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防止病案丢失的措施
防止病案丢失的措施
病案是记录病人病情发生、发展变化,诊疗和转归过程的系统的医学档案,是医疗、教学和科研极其宝贵的基本资料,同时为患者就诊提供病史依据,因此它是医患双方不可缺少的原始资料。然而在医院病案科,时常出现“病案丢失”现象。这一现象影响到患者的治疗,影响到医患关系。分析病案丢失现象并找出解决办法,是病案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对待的现实问题。
病案丢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①在患者手里:个别患者将病案存放在自己手里,因长时间不用,加之存放的随意性,再次使用时找不到,误认为还存放在医院里。②病案管理人员失误:医院每天病案的使用率高,病案管理人员工作量大,尤其在大医院,每天要提供上千份病案,因此难免有个别病案顺错位置,待再次使用时误认为丢失。③医生研究留用:有个别医生为了搞科研,采取了至少可以说是不正规方式留存或取用了病案,特别是一些疑难病例的病案,而恰恰这样的病案也正是患者最急需的。
一、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病案丢失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
1.完善病案管理的有关规定:病案是一种特殊的档案,它的内容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应完善病案的相关规定,明确病案管理的归属问题;明确医生、患者各自对病案应负的责任和义务;明确对病案丢失、损坏、涂改等行为的惩罚条款。
2.加强病案保存和使用的管理:①采用“封闭式”管理,严把出库关。要坚持严格的出入库登记制度,减少出库窗口,追踪病案去向。②狠抓病案的流通环节,病案应由病案管理人员专人传送和回收,要坚持严格的清点签收制度。③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从病案查找—出库—传递—回收到上架全过程,包干到人(组)并与分配挂钩,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加强责任感。④创造条件,满足需求。病案管理部门应积极创造条件,为医生提供全天候的服务,满足需求。⑤加强对医务人员自觉保护病案的意识教育,使医务人员支持和配合病案管理工作。
3.改进病案管理方法:医生留用病案,很大程度上就是他们不能快捷地、就近地、及时地利用病案信息。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病案信息与利用应实现网络化。使利用者随时随地在医院内部的网络上使用病案信息。实现计算机化也是病案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
二、病案借阅使用范围及期限的规定
(一)、使用范围
1、科研、教学使用
2、医疗纠纷使用
3、职称晋升使用。
(二)、使用期限
1、科研、教学使用的应在本次科研、教学活动结束后24小时内归还病历。
2、医疗纠纷使用的应在本次纠纷解决完毕后归还病历。
3、职称晋升使用的在本次职称晋升完毕后归还病历,最长不超过4个月。
三、患者出院后7天内病历应及时归档至病案室
总之,病案丢失现象是病案管理中的棘手问题,但并非无“药”可医。只要领导重视并给予支持,加上病案管理人员的努力以及全体医务人员的密切配合,病案丢失现象将越来越少。
第二篇:防止篡改、损毁、丢失、伪造病案制度
防止丢失、损毁、篡改、伪造病历制度
为了保护病历的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性,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制订本制度。
一、病人住院期间,其住院病历由所在病区负责整理、统一保管。病区应将收到的住院病人的检查报告等结果于24小时内归入住院病历。科室必须严格保管病历,严禁病员翻阅病历。严禁隐匿、销毁、抢夺、窃取病历。住院病历、急诊留观病历因医疗活动或复印、复制等需要带离病区时,必须由科室指定专人负责携带和保管。
二、病人出院后的住院病历由病案室负责保管,年限不少于30年。病案室必须严格保管病历,严禁非法借阅病历。除涉及病人实施医疗活动的医务人员及科教相关人员外,其它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擅自借阅病人的住院病历。
三、因科研、教学、医疗纠纷、职称晋升等使用病历时必须经医务科同意,并在病案室办理相关手续,按时追回;追回时严格检查病历的完整性,如发现有损毁、篡改时,追查责任人,按院有关规定处罚。严重者上报分管院长或院长。
四、病历丢失要及时上报病案室,写出检查。病案室上报分管院长或院长。按每份处罚责任人贰千元处理。
五、丢失、损毁、篡改、伪造病历一切后果由责任人承担。必要时上报省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处。
第三篇:病案防止丢失、损毁、篡改、非法借阅制度
病案防止丢失、损毁、篡改、非法借阅制度
为了保护病案的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性,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制订本制度。
