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责任追究管理办法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责任追究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落实各单位责任,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法规相关规定,特制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责任追究管理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xxxx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在职所有人员。第三条 定义
1、特别重大环境事故(Ⅰ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环境事故:
(1)发生30人以上死亡,或中毒(重伤)100人以上;
(2)因环境事件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3)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到严重污染;(4)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5)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人为破坏事件,或1、2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
(6)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故;
(7)因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生产和贮运中发生泄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污染事故。
2、重大环境事故(Ⅱ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环境事故:
(1)发生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2)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污染;
(3)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
(4)
1、2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5)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湖泊、水库及沿海水域大面积污染,或县级以上城镇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件。
3、较大环境事故(Ⅲ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环境事故:
(1)发生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下;
(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地级行政区域纠纷,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3)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4、一般环境事故(Ⅳ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环境事故:(1)发生3人以下死亡;
(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群体性影响的;(3)
4、5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5、轻微环境事故。
凡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为轻微环境事故:
因环境污染造成周边区域纠纷,引起一般群体性影响的;发生中毒(重伤)5人以下;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下、5万元以上的;受到环保部门处罚的。
第二章 责任追究的职责界定及事故调查
第四条 职责界定
1、总经理是公司防范环境事故、调查环境事故的第一责任人;
2、公司分管副总是公司防范环境事故、调查环境事故的直接责任人;
3、各厂/处厂长/处长是本单位防范环境事故、调查环境事故的第一责任人;
4、供应处对危险品的采购、存储、运输环境事故负管理责任;对产品外销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污染事故负管理责任;
5、工程设备处对施工环境事故以及设备的环境事故负管理责任;
6、炼钢对放射性源的保管、检修维护造成的环境事故负直接责任;
7、能源中心对上述环境事故负环境监督管理责任。第五条 环境责任事故的分析调查
1、Ⅰ--Ⅳ级污染事故由国家、省、市政府相关部门组织调查和处理。
2、一般污染事故由公司按职责和分工组织调查和处理。轻微事故一般由分厂组织调查。涉及两个以上单位的轻微事故由公司环保管理委员会组织调查。
3、事故的调查结果应形成事故调查报告,报告包括下列内容: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和环境影响程度、经济损失等情况;确定事故责任者;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的建议。
4、发生环境事故必须对事故责任进行分析,并按主要责任、次要责任、一般责任来确定事故责任的划分。第六条 事故责任的判定
1、领导违章指挥、强令盲干、且作业者不予抵制而在执行过程中造成环境事故的,指挥者负主要责任,作业者负次要责任。如领导发现违章作业不予制止,造成环境事故的,领导者和违章者均负主要责任。
2、员工违章操作造成环境事故的,违章者负主要责任,班长以及当班作业区负次要责任,作业长及主管厂长负一定的管理责任。
3、因设计缺陷造成的环境事故,由设计单位负主要责任。
4、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不配合执行环保“三同时”规定,造成环境事故,由项目单位负主要责任;
5、对于已发现的事故隐患,个人、班组、各单位能解决但未及时解决而造成事故的,由责任单位和相关人员负主要责任;基层单位无力解决且已呈报公司有关部门未得到及时解决,又未采取有效措施而造成事故,由公司有关部门负主要责任,基层单位负次要责任。
6、因上班出现的事故隐患没有及时整改或整改不了的,既不报告,又不向下班交接清楚而造成环境事故,上班当班人员负主要责任,下班当班人员负次要责任。
7、同一班、同一场所作业人员发现违章行为未抵制,造成事故的,违章者负主要责任,同一班、同一场所其他作业人员负次要责任。
第三章 责任的行政及经济追究
第七条 环境事故责任的行政及经济追究
1、发生特重大、重大、较大环境污染事故
