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政策的预期影响分析(最新) 课程论文(含英文摘要)

时间:2019-05-14 13:44: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延迟退休政策的预期影响分析(最新) 课程论文(含英文摘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延迟退休政策的预期影响分析(最新) 课程论文(含英文摘要)》。

第一篇:延迟退休政策的预期影响分析(最新) 课程论文(含英文摘要)

《政府绩效管理与评估》课程论文

题目:延迟退休政策的预期影响分析 学 院 专 业 社会保障 班 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任课教师

二○一六 年 一 月

延迟退休政策的预期影响分析

摘要:延迟退休政策有效的解决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压力。但同时,延迟退休具有双向性,不合理的推迟退休年龄也将带来就业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文章从延迟退休政策的效应出发, 简要分析了该政策的正面、负面影响。由于具体政策尚未公布,故本文希望通过对相关利益群体预期影响分析来为政府制定、实施相关政策建言。Abstract: The delay retirement policy may solve the population ageing social pressure.But at the same time, delay retirement policy is two-way, unreasonable delay retirement will also bring employment difficulties.Therefore, this paper set out from the effect of delay retirement policy, and carried on the brief analysis to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groups.Because of the specific policy has not yet been published, so this paper will use expected impact analysis to make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government.关键词:延迟退休 预期影响分析 政策建议

Keywords: Delay retirement;expected impact analysis;policy Suggestions

一、现状简介

十八大会议进一步强调了延迟退休的必要性,并指出将在2022年全而实现延迟退休策略。2015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示延迟退休方案应该在2017年推出,最早2022年开始实施[1]。目前,具体的延迟退休政策正在制定,我国以渐进式的退休策略为主,基于此的延迟退休与个人缴纳养老金政策即将出台并实施[2]。如何制定并推行相关政策亟需我们进一步分析,而相关利益群体预期影响分析是有我们探索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二、文献综述

延迟退休现象不是中国特有的情况,在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很早就将延迟退休问题提上议程,并出台政策在社会推广实施。国内外关于延迟退休问题的文献丰富,但国内外学者、公众对此问题的研究一直存有争论。

(一)国内研究综述

延迟退休能解决养老金“空账”问题。由社会保险研究所所长何平主持的《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测算与管理》的课题报告显示:退休年龄每提高1年,养老保险基金可增收 40亿,减支160亿,减缓资金缺口200亿元[3]。

延迟退休,短期内影响就业,长期来看影响不大。蔡秀丽利用公式推算,假定将法定退休年龄推迟5年,分别从短期和长期推测对就业的影响,得出结论:短期内推迟法定退休年龄既不能立刻缓解养老金缺口的问题,同时又会使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需求迅速缩水,增加失业人口,这将进一步恶化我国的失业问题,加剧全球经济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4]。但是,从整个社会发展的长期进程上来看,推迟退休年龄是一条必经之路。

延长退休年龄并不必然导致失业率上升。江西师范大学王钰鑫和河南财经学院樊明教授根据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人口司和联合国国际劳动组织提供的91个国家和地区的法定退休年龄和失业率数据,分性别分析了法定退休年龄和失业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法定退休年龄和失业率完全没有相关性[5]。

延长退休年龄与年轻人就业存在矛盾。吉林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学系硕士研究生李雪在进行延长退休年龄解决养老金“空账”问题可行性研究时提出,虽然退休年龄是否延长与宏观就业量并不直接相关,但是由于人员退休而产生的一个“空位”,被在职人员依次递补以后,最终总会产生一个就业岗位,延迟退休年龄势必会造成这部分就业岗位的减少[6]。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提出,以高校为例,在当前社会非常讲究“编制”的制度安排下,教授的退休与大学生就业是通过“层级接续”挂上钩的,教授退休,腾出位子来,就有一个副教授可以升任教授,有一个讲师可以升任副教授,有一个助教可以升任讲师,助教腾出的位子则可以使一个大学生得到工作,如果教授不退休,后续的一切则都不能发生[7]。

(二)国外研究综述

延迟退休年龄将导致更高的失业率。Franklin A.Michello 和 William F.Ford 运用静态的奥肯定率来解释延迟退休年龄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提出,作为重要解释变量的劳动人口参与率(经济活动人口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直接决定着失业率的高低,如果将退休年龄由 62 岁提高到 65 岁或67岁,将导致更多的劳动者在劳动领域停留更长的时间,从而提高劳动参与率,这样将会导致更高的失业率[8]。

提高退休年龄并不必然带来失业上升。阿德里安.卡尔维杰(Adriaan Kalwij)看来,那种“延迟退休年龄会减少年轻人就业”的论点是在年轻人是老年人的替代品且工作岗位数量固定两个假设基础上的。他在通过实证分析后认为,没有任何证据支持年轻工人是老年工人替代品的结论,但有一些证据表明他们是互补的,同时,工作岗位的数量是经济系统中的一个变量,因此,提高退休年龄并不必然带来失业上升问题[9]。

提高退休年龄更有利于年轻人就业。费舍尔等人的实证研究表明,提高退休年龄不仅不会排挤年轻人就业,相反,在现收现付制下,由于延迟退休实际上是延长了养老待遇的精算期间,从而减轻了企业和职工的缴费负担,这会有利于年轻人就业[10]。

退休年龄不同有悖男女平等。从国际上看,性别平等意味着男女同龄退休,男女不同龄退休就意味着性别歧视,被视为是一种机制性的基于性别的直接歧视[11]。

三、政策影响分析

(一)、可行性评价

我国当前执行的法定退休年龄的规定始于1951年,之后除了对个别情况进行了进一步规定,比如,出于人力资源合理利用的考虑,允许部分高级人才适当延迟退休年龄;处于对员工身体情况的考虑,做出了一些对特殊行业的照顾,允许他们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提前退休,除此之外,到现在基本没有实质改变。

表1 人口年龄结构和老年抚养比(以山东省为例)

退休年龄的制定主要受人口年龄状况、人均寿命、初始就业年龄、劳动力市场就业情况、工作性质和劳动环境、养老保险制度这六方面因素的影响[12]。经过五十多年发展这几个因素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与其它国家相比,我国的退休年龄相对偏低,尤其是对于一些脑力劳动者和公务员行业来说,延迟退休具有极大的可行性;目前,我国人均寿命延长,老龄化现象已经逐渐明显,并且呈现出加剧的态势,国家的养老金支出问题和年轻人未来养老压力突出;我国教育体系的完善使初始就业年龄明显推后,义务教育早已普及,受高等教育群体比例持续上升;经济结构轻型化,服务行业占比上升,对年龄的要求放松;我国家庭结构由男主外女主内向更平衡方向调整,而且女性预期寿命长于男性,目前男女退休年龄差别饱受争议;等等。多种迹象和现象均表明在我国实施延迟退休政策具有可行性。

(二)、日本延迟退休政策的比较分析 日本退休年龄调整政策并不是单独进行的,而是作为整个养老金制度改革的一个部分和项目[13]。也就是说,除了调整退休年龄,变更养老金支付时间和方式之外,日本同步展开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养老体系改革,其基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多种渠道来缓解养老金财政的可持续问题。

