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土资源保护方案
关于东语花园项目施工期间水库道路
安全文明相关事宜
致:东风水库管理所
本工程(保利东语花园)位于佛山南海区狮山镇东风水库旁,由于区域条件限制,施工过程中有些车辆从水库道路行使,我司在施工期间将做好以下工作:
1、根据工程进度情况,施工时间从2010年4月至2010年9月
2、施工期间我司确保道路的畅通,及时做好道路的维护、平整、保洁及安全工作
3、因施工车辆原因造成道路及设施、设备的破坏,完工后我司负责及时恢复
4、施工期间我司派专人(保安)负责水库道路的24小时巡逻检查,禁止外来人员随便进出生产区域
我司在施工期间给贵所带来不便深表歉意,将做好以上工作,让贵所满意!此致
敬礼
保利东语花园项目部 2010年4月23日 东风水库水土资源保护方案
本工程(保利东语花园)位于佛山南海区狮山镇东风水库旁,为了避免因工程施工造成对水库资源的破坏,本着“先环保、后建设”的方针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资源保护实施小组 组长:程振宇
副组长:邱登富、戴嘉强
成员:程旭强、范家瑞、金锦忠、于祥茂、杨春生、李效强、胡敬华、宋兴厚、吕晓朋、杨元
二、资源保护管理措施
制订环境保护控制措施:建筑施工工地里的环境污染源,尤其为噪声、粉尘及废水,而这些环境污染将直接影响生活环境。因此,切实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是保持正常施工、创建文明工地 的主要条件之一。
1.对现场每位人员进行资源保护教育,让每位人员都有一份环境保护责任感
2.本工程现场实行封闭式管理,所有进出车辆及人员不得自由出入,出入要示登记牌
3.在工地西侧紧临水库的大门设置保安亭,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禁止外杂车辆及外杂人员出入,进出车辆要清洗,避免垃圾带入水库
4.现场设置垃圾投放点,定期清理销毁,禁止向围墙外乱扔垃圾,违者进行罚款,教育,情况严重者驱逐出场 5.施工现场设置监视器,实行24小时监控 6.沿水库围墙外做好绿化带,既美化环境,又能避免雨天水土流失进入水库
三、污染防治措施
本工程禁止一切水源(生活用水、雨天基坑排水等)流入水库,禁止乱排水,所有排水最终都汇入市政管网,施工现场任何水都排不到水库里(见附图)
1.防止空气污染:建筑施工垃圾多,应使用封闭的专用垃圾道或处用翻斗车,推拉至地面,严禁随意凌空抛散造成扬尘。施工垃圾要及时清运,清运时,适量洒水减少扬尘。零星水泥采用专库室内存放,卸运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扬尘。
2.防止水污染
(1)搅拌机的废水排放控制:施工现场搅拌作业时,在搅拌机前设
置“沉淀池。”使排放的放心水排入沉淀池,经沉淀后,流入水沟排
入市政污水管。
(2)办公区、生活区及施工区设置排水明沟,场地及道路放坡,使整体流水至水沟,然后排入城市排污管网内。
(3)现场存放的各种油料,要进行防渗漏处理,储存和使用都要采取措施,防止污染。
3.环境保护的检查工作:工地管理人员,班组长每天进行检查一次,凡违反施工现场环境保护规定的及时提出整改。项目部进行每月两次的检查,在检查中,对于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采取“三定”原则(定人、定时、定措施)予以整改,落实后及时做好复检工作。建筑垃圾
(1)制定《建筑垃圾管理制度》。建筑垃圾在指定的场所分类堆放,并标以指标牌。废钢筋、铁钉、钢丝、纸张之类的送废品收购回收;落地灰等含砂较高的垃圾应及时过筛回用;无法再用的垃圾在指定的地点堆放,并及时运出工地,垃圾清运出场必须到批准的场所倾倒,不得乱倒乱卸。
(2)建筑物内清除的垃圾渣物,要通过施工电梯及时清运,严禁
从楼层向外抛掷。施工现场必须做到“工完场清”,由专人管理现场
清洁卫生。
四、其他
1.建立资源保护考核制度,定期检查评比,采取奖罚措施 2.沿水库围墙布置资源保护宣传横幅,倡导文明施工
第二篇:河海大学水土资源规划
《水土资源规划》硕士课程考核备选题目
一、问答题(第7题必选,另任选5题)
1、水作为特殊商品具有哪些经济学属性?可持续发展的水价如何体现这些属性?
2、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内涵包括哪些方面?
3、简述分布式水文模型的适用条件及其原因。
4、我国如何对土地资源利用进行分类?说明我国耕地的基本国情及其保护目标。
5、阐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原则,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6、农用地整理的目标包括哪些方面?农用地整理一般包括哪些单项工程?
7、简述我国水土资源的特征和面临的问题,你认为应从哪些方面推进我国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
二、课程论文
1、综述水土资源综合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包括国内外研究进展、发展趋势及热点问题(字数:5000~6000字)。
说明:
1、可选做问答题或课程论文;
2、请在答卷(或论文)上注明你的姓名、专业及学号;
3、成果一律用A4 纸打印。
2017年12月
《水土资源规划》
问答题
专 业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张展羽
陈菁
2018年1月 1.水作为特殊商品具有哪些经济学属性?可持续发展的水价如何体现这些属性?
