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输液空气栓塞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和预防措施

时间:2019-05-15 02:18: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述输液空气栓塞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和预防措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述输液空气栓塞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和预防措施》。

第一篇:试述输液空气栓塞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和预防措施

试述输液空气栓塞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和预防措施 1 .输液空气栓塞发生的原因:输液导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有漏缝或加压输液无人留守,液体输完未及时拔出或更换,使空气流人静脉内,形成空气栓子被带到右心房,再进人右心室。当空气量大时,将阻塞肺动脉人口,使血液不能进人肺内,引起严重缺氧而死亡。2.输液空气栓塞发生临床表现:

典型的症状是早期的神志丧失,可以伴有或不伴有抽搐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有时可发生从行为改变到轻偏瘫的轻度症状和体征。单独的或伴有气体栓塞的过度肺膨胀可产生纵隔和皮下气肿。气胸少见但更严重。咯血或血性泡沫痰提示肺部损害。医源性动脉气体栓塞罕见,若心脏手术后不能恢复知觉,应怀疑发生动脉气体栓塞。

多数患者起病急骤,突然出现烦躁不安、极度恐惧、呼吸困难、发绀、剧烈的胸、背部疼痛,心前区压抑感,并迅速陷入严重休克状态。体检时。患者的脉搏细弱、甚至触不到;血压下降,甚至难以测出;瞳孔散大、心律失常,于心前区可以听到从滴嗒声至典型的收缩期粗糙磨轮样杂音;有时在颈静脉上,可感到血管内气泡在手指下移动。

如果发病时患者处于头高位,则有可能引起脑血管空气栓塞。此时,患者可出现强直性或阵发性抽搐,意识丧失,或有头痛、头晕、恶心,继而呼吸困难、呼吸微弱,全身发绀、双目失明、肢体瘫痪或抽搐,最后进入休克。

3.输液空气栓塞发生的防治:(1)输液前一定要检查输液器各连接部是否衔接紧密,不易滑脱,输液时必须将空气引烬,输液中及时更换。加压输液、输血时严密观察,不得离开患者。

(2)当患者突然发生呼吸困难、胸闷、胸痛、眩晕、发给等,立即使患者左侧卧位,该体位有利于气体浮向右心室尖部,避免阻塞肺动脉入口,随着心脏舒缩将空气混成泡沫,分次小量进人肺动脉内,解喇市动脉人口处的阴塞。(3)同时给患者氧气吸人。

第二篇:工程质量通病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设计理念、新的结构体系、新的建筑材料、新的建筑构配件、新的施工机具、设备的不断出现,施工工艺、施工技术的不断改进,人居环境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总体水平不断上升。但在建筑工程中,一些质量通病还是时有发生,这些通病,有的缩短了建筑物的使用年限,有的直接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安全,有的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这些通病的发生,引起了人们对工程质量问题的投诉,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业内人士已充分认识到防治建筑工程质量通病的重要性,很多人就如何预防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有些人著书立说,出版了诸如《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等专著。各专业杂志经常发表有关防治通病的文章,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也都根据本地区特点,对常见的工程质量通病提出具体防治措施。在这里,我主要想从工程质量管理、工程设计及建筑新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方面来探讨工程质量通病发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一、工程质量管理方面

由于目前建筑工程的施工仍然是以手工操作为主,工程施工过程中同时进行操作的专业工程多、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规格品种繁杂;工种间的相互配合情况、操作人员的素质和责任心;工程质量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认真执行各种技术规范和规程、是否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的责任、程序、方法进行严格的验收;以及开发商、建筑商片面的追求工期和经济效益、以低于工程成本的价格承发包工程或肢解发包工程的行为,都是引起工程质量通病的因素。例如在有些工程的施工中,由于施工组织不合理,造成各工种之间的协调配合不好,专业工种之间各自为政的进行施工,结果相互干扰、相互破坏,影响了工程质量。有些工程主体施工结束后,水、电等其它专业队伍才开始进行施工,因此违背了施工程序,造成在承重墙、梁、板、柱上随意凿沟开洞,成为破坏主体结构、甚至影响结构安全的质量通病。由于弱电工程的设计往往与主体结构施工不同步,有的在装饰工程已经大部分完成后才进行施工,因此出现的以上问题就更为严重。再有,由于对混凝土搅拌站的管理重视不够、制度不健全或不落实,造成混凝土配比计量偏差过大,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强度。所以要消除工程质量通病,首先就要从加强质量管理入手,防控通病的发生。重点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一)加强宣传力度

提高人们对工程质量通病危害性的认识。治理通病重在预防。要提高有关管理人员在思想上对防控工程质量通病重要意义的认识,要广泛宣传工程质量通病对建筑工程产生的影响和危害,并通过典型案例宣传、实例剖析等方式,提高有关人员对通病危害性的认识,要切实把防控工程质量通病作为工程建设管理中的一件大事来抓,尤其是对一些常见的、危害性较大的质量通病,更要进行大力宣传,形成人人皆知、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人人诛之的局面。

(二)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要加强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提高施工管理人员和操作者的专业技术水平,增强其责任心。要使其掌握防控通病的主要方法,并能严格按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进行精心管理和操作,要真正做到内业指导外业;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要统筹兼顾各专业的相关问题,尤其是各专业工种间的相互配合问题。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中要有防治通病的专篇,且针对性要强,措施要具体。

(三)完善质量体系

要建立健全各项施工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完善质保体系。以制度做保障,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做到每个分项的每个施工部位都能责任到人,且留有记录,使其具有可追溯性。

(四)严格遵守国家标准验收

要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所规定的质量验收责任、程序和验收方法进行验收。施工单位要严格执行三检制,并严格履行验收签字程序,对于验收不合格的,坚决不允许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

(五)严格按规定操作

要加强对搅拌站和计量器具的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的搅拌管理制度进行操作和控制,对所有材料都要采用重量比,并计量准确;对有试配要求的砂浆、混凝土等,必须先进行试配,调整合格后方可按确定的配比进行施工。

(六)加强对现场设备的验收

要加强对原材料,建筑构配件和建筑设备的现场验收。重点检查合格证、试化验单;按规定应进行复试的材料须在投入使用前及时复试,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建筑原材料、建筑构配件和建筑设备的现场验收一定要履行签字手续,做到责任到人。

