要标准是法律所调整的不同社会关系,即调整对象;其次是法律调整方法。
2、法律体系,也称为部门法体系,是指一国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内部和谐一致、有机联系的整体。
3、当代中国法律体系
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通常包括下列部门:宪法、行政法、民法、商法、经济法、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刑法、诉讼法。
...刑法
...环境保护法
...劳动合同法
...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税法、银行法
刑法
民法
物权法、合同法、婚姻继承法、知识产权法
行政法
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
宪法
选举法、人大代表法、政府组织法
经济法
劳动保障法
资源环境法
商法
诉讼法
公司法、企业破产法、票据法、保险法
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
最新立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主席令第十一号)(2009-02-28)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七)(主席令第十号)(2009-02-28)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主席令第九号)(2009-02-28)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
食品安全法
亮点一:进一步理顺监管体制
亮点二:食品添加剂使用由“乱”到“治”
亮点三:主动或强制召回制度
亮点四:废除免检机制
亮点五:加重处罚,民事赔偿优先
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10倍的赔偿金。
亮点六:统一食品安全标准
食品安全法
1202年,英国第一个食品法──《面包法》颁布,严禁在面包里掺入豌豆或蚕豆粉造假。1906年6月30日,美国通过了第一部《食品和药品法》。该法禁止冒牌和掺假的食品、饮料和药品。
美国涉及食品和药品安全的法律法规由国会授权的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美国农业部的食品安全检验署和动植物卫生检验署以及美国环境保护署等负责监督和落实。
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相当于最高执法机关,由医生、律师、微生物学家、药理学家、化学家和统计学家等专业人士组成,致力于保护、促进和提高美国的国民健康。该局约有1万名正式员工,其中2100名是有学位的科学家,包括900名化学家和300名微生物学家。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每年监控的产品价值高达1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国民每年消费总额的1/4。
劳动保障法体系
(1)就业促进法
(2)劳动合同法
(3)集体合同法
(4)劳动基准法
(5)劳动监察法
(6)劳动争议处理法
(7)职业培训法
(8)罢工法
案例
甲公司生产的汽车想在乙省的国际汽车展上展出。甲公司和丙运输公司商定,由丙运输公司使用专用板车把10辆汽车运输到乙省。运输过程中,丙运输公司的司机丁违章驾驶,被高速交警罚款。
展销会上,消费者戊购买甲公司一辆汽车,在开着新车回家的路上,由于汽车制动失灵,发生交通事故,事后经鉴定,该车辆出场时刹车装置不符合国家安全质量标准。并且该车的尾气排放量也不符合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令日,戊中得彩票头奖,请朋友聚餐,酒足饭饱后开车回家,发生交通事故,致一人当场死亡。经鉴定,戊为醉酒驾车。后检察院对戊提起公诉,法院以交通肇事罪判处戊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
一、劳动法的历史1、18世纪末~19世纪初,随着西方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逐步兴起,工人阶级强烈要求废除原有的“工人法规”,颁布缩短工作日的法律;要求增加工资、禁止使用童工、对女工及未成年工给予特殊保护以及实现社会保险等。
2、英国在1802年通过《学徒健康和道德法》,这就是现代劳动立法的开端。
3、德国于1839年颁布了《普鲁士工厂矿山条例》。
4、法国于1806年制定了工厂法,1841年颁布了《童工、未成年工保护法》,1912年制定了《劳工法》。
5、美国在1935年颁布的《国家劳工关系法》(《华格纳法》),规定工人有组织工会和工会有代表工人同雇主订立集体合同的权利。1938年又颁布了《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工人最低工资标准和最高工作时间限额,以及超过时间限额的工资支付办法。
6、俄国十月革命后,在1918年颁布了第一部《劳动法典》,1922年又重新颁布了更完备的《俄罗斯联邦劳动法典》,体现了工人阶级地位的转变和国家对劳动和劳动者的态度。它以法典的形式使劳动法彻底脱离了民法的范畴。
一、劳动法的历史
7、旧中国的劳动立法。出现于20世纪初期。中华民国时期,北洋政府农商部于1923年3 月29日公布了《暂行工厂规则》,内容包括最低的受雇年龄、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对童工和女工工作的限制,以及工资福利、补习教育等规定。国民党政府则沿袭清末《民法草案》的做法,把劳动关系作为雇佣关系载入1929~1931年的民法中;1929年10月颁布的《工会法》,实际上是限制与剥夺工人民主自由的法律。
8、新中国的劳动立法。1956年,中国曾起草《劳动法》,由于历史原因,中途夭折。1979年第二次起草《劳动法》,1983年7月曾由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草案》,但因很多问题难以妥善解决,未提交全国人大审议。90年代初期第三次起草《劳动法》,1994年7月5日经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颁布标志中国劳动法制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二、劳动法概述
(一)、劳动法的概念和特征
1、劳动法的概念: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于1995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
2、劳动法的基本特征
(1)公法与私法的兼容
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源于罗马法。公法涉及宏观利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它不能由当事人以协议方式约定或变更,而是完全依法设定;私法涉及私人利益,依意思自治原则运行。
(2)保护劳动者权益与维护社会劳动秩序的统一
