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时间:2019-05-15 02:00: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5中考历史试卷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5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第一篇:2015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2015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今年历史考试卷,以《课程标准》为基础,紧扣《考试纲要》,凸显“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特征。试卷图文并茂,文字浅显易懂,难度适中,关注时局,试题灵活新颖。

一、题型

今年中考试题型和往年一样,仍是五大题,即从单选题、组合列举、辨析改错、材料解析、活动探究题;

二、试题特点

试题紧扣考纲,注重课本知识的迁移,以历史资料为载体,设计新的历史情境,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渗透学生对知识的判断。如选择题第5题,穿越时空,来到宋朝,不可能经历的事情,给了宋朝的赵州桥、唐朝的金刚经,、宋朝的《清明上河图》以及元朝的《窦娥冤》。继续延续历史试卷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特点。今年中考题有历史人物图片,有建筑,有条形图等,充分体现历史资料的丰富性。试题知识点分布合理,符合中学历史教学实际。史论结合,注重能力考查。引用大量史料,如第28题材料

一、聚焦丝绸之路经济带,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材料

二、总书记说“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的大政方针……材料是教材中没有的,突出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历史基本技能实际运用,关注时事。从试题内容的难易程度看,难易适中。选择题、组合列举题和辨析改错题所考查的内容基本属于识记层次和在此基础上的简单运用层次;材料解析和活动与探究,所考查的内容属于理解层次,有一定的难度。考查的内容既有对知识点的考查,也注意到了线和面的结合,点多面广,而且重点突出。除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更注意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描述能力,彰显了历史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培养目标。如选择题的第4小题和材料解析题第24题考查了学生分析文字材料,识图解表的能力和利用这些直观形象的材料学习历史知识的技能。至于理解层次的材料题和探究题,虽有一定的难度,但也最具开放性和灵活性,最能展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体现人文精神。今年中考的试题依然延续的一个特点是,把握时代的脉搏,紧跟热点问题。当今政治格局、经济趋势、当今世界的主题是什么,丝绸之路经济带,抗日战争胜利多少周年等。

今后教学需改进之处:注重历史知识基础知识的积累,平时要求学生记忆,适时进行抽查或检测,提升学生能力,减少错别字;提高学生信心,平时形成认真的习惯,如规定时间记内容,规定时间完成作业;书写规范;抓基础,高要求等。

刘晓伟

2015年10月15

第二篇: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卷特点 1、2007年试卷特点

(1)通过增加历史图片量,考查学生从中提取信息的能力。选择题有6道题中都引入图片(第2题、7题、10题、12题、17题、20题),其中第2、10、17题引入的是单幅图,第7、12、20题引入的是双幅图。

(2)非选择题考查学生从具体的文字叙述中提取历史事件的能力。例如:22题材料题中给出四则材料让学生从这些文学叙述中提取历史事件,并从中筛选出哪些事件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走向。23题通过三小道文字叙述题,让学生从中提取它们所反映的的重大历史事件:俄国的十月革命,八一南昌起义,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

(3)非选择题考查学生从表格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例如:25题给出美国的发展壮大简表让学生从中提取信息并让学换角度思维设计表格美国发展壮大的过程,这又考查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26题给出欧美与中国在不同时期的历史情况对比年代尺表格,让学生从中提取信息并进一步自已动手完成表格 2、2008年试卷特点

(1)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重要人物的重大贡献。例如:试题涉及到的重要人物有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孔子;建国后工人阶级的代表铁人王进喜;有功勋卓著、品德高尚、用巨大的人格魅力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周恩来总理;还有美国人民心目中的改革英雄罗斯福。

(2)贴近现实,不避热点。08年发生在国内的热点一是改革开放30周年,二是百年奥运会,还有一个就是周恩来庭辰110周年,还有另外一个当前社会重大问题即抗震救灾这一热点问题。这四大热点问题,在中考试卷中涉及到了三大热点问题。如第23题涉及改革开放30周年;选择题第8题,非选择题第21题涉及到奥运会。第22题要学生写出周恩来的主要功绩。

(3)突出专题性。例如:第24题以一系列国际会议为线索,考查国际会议对世界局势产生的重大影响。第25题把中外思想家的重要理论及产生作用作为一个专题进行考察。

(4)以知识为依托,联系河南文化,贴近学生的生活。例如:第21题把奥运火炬与河南历史文化元素融为一体

(5)引入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考查。例如:第23题,让学生动手设计会标,这是07年中考历史题中学生动手设计年代尺的一个延续,同时也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考查的一大突破。