(七)严格按照混凝土规范作业

要加强对混凝土和预拌混凝土试块制作和养护工作的管理。混凝土和预拌混凝土试块的取样应具有代表性,要严格按规范要求的组数留置试块,现场要配备标养设备,并按规定要求进行养护,避免由于试块的制作、养护及留置数量不正确影响对混凝土强度评价的准确性。

(八)提出质量目标要求

建设开发单位在项目开工报建前,应按有关规定设置项目管理机构,并配备相应管理人员,制定有关工程项目质量的管理制度;在工程发包时,应向承包单位提出质量目标要求。

(九)严格遵法律法规

建设单位在组织项目实施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将项目的施工或监理业务发包或委托给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施工、监理单位。不得肢解发包工程。在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采购、供应方面,应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严格按合同约定保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的质量。由建设单位委托的构、配件制作、安装单位,应服从总包单位按规定对其进行管理。

(十)加强项目监理责任感

监理单位的项目监理机构应针对工程特点将易发生质量通病的检验批、分项工程或节点部位作为质量控制的重点,纳入监理规划或监理实施细则,并在施工中进行重点控制。

(十一)保证监理公正性及有效性

监理人员应按规定认真做好巡视、旁站和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工作;在材料、构配件进场、使用过程中,要通过外观检查、批量检查、证、物对照和见证取样、见证送检等监理活动,把好材料、构配件的验收、使用关。不合格的检验批不能流入下道工序,不合格的建筑材料不能进入施工现场。要保证监理活动的公正性及有效性,确保建筑工程质量。

二、工程设计方面

精心设计是防控工程质量通病的另一道关口。往往由于设计单位质保体系不健全或设计人员的责任心不强、疏忽等原因,使工程设计留下了产生质量通病的隐患。有时由于设计的构造不合理,没有根据实际情况精心选用建筑构配件(生搬硬套标准定型图集),也是产生工程质量通病的原因。例如在许多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板节点处,梁上部负弯矩钢筋配置过多,且排放不合理,加之柱筋对钢筋实际排放位置的影响,钢筋净距不满足规范的最小间距要求,造成混凝土浇注困难、振捣不实、强度降低、出现孔洞等现象。再如在许多工程实例中,设计人员没有针对建筑外墙上易于形成热桥的某些薄弱部位进行热

工计算,并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导致了墙体局部泛霜、结露、发霉、长毛等质量通病的发生。再如,有些设计人员在选用塑窗时,常常不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认真考虑,生搬硬套标准图集,尤其是对大尺寸塑窗的用料和节点不认真进行计算和设计,造成塑窗的刚度不满足要求,影响了塑窗的正常使用,形成质量通病。如何预防由于工程设计原因产生的质量通病,我们认为对于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健全的管理体系

设计单位要建立健全各项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和质量保证体系,要严格按审图程序对图纸进行审核。尤其是要考虑各专业间的协调配合问题。要重点审核设计中是否存在常发的质量通病。

(二)加强技术人员从业水平

加强对设计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努力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准,增强设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达到设计要求

坚持达到设计深度要求,避免由于具体问题表达不清,使施工企业难以应对。

(四)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用构配件

在选用构、配件或节点构造的标准图集时,要认真考虑工程的实际情况,避免由于选用不当而产生工程质量通病。

(五)选用安全的建筑材料

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中不要选用或推荐使用质量无保证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构配件。

(六)严格按照建筑工程技术标准执行

坚持执行建筑工程技术标准,对建设单位提出的违反强制性条文的要求,要坚决予以拒绝。

(七)严格遵国家法律法规

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认真履行质量验收的责任,尤其是对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和竣工工程的验收,一定要认真把关,看其是否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八)严格把关施工图

施工图审查机构应严格把关,并根据本地区特点总结出在本地区施工图设计中易发、常发和危害性、影响性较大的通病,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审查。

三、新材料推广使用方面

新的建筑材料的出现和应用往往带来施工工艺的改革和施工技术创新,并使建筑物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也避免了许多工程质量通病的发生。例如塑钢门窗、新型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及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PVC塑料下水管及可熔接的PPR承压上水管等材料的应用,克服了传统的木门窗易翘曲变形、三毡四油卷材防水耐候性差、施工难度大、铸铁及钢上、下水管道接头处易跑、冒、滴、漏等缺陷,大量地减少了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发生。而近年来开始采用的外墙外保温构造体系,则有效地克服了墙体返潮、结露的质量通病。

虽然许多新材料、新技术给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和工程质量带来了发展和提高,但是还必须看到,由于选用一些不符合地区特点或技术尚不成熟、未经工程实践的检验、验证,而盲目引进、不适于本地区使用的产品或技术,给工程带来新的质量通病。

例如,前些年推广应用的加气混凝土产品,由于其吸湿性强,潮湿后受冻造成了材料自身的剥离、脱落和墙体的破坏。经过实践的验证,该产品不适合在寒冷地区使用;再如陶粒砼墙体与水泥砂浆抹灰

层的结合问题,应该说陶粒砼的确是一种很好的砌体材料,但由于仍使用水泥砂浆抹灰层作为饰面材料,而陶粒与砂浆的粘结强度远远低于红砖与砂浆的粘结强度,所以导致陶粒砌体墙面抹灰层常常产生大面积空裂,许多施工企业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防治,也很难杜绝这种通病的发生。

在建筑涂料的选择上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在寒冷地区,将含有可霉变物质的有机涂料使用在建筑物的热桥贯通处时,由于墙体的结露、潮湿提供了可霉变的环境,使涂料发生霉变,从而产生了墙面发霉、长毛的现象。

这些技术尚不成熟或其性能不适于某些地域特点的材料之所以会被推广应用于工程,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对这些材料的性能认识不全面,只注意到这些材料某些优良的特点,而没有认识到或忽略了其还存在不适于使用的环境和条件;另一方面,是一些管理部门在新材料推广使用前,没有对其进行认真考察或周密论证,并针对其性能特点进行必要的实验验证,从而使这种技术上尚未成熟或不适于地域特点的材料推出。结果在实际应用上产生了很多质量问题。

所以在对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方面应慎之又慎。尤其是对于需推广应用的新材料,有关部门更是要以科学的态度进行周密的考察、论证和严密、科学的实验验证。对于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我们认为应重点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了解材料特性

认真调查了解新材料的使用特性,包括正反两方面的内容,尤其要注意材料特性不足的方面,及周围环境条件的变化是否会对该材料的使用特性产生影响。

例如在2008奥运会水立方所使用的ETFE材料: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是一种人工高强度氟聚合物,如果ETFE覆层破损,可以用别的ETFE片来补缀。当遇到火时,ETFE材料变得柔软,并且