①水的经济学属性
(1)水资源价值的多维度性。水资源不仅具有使用价值,如生产和生态功能,也具有非使用价值,如未来选择价值、存在价值和遗产价值。不仅不同水资源在用于不同用途时应被视为不同的经济物品,而且同一水体在同一时间段内由于同时兼有不同的功能,也被视为具有多维价值,这一现象导致了水资源价值研究的复杂性。如水资源按其用途可以被分为消耗性用水(如农田灌溉)和非消耗性用水(如水力发电、航运)。通常状况下,如果消耗性用水量不达到一定的极限是不会影响到消耗性用水的价值。但随着人类水资源开发程度趋近极限,消耗性用水的价值和非消耗性用水的价值是会相互影响的。因此在研究水资源价值时,不仅要研究其单一使用方式的价值,还要研究同一水体不同价值之间的替代关系,以及用水量是如何影响价值之间替代比例的。
(2)水资源价值的空间属性。由于水资源可获得性难易程度不一,势必造成水资源利用成本不同,在这个意义上,水资源价值存在空间差异。如在同一河段左右两岸,由于河道两岸所受水力不同,会导致两岸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和可利用程度不同,形成微观尺度的价值空间分布差异。另外,水资源作为一种经济要素时是流动的,而且是一种不完全流动,即使其符合可利用的要求也往往需要人们付出劳动、时间与精力,这就是空间经济学意义上的水资源不完全流动性。由于水资源的不完全流动性,地区与地区之间在水资源利用上的比较优势明显不同,水资源利用成本区际差异显著。
(3)水资源价值的时间属性。水资源价值的时间属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水资源中有一部分是不可再生资源(如深层地下水),人们在利用这部分水资源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实现其现值的最大化,换而言之,就是实现水资源在时间序列配置上的最优化。另一方面,水资源的另一部分为可再生资源,而不同时间上的相同水量边际价值变化幅度较大,甚至有可能为负值。因此,该部分水资源的利用原则是充分利用边际价值高时的水资源。
②可持续发展的水价如何体现这些属性
可持续发展水价的理论内涵就是水价所决定的水供求不能超出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水价所决定的收支水平必须保证供水工程能持续运行和用水户有支付能力。换句话说,可持续发展水价的制定必须能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使水资源再生、循环的环境和基础不受破坏,同时兼顾供水工程承受能力和用水户承受能力。因此,可持续发展水价所决定的水供求关系,要以水资源承载能力、水环境承载能力、供水工程的承受能力作为定价的核心内容,以用水户承受能力作为边界条件。2.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内涵包括哪些方面?
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内涵主要包括产权管理、水资源合理配置管理、水资源政策管理、水资源组织和协调管理、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和水资源信息与技术管理等六个方面。
(1)产权管理。《水法》明确规定,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水资源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作为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水利部,主要代表国家管理好水资源所有权,并应制定规章和政策,对与水资源所有权相关的占有权、开发权、经营使用权、处置权等进行界定和规范。
(2)水资源合理配置管理。水资源因不同于其他资源的自然属性,决定了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既不同于一般商品,完全由市场机制来配置,也不同于其他专用性的稀缺资源,完全由国家计划配置。在水资源配置过程中,如何把握好公平与效益、兴利与除害、近期与长远,同时使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使水资源配置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是水资源统一管理的重要而复杂的问题。
(3)水资源政策管理。就是为实现水资源持续利用而制定和实施的方针政策管理,包括宏观和微观管理的诸多方面,涉及天然水资源子系统、社会经济子系统和水资源管理子系统。当前政策管理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流域管理政策的建立、完善和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之间政策的协调。
(4)水资源组织和协调管理。新《水法》第十三条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有关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有关工作。”在我国,“一龙管水,多龙治水”的管理体制,是切合当今国情的必然选择。要完善和健全以河流流域为单元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必须加强与农业、林业、环保、国土资源、建设等部门协调,争取这些部门的支持。
(5)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是指地表水、地下水的开发与利用全过程的管理,包括规划、可行性研究、初设等前期工作,工程施工及竣工验收等建设管理及工程运行管理。水资源保护管理是指用水质量、水生态系统及河湖沿岸生态系统保护管理。当前,尤其要加强对水利行业外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管理,适应水资源统一管理的新形势。
(6)水资源信息与技术管理。加强水文观测、水质监测、水情预报、工程前期调研和运行管理跟踪监测等水资源基础工作,建立水资源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建立水资源调查、评价、预测、配置、调度等体系。
4.我国如何对土地资源利用进行分类?说明我国耕地的基本国情及其保护目标。
①我国土地资源的分类大致分为两种:1.按土地资源的用途分类;2.按土地资源质量等级分类。
(1)按土地资源的用途分类 根据国土资源部2000年颁布的《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国土资发【2001】255号)文件规定,我国土地资源实行城乡统一的分类标准,按用途分类,由三个级类型(一级类型,二级类型和三级类型)组成。其中一级类型共分为3个类别;二级类型共分为15个类别,三级类型共分为71个类别。各类别编有特定的编号,以利于采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管理土地资源信息。
土地资源的一级类型包括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3种类别。农用地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5种二级地类。建设用地指建造建筑物、构造物的土地,包括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公共建筑用地、住宅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8种二级地类。未利用地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包括为利用土地和其他土地两个二级的地类。
(2)按土地资源等级分类
土地资源的质量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大类。其中,自然因素包括坡度、有效土层厚度、土壤肥力、土壤侵蚀程度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作物年产量、土地位置、交通条件等。
坡度指单位水平长度地面的平均增高或降低值。有效土层厚度指评价土地的土层厚度平均值。单位面积上年土壤流失总量称为侵蚀模数,单位为:t/(km2·a)。土壤肥力指土壤中所含养分状况。通常以有机质含量、全氮、水解氮等指标表示。土壤溶液的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称为土壤酸碱度。土壤酸碱度是土地农业适宜性及经济价值的重要参数,不同植物品种,对土壤酸碱度有不同要求。人口密度及单位土地的经济产出是土地资源分级中重要的社会经济因素,也是土地资源评估的重要经济参数。
②耕地的基本国情
(1)我国耕地的特点
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半部季风区,即大约以年降水量400mm等值线以东的湿润半湿润地区,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90%以上,尤其集中在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珠江三角洲等平原和丘间、山间盆地以及广大的丘陵地区。耕地中的水田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即年降雨量800mm等值线以南的广大南方丰水地区,约占全国水田总面积的93%。旱耕地则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约占全国旱耕地的85%,其中以东北平原与黄淮海平原最为集中,占全国早耕地面积的60%左右,其次是黄土高原内蒙古、甘肃、新疆的山前平原,约占25%,其余15%左右的旱耕地则零星分布在江南丘陵与山坡地。
(2)耕地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耕地总量及人均耕地数量呈下降趋势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耕地总面积持续下降,这是由于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和建设用地占用大量耕地所致。半个世纪以来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也在不断下降。而且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996年:0.25 hm2 /人),仅是美国的1 /10左右。这说明我国耕地越来越面临着逐年减少和人口增长的压力。2)耕地质量不断下降,水土流失严重
