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超市协议准入制度
超市协议准入制度
为了监督市场开办者与经营者通过协议准入的形式,确保商品质量达到能够进场的标准,保障消费者消费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商品协议准入监督制度是指工商机关督促市场主办单位,超市、大型商场等与供厂家、产地签订的“场厂挂钩”、“厂地挂钩”协议的商品准入制度。
二、实行协议准入制度是商品范围:肉类和蔬菜等农产品、水产品和畜产品。实行“协议准入”制度的经营者为大型超市、商场、集贸市场和批发市场及有条件的食品
经营者。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督促和引导大型超市、商场和集贸市场和开办者实施商品“协议准入”制度。大型超市、商场和集贸市场内的经营者由市场开办单位负责组织 实施。
三、实行“协议准入”的方法是:由大型超市、商场及集贸市场的开办者组织和引导经营者,采取“场厂挂钩”、“产地挂钩”等“协议准入”形式,与供货厂家、产
地签订挂钩协议,明确经营者和厂家、场地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商品质量达到入市标准。
商品查验登记制度
商品查验登记是经营者对商品的质量、性能、合法性进行自行查验,并对商品的查验情况进行登记。
一、商品查验登记责任人为:经营食品的个体工商户。
二、商品查验登记方法:
1、经营者签订进货(供货)协议时,要对经销方(供货方)证照手续进行查验,确认供货方的主体资格合法。
2、签订供销协议时,要查验对供货商品情况,了解产品质量信息和市场销售信息。
三、商品销售前查验:
(1)供货方是否按正规程序操作,各项操作标明内容是否齐全;查验发货要专人签收;
(2)查验是否有经验合格证,是否符合安全、卫生保障;
(3)查验上柜的商品必须符合商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商品标准,符合商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
(4)限期使用的商品应标明生产日期、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
(5)经营单位到货后,必须查验食品的名称、厂名、厂址、注册商标、生产日期、有效期、产品合格证明是否合法有效。
(6)食品经营户必须建立购销台帐,对购进的商品名称、时间、供货方、购货凭证、存放地点及销售时间、数量、去向如实进行登记。
四、商品销售中查验:
(1)经营者每周对上柜销售食品及仓储情况进行检查、查看是否有过期失效商品,是否有残破变质腐烂食品,查看商品使用说明、安全消费提示是否完整,并及时登记处理。
(2)对实时上柜商品查验销售外包装、标识是否完整有效。
(3)对提供的商品进行不定期抽查,重点检、是否有过期、失效、变质现象,是否属国家或企业公告禁止销售、淘汰的商品。
(4)库存商品进行规范管理。存储环境条件必须保证商品存储安全无害并进行分类保管,做好商品出入库的登记管理。
五、退市商品查验:查验经营者对退市商品是否落实退市制度、确定防止二次进入市场,并分析不合格商品来源,提出整改措施。
六、市场巡查将商品查验列入巡查内容,落实查验制度。
七、经营户的购销台帐定期不定期地接受检查,对巡查人员落实的情况要如实反映,并提供商品进货来源、销售去向信息。
八、经营户对查验登记大宗商品负责自行送检,对送检情况进行登记备案。
第二篇:食品协议准入制度
食品协议准入制度
第一条 为规范食品经营管理,明确食品来源和责任,提高本经营单位的食品质量,确保食品消费安全放心,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食品协议准入,是指本经营单位以协议方式与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食品质量合格的生产加工单位和管理规范的批发市场、大型批发商建立购销挂钩关系,明确供货主体和供货产品质量责任,建立优质食品进入本经营单位的快速通道,保障上市食品的安全。
第三条 食品购销挂钩形式包括:场厂(场)挂钩、场地挂钩、户厂挂钩、户地挂钩等各种购销挂钩制度。重点对以下食品大力推行购销挂钩制度:粮食、蔬菜、肉、禽畜类及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熟食。
第四条 本经营单位应当与供货方建立购销挂钩关系,签订购销合同,并使用规范的合同文本。在合同中订立产品质量保证及对不合格商品的召回、退货、赔偿和解除合同的条款。
第五条 本经营单位工作人员应做好供货方的主体资格和产品质量的考察工作,审验供货方的经营资格,验明食品合格证明和食品标识,索取相关票证。
应当检验检疫的,还应当向供货方按照产品生产批次索要符合法定条件的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或者由供货方签字或者盖章的检验报告复印件。
第六条 与本经营单位建立购销挂钩关系的食品,可简化准入手续,根据协议约定,凭证明供货方产品的票据进入本经营单位。
