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静脉输液管理规
静脉输液管理规范
内一科 邹红雁
静脉输液管理规范:是临床护理中最常用的一项技术操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护士的技术水平,并反映出护理质量的优劣,加强对静脉输液环节质量的控制,是护理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目的:①规范操作程序②提高穿刺技术③落实输液巡视制度,确保护理质量、减少输液反应,提高治疗效果。一.静脉输液操作流程与要求 1.静脉输液操作流程
(1).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2).备齐用物:
(3).按医嘱三查七对。(核对医嘱、输液卡、输液单,检查药品、物品„)(4).备齐用物携至床旁,说明目的,按要求查对:床号,姓名,治疗单,输液卡。
(5).做好解释,询问大小便,准备胶布。
(6).选择血管:根据保护血管的原则由远端至近端选择。置小枕,止血带于穿刺部位上方6-10cm处,操作中,注意关心体贴病人。(7).再次检查药液,输液袋口有无松动输液袋有无裂痕,药物有无混浊、沉淀,是否在有效期内。
(8).开启输液袋口,消毒整个瓶口及四周,剪开输液器包装,取出输液器、关闭通气管,将输液器插入输液袋内,包装袋放于治疗盘内(9).将输液管内空气排出,(掌握液体不流出头皮针为原则),关闭调节器,检查输液器内有无气泡,针头戴帽置于输液器袋内存放。(10).在距穿刺点上方6-10cm处,扎止血带,消毒皮肤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外直径大于5cm。再次排气后将头皮针冒摘下,再次核对病人后穿刺。
(11).穿刺成功后松开止血带,打开调速器。
(12).固定针头,无菌棉棒遮盖针眼,根据病情调节滴速。胶布固定不少于3条,第一条固定在针柄,第二条固定在针眼处,第三条折固定在针眼上方。调节输液速度。
(13).再次核对床号、姓名,输液单,输液卡,分别在输液单、输液袋上签名,并记录时间。
(14).告知患者所输药物及输液中的注意事项。2.静脉输液操作要求(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2)输液程序正确,用物准备齐全(3)操作方法正规,符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4)合理选用静脉,提高穿刺成功率(5)操作时动作轻稳,主动与患者交流(6)滴速适宜,符合病情需要。
(正常滴速是40-60gtt/min,小儿是20-40gtt/min,心脏不好的患者缓慢滴注;化疗药物如紫杉醇开始15分内每分钟20滴,如不良反应,心电监测数值正常调节滴数,3小时内静点结束。)二.静脉输液的巡视制度
1.巡视内容:有无液体外渗、滴速是否正确、输入是否通畅、液体余量多少,有无输液反应、有何生活要求。(不是看一下患者就完事了,要达到真正的巡视,认真的交接)
2.巡视时间:30-60分钟1次,特殊用药应加强巡视。如盖诺、OXA、紫杉醇、多西他赛。
3.建立输液巡视卡;眉栏填全,保留至患者出院为止。4.巡视要求(1)按时巡视.(2)要做到“两及时” ①及时主动更换液体不出现流空现象,减少呼叫铃声。②及时发现并处置输液故障和输液反应。
“两不准” ①不准随员拔针②不准将未输的液体或空瓶放于患者床头桌上。
5.处置室应铃响3声接呼叫器,要有礼貌。3分钟内为患者更换液体 三.输液反应的预防和处理
(1).发热反应原因:输入致热物质。多由于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彻底,输入的溶液或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输液器消毒不严格或被污染,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所致。
(2).循环负荷过重:原因: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过重。
(3).静脉炎原因:长期输注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间过长,引起局部静脉壁发生化学炎性反应;或在输液过和中无菌操作不严,导致局部静脉感染。
(4).空气栓塞原因:输液导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有漏缝;加压输液、输血时无人守护,液体输完未及时更换药液或拔针。1.输液反应的预防(1)药品检查环节 二“熟悉”
熟悉药物的配伍禁忌 本科用药常见的药物配伍禁忌
如舒血宁—违迪 舒血宁—氨茶碱 速尿—顺铂 营养液--速尿 米乐松—18种 舒血宁—洛塞克 氟康唑—违迪 氟康唑—尿激酶 思美肽药物前后冲生理盐水;奥美拉唑必须现用现配,否则溶解后会出现红色改变。(换药后要观察药物有无变色、浑浊现象,不要换上了就走。) 憝悉给药途径:茂菲滴管冲入;静脉推注;静脉滴注;(1).静脉推注:用1支20ml注射器抽生理盐水10ml加入药物,连接头皮针,进行静脉穿刺。(注意:尽量不使用静脉推注,以减少静脉炎发生的机会。)(2).茂菲滴管冲入 选择通过输液器的茂菲滴管将药物分段冲入,不要给压力,间断放开输液夹,使液体不断稀释化疗药,以减轻药物对静脉的刺激。