受热收缩,自然地将烟雾排出建筑物。并且,它的自身的不粘结的无孔的表面,非常光滑,污垢、雪和雨水都不会存积。

所以必须就具体项目进行评估,弄清使用ETFE的目的。是为了建筑物的形象,为了透明度,为了结构,或是为了节能?对于小规模的项目或住宅工程,建议不要使用ETFE材料。

(二)掌握材料应用情况

认真调查了解新材料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情况,掌握该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易发生的质量问题,及有无防控措施。

ETFE并不是一种完美无缺的材料。ETFE材料的典型用法是,将它们两层或三层“焊接”在一起,平放着运送到工地。然后使它们膨胀成面板或“垫子”。ETFE“垫子”系统被用于屋顶时,可能增大雨声。因为这些“垫子”拉紧像一面鼓。ETFE材料在室内应用,例如作为办公室的墙面,表现出另外的声学问题。ETFE材料比玻璃和木头传送更多的声音。这使它不宜用于机场附近的会议中心或会议室。相反,ETFE材料对“自含的”(self-contained)的噪声区——例如水上公园有益的。从墙壁和地面反射声音,并且通过屋顶散发出去。

(三)了解材料贮量

新材料如属替代当地大量使用的某种淘汰产品时,则需要掌握形成新产品的原材料是否可就地取材,及原材料的贮量是否可足够供给。

(四)了解材料复合体

当推出的新产品需复合使用时,其复合体(如陶粒砌块和抹灰层的结合)工作性能是否可靠,如不可靠,有无其它替代产品。

(五)对材料进行地区性试点

对新的建材产品的引进,最主要的是首先在本地区进行试点,经过验证适合于本地区使用的,方可进行大力推广。

以上是我从工程质量管理、工程设计、新材料应用方面,对防控质量通病措施的一点浅显的认识。我认为,只要下决心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了解工程质量通病发生的原因,从每一个环节上都做好防控工作,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就一定会取得新的成就。

第三篇:工程质量通病发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毕业论文

毕 学生姓名:学生学号:班 级:日 期:业 论 文

目录

前 言.................................................1

一、工程质量管理方面...................................1

(一)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2

二、工程设计方面.......................................7

三、新材料推广使用方面.................................9

四、结 论............................................11

内容摘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设计理念、新的结构体系、新的建筑材料、新的建筑构配件、新的施工机具、设备的不断出现,施工工艺、施工技术的不断改进,人居环境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总体水平不断上升。但在建筑工程中,一些质量通病还是时有发生,这些通病,有的缩短了建筑物的使用年限,有的直接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安全,有的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这些通病的发生,引起了人们对工程质量问题的投诉,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业内人士已充分认识到防治建筑工程质量通病的重要性,很多人就如何预防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有些人著书立说,出版了诸如《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等专著。各专业杂志经常发表有关防治通病的文章,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也都根据本地区特点,对常见的工程质量通病提出具体防治措施。在这里,我主要想从工程质量管理、工程设计及建筑新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方面来探讨工程质量通病发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关键词:质量管理、设计、新材料。

浅谈工程质量通病发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学号:

姓名:

前 言

随着建筑施工工艺改革和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框架结构、大模板、滑升模板等建筑体系得到普遍应用,建筑工程中现浇混凝土占的比重 越来越大,因此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防治现浇混凝土质量通病,成为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一环。以下就笔者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所发现的几个典型事例进行分析,并就此提出笔者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一、工程质量管理方面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是指建筑工程中经常发生的、普遍存在的一些工程质量问题,由于量大面广,因此对建筑工程质量危害很大,是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的主要障碍。近年来,随着建筑业蓬勃发展,由于相应的技术标准和措施的制订相对滞后,传统的施工工法已不适应工程建设的要求,一些新的质量通病也随之产生,以前一些不太关注的质量通病,现在也日显突出。例如:新型砌体开裂、渗漏,混凝土结构板梁开裂,卫生间、给水管暗敷渗漏,阳台栏杆过低,电器设备无防雷接地等。这些质量通病,有的缩短了建筑物的使用年限,有的直接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安全,有的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由于目前建筑工程的施工仍然是以手工操作为主,工程施工过程中同时进行操作的专业工程多、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规格品

种繁杂;工种间的相互配合情况、操作人员的素质和责任心;工程质量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认真执行各种技术规范和规程、是否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的责任、程序、方法进行严格的验收;以及开发商、建筑商片面的追求工期和经济效益、以低于工程成本的价格承发包工程或肢解发包工程的行为,都是引起工程质量通病的因素。常见的质量通病和防治措施

(一)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

1、产生原因:(1)模板表面粗糙并粘有干混凝土,浇灌混凝土前浇水湿润不够,或模板缝没有堵严,浇捣时,与模板接触部分的混凝土失水过多或滑浆,混凝土呈干硬状态,使混凝土表面形成许多小凹点。(2)混凝土搅拌时间短,加水量不准,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浇筑后有的地方砂浆少石子多,形成蜂窝。(3)混凝土浇灌没有分层浇灌,下料不当,造成混凝土离析,因而出现蜂窝麻面。(4)混凝土浇入后振捣质量差或漏振,造成蜂窝麻面。

2、预防措施:(1)浇灌混凝土前认真检查模板的牢固性及缝隙是否堵好,模板应清洗干净并用清水湿润,不留积水,并使模板缝隙膨胀严密。(2)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适宜,一般应为1-2分钟。(3)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2米时,要采取措施,如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进行下料。(4)混凝土入模后,必须掌握振捣时间,一般每点振捣时间约20-30秒。合适的振捣时间可由下列现象来判断: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面出浆且呈水平状态,混凝土将模板边角部分填满充实。

3、处理方法:麻面主要影响美观,应加以修补,即将麻面部分湿润后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抹平。如果是小蜂窝,可先用水洗刷干净后,用1:2或2:5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石子剔掉,用水冲刷干净湿透,再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加强养护。如果是孔洞,要经过有关人员研究,制定补强方案。堵漏修补处理可依次进行或同时穿插进行。有些混凝土施工人员,当模板刚拆下,发现上述质量问题,立即用同颜色的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在表面涂抹,以此掩人眼目,疵病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处理,反而成为工程隐患,应坚决制止。因此,无论疵病大小,须经工程项目质检人员及工程监理人员亲自过目,做出检查记录后,根据实测结果,做出处理方案,方可进行修补处理。处理前,应先将基层松散不牢的石子和酥松混凝土剔 凿掉,然后用尖堑子或剁斧将表面凿毛,清理后,再用压力水冲洗干净。修补处理方法如下。(1)水泥砂浆抹面法

