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下)课程
77分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下)课程
一、单选(共 3 小题,总分: 40 分)1.2007年我国的绝对贫困标准为人年收入()元以下
A.683 B.786 C.1067 D.1205 2.十七大报告指出,到()年,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A.2012 B.2015 C.2020 D.2025 3.瓮安事件不是一起()
A.群体性事件 B.反革命事件 C.人民内部矛盾 D.突发事件
二、多选(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1.社会结构变迁出现了阶段性特征,包括()
A.阶层边界逐渐明晰 B.出现了强势阶层与弱势阶层 C.下层向上层流动率降低
D.阶层复制现象增多
2.新阶段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有()
A.农民工问题 B.失业问题 C.腐败问题 D.贫富差距问题
三、判断(共 3 小题,总分: 40 分)1.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呈现越来越复杂化趋势()
正确 错误
2.“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没有体现“以人为本”思想()
正确 错误
3.科学发展观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而提出的()
正确 错误
第二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85分
一、单选(共 8 小题,总分: 40 分)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什么?
A.以人为本 B.全面协调可持续 C.统筹兼顾 D.发展
2.下列不属于需要平衡的三种阶层关系的是?
A.平衡强势阶层与弱势阶层的关系 B.平衡普通阶层间的关系
C.平衡失意精英与普通弱势群体之间的关系 D.平衡强势阶层之间的关系
3.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最低层次的需要是?
A.生理的需要 B.安全的需要 C.社交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4.“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一个阶层指的是?
A.工人阶层 B.农民阶层 C.知识分子阶层 D.服务业阶层
5.下列不属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划分的当今中国社会群体的十个阶层的是?
A.国家与社会管理阶层 B.私营企业主阶层 C.商业服务人员阶层 D.大学毕业生阶层
6.个体工商户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在社会结构中所占比例较高的地区是?
A.甘肃 B.贵州 C.青海 D.深圳
7.2002年,全国总财产分布的基尼系数达到了多少?
A.0.55 B.0.65 C.0.75 D.0.85 8.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A.以人为本 B.全面协调可持续 C.统筹兼顾 D.发展
二、多选(共 4 小题,总分: 20 分)9.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社会需求结构的变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A.需求结构越来越多样化
B.需求结构越来越平民化 C.需求结构越来越差别化 D.需求结构越来越高级化
10.我国社会变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A.组织结构 B.就业结构
C.阶层结构和家庭结构 D.城乡结构和区域结构
11.下列哪些内容属于我国社会变迁的特点?
A.现代社会结构特征越来越明显,社会结构趋向复杂化和高级化 B.阶段性特征突出 C.变迁机制发生变化
D.价值的整合功能弱化,利益的整合功能增强
12.各级党政官员转变和树立正确的发展观点和执政的观点方面,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A.共建共享 B.公平公正 C.服务意识 D.差别对待
三、判断(共 8 小题,总分: 40 分)13.2007年,我国城乡收入差已达到3.3:1,如果考虑到城市居民的隐形收入,实际差距大概是5:1~6:1。
正确
错误
14.弱势群体只包括绝对弱势一个层面。
正确 错误
15.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体制转轨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促使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结构性的改变。
正确 错误
16.需要的满足和权利的保护和实现没有关联。
正确 错误
17.改革开放前,人与人之间由分散的社会个体形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社会,组成一个群体主要靠一种共同的价值追求。
正确 错误
18.平衡失意精英与普通弱势群体之间的关系需要防止失意精英利用普通弱势群体对政府、对社会的不满,挑起社会矛盾。
正确 错误
19.改革开放以前,中国主要是工人和农民两大阶级,分化标准为经济能力。
正确 错误
20.强势阶层占有资源比较少,但是在社会上影响比较大。
正确
错误
第三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75分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课程考试 75分卷
1.个体工商户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在社会结构中所占比例较高的地区是?
A.甘肃 B.贵州 C.青海 D.深圳
2.下列不属于我国社会流动机制新变化的是?
