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税务人员职业风险产生的诱因与防控[最终版]
浅析税务人员职业风险产生的诱因与防控
税务机关是行政执法部门,每一个岗位税务人员或多或少地掌握着一定的权力,行业特点和工作性质决定这种权力行使的结果都将承担着一定的责任风险。从近几年税务系统易发、多发案件的性质来看,每一起案件的发生无不与税务人员以权谋私、为税不廉有关。因此,分析和探讨税务人员职业风险产生的诱因,从源头上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规避和降低税务人员职业风险,对于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确保干部队伍廉洁、平安、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税务人员职业风险呈现出的特点
税务人员职业风险,是指税务人员在日常税务管理、税收执法、执行公务和日常生活中对可能发生腐败行为的后果所要承担的风险责任,这种风险具有客观性、损失性和不确定性三个特点。客观性是指任何掌握税收权力的个人,都有可能发生腐败行为的风险;损失性是指只要发生税收腐败,必定会对党和人民的利益造成客观损失;不确定性是指由于税收权力在行使过程中,腐败行为有不固定出现的特点,有可能出现在税收管理、执法的任何环节。所以,加强税务人员职业风险防范管理,就是要在宏观层面进行微观控制,找出发生职业风险的可能性,认识、分析腐败现象发展变化的趋势和规律,判断出职业风险的环节和领域,并在微观层面进行宏观管理,寻求防范办法,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有效措施,力求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问题的发生。
二、税务人员职业风险产生的诱因
近年来,税务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源头预防腐败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机制,为干部队伍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但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以及利益关系、分配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日益多样化的发展时代,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广大税务干部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自觉不自觉地给税务人员在预防职业犯罪方面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和挑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因素:
(一)外部环境的诱因。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在给社会各阶层带来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分配方式、利益格局变化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社会各种矛盾和人们的观念相互交织,各种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相互碰撞,使极少数人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发生变形和扭曲,崇尚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和腐朽的生活方式,成为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的牺牲品,这为税务人员腐败滋生了外围环境。
(二)内部条件的诱因。税务人员作为国家的执法人员,手中多少都握有一定的权力,领导干部有领导的权力、执法人员有执法人员的权力。近年,虽然我们采取了各种制约措施进行权力分解、制衡、监督和防范,但在“两权”的运行和具体业务流程的操作中还存在漏洞和薄弱环节,给少数意志薄弱的税务人员在某些方面可能留下了乘虚而入的机会,经不住“诱惑”或“拉拢”,利用手中的权力进行寻租,搞以税谋私和权钱交易,这为一些税务人员滋生腐败根植了内部土壤。
(三)相互攀比心理的诱因。一些税务干部出问题,主要起因源于攀比心理、贪婪心理和侥幸心理。在看到社会上一些单位工作轻松,奖金拿的高、福利搞的好,企业老板住好房、坐好车、出入高档酒店,消费一掷千金,心里失去平衡,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老实人吃亏的心理、盲目追求的随从心理、见钱眼开的贪婪心理、权钱交换的交易心理、能捞就捞的投机心理、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追求刺激的享乐心理和“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心理等。这些诱因的存在,使一些意志不坚定的税务人员有可能孤注一掷、铤而走险,走向腐败的泥潭。
(四)教育管理上的原因。由于日常对干部思想道德教育、制度、监督机制的不完善、岗位职责落实的不到位等干部管理上存在的漏洞和缺陷,也是导致职业风险系数增大的主要原因。
三、税务人员职业风险的预测与监控
预测和监控是做好职业风险防范的前置程序,要建立健全职业风险预警机制,通过对职业风险预警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处置,预测和发现税务人员违法违纪行为的动向和苗头,及时做出反应,采取措施,做到监督关口前移,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在预测职业风险的过程中要突出把“两权”运行中的重点环节、重点部位和重点时段作为监控的重点。
(一)加强对重点环节的预测与监控。在征收环节,主要是加强对税款的征收、入库、解缴、提退等环节的监控;在管理环节,主要是加强对发票的管理使用、一般纳税人的审核认定、企业所得税年终汇算清缴、税额核定、停歇业户管理、减免税审批等环节的监控;在稽查环节,主要是对选案、检查、审理、执行四个环节的监控,特别要加强对检查环节的监控,这是直接与纳税人打交道的环节,也是最容易出问题和最难监控的环节;在处罚环节,主要是加强对处罚依据是否准确、裁定是否适当、程序是否合法的监控,防止出现应罚不罚、重责轻罚、轻责重罚、高定低罚、以补代罚等问题的发生。
(二)加强对重点部位的预测与监控。主要是加强对管人、财、物和权、钱、票等重点部位和重点人员的监控。特别是要加强对干部提拔任用、经费审批下拨、基建项目招标、大宗物品采购、办公用品和信息化设备采购管理等方面存在的暗箱操作、个人说了算现象的监控。
(三)加强对重点时段的预测与监控。主要是加强对领导干部职位升迁、工作调动、子女上学、因病住院、父母祝寿、婚丧嫁娶等时段的监控,防止领导干部借机收敛财物,发生不廉行为。
(四)加强对风险的动态预测与监控。对职业风险的预测监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随时调整预测监控的重点。比如,根据新的征管模式,在纳税评估中有一个约谈环节,当税务人员发现异常情况后,变进企业检查为税务约谈,经过约谈确实发现有偷逃税嫌疑后,再由征管环节转到稽查环节进行稽查。这在为企业提供与税务机关平等对话、改正机会的同时,也给少数不法分子提供了拉拢腐蚀税务干部的空间,成为一个易发生权钱交易的环节。因此,预测职业风险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注意发现新的监控盲点和空白点,及早做出反应,采取措施,实现对职业风险全方位的预测和监控。
四、税务人员职业风险的排查途径
只有采取正确的途径、方法,查准、找出职业风险点,才能有针对性的制定、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加强防范。因此,税务人员职业风险排查要以突出行政管理权、税收执法权运行和人财物管理过程为重点:一是查找领导岗位职业风险,重点查找领导岗位在“三重一大”,即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方面容易产生腐败行为的职业风险;二是查找中层(股所长)岗位职业风险,根据中层负责人职责定位,查找其行政管理、执纪执法、财务列支等重要环节可能产生的职业风险;三是查找其他重要岗位人员(税收管理员及钱财物管理岗位人员)职业风险,这些重要岗位人员要对照岗位职责、工作制度,查找分析个人在履行岗位职责、执行制度、税收执法、钱财物管理等方面存在或潜在的职业风险。查找的主要风险包括思想道德、岗位职责、制度机制、业务流程、外围环境等“五类风险”。采取的途径:一是自己找、领导提、群众帮、组织评等方法找出职业风险点和易出腐败的薄弱环节;二是采取举报投拆、内部审计、执法检查、行风评议、问卷调查等监督渠道和手段搜集职业风险点和腐败苗头。
五、税务人员职业风险的防范与规避
围绕排查确定的各类风险,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防范措施,把职业风险防范理念和防控措施融入到干部管理和业务流程之中,形成“以岗位为点、以业务流程为线、以制度为面”的税务人员职业风险防范机制。
(一)抓住三个环节,按照五项要求,编织防控网络。开展岗位职业风险防范,重点要抓住“找、防、控”三个环节,通过“找”,有效识别工作岗位职业风险;通过“防”,从体制、制度、措施和实际运作入手,形成标准化、操作性强的防控模式和规范化的处置措施;通过“控”,把权力的监督制约贯穿于行政管理和业务运行的各个方面,牢牢控制和及时化解岗位风险,规避违纪案件的发生。实施要求:一是成立职业风险防范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岗位职业风险防范工作的组织领导;二是要构建职业风险防范责任体系,职业风险与具体的职务和岗位密切相关,涉及权力运行的每一个环节,所以职业风险防范,必须与各岗位的具体业务工作结合起来,与各岗位职责结合起来,将具体的措施和工作责任落实到第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形成责权明晰,防点清楚、监控到人的风险防范责任体系;三是要规范议事决策程序,程序是一种规则和约法,是事情进行的先后次序,体现为按一定的顺序、方式和步骤来做出决定的过程,程序正当、科学、公正,可以有效地促使权力正确运行。因此,要按领导岗位、中层岗位、其他重要岗位三个重点,突出抓好重大事项决策、大额资金使用、行政审批、税收执法、税收优惠、税负核定及钱财物管理等重要岗位人员业务处置和自由裁量权的行使,结合税务系统的实际,制定更为科学的议事决策程序规则,最大限度的防范和规避税务职业风险,为税收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四是要建立干部岗位定期交流工作机制,一个领导在一个单位、部门或一个岗位任职时间过长,尤其是长期在一个单位当“一把手”,容易出现唯我独尊、任人唯亲等特殊的关系网和利益小团体,成为滋生腐败行为的温床。因此,要建立、推行领导干部定期换岗、轮岗交流制度,这即是对干部的一种锻炼,也是对干部的一种保护;五是建立岗位职业风险网络监督体系。建立健全税务信息内外监督网络,将干部岗位职责、工作纪律等内容及时公开,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纳税人及人民群众的监督,形成内外结合、上下联动、人人参与、层层监督、群防群控的监督网络。