(3).静脉滴注 将化疗药物加入葡萄糖或生理盐水中,在规定时间内滴入。(常用的静点了)(4).持续数小时到数天的连续微剂量静脉滴注。化疗泵(加入的液体一定要精确,以免药物输入时间延长或缩短。“三查”操作前、中、后(加药、换药、静脉输液、执行医嘱、报费、办理出院)
“四看”液体或药品失效期、贵重药时不仅要看批号、有效期,还要看药品有无浑浊、沉淀,瓶体有破损、裂缝。“五掌握”
(1)掌握药物的性能(药物的PH值、渗透压、刺激性和毒性)(2)掌握药物的主要作用(化疗药,血管内皮抑制、单克隆抗体性药物)
(3)掌握药物的常用剂量(4)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预防(5)掌握输液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
化疗药物常用剂量及英文代号
环磷酰胺 CTX 200mg/瓶(0.8g)(药物加热小于60度,待完全溶解后方可使用)异环磷酰胺 IFO 1g/瓶(2.0g)氟尿嘧啶 5-FU 250mg/支(500mg/750mg)健择(吉西他滨)GEM 200mg/瓶1g/瓶(1.4g/1.8g)阿霉素(多柔比星)ADM 10mg/瓶 30mg/50mg)(用糖溶)表阿霉素(表柔比星)EPI 10mg/瓶(50mg)(用糖溶)足叶乙苷(依托泊苷)VP-16 100mg/支
卡莫司汀 BCNU 125mg/支 冰箱内5度以下保存)
长春瑞滨(盖诺)NVB 10mg/瓶(冰箱内5度以下保存)(10-15min静点)紫杉醇(泰素、泰索帝)PTX 30mg/支(3h泵点、心电血压监护开始 20gtt/min)伊立替康(艾力)CPT-11 100mg/支(90min)
顺铂 DDP 30mg/瓶、10mg/瓶(避光)卡铂 CBP 100mg/支(避光)
草酸铂(奥沙利铂)OXA 40mg/支(避光)(用药期间避免接触或进食冷的物品,包括冷水和冷空气)
达卡巴嗪(氮希米胺DTIC 100mg/瓶(避光)
甲酰四氢(抗肿瘤辅助用药)CF 100mg/瓶(2h)(与5-FU合用,可提高5-FU的疗效)
美司钠(美安)200mg/支(常规使用CTX或IFO给药的0小时、4小时、8小时各注射1次)(解毒保护作用只限于泌尿系统)
长春新碱 VCR 1g/瓶(静脉冲入)长春地辛 VDS 1mg/瓶(静脉冲入)丝裂霉素 MMC 2mg/瓶(静脉冲入)治疗骨转移药物
作用机制:静脉注射用于治疗伴有或不伴有骨转移的恶性肿瘤引起的高血钙症
帕米膦酸二钠(博宁)15mg/瓶(4h)伊班膦酸 1mg/瓶 唑来膦酸 4mg/瓶(15min)
注:剂量过大,滴注速度过快,可至肾功能受损(2).加药环节:加药不宜过早,抗生素应现用现配
贵重药品如美罗华、紫杉醇应反复确认(确认医嘱是否开药,确认患者状态有无发热、腹泻等)注:配制好的药液放置时间不超过
2小时。因溶液放置3~5小时,细菌可呈对数生长。(3)操作环节①掌握一个“严”字,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按要求洗手(一个病房静点结束到下一个病房时要洗手)②加药时严格消毒,加完药药瓶要压好消毒棉签。③无菌注射器必须做到一瓶一用一扔。④输液器与可莱福连接时必须严格消毒
(消毒用三根棉签可莱福接头后接静点用时45秒,PICC静点化疗药物45秒还不用担心有外渗的可能。血管弹性好的患者扎止血带消毒穿刺后用时60秒,但是如果是患者血管不好的上化疗药物如盖诺,表阿霉素等药物用时25分,静点后要加强巡视,要防止外渗。)2.输液反应预防处理程序
(1)出现疑似输液反应时,更换生理盐水维持通路,同时更换输液导管,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相应处理。(不能给患者拔针)(2)保留剩余液体备检。
(3)填写输液反应登记本或置管发热登记本 静脉化疗护理常规
(一)人员要求:1.必须有一定工作经验及熟练的静脉穿刺技术。
2.加药时必须戴手套
(二)化疗前护理 1.患者准备
①根据医嘱做好各项检查
②鼓励患者多吃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多的食物、多饮水。有助于升血象的食物:动物肝脏、动物骨髓、鸡、鸭、鱼、海参、瘦肉、奶制品、豆芽、麦芽、大枣、菠菜、生姜等。
③注意保护性医疗制度,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④穿刺后为患者摆舒适体位,做好化疗前的宣教(如去卫生间需要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置管患者输液时抬高手臂,注意观察输液速度,如果滴速变慢观察有无外渗现象;封管时用力均匀,使用正压封管不可暴力封管,尤其是3Fr导管)2.护士准备
(1)熟悉药物的剂量、方法、副作用、药物间的静点顺序(遵医嘱用药)、配伍禁忌、有效期及注意事项(2)化疗药物应现用现配(如美罗华)
(3)健康宣教到位(如DDP要嘱患者多饮水,VP-16起床要缓慢,OXA要忌冷水和冷空气及不可触摸凉的物品等)