A.传统的政策因素影响力对于人们的影响力下降,市场影响力在增强 B.结构性变迁造成部分精英失意,但同时存在精英的再生与权力的延迟效应 C.经济因素影响力对于人们的影响力下降,政策影响力增强
D.现代市场规则发挥更大作用,但是起点的不平等造成了新的结构性障碍 3.“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一个阶层指的是?
A.工人阶层 B.农民阶层 C.知识分子阶层 D.服务业阶层
4.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A.以人为本 B.全面协调可持续 C.统筹兼顾 D.发展
5.下列不属于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中需要重点处理的三种关系的是? A.干群关系 B.劳资关系 C.贫富关系 D.人民内部关系
6.2002年,全国总财产分布的基尼系数达到了多少?
A.0.55 B.0.65 C.0.75 D.0.85 7.下列不属于需要平衡的三种阶层关系的是?
A.平衡强势阶层与弱势阶层的关系 B.平衡普通阶层间的关系
C.平衡失意精英与普通弱势群体之间的关系 D.平衡强势阶层之间的关系
8.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最低层次的需要是?
A.生理的需要 B.安全的需要 C.社交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二、多选(共 4 小题,总分: 20 分)1.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社会满足需求方式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A.由单位、集体满足为主向以市场满足为主转变,但是市场又是不稳定的 B.传统的社会支持网络功能在弱化 C.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面临挑战 D.虚拟世界越来越受到青年一代的欢迎 2.当前社会需求的特点有哪些?
A.需求更加现实和理性,显示出个性特征
B.基本生存需求逐渐得到满足,发展需求越来越强烈 C.群体之间和代际之间需求差异较大 D.社会安全需求凸显
3.我国社会变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A.组织结构 B.就业结构
C.阶层结构和家庭结构 D.城乡结构和区域结构
4.下列哪些内容属于我国社会变迁的特点?
A.现代社会结构特征越来越明显,社会结构趋向复杂化和高级化 B.阶段性特征突出 C.变迁机制发生变化
D.价值的整合功能弱化,利益的整合功能增强 1.安全的饮用水、健康的医疗条件属于非基本的需求。
正确 错误
2.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体制转轨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促使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结构性的改变。正确 错误
3.基本需求的标准在逐步提高,权利需求突显,是当前社会需求的特点之一。
正确 错误
4.我国的贫富差距的问题最主要还体现在精英阶层的关系上。
正确 错误
5.强势阶层占有资源比较少,但是在社会上影响比较大。
正确 错误
6.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统筹兼顾。
正确 错误
7.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重点是要关注和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关心他们的利益需求。
正确 错误
8.改革开放以前,中国主要是工人和农民两大阶级,分化标准为经济能力。
正确 错误
第四篇:探析以人为本思想 实践科学发展观
探析以人为本思想 实践科学发展观
关键字:人本质 人本主义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过程中,我们党逐步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刚刚结束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再一次明确强调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人为本是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实现以人为本的基础和手段,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经济越发展,物质条件越充分,就越能实现以人为本。在当今时代,具有创新能力的人越来越成为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以人为本是实现经济更快更好发展的一种理念。马克思指出:“表现为生产和财富的宏大基石的--是社会个人的发展,” “真正的财富就是所有个人发达的生产力。”提出以人为本,就意味着要通过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和注重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方式,通过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方式来推动经济发展,以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代替以过度消耗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源为特征的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人越是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快越多越好。