(二)实行“五个到岗”,建立“六项规避措施”,筑牢风险防火墙。针对查找出的岗位职业风险点,建立岗位职业风险防控措施,锁定履权界限,规范操作程序,做到“五个到岗”,即做到“防范教育到岗、制度建设到岗、责任落实到岗、风险预警到岗、监督追究到岗”,建立六项规避防范措施:一是建立岗位职业风险教育机制。加强对干部思想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打牢税务干部爱岗敬业、公正执法、优质服务、廉洁从政的思想基础,营造“不愿为”的良好氛围,这是防范和规避税务职业风险的第一道防线;二是建立职业风险防范制度保障机制。针对各级职能、决策机制,建立和完善“三重一大”议事规则,完善行政管理、税收执法、财务管理及责任追究等制度,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岗位,规范操作程序和流程,真正形成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的制度体系,为防范和规避职业风险提供制度保障;三是建立职业风险预警机制,通过岗位职业风险动态监控发现存在或可能发生职业廉政风险时,及时向有关单位或岗位个人发出预警信号,及时提醒;四是建立责任落实工作机制。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设计相应的岗位职业风险工作职责,并按干部管理权限由个人向组织做出岗位职业风险防范承诺,进行履诺保证,同时,通过信息监测、定期自查、上级检查、社会评议等方式,结合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以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对各岗位责任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对责任落实好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对责任未落实到位的提出批评或给予相应的组织处理;五是建立职业风险监督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岗位职业风险月查制,由职业风险防范小组定期组织专项督查,对职业风险防范承诺、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发现制度不落实,防控措施不到位的及时指出,责成整改,对不认真开展岗位风险防范机制建设,发生违纪违法案件的,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地税系统开展税务人员职业风险防范,是一项全新的系统工程,需要广大税务干部的积极配合和参与,只有坚持思想上的与时俱进,按照积极稳妥,循序渐进,注重实效的原则,做到反腐倡廉整体工作与岗位重点风险防范相结合,税收业务与风险防范管理相结合,才能确保税务人员职业风险防范建设取得实际效果。
第二篇:税务稽查与纳税风险防控面对面
房地产开发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营业税
1.预收帐款不按规定及时申报纳税
1)售房收入帐外循环,不申报缴纳营业税。随着近几年对房地产企业专项检查的不断深入,房地产企业在缴纳营业税方面已经基本趋于规范,预收的房款能够及时申报缴纳税款。但是仍然有一些房地产企业采取更加隐蔽的手段隐匿售房收入不入账,采取体外循环的方式,以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例如某房地产开发公司,检查人员在对该公司账务检查时并未发现异常,通过去房管部门调取相关的备案信息后才发现该公司有18套商品房已备案(说明已销售),但未申报销售收入达374万元,从而少缴营业税金及附加。
2)部分房地产企业将收取的售房款以订金、诚意金、会员卡等名义长期挂在“其他应付款”等科目,没有按照税法规定及时申报纳税,造成少缴营业税,2.人为调节纳税期限,造成各纳税税款的混乱
1)收入长期挂往来账,不申报缴纳营业税。目前将预收的购房定金及价外代收费用、滞纳金、销售收入及其他收入等长期挂在“其他应付款”中,不进行纳税申报是房地产企业常用的一种逃避纳税的手段。本次检查中发现:某房地产开发公司2008年与某公司签订合作开发协议将某项目土地及在建项目转让某公司,协议转让价格10186万元,该企业在2008年已收到转让款
9500万元,计入“其他应付款”科目,但一直挂账未按转让“销售不动产”税目申报缴纳营业税及附加
2)顶账房不办理过户,推迟申报缴纳营业税。用商品房顶账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和建筑公司之间常有的一项业务,房地产公司往往因为资金不到位而采取顶账方式支付建筑公司的工程款,但由于抵账房产债务纠纷不能办理过户手续,所以开发商也就迟迟不做收入延迟申报纳税。例如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将开发的某综合楼1#楼抵顶给某建筑公司,检查人员从账面及到房管局外调均未发现问题,通过实地勘察,发现已投入使用,又通过对销售科、办公室人员做询问笔录后才确认顶账,对其补缴了营业税。
3)部分房地产企业未按照规定将预收账款全部进行纳税申报,而是以资金紧张等原因进行虚假申报,而在下一纳税或以后进行申报,申报时开具的完税证为当期正常税款,没有加收滞纳金。如:对某房地产2010-2012检查发现其少缴营业税200多万元,企业辩解说已在2013年全部缴纳,并拿出完税凭证,检查人员发现其完税凭证的纳税所属期为2013,最终对其少缴纳的营业税做出了罚款百万元的处罚。3.代收款项未申报缴纳营业税
代有关部门收取的天然气开户费、有线电视初装费、物业费、办证费等代收费用未申报缴纳营业税。
5.出租房屋不及时申报缴纳营业税
有的企业与承租方签订租赁合同,约定付款日期,但企业
财务人员以未收到租金为由,未申报缴纳营业税。
4.视同销售收入,不申报缴纳营业税。目前房地产开发企业为了促销,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如销售附赠阁楼、储藏室、车位等,赠的阁楼、储藏室、车位有的有产权可以办产权证,有的只有永久使用权,但不管形式如何实际上应视同销售,如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销售给职工的一期住房84户各附赠停车位一个,应视同销售按市场价计算销售收入,补征营业税。
(5)将自购材料计入开发成本,造成建筑施工企业少缴营业税。这种情况在本次专项检查中比较多。如:某住房开发有限公司,2008-2009在开发成本中列支自购配电材料、及铝合金门窗安装费共计两百多万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六条规定:“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不含装饰劳务)的,其营业额应当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在内,但不包括建设方提供的设备的价款。”及国税发[2002]117号文规定,应补征建筑业营业税。
6.“拆一还一”营业税不及时申报,核算不规范。房地产企业用建造的本项目房地产安置回迁户的,以未决算、票据不全为由不申报缴纳营业税,或人为延期申报缴纳营业税。部分企业存在“拆一还一”核算不规范的情况,一种是收入成本均未作账务处理,造成税款流失;一种是有些企业只缴纳营业税,未作其他账务处理,造成收入成本核算不准确。
6.低价销售房屋不做纳税调整。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存在以
明显偏低的价格(以成本价或略高于成本价)销售到开发商或其亲属名下,未按照相同市场平均价格申报缴纳营业税。在稽查过程中,发现企业由将房屋销售给本企业职工或关系户、销售价格偏低的情况,未按规定申报缴纳税款。
(二)土地使用税
1.计算土地使用税的方法掌握不准确,出售房屋未按照合同约定交付的时间递减税款。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计算土地使用税时,对于未售商品房应缴土地使用税的计算,往往按年笼统计算,不能做到按项目逐月计算,企业财务人员在合同签订时间时就已将土地面积下账,而不是按照约定交房时间减少土地面积,造成少交或多交税款。针对这个问题我局自行研究设计了《土地使用税检查计算表》及其附表,通过计算占地率、登记核实每月的商品房销售面积、结余面积,可以准确按项目逐月计算城镇土地使用税取得很好的效果。(计算表及期说明附后)。如某房地产公司开发某项目,在计算土地使用税时,房屋销售后未减销售面积,通过运用检查表发现多缴土地使用税6138元。而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某商业街项目,通过计算表计算少申报土地使用税5.4万元。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某分公司通过此表计算两个纳税补缴土地使用税25.1万元。
2.(1)计征土地使用税的时间把握不准确。未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缴纳土地使用税。由于房地产行业的土地占用面积是随
着土地的购入和商品房的销售而不断增减变动的。在检查中,发现企业对增加的土地面积有的按取得土地使用证时间、有的按合同签订时间、有的按实际取得土地时间计算的(房地产企业大都存在以上三者时间不一致的问题);减少的土地面积有的按签订售房合同时间、有的按季度计算缴纳(即当季减少当季征收、当季增加从下季度征收)、有的按结转收入时间计算,未按照合同约定的交付时间申报缴纳土地使用税,而是在办理土地使用证后才进行纳税申报。有些项目已经开发而无土地出让合同和土地使用证,没有按照实际开发土地的时间申报缴纳。从而造成城镇土地使用税的计算错误。
3、房产税方面存在的问题
1.在计算房产税时将地价未并入房产原值,造成少申报缴纳房产税。
2.未及时将自用开发产品结转固定资产,不申报或少申报房产税。房地产开发企业自用开发产品现象比较普遍,有些企业房屋已使用几年而不结转固定资产,还挂在“开发产品”科目,不如实进行纳税申报;有些企业因各种原因工程未及时进行竣工决算,按预算估价申报,造成申报房产税计税依据偏低不准确。特别是售楼部已投入经营使用、却未及时结转入固定资产,造成少申报缴纳房产税。如此次在检查某房地产开发公司,该企业将开发产品-办公楼挂账多年,检查人员实地查看处于空置状态。经过检查人员到房管局外调,发现该开发产品已过户到该房地产
名下,实属于该房地产企业的“固定资产”,被查房地产企业不做账务处理,少申报缴纳房产税。
(2)用开发产品抵押贷款,未申报房产税。近几年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银行贷款门槛提高,很多房地产公司由于资金紧张就将开发产品到房管局备案后做假销售再到银行抵押贷款。虽然实际上未实现销售,未取得销售收入,但实质上开发产品已自用,应对其计征房产税。如在某房地产开发公司检查时,通过到房管局外调发现其于当年5月已将9号商品房办理房产证,用于抵押贷款,但未申报缴纳房产税5.4万元。
3.房产计税原值暂估入账不及时调整,少缴房产税 房屋在办理验收手续前已使用,因未办理竣工决算,房产原值按暂估价入帐,缴纳房产税,后期决算后未按决算价补缴之前的房产税。
6、土地增值税方面存在的问题
(1)纳税人土地增值税清算意识淡薄。从2006年《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6】187号)文件要求达到清算条件的纳税人要进行清算以来,自治区地税局、银川市地税局都先后下发了文件并从2007年开始开展清算工作,但直至今年在检查中发现企业仍不太重视,达到清算的项目也不及时清算。即使稽查局已清算过的项目,又发生销售的也不主动申报。如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所开发的某小区、某市场营业房、某项目一期、某项目二