一、病人住院期间,其住院病历由所在病区负责整理、统一保管。科室应将收到的住院病人的检查报告等结果24小时内归入住院病历。科室必须严格保管病历,严禁病员翻阅病历。严禁隐匿、销毁、抢夺、窃取病历。住院病历、急诊留观病历因医疗活动或复印、复制等需要带离病区时,必须由科室指定专人负责携带和保管。
二、病人出院后的住院病历由病案室负责保管,年限不少于30年。病案室必须严格保管病历,严禁非法借阅病历。除涉及病人实施医疗活动的医务人员及相关人员外,其它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擅自借阅病号的住院病历。
三、因科研、教学、医疗纠纷、职称晋升等使用病历时必须经医务科同意,并在病案室办理相关手续,按时追回;追回时严格检查病历的完整性,如发现有损毁、篡改时,追查责任人,按院有关规定处罚。严重者上报分管院长或院长。
四、病案丢失要及时上报病案室,写出检查。病案室上报分管院长或院长。按每份处罚责任人贰千元处理。
五、丢失、损毁、篡改、非法借阅一切后果由责任人承担。必要时上报由卫生局处理。
病案室
第四篇:防止扰民措施
防止扰民措施
由于施工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噪声、污染等扰民现象。因此要从施工组织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噪音大的工作尽量按排在白天施工,夜间尽量安排无噪音或噪音小的工作。同时项目部要投入一定的资金改造设备减少噪音,严格按照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手册》及其相关的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执行。
为保证让施工现场周围的单位、居民有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执行以下不扰民施工措施:
1、防噪音污染措施,严格按GB12523—90规定的施工场界噪声限制控制,即白天70dB,夜间均控制在55dB。
2、做好周围居民的思想工作,定期访问,听取他们的意见,对一些难以避免的扰民工作(如混凝土浇筑等、机械挖土方、电锯等),一是与环保部门取得联系,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二是事先张贴公告,求的居民的谅解。
3、对有噪声的工作采取时间控制方法,夜间一般情况下10点以前,对有噪音的工作停止施工。
4、现场提倡文明施工,建立控制人为噪声的管理制度,杜绝人为的大声起哄喧哗。
5、尽量选用低噪音或降噪音的机械设备。尽可能的采用封闭机械棚的方法,以减少强噪声的扩散。
6、晚上十点至早上六点,原则上停止一切建筑施工活动,以免影响周围的单位、居民的休息。不可避免要在该时段内施工作业,施工前要先取得周围的单位、居民或居委会的同意,并到政府有关部门办理相应施工许可手续。
7、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垃圾等有可能污染周围环境的,应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处理,不可随意倾倒、排放。
8、施工现场车辆进出场时,要避开每日上、下班时段,不要造成施工现场周围交通不畅或发生事故。
9、施工现场材料的运输车辆要冲洗干净,方可进出现场,运送散装材料的车辆要有防止散落、飘落的措施,防止污染周围地面。运卸车时,要避开居民休息时段,以免卸料噪音影响他人休息。
10、施工过程中若造成周围环境地面及空气污染,应及时中止施工并采取有力措施及时清理、整改。
11、施工现场周围设置安全警示牌,提醒路人注意施工可能对其造成影响。若施工需要破附近的路面或在路边挖坑,一定要设防护,夜间要设照明和警示灯。在近行人出入的附近施工,应设置封闭的防高空坠物走道,并悬挂安全警示牌。
12、教育好工人要遵纪守法,严禁施工人员骚扰附近单位、居民。
13、施工现场要公布施工投诉电话,虚心接受他人批评意见。
14、要经常与当地单位、居委会保持联系、交流情况,经常征求其意见,及时消除施工给带来的扰民隐患,切实做好文明施工。
第五篇:施工现场防止大气污染措施
施工现场防止大气污染
(一)施工现场主要道路及堆料场地进行硬地化处理。施工现场采取覆盖、固化、绿化、洒水等有效措施,做到不泥泞、不扬尘。
(二)建筑结构内的施工垃圾清运采用封闭式专用垃圾通道或封闭式容器吊运,严禁凌空抛撒。施工现场设密闭式垃圾站,施工垃圾、生活垃圾分类存放。施工垃圾清运时提前适量洒水,并按规定及时清运,减少粉尘对空气的污染。
(三)施工阶段对施工区域进行封闭隔离,建筑主体及装饰装修的施工,从底层外围开始搭设防尘密目网封闭,高度高于施工作业面1.2m以上。
(四)水泥和其他易飞扬细颗粒建筑材料的运输以及渣土和施工垃圾的运输,使用密闭式运输车辆,施工现场出入口处设置冲洗车辆的设施,出场时将车辆清理干净,不得将泥沙带出现场。
(五)严禁在施工现场熔融沥青或者焚烧油毯、油漆以及其它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防止有毒烟尘和恶臭气体产生。
(六)遇四级风以上天气不得进行土方回填、转运以及其他可能产生扬尘污染的施工。
(七)现场使用的施工机械、车辆尾气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八)施工现场设专人负责环保工作,配备相应的洒水设备,及时洒水,减少扬尘污染。
(九)施工现场砂浆及零星混凝土搅拌机配备有效的防尘降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