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单项选择题
1. 1928年12月在东北宣布“改易旗帜”、归顺南京国民政府的是()。
A.张作霖
B.冯玉祥
C.张学良
D.冯国璋
2.经过新老军阀的系列混战,近代中国再度在形式上建立统一的中央政权是在()。
A.1927年7.15政变
B.宁汉合流
C.9.18事变
D.东北易帜 3.1928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政权,其性质是()。
A.地主阶级政权 B.官僚资产阶级政权
C.资产阶级政权 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
4.1927年“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喊出一句著名的口号()。
A.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B.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C.兵民是胜利之本D.没收一切土地
5.在大革命失败的危急时刻,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方针的()。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C.遵义会议 D.洛川会议 6.中共八七会议在大革命失败的危急关头确定的方针是()。A 推翻北洋军阀黑暗统治B 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C 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 D 建立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7.国民革命失败后,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 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的是()。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C.广州起义
D.百色起义 8.1927年9月爆发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领导者是()。
A.周恩来 B.毛泽东C.彭德怀
D.邓小平
9.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开辟的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是()。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C.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D.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10.在国民革命失败后点燃“工农武装割据”星星之火的是()。
A.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B.湘鄂西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C.鄂豫皖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D.左右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11.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个土地法是()。
A.《井冈山土地法》
B.《兴国土地法》 C.《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D.《中国土地法大纲》
12.1929年,毛泽东主持制定了“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的()。A.《井冈山土地法》
B.《兴国土地法》 C.《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D.《中国土地法大纲》
13.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存在的“左”倾错误是中国革命受到严重挫折,它是()。
A.瞿秋白的“左”倾盲动错误
B.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C.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D王明“新投降主义”
14.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开始实施战略大转移的万里长征是在()。
A.1934年1月
B.1934年10月 C.1935年1月
D.1935年10月 15.标志着毛泽东领导地位得以确立的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
A.瓦窑堡会议
B.遵义会议 C.中共“六大”
D.七大
16.在1931年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是()。A.毛泽东
B.周恩来C.张国焘
D.王稼祥
17.1931年11月,在“国际路线”的旗号下,召开的批评和指责毛泽东正确主张的会议是()。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C.赣南会议
D.遵义会议 18.中国共产党在遵义会议上集中全力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A.政治和军事问题
B.思想和作风问题 C.军事和组织问题
D.政治和组织问题 19.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内最早提出反对教条主义任务的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张闻天
20.下列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的是()。
A.瓦窑堡会议
B.遵义会议
C.中共“六大”
D.晋绥干部会议 21.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主要由于它()。
A.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B.在军事上确定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在生死关头妥协地处理了党内当时最主要的问题
D.保证了长征转移的胜利
22遵义会议后代替博古对党负总责的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王稼祥
D.张闻天23.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达到成熟是在()。
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4.临时中央政治局迁到中央根据地后,全面推行“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福建开展的运动是()。
A.肃反运动
B.反对 “ 邓、毛、谢、古”的斗争 C.整风运动
D.反对“罗明路线 ”的斗争
2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实行()。
A.政治协商制度
B.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 C.人民代表议会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6.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土地革命()。
A.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 B.变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人民的土地所有制 C.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D.变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7.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都给中国带来严重危害,这两次错误路线产生的根源在于()。
A.共产国际错误指导
B.错误领导人排挤毛泽东
C.中共处于幼年时期,理论思想尚不成熟
D.国民党分化破坏活动 28.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转折点是()。
A.中共五大
B.遵义会议 C.“四一二” 反革命政变
D.八七会议
29.1931 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地点是()。
A.江西省吉安 C.江西省兴国
B.江西省瑞金
D.陕西省延安
30.关于“赣南会议”的说法 , 不正确的说法是()。
A.就是 1931 年 11 月中央苏区党组织第一次代表大会
B.对中央根据地的工作进行了多方面的批评和指责 , 矛头直指毛泽东
C.毛泽东的许多正确主张, 被指责为“狭隘的经验论”、“富农路线”、“极严重的一贯右倾机会主义” D.保留了毛泽东在中央根据地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二、多项选择题
1.毛泽东实际上否定了“城市中心论”,确立了“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的文章是()。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C.《反对本本主义》
D.《井冈山的斗争》
2.下列关于“八七”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是()。
A.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B.会议避免了“左”的错误
C.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D.会议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 3.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人是()。
A.周恩来
B.朱德
C.叶挺 D.刘伯承
E.贺龙
F.毛泽东
4.中国共产党发动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B.开始了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
C.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揭开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 5.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1927年发动的三大著名起义是()。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C.广州起义
D.百色起义
6.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危急时刻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队伍的有()。
A.徐特立
B.郭沫若C.贺龙
D.彭德怀