我国目前中低产田已占整个耕地面积的2/3,有机质含量已降低到1.5%,世界仅有的三大黑土带之一的东北黑土地,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已从刚开垦时的8%—10%下降到目前的1%—5%。另外,耕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现象严重。随意占用、乱垦、滥伐草原植被、森林的情况,使大片土地失去“绿色保护伞”和“天然蓄水池”。目前,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耕地的40%不同程度地沙漠化,水土流失面积从解放初期的116万km2扩大到150万km2,占国土面积的1/6,每年流失表土50多亿t。
3)耕地污染严重
目前我国耕地污染面积已达667万多hm2,仅此一项,每年粮食减产达100亿kg以上。从80年代末以来农业化肥的使用量在不断增加。化肥和其他农业投入,如杀虫剂、除草剂等的施用,严重破坏了耕地的生态环境,并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4)耕地的生态功能下降
人口的增加给耕地生产带来了巨大压力,人类只有不断地追求耕地生产力和单位面积产量。对土地无休止地索取使耕地肥力下降,土壤板结、盐碱化、沙化的现象时有发生。从而耕地不能有效地缓解面临的压力,致使肥力不断下降,结构变差。耕地质量的蜕变使耕地的生态功能下降,不能正常维护区域的生态平衡,有些地区的耕地成为大气C的排放源,如京津沪、广东及云贵川等地。这主要是由于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所下降引起的。而且土地最初从森林转化为耕地,土壤中的碳含量就会急剧下降。研究表明,砍伐森林会造成20—30年内有机碳损失20%—50%,大部分所属来自于地表有机质的侵蚀,这是与土壤表层耕作分不开的。这不但会加重地球温室效应,而且进一步加剧了耕地质量的退化。
③耕地保护的目标
所谓耕地保护,就是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和消除危害耕地及其环境的因素,稳定和扩大耕地面积,维持和提高耕地的物质生产能力。由于土地具有数量有限、质量可变两大基本特征,前者决定了人们对土地的开发必须适度,利用应该节约,后者则要求人们对耕地利用要合理,用养结合,以保证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耕地保护目标即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我国《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了这一目标。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指在满足人口及国民经济发展对耕地产品数量和质量不断增长的条件下,耕地数量和质量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平衡。
耕地问题动态平衡,包括两个方面:①在一定阶段时间内,局部地区自身耕地总量的增减所达到的自我平衡;②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各局部地区之间耕地的增减所达到的互补平衡。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自我平衡”与“互补平衡”相结合的“总体平衡”。
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一个具有全局性、转折性意义的战略性目标,标志着土地管理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是土地资源利用从粗放走向集约,土地管理方式向集中统一、精干高效、依法行使、具有权威的资源管理方式转变的一个战略目标。提出这个目标,既有充分的必要性。又考虑了足够的可能性,这是一个宏大的社会工程,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5.阐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原则,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原则
(1)统筹兼顾。土地利用关系到各行各业和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规划必须统筹全局,协调各部门、各方面对土地的需求,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必须把局部问题纳入整体目标中综合考虑,做到地尽其用。同时,注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统一,避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导致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2)远近结合。土地利用规划既要满足规划期末规划目标的要求,还要照顾近期或当前对土地利用的要求。远景规划目标对土地利用起控制作用,对近期土地利用具有指导性;但也应考虑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是分步、分期进行的,特别是在我国国力还较薄弱的情况下,更要充分考虑当前利益,为在短时期内发挥土地利用效益创造良好土地条件。此外,坚持远近结合原则,还应包括近期的规划要为远期的规划打下良好基础。
(3)保护农业基本用地。中国人多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多,又不能依赖进口农产品为生,这就决定了我国土地利用必须贯彻保护基本农业用地的原则。农业生产要求有较好的土地条件,我国宜农土地资源又十分有限,因此,宜农土地要优先保证农业的需要。
(4)因地制宜,注重可操作性。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较大,需要解决的土地利用问题也不尽相同。必须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在规划内容、规划深度和规划编制方法上,都要因地制宜,讲求实效,在规划方法、用地安排和政策、措施上应以规划为出发点加以落实。
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本内容
(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对土地利用现状模式的总结。土地利用现状是人类利用土地活动与土地自然属性结合的历史产物。土地利用模式是指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布局及土地利用效果。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就是要研究这些土地利用模式的合理与否,找出土地利用上的经验与问题,寻求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的途径,为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依据。(2)土地评价
土地评价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总体规划中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在利用现状的基础上作适宜性评价,说明需要调整的土地数量、分布和调整利用方向。一般仅需对那些在土地利用现状分析、部门预测中反映出来的用地不合理或用途有争议的土地进行评价。二是按照规划需要进行各类用地后备资源的适宜性评价,即宜耕荒地、宜林荒山荒滩、宜建设用地等的评价,说明各类后备土地资源适宜开发利用的方向、数量、质量、分布以及进行用地结构调整的可能性。
(3)土地利用预测
土地利用预测是人们对土地利用远景模式趋势的推测,是土地总体规划的中心内容之一。通常,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土地利用预测包括土地利用方式预测、人口和消费水平预测、农产品单产预测、土地需求量预测、土地利用结构预测、土地利用效果预测等内容。
(4)土地利用战略研究
土地利用战略研究是对土地利用远景目标及任务的战略性安排,确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提出解决土地利用问题、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和任务的途径及步骤,以及所要采取的各种政策和措施。
(5)土地利用分区
土地利用分区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中心内容之一,是合理分配土地、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重要手段,其主要作用是指导土地利用的合理布局和限制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根据我国、土地利用的特点,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用地分区可以划分为:1)农业用地区,即为保护和发展种植业需要而划分的用地区,其中根据需要可进一步划分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农业用地区、农业开发区、菜地保护区等二级用地区;2)园地区,即为保护和发展果树、桑树、茶树及其他多年生作物需要而划分的用地区;3)林业用地区,即为保护和发展林业需要而划分的用地区,其中根据需要可进一步划分林业保护区、一般林地区、林业开发区等二级用地区;4)牧业用地区,即为保护草场和发展畜牧业需要而划分的用地区,可进一步划分牧业保护区、牧业开发区等;5)城乡建设用地区,即城乡已建设和计划建设的用地区,可进一步划分城镇建成区、城镇规划区、乡村建成区、乡村规划区、独立工矿建成区、独立工矿规划区等;6)特殊用地区,即为特殊需要划分的用地区,可进一步划分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区、文物保护区、军事区等。
(6)骨干工程用地布局
骨干工程用地布局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内容之一。各类骨干工程用地是非农业用地的主要形式。骨于工程用地布局合理与否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影响很大。骨干工程用地布局主要解决各工程用地的分布和界线,对于一些不易确定界线的用地,要求标出其在规划图上的示意性走向。骨干工程用地布局主要包括城乡各居民点布局、工况用地布局、交通运输用地布局、水利工程用地布局、电力通信设施用地布局、防护工程用地布局等。
6.农用地整理的目标包括哪些方面?农用地整理一般包括哪些单项工程?
