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为了祖国,干杯!酒精与苏联红军,1941-1945(推荐)
为了祖国,干杯!酒精与苏联红军,1941-1945
多久没有见到亲爱的姑娘,还有熟悉的道路,向杯中倒入一百克伏特加,然后继续战斗。——弗拉基米尔·德霍维奇内,《士兵的圆舞曲》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8000年前,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先民便用发酵的大麦制作饮料。当然,早期酒类度数很低,杂质太多,与今天不可相提并论,但人们对它的热爱却始终没有衰减。如今,它已根植于社会,甚至成为国家和民族的名片,正如黑啤对于德国人,香槟对于法国人,清酒对于日本人。而俄国人则说,他们和酒是一体的。在世界上,没有什么能比俄国人与酒的联系更紧密。他们虔信上帝,但在喝醉之后,就会宣称世界是由酒组成的。俄国最出名的酒是伏特加,在它的指引下,农奴在沼泽地建起圣彼得堡,哥萨克征服了远东,托尔斯泰创作出《战争与和平》,即使在禁欲的苏联,酒精的影响仍然广泛,很多人甚至断言,充足的伏特加配给,充当了红军席卷东欧的力量源泉。
■ 俄国超市中琳琅满目的伏特加柜台,无论过去还是现在,由谷物或马铃薯蒸馏而成的“伏特加”都是其生活中的必需品。在战场上,苏军的英勇人所共知,人们通常将其原因归结为对祖国的忠诚和对侵略者的憎恨,从某种意义上说,确实如此,如果没有高尚的信念,就不可能有超乎常人的坚韧。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要让士兵面不改色地迎接枪林弹雨,就必须麻木他们的神经,而酒的作用正在于此。没有巧克力,好在还有酒苏军在战争中消耗的酒类超过了2.5亿升,这一天文数字完全源于对历史的传承。俄军从17世纪便开始配发伏特加,直到20世纪20年代,酗酒才被视为恶习。和平时期,酒精管制可以通过军纪维持,军营生活也比较轻松,所以军队对酒并没有迫切的需要,但随着红色政权卷入战争,即使是最激进的布尔什维克也被迫向传统屈服。1939年,苏军进攻芬兰,气温降到零下40度,后勤部门无法提供高热量食品(如巧克力),最后只能将希望寄托于酒。■ 苏芬战争期间,在堑壕中待命的苏联士兵,一般认为,前线的严酷环境,催生了为前线士兵配发伏特加的命令。当时一份命令写道:“每名士兵每天配发100克伏特加,坦克兵加倍,但禁止在战前过量饮用。”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德军入侵后,斯大林决定将制度向全军推广。在当时,此举的考虑可谓非常现实:酒精可以引起兴奋,从而赋予士兵超常的忍耐力,带来的神经麻痹也可以帮助新兵克服恐惧。另外,在恶劣环境中,酒还可以作为水的替代品,其中含有的酒精可以将一部分致病的微生物和细菌清除。这些“特别给养”通常由专列运送,并在军、师级仓库统一分配,并在后方将装瓶送往部队。值得一提的是,酒瓶本身也是一种武器,它们制作的燃烧瓶可以对付坦克。从此,酒便成了苏军形影不离的一部分。在基辅,西南方面军被包围,数以万计的士兵在喝光了伏特加后,手挽着手,高唱着军歌试图冲破德军封锁线;莫斯科城下,狙击手在雪地中潜行,他们对寒冷的感觉因为酒精而麻木;在塞瓦斯托波尔,城市在爆炸中颤抖,水兵、工人和市民坚守到1942年7月,为表彰他们的英勇,斯大林特意命令用军舰运送伏特加;1943年1月,斯大林格勒战役如火如荼,士兵们跑到医务站搜罗酒精,否则没人能挺过连续作战带来的神经衰弱。甚至在大后方的动员和备战中,酒精都发挥了特别的作用:当时,苏军新兵的训练周期一度由3个月压缩到6周,每天100克的酒精正是他们熬过高强度训练的物质支柱。
