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拘留所条例 规定不得强迫被拘者劳动
拘留所条例 规定不得强迫被拘者劳动 张洋
《拘留所条例》已于2012年2月15日由国务院第19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4月1日起施行。日前,记者就这部行政法规的有关问题,采访了国务院法制办、公安部有关负责同志。
问:为什么要制定《拘留所条例》?
答:拘留所是依法执行行政拘留、司法拘留以及强制措施性质拘留的场所。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1990年公安部公布施行的《治安拘留所管理办法(试行)》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拘留所工作的需要。
近年来,各地拘留所在实践中探索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有必要将其中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教育模式和执法程序上升为行政法规。在此基础上,条例得以制定并出台,将有利于促进公安机关规范执法,提高拘留所执法管理水平,维护和保障被拘留人合法权益。
问:拘留所拘留的对象有哪些?
答:我国法律规定了四种拘留:刑事拘留、行政拘留、司法拘留和行政强制措施性质的拘留。其中,被刑事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关押在看守所,其他三种拘留对象都在拘留所执行拘留。
被行政拘留的人员,是指被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国家安全法》等有关法律给予拘留行政处罚的人员;
被司法拘留的人员,是指被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行政诉讼法等有关法律决定拘留的人员;
被执行行政强制措施性质拘留的人员,是指被公安机关按照《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依法决定拘留审查的外国人、按照《集会游行示威法》和《戒严法》等法律依法现场立即予以拘留的人员,对这些人员只是在拘留所采取临时性的强制性拘留措施,公安机关经审查后再依法作出处理。
考虑到行政拘留、司法拘留是处罚性拘留,与行政强制措施性质拘留有所不同,条例把行政强制措施性质的拘留放在附则中规定,要求与行政拘留、司法拘留人员分别拘押,具体管理办法授权国务院公安部门参照本条例规定。
问:《拘留所条例》主要规定了哪些内容?
答:一是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了拘留所的设置和保障,解决了长期困扰拘留所工作的基础性、保障性难题。
二是健全完善了拘留所的职责。条例将行政拘留、司法拘留和行政强制措施性质的拘留人员全部纳入拘留所的收拘对象,完善了对被拘留人员的相关管理规定。
三是明确了基本工作规范。条例全面地对拘留所的收拘、安全检查、值班巡视、应急处置、生活卫生、教育工作、请假出所、解除拘留等各个执法和管理环节作出了规定。
同时,条例还突出了对被拘留人合法权益的保障。
问:条例对保障被拘留人的合法权益有哪些具体规定和要求?
答:条例将保障被拘留人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作为立法原则,并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具体规定:
一是在权利义务告知方面,要求拘留所收拘被拘留人,应当告知被拘留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应当遵守的规定。要求拘留决定机关应当及时通知被拘留人家属。
二是在生活饮食方面,要求拘留所应当按照规定的标准为被拘留人提供饮食,并尊重被拘留人的民族饮食习惯。
三是在医疗卫生方面,拘留所应当建立医疗卫生防疫制度,做好防病、防疫、治疗工作。对患病的被拘留人应当及时治疗。拘留所发现被拘留人患有精神病、传染病或者病情严重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的,应当建议拘留决定机关作出停止执行拘留的决定。
四是在日常作息方面,明确了被拘留人每天不少于2小时的拘室外活动时间;不得强迫被拘留人从事生产劳动。
五是在通信权方面,拘留所保障被拘留人在拘留期间的通信权利,被拘留人与他人的来往信件不受检查和扣押。
六是在会见权方面,拘留所保障被拘留人在拘留期间的会见权利。
七是在检举控告权方面,被拘留人提出举报、控告,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或者申请暂缓执行拘留的,拘留所应当在24小时内将有关材料转送有关机关,不得检查或者扣押。
八是在对女性被拘留人权利保障方面,要求对女性被拘留人的人身检查应当由女性人民警察进行。对女性被拘留人的直接管理应当由女性人民警察进行。
九是特殊情形下的请假出所权,被拘留人遇有参加升学考试、子女出生或者近亲属病危、死亡等情形的,被拘留人或者其近亲属可以提出请假出所的申请,拘留决定机关应当在被拘留人或者其近亲属提出申请的12小时内作出是否准予请假出所的决定。
问:条例在规范拘留所民警执法管理工作方面有什么具体要求?