期、某项目三期项目以前已清算,而剩余库存又销售未申报缴纳土地增值税达53.4万元。
(2)土地增值税的政策把握不准确。(1)大多认为应按整体开发项目计算土地增值税,这样整体项目中既有增值的、又有未增值的,人为相抵致使少缴或不缴应缴的土地增值税。如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其开发的某项目一期住宅7栋楼总体计算增值额未超过20%,免征土地增值税,但其中有一栋楼是非标准住宅,应单独核算计征土地增值税,经计算补交土地增值税6万多元。(2)部分纳税人对土地增值税的预缴政策理解存在差异,在预缴土地增值税时并未按照规定区分非普通标准住宅和普通标准住宅,而是按照“预收账款”贷方发生额全额预缴土地增值税,从而将普通住宅收入也预缴了土地增值税。造成多预缴土地增值税。
(3)开发成本、费用票据不规范或不齐全。计算土地增值税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确认扣除项目,而取得土地使用权支付地价款及房地产开发成本占总扣除项目绝大部分,并且是计算房地产开发费用和加计扣除金额的基数,对计算土地增值税影响甚大。根据规定,允许计入扣除项目的应当是合法有效的凭证,但许多纳税人由于资金拖欠等种种原因,工程竣工决算不及时,往往有相当数额的开发成本无合法凭证或凭证不符合规定,造成开发成本不真实,无法正确计算土地增值税。
(五)契税方面存在的问题
(1)申报不及时。经检查发现,相当一部分企业存在未及时申报缴纳契税的问题。此税种自2005年1月移交地税局征收已经五年,还是有房地产企业不主动申报缴纳,能不缴就不缴,等到稽查出来才缴纳。此次检查共查补契税1717万元。
(2)契税缴纳的计税依据掌握不准确、主动申报纳税意识有待提高。一些房地产企业发生的拆迁补偿费、城市配套费、“拆一还一”视同销售收入未申报缴纳契税。检查中发现一些纳税人在申报契税时只按缴纳给土地管理部门的“土地出让金“申报契税,而忽视了拆迁补偿费的计征。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的某项目地价款426万元缴纳了契税,但拆迁补偿款52万元,未缴。
(3)对契税的纳税时间掌握不准确造成少缴。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认为只有办理土地证时才应申报缴纳契税,从而未申报缴纳契税。通常房地产开发企业签订土地转让合同时间早于土地使用证办理的时间,一些企业往往按土地使用证的时间确定缴纳契税,造成延迟申报。
4、印花税方面存在的问题
大部分企业一般对房屋销售合同和会计账簿的贴花比较重视,而对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建筑工程承包合同、技术转让合同、拆一还一协议、抵账合同的贴花不太清楚也不重视。特别是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花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解释和规定通知》: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书据(合同)不属于印花税列举征税的凭证,不贴印花。但从2006年11月
27日起,根据《关于印花税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家对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按产权转移数据征收印花税。很多企业财务人员对此政策不甚了解造成少贴印花。如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008年签订的土地出让合同1916万元未按“产权转移数据”万分之五贴花。某房地产开发公司2008年签订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10186万元未贴花。
(七)个人所得税
1.发放的福利未并入工资薪金所得,未计算扣缴个人所得税。有的企业财务人员为了减轻工作负担,采取将发放的津贴补贴,奖金等,不并入当月工资薪金,而按照所发放金额直接用适用税率,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致使使用的适用税率偏低,造成少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2.企业赠送礼品未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企业在年终总结、各种庆典、业务往来及其他活动中,为其他单位和部门的有关人员发放现金、实物或有价证券。未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3.企业向个人支付的借款利息未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房地产开发企业因资金困难,向个人借款或以个人财产抵押借款的现象较多,在支付个人利息时利息时往往忽略了个人所得税的代扣代缴。如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在开发某市场时向个人筹措资金,于2007年支付个人利息42.9万元,未按20%的“股息红利所得”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8、企业所得税方面存在的问题。
(1)收入不入账,不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在前面讲营业税问题时所说问题,同样存在于企业所得税,如售房收入不入账、顶账收入体外循环,视同销售收入不及时做账等,企业采取各种手段隐匿收入少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
(2)预收账款不按规定预缴企业所得税。因房地产商开发的资质不同发放预售证的时间的也不相同,开发商从开始预售楼盘到楼盘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少则数月,多则两三年。在此期间开发商会陆续收到商品房的预收款,这部分预收款可达总楼价的50%以上。一些开发商明知收到预收款就要纳税,却隐瞒转移预收款项,或者直接把未完工、成本未归集完整,就预转开发产品的成本。造成企业当期的会计利润不真实。造成企业所得税少缴。
(3)不按规定确认销售收入及销售成本。一是不按收入与成本相配比的原则确认销售收入及相应的销售成本,而是将销售款长期挂帐“其他应付款”、“预收账款”,造成帐面长期亏损。二是将几个项目的成本混在一起造成结转成本不准确。通过运用我局设计制作的《房地产检查计算表》中的《销售收入分类汇总表》、《房地产开发企业分项分楼成本计算表》及《企业王产品成本计算调整表》可以清晰的按项目、楼栋计算应结转的收入和成本。三是利用成本核算特点虚增成本。目前多数房地产企业结
转销售成本的方法是以每平米的单位造价×销售面积的金额来结转成本。由于项目开发周期跨度一般在1年以上,企业开发项目中的单位项目较多,对口的施工单位、供料商多,项目开发早期财务不能及时的取得各项目的“工程结算单”,所以在会计核算单位造价时往往使用以预算造价计算单位成本的方法。企业的财务人员利用这一特点,自行加大早期单位平米的计划预算造价,预转成本,从而达到少缴企业所得税的目的。
(4)多列利息支出。一是房地产企业为筹措资金而发生的利息支出按规定应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在商品房竣工决算前发生的财务费用作为“开发成本--间接费用”,在项目完工前进入开发产品,随同收入结转销售成本。但大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将商品房竣工决算前发生的财务费用直接作为期间费用在税前扣除,不按规定予以资本化,造成所得税滞后。如某房地产2008年将应资本化的利息402万元一次性列支财务费用,挤占当前利润。二是由于现在银行对房地产公司的贷款门槛提高,一些小的房地产公司只能从其他渠道贷款如小额贷款担保公司、及个人贷款,其支付的利息往往高于同期商业银行的利息。但房地产开发企业不主动做纳税调整。如某房地产开发公司,2007年开发成本中列支从小额贷款公司利息99.6万元,利率高达20%,调增应纳税所得额80.6万元。
(5)总、分公司所在地预计毛利率不同造成新的税负不公。2009年4月,自治区地税局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房
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通知》的通知(宁地税发【2009】60号),对非经济适用房开发项目位于其他地区的,计税毛利率确定为5%,同时规定对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未完工开发产品取得的收入,先按预计计税毛利率分季(或月)计算出预计毛利额,扣除相关的期间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后再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如计算出的预计毛利额扣除相关的期间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后小于零的,此部分不再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这样,贺兰、永宁两县房地产开发企业预计毛利额为负数,不能预计所得税,而这些公司预收账款税额很大,常常不能及时结转收入、缴纳企业所得税,特别是一些在银川的总公司,在银川的开发项目预计毛利额较大,距离银川很近的分公司在两县开发的项目却不能预计毛利额,并且这些项目距离银川很近,执行着不同的税收政策,造成了新的税负不公。
(二)建筑业存在的问题
1、企业的收入与实际收到的金额不一致,营业税金及企业所得税不能及时缴纳。
(1)企业只是按照发票开具的金额申报收入,而发票所开具的金额有时要比实际收到的金额小,企业将这部分款项记入借款,未能及时缴纳营业税及企业所得税。
(2)有些预收的工程款因未开具发票挂在往来帐中未作收入,未能及时缴纳营业税金及企业所得税。
2、建筑企业统一实行核定征收会造成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管理局对企业的财务放松了管理。导致建筑企业财务核算不健全。
(2)发票的管理失控,导致相关企业逃税。首先是从事建筑材料生产及销售的企业偷逃增值税,其次是部分与房地产有关联关系的建筑企业虚列建筑成本,导致有关联的房地产企业成本增大,造成房地产企业偷逃企业所得税及土地增值税。
3、企业未分项目核算,不符合国家税务总局对建筑企业税收管理的要求。
按照国税发[2006]128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不动产、建筑业营业税项目管理及发票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精神,企业应建立项目管理台帐,按项目对工程收入、成本进行核算。但企业全部都采用以开具的发票计收入,每个项目进度以及开具的发票金额一律不能区分,无法按项目核对申报税款是否准确,同时给管理所的日常管理和稽查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4、外出施工企业项目所得税核算不准确。
对于外出企业施工项目未能按时结转收入。因为未实行分项目核算,企业本地、异地项目不能准确地划分,从而不能准确的核实本地与异地的工程收入,造成异地工程收入少缴或迟缴企业所得税。
(三)交通运输业存在的问题
1、企业财务人员对车船税完税凭证管理不到位