■ 1942年,战地记者尼古拉·罕多金(Nikolai Khandogin)拍摄的一张照片:一位肩挎冲锋枪的苏军士官正在领取100克的酒精配给。“100克”的副作用当然,这宝贵的“100克”也带来了副作用,与酒有关的渎职和贪污不胜枚举。朱可夫在回忆录中写道:“第39集团军司令员阿列克谢·济金(Alexei Zygin)挥霍无度,光伏特加就领走310升。”为体现“英雄气概”,有些指挥官喜欢酒后指挥战斗,其后果通常以灾难告终。格奥尔基·叶斯特比涅茨基(Gregory Yastrebinetsky)回忆道:“那是在列宁格勒,烂醉如泥的营长突然命令进攻。我表示反对,因为根本看不见目标,但他却大吼大叫:‘不管这个!’冲出100米之后,德军突然开火,一挺机枪将部队彻底压制,营长头部中弹,我被一发达姆弹击中大腿……不到一个小时我们就损失了60位战士。”
■ 阿列克谢·济金(1896-1943),生于俄罗斯南部的罗斯托夫地区,一战期间作为连长服役于高加索前线,1917年参加革命,在苏德战争爆发前历任步兵团团长、筑垒地域司令员和第174步兵师师长等职务。1941年冬先后率领第186和第158步兵师参与了莫斯科城下的反攻。1942年夏季,其晋升为第39集团军司令员,期间因为作风问题遭到了朱可夫的批评。1943年,季金成为第4近卫集团军司令,并于第聂伯河战役期间,因座车误入雷区而身亡——也正是因此,朱可夫得以在回忆录中直言不讳地指出他的姓名和错误。上述事件只是问题的冰山一角。1943年4月底,斯大林被迫签署了《伏特加的发放方法》文件,其中规定“自5月3日起,停止每天大规模供应伏特加,只向参加进攻的前线官兵发放100克,发放对象由方面军和集团军军事委员会决定。”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70%的步兵师都有战地酿酒作坊,而野战厨房的普及率只有30%;营级部队拥有酒窖,一些士兵甚至随身携带酿酒器——当然,它们从不会被写进装备报告。■ 在1943年之后,苏军开始稳步收复失地,本海报即创作于这个时期,其中,一名士兵和一位上了年纪的游击队员正在为胜利干杯。1944年后,随着苏军跨出国境,他们享用的酒类清单发生了重大改变。东欧国家普遍种植小麦,这一点极大影响了苏联红军酒类的消费清单。同时一些部队还开始试制苹果酒和玉米酒,至于缴获的威士忌和白兰地则被集中起来,作为指挥部的特别奖励下发给有功者;在此期间,苏联空军也发明了一种叫“液态底盘”的酒精饮料,其做法是用飞机制动液勾兑山莓汁,据说味道相当可口。
■ 这张照片拍摄于战争中后期,照片中的士兵似乎是在将剩余的酒收集起来,也可能是在进行勾兑。1944-1945年,苏联红军的实力不断增强,酒精消耗也与日俱增,由于最高统帅部在约束风纪上力不从心,零星的酗酒行为有愈发失控之势,由此,导致了许多恶性事件:比如1944-1945年匈牙利战役期间,苏军攻入了布达福克(Budafok),这是一个以葡萄酒闻名的地区,当地居民害怕酗酒士兵的暴行,就把酒桶凿漏了,有些地方,漏到地上的酒有40厘米高。苏军士兵不仅喝酒,还坐在酒里,在里面打滚,甚至趟来趟去,据一名叫拉兹洛·德佐(Laszlo Deseo)的市民回忆说,在一个酒窖,有将近20名苏军在酒里淹死。
■ 1945年初,在德国境内,一个向苏联士兵分发热食和酒的后勤补给摊位,尽管在过去的战争中,酒精可谓功不可没,但此时,其弊端也逐渐暴露了出来。在柯尼斯堡(K?nigsberg,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城下,伏特加供给紧缺,一些人不分青红皂白喝下了工业酒精(它们之前被德军灌入小瓶,作为汽油的替代品),导致数十名官兵中毒,等待他们的要么是经历三天的折磨痛苦死去,即使是保住性命的,也有极大一部分将终生失明。1945年1月28日,在波兹南(Poznan)亲自疏导交通的时候,第8近卫机械化军副军长弗拉基米尔·戈雷洛夫(Vladimir Gorelov)发现一些部下正在当众抢劫,于是试图上前阻止,但喝醉的大兵们顾不上这么多,最后竟将他们的长官打死。