(1)责任者直接解除劳动合同并扣除当月工资。
(2)责任部门分管副职免职给予撤职处分,并处1万元罚款。
(3)责任部门分管正职降职处分,并处1万元罚款。
(4)责任部门其他相关人员给予待岗处分,并处1000-5000元罚款。
(5)其他管理部门领导和管理人员给予警告或记大过处分,并处1000-5000元罚款。
(6)由司法部门介入后确定构成环境犯罪的相关人员,依法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2、发生一般环境污染事故
(1)责任者直接解除劳动合同。
(2)责任部门分管副职给予免职处分,并处5000元罚款。
(3)责任部门分管正职给予警告或记大过处分,并处5000元罚款。
(4)责任部门其他相关人员给予警告处分,并处1000-5000元罚款。
(5)其他管理部门领导和管理人员给予通报批评,并处1000-3000元罚款。
(6)由司法部门介入后确定构成环境犯罪的相关人员,依法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3.发生轻微环境污染事故(引起信访事件以及处罚整改事项)
轻微环境污染事故责任追究采用经济处罚制,按照不同污染类型以及承担的比例进行经济追究处罚,具体分配原则如下:
(1)处罚标准:
废气处罚1000元;
废水污染处罚10000元;
固废污染处罚10000元。
(2)经济追究承担比例:
①废气污染承担比例:主管正职承担10%;主管副职承担10%;责任区域作业长20%;当班作业长30%,当班班长10%;责任当班人员承担20%。
②废水污染承担比例:主管正职承担20%;主管副职承担30%;责任区域作业长25%;当班作业长20%,当班班长3%,责任当班人员承担2%。
③固废污染承担比例:主管正职承担20%;主管副职承担30%;责任区域作业长25%;当班作业长20%,当班班长3%,责任当班人员承担2%。
第三章 附 则
第八条第九条本办法由能源中心起草并解释。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二篇: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责任追究及奖惩制度(小编推荐)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责任追究制目的与范围
1.1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明确各级环保职责,有效防范环境事故的发生,结合我部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1.2 本办法适用于本项目所发生的环境事故。编写依据: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2.2 《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措施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总局规定)
2.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3 定义
3.1 特别重大环境事故(Ⅰ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环境事故:
(1)发生30人以上死亡,或中毒(重伤)100人以上;
(2)因环境事件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
(3)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到严重污染;
(4)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5)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人为破坏事件,或1、2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
(6)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故;
(7)因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生产和贮运中发生泄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污染事故。
3.2 重大环境事故(Ⅱ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环境事故:
(1)发生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
(2)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污染;
(3)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
(4)1、2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5)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湖泊、水库及沿海水域大面积污染,或县级以上城镇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件。
3.3 较大环境事故(Ⅲ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环境事故:
(1)发生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下;
(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地级行政区域纠纷,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
(3)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3.4 一般环境事故(Ⅳ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环境事故:
(1)发生3人以下死亡;
(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群体性影响的;
(3)4、5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3.5 轻微环境事故。
凡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为轻微环境事故:
因环境污染造成周边区域纠纷,引起一般群体性影响的;
发生中毒(重伤)5人以下;
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下、5万元以上的;
受到环保部门处罚的。职责
4.1 项目经理是公司防范环境事故、调查环境事故第一责任人;
4.2 公司分管领导是公司防范环境事故、调查环境事故具体分管责任人;
4.3各工区负责人是单位(部门)防范环境事故、调查环境事故的主要责任人;
4.5 公司对柴油、汽油、乙炔、火工等在运输、使用中发生的环境事故负管理责任;
4.6 交通安全管理部门对项目建设发生的环境事故负管理责任;