我们在对某运输有限公司进行检查时,发现该纳税人的财务人员对企业租入的个人运输车辆只能提供部分车船税完税凭证,剩余车辆无法证明车船税已缴纳。按照《车船税暂行条例》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车辆、船舶的所有人或者管理者为车船税的纳税人,应当依照规定缴纳车船税”的规定,承租方作为管理人是该租入车辆的纳税义务人,但因完税凭证保管问题,检查中无法确定车船税是否缴纳。
2、企业财务人员对车船税政策概念模糊
《车船税暂行条例》中明确规定,载货汽车或者专项作业车是以“自重每吨”为计税单位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车船税征管若干问题的通知》第五条指出“对能够获得总质量和核定载质量的,可按车辆的总质量和核定载质量的差额作为车辆的自重”。我们在对某公司检查时,发现该企业对总质量、核定载质量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因此在计算申报缴纳车船税时有时按总质量为计税依据申报、有时按核定载质量为计税依据申报,最终导致车船税没有足额申报缴纳。
(二)金融等高收入行业
1)营业税的主要问题:一是金融企业将不属于农户小额贷款的利息计入了免征营业税的农户小额贷款利息;二是保险企业未按规定代扣代缴税款;三是邮电通信企业申报代理服务收入时,将邮电通信业的3%税率错按服务业税率5%进行申报;四是实行收支两条线的企业,收入全部通过财政专户上交,再按支出计划由财政拨款,企业未按总收入申报,而是按财政拨款申报;五是将5%税率的设计费代开为3%税率的工程发票且不做收入,少缴
纳税款。
2)土地使用税的主要问题:金融企业无偿使用行政单位的房屋,没有申报缴纳税款。
3)企业所得税的主要问题: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单位收到经营收入未按照“权责发生制”而是按照“收付实现制”来结转经营收入、经营成本。导致少计收入、虚增成本、少缴税款。
4)个人所得税的主要问题:一是企业发放的应计税福利未并入工资薪金所得;二是发放的季度奖金未并入发放当月工资;三是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即年金)未按照规定计算扣缴;四是车贴未并入发放当月的工资薪金总额;五是住房公积金扣除限额超过规定标准;六是组织职工旅游的费用未并入工资薪金;七是企业申报的股权转让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如平价和低价转让等)且无正当理由,未按主管税务机关参照每股净资产或个人股东享有的股权比例所对应的净资产份额进行申报;八是企业赠送礼品未按照“其他所得”税目申报;九是年薪制未经报批适用程序不合法;十是发放给职工的行业荣誉金、效益奖未并入工资薪金而单独计税,少缴税款。
(三)广告行业
1)营业税的主要问题:一是企业实际用票大于申报收入;二是在合同约定的收款期内应计而未计收入;三是在取得收入后,长期挂在“其他应付款”中不申报;四是用实物抵顶广告费,不申报收入;五是将不属于广告发布的费用抵减了收入;六是因政策理解错误,误认为已缴纳了文化事业建设费就不缴纳营业税;七是将服务业发票错开为低税率的建筑业发票,导致少缴税款。
2)印花税的主要问题:签订的房屋租赁合同、技术合同、广告发布合同等未按规定贴花,少缴税款。
3)水利建设基金的主要问题:申报时未按全额收入申报,而是按抵减广告发布费后的差额收入申报,造成少缴税款。
4)文化事业建设费的主要问题:混淆业务类型,将营业税“服务业-广告业”税目错用为“其他服务业”税目,造成少缴费。
5)企业所得税的主要问题: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广告企业将10%应税所得率错按4%应税所得率申报,造成少缴税款。
6)个人所得税的主要问题:一是企业在为与其没有雇佣关系的设计人员支付设计费时,未按照“劳务报酬所得”代扣代缴;二是企业对销售提成未合并入当月工资申报,造成少缴税款。
(四)邮电通信行业
一是部分快递业申报营业税将“邮电通信业”税目错按 “服务业”税目计征;
二是快递企业账面只反映揽收业务开具发票的收入,而未反映派送业务的收入,申报不完整,造成少缴税款。
(五)其他主要问题:
1、车船使用税的主要问题:企业财务人员对车船税完税凭证管理不到位,部分丢失,无法证明车船税是否缴纳,造成补缴。
2、发票的主要问题:一是企业“代开”和取得列支成本费用的发票出现假发票;二是管理局为了更好地加强对规模较小的广告企业的日常管理,有时采取对个别广告企业所使用的地税发票进行“代管”,“代管”期间历任几届税收管理员,由于交接手续不全等原因,致使所“代管”的发票丢失。
第三篇:浅析如何有效防控基层税务人员廉政风险
浅析如何有效防控基层税务人员廉政风险
苍山县国税局局长 朱勇建
信息来源: 山东国税网站
点击次数: 1675 字号:【 大 中 小 】
反腐倡廉是各级税务机关一项长期性、持久性工作,而基层一线的税务人员肩负着为国聚财、为民执法的重任,直接与纳税人打交道,处在利益分配的焦点上,受各种不利因素影响,很容易产生以税谋私、为税不廉等问题,必须时刻注重有效防控和化解廉政风险,警钟长鸣,绷紧廉政建设这根弦。
一、当前基层税务人员不廉洁行为的主要特点
(一)从行为人群上看,多在基层执法一线
由于基层国税人员处在税收执法第一线,直接负责各项税收业务的办理,与纳税人紧密联系,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利益的包围和诱惑,部分纳税人认为只要与税务人员处好关系,就可以在税收上捞到“好处”,结果基层税务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自觉和不自觉被那些“有心人”当成了重点腐蚀、拉拢的“目标”。由于税收征管范围广,基层税务人员分散,不便于有效监督,加之个别基层税务人员意志不坚定,执法随意性大,从而导致了各类为税不廉甚至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二)从行为主体上看,多是基层领导骨干
目前各基层税务分局大多负责2-5个乡镇的税源管理工作,基层分局长掌握一定的权力,长期工作、生活在基层,在廉政建设上常会陷入“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群众监督太浅”的境地。他们工作经验丰富,了解管理体制、机制和制度上存在的漏洞,一旦个别基层领导干部放松主观世界的改造,经不起权与利的考验,就可能导致为税不廉的行为发生。从已查处的案例分析,分局领导班子集体违纪违法成为一个新特点,一个案件往往涉及多人。
(三)从行为时间上看,连续作案性质明显
基层税务人员涉税违法行为往往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步蜕变的过程,从一开始拒绝吃请到逢请必到,从收受小礼品及烟酒到收受礼卡,再到收受现金,从第一次忐忑不安地收受钱财,到以后习以为常地收受贿赂,甚至主动经营权力索贿,贪心逐渐膨胀,胃口越来越大,一步步走向犯罪的深渊。由于隐蔽性强,监督不到位,一些税务干部首次作案后未被及时发现,致使其胆量变大,连续作案,多次作案,有的持续数年,直至案发为止。
(四)从涉及领域上看,渎职行为较为突出
渎职行为是基层税务人员面临的主要廉政风险之一,特别是以违法使用税收执法权为代表的税务人员渎职行为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收人情税、关系税,超越权限减免税收,使国家税收遭受重大损失;违反执法程序,超越职权,滥用职权侵犯纳税人的权益;对依法应处罚的税收违法行为不处罚,对应从重处罚的从轻处罚,将本应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不依法移交司法机关等等。
二、基层税务机关不廉洁人员的心理状态分析
一是自欺欺人的侥幸心理。这是腐败分子较为普遍的一种心理特征。由于之前的类似行为未被发现而一次次地逃避了处罚,促使他们更加变本加厉地实施违法行为。持这种心理的人员认为,自己行为隐秘,方法巧妙,手段高明,天衣无缝,不会出问题。况且别人既然送礼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送礼的是“朋友”不会出卖自己。在这种自信能侥幸过关的心理作用下,放松了自我约束,最后成为别有用心人的利用工具,走上了违法乱纪的道路。
二是爱慕虚荣的攀比心理。一些基层税务人员看到一部分人暴富了,看到别人购高档住宅,购豪华轿车,穿名牌服装,进出高档酒店,于是心理上出现了失衡,产生了失落感和压抑感,开始私欲膨胀,盲目攀比和追求本不该属于自己的东西,并在尝到“甜头”后,往往一发不可收拾,甚至变得疯狂起来,听不进组织和领导的教育,反感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开始走上利用职权谋取个人非法利益,直至坠入违纪犯罪的深渊。
三是小节无妨的盲从心理。有些人认为,只要不犯大错误,不搞大腐败,小错误小毛病组织上会宽容原谅的;自己觉得现在社会上的风气就是这样,找人办事要送礼,不送礼就办不成事,既然人家都收,甚至有人贪婪地收,自己零零星星收一点也是正常的,是小事,算不了什么,无损于大节。这样慢慢地在思想上逐渐放松了警惕,由看不惯到看得惯,由不敢干到跟着干,由小节不保到大节有失。
四是心存不满的补偿心理。由于基层职数有限等种种原因,有的人认为自己在职务上没有得到提升,在工作上没有得到信任,在待遇上没有得到满足,总觉得社会和单位亏欠他的,于是就牢骚满腹,甚至破罐子破摔,产生找平衡的补偿心理,搞起了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把戏,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和工作的便利,去弥补自己所谓的“损失”,以致成为别人的俘虏。
五是难以自控的矛盾心理。面对金钱和物质的诱惑难以自控,一些基层国税人员产生了用手中权力捞一把的念头,但慑于法律威严,缺乏以身试法的勇气。然而,当金钱和物质的诱惑占上风后,最终还是被利欲熏昏了头脑。在尝到“甜头”的同时,又摆脱不了紧张与恐惧,害怕自己的罪行暴露后,身败名裂,累及亲人,因此整日工作、生活在惶惶不安的紧张气氛中。
六是心安理得的交易心理。一些基层人员认为,自己辛辛苦苦干工作,为国家、为单位作出了贡献,吃一点、喝一点、拿一点是人之常情,是合理“回报”。也有人认为,为别人办了事,帮了忙,自己从来没向别人要过,都是人家主动送的,“投桃报李”是应该的。持这种心理的人由于利令智昏,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所以在利益面前常常表现为不择手段,力求把手中的权力作为资本,进行钱权交易,以税谋私。
七是孤注一掷的赌博心理。这种人崇尚“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拜金主义哲学,在金钱的诱惑下,只要能捞到好处,得到经济上的利益,什么违法的事都敢干,什么党性原则、荣誉尊严、道德良心甚至自由生命都可以置之脑后。在“有权时捞一把,案发了自认倒霉,不被发现就赚了”的赌徒心理驱使下,胆大妄为,顶风作案,明知早晚要翻船,仍敢于以身试法。
八是为公无过的无畏心理。有些人头脑中存在“只要为公,自然无过”的认识,把“我不是为了自己”当成理直气壮的借口。在这种心理支配之下,他们置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于不顾,滥用权力为小集体、小单位谋取利益。目前“集体腐败”已成为为税不廉行为的一种新倾向,其实质就是行为人期望通过集体决策分散责任以逃避惩罚。
三、防控和化解基层税务人员廉政风险的建议
(一)教育讲廉,防止思想失衡
一是经常性教育。基层国税部门要制订防范廉政风险学习教育计划,经常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认真落实思想分析、个别谈心交流等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制度,真正做到用心了解、留心观察基层干部的思想状态,及时准确地掌握同志们的真实思想,切实解决基层税务干部思想意识上“想什么、干什么、比什么”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疏导和教育工作,使广大税务干部真正懂得“人要怎么做、权要怎么用、法要怎么执”,正确对待权利、地位和自身利益,做到对个人负责、对单位负责、对国家负责。要经常性进行党纪法纪教育,增强广大国税干部的党性观念和法纪观念,用纪律和法律规范大家的行为。