(一)在社会发展过程,人不仅是社会发展的活动主体,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价值主体。人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创造进化的超越现存状态而趋向理想状态的过程,是一个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的人的自由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
人是社会交往和社会建构的本质。社会系统的建构与人的生存发展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人作为具有自由自觉的能动创造本性的存在物,在改造自然、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时,一方面将自己的需要、本性等内在尺度向外部自然界发出,影响、改变外部自然事物的运动方式和存在方式,使其发生有利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变化;另一方面,也改变着人的生理与心理结构,提高了人主体能力,优化了人的行为方式和活动过程。与此同时,人作为社会存在物,其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是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中介的,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没有人与人自然之间的关系。因此,人类在自己的需要、本性的驱动下,为了使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得以实现,必须彼此之间发生技术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交往,并将这种交往制度化、规范化,形成生产的、经济的、政治的制度和意识形态,构成有结构、有层次的社会有机系统。人化的自然以及人通过交往活动而形成的社会,都是人按照事物的本性和人的内在本性建构起来的属人的世界。人是目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只是人为实现自己的目的的工具。历史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马克思说,是“人的真正的共同体”,“人永远是这一切社会组织的本质”。人的一切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都是根据人的需要和目的而建立起来的,人本身就是一切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的承载者,社会是处于社会关系之中的人本身,是放大了的人,而人又在社会关系中获得自己的规定性,以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自己的本质。
人是社会实践的活动主体、最宝贵的资源和核心动力。人作为对象性存在物,是创造社会财富的物质生产过程的唯一能动因素。没有人的参与,社会的物质生产,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就不可能发生。人本身的天赋、创造性和主体性能力的充分发挥是社会财富最本质的东西,都是人的主体力量的创造性结果。马克思曾指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财富的标准将不再是劳动的消耗,即不再是工作时间和数量,而是组成社会的个人能力和素质的发展。近代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经历了工业经济、信息经济阶段,现在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当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智力和科学技术的竞争。当代经济的发展,不仅表现为物质资本的增加,更表现为人力资本的增加。增加智力投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实现经济增长和可持续续发展的重要的手段和根本途径。人力资源不仅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人的素质、人格、品质也是社会制度与体制的改革和高效运行的重要保证。
(二)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现代人格的塑造,不仅要从社会发展的最终结果和目标的意义来理解,还要从它本身的动力和必要条件来理解。在西方思想史,尽管从古希腊开始人们就试图认识自身,但在中世纪人权被神权教权所遮蔽。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性与人道价值得到了肯定和弘扬。到了近代,人的本性、本质问题才作为哲学问题被思考和研究。如康德将人性归之为理性和意志自由,黑格尔倾向于从实践、劳动去理解人的本质。但他说的实践只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实现自身的方式,人则充当了绝对观念外化和回归自身的工具和手段。康德、黑格尔强调人的理性而忽视人的感性,确认人的精神属性而忽视人的自然属性,也同样没有揭示人的本质。费尔巴哈认为,第一,人具有自然属性;第二,人具有社会属性。人本质产生、存在于人的相互交往和依存关系之中,只有社会的人才是人;第三,人具有理性、意志、情感等精神属性,这是作为人的绝对的本质。但是,费尔巴哈关于人本质的思想带有浓厚的自然主义色彩。他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与人本质等同起来,没有认识到只有人与自然之间的实践关系使人成为真正的人并使自然界成为属人的自然界。
