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办法(修订)

时间:2019-05-15 02:07: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管理办法(修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管理办法(修订)》。

第一篇:管理办法(修订)

修水县县城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管理

实施办法

(送审稿)

第一章总则

为规范县城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管理,确保银行贷款资金规范使用,加快工程建设进度,保证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1.1 该项目是利用农发行抵押补充贷款(PSL)资金支持的水利建设项目,项目建设要符合信贷政策及资金管理要求,要履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合法管理程序,接受国家有关部门后续检查,严禁资金挪用。

1.2 工程建设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水利部门规章及水利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

1.3 工程建设应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管理和廉政建设,明确管理职责,完善管理制度,确保工程建设工程安全、资金安全、生产安全,争创优良工程,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第二章

管理机构与职责分工

2.1由修水县人民政府成立县城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由朱秋生担任组长、樊长生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发改委、财政局、审计局、城南管委会、建设局、水电局、农业发展银行、义宁镇、宁州镇、四都镇、竹坪乡、杭口镇等单位领导组成,负责协调解决建设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县水电局。

2.2 在县领导小组领导下,项目采取统一管理,分项建设,分别负责的建设管理体制。县水库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组建县城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项目部,各分项工程组建项目分部。项目部、项目分部按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2.3项目部主要职责:

(一)负责前期可研立项阶段的前期工作、贷款、资金拨付、初步设计,项目总验收、档案管理等事宜及工程建设过程的监督管理。

(二)负责编制各分项工程投资计划及年度实施计划,报领导小组批准和县发展银行备案。

(三)负责与银行、各项目分部及上级有关部门沟通与协调。2.4各项目分部主要职责:

(一)负责管辖项目实施方案、施工图设计、招投标及征地拆迁与移民安置、环境协调及地方建设资金筹措、施工前期准备等工作。

(二)负责签订工程相关合同及合同管理,办理相关支付手续等。

(三)执行水利工程建设及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章制度,负责施工现场的控制管理,督促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履行职责,协调参建各方关系,及时解决施工现场有关问题,确保如期完工。

(四)指导监督检查工程建设过程中质量、安全,调度工程进度,审核工程款、设计费、监理费及工程单价、工程结(决)算、工期变更,资金支付,负责工程审计、防汛等相关工作。

(五)编制项目进度计划及资金使用计划报项目部批准后实施。(六)负责与项目部沟通与协调,协助办理相关事宜。

(七)负责组织工程单位工程验收和外观质量评定工作,负责合同工程完工验收工作,负责办理工程移交工作,配合做好项目竣工验收有关准备工作;

(八)负责做好所辖项目档案实施期间收集、归档、配合档案验收及后续移交工作。

第三章 前期工作管理

3.1 项目部负责工程建设可研立项、初步设计阶段的前期工作,各项目分部负责工程实施方案、招投标及实施准备等前期工作。

3.2项目实施方案由项目分部负责组织编制,内容要与经批复的初步设计建设内容、投资概算基本一致。实施方案应依法依规选择有项目相应资格的设计单位承担,依照有关设计编制规程进行编制。实施方案应由县发改委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咨询认证,并由县发改委、县水电局和项目分部主管部门联合审查批复。

3.3 项目分部所辖项目施工图编制及报批由各分部负责,工程施工图(图纸)应报由原实施方案审批单位组织审查批复。

第四章 计划管理

4.1项目安排遵循分年度实施的原则,对已落实征地拆迁和地方配套资金、已签订征地拆迁相关协议的项目,优先安排实施。具体计划由项目部制订经县领导小组同意后下达项目分部实施,并报县发展银行备案。

4.2项目分部根据项目部下达的工作计划及投资计划编制单项工程实施计划,明确设计文件批复、招投标、合同签订、主体工程完工、工程验收等重要环节的时问节点报项目部和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由项目部抓好计划实施的监督、检查和落实。

第五章 招投标管理与合同签订

5.1项目分部以甲方(业主)身份负责与所辖项目招标代理、设计、监理,施工、质量监督部门等签订合同。在签订施工合同时必须同时签订廉政合同,项目分部负责对工程建设合同进行具体管理。

5.2由各项目分部组织所辖项目的招标代理、设计、监理、施工等招标工作,招标必须进入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采取公开招标,招标公告必须根据《招标公告发布暂行办法》(国家计委2000 4号令)规定在《中国采购与招标网》等媒体上发布招标公告,并报项目部备案。

5.3 前期已经招标的项目其名称、范围及实施主要内容应与申报项目内容保持一致,否则必须办理相关报批手续。

第六章 质量与安全管理

6.1项目分部负责办理质量安全监督手续,接受质量监督机构开展的工程质量巡查、“飞检”(带检测单位随机抽检)活动,负责对反馈检查存在问题进行整改。负责制定项目法人质量终检方案,报质量监督机构批复后实施。

6.2项目分部负责施工现场质量与安全的控制和管理,接受项目部及上级有关部门监督、检查,督促设计监理施工单位按照合同及有关规定履行职责,组织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检查,督促责任单位就发现的质量和安全问题进行整改;组织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共同确定项目划分,报质量监督机构批复后实施,负责督促施工单位落实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措施,落实“五牌一图”公示制度。

第七章 工程进度管理

7.1项目分部负责对所实施项目每月组织召开的调度会,建立工程进度月报制度,统计完成的实物工程量,报项目部和县领导小组,项目部和县领导小组对进度滞后较严重的项目进行督查。

7.2项目分部进行抽查负责审核监理单位提交的施工进度计划,并报项目部及领导小组备案,施工进度计划应附资源配置,明确阶段目标和里程碑目标;负责建立周调度会制度,督促各参建单位落实进度计划,督促进度滞后的项目及时调整施工计划并采取赶工措施,协调解决有关问题;负责对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的日常管理,建立月考勤制度,对监理单位的总监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和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进行考勤,督促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及质检员、施工员安全员等关键人员进行考勤,督促设计单位及时供应施工图纸、设计变更等文件,负责按照照同约定对工期延误事件进行

审核,办理工期变更手续。

第八章 建设资金管理

8.1县城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严格按照下达的投资计划执行,自有资金必须按投资计划先于银行贷款足额到位。80%贷款由项目部委托县发展银行支付,其余20%贷款资金额汇入项目部基建专户,按工程进度同步拨付。由项目部自行安排使用,相关支付凭证报项目部备案,8.2 项目分部负责所辖项目20%自有资金先于银行80%贷款资金到位。8.3 银行贷款资金仅限用于可研报告中的防洪工程、绿化等工程建设,不得用于贷款项目之外的项目,对已确定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单项工程,80%资金县发展银行将根据项目分部、监理单位签发的工程进度款拨付证书直接从项目分部转入施工单位帐户,其余20%由项目部根据项目分部用款申请,分批、定量拨付至实施单位,原则如下

l、工程开工,自由资金到账后,项目部工程贷款资金的20%作为启动资金,预拨至项目分部专户,确保工程建设顺利启动。

2、启动资金使用完后,县发展银行根据项目部分部、监理单位签发的工程进度款拨付证书,直接向施工单位拨付工程款。

3、合同工程(单项工程)完工验收28天内,项目分部按审计部门审定总投资的90%签付给实施单位。

4、项目分部签订的施工合同应预留审计结算额的10%作为质量保证金,质量保证期限为自完工验收后起算一年。一年缺陷责任期满后,项目分部按审计部门审定总投资的100%拨付给实施单位。