二是警示性教育。用大量的案例进行以案说法教育,分析违法犯罪的主客观原因,探索预防和化解廉政风险的有效途径,提醒大家在工作中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算好“四笔账”,远离“四条高压线”,做到“三不两正常”,即不受礼、不吃请、不说情,与纳税人保持正常融洽的征纳关系,在内部保持正常和谐的同志关系。对系统内少数违法案例进行剖析,揭示行为人的思想演变过程和思想根源,从反面警示税务干部引以为戒,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自觉做到不正之风不染,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事不干,让大家懂得“平安就是福,自由值千金”的深刻含义,牢牢筑起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三是针对性教育。根据教育对象实际,分层次、有针对性地确定教育内容,把对重要岗位人员的廉政风险教育作为党风廉政教育的重点,突出因人施教、分类教育。在时间安排上,有针对性地抓好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期间的廉政风险防范教育工作,防止“节日病”发生,保证在节日期间任何单位和个人,不以任何名义、任何理由收受纳税人的礼金、礼券、礼品、礼物,不接受纳税人的宴请。同时,还应给每名税务干部发一封廉政公开信,为做好节日预防工作“提神醒脑”;给每位干部家属发一份慰问信,常吹“廉洁风”,做好“廉内助”,不断拓宽廉政风险教育渠道,积极营造反腐倡廉的良好氛围。
(二)排查析廉,防止风险失察
一是排查重点风险环节。通过梳理、细分、排查,针对日常税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以及税务管理、税款征收、发票管理、纳税检查、税源监控、纳税评估、行政许可、队伍管理等环节存在的普遍性、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进行归纳分析,从中找出带有共性和规律性的问题,查找风险点,把全部工作事项中可能遇到的风险明确无误地标示出来,把风险防范意识融入日常税收工作中,对所有可能发生的廉政风险实施有效控制。
二是排查重点风险岗位。对所有岗位的风险点进行科学分析评估,重点排查基层一线执法人员和基层领导干部。要针对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查找廉政风险点,使每一道工作程序、每一个工作岗位、每一名工作人员相对的廉政风险点明晰化。要充分考虑不相融职务相互分离的制衡要求,细化和明确工作职责,合理分解岗位权力,搭建起分权制约、前后控制的岗位职责体系,把源头预防的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和具体人员,实现岗位、职权和责任的有机结合。
三是完善风险预警措施。查找到廉政风险点之后,要对廉政风险进行评估,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度量、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几个组成部分。开发应用廉政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在目前税务系统已有的各种征管软件的基础上,增加廉政风险提醒模块,重点抓好关键风险岗位预防管理,尤其是具有执法裁量权及行政决策权的岗位,对这些重点岗位分析风险成因,从中找出关键成因,将关键成因量化,确定其度量,分析确定导致风险事件发生概率,明确关键风险指标,建立风险预警系统,跟踪监测税收执法权与行政权力的行使,提醒、预警各相应操作程序所产生的潜在廉政风险,即当关键成因数值达到关键风险指标时,发出风险预警信息,一旦出现预警,立即实施风险控制措施。
(三)制度束廉,防止管理失控
一是建立领导责任机制。基层各单位各部门的一把手要成为防范廉政风险的第一责任人,建立健全内控预防体系建设组织领导机制,完善定期述职、述廉、议廉、评廉制度。同时,建立领导、部门、岗位责任制“三位一体”的责任体系,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强化过错追究,有效防范和化解廉政风险。
二是建立制度制约机制。在执法环节上进一步完善岗责体系、优化权力配置、突出税收管理员和涉税审批关键部位的管理,努力形成权力层层分解、工作环环相扣、相互监督制约的科学严密的管理链条。健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廉政档案制度、廉政奖金制度、礼金礼品上交登记制度、八小时之外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制约机制。在内部行政管理上,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经费使用审批制度、固定资产使用管理制度,保证财物管理不出问题。
三是建立执法责任机制。建立全员执法责任制体系,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结合税收工作实际,制定并细化岗位执法责任制,进一步推行执法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做到以事设岗,以岗定责,明确每个岗位的主要工作职责和操作要求。严格执法责任过错追究制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要监督、侵权要赔偿、违法要追究。
(四)监督促廉,防止执法失当
一是完善内部监督。基层税务部门应做好内部兼职监察员的聘任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熟悉基层工作及人员思想状况的特长,密切配合税务纪检监察部门开展工作,共同抓好“两权”监督。要把监督制约的重点放在那些权力相对集中的重点人员、重点部位、重点环节上。特别是从事税款征收、税务稽查、一般纳税人认定、发票发售和出口退税等税收一线重要执法岗位的工作人员,最大限度地减少税收执法的随意性。认真落实交流轮岗制度,积极组织干部特别是税收一线执法人员和重点岗位人员的交流轮岗,努力从体制机制上治理为税不廉的问题。
二是强化外部监督。应在人大、政协、纪委、政府有关部门、公检法司、新闻媒体等部门,聘任特邀监察员和行风义务监督员,对国税工作进行明查暗访和监督。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及时公布税收政策法规、行政许可项目和税收征管制度规定,公开税收管理服务的岗位职责、办税程序、服务标准、办税时限等内容,主动接受纳税人监督。要通过座谈会、联席会、个别走访、发放调查信等形式,广泛听取对预防工作的意见,为基层国税部门防范和控制廉政风险工作出谋划策,形成一个触觉灵敏、反馈及时、行动快捷的社会监督体系。三是落实责任追究。对在“两权”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和违法违纪案件,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和环节,依纪依规及时严肃惩处,绝不姑息手软,以达到处理一个、教育多数的目的。对纳税人反映强烈、办事不公、态度不好、故意刁难、失职渎职、索贿受贿的税务人员,一经查实,按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戒勉谈话、调离岗位、反思待岗、行政处分等处理,涉及犯罪的移送司法部门立案处理。针对案件中暴露出来的苗头性问题和薄弱环节,不仅严格进行责任追究,还应组织全体税务干部认真剖析,举一反三,查找发案原因,并健全制度,强化管理,堵塞漏洞,有效防范和化解基层国税人员的廉政风险。
第四篇:强化风险防控管理,化解税务行政风险
强化风险防控管理,化解税务行政风险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依法治税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各界关注税收的程度在不断提高,纳税人的税收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也在不断加强,税务机关人员因执法不当、执法错误、服务不到位或行政不作为引起的不良后果的事例数量逐步上升。本文从行政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入手,提出了如何避免、预防和化解税收行政风险的建议。
关键字:风险、管理、控制
一、转型中的基层税务机关
探索建立多部门参与、多环节协调、多层次监督的税收执法内控机制是国家税务总局在加强执法监督方面的重要思路:税收执法过程中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以及内部控制环境、控制手段较为弱化的状态,决定了在税收执法过程中强化税收执法内控机制建设。与此同时,随着税收理念的重大变化,我国税收管理将从“纯管理时代”、“微笑服务时代”向“管理与服务一体化”的现代纳税服务体系格局迈进。在注重行风建设的同时,将执法和服务结合在一起,以“始于纳税人需求、基于纳税人满意,终于纳税人遵从”这一纳税服务理念为主线,注重防控对税务行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正确树立税务机关的公众形象,实现建设和预防并举,努力创建和谐征纳关系成为了我基层税务机关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
二、税收行政风险的主要表现
1、系统内部对行政执法风险的认识不到位。社会公众涉税维权意识及能力日益增强,纪检监察机关、新闻媒体对税务部门的关注度和监督力度日益增加,加之税收工作任务重、责任大、专业性强、矛盾多等特点,使得税收行政风险日益加大。但,在系统内部仍然存在以下问题:部分税务人员素质不高,在执法时错误理解和适用法律依据,造成一定程度的执法风险;法制观念淡薄,部分税务人员因缺乏法制观念,有时出于方便纳税人考虑,有时为了简化工作,有时出于应付征管质量考核或其他目的,代纳税人办理相关税收事宜而造成执法和服务风 1
险;疏于管理,由于部分税务人员在税务管理工作上存在把关不严、调查不实的情况造成了执法风险的存在;怠于履责,部分税务人员由于思想懈怠等因素未及时履行法定职责引起的税收行政风险。征、纳双方的意识的需要同步提高。
2、行政执法风险防范机制尚未建立。虽然组织重视行风建设,采用教育、培训等多种手段加强干部职工素养,但是个人素质能力提升需要阶段性,突发的个人非正常行为对组织形象存在很大的风险隐患。近年来,税务系统在开展税收执法监督、加强内部控制方面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强化行风建设、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初步建立了对税收行政过程监督制约的制度。但目前国内税务系统普遍存在重事后监督、轻事前防范;重单方面问题整改、轻普遍问题全面规范等情况。导致执法问题屡查屡犯,内部执法检查风平浪静,外部检查问题较多的状况。要建立营造公正、廉洁、高效的执法环境,在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同时,必须先建立执法风险防范的内控机制。