(三)给药护理
(1)严格按药物说明书配制药物
(2)输液部位选择:首选PICC、其次留置针:不易外渗但易发生静脉炎。(上腔压迫综合征及术侧肢体不能进行化疗,原则上不选择下肢静脉。常规首选上肢远心端部位,再次穿刺应位于前次穿刺点的近心端,应避免肢体关节部位。穿刺腕部桡静脉,发生桡神经损伤率高。如选用桡静脉应尽量靠上,避开关节部位。严禁在穿刺点以下选择血管进行注射;如果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应先注入非发疱性药物;如两种均为发疱性,应先注入稀释量最少的一种。两次给药间应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冲洗10分钟。)(3)输注药物应缓慢均匀,观察输液速度是否变慢,并询问患者有无疼痛如有局部肿痛、无回血等情况应及进拔针。
(如留置针静点盖诺时,静点过程中速度变慢立即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肿胀,有无回血。)
(4)输液完毕应用生理盐水冲管10-15分钟,减少药液对血管壁刺激,拔针后用棉签按压5-10分钟,甚至更长。(5)化疗药物的分类
1.发疱性化疗药物 外渗后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的药物。如阿霉素、表阿霉素、丝裂霉素、柔红霉素、长春新碱、长春药碱。2.非发疱性化疗药物
(1)刺激性化疗药物:外渗后可以引起灼伤或轻度炎症而无坏死的药物。如卡氮芥、足叶乙苷、氮烯米胺等
(2)无明显刺激作用的药物: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氟脲嘧啶、阿糖胞苷、门冬酰胺酶等
在输液前应向患者讲解药物外渗的临床表现,如出现局部隆起、疼痛或输液不通畅,教会患者关闭输液器,及时呼叫护士,尽量减少化疗药物渗出量。
若已发生外渗,立即停止输液,设法吸出渗出液,给予局部封闭: 生理盐水5-10ml+地塞米松5mg+利多卡因3ml对外渗区域作多中心皮下注射,范围超出渗漏区域0.5~1cm;用冰袋间断敷于外渗部位。抬高患肢至少48h 湿敷的方法:生理盐水100ml+地塞米松5mg;75%乙醇或硫酸镁湿敷
卡氮芥外渗后,局部静注8.4%碳酸氢钠5ml,起化学灭活作用。(6)药物的PH值
溶液和药物的PH能刺激静脉。输注药物PH应保持在6~8,尽量减少对静脉内膜的破坏。PH低于4.1时静脉内膜可出现严重组织学改变。PH高于8和低于6时,静脉炎的发生增多。四.静脉输血
输血过程的风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血站采血及筛查——非常低的风险。(2)患者配血样本的采集——高风险(3)实验室相容性检测——低风险(4)输血差错——非常高风险
(5)临床医生作出输血决定——未明确风险度(6)对适当的血液品进行输注——中等至高风险
输血要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前15分应慢,每分钟20滴,如无输血反应,可适当加快输血速度。一般情况下输血速度为每分钟40-60滴。血液在输注前在室温(18-25℃)下放置20-30分后输注。血小板的输注速度要快,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准,一般为每分钟80-100滴。新鲜的血浆的输注速度不超过5-10ml/min,溶化后的血浆在4小时内输注。所有血液制品应在4小时内输完。
输液器与输血器的滤网的孔径不同,因此输血器不能用于输液。五.胃肠外营养
定义:是指通过静脉途径提供给人体代谢所需的营养素,包括糖类、脂肪乳剂、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配制前准备
(1)处置室清洁,配置前、后用75%乙醇清洁台面,并用紫外线照射20分钟。
(2)配制前,将所有物品及各种营养素准备齐全,避免走动过多增加污染机会,配液过程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3)检查营养袋外包装有无破损,检查营养液有无变质、浑浊,有无絮状物,检查各种药品、用物的有效期,并经2人核对后方可加药。配制顺序
(1)将微量元素和电解质制剂分别加入氨基酸液及葡萄糖液内。(2)将水溶性维生素、磷酸盐制剂加葡萄糖内。
(3)用脂溶性维生素乳剂稀释水溶性维生素后,再加入脂肪乳内。(4)将配制好的氨基酸溶液及配制好的葡萄糖溶液同时混入营养袋内,并用肉眼检测液体有无沉淀。
(5)将配制好的脂肪乳加入已装有氨基酸及葡萄糖的营养袋内。
注意事项
(1)当营养液的PH下降至5.0以下时,脂肪乳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因葡萄糖液为酸性溶液,所以不能直接与脂肪乳混合,否则会破坏脂肪乳的稳定性。
(2)氨基酸具有缓冲和调节PH的作用,故营养液中应添加高浓度的氨基酸。
(3)磷酸剂与钙制剂配伍,需分别在不同溶液中内稀释之后方能混合,以免产生磷酸钙沉淀,发生反应。胃肠外营养液
(4)为保持营养液的稳定性,应控制配方中的电解质含量。(5)为确保输入混合营养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要在混合营养液中加入其他药物。