表2 1980-2010年日本养老和社会支出变动情况

评价退休年龄政策的实际效果存在一定难度,影响退休年龄政策效果的因素很多。此外,日本从开始讨论到制定政策确定将退休年龄从60岁提高到65岁花费了三十多年的时间,但其真正通过法律强制性要求雇主将退休年龄提高也是近年来才开始的,因而实际效果如何需要进一步的资料来佐证。

表3 1979-2011年一些国家55-64岁劳动者的雇佣率

从目前情况来看,日本提高退休年龄的政策对推动高龄劳动者继续就业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效果并不十分明显,且这很大程度上是历史原因导致的。

表4 2000年和2011年日本高龄家庭收入及其来源构成

再从高龄家庭收入结构来看,日本通过提高退休年龄来实现平衡劳动收入和年金收入的目标也收效甚微——劳动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反而明显下降,说明高龄家庭对年金的依赖程度更高,这与日本提高退休年龄的初衷是相违背的;另外,高龄劳动者的收入状况和工作环境也不尽如人意,一些小企业要完全实施存在困难[14]。

提高退休年龄对降低养老金支出的作用也并不很明显。1980-2010年间,虽然日本人均养老金支出增长速度呈下降趋势,但仍然增长了4倍,扣除人口老龄化因素,也增长2倍,明显比多数发达国家增长速度快。

(三)、延迟退休的正效应

1.应对人口结构转变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直接影响在于改变了人口的结构特征。降低了由于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负担,使得人口养老制度的安排更加方便。另一方而,80后、90后将而临巨人的生活压力,这一方而来源于养老问题。延迟退休为老年人带来经济来源,减少了年轻人的赡养压力。延迟退休使老年人成为社会的主力军,改变了中国人口结构特征,使人力资源安置更加合理。

图1 退休人口赡养率变化趋势[7] 此外,对当前男女不同龄退休的看法, 一种声音认为是性别平等的体现, 一种声音认为存在性别歧视的倾向[15]。两种呼声都有合理性, 实质上是不同群体利益的体现。一个不争的事实, 从对女性关爱出发而制定的女比男早退休的制度被越来越多的女性认为是对女性工作权、发展权的剥夺, 需要调整。2009年2月12日, 国际劳动组织北京局局长康妮女士在“性别平等的退休政策研讨会”发言中指出, 女性比男性提前退休是直接的性别歧视, 中国名列其中。2.减少养老金支付压力

历史遗留问题和传统的养老金体制存在的此许问题导致养老金存在较人的缺口,为防止养老金不足问题,延迟退休是一种可行的方案。在 2012 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曾利用联合国人口司预测的中国未来人口年龄结构的相关数据,建立了基础养老金收支模型进行测算,从结果可以看出,提高法定退休年龄可以为养老保险基金提供一个时间滞后期,即为养老保险提供时间较长的早期投资时间和金额较大的早期投资资金,对缓解养老金吃紧现状是有效果的[16]。

3.使人力资本分配更加合理

在我国,高校和高职教育是劳动者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主要场所。随着高校教育年限的延长,在退休年龄不变的前提下,劳动者的工作年限将缩短。这使得人才培养和其带来的社会收益上存在一定的矛盾。这一矛盾所带来的后果就是人力资本分配不合理、人力资本峰值将后置。而延迟退休则可有效控制人力成本支出,充分发挥岗位职工的能力。

图2 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4.有利于完善劳动力市场。

一些不支持延迟退休年龄的学者给出了最强有力的反对理由,即推迟退休年龄会使原本就有限的工作岗位变得更稀缺,对新生劳动力产生“排挤效应”。该观点只能说明短期内延迟退休年龄会出现劳动力供大于求引发的就业难,但长远看延迟退休年龄对就业不会产生直接影响[15]。这是因为一个国家的就业容量不是取决于退休人员所占据的岗位数量,而是取决于经济发展所能创造的就业岗位的多少。现实生活中一些从事技术性较强工作的劳动者和有专业特长的专家,他们占据的工作岗位往往是新增劳动力不能替代的,对于这部分劳动者退休后继续工作会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效益。在我国,有些人提前退休但没有真正退出劳动力市场,出现了“退休返聘”的普遍现象。由于社会需要这种专门人才,因此通过提前退休给年轻人让出工作岗位来解决就业问题是不科学的。

根据西方国家的经验和教训,20 世纪 70 年代德国、奥地利等工业化国家纷纷采取鼓励提前退休的政策来缓解严重的失业问题,但政策实施后失业率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居高不下。而失业率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的美国,却是世界上退休年龄最高的国家。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延长退休年龄与失业率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11]。此外,我国人口已经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又由于设定的退休年龄偏低,将来的劳动力市场很可能出现劳动力供给明显下降的状况。因此,从长远角度出发延长退休年龄,可以有效增加人力资本供给,完善劳动力市场。

(四)、延迟退休的负效应

1.民众的不理解将带来社会矛盾

一些人从主观意识上希望提前退休,从工作性质角度分析,不同劳动对脑力、体力的需求具有差异。采取统一的延迟退休策略将造成部分以体力劳动者的消极情绪甚至是反抗情绪,反而给工作效率带来了影响[16]。而对于一些文职的稳定工作来说,延迟退休则会造成其经济损失,因此对于无法理解国家政策的人员来说,依然会造成反对意见。因此,延迟退休是否会带来积极影响取决于多方而因素。

2.在短期内增加就业压力

就业难、就业压力人已经成为我国劳动市场的主要特点。劳动力输出也成为高效政府的重要任务。而延迟退休无疑会减少岗位需求,进一步加剧就业压力。同时,科技的进步使人才需求发生改变,高科技人才缺口更人。一些老年工作者则由于无法及时更新技术能力无法继续工作,是否及时退休将成为一种矛盾。

3.短期内不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职工在达到退休年龄时,往往具备熟练的技能和经验,推迟退休年龄会节省员工的培训成本,给企业运作带来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缴费负担。由于 50 岁以上的职工收入相对较高,企业因此给他们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也相应更高,延长退休年龄就意味着企业必须再背负职工几年养老保险金的成本费用,由此企业的总成本费用将会上升,企业的负担随之加重[17]。而另一方面,企业如果继续雇佣老龄员工,会错失用年轻员工来替换老龄员工的良机,不利于解决企业的冗员问题。

4.加重行业间的不平等

企业人员和国家公务员退休后执行不同的退休金制度,但目前正在探索两种制度的并轨,因此影响难以评价[18]。但可以明确的是,如果企业的效益不好,职工会随时面临破产失业和企业裁员等类似风险,没有达到退休年龄就失业的下岗工人将会承受巨大的就业压力。同样,处于社会中低层的低收入劳动者特别是体力劳动者,到了一定年纪后身体负荷已经无法承受高强度的工作,渴望早日退休以领取养老金。一旦实行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势必会使他们心里受挫,工作质量也会大打折扣。对于弱势群体,延长退休年龄会加重行业间的不平等,这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是相违背的。