3、控制活动的精细化、专业化需要进一步加强。目前基层认为该点主要存在的风险点在于,没有很好的把握痕迹管理。从执法检查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基层执法工作中不正常的现象,以及纳税服务大厅服务过程中投诉问题分析,主要是没有有效地记录工作痕迹。痕迹管理既是对基层执法风险、明确监管责任的需要,同时也是税收征管系统和基层管理服务平台理念的体现。更是“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的工作作风的体现。在服务工作中,服务项目的痕迹化更有利于纳税人把握涉税事项的办理,避免了说你服务差“有口难辩”的尴尬。在服务内容不到位的纠纷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4、社会化信息沟通机制不够健全,以税务系统为主的正面宣传力度不够。历史观念性认知对地税服务形象的提升存在阻滞,小事件的社会跟风现象严重,由于信息不对称、宣传不到位、反馈渠道不畅通,使得舆论无法将征、纳双方放在公平合理的平台进行比较。宣传和意见反馈依然停留在你来我往的阶段,主动性的缺乏导致只能在出问题后寻求应对策略。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解决过程的时间过长,无法合理控制不良影响的扩散。
三、对税收行政风险防控的建议
1、建立风险防控体系。加强税务部门的内控预防体系建设,是实施依法治
税、促进反腐倡廉的有效途径,也是构建法治、效能政府的必然要求,而对于担负具体税收管理工作、实施具体税收服务的基层税务机关来说,这更是一项不可回避的重点工作。
在建立这个风险防控体系的过程中,首先要以我们的“目标客户”——纳税人为导向。所以,建立纳税人满意度评测指标体系并开展相关分析是首要的。了解纳税人需求,借鉴国际经验,才能积极构建因地制宜、因人而需的现代纳税服务体系。此次借助民主评议、行风建设的东风,围绕地税中心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把民主评议工作与“创先争优”、“三思三创”、“千局万站优环境促发展推进年”、创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以及“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以民主评议行风为载体,以优化纳税服务、提高工作效能、提高满意率为出发点,将各项制度规范化、条例化、将防控体系文字化、人心化,为建立起有实效的风险防控体系提供可靠的目标导向。
第二,当前基层税务机关的对外的主要工作包括三方面:一是税收管理,二是行政管理,三是纳税服务。所以在建立风险防控体系的时候,也要紧紧围绕这三大主体展开,建立完备制度、机制、以税收业务为导向,将制度贯穿、渗透到税收征、管、查的所有环节,消除风险控制的“盲点”。
第三,就是要依照制度改变我们的工作流程,引入风险管理的理念,加强潜在风险的预见和控制,是税收管理的现实需要。当前,税务行政风险包括执法风险和服务风险两个方面,在建立风险防控体系的同时,要加强岗位的风险评估,找准风险点,并针对其建立条规具体、有可操作性的风险管理流程。针对某些可预见风险,可以适当调整和改善当前的工作流程。
2、强化税务行政管理。税收服务,主要从“三化”着手:(1)监管常态化。开展对纳税服务和税收执法情况的第三方抽查和定期自查,全面建立服务质量反馈的档案化管理,建立税收执法文书录入数据准确性的抽查和税收数据的逻辑比对机制。(2)服务书面化。在硬件上完善服务风险的防控,设施到位,服务到位。可以提供书面资料的尽量提供书面资料,如一次性告知书、一次性告知卡;对不清楚纳税事项的纳税人,可以采用书面化告知,并保留相关资料。(3)导税标题化。在设立导税员、值班长的同时,将经常发生的涉税事项以及群众关心的内容标题化,在服务大厅设立专区张贴,减少服务对象在讲解过程中的误解,同时也提升地税部门服务的形象。
对税收执法过程中的行政风险防控,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切实加强税务机关的痕迹管理。首先要将所要纳入痕迹管理的内容以及开展痕迹管理的具体要求确定下来。其次要明确要求,培养干部职工的良好习惯,积累日常管理工作的“痕迹”,在工作环节无论是依申请事项或依职权事项或服务事项都要即使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归档、保管各类资料。在保证数据和资料的连续、完整与准确的前提下,要求行政事项有重点的记录和保留佐证,并安排专人及时装订、归档。对列为特别监控的人和事,要实行一户一档制。注重内部工作中的痕迹记载,就可以减少内部的工作扯皮;注重外部工作的痕迹取证,则可以减少因外部证据链条不完整而造成的纠纷,从而减少行政执法风险。
3、提升干部自身素质。首先要改变干部队伍中对风险防控认识不到位的现象,由于长期以来税务部门内控预防教育力度不够,部分税务执法人员存在执法不严、行为失范的问题,不作为、乱作为以及自由裁量权过大等问题时有发生,缺乏必要的风险防范意识。此次,可以民主评议行风建设为契机,建立规范化机制,全面提升税务干部队伍的执法素质和服务能力。自身队伍素质的提升是应对风险的最好武器:一是加强全市有关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工作相关文件的学习;二是加强税收法律知识学习培训,提高税务干部业务素质;三是加强税收执法风险教育,强化干部职工风险意识。特别是要通过典型案例剖析对税收执法和纳税服务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深入开展风险防控的宣传教育,全面提高税收征管人员执法风险和责任意识,强化纳税服务和风险防控的概念。
4、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地税系统长期致力于要求公民依法纳税的宣传,对地税公平执法、税收服务于民的形象化、案例化宣传不够,在主动建立财税干部正面形象方面有所欠缺。下一步在宣传的角度上应有所调整,要加强纳税服务体系的建设,力创纳税服务品牌,将品牌的推广媒体化、网络化,主动建立群众对地税系统新的感官。同时,对税收从入到出,如何用之于民、用之效果如何的宣传力度要加强,明明白白晒晒账本,能赢得更多群众对税收事业的支持和理解。
在正面宣传的同时,也要加强反面回应的能力。如何将负面事件回应好,得到群众和社会的理解,变成正面的宣传也是一个课题。目前,防控群体性跟风差
评事件,努力营造一个公平、和谐的舆论环境非常重要。基层税务机关的信息报道和政策宣传要走出小机关,将个性化服务和办税服务厅的建设进程展现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同时借助QQ、微博、传媒体开发更多的服务渠道,切实提升服务质量。建议着重培养地税干部积极争取舆论监督支持的智慧和行为,同时支持新闻每体通过舆论的力量维护征、纳双方的应享权利、应尽义务,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5、作好应急处理预案。首先,要畅通与外部的沟通、投诉渠道。根据宁波市局对纳税服务培训的相关内容,借鉴《宁波市地方税务局办税服务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意见征求稿,根据实际情况中出现的冲突情况,基层对在纳税服务中可能出现情况做了以下归纳:一是服务提供者自身负面情绪带来的非系统性服务风险,主要以自我和群体心理辅导为主;二是服务接受者观念性或突发性负面情绪带来的非系统性服务风险,主要以隔离区别化对待、心理疏导、正面宣传来解决危机;三是系统性问题出现带来的服务风险,主要是以解释疏导、设立服务应急措施、以纳税人的便利为首要条件来解决问题;四是个别冲突引发群体性负面事件,以重视对待、个别解决、畅通沟通渠道和正面回复来解决和防控。
其次,应急处理预案的制定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要与时俱进。应验越多、总结越多、方法越多。请专家、借鉴国际经验、学习其他服务行业的准则,都是提升预案的好方法。
最后一点,畅通内部税务行政风险防控的交流渠道也很重要,如果可以开发相应的交流平台,在平台中就执法和服务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总结,将更有助于切合实际、可行可用的应急处理预案的制定。也有利于总结税务执法风险防控中存在的问题。
第五篇:评估人员廉政风险防控措施
6评估人员廉政风险防控措施
为确保评估人员如实反映现场安全质量问题隐患,使评估工作公平、公正、透明,因此加强对评估人员廉政风险的防控是提高评估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措施。6.1 评估人员廉政风险防控概述
由于评估人员在工作中,对工程建设相关单位的安全质量拥有监督、检查和评估的权力,所以在权力的使用过程中就有可能存在玩忽职守、滥用职权或者徇私舞弊等渎职行为,导致评估工作无法做到公平、公正、透明。因此制定廉政风险防控措施,已减少评估人员廉政风险事件的发生,具体流程如下图6.1。
图6.1 廉政风险防控流程图
6.1.1 廉政风险表现形式
(1)评估人员思想道德风险主要表现是:放松世界观改造,理想信念动摇,政治素质低,背离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脱离实际,弄虚作假,软弱涣散,以权谋私,“吃、拿、卡、要”等。
(2)廉政制度机制风险主要表现是:未能根据形势需要及时完善和认真执行各项制度,造成部分制度可操作性不强,贯彻落实不到位,部分机制缺乏相互支撑、相互制约,约束力和监督力的作用不明显,不能形成有效的常规化工作措施。
(3)评估人员岗位职责风险主要表现是:不履行“一岗双责”或履行不到位,违反廉洁自律相关规定,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私利,违反民主集中制,独断专行或者软弱放任,失职渎职、滥用职权等。
(4)评估业务流程风险主要表现是:由于工作程序不规范、不严谨,自由裁量权大,可能造成的权力失控、行为失误的因素,主要涉及的是部门或科室。
(5)外部环境风险主要表现是:评估对象以及行业的潜规则,对正确履行权利、正确履行职能行使权利的干扰,以及个人生活圈和社交圈的不利影响,介绍关系人参与工程建设、材料采购和设备招标等风险因素。
6.1.2 廉政风险造成的危害
(1)危害评估工作有失“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由于评估人员为获取个人或为他人谋取利益,擅自修改检查数据,使评估结果不合格的单位、部位或工序变为合格,使评估结果一般的单位、部位或工序变为优良;反之为了私仇公报威胁被评估对象,人为降低被评估对象的评估结果。这两种行为都将严重影响评估工作的“公平、公正、透明”性。
(2)危害国家、集体和人民的利益。由于评估人员未能真实、准确、及时的将评估结果上报,造成相应人员对工程安全质量状态的误判,从而未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将可能导致工程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造成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的损害。(3)危害个人职业生涯,以致于遭受牢狱之灾。当个人思想道德受到侵蚀,放松了对不良之风的抵抗,顺应了行业的潜规则,致使自己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一旦事情败露,将身败名裂,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和业务知识也将付之东流。如侵犯了法律法规,还将受到刑法的制裁。
6.1.3 廉政风险防控目的
确保评估人员如实反映现场安全质量问题和隐患,使评估工作公平、公正、透明,为政府部门对工程状态的判断提供一个可信的依据。同时有效的廉政风险防控可以预防廉政风险的发生,从而保护评估人员不受腐败侵害,警示如下图6.1.3。