(6)识图量增强,体现图片上的历史。全卷共有16幅图片,在去年的基础上又有增强。图文并茂,可读性强,直观性强。3、2009年试卷分析

(1)立足基础,重视主干,问题设问新颖,有时代感。如选择题第3题,虽然是对近代西方侵华史的考察,以图示的方式表达,形式新颖,直观简洁的表达了中招所要考察的内容,材料题23、26题是对建国60周年成就和经济全球化等重点基础知识的考察,但用了图表形式,让学生耳目一新。

(2)坚持注重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理念。例如:材料题第23题对建国60周年的感悟。

(3)关注热点。史为今用是近几年历史命题的主线,也是09年中招命题的重要切入点之一,选择题14题对《权利法案》材料题第23、25题对建国60周年和巴黎公社、巴黎和会、中美关系的考察,都是这方面的体现。

(4)重视对历史知识的总体把握,加强对专题历史知识的综合能力考查方向不变。如选择题15、16对20世纪50年代—90年代苏联和东欧巨变的认识,对三次科技革命的整体认识等。

4、2010年试卷分析

(1)地方特色与时代特征鲜明。河南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第1题和殷商文化中心安阳、21题与大运河的中心在洛阳。10年是鸦片战争170周年。第2题考查鸦片战争背景,第8题考查了鸦片战争的影响。

(2)关注民生,学以致用。如21题从现实水利工程联系到历史上重要的水利工程,但对当时政权产生不同影响的例子,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民生,用意深刻。

(3)注重学习能力的考查。如22题利用学生熟悉的大事年表筛选信息找出有因果关系的事例、归纳历史发展线索。25题考查考生大跨度整合专题知识进行分析探究的能力。(4)注重主干知识和学习方式、情感态度的考查。如近代化的探索、新中国的内政外交、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纵向发展等都是主干知识。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都不能直接查阅资料找出答案,需要进一步思考才能作答,只顾死记硬背不注重改进学习方法会感觉无从下手。试题通篇能感受到昂扬进取的积极态度,如关注民生、借鉴别国发展经验、探索创新等理念跃然纸上。5、2011年试卷分析

(1)着眼基础。11年中考试卷承袭了“紧扣课标,立足基础”的命题原则,中外历史知识考查比例分配合理,既覆盖全面又突出重点。试题中侧重考查重大历史事件的内容及其影响:如第21题“指南针与新航路开辟的内在联系”、第23题“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等,都直接考查历史基础知识。

(2)注重能力。试卷坚持了能力考核为主的命题导向,突出了历史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历史基本技能实际运用。尤其是在非选择题中突出考查学生对历史史料的分析、归纳和整合的能力,如第22题第1问“中华民族工业发展具有什么特点?”就注重体现考查学生的历史读图分析能力;第23题的第2问“结合材料,指出毛泽东和孙中山面临的共同时代任务是什么?”就突出考查学生对史料的分析概括能力。

(3)紧扣热点。试题关注时政焦点和“周年”纪念等热点问题,体现历史试卷的现实性。如第23题是综合考查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的两个热点,将社会热点、现实问题与学科知识有机联系起来,体现了历史学科贴近社会、关注现实的新课改理念。

试题通过设置合理的情景,鼓励学生多角度回答问题。如非选择题第23题第3问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和毛泽东思想都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角度立意命题,考查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理解力和以史为鉴的运用能力。

试卷还注重乡土历史的考查,充分挖掘反映河南省区域特色和宝贵精神遗产的命题素材。如选择题第1题将中国古代文化、中国古代建筑和河南省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巧妙地结合起来,这种运用时政焦点、社会热点为主要情境的命题手法,不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还要关注省情等身边大事,使得整个试卷凸显出浓厚的时代信息和乡土气息。

二、2012年中考备考策略 首先、了解开卷考试的特点

1.历史开卷考试坚持一个标准。在教学中坚持从课程标准出发,避免人为地加深知识点的难度。不管是中考还其他考试,减轻难度是历史考试的总体趋势。

2.把握四个意识,即基础意识、专题意识、人文意识和创新意识。所谓“基础意识”就是一定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特别是课标中属于理解层次的知识。“专题意识”就是充分重视专题教学,把握专题的特点和综合性,通过理顺专题达到理解历史全貌的目的。“人文意识”就是注重历史知识的人文性,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创新意识”就是学生能创造性的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历史问题,注意学生的质疑能力。

