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德育论文-我之心谈[范文模版]
我之心谈
摘要:自己在外的一些感受,做了四年的大学生浅谈一些对大学的看法及自己的亲身感受,及人生的一些规划
关键字:德育、大学教育、文化、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上了四年大学中有些想说的,但想说时有感觉没有什么词句能够表达出心中的想法,也许是文学水品太差吧,呵呵快毕业了,我不想在敷衍了事,因为我似乎已经敷衍了太久了。
在外面呆了两个多月,说实话没有太多感触,只是感觉人真的很现实,感情似乎太单薄了。也许这就是社会吧,不会有无所谓的帮助,也不会有毫无原因的支持,也看了很多,快毕业了,似乎对社会上的事比以前关注了。我想我的德育论文就这样来写吧,谈谈我们大学生自己吧
在今年的“两会”上,代表们提出要恢复“儒学”,让儒家思想浴火重生。这种观点对于当代大学生学习中国的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儒家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还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思想。尤其是儒家的德育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思想库,学习这些思想对于我们搞好大学生的养成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我看了感觉我们大学生真的需要一种思想填充那贫瘠的心灵世界,大学生的道德现状呼吁儒家的德育思想,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我认为,然也,这可不是虚的,不是领导就是对的的逻辑,我真的赞同他。
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素质比较高的群体,应该以优秀的素质和精神面貌迎接挑战。由于当前高昂学费的显性压力、就业困难的心理压力等社会上的繁重压力,导致大学生道德观念变更,价值准则失落,主要表现在:大学生的理想与信念方面,对奋斗目标不明确,缺乏社会责任感,一些大学生思想空虚、颓废,政治热情丧失。特别是最近几年就业形势严峻,使得许多大学生面对未来感到迷茫和困惑。在生活习性和态度方面,很多大学生行为举止不文明,公共场所大喊大叫,破坏草坪、花园,有的学生出言不逊、举止粗鲁、仪容不整,缺乏文明的生活的习惯。同时,部分大学生羡慕或追求西方的生活方式,甚至崇洋媚外、追求享乐,对生活很挑剔,奢侈浪费现象屡见不鲜。在价值观念方面,很多大学生功利色彩浓厚,过分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这在就业、专业选择、考试态度中无不表现出来。此外,1980年后出生的人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备受父母和亲人的关爱,甚至是溺爱,使他们逐步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为所欲为,十分任性、自私。他们只注重自己的感受,很少顾及甚至不顾他人的利益,并且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不择手段。
上面这段是我摘抄的,想来现在大学生真的存在这些吧,毕竟一个个事实在警醒着我们,但对我来说我的大学生活环境我感觉很满意,这的朋友在一起,没有什么骄奢思想,虽然这里是三本但我仍感觉同学生活学习都很和谐,气氛很让人舒服。但相信大家也都能看到,我们大多带着一种情绪—浮躁/饱含着我们 对未来的茫然,对现实的不满以及思想的空虚,颓废,对政治的热情丧失还有以自我为中心。看看校内帖子,贴吧的帖子,就知道了,或许没那么严重点真的存在我们中间。
能够留在学校的文字资料不多所以这次我想把这些讲出来,希望我们学校
能在文化修养方面的教育搞起来,注重一些,不要让我们工科的学生满脑子都是高数电路,测量,代码……这些的确对我们都很有用,在未来这些都是我们物质生活的来源,但光这些还不够,精神的空虚,心里承受能力低下,对生活的意义,对生命的理解都太贫乏,各种偏执的想法得不到扶正,身体的亚健康我们可以锻炼,但精神的亚健康呢,谁能治疗,文化的缺失怎样去弥补,大学对于我们是思想意识定型的关键时期啊,我们课余时间爱做什么,在看什么?很多时候当我们看到某个官员养很多情妇时,似乎内心里都会有一丝悸动,“也许那样的生活过着就不虚此生了吧”!