(6)配好的营养袋应注明时间,营养液应现配现用,一般在24小时内输完。
(7)通过添加胰岛素,能有效控制大多数患者的血糖水平,但胰岛素过早加入输注袋内,会被输液袋吸附而丢失约30%。
第二篇:静脉输液管理措施
鄂州红十字医院
静脉输液管理措施
一、规范配液
1.认真做好三查七对工作。
2.治疗室液体配好后按序摆放,一目了然。3.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二、预防输液反应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配液前检查药品及液体有无过期,液体有无混浊及沉淀,瓶身有无裂痕及瓶口有无松动。3.严格消毒输液用具,定期更换。4.药物现配现用。
5.如出现输液反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液体及输液器并保留所用输液器和药物,以各送检。
三、预防液体外渗
1.静脉穿刺时选择好穿刺针头及血管。
2.头皮针、套管针、中心静脉导管应牢固固定。3.对血管脆性大的更应加强固定。4.加强巡视病房,及时发现。
5.对皮肤弹性差或有水肿的病人,应与对侧肢体对比,如有液体外渗及时更换穿刺部位。
四、规范输液速度 1.穿刺成功后根据输液药物的性质及病人的年龄、病情、心功能情况调节好输液速度。
2.更换液体时要注意调节速度。
3.加强巡视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不要自行调节滴速。
五、预防空气栓塞
1.输液前认真检查输液是否排气成功,管内有无气泡。2.加强巡视,防止液体输空。
3换液时如液体输至墨菲氏滴管下方,一定要重新排气,防止只看上方,忽略下方。4.使用三通时要连接紧密。
5.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病人,更换管路时要注意防止空气进入。
六、输液过程中,由静脉推注药物时,应先回抽再注药,防止空气进入血管。
七、病人活动时,指导勿将墨菲氏滴管过度倾斜或倒置。
护 理 部 2016年3月9日
第三篇:静脉输液管理规范
静脉输液管理规范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中最常用的一项技术操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护士的技术水平,并反映出护理质量的优劣。加强对静脉输液环节质量的控制,是护理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规范操作程序,提高穿刺技能,落实输液巡视制度,确保护理质量,减少输液反应,提高治疗效果。(-)静脉输液操作流程与要求:
1、静脉输液操作流程:按国家卫生部《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护理分册)》的规范化要求进行。
2、静脉输液操作要求:(1)严格“三查八对”(2)输液程序正确,用物准备齐全;(3)操作方法正规,符合无菌操作原则;(4)合理选用静脉,提高穿刺成功率;(5)操作时动作轻稳,主动与患者交流;(6)滴速适宜,符合病情需要。
(二)静脉输液巡视制度
1、巡视内容
有无液体外渗,滴速是否正确,输入是否通畅,液体余量多少,有无输液反应,有何生活需求。
2、巡视时间
输液过程中,做到每15-30分钟巡视一次,护士应合理安排操作与巡视。
3、建立静脉输液巡视卡,应在巡视卡签上操作者的姓名、输液滴速、时间等。
4、巡视要求:(1)护士长根据每日输液人次合理安排,根据在班护士情况,安排护士做好输液巡视,以确保输液巡视制度的落实;(2)各班护士要合理计划安排好各项工作,主动落实输液患者的巡视与护理,做到“两及时”、“两不准”“一保证”。“两及时”:及时主动更换液体,不出现流空现象,减少呼叫铃声;及时发现并处置输液故障和输液反应。“两不准”:不准卫生员或 陪护人员更换液体和拔针;不准将未输的液体及空瓶放于患者床头柜上。“一保证”确保输液患者“三送”到位(送饭、送水、送便器)。让患者满意,家属放心。
(三)输液反应的预防和处理
1、输液反应的预防
须抓好三个环节的质控。
(1)药品检查环节:做到“三查”“四看”“二熟悉”“五掌握”
“三查”:加药前、输液前、更换液体前查
“四看”:看液体与药品的有效期,看玻璃瓶有无裂纹,看瓶盖有无松动,看液体有无杂质、变色、浑浊、沉淀。
“二熟悉”:熟悉药物的配伍禁忌,熟悉给药途径与方法。
“五掌握”:掌握药物的性能,掌握药物的主要作用,掌握药物常用剂量,掌握药品的不良反应及其预防,掌握输液反应的临床表现与处置方法。
(2)加药环节:做到“一合理”“两不宜”
“一合理”:合理安排各类药物、液体的输入顺序。
“两不宜”:加药时间不宜过早,抗生素应现配现用,未用液体不得提前撬起瓶盖;严格按配伍禁忌要求组合配制。
(3)操作环节:掌握一个“严”字,即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要求洗手、着装、消毒;无菌注射器、输液器包装与有效期等符合要求。
2、输液反应的处理程序