7.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重要著作是()。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8.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基本内容是()。
A.土地革命
B.武装斗争C.统一战线
D.农村根据地建设
9.在1930年到1931年的三次反“围剿”中,毛泽东领导红军采取的有效军事战术是()。
A.诱敌深入
B.避敌主力、打其虚弱C.消极防御
D.全面出击、步步为营 10.在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毛泽东制定的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是()。
A.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
B.联合中农,限制富农 C.保护中小工商业者
D.消灭地主阶级
11.在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先后在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取得统治地位的“左”倾错误包括()。
A.“左”倾盲动主义
B.“左”倾冒险主义 C.“左”倾经验主义
D.“左”倾教条主义
12.1933年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全面推行后,在江西遭受到严厉批判的是()。
A.邓小平
B.毛泽覃C.谢唯俊
D.古
柏
13.1935年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成立的全权负责红军军事行动的新三人团的成员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C.张闻天
D.王稼祥
14.1936年10月,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是()。
A.红一方面军
B.红二方面军C.红十五军团
D.红四方面军 15.左翼文化运动的代表作有()。A.《子夜》 B.《义勇军进行曲》
C.《茶馆》 D.《生活周刊》
16.土地革命中采用的正确的土地分配方法有()。
A.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
B.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C.地主不分田
D.富农分坏田
17.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者必须回答的两个问题是()。
A.敢不敢坚持革命
B.怎样坚持革命
C.是否继续服从共产国际的领导
D.是否坚持维护革命统一战线 18.广州起义的中共领导人有()。
A.张太雷
B.张闻天
C.叶挺
D.叶剑英
19.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和王明“左”倾机会主义错误产生的共同原因是()。A.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
B.中国共产党不够成熟,缺乏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 C.主观主义
D.对革命急于求成
20.1930年5月,毛泽东撰写的《反对本本主义》,提出了下列重要思想()。
A.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B.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C.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 D.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情况
三、论述题 结合史实,谈你如何理解长征和长征精神?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10 CDDAA CABAA 11-20 ABCBB ACCAB 21-30 BDBDB DCDBD
二、多项选择题
1-5 BD ACD ABCDE ABD ABC;11-15 ABD ABCD ABD ABD ABD;
三、论述题(略)
;6
6-10 ABCD AB AB AB ABCD 16-20 AB AB ACD ABC ABCD
第二篇: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P126-132有何历史启示?
2、遵义会议的转折作用与历史意义与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P136/P1372、中共早期连续发生的几次“左”倾错误及其原因分析。
基本史实:
四、八一南昌起义
1、时间:1927年8月1日(八一建军节)
2、领导: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
3、结果:一部转移到广东海陆丰地区,一部由朱德、陈毅率领转战湘南。
4、意义:南昌起义是中共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它在中共党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时期。
五、革命摇篮井冈山
1、创立的直接原因: 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湖南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失败,转军井冈山。
2、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领导人:毛泽东
3、地位: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4、创立意义:是中共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5、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毛泽东与朱德,两支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六、红军的长征(1934—1936 年)、直接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实行战略转移、经过(1)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和主要事件: 1934年10月从江西福建交界处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突破湘江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占遵义-四渡赤水(体现了毛泽东的指挥才能)-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挢-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到到达陕北吴起镇-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
一、红
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
(2)遵义会议(1935年1月):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是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意义: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长征的传奇性故事传遍国内外,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红军长征给后人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革命英雄主义、集体主义、艰苦奋斗精神等。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体现。)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有何历史启示?
(一)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实践上)
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方针和土地革命。八七会议以后,举行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1)在革命的危急关头,1927年7月中旬,中共中央临
时政治局常委会决定了三件大事:准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召集中央会议。同年8月7日,召开了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八七会议使中共在政治上大大前进了一步,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2)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这是中共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9月9秋收起义受挫,开始了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实践上)
以农村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而毛泽东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三)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理论上)1928年,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社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明确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还科学阐明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毛泽东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议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做坚决斗争基础上形成的。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五)随着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逐步发展起来。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
(六)启示:这些事实说明:以农村为工作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开展
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积存。
1.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简单版)
(一)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方针。八七会议以后,举行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以农村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