这是我曾经有过的一些思想,我想现在有很多人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思想吧。或许这不可能实现,但一千个总会有一个成为官员吧,这是不是预示着又诞生了一个潜在的贪官呢,呵呵。学生的背景很不同,不同的背景下总会隐藏着不同的欲望吧,大学不应该只教我们一种技能吧,我想在大学更重要的是将学生的各种欲望引导出来再用一种文化去中和它,让大学生健康的成长,走出校园吧。
看看现在的国情就明白,哪些怀着各自想法的人走向岗位都做了什么,中国在发展,而且很快,但问题也很大吧,我想这一切都可归结为我们每个人的思想吧。我希望校领导考虑,也许校领导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我就无从得知了。
这只是我的想法,也是一狂人的妄语吧,但我真的感觉这是我们大学的弊病,我明白这些每个人都能想到,但我就是想把这些说出来,哪怕就像树叶落入水面激起的那一丝涟漪。就要离开了,我心里很急,不知道为什么,真的很想把这些说出来,也算是进到那一份心了吧,为自己寻求那分心安吧。
大学啊,曾经是我的梦,为了他努力了多少年,一朝进入大学(虽然是本三啊),但那也寄托着我的梦啊,匆匆四年,似乎弹指一挥间,就要走到终点了,期间有过快乐,有过悲伤,有过遗憾,有过颓废,有过心灵的悸动但都过去了,一切成为我生命中宝贵的更美好的回忆。临走有些感受总想留下来,或对会错,都是一点心意吧。
我这辈子只想做到一个“真“字,找到一个”度“
真---这个字好做但一个度却如何掌握,还不懂,也许很不成熟吧,但不成熟我就把它表现出来,做到这个“真”吧!
振奋些,这毕业是终点也同样是起点,是我们成就理想的起点也是我们独立天地间的起点,幼狼独行,稚鹰傲天,对于我们这里才是起点,兄弟姐妹们,别再踌躇了,路是走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既然来到这方天地就让这里留下我们的传说吧!
这就当做我的德育论文吧!没怎么深写自己的四年,因为感觉自己过的有点失败,没有太多需要落实到纸上的,有的只是对母校的留恋和对未来我一丝踟蹰,一丝期望,还有那么一点期盼。
在这里感谢我的朋友们,教我帮我的老师们,感谢你们带给我的四年值得珍藏的四年。
第二篇:《感恩之心》德育论文
感恩之心
——浅谈对小学生实施感恩教育的一些思考
许颖 摘要:本文分析了许多小学生缺乏感恩意识等不良现象,阐述了德育工作者对小学生实施感恩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探讨了感恩教育的内涵以及在小学生中开展感恩教育的现实意义,并对感恩教育的实施作了一些思考。什么是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说白了就是知恩、报恩。感恩教育则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小学生实施的知恩和报恩的人文教育。
为什么要对小学生实施感恩教育?
当前小学生中普遍存在以下不良倾向: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攀比,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责任。他们对家人给予的爱认为理所当然,但没有机会学习付出自己的爱。为使学生理解被爱,学会感恩与关爱,在德育教育中实施感恩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了。实施感恩教育对儿童心理健康起到促进发展作用,同时填补了现今小学生在情感教育上的空白。对于个人、家庭、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如何进行感恩教育呢?
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的起码品德。事实上,我们非常需要感恩,因为,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老师对我们有教育之恩,同学对我们有帮助之恩,社会对我们有关爱之恩,军队对我们有保卫之恩„„那么如何对小学生实施感恩教育呢?
