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民健保政策分析 - 华东师范大学精品课程网
全民健保政策分析
壹、当前之问题与剖析
目前全民健保面临之问题共可分下列几点:
一、财务逆差
二、药价黑洞与浪费
三、医疗品质有待提升
四、医院总额预算实施引起之疑虑
一、财务逆差
民国八十五年至八十九年间,实际保费收入成长率平均为3.9%,而实际医疗费用成长率平均为8.7%,两者缺口高达负4.8个百分点,显见健保费用占GDP的比率虽然没有显著增加,但总支出却的成长速率却远高于保费成长。
事实上,任何国家的健保制度,只要在固定的费率下,经过一段时间,财务收支必然发生失衡现象,其原因如下:
1.人口老化增加医疗需求
台湾地区人口寿命日渐延长,出生率却不断下降,使得人口快速老化,对于医疗保健的需求量也因此高涨,支出势必亦迅速增加。
2.所得增加促进医疗需求
在我国国民所得不断增加,生活水准提高之下,人们对维护健康质与量的需求也愈来愈多,例如,早年住院有电风扇就够了,现在若无中央空调,病患绝难接受;医疗上,以前诊察照X光,现在超音波、CT、MRI多成为必要之诊疗。所得增加,需求增加;需求增加,费用当然也会提高。
3.科技发展增涨医疗费用
医疗科技的突破,除研发本身以及新药物和仪器的费用高昂外,与其相关的医疗支出也会增加,例如:威而刚的发明,虽然健保不给付该药,但却为此带来泌尿科诊察量的激增,促使健保医疗支出上涨。
由于人口老化,民众期望升高,高科技引进外等因素,使得医疗费用与日增涨,再加上,保费收入成长赶不上实际医疗费用成长,在保险费率不变的情况下,经过一段时间,健保收入必然无法平衡收支。因此,长期而言,调整保险费率是必然的。
然而,卫生署于今年九月实施的健保双涨(调整健保费率与门诊部分负担),由于程序不符,整个调涨费率的过程、精算的内容如何,未能对社会大众做完整交代;而调涨部分负担根本是将财务困境转嫁给病人,使民众因病而贫,或者因贫而无法就医,且目前保费负担仍有许多不公平和不合理之处,即使经济景气,仍易遭群体反对,更何况现在正值大环境不景气、百业萧条之际,就算调涨具备合法性,但缺乏合理性,也必然引发民众之强烈抗争。
二、药价黑洞与浪费广受批评
所谓的药价差,系指健保局支付医疗院所之药费与医疗院所实际购买价格间之差距。通常发生的情况有三:
一、医疗院所实际购买价格低于健保药品支付价格,二、基层诊所采简表申报之药品利润,三、医疗院所使用低价药品浮报或以高价药品申报。后两种状况是制度设计与健保局稽核的问题,第一种则是一种「畸形」的市场交易。健保局估计每年药价差之金额为一百多亿元,而民间则估计约达二百到三百多亿元之谱,这笔钱堪称健保黑洞!
由于药价差乃是因健保药价基准、支付制度、及药商间彼此竞争而产生,因此药品进货量的多寡,决定了医疗院所是否具有议价的能力。大型医院进货量多,就有能力压低进价成本,药价差就会较大,而小型医院诊所由于议价能力低,也就倾向买较便宜的药品。再者,各药商为获得医疗院所的青睐,也会以回扣、赠品、以及其它优惠方式来提升诱因,最后双方形成默契,黑洞于焉成型。药价黑洞本质上是市场未能形成完全竞争,所产生的「不公」交易。
由于相同的成分有不同的厂牌,而若干不同成分常具有相同疗效,因此即便药品由健保局统一招标,甚至医院用药后由健保局直接支付给药厂、药商,医院亦可透过采用某一特定
成分或厂牌的方式,要求药厂提供折让。(如:捐助基金、资助出国费用、赞助举办研讨会等)。
只要订有支付价,必然有价差。如果完全依照进价支付,则导致医疗院所不再具有议价动机,反而导致药价居高不下,药业获得高额利益。处理药价黑洞之重点在于价差应遂步加以缩减。要解决药价黑洞,必须先从健保法的相关规定之修改来着手。
「有全民健保就一定有浪费」实是洞察人性的真理。只要是第三者(保险人)付费必然导致医、病双方均产生之道德风险(Moral-Hazard)。部分民众「不看白不看」的现象固然屡见不鲜,而部分医疗院所「可住(院)可不住的,要住;可割(手术)可不割的,要割;可照(内视镜)可不照的,要照;可开(药)可不开的,要开」,甚至直接作假图领健保支付之种种行径亦时有所闻。这些浪费之个案确有加以处理之必要,但也应以整体(宏观)观之,我国健保相较他国浪费并不特别严重。
三、医疗品质有待改善提升
全民健保既已相当程度地消除了国人的就医障碍,提升医疗品质便应是全民健保下一个努力的方向。由于医疗信息不对等的关系,民众很难判断医疗提供服务者所提供医疗品质的优劣,而目前的支付制度鼓励长病短看,次数多,每次时间短。健保支付较高金额给仪器、检验、药物、注射,而对诊断、病人教育支付不足或过低。
举例而言,民众年平均就医次数由12次增加至15次,使平均每次门诊的时间常减至3-5分钟(美国为18-20分钟),其不仅不符合医疗准则,亦影响医疗品质;每人每次门诊平均药品种类为4.1种;前述均为先进国家的2-3倍;抗生素使用偏高,而检验检查次数亦大幅增加。此外因急重症及住院照护支付偏低,导致大型医院不断扩张一般门诊部门,造成医疗支付费用中门诊占68%(先进国家约40%),住院仅占32%之畸形现象,并且影响医师选择设置诊所科别、医学生选择住院医师训练科别之意向,长期而言不利于医疗体系的平衡发展,未来我国医疗体系很可能将失去照护急、重症之机能,导致急、重症病人将面临求助无门的窘境。凡此种种,皆是当前制度设计未考量品质所造成之结果。
四、医院总额预算实施引起之疑虑
我国于民国八十七年一月开始进行牙医门诊总额、八十九年七月开办中医门诊总额、九十年七月实施西医基层总额,并自今年七月一日开始实行医院总额预算制度。
由于医院总额项目较为繁杂,为避免冲击过大,目前医院总额健保局的作法是秉持「简单上路、渐进改革」的原则:今年内各医院申报制度仍沿用旧制,除非下半年整个医疗费用申报成长超过预定值,否则医疗给付不会缩水。但由于上路前夕,爆发医师公会全联会以及医院协会孰应承办及执行医院总额之争议,造成政策急转弯,改由健保局自行办理、暂不委外的结果。
总额预算制原本的精神,是由付费者与医界代表协商总额,在固定年度总额的前提下,由医疗服务提供者自订支付标准及主导专业审查,除专业自主权得以提升,亦可促进同侪制约,使医疗行为趋于合理,达到节制医疗费用上涨、确保医疗服务品质的目的。并藉由医事团体自主管理、保险人的行政干预大幅减少,解决目前专业受到干预的疑虑。
目前这种由健保局负责审查及计算每点金额、而由医疗提供者负责财务平衡及品质提升的现象并不符合总额制度权责相符的精神,显然不合理。总额制度若要长期经营,还是应由医界自行承办。总额预算不委外、专业审查也沿袭旧制,将无法达到专业自主、同侪制约的目的。有限的医疗资源无法进行有效的分配,将使得成效大打折扣。
贰、政策建议
一、健保体制改革,扩大参与,权责相符。
目前健保财务全由政府部门承担(卫生署及中央健保局),民众必然反对调整费率,要求增加健康照护;而医界也必然要求调高支付标准。
因此,在多元民主社会下(如多数欧洲国家),多由付费者代表(如:劳工、农民、渔民等)以及医疗提供者代表共同协商医疗服务范围以及保险费用,其所协商的金额,即化为费率,而政府仅担任监督以及当双方协商不成时的仲裁角色,以避免健保中断。
我国健保虽已有费用协议委员会,但其所决定之费用不必然化为费率,也不必承担收取保险费的责任。因此,可将健保监理委员会以及费用协议委员会加以合并,于卫生署下设立全民健保基金会。决定给付项目及与医疗提供者协商总额及品质指针,依总额订定费率收取
之。每年依总额及品质指针达标率,支付金额给医疗提供者团体,审查由医疗提供者团体自主管理,政府避免夹挤于付费者及提供者间。基金会除享有决定医疗照护范围及健康照护指针的权力,且同时负担财务平衡的责任。
基金会成员由付费者代表(如:劳工、农民、渔民等)共占三分之二,政府代表仅占三分之一,与医疗提供者团体共同协商。如此一来,不仅能减轻政府的责任,亦能增进各界的参与,使健保的施行更加符合民意。
二、保险财务制度改善
保险财务计算方式,改为政府负担的部份依目前负担全部全额为基数,依每年经济成长率及医疗费用上涨率订定公式支付之。顾主以人事薪资支出总额一定比率负担之,民众则以综合所得税义务申报人之总所得一定比率(但定有负担下限及上限)缴交保险费。初估因此项扩大费基,可使民众之费率在2%以下。综合所得税纳税义务人之扶养亲属不再论人计算保费,对老人、小孩、低收入者均可得到保障,增进社会共同分担,简化收缴行政及工会抗争。