第七条 本经营单位工作人员应加强对挂钩食品的质量查验,发现不合格产品,应立即停止销售。
单位名称(盖章):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签名:
第三篇:流通领域食品协议准入制度
流通领域食品协议准入制度
第一条市场视屏购销挂钩准入协议制度,是指市场组织者组织场内经营者以市场名义或以市场内经营者名义,以协议方式与优质农产品基地,食品生产厂家和规范的批发市场,批发商建立的购销挂钩互信。明确供销责任关系的一项制度。
第二条对粮食、蔬菜、肉、禽类及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熟食、食用油等大宗食品,市场开办者,集贸市场、批发市场、批发商,大型商场和超市、连锁经营企业总店等应当选择质量稳定、信誉良好的供货商(生产企业或基地)签订购销协议,实行协议准入,用协议(合同)的方式建立场厂(场)挂钩。场地挂钩,户地挂钩等挂钩销售制度,以推进稳定互信、质量保证的长期供销责任关系。确保渠道稳定,质量可靠。
第三条购销挂钩准入协议,应明确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单价、金额、交货时间、质量标准、验收结算方式等,应当明确约定双方保证食品质量的责任和义务,明确约定不合格食品退市条款,协议保存期不得少于两年。
第四条厂场、场地供货商应保证产品质量,对不合格商品应承担召回、退货、赔偿责任,对连续多次发生质量问题的,购买方有权解除协议和获得赔偿的权利。
第四篇:社区准入制度
劲松街道社区工作准入制度
为进一步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强化社区自治功能,切实减轻社区工作负担,优化社区发展环境,推进社区职能归位,增强社区服务功能,结合劲松街道社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此《劲松街道社区工作准入制度》。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为目标,以规范社区准入内容和程序为重点,形成有效轻量社区工作、增强社区服务能力、顺畅职能部门与社区关系的社区准入制度,切实推进社区原始功能回归。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依法准入、规范准入的原则。各部委办局、直属单位,各专门委员会,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凡拟将组织机构、工作任务、创建评比考核等项目交给社区的,除法律、法规或党章有明确规定应由基层自治组织承担的以外,均实行准入制度。
2.坚持“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各部门经审批允许进入社区的事项,应明确授权内容、对象、权限、时限和拨付的经费。
3.坚持准入与退出相结合的原则。对经审批进入社区的项目,群众普遍不认可的,应予退出。
二、准入要求
(一)基本条件。准入事项必须是与社区居民群众利益相关,且确实需要社区协助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事项。交由社区承接或协助的工作,应以法律、法规、规章或旗县以上党委、政府文件为依据,充分兼顾社区的承接能力,赋予社区相应的工作职权,提供必要的工作经费和工作条件。
(二)准入类型。准入事项覆盖范围可分为全部准入、部分准入两种类型,全部准入指所申请事项在所有社区准入,部分准入指所申请事项在部分社区准入。准入事项执行期限可分为长期准入、准入两种类型,长期准入指所申请事项须在社区长期实施,准入指所申请事项仅当在社区实施。部分准入事项和统计调查、创建类事项必须实行准入。
(三)准入工作承接。各部门工作任务需进入社区的,应按相关法律规定,明确部门、街道、社区、具体承接组织之间的关系和职责,并优先由社区便民服务大厅承接。工作进社区时,不得要求社区建立纸质台帐。对开展工作或活动的过程与效果需要记录的,应利用社区网络平台,建立电子台帐。
(四)组织机构准入。除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外,各部门不得在社区设立与其垂直对应的组织机构、专职队伍。确需设立的,应登记或备案为社区民间组织,且不得要求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担任组织负责人。各部门应当经常指导相应的社区社会组织开展活动。
(五)社区机构牌匾。社区办公服务场所门口只挂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三块牌子,并可悬挂社区标识。对相关职能部门因工作需要挂牌的,必须经过街道党工委审批同意后,由部门制订统一模式,集中挂在室内指定位置。各社区室内上墙制度应进行清理,对不切实际、多余、过时的要取消,重复的要进行合并。
(六)社区工作准入目录。对经审核批准进入社区的工作事项,应编制社区工作准入目录,并向社会公布。社区工作准入目录包括主目录和附录,其中主目录为长期准入事项,附录为准入事项。
三、准入程序
(一)申请