完整的人的本质是在总体性的实践中得以形成和展现的。在任何历史时期的具体的实践方式与实践成果都是一种有限的存在,但实践的能动创造本性又决定了它对有限的突破、超越和扬弃。与作为人的本质的完整的动态的表现相一致。人的本质从总体上来说,是未定的、开放的和超越的,是一个不断扬弃、超越现存的逐步上升和完善的过程。因此,我们不仅要从总体上理解完整人的本质,还要从实践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层次多角度去理解人的本质。作为社会发展之活动的主体和价值主体的人具有多重属性的人,人的需要和人的价值也是多层次多维度的。人的内在需要是社会发展的最深刻的动因,也是社会对于人的价值的深刻根据。对于人的需要,有人将其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有的分为生存需要、发展需要和自我需要。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按照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人的需要依次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各种需要的强烈程度和优先程度是不同的。越是低层次的需要,越是关系到生命肌体的生存需要,人们对它的追求就越迫切,也就表现得越强烈。低层次需要比高层次需要强烈优先,高层次的需要却比低层次需要更有价值,更有利于人的发展和自我实现。但是马斯洛在考察人的自我实现需要时,忽视了人的需要的社会性,没有看到社会是自我实现的基础和舞台。社会既然由个人构成,就不能否认个人价值的存在。个人的价值实现必须以社会为基础,以社会作舞台。脱离了社会,自我实现就无从谈起。因此,社会需要也制约着自我实现的内容及其实现程度。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更,人们对其自身价值的认识也不断发生变化。人的自我实现一也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自由是人的本质特性,是人的需要、目的与客体的必然性规律性的现实统一。人的自由与人的全面发展是同义的,是在一个过程中实现的。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人的多方面需要的发展。人的现实需求结构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既反映了人的个性的丰富多彩和人的发展水平,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对人需要的满足程度。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不断创造进化的超越现存而趋向理想状态的过程,是一个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的人的自由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马克思说:“人们每次都不是在他们关于理想所决定的范围之内取得自由的。但是,作为过去取得一切自由的基础的是有限的生产力。”“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阶段。”--这就是马克思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合理使用使人们能够彻底解放出来,人们的各方面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人们的各个层次需要得到充分满足,人的自由与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充分体现。
(三)以人为本的观念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古代有“民为邦本”的思想。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管仲最早提出以人为本的概念。他在《管子:霸业》中说:“夫霸王之所始者,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孟子也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些朴素的古代思想,他们的以人为本或民本思想的,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维持封建统治者的统治地位。正如毛泽东同志说的那样,剥削阶级讲“爱民”同爱牛差不多,为的是用牛耕田,从牛身上挤奶。在西方,以人为本的思想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有一位普罗泰格拉的智者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看法。到中世纪,西方的神学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人的地位被淹没了。只是到了近代,以人文主义思潮兴起为标志的欧洲文艺复兴,才把人对神的崇拜转向对人的自身崇尚。
在文艺复兴以后的西方有人提出“人本主义”的观念,--这同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是完全不同的,是对立的。早期的西方人本主义也称“人本学”,泛指任何以人为中心的学说,是用来区别于以神为中心的神本主义。人本主义的缺陷在于它抽去了人的具体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而把人仅仅看作一种生物的机械唯物论和历史唯心论,主要代表是费尔巴哈。他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把人看作纯生物界的人,不懂得人的社会实践的意义以及人对自然界的反作用。俄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也把自己的唯物主义学说称为“人本主义”。针对这两人的观点,列宁鲜明地指出,他们主张的人本主义“只是关于唯物主义的不确切的、肤浅的表述”。诚然,人本主义文艺复兴后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发挥过积极作用。它强调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强调保障个人权利、反对封建特权等都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它离开具体的历史条件,离开人的社会性,以抽象的、永恒不变的“人的本性”作为观察社会历史的准绳,作为社会历史的发展动力,这就同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思想完全对立起来了,也同我们党当前强调的以人为本完全是两码事。