三、彻底消弭药价黑洞
目前健保的门诊费用支出,有30%花费在药价上,初步估计,其中长期慢性病用药约占10%,其它用药则约占20%。
依据健保法规定,保险对象应自行负担门诊或急诊费用百分之二十。由于一般门诊用药约占门诊费用支出的20%,再加上就医行为本身即具有信息不对等性,可比照加拿大免除门诊的部分负担(包含基本、检验及药品部分负担),但需自行购药的制度(亦即消除健保就医的第一道财务障碍)。如此不仅可促进医药分业,亦可减少专为拿药而看病的不当医疗资源浪费。
建议修法,民众就医免除门诊部分负担。但牙医、复健、中医伤科及长期慢性病赴医院就医者,应自行负担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之门诊或急诊费用(即长期慢性病赴诊所就医免部分负担)。
鉴于牙医、西医复健及中医伤科非以用药为主,仍维持原部分负担,依目前平均医疗费用资料估算,牙医百分之
五、西医诊所复健百分之
十、中医伤科百分之十,皆约为五十元,并未增加现行民众负担。而长期慢性病赴诊所就医免部分负担,但至地区医院就医,平均医疗费用百分之五约为五十元、区域医院百分之八约为一百元、医学中心百分之十约为一百五十元,仍维持转诊之精神,弹性规定其负担比率,并授权主管机关得公告以定额方式收取。如此即可使药价黑洞自动消失。
大型医院的药品议价空间相对于小型医院及诊所来得大,并不符合公平,且依照现行的药价支付制度,将令小型医院的生存空间益形压缩,而使得我国的医院趋向大型化。上述修法,将可解决此等不公平现象,并且促进各药局价格及服务上的良性竞争。药局亦会提供相同药效、相同剂量但不同厂牌的信息给民众选择,健保局也不必限定哪些药品为健保使用之药品,只要经卫生署公告核准即可采用,如此将能因应新开发药品进入我国市场之需求,减少不必要的纷争。另外,在目前健保制度下,医疗院所是药品的主要「经销商」,因而产生大幅的药价差。让民众自行到药局购买,不仅可打破此种经销管道、消除药价黑洞,并可使医师回归诊断治疗之医疗专业。住院用药的部分,可比照棉棒、纱布、针头等医疗用品,视为医疗成本的一部份,利用论病计酬或论人计酬将其内含,使医院无须自己赚自己的药价差,让药价差消弭于无形。
四、提升医疗品质
在目前的总额制度下,扩大论质计酬、论病例计酬(并以实施医疗准则、临床路径、住院及出院计画为必要的品质管理配套措施)及论人计酬。导入将病患照护好,才支付费用的精神(如糖尿病、高血压、洗肾、呼吸器依赖、癌症等病患),避免做的愈多,愈浪费,收入愈高。且在总额下,量愈多,单价愈低。另在卫生署设立医疗品质委员会订定指针,每年评估品质下限,则第二年之总额予以打折。对品质好的提供者,予以奖励
第二篇: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安庆师范学院精品课程网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修订稿)(供化学、专升本使用)
学时数:51学时(暂定)
学时数:51学时(暂定)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求
总结85年以来,《仪器分析》作为选修课的教学经验,以及面向二十一世纪化学专业本科生对仪器分析知识的要求,根据我院学生实际所能达到的水平,及我院的主要为培养师范生的人才目标,参考北京大学《分析化学》教学大纲,制定了现阶段我院《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具有灵敏度高、快速、容易实现自动化的特点,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经济发展对产品质量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仪器分析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师范生对仪器分析知识的了解是将来成为一个合格中学教师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总体上讲,着重于学生对各种仪器分析知识的了解,掌握部分仪器分析法的应用。
二.本科程的相关课程
本课程需要的预备知识:高等数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有机化学、普通物理、电子线路、计算机基础、化工原理,建议本课程安排在四年级第一学期进行。
三.课程内容简介及教学要求
本课程使用教材:朱明华.仪器分析.2nd,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由于仪器分析技术发展很快,如计算机处理技术的提高,教材中如何用Gran作图法在图纸上作图就无需介绍,因此,主讲教师应密切注意仪器分析发展的动向,结合我院的教学要求,以及全国考研所涉及的仪器分析的知识,随时对课程内容进行增删。
目 录
第一章 引言(2学时)要求:了解
第二章 气相色谱分析(10学时)
§2-1 气相色谱法概述
要求:了解
§2-2 气相色谱分析理论基础
要求:理解
§2-3 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
要求:掌握
§2-4 固定相及其选择
要求:了解
§2-5 气相色谱检测器
要求:理解
§2-6 气相色谱定性方法
要求:掌握
§2-7 气相色谱定量方法
要求:掌握
§2-8 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
要求:了解
§2-9 气相色谱分析的特点及其应用范围
要求:掌握
第三章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8学时)
§3-1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
要求:了解
§3-2 影响色谱峰扩展及色谱分离的因素
要求:理解
§3-3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类及其分离原理
要求:理解
§3-4 液相色谱法的固定相
要求:掌握
§3-5 液相色谱法的流动相
要求:了解
§3-6 高效液相色谱仪
要求:了解
§3-7 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类型的选择
要求:了解
§3-8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应用实例
要求:了解
第四章 电位分析法(10学时)
§4-1 电化学分析法概要
要求:理解
§4-2 电位分析法概述
要求:理解
§4-3 电位分析法测定溶液的pH值
要求:掌握
§4-4 离子选择性电极与膜电位
要求:理解
§4-5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性
要求:理解
§4-6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种类与性能
要求:了解
§4-7 测定离子活(浓)度的方法
要求:掌握
§4-8 影响测定的因素
要求:掌握
§4-9 测试仪器
要求:了解
§4-10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分析应用
要求:了解
§4-11 电位滴定法
要求:掌握
§4-12 自动电位滴定
要求:掌握
§4-13 电位滴定法的应用和指示电极的选择
要求:掌握
第五章 伏安分析法(8学时)
§5-1 极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要求:了解