4.7 工程管理部门对施工环境事故以及设备的环境事故负管理责任;
4.8 物资采购部门对危险品的采购、存储、转运环境事故负管理责任;
4.9 工程部对放射性源的保管、检测、检修维护和动力维修厂生产区供电原因造成的环境事故负管理责任。
4.10 项目公司管理部门对因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三同时”的问题而引起的环境事故负管理责任,技术主管部门对此类项目因方案及设计缺陷而发生的环境事故负设计责任,项目部对此类项目建设过程中发生的环境事故负主要责任。
4.11 各单位对发生在本项目内的环境事故负管理责任。
4.12 安环部对上述环境事故负环境监督管理责任。管理内容与要求
5.1环境责任事故的分析与判定
5.1.1 3.1-3.4 事故由国家、省、市政府相关部门组织调查和处理。
5.1.2 3.5 事故由公司按职责和分工组织调查和处理。轻微事故一般由项目部组织调查。涉及两个以上单位的轻微事故由项目公司环保委员会组织调查。
5.1.3 事故的调查结果应形成事故调查报告,报告包括下列内容: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和环境影响程度、经济损失等情况;确定事故责任者;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的建议。
5.1.4 发生环境事故必须对事故责任进行分析,并按主要责任、次要责任、一般责任来确定事故责任的划分。
5.1.5 领导违章指挥、强令盲干、且作业者不予抵制而在执行过程中造成环境事故的,指挥者负主要责任,作业者负次要责任。如领导发现违章作业不予制止,造成环境事故的,领导者和违章者均负主要责任。
5.1.6 职工违章操作造成环境事故的,违章者负主要责任,班长以及共同作业者负次要责任,工区负责人负一定的管理责任。
5.1.7 因设计缺陷造成的环境事故,由设计单位负主要责任。
5.1.8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不执行环保“三同时”规定,造成工程存在错误或缺陷而发生环境事故,由项目部负主要责任;
5.1.9 安排无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由相关责任管理部门负主要责任。
5.1.10 对于已发现的事故隐患,个人、班组、各单位能解决但未及时解决而造成事故的,由责任单位和相关人员负主要责任;基层单位无力解决且已呈报项目办
有关部门未得到及时解决,又未采取有效措施而造成事故,由项目公司有关部门负主要责任,基层单位负次要责任。
5.1.11 因上班出现的事故隐患没有及时整改或整改不了的,既不报告,又不向下班交接清楚而造成环境事故,上班当班人员负主要责任,下班当班人员负次要责任。
5.1.12 同一班、同一场所作业人员发现违章行为未抵制,造成事故的,违章者负主要责任,同一班、同一场所其他作业人员负次要责任。
5.2 环境事故责任行政追究办法
5.2.1 由国家、省、市政府相关部门组织调查的事故按事故调查组的处罚意见对责任者给予行政处分,项目公司还可对事故责任者及责任单位第一责任人、分管责任人追加行政降职、行政撤职直至解除劳动合同处分。
5.2.2 轻微环境事故主要责任者,视情节轻重可给予行政记过处分。
5.2.3 较轻微环境事故的主要责任者,视情节轻重可给予行政警告。
5.2.4一般以上环境事故主要责任者,视情节轻重可给予行政记大过、行政降职、行政撤职处分,次要责任者视情节可给予行政记过、行政记大过、行政降职处分。
5.2.5 凡发生一般以上环境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故意延迟报、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或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调查、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以及提供伪证的,给予责任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撤职或解除劳动合同留用察看的行政处分。
5.2.6 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构成犯罪者,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5.3 环境事故经济处罚办法
5.3.1 发生V级环境责任事故,扣罚主要责任者、扣罚次要责任者、扣罚所在班组班组长、扣罚发生事故的班组每人一律按照项目管理手册执行。
5.3.2 发生IV级环境责任事故,扣罚主要责任者、扣罚次要责任者、扣罚责任所在班组班组长、扣罚责任所在班组每人一律按照项目管理手册执行。
5.3.3 发生Ⅲ级环境责任事故,扣罚事故主要责任者3个月效益工资,扣罚次要责任者当月效益工资;扣罚主要责任者所在班组班组长,扣罚责任单位正职、主管领导当月效益工资50%、环保员,扣罚发生事故的单位每人,当年内重复发生责任事故,对责任单位及责任单位负责人及相关人员一律按照项目管理手册执
行。
5.3.4 发生II级环境责任事故,扣罚事故主要责任者6个月效益工资;扣罚事故次要责任者1-3个月效益工资;扣罚责任单位正职、主管领导,当月全部效益工资,扣罚环保员,扣罚主要责任者所在班组班组长1,扣罚事故责任单位每人,扣罚环保管理部门领导当月全部效益工资,扣罚环保、管理部门环保管理人员每人,扣罚公司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当月全部效益工资,对事故的发生应负一定责任者参照执行;当年内重复发生因工死亡责任事故,对责任单位及责任单位负责人加倍处罚一律按照项目管理手册执行。
5.3.5 发生I级环境责任事故,扣罚事故主要责任者1-2年效益工资,扣罚事故次要责任者3-6个月效益工资;扣罚责任单位正职、主管领导3-6个月效益工资,扣罚责任单位环保员当月效益工资,扣罚主要责任者所在班组班组长当月效益工资,扣罚事故责任单位每人300元,扣罚环保管理部门领导3个月效益工资,扣罚环保管理部门环保管理人员当月效益工资,扣罚公司环保第一责任人、主管领导、分管领导3个月效益工资,扣罚公司领导班子其他成员1个月效益工资,对事故的发生应负一定责任者参照执行。
5.3.6 环境事故调查处理一定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及时处理上报,不得瞒报和妨碍调查。不按规定执行的,除按事故考核外,加扣单位的行政正职、主管副职各3000元,扣罚环保员1000元。
5.3.7 发现重大事故隐患,及时报告或采取措施消除隐患,从而避免了重大环境事故发生,对有功人员给予1000-2000的奖励,对其他有功人员酌情给予奖励。
5.4 说明
5.4.1 本办法与上级文件规定、法律法规相抵触的,以上级文件精神和法律法规为准。
5.4.2 本办法所述之条款,与公司原有管理规定相抵触的,按照本办法执行,本办法没有涉及的内容,按照公司原有制度执行。
5.4.3 本办法实施的归口管理部门是环保科。
5.4.4 本办法从2011年1月19日起执行。
第三篇: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预案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预案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预案