■ 弗拉基米尔·戈雷洛夫(1909-1945)生于伊万诺沃地区的一个农民家庭,战争爆发时在第80坦克团担任副团长,后来因为指挥第1近卫坦克旅期间的出色表现而声名鹊起,1944年晋升为少将,在被属下枪杀时只有35岁。在当时,他也曾被认为是苏军中最有前途的装甲部队指挥官之一。酗酒的行为,甚至导致了军事上的溃败。比如在1945年3月8日,在西里西亚的史特里高(Striegau),苏联78近卫步兵师的军官们为“庆祝国际妇女节”,而在晚会上集体喝醉,而当德军第208步兵师发起突袭时,该师各级指挥员并没有采取必要的反应措施,结果德军在几个小时内便突破了前沿阵地、径直冲到了火车站附近,并将一部分部队包围在镇内,虽然受困部队最终冒着大雪突围而出,但苏联人仍然还是丢失了这个重要的交通枢纽。毁誉参半但抚慰了一个时代的男人按照一些老兵们的描述,酗酒虽然在苏联军队中存在,但其是否成为一种普遍的恶习,主要与部队自身的士气、构成和指挥官的素养有关,一般来说,如果指挥官本人就有贪杯的习惯,那么他的部下往往也非常放纵,相反,如果指挥官自身能严于律己,那么,在部队中,他至少会动用强制力量,对部下的行为进行约束。不过对这些部队主官而言,令问题复杂化的是,理论上,随着战争迈向胜利,士兵的心理压力减轻,对酒精的需求应当下降,但事实恰恰相反。为庆祝胜利,或缓解战前焦虑,士兵们经常饮酒,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消除紧张,并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感。另外,长期的配给使很多人产生了酒精依赖,这极大加剧了酒精消耗。对这部分人而言,饮酒已不再是一种消遣方式,而是一种病态的习惯。令情况更加棘手的是,多数酒精依赖者都具有暴力倾向,随着部队踏出国门,道德作为一种约束因素开始消失,此时要抑制复仇的渴望,就需要坚定的意志,但酒精却能麻痹人的中枢神经,削弱自制力。毫不奇怪,在南斯拉夫、匈牙利和波兰等被铁蹄践踏过的国家,苏军还是制造了不计其数的暴行,其中多数是在饮酒甚至醉酒的情况下实施的。它们虽然不能与纳粹的种族灭绝相提并论,但仍给各国人民带来了伤害,并使“解放者”的名誉永远受损。在1945年4月、柏林战役发起前,苏军开始有组织地管束部下的酗酒行为,比如说,发动总攻前,考虑到部队将占领德国城市,第4近卫坦克集团军就召开了党员会议,会议上,所有党员和共青团员都一致宣誓,“应责无旁贷地站出来反对抢掠和酗酒行为”。而在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部队中的反谍报部门组成了专门的巡逻队,以便对各种违纪行为进行纠察和阻止。■ 在柏林市中心,苏联坦克兵们分享缴获的德国酒,战争的胜利,实际也丰富了苏军的酒类消费清单。就这样,苏联完成了对第三帝国的致命一击,1945年5月,红旗在柏林上空升起,一场持续4年,投入上千万人的厮杀终于落幕。苏军争相在残垣断壁间合影,用月桂叶装饰T-34坦克,作为胜利者,他们有权支配敌国土地上的一切,其中就包括缴获的美酒。而柏林街头的庆典也将是他们最后一次以军人身份纵情狂欢:5月,伏特加供应被正式取消,同时,朱可夫下令将酗酒滋事的士兵绳之以法,进而处以极刑。
■ 在德国境内的一座城镇内,苏联红军士兵和盟军士兵共享啤酒和伏特加,尽管在几年之后,由于国际政治局势的变化,他们将再也没有把酒言欢的机会。曾几何时,战争催生了对酒精的需求,千万吨粮食在乌克兰、白俄罗斯、波兰和德国东部的容器中发酵,成为苏联红军的有力武器。随着硝烟散去,它们不再被用于杀戮,而是成为工人和农民手中的面包,尽管斯大林的统治仍然严厉,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历史的确是在曲折中前进。