答:规范拘留所民警的执法,保障拘留的正确执行,惩戒和教育被拘留人,是条例立法的根本目的。对此,条例作了相应的规定:
一是规定拘留所应当凭拘留决定文书收拘被拘留人,对可能被错误拘留的应当通知拘留决定机关作出处理决定,对符合法定不予收拘情形的,拘留所不予收拘,并通知拘留决定机关;
二是规定拘留所应当建立值班巡视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立医疗卫生防疫制度,对被拘留人实行分别拘押和监管制度,进行法律道德教育,对有违法行为的被拘留人可以予以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或者使用警械;
三是规定了对拘留期满的被拘留人解除拘留以及对有其他违法行为需要移交给有关机关和单位继续处理的情形。
第二篇:拘留所被拘人员权利和义务
拘留所被拘人员权利和义务
一、被拘人员依法享有以下权利
1、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受保障,享有不被他人侮辱、体罚、虐待的人格权利、患病有权得到治疗。
2、随身携带的非生活必需品与现金由拘留所登记并统一保管,出所时返还。按照规定由拘留所代为保管的财务出现损坏、灭失(不可抗力因素除外)的,由拘留所照价赔偿。
3、在拘留所内购买的日常生活用品的价格不超出当地市场零售价格,“亲情餐”价格需公示,所内消费均被拘人员本人签字确认。
4、按照规定的标准获得饮食,民族饮食习惯得到尊重。
5、按照规定获得法律道德教育,每日有不少2小时的拘室外活动时间。
6、拘留所不得强迫被拘留人员从事生产劳动。
7、被拘留人员检举,揭发违法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或者被拘留人员制止违法犯罪行为的,拘留所应当给予表扬。
8、被拘留人员在遵守拘留所通信、会见管理规定的同时,享有与他人来往信件不受检查和扣押及在会见区会见的权利。
9、被拘留人员遇有参加升学考试。子女出生或者近亲属病危、死亡等情形的,被拘留人或者其近亲属可以提出请假出所的申请。
10、提出举报、控告,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或者申请暂缓执行拘留的,拘留所应当及时将有关材料转送有关部门,不得检查或者扣押。
二、被拘留人员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1、被拘留人员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拘留所的管理规定,服从管理,接受教育。
2、严格遵守一日生活制度,按照作息时间和指定范围进行活动,内务要整洁,物品摆放要规范整齐。
3、严禁将刀具、利器、绳索、香烟、火柴和打火机等违禁物品带入监室。
4、严禁哄闹、打架斗殴,殴打、欺辱他人,故意损毁他人财物。
5、严禁预谋或者实施逃跑,未经法律程序不能离开拘留所。
6、生病及时报告,如实陈述病情,遵从医嘱,配合治疗,不准私藏药品,不准自伤、自残、绝食或者装病。
7、认真学习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联系实际,对照检查,深刻反思,改过自新,认真做笔记,写心得体会。
8、爱护公物,不准损坏拘留所公共设施、装备和物品,不准随意刻画,损坏公物要照价赔偿。
9、发现其他被拘留人员有预谋、实施逃跑、行凶、自杀等违法违规行为的,要立即报告或者制止,不得隐瞒、包庇。
10、请假出所时间不计入拘留期限,请假期满,被拘留人员需返回执行剩下的期限。
第三篇:禁止强迫劳动和允许自由的规定
禁止强迫劳动和允许自由的规定
为了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保证生产管理有序进行,生产经营行为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让全体员工明确公司对于禁止强迫劳动和允许自由方面的制度,特做出如下规定:
1、为了保障工人的权利和工厂的权利,工厂在管理工人的过程中坚决不容许强制性劳动的措施;
2、员工档案只有使用工人的身份证明文件的复印件,所有工人的身份证明原件都由工人自己保留。
3、公司不收取任何形式的押金及抵押品,所有厂服、厂牌、劳动防护用品、工具等均由公司免费提供予工人。
4、所有员工只要按照离职规定通知工厂,都可以自由申请离职。公司可通过正当方式与员工沟通,但不得强制员工留厂。按批准日期离厂且做好移交手续的要于员工离厂当日结算工资。如员工有紧急情况需要提前离职,公司在调查确认属实后,应给予办理提前离职。
5、不得雇佣强迫劳动或者监狱劳动。
6、所有工人在上班时间里有使用洗手间和厕所的自由。
7、所有工人可自由选择是否加班。工厂若安排工人加班,要有工人在自愿加班申请表上签名确认。
8、非上班时间工人可自由离开工厂范围。
9、所有工人可于上班时间饮水。
第四篇:广东规定醉驾者将被开除党籍公职 终生不得入党
《广东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10月1日起施行,飙车吊销驾照五年不得重领,省交管局负责人解读
醉驾将被开除党籍、公职,且终生影响入党入伍;飙车将被罚款两千元甚至吊销驾照,且五年内不得重新领取!昨日,广东省公安厅交管局宣布,经修订后的最新版《广东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简称《条例》),将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省公安厅交管局负责人解读,因醉驾要追究刑责,这意味着公务员醉驾将会被开除公职,党员还会开除党籍。开车竞逐罚两千吊销驾照
《条例》中,对非法赛车、飙车、酒驾和涉牌涉证交通违法行为都明确规定从严处罚。交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道路非法赛车、飙车行为,已成为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对其的罚则属于全新增设:
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组织、参与道路赛车。参与未经批准的道路赛车的,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的,处二千元罚款,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如果是组织未经批准的道路赛车的,处五万元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醉驾不得入伍及当公务员