①农用地整理的目标
(1)增加耕地面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通过土地整理,把整理区内的工矿废弃地、散乱池塘、低洼鱼池、零星荒滩地、荒草地改造为耕地。
(2)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产出率,稳定农业生产。合理配置农业水利设施,增强抵御旱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耕地的质量和生产能力。
(3)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土地整理,改善土地生产条件,实现规模化经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4)完善田间道路系统,结合灌排沟渠建设,对现有田块进行重划,以达到“田成方,路成框”的效果,为农业机械化生产和农业规模经营创造条件。
(5)合理布局农田防护工程,营造农田防护林和水土保持林,结合土地平整,增强土壤保水保肥的能力,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6)促进村镇集中和合并,改善农村社区生活条件,调整土地产权关系,保障土地权属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②农用地整理的单项工程
(1)土地平整工程:包括田块修筑工程、地力保持工程等。
(2)农田水利工程:包括水源工程、输水工程、排水工程、渠系建筑物工程、输配水工程等。(3)田间道路工程:包括支道、田间道和生产路等。(4)农田防护工程:包括农田防护林、护路、护渠、护堤等。
(5)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包括岸坡防护工程、沟道治理工程、坡面防治工程等。
7.简述我国水土资源的特征和面临的问题,你认为应从哪些方面推进我国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
①我国水土资源的特征
(1)人均水土资源占有量少 我国平均降水量约6万亿m3,水资源总量为2.8l万亿m3,相当于全球年径流总量47万亿m3的6%,居世界第6位。但按人口计算,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2200m3,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4,因此,我国水资源量并不丰富。在我国2.81万亿m3的水资源总量中,长江占34%(约占9600亿m3),珠江占16%,西南和东南诸江河占30%,而黄河只占2.4%,海河只占1.1%。从北方的缺水形势来看,我国可以说是“贫水国”。
我国耕地的绝对数量约20亿亩,只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13.88%,而印度、丹麦、法国、德国等国的耕地在总土地中占的比重都在30%以上,有的甚至超过50%,全国20亿亩耕地,只占世界同类耕地的7%,居世界第4位。人均耕地面积933m2(即1.4亩),远低于世界人均2867m2(即4.3亩)的占有水平(见表1—7)。同时分布上又很不平衡,约85%的耕地集中于仅占全国土地面积44%的东部季风区22个省(直辖市)内,其中大部分分布于温带、暖温带和亚热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而占全国面积一半以上的西部各省(自治区),其耕地只占全国耕地的15%,耕地只占这些省(自治区)土地总面积的23.3%。总的来说,我国人均耕地不仅少,而且分布也过于集中。
(2)水土资源不匹配
由于我国所处地理位置,每年夏、秋季都有太平洋和孟加拉海湾来的东南风,带来大量雨水,由东南向西北方向输送。冬春季节,西伯利亚寒流干旱少雨,自西北到东南走向,常在我国西北和华北形成大面积干旱。年平均降水量自东南的1600—1800mm,向西北方向逐渐减少到200mm以下,如以400mm年降水量为分界线,在我国西北和华北约有45%的国土面积处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带,形成了成片的沙漠、戈壁和干旱的黄土高原。
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是南多北少,相差悬殊,与人口和耕地分布不相适应,基本上是水少的地方耕地多,水多的地方耕地少。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珠江流域、浙闽台、西南诸河等四片,面积占全国的36.5%,耕地占全国的36%,水资源量却占全国总量的81%,人均占有水量为4180m3,约为全国平均值的1.6倍;亩均占有水量为4130m3,为全国平均值的2.3倍。辽河、海滦河、黄河、淮河四个流域片,总面积占全国的18.7%,接近南方四片的一半,但水资源总量仅为2177亿m3,相当于南方四片水资源总量的10%。而北方四片土地多属平原,耕地占全国的45.2%,人口占全国的38.4%,其中尤以海滦河最为突出,人均占有水量仅430m3,为全国平均值的16%,亩均占有水量仅有251m3,为全国平均值的14%,可见水土资源不匹配的矛盾很明显。水资源分布均匀与否,对国民经济布局和发展影响很大,水资源严重缺乏地区,对工农业发展将产生明显的制约作用。
(3)年内和年际降水不均匀
我国降水量和径流量在年内、年际间的变化幅度都很大,并有枯水年和丰水年持续出现的特点。这种年际变化,北方大于南方,如东北松花江哈尔滨站水文记录,1916—1928年连续13年为枯水年,径流量比常年少40%;1960—1966年为连续丰水年,径流量比正常年份多32%。又如淮河蚌埠站,丰水年(1921年)径流量为718亿m3,是枯水年(1978年)径流量的26.7倍。从全年来看,我国大部分地区冬春季少雨,夏秋季多雨。南方各省汛期一般在5—8月,降雨量占全年的60%—70%,2/3的水量都以洪水和涝水形式排入海洋,而华北、西北和东北地区,年降雨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70%—80%。这种高度集中的降水,往往又集中在几次暴雨过程中,容易造成洪涝灾害,而在冬春季节少雨,又往往干旱缺水。我国水资源时程分配极不均匀,是造成水旱灾害出现频繁,农业生产极不稳定的主要原因。虽然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和地区上分配极不均匀,这是不利的一面;但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上的雨热同期也是有利的方面。在每年6—8月,大部分农作物进人生长期,雨季也同时来临,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热和水两个重要条件,如无异常降雨,即会形成风调雨顺、农业取得奉收的自然气候条件,有助于解决中国众多人口的吃饭问题。
(4)山地面积多,平原面积少
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平原面积少,平原盆地只占国土面积的26%,丘陵占10%,山地高原占64%,而且许多海拔在2000m以上。寒漠、冰川有2万km2;沙漠、戈壁约110万km2;石质山面积约43万km2。所以我国土地面积中有20%在开发利用上是有困难的,但从另一角度来看,广阔的丘陵、山地,复杂而多变的山地气候,也为我国发展多多种果林、药材等经济林木以及开发牧场提供了场所。
②我国水土资源面临的问题
(1)水土资源污染