5.影响老年人的生活

未来几年达到原来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基本都是1955年后出生的这一批人,在即将退休之际,延迟退休势必打乱他们的生活计划和安排[19]。另外,目前中国家庭许多都采取“隔代抚养”,许多人不但要赡养高龄父母,还要帮助子女带孩子,而延迟退休将打乱这一格局。如果延迟退休,家里的老人没人照顾,子女的孩子没人照看。在这种情形下,要么采取雇佣保姆的方式,要么家庭成员中有人要放弃就业,要么就是将老人送进养老院或是年轻人不管生孩子。

(五)、对就业群体的影响评价

从2013 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延迟退休问题问卷调查数据中可知,反对、支持、中立群体占比分别为56.4%、30.4%、13.2%,社会大众反对延迟退休政策的原因主要还是出于“公心”,即支持年轻人就业,除此之外,绝大多数职工反对延迟退休政策是因为个人利益受损,但是不同行业、不同身份的工作人员反对延长退休年龄的具体原因却有差别[16]。

表5 公众对延迟退休政策的支持情况

一线工人和普通职员等蓝领阶层对延长退休年龄表示坚决反对的原因是,他们多从事体力劳动,工作强度普遍偏大,工作收入普遍不高,学历相对较低,工作年限相对较长,保障程度相对较差,身体素质也普遍较差,他们一般都希望提前退休,而在他们身体已经几乎透支,好不容易熬到退休年龄,可以领取与在职工资相差无几甚至高于在职工资的养老金,在家休息的时候却要延长退休年龄,他们自然坚决反对。

图3 分职业身份支持延长退休年龄情况

尽管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目前不用缴纳养老保险,但将问卷调查数据按照单位性质分类,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反对延迟退休政策的比例最高,约占61.8%,原因在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待遇较好,在职的工资与退休后领取的退休金差别不大,而且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到一定级别后再想提升也较为困难。

图4 社会大众反对延长退休年龄的原因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支持延迟退休政策的人员中,高层管理人员占比例最大,达到73.9%,原因在于,他们工作环境相对优越,身体素质相对较好,而且由于他们学历高,受教育年限长,他们希望增加劳动力寿命,发挥自己的专业和管理特长,实现人生价值。并且,对一些领域的高级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五、六十岁的年龄,正是创造力比较强的时候,过早退休对他们个人来说是一种遗憾,对国家和社会来说也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浪费。

四、政策建议与总结

从我国经济和政治发展角度分析,延迟退休具有必要性和必然性。但延迟退休的影响具有双向性,如何平衡多方关系是方案设计的主要任务[20]。针对其必然性,应合理把握时机,合理实施相关策略;针对其负面影响,要积极采用配套政策进行消除。首先,要避免在就业高峰期推行延迟退休,以免带来就业压力。并且要给与老年员工适合的岗位,发挥其积极作用。其次,针对不同的领域工作需求,应施以不同的退休年龄政策,以满足不同岗位的工作需求,缓解经济压力。

参考文献

[1].延迟退休年龄方案计划2017年推出.人民网,2015.3 [2].人民日报:“延迟退休”是为了大家的根本利益.人民网,2015.10 [3].柳文思.从公共政策的视角解读我国延迟退休政策.商,2015 [4].蔡秀丽.关于延迟退休年龄的可行性探讨田.劳动保障世界,2013 [5].王钰鑫,樊明.中国退休年龄调整探究.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0 [6].孙洁主编.社会保险法讲座.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编.2013 中国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09.[8].黄敏.社会养老保险的财政风险及其对策.[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3 [9].Andras Simonovits.Designing Benefit Rules For Flexible Retirement With or Without Redistribution[J],2004 [10].汪建强.英国延迟退休年龄的现实考虑与启示.[J].中国市场,2007 [11].段培华,荐岿.发达国家退休制度博览与启示[J]群众,2012 [12].柴兰蒂.关于推迟退休年龄的可行性分析.当代经济,2013.(2):28~29.[13].张士斌.退休年龄政策调整——日本经验与中国借鉴.现代日本经济,2014 [14].OECD.Ageing and employment policies, Japan [M].Paris: OECD Publishing,2013 [15].陈焊.延迟退休的利弊思考以及政策建议[J].时代金融,2013 [16].綦莎.我国延迟退休问题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14 [17].涂琛.论延迟退休年龄的效应及政策取向.江西财经大学,2013 [18].李丰达.延迟退休的政策影响与建议.中国信息报,2014 [19].金刚.中国退休年龄的现状、问题及实施延迟退休的必要性分析.社会保障研究,2010 [20].肖婷.延迟退休对我国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分析.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

第二篇:我国延迟退休的政策分析

我国延迟退休的政策分析

作者简介:施灵杰(1989-),男,汉族,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政治哲学和公共人力资源。

摘要:在人口老龄化和养老金缺口加大双重压力下,延迟退休似乎成了一个必然趋势。本文从公共政策的视角出发,介绍了延迟退休的政策背景、官方态度,并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政策的论证分析,最后结合国内外关于延迟退休的经验,提出适合我国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延迟退休;社会保障;养老金;人口老龄化

一、延迟退休政策的背景信息

当前,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趋严峻和社会养老金“空账”问题不断凸显的背景下,有关退休年龄改革的问题再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2011年末全国60岁以上人口达185亿人,占比91%,增加了025%,而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自2002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预计到2035年我国将面临两名纳税人供养一名养老金领取者的情况。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和未来劳动力供给可能面临的问题,加重了社会养老金支付压力,成为导致中长期我国养老金收支失衡的重要原因。

二、我国政府对于延迟退休的官方表态

2008年人保部就称正酝酿在条件成熟时延长退休年龄。2011年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表示,从应对人口老龄化和长远发展来看,延迟退休年龄应该是一种选择。2012年中国政府网发布《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其中提到“十二五”期间,中国将研究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的政策。2013年中国社科院等机构陆续向人社部提交了各自版本的养老保险改革方案。2013年11月15日当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退休年龄政策。所以,从历年的官方表态上来看,延迟退休应该是一种必然,且符合世界潮流。

三、我国养老制度分析

(一)理想的养老制度。中国远在周朝便有完善的养老体制。到了现代,家庭养老结合社会养老成为主流。而理想的社会养老制度应当具有以下结构:第一,建立起全国性的基础养老金项目,满足国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第二,作为补充层次,应当建立起各种形式的年金养老金,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水平;第三,大力发展储蓄性养老金计划。

(二)我国目前养老制度面临的问题。90年代我国确立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采取的是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式。按照制度设计,社会统筹的部分可以现收现用,但是个人账户的钱存在那里等退休以后再用。但在当时建立这个制度之前,整个社会上有很多退休人员和即将退休人员没有缴过费,而他们的养老金也得从基本养老金里出。但是单位缴纳的那部分钱不够来支付养老金,所以这些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有一部分便来自于原本不能动用的个人账户,这便形成了“个人空账”。另外,由于养老双轨制的存在以及缺乏完善的立法,我国的养老制度一直为人诟病。

(三)延迟退休是对现有养老制度的纠偏。为了缓解养老金缺口的压力,延迟退休政策这几年一直为社会所广泛关注。据专家计算,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我国养老金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缓减基金缺口约200亿元,可以有效地缓解目前我国养老金面临的压力。