(三)中共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四)随着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逐步发展起来。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
1、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土地革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2.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第一,主要原因在于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现状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一句话,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的、正确的结合起来。(经验不足。没有结合实际情况。理论素质不高。理解不深。)
第二,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敢于和瞎指挥。
第三,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地清理。
第四,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中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占大多数,使党处在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之中。党内出现只注重书本知识,不注重实际的教条主义,只注重感性知识而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影响党的思想、路线和政策。
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土地革命时期,党内连续发生“左”倾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危害。这些错误的发生,主要是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而产生的。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强调,为了纠正错误,必须端正思想路线,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总结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毛泽东早就提出,要注重调查研究,反对本本主义。红军到达陕北后,毛泽东、中共中央用很大的精力,去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1935年12月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批判了大给的关门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
1936年12月毛泽东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部著作,总结土地革命战争中党内在军事问题上的大争论,系统地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
1937年夏,毛泽东写了《实践论》、《矛盾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总结龙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揭露和批判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的错误,深入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地阐明了党的思想路线。
4.遵义会议的转折作用和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转折作用:(1)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机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1)遵义会议的转折作用:
①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是走向成熟的标志。②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我党历史上的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③结束了错误路线,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路线
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中共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这些保存下来的力量,是党和红军的极为宝贵的精华。中共正是依靠这支队伍作基干,使革命力量逐步恢复,发展,壮大,直到取得全国的胜利。
长征胜利的政治意义
1、长征的胜利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红军长征胜利实现了我党北上抗日总方针。
4、通过长征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5、长征的胜利,使中国共产党有了稳固的革命根据地,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有了稳固的后方。
3、红军长征的胜利,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的胜利。
第三篇: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1927年七一五政变以后,一段时间内,国民党的南京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仍然互相对峙。经过几番周折,实现了宁、汉合流。在此基础上,1928年2月,南京国民政府改组。武汉国民政府不复存在。其后,国民党政府的军队继续北伐,于6月进驻北京、天津一带。奉系首领张作霖在退回关外途中,被日本人预埋的炸药炸死。其子张学良于同年12月 29日从东北发出通告,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北洋军阀不再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继续存在。这样,国民党就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
在 1927 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国民党已经不再是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而是变成了一个由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集团所控制的政党。不过,国民党是一个复杂的政党。它虽然被这个反动集团所控制、所领导,但有一部分领导人物不属于这个集团,而且受到这个集团的打击、排挤和歧视;它的不少党员、干部并不满意甚至反对这个集团的领导;在国民党及其统治的军政机关里,都有不少民主分子。就是这个反动集团本身,也不是严密的统一体,而是派系林立,不断进行着明争暗斗,直到兵戎相见。它的“统一”是表面的和不稳定的。即使在蒋介石集团确立了在国民党内的主导地位之后,这个集团内部以及这个集团与其他集团尤其是与地方实力派之间,也仍然矛盾重重,冲突不断。
国民党政府的统治依然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统治,同北洋军阀的统治没有本质的区别。但是,由于国民党曾经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面旗帜和大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由于帝国主义列强一度对它作出过一两项表面上的让步(如承认中国关税自主、允诺取消领事裁判权),一时使人认为它仍在维护民族权利;由于它在形式上暂时地统一了中国;因此,这个政权曾经在一个时期之内,使一些人尤其是民族工商业者产生过幻想,以为中国可能由此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在 1928 年至 1929 年间,中华民族工业有过短暂的繁荣。1928 年注册厂家就有 250 户,资本额达 1.1784 亿元。商业、交通运输业、服务业以至文化教育事业等也在这段时间内有所发展。不过,在 1927 年反革命政变时附和过蒋介石的民族资产阶级,并没有成为中国的统治阶级,民族工商业也并没有得到自由的发展。所以,不久以后,这个阶级中有一部分因为自己的利益,开始逐步形成蒋介石政权下的在野反对派,他们对这个政权表示不满,但又反对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革命。他们发动了一个改良主义运动,想另找一条有利于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国民党所实行的,是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和军事独裁统治。1928 年 10 月,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通过《训政纲领》,规定“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其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时,“以政权付托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之”;指导监督国民政府重大国务之施行,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行之”。这样,北洋政府时期还在形式上存在的议会制度也被彻底废除了。
国民党政府是怎样实行***的军事独裁统治的呢 ?
首先,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军队。据 1929 年 3 月的官方材料,“全国军额达二百万”。实际兵员数远不止此。全国 22 个省中,最多时 20 个省的主席是军人,另外两个虽不是军人也是受军人支配的。国民党还大力加强地方反动武装。各县民团统称保安队。广大人民被置于国民党武装的严密控制和监视之下。
其次,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还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如隶属于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的调查统计局(“中统”)和隶属于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的调查统计局(“军统”),其主要任务就是反对共产党,破坏革命运动,绑架或暗杀革命者和异己分子。1935年11月,平津十校学生自治会发表宣言揭露:国民党在南京“奠都以来,青年之遭受杀戮者,报纸记载至三十万人之多,而失踪监禁者更不可胜计。杀之不快,更施以活埋;禁之不足,复以毒刑。地狱现象,人间何世 ? ”
再次,为了控制人民,禁止革命活动,国民党还大力推行保甲制度,规定十户为甲,十甲为保,分设甲长、保长。保甲内各户要互相监视、互相告发,“共具联保联坐切结”,并从事“碉楼堡塞或其他工事之筹设”和交通干线之“保护”等;国民党政府的征税、摊派等,许多也通过保甲来进行。自 1934 年 11 月起,保甲制度在全国普遍推行。广大人民被禁锢在保甲制度之内。