为建立健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机制,快速、科学地进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处置,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好范文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相关法律法规和
规章,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提高政府社会管理水平和应急突发事件能力。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重在防范、常备不懈,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属地为主、分级负责,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一旦发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能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及处置,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点,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二、事故分级
按照事故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分为一般、较大、重大和特别重大四级。
(一)一般环境事故。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环境事故。
1.发生3人以下死亡。
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乡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群体性影响。
3.4、5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二)较大环境事故。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环境事故。
1.发生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下。
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
3.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三)重大环境事故。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环境事故。
1.发生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
2.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污染。
3.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需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
4.1、2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5.因环境污染造成主要河流、水库水域大面积污染,或乡镇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故。
(四)特别重大环境事故。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环境事故。
1.发生30人以上死亡,或中毒(重伤)100人以上。
2.因环境事故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
3.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到严重污染。
4.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5.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人为破坏事故,或1、2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
6.因环境污染造成县城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故。
7.因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生产和贮运中发生泄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污染事故。
三、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一)应急指挥部。
指挥长:县政府分管环保工作的副县长。
副指挥长: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县环境保护局局长。
成员单位:县政府办公室、县环境保护局、县卫生局、县公安局、消防大队、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县经济贸易局、县交通局、县民政局、县气象局、县人民防空办公室、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广播电视局、县国土资源局、县林业局、县财政局、威信供电公司、县水务局、县农业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于县环境保护局,由县环境保护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二)指挥部职责。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发生后,指挥长或指挥长委托副指挥长立即赶赴事故现场进行现场组织指挥,成立现场指挥部;批准现场救援方案,组织现场抢救及处置;组织全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演练,监督检查各成员单位的应急准备工作。
(三)成员单位职责。
1.县政府办公室:承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报告;请示指挥长是否启动应急救援预案;通知指挥部成员单位立即赶赴现此好范文场;协调各单位的抢险救援工作;向市政府及县委、县政府报告事故和抢险救援处置进展情况;落实市政府及县委、县政府关于事故抢险救援处置的指示和批示。
2.县环境保护局:负责应急指挥部的日常事务工作;拟制全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预案和事故现场环境监测方案;按权限负责事故现场污染级别确定;对可能存在较长时间环境影响的区域发出警告,提出控制措施并进行监测;事故得到控制后,指导现场遗留危险物的消除;依法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进行调查处置。
