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2
(三)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守法意识差
现阶段我国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在上岗前都没有经过职前培训,同时部分公共场所在人事招聘上缺乏完整有效的招聘机制,导致大部分从业人员都不具有良好的卫生知识与法律意识,同时也无法保障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可以正确开展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现阶段我国公共场所中的大部分个体经营者都不具有良好的卫生知识与法律意识,同时在市场经济效益的推动下使其放松了对卫生质量的管理工作,从而导致我国部分公共场所卫生质量和卫生监督工作得不到保障。现阶段小型公共场所公共用品用具的消毒一直都是严重的卫生问题,这是由于小型公共场所没有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同时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也是导致其卫生管理机制无法有效执行的主要原因,导致我国大部分地区小型公共场所公共用品用具的消毒都具有严重的卫生管理问题,同时也严重制约了我国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整体质量。
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的强化措施
(一)完善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法制建设
现阶段我国有关部门要根据公共场所卫生实际要求,对我国《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予以修订与完善,同时也要将新兴公共场所纳入到《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中,同时也要针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存在的问题制定出相应措施,并将这些措施全部落实到《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这样才能确保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在执法时有准确的规定依据。我国有关部门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对《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中的处罚力度进行调整,通过提升罚款额度减少公共场所违反法规事件的发生法。
(二)提高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水平
我国相关部门在完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之后,要保障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施行到公共场所中,这要求我国卫生监督部门要加强对公共场所卫生的监督与管理力度,卫生监督部门要按照《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要求颁发卫生许可证,同时也要加大对新建公共场所的卫生条件、设施以及工具的预防性卫生监督力度。卫生监督部门和卫生监督人员要接受群众的投诉,根据人民群众所反应的卫生问题迅速对其进行检查,针对擅自整改卫生设施、卫生管理制度的公共场所要求其立即停业整改。
(三)完善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机制
现阶段我国卫生监督部门、公共场所管理部门以及社会事业管理部门,要经过协调将保障公共场所卫生质量作为一个重要职责,而不是只依靠卫生监督部门独立享有的职责,而且三者之间可以经过协调建立出一个完整的监督管理机制,其中包括公共场所管理部门与社会事业管理部门,协助卫生监督部门执行卫生监督管理职责。我国卫生监督部门要对公共场所卫生状况进行量化评价,通过评价等级确定对不同公共场所的监督力度与频率。
(四)加强我国卫生监督管理队伍建设 现阶段我国卫生监督部门要建立出完善的人事招聘制度,要求卫生监督人员要具有良好的预防医学素养与法律素养,同时也要经过培训确保卫生管理人员可以正确执行监督管理任务。卫生监督管理部门要针对新进人员与在职人员开展职前、职后培训,确保我国卫生监督管理队伍都有较高的预防医学素养与法律素养,同时也要对卫生监督人员制定出严格的能力评价制度,对卫生监督管理能力较低的人员施行在职强化培训,确保我国卫生监督管理队伍整体素质可以满足其工作要求。
三、结束语
现阶段我国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在公共场所的休闲、娱乐质量,同时也对我国社会在新时期的发展与建设带来很多影响。现阶段我国相关部门要完善与修订现行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法规,同时也要加强我国卫生监督管理队伍的能力培养与素质培养,这样才能确保我国公共场所都能具有一个良好的卫生状况。
第二篇:公共场所卫生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4--01