8.4各项目分部必须建立健全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和财务管理制度,配备具有会计从业资格。熟悉基建业务的专职财务人员,同时应保持财务人员相对稳定。工程建设必须严格执行有关建设资金支付规定,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拨付工程价款,不得拖欠超拨、挤占、截留或挪用建设资金。项目部要定期开展对项目分部的财务检查,确保建设资金合法规范使用。

第九章 项目变更与投资控制

9.1工程项目建设应当严格以审批的设计文件(成果)为依据,工程设计变更严格依照《水利工程设计变更管理暂行办法》(水规计[2012]93号)文件执行。项目发生重大设计变更由项目部分部组织编制重大设计变更报告,报县领导小组及项目部及银行同意后,上报原审批单位批复同意后实施。一般设计变更由项目分部组织审查确认后批复实施,并报项目部备案。如一般设计变更累计造成投资超批复概算,不得大于1‰。

9.2严格按照工程初步设计(实施方案)批复概算控制工程投资。对随意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建设标准、擅自更改设计内容造成的投资突破,不予进行投资概算调整,一律由项目分部负责自筹解决,造成重大损失的,有关单位和人员的承担责任。

第十章

工程档案管理

10.1 由项目分部根据有关要求负责制定工程档案管理办法,明确归档范围、立卷原则、类别编号以及质量要求。

10.2项目分部负责所辖工程竣工验收前的档案资料收集、检查、归档和档案

管理工作,并备份一份移交项目部。

10.3项目分部应督促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做好资料归档工作,对施工过程中归档资料的及时性完整性规范性全面负责:负责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合同验收前的档案资料检查,满足要求后方可组织相关工程验收,负责办理合同工程完工验收后档案移交手续。

10.4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应在合同工程完工验收后30天内向项目部分部移交合格的档案资料。项目分部在办理质量保证金审核时,应按查档案移交情况,不满足要求的或未移交的不得支付质量保证金。

第十一章 工程验收

11.1 按水利工程建设基本程序完成工程验收工作,工程验收包括:分部工程验收、单位工程验收、合同工程验收及项目总验收(技术预验收、竣工验收)。

11.2项目分部负责组织所辖项目的分部工程验收、单位工程验收,合同工程完工验收,合同工程验收应有管理权限的行政主管部门参加。项目分部负责组织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报告并提出审计申请,具备竣工验收条件后及时向项目报告并提供验收档案,配合项目部做好竣工验收及审计工作。

11.3 合同工程完工验收合格后,项目部及分部负责按规定办理工程交接和移交工作,并及时办理固定资产移交。

第十二章

廉政建设

12.1各参建单位应当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一岗双责”责任制,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制约机制,加强从业人员教育,监督和管理,自觉接受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

12.2 参与县城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的单位和个人,在建设过程中发生违规违法行为的,依法承担相应的经济和法律责任。

第十三章 附则

13.1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未尽事宜遵照国家及江西省已颁布的有关水利工程建设法律、法规执行。

13.2本办法由县城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县城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6年5月8日

第二篇:管理办法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2013年3月修订)

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网 时间:2013-03-08 17:08:00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

(2013年3月修订)

为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和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全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规划和管理,推进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省社科基金项目)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促进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根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省社科基金项目的管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遵循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研究和管理规律,充分发挥社科基金项目及其规划、管理的导向作用,促进理论和学术观点创新、学科体系创新和科研方法创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经济强省和谐河北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

第二条 省社科基金项目,突出战略性、前瞻性、应用性和对策性研究,优先支持河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加强对具有河北特色和优势的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重视基础理论和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研究。

第三条 依据当前我省研究力量和财力状况实际,适当选择和确定社科基金项目的立项数量、项目类型和重点研究领域。突出重点,量力而行,注重发挥集体智慧,提倡跨学科、跨部门、跨行业联合攻关。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四条 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为省社科基金项目的主管和领导部门。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以下简称省社科规划办)是省委宣传部领导下的省社科基金项目组织、管理机构,是联系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要纽带。其主要职责是:提出全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事业发展规划;拟定和实施省社科基金项目管理办法和有关规章;组织省社科基金项目的申报、评审、立项、管理和成果的鉴定、验收、推广和奖励;具体管理省社会科学基金;受全国社科规划办委托,根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管理有关规定,协助做好本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申报、管理和成果鉴定、验收、推广等工作;组织策划有关学术研究和咨询服务;组织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交流等。

第五条 省社科规划办根据省社科基金项目管理的需要设立同行评议专家库和学科专家组,聘任学科专家组成员。专家库入库专家由高等院校、党校、社科院等科研机构及有关职能部门推荐,由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组成,省社科规划办负责入库专家的最后审定。学科专家组成员均从同行评议专家库入库专家

中产生。

第六条 学科专家组及同行评议专家的主要职责是:协助制订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和项目指南;从事省社科基金项目的立项评审和最终成果的鉴定、评奖;提供相关的咨询服务等。

第三章 项目申报

第七条 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面向全省征集、立项,实行公开申报、平等竞争、择优立项的原则。

第八条 凡在河北省工作,具有副高级(或相当于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及相关人员均可申报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不具备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须有两名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推荐。

第九条 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包括项目、委托项目、确认项目、学科共建项目等。省社科规划办可以根据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需要调整项目类别。

第十条 项目申报人要依据申报选题及研究计划,科学、准确、量力确定最终成果形式。

1、最终成果形式为研究报告、系列论文和著作三类。应用对策研究报告完成时间为1年,不得延期;基础研究报告、系列论文类项目完成时间一般为1年;著作类项目完成时间一般为2--3年。研究起始时间以立项通知下达时日为准。

2、省社科规划办每年编制《项目指南》。《项目指南》说明本社科基金项目研究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主要研究选题和研究方向,通常在每年年初发布。自《项目指南》发布之日,省社科规划办开始受理申请。各单位的申报工作由本单位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统一组织。

3、申报人应根据《项目指南》中规定的研究选题和研究方向,具体设计项目论证,并按规定认真填写《项目申请书》。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对《项目申请书》要认真审核,实事求是地签署意见并承担规定的义务。

第十一条 委托项目的选题由规划办根据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重大活动、重大举措和主要领导同志关注的重点问题,经研究论证后提出,在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网上发布,或委托相关专家承担,项目负责人直接申报最终研究成果,规划办择优在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专报》上刊发并报省领导。