我国天然河流水质,就全国而言还是比较好的。矿化度超过1000mg/L的河水分布面积仅占全国面积的13.4%,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人烟稀少的未开发地区。过去由于对水质问题不够重视,也没有有效的措施,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水排放迅速增加,致使我国河流、湖泊、水库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日益降低。根据调查,我国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地区,如京津唐、辽宁、沪宁杭、广州及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以及西安、武汉、成都、昆明等大城市,已成为水污染严重地区。我国长江、黄河、珠江、海河、淮河、松辽河等大江河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每年要接纳全国污水的70%,其中长江要接纳全国污水的40%,沿江的许多淡水湖泊如太湖、洞庭湖、鄱阳湖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特别是乡镇工业的发展,大量的“三废”物质通过大气、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形式进入土壤。同时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过度施用化肥和农药以及污水灌溉,不仅使土壤板结、土地退化,还对农作物及农田生态环境造成危害,污染物通过食物链最终进入人体,还会危害人体健康。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已经遭受污染土地的准确统计数字,但有人估计由于环境污染而导致粮食减产数量每年大约在100亿kg,约占我国粮食产量的3%,相当于我国近年来每年进口的粮食总量。
(2)水土流失、土壤沙化未得到有效遏制
由于植被被破坏,利用不当,土壤侵蚀现已越来越严重。我国20世纪50年代初,水土流失面积为116万km2,而目前扩大到356万km2,增长了近2倍,占全国面积约37%。受水土流失危害的耕地约占耕地总面积1/3以上,水土流失涉及全国近1000个县,其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区面积的72.3%,约有45.4万km2,平均每年侵蚀量为6000t/km2以上,占水土流失面积的30%。南方丘陵红壤侵蚀面积约为40万km2,估算全国土壤流失量每年50亿t(实际上远不止此数),相当于流失氮、磷、钾肥4000万t,这些土壤养分流失量,折合成化肥,约相当于全国化肥的年产量。水土流失不仅对农、林业生产造成严重的威胁,同时对水利、交通、工矿事业等带来巨大危害。
我国盐碱土主要在黄淮海平原、东北西部、河套地区、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滨海地带,估计总面积20万km2以上。我国是世界上沙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三北地区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的面积已达167.74万km2,占国土面积的17.47%,涉及212个市(县),断续约5500km长。据50年代与70年代航片对比分析,我国沙漠化土地以每年约1560km2的面积扩展,近25年共丧失土地3.9万km2。目前约有394万hm2农田、493万hm2草场、2000多km铁路以及许多城镇工矿和水库受到沙漠化威胁,如不采取措施制止人类不合理的、过度的使用土地等导致沙漠化的行动,大片宝贵国土将沦为不毛之地。
③如何推进我国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
(1)合理配置水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过去治理水土流失强调的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向大自然无止境地索取。而现在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即凡事都要尊重自然规律,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更加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水资源与人口、耕地和经济发展不协调,决定了合理配置水资源是 21世纪我国社会经济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 素。为此,必须做好区域内和区域间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对所有可利用的水资源,通过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调节其时空分布,在不同需水部门之间进行科学分配,尽可能提高区域整体用水效率,在水土资源良性循环的条件下,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2)节水高效的用水战略,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节水能够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应把节水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全面建立节水型社会。我国农业节水的潜力很大。节水灌溉能提高渠道和管道的输水能力,并能减少从水源到田间输水环节的损失,目前我国灌区平均渠系水利用系数只有0.50,若推广渠系防渗技术,使渠系利用系数达到0.65,即可节水261亿m3。通过从传统的粗放型灌溉农业和旱地雨养农业转变为节水高效的现代灌溉农业,我国可以基本立足于现有规模的耕地和灌溉用水量,满足今后人口日益增加的需要。城市和工业用水方面,要从不够重视节水、治污和不注意开发非传统水资源,转变为节流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的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以促进水系统的良性循环。
(3)保证生态环境用水的水资源配置战略 生态环境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自然条件,是保障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所必须坚持的基本方针。在水资源配置中,要从不重视生态环境用水转变为在保证生态环境用水的前提下,合理规划和保障生态用水量。
(4)进一步开发利用非常规水
1)雨水利用。充分利用雨水是发展节水灌溉的重要环节。其重要的作用,一是节省地表、地下水资源,减少灌水量;二是促进作物生长,增加产量;三是水质好,可以提高农产品质量。所以说雨水集流可能是未来雨水利用的新领域。
2)污水回用。既能治理污染又能增加可供水量,是解决供水不足,治理污染一项重要措施。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近年来在总取水量不增加且有削减的情况下,为了保持城市和工业的发展,在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的同时,把城市的污水资源化视为稳定的第二水源。
3)海咸水利用。在沿海缺水地区,淡水资源较为短缺,利用海水可以补充当地淡水资源的不足,是解决沿海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措施之一。
(5)制度体系的健全与完善。