公共场所作为人们日常社交、商业活动和旅游娱乐等活动的地方,卫生质量好坏备受人们的关注。如何推进公共场所的卫生质量的提高,成为卫生监督主管部门当务之急。我国新修定颁布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一定程度上促?M了公共场所卫生质量的好转,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检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1987年4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截至今日已有26年之久,《条例》的部分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人们多元化的需要了。于2011年5月1日颁布《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仍存在着无法满足监督检测需求的问题。随着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人们的生活要求也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新型的公共场所,如健身房、证券交易所等场所出现,而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的相关法律法规却没有及时跟进,难以确保工作人员执法的过程中有法可依。
1.2 对于《条例》和《细则》来说,其中的一些条款的可操作性不是很强。《条例》中的规定存在空隙,例如有些商家在开业或者工作人员检查之际才向卫生监督机构申请办理卫生许可证;一些监督检测项目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有时候甚至是一天的时间来进行检测;还有一些规定没有考虑到南方和北方的差异,使部分指标仅在一部分地区起作用,而其他地区该项目的检测便稍显多余。《细则》中则主要是利用卫生指标来限制和防止违法现象的发生,但是对于部分场所有重要意义的指标却未被纳入监测项目中。例如在咖啡厅、茶楼等地方,杯具的大肠杆菌指标,歌厅、酒吧等地的空气细菌数、一氧化碳含量等都对这些场所有重要意义,但是这些指标都没有被纳入此类场所的主要指标中。同时,有些检测指标虽然被纳入测试范围,但是对于一些场所并不能反应其卫生问题。
1.3 《条例》和《细则》的颁布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并没有遏制违法现象的出现,究其原因,有一条不能忽视:处罚方式不够完善。一方面是在《条例》和《细则》中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处罚过轻,对于经营单位起不到威慑的作用。另一方面,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共有五个步骤,前两步的罚款数目较少,后三步的停业整改耗费的时间较长。这两个方面使法律法规对违法者的震慑作用大大降低,使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工作缺少了必要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因此并不利于公共场所卫生质量的改善和提高。
1.4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检测相关本部门的职能划分不明确,没有做好分级管理工作。常常出现上下级监督机构监督重叠和遗漏监督的现象,使各项相关业务的开展受到了严重影响,也使我国执法部门的良好形象受到了影响。监督检测工作还存在着工作开展不平衡的现象,比如说,在城市的卫生监督工作明显优于城乡结合部和县、乡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前者的监督检测设备和技术也明显好于后者,监督检测工作不平衡现象十分严重。
1.5 卫生监督检测的专业工作人员较为缺乏,当前工作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可以说卫生监督的工作人员目前的整体素质难以符合当前执法工作的需要。一方面,在专业人员的培养方面,该专业属于新兴的专业,尽管现在许多高校有专门的课程设置,但是往往在实践中出现脱节现象,职业技能的培养也跟不上。另一方面,监督工作比较繁重,致使绝大部分人员缺少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而且单位提供专门进修的经费、机会也不多,所以许多的工作人员缺乏一定的理论知识,从而难以提高专业知识和执法能力。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检测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2.1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面对社会的实际需求,及时将新型的营业场所纳入监督检测的范围内。适时更新《条例》和《细则》的内容,使工作人员可以有法可依,公正执法。
2.2 加强科学论证,根据不同公共场所的特点,讨论制定不同公共场所的检测指标,做到既没有重叠项,也不存在空白项。加强对公众的卫生法律法规的宣贯,提高公众的卫生意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
2.3 研究制定《条例》的处罚部分的内容,加大处罚力度来使经营者重视卫生状况,做到规范经营。
2.4 合理划分上下级的职能范畴,充分做好分级管理工作。国家和省级监督机构可以侧重于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专业人才的培养,市级、县级等单位可以实行划分地域的监督管理方式。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加强欠发达地区的监督检测力度。小结
随着公共场所卫生监督体制的不断健全,公共场所卫生质量越来越受到公众的重视。加强公共场所专业人才培养,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完善监督检测的方法,提高卫生监督检测的能力,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卫生主管部门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陈秀清.公共场所卫生管理中存在主要问题和解决对策[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1,18(6).