就劳动法的宗旨来说,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是劳动者保护法;另一种则认为是劳动管理法。其实,劳动法是两者的统一。毋庸置疑,劳动法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对劳动者的倾斜性保护。
(3)实体法和程序法的统一
劳动法并不象其他法律那样,属于单纯的实体法或程序法,它兼有实体和程序两种性质的条文。例如,在劳动关系的订立方面,有招工程序和劳动合同订立程序的规定,在劳动争议处理上,有劳动争议调解和仲裁程序的规定,还有劳动监察等方面的规定等都属于程序性规定。
三、劳动法调整的社会关系
劳动法的主要调整对象是劳动关系,但并非所有社会劳动关系均由劳动法调整。其特征是:
1.劳动关系的当事人是特定的,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
2.劳动关系是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是职业劳动、集体劳动、工业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非个人劳动、农业劳动和家庭劳动关系。
所谓实现劳动过程,就是劳动者参加到某一用人单位中去劳动,使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提供的生产资料、工作条件相结合,强调劳动过程,就是强调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生产过程,从而与物物交换的实现过程相区别。
三、劳动法调整的社会关系
3.劳动关系具有人身、财产关系的属性。
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力,就是将其人身在一定限度内交给用人单位支配,因而劳动关系具有人身属性。
劳动关系具有财产关系的属性,是指劳动者有偿提供劳动力,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由此缔结的社会关系具有财产关系的性质。
4.劳动关系具有平等、从属关系的属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是通过现代契约形式——劳动合同确定的,双方当事人在建立变更或终止劳动关系时,依照平等、自愿、协商原则进行,因而劳动关系具有平等关系的属性,不具有惩罚性、强制性。
同时劳动关系具有从属性,劳动关系一经确立,劳动者成为用人单位的职工,与用人单位存在身份、组织和经济上的从属关系,用人单位控制和管理劳动者,双方形成管理与被管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三、劳动法调整的社会关系
案例:2002年6月,安徽保姆周岱兰通过普陀区保姆中介所介绍,为上海市普陀区一户人家提供家政服务。2003年12月24日,周岱兰在雇主家擦玻璃时,不慎失足从4楼摔了下去,医院诊断为:脾脏破裂,腰椎粉碎性骨折。医院立即实施手术,周岱兰的脾脏被切除,雇主为此支付了2万多元的医药费。但需再做手术支付4万多元的费用方可摆脱终生瘫痪的危险。周本人无力支付,已经为其支付2万元医药费的雇主也表示难以为继。周岱兰通过法律援助要求普陀区保姆中介所承担赔偿责任。由于周岱兰只是经过保姆中介所介绍就业,不是保姆中介所委派去工作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认为其与保姆中介所没有隶属关系,不属于劳动争议范畴。因此,周岱兰无法进入劳动争议法律处理程序。后周岱兰在社会帮助下解决了医药费问题。
四、我国劳动法对人的适用范围
劳动法第2条明确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根据这一规定及有关劳动行政法规和劳动规章的规定,劳动法对人的适用范围如下: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劳动法。个体经济组织是指雇工在7人以下的个体工商户。
2.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以及按规定应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工勤人员;其他通过劳动合同与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劳动法。
3.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组织的人员适用劳动法。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组织是指国家不再核拨经费,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事业组织。
四、我国劳动法对人的适用范围
公务员、农村劳动者(乡镇企业职工和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除外)、现役军人和个人雇佣关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等不适用我国劳动法。案例
张某系张家口地区农民,来京打工。1997年3月被一家个体餐馆招用为搬运工。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只约定每月工资600元,发生伤亡事故餐馆一概不负责任。一日张某在搬运货物时,被货物压伤,导致腰部、手部受伤。张某要求餐馆承担医药费、营养费等工伤赔偿责任时,该餐馆老板拒绝张某的请求,称双方没有劳动合同,张某是农民,不能适用劳动法,并将张某解雇。后此案经劳动争议仲裁后,个体餐馆老板承担了工伤赔偿责任。案例
分析:此案中个体餐馆与张某之间存在事实劳动关系,适用劳动法。事实劳动关系是我国劳动法特有的概念,主要指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与其雇佣的人员之间,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与其工人编制的人员之间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具有有偿劳动、控制管理的特性而形成的劳动关系。事实劳动关系,同劳动合同关系一样受劳动法调整,事实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利益仍然受劳动法保护。张某与个体餐馆之间虽未签订劳动合同,但按照我国劳动法的规定,张某为个体餐馆提供有偿劳动,事实上已成为个体餐馆的工作人员,因此其与个体餐馆之间形成事实劳动关系,应由劳动法调整。需要明确的是,在我国,劳动合同并不是劳动关系的惟一表现形式。
五、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1)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的原则
劳动权:指公民在法律规定的条件下,能够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权和选择职业的自主权。劳动义务:劳动者在劳动岗位上应认真履行各项劳动义务,要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2)劳动者有享受职业培训的权利和义务的原则;