■ 战争结束后,在纪念仪式上开怀畅饮的苏联老兵们。至于永恒的酒,它仍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士兵们的人生。胜利节上,昔日的战友举杯畅饮,烽火岁月的经历将成为他们继续前进的动力;也有老兵会借酒浇愁,甚至变得嗜酒成性,最终毁掉他们的后半生。从这个意义上讲,酒精的确是双刃剑。但以今天的视角,我们或许已永远无法做出客观的评判。苏军不是天神下凡,在战场上都曾经产生过犹豫和恐惧,而正是酒精,帮助他们越过了生与死的最后一道门槛。从这种意义上看,酒精并不是一种糟糕的嗜好品,而更像是一种物质安慰和精神武器:是酒精,让他们克服了恐惧,并让他们战斗和犯错——这也是任何男人在喝酒之后天生会做的事情。(注:本文原发表于《看历史》杂志,作者做了相应的补充与修改后,特发表于本公众号。)
第二篇:为祖国干杯
“为祖国干杯”
——燕京雪鹿2009啤酒文化节启动营销系列活动
一、活动主题:
“为祖国干杯”
二、活动目的:
旨在通过祖国60华诞情节,焕发国人爱国爱家情怀,以此为营销动点开展以燕京雪鹿2009啤酒文化节为由的系列啤酒营销活动。
三、活动时间:
2009年6月1日至2009年9月30日
四、主办机构:
燕京雪鹿包头有限公司
五、活动内容
1)线上活动——寻找共和国同龄人
活动时间:2009年6月1日开始,寻找活动时间截至2009年7月1日为止;
借助报纸或广播短信媒体的优势,在包头地区广泛征集60位共和国同龄人的活动,征集时间为期一个月;
活动征集方式可采取电子邮件、信函、彩信、电话等方式在指定时间内完成对60位同龄人成长照片的征集活动;
照片经海选、复选和决选三种形式进行考评进行最终确认60位共和国同龄人为本次活动的“燕京雪鹿形象大使”,参加庆祝祖国生日啤酒文化节颁奖晚会;
获选的60位共和国同龄人,可由活动主办方燕京雪鹿啤酒有限公司免费为其制作一本邮票纪念册,册内刊有60位同龄人的各个时期的照片制成的邮票与祖国贺岁票一同装帧成册分发给每位形象大使以作纪念;
本次活动特别制作一本涵盖60位共和国同龄人珍藏版的邮票纪念册并与燕京雪鹿啤酒集团出品的“60岁华诞珍藏纪念啤酒”60箱在晚会中进行义卖,资金费用全部用于公益慈善活动。寻找共和国同龄人活动细则:
1)先期可到公安局户籍办公室实调共和国同龄人的现有数量,分析现有人员的结构情况,内容涉及:年龄、性别、家庭结构、经济实力、住址、联系电话等基本资料;
2)与《包头晚报》、包头人民广播电台进行战略合作,冠以活动主办机构的名称,吸纳实力媒体参与到本次活动中,以期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大影响作用;
3)活动征集时间为期一个月,征集所有的照片要在一周之内制作成精美的邮票纪念册,并经邮局审批通过后进行义卖;
4)本次活动紧扣共和国六十华诞主题,号召全民为祖国干杯的口号,目的旨在通过本次活动,将燕京雪鹿啤酒的公益慈善理念贯穿始终; 5)活动全部收益将用于成立燕京雪鹿公益慈善基金,部分善款将用于60位同龄人的赞助费用外,其余费用将用于支持贫困儿童上学之用; 物料准备:
活动宣传文化衫、精美邮票纪念册、活动宣传单、广播新闻稿、logo设计物等
2)线下活动:
1、公益活动啤酒文化节开幕启动仪式
通过媒体实施“寻找共和国同龄人”大型公益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可将对共和国60华诞的感言寄语制作成巨幅签名墙,燕京雪鹿将寻找并携手60位同龄人共同为祖国祈福; 活动时间:
2009年6月1日开始启动仪式,寻找活动时间截至2009年7月1日为止;
活动地点:暂定燕京雪鹿包头分公司办公楼前
启动仪式活动流程:
启动仪式从上午10:00到11:00,时间持续1个小时 9:00-10:00 ——相关工作人员提前到启动现场布置并协调 10:00-10:15 ——由主持人介绍此次活动的意义以及即将举办的系