(1)出现疑似输液反应时,更换液体与输液导管,同时安慰患者;当班护士立即报告医生做相应处置,并同时报告感染控制科;(2)立即用无菌包布将输液瓶、管道等包好,针头用无菌纱布包裹好并送药检室、检验科做热源、细菌培养;
(3)患者抽血一份做细菌培养,次日晨再抽一次做血培养;(4)填写输液反应患者登记表,送交院感控制办公室;
(5)对发生输液反应的患者,应将输液反应经过与治疗护理措施以及观察护理要求等详细记录与护理病历中,并向下一班护士交班。
第四篇:静脉输液安全管理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
一、环境管理
治疗室整洁、干净,不堆放杂物,无菌操作前需要湿式清扫台面,空气消毒每日2次,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
二、配药管理
配药护士严格无菌操作规定,洗手戴口罩,同类药液可共用一具注射器,但注意需要放置在无菌治疗盘内,在更换治疗巾时一同丢弃,如有污染,应立即丢弃;抗生素应现用现配,其余液体提前配药不超过3组,配药后必须签名签时间;若皮试配液需继续使用,应注明皮试名称及配置时间,超过4h作废;若抽吸药液因特殊原因未能及时执行时,应注明药名、时间,放置治疗盘内,有效期不超过2h。
三、查对管理
1、输液查对 输液前采取由患者自报姓名的方法,查对患者床号、姓名,严格按照“三查七对”执行,同时注意输液卡床号姓名与患者本人是否相符。
2、皮试查对 凡做皮试患者,护士需在输液卡上注明抗菌素批号及皮试结果,若输液卡上有抗生素类液体但无皮试结果时,护士需要认真仔细核对,杜绝未做皮试就输注抗生素的严重违规行为。
3、拔针查对 液体输完后,需要再次准确核对输液卡及临时医嘱,检查治疗台上有无新增液体或遗漏液体后,方可拔针。
四、操作管理
1、穿刺前,用合格的消毒剂(2%碘酊,75%酒精,10%碘伏或安尔碘)消毒皮肤,干燥后才能进针,如穿刺失败时每次穿刺都必须更换输液针头。
2、穿刺后或更换液体时,应根据患者病情、年龄、药物性质、有无心脏疾病等因素调节输液滴数,并告知患者及家属,对依从性较差的患者,需要告知“若擅自调节滴数造成不良后果需自行负责”,并在输液卡上注明,患者或家属签字。
3、操作完成后签名、签时间,但需注意此“时间”为实际操作的时间,据实填写,不可随意修改。
4、在输液过程中应做到主动巡视,观察液体滴数、余量,输液管内有无气泡,穿刺点有无红肿外渗,患者有无输液反应,生活上有无特殊需要,如巡视中发现液体渗漏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并给予指导。
5、封管时一般选择浓度为10~100IU/ml的肝素稀释液,外周留置静脉常规使用3~5ml即可,中心静脉置管最佳封管方法为先使用10~20ml的生理盐水脉冲式推注,再使用5ml肝素稀释液正压封管,此种方法能有效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预防堵管及血栓的发生。
6、静脉通道2路以上,需标明通路名称;连接三通2个以上,需使用无菌纱布或治疗巾包裹三通及输液通路连接处,以减少污染。
7、对持续输液的患者,应每日更换输液器,包括延长管等一些辅助装置;每4小时或每单位血液输完后,更换输血管道。
8、对有静脉置管患者,若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应警惕置管感染,需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并暂时保留液体及输液器,以便进一步寻找原因。
9、根据配伍禁忌及合理、准确用药原则,对患者输注液体进行排序,以避免药液衔接时出现不良反应,同时应按抗菌素的血药浓度时间及时正确给药。
第五篇:静脉输液风险管理
输液护理风险管理
静脉输液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因此存在一定的风险。但在实际工作中,人们更关注的静脉输液的治疗效果,而输液中存在的内在风险,却往往被人忽略。如何认识和防范静脉输液中存在的护理风险事件,增强静脉输液护士的抗风险能力,有效降低液输液相关的护理差错与纠纷的发生,提高输液安全与质量,已成为当今护理管理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实施风险管理的目的与意义
(一)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目的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首要目的是尽可能减少护理服务过程中的各类危险因素,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治疗的有效性,其次是尽可能的降低风险事件发生对医院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对医院造成的间接损失,减少医院经营中的风险成本。
(二)实施风险管理的意义 1.体现积极预防的管理原则
