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输血科标本采集制度
输血科标本采集制度
一、严格遵守执行标本的采集、保存、登记、送检等流程,有效防止标本发生差错。依据标本采集流程对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的标本进行采集,并明确相关责任。患者住院号等信息具有唯一性。
二、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应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门诊号)、科别(病房/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核对无误后方可采集血样。采集血样时禁止直接从输液管或正在输液的一侧肢体采集血液。
三、进行血型(或新生儿溶血试验)检测时,血液标本采集应使用黄色真空试管,标签上注有“血型”字样,内有EDTA抗凝剂。采集血样约3ml后,应颠倒混匀数次,以使血液充分抗凝。
四、进行备血,计划用血以及紧急用血时,血液标本采集应使用粉红色真空试管,标签上注有“交叉配血”字样,内有EDTA抗凝剂。采集血样约3ml后,应颠倒混匀数次,以使血液充分抗凝。
五、血液采集后,应将试管条码在微机上录入,并用圆珠笔将患者姓名,科别,住院号,床号等信息书写在试管标签上。
六、输血患者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不得同时使用一个血液标本。紧急输血患者采集血样时医护人员要两人核对相关信息,并在病程记录上双签名。
七、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和临床输血申请单在输血前一天(紧急输血除外)送交输血科,血型标本需经交接方核对标签和微机信息一致后方可接受,否则拒接接收;备血标本需交接双方核对无误后再临床输血申请单双签名,并记录接收时间。
八、临床急救时,在对急救患者建立输液通道的同时,抽取两试管血液,一管留做输血前检测,另一管(粉红色“交叉配血”试管)须经微机条码录入并在标签上注明患者信息后连同申请单,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送输血科备血,确保大出血时输血治疗的及时和安全;患者抢救后,要对具体程序进行规范。
第二篇:输血科标本管理制度
输血科标本管理制度
1、临床科室必须派医护人员送标本,家属及其他非医务人员不得送标本。
2、标本送到输血科后由送标本人在标本登记本上登记,内容包括:病人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抽血人、抽血时间、送血时间、送标本人签名。
3、输血科接收标本时,必须核查标本与输血申请单上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是否一致,核查无误后接收人签名,若有疑问,立即通知临床科室,标签空白的标本立即退回临床。
4、标本拒收准则:
(a)由非护士(病人或其家属、护工等)送达的标本。(b)试管上未标明病人姓名、床号、住院号。
(c)交叉配血申请单上未注明病人的血型(病人刚入院未做血型除外)
(d)交叉配血申请单上未标明血液制品的种类或数量。(e)保存期超过输血前三天的标本不能用于交叉配血。(f)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标本溶血(溶血性贫血除外)。(g)申请单上无医生签名。
5、输血科接收标本后根据用血日期将标本编号,并将标本按急诊、治疗、手术备用、预约四类分类存放,分别处理。
6、实验前必须观察标本有无溶血、长菌等异常现象,标本有异常立即通知临床重新抽血。
7、必须是三天以内的标本方可用于配血。当天的标本配血后放入当天的标本架的相应位置,以前的标本还回原标本架的相应位置。
8、所以标本(病人和献血员)置2~6℃冰箱内的标本盒内保存,发血后的标本保留七天方可丢弃,废弃标本卫生员作消毒处理。
第三篇:输血科标本管理制度
输血科标本管理制度
(采集、送检、接收登记、储存、无害化处理)目的
有效地指导血型和交叉配血鉴定标本的采集、接收及保存,使标本中的待测成分不受影响,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标本适用的检验范围
适用于ABO血型和交叉配血标本的采集、接收及处理。3 职责
3.1 标本由临床医护人员采集,门诊病人标本由检验科人员采集。因此,必须使临床医护人员明确血型和交叉配血鉴定标本采集的要求及注意事项:检验人员有义务向患者解释标本采集中的相关问题和向临床提供检验此项目标本采集的类型,保存条件,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等。
3.2 血型和交叉配血鉴定标本的运送应由患者亲自或医护人员承担。
3.3 血型和交叉配血鉴定检验后血液标本由检验人员或检验科卫生员按相关程序进行处理。工作程序
4.1 患者准备
血型和交叉配血鉴定标本由临床医护人员采集。为了保证正确的标本采集,医护人员应根据血液检验项目的目的,口头和书面指导患者检查前的注意事项。4.2 对项目申请者的指导
申请者必须对患者讲清楚血型和交叉配血鉴定的目的,血样不能溶血。
4.3 申请单的填写
血型和交叉配血鉴定申请单的填写时,必须注意:①临床医生:应完整填写申请单各项内容,字迹必须清楚,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申请序号、标本类型、临床诊断或主要症状、采集标本的时间、申请检查的实验项目及特殊说明。②临床医护人员:必须根据检验申请单所填写的检验项目,做好患者准备和标本采集。③检验人员:必须在收到临床医生书面的检验申请单时,才可接收标本进行检验。④检验申请单及检验结果记录:至少保存两年。
4.4 血型和交叉配血鉴定标本的容器