§5-2 扩散电流方程式──极谱定量分析的基础
要求:理解
§5-3 半波电位──极谱定性分析原理
要求:理解
§5-4 干扰电流及其消除方法
要求:掌握
§5-5 极谱分析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
要求:掌握
§5-6 极谱催化波
要求:理解
§5-7 单扫描极谱
要求:掌握
§5-8 方波极谱
要求:理解
§5-9 脉冲极谱
要求:理解
§5-10 溶出伏安法
要求:理解
§5-11 单指示电极安培滴定
要求:理解
§5-12 双指示电极安培滴定
要求:理解
§5-13 双指示电极电位滴定
要求:理解
第六章 库仑分析法**(选修)(2学时)
§6-1 法拉第电解定律及库仑分析法概述
要求:掌握
§6-2 控制电位电解法
要求:掌握
§6-3 控制电位库仑分析法
要求:掌握
§6-4 恒电流库仑滴定
要求:掌握
§6-5 库仑滴定的特点及应用
要求:了解
§6-6 自动库仑分析
要求:了解
第七章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7学时)
§7-1 光学分析法概要
要求:了解
§7-2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要求:掌握
§7-3 光谱分析仪器
要求:了解
§7-4 光谱定性分析
要求:掌握
§7-5 光谱定量分析
要求:掌握
§7-6 光谱半定量分析
要求:掌握
§7-7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特点与应用
要求:理解
§7-8 火焰光度分析
要求:掌握
第八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6学时)
§8-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概述
要求:了解
§8-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基本原理
要求:理解
§8-3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要求:了解
§8-4 定量分析方法
要求:掌握
§8-5 干扰及其抑制
要求:掌握
§8-6 测定条件的选择
要求:掌握
§8-7 灵敏度、特征浓度及检测极限
要求:了解
§8-8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法的特点及其应用
要求:掌握
§8-9 原子荧光分光光度分析简介
要求:了解
第九章 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选修)(4学时)
§9-1 分子吸收光谱
要求:理解
§9-2 紫外吸收光谱的产生
要求:理解
§9-3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
要求:了解
§9-4 溶剂对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溶剂效应)
要求:理解
§9-5 紫外及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要求:了解
§9-6 紫外吸收光谱的应用
要求:了解
§9-7 荧光分光光度分析介绍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选修)
§10-1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概述
要求:了解
§10-2 红外吸收光谱的产生条件
要求:了解
§10-3 分子振动方程式
要求:了解
§10-4 分子振动的形式
要求:了解
§10-5 红外光谱的吸收强度
要求:了解
§10-6 红外吸收光谱的特征性──基团频率
要求:了解
§10-7 影响基团频率位移的因素
要求:了解
§10-8 红外光谱定性分析
要求:了解
§10-9 红外光谱定量分析
要求:了解
§10-10 红外分光光度计
要求:了解
§10-11 傅里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计
要求:了解
§10-12 试样的制备
要求:了解
第十一章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选修)
§11-1 核磁共振原理
要求:了解
§11-2 核磁共振仪
要求:了解
§11-3 化学位移和核磁共振图谱
要求:了解
§11-4 自旋偶合及自旋裂分
要求:了解
§11-5 图谱解释
要求:了解
§11-6 简化图谱的方法
要求:了解
第十二章 质谱分析*(选修)
§12-1 质谱分析概述
要求:了解
§12-2 质谱仪器原理
要求:了解
§12-3 双聚焦质谱仪
要求:了解
§12-4 飞行时间质谱计及四极质谱计
要求:了解
§12-5 离子的类型
要求:了解
§12-6 质谱定性分析及图谱解析
要求:了解
§12-7 质谱定量分析
要求:了解
§12-8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要求:了解
§12-9 质谱分析应用
要求:了解
第十三章 其它仪器分析方法*(选修)
流动注射分析,热分析法,电子能谱分析法,激光光谱分析法。
四.习题数量及要求
课堂教学每2学时布置一次作业,鉴于《仪器分析》教科书后习题和思考题很多,学生必须做完其中一半交给教师批改,以便教师掌握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其余作业教师可不批改,但所有习题和思考题教师必须根据教学进度及时辅导。辅导可采用集体辅导和个别答疑相结合,辅导学时不少于18学时,辅导时间可安排在晚上或在上午第一节课之前。
五.考核方式及要求
考核方式为考试(笔试),要求期中和期末考试。考卷从北京大学题库中由计算机选题组卷,分A、B卷,按学院考试纪律严格要求,做到一视同仁。
六.参考文献
1.2.3.4.5.6.孙传经编著.气相色谱分析原理与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1979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编.气相色谱法,科学出版社,1973 中国科学院甘肃化学物理研究所编.填冲气相色谱,燃料化学工业出版社,1973 W.R.苏皮纳著,詹益兴译.气相色谱填冲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 史景江主编.色谱分析法,重庆大学出版社,1990
成都科学技术大学分析化学教研室编.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化学工业出版社,1984
7.Nina Hadden et al.,Basic Liquid Chromatgraphy,Varian Aerograph,1971 8.方惠群,虞振新等.电化学分析,原子能出版社,1979 9.俞汝勤.离子选择性电极分析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10.H.H.Willard,L.L.Merritt,Jr.and J.A.Dean, Instrumental Methods of Analysis,5th Ed.1974 11.J.J.Lingane,Electroanalytical Chemistry,2nd Ed.,Tnterscience,1958 12.J.海洛夫斯基等著,汪尔康译,极谱学基础,科学出版社,1966 13.P.Zuman,Progress in Polarography,Vol.Ⅱ.,Interscience,1962 14.张金锐.微库仑分析原理及应用,石油工业出版社,1984