“以人为本”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提法是完全一致的,与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是完全一致的,与共产党人“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理想是完全一致的,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人的唯物史观也是完全一致的。坚持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根本目的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坚持以人为本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一个由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和人的全面发展共同构成的社会发展目标体系,它相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目标来说,是又一次质的飞跃,进一步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它要求我们制定方针政策时既要关注经济指标,也要关注政治和文化指标;既要关注社会指标,也要关注自然和生态指标;既要关注近期指标,也要关注远期指标。归根到底,就是要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发展根本而长远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发展哲学引论》P249(杨信礼著,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P27(庞元正主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年版);
3、《现代西方哲学思潮批判》P267(李士坤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理论热点18题》P34(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学习出版社2004年版)。
第五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围绕服务建设新农村
-----倍加造镇“双学双比双服务”
工作队工作总结
县委、县政府组织开展的“双学双比双服务”活动,是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载体,在活动中,我们不仅锻炼了自己,而且提高了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我们倍加造镇工作队自4月30日进驻该镇以来,紧紧抓住“产业发展、平安和谐、生态宜居、文化繁荣”四大奋斗目标不放松,在镇党委书记阎合山、镇长刘海平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 下,通过学习转变工作作风,围绕服务推进农村发展,在全面、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1366”工作思路。即:以新农村建设为中心,以促发展、保稳定、解民忧为重点,认真做好黄花基地、舍饲圈养、村容村貌、劳务输出、土地承包、扶贫解困六篇文章,努力实现农业创品牌、养殖搞专业、村容有规划、农民能增收、土地可流转、群众得实惠六大目标,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围绕舆论氛围,制定宣传活动方案。
倍加造镇紧邻城区,交通便利,人杰地灵,民风淳朴,区位优势明显,流动人员众多,为了大力宣传中央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和省委“三个发展”战略部署、市委“转型发展、绿色崛起”新思路、县委四大目标,使党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和县委《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工作队首先制定了一个“1124”宣传活动方案,即:全队集中筹办一块学习阵地,每村定期出版一期板报,每天早晚两次广播,每月集中四次宣传。在宣传活动中,我们先后发布用工信息45条,支农惠农政策20条,小额贷款政策4条,家电下乡政策10条。其中在家电下乡政策中群众累计得实惠达6000余元,对外输出青壮年劳动力31人。
二、围绕产业发展,培育黄花养殖基地。我县“七蕊黄花”因肉厚、角长、味香、质优而久负盛名,县委、县政府倾力打造这一龙头产业、特色农业。按照县委的安排部署,6月3日至9日我们工作队与县农业局一行10人深入全镇九村实地测量黄花种植面积,在测算过程中,我们采取“集中地块、逐户登记、逐地测量、现场上表”的“卷地毯”工作模式,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保证了全镇507户1284.94亩黄花面积这两个数字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决策提供了真实保障。在田间地头,我们又主动向群众宣讲县委、县政府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然下决心扶持黄花产业,提高黄花的补助标准,帮助群众分析黄花市场走势、栽黄花与种玉米的优劣,鼓励群众放心栽植、形成规模、集约经营、主导市场。伴随着御东新区的崛起,倍加造镇西骆驼坊村的养鸡业前景更加看好,但是进入2009年,该村一家一户的散养鸡舍被列入大同市雁同街东延段的红线范围之内,为了不挫伤群众的养鸡积极性,我们工作队及时与工程指挥部联系,帮助群众解决鸡舍补偿问题,又与县土地局、城建局联系以调换地块的方式建立新的养殖园区,新养殖园区不仅可以成片经营,扩大规模,而且以“村委会牵头、土地所监督、自愿合法”形式出现,杜绝了因土地流转而出现的上访告状现象。
三、围绕平安和谐,调解矛盾防灾减灾。