四、延迟退休政策的分析论证。一项政策的实施必然会牵涉到很多人的利益,延迟退休更是关系到每个人将来的养老问题,因而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关注。目前,对于延迟退休主要分为支持和反对两派。

(一)支持的理由

1、缓解养老金压力。按照专家们的计算,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我国养老金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缓减基金缺口约200亿元。延迟退休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养老金的压力。

2、维护代际公平。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若不及时调整工作周期,势必会影响代际公平。而且,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寿命在不断增长,一般到了70多岁,人便会将属于自己的养老金消耗光,而现代人普遍能活到80多岁,这时候便开始消耗别人的养老金资源,本质上是一种不公平的表现。

3、对人力资本的合理使用。现代人普遍接受了较高的教育,随着受教育年限的增加,30岁刚刚开始工作并不是件稀奇事,但是在目前的制度下,18岁参加工作的人和30岁参加工作的人都可能是在60岁退休,这既是对前者的不公,也是对后者劳动能力的浪费。

4、我国目前的退休年龄属于偏早型。纵观全球,很多发达国家在近二十年间都对退休年龄进行了调整,目前大多数西方国家的退休年龄在60到67岁之间,大多为65岁。

(二)反对的理由

1、延迟退休增大就业压力。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张车伟副所长曾指出,当前中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超过1.1亿人,每年大约有300万左右的人退休,但中国每年新增就业机会只有1000万左右,如果提高退休年龄,就占去机会的30%。

2、延迟退休不利于社会公平。对于体制内的工作人员或者脑力劳动工作者来说,延迟退休并不会对其产生多大影响。但是对于一些体力劳动者来说,年龄越大体质越弱,很难再继续工作下去。另外还有一些国企的下岗员工,因国企改革而下岗,后来又因为种种原因很难再就业,他们一直盼着到了法定年龄就可以领取养老金,政策一旦调整,他们无疑将受到重大打击。

3、“有命交社保,没命拿社保”。2009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为73岁。因此,若将退休年龄推迟到65岁的话,那么交了几十年养老金后却只能拿8年的养老金。有网友算了笔账:以中国平均寿命73岁算,月薪3000,60岁退休每月2164,65岁退休每月2786。60岁退休共领2164×13×12=337584元,65岁退休2786×8×12=267456元。多缴五年养老金,结果少领70128元。

4、应先破除双轨制。对于养老金双轨制的存在,民众对此早已怨声载道。如果全国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全部纳入统一的社保体系,那么将极大地缓解养老金紧张的局面。

5、现有退休年龄政策执行不力。我国当前城市人口总体的平均退休年龄为56.1岁,其中男性平均退休年龄为58.3岁,女性为52.4岁。很多人认为,在现有退休年龄政策都执行不了的情况下就冒进地延迟退休,显然不合理。

五、国际和国内经验借鉴

(一)北欧老年就业政策的启示

21世纪以来,北欧五国为了应对养老金账户的压力,纷纷推行了改革,下面以冰岛为例。首先,冰岛制定了一系列激励老年人就业的社会保障政策与法律。冰岛法律规定领取养老金年龄为67岁,并立法取消了75岁以上老年就业者必须领取养老金的最大年龄限制。冰岛的养老金包括公共养老金、职业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其次,冰岛为了改善老年就业环境,也制定了健全的政策与法律;最后,冰岛为了提高老年人的就业能力,还十分重视成人教育,大力开展终身教育。根据北欧的启示,一味以经济利益为诱导来实施延迟退休显然过于简单粗暴,做好配套的工作同样非常重要。

(二)上海弹性退休机制的启示

2010年上海实行弹性退休机制,根据自愿原则,可申请延迟退休。弹性退休制度可以有效地解决不同工种之间工作年限差距较大的问题。但是这种弹性退休制度也暴露出了部分不足,一方面,弹性退休的对象范围,给部分国企领导以制度缺漏,甚至可能产生寻租机会;另一方面,柔性退休激励机制不足,多干几年养老金没有大幅增加,很难为多数人接受。所以尽管弹性退休制度是一个不错的尝试,但其本身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六、探索延迟退休,完善养老制度的路径选择

(一)延迟退休方案的设计

1、渐进式延迟退休。延迟退休受阻本质上就是整体利益与个体利益、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之间的博弈。首先,关于延迟退休政策,不能哪一年放出来哪一年就开始实行,应当过渡几年,让社会民众理解延迟退休的政策和意义,以此来减少改革的阻力;其次,在具体实施上,可以按照每年延迟退休2个月的“小步快走”的方式来实施;最后,面对不同行业的工作者,应当做出人性化的区分,允许艰苦岗位的男女适当提前若干年领取养老金。

2、退休年龄与领取公共养老金年龄实行分离。在过去我国总将领取公共养老金年龄和退休年龄当一回事处理,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面对这个问题,应当分开考虑。由于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包括身体状况、学历条件、家庭因素等,所以应当允许每个人自己安排自己的退休时间。不到领取养老金年龄就退休的人,应当按照一定的比例少拿养老金。

(二)完善我国养老制度

建立多支柱的社会养老保险计划已经成为世界保障制度发展的普遍规律,发展补充层次的年金养老金计划和自愿储蓄性养老金计划是这一规律的客观要求。完善的养老制度,有助于人们在提前退休到领取养老金这一段“空白期”内维持生活。所以,大力发展年金养老金制度和自愿储蓄性养老制度迫在眉睫。尽管我国的《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等法规相继出台,企业年金已经开始运作,但是目前为止仍然很不完善。另外,大力发展储蓄性养老金计划,也可以向个人提供补充收入保障。

(三)构建社会的公平正义大环境

社会政策上构建公平正义,本身就是中央政府的责任。十八大强调了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发展的权利。而构建关于养老金体系的社会公平正义的大环境,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着手。

1、养老双轨制的并轨改革。社会保障应当遵循公平、正义、共享原则,现在的双轨制明显不符合这一原则。民盟中央经济委员会主任郑功成教授提出了改革双轨制三步走的方案:第一步,尽快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责任分担机制,让其工作人员也像企业职工一样承担缴费义务;第二步,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待遇进行结构分解,将现在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分解成“基本养老保险金”与“职业年金”,其中的“基本养老保险金”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相同,“职业年金”与“企业年金”对应。降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金”,使之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待遇接近;第三步,放弃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与工资增长挂钩的机制,代之以与“企业职工养老金计发办法”一样的机制。至此,彻底消除导致两者之间差距的因素,制度“并轨”也就水到渠成。①

2、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创造适合老年人就业的公平环境。由于延迟了退休年龄,也就意味着相当多的老年人还需继续工作一段时间,所以创立一个适合老年人就业的公平的环境就显得格外重要。根据北欧的经验,颁布统一的《反歧视法》或者《就业保护法》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提升老年人的就业能力也至关重要,国家应当大力开展成人教育,特别是老年人的教育。(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注解:

①引自http://news.china.com.cn/2012lianghui/2012-03/12/content_24872986.htm

参考文献:

[1]杨志超.北欧老年就业政策对我国延迟退休制度的启示[J].学术界,2013(7).[2]杨东升,刘峰.对于当前延迟退休年龄之必要性的质疑――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J].劳动保障世界,2013(4).[3]荣莉,林健.国外退休年龄研究及研究建议[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1(5).[4]叶晓倩,韩锟.欧盟国家养老金改革评析及其启示[J].中国软科学,2004(11).