3.抓住一个变化。开卷考试必然会减少客观性试题数量,加大主观题的考查力度。教师要加强训练主观题(与热点、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解答能力和方法。另外,历史小(论)文章也将出现在传统的问答题范围内,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训练。

4.避免一个误区。有些教师认为,开卷考试没有什么意义了,反正学生查资料都可以找到。于是教师不再重视课堂教学,有的忽视教材主题活动的教学。虽然历史开卷考试答案简单了,但是,高超新颖的设问同样会让学生无所适从。因此,历史教师必须重视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别是课标中要求的主题活动等

其次,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建立开放性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的开放性是应对开卷考试的前提,在新课程背景下,命题人必然要向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角度倾斜。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重视能力培养,突出创新理念,着重于对学生理解、迁移、运用能力的培养,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题、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新教材要求采用新的讲课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些都比较好的体现了教学方式的开放性,在平时就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教学,才能让学生适应开放式的开卷考试的要求。

3、要研究开卷命题的开放性。开卷考试命题也是有根有据的,这一个根是课程标准,这一个据就是与课标相关联的,如教材、材料、社会热点问题。开放性的试题,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结合学生思考问题,试题的答案要求多层次、多角度,平时练习的时候,不能太死板。

4、要善于开发课堂资源。开卷考试注重对学生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要具有开放性教学理念,不拘泥于单一的教材,要善于挖掘课堂资源,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要挖掘课程资源,善于发现有用的材料,关注社会的焦点。见到好材料、好文章注意积累,开卷考试的命题与时事有关,与社会热点问题有关,所以平时积累的这些材料,都便于教学,便于把握住命题的脉搏,来应对考试。

5、注意学法与教法的结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学会阅读教材。即使是开卷考试,学生主要的参考书还是教材,因此教会学生阅读教材很重要。首先读目录,包括单元题、课题、每课的小标题,这不仅有利于理解历史过程、历史主题和历史线索,而且有利于快速查找知识。同时,阅读教材时,善于概括每段的“段落大意”,并抓住主要内容,即哪些是背景,背景中哪些是原因,哪些是时间、人物、经过、结果和意义,意义又是分哪几层叙述的,其中哪些是性质,哪些是国内影响,哪些是国际影响,等等。一般来说,每课内容讲一个历史事件,可用上述“概括法”阅读,如果是两个事件,就要注意进行比较。同时,阅读教材要多注意教材中的细节知识,包括小字内容、课下注解、自由阅读卡、课中文献资料等等这些材料有助于理解正文内容、理解历史过程。

(2)学会构建知识。学生要想在历史考试中游刃有余,就必须学会构建知识网。如我们学习八年级上级历史,学生应该从宏观上把握中国近代史的历史大事:八年级下册历史,学生应该从宏观上把握中国现代史的重大历史事件先后顺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土地革命、抗美援朝、一五计划、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APCE会议等。

开卷考试主要考查学生理解知识、整合知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与复习中,要善于活化教材知识,从不同角度整合教材知识。例如,对每课所讲述历史事件,可以从背景、原因、经过、结果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整合;也可以从时政热点出发,整合知识,如从“十一五规划”看中国和苏联历史上的计划经济发展。对于中日关系,我们可以对其从古到今的关系系统总结,可以从从唐朝鉴真东渡、日本大化改新——近代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1972年中日建交——当前日本国内的右翼思潮。如2006年十大新闻中一项是青藏公路通车,我们由此从古到今引出唐朝、元朝、清朝、以及现今政府是如何处理与西藏的关系的。如今年中招试题26题,就是以时间为线将中国与欧美的不同情进行对比。要善于引导学生以时间为经纵向联系、以地点为纬横向联系,构建立体的多面的知识网络。(3)学会拓宽知识面。活动课的开设,不仅在于促进学生运用知识,还应该促进学生拓宽知识面。一些试题的创意,就是从活动课中激发出来的,例如2007年河南省中招试题,25(2),26(3),设计表格与认识年代尺都是由七年级上册的活动课引出的。