列活动。
10:15-10:30 ——主办方燕京雪鹿啤酒领导讲话,邀请的区领导、市
领导讲话
10:30-10:40 ——主持人邀请主办方领导共饮雪鹿啤酒宣布为祖国
干杯——燕京雪鹿啤酒文化节正式启动
10:40-11:00 ——主持人邀请参与领导和嘉宾在巨型签名墙前书写
感言和签名活动,释放冷焰火、气球,活动结束
启动仪式物料准备:
背景板、舞台、背景布、活动宣传单、巨型签名墙、印有主题LOGO的活动文化衫、冷焰火、气球、签字笔等
3、渠道营销及终端销售推广 主题:
为祖国干杯、燕京雪鹿60万好礼回报客户——搜集瓶盖有奖促销活动
内容设置:
对于燕京雪鹿旗下的渠道用户:超市、集团客户、各大超市等重要经销商,开展有奖促销活动,活动内容可采取搜集瓶盖有奖促销活动形式,在60万瓶为一组的雪鹿啤酒产品中设置有奖瓶盖。
通过此项活动在全区展开全面的市场拉动销售模式,扩大啤酒的销售量,进一步提升品牌在消费者当中的影响力;
活动时间:2009年6月1日起至2009年10月1日止; 活动细则: 瓶盖有奖,集字有奖 投放10%中奖率20% 1等奖:集 “燕京雪鹿”“祖国干杯”,可获得一等奖;奖项为、首都国庆豪华6日游,获奖1位,可携带家庭3位成员住北京5星级酒店享受豪华6日游,奖项为第一位参与着获得,之后用户可兑换2至3等奖。
2等奖:“燕京雪鹿”可获得2等奖;首都国庆6日游,60位 3等奖:“祖国干杯”可获得3等奖;赠送6箱啤酒,600位 4等奖:“生日快乐”赠送本次活动精美纪念品一份,6000位 5等奖:“来一瓶”赠送1瓶同样价格的燕京雪鹿啤酒,60000位 地面推广活动:制作印有本次活动统一LOGO条幅或POP分发至渠道及终端各网点,并选择具有营销推广价值的超市或酒店进行地面路演,配合终端啤酒导购员深化营销活动内容,暂定路演场次为6次,与代理商协商确定活动单位进行地面活动的策划内容。
宣传方式:
线上媒体:中央电视台2套经济栏目《购物街》、《包头晚报》、包头人民广播电台、包头信息港、中国联通114电话导航及中国移动12580等;
活动物料:桌卡、价签、冰箱冰柜、灯箱广告、餐垫纸、易拉宝、提示卡、海报、吊旗、打火机、烟灰缸、个性啤酒起子、水杯、手提袋、遮阳伞、门贴等精美促销物料;
3、“饮燕京雪鹿 为祖国干杯”答谢晚宴 活动时间:2009年9月30日晚上17点---21点 活动地点:包头某五星级酒店宴会厅
参会领导邀请:包头市政府领导、包头食品行业协会会长、燕京雪鹿啤酒有限公司领导、包头市邮政局领导、《购物街》栏目负责人、《包头晚报》、包头人民广播电台、包头信息港等媒体领导;
参会人员:燕京雪鹿重要客户、六十位同龄人、媒体人员 晚宴参会人数:150人左右
晚宴主题构架:美食---娱乐---抽奖---演出----颁奖----义卖 晚宴时间表:
17:00--17:30---------嘉宾入场签到进会场休息室休息并拍照留念 17:30—17:45---------领导嘉宾入席 17:45—17:50---------开场舞蹈
17:50—18:00---------主持人开场白并介绍本次晚宴的到场领导 18:00—18:05---------市政府领导致辞 18:05—18:10---------燕京雪鹿领导致辞 18:10—18:15---------共和国同龄人代表发言 18:15—18:30---------贵宾开始就餐并开始歌曲演唱 18:30—18:45---------开始抽奖活动,主持人互动串场
18:45—19:30---------为60位共和国同龄人颁发邮票纪念册并做发表
感言
19:30—19:40---------民族舞蹈表演
19:40—20:10---------60箱珍藏版燕京雪鹿啤酒现场义卖 20:10—20:15---------小提琴演奏
20:15—20:30---------拍卖一部收录60位共和国同龄人的精彩邮票纪
念册