通过风险管理可以使护士从“怕出错”的消极意识转变为积极思考“哪里可能出错”;管理者对差错的处臵行为改变为对风险的控制行为,将危害管理提高到安全管理的角度,这些都体现了积极而超前的质量管理思想。2.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实施风险管理的首要目的是减少护理差错事故与纠纷的发生,减轻病人不必要的损失,确保护理服务的安全性和治疗的有效性,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3.有利于管理制度的健全和质量的持续改进
由于医疗护理实践的复杂性、服务对象个体的差异性,决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的制订不能一劳永逸,必须根据实践情况不断完善修改。通过风险管理,不断发现管理制度与体制上存在的缺陷和漏洞,不但为完善工作标准与规范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二、静脉输液中风险管理的策略
(一)尊重病人的权益
在输液治疗中护士的首要职责是不侵犯病人的权益。1.知情同意权
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权是一个最有效的、最积极的风险管理策略,护士在做任何操作前,应为病人提供必要的充分的信息(如操作的目的,可能出现的风险、需要配合的方法等),以保证他们能合理决定他们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同意可能是以口头的方式取得,但是对 2 一些高风险的操作,应鉴定书面的同意书,如象PICC这样专业性强的操作。同意书可提供两种证据,一是病人已被告知必要的信息,二是病人同意这个操作。由于这个文件可能被病人和护士同时掌握,同意书可作为风险管理的工具。
2.拒绝治疗的权利
任何有自我管理能力的成人病人都有拒绝治疗的权利。但是当病人拒绝治疗或拒绝照顾时,病人必须被告知这个决定的可能结果,并在告知书上签名,以确认决定。
3.有要求提供出院指导的权利
当病人没有医疗需要,病人必须被告知出院并为病人做好出院的资料准备。为病人做的出院准备应当在病人一入院时就开始,并持续在病人住院的全过程。例如,如果一个病人因需埋静脉港入院,那么,关于静脉港护理的指导就应当从病人入院时就开始,并持续到病人出院的全过程。
4.自由不受限制的权利
这是每个病人基本权益。只有当病人安全有危险或需要进行行为管理时例外。对病人所有的限制都必须有医生的医嘱,如果是进行行为管理的话,则要对病人进行面对面的评估,在病人受到限制的期间 3 病人必须受到持续的监护;限制的原因或持续使用限制的需要必须有记录。
5.隐私权
即意味着病人信息必须保密,在没有征得病人的同意时不得私自传播。这种信息包括病人病历的资料、病人诊断、治疗和可能住院时间的详细资料。未经病人同意公开检查结果,如果这种公开导致了病人经济、身体和精神的伤害时,公开这些信息的人可能要对此负责。
(二)严格依法施护
护理活动是护士与患者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互动的高风险活动,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和服务内容的复杂性,决定了护理人员必须遵守严格的规范,这种规范包括两个层次,首先是护理服务的程序、标准和常规,其次是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护理活动只有在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才能有效规避各种现有的或潜在的风险。
(三)进行风险——效益评估
由于护理风险管理的首要目标是提高对患者的护理效益,确保病人的安全,但护理风险和护理效益又是一对并存的矛盾体,所以护理风险管理并不等于消极地规避所有的风险,而是尽可能的减少人为及系统组织上的风险,实施有效的护理程序。如在实施新技术新疗法时,4 必须对该项治疗的风险与效益进行评估,只有当预期的效益较风险大时,才建议病人接纳风险。
(四)完善输液管理制度
通过对输液流程的分析及病人意见的调查,找出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存在风险环节,并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以预防风险的发生。常见的输液管理制度包括:药物皮试结果管理制定、过敏性药物使用规范、特殊病人、特殊治疗同意书、谈话与签字制度、相关护理文件管理规范、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及药品现场封存管理制度,特殊药物使用警示制度、输液反应处理规范、各类输液相关情况应急处理预案、用药宣教制度等。
(五)建立风险事件报告系统
风险事件报告是风险管理策略的一项积极的活动,它提供关于可导致风险事件发生的事实。这是一种内部报告机制,以提示机构事件已经发生,同时提供一个情况还仍清楚的调查机会。这样的文件被称之为风险事件报告。在实施风险事件报告时应遵守以下一些重要原则。第一,报告必须是客观报告事件。报告的目的是报告事实,个人的观念不应当包括在文件中。第二,发生事件的种类必须有记录。这有助于对风险事件进行趋势分析。第三,报告应当包括对病人在事件发生前后的情况评估。这有助于帮助评估伤害的严重程度或风险暴露的严重程度。第四,在病人病历中不要对报告进行引证。风险事件报 5 告是一种内部报告机制的机密。如果病人的病历中提到报告的证据,病人以后进行法律诉讼时,报告就必须在法庭中呈示。第五,要确保风险事件的上报率。通过加强风险事件呈报的监督,改变风险事件管理、不将风险事件的呈报作为处罚的依据等方法可提高风险事件的上报率。