《条例》对酒驾行为的处罚措施更为严厉,根据今年5月1日最新修订施行的《刑法修正案
(八)》和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两千元以下罚款。已因酒驾被罚又再次酒驾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两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醉驾行为都应当按“危险驾驶”定罪,处以拘役,并处罚金,同时吊销驾照,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且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省公安厅交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因醉驾要追究刑责,醉驾行为将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是公务员的会被开除公职,而有醉驾行为的,(因有被追究刑责记录)按照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也不得入伍、不得担任律师、警察等。
其他几大要点
1轻微事故不撤离可罚1000元
《条例》第四十三条专门针对轻微事故的现场处理作出了规定。省交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是因为轻微交通事故现场形态简单,但事故双方当事人为了分清责任争论不愿主动离开事故现场,等待交警勘查现场,容易造成道路大塞车、交通瘫痪或者引发二次事故,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因此,《条例》新增规定:未造成人身伤亡且当事人之间对交通事故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当事人应当将车辆立即撤离现场,如当事人未撤离,导致发生严重阻塞或者次生事故的,处一千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可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根据有关规定,在发生轻微交通事故后,当事人应迅速将车辆驶离主干道,可停靠于右侧应急停车带内。
2在未批准车位停车不直接开罚
《条例》第二十四条、第六十四条第二款分别对城市道路停泊车位的划定作出了明确规定。如果停车人在未经批准划定的泊车位或站点停车,应首先由交警进行劝离,不听劝阻时再进行实质处罚。而对于擅自划定停车位的个人和单位,则可以分别处五千元和两万元的罚款,并没收违法所得。
3机动车无责撞人最多赔10%
《条例》规定,发生行人、非机动车与机动车一方道路交通事故,机动车一方无过错的,承担不超过10%的赔偿责任。
将原规定中“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更改为“是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道路
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4校车等八类车强制安装GPS
《条例》规定,八类车辆必须强制安装GPS,但并未囊括所有在广东境内从事公路营运的车辆。八类车分别为:在本省注册登记的重型载货汽车、半挂牵引车、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建设施工单位散装物料车、校车、教练车、从事道路营运的载客汽车、不在本省注册登记但在本省作业的建设施工单位散装物料车。如果未安装或擅自更改、删除或者伪造GPS信息资料的,将处五百元罚款。
至于为何没有将“不在本省注册登记但在本省从事道路营运的载客汽车”列入强制安装GPS的范畴,交管局有关人解释,是因为考虑到上位法已经明确规定“用于公路营运的载客汽车”应当安装、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行驶记录仪,而且“不在本省注册登记但在本省从事道路营运的载客汽车”在实践中较难界定,因此未作相应修改。
5货车不得驶入最左侧车道
省交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44条虽然规定了按车速划分车道的原则,但实践证明,机动车驾驶人按车速选道行驶的自觉性较差,交警部门对此交通违法行为也存在查处难的问题。新《条例》第二十七条增加相应条款:“摩托车应当在最右侧车道行驶”、“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同方向有二条车道的,载货汽车除因超车需要外,不得驶入左侧车道;同方向有三条以上车道的,载货汽车不得驶入最左侧车道”。
新《条例》新增及更改规定节选
关于对载货汽车、拖拉机及其挂车粘贴车身反光标识,颜色由“黄黑”修改为“符合国家标准的”,即“红白”,粘贴位置为货车及挂车的后部、侧面。
校车应当按照国家标准统一标识,车身后部喷涂最高行驶限速标识。
只是未放置检验合格标志如果现场可以纠正的不再扣留。
在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院门前施划人行横道线,设置提示标志。
使用固定式交通技术监控设备测速的路段,应当在合理间距提前设置测速警告标志。(按照有关规定为电子眼前方500米-1公里处);使用移动测速设备测速的,应当由交通警察操作。使用车载移动测速设备的,还应当使用制式警车。
对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驾驶证的,予以收缴,扣车,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的,予以收缴,扣车,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三千元罚款;使用其他车辆的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的,予以收缴,扣车,处五千元罚款。
对机动车有三次以上道路交通违法行为记录,机动车所有人、驾驶人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送达违法行为处理通知书后拒不接受处理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扣留机动车驾驶证、行驶证;确有必要的,可以扣留机动车。接受处理后予以归还。