20:30—20:40---------歌曲演唱 20:40—20:45---------邀请一位共和国同龄人与主持人共同吹灭插在蛋糕上的蜡烛,《歌唱祖国》的歌曲响起
20:45—20:50-----------主持人串场并宣布本次晚宴结束 21:00-----------------嘉宾退场 物料准备:
1)60箱珍藏版燕京雪鹿啤酒以及用餐专用酒—燕京雪鹿活动装; 2)晚宴;文化衫、X展架、宣传资料、桌卡、价签、餐垫纸、易拉宝、提示卡、海报、吊旗、蛋糕蜡烛、现场抽奖小礼品等(所有宣传品以本次主题为设计元素)
3)60本精美邮票纪念册及一本精选60位同龄人照片的邮票纪念册; 4)礼仪接待统一活动服装、绶带、馈赠嘉宾领导的精美礼品; 5)晚会场地搭建风格以本次活动主题为背景,活动logo、6)联系演出公司进行演员调配
六、媒体合作:
1、可选取《包头晚报》、包头人民广播电台两大媒体作为本次活动的战略合作媒体,共同参与本次活动的全程宣传合作媒体;
2、媒体合作方式可采取联合《包头晚报》、包头人民广播电台两大媒体共同举办本次活动的形式,活动收益全部用作公益慈善所用;
3、活动宣传路径:
1)寻找共和国同龄人启动仪式 2)路演活动安排 3)户外广告宣传 4)《购物街》栏目推广
八、活动物料准备:
1、线下活动场地安排布置(所需设备由媒体来准备),背景墙设计、主题活动logo设计、巨幅签名墙、超市堆头、现场赠送礼品;
2、活动制作的精美邮票纪念册、寻找共和国同龄人活动文化衫;本次活动DM单、X展架、宣传资料、桌卡、价签、冰箱冰柜、灯箱广告、餐垫纸、易拉宝、提示卡、刀旗、海报、吊旗;
3、促销物料:打火机、烟灰缸、个性啤酒起子、水杯、手提袋、遮阳伞、门贴等精美促销物料;
广播稿:(45秒)
雪鹿啤酒为祖国干杯(广播广告)也许您是车间里挥汗如雨的工人 也许您是劳作在田间地头的农民 也许您是耕耘在三尺讲台的教师 也许您是叱咤于经济大潮的商人 也许您是经历了战火洗礼的老兵 只要您与共和国同年同月同日诞生 只要您和共和国风雨同行 那么,您就是我们要寻找的人!为纪念共和国六十华诞
燕京雪鹿邀您和祖国共享生日的喜悦 一同聊聊60年来您的风雨历程 一同为祖国干杯
第三篇:献身与科学、献身于祖国、献身于人民苏联影片《为了生命》观后感
献身与科学、献身于祖国、献身于人民苏联影片《为了生命》
观后感
苏联影片“为了生命”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它告诉我们,研究科学,需要有坚持克服困难的毅力。它告诉我们,只有丝毫无利己之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才含有这种毅力,不然,就会中途向困难妥协因此,它也就是告诉我们:科学技术不能脱离人民,不能脱离政治。
这部影片叙述了三个外科医生:罗杰特文斯基、果列索夫和别特洛夫。三个人共同研究一个医学上的困难问题―如何使已经麻痹了的神经恢复机能;但是坚持到最后研究成功了的只有别特洛夫一人。罗杰特文斯基到美国去了,中途而废。果列索夫做了“家庭幸福”的俘虏,也中途而废。
罗杰特文斯基为什么要到美国呢?因为他一遇到科学研究工作上的困难,就忘记了祖国在科学发展上的无限泉源,他忘记了米丘林、巴甫洛夫、拉迭根(俄国的科学家,发明电灯,较爱迪生为早)、波波夫(俄国的科学家,发明无线电,较马可尼为早),特别是他忘记了社会主义制度才是科学研究工作的最优越的条件,也就是说,他忘记了政治他没有注意到资本主义国家正在把科学引向歧途,美国的科学正在向违反人民利益的方向发展。因此罗杰特文斯基从单纯技术观点出发,竟至幻想到美国去寻找“科学的启发”,以解决自己在科学研究途程上所遇到的困难;结果就只能是一无所获,空手而归。