采集血样使用一次性加抗凝剂的真空试管(EDTA-K2抗凝剂)2ml。送检血样上标本容器应用标签,并注明病人的姓名、科别、床号、采集标本的日期和时间及惟一标识。4.5 血样的采集方法
一般情况下,由临床医护人员采取患者静脉血液。4.6 血液标本的运送
4.6.1 门诊患者的血液标本由检验科人员采集收取运送,住院患者由临床医护人员进行运送。
4.6.2住院患者血型和交叉配血鉴定标本送到综合医技楼临检室。
4.6.3 血液必须保证运送过程中的安全,防止打碎。破碎后应立即对环境进行消毒处理。本
4.7 血液标本的保存
血液标本采集后,如不能当天送检,必须采取保存措施。可放到4℃环境中,第二天送检。千万不要放入0℃以下环境冷藏,否则造成溶血。
4.8 血液标本的合格与接收
4.8.1实验室接收合格血液标本的标准
实验申请单(化验报告单)应清楚填写下列内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住院号、申请序号、标本类型、临床诊断或主要症状、采集标本时间、实验室接收时间及申请检查的实验项目。
血液标本容器标签填写内容应与实验申请单的内容完全一致。
血液标本量不能少于2.0ml。
4.8.2实验室拒收标本的标准
实验申请单(化验报告单)填写的内容需与标本标签填写内容完全一致,否则拒收。
实验申请单(化验报告单)与标本标签应填写清晰,易于辨认和识别,否则拒收。
标本溶血,标本少于2.0ml者,拒收。
实验申请单(化验报告单)和标本容器受标本玷污者,拒收。
4.9 血型和交叉配血鉴定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输血:输血前必须检查血型和交叉配血,从人群中选择相同血型和交叉配血的供血者血液,进行交叉配血完全相合才能输血。
用血型血清学方法诊断母婴ABO血型和交叉配血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
器官移植。受者与供者必须在ABO血型和交叉配血相符时,才能进行器官移植。
4.10 血型和交叉配血急诊报告方案
接收急诊标本后,要离心分离血浆及血球,做ABO血型正、反鉴定。在无特殊疑难血型时,接到标本后40分钟报告鉴定结果。
4.11 血型和交叉配血标本鉴定后的保存 血型和交叉配血鉴定后标本存放在2℃~8℃冰箱保存2周。
4.12 血型和交叉配血鉴定后标本的处理
4.12.1 鉴定后的血型和交叉配血标本,超过保存有效时间后,由卫生员送医院垃圾处理站统一处理。
4.12.2 经血型和交叉配血鉴定标本污染的各种废弃物:经卫生员统一收集并送医院垃圾处理站处理。
第四篇:输血科交接班制度
工作环节交接班制度
一、输血科工作人员,应在规定时间内准时面对面交接班。
二、值班人员不得脱岗,如有事需离开,必须说明去向,并告知当班人员,交代清楚工作。
三、值班人员应尽量完成当班时间的工作,遇到本班不能解决的问题应及时与科主任或总值班联系。保证值班时间内工作的安全。
四、下班时应向接班人员详细交代清楚工作情况。交接内容包括:
1、全血和成分血的各型库存量。
2、储血冰箱电源、温度、报警器是否正常,仪器设备运行情况。
3、电话和局域网络是否通畅、正常。
4、发血的情况和记录。
5、特殊成分血如血小板洗涤红细胞等预约时间和用量。
五、交班前完成紫外线消毒储血室的工作,84液消毒桌面,清扫地面,搞好室内卫生。
六、完成各种记录本的填写并签字,其中保括:发血记录,冰箱消毒记录,储血室紫外线消毒记录,各个冰箱温度记录,血液标本接收记录,血袋回收记录等,打印出值班日的血液日出入库报表。
七、交班人员要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本并签字,交接班时如有疑问应当面提出并解决
第五篇:输血科消毒制度
输血科消毒隔离制度
一、布局合理,设清洁区(血液储存、发放处)、半清洁区(办公区)和污染区(血液检验和处置室)。
二、临床用血管理应严格执行卫生部制定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三、工作人员接触血液必须戴手套,脱手套后必须洗手。一旦发生体表污染或刺伤,应立即处理,并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
四、储血冰箱应每周清洁消毒一次,每月对冰箱内壁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致病菌和霉菌。
五、保持室内环境清洁,每天操作前后及时对工作台面、桌面用消毒液擦拭消毒,有污染时随时消毒。室内地面每天湿式拖地三次,有污染时立即用安多福消毒液擦拭消毒。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消毒。
六、玻片、滴管、试管等用后立即放入安多福消毒液中浸泡后,再清洗晾干备用。
七、工作人员必须作好自我防护,上岗前应检查身体并注射乙肝疫苗,建立定期体检制度。
八、每月必须对输血科工作人员的手、室内空气以及储血冰箱的墙壁进行一次微生物学监测,并保存监测报告。
九、输血室每日进行紫外线灯照射消毒,工作人员在早上消毒1小时,并由医院感染监控部门定期进行菌落计数检查。
十、紫外线灯管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超时必须进行更换,紫外线灯管每15天用酒精擦拭,并填写擦拭记录。
十一、每日对工作室内的工作台面、椅子、地面等用消毒液擦拭,每周做工作场所大清洁一次。
十二、从外进入血库的血液要用10%消毒灵对血袋外包装进行擦净后才能放入冰箱贮存备用。
十三、工作人员发血前,必须5%消毒灵洗手液擦洗双手。
十四、每周要用5%消毒灵对储血冰箱进行擦洗、消毒,由感染监控部门定期进行细菌培养,培养结果应达到有关标准。
十五、值班室与储血室、配血室要隔离分开,与工作无关的物品不得进入工作室。为保证输血安全,非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出输血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