一、知恩:
小草感谢漫漫春晖,大树感谢深藏泥土的根系,高楼感谢默默承重的地基,江河感谢源头涓涓水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草木有情,禽兽知礼,人为万物之灵,更应心存感激„„
(一)感知祖国无尽恩情:
中华儿女应该感谢祖**亲,感谢祖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感谢祖国有辽阔的疆土,壮丽的河山;感谢祖国哺育了优秀儿女„„当学生阅读《上下
五千年》的时候,当同学们背诵唐诗宋词的时候,当学生们品读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的时候,就会感受到祖国有无限的文化遗产供学生学习。当学校组织学生去春游的时候,当同学们津津有味地朗读描写某地风景文章的时候,当教师给学生欣赏祖国山水画的时候,学生情不自禁地赞叹道:祖国多壮美!教师引导学生:这样风景如画的地方,在这辽阔的土地上,何止这一处呢?教师组织学生观看《千手观音》、《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永远的丰碑》、《国庆阅兵式》、《华罗庚》等几部影片,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才是祖国的优秀儿女,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祖国危难时刻为祖国而献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
(二)感知教师教诲之恩:
学生应该感谢老师,是老师赐予学生知识,老师为教育事业付出了一切,得到的只是沙哑的声音和沾满双手的粉笔尘。老师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担任了多么重要的角色,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在教导自己时的辛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受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真正含义。
当学生唱着《每当走过老师的窗前》、《我爱米兰》的时候;当我们向学生讲“程门立雪”尊师佳话的时候;当伟人毛泽东的 “过去你是我的老师,现在你也是我的老师,将来你还是我的老师”这句话萦绕在学生脑海中的时候,学生就会真正感受到老师就是严冬里的炭火,酷暑里的浓荫,湍流中的踏脚石,雾海中的航标灯。教师用知识的甘露孕育鲜美的硕果,用心灵的清泉滋润理想的花朵。
(三)感知父母养育之恩:
“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养育之恩重如山”,作为人之子女应该感恩父母,是父母赐予生命,父母操劳了大半辈子,得到的只是更多的白发与皱纹。唐代的诗人孟郊写得好,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学生去了解自己父母的生日,家庭收入及自己花费占家庭支出比例等。从而去感受父母十几年来义无反顾地呵护自己的孩子有多么的艰辛和不容易。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烛光里的妈妈》、《白发亲娘》等爱的旋律中能让学生逐渐感受到父母给予孩子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支持,在精神上、情感上父母也是不求回报的付出,最终让学生产生的想法是父母的笑容是孩子一生中最大的幸福,父母的健康是孩子一辈子最大的愿望。
(四)感知同学帮助之恩:
应该感恩于同学和朋友,一个安慰的话语,赐予无限的欢乐,没有安慰便没有欢笑,没有同学和朋友的支持,便没有今天的成绩。感激同学间的爱心相助,班级开展以“同学如手足”、“牵手同学、共同进步”为主题的作文比赛、演讲比赛以及开展给同学做一件有益的事等活动,掀起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的热潮,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教师引导学生对他人的帮助与关心要心存感恩,领悟到人与人之间关爱的真谛,让学生懂得:“感恩”就是明白“在雨天不断为他人递伞,将来也不遭雨淋”的做人道理;“感恩”就是知晓“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蕴含的处事哲学;“感恩”就是领悟“只有心怀感恩,才能滋润生命”的人生真谛。
(五)感知大自然的恩赐:
大自然不仅保证了我们生存的物质条件,还以壮丽秀美的山川哺育我们。我们应该感恩大自然的赐予。一方面要学生开展保护自然,爱护环境等活动。要求每一个同学主动植一棵树,养一盆花,保护一片绿地,自觉成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自愿者。另一方面开展以讴歌大自然对人类恩赐为主题的书、画比赛和演讲比赛,使学生能够形成感激自然给予的情感,使“爱护自然、保护自然”成为同学们的自觉行为,教师这样引导学生对自然心存感恩,懂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培养学生积极的环保意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二、报恩:
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的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绘画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学会真诚的感谢,并非报大恩大德的大举动才称得上报恩,对父母的点滴孝行、对老师的细小帮助、对他人的看似微不足道的关心,正是报恩的表现。报恩做到努力在平时,坚持在平常,奋斗在平凡,关键时刻看品格。
(一)立志报效祖国:
宋朝苏轼的“报国之心,死而后已”,宋朝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岳飞的精忠报国,都是立志报效祖国真实的写照。我国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为了回报祖**亲对他的哺育之恩,拒绝了美国政府对他的高薪聘请和一切荣誉称号,毅然回到贫穷落后的祖国,投身于科学事业,为我国的现代化国防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班主任老师经常大谈古人的爱国名言,结合班级 “学雷锋活动”、“服务社区活动”、“德育基地活动”、“劳动基地活动”等,激发和增强学生“报答社会、感恩社会、报效祖国”的深厚情感。让学生逐渐感受到世界上最伟大的美德是热爱祖国,我们都是祖国的儿女,我们的人生就是要创造最优的业绩回报祖**亲。
(二)终身热爱老师:
古人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程门立雪”的尊师佳话一直留传至今。开展学生向老师献真情活动,自选“八个一”(写一封信,谈一次心,做一张贺卡,献一束鲜花,提一个建议,表一个决心,送一句话,写一首诗歌等)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要求所有学生讲十字文明用语,遇见年长者(不管是校内职工、教师家属,还是来我校的办事人员)都自觉问好,标准语言是“您早”、“您好”,遇到老师(不管是退休教师,还是来我校参观的教师)都自觉向老师问好,标准语言是“老师早”、“老师好”,并且声音宏亮,让学生感受到“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正如一代伟人毛泽东曾对徐特立老人说过的:“你过去是我的老师,现在是我的老师,将来还是我的老师。”
(三)点滴孝顺父母:
马克思曾经说过:“还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的呢?父母之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她的火焰照耀温暖着凝聚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向。”冰心曾经用这样的诗句赞美过母爱:“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有谁是我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教育学生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开展为父母多做事活动:对父母多说知心话,为父母过生日,给父母送礼物,为父母揉揉腰、捶捶背、洗洗脚,帮父母做饭洗衣等,体会和感激父母培育自己的艰辛和不易,渐渐地学生会想到:少空谈,多帮忙,让父母省心;求上进,走正道,让父母放心;勤学习,苦钻研,让父母开心;遇难事,勤商量,让父母称心;遇矛盾,能宽容,让父母顺心。这样学生就会在点点滴滴的小事做到孝顺父母。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会懂得去孝敬父母;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会懂得去尊敬师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会懂得去关心、帮助他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勤奋学习,真爱自己;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能学会包容,赢得真爱,赢得友谊;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就会明白事理,更快地长大„„作为德育工作者要为学生将来能够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借助所有可用资源,抓住挈机,实施感恩教育,在学生心中栽下一棵枝繁叶茂的“感恩树”!
第三篇:我的德育论文
一年级德育论文 关键词:一年级 德育 故事 趣味
内容纲要:对于一年级的德育内容主要是寓乐于学中,不仅在班会课上讲一些规范他们行为的事,讲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还要在课堂上提出来,这不仅让课堂更加的生动,而且也让课堂更加有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正文:
今年是我第一年教一年级,对于一个毫无经验的教师来说,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不足,有很多问题都没有注意到,很多事情也没有处理好,所以在论文当中肯定存在很多问题,希望各位提出宝贵的意见,让我得以快速的成长。下面我就总结一下我这学期德育工作的展开。