第十二条 确认项目的选题由项目申报人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问题自行设计。项目研究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科学的态度、前瞻的视角,强化项目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务求有所创新。

第十三条 学科共建项目按项目要求一同申报。

第十四条 一个项目只能确定一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享有省社科基金项目的各项权利并承担相应义

务。

第十五条 一人一般不得同时作为两个项目的负责人;一人最多只能同时参与两个项目的研究;每个项目组成员最多不能超过6人。正在承担省社科基金项目的,项目负责人须待完成现有项目,并通过合格等级以上鉴定后,才能申报新的省社科基金项目。

第四章 项目评审和立项

第十六条 省社科基金项目评审、立项一般经过省社科规划办资格审查、匿名通讯初评、会议集中评审、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四个环节。

第十七条 匿名通讯评审专家和会议评审专家从同行评议专家库中遴选,并严格实行专家回避制度。专家库成员作为项目负责人申报项目时,不得作为该评审专家;作为项目参加人申报项目时,可以作为评审专家,但必须回避与自己有关的项目。对于在评审工作中信誉不良、违反评审工作有关规定的专家,从专家库中除名。

第十八条 项目立项需符合以下要求:

1、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对解决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一定指导作用,能为党委政府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2、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河北地方特色,有利于发挥我省学科研究的优势,对全面繁荣我省哲学社会科学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3、项目负责人必须是该项目的真正组织者和指导者,并能在研究中承担主要任务;项目组成员具有按计划完成研究任务的政治素质和科研能力。

4、有较为充分的前期准备和研究成果。

5、经费预算合理。

6、所在单位在管理及研究条件上能为项目的研究工作提供保障。

第十九条 省社科规划办对通过资格审查的申报项目首先组织同行专家就项目设计论证进行匿名通讯评审,然后按匿名通讯评审结果择优推荐给学科专家组进行会议集中评审。学科专家组在按立项要求对申报材料内容进行全面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择优评出拟立项项目,经省社科规划办进行综合整理后,报省委宣传部审批。

第二十条 学科专家对申报立项材料的评议意见有保密责任,对申报立项材料评价的高低有解释、说明的责任。

第二十一条 省社科规划办根据申报情况和省社科基金总额,确定各类项目、各个学科的立项数额和资助等级。

第二十二条 省社科基金项目实行协议立项制。经批准立项的项目,项目负责人及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与省社科规划办签定《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协议书》。《协议书》须载明双方的权利、义务和省社科基金项目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具有合同性质的文件。《协议书》签定后,由省社科规划办下达《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通知书》,申报项目即正式立项。

第二十三条 学科共建项目的评审与项目一起进行,由规划办根据我省的学科建设情况和各高校实际,确定拟立项项目,报省委宣传部领导审批。

第五章 项目中期管理

第二十四条 省社科基金项目实行省社科规划办与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两级管理的办法。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并为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保证研究计划的顺利实施。

第二十五条 对不作任何请示和说明,无故停止研究计划或不完成研究任务的课题组,省社科规划办将撤销该项目,追回已拨资助经费,并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该项目负责人从撤项之日起,五年内不得申报省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第二十六条 项目负责人不得随意改变项目名称及研究方向、研究内容、研究计划和成果形式。确有特殊原因需要改变或调整的,应由项目负责人提出书面申请,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审核并签署意见后报省社科规划办批准。

第二十七条 项目负责人必须按《立项协议书》规定的时间完成课题研究并办理结项手续。需要延期完成、结项的,项目负责人应写出书面申请,详细说明原因,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审核并签署意见后报省社科规划办批准。研究项目因研究原因申请延期完成的,须与原《项目申请书》相比有新思想、新设计或新材料,保证研究成果质量有明显提高。

第二十八条 项目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不得随意更换和调整。确因研究工作需要,项目负责人需要变更的,由项目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报省社科规划办批准;课题组成员需要调整的,由项目负责人提出申请,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同意并签署意见后报省社科规划办备案。

第二十九条 项目研究中期检查工作由省社科规划办统一部署。届时项目负责人应将研究进展、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经费使用等情况向省社科规划办如实汇报。

第三十条 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要将本单位所立项目及时建档管理。每个项目的完整档案材料(复印件)应有:(1)《立项通知书》;(2)《立项管理协议书》;(3)《中期检查表》;(4)《结项申请书》;(5)《结项证书》;(6)最终成果;(7)批复报告等其它应存档材料。

第六章 经费管理

第三十一条 省社科基金项目经费由省财政专项划拨,用于开展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以及对学科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此项经费按《省委宣传部专项经费审批管理办法》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审批、拨付,由省委宣传部办公室、省社科规划办和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共同负责管理和监督。

第三十二条 项目经费实行部分资助的办法,不足部分由课题组及其所在单位自筹解决。资助金额视研究成果质量、社会效益情况确定。

第三十三条 项目资助经费,根据项目类别和完成期限及成果等级拨付。批准立项的项目和学科共建项目,分两次拨付资助经费,立项通知书下发后,拨付一定数额的项目启动经费;鉴定结项后拨付项目结项经费,数额视成果鉴定合格、良好、优秀的不同等级梯次递增。委托项目和确认项目,待最终成果鉴定结项后一次拨付资助经费。

第三十四条 项目资助经费拨付后由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代管。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的财务部门对项目研究资助经费要单独记帐,妥善保存帐目和单据,接受审计部门和省社科规划办、省委宣传部办公室的财务审查。

第三十五条 项目资助经费由项目负责人根据本办法有关规定,严格按照项目研究的目标和任务掌握使用,确保经费用于项目研究。

第三十六条 对无故不完成项目研究任务者,省社科规划办停止拨款,并追回已拨经费;对因严重违反财务制度或其他原因而被撤销项目的,追回已拨经费。

第三十七条 项目负责人因工作调动等原因需更换科研管理部门及财务管理部门的,要经调出、调入单位同意并报省社科规划办批准。但项目及研究经费不得带出河北省及驻冀单位。

第三十八条 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应会同所在单位财务部门编制项目决算表,并附上财务部门打印的项目经费开支明细,报省社科规划办作结项处理。结项后所余经费,留作原项目组成员的科研经费。

第七章 鉴定和结项

第三十九条 为科学地评估项目的研究质量,项目研究成果须进行鉴定,通过省社科规划办组织的鉴定后方予以结项。

第四十条 省社科基金项目和学科共建项目研究工作完成后,项目负责人应及时向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和省社科规划办提出成果鉴定申请,填写《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鉴定结项申请书》,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对成果及相关材料进行审核后,报送省社科规划办。

第四十一条 申请结项的项目和学科共建项目最终成果要符合以下条件:论文,要求在公开刊物

上发表论文不少于2篇(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须在1篇以上,项目负责人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须在1篇以上);著作,一般要求10万字以上;研究报告,一般要求1万字以上(总文字复制比一般不超过10%)。项目研究成果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视为进入决策,可直接申请结项: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肯定性批示,并有明确采纳要求的(须在批示页显著位置注明“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字样);被省重要文件吸收的;转化为省委、省政府重要政策措施的;被省级人大机关立法时采用的。