如蜂窝、麻面不深,基层处理后,可用水泥素浆打底,用1:2.5水泥砂浆找平,抹压密实,如蜂窝、孔洞面积大而稍深,基层处理后,用水泥素灰和1:2.5水泥砂浆交替抹至与基层面相平即可。(2)水泥砂浆捻实法

如有面积不大而较深的蜂窝、孔洞,基层处理后,可先抹一层水泥素浆,然后用1:2干硬性水泥砂浆(手握成团,落地就散的砂浆)边填边用木棍和锤子用力捣捻严实,至稍低于基层表面时,再在表面抹水

泥素浆和1:2.5水泥砂浆找平。(3)混凝土浇捣法

当蜂窝、孔洞比较严重时,基层处理后,周围先抹一层水泥素浆,再用比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或补偿收缩混凝土填补并仔细捣实,养护后,将表面清洗干净,再抹一层水泥素浆和一层1:2.5水泥砂浆找平压实。

(4)水泥压浆法

对于较深的蜂窝、孔洞,由于清理剔凿会加大其尺寸,使结构遭到更大的削弱,宜采用水泥压浆法补强。压浆孔的位置、数量及深度,应根据混凝土蜂窝、孔洞的实际情况而定,孔数一般应不少于两个,即一个排水(气)孔,一个压浆孔。压浆嘴的埋设方法如水泥浆液的水灰比一般为0.7~1.1。根据工程情况,必要时可在水泥浆液中掺入定量的水玻璃溶液作为促凝剂。水玻璃溶液波美度为30~40,掺量为水泥重量的1%~3%,徐徐加入配好的水泥浆液中,搅拌均匀即可使用。关于灌浆用设备及操作可参见 “氰凝、丙凝灌浆堵漏法”的有关部分。如钢筋露筋,则用压浆嘴的埋设钢丝刷刷除锈皮,用环氧砂浆封闭。

(5)当施工时使用了严重锈蚀的钢筋,钢筋表面锈皮又未刷除,造成混凝土被胀裂掉块。处理时应沿已锈蚀的钢筋,凿去混凝土,用电刷和手工将锈除干净,然后用水湿润,用1:2水泥砂浆或环氧树脂砂浆抹压,混凝土表面找平。

(6)混凝土蜂窝、麻面和孔洞的剔凿部位,应先湿水后处理。凡

处理部位,应及时贴挂双层湿草袋(麻片),水泥砂浆凝固后,专人浇水养护不得少于7昼夜。

例如在有些工程的施工中,由于施工组织不合理,造成各工种之间的协调配合不好,专业工种之间各自为政的进行施工,结果相互干扰、相互破坏,影响了工程质量。有些工程主体施工结束后,水、电等其它专业队伍才开始进行施工,因此违背了施工程序,造成在承重墙、梁、板、柱上随意凿沟开洞,成为破坏主体结构、甚至影响结构安全的质量通病。由于弱电工程的设计往往与主体结构施工不同步,有的在装饰工程已经大部分完成后才进行施工,因此出现的以上问题就更为严重。再有,由于对混凝土搅拌站的管理重视不够、制度不健全或不落实,造成混凝土配比计量偏差过大,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强度。所以要消除工程质量通病,首先就要从加强质量管理入手,防控通病的发生。重点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1)加强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工程质量通病危害性的认识。治理通病重在预防。要提高有关管理人员在思想上对防控工程质量通病重要意义的认识,要广泛宣传工程质量通病对建筑工程产生的影响和危害,并通过典型案例宣传、实例剖析等方式,提高有关人员对通病危害性的认识,要切实把防控工程质量通病作为工程建设管理中的一件大事来抓,尤其是对一些常见的、危害性较大的质量通病,更要进行大力宣传,形成人人皆知、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人人诛之的局面。要加强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提高施工管理人员和操作者的专业技术 水平,增强其责任心。要使其掌握防控通病的主要方法,并能严格按

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进行精心管理和操作,要真正做到内业指导外业;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要统筹兼顾各专业的相关问题,尤其是各专业工种间的相互配合问题。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中要有防治通病的专篇,且针对性要强,措施要具体。

(2)要建立健全各项施工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完善质保体系。以制度做保障,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做到每个分项的每个施工部位都能责任到人,且留有记录,使其具有可追溯性。要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所规定的质量验收责任、程序和验收方法进行验收。施工单位要严格执行三检制,并严格履行验收签字程序,对于验收不合格的,坚决不允许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

(3)要加强对搅拌站和计量器具的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的搅拌管理制度进行操作和控制,对所有材料都要采用重量比,并计量准确;对有试配要求的砂浆、混凝土等,必须先进行试配,调整合格后方可按确定的配比进行施工。要加强对原材料,建筑构配件和建筑设备的现场验收。重点检查合格证、试化验单;按规定应进行复试的材料须在投入使用前及时复试,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建筑原材料、建筑构配件和建筑设备的现场验收一定要履行签字手续,做到责任到人。要加强对混凝土和预拌混凝土试块制作和养护工作的管理。混凝土和预拌混凝土试块的取样应具有代表性,要严格按规范要求的组数留置试块,现场要配备标养设备,并按规定要求进行养护,避免由于试块的制作、养护及留置数量不正确影响对混凝土强度评价的准确性。

(4)建设开发单位在项目开工报建前,应按有关规定设置项目管理机构,并配备相应管理人员,制定有关工程项目质量的管理制度;在工程发包时,应向承包单位提出质量目标要求。建设单位在组织项目实施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将项目的施工或监理业务发包或委托给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施工、监理单位。不得肢解发包工程。在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采购、供应方面,应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严格按合同约定保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的质量。由建设单位委托的构、配件制作、安装单位,应服从总包单位按规定对其进行管理。

(5)监理单位的项目监理机构应针对工程特点将易发生质量通病的检验批、分项工程或节点部位作为质量控制的重点,纳入监理规划或监理实施细则,并在施工中进行重点控制。监理人员应按规定认真做好巡视、旁站和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工作;在材料、构配件进场、使用过程中,要通过外观检查、批量检查、证、物对照和见证取样、见证送检等监理活动,把好材料、构配件的验收、使用关。不合格的检验批不能流入下道工序,不合格的建筑材料不能进入施工现场。要保证监理活动的公正性及有效性,确保建筑工程质量。