另外,多注意各学科交叉知识,比如政治课学习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可以联系运用到解释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用地理知识理解巴尔干半岛为什么会成为火药桶、长征的艰险等;用语文的修辞手法,对历史事件或概念换种表述方式,提高思维灵活性。如07年中招历史题选择题8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地理方位知识,知道位于郑州西北的城市应是四个选项中哪一城市。

(4)学会一定的应试技巧。让学生控制好时间、通观全卷、审清题意、先易后难、把会做的做完后再翻书。答题观点明确,层次分明;要认真审题,抓住题干里的中心词,弄清试题的意思,防止片面性,其次,认清干肢关系,抓住题干对题肢的要求,避免所答非所问的错误;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抓住关键内容,分析解答,另外,对于一些开放性性的试题,思想要解放,思路要开阔,从多方位、多角度去思考。开放性的试题,答案也具有开放性,因此,不要让学生留空白,只要答的合理,就能得分。

当然,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开卷考试需要多做题,练好题。练习要及时、有针对性。习题要突出对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迁移能力、表述能力、质疑能力等能力的训练,提高审题能力,积累应试经验。

第三篇:2012年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2012年中考历史试卷简析

纵观2012年中考历史试卷不难看出,今年的试卷延续了近几年中考历史的出卷思路。其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如;中国古代史的文化(选1),思想(选2)政治(改错1)经济(改错2、3)等等。图文并茂,题材新颖。如选(1、4、6、7、10)

第二、不避热点,难易结合。符合中考考纲的要求,并在考纲之中突出其为高级中学选拔人才的特点。拉开距离,如材料一;二中的最后两小题,活动与探究的最后两题。

但是,今年的中考历史试卷也有不同往年的特点,从试卷的分数比例中有以下几个不同与往年的特色:

第一、由以前的薄古厚今向古代史倾斜,今年古代史考查共10分占1/7值得关注。

第二、中国史部分占的比例变大,全卷共有43分,占总分数的61.3%。

第三、今年的一些大事记,周年、热点问题,都没有考查,这是一个新的动向,这说明我们在以后的历史教学中应该有所侧重。

第四、看似简单,但是有许多的题目考生无从下手。如材料15、16的最后一问。活动与探究的最后一问。

通过分析我个人拙见,在我们以后的历史课堂教学与复习中要有以下几点注意的点:

第一、平时教学中要立足课本,夯实基础。形成知识树,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学习能力,指导学生的解题技巧和开卷能力。

第二、复习中一定要有针对性,特别要关注中国史的复习,不能想当然的认为这不重要,那不重要,一定要面面俱到。仍然要关注时事,关注热点,关注周年,今年不考不代表明年不考,我们要时刻警惕考试的变化。

第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开卷能力,学生在开卷的情况下,不知道如何去翻书,即使翻书也找不到,今年的中考历史试卷中就有以下的状况,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这种能力。如何去分析题目,把握题目的内涵,从中找出规律的东西。让学生能够在不要书本的情况下找到想要的答案!

以上是我对2012年中考历史试卷不太成熟的一些看法,我总是认为,我们只有在不断的反思和不断的失败中找寻成功的思路,找到可以让学生轻松中考的思路,为我们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可以操作的平台!让我们的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在中考历史中不会太难!

第四篇:2013年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2013年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成效中学历史组唐敏

今年历史考试卷,以《课程标准》为基础,紧扣《考试纲要》,凸显“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特征。试卷图文并茂,文字浅显易懂,难度适中,关注时局,试题灵活新颖,体现了历史开卷考试的特点。

一、题型与题量,试题板块分布,分值比例

表一2012与2013中考卷题型、题量、分值表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1)今年中考试题型和2012年一样,仍是五大题,即从单选题、组合列举、辨析改错、材料解析、活动探究题;(2)安徽史与去年一样是三分。(3)组合列举题与去年相比由两小题变为三小题,分值由6分提升到10分。难度提升。(4)辨析改错题由原来的两小题变为一小题,只有句子改错,没有短文改错,分值由12分将到8分,难度降低。(5)材料解析题和活动探究题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整套试卷既具有全面性,又有一定的针对性,试题难度呈梯度分布,选择题第二和七题,组合列举题第11题的第三小题,第13题的第二小题,材料解析题第16题的第三小题,这9分是拉开学生分数的重要环节,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各有所得。