第三篇: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
【摘要】公共场所卫生安全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是我国公共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随着我国《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一系列公共场所卫生安全条例出台,我国全面开展了相关的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检测工作卫生,极大的改善了传统公共卫生的脏乱差形象,有效提高了公共卫生质量,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公共场所依然存在很多问题,监督管理力度仍需加强。
【关键词】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安全
公共场所指的是人们集聚、服务于大众或供公众使用的活动场所,其可以有效折射出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物资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程度[1]。公共场所卫生环境具有人流性大、用具易污染、易传播传染性疾病、患者和健康人员混杂等特征。因此,公共场所卫生安全管理工作极其重要,但也极其难以操作。如何有效的对公共场所卫生安全工作进行监督管理,成为相关卫生部门关注的重要问题。笔者就我院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经验以及相关其他研究,现作如下综述:
1公共卫生监督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1.1法律制度不够完善目前我国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法律依据只要为《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以下简称为《条例》)以及配套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为《细则》)。且《条例》为1987年颁布,时间较为久远,很难跟上如今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部分规定甚至不合时宜[2]。如在《条例》中提及的公共场所有七大类别28个小项,但是随之经济的发展,我国涌现了大量的新型公共场所,如证券交易厅、棋牌室、网吧、大型建材超市、足浴店、婚纱出租店、按摩院、保龄球室、高尔夫球场、婚纱出租店、健身房等。这些场所涉及的人员流动性和卫生特征均符合公共场所卫生判断标准,都可以归属于公共场所,但是《条例》中却缺乏这些场所的卫生管理规定和卫生评判标准,执法时无法可依。由于该类的公共场所人流量极大,卫生安全隐患突出,极其容易成为传染病传播的据点,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
1.2执法力度不强
1.2.1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员数量不足、素质较低我县是全国大陆人口最多的大县。全县共有各类卫生监督员仅有22位,承担着全县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学校卫生、职业卫生、放射卫生、传染病防治、医疗机构监管等卫生监督管理,卫生监督员人数与监督工作量差距巨大。同时,该22位监督员本科学历有1人,大专学历2人。专业公共卫生1人。这些监督员对法律的了解层次较低,难以适应监督工作。而且,由于每人的工作量巨大,监督员无法安排多余的时间接受专业性的教育,其专业水平和执法水平难以有效提高。我国的法律法规正在逐步完善,相关的公共场所卫生安全标准和要求也随之提高,但如卫生监督管理队伍专业水平和执法水平无法改善,执法经费不落实。这将严重影响我国卫生监督管理水平。
1.2.2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极其薄弱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是我国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的重要部分,其可以有效规范从业、降低违规现象,同时有效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但是我国自开展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以来,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一直存在有法不依情况,建筑选址和建筑卫生设计工作基本处于无序状态,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的建筑卫生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卫生监督工作往往只在建筑工程开始后展开,预防性卫生监督难以作用,为以后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隐患。如部分高级酒店、宾馆存在通风设计缺陷,无消毒间,公共用具清洗、保洁、消毒工作不到位等,这些问题很大程度是由于建筑设计不合理导致的,建筑工程竣工后,难以改造,也无法满足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的要求。
1.3守法意识不足
1.3.1从业人员卫生法律法规、卫生知识不足公共场所涉及行业多种多样,集中培训无法全面顾及,并相关教材稀缺。这都导致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法律、卫生知识一直不足,严重制约公共场所卫生质量[4]。有调查显示,卫生知识匮乏、培训不到位或者缺失是导致从业人员法律意识、卫生知识缺乏的主要原因。大部分从业人员卫生守法意识不足,工作随意,公共场所卫生质量难以保证。