职业培训:是指培养和提高人们直接从事各种职业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一种培养训练制度。分为就业前的职业培训和在职职业培训。
案例:今年42岁的张某从1979年开始在部队学习飞行,后转业成为一家航空公司大型飞机机长,2001年到新华航空公司任机长。2006年6月,张某以“长期以来受到不公平待遇和压制”为由提出辞去机长职务,并于当年7月18日开始不再飞行了。
这起劳动争议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张某应支付违约金42万元。张某随后起诉到法院,要求公司支付14万元的安全生产奖,解除双方劳动合同。
新华航空公司也在法定期限内提起反诉,要求张某支付42万元违约金、8万元招聘费、557万元补偿费用,共计600多万元。
航空公司认为,培养一名飞行员,公司要付出巨大代价。通常培养一名机长需要8年到10年的时间,需要支付包括改装、复训、航线、带飞等巨额培训费用。飞行员的离职将给航空公司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因此民航总局规定,飞行员离职后,对培训费的相关补偿标准为70万元至210万元,而张某正值飞行的黄金时期。
张某则认为,他到公司时已经是正驾驶,是成熟的飞行员,无需支付公司培训费用。而且他本身就是驾驶民用机型的机长,只不过驾驶的是麦道,到公司后改为驾驶波音,公司对他的培训成本远低于招录一名新手。
法院审理后认为,张某辞职纯属个人原因,鉴于其坚持解除劳动合同,双方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存在困难,劳动合同应予解除。新华航空公司确实为张某支付了招聘费和相应的培训费,在计算招聘费及补偿费时,应以其实际发生的费用为准,而且应考虑张某在此过程中已为新华航空公司提供了一定劳动的实际情况,法院作出张某给付新华航空公司违约金、招聘费、补偿费共计90万元的判决。
(3)劳动者享有按劳分配和社会保险的权利的原则;
宪法第45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
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4)劳动者享有休息和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的原则
休息权:指劳动者除了规定的工作时间以外可以自行支配时间的权利。
劳动安全卫生是指对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的法律保障。
(5)劳动者有组织工会和民主参与管理权利的原则
宪法第3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结社的自由。
职工代表大会有审议权、否决权、决定权、评议监督权、选举权。
(6)在劳动方面男女平等、民族平等的原则
宪法第48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禁止“性别歧视”。
(7)提请处理劳动争议的权利的原则
劳动争议是指劳动法律关系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发生分歧而引起的争议。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具有特殊性,它不同于一般的民事案件,当事人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而是规定了强制性的前置程序,就是先要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
案例:
刘某因劳动争议纠纷而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请仲裁,但被拒绝。那么,对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当事人可否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六、劳动法律体系完善的需要
劳动法应包括:
(1)、就业促进法(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7年8月30日表决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实施。9章69条)
(2)、劳动合同法(由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7年6月29日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8章98条)
△(3)、集体合同法
△(4)、劳动基准法
△(5)、劳动监察法
(6)、劳动争议处理法(由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于2007年12月29日通过,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4章54条)
△(7)、职业培训法
△(8)、罢工法
注:以上注△者均为未颁布法律。
第五篇:劳动法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 课程考试论文(案例)考核
劳动法
作 者 考试批次 学籍批次 学习中心--
层 次 专 业 完成时间
关于劳动合同解除的案例分析
一、案例
某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0年10月15日。2007年12月26日,大学毕业生王某与该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王某如果严重违反公司劳动纪律或者公司的规章制度,该有限责任公司可以解除与王某的劳动合同。2008年3月,该有限责任公司的管理制度中规定:职工如对单位同事暴力威胁、恐吓,将予以开除,同时通报公司,并视情节移交司法机关处理。2010年2月10日,王某在工作中与公司副总经理刘某发生纠纷,王某打伤公司副总经理刘某,后经鉴定,刘某构成轻微伤。2010年2月17日,经调解,双方自愿达成协议:由王某一次性赔偿刘某各种费用1万元,以后再发生任何事情与此事无关。同日,该有限责任公司作出了对王某的处理决定,决定认为此次事件的发生,在公司内部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为严肃纪律,严格奖惩制度,根据《劳动合同法》、公司奖惩制度及劳动合同约定,公司研究决定对王某予以解除劳动合同。王某不服,认为自己与公司签订的是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公司不得解除与自己签订的劳动合同。
要求:根据上述情况,并结合《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理解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2)该有限责任公司与王某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否合法?为什么?(3)在本案中,该公司以王某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为由,解除与王某所签订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否合法?为什么?