表二:2012和2013年中考卷试题板块分布、分值

(注:第四行阴影部分为2012年的中考分值;第五行是2013年中考分值)

由上表可以看出,对古代史的符合内容考查的较少,重点突出对近现代历史的考查,“薄古厚今”,突显了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从分值比例看,中国历史40分,世界历史30分,比例是4:3。

二、试题特点

稳中有变,反映新课改。如选择题的第四题是漫画,第五题是地图,延续 2012年的对图片的解读能力的考查,重视对中国、世界近现代史的考查。

试题紧扣考纲,注重课本知识的迁移,以历史资料为载体,设计新的历史情境,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渗透学生对价值观的判断。如选择题第二题,以古诗考查唐太宗的治国之道,材料解析题第16题以凯恩斯的信件,罗曼·罗兰的信件和日记,考查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苏经济和国家建设方面的探索。

继续延续安徽历史试卷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特点。今年中考题有历史人物图片,有漫画,有地图,有年代尺,有条形图,有报纸杂志等,充分体现历史资料的丰富性。

试题知识点分布合理,符合中学历史教学实际。试题涉及世界古代史内容大量减少,世界近现代史内容增加,做到了突出重点。

重视学科知识的渗透,关注家乡,关注经济、外交、文化发展。选择题第六题是新中国外交成就,组合列举第十二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化成就,第十一题安徽史考查安徽经济的发展,第十三题考查世界各地联系加强。

史论结合,注重能力考查。引用大量史料,如第十六题引用凯恩斯写给罗斯福的信件“您已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实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罗曼·罗兰的《莫斯科日记》“目前这些政策包含某些消极的东西„„”,材料是教材中没有的,突出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历

史基本技能实际运用。关注时事,合作探究以中国梦为契子,填表格,解读表格,关注中华民族为实现伟大复兴梦进行不懈的探索,拓展延伸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精神,增强中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从试题内容的难易程度看,难易适中。选择题、组合列举题和辨析改错题所考查的内容基本属于识记层次和在此基础上的简单运用层次;材料解析和活动与探究,所考查的内容属于理解层次,有一定的难度。考查的内容既有对知识点的考查,也注意到了线和面的结合,点多面广,而且重点突出。除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更注意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描述能力,彰显了历史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培养目标。如选择题的第2、3、4、5、7、9小题和材料解析题第16题的第(3)小题,考查了学生分析文字材料,识图解表的能力和利用这些直观形象的材料学习历史知识的技能。至于理解层次的材料题和探究题,虽有一定的难度,但也最具开放性和灵活性,最能展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体现人文精神。今年中考的试题依然延续的一个特点是,把握时代的脉搏,紧跟热点问题。如当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活动探究题就围绕这展开,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抗日战争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三大改造的完成,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等设置问题。

三、学生答卷情况及出现的问题

改完中考试卷和其他老师交流,总体感觉今年的试题,学生的材料解析和活动探究做的不错,重灾区在选择题的第2、7题,组合列举题第11题的第2小题和第13题的第2小题。材料解析题的第1问。

选择题第2题考查中国是逆向选择题,给的材料是古诗,对历史史实掌握欠佳,不够细心,语文功底不扎实的学生易失分。第7题是年代,在年代尺上找出公元前509年所在位置,这方面知识学生平时把握的不太好,易和公元后弄混淆。其他选择题学生做的还不错。

组合列举题安徽史的第三题考查的是马鞍山钢铁公司,在《安徽历史》的小字部分,学生查不到或是查到了不敢确定,失分严重。第十三题的第二小问的两个空,打破常规,需学生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再填空,学生感觉陌生,答题情况不太理想。

材料解析题整体上学生做的不错,失分处是第15题,因为图二的《时务报》陌生,又看不清小字“光绪”,学生的前后联系推理能力有欠缺,结果判断不出来历史事件。

综上,学生失分原因有

(1)学生审题不清。

(2)粗心,写错别字。

(3)基础不扎实。

(4)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有欠缺等。

今后教学需改进之处:注重历史知识基础知识的积累,平时要求学生记忆,适时进行抽查或检测,提升学生身体能力,减少错别字;提高学生信心,平时形成认真的习惯,如规定时间记内容,规定时间完成作业;书写规范;转变思想,中考开卷,平时闭卷,历史也要背也要记;抓基础,高要求等。

第五篇:近三年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2008——2010年三年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张雁