(六)完善证据系统管理
护士在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的同时,要加强护理证据的收集与管理。与静脉输液相关的证据主要包括:护理记录、各类同意书,各类有护士签名的治疗执行单等。对一些风险性高的操作必须有文字的记录,如实施特殊治疗(如化疗)和特殊操作(如PICC)的患者必须实施知情告知和签字制度。各类输液执行单应按规定的时间执行同时要签上执行者姓名和执行时间。护理病历要准确客观地描述了所提供的治疗护理及病人的反应。由于一个法律诉讼可能发生在事件发生的几年后,因此病历通常是唯一可得的、能提供是否存在违反医疗护理规范等信息的真实资料。然而,当病历资料存在不连贯、矛盾、不能解释的时间空隙,涂改、变更、遗漏或字迹难以辩认时,病人资料的真实性将被怀疑。因此护理病历中的文件必须是客观的、清晰的、及时的、完整的及准确的。
(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俗话说,起诉敌人易,起诉朋友难。当病人认为护士是不友好的、对其是冷漠不关心时,如果发生伤害或意外事件时,病人容易采取法律行为。相反,如果护士与病人之间的沟通渠道是通畅的,病人有生气、害怕或不满的事件可能很快被护士发现并解决,一些纠纷也就容易避免。因此在输液过程中,护士要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
(八)加强输液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的目的是确保安全和持续提高为病人服务的质量。它可作为风险管理的一种策略。而加强护士的技能培训和配备必要的人员是质量保证和改进的前提。对于输液后医疗废物管理的质量监控也应是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当今,对费用的不断公开和病人维权意识的不断加强,输液护士必须提供高质量的静脉输液护理。优质的护理服务是预防风险的最好方法,如果提供的护理是恰当的,病人得到合理的监护,护理行为被准确的记录,与医生及时沟通病人的情况,病人伤害及法律诉讼是可以避免。
三、静脉输液中的职业防护
静脉治疗护士在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危害是发生血源性传播性疾病。导致护士发生职业性血源性传播疾病的主要途径皮肤粘膜发生血液暴露和发生针刺性两大类,其中以针刺伤为主,占了80%。研究证实,20多致病因子可以通过血液传播,目前已确定的血液传播疾 病有乙肝、丙肝、艾滋病、埃博拉出血热、梅毒、疟疾等。其中以乙肝、丙肝、艾滋病的危害最大。预防血源性传播疾病的主要措施包括:
(一)开展教育干预
主要是通过普及标准预防的知识来达到减少护士暴露于污染血液的机会。标准预防要求把所有病人的体液及血液都视为有传染性的,在可能暴露于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包括洗手(操作前后)、戴手套;当病人体液或血液有可能飞溅到护士面部时,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的口罩和防护眼罩;当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护士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的隔离衣或围裙;当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护士在做侵袭性操作时要保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防止被针头、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对于以上标准预防的内容,护理管理者要建立教育制度和检查制度,通过教育和检查让所有护士树立并遵守标准预防原则。
(二)实施工程干预
主要是通过提高护理产品的安全性来降低护士针刺伤的发生。基于此种目的的产品目前已开发了不少,可归纳为以下几类:一是无针头产品;二是具有安全保护性装臵的产品,如针头可回缩至针筒的注射器、针头可自动变钝的注射器、带保护夹的针头等,这些针头的共同特点是针头在使用后或使用时与使用者处于隔离状态;三是个人保 8 护性产品,如用于单手回套针帽的装臵;四是锐器收集箱的使用。对安全性产品的选择要重视两点,一是对产品的安全性进行评估,二是对产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由于并不是所有的针刺伤都会导致同等的感染机会,预防针刺伤的最终目的是预防血清阳性转化,加上安全性产品的高成本,因此要达到干预的低耗高效,必须将重点放在高危针刺伤的防护上。美国CDC研究显示在建立静脉通路过程中发生的空心针头导致的针刺伤是最危险的,可导致94%的血清阳性转化,因此产品的选购重点应放在用于静脉通路的更安全的针头设备上。在实施工程干预时培训至关重要,因为对一个不熟练的护士而言,最安全的产品也达不到安全的目的。