3.县卫生局:负责组织紧急输送受伤(中毒)人员并做好院前急救;组织医疗机构实施医疗救护;做好防护指导,组织实施卫生防疫工作。
4.县公安局:负责拟制人员疏散和事故现场警戒措施;受理社会报警信息;必要
时组织应急救援交通管制,对重要目标、危险区域实施治安警戒;参与事故调查处理;依法处置违法排污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相关人员。
5.消防大队:负责事故现场抢险和其它应急救援任务。
6.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协助县环境保护局搞好应急指挥部的日常事务工作;监督检查各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制订应急救援预案;开展应急救援咨询服务;参与事
故现场的调查处理和抢险救援工作。
7.县经济贸易局:协调企业开展污染源治理工作,减少或消除污染危害;协助相关事故的调查及善后处理;依法取缔关闭违法排污企业。
8.县交通局:负责制订交通处置的应急措施;必要时负责运送伤员、被疏散人员和救援物资,转送危险物品。
9.县民政局:根据事故危害和受损程度,组织救灾救济、安抚灾民;参与事故善后处理工作。
10.县气象局:负责制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气象服务措施;及时提供有关气象数据。
11.县人民防空办公室:协助现场检查,参与应急救援、人员疏散和安全防范工作。
12.县发展和改革局:负责制订应急物资保障措施,组织抢险器材和物资的调配。
13.县广播电视局:负责事故全过程的新闻报道和相关新闻报道的审核工作。
14.县国土资源局:负责事故现场土地污染级别的鉴定和土地受污染区域的划定工作。
15.县林业局:负责事故现场林业污染级别的鉴定和林业受污染区域的划定工作;对生态敏感区发生的生态破坏事故进行调查处理。
16.县财政局:负责组织筹措救灾所需经费,监管救灾资金,参与救灾资金的安排和物资调配工作。
17.威信供电公司:负责环境污染区域的电力调控。
18.县水务局:负责事故现场水域污染级别的鉴定工作。
19.县农业局:负责事故现场农作物及畜、禽养殖场污染级别鉴定及处置工作。
20.各乡镇人民政府:参与指挥辖区内所发生的一切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四、预警及措施
(一)预警级别。
按照事故的严重性、紧急程度和可能波及的范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的预警分为四级,预警级别由低到高,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颜色可以升级、降级或解除。
(二)预警发布。
县人民政府根据接报信息,实地了解情况后,逐级报请省应急办同意,发布蓝色预警。黄色预警由市人民政府发布,橙色预警由省级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相关部门和省应急办发布,红色预警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或省人民政府发布。
(三)预警内容。
预警信息的内容包括事故名称、预警级别、预警区域或场所、预警期起止时间、影响估计及应对措施、发布机关等。预警信息发布后,需要变更预警内容的,应当及时发布变更公告。法律、法规对突发事件预警级别和发布另有明确规定的,从其规定。
(四)采取措施。
1.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2.发布预警公告。
3.转移、撤离或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
4.指令应急救援队伍进入应急状态,环境监测部门立即开展应急监测,随时掌握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
5.针对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
6.调集环境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确保应急保障工作。
五、应急响应
(一)分级响应程序。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响应坚持属地为主的原则,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分级负责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能或根据情况给予协调支援。
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应急响应分为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四级。超出本级应急处置能力时,应及时请求上一级应急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
属一般环境事件,由乡镇人民政府启动乡级应急预案,同时向县环保局报告。
属较大环境事件,由县人民政府启动县级应急预案,同时向市环保局报告。
属特别重大或重大环境事件,除启动县、乡两级应急预案外,应及时向市人民政府报告。
(二)信息报送与处理。
1.报告时限和程序。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以及负有监管责任的单位发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后,应在1小时内向所在乡镇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县环保局报告。属较大级以上级别突发环境事件,乡镇政府应在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向县人民政府报告。
2.应急报告方式与内容。事故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初报从发现事件后起1小时内上报;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随时上报;处理结果报告在事故处理完毕后立即上报。报告采用适当方式,避免在当地群众中造成不利影响。
初报可用电话直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事故的类型、发生时间、发生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人员受害情况、捕杀或砍伐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的名称和数量、自然保护区受害面积及程度、事故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式趋向等初步情况。
续报可通过网络或书面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确切数据,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