一、试卷结构

近三年的历史中考无论是形式,还是分值和题型都没有变化,只是考试范围部分有变化,2010年考的《中国现代史》部分的第六课删除,世界现代史第九课删除,开卷考试,考查范围为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总分60分,考试时间为50分钟。试卷由选择题和归纳列举题、材料分析题和综合探究题四部分组成,选择题约占10分,归纳列举题占15分、材料分析题占20分、综合探究题占15分。其中,中国史和世界史板块各占50%。题型经典实用,考点分布全面均衡。

二、试卷的主要特点:

1、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主要体现在选择题上,以中考说明和历史课程标准为导向,落实了三维目标的考查。在考查广度上,严格依照中考说明的考试要求,立足基础知识,不出偏题怪题,难度适宜,注重考查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对知识与能力进行整体考查,绝大部分题目不直接考查知识点,而是提供材料或创设情景,让学生经过对比、分析、概括后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使知识与能力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题面丰富,通过识图释图题等形式,进行考查,如果平时不注重学的过程,考试时很难应对这样的考试题。

2、突出每年的周年事件和热点问题。主要体现在材料分析题上,试题关注时政热点问题,加强考试内容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体现了时代性。每年的周年的历史事件又是教材中的重点问题,也就是中考的考查出题概率高的地方。

3、强调知识的综合归纳性。主要体现在列举题和综合探究题,两个综合题均以不同的话题,从不同的角度,对历史知识大跨度、高浓度的概括。

4、开放性问题体现突出。

四、今后教学的建议:

1、教师要加强对课标的学习,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转变考生的学习方式,促进考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首先要认真研读《历史课程标准》,对“考点”中要求的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基础线索,阶段特征,基础观点等基础知识应理解到位,立足平时,夯实基础。其次要注重培养基本能力,注重从过程和方法入手,在新的历史问题情境中培养意识和探究能力,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注意联系社会现实,联系生活实际,切实落实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目标。

2、教学中要不厌其烦地教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要使学生掌握像大事年表等基本工具,要培养学生掌握诸如画示意图、分析数据图表的方法以及从文字材料中提取历史有效信息的方法,狠抓审题习惯和表达的条理性。一定要提高答题技能,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加强答题规范性的培养,答题时做到要点化、序列化、和段落化,加强学科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学会按题目的要求取舍和重新整合知识。

下载2015中考历史试卷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5中考历史试卷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8年中考历史试卷质量分析

    2018年天水市初中毕业与升学学业考试(中考) 历史试卷分析 甘谷县六峰镇总门九年制学校 李文斌 2018中考历史试卷分析报告 一、试卷试题分析 1、知识面广,综合性强 整套试卷依......

    2012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2012年河北中考文综历史部分试卷分析 一、整体评价: 2012年河北中考文综历史试卷的难易适中,较之2011年难度有所下降,试题遵循了《历史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的要求。 在总......

    太原市2009年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太原市2009年初中学业考试历史答卷非选择题部分 学生致错案例及致错原因分析 二、列举题(本大题含1小题,共8分) 16.依据提示信息写出相应的内容 致错案例: (1)把唐太宗李世民写成......

    2010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2010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阜南县三塔镇大塘中学 管 虎 2010年安徽省中考试卷共四大题:一、单项选择、二、组合列举、三、辨析改错、四材料解析、五、活动与探究。全卷共......

    2011年中考历史试卷质量分析

    2011年中考历史试卷质量分析一年一度的中考已于6月16日结束,中考阅卷工作也于今日告一段落。今天上午在阅卷工作完成之后,合肥市历史教研员周瑞霞老师在百忙之中组织了一批阅......

    2014 中考思想品德历史试卷分析

    临夏县2014年中考思想品德试卷分析 一、试卷基本情况 1.试题构成:2014年中考思想品德、历史综合试卷思想品德部分总分为80分。其中第1-16题为选择题,分值为31分,17-20题为非选......

    2009年中考历史试卷分析(五篇)

    2009年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泰州市海军中学 董莹 2009年中考试卷应该说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基础性和发展性,充分地体现了新课标中历史学科对学生的考查要求。浏览整份试卷,我......

    八年级上册历史中考试卷分析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1、试卷基本情况 历史考试时间为6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本次考试试卷共三大题,由以下三种题型构成。第一题选择题,含20个小题,共计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