最后,为了控制舆论,剥夺人民的言论和出版自由,国民党还厉行文化专制主义。大批进步书刊被查禁,许多进步作家被监视、拘捕乃至枪杀。国民党政府主要就是通过这些方法,来维护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利益,巩固自身统治的。
正因为如此,中国人民要争得民族独立和自身解放,就必须同这个反动统治作坚决的斗争。伟大的爱国者宋庆龄在当时说过:“只有以群众为基础并为群众服务的革命,才能粉碎军阀、政客的权力,才能摆脱帝国主义的枷锁,才能真正实行社会主义。”
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 在国民党的统治下,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没有改变,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了有组织的革命力量。白色恐怖笼罩着全国城乡。中国革命转入低潮,中国共产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国民党统治集团将捕杀的网罗张遍了全中国。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运动遭到严厉镇压。共产党被宣布为“非法”,加入共产党成为最大的“犯罪”,共产党的组织不断遭到破坏,党的活动被迫转入地下,许多共产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被捕、被杀。据中共六大时的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多人,其中共产党员26000多人。汪寿华、萧楚女、熊雄、陈延年、赵世炎、夏明翰、郭亮、罗亦农、向警予、陈乔年、周文雍等党的重要活动家先后牺牲。在白色恐怖统治下,一些不坚定分子动摇了,他们纷纷声明脱离共产党、共青团;有的甚至公开“忏悔”,攻击共产主义和共产党,出卖党的组织和同志。据1927年11月统计,全党党员人数由1927年5月中共五大时的 57 900多人锐减到10 000多人。革命的工会、农民协会等也到处被查禁或解散,工农运动走向低落。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了有组织的革命力量。
敢不敢坚持革命 ? 怎样坚持革命 ? 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必须回答的两个根本性的问题。
在严峻的考验面前,中国共产党人表现了坚定的革命立场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他们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又继续投入战斗了。一些追求进步、向往真理的人士,在革命的危急时刻加入了共产党的队伍。年逾半百的教育家徐特立、著名的文学家郭沫若以及在国民革命军中担任领导职务的贺龙、彭德怀等,都在这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受尽压迫的工农群众,重新在它的周围逐步聚集起来。在黑暗的中国,中国共产党独立高举起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旗帜。
但是,怎样坚持革命,即坚持革命应当走什么道路 ? 为了答复这个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长时间的艰苦的探索。
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斗争与土地革命 在革命的危急关头,1927年7月中旬,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决定了三件大事:将党所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向南昌集中,准备起义;组织湘、鄂、赣、粤四省的农民,在秋收季节举行暴动;召集中央会议,讨论和决定新时期的方针和政策。
同年 8 月 7 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选出了以瞿秋白为书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毛泽东在会上着重阐述了党必须依靠农民和掌握枪杆子的思想,强调党“以后要非常注意 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会议还提出了“整顿改编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着新的道路”的任务。八七会议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大大前进了一步,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1927 年 8 月 1 日,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及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领共产党掌握或影响下的北伐军 2 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9月9日,毛泽东等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起义军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在攻打长沙遭遇严重挫折后,起义部队决定南下,向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农村区域转移,并于 10 月 7 日 抵达江西省宁冈县茅坪,开始了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2月11日,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和叶挺、叶剑英等领导了广州起义,对国民党的屠杀政策发动了又一次英勇的反击。从 1927 年大革命失败到 1928 年初,中国共产党还先后在海陆丰、琼崖、鄂豫边、赣西南、赣东北、湘南、湘鄂西、闽西、陕西等地区领导了近百次武装起义。
总之,“革命失败,得了惨痛的教训,于是有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进入了创造红军的新时期。”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或称十年内战时期。
蒋介石是靠国共合作、北伐战争上台的。但是,他上了台,反而把人民推入了十年内战的血海。正是他的屠杀政策教育了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让他们拿起武器去进行战斗。毛泽东就讲过:“我是一个知识分子,当一个小学教员,也没学过军事,怎么知道打仗呢 ? 就是由于国民党搞白色恐怖,把工会、农会都打掉了,把五万共产党员杀了一大批,抓了一大批,我们才拿起枪来,上山打游击。”中国共产党为了坚持反帝反封建的事业而领导人民进行土地革命战争,是必要的、正义的、进步的。
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为了坚持中国革命,在当时的条件下,必须进行武装斗争。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的主攻方向究竟是应当指向城市,还是指向农村呢 ? 这个问题,只有遵循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依靠实践经验的积累,才能加以回答。
从国际共产主义的历史来看,无论中外,都找不到农村包围城市的经验。革命工作应当以城市为中心,这是一个时期内全党的共同认识。中共中央继续留在上海,党的工作重心仍然放在中心城市。但是,所有以占领中心城市为目标的起义很快就失败了。这些起义失败后保留下来的部队,大都经过摸索,逐步转移到了远离国民党统治中心的农村区域,在那里发动农民群众、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和创建工农政权的斗争。除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及时转移到井冈山地区、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外,南昌起义余部—部分由董朗率领转移到海丰、陆丰地区与当地农民会合,主要部分由朱德、陈毅率领转移到湘南农村,在那里开始探索上山打游击、开展农村革命的新的途径,后来也上了井冈山。“广州起义余部一部分也转移到海丰、陆丰地区与农民会合;一部分后来随朱德上了井冈山;另一部分则从广州西北郊转入农村,后来参加了广西左、右江起义。客观环境迫使一批又一批的中国革命者深入到农村区域去坚持革命斗争。
八七会议以后的中共中央依据“找着新的道路”的要求,在领导各地武装起义的过程中,也初步提出了相机占领某个县或几个县、建立革命政权、实行武装割据的思想。1928 年 6 月召开的中共六大,在继续把城市工作的复兴视为革命高潮到来的决定条件的同时,肯定了农村根据地和红军是决定革命新高潮的更大的发展基础和重要力量。1929 年 6 月,中共六届二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在中国,找不到一个经济力量能够统治全国的大城市,所以中国革命要胜利,必须要有红军,必须要有广大的苏维埃区域的帮助。同年 9 月,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更指出:“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这是中国经济基础的产物。” 1930 年 5 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发表署名周子敬的信,明确提出共产党应当以大部分力量甚至全副力量去发展乡村工作;认为革命势力占据了广大农村之后,即可以联合起来包围城市、封锁城市,用广大的农村革命势力以向城市进攻,这样,革命必然可以得着胜利。
这些事实说明:以农村为工作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 1927 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而毛泽东,则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的进攻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早在 1928 年 10 月和 11 月,毛泽东就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 》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明确地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同时还科学地阐述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强调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具备的一个重要思想。1929 年 4 月,针对共产国际和中共党内某些人担心农村斗争超过城市斗争将不利于中国革命的观点,毛泽东指出:半殖民地中国的革命,只有农民斗争得不到工人的领导而失败,没有农民斗争的发展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本身的。随着红军的发展和根据地的扩大,1930 年 1 月,毛泽东进一步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以毛泽东为书记的红四军前敌委员会还明确地提出了“„农村工作是第一步,城市工作是第二步'的理论”。