当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冲突时,在发挥市场机制对水土资源利用的基础性调节作用的同时,国家及其地方政府,必将通过明晰产权关系、调整消费结构、合理分配社会财富和实行计划管制的创新途径对水土资源利用的规模和方向加以有效调控,以促进水土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1)加强水土保持和水资源统一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防止水土流失,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农业的根本措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可大大增加植被面积和生物产量,提高降水资源的利用率。解决水土资源的矛盾问题,必须对流域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加强水资源的立法与执法。
2)建立生态经济规划,实现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实现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作为规划目标,以生态经济平衡为前提条件,通过有效的生态经济规划,使水土资源利用程度与其生态经济阈值相协调。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构建水土资源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完善水土资源的政策保障体系。
3)建立土地资源保护对策。新土地法总的原则是: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全面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新的土地管理法的实施体现了中共中央对土地资源保护的重视程度,目前土地资源环境保护已经有了法律依据,需要全社会、各级政府部门积极贯彻落实。
第三篇: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效益状况调研报告
一、水土资源开发基本情况
局系统现在有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共4.14万亩(不包括滩地),其中弃土:1.3万亩;戗台:1.34万亩;护堤地:1.49万亩。目前这些土地资源均已开发,开发主要以种植速生杨树为主,兼种了部分柳树、香椿、苹果、梨等树种。种植初期,为提高堤防绿化覆盖率和树木的成活率,局属各单位在绿化经费少、种植任务重的情况下,种植工作,采取了承包种植经营管理的方式。承包按亩或延米承包来进行核定,收益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由承包户投资树苗,日常管理也由承包户负责,单位按每年每亩地30—50元与每延米0.5—2元,收取承包费,树木成材后,全部归承包户。二是树苗由我方投资,日常管理由承包户负责,树木成材后按20—40%分成。三是树苗费、日常管理费均由我方投资,承包户仅负责看护,单位按70%—80%的比例收取承包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少科学规划,缺少懂技术的专业人才。
我局虽然土地资源开发种植工作起步较早,但由于缺少科学规划,缺少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造成了树木种植品种单一,成活率不高,个别单位不考虑土壤环境因素,不科学选种,盲目种植,出现了年年种树不见树的现象。
2、管理不到位,承包收入低。
管理不到位,承包收入低,是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问题。据统计近几年的平均收入不足100万元。纠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承包比例的制定,缺乏市场调研,市场调价的空间予留不足,承包基数低。二是合同不规范,缺乏严肃性,虽然承包基数较低,却也难以兑现。三是承包期长,据统计,在局属各单位的承包合同中,承包期15—25年的占45%;XX年期的合同占38%;有的合同已签到了2020年,个别的还是无限期合同。四是土地狭长,分散承包,散户多,收费难。,三、提高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效益的必要性
1、对提高堤防工程面貌和发展水利风景区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利用堤防资源,实行高效、规范的开发利用,结合水利风景区建设,在靠近县城、市区的地段,种植观赏性树木、植物等,利用宽弃土地育苗、种植速效经济林和其他高效经济作物,形成千里堤防千里林具有水利特色的生态自然景观。对改善堤防工程面貌及推动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将成为我局新的经济增长点。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我局可利用土地上已种植的树木有300多万棵,成材期的经济价值按树干直径20厘米,高1.5米计算,现价每方800元,每颗树头400斤,按0.2元/斤计,每棵树木的价值为150元,300万棵树木总价值4.5亿元,若我局按树木的30%分成,XX年生长周期每年可以收取1350万元承包费。若单位自己投苗,按50%分成、XX年生长周期计算,每年可以收取2250万元承包费。由此可见,土地资源若能合理开发利用,必将成为我局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将是我局长期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
四、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的可行性
1、以点带面,提高分成比例
盐山河务局XX—XX年,利用自有资金,在戗台、护堤地约678亩的土地上,自己投资种植了93000棵树,采取日常管理由承包户负责,管理经费由局投资,承包户只负责看护,树木成材后,按照7:3的比例共同分成。按成活率95%计算,再扣除10%的丢失、毁坏,剩余79515棵树,XX年后成材,按每棵售价100元计,总收入795万元,70%分成可获利556万元,每年每亩地可收益820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汤阴局自己建立的育苗基地,既减少了树苗投资,又提高了种植树木品种的科技含量。德州局由承包户投资种植的部分弃土,承包分成比例最高达到6:4的有3000亩。邯郸河务局今年由局事业中心负责重新制定了《堤防绿化管理办法》、《堤防树木种植租赁合同》,新合同在规范种植、种植标准等方面责任明确、条理清晰,更具有法律效应,对所辖范围内对有树无合同、有合同无树等问题全部进行清理,重新签定,并分类进行统计,完成认为后写出分析报告。这些好的方法和措施,对实现水土资源效益最大化,起到了好好的促进作用。
2、水利工程养护经费提供一定的启动资金
目前堤防工程养护经费中包含的“行道林养护费”和“护堤林及防浪林管理费”,可以用来投资堤防土地种植和种植后的树木管理,这样每年约有350万元的资金可以利用,为自我开发利用提高土地资源的效益提供一定的基础资金。
3、丰富的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按照局系统现有4.1万亩土地资源计算,我局职工人均拥有土地34亩,据了解,沿河农村人多地少,随着产业政策的不断调整,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发展的理念已被人们清醒地认识,在此大好环境下,我局若能将所辖土地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利用,种植业的市场前景是可喜的,我局丰富的土地资源必将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土里刨金”的发展种植业,完全可以实现生态效益、工程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是。