(三)落实强制性干预
目的是通过法律或法规手段来强制性要求各用人单位为员工提供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从而减少护士的血液与体液的暴露。目前我国与护士职业性血液暴露相关的法律主要是2003年由国务院颁发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卫生部下发的《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严格落实《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关于“医疗废物实行分类收集、使用后的医疗废物,无需作消毒、毁型处理(不具备集中处理医疗废物的农村除外),直接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放入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或容器内,针头、刀片等锐器放入符合规定的锐器收集箱。”这一规定,从理论上可以减少近一半针刺伤的发生。
(四)完善行政干预 行政干预是通过制度的建立、完善达到预防护士职业性血源性病原体的暴露。医院应当建立以下制度:
1. 建立护士血源性病原体暴露的报告与反馈制度
建立护士发生被HIV、HBV、HCV病人血液或体液暴露时的报告流程。当发生这种暴露时,相关部门要做好以下内容的登记:暴露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暴露的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暴露源种类及含有病毒情况、处理方式及处理经过、是否实施预防性用药、首次用药时间、药物副作用及用药的依从性、定期检测结果及随访情况等。定期将本院护士职业性血源性病原体暴露情况进行汇总分析,以简报或其它形式反馈给护士,通过这种直接的数据反馈可达到教育护士的目的。
2.制订预防血源性疾病的安全操作手册,落实护士培训制度 做好职业性血源性病原体暴露防护工作,最直接、简单、有效的办法是提高护士自我防护意识与技能,培训内容包括标准预防、新产品使用、预防针刺伤措施、相关法律法规和院内规章制度等,要将培训内容纳入护士岗前培训与继续教育课程。安全操作手册的建立为护士培训、护士工作提供了直接的指导。
3.建立员工的预防保健制度
包括建立入职前体检制度、强制性表面抗体阴性者乙肝疫苗接种制度、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及定期体检制度等。
四、护士发生职业性血源性病原体暴露后的处理
预防职业性血源性传播疾病的焦点应放在初级预防——减少针刺伤上,但对于已发生意外者,医院也必须提供必须的预防性治疗支持。
(一)局部处理措施
1.被污染的皮肤: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2.被污染的粘膜:用0.9%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3.如有伤口,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并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反复冲洗,冲洗后用75%乙醇或0.5%碘伏消毒。
(二)建立伤后血清学的随访制度
医院应当有发生职业性血源性病原体暴露后的随访与咨询制度。1. HIV暴露后的随访制度
如果病人的HIV抗体阳性或结果不详,伤者尽快作HIV抗体测试作底线,如果阴性,在暴露后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进行相关血清学抗体抗原检测。
2. HBV暴露后的随访制度
暴露后对病人进行表面抗原检测、伤者进行表面抗原和抗体检测,如果病人抗原阳性、伤者抗原阴性、抗体阴性时要在6个月内定期检测。
3. HCV暴露后的随访制度
病人和伤者进行丙肝抗体测试,如果病人抗体阳性,伤者阴性,则6个月后复查。
(三)伤后预防性治疗方案
1. 护士职业暴露HIV后的预防性治疗方案
发生HIV暴露后,在伤后几个小时内立即使用叠氮胸苷被证实是有效的,但它不能预防所有感染的发生。
2. 护士职业暴露HBV后的预防性治疗方案
发生HBV暴露后,如果伤者为HBV易感者(未接受过疫苗者、接种过后无反应者或抗体效价已下降至10mlU/L以下者),应于24小时内(最好不超过7天)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并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3. 护士职业暴露HCV后的预防性治疗方案
目前无特效的伤后预防措施,有人认为早期诊断早期使用干扰素可能有效。使用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