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是对 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它是在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坚决斗争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1930 年 5 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的极端重要性,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思想,表现了毛泽东开辟新道路、创造新理论的革命首创精神。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随着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逐步发展起来。到 1930 年初,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建立了大小十几块农村根据地,红军发展到了万人,连同地方武装共约 10 万人。重要的根据地有赣南、闽西、湘鄂西、鄂豫皖、闽浙赣、湘鄂赣、湘赣、广西的左右江、广东的东江和琼崖等。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在土地革命战争中,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军第一方面军和中央革命根据地起了最重要的作用。1930 年 1 月,中共中央军委主办的《军事通讯》在刊登介绍红四军历史及其情况的报告时指出:在瑞金独立政权中,可以见到许多宝贵的经验。这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在世界是未之前见或未之前闻的。大家应向这些经验学习。反“围剿”作战与土地革命 ?红军和根据地的存在和发展,使国民党统治当局感到震惊和恐慌。从 1930 年 10 月起,蒋介石集中重兵,向南方各根据地的红军发动大规模的“围剿”。从 1930 年 10 月到 1931 年 7 月,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等指挥下,贯彻积极防御的方针,实行“诱敌深入”、“避敌主力、打其虚弱”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战术,连续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三次“围剿”。1932 年底,又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鄂豫皖、湘鄂西等根据地的反“围剿”战争也取得重大胜利。红军反“围剿”战争的胜利,革命根据地的发展,是同土地革命的开展密切相关的。开展土地革命,就是要消灭封建地主的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私有制,使广大农民在政治上得到翻身,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和发展。
1928 年 12 月,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以立法的形式,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以革命的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利。由于缺乏经验,这个土地法关于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禁止土地买卖等方面的规定,并不适合中国农村的实际。1929 年 4 月,毛泽东在赣南发布第二个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是一个原则性的改正,保护了中农的利益使之不受侵犯。1931 年 2 月,毛泽东进一步总结根据地土地革命的经验,要求各地各级工农民主政府发布公告,明确规定农民已经分得的田归农民个人私有,可以自主租借买卖,别人不得侵犯;生产的产品,除向政府缴纳土地税外,均归农民个人私有,任凭自由买卖。毛泽东还和邓子恢等一起制定了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至此,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制定了可以付诸实施的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
在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的指引下,根据地开展了热火朝天的“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生产和参军参战的积极性。“中国没有单独代表农民的政党,民族资产阶级的政党没有坚决的土地纲领,因此,只有制订和执行了坚决的土地纲领、为农民利益而认真奋斗、因而获得最广大农民群众作为自己伟大同盟军的中国共产党,成了农民和一切革命民主派的领导者”。在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极其严重的条件下,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得到坚持和发展,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紧紧地依靠了农民,领导农民进行了土地制度的革命。
在根据地军民进行军事上反“围剿”作战同时,国民党统治区的共产党人和进步文化界人士还在文化战线上开展了反“围剿”斗争,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左翼文化运动。左翼文化工作者的一大批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包括小说、戏剧、电影、音乐等)和社会科学论著及译作,对于传播进步思想、推动抗日救亡运动起到了重要作用。鲁迅的杂文,瞿秋白的评论,茅盾的小说《子夜》,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的歌曲《义勇军进行曲》,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等,都在群众中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而鲁迅,正如毛泽东所说,在斗争中“成了这个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成了中国文化革命的伟人”。
第二节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红—方面军第一、二、三次反“围剿”作战的胜利,使赣南、闽西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拥有21座县城、250万人口、5万平方公里土地的中央革命根据地。与此同时,鄂豫皖、湘鄂西、湘赣、湘鄂赣等根据地也都得到了发展。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省瑞金县叶坪村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以及土地法令、劳动法等法律文件;选举产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实行各级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首先由苏维埃共和国公民直接选举产生乡工农兵代表大会代表,召开乡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乡苏维埃政府组成人员;在此基础上,逐级召开区、县、省和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区、县、省和全国苏维埃政府。各级苏维埃政府广泛吸收工农群众代表参加政权管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这种制度,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在 1931 年 11 月至 1934 年 1 月的两年多时间里,中央根据地进行了三次民主选举。许多地方参加选举的人占选民的 80 %以上,有的达到 90 %。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在代表中一般占 20 %以上。其他根据地也相继召开各级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各级苏维埃政府。各级苏维埃政府注重廉政建设,严惩腐败分子。这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
在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根据地军民积极进行经济建设,着重发展农业生产,努力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在许多青壮年参军参战的情况下,获得了土地的农民群众自愿开展互助合作运动,成立劳动互助社、犁牛合作社,合理调节人力、物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努力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增加农作物产量。随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生产有了长足的增长,公营的军需工业和厂矿企业也开始建立起来。苏维埃政府克服重重困难,开展同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贸易往来,没置了对外贸易机关,奖励私人商业输出输入各种必要的商品。
苏维埃政府注重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工农群众的文化水平。文盲众多,是旧中国广大农村的共同特点。根据地普遍建立了各种夜校、半日制学校、补习学校或识字班。中央根据地还创办了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列宁师范学校、中央农业学校、高尔基戏剧学校等,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着力培养各方面的干部和专门人才。工农群众开始获得享受文化教育的权利。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所呈现出来的生机勃勃的景象,同国民党统治区民不聊生的悲惨景象形成鲜明的对照。根据地成为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雏形,它使陷身于苦难深渊的中国人民看到了一线光明和希望。
土地革命战争的严重挫折 ?中国革命的复兴和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大革命失败后,在纠正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同时,由于对中国情况的复杂性和中国革命的长期性缺乏认识,中国共产党内开始滋长一种“左”的急躁情绪。从 1927 年 7 月大革命失败到 1935 年 1 月遵义会议召开之前,“左”倾错误先后三次在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取得了统治地位。
第一次是 1927 年 11 月至 1928 年 4 月的“左”倾盲动错误,认为革命形势在不断高涨,盲目“创造总暴动的局面”。
第二次是 1930 年 6 月至 9 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地认为中国革命乃至世界革命进入高潮,盲目要求举行全国暴动和集中红军力量攻打武汉等中心城市。