第四十二条 省社科基金项目和学科共建项目最终成果为系列论文和研究报告的,其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公开发表时均须注明“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字样。最终成果形式为专著的,必须在封面和扉页注明“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字样,并在后记中详细写明“本书为作者XXXX年承担的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XXXXXX”等相关内容。封面和扉页标注及后记中的说明缺一不可。

第四十三条 凡不按照或不符合上述第四十二条规定发表、出版的所有项目成果,不能作为该项目成果进行结项,其导致的一切后果由项目负责人负责。

第四十四条 申请鉴定的省社科基金项目和学科共建项目,应向省社科规划办报送如下材料1式3份:

1、《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鉴定申请书》;

2、《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复印件;

3、《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通知书》复印件;

4、《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管理协议书》复印件;

5、《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登记表》;

6、项目研究成果简介;

7、项目研究阶段性及最终成果;

8、研究成果转化及社会反响材料;

9、《项目执行变更申请书》(有变更事项的提交);

上述材料一律用 A4 纸打印,左侧装订,封面加厚并注明“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项目名称、立项编号、项目类别、项目负责人、项目组成员,材料按上述顺序编排。研究成果为著作的,可将著作单放,其它材料按上述要求装订。

第四十五条 省社科规划办对四十四条所列材料进行审核后,组织学科专家对符合要求的项目进行鉴

定,办理结项手续。初次鉴定费用由省社科规划办承担。

第四十六条 委托项目的研究成果(研究报告的总文字复制比一般不超过10%)要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肯定性批示,根据进入决策的参考应用程度和最终成果质量确定结项等级。

第四十七条 确认项目的研究成果要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杂志、《经济日报》和《河北日报》上公开发表或研究成果被省委省政府、国家部委领导做出肯定性批示(须在批示页显著位置注明“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字样),根据报刊等级、成果质量确定结项等级。

第四十八条 确认项目的研究成果在《河北日报》发表的,字数不少于2500字;在上述其它报刊发表或被省委省政府、国家部委领导肯定批示的,字数不少于2000字(总文字复制比一般不超过10%)。

第四十九条 确认项目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家级报刊上的,题目下署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组”或“河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发表在《河北日报》上的,题目下署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组”,文章结尾署课题组成员(不超过3人)。

第五十条 凡符合第四十七、四十八、四十九条规定的研究成果,由作者登录“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网”(http://kxghw.hebei.com.cn),在申报专栏,下载《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确认项目申请登记表》,按要求填写并报送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经审核并签署意见后,报(寄)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申报材料包括:发表成果的报刊或省委省政府、国家部委领导批示原件1份(没有批示原件要由有关部门出据证明)、复印件2份、申请登记表1份。省社科规划办对申报材料组织审核,对符合要求的成果给予确认,办理结项手续。

第五十一条 省社科基金项目的最终成果鉴定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暂缓结项”、“不合格”。

1、鉴定结果为“优秀”、“良好”、“合格”者,省社科规划办颁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结项证书》,并在证书上标明结项等级。

2、鉴定结果为“暂缓结项”者,项目组在收到修改通知后半年内向省社科规划办提交修改说明和修改后的成果各一份。经省社科规划办审核并获得通过后,颁发结项证书;审核不能通过者,按撤项处理。

3、鉴定结果为“不合格”者,项目负责人在收到修改通知后半年内对成果进行修改,申请第二次鉴定。第二次鉴定不能通过者,按撤项处理。第二次鉴定费用由课题组承担,在预留经费中扣除。

第五十二条 最终成果出现下列情形之一者,按撤项处理:有严重政治问题;与批准的项目设计严重不符;造假和剽窃他人成果等。

第五十三条 通过鉴定的项目,省社科规划办向项目负责人及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下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结项通知》和《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结项证书》。

第八章 成果推广和评奖

第五十四条 省社科规划办、项目所在单位及项目负责人,应采取积极措施加强省社科基金项目成果的宣传、推广和转化,充分发挥其在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中的作用。

第五十五条 建立相对稳定的成果宣传、推广渠道,充分利用刊物、报纸、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逐步形成项目成果宣传推广的有效机制。

第五十六条 对有较高学术价值和有重要决策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省社科规划办及时摘报省委、省政府领导及有关决策部门,或向社会广泛宣传。

第五十七条 依据《中共河北省委办公厅、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优秀成果评奖有关问题的通知》(冀办[1996]98号)精神,每两年对已完成研究并正式结项的省社科基金项目组织一次评奖活动,以奖励省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发挥良好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第九章

第五十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行。2009年颁布的《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同时废止。以往有关规定,凡与本办法不符的,均以本办法为准。

第五十九条 本办法由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篇:管理办法

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证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管理,规范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行为,维护承装、承修、承试电力设施市场秩序,保障电力安全,根据《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电力监管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的申请、受理、审查、颁发、管理和监督,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以下简称电监会)负责指导、监督全国许可证的颁发和管理。

电监会派出机构(以下简称派出机构)负责辖区内许可证的受理、审查、颁发和日常监督管理。

第四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承装、承修、承试电力设施活动的,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取得许可证。除电监会另有规定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取得许可证,不得从事承装、承修、承试电力设施活动。

本办法所称承装、承修、承试电力设施,是指对输电、供电、受电电力设施的安装、维修和试验。

第五条

取得许可证的单位依法开展活动,受法律保护。

第二章 分类与分级

第六条 许可证分为承装、承修、承试三个类别。

取得承装类许可证的,可以从事电力设施的安装活动。

取得承修类许可证的,可以从事电力设施的维修活动。

取得承试类许可证的,可以从事电力设施的试验活动。

第七条

许可证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和五级。

取得一级许可证的,可以从事所有电压等级电力设施的安装、维修或者试验活动。

取得二级许可证的,可以从事220千伏以下电压等级电力设施的安装、维修或者试验活动。

取得三级许可证的,可以从事110千伏以下电压等级电力设施的安装、维修或者试验活动。

取得四级许可证的,可以从事35千伏以下电压等级电力设施的安装、维修或者试验活动。

取得五级许可证的,可以从事10千伏以下电压等级电力设施的安装、维修或者试验活动。

第三章 申请、受理、审查与决定

第八条 申请许可证,应当向申请人所在地的派出机构提出。

申请人取得许可证后,方可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营业执照或者变更经营范围。

第九条

申请许可证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法人资格;

(二)具有与申请的许可证类别和等级相适应的注册资本;

(三)具有与申请的许可证类别和等级相适应的设备、经营场所;

(四)技术负责人、安全负责人具有与申请的许可证类别和等级相适应的任职资格,且不能同时在其他单位任职;

(五)具有与申请的许可证类别和等级相适应的专职专业人员;