处理结果报告采用书面报告,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事故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故潜在或间接的危害、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参与处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工作内容,出具有关危害与损失的证明文件等详细情况。其中,辐射事件的报告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六、处置程序
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指挥部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以下处置专业组。
(一)污染源控制组。
负责控制污染源,同时督促发生事故的单位或个人采取措施减轻或消除危害,接受调查处理。该组由县环境保护局牵头,成员由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县公安局、县卫生局、威信供电公司、消防大队等单位人员组成。
(二)抢险救援组。
负责事故现场的抢险救援工作。该组由县公安局牵头,成员由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县人民防空办公室、县卫生局、县经济贸易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民政局、县交通局、消防大队等单位人员组成。该组可根据事故现场所需的救援情况,必要时可请示动用武警、民兵等参加抢险救援。
(三)安全警戒组。
负责事故现场的安全警戒工作。该组由县公安局牵头,成员由县交警大队、武警中队等单位人员组成。
(四)安全疏散组。
负责事故现场周围人员及物资的疏散和转移工作。该组由县公安局牵头,成员县交通局、县人民防空办公室、县交警大队、发生事故单位安全保卫人员和所在乡镇人民政府有关人员组成。
(五)经费、物资保障组。
负责事故现场受灾人员及抢险救援人员所需经费、物资等各项保障工作。该组由县民政局牵头,成员由县财政局、县经济贸易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卫生局、县交通局等相关单位人员组成。
(六)环境监测组。
负责事故现场及周边环境的监测,确定污染级别,划分污染区域,对事故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制订环境修复方案和组织实施工作。该组由县环境保护局牵头,成员由县水务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卫生局、县气象局、威信供电公司等有关单位人员组成。
(七)专家咨询组。
负责分析、掌握事故现场及周边环境情况,为现场救援工作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该组由县环境保护局牵头,成员由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县水务局、县国土资源局、县林业局、县卫生局、县农业局等有关单位人员组成。
七、附则
(一)数量表述。
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二)预案管理与更新。
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承担应急监测日常准备和管理工作,逐步完善本应急预案。
1.各乡镇人民政府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并负责督促对辖区内可能发生环境污染事件,产生有毒有害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严重污染环境的单位编制本单位的应急预案,报县应急指挥部备案。
2.本预案根据形势的发展及时修订完善。
(三)奖励与责任追究。
1.奖励。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事迹之一的单位或个人,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1)出色完成应急处置任务,成绩显著的。
(2)对防止或挽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有功,使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免受或减少损失的。
(3)对事故应急准备与响应提出重大意见、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
(4)有其他特殊贡献的。
2.责任追究。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有关法律和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视情节轻重和危害后果,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其中,对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分别由任免机关或监察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不认真履行环保法律法规而引发环境事件的。
(2)不按照规定制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预案,拒绝承担事故应急准备义务的。
(3)不按规定报告、通报事故真实情况的。
(4)拒不执行本应急预案,不服从命令和指挥,或者在事故应急响应时临阵脱逃的。
(5)盗窃、贪污、挪用应急工作资金、装备和物资的。
(6)阻碍应急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或进行破坏活动的。
(7)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8)有其他对应急工作造成危害行为的。
(四)预案的解释及实施。
1.本预案由***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2.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第四篇: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预案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预案