15.万家亮编著.现代光谱分析手册,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16.R.D.Braun,Introduction to Instrumental Analysis,McGraw-Hill,1997 17.马怡载,何华肯,杨啸涛.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能出版社,1989 18.B.V, vov,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chemical Analysis, American Elsevier,New York,1979 19.洪山海.光谱解析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科学出版社,1981 20.陈国珍等.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原子能出版社,1983
21.E.D.Olsen,Modern Optical Methods of Analysis,McGraw-Hill,1975 22.黄鸣龙编著.红外光谱与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关系,科学出版社,1958 23.G.W.Ewing,Instrumental Methods of Chemical Analysis,4th ed.,1975 24.Frigerio, Essential Aspects of Mass Spectrometry, Spectrum Publications,Inc.,1974 25.B.J.Gudzinowicz,M.J.Gudzinowicz, Fundamentals of Integrated GC-MS,Part ⅠⅡⅢ,Marcel Dekker,Inc.,New York and Basel,1976
本课程教学大纲由安庆师范学院化学系教授开小明同志执笔,并经分析化学教研室其它教师审阅,存在错误和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2006.04 8
第三篇:对啊网会计直播课程保过吗
对啊网会计直播课程保过吗
对啊网直播会计课程通过学员案例分享
140428-娜娜班同学学习感言:在面授班学了段时间但是直到考试前一个月还不会写分录,各种焦急啊,在最后一个月关头报名了对啊,一次就通过考试啦~~~
对啊网官方网址或关注微信号duiaang,报名请登录官方网站了解详情
对啊网会计直播课程保过吗
第四篇:重庆学习课程:着力改善民生的政策重点分析
学习课程
着力改善民生的政策重点分析
(注意正确答案的标识)
单选题
1.“三驾马车”主要是指:_________。√
A B C D 消费、内部贸易、出口贸易
投资、消费、出口贸易
融资、内部贸易、出口贸易
融资、消费、出口贸易
正确答案: B 2.在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GDP的增长主要倚靠“三驾马车”中的哪两驾? √
A B C D 投资、消费
消费、出口贸易
投资、出口贸易
出口贸易、信贷
正确答案: A 3.______通过《国富论》一书,阐述欧洲产业增长和商业发展。√
A B C D 钱纳理
库兹涅茨
罗斯托
亚当斯密
正确答案: D 4.我国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由于政府的积极财政措施,从2009年第二季度起扭转了下滑趋势,走出了一个____字形反转 √
A B C D V W U 倒U
正确答案: A 5.孙中山强调指出 “人类求生存是什么问题呢?就是___问题。× A B C D 民主
民生
民权
民意
正确答案: B 6._____基于收入经济增长来源将经济阶段划分:初级生产阶段、工业化生产阶段、发达经济阶段的三个阶段。√
A B 钱纳理
库兹涅茨
C D 罗斯托
亚当斯密
正确答案: A 7._____提出了收入差距的“倒 u 假说”。√
A B C D 钱纳理
库兹涅茨
罗斯托
亚当斯密
正确答案: B 8.在经济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______是该阶段的主要驱动。√
A B C D 出口导向与消费导向
出口导向
消费导向
投资导向
正确答案: A 9.“知之非艰,行之惟艰”是___的观点 √
A B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B 10.以下观点错误的是 √
A B C D 取缔非法收入应该坚决打击,规范灰色收入,才可以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扭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
投资性购房应该抑制,大力整顿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医保跨地区转移续接办法至今尚未出台。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正确答案: D 11.从消费结构互补替代角度看家庭的消费,主要分成_____类型: √
A B C 个人竞争性排他消费与公共产品的消费两种
进口替代、出口替代两种
出口导向、消费导向、投资导向三种
正确答案: A 12.购买衣服的消费是一种_____消费。以下选项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个人消费
公共消费
竞争性的消费
排他消费
正确答案: B 13.出口投资是_____决定 √
A B C D 外生性
内生性
相对性
竞争性
正确答案: A
14.工业化初级阶段,资本边际生产率____。√
A B C 高
低
不能确定
正确答案: A 15.2009,_____成为全球出口“冠军”。√
A B C D 中国
美国
德国
印度
正确答案: A 1.在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GDP的增长主要倚靠“三驾马车”中的哪两驾? × A B C D 投资、消费
消费、出口贸易
投资、出口贸易
出口贸易、信贷
正确答案: A 2.我国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由于政府的积极财政措施,从2009年第二季度起扭转了下滑趋势,走出了一个____字形反转 × A B C D V W U 倒U
正确答案: A 3._____基于对工业化历史的观察与研究成果,把一个经济体的发展分为5个阶段,形成了自成体系的经济理论。× A B C D 钱纳理
库兹涅茨
罗斯托
亚当斯密
正确答案: C 4.在经济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______是该阶段的主要驱动。√
A B C D 出口导向与消费导向
出口导向
消费导向
投资导向
正确答案: A 5.以下观点错误的是 √
A B C D 取缔非法收入应该坚决打击,规范灰色收入,才可以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扭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
投资性购房应该抑制,大力整顿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医保跨地区转移续接办法至今尚未出台。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正确答案: D