第三篇:延迟退休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

大 连 大 学

工商管理人力资源论文

论文题目:

延迟退休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 学

院:

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

工商管理102 指导老师:

刘英侠 学生姓名:

张彩霞 学生学号:

10361054

完成日期: 2012 年 09 月 11 日

0 延迟退休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

摘要:是否应该延长退休年龄?这个问题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官员近日的一段模糊表态,再度引发舆论热议。本文主要从养老保险、企业竞争力、经济效益、就业等方面分析延迟退休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关键词:延迟退休 人力资源 养老保险 社会发展

退休年龄的调整,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经济政策,涉及人口结构,人力资源供求,代际关系,社会保障基金平衡等多方面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相应推迟退休年龄,应该是一种必然趋势。政策的实施与否,都对社会有着很大的影响,利弊并存。

一、积极方面

根据我国退休年龄背景:现行退休年龄源于20世纪50年代劳动保险条例的规定:男职工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而在制定这个政策时,全国人口平均寿命只有50岁左右。[1]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退休年龄政策方面出现了一些矛盾。一是退休年龄偏低与人口寿命延长的矛盾。目前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3.5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二是女职工按不同身份执行两种退休年龄,实际工作中引发诸多纠纷。一些观点认为,对于女性,55岁正是一生事业的黄金期。这时强行让她们退休,不仅是对女性的歧视,也是对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会保障协会观察员罗兰德·西格指出,在工业化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主要方法是推迟退休期和使劳动力队伍老龄化。据此,延迟退休似乎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它对社会发展有以下几方面的积极影响。

(一)缓解养老金缺口压力

退休年龄是养老保险制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我国提前退休和低龄退休具有负面效应,而低龄退休是造成我国养老金负担过重的原因。据人社部统计,截至2011年年末,我国企业养老金结余1.9万亿元,从全国层面上不存在养老金缺口问题。未来全国养老保险基金能够做到长期收支平衡。而最新发布的研究 报告《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预测,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3万亿元。[2]如果延迟退休,一方面是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选择之一,最重要的是缓解当前养老金缺口的压力。延迟退休年龄,意味着那些面临退休但还有精力继续工作的工作人员还可以留在自己的岗位上。他们同样可以有能力为社会做出贡献,为企事业单位获得效益,进而也取得了一定的收入。退休年龄的调整,使得收入和支出大幅度的增加和减少,结余也增加,缓解了国家对养老金的支出。

(二)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企业发展

劳动力成本主要是由工资和包括养老金在内的保险福利待遇组成。近年我国国有、集体企业因其要缴纳较高的保险费率而日益沉重,阻碍企业的发展,退休金无论是工资的一部分还是利润的一部分,在经济过程中总是表现为劳动成本的一部分。而其他条件不变,退休年龄愈早,劳动力成本愈高。据有些专家预测,将退休年龄逐渐提高,相应的缴纳率降低。缴纳率降低,企业支付的劳动成本降低,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企业发展,能够吸引更多的劳动力就业。

(三)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

据统计,2006年我国各类离退休的科技工作者达到600多万人,约为在职工作者的20%左右,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有能力继续为社会发挥作用的约占70%。社会对老齢人力资源仍有很大需求。[3]他们的价值并未终结。延迟退休年龄,能够有效的利用老龄人力资源。

上世纪80年代即呈现老龄化趋势的香港,较早重视老年人力资源的再利用。1998年,特区政府社会福利署推行“老有所为活动计划”。随着中国内地NGO(非政府组织)的兴起,退休人才的再利用也开始进入本土公益组织的视野。北京市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张光洛退休后,又被返聘,对打工子弟学校的教师进行培训。老龄人力资源仍是人力资源的重要部分。从性别的角度看,我国现行的退休年龄制度更显不合理,女性的预期寿命更长,但退休年龄却要早于男性10岁或者5岁,这影响了女性的养老金水平。人力资本投资周期的延长,可以维持劳动者在更长时间周期内的工作,这是延长退休年龄的另一重要原因。同时延迟退休,既满足了老年人继续工作的热情,也充分利用了人力资源。面对着如此多的有能力的即将退休人员,延迟似乎是个很好的选择。

二、消极方面 人力资源部门和社会保障部门在对“延迟退休年龄”展开研究以为国家提出相关建议,虽然这一政策未实施,但引起社会各方的关注和争议,尤其是在如今就业形式严峻的情况下,反对者居多,年轻人就业更面临挑战。

过去30多年,我国就业工作取得巨大成就,这不仅表现在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而且也表现为就业的供求形势得到改善。然而现在劳动者过剩,就业形势越来越严重。[4]延迟退休更是加剧了就业现状。

(一)不利于普通劳动者

对于企业职工工资低,工作条件恶劣,尤其一些临近退休的下岗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和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的人员延迟退休会损害他们的利益,因为缴费增加,而领取养老金总数减少。这样造成社会不公平,不利于普通劳动者和低收入者。

(二)加剧年轻人就业压力

日前中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超过1.1亿人,每年大约有300万左右的人退休,占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3%。但每年新增就业机会只有1000万左右,如果提高退休年龄,就占去机会的30%。这个比例相当惊人。当前我国就业形势总体仍供大于求,延长退休年龄势必会占据岗位,进一步加剧就业紧张形势。这一政策可谓是雪上加霜。

尤其是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大学生就业走向有两条途径:国家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员工。企事业单位用人机制灵活,退休年龄延长不会阻止单位解雇不合适的老员工,也不妨碍老员工主动辞职,所以影响不大。公务员岗位则特别有限,每年200万左右的毕业生中,只有约7900人能成为国家公务员,即使算上各省市政府招聘的人数,占的比重也特别小。

三、总结

退休年龄的调整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经济决策,涉及到诸多深层次的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尽可能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在期望享受政策实施带来的利益时,要充分考虑它同时可能会带给我们的弊处。分析延迟退休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来看,各界对延迟退休年龄看法不一,分歧尤大。可见,这项尝试在增进一部分人权益的同时,也可能影响另一部分人的权益。因此,延迟退休年龄不可“一刀切”,而应该给参保人充分的选择权利。

参考文献

[1] 退休年龄相关网站

[2] 新华网.养老金缺口放大加重财政负担[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2,265 [3]张默宁.退休老人:负担还是资源[J].新智慧,财富道,2012.9 [4]张车伟 蔡翼飞.中国劳动供求态势变化、问题也对策[J].人口上经济,2012,4

第四篇:公共政策分析期末——关于延迟退休政策的分析

公共政策分析

——关于延迟退休政策的争议

姓名:张扬 学号:13325038 学院:教育学院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

关于延迟退休的政策的概述

为什么延迟退休?因为养老基金有亏空。为什么养老基金有亏空?因为养老制度转轨时,留下了巨大的空账。为什么养老制度需要转轨?因为最初制定的国家养老体制,已无路可走。

近日公布的2015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显示,剔除财政补贴后,2015年养老保险“亏空”将超过三千亿元。《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为填补养老金缺口、缓解财政补贴压力,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的工作已经进入实施阶段。