各部门进入社区的组织机构、工作任务、创建评比考核,事先必须向劲松街道工委提出书面申请。
(二)审批
劲松街道社区减负工作领导小组对申请事项进行评估分析,提出准入意见,报劲松街道工委会讨论表决。
(三)进入
审批同意进社区的组织机构、工作任务、创建评比考核等工作,各部门在布置任务时,应附审批文件。对未经审批擅自进入社区的内容,要限期报批,对不符合社区准入规定的有权拒绝执行。
(四)监督
对未按审批要求操作的部门,由劲松街道社区减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督促其限期整改;限期整改仍不到位的,对该进入项目予以撤销。各部门进入社区的工作应自觉接受社区评议,实行一年一评议。评议由社区组织,吸收社区党员、居民代表、社区各类组织代表参加,重点评议部门工作进社区后的作用、效果、工作作风、经费落实和群众认可情况。对群众不满意率超过三分之一的,将予以撤销。
四、保障措施
(一)精简社区创建评比。对社区现有的创建考核评比活动,开展一次清理。原则上除了国家部委和省、市、区级有明确要求外,不得在社区开展创建考核评比活动。
(二)加快社区服务站建设。按照《意见》中“广泛建立社区公共服务机构和培育社会组织,承接机关、部门进入社区的工作”要求,以街道为业务主管单位,以社区为主办单位,尽快实现服务机构的全覆盖。有条件的社区,还可以培育专业化程度更高的社区社会组织。
(三)加快社区信息化建设。各部门进入社区信息系统均实行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平台资源,开发满足各部门进社区工作需要的软件系统,为实现台帐电子化奠定基础。
(四)规范社区服务职能。结合准入制度出台,进一步明确和细化社区在宣传教育、议事决策、社区服务、监督评议、规划制定、沟通协调、民事调解、治安维护、政务协助、民意表达等方面的基本职能。
(五)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劲松街道社区减负工作领导小组要履行好牵头责任,定期了解、通报制度执行情况;纪检部门要加强准入制度的落实检查,把执行情况纳入效能监察和行风评议的范畴,重点加以督查解决;街道对属于自身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要主动承担,不能摊派或转嫁到社区。
第五篇:教师资格准入制度
松原市宁江区小太阳幼儿园
教师岗位准入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建设一支职业道德好、专业能力强,适应我园全面推进幼儿教育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资格条例》,结合学院具体情况,制订本制度。
一、管理对象
从事本园幼儿保育、教育人员,包括幼儿教师(已取得教师资格证书或者参加教师资格考试并合格人员)、保育员。
二、教师岗位准入要求
(一)专任教师需学前教育专业中专及其以上学历或中级及其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二)实习指导教师需具有学前教育专业中专及其以上学历或中级及其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三)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凡在我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必须依法取得相应教师资格(除保育员外),实行持证上岗。对未取得教师资格的在职专任教师必须在一年之内取得教师资格,若一年之内还未取得教师资格原则上要调整教学岗位,不准聘用不具备教师资格的教师。
(四)入职与岗前培训。要担任教师岗位人员,必须通 过参加园内组织的入职与岗前培训,了解本园的园情园史及发展概况、幼儿园的办学定位、办学思想及发展规划及专业建设改革情况;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与要求;教师的基本业务要求;班主任工作要求;观摩示范教学等,为期3-7天。入职与岗前培训由业务园长组织实施。
1、实行新教师导师制。新教师对应指定导师。指导教师需按照园内关于新教师业务培训提高的有关要求,对新教师进行“传、帮、带”。新教师必须熟悉保教工作的全过程,熟悉各个环节的规范和要求。
2、实践教学技能培训。入职与岗前培训合格后,除具有工作经历的新教师外,要担任专任教师必须参加实践技能培训。新教师培训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
(六)实行岗前考评制度。
新教师经过半年见习后,指导教师根据其能否履行教师岗位职责,向园内提出考核申请,合格后,由业务园长组织对申请人进行综合考核并审定,合格者可聘任教师岗位,对不合格者延长见习期半年或不予聘用。
(八)具备教学经历的新教师,经入职和岗前培训,考核并审定,合格者可直接聘任到教师岗位。
三、本规定自2010年9月1日起执行,此前有关规定与本规定不相符的,以本规定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