第三次是 1931 年 1 月至 1935 年 1 月以陈绍禹(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其主要错误是:在革命性质和统一战线问题上,混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将反帝反封建与反资产阶级并列,将民族资产阶级视为中国革命最危险的敌人,一味排斥和打击中间势力。在革命道路问题上,继续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将准备城市工人的总同盟罢工和武装起义作为共产党最主要的任务;指令根据地的红军采取“积极进攻的策略”,配合攻打中心城市。在土地革命问题上,提出坚决打击富农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主张。在军事斗争问题上,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在党内斗争和组织问题上,推行宗派主义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方针。
这几次“左”倾错误,尤其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使中国革命受到严重挫折。
在 20 世纪 30 年代前期、中期,中国共产党内屡次出现严重的“左”倾错误,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以外,主要的原因在于,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一句话,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王明等人虽然读了不少马克思主义的书,但是不懂得中国的实际。他们颠倒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以为只要照抄照搬马克思主义书本上的词句和共产国际的决议、指示,就可以指挥中国革命。王明甚至提出过“对共产国际百分之百的忠诚,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唯—一保证”这样的口号。按照这种主观主义的思想路线办事,就不能不在实践中碰壁。对于王明等人的“左”倾错误,毛泽东等进行过坚决的抵制和斗争。在中共中央主持工人运动工作的刘少奇也多次提出过反对冒险主义的主张。但是,王明等人破坏党的民主集中制、压制党内民主,大搞宗派主义,对坚持正确意见的或不对他们随声附和的同志,采取“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方针。在 1931 年 11 月召开的中央苏区党组织第一次代表大会(通常称“赣南会议”)上,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被指责为“狭隘的经验沦”、“富农路线”、“极严重的一贯右倾机会主义”。会议根据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的指示,设立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取消红一方面军总司令和总政治委员、总前敌委员会书记的名义,这就剥夺了毛泽东对中央根据地红军的领导权。1932年10月,中共苏区中央局全体会议(宁都会议)对毛泽东和他在红军中实行的战略战术原则进行错误的批评和指责。中共临时中央决定毛泽东回后方主持临时中央政府工作。
1933年初,由于白区党的工作遭到严重破坏,临时中央政治局无法在上海立足,被迫迁到中央根据地。为了全面推行“左''倾冒险主义的方针、政策,他们在福建开展了反对“罗明路线”的斗争,接着又在江西开展反对邓(小平)、毛(泽覃)、谢(唯俊)、古(柏)的斗争,其矛头实际上都是对着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的。王明等人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对中国革命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其最大的恶果,就是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遭到失败,不得不退出南方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长征。这次错误使红军和根据地损失了90%,国民党统治区党的力量几乎损失了100%,其教训是极其惨痛而又深刻的。
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项英、陈毅等率领中央根据地留下的部分红军在南方坚持进行艰苦的游击战争。
二、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遵义会议 历史的经验表明:革命的政党,革命的人民,总是要反复地经过正反两方面的教育,经过比较和对照,才能够锻炼得成熟起来,才有赢得胜利的保证。
1934 年 10 月中旬,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又称红—方面军)8.6万人撤离根据地,向西突围转移,开始长征。长征初期,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依靠与共产国际有关系的军事顾问、德国人李德,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在强渡湘江之后,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锐减到 3 万多人。严酷的事实教育了广大的共产党员和红军指战员,他们开始产生对错误领导的怀疑、不满。一些支持过“左”倾错误的中央领导人如张闻天、王稼祥等,也改变态度,转而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这样,当中央红军根据毛泽东的提议,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挺进,并在占领黔北重镇遵义之后,中共中央政治局于 1935 年 1 月 15 日 至 17 日在这里召开了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经过激烈的争论,多数人同意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意见,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并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即遵义会议决议)。
会后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分工,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的责任;博古任红军总政治部代理主任;并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的联系中断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作出的。
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表明:作为一个严肃的、对人民负责任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并注意从自己所犯的错误中学习并汲取教训的。在领导中国革命全过程的某一个时期内,由于经验不足以及其他原因,党和党的领导人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甚至严重的错误。但是,错误有两重性。它一方面损害党,损害人民;另一方面又很好地教育了党,教育了人民,对革命有好处。在大革命失败以后的这个时期内,中国共产党正是通过总结成功的经验和犯错误的教训,“一方面反对右倾机会主义,又一方面反对„左'倾机会主义”,使自己“从两条战线斗争中巩固和壮大起来”,从而把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坚持下来并推向前进的。
红军长征的胜利 ??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等的领导下,中央红军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翻越人迹罕至的夹金山,摆脱了数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赢得了战争的主动权。1935年6月中央红军抵达四川懋功(今小金)地区,同5月初离开川陕根据地实行转移到达那里的红四方面军会师。之后,中共中央又同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分裂中央、分裂红军的严重错误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为了贯彻北上方针,红军经过茫茫草地,历经艰险。随后中共中央决定将北上红军改称陕甘支队,先行北上,于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同红十五军团会合,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力量有了新的落脚点和战略基地。至此,中央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先后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会师。至此,三大主力红军的长征胜利结束。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尽管经过长征,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从30万人减少到4万人左右;红军曾发展到30万人,三支主力红军会合时,人数已大大减少。但是,这些保存下来的、经历了千锤百炼的骨干,是党和红军极为宝贵的精华。毛泽东说过:“重要的是在困难的时候不要动摇。三万人比三十万人哪个更强大 ? 因为得到了教训,不到三万人的队伍,要比三十万人更强大。”国共产党正是依靠这支队伍作基于,使革命力量逐步恢复、发展、壮大,直到取得全国的胜利。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的史诗。它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共产党员和红军指战员在长征中所表现出来的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必胜的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它永远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和人民军队奋勇向前。长征一结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就开始了。
三、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在中国革命最艰苦的年代,在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队伍中奋斗的人们,都是要革命的,在反对蒋介石、主张土地革命和红军斗争这些基本问题上,认识是一致的。在一定时期内,一部分领导人之所以犯了全局性的、严重的错误,这主要是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而来的。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强调,为了纠正错误,必须端正思想路线,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毛泽东早就提出,要注重调查研究,反对本本主义(即教条主义)。基于这样的认识,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以后,毛泽东、中共中央用很大的精力,去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共产党自身的思想理论建设。