二、工程设计方面

精心设计是防控工程质量通病的另一道关口。往往由于设计单位质保体系不健全或设计人员的责任心不强、疏忽等原因,使工程设计留下了产生质量通病的隐患。有时由于设计的构造不合理,没有根据

实际情况精心选用建筑构配件(生搬硬套标准定型图集),也是产生工程质量通病的原因。例如在许多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板节点处,梁上部负弯矩钢筋配置过多,且排放不合理,加之柱筋对钢筋实际排放位置的影响,钢筋净距不满足规范的最小间距要求,造成混凝土浇注困难、振捣不实、强度降低、出现孔洞等现象。再如在许多工程实例中,设计人员没有针对建筑外墙上易于形成热桥的某些薄弱部位进行热工计算,并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导致了墙体局部泛霜、结露、发霉、长毛等质量通病的发生。再如,有些设计人员在选用塑窗时,常常不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认真考虑,生搬硬套标准图集,尤其是对大尺寸塑窗的用料和节点不认真进行计算和设计,造成塑窗的刚度不满足要求,影响了塑窗的正常使用,形成质量通病。如何预防由于工程设计原因产生的质量通病,我们认为对于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设计单位要建立健全各项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和质量保证体系,要严格按审图程序对图纸进行审核。尤其是要考虑各专业间的协调配合问题。要重点审核设计中是否存在常发的质量通病。加强对设计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努力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准,增强设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达到设计深度要求,避免由于具体问题表达不清,使施工企业难以应对。

(二)在选用构、配件或节点构造的标准图集时,要认真考虑工程的实际情况,避免由于选用不当而产生工程质量通病。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中不要选用或推荐使用质量无保证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构配

件。坚持执行建筑工程技术标准,对建设单位提出的违反强制性条文的要求,要坚决予以拒绝。

(三)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认真履行质量验收的责任,尤其是对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和竣工工程的验收,一定要认真把关,看其是否符合设计文件要求。施工图审查机构应严格把关,并根据本地区特点总结出在本地区施工图设计中易发、常发和危害性、影响性较大的通病,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审查。

三、新材料推广使用方面

新的建筑材料的出现和应用往往带来施工工艺的改革和施工技创新,并使建筑物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也避免了许多工程质量通病的发生。例如塑钢门窗、新型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及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PVC塑料下水管及可熔接的PPR承压上水管等材料的应用,克服了传统的木门窗易翘曲变形、三毡四油卷材防水耐候性差、施工难度大、铸铁及钢上、下水管道接头处易跑、冒、滴、漏等缺陷,大量地减少了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发生。而近年来开始采用的外墙外保温构造体系,则有效地克服了墙体返潮、结露的质量通病。虽然许多新材料、新技术给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和工程质量带来了发展和提高,但是还必须看到,由于选用一些不符合地区特点或技术尚不成熟、未经工程实践的检验、验证,而盲目引进、不适于本地区使用的产品或技术,给工程带来新的质量通病。

例如,前些年推广应用的加气混凝土产品,由于其吸湿性强,潮湿后受冻造成了材料自身的剥离、脱落和墙体的破坏。经过实践的验

证,该产品不适合在寒冷地区使用;再如陶粒砼墙体与水泥砂浆抹灰层的结合问题,应该说陶粒砼的确是一种很好的砌体材料,但由于仍使用水泥砂浆抹灰层作为饰面材料,而陶粒与砂浆的粘结强度远远低于红砖与砂浆的粘结强度,所以导致陶粒砌体墙面抹灰层常常产生大面积空裂,许多施工企业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防治,也很难杜绝这种通病的发生。

在建筑涂料的选择上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在寒冷地区,将含有可霉变物质的有机涂料使用在建筑物的热桥贯通处时,由于墙体的结露、潮湿提供了可霉变的环境,使涂料发生霉变,从而产生了墙面发霉、长毛的现象。

这些技术尚不成熟或其性能不适于某些地域特点的材料之所以会被推广应用于工程,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对这些材料的性能认识不全面,只注意到这些材料某些优良的特点,而没有认识到或忽略了其还存在不适于使用的环境和条件;另一方面,是一些管理部门在新材料推广使用前,没有对其进行认真考察或周密论证,并针对其性能特点 进行必要的实验验证,从而使这种技术上尚未成熟或不适于地域特点的材料推出。结果在实际应用上产生了很多质量问题。

所以在对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方面应慎之又慎。尤其是对于需推广应用的新材料,有关部门更是要以科学的态度进行周密的考察、论证和严密、科学的实验验证。对于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我们认为应重点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认真调查了解新材料的使用特性,包括正反两方面的内容,尤其要注意材料特性不足的方面,及周围环境条件的变化是否会对该材料的使用特性产生影响。认真调查了解新材料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情况,掌握该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易发生的质量问题,及有无防控措施。

(二)新材料如属替代当地大量使用的某种淘汰产品时,则需要掌握形成新产品的原材料是否可就地取材,及原材料的贮量是否可足够供给。当推出的新产品需复合使用时,其复合体(如陶粒砌块和抹灰层的结合)工作性能是否可靠,如不可靠,有无其它替代产品。对新的建材产品的引进,最主要的是首先在本地区进行试点,经过验证适合于本地区使用的,方可进行大力推广。

四、结 论

工程质量管理、工程设计、新材料应用方面,对防控质量通病措施的一点浅显的认识。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了解工程质量通病发生的原因,从每一个环节上都做好防控工作,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就一定会取得新的成就。

参考文献

1.刘丽丽 混凝土结构表面质量的控制 工程质量 2004.09 2.孟谦 夯扩桩质量通病成因分析及补救处理 中国建设建筑施工 2004.11 3.陈仓雄 “质量通病”说可以休矣 工程质量 2006.08 4.张俏 高层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常遇到的解决方法 建筑结构