2008年11月,人保部社会保障研究所负责人就称,有关部门正在酝酿等待条件成熟时延长退休年龄,有可能女职工从2010年开始,男职工从2015年开始,采取“小步渐进”方式,每3年延迟1岁,逐步将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在2030年前,职工退休年龄将延迟到65岁。

2010年9月,关于“是否应该推迟退休年龄”的话题再度引发热议。起因是在《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的发布会上,人保部副部长王晓初表示,有专家指出,到2035年中国将面临两名纳税人供养一名养老金领取者的情况。

2012年7月,社科文献出版社和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 发布了《人力资源发展报告(20112012)》。报告显示,中国当前城市人口总体的平均退休年龄为56.1岁,其中男性平均退休年龄为58.3岁,女性为52.4岁。报告认为,中国退休年龄偏低,因为在这个年龄段中,大多数劳动者依然身体比较健康,精力比较充沛,这种退休年龄造成了中国人力资源的浪费。

2013年11月20日下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在国新办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延长退休年龄是大势所趋但将采用“渐进式”。

2014年3月9日上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示,人社部会在2020年前,将延长退休年龄的方案推出来,此方案是渐进式的退休年龄办法。2014年3月9日上午,列席全国人大会议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延迟退休方案将在2020年前推出。

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中,健康状况较差的仅占 26.9%,且这些人口有不少具备较高技术水平,积累丰富的专业技术和领导管理经验。他们认为,中国低龄老人利用率偏低,开发不足。莫荣和陈兰预计,未来20年,随着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第三产业发展,对劳动者体力要求会下降,而对沟通能力等要求将提高,对老年人力资源的需求将上升。而且未来的劳动年龄人口变化也会使得社会对老年人就业的需求增加,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未来将不断下降,由 2011年的 9.2亿逐步下滑至2050年的 7.0亿。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结合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进行专题询问。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回答委员询问时表示,现在的养老保险缴费水平确实偏高,“五险一金”已占到工资总额的40%至50%。

对于近期同样受到高度关注的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问题,马凯表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作了明确要求,但是社会上分歧很大,认识并不统一。其解决思路是,“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还有明确目标的问题,退休年龄是推迟到63岁还是65岁?还有时机选择、节奏掌握、配套措施以及监督实施的问题”等都需要深入研究。

2012年7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提出,我国应逐步延龄退休,建议到2045年不论男女,退休年龄均为65岁。在建议未被采纳的时候,法定退休年龄是如何规定的?各行各业的退休年龄是否是一样的 2015最新法定退休年龄的基本概述:

法定退休年龄是指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批准,《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104号)文件所规定的退休年龄。即: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人:

(一)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周岁,并且连续工龄满十年的;(二)男年满五十五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三)男年满五十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应当准予退休。[1] 专家测算,从全国来看,延迟退休可以使我国养老统筹基金一年增加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约200亿元。延迟退休可以降低国家养老金支出的压力。

关于延迟退休政策的分析

一、讨论许久的“延迟退休”政策:政策的起原与进展

延迟退休,也称延迟退休年龄,简称延退,是指国家结合国外有些国家在讨论或者已经决定要提高退休的年龄来综合考虑中国人口结构变化的情况、就业的情况而逐步提高退休年龄或延迟退休的制度。

1951年,我国颁布的《劳动保险条例》中规定了我国男职工的退休年龄为60周岁,女职工的退休年龄为50周岁;195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中规定男工人与男职工年满60岁,女工人与女职工年满50岁可退休养老;1955年颁布的《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暂行办法》中规定退休年龄有“女职工”与“女干部”之分;而从1978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暂行办法》中,第一次对退休年龄进行了调整——“办法”中规定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参加革命工作年限满10年的干部均可退休;1992年的《中共中央组织部和国家人事部(组通字[1992]22号)文件》中规定从发挥女领导干部作用和有利于女干部培养选拔的角度规定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以及事业单位中担任党务和行政工作的女干部,其退休年龄可到60周岁;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25号《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中规定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应当退休以及公务员在工作年限满20年后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50周岁或工作年限满30年可提前退休,这一条例也沿用至今。

目前,我国现行退休政策下的退休情形及其退休年龄的规定中规定退休分为提前退休、到龄退休以及延迟退休三种情况,提前退休分为三种情形,分别为特殊工种退休(男55周岁,女50周岁)、病退以及退职(男50周岁,女45周岁)、矿产企业员工提前退休;而到龄退休则是男60周岁,女工人50周岁,女干部55周岁;而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则可以延迟退休,男干部、专业技术人员60-70周岁,女干部、专业技术人员55-60周岁。

“延迟退休”政策引发了激烈的政策讨论。近日,人民网推出“聚焦养老金改革”系列报道,有关养老金是否存在缺口、延迟退休等热点问题引起社会关注,得到网友强烈回应,仅人民网网友留言达3千余条。其中关于延迟退休留言占大多数,9成以上都不赞成延迟退休。根据人民网2012和2013年两次网调显示,反对延退的网友分别占93.9%和68.6%。另一边,建议延长退休年龄的专家反映称,国外退休年龄普遍为65岁,我国还是60岁,与国际不接轨。来自企业界的代表则反映,老人退休后,年轻职工跟不上,部分老人60岁还可以继续工作,但也只能退休后作为返聘人员回到单位,一则没有正常的劳动关系,二则一旦发生工伤,无法获得赔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专家也表示,据了解,企业中部分技能高、身体好,还有余热需要发挥的老同志,通常愿意延迟退休,在现实生活中早已经有很多人如此做,但是由于法定退休年龄横亘在此,法律对他没有形成特别保护。

“延退”政策的出台,从制定计划到即将实施,受到了大批专家学者的鼓励推动,却也遭受着几乎所有民众的反对,对于这一政策的出台一方面是由于相较国际上,中国的退休年龄和其它国家比起来算早的,中国目前的法定退休年龄为男60岁,女55岁(干部)或50岁(工人)。而在欧美国家普遍的退休年龄都为65岁,美国为67岁,日本为男65岁,女60岁;另一方面,中国各地不断曝出养老金亏空的事件,许多地方的养老金已经入不敷出,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且老人比率不断上升,加之养老金逐年提高支付比,这就使得未来养老金亏空数额会变得越来越大,需要使用更多的财政补贴来添补这一空白;而民众方面,因为受影响的大部分是处于基层工作的人们,特别是即将到来的退休,马上可以休息享清福了,却因此要继续工作多五年,也就意味着除了要多副处五年的劳动外还得多缴纳五年的养老保险,少拿五年的养老金,这当然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的。因此“延退”政策的出台也就成了利益相关者与政府间的一场博弈。

二、“延迟退休”政策出台后利益相关者分析

公共政策的实质是对价值和权利的权威性分配,因而会对不同利益相关者产生不同利益受益或者受损效应,一般可将其分为政策的利益受益者、受损者以及利益无涉者或者说利益中立者。

“延迟退休”政策出台的利益相关者可以分为:一是利益受益者,二是政策受损者、中立者两大派别。利益受益者包括中央政府、各级地方政府、对于适龄退休想要留任职务的人(如技术骨干、高层领导等);利益受损者、中立者包括即将退休的基层职员、刚刚参加工作的职员、已经退休的干部(领导、职员)。