4、其他流域土地利用效益,提供了可借鉴依据
根据对黄河流域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考察,该流域土地资源丰富,一河务局90公里堤防有近1万亩土地资源,全部按每亩每年400元承包给农户,承包期限为三年,抱额都采取提前一次性交纳的方式,黄河大堤上绿树成阴,形成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其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是目前我局的几十倍。其他流域如弟资源利用效益,为我局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的可行性提供了学习和借见的经验。
四、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方式及措施
1、总体思路: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应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调整种植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为重点,向规模要效益,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创新管理模式,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建立系统、完善的市场和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
2、作好调研,科学规划
科学规划是加强水土资源开发和管理的有效途径,局系统水土资源地域不同,土质不同,环境不同,开发种植、管理的方式也应不同。局应组织有关部门对系统内土地资源进行联合调研,进一步摸清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规模、经营运做模式、投资效益及发展前景等,对系统内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科学规划,统一管理,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效益。
3、局出台水土资源开发指导性的相关政策,明确职责,确保水土资源开发、管理的连续性,制定出统一规范的经营管理模式,并在政策上给予支持,技术上给予指导,使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科学合理有序开展。
4、协调好管理养护与堤防种植相互之间的关系,寻找既能促进提防种植业的发展又不违反工程管理要求的有效途径。
5、每个河务局根据所辖内地域、资源等具体情况,制定一个内容完整、条款清晰、责任明确、具有法律效应的合同示范文本。
6、建立承包合同核查年审制度,保证合同的完整性和树木实有数,对已过期的合同限定签定新的规范合同。对违反合同规定;合同期限过长;不履行合同;不规范、不合理的合同,找出依据,重新签定合同。
第四篇: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效益状况调研报告
一、水土资源开发基本情况
局系统现在有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共4.14万亩(不包括滩地),其中弃土:1.3万亩;戗台:1.34万亩;护堤地:1.49万亩。目前这些土地资源均已开发,开发主要以种植速生杨树为主,兼种了部分柳树、香椿、苹果、梨等树种。种植初期,为提高堤防绿化覆盖率和树木的成活率,局属各单位在绿化经费少、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种植任务重的情况下,种植工作,采取了承包种植经营管理的方式。承包按亩或延米承包来进行核定,收益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由承包户投资树苗,日常管理也由承包户负责,单位按每年每亩地30—50元与每延米0.5—2元,收取承包费,树木成材后,全部归承包户。二是树苗由我方投资,日常管理由承包户负责,树木成材后按20—40%分成。三是树苗费、日常管理费均由我方投资,承包户仅负责看护,单位按70%—80%的比例收取承包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少科学规划,缺少懂技术的专业人才。
我局虽然土地资源开发种植工作起步较早,但由于缺少科学规划,缺少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造成了树木种植品种单一,成活率不高,个别单位不考虑土壤环境因素,不科学选种,盲目种植,出现了年年种树不见树的现象。
2、管理不到位,承包收入低。
管理不到位,承包收入低,是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问题。据统计近几年的平均收入不足100万元。纠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承包比例的制定,缺乏市场调研,市场调价的空间予留不足,承包基数低。二是合同不规范,缺乏严肃性,虽然承包基数较低,却也难以兑现。三是承包期长,据统计,在局属各单位的承包合同中,承包期15—25年的占45%;10年期的合同占38%;有的合同已签到了2020年,个别的还是无限期合同。四是土地狭长,分散承包,散户多,收费难。,三、提高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效益的必要性
1、对提高堤防工程面貌和发展水利风景区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利用堤防资源,实行高效、规范的开发利用,结合水利风景区建设,在靠近县城、市区的地段,种植观赏性树木、植物等,利用宽弃土地育苗、种植速效经济林和其他高效经济作物,形成千里堤防千里林具有水利特色的生态自然景观。对改善堤防工程面貌及推动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将成为我局新的经济增长点。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我局可利用土地上已种植的树木有300多万棵,成材期的经济价值按树干直径20厘米,高1.5米计算,现价每方800元,每颗树头400斤,按0.2元/斤计,每棵树木的价值为150元,300万棵树木总价值4.5亿元,若我局按树木的30%分成,10年生长周期每年可以收取1350万元承包费。若单位自己投苗,按50%分成、10年生长周期计算,每年可以收取2250万元承包费。由此可见,土地资源若能合理开发利用,必将成为我局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将是我局长期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
四、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的可行性
1、以点带面,提高分成比例
盐山河务局2004—2007年,利用自有资金,在戗台、护堤地约678亩的土地上,自己投资种植了93000棵树,采取日常管理由承包户负责,管理经费由局投资,承包户只负责看护,树木成材后,按照7:3的比例共同分成。按成活率95%计算,再扣除10%的丢失、毁坏,剩余79515棵树,10年后成材,按每棵售价100元计,总收入795万元,70%分成可获利556万元,每年每亩地可收益820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汤阴局自己建立的育苗基地,既减少了树苗投资,又提高了种植树木品种的科技含量。德州局由承包户投资种植的部分弃土,承包分成比例最高达到6:4的有3000亩。邯郸河务局今年由局事业中心负责重新制定了《堤防绿化管理办法》、《堤防树木种植租赁合同》,新合同在规范种植、种植标准等方面责任明确、条理清晰,更具有法律效应,对所辖范围内对有树无合同、有合同无树等问题全部进行清理,重新签定,并分类进行统计,完成认为后写出分析报告。这些好的方法和措施,对实现水土资源效益最大化,起到了好好的促进作用。