2006.06

第四篇:静脉输液的临床表现与出血原因分析

静脉输液的临床表现与出血原因分析

【摘要】 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治疗和抢救措施之一,为了防范和明确在输液期间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是否与用药有关,故为了确保护理行为科学安全有效的进行,我院对许多护理环节的管理进行了调整、完善,由于静脉输液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责任,为了让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工作放心,也尽最大程度的减少漏输或错输的机会,所以采用静脉输液卡的悬挂,不但监督了护士工作是否认真、细致、核对,同时向患者及家属交代输液时的注意事项,如滴数、不良反应、可能出现的细节问题等。让患者及家属签字,可使患者及家属明确每天输注的药物。一旦出现病情变化时,有利于医生处置和对病情的变化分析,减少医患、护患纠纷。静脉输液既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疾病护理中的重要手段。静脉输液作为一种迅速有效的补液和给药途径,在临床疾病抢救、治疗和康复中占重要地位。目前静脉输液中拔针也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今就在静脉输液卡的临床应用及拔针后常见的皮肤下出血和皮下淤血的原因作一分析。

【关键词】 静脉输液 分类 临床应用 出血分析

将大量的液体、电解质或血液由静脉注入称之为静脉输液法。因注射的部位与输液的不同,可分为外周静脉输液、中心静脉输液、高营养输液(TPN)与输血等。现将本院静脉输液卡的具体做法及拔针后常见的皮肤下出血和皮下淤血的原因做如下介绍:

1.静脉输液卡的项目及静脉输液卡的临床应用

1.1及时准确的填写静脉输液卡,按照输液卡的项目完成,建立静脉通路后,记录输液起始时间,并在护士执行栏内签名,并将输液卡上的药品名称、剂量、浓度及输液速度均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清楚,同时请患者及家属签字,挂于输液架上,每次换瓶时护士、患者及家属签字,做到相互监督,以保证输液安全。输液结束后,护士将输液卡取下,科内统一保管、备查。

1.2输液卡的使用,可以满足患者及家属知情权,让患者及家属了解用药、治疗的过程,消除患者对输液不及时、漏输液体、用错药、空气栓赛或拔针不及时、输液速度过快和观察不及时,而产生的一系列紧张心理。

1.3在临床应用输液卡后,使护士的责任心和患者的信任感都增强,督促护士巡视病房,在医生查房时询问治疗用药时都能及时准确回答,使护理服务质量提高,赢得病人及家属的信任及尊重,护患关系变得更加融洽,较少纠纷的发生。1.4提高输液的安全性,由于现在许多药品配伍反应的发生,严重影响临床医生的治疗,为了更好的把好关。护士应仔细观察,并及时处理,都是消除医疗隐患的措施,一旦出现病情变化,输液卡可真实明确的记录病人输液的全过程,便于医生分析,一旦出现医患纠纷,静脉输液卡可做为纠纷的重要依据。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常规护理技术操作,虽看似简单,却有不少技巧。如果使用得当不仅能有效减轻病患的疼痛感,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医患纠纷。在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实践中,现总结了几点技巧。1.5如何配制液体

配制液体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三查七对”制度,避免使用不合格药液,防止发生输液反应。1.6如何排气

在静脉输液中,如何才能达到快速排气的目的呢?排气时所需方法如下:把莫菲氏滴管下段输液管在手中盘好顺提往上举,使莫菲氏滴管倒转向上打开输液管调节器,观察液体流入莫菲氏滴管至1/3处时关紧调节器,随即放下手中输液管,待莫菲氏滴管下少量空气自动逸上莫菲氏滴管里的液面后,再打开调节器使液体成滴状流下而不能成线状,因成线状压力大,可将莫菲氏滴管上部气体压入下段 管而形成较多气泡;当药液从针头流出时,可将调节器向上推至莫菲氏滴管下关紧,达到排气目的。1.7如何选血管

老年人——手足背静脉输液法年老体弱及患多种慢性病患者手足静脉较细小表浅、皮下脂肪少、弹性差、血管缺少组织支持活动度较大,穿刺困难。因此,穿刺前要仔细了解血管特点或生理异常,必须注意,要使其充分暴露,看清走行摸清深浅和粗细。根据手足末梢神经对疼痛刺激较敏感特点,进针应采用快、稳、准及宁浅勿深法逐渐进针,避免因疼痛引起血管收缩而降低穿刺成功率。进针前比一下针体与血管长度以决定进针长短;穿刺时患者不用握拳,采用自然放松法,自然放松法明显优于握拳法,具有进针快、回血快、一针见血率高的优点,明显减轻进针疼痛感。静脉输液中应用自己的左手握患者的手或足,以拇指绷紧皮肤固定血管下端以减少血管滑动,如部位难以穿刺成功者,可选择手足背下1/2至指处的血管进行逆行穿刺。

小儿头皮——静脉逆行输液法通常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多采用向心端逆行静脉穿刺,但长期输液患儿因血管破坏较多,短时间不能恢复,如再用穿刺过的血管输液,因局部血容量增加,血管内压力增大,液体可通过原针眼向组织间隙渗透造成局部肿胀,有些药物如渗到皮下可导致组织坏死,给患儿带来不应有的痛苦。因小儿头皮静脉呈网状分流且无静脉瓣,逆行输液速度不会减慢。

密闭式输液法利用原装密闭瓶插管输液的方法,其操作简便,污染机会少,广泛用于临床。

2.主要分类:

2.1开放输液法

开放输液法此法能灵活变换输液种类及数量,随时按需要加入各种药物,危重抢救、手术病人及病儿常采用此法,但易污染,故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要求。2.2静脉留置针头

静脉留置针头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年老、衰竭、血管穿刺困难者。由针头部与肝素帽两部分组成针头部:为软硅胶导管后接硬塑回血室部,内有不锈钢丝导针,导针尖部突出软硅胶导管针头部肝素部: 前端有硬塑活塞,后端橡胶帽封闭。肝素帽内腔有一中空管道,可容肝素。2.3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法

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法锁骨下静脉位于锁骨后下方,此静脉较浅表、粗大、成人粗如拇指,血流快,经常处于充盈状态,故易于穿刺。穿刺部位:胸锁乳突肌的外侧缘与锁骨所形成的夹角的平分线上距顶点0.5-1cm处。静脉输液 原理 2.4颈外静脉穿刺插管输液法

颈外静脉穿刺插管输液法颈外静脉属于颈部最大的浅静脉,位于颈外侧皮下,位置较固定,可以输液。但不宜多次穿刺。因此选用医用人体硅胶管插入静脉内。可保留较长时间,以保证治疗。穿刺部位:在近锁骨中点上缘与下颌角联线的上1/3处,颈外静脉外侧缘。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防止发生差错。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并发症。输液器及药液应绝对无菌,连续输液超过24小时应更换输液器。