突出矛盾和问题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1.经济回暖,内生动力不足。2.结构调整矛盾突出。3.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不稳固。4.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效应继续显现,金融领域存在潜在风险。5.经济回升平稳,但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库兹涅茨
库兹涅茨的“倒 u 曲线”
钱纳理经济结构阶段划分:
钱纳理基于收入经济增长来源将典型经济结构转化对应的人均国民生产水平对经济阶段划分:初级生产阶段、工业化生产阶段、发达经济阶段的三个阶段。初级生产阶段,工业化生产阶段为资本积累。发达经济阶段经济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较高,消费和出口共同为经济做出贡献。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1.经济回暖,内生动力不足。2.结构调整矛盾突出。3.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不稳固。4.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效应继续显现,金融领域存在潜在风险。5.经济回升平稳,但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着力改善民生的政策重点分析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1.经济回暖,内生动力不足。2.结构调整矛盾突出。3.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不稳固。4.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效应继续显现,金融领域存在潜在风险。罗斯托基于对工业化历史的观察与研究成果,把一个经济体的发展分为5个阶段:传统社会阶段、起飞准备阶段、起飞阶段、走向成熟阶段、大众高消费阶段和追求生活质量阶段,形成了自成体系的经济理论。5.经济回升平稳,但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因此当前中国现阶段改善民生的重点在于:就业、收入分配、住房、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
着力改善民生的政策重点分析
惠双民教授
一、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伴随经济下滑,一些行业、企业经营困难,财政减收,就业压力增大,民生问题突出。金融危机中,外需萎缩,订单锐减,出口对GDP的贡献率多年来首次由正转负,-3.9%。在政府积极的财政策略下,扭转了下滑趋势,经济率先回升向好。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从一季度的6.1%,逐季加快,迅速回升到年末的近9%,“V”型走势,做到“保八”。中国的GDP增长路径,开始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向依靠“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在金融危机冲击下,消费与投资的两驾马车占主要优势。
2009年,我国汽车产销第一次超越美国,分别完成1379.10万辆和1364.48万辆,跃居全球首位。
2010年1月据中国官方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年进出口总额22073亿美元,全年出口12017亿美元,进口10056亿美元,贸易顺差196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994亿美元。该文章称,德国2009年出口总值达到1.1213万亿美元,低于中国的1.2017万亿美元,中国成为全球出口“冠军”。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温家宝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报告》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改善民生这条主线。
我国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从2008年下半年起明显下滑,到2009年第一季度下降到谷底,但从2009年第二季度起扭转了下滑趋势,开始逐季回升,走出了一个标准的V字形反转,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
但要看到:社会投资、民间投资没有很好跟进。经济的回升主要是依靠政府实施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等政策发挥作用的结果,而社会投资意愿尚未明显跟进。
此外国内居民消费在中央财政刺激下没有很好的促成。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1.经济回暖,内生动力不足。2.结构调整矛盾突出。
3.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不稳固。
4.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效应继续显现,金融领域存在潜在风险。5.经济回升平稳,但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温家宝总理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中国也不例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他指出,中国政策的着力点不仅在于克服短期困难,更要着眼于长远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制约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全面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全面增强经济、社会的整体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中国要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以内需、特别是最终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抵御外部风险的必由之路。必须大力调整内需外需结构,不断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特别要提高消费在内需中的比重,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居民消费预期,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
二、经济增长和发展阶段和民生改善的内在关系
短期看,民生问题是当前中国面临的最为迫切的问题。长期看民生改善和经济增长和发展阶段又呈现什么关系?