自09年春季以来,独树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直被占地款的发放所困扰,不时有上访现象发生,我们工作队积极联系土地所、司法所,征求群众和村民代表意见,制订出一个可行方案,帮助村委会发放占地款160万元,接待来访群众80人次,将矛盾化解在萌芽之中。5月12日,是四川汶川地震一周年纪念日,我国首个防灾减灾宣传日,我们工作队积极主动与县地震局联系,组织了一次主题为防灾减灾“进农村、进企业、进校园”系列活动,活动中队员们先后深入到全镇九村散发了农村防震减灾知识读本、震前预兆、震时避险、震后救援等九大类十五种宣传资料约9500份,在倍加造镇中学组织学生进行了疏散撤退、应急避险、自救互救等实用性模拟演练6次,这些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广大群众、学生应对地震的心理承受能力。
四、围绕生态宜居,开展村容村貌整治。为了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推动农村社会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小康目标迈进,全面落实县委对倍加造镇提出的率先成为“产业发展”的排头兵、率先成为“平安和谐”的样板区、率先成为“生态宜居”的示范镇、率先成为“文化繁荣”的领头雁的新要求,在该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率领下,我们工作队组织10名青年志愿者、100多名群众于5月20日、28日两次在倍加造村小学街和109国道南北两侧、东起解庄西至倍加造飞机场入口长达5.2公里的战线上展开了环境卫生大会战。这两次会战先后出动洒水车1辆,铲车2辆,清除垃圾100方,掩埋垃圾200方,恢复公路安全防护墙260米,平整路基300米,清扫路面2300米,集中成片粉刷墙壁6570平方米,书写标语30条,这不仅达到了净化美化家园的目的,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倍加造镇的对外形象。
五、围绕文化繁荣,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倍加造镇谢疃村、郭家窑头村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经济收入高,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加,我们积极联系县文体局,为该村争取回水磨石乒乓球台两套,扭腰器、健骑器、跑步器等大众性健身器械8套,并在村委会大院内邀请青年农民和学生代表组织了五场3人制篮球赛和五场循环制乒乓球赛。
六、围绕热情服务 开展免费义诊活动
为了解决农村群众就医难,看病难,有病不知情,小病耽误成大病的实际困难,我们积极与县人民医院联系并于6月18日在该镇郭家窑头村举办了第一场免费义诊活动,在活动中,为了保证义诊的有序开展和老弱幼残群众人身安全,我们及时印制并有序发放就医顺序卡216张,同时又扮演起护士和助手的角色,配合医师们现场解答了群众咨询的有关碘缺乏、冠心病、老寒腿、高血压、胆结石等农村多发病症方面的问题100人次,与此同时我们向群众散发了甲型H1N1流感预防资料600余份,告诉大家预防流感时要做到四到位:勤洗手、多通风、吃熟食、不扎堆。这次义诊活动先后诊断发现风湿性心脏病1例,胆囊炎病2例,糖尿病4例,高血压10例,关节炎20例,利用拔罐为1名群众驱除了背部、腿部的痛痒,通过B超为2名孕妇检查了婴儿的胎位。工作队员们朴实的语言解开了群众心中的结,热情的服务架起了干群连心的桥。
七、围绕为民分忧 开展捐资助学活动
在第60个 “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工作队组织镇团委、妇联来到倍加造小学,为6名贫困儿童捐送了价值达1000余元的学习用品。
郭家窑头村小学有学生102名,教师9名,因为缺乏足够的电脑该校的计算机远程教育和信息技术课一直困扰着广大师生,工作队得知这一情况后,经过积极主动、多方联系,最终与大同市联创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共识,在6月26日,由联创公司捐赠10台电脑,帮助郭家窑头村小学建立了第1个微机室。
09年高考结束后,倍加造镇任家小村出了两个本科生,然而赵德清和刘存这两位家长的脸上始终挂满了忧郁。赵德清与妻子离异后,自己带着两个孩子艰辛度日,10亩玉米是他家唯一的经济收入。刘存这位普通的小学老师,不仅负担着自家两个高中生的全部费用,而且多年来一直照顾着患尿毒症的弟弟和年事已高的老母亲,7000多元的开学费用使他俩倍感压力的沉重。我们工作队积极与市、县两级团委联系,经过多方努力,最终取得同煤集团南郊乔村煤炭发运站的大力支持,8月28日,站长马小宾将4000元现金送到两位家长手中。“没有党和政府的关心,俺娃真的上不了大学”50多岁的赵德清老汉眼含热泪地说。
9月25日,在建国六十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工作队积极联系大同县武警中队和大同县永健铸造公司、大同市科信网络公司、大同市东欣达电子公司三家民营企业,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捐赠活动。全中队41名武警官兵从个人生活津贴中拿出2000多元现金,为东骆驼坊村的小学生们购买了《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国学类图书100余册和书包、文具等24套学习用品,并表示他们将自愿担任学校的校外辅导员,与学校建立长期的一对一帮扶关系,坚持为孩子们上好国防教育课。三家民营企业负责人现场捐赠了3000元人民币,并用他们的创业经历为孩子们深入浅出地讲述了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
总之,在这次“双学双比双服务”活动中,我们全体工作队员们借助县委搭建的这一平台,虽然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还远远不够,同时我们也锻炼了自身,提高了能力,加深了与基层群众的感情,更深切地体会到当前党所提出的新农村建设是个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大舞台。
2009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