为建立健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机制,快速、科学地进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处置,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提高政府社会治理水平和应急突发事件能力。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重在防范、常备不懈,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属地为主、分级负责,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一旦发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能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及处置,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点,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二、工作小组职责
(一)领导小组。
组长:罗飞
副组长:姚雷
成员:曹普庆张国荣蔡学锋
孙晓萍曹晓霞张华
(二)职责。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发生后,组长及其成员立即赶赴事故现
场进行现场组织指挥,成立现场指挥部;批准现场救援方案,组织现场抢救及处置;组织全校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演练,监督检查各成员单位的应急预备工作。
落实市政府及县委、县政府关于事故抢险救援处置的指示和批示。负责应急指挥部的日常事务工作;拟制学校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预案和事故现场环境监测方案;按权限负责事故现场污染级别确定;对可能存在较长时间环境影响的区域发出警告,提出控制措施并进行监测;事故得到控制后,指导现场遗留危险物的消除;依法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进行调查处置。
三、应急措施。
1.立即启动相关应急措施。
2.立即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汇报事故情况。
3.转移、撤离或疏散受到危害的师生,并进行妥善安置。
4.应急工作小组进入应急状态,随时把握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
5.针对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
6.调集环境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确保应急保障工作。
7.负责组织紧急输送受伤人员并做好院前救急。
8.加强值班,维护秩序,防止校园财产受损。
四、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加强对环境事件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事件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
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环境事件防范和处理能力,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消除或减轻环境事件造成的中长期影响,最大程度地保障师生健康。
(2)坚持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加强部门之间协同与合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针对不同污染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污染、放射性污染的特点,实行分类管理,使采取的措施与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危害范围和社会影响相适应。
(3)积极做好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思想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
(4)做好平时的宣传教育工作。
第五篇: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预案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预案
一、总则
1、目的
为了使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事故发生后项目部综合科在公司或项目经理部的统一指挥调度下,协调、高效有序地进行事故污染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减轻经济损失,降低对环境、生态及社会的影响,结合我部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2、工作原则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事故发生后,项目经理部应立即按照应急预案实施,处置该施工域内的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事故。环境保护部门应当立即赴现场调查,并上报市级环保部门,由市级环保部门
对事故的性质和危险做出恰当的认定,在24小时内上报县人民政府及市环保局、县直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信息共享,资源互通,协调行动。事故应急应依靠人民群众并建立广泛的社会参与机制,必须依靠科学的决策和先进的技术手段。
3、编制依据
本预案的编制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暂行办法》、《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
4、现状
我部环境污染多为现场施工引起,如河道的占用,现场冲孔、钻孔泥浆的排放,柴油、汽油、机油等在使用和运输过程中的泄露,加之我部施工便道路况较差,弯多道险等特点,发生环境污染事故隐患较大,加强施工、材料运输等环节的管理工作,使企业日常环境管理逐渐制度化、规范化、大幅降低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的发生。
5、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绥遵高速公路青檬段TJ-4合同段域内发生一般和较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环境污染事故分级如下: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一般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一般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千元以上、万元以下(不含1万元)的。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较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①由于污染与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不含5万元);