经济学的研究是为了使国民财富增长、社会福利增加。所以民生改善是经济学的研究的范畴之一。民生改善是基于经济学的规律的把握和研究,是资源配置要素分配增长方式的转变在内的统一一体的激励、体系的研究。
罗斯托起飞模型(Rostovian take-off model)罗斯托基于对工业化历史的观察与研究成果,把一个经济体的发展分为5个阶段:传统社会阶段、起飞准备阶段、起飞阶段、走向成熟阶段、大众高消费阶段和追求生活质量阶段,形成了自成体系的经济理论。
钱纳理经济结构阶段划分:
钱纳理基于收入经济增长来源将典型经济结构转化对应的人均国民生产水平对经济阶段划分:初级生产阶段、工业化生产阶段、发达经济阶段的三个阶段。初级生产阶段,工业化生产阶段为资本积累。发达经济阶段经济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较高,消费和出口共同为经济做出贡献。
库兹涅茨的“倒 u 曲线”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库兹涅茨在 1955 年发表的《经济发展与收入不平等》的论文中,提出了收入差距的“倒 u 假说”。他提出“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长期趋势可以假设为:在前工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经济增长早期阶段迅速扩大,尔后是短暂稳定,然后在增长的后期逐渐缩小”。在库兹涅茨看来,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过渡的长期过程中,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先恶化,后改善”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
世界银行不同收入阶段对产业发展与支撑研究的结论证实了上述经济结构阶段的变化。
民生经济学分析
民生经济学主要围绕民生在经济学中以及国家从传统社会实现工业经济发展的过程的不同经济阶段以及增长方式的内在机理。分析主要包含了供求分析(边际分析)、需求替代分析、消费结构互补替代三个层面。1.供求分析、边际分析
供求分析是基于边际分析做出的内在分析。
工业初级阶段,资本稀缺,大量农业人口转移到制造业,农村向城市化进程发展。这个阶段以二元经济结构、刘易斯劳动供给无限弹性理论为代表理论: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的传统部门的人均收入水平决定了现代部门工资的下限,现代部门从传统部门大量吸收劳动力,而其工资水平基本保持不变。这是该模型的理论核心。现代部门的利润来自劳动产出大于工资总量的部分,并不断把利润转化为资本扩大再生产,直至传统部门的剩余劳动被全部吸收。
该阶段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资本边际率很高,劳动边际生产率低。资本的供给与积累很高的积极性,人民储蓄倾向高。从需求角度看,劳动边际生产率低,劳动收入低,因此
国内经济在工业化初期,经济靠出口拉动作为主要动力。出口投资、出口导向的投资是该阶段的主要动力。
两种经济学发展方式受到关注:
一、进口替代的工业化模式;
二、市场资本主义发展中国家以出口替代为导向。结果证明:出口替代实现了经济的发展,而进口替代方式未能很好实现工业化进程。
2.需求替代分析
出口投资是外生性决定,相对消费而言,它有很高的替代弹性。所以出口替代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出口导向也是经济阶段的重要特征。该阶段由于资本积累以及国民储蓄高,所以资本边际生产率高,资本分屏的比例也大,而出现库兹涅茨的倒U型曲线。该阶段伴随的社会现象是:收入分配差距逐渐拉大的经济运行规律。
随着经济增长,工业化进入中后期,也就是罗斯托的“走向成熟阶段”,资本的存量扩大,农村劳动转移的逐渐完成,随着资本边际生产率的减少,资本在收入中的收入与份额下降,而劳动的收入与份额提升,消费需求也增加,形成对出口的替代的增加。在经济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出口导向变成了出口导向与消费的共同拉动。
3.消费结构互补替代
从消费结构互补替代角度看家庭的消费,家庭消费主要分成两种类型:(1)个人竞争性排他消费,即我们的衣食住行;
(2)公共产品的消费,如教育类、社会保障类公共产品、基础设施类公共产品等。公共产品消费对消费结构影响重大。如果不能解决好公共产品的消费,那么个人竞争性排他消费就会受到抑制,阻碍内需消费导向的结构发展。
三、当前中国民生改善的重点方面和政策
个人竞争性排他消费与公共产品的消费之间存在互补替代关系,出口导向转向为内需导向,政府必须做好公共产品的提供,减轻居民对消费风险的包袱。因此当前中国现阶段改善民生的重点在于:就业、收入分配、住房、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
就业:个人收入主要来源是就业,通过就业而获得劳动收入。因此只有就业得到保障,才能使得民生得到改善和发展,经济发展才有持久的动力。
温总理说,扩大就业是首要的任务。09年实施了积极的就业政策。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中央实施困难企业缓缴社会保险费或降低部分费率、再就业税收减免及提供相关补贴等政策,鼓励企业稳定和增加就业。开展系列就业服务活动,加强政策支持和就业指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拓宽就业、择业、创业渠道,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等多种形式的灵活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建立健全公共投资带动就业的机制。继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重点提高农民工和城乡新增劳动力的就业能力。
养老保险: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积极推进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加强城乡低保工作,切实做到动态管理、应保尽保。
收入分配: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坚决打击取缔非法收入,规范灰色收入,逐步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坚决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管的收入,完善监管办法。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坚决