图6.1.3 廉政警示图
6.1.4 廉政风险防控范围
所有本项目参与评估工作的人员,包括:项目经理、副经理、技术负责人、各检查组成员等。重点是对评估工作和结果有直接影响的人员,如:项目经理、副经理、技术负责人、各检查组组长等。6.2 廉政风险责任制度 6.2.1 项目经理负主要领导责任
(1)高度重视重要评估的审定,严格把关,及时的进行现场考察,掌握第一手资料。
(2)建立健全项目评估人员学习教育培训管理制度,层层分解落实工作责任,严格进行考核管理,不断提高全体参建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3)认真履行项目管理职责,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层层分解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加大制度执行力度,加强项目建设管理,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4)建立健全和完善安全质量评估管理监控体系、责任落实、质量监督、试验检测、监督检查等评估质量保证体系
(5)认真落实有关评估人员廉政的规定,层层落实项目工程廉政目标责任。构建教育、制度、监督为一体的工程建设项目风险防控体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各项廉政规定,自觉接受党组织、职工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6.2.2 项目副经理和技术负责人负次要领导责任
(1)高度重视重要评估的审核,严格把关,及时的进行现场考察,掌握第一手资料。
(2)建立评估人员业务培训制度,严格落实培训计划,严格进行业务考核,不断提高全体评估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3)认真履行项目管理职责,落实项目管理制度,加大制度执行力度,加强项目建设管理,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4)确保安全质量评估管理监控体系、责任落实、质量监督、试验检测、监督检查等评估质量保证体系的顺利实施。
(5)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抓好职责分管范围内的工程廉政建设,每季度组织一次廉政教育会和廉政检查。加强廉政教育和学习,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各项廉政规定,自觉接受监督。6.2.3 项目技术负责人负次要领导责任
(1)对安全质量评估的周(月)报等评估报告认真审核,严格把关,对重要的施工部位,关键工序和高风险点进行复查,保证评估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建立评估人员技术培训制度,严格落实培训计划,严格进行业务考核,不断提高全体评估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3)建立健全安全质量评估体系,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人员对施工现场质量控制、施工进度、施工安全、合同管理等进行检查,督促整改发现的问题。
(4)确保安全质量评估管理监控体系、责任落实、质量监督、试验检测、监督检查等评估质量保证体系的顺利实施。
(5)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抓好职责分管范围内的工程廉政建设,每季度组织一次廉政教育会和廉政检查。加强廉政教育和学习,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各项廉政规定,自觉接受监督。6.2.4 检查组组长负连带责任
(1)对安全质量评估的周(月)报等评估报告认真复核,严格把关,对重要的施工部位,关键工序和高风险点进行复查,保证评估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参与评估人员技术培训制度,严格落实培训计划,严格进行业务考核,不断提高本检查组评估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3)落实安全质量评估体系,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人员对施工现场质量控制、施工进度、施工安全等进行检查,督促整改发现的问题。
(4)确保安全质量评估管理监控体系、责任落实、质量监督、试验检测、监督检查等评估质量保证体系的顺利实施。
(5)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抓好职责分管范围内的工程廉政建设,组织本检查组人员每季度进行一次廉政教育会和廉政检查。加强廉政教育和学习,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各项廉政规定,自觉接受监督。6.2.5 检查组人员负直接责任
(1)现场认真检查,确保检查数据的真实准确性,杜绝玩忽职守、滥用职权或者徇私舞弊等事情发生。
(2)参与评估人员技术培训,参加业务考核,不断提高本个人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3)认真执行安全质量评估体系,定期或不定期对施工现场质量控制、施工进度、施工安全等进行检查,督促检查对象整改发现的问题。(4)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工程廉政建设,参加每季度进行一次廉政教育会和廉政检查。加强廉政教育和学习,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各项廉政规定,自觉接受监督。6.3 廉政协议和廉政承诺制度 6.3.1 与相关单位签订廉政协议
在进场前本单位与质监总站签订廉政协议,从而督促自身对廉政工作的重视。进场后与被评估对象单位签订廉政协议,从而警示被评估对象单位,严肃安全质量评估工作的开展。6.3.2 评估人员与本项目签订廉政承诺
在进场人员稳定后,开展安全质量评估前,评估人员要与本项目签订廉政承诺。格式如下图6.3.2
图6.3.2廉政警示图
6.4 廉政风险等级评估办法
为扎实开展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加强对评估权力运行的廉政风险评估和监控,进一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特制定廉政风险等级评估办法,具体评估方法如下: 6.5.1 廉政风险等级的划分
廉政风险划分为三级,高级(红色)表示廉政风险较大,中级(橙色)次之,低级(黄色)较小,廉政风险级别,一年一评定。6.5.2 廉政风险等级划分的原则
廉政风险划分的依据主要是结合安全质量评估工作的特点,依据风险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危害性的大小,评估人员在进行监察时自由裁量权的大小,以及评估权力与被检查单位影响程度的高低来确定。
(一)高级(红色)风险:阶段大检查、重要工序检查等对工程安全质量评估有重大的影响,季度大检查、重大节日活动检查等对被检查单位评估有重大的影响。
(二)中级(橙色)风险:重要部位、较重要工序等对工程安全质量评估有较大的影响,月检查、较重要工序等对被检查单位评估有较重大的影响。
(三)低级(黄色)风险:对工程安全质量的评估和被检查单位的评估影响较小,如:日常一般检查,一般部位和工序的评估等。6.5.3 廉政风险等级的评定程序
先由专业组、各岗位在《廉政风险预警防控排查表》中自行申报风险等级,再由项目廉政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最后报质监站审定。
6.5 综合廉政风险防控措施
权利能够得到有效的监督、约束是对廉政风险最有效的防控措施,同时为了使评估的数据更公平、公正,根据廉政风险等级采取不同的防控措施。
6.5.1 高级风险点防控措施
对高级风险点的检查评估采用两家咨询单位平行检测和独立评估,同时对检测和评估结果进行对比,并进行差异分析,找出差异原因。同时要求咨询单位由项目主要负责人带队进行检查、评估,审核签字确认。此措施避免评估人员在检查评估中犯渎职错误,同时保证评估结果的公平、公正和准确、真实性。6.5.2 中级风险点防控措施
对中级风险点的检查采用一家咨询单位检测,另一家咨询单位抽检,两家咨询单位独立评估,同时对检测和评估结果进行对比,并进行差异分析,找出差异原因。同时要求咨询单位由部门负责人带队进行检查、评估,由项目负责人审核签字确认。6.5.3 低级风险点防控措施
对低级风险点的检查采用一家咨询单位内部不同人员进行平行检测或抽查,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独立评估,同时对检测和评估结果进行对比,并进行差异分析,找出差异原因,最后由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字确认。6.5.4 思想道德风险防控措施
思想道德风险点是根据干部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利益观、政绩观等六个方面的一些表现汇总出来,主要防控措施有以下六点:
1)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廉政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抵御腐败侵袭的能力。注重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通过专题学习、研讨交流、自学等形式,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2)认真落实中心组学习计划以及各部门的学习计划,加强教育、培训工作力度,强化督促检查。
3)正确行使手中权利,树立“公平、公正、公开”意识;组织评估人员学习并严格遵守“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弘扬正气,屏弃歪风邪气。
4)制定切实可行的奖惩机制,激发评估人员的工作热情,严惩违规违纪行为。
6.5.5 制度机制风险防控措施
制度机制风险是在遵守和执行各项制度的实践中查找出来的,防控制度机制风险,要建立综合监控机制、完善制度体系建设、落实现有各项规章制度。
1)要定期梳理、补充、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一年一次),使之符合工作所需,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实现各项工作均有规章制度为依据,做到按章办事。
2)加强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将制度执行情况纳入到各部门的考核中。
3)对不严格按章办事的人员及相关领导进行告诫,必要时追究责任人的相关责任。6.6 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措施 6.6.1 抓好日常思想道德教育
将防范责任风险的意识灌输到每个评估人员的脑中,做到警钟长鸣。建立预警制度,定期对当前面临的责任风险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对策,由专人监督实施。安排定期学习时间,对涉及检查和评估职务犯罪的典型案例及时进行学习、讨论,接受教训。6.6.2 强化时效性教育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定期向风险点人员发送廉政提醒信息,引导和告诫大家牢记职责,秉公用权,干净干事,对自己的职业生命负责,对国建的事业负责。在元旦、春节、中秋等节假日前夕,对风险点人员进行各种形式的廉政防范教育,预防“节日病”的发生。6.6.3 收受礼品实行登记和廉政账户制度