我是一年级的班主任,我在这几方面做了德育工作: 一是在班会课上:每个周我们都有一节班会课,在班会课上我首先会总结上个周各方面的事情,表扬上周各个方面表现的好的学生,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对于表现不好的一般在课后在专门找时间做思想工作,对于特别不听话的学生,我会适当的给与惩罚,比如说了他很多次的学生都还是乱扔垃圾的就罚他扫地;然后再讲这个周我们应该做到的,为了避免“5+2=0”的情况发生,我一般在星期一早上第一节课时讲,这样就会事半功倍,教师问问题,让学生回答那些事是对的,那些事错的,比如可以问学生:“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对不对?我们没有,同学有,我们应该怎么办?”等等,讲到这个问题是还可以插一些小故事或者小游戏。
二是在上课前五分钟:在课前学生都处于兴奋的状态,还没有从玩耍当中收回心,还在想玩耍的事儿,所以我在这个时候不会直接上课,我趁上课五分钟这个时间给他们讲一个寓含了深刻而又易懂的道理,他们还是比较喜欢寓言故事,比如:守株待兔、揠苗助长等等,根据故事来引领学生揭示故事的道理,然后让他们铭记这个道理。这样他们的心就会集中在课堂上,又教给他们了道理,一举两得。三是在课堂上:在课堂上我还是会夹杂一些故事或者游戏或者根据书中的图画来讲一些道德、做人方面的道理。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不可能让他们集中精力上完一堂课,所以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会讲一些题外话来缓解压抑的课题。现在书中有很多图画,我们可以利用书中的图画来讲解,这样既不离开书课堂也不会沉闷,比如:在教学《
6、7的认识》时,教材本身就是一个大扫除的情境,让学生在数数的同时展开对图上小朋友的讨论,使其深受爱劳动、爱清洁的教育。然后再让他们自己看看教室,与自己对比一下,不对的改正就可以了;又如在教学《
8、9的认识》时,教材本身就是一个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环保教育图片,让学生讨论图上的小朋友都是怎样保护环境的,我们平时又应该怎样做?使学生领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语文会学到《爷爷和小树》我们也可以延展开到德育方面,要让他们爱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在家要听长辈的话,要帮忙做家务。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四是在下课、平时生活中:首先在生活中教师就是榜样,所谓的为人师表或许就是这样的吧!一次我听到学生说:“老师好冷哦!你都不做操,为什么我要做。老师你写的字都是这样的,为什么要求我要写好。”听到这两句话时,引起我深深地沉思,我不断的思考自己那些做的不好,我下定决心改正,所以不管在什么时候我都严格要求自己,要慢慢的写好字,规范自己的板书、还要注意不能随时扔垃圾、看到学校里有垃圾要捡起来,这样学生看到你的行为才会牢牢的记住的并且学着规范自己的行为,并且这样做也更让《小学生德育纲要》、《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礼仪常规》这些内容更有说服力、更加充实了里面的内容,让理论成为了实践。然后在平时也要抓好常规训练,学校生活,要求孩子们树立严格的集体和时间观念,遵守学校纪律。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仅懂得了道理,如果不经过反复训练,也不一定做到。因此从开学起,我便对他们进行常规教育,对怎样上课、下课、回答问题、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等,都做了明确的要求,然后,进行反复训练,对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并让他示范给大家看。有的同学做错了,就让他们重做一次,两次、、、、、不厌其烦,多次反复,直到做好为止,不能因为错了一次而批评,应真诚地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去做好。最后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我们这个班,后进生的人数挺多。因此,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我认为对后进生要给予特别的关爱。要做到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倦,态度上不粗暴。要用自己对差生的一片真诚的爱心,去叩响他们的心灵之门。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比如:在课堂上不要紧紧盯着优等生,应多给后进生创造条件,鼓励他们举手发言,及时给予肯定、奖励,使他们也能自信地面对学习。课外积极辅导,多与家长联系,争取家校联合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也促进班级的整体发展。