2、水利工程养护经费提供一定的启动资金
目前堤防工程养护经费中包含的“行道林养护费”和“护堤林及防浪林管理费”,可以用来投资堤防土地种植和种植后的树木管理,这样每年约有350万元的资金可以利用,为自我开发利用提高土地资源的效益提供一定的基础资金。
3、丰富的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按照局系统现有4.1万亩土地资源计算,我局职工人均拥有土地34亩,据了解,沿河农村人多地少,随着产业政策的不断调整,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发展的理念已被人们清醒地认识,在此大好环境下,我局若能将所辖土地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利
刺客魔传 仙界走私大鳄 封天印地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用,种植业的市场前景是可喜的,我局丰富的土地资源必将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土里刨金”的发展种植业,完全可以实现生态效益、工程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是。
4、其他流域土地利用效益,提供了可借鉴依据
根据对黄河流域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考察,该流域土地资源丰富,一河务局90公里堤防有近1万亩土地资源,全部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按每亩每年400元承包给农户,承包期限为三年,抱额都采取提前一次性交纳的方式,黄河大堤上绿树成阴,形成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其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是目前我局的几十倍。其他流域如弟资源利用效益,为我局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的可行性提供了学习和借见的经验。
四、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方式及措施
1、总体思路: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应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调整种植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为重点,向规模要效益,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创新管理模式,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建立系统、完善的市场和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
2、作好调研,科学规划
科学规划是加强水土资源开发和管理的有效途径,局系统水土资源地域不同,土质不同,环境不同,开发种植、管理的方式也应不同。局应组织有关部门对系统内土地资源进行联合调研,进一步摸清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规模、经营运做模式、投资效益及发展前景等,对系统内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科学规划,统一管理,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效益。
3、局出台水土资源开发指导性的相关政策,明确职责,确保水土资源开发、管理的连续性,制定出统一规范的经营管理模式,并在政策上给予支持,技术上给予指导,使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科学合理有序开展。
4、协调好管理养护与堤防种植相互之间的关系,寻找既能促进提防种植业的发展又不违反工程管理要求的有效途径。
5、每个河务局根据所辖内地域、资源等具体情况,制定一个内容完整、条款清晰、责任明确、具有法律效应的合同示范文本。
6、建立承包合同核查年审制度,保证合同的完整性和树木实有数,对已过期的合同限定签定新的规范合同。对违反合同规定;合同期限过长;不履行合同;不规范、不合理的合同,找出依据,重新签定合同。
刺客魔传 仙界走私大鳄 封天印地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树木保护方案
起苗
移植前2至3天,根据土壤干湿情况,适当进行浇水,以防挖掘后土壤过干而使土球松散。切根处理
通过提前切根处理,促进侧须根生长,使大树在移植前即形成大量可带走的吸收根。挖掘
1、土球大小:本项目大规格苗木较多,土球规格按胸径的7-10倍,土球高度为土球直径的2/3左右。
2、土球挖掘:根据苗木规格确定土球大小后,在土球外沿向外延伸10-20cm开始挖掘。先将树体根部周围土球范围内所有浮土去掉,四周开始挖掘,挖掘宽度以方便人员操作为宜,土球一般上宽下窄,原则以尽量减少毛细根损伤为佳。挖掘时循序渐进,以防土球散裂。
3、土球大部分挖完,修平整,用草绳横向严密包裹后,用吊车进行吊扶,以防大树倾倒。将土球稍微吊离土层,再用草绳横向缠绕,形成“井”字或“# ”形。吊装
1、保护树杆:先用草绳对树干紧密缠绕,再用网包进行缠绕后吊装,有效防止擦伤树皮。
2、吊装:吊装时,起吊部位最好在树体重心部分,以使树体与土球保持平衡。起吊时,轻起轻放。树干包上柔软材料放在木架上,用软绳扎紧,树冠也要用软绳适当缠拢,树体在车上放稳后,在树干与车厢接触部分,用纸板或麻布等垫实,以防擦伤树干;同时用麻绳系牢,防止运输时树体滚动。
3、用油漆涂抹伤口:对去掉的大枝伤口或擦伤部位,用油漆进行涂抹,保护伤口,防止病菌侵入。运输
大规格苗木在运输时,应尽量选择较宽的路线,且车速适中,防止颠破土球。运输时注意遮荫、补水保湿,减少树体水分蒸发。树穴开挖
1、要栽植的苗木,其树穴提前准备,树穴比土球直径大20cm以上,深度比土球深30cm以上,以利于栽树时调整树的姿态。
2、树穴挖好后,进行灌水,水灌足,使树穴充分吸水,可充分浸泡土球。大
树运输前,树穴内无积水。并对穴土进行杀菌、除虫处理。栽植
挖掘种植穴、槽的位置应根据树木的冠径大小保持适当距离。踏实穴地松土,土球放稳,树干直立,拆除不易腐烂包装物,向穴内填土至合适高度并踏实。树木种植根系必须舒展,填土分层踏实,苗木支撑固定、乔木设支撑物固定,支撑物牢固,绳索不得损伤树干。种植后在略大于种植穴直径的周围,筑成高度15CM至20CM的灌水围堰。新植苗木要浇筑第1遍透水,根据天气情况浇筑第2、3遍水,浇水渗下后,及时围堰土封住树穴。养护、管理
采取保证成活的技术措施加以养护,确保最后移栽成功。
1、在养护期间,派专人进行浇水,发现土壤水分不足,及时浇灌。
2、每早晚喷一次水至树干上,保持草绳湿润。
3、树木周围下雨后积水及时排除。
4、移栽初期,苗木根系吸肥能力差,采用根外追肥,半个月左右一次,早晚各一次,根系萌发后,进行土壤施肥,做到薄肥勤施。移栽后第一年秋天,就应施肥一次,第二年在早春和秋季进行,肥料以氮肥为主。
5、为保持土壤的良好透气性,有利于根系的萌发,做好中耕松土,防止土壤板结。
总之,在施工中,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谨慎操作。通过程序化操作,尽量减少水分蒸发,同时促进根部吸收水分,保证树木能够成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