②人员发生明显中毒症状;
③因环境污染引起冲突事件;
④对环境造成危害。
二、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1、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成立绥遵高速公路青檬段TJ-4合同段环境保护、生态破坏事故应急指挥小组,由绥遵高速公路青檬段TJ-3合同段杨胜杰任组长,秦超为副组长、安全科、环保科、质检科、工程科等部门的负责同志为组员。质安科分析、判断确定应急工作方案,联系地区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污染现场调查、控制及处理,质安科主要职责:汇集、上报事故处理进展情况,提出具体的工作方案和措施建议,贯彻指挥部的指示和部署,协调各科室的应急工作,起草项目部文件,由质安科负责各类文书、资料的准备和整理归档,承担应急指挥小组日常事物和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应急预案
应急救援预案启动后,项目部应根据预案规定的职责要求,服从指挥部的统一指挥,立即到达规定岗位,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一)、由质安科牵头,其他科室配合处理;
(二)、项目部指挥小组迅速组织人员进行现场监测和调查,切断污染源,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发展;
(三)、评价水质状况,必要时报政府相关部门及自来水厂,控制取水和供水;
(四)、对严重中毒者经现场分类处理后应迅速护送到定点医院或就近医院救治,项目责任人及时联系医疗部门,提供救护所需药品、床位等;
(五)、存在重大污染隐患的工程,由绥遵高速青檬段TJ-4合同段工程科制定应急方案由制定。
(六)、必要时,租用水车为污染区供应生活用水。
(七)、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应急救援人员进入事件现场,应严格按照行业防护程序和操作规范配备防护装备和规范操作。
(8)、群众的安全防护
如发生重大污染,应急小组应及时上报污染情况,如必要,由政府下达群众疏散的指令,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疏散撤离方式、程序、范围、线路、紧急避难场所,提供必要的防护措施和基本生活保障及医疗救助。
(9)、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
动用社会力量实施应急救助应政府部门决定,并根据应急处置情况确定社会力量的动员范围和人员组织。
(10)、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的调查、检查和后果评估,应急指挥小组负责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进行现场调查,分析;明确事故性质、危害程度和处理后的遗留问题;明确事故潜在或间接的危害,分析近期和远期的社会危害影响等,并及时向上报污染事故处理报告。
(11)、应急结束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得到有效控制,现场应急结束后,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商有关专家并报请应急委决定结束应急行动。
四、善后处理
由应急指挥小组组织安置人员,恢复事故区域内人员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
应急指挥小组根据事故类型,制订污染的收集、清理和处理方案,由污染事故发生责任人负责污染物的收集、清理和处理。发生污染事故后,项目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污染事故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或补偿)。
五、调查和处理
由项目部环保科负责或配合地方环保局对污染事故进行调查,及时对事故的性质和危害作出恰当的认定。提出污染事故的处理意见上报集团公司和市环保局。
六、保障措施
(1)、通信与信息保障
环境污染事故处理应急指挥小组建设并完善通讯网络,项目部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指挥小组存储指挥部成员单位和应急相关单位的通讯录并定期更新,各工区应保持通讯畅通。
(2)、应急支援与装备保障
(A)、现场救援和工作抢险保障
项目部环境污染事故处理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储存项目部应急救援队所有救援设备的性能和存放位置等数据,并随时更新。
(B)、应急队伍保障
应急队伍资源及组织保障方案
应急队伍 二期处置队伍 增援队伍
现场监测队伍 项目应急小组 市环境监测站
市卫生防疫站 市疾控中心
现场抢险队伍 当地消防部队 市专业抢险队
环保部门 驻遵义部队
现场应急队伍 市环境污染处理 市环境污染处理
应急队伍 应急队伍
现场管制队伍 当地公安、交警、市公安、交警、武警部队
医疗救援队伍 市级急救医疗队
污染物处理队伍 市环保部门专业队伍
(C)、交通运输保障
项目部部要制定有关的应急预案,保证救援人员、设备、物资及时到达现场。备有疏散污染现场居民的运输工具,项目部环境事故应急指挥小组应储存可用于污染事故的交通工具的数量、分布、功能和使用状态的数据。
(D)、经费保障
项目部财务室负责应急资金预算和应急拨款的准备资金发放。
(3)、技术储备与保障
建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专业队伍和配备应急救援队必要应急处置装备。
项目部应急救援队伍由质安科、工程科等科室组成,提供应急指挥必要的服务,由政府相关部门对事故处理和污染物处置进行技术指导,项目部负责事故抢险、污染处理和污染物处置工作。
(4)、宣传、培训和演习
①公众信息交流。通过公示牌,向项目附近居民宣传生态破坏事故应急预案、事故报警电话和报警部门。通过各种方式向施工队伍宣传应急法律法规。普及农民工对事故的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等常识。
②培训。定期对救援队伍进行岗位培训和救援技能培训,不定期对应急相关单位人员进行应急管理培训,提高相关单位的协作效率。
③演习。项目部不定期组织相关科室和公众参与,按照应急预案开展演习。
(5)、监督检查
项目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措施按照《贵州省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事故应急预案》进行定期检查,保障各项措施到位。
制定与解释部门,本预案绥遵高速公路请檬段TJ-4合同段工程科制定,由质安科对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负责解释。
联系人:赖元伟 电话:***。
本预案自2011 年元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