1935年12月,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判党内的关门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
1936年12月,他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部著作,总结土地革命战争中党内在军事问题上的大争论,系统地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
1937年夏,他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讲授《实践论》、《矛盾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揭露和批评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错误,深入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地阐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他指出: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机会主义和冒险主义,都是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的。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所进行的理沦工作,对党的政治路线、军事路线和思想路线进行了拨乱反正的工作,从思想上、理论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人,使他们满怀信心地去迎接即将到来的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
第四篇: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A召集中央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会议后中国共产党先后举行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
B以农村为工作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C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1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左”顷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 2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物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
3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
4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1土地革命时期,党内连续出现左倾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极其严重的危害。这主要是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而来的。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强调,为了纠正错误,必须端正思想路线,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2毛泽东早就提出,要注意调查研究,反对本本主义。基于这样的认识,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以后,毛泽东、中共中央用很大的精力,去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共产党自身的思想理论建设。3 1935年12月,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判党内的关门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系统的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
4他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部著作,总结土地革命战争中党在军事问题上的大争论,系统的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
51937年夏,讲授《实践论》、《矛盾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揭露和批评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错误,深入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地阐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第五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本章重点
1、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实质和中国共产党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斗争的正义性。
2、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新道路的艰辛实践和理论,“左”倾教条主义的表现、根源和危害。
3、遵义会议和长征胜利的意义。
4、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
本章提示
注意了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探索中国革命规律的理论创新精神。
重要考点讲解
一、基本概念
1、东北易帜:张学良1928年12月29日宣布东北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北洋军阀时代结束,国民党就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自己的统治
.2、《训政纲领》:1928年颁布的规定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文件。
3、官僚资本: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的国家垄断资本。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密切地结合着,成为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是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
4、中间党派的社会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
5、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最大的中间党派及其领导人:邓演达领导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第三党)。
6、大革命失败后民族资产阶级的状况:总体上附和了蒋介石政权。
7、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中央紧急会议。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是大革命失败到土地战争兴起的历史转折点。
8、“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毛泽东在八七会议的发言。
9、八一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领导,是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揭开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
10、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与南昌起义不同的两个特点: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发动湘赣秋收起义。特点:首次使用工农革命军旗帜和名号;首次吸收数量众多的工农参加。
11、大革命失败后的三大起义: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12、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本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13、工农武装割据的三个方面:土地革命为内容、武装斗争为形式、根据地建设为依托。
14、《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了乡村为中心的思想,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15、《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1930年5月发表。主要针对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坚持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16、中央根据的三次反“围剿”作战的胜利:1930年10月至1931年7月,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和朱德等指挥下,连续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三次“围剿”,连接了赣南闽西,形成了中央根据地。
17、兴国土地法对井冈山土地法的原则性改正: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18、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1931年11月成立,毛泽东当选为主席。
19、三次“左”倾错误:以瞿秋白为代表的“左”盲动主义错误;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20、赣南会议:1931年11月召开的中央苏区党组织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此次会议对取消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央根据地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21、反“罗明路线”的斗争:对坚持贯彻毛泽东的路线的福建省党的领导人罗明进行了错误的批判。
22、长征的开始和结束: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中央红军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长征结束。
23、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两次失败与两次崛起:从大革命的失败到人民军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红军长征的胜利。此后,中国共产党达到政治上的成熟期。
重要考点讲解
二、简答题
1、国民党是怎样实行一党专制的?