1.3.2小型公共场所卫生问题突出随着我国法律法规的完善,大、中型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已较为完善,其卫生制度、卫生设施、从业人员培训工作都较为全面。但是一些小规模的美容理发店、浴室、旅店等公共场所,其规模较小,人口流动性较大,从业人员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卫生知识匮乏,“两证”持有率低,卫生问题突出。
2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改进对策分析
2.1健全法律法规为了适应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需积极健全《条例》、《细则》,使其满足我国现在的公共场所卫生需求,扩大监督管理范围,将新型公共场所纳入管理范围内。同时,国家还需积极修订、更改惩罚规则,加大行政处罚力度,提高部分违规行为的处罚金额。与此同时,国家还需积极将公共场所监督管理工作纳入人大立法会议中,并通过基本法的形式给予确认,提高《条例》、《细则》的法律严肃性和威慑性,保证执法力度。
2.2做到“三个规范”,切实有效改善公共场所卫生现状
2.2.1规范卫生许可证严格卫生许可证发放条件,保证公共场所每个从业人员和机构都必须具备卫生许可证。严抓卫生关,着重强调预防性卫生监督管理,对新建、改建、扩建建筑项目进行预防性卫生监督管理重点审查,审查从基本卫生条件、卫生设施、公用器具消毒、卫生管理人员配置等方面入手。每一个公共场所从业人员都需具有“健康证”,同时还需定期到相关部门进行健康检查。对于从业人员流动性较大的行业或经营单位,经营单位需组织从业人员体检,做到入职体检,不检不上岗,保证公共场所卫生安全从源头上得以改善。
2.2.2规范技术指导相关卫生部门需积极对公共场所进行调查研究,结合调查情况给予卫生许可证发放和更换。同时,要求公共场所经营单位积极开展自查、自检和自评工作,卫生部门还需积极派遣监督员进行现场指导,逐项落实。相关卫生部门还需积极对薄弱环节和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诊断,并出示书面性的整改意见,保证卫生工作顺利有序开展。2.2.3规范实施动态管理相关卫生部门需积极派遣监督员进行现场监督管理、接受群众投诉,对擅自变更公共场所卫生设施、布局以及群众投诉意见较多、日常卫生管理落后的公共场所经营人员予以警告,并结合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惩处。同时,还需督促整改,保证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及时有效。
2.3健全卫生监管机制,推行卫生监督良好分级模式建立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法律知识培训制度,加强宣传工作,提高从业人员卫生认知,从根源上改善卫生状况。相关卫生部门还需积极督促用人单位加强卫生知识宣传工作,提高公共场所卫生环境。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工作,积极听取群众投诉,并给以正面回复,从社会舆论、监管部门、用人单位三个方面合着力改善公共场所卫生现状。同时,还需根据《条例》、《细致》等法律法规要求,对公共场所卫生许可审查工作进行量化分级评价,并根据评分情况决定监督频率,保证监督管理工作有的放矢。
2.4加强卫生监督管理队伍建设积极提高为监督管理队伍素质,从引入专业新人才、在职培训等方面入手,为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精专业的合格人才。引入的新人才需具有良好的卫生基础知识,精通国家相关的卫生法律,并诚实可信、吃苦耐劳。在职培训是提高卫生监督管理队伍素质的主要方式,相关卫生部门需积极从责任意识、法律意识以及综合素质等方面入手培训,以建设出一只合格的监督管理队伍。
2.5逐步加大资金投入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是政府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人们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5]。相关部门需积极配合卫生部门进行监督管理,协调上下级关系,提高监督管理效用。卫生监管部门还需逐步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监督管理队伍,提高监督管理技术水平,保证监督管理工作切实有效。
3结语
公共场所卫生情况关系着广大人们群众的生命健康,也是疾病预防、疾病控制的主要区域,是一个国计民生的大课题。国家对公共场所卫生情况的监督管理工作重视极高,对该项工作的投入也较大,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在公共场所卫生监管制度、监管队伍、监管力度等方面依旧存在一些问题,这给我国公共卫生监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隐患。相关部门只有通过建立健全法律法规,规范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办法、健全管理机制以及提供监管队伍素质等方面入手,才能有效改善我国公共场所卫生现状,提高公共场所卫生水平,进而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第四篇:干部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11年
干部监督工作情况汇报
加强干部监督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领导班子和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随着新旧体制的转换,干部监督工作虽然取得很大的成效,但是在监督效力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结合政法干部监督工作实际,现就干部监督情况汇报如下。
一、干部监督开展情况