(六)具有健全有效的安全生产组织和制度。

申请一级至三级许可证的,还应当具有与申请的许可证类别和等级相适应的业绩。

许可证不同类别、不同等级的具体申请条件,由电监会另行制定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条

申请许可证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许可证申请表;

(二)法人证明材料和净资产证明材料;

(三)主要设备及机具清单、经营场所证明材料;

(四)技术负责人、安全负责人的简历、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证书等证明材料;

(五)专业技术人员明细表、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证书或者任职培训合格证书等证明材料;

(六)电工作业人员登记表;

(七)安全生产组织和制度的证明材料。

申请一级至三级许可证的,还需要提交相关业绩报告以及证明材料。

第十一条

合并后新设单位申请许可证的,除应当提交第十条规定的材料外,还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合并的证明材料;

(二)合并前各单位的许可证。

第十二条

分立后新设单位申请许可证的,除应当提交第十条规定的材料外,还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分立的证明材料;

(二)业绩证明材料;

(三)分立前单位的许可证。

分立后至多一个单位部分或者全部延续分立前单位从事同类活动的业绩。

第十三条

派出机构收到申请,应当对申请材料是否齐全、是否符合法定形式进行审查。派出机构有权要求申请人就申请事项作出解释或者说明。

第十四条 派出机构对申请人提出的申请,应当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一)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

(二)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五日内向申请人发出申请材料补正通知书,并一次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三)申请材料齐全并符合法定形式的,或者申请人按照派出机构的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应当向申请人发出受理通知书。

第十五条 派出机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二十日内完成申请审查,并按下列规定作出是否许可的决定:

(一)经审查,申请人的条件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派出机构应当依法作出准予许可的书面决定,并自作出决定之日起十日内向申请人颁发、送达许可证;

(二)经审查,申请人的条件不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派出机构应当依法作出不予许可的决定,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人,通知书中应当说明不予许可的理由。

第十六条

派出机构在审查过程中认为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性内容进行核实的,应当指派两名以上的工作人员进行现场核查。

第十七条

派出机构自受理通知书发出之日起二十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派出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日,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第十八条

派出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向社会公开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的依据、条件、程序、期限、办理情况以及申请材料目录、申请材料示范文本等信息。

第四章 变更与延续

第十九条 许可证的变更分为许可事项变更和登记事项变更。

许可事项变更是指许可证类别和等级的变更。

登记事项变更是指承装(修、试)电力设施单位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等事项的变更。

变更后的许可证,有效期限不变。

第二十条 申请许可事项变更,应当提交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的材料和许可证原件。

有下列情形之一,申请增加许可证类别或者提高许可证等级的,一年内不予受理:

(一)发生较大生产安全事故或者发生二次以上一般生产安全事故的;

(二)发生重大质量责任事故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申请增加许可证类别或者提高许可证等级的,二年内不予受理:

(一)超越许可范围从事承装(修、试)电力设施活动的;

(二)涂改、倒卖、出租、出借许可证,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许可证的;

(三)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承包的承装(修、试)电力设施业务转包或者分包的;

(四)发生重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

第二十一条

派出机构应当按照本办法第三章规定的程序办理许可事项变更。

许可事项变更后,承装(修、试)电力设施单位应当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有关变更手续。

第二十二条

承装(修、试)电力设施单位名称、住所或者法定代表人发生变化的,应当自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办理变更登记之日起三十日内,提出登记事项变更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登记事项变更申请表;

(二)许可证原件;

(三)变更后的法人证明材料;

(四)涉及修改单位章程的,应当提交修改后的单位章程。

变更后的住所与原住所属于不同派出机构管辖的,应当向变更后住所地的派出机构提出登记事项变更申请。

派出机构应当自收到登记事项变更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办理变更手续。

第二十三条

许可证有效期为六年。

有效期届满需要延续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三十日前提出申请,提交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的材料和许可证原件。派出机构应当按照本办法第三章规定的程序,在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逾期未作出决定的,视为同意延续并补办相应手续。

第二十四条

许可证损毁的,应当及时向颁发许可证的派出机构申请补办;许可证遗失的,应当立即在规定的媒体上刊登遗失声明,刊登遗失声明十日后方可向颁发许可证的派出机构申请补办。

申请补办许可证,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许可证补办申请表;

(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材料;

(三)法人证明材料;

(四)损毁许可证原件或者许可证遗失声明。

派出机构应当自收到许可证补办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按照有关规定补发许可证。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五条 电监会对派出机构实施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工作中的违法行为。

第二十六条

派出机构依法对辖区内从事承装(修、试)电力设施活动的单位或者个人的下列事项实施监督检查:

(一)依法取得许可证的情况;

(二)在许可范围内从事承装(修、试)电力设施活动的情况;

(三)依法使用许可证的情况;

(四)遵守国家有关转包或者分包承装(修、试)电力设施业务规定的情况;

(五)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的情况;

(六)遵守相关电力技术、安全、定额和质量标准的情况;

(七)遵守国家其他有关规定的情况。

第二十七条

承装(修、试)电力设施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规定向有关派出机构报送信息:

(一)人员、资产、设备等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已不符合许可证法定条件、标准的,应当自发生重大变化之日起三十日内向颁发许可证的派出机构报告;

(二)解散、破产、倒闭、歇业、合并或者分立的,应当自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相关手续之日起十日内向颁发许可证的派出机构报告;

(三)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事故发生地派出机构报告;

(四)发生重大质量责任事故的,应当自有关主管机关作出事故结论之日起十日内,向事故发生地派出机构报告。

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规定事项,事故发生地不属于颁发许可证的派出机构管辖的,事故发生地派出机构应当及时将有关情况通报颁发许可证的派出机构。

第二十八条 承装(修、试)电力设施单位在颁发许可证的派出机构辖区以外承揽工程的,应当自工程开工之日起十日内,向工程所在地派出机构报告,依法接受其监督检查。

工程所在地派出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将监督检查情况及时通报颁发许可证的派出机构。

第二十九条

派出机构对电力企业遵守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制度的情况实施监督检查。

电网企业对用户受电工程依法实施中期检查、竣工检验,应当查验施工企业是否具有许可证,对未经许可或者超越许可范围承揽用户受电工程的,应当立即向派出机构报告。

第三十条

承装(修、试)电力设施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建立自查制度,报送自查结果。派出机构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对自查报告进行抽查。

第三十一条 派出机构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进入被检查单位的生产经营场所进行检查;

(二)询问被检查单位的工作人员,要求其对有关检查事项作出说明;

(三)查阅、复制与检查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对可能被转移、隐匿、损毁的文件、资料予以封存;

(四)对与检查事项有关的业务组织技术鉴定;

(五)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有权当场予以纠正或者要求限期改正。

派出机构实施监督检查,被检查单位应当依法予以配合。

第三十二条

派出机构应当建立承装(修、试)电力设施单位定期综合评价制度,定期对承装(修、试)电力设施单位遵守国家有关规定的情况给予综合评价。

定期综合评价等次分为良好、一般和差。派出机构应当及时将定期综合评价等次结果告知承装(修、试)电力设施单位。定期综合评价等次结果为差的单位,派出机构应当责令其限期整改。