评估人员在工作交往中(不含亲友之间的交往)不得收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馈赠;因各种原因未能拒收的礼品,必须登记上交。建立廉政账户,如有现金或金银等货币需退回,对无法退回的,折价后打入廉政账户。6.6.4 规范评估人员的公务活动
严禁评估人员接受被检查单位的宴请或参加用公款支付的营业性场所的娱乐活动。严禁评估人员介绍关系人参与工程建设、材料设备采购和机械租赁等获取利益的行为。严禁评估人员参与有被检查单位参加的赌博行为。6.6.5 加强业务培训
用科学发展观不断提评估人员的政治思想水平、业务知识能力以及自我保护能力,努力降低由于自身因素导致的执法风险。6.6.6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通过开展丰富多采的廉政文化,树立行政管理职业道德规范,培养评估人员良好的职业操守,做到忠于职守,勇于负责。6.6.7 加强对“一把手”决策权的廉政风险防控
健全科学民主决策制度,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重大事项必须经过民主合议、民主决策,接受民主监督。积极推行检测和评估结果公开,增强评估的透明度。6.6.8 加强评估权利廉政风险防控
进一步加强评估结果的公开,全面公开评估工作流程;进一步明确各项评估工作纪律和廉洁自律各项纪律;规范和控制行使“合理变通”权力,涉及对合法前提下形式上的“合理变通”或有原则依据下的“放宽条件”,不得由经办人或领导个人决定,必须以业务会议或其他形式,经过集体研究决定,并做好记录,同时要兼顾规范与快捷高效相统一。6.6.9 完善责任追究制度
对造成失职渎职行为和自身违纪的,按照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有关规定,坚决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6.6.10 完善投诉举报制度
疏通举报渠道,方便被检查单位的投诉举报,杜绝评估人员“吃拿卡要”行为,及时掌握违法案件信息,提高案件的查处效率。6.7 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考核办法奖罚措施
为进加强对评估人员廉政风险防控制度的执行,强化评估人员廉洁自律意识,切实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促进评估人员廉政风险防控措施的落实,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制定相应的廉政考核办法。考核工作由廉政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小组每年12月底对评估人员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进行考核,依据各部门和个人的考核得分综合评估,对部门和个人进行评定。考核90分以上的,确定为优秀,60分到90分的,确定为合格,60分以下的确定为不合格。
把各部门的考核结果与考核挂钩。部门、个人考核为优秀的,给予通报表扬。对在考核中达不到“优秀”的部门和个人,不能被评为本先进部门和先进个人。考核结果确定为“不合格”的部门和个人,由领导小组在全项目范围内通报,并下达整改通知。连续两年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负有失职、失察责任的部门领导进行责任追究;对连续两年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个人,实行待岗培训。年内被领导点名批评或媒体曝光,造成不良影响的,取消部门和个人的评先资格,并给予通报批评。6.8 岗位廉政风险防范教育制度
教育对象为全体评估人员,重点是领导人员、管理人员和有执行评估权的人员。
教育内容为:(1)有关反腐倡廉建设的基本理论、基本思想、基本战略、基本方针和基本原则;(2)《廉政准则》、各有关部门关于廉洁自律的各项制度规定;(3)有关廉政教育的法律法规及文件;(4)岗位廉政风险防范教育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包括集中学习和自学、观看教育片、实地参观、召开各种形式会议、学习讨论等;(5)岗位廉政风险防范教育每半年总结一次,形成全年工作汇编资料;(6)廉政风险防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制度的实施和监督检查。6.9 设立临时党支部并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6.9.1 设立临时党支部
因外出执行某项临时任务(时间在两年以内)而临时组建或新建的机构,如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可建立临时党支部。临时党支部书记一般由党员推举,也可由上级党组织指定。临时党支部不能接收新党员,但对申请入党的积极分子应加以培养,在临时任务完成后,应将其表现如实向本人所在单位的党组织介绍。
外出执行某项临时任务,或者参加短期学习或会议,或者被抽调参加某一个临时机构的工作,凡是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可成立临时党支部。这些党员的组织关系仍在原单位的党组织,只是临时在这个支部过组织生活,待任务完成后,党员仍回原单位的党组织。临时党支部主要是组织党员学习,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保证完成上级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原则上临时党支部不能发展党员,不能对犯错误的党员进行组织处理,但可以接受要求入党的人的入党申请书,并对他们进行培养教育,在临时党支部任务完成后,将申请入党人的情况向有关党组织介绍。对于在完成临时任务过程中违犯党的纪律的党员,临时党支部要负责了解党员的错误事实,并向有关党组织提供情况。6.9.2 发挥临时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1)宣传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执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落实中心的有关决定和工作部署。
(2)围绕党的工作,抓好中心党员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执行党的纪律,监督党员严格遵守中心的各项工作制度。
(3)组织党员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知识。
(4)加强对党员的管理,督促党员履行义务,开展好组织生活,保障党员权利。
(5)积极做好中心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中心党员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6.9.3 临时党支部工作制度
(1)组织生活制度。严格执行“三会一课”规定。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员大会,每月召开一次支委会,每年安排上一次党课。每年根据上级部署开展一次民主评议党员活动。自觉坚持党日活动制度。每个党员都要自觉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应无故缺席。党支部要对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2)集体领导制度。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凡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重大工作任务的部署,党的自身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利益方面的重大问题,以及上级规定应由党支部集体决定的问题,都应提交党支部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不得由个人或少数人专断。
(3)党内表决制度。
决定党内重大问题时,要召开党支部党员大会或支委会进行表决。表决时要遵循党内表决制度,不论赞成还是反对,执行一人一票表决制,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对于少数人的不同意见,应当认真考虑。如对重要问题发生争论,双方人数接近,除了在紧急情况下必须按多数意见执行外,应当暂缓作出决定,进一步调查研究,交换意见,下次再表决;在特殊情况下,也可将争论情况向上级党委报告,请求裁决。
(4)民主生活会制度。
党支部每年按上级党委规定时间召开支部委员民主生活会。民主生活会前要做好准备工作,根据上级党委的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会议的主题、内容、时间,向上级党委报告,并通知每个支部委员;支委之间相互沟通谈心;广泛征求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会议期间要学习有关文件,统一思想认识。会议主持人要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引导与会的支委畅所欲言。会议检查和反映出来的问题,要认真制订整改措施,切实加于解决。会议要指定专人做好会议记录,会后将会议记录和会议情况报送上级党委。
(5)交纳党费和请假制度。
党员每月按规定标准自觉向党支部交纳党费。党员外出半个月以上或因故未能参加党支部活动,必须向党支部请假。对党员无故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要及时给予帮助教育。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视为自行脱党。党支部应当决定予以除名,并报上级党委。6.10 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制度
对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应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和相关条规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制定的《评估人员廉政建设责任制负责追究制度》进行。对违规者进行责任追究。
进行责任追究,一般通过下列方式进行:1)诫勉;2)责令检查,限期改正;3)通报批评;4)责令停职检查;5)降、免职务。如有违反法律法规行为,将已送司法机关处理。上述责任追究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合并使用。
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应实事求是,根据其职务、职权范围、违纪事实及情节,分清集体责任与个人责任,主要领导责任和直接领导责任。
对有违法违纪行为或其他腐败问题的部门或个人,本单位不组织调查,有责任不追究的,要追究直接领导的责任。
责任人被追究责任,如不服可按有关规定进行申请复核或申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