果列索夫原是不赞成罗杰特文斯基的,当罗杰特文斯基准备到美国去的时候,他曾经呼叫着祖国优秀科学家的名字,想把罗杰特文斯基唤醒。但他自己,还是没有把研究工作坚持到底。果列索夫为什么不能坚持到底呢?因为果列索夫没有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在遇到多次的困难之后,就失却了毅力,认为“工作太渺茫”,忘记了他对于人民所负的科学上的责任,他被眼前的狭小的个人利益“家庭幸福”所迷惑,被自私自利之心所迷惑,放弃了科学事业。果列索夫向“家庭幸福”投降,正是证明他缺少为了给人民创造幸福而忘我工作的精神,他想使自己在科学上不经过艰苦的努力而“一举成名”。果列索夫最后既然变成了政治上的庸人,当然在科学上也就不能有所成就。
我们可以说:“跪倒于资本主张文化之前”的思想残余损坏了罗杰特文斯基;个人主张的思想残余损坏了果列索夫。
也就是说一个科学家,如果没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在科学研究上就不可能有杰出的成就。
而真正的社会主张型的科学家别特洛夫完全不是这样的。别特洛夫丝毫不是从利己之心出发而从事科学的,别特洛夫丝毫不动摇地把科学的伟大的成就寄托于祖国,寄托于社会主义制度,寄托于斯大林。因此,别特洛夫真正做到了献身于科学,获得了不朽的成就。别特洛夫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的政治热情,他懂得自己的科学研究工作的真实意义,因此他不在困难面前低头。
当科学试验连续多次遭到失败之后,别特洛夫不认为是白白耽误了时间。他是这样设想的:即或自己一生没有研究成功,只要把多次失败的教训告诉别人,免得别人重复同样的失败,还是有非常重大意义。这种不从个人名利出发的“愚公移山”的精神正是一个人民的科学家所应有的精神。
别特洛夫认为自己对于人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始终如一。他所要求的不是科学家的声名头衔,而是有利于人民的真实的工作。到美国去游历对他丝毫没有诱惑,真正感动了他的是一个神经麻痹患者的父亲和另一个神经麻痹患者的母亲。他希望能以他的劳绩,使这些神经麻痹的孩子们恢复健康,能够起来拥抱自己的父母。就是这个神圣的责任在启发着他的科学家的心灵。
别特洛夫十分严肃地埋头于科学研究,但他绝不是一个不理会政治的具有单纯技术观点的科学工作者。相反地,他是一个融会技术与政治于一炉的人物。他深深懂得政治对于科学的巨大意义,因此他随时不忘怀于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制造者。他在他的实验室里面读着马雅柯夫斯基的诗,那是一篇歌颂列宁的诗,列宁的形象鼓舞了他的科学工作。他从一个神经麻痹的孩子的母亲那里得到一张报纸,那张报纸里面记载着斯大林的话:“科学应该是万能的”。他坚信斯大林这一句名言,他能够体会这一句名言。因为他不是一个旧式的科学工作者,而是一个新型的马克思列宁主张的科学工作者。从别特洛夫这个科学家的一举一动中所表现出的政治胸怀正是一个新型的科学家所特有的。
因为别特洛夫有这样的政治气魄,所以在他的私生活上也丝毫没有庸俗气味。他和他的爱人列娜是属于同一类型的人物,他们在恋爱中不是以狭小的个人温情互相消磨对方的前进意志,而是以真诚的热爱互相砥砺,去战胜一切的困难。
毛主席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曾说,“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例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别特洛夫,也正是这样一个人。
第四篇:苏联红军烈士公园导游词