打击取缔非法收入,规范灰色收入,逐步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坚决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政府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兼顾效率与公平,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住房:继续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同时支持自助式住房消费,尤其是中低价位、中小房型用地供应。抑制投资性购房,大力整顿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医疗卫生: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医保跨地区转移续接办法出台,保障流动人口就医。
温家宝: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四、“知难行易”与孙中山先生“民生主义”的当下关注
知难行易
知难行易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理论基础。关于“知”与“行”的关系,过去中国的传统是认为行比知要困难,即所谓“知之非艰,行之惟艰”。孙中山认为这种旧的知行理念把难和易完全弄颠倒了,造成人们“以难为易,以易为难”,结果畏其所不当畏,而不畏其所当畏,对真正应该的勇于实践往往视为畏途、缩手缩脚,而对真正应该重视并认真研究的知识和科学,却采取轻蔑忽视的态度、不屑于一顾。这种传统知行观的负面影响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直到近代中国与西方工业化发生正面冲突的时候,演变成为决定胜负的深层文化背景原因。孙中山还提到“信仰不笃,奉行不力”,且“多以思想错误而懈志”,根本原因还在于传统旧说的深刻影响,“是知与不知之故也”。有鉴于此,孙中山毅然决心力辟“数千年来深入于中国至人心,已成牢不可破的知易行难说”,“先作学说,以破此心理之大敌”,针锋相对地创立知难行易说,并把它当作“救中国必由之道”而提出。
《国富论》封面图片
亚当斯密通过《国富论》一书,阐述欧洲产业增长和商业发展,提供了资本主义和自由贸易最为重要的论述基础。此后英国实现了日不落帝国的崛起。通过“知”的科学认知,才能根据规律,行之而易。
孙中山先生“民生主义”
孙中山的民生史观的形成基于对“民生”的认识。早在民国建立之初,孙中山就一再提倡实行民生主义,强调“统一以后,则重心又移在社会问题。”1912年10月,他在上海中国社会党党员大会的演说中指出:“人类之在社会,有疾苦幸福之不同,生计实为主动力。”“社会主义既欲谋人类之幸福,当先谋人类之生存;既欲谋人类之生存,当研究社会之经济。故社会主义者,一人类之经济主义也。”孙中山在此把生计作为社会经济范畴,视生计为关系人类“生活”、“生存”,实为“人类之社会”的“主动力”,这种认识标志着他的民生史观的萌芽。
孙中山的民生史观正式形成于1924年。这一年作了《民生主义》的系列演讲,正式提出以“民生”为社会历史发展原因和动力的理论,并成为他社会历史观的核心,标志着他的民生史观的最终形成。孙中山在演讲中明确指出:“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他反复强调指出:“人类求生存是什么问题呢?就是民生问题。所以民生问题才可说是社会进化的原动力。”“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好像天空以内的重心一样。”“要把历史上的政治和社会经济种种中心都归之于民生问题,以民生为社会历史的中心。先把中心的民生问题研究清楚了,然后对于社会问题才有解决的办法。”“我们国民党所提倡的民生主义,不但是最高的理想,并且是社会的原动力,是一切历史活动的重心。民生主义能够实行,社会问题才可以解决,人类才可以享很大的幸福。”
孙中山说“我在前一次演讲有一点发明,是说社会的文明发达、经济组织的改良和道德进步,都是以什么为重心呢?就是以民生为重心。民生就是社会一切活动中的原动力。”“社会中的各种变态都是果,民生问题才是因。照这样判断,民生主义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就是社会主义。所以我们对于共产主义,不但不能说是和民生主义相冲突,并且是一个好朋友,主张民生主义的人应该要细心去研究的。”
附录:国民政府建国大纲
一、国民政府本革命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以建设中华民国。
二、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
三、其次为民权。故对于人民之政治知识能力,政府当训导之,以行使其选举权,行使其罢官权,行使其创制权,行使其复决权。
四、其三为民族。故对于国内之弱小民族,政府当扶植之,使之能自决自治。对于国外之侵略强权,政府当抵御之,并同时修改各国条约,以恢复我国际平等国家独立。
五、建设之程序分为三期:一曰军政时期,二曰训政时期,三曰宪政时期。
六、在军政时期,一切制度悉隶于军政之下,政府一面用兵力以扫除国内之障碍,一面宣传主义以开化全国之人心,而促进国家之统一。
七、凡一省完全底定之日,则为训政开始之时,而军政停止之日。
八、在训政时期,政府当派曾经训练考试合格之员,到各县协助人民筹备自治。其程度以全县人口调查清楚,全县土地测量完竣,全县警卫办理妥善,四境纵横之道路修筑成功,而其人民曾受四权使用之训练,而完毕其国民之义务,誓行革命之主义者,得选举县官,以执行一县之政事,得选举议员,以议立一县之法律,始成为完全自治之县。九、一完全自治之县,其国民有直接选举官员之权,有直接罢免官员之权,有直接创制法律之权,有直接复决法律之权。
十、每县开创自治之时,必须先规定全县私有土地之价。其法由地主自报之,地方政府则照价征税,并可随时照价收买。自此次报价之后,若土地因政治之改良、社会之进步而增价者,则其利益当为全县人民所共享,而原主不得而私之。
十一、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十二、各县之天然富源与及大规模之工商事业,本县之资力不能发展与兴办,而须外资乃能经营者,当由中央政府为之协助。而所获之纯利,中央与地方政府各占其半。
十三、各县对于中央政府之负担,当以每县之岁收百分之几为中央岁费,每年由国民代表定之。其限度不得少于百分之十,不得加于百分之五十。
十四、每县地方自治政府成立后,得选国民代表一员,以组织代表会参预中央政事。
十五、凡候选及任命官员,无论中央与地方,皆须经中央考试铨定资格者乃可。
十六、凡一省全数之县皆达完全自治者,则为宪政开始时期,国民代表会得选举省长为本省自治之监督,至于该省内之国家行政,则省长受中央之指挥。
十七、在此时期,中央与省之权限,采均权制度。凡事务有全国一致之性质者,划归中央;有因地制宜之性质者,划归地方。不偏于中央集权,或地方分权。
十八、县为自治之单位,省立于中央与县之间,以收联络之效。
十九、在宪政开始时期,中央政府当完成设立五院,以试行五权之治。其序列如下:曰行政院,曰立法院;曰司法院,曰考试院,曰监察院。