(一)政策受益者:政策出台过程中的支持派

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延迟退休是由人社部最初提出来,目的在于缓解目前全国范围内养老金发放的巨大压力,他们是“延退”政策的倡议者和推动者。2008年11月,人保部社会保障研究所负责人就称,有关部门正在酝酿等待条件成熟时延长退休年龄。2010年9月,关于“延迟退休”的话题再度引发热议。起因是在《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的发布会上,人保部副部长王晓初表示,有专家指出,到2035年中国将面临两名纳税人供养一名养老金领取者的情况(目前我国是9个劳动年龄人口对应1个65岁以上老年人口)。人社部部长尹蔚民于2015年3月10日说,希望今年制定出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明年报经中央同意后公开征求意见,后年推出。

2.中央政府以及地方各级政府。延迟退休势必是为了暂缓眼前庞大的养老金缺口,就目前来看,这个缺口是各级地方政府向中央政府申请补贴发放,加之各级地方部门自己补贴一部分因此得以按时发放养老金。另外,有专家也算过一笔账,“延退”政策实行后,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我国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约200亿元。这极大缓解了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

3.对于适龄退休想要留任职务的人。一般的基层的职员或者公务员到达退休年龄后,自然想要退休,脱离繁忙的生活,享受生活。但是对于高层领导和核心的技术骨干来说,延退意味着继续享受高额的薪酬和掌握巨大的权力,这与基层人员退休的心理必然是不同的,延退对他们来说有着巨大的利益。

(二)延迟退休政策的反对者

相较于政策的支持者(中央政府、各级地方政府、对于适龄退休想要留任职务的人)来说,政策的反对者的势力就略显弱小了,基本就是一些基层工作人员,没有什么权力。

但是他们是延退政策施行以后受影响最大的人群,虽然上至中央下到各级地方政府均竭力推行“延退”,但是延退在网上依然受到网民几乎一致的反对,在网上搜索“反对延退”的词条,跳出来的“近九成网友反对延退”的词条多达十万余条。同时,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搜狐新闻客户端,对25311人进行的一项题为“你对延迟退休持什么态度”的调查显示,94.5%的受访者明确表示反对延迟退休,仅3.2%的受访者表示支持,2.3%的受访者表示中立或未表明态度,受访者中,60后占19.1%,70后占39.4%,80后占32.9%。这项调查也印证了这一事实。延退对他们来说意味着多交五年的“五险一金”(据统计占薪金比率单位为29.8%,个人为11%左右,合计超过个人工资的40%,),少拿五年的养老金,这必然会引起巨大的反对而声音。

三、“延迟退休”政策形成分析

从中央带头开始延退计划开始,到2013年8月4日,《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报告2012》在武汉发布。这份报告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人社部、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暨南大学、军事经济学院等部门和高校的众多专家、学者共同攻关完成。报告称,延迟退休目前条件并不具备,暂时行不通。再到2014年3月9日上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示,人社部会在2020年前,将延长退休年龄的方案推出来,此方案是渐进式的退休年龄办法。

这是一项由始至终都遭受着巨大非议的政策,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民众巨大的抗议下,这个政策最终还是修改后即将确定实施。从发现养老金缺口开始制定政策,遭到民众的反对,这个阶段一定程度上对政策的延迟推行以及改动有着极大的影响,毕竟这牵扯到生活在基层的群众的利益。

人社部渐进式延退时间表时间

现在关于“渐进式的退休年龄”的计划时间表——2015年指定延迟退休方案、2016年上报中央同意并公开征求意见、2017年公布方案、2022年实施时间。政策的施行计划以及内容已经初步制定了下来。

“延迟退休”政策的制定的决策者主要由体制内的各级政府与官员构成。人社部作为该政策的主要倡议与推动部门,自始至终坚持政策必须推行;个地级政府、主管部门不管从目前的养老金缺口来看,还是未来面临的巨大的养老金压力也好,也积极主张政策应该推行,尤其是类似于上海这种养老金资金收支缺口每年达到100亿的城市地区,更是迫切希望中央能够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来解决燃眉之急。

虽然对于这项政策,体制内包括给类专家学者中都鲜有反对声音,有的也只是认为现行的“双轨制”才是养老金入不敷出的真正原因,而并非退休年龄过早。因此在整个决策过程中,缺少了有实力雄厚的行动者,这使得这项决策的推行受到的阻力并没有想象中大,大批工作于基层的民众是反对派的生力军。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已经确定了中国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规划蓝图,延迟退休已经是大势所趋,需要尽快细化和落实,变为现实。延迟退休与整个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紧密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互相制约。所以,这项改革要与其他社会保障改革协同推进。改革的实质,是一场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我国的延退应该兼顾公平与效率,延退对于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部门,不同阶层以及不同年龄的劳动者们来说,影响的程度各不相同,对于企事业、机关单位影响也各有不同。改革本就是一次社会利益的调整再分配,公平本来就是相对而言的,要做到对所有人公平是不可能的,所以,决策应该寻求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在保证了了绝大多数的人的利益以后,再去想办法解决小部分人的困难,降低民众抗议情绪,接受新政策,让政策合理化、合法化。

第五篇:延迟退休的利弊分析以及政策建议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延迟退休的利弊分析以及政策建议

延迟退休的利弊分析以及政策建议

摘 要: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的规定始于1951年,几十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健康状况的改善,我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快,人口抚养比和养老金的缴费率持续攀升,养老负担越来越大。因此,从长期来看,用延迟退休年龄来缓解养老金的支付压力就成为了必然趋势,但目前我国对“延迟退休”的争议颇多。分析了延迟退休将给社会带来的积极与负面影响,同时,也给出了几点合理性的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压力;延迟退休

中图分类号:F8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4-0098-02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养老金缺口问题的日益严重,“延迟退休”已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在2014年的“两会”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对外表示:延迟退休方案肯定会在2020年之前出台。因此,我们当务之急是要在认真分析延迟退休的原因以及各方面影响的基础上,研究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和延迟退休政策推出的时间点,公平保障劳动者个体在退休年龄和养老金领取上的权益。

一、延迟退休的原因

(一)我国人口结构逐步趋于老龄化

按照世界通行的说法,当一个国家或地区年龄超过60岁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年龄超过65岁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时,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自1978年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我国严格地控制出生率,减轻人口的过快增长给经济社会造成的巨大压力,大大降低了全社会的出生率。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医学水平和医疗服务也得到了迅猛地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健康程度不断提高。基于以上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在全社会人口中,年轻人口比重不断降低,老年人口比重不断升高,最终表现为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有资料显示,201

5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21亿人,占比增加到16%;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占比增加到17.8%,人口老龄化形势十分严峻。

(二)养老基金缺口巨大

我国的养老金制度实行现收现付制,即用同一时期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的缴费来支付已经退休的一代人的养老金,本期征收,本期使用,不为以后使用提供储备。随着老年劳动者的不断增加,在职劳动者与退休劳动者的比例将会严重失衡,缴纳养老金的劳动者逐步减少,而领取养老金的劳动者大量增加,这就使得养老金的供需矛盾进一步激化,养老金入不敷出,养老基金缺口越来越大,直接冲击着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