第三十三条

派出机构应当建立承装(修、试)电力设施单位的许可证信用档案,记录其基本情况、重大生产经营情况、良好行为、违规情况等,并按照规定向社会公开。

第三十四条 承装(修、试)电力设施单位的人员、资产、设备等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已不符合相应许可证条件、标准的,派出机构应当根据其实际具有的条件,重新核定其许可证的类别和等级。

第三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电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可以依法撤销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

(一)派出机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准予许可决定的;

(二)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许可决定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许可决定的;

(四)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许可的;

(五)依法可以撤销许可的其他情形。

承装(修、试)电力设施单位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许可的,应当予以撤销。

依照本条第一款的规定撤销许可,承装(修、试)电力设施单位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派出机构应当依法给予赔偿。依照本条第二款的规定撤销许可的,承装(修、试)电力设施单位基于许可取得的利益不受保护。

第三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派出机构应当依法办理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注销手续:

(一)许可有效期届满未按照本办法规定申请延续或者延续申请未批准的;

(二)承装(修、试)电力设施单位因解散、破产、倒闭、歇业、合并、分立等原因依法终止的;

(三)许可依法被撤销、撤回,或者许可证被依法收缴或者吊销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注销许可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七条

派出机构在承装(修、试)电力设施单位的营业执照有效期内撤销、撤回许可,或者收缴、吊销许可证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五日内通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并责令当事人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

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申请材料申请许可证的,派出机构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许可,并给予警告,一年内不再受理其许可申请;情节严重的,二年内不再受理其许可申请。

承装(修、试)电力设施单位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申请材料申请许可事项变更的,派出机构不予受理或者不予批准,并给予警告,一年内不再受理其许可事项变更申请。

第三十九条

承装(修、试)电力设施单位采取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许可证的,由派出机构撤销许可,给予警告,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三年内不再受理其许可申请;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承装(修、试)电力设施单位采取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变更许可事项的,由派出机构撤销许可事项变更,给予警告,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三年内不再受理其许可事项变更申请;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

承装(修、试)电力设施单位涂改、倒卖、出租、出借许可证,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许可证的,由派出机构责令其改正,给予警告,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收缴其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

违反规定未取得许可证或者超越许可范围,非法从事承装、承修、承试电力设施活动的,由派出机构责令其停止相关的经营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违法经营行为规模较大、社会危害严重的,可以并处三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违法经营行为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威胁公共安全的,处五万元以上 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并可以没收从事无证经营的工具设备。

第四十二条 承装(修、试)电力设施单位在从事承装、承修、承试电力设施活动中发生重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或者重大质量责任事故的,由派出机构给予警告,责令其限期整改,在规定限期内未整改的或者整改后仍不合格的,处一万元以下罚款,降低许可证等级;情节严重的,收缴其许可证。

第四十三条 承装(修、试)电力设施单位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办理许可证登记事项变更手续的,由派出机构责令其限期办理;逾期未办理的,处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四条

电力企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承装(修、试)电力设施业务发包给未取得许可证或者超越许可范围承揽工程的单位或者个人的,由派出机构责令其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电网企业发现未取得许可证或者超越许可范围承揽用户受电工程的单位或者个人,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及时报告的,由派出机构给予警告,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规定,向派出机构提供虚假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文件、资料,或者拒绝、阻碍派出机构及其从事监管工作的人员依法履行监管职责的,依照《电力监管条例》第三十四条的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

第四十六条

电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七条 许可证分为正本和副本,正本、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许可证由电监会统一印制。

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0年3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管理办法

陕西省产业扶贫项目管理办法

[ 信息录入:bjsjwl | 时间:2013-05-08 | 作者: | 浏览:918次 ]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规范产业扶贫项目管理,不断提高我省产业扶贫工作水平,加快贫困农户脱贫致富步伐,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发[2011]10号)、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实施意见》(陕发[2011]13号),《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财农[2011]412号)、《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管理实施办法》(陕财办农[2012]264号),《陕西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等法规、政策,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产业扶贫项目是指使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进行扶持、补助和贴息的,能带动贫困农户增收的生产发展项目。具体包括贫困户生产发展项目、产业化扶贫项目、科技扶贫项目和信贷扶贫项目。

第三条

产业扶贫项目围绕区域特色主导产业,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扶贫方略,以培育贫困地区优势主导产业和贫困户增收致富为目标,坚持“瞄准贫困、突出特色,整合资源、注重效果,民办公助、择优扶持”的原则,因地制宜选择项目,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第四条

产业扶贫项目在扶持区域选择上,按照国家连片特困片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省级连片特困片区县及面上有扶贫任务县的先后顺序,择优扶持。在同等条件下,对国家片区县和国家重点县的项目优先扶持。与移民搬迁安置小区相结合的项目优先扶持。

第五条

各级扶贫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对产业扶贫项目进行管理。

项目资金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预算中统筹安排。

第二章

贫困户生产发展项目

第六条

贫困户生产发展项目是指直接扶持贫困户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发展生产,提高收入水平的项目。包括整村推进项目中安排的产业开发到户项目和产业扶贫项目中安排的生产发展项目。

第七条

贫困户生产发展项目的扶持对象是年人均纯收入在陕西省扶贫标准线以下,并登记在册的贫困户。

第八条

贫困户生产发展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对贫困户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及其它增收产业所需的设施、购买种苗种畜等费用的补助。

整村推进项目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70%用于扶持贫困户发展增收产业,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可适当安排部分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相关的基础设施配套,最高比例不得超过30%。

第九条

贫困户生产发展项目的补助标准为:发展传统种养业每户最高补助不超过5000元,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和小型农副产品加工业每户最高补助不超过10000元。具体标准由各县(区)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确定。

第十条

贫困户生产发展项目实行资金切块到县、县级管理、省市备案的管理办法。

第三章

产业化扶贫项目

第十一条

产业化扶贫项目是指以涉农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为主体,采用现代农业经营模式,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组织和带动贫困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项目。

第十二条

产业化扶贫项目重点扶持各类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按照“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在贫困地区建设标准化种植和养殖基地、发展山林经济、开发乡村旅游等带领贫困户增收致富的项目。

第十三条

申报产业化扶贫项目的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在国家注册登记机关依法注册登记并运行两年以上;

(二)企业注册资本200万元以上,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注册资本50万元以上;

(三)通过建立合同、合作、股份合作等利益联结方式带动贫困户达到一定数量:企业应达到100户以上;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应达到30户以上或贫困户社员占30%以上;

(四)两年内无不良信用记录和涉税违法行为。

第十四条

涉及贫困农户参股的项目申报单位除具备第十三条的条件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资产负债率低于70%;

(二)连续赢利2年以上,不拖欠职工工资;

(三)有注册商标和品牌,主营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质量管理标准体系,近两年内未出现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四)能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和扶贫义务。