一是以主题教育提升政法干部自身素质。认真开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结合建党九十周年,组织政法干警赴井冈山等革命圣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二是以执法规范化建设监督权力规范运行。认真落实《行政权力网上运行法制监督管理暂行规定》,政法机关对各自的职能、职权、司法程序和群众关心的热点执法问题,全部向社会公开,做到了职能、执法、管理、服务、收费、法纪、结果七公开。严格执法岗位工作规则,明确执法环节工作流程,强化执法督查,通过严查暴力执法、整改不规范执法、不文明执法,认真落实执法责任和责任追究制度。有序推行裁判文书网上公开,防止滥用执法裁量权。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的办案期限,大力推行量刑规范化措施和案例指导制度,提高执法办案效能。开通了政法网并实现与政 1
法部门网站的有效链接,及时宣传公布政法机关执法信息和阶段性工作,促进政法部门信息公开,执法规范。三是以严格监督管理规范政法干警行为。认真落实从严治警各项措施,注重加强政法队伍廉政建设,在政法干警中认真开展了述职、述廉、述法活动,主动接受干警和群众监督。实行了听庭制度,全年共组织干警旁听评审活动12场607人,并适时组织干警参加矛盾纠纷和涉法涉诉案件的调处工作,提高了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了解信访法律法规知识。抽调各部门办理的案件进行定期评查,及时发现案件质量和办案人员在执法过程中的执法瑕疵和执法过错。四是以执法业绩档案记录干警执法绩效。为便于及时掌握了解每个干警的工作绩效和在职在岗情况,对现在执法岗位的干警实行建档制度,还把建档范围扩大到政法各部门在职在编的全体干警,做到执法人员人人建档,并做到每季度变更一次干警的工作实绩、执法过错、岗位变更、职级晋升等情况,二、干部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同志包括一些领导干部的监督意识不强,甚至对干部监督持抵触情绪。主要是对干部监督工作的内容和性质认识不到位,在思想意识上存在一些模糊观念。
二是监督制度不健全,监督的内容与方法不适应形势要求,使监督制度不能得到有效落实。目前建立的这些制度,有的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规定和措施相对滞后;有的过于原则和笼
统,缺乏全面性、规范性和系统性,还有的对干部提出正面要求的多,具体实施细则少,与制度配套的相应的奖惩措施跟不上,以至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执行效果难以进行评判。
三是监督主体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网络,但监督主体的作用发挥不够理想。虽然已建立起一整套对领导干部进行监督的较为完善的网络,既有党内监督,又有党外监督;既有人大、纪检监察、司法等专门监督机关的监督,又有干部群众、新闻舆论的监督;既有上级、同级的监督,又有下级的监督,党员干部已处在全方位的监督之中。这些监督,较为有效地防止了党政领导干部滥用职权和贪污腐败行为的发生。但是,目前这个监督网络中各监督主体的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发挥,监督主体之间在工作上的联系和联合还不够紧密,影响了监督网络整体合力的发挥。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针对领导干部监督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不足之处,结合当前工作实际,要加强干部监督,解决干部监督工作效率不高、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必须从提高认识、强化措施、完善制度等措施多管齐下。
一是要不断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选好用好干部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监督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干部监督工作的关键环节。要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真正把政治上强、有组织领导能力、作风正、清正廉洁的同志选拔到
党政领导岗位。严格按《条例》办事,建立健全推荐干部责任制、考察干部责任制,明确规定领导干部个人推荐干部和干部考察人员应遵循的原则与要求以及推荐、考察失真失误应承担的责任,在组织上防止和克服在干部选拔使用中不唯才只唯亲或只重才不重德等不负责任的行为;加大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力度,扩大选人用人视野,加快干部使用的民主进程;积极试行领导干部公示制,不但任前要公示,任期界满也要公示,发动群众参与干部监督和决策,逐步解决和克服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二是要不断强化全社会的监督意识。首先是强化领导干部的自我监督意识。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监督和管理的各项措施,都必须通过其自身发挥作用。因此,必须从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入手,把党员领导干部世界观的改造与党内监督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其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广泛发动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对领导干部实施监督,加大对违纪违法党政领导干部的惩处力度,严防对举报人打击报复事件的发生,充分调动权力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等方面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社会形成一种人人参与监督,个个乐于监督的氛围。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监督工作的认识,才能有力地推进干部监督工作。