在这学期中,我与学生在一起,觉得日子过得真快,虽然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但我忙得高兴,忙得开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工作,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使所教班级跃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2、《教学与管理 》
第四篇:我的德育论文
大学的光辉岁月
时间就像是细沙,看似漫长,却顺着指尖的缝隙不停地悄然流逝。转眼间又到了毕业的季节,依旧是离别的伤感和过往的留恋,惟一的不同在于现在的我属于这个季节。从此,我将踏上人生新的征途,在回首自己的大学生涯时,没有空虚,没有失望,有的只是收获的喜悦和成长的快乐。从此,我们告别一段纯真的岁月,一段年少轻狂的时代,一个充满活力的青春。
历经十二年寒窗苦读,历经多载梦想催化,走过了六月的冲刺、七月的等待,八月我们收获了季节的果实,收获了发自内心的更大的梦想与希望。四年前,那个开始独立的时候,那个开始萌发的地点。2008年带着憧憬,带着期盼,带着兴奋,我走进入大学校门,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涯。永远都不会忘记大一刚刚入学的第一天,走在学校春秋大道上,迈过闻涛林的石板,欣赏听雨林的美景,踏在新月湖的小桥上,小亭子里和小桥上那一张张兴奋的脸庞,充满着兴奋与快乐,那是何等的幸福啊!步入大学校园的第一天,心想,一定不能荒废大学四年时光,要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当我踏进大学的时候是我的一个老乡同时也是我的学长去接我的,学长告诉我:你进入大学不再是高中那么傻傻的学生,在这里无论是生活还是能力都要与社会进行接轨,特别是在这里无论如何要参加社团或者进入班委和学生会,因为这里面不仅仅能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还能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的确,当我进入这个学校的时候我也感觉到了大学与高中的不同,高中是为了进入大学,而大学是有多种选择,并不是非要考研,可以参加工作或者考公务员,所以这里的生活和学习氛围也与高中不同,不再有那种压抑的环境,不再有强迫的晚自习,取而代之的是体育场的欢笑,图书馆里面翻阅资料的书声。大学期间的学习不再是老师的督导,取而代之的是自己的学习和探索,大学给予我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要学会学习,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用到大学一点也不过,我学长告诉我“大学你可以学习不好,但是不能不会学习”。同时当人与人之间有矛盾的时候并不是像高中那样的进行争吵,取代之的是微微一笑。当然生活有喜同时也有悲伤,在我的大学生活也是这样的,我的大学四年让我走过了不平凡的生活。
朦胧的大一生活
刚进入大学,明显的感觉自己的生活与高中的不同,这里是充满自由、神秘、陌生的地方,对于我来说这样一个环境让我有点不知所措,适应大学生活也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对自己的专业的无知,对自己将来的迷茫,使我在这里迷茫的走过了一年。
当然刚开始的时候我接受学长的建议参加学生会的初选,竞选班长等活动,最终担当了班级的生活委员和心理委员,组织委员等职务,这样也使我早早的感觉到了压力:这个世界只有有能力才能在这个世界上生存,让我坚信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个真理。由于大学的学习不再是老师面对面的进行辅导,而且每节课的课程几乎就讲五十页左右,从而落下很多自己不懂的,只有课下复习才能跟的上老师的进程,在黎明前只有奔跑的快的羚羊才不会被吃掉,所以我在这个时候几乎也是按照高中那个模式进行的,早操早读,不逃课不违纪,没课的时候上自习去预习和复习所学的知识。在我小学的时候我在家人的熏陶下让我对党产生了热爱之情,所以早早的就提交了自己的入党申请,在大一下学期的时候也被评选成了入党积极分子。当然进入大学以后有三个地方是必须去的:自习室、图书馆、体育场,体育运动不仅让我的身体更加健康,也使我的思想上仍旧活跃,所以我也积极的参与班级或者学校的体育活动。课下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和阅读报纸等,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同时在课余的时候我也参加学校的志愿者活动,如参加学校的清洁工作,校外的支教活动等,充实自己的第二课堂,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
然而当我进入大一下学期的时候,渐渐的对大学生活开始适应了,学会了开始逃课,课下再也不是以前那样上自习,从而落下很多的课程,每次考试都是在考前奋斗两周,这样也让我产生了不挂科万岁的心理,使我的成绩一滑再滑。这样我从迷茫的大一进入了颓废的大二。
颓废的大二
当进入大二以后我依然记得我的学长交代:进入大学后不要颓废。这句话虽然时常提醒我,但是我依旧在颓废的生活中消磨。等到九月份参加奖学金的评比时,我深深的为自己感到耻辱,曾经在小学到高中那么一个优秀的学生却逐渐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和动力,那次我第一次去网吧打了夜市,想麻痹一下自我。颓废中的我与许多东西擦身而过,入党的名单没有我,班委里面也不在有我的身影,这些都让我深深的反思。为什么我是这种情况呢?为什么我是一个如此堕落的人呢?