(3)预防空气栓塞。输液时必须排尽管内空气,防止液体流空;及时更换输液瓶及添加药液,输完后及时拔针。

(4)注意观察输液情况。针头有无滑脱,局部有无肿胀,有无输液反应。(5)注意药物配伍禁忌。抗生素类药物应现配现用;青霉素G钠(钾)盐与四环素、红霉素合用可出现沉淀、混浊、变色,效价降低,输液中需同时加入四环素、维生素C时应先溶解稀释四环素,再加入维生素C。(6)注意保护血管,对长期输液者可采取: ①四肢静脉从远端小静脉开始,手足交替。

②穿刺时掌握三个环节;选择静脉要准;穿刺要稳;针头固定要牢,提高穿刺成功率。

③输液中加入对血管刺激性大的药物,如红霉素等,应待穿刺成功后再加药,宜充分稀释,输完药应再输入一定量的等渗溶液,以保护静脉。

需严格控制滴速的病人,用输液泵是安全输液的一个重大进展,可分为两大类型;①可携式或半携式。适用于家庭、小儿及化疗病人等,带泵注射器即属此类型。②固定式输液泵。目前多采用第三代计算机控制导管挤压定容量输液泵。有多功能监护及监测系统,体积较大,适用于医院,输液容量范围为1-499ml/小时,还有自动报警装置。

输液泵的使用适应症;静脉高营养,输入化疗药品、抗生素及对心血管有特殊作用的药物等,用于重症监护病人,尤其是小儿监护病人。若无上述设备时,则可在滴管内插入一无菌针头调节滴速。

3.出血分析

3.1 按压的方式

静脉输液拔针后,因按压的方式不当而引起穿刺点出血和皮下出血,在临床上时有发生。静脉输液完毕后,先拔针后,立即用左手拇指沿血管纵向按压,不能揉搓该按压部位?。此种按压法对患者不引起疼痛反应、针眼出血和血管周围淤血现象明显低于先棉签按压后拔针方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其原因是,在拔针前就把棉签按压在针眼上,血管内的针尖将会触及血管壁而引起损伤,同时在拔针时在外界的压力下,针尖对血管组织产生机械性的切割刺激,患者会因此感到疼痛。由此可见,先拔针后按压棉签的方式能减轻针尖对血管壁的损伤,并能减轻患者的疼痛反应,同时对降低皮肤针眼出血和血管周围淤血发生率有一定的作用。3.1.1 按压的力度

按压的力度应均匀和适中,按压太轻起不到按压止血的效果,按压重又会导致患者的疼痛。另外,在按压过程中,交换式按压不利于止血的过程。静脉输液拔针止血包含了两个止血机制,一个是生理机制,一个是压迫止血机制。生理止血是小血管损伤后,刺激局部缩血管及血管内膜损伤激活血小板粘附、聚集和血浆中凝血系统形成止血栓填塞伤口,有效的制止出血;压迫止血是对局部血管压迫暂 时阻断血液。交换按压止血由于不同的人按压的力度不均匀,局部血液形成阻断.恢复.阻断.凝血过程。在恢复过程中,血液迅速经损伤的血管壁溢出致皮下发生淤血。非交换式按压法局部形成血流阻断-凝血过程,取消了中间的恢复过程,故能有效的避免了皮下的淤血的发生。在临床中,经常由于护士工作忙,忽视该项操作,而将按压过程交给患者或其家属来完成,结果由于其他人没有掌握好按压的方法而致皮下淤血及针眼的出血。因此,在静脉输液时拔针按压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少换手按压,尽量一人单独按完成。3.1.2按压时间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按压时间与针眼出血、皮下淤血的发生率有直接关系。曾龙英有关研究显示:不同的按压时间其皮下出血的比例不同,<1 min时,皮下出血的发生率为11.4%,≥1 min皮下出血的发生率为5.6%,2~3 min皮下出血的发生率为2.7%。其三组出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常人出血时间是1~3 min,凝血时间2—8 rain(玻片法),所以要按压3—4.按压面积我国基础护理教课中,对静脉输液、拔针后的按压面积没有严格的规定,其操作步骤是这样描写的:输液完毕,轻揭胶布,用棉签或小纱布轻压穿刺点上方快速拔针,按压片刻后无出血。大量的研究表明,按压面积与针眼出血、皮下淤血有的发生率有直接的关系。其原因是静脉输液、穿刺时,针尖进入皮下后在血管上方平行移一段距离后方可进入血管,造成皮肤表面针眼与血管壁针眼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不在同一点,两者距离与进针角度和皮下脂肪厚度有一定的关系。而棉签横压法由于直接棉签横压在皮肤针眼上,因棉签的直径小,按压的面积也小,血管针眼未得到按压,当血液从血管针眼外液时,便形成局部血肿和淤血,即使按压皮肤针眼的强度时间都达标准,也避免不了皮下的淤血,因此容易发生皮下淤血及皮肤针眼出血。

3.1.3 护士责任心静脉输液拔针后局部是否出现淤血及针眼出血与拔针后按压止血时护士的责任心有关,护士在掌握和了解静脉输液拔针的相关知识外,还应该加强对患者的责任心。健康教育要告诉患者正确的按压方法及注意事项,并做好示范,总之,目前静脉输液拔针时预防皮下出血及皮肤针眼出血的方法较多,也无一个统一的规定,选择任何方法,应据患者的情况而定。以上几种因素均能 对输液拔针后皮肤针眼出血及皮下淤血有着一定的关系,因此我们护士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这些因素。把握好每个环节。以达到保护患者血管、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

讨论

静脉输液卡的使用,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念,方便护理部及护士长检查和指导工作,护土长查看输液卡就可掌握每个护士巡视病房的情况。静脉输液卡使用简便、记录详细,对每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即实现了人性化整体护理的体现,又非常容易的建立患者沟通的桥梁,是护患关系都满意的好办法。随着各种法律法规的出台和举证责任倒置的实施,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静脉输液有一定的风险性,如巡视不及时、不认真、多输液、少输液现象引起的纠纷,易造成医疗安全的隐患,一旦发生问题又不能责任到人,不能规范护理人员行为。为了减少医疗纠纷和便于举证倒置,而实行了巡视卡签字制度,规范了护理行为,消除了部分安全隐患,又加强了护士工作的主动性及对事业的责任心。促进了护患沟通,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得到了良好的社会评价。