苏联红军烈士公园导游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参观的这座公园原名满洲里公园,始建于二十世纪初,原为市民休息、娱乐的场所。1945年8月9日,苏联红军解放了满洲里,满洲里人民为了纪念在战斗中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在公园内修建了苏联红军烈士纪念塔和红军烈士公墓,将公园命名为苏联红军烈士公园。它见证了从中共创立及早期发展到抗日战争胜利期间中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首先我们参观的是苏联红军烈士纪念塔,它位于公园正中,高17.19米,顶端装饰着一个巨大的铜制五角星。整个塔身由凿磨平整的花岗岩筑成,底座三面簇堆着铁青色碎石,更增添了几分肃穆的气氛。塔身正中一块方石上用俄文刻着“光荣永远属于为苏联荣誉与胜利而牺牲的英雄们”。在其上端镶嵌着一面高擎旗帜前进的红军形象的浮雕。塔身后面刻着“此处埋葬着为苏联的荣誉而英勇牺牲的烈士”。塔身左右两侧镶嵌着苏联红军英勇作战的浮雕和以少校托洛波夫为首的56名各级军官和战士的名字。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烈士公墓,它位于公园西南侧,公墓内立有两米高的墓碑和四组铜板覆盖的烈士墓。墓碑正面镌刻着“此处安葬着对日本帝国主义作战中牺牲的英雄,祖国永远不忘你们的功勋。”碑后刻着“于1945年8月9日至19日红军与日军作战阵殁勇士纪念碑。”四组烈士墓的铜板上分别刻有烈士的名字。现在每到重大节日和世界反法西斯胜利纪念日,除了当地的居民外,还有许多苏联老红军和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牺牲的烈士的亲人们来到这里,献上一束束鲜花和一个个花环,寄托自己的哀思,表达对为世界和平而牺牲的烈士的敬意。
第五篇:苏联红军烈士公园导游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参观的这座公园原名满洲里公园,始建于二十世纪初,原为市民休息、娱乐的场所。1945年8月9日,苏联红军解放了满洲里,满洲里人民为了纪念在战斗中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在公园内修建了苏联红军烈士纪念塔和红军烈士公墓,将公园命名为苏联红军烈士公园。它见证了从中共创立及早期发展到抗日战争胜利期间中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首先我们参观的是苏联红军烈士纪念塔,它位于公园正中,高17.19米,顶端装饰着一个巨大的铜制五角星。整个塔身由凿磨平整的花岗岩筑成,底座三面簇堆着铁青色碎石,更增添了几分肃穆的气氛。塔身正中一块方石上用俄文刻着“光荣永远属于为苏联荣誉与胜利而牺牲的英雄们”。在其上端镶嵌着一面高擎旗帜前进的红军形象的浮雕。塔身后面刻着“此处埋葬着为苏联的荣誉而英勇牺牲的烈士”。塔身左右两侧镶嵌着苏联红军英勇作战的浮雕和以少校托洛波夫为首的56名各级军官和战士的名字。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烈士公墓,它位于公园西南侧,公墓内立有两米高的墓碑和四组铜板覆盖的烈士墓。墓碑正面镌刻着“此处安葬着对日本帝国主义作战中牺牲的英雄,祖国永远不忘你们的功勋。”碑后刻着“于1945年8月9日至19日红军与日军作战阵殁勇士纪念碑。”四组烈士墓的铜板上分别刻有烈士的名字。现在每到重大节日和世界反法西斯胜利纪念日,除了当地的居民外,还有许多苏联老红军和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牺牲的烈士的亲人们来到这里,献上一束束鲜花和一个个花环,寄托自己的哀思,表达对为世界和平而牺牲的烈士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