转变的大三
大二下学期在纠结中我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从而也使自己无论是在行动还是思想上都得到了改变。大二的暑假我在学校坚持跟着研究生做实验,从而丰富自己的专业课知识,我的班主任曾经讲过,假如基础课的成绩不是很好的话,那么专业课成绩必须好,而这必须有一个不错的,既然我已经失去了鱼,那么我就不能再失去熊掌,这样也坚定了我努力学习的信心,同时我改变了自己的颓废状态,积极参与同学的活动中,接触更多的人,积累更多的经验。在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我依旧坚持不怕失败的信念,深入的学习专业课,同时也坚持学习党纲领和政治理念,争取早日的加入到党组织中,让自己得到同学和党组织的认可。
成熟的大四
我迷茫过,徘徊过,然而时间从不会停下它的脚步,我也不能依旧停留在迷茫徘徊的路途中,在大四的时候我坚持自己的梦想——考研,通过我的不懈努力和奋斗我终于在大四下学期被我梦想的学校录取。同时我也没有让家人和自己失望,最终成为预备党员,使我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得到了鼓励。这几年的经历让我的思想和行为上逐渐成熟,组织能力和交往能力也得到提升。几年的大学生活,让我从中尝出了很多的酸甜苦辣,并获得了很多感悟,给与我很多东西,让我学会很多的知识,领悟到不同的人生价值和世界观,这些所得将作为我人生的宝贵财富,让我以后的道路走得更加坚实有力,让我逐渐的成长,逐渐的成熟。首先就是要确立目标和计划。古人有“志当存高远”,毛泽东也有“风物长宜放眼量”。没有目标便没有前进的方向,也毫无动力可言。但是也不要随波逐流,真正认真地规划自己的生活和努力的方向,切忌盲目和急躁。同时要有足够的毅力来执行这个计划,不强制一成不变,但是变化要有个限度,不能抱着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态度。自己必须要清楚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其次,要学会学习。没有了升学压力的鞭策,没有了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但学习仍然是我们的主要目的。不沉溺于上网游戏等带来的满足感,不沉溺于暂时的情绪和心情,不要让自己轻松生活的背后是莫大的空虚。现在的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纵观国内,放眼全球,各个领域的新生代风云人物,无不是用知识的杠杆撬动了财富的金球。从书本中学,从别人身上学,从生活中学,养成终生学习的好习惯。第三,要树立就业危机感。我们总是在怪自己自控力不强,没有上进的动力。孰不知是自己的主观意识上没有清醒。其实,从直接意义上来说,就业危机感才是也应该是我们上进的动力。常常想自己毕业以后究竟能干什么,多从报纸杂志上看到目前就业形势的异常严峻。所以,我们唯一的出路便是要有才能和技能。而这,就要问问自己:你学到了什么,你掌握了什么?最后,端正态度。不要畏惧前途的艰险,不要畏惧未知的困难,不要因为路途艰辛就放弃了前进的脚步。我们困惑、思索,摔打后的教训总是来得更加真切,一种尝试,一份热情,一段无悔的付出,这才是这四年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大学是人生最宝贵的一段时光,在这里我们留下了几多梦想与渴望,更收获了几许自信与坚强。大学生活是人生不可磨灭的记忆,你的每一次尝试,每一声叹息,每一次牵手,都在大学四年的日子里沉淀为永恒。站在毕业的门槛回顾自己的大学生活,蓦然发现,曾经的一切是如此让人留恋。课堂上的专注、图书馆中的沉思、自习室里的苦读、运动场上的狂放、竞赛中的洒脱、晚会上的精彩,乃至食堂里的喧闹、寝室中的欢笑,能够体会到同学们入学时的从容、学习中的自信、生活中的坚强、军训中的刚毅、实践中的历练、备考时的忙碌、成功后的喜悦,乃至选课时的烦恼、失意中的忧伤、挫折后的彷徨,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们最美好的记忆。它使我明白了责任,懂得了理解,学会了坚强。如果说人生是一本书,那么大学生活便是书中最美丽的彩页;如果说人生是一台戏,那么大学生活便是戏中最精彩的一幕。