二十、行政院暂设如下各部:一内政部,二外交部,三军政部。四财政部,五农矿部,六工商部,七教育部,八交通部。
廿
一、宪法未颁布以前,各院长皆归总统任免而督率之。
廿
二、宪法草案,当本于建国大纲及训政宪政两时期之成绩,由立法院议定,随时宣传于民众,以备到时采择施行。
廿
三、全国有过半数省分达至宪政开始时期,即全省之地方自治完全成立时期,则开国民大会决定宪法而颁布之。
廿
四、宪法颁布之后,中央统治权则归于国民大会行使之,即国民大会对于中央政府官员有选举权,有罢免权,对于中央法律有创制权,有复决权。
廿
五、宪法颁布之日,即为宪政告成之时,而全国国民则依宪法行全国大选举,国民政府则于选举完毕之后三个月解职,而授政于民选之政府,是为建国之大功告成。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2010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本课程聚焦结构调整,关注热点民生,对两会精神进行深层解读。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行业、企业经营困难,财政减收,就业压力增大,民生问题突出。而金融危机中,出口对GDP的贡献率多年来首次由正转负,下拉3.9个百分点。在政府积极的财政策略下,国内生产总值回升到年末的近9%,走出“V”型趋势。在金融危机冲击下,消费与投资的两驾马车占主要优势。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温家宝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报告》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改善民生这条主线。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制度经济学专家,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惠双民教授为您解读当下中国经济发展中民生改善的方法和政策;另外将惠双民教授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思想与当下经济发展相结合,对当下经济发展转型的课题有其独树一帜的启发意义。
第五篇:新农保政策对农村居民养老模式的影响分析
新农保政策对农村居民养老模式的影响分析
摘要:新农保政策实施以来,其实施效果一直备受关注。实证结果表明,这项政策增加了参保老人独居的可能性,降低了老人在养老资金来源方面对子女的依赖,参保老人对社会养老的需求有所增加;同时,提高了参保老人在居住安排偏好上与子女分开居住的可能性。
关键词:新农保;农村居民;养老模式
一、引言
近些年来,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非常严重,尤其是农村老龄化问题,使得农村养老成为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的不断迁移,“养儿防老”的观念日趋淡薄,家庭养老的思想基础也逐渐弱化。而“十二五”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截至2012年底,新农保基本实现了制度的全覆盖,那么,这项政策的实施对农村居民产生了哪些影响?是否对我国农村居民的养老模式产生了影响?对于这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究和讨论。
农村老年人作为新农保政策最直接的受益群体,这项政策是否改变了他们的养老模式,本文?奈⒐鄄忝娣治鲂屡┍Q?老金对养老模式中居住安排偏好,养老资金来源以及代际支持金额三个方面,考察新农保政策对我国农村居民养老模式的影响。
二、主要研究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3年的追踪调查,并选择从居住安排偏好、养老资金来源以及代际支持金额三个方面考察新农保政策对农村传统养老模式的影响,被解释变量分别为老年人的居住安排偏好,老年人养老所依靠的经济来源以及老人与子女问的代际支持金额。
本文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两期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评估新农保政策对农村居民养老模式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新农保政策增加了参保老年人的独立居住的可能性,使得与成年子女一起居住的可能性减小,降低了老年人在养老资金来源方面对子女的依赖,对社会养老的需求有一定程度的增加。由于参加新农保增强了老年人与子女分开居住的意愿,农村老年人更乐意独居或与配偶同住。这也进一步证明了早期文献中所发现的,独居带来的隐私和自主权是一种正常品,当预算约束放松后,老年人对独立居住的需求就会相应增加。估计结果也表明,在决定老年人的居住安排方面,健康状况和经济收入起了决定性作用。新农保提高了健康状况较好、较年轻、经济收入较高的参保老年人独居的可能性;而对于有日常活动能力障碍、年龄较大、经济条件不好的老年人来说,参保后其独立居住的意愿和实际居住安排几乎没有变化。
从老年人依靠的养老资金来源看,养老金使得参保老人的经济独立性有了明显提高,主要经济来源来自于储蓄或子女的可能性下降。说明新农保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农村传统的子女赡养的养老模式。但在代际转移支付方面,参加新农保对代际转移的内在作用机制可能较为复杂。老人与子女间的代际支持金额反而增加,这可能是由于老人选择独居之后,子女对父母的隐性代际支持显性化所致。
(二)相关建议
新农保政策在现阶段对我国农村地区养老模式的影响仍然是有限的,成年子女仍将是参保老人的主要经济来源。因此,新农保政策虽然对农村居民的养老模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
新农保政策的实施对于缓解我国农村地区的养老困境以及“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新农保政策也影响了包括老年人的代际支持、居住安排、养老资金来源等在内的整个养老模式,使得农村居民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迈出了试探性的一步。尽管如此,新农保政策仍未从根本上动摇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在未来几十年里农村居民的养老还是会以家庭养老为主,要想彻底改变我国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模式,必须提高国家的财政承受能力,但同时也需要有专门针对农村地区,具有根本性变革的养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