第五篇:电气发生火灾原因及预防措施

电气线路发生火灾,主要是由于线路的短路、过载或接触电阻过大等原因,产生电火花、电弧或引起电线、电缆过热,从而造成火灾。

一、短路

(一)定义:电气线路中的导线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相线与相线,相线与零线(地线)的连接,在回路中引起电流的瞬间骤然增大的现象叫短路。根据欧姆定律,短路时由于电阻突然减小则电流将突然增大。因此,线路短路时在极短的时间内会发出很大的热量,这个热量不仅能使绝缘层燃烧,而且能使金属熔化,引起邻近的易燃、可燃物质燃烧,从而造成火灾。

(二)短路的形式

相线之间相接叫相间短路;相线与零线(地线)相接叫直接接地短路;相线与接地导体相接叫间接接地短路。

(三)电气线路发生短路的主要原因有:

1.使用绝缘电线、电缆时,没有按具体环境选用,使绝缘受高温、潮湿或腐蚀等作用,失去了绝缘能力。

2.线路年久失修,绝缘层陈旧老化或受损,使线芯裸露。

3.电源过电压,使电线绝缘被击穿。

4.安装、修理人员接错线路,或带电作业时造成人为碰线短路。

5.裸电线安装太低,金属物不慎碰在电线上;线路上有金属物件或小动物跌落,发生电线之间的跨接。

6.架空线路电线间距太小,档距过大,电线松弛,有可能发生两线相碰;架空电线与建筑物、树木距离太近,使电线与建筑物或树木接触。

7.电线机械强度不够,导致电线断落接触大地,或断落在另一根电线上。

8.不按规定要求私拉乱接,管理不善,维护不当造成短路。

9.高压架空线路的绝缘子耐压程度过低,引起线路的对地短路。

(四)防止短路的措施

1.按照环境特点安装导线,应考虑潮湿、化学腐蚀、高温场所和额定电压的要求。

2.导线与导线、墙壁、顶棚、金属构件之间,以及固定导线的绝缘子、瓷瓶之间,应有一定的距离。

3.距地面2m以及穿过楼板和墙壁的导线,均应有保护绝缘的措施,以防损伤。

4.绝缘导线切忌用 铁丝捆扎和铁钉搭挂。

5.定期对绝缘电阻进行测定。

6.安装线路应为持证电工安装。

7.安装相应的保险器或自动开关。

二、过载(超负荷)

(一)定义:电气线路中允许连续通过而不致于使电线过热的电流量,称为安全载流量或安

全电流。如导线流过的电流超过安全电流值,就叫导线过载。电线过载,一般在不考虑电压降的情况下,以温升为标准。

一般导线的最高允许工作温度为65度。当过载时,导线的温度超过这个温度值,会使绝缘加速老化,甚至损坏,引起短路火灾事故。

(二)发生过载的主要原因有:

1.导线截面积选择不当,实际负载超过了导线的安全载流量。

2.在线路中接入了过多或功率过大的电气设备,超过了配电线路的负载能力。

(三)防止过载的措施

1.合理选用导线截面。

2.切忌乱拉电线和过多的接入负载。

3.定期检查线路负载与设备增减情况。

4.安装相应的保险或自动开关。

三、接触电阻过大

(一)定义:导体连接时,在接触面上形成的电阻称为接触电阻。接头处理良好,则接触电阻小;连接不牢或其他原因,使接头接触不良,则会导致局部接触电阻过大,产生高温,使金属变色甚至熔化,引起绝缘材料中可燃物燃烧。

(二)发生接触电阻过大的主要原因有:

1.安装质量差,造成导线与导线、导线与电气设备连接点连接不牢。

2.导线的连接处沾有杂质,如氧化层、泥土、油污等。

3.连接点由于长期震动或冷热变化,使接头松动。

4.铜铝混接时,由于接头处理不当,在电腐蚀作用下接触电阻会很快增大。

大家知道,线路接通电源之后,电流通过电线、接头和设备就会发热,这是正常现象。接头做得好,接触电阻不大,连接点的发热量就小,可以保持正常温度。如果接头接得不好,接触电阻就会增大,同时产生的热量也就多。在一定电流下,电阻越大发热量就越多。因此,有较大接触电阻的线段就会强烈发热,使温度急剧升高引起导线绝缘层的燃烧,以致引起附近电线上的粉尘、纤维等物质燃烧起来,若处理不当就会引起火灾。如棉纺厂的电动机振动时,就有可能使接头松动,产生接触电阻过大,因局部温度升高引燃棉尘或飞絮发生火灾。

(三)防止接触电阻过大的措施:

1.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接头,对于必不可少的接头,必须紧密结合,牢固可靠。

2.铜芯导线采用绞接时,应尽量再进行锡焊处理,一般应采用焊接和压接。

3.铜铝相接应采用铜铝接头,并用压接法连接。

4.经常进行检查测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为了防止或减少配电线路事故的发生,必须按照电气安全技术规程进行设计,安装使用时要严格遵守岗位责任制和安全操作规程,加强维护管理,及时消除隐患,保障用电安全。

【 四 电气火灾如何扑救呢? 】

要根据用电情况,要配置相适应的二氧化碳、干粉1211等灭电火的消防器材,当电气火灾一旦发生的时候,立即使有效的扑灭电气火灾。扑救电气火灾首先要切断电源,然后根据火灾现场情况采取确当方法扑救火灾。如果因特殊情况,必须带电灭火时应该注意,对初起 的电气火灾可用灭电火的灭火剂和灭火器灭火,为了保证灭火人员和车辆的安全,应当使人体与带电体之间保持两米以上的距离。如电压为110千伏时,最小安全距离为一米,电压为330千伏时,最小安全距离位2.4米。有些单位设有固定式或半固定式灭火装置,可以迅速启动,扑灭电气设备火灾。用水带电灭火,最好用喷雾水枪,也可以用直流水枪打点射灭火。

【五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为防止各类用电事故的发生,学生的安全与健康,在校住宿学生安全用电始终是一个必须时刻引起高度重视的课题

每一位在校学生都必须做到: 严禁乱拉乱接电线,严禁在宿舍使用电热棒,电炉等电器,严禁在寝室使用蜡烛等明火。大功率用电器轻则造成跳闸,损坏电器或者电力设施,重则引发火灾或触电,学校的制度并无不妥。学生应自觉节约用电,不使用时要随时随手关闭电源注意用电安全,不得乱接电源,各种充电器材要在有人监护时使用,使用完毕后尽快拿下。

下载试述输液空气栓塞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和预防措施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述输液空气栓塞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和预防措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