光阴荏苒,在这些弥漫着理想与追求的葱茏岁月,在这些燃烧着热情与活力的大学校园里,我留下了自己的足迹,留下了自己的记忆,留下了我这几年的美好时光,青春时代的大学生活就这样过去了。毕业,是一场青春的盛宴。四年得失不尽相同,却总有相同的温馨触动深存心底。多少欢笑和泪水,多少成功与失败,屹立不变的校园见证了我们四年从青涩到成熟的蜕变。2012年的盛夏,我们又将踏上新的人生旅途。漫漫人生路上,四年的大学时光,必将是我们人生最美好而难忘的风景。时间的轮轴匆匆转过,没有丝毫的犹豫,稳健而又急促的驶向下一个未知的站台。我们迎接的是一个新的起点,同样也是更高的起点。我们都是有梦想有追求的人,即便有时因生活中的琐事而情绪低落,有时为未来何去何从的扑朔而四顾茫然,也不要因为路途艰辛就放弃了前进的脚步。追寻梦想的过程是苦涩的,但只有经过磨砺的人生才会拥有更多内涵。我们肩上始终承担着一种使命,那就是把脚下的路走好,迈出人生新的历程,翻开生活新的篇章。
第五篇:教师德育论文 在品德课上培养学生关爱之心
在品德课上培养学生关爱之心
沙区西山小学徐当玲
现在的孩子生活幸福,在家里无时不刻都享受着亲人的关爱,有一种“以我为中心”的意识。许多孩子忽视了生活经历中许多值得珍惜的东西。品德课程中,许多主题安排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深刻理解生活。这类课堂的导入时,要把曾经的生活情景重新再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有意识的温习、再新认识生活,这对与课堂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谢谢你们,我的父母》的重点是感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心,体会到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辛苦操劳。作课前调查,和学生交谈中发现,许多学生认为:“父母照顾好孩子的生活,是天经地义的。”有的还埋怨:“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不够,没有其他的父母那么好。”那么,课堂导入就需要老师精心选择生活中一些温馨的情景,能打动孩子心灵的生活细节展示给学生看。如“灯下,妈妈给孩子打毛衣;孩子生病父母精心照顾;晚上,妈妈给孩子折叠第二天穿的衣服;孩子睡着时,妈妈起床为孩子盖棉被”等等。在重温这些每位学生都经历过的生活小事后,可顺势提问:“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内心深处一定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心,体会到父母的辛苦操劳。
由于年龄的原因,生活状况不同的原因,我们的孩子对他人的心理,生活不可能有切身的体会。如何引导学生和他人交往,学会与人相处是品德课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这类品德课程教育,在导入时要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最好的办法是设计活动让学生去亲身体验体验,这样对马上进行的课堂教学非常有利。
残疾人生活上的困难,一般健康的人都不会有什么体会和感受。看到残疾人遇到困难,好大一部分学生会嘲笑他们。《关心残疾人》课堂导入时,如果老师选择“一位盲人在行走时,不小心摔了一跤”或“一位脚残疾人走楼梯”的情景来导入。希望引导学生认识到“他们遇到困难需要得到我们的帮助。”那么,肯定会有部分学生最先关注的是盲人摔跤,脚有残疾的人走楼梯的情形。这情形在他们眼里看到的可能只是摔跤时的狼狈,走楼梯时的滑稽。
有位老师的导入很巧妙。设计一个生活情景:在讲台上放本书,旁边再放些其他的东西,过道上也摆些凳子或物品,设置些障碍,让学生蒙上眼睛,独自去取书。然后在同学的帮助下再去取回书。在课堂导入时,请大家谈谈取书的感受。这样回避了前一案例中出现的尴尬场面,同时让学生亲身来感受一下残疾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体会一下渴望得到他人帮助的那种心理,效果就不一样了。
教育达到润物无声的境地,才会有好的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