第十五条

产业化扶贫项目资金的70%用于对项目区内贫困户按照项目实施规划发展种养业、加工业等增收产业及参股、土地流转进行补助,对每个贫困农户的补助标准最高不超过1万元,具体标准由各市县根据当地产业发展实际确定;30%用于对项目建设所需的良种和专门技术引进、建设标准化示范设施、为贫困户提供技术服务和培训、市场培育和开发、生产标准及质量安全标准制定等关键环节的补助。

第十六条

鼓励各类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吸纳贫困农户参股,安排贫困农户青壮年劳动力就业。对贫困农户到扶贫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参股进行适当补助,补助标准按照每个参股贫困农户不超1万元执行,补助资金作为贫困农户的入股资金,量化为每个参股贫困农户的股份。贫困农户作为股东,依法享有其股东权益。

第十七条

为了鼓励项目区内耕地、林地向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协会流转,在当地土地转包费用的基础上,给贫困户再给予一次性补助。补助标准原则上不能超过当地年土地转包费用的50%,每亩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500元。对贫困农户的一次性土地流转补助可从70%的到户补助资金部分支出。

严禁以实施产业化扶贫项目为名,强迫贫困户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改变土地用途。

第十八条

产业化扶贫项目实行省级管理制度。每年由省扶贫办、省财政厅根据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确定的扶持重点和资金预算额度,发布项目申报指南;县级按照产业扶贫项目申报指南在本行政区域内征集项目,择优申报;市级根据项目控制指标编制项目计划,报省级审批。

第四章

科技扶贫项目

第十九条

科技扶贫项目是指通过引进和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脱贫致富,并且对参与该项目的贫困户进行相关联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增强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的项目。

第二十条

科技扶贫项目资金主要支持解决制约片区县及重点县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关键环节。

(一)产业基地建设。主要支持良种引进、扶贫对象良种补贴、培育和种植养殖技术的培训和推广。

(二)生产、加工环节。主要支持先进实用技术引进、推广和培训,推动贫困地区生产向专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

(三)设施农业。主要支持农户培训、扶贫对象种苗补贴以及技术推广必须的少量设备购置等。

科技扶贫项目资金不能用于项目单位劳务费、厂房修建等开支。

第二十一条

科技扶贫项目主要扶持国家和省级片区县及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片区外的项目不予扶持。

按照项目广辐射的原则,项目实施范围在国家和省级片区县及国家重点县可跨县安排,具体范围由省扶贫办根据项目发展目标确定。

第二十二条

科技扶贫项目实行分级管理制度。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安排的科技扶贫项目按照国务院扶贫办和财政部的规定,由中央审批;地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安排的项目原则上实行同级审批。

第二十三条

科技扶贫项目由市县负责征集项目,按程序逐级申报。中、省资金安排的项目由省级组织项目评审。中央管理的项目报国务院扶贫办和财政部审定,省级资金安排的项目由省级审批,市、县(区)负责组织项目实施。

第五章

信贷扶贫项目

第二十四条

信贷扶贫项目是指扶贫龙头企业、扶贫示范合作社和贫困户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发展生产,向金融机构贷款或向互助资金协会借款,由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对其贷款或借款所产生的利息支出进行补贴的项目。

第二十五条

信贷扶贫项目包括小额到户扶贫贷款项目和扶贫龙头企业(示范合作社)扶贫贴息贷款项目。

(一)小额到户扶贫贴息贷款项目主要对项目区内贫困户为了发展生产,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组织贷款或向互助资金协会借款所产生的利息支出进行补贴。每个贫困农户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50000元,利息补贴标准按照贷(借)款额度的7%给予贴息。互助资金借款额度按照互助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对有创业技能和意愿的贫困户,扶贫贴息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80000元。

(二)扶贫龙头企业(示范合作社)扶贫贴息贷款项目主要对在贫困地区从事粮油、果蔬、畜禽等农产品加工以及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流通设施建设的扶贫龙头企业和示范合作社为了扩大生产规模、进行技术改造、解决流动资金等向金融机构贷款所产生的利息支出进行补贴。每个项目单位贴息贷款额度不超5000万元,利息补贴标准按照贷款额度的5%给予贴息。

对贫困户合伙经营与组织起来创业的项目优先扶持。

第二十六条

小额到户扶贫贴息贷款项目实行贴息资金切块到县,县级管理。

第二十七条

扶贫龙头企业(示范合作社)扶贫贴息贷款项目实行省级管理。年初由项目单位向所在县级扶贫部门申请,县级扶贫部门审核同意后编制扶贫龙头企业(示范合作社)扶贫贴息贷款项目计划并逐级上报。省级审核并公示公告后下达项目计划。

第二十八条

申报扶贫龙头企业(示范合作社)扶贫贴息贷款项目的单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应是市级以上扶贫龙头企业或扶贫示范合作社;

(二)连续赢利2年以上,不欠税、不拖欠职工工资;

(三)有注册商标和品牌,主营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质量管理标准体系,近两年内未出现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无不良信用记录和涉税违法行为;

(四)应与县级扶贫主管部门签订的扶贫责任书;

(五)银行信用等级在A级以上(含A级,未向金融机构贷款的除外)。

第六章

项目组织实施

第二十九条

各市县(区)扶贫部门要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编制产业扶贫规划,建立产业扶贫项目库,认真做好项目储备工作。列入项目实施方案和申报计划的项目,应当从项目库中选择。

第三十条

贫困户生产发展项目由县级扶贫部门根据产业扶贫规划和资金计划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并组织项目实施,项目资金直接量化到户,并按报账制管理的规定,实行报账管理。

第三十一条

产业化扶贫项目计划下达后,项目实施单位要按照批复的项目建设内容和资金规模,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方案,明确财政扶贫资金的具体用途和资金使用计划。70%的到户补助部分,要有明确的补助对象、补助标准和资金兑付方案。项目实施方案由县级扶贫部门批复并报市级备案后组织实施。项目实施期限一般为一年,从县级批复项目实施方案之日算起。

第三十二条

产业化扶贫项目的实施实行项目单位法人负责制管理,项目资金实行报账制管理。按照项目实施方案、财政扶贫资金使用计划及项目实施进度,采取预拨资金、分批报账的方式将项目资金兑付到项目实施单位。具体预拨款比例和报账批次由县级扶贫、财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三十三条

产业化扶贫项目资金中70%的到户补助部分,原则上要由项目单位先行垫付,凭资金兑付到户的凭证和相关资料,按照财政扶贫资金报账程序进行报账。县级扶贫部门要建立贫困户台账,详细记录对贫困户的扶持措施及补助金额。

贫困户参股补助在项目单位的财务账面上要将贫困户的股份量化到户,持贫困户确认后的入股证明资料按报账程序报账。参股资金到位后,项目单位要按照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注册登记的有关规定,到注册管理部门进行注册资本变更登记,并将变更登记的批复资料报县级扶贫部门备案。