(三)退休年龄与受教育程度不适应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受教育年限不断增加,参加就业的年限就会相应减少,也就意味着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期缩短。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和社会平均教育年限的增加,人力资本峰值出现时间后移,在现有的退休政策下,在达到退休年龄的时候,参加社会劳动的劳动者的人力资本存量依然很高,技术知识和社会经验相当丰富,此时退出劳动力市场将造成人力资本的巨大浪费,进而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人们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因此,我国“延迟退休”的现实原因主要在于人口老龄化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的巨大养老金给付压力以及国家所面临的不断继续扩大的养老基金缺口。推行延迟退休政策可以使还具有劳动能力且知识经验丰富的劳动者继续参加社会劳动,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实现他们的职业规划,增加现有职位给他们带来的成就感和自我认同感;另一方面,在增加对社会贡献的同时,也增加了养老金的缴费期限,减少国家对养老金的给付压力,从而有效地减少了财政补贴养老金流量缺口的支出。

二、延迟退休的积极作用

(一)缓解养老金支付的巨大压力

我国的养老金职工退休之后,一方面直接导致缴纳养老保险的人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数减少,使养老金的收入规模缩小;另一方面导致社保部门对养老金的支出大幅度增加,加重国家对养老金的支付压力。特别是在1993年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金筹集方式之后,1993年之前参加工作的劳动者个人账户资金少之又少,1993年之前已经退休的劳动者个人账户资金为零,这样只能从新职工的个人账户中挪出很大一部分资金用以支付这部分退休职工的养老金。推行延迟退休,可以增加劳动者养老基金的缴费年限,推迟养老金的领取时间,积累更多的养老基金,通过这种增收减支的方法可以使养老金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积累,减轻国家对养老金支付的压力和减小养老基金的缺口。

(二)提高退休后的养老金收入

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规定,企业退休人员领取的养老金数目与职工退休前一年统筹地区在职职工的平均工资挂钩,延迟退休可以增加基础养老金的领取数额;另外,对于事业单位的职工来说,退休之后领取的养老金往往与工龄有关,延迟退休相当于延长工龄,相应的养老金也会随之增加。

(三)缓解劳动力短缺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受教育年限的不断增加,我国的人口红利期即将结束。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工作经验、专业知识技术等方面相对丰富的退休人员就更具有竞争力,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短缺人群,延迟退休就会造成我国真正的劳动力资源短缺,长期以来将会给社会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

三、延迟退休的消极作用

(一)损害特定人群的利益

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低的体力劳动者,工作压力大,收入不稳定,到了退休年龄后,体力和精力都跟不上工作的节奏,希望能够按时退休甚至是早些退休,以及早领取养老金,早点享福,延迟退休无疑是让那些重体力劳动者的身体继续惨遭伤害;另外,延迟退休也损害到了低收入劳动者,当企业的效益不好时,可以提前退休到效益好的企业寻找新的工作机会拿到更高的工资以维持以后的生活;延迟退休还影响到了高收入者的生活质量,高收入劳动者在工作期间就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他们不需要靠延迟几年退休来领取更多的养老金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来养老,他们工作很多年之后需要的是更多的闲暇时间或者是被单位返聘给自己带来的心里满足感与成就感。

(二)增加年轻人的就业压力

虽说我国的就业岗位并非是完全固定的,一类劳动力的增加不会必然引起另一类劳动力的减少,老年人与年轻人在受教育程度、工作技能和经验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临退休的阅历丰富的老年人处在高级的工作岗位而年轻人处在低级的工作岗位上,但是对工作岗位的挤占都是从上级往下级的,需要一个中间层次的接续,所以,延迟退休依旧会挤占年轻人的就业岗位。我国每年增加退休人数为600万―700万人,延迟退休也就意味每年会减少600万―700万个就业岗位,而我国每年新增劳动力2 400多万个,这就使得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更加严重,一些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不断向城市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复员转业的军人,还有那些处于失业流动的人员长期处于失业状态,增加就业压力,更甚者会使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失去信心,还可能会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三)增加企业养老金的缴费负担

有些企业职工的工资是随着工龄的增加而增加的,因此,面临退休的老员工的工资一般都会比企业新员工的工资高出很多,相应地,企业为老员工缴纳的那一部分养老金也会随着工资的提高而增加,相比之下,这就使得企业为老员工缴纳的养老金比给新员工的多。延迟退休不仅会使企业工龄高拿高工资的老员工无法退出工作岗位,企业还要依法给他们缴纳更多的养老金,这无疑加重了企业缴纳养老保险的负担。

(四)加重企业用工压力

中国目前的受教育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老年劳动者虽然在工作经验上占有优势,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他们所掌握的知识技术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企业真正需要的是那些身体素质好,具有综合技术能力和先进知识素养的人才,延迟退休只能使那些身体素质差、专业技术落后的老年劳动者依旧留在工作岗位上,造成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下,失业可能性增大,市场竞争力下降,企业负担不断加重。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四、政策建议

(一)解决养老金的双轨制问题

我国存在着特殊的养老金双轨制制度,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不需要在退休前缴纳养老金,但在退休之后可以依法领取高于同一地区同一收入企业退休人员几倍的养老金,这不仅使得企业的职工感到严重的不公平,而且使社会养老基金的缺口增大。如果在实行延迟退休之前能够解决好养老金的双轨制问题,把事业单位职工的退休金纳入全民社会保障体系的管理范围下,让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也按期支付社会养老保险,这样每年缴纳的社会养老基金就会增加很多,财政用于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补贴也会相应地减少很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养老金的缺口问题。

(二)不搞“一刀切”,循序渐进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延迟退休已成必然趋势,但此时时机还不成熟。首先,我们不能搞外部“一刀切”,要充分考虑到行业的差别和工作的稳定性,实行弹性的退休年龄区间,比如从事科教文卫工作的劳动者、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工程技术人员,他们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的技术知识,工作稳定,可以延迟退休几年,做到人尽其才,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而从事建筑行业和矿产行业等体力劳动者可以早些退休养养身体,安度晚年。另外,坚决反对内部“一刀切”,即要尊重个人的意愿,劳动者可以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和家庭生活情况自行安排自己的退休时间。

总之,延迟退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政府应该早作打算,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原因,遵循适时、适势和适度的基本原则,通过讨论让社会达成共识。同时,也要对延迟退休可能引发的各种问题作好充分的准备,以便尽可能地缩小延迟退休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 陈煜.延迟退休的利弊思考以及政策建议[J].时代金融,2013,(2).[2] 张良.统一延迟退休的利弊分析[J].知识经济,2013,(2).[3] 朱聪芬.从人力资本层面论“延迟退休”[J].教育管理,2013,(9).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4] 金刚.中国退休年龄的现状、问题及实施延迟退休的必要性分析[J].社会保障研究,2012,(2).[责任编辑 安 琪]

------------最新【精品】范文

下载延迟退休政策的预期影响分析(最新) 课程论文(含英文摘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延迟退休政策的预期影响分析(最新) 课程论文(含英文摘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