三是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管理。严格按《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办事,建立健全推荐干部责任制、考察干部责任制,明确规定领导干部个人推荐干部和干部考察人员应遵循的原则与要求以及推荐、考察失真失误应承担的责任,在组织上防止和克服在干部选拔使用中不唯才只唯亲或只重才不重德等不负责任的行为;加大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力度,扩大选人用人视野,加快干部使用的民主进程;积极试行领导干部公示制,不但任前要公示,任期界满也要公示,发动群众参与干部监督和决策,逐步解决和克服用人上的不正之风。通过上述举措,防止一些思想不正、动机不纯、作风不检的人混进各级领导班子,严把领导干部的“入口关”,提高领导干部的整体素质,从内因上打好干部监督管理的基础。
四是要切实强化干部监督队伍建设。干部监督队伍任重而道远,唯有坚持不懈地抓好自身建设,才能适应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新需要。当前要狠抓干部监督队伍的行风建设和素质提高,把“认真、求实”四字做为干部监督队伍的最高行为准则,把严格执法、严肃处理作为教育管理的两重点,把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贯穿于干部监督队伍工作、生活的始终。执法执纪部门要敢于并勇于对自身队伍中存在的不健康思想和不良行为“开刀”,将不合格者清除出干部监督队伍,保证干部监督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使之做到敢听敢讲敢罚、肯干会干能干,防止监督职能的弱化。
第五篇:其他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上) 试题
其他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上)试题
判断题部分(每小题5.0分,共50.0分)第 1 题.游泳场馆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是其经营场所卫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A.√
B.×
标准答案: A
第 2 题.游泳池的水质应达到《公共场所卫生标准》的要求。
A.√
B.×
标准答案: A
第 3 题.泳池水处理化学药剂带入的各种消毒副产物如二氯胺、三卤甲烷等无法通过补充新水进行稀释,选择合理的水处理药剂可以减少某些物质的产生。
A.√
B.×
标准答案: B
第 4 题.严禁患有肝炎、心脏病、皮肤癣疹(包括脚癣)、重症砂眼、急性结膜炎、中耳炎、肠道传染病、精神病等患者和酗酒者进入人工游泳池游泳。
A.√
B.×
标准答案: A
第 5 题.池水的pH值偏高不会影响氯的氧化消毒效果,但会出现结垢现象。
A.√
B.×
标准答案: B
第 6 题.人工游泳池只要有连续供水系统,其内设置儿童涉水池时可以与成人游泳池连通。
A.√
B.×
标准答案: B
第 7 题.使用二氯异氰尿酸钠或三氯异氰尿酸消毒剂时,消毒后池水中会残留大量氰尿酸,这种物质非常不稳定,所以不会对人体健康有害。
A.√
B.×
标准答案: B
第 8 题.游泳场所是指供人们在水中进行游泳、健身、戏水、休闲等各种活动的场所。
A.√
B.×
标准答案: A
第 9 题.ORP值是水中各种氧化型消毒剂氧化活性的总和,包括次氯酸、氯酸根、臭氧等物质,是衡量游泳池水质最重要的综合指标。
A.√
B.×
标准答案: A
第 10 题.游泳场所的通道及卫生设施应保持清洁无异味并应定期消毒。
A.√
B.×
标准答案: A
单选题部分(每小题5.0分,共50.0分)
第 1 题.经营者变更()的,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重新申请卫生许可证。
A.经营项目
B.单位名称
C.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
D.经营项目、经营场所地址
标准答案: D
第 2 题.下列指标,不属于游泳池水质着重检查的指标是()。
A.浑浊度
B.温度
C.氧化还原电位(ORP)
D.氰尿酸
标准答案: B
第 3 题.浸脚消毒池水的余氯含量应保持在(),须()更换一次。
A.5~10mg/L,2h
B.5~10mg/L,4h
C.1~5mg/L,4h
D.5~10mg/L,2h
标准答案: B
第 4 题.游泳馆的空气湿度较大,湿度大不仅造成场馆设备设施的腐蚀,而且使人感到气闷,有条件的地方应控制空气湿度,空气湿度应控制在()范围内。
A.60-80%
B.50-70%
C.60-70%
D.50-80%
标准答案: C
第 5 题.游泳池的水质好坏取决于()。
A.游泳人数的多少
B.过滤
C.氧化消毒效果
D.过滤及氧化消毒效果
标准答案: D
第 6 题.尿素主要是由尿液和汗液带入的,尿素超标说明水中溶解性有机物高,须至少按池水容积的()计算每天补充新水
A.10-20%
B.5-10%
C.5-20%
D.10-15%
标准答案: B
第 7 题.室内游泳池采光系数不低于(),水面照度不低于()。
A.1/8,80lx
B.1/4,120lx
C.1/8,120lx
D.1/4,80lx
标准答案: D
第 8 题.游泳池水源的选取应尽量采用城镇自来水,如采用非城镇水源时,应将其进行适当的处理,以达到()的要求
A.《游泳池水质标准》
B.洗浴用水卫生标准
C.《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D.《地表水卫生标准》
标准答案: C
第 9 题.游泳馆应按照空调设计使用要求,加强新风送风量,目前游泳馆新风量不足的原因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主要是设计问题
B.新风会造成加热和除湿负荷的增加
C.管理者为节省成本而减少通风设备的运行
D.跟设计可能有关系,但不是最主要的 标准答案: A
第 10 题.影响游泳馆内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三氯胺NCl3(三氯化氮)
B.三卤甲烷
C.泳客产生的二氧化碳
D.泳客体表汗液蒸发形成的湿度
标准答案: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