第三十四条

扶贫贴息贷款项目要及时通知项目单位,按照项目贷款审批程序,商请金融机构进行评估,一年内落实贷款。每年10月底以前,各市县将逐级审查后的《陕西省扶贫项目贷款利息补贴结算表》及相关的项目贷款资料上报省扶贫办、省财政厅,省扶贫办、省财政厅审核后拨付贴息资金。

第三十五条

小额到户扶贫贷款贴息资金由县级扶贫部门根据贫困户申请和到户贷款发放情况,将贴息资金兑付到户。

第三十六条

产业扶贫项目资金使用涉及政府采购范围的,应当实行政府采购。

第七章

项目检查验收和监测

第三十七条

县级扶贫部门要对产业扶贫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进行跟踪监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第三十八条

市级扶贫、财政部门要定期对各县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定期对项目实施进展情况进行通报,并报省扶贫办、省财政厅。省扶贫办、省财政厅根据工作安排,不定期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抽查。

第三十九条

项目实施结束后,由市级扶贫、财政部门组织对各县(市、区)的项目进行全面验收,并形成验收报告,报省扶贫办、省财政厅备案。省扶贫办、省财政厅对各市、县的项目进行抽验。

第四十条

各级扶贫、财政部门要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对项目申报审批、项目组织实施、项目统计监测等资料归档管理。

第八章

奖惩措施

第四十一条

对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情况良好,扶贫效果明显,并在项目检查验收中被评为优秀的市县(区),在下安排产业扶贫项目时,给予项目奖励。

第四十二条

由于项目实施监管不到位,导致产业扶贫项目实施出现问题并产生严重后果的县,暂停产业扶贫项目安排,并扣减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

第四十三条

产业化扶贫项目和信贷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项目单位拒不整改的,或是在项目实施期限内无法实施的项目,县级扶贫、财政部门应当终止项目,收回资金,并提出项目调整意见,按程序报省级批复后对项目进行调整。三年内该项目单位不得再申报产业扶贫项目。

第四十四条

项目实施单位弄虚作假、套取扶贫资金的,或是违反政策规定导致项目建设出现严重问题、损害贫困农户利益的,除依法追回扶贫资金外,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追究法律责任。

第九章

附则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以陕扶办发[2011]50号文件印发的《陕西省贫困户产业发展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和以陕扶办发[2012]43号文件印发的《陕西省产业扶贫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同时废止。

第五篇:管理办法

宁夏科技职业学院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管理办法

一、《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以下简称《协议书》)是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确定劳动关系的法律依据,是用人单位与毕业生正式确立劳动关系的标志,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意向的文书和学校编制、上报就业方案的凭据,由国家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统一印制。

二、发放对象:国家计划内招收的应届毕业生。

三、《协议书》由学校毕业生就业处到自治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统一领取,由各学院组织发放。

四、符合发放条件的毕业生每人只能有一套《协议书》(一式四份)并且必须由本人亲自签领。各学院在发当前统一编号,并要求毕业生在《协议书》上填写本人姓名,方可领取。

五、《协议书》签订注意事项

1、毕业生落实签约单位,与用人单位签约后将《协议书》交到毕业生所在的学院,学院编制就业建议方案后,由学校毕业生就业处统一编制学校毕业生就业建议方案上报自治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2、毕业生签约前必须向用人单位如实说明有无参加考研情况,如有考研的,应协商好录取研究生后《就业协议书》接触的条件和办法。录取研究生前已与单位签约的毕业生办理解除就业协议后,将《就业协议书》及单位同意解除协议的书面证明交到所在学院,并由所在学院送交学校毕业生就业处备案。

3、《就业协议书》的签署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规定。毕业生签约前应认真阅读《协议书》上的说明条款,不得弄虚作假欺骗签约单位,否则后果自负。

4、如果用人单位恶意违约,不履行协议,经毕业生本人和学校协调不果的,毕业生可凭《就业书》向自治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申请协调解决,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5、各学院应加强毕业生签约的诚信教育,降低违约率。

六、更换、补发条件

1、毕业生签领《协议书》后,因损坏、涂污需更换《协议书》的:凭本人申请,经所在学院审核,签署意见并加盖学院公章后,到学校毕业生就业处登记在《宁夏科技职业学院毕业生就业协议书补办、更换登记表》后给予更换,更换时必须将原件退还。

2、毕业生因解除协议需要更换《协议书》和本人申请,经所在学校审核,签署意见并加盖学院公章后,到学校毕业生就业处登记在《宁夏科技职业学院毕业生就业协议书补办、更换登记表》后给予更换。

3、领取协议书后因故遗失的:须由毕业生本人提出补办申请(注明遗失经过),交所在学院审核、签署意见并加盖学院公章后,到学校毕业生就业处登记在《宁夏科技职业学院毕业生就业协议书补办、更换登记表》后补发。

七、各学院必须妥善保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协议书不得代

领,不得随意更换或发放多份,各学院在毕业生离校后,必须将相关登记表、剩余协议书等材料上交学校毕业生就业处,学校毕业生就业处审核准后回收。如有不按学校规定管理、发放《就业协议书》,或因此引发问题的,上报学校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处理。

八、本办法自下发之日开始执行,有学校毕业生就业处负责解释。

下载管理办法(修订)word格式文档
下载管理办法(修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管理办法

    公司业务部内部职能管理办法 一、人员配置 公司业务部岗位设置10人,其中经理1人,负责公司业务部日常管理、指标考核等全面工作;综合员1人,负责日常报表统计及档案管理工作;外勤人......

    管理办法

    淄博市国家税务局远程教育培训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推进学习型国税机关建设,不断增强全市国税系统干部接受教育培训工作的普遍性、针对性和长效性,并更加有效......

    管理办法

    一、诫勉谈话 (一)、对大(中)队军政主官的诫勉谈话,应当按照规定的批准权限和程序进行。 对大(中)队党委、支部书记的诫勉谈话,由支队党委书记或副书记进行,也可以由书记或副书记委派......

    管理办法

    巴拉嘎尔高勒物流园区 企业入驻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适应和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优化经济结构,鼓励创业、促进就业,依据自治区人民政......

    管理办法

    北京市积分落户管理办法(试行) 《北京积分落户管理办法(试行)》是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16年8月11日发布的积分落户政策,政策的整体框架是“4+2+7”,即4个资格条件,2项基础指......

    管理办法

    曲靖明珠小额贷款 有限公司信贷部小额贷款业务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司信贷管理水平,规范信贷行为,防范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质量和信贷服务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

    管理办法

    保证金财务管理办法 为合理有效管理保证金,及时回笼资金,减少风险,保证账务的清晰、准确,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 保证金的范围:包括以电汇、银行汇票、银行承兑汇票、保函、现......

    管理办法

    附件: 大中型水利工程移民安置监督评估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大中型水利工程移民安置管理,规范大中型水利工程移民安置监督评估行为,根据《大中型水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