(1)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军队。广大人民被置于国民党武装的严密控制和监视之下。
(2)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还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中统军统),反对共产党,破坏革命运动,绑架或暗杀革命者和异己分子。
(3)为了控制人民,禁止革命活动,国民党还大力推行保甲制度。将广大人民被禁锢在保甲制度之内。
(4)为了控制舆论,剥夺人民的言论和出版自由,国民党还厉行文化专制主义。
国民党政府主要就是通过这些方法,来维护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利益,巩固自身统治的。
2、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的立场和主张是什么?
(1)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第三党)1930年8月建立。
由一部分国民革命时期的国民党左派和一些国民革命失败后因为各种原因脱离共产党组织的人士组成。
(2)其立场和主张是
总:一方面不满国民党当局的内外政策;另一方面又错误地认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主张不适合中国国情。希望国共之间另立一个新党,走另一条复兴中国革命的道路。
分:政治上主张进行平民革命,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建立各级平民政权;经济上主张实行土地国有,实现“耕者有其田”。
3、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意义是什么?
(1)1927年9月9日,以攻打长沙为目标的湘赣起义发动。在攻打长沙遭遇严重挫折后,毛泽东改变原定部署,带领起义部队向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山区转移。
(2)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意义,10月7日,毛泽东率领部队抵达江西宁冈县茅坪,开始了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具有深远的意义,(1)它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共产党领导的其他各地的起义武装树立了榜样;(2)它从实践上开辟了一条在敌我力量十分悬殊的情况下,共产党深入农村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4、毛泽东怎样分析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的?
毛泽东1928年10月和11月,写作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科学回答了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1)中国是一个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城乡分立,军阀割据、国家大等)
(2)国民革命的影响。
(3)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两个客观条件。
(4)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5)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各项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两个主观条件。
5、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什么?
20世纪30年代初期,毛泽东还和邓子恢等其他同志一起规定了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
阶级路线表述为: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
土地分配方法: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6、为什么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内连续发生“左”倾错误?
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中共党内先后出现了“左”倾盲动主义、“左”倾冒险主义和“左”教条主义错误,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近乎拼命的冲动,始终没有能够从指导思想上得到认真的清理。
(2)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还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王明又时时搬出马克思主义的词句来吓唬人,容易使一些干部受到蒙骗。
(3)共产国际的干预以及对王明的全力支持,更使许多人失去了识别和抵制能力。
重要考点讲解
三、论述题
1、国民党政权、统治下的社会经济状况是怎样的?为什么要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统治?
国民党实行独裁专制统治,其统治下的社会状况是
(1)帝国主义控制更紧:国民党政府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建立的,从1927年国民党政府成立到1937年,帝国主义的经济势力在中国得到进一步扩展,并且牢牢地掌握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国民党内蒋介石集团从总体上看是以英美为自己的靠山。
(2)封建地主经济仍占优势。国民党统治时期,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优势地位的,仍然是封建经济。
(3)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官僚资本:是中国的垄断资本,它控制了全国的经济命脉。这个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成为国家垄断资本。这个垄断资本这就是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主要靠控制金融、商业投机、垄断工业,挤压排斥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后。
综上所述: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代表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利益,在本质上是与北洋军阀一样的。因此,在当时,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目标。
2、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什么?
内容: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总: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
分:
(1)经过激烈的争论,多数人同意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意见,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
(2)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后不久,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
意义:
(1)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三个挽救,一个转折)
(2)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遵义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作出的。)
(3)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具有自我净化(具有自身纠错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的,通过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误的教训,不断地把党及党所领导的革命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
3、试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及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1)它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消灭革命力量的企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2)通过长征,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了西北,这为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新高潮准备了条件。
(3)长征保存并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尽管经过长征,革命的力量遭受严重损失,但是,这些保存下来的、经历了千锤百炼的骨干,是党和红军极为宝贵的精华。
(4)长征播撒了革命的火种。它向沿途的人民群众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各族人民才能翻身得解放。
(5)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