交管局负责人解读醉驾行为后果
●醉酒驾驶构成危险驾驶罪属于故意犯罪;
●不得担任律师、公证员、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已担任将被吊证或者开除公职;●不得录用为公务员,已经录用将被开除公职;
●入党将受影响,已是党员将被开除党籍;
●不得入伍;
●不得担任新闻记者;
●影响就业,已经就业将面临失业;
●承担刑事责任,失去人身自由;
●面临经济惩罚;
●面临定期禁驾,甚至终身禁驾;
●不能担任国有企业、人民团体的负责人,以及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的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办理移民、出国签证、留学等事宜时,也会遭遇麻烦,一些国家对于有过刑事处罚的人员,往往会被外国使领馆拒签。
第五篇:从劳动者上班逛淘宝被开除看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二项规定的适用
从劳动者上班逛淘宝被开除
-----看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二项规定的适用
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近日审理了一起劳动争议案件,并用微薄进行了直播。该案引起了网友的关注,基本案情为:西安东郊某外企法务人员小李因在上班期间用单位电脑多次浏览淘宝网、并观看视频网站、安装购物软件,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公司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小李不服公司决定,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确认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并支付支付经济赔偿金3.69万余元,因为公司没有提前一个月通知她解除劳动合同,她还要求公司支付5742.02元的代通知金。案件经劳动仲裁委审理后,小李起诉到法院,一审法院认为,用工单位与劳动者地位平等,用工单位应当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者也应当遵守用工单位的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原告李女士在工作期间下载与工作无关的软件,浏览淘宝网页,在5个月内点击淘宝达上万次,视频点击率近400次,违反了公司的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公司与她解除劳动合同依据正确、程序合法,驳回了李女士的诉讼请求。二审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维持一审法院判决,依法驳回了小李的诉讼请求。
作为一名经常办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律师,本人深知,一般劳动争议案件80%的判决结果会对用人单位不利。因为,理论上认为,企业解除与劳动者的用工合同,意味着劳动者就此失业,其在一段时间内会失去主要的生活来源,劳动者和其家庭都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所以我国劳动法对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有着严格的法律规定,即非因法定情形用人单位不得随意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如欲解除,劳动者必须有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的行为,而且此行为是被企业规章制度或劳动法明确规定属于可以被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我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本案中,用人单位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二项规定,以小李多次在上班期间登陆淘宝网、浏览视频网站,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与其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合法性得到了法院的确认和支持,这与法律的规定相符合。根据此案,笔者需要提示用人单位的HR,在适用《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二项规定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公司规章制度必须明确规定员工在上班期间严禁浏览与工作无关的网站,多次用电脑聊天,购物,看电影等行为均属于严重违反公司劳动纪律的行为,如劳动者有此情形公司可以和其解除劳动合同。其次,公司制定规章制度时需经过民主程序,即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规章制度制定完毕后必须要向劳动者公示或告知,本律师建议用人单位将企业的规章制度作为劳动合同的附件附后并让劳动者签收,以此完成企业告知义务。
最后,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必须合法。在解除劳动合同前需要通知工会征求工会的意见,同时应允许劳动者进行申辩。需要强调的是,用人单位一定要注意保存证据企业规章制度经过民主程序讨论的证据,劳动者违纪的相关证据。本案中,企业就向法庭出示了小李在工作期间下载与工作无关的软件,浏览淘宝网页,在5个月内点击淘宝达上万次,视频点击率近400次的网页截屏。企业的这些证据充分证明了小李违反企业规章制度的事实,得到了法庭的采纳和认可。
通过本案,我们看到,企业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必须要做到有法律依据,程序合法,证据确实、充分,这样才会避免因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