二、就以上案例本人分析如下
(1)如何理解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这里所说的无确定终止时间,是指劳动合同没有一个确切的终止时间,劳动合同的期限长短不能确定,但并不是没有终止时间。只要没有出现法律规定的条件或者双方约定的条件,双方当事人就要继续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一旦出现了法律规定的情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也同样能够解除。
(2)该有限责任公司与王某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否合法?为什么? 合法;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有两种情形。
第一、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只要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没有采取胁迫、欺诈、隐瞒事实等非法手段,符合法律的有关规定,就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第二、在法律规定的情形出现时,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劳动合同的,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无固定期限合同一经签订,双方就建立了一种相对稳固和长远的劳动关系,只要不出现法律规定的条件或者双方约定的条件,劳动合同就不能解除。因此,法律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签订条件作了严格的规定,当事人一方并不能随意的要求签订或者拒绝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根据本条规定,只要出现了本条规定的三种情形,在劳动者主动提出续订劳动合同或者用人单位提出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同意的情况下,就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这种续订劳动合同意愿的主动权掌握在劳动者手中,无论用人单位是否同意续订劳动合同,只要劳动者提出,用人单位就必须同意续订,而且是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如果用人单位提出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有权不同意。劳动者同意的,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这三种情形如下:
1、劳动者已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
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必须在同一单位连续工作了十年以上,是这个情形的最基本的内容。具体是指劳动者与同一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的期限不间断达到十年。如有的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五年后,离职到别的单位去工作了两年,然后又回到了这个用人单位工作五年。虽然累计时间达到了十年,但是劳动合同期限有所间断,不符合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条件。劳动者工作时间不足十年的,即使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也有权不接受。法律作这样的规定,主要是为了维持劳动关系的稳定。如果一个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工作了十年,就能说明他已经能够胜任这份工作,而用人单位的这个工作岗位也确实需要保持人员的相对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劳动者愿意,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维持较长的劳动关系。而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11条规定,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的情形外,劳动者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与其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对劳动合同的内容,双方应当按照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协商确定;对协商不一致的内容,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十八条的规定执行。
2、合同的形式
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劳动合同制是以签订劳动合同的形式,明确规定用工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的权力、责任、利益,把用工与经济责任制相结合的一种新的用工制度劳动合同制度。1986年7月,我国决定改革国营企业的劳动用工制度,自1986年10月1日起,国营企业在新招收工人中普遍推行劳动合同制。随着劳动法合同法的施行,劳动合同制度在各类企业当中广泛推行。国有企业改制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内容,企业通过改变企业形态,改变企业股权结构,改变企业的基本制度,转变为符合自身特点的企业资产组织形式。在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前,或是在国有企业进行改制前,用人单位的有些职工已经在本单位工作了很长时间。推行新的制度以后,很多老职工难以适应这种新型的劳动关系,一旦让其进入市场,确实存在着竞争力弱难以适应的问题,年龄的局限又使其没有充足的条件来提高改进,应当说这是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的。他们担心的不仅是能否与原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问题,还存在着虽然签了劳动合同但期限很短,在其尚未退休前合同到期却没有用人单位再与其签订劳动合同的问题。我们在制定法律和政策的同时,应当考虑那些给国家和企业作出过很多贡献的老职工的利益。因此,对于已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并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劳动者,在订立劳动合同时,允许劳动者提出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如果一个劳动者以在该用人单位满十年,但距离法定退休年龄超过十年,则不属于本项规定的情形。
3、续订劳动合同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根据这一项规定,在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下,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了一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签订第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时,就意味着下一次必须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所以在第一次劳动合同期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准备订立第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时,应当作出慎重考虑。因此本案中,该有限责任公司与王某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符合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第一种情形,合法。
(3)在本案中,该公司以王某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为由,解除与王某所签订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否合法?为什么?
合法;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也是劳动合同的一种类型,在履行过程中,任何一方由于某种原因希望或已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另一方只要表示同意,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就可以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当法律规定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出现,或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出现,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就可以依法定条件或约定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由此表明,该公司以王某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为由,解除与王某所签订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符合《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二款之规定,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