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方面废水监测的技术要点
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方面废水监测的技术要点
分类方法通常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是按工业废水中所含主要污染物的化学性质分类,含无机污染物为主的为无机废水,含有机污染物为主的为有机废水。例如电镀废水和矿物加工过程的废水,是无机废水;食品或石油加工过程的废水,是有机废水。
第二种是按工业企业的产品和加工对象分类,如冶金废水、造纸废水、炼焦煤气废水、金属酸洗废水、化学肥料废水、纺织印染废水、染料废水、制革废水、农药废水、电站废水等。
第三种是按废水中所含污染物的主要成分分类,如酸性废水、碱性废水、含氰废水、含铬废水、含镉废水、含汞废水、含酚废水、含醛废水、含油废水、含硫废水、含有机磷废水和放射性废水等。
前两种分类法不涉及废水中所含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也不能表明废水的危害性。第三种分类法,明确地指出废水中主要污染物的成分,能表明废水一定的危害性。此外也有从废水处理的难易度和废水的危害性出发,将废水中主要污染物归纳为三类:第一类为废热,主要来自冷却水,冷却水可以回用;第二类为常规污染物,即无明显毒性而又易于生物降解的物质,包括生物可降解的有机物,可作为生物营养素的化合物,以及悬浮固体等;第三类为有毒污染物,即含有毒性而又不易生物降解的物质,包括重金属、有毒化合物和不易被生物降解的有机化合物等。实际上,一种工业可以排出几种不同性质的废水,而一种废水又会有不同的污染物和不同的污染效应。例如染料工厂既排出酸性废水,又排出碱性废水。纺织印染废水,由于织物和染料的不同,其中的污染物和污染效应就会有很大差别。即便是一套生产装置排出的废水,也可能同时含有几种污染物。如炼油厂的蒸馏、裂化、焦化、叠合等装置的塔顶油品蒸气凝结水中,含有酚、油、硫化物。在不同的工业企业,虽然产品、原料和加工过程截然不同,也可能排出性质类似的废水。如炼油厂、化工厂和炼焦煤气厂等,可能均有含油、含酚废水排出。处理方法
工业废水处理方法按其作用原理可分为四大类,即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物理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法。(1)物理处理法
通过物理作用,以分离、回收废水中不溶解的呈悬浮状态污染物质(包括油膜和油珠),常用的有重力分离法、离心分离法、过滤法等。(2)化学处理法
向污水中投加某种化学物质,利用化学反应来分离、回收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常用的有化学沉淀法、混凝法、中和法、氧化还原(包括电解)法等。化学法可使用-聚合氯化铝絮凝剂,作为一种无机高分子絮凝剂,通过压缩双层,吸附中和,吸附架桥,沉淀网补等机理作用,使水中细微悬浮粒子和胶体脱稳,聚集,絮凝,混凝,沉淀,达到净化处理效果,由于其pH值宽,适应性好,在工业废水处理上的应用也就非常的广泛。(3)物理化学处理法
利用物理化学作用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质,主要有吸附法、离子交换法、膜分离法、萃取法等。(4)生物处理法
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废水中呈溶液、胶体以及微细悬浮状态的有机性污染物质转化为稳定、无害的物质,可分为好氧生物处理法和厌氧生物处理法。处理技术
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按处理程度划分,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一般根据水质状况和处理后的水的去向来确定污水处理程度。[2] 一级处理
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物理处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级处理的要求。经过一级处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达不到排放标准。一级处理属于二级处理的预处理。二级处理
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BOD,COD物质),去除率可达90%以上,使有机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悬浮物去除率达95%出水效果好。三级处理
进一步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氮和磷等能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可溶性无机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滤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析法等。
整个过程为通过粗格栅的原污水经过污水提升泵提升后,经过格栅或者筛率器,之后进入沉砂池,经过砂水分离的污水进入初次沉淀池,以上为一级处理(即物理处理),初沉池的出水进入生物处理设备,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其中活性污泥法的反应器有曝气池,氧化沟等,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生物处理设备的出水进入二次沉淀池,二沉池的出水经过消毒排放或者进入三级处理,一级处理结束到此为二级处理,三级处理包括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滤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析法。二沉池的污泥一部分回流至初次沉淀池或者生物处理设备,一部分进入污泥浓缩池,之后进入污泥消化池,经过脱水和干燥设备后,污泥被最后利用。
概述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中废水监测的目的是为了全面地反映项目建成投产后废水中各类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和排放量,及时检验环保设施是否正常运行和是否能够达到初步设计的要求,准确地评价所排废水中各项污染物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应标准,同时与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批复的结论相对照,成为贯彻执行“预防为主”方针的完整体系,为今后的环境监督管理、污染源控制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
是不是具备验收监测条件: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现场踏勘,环保设施完成与否、试运行正常否、环评批复意见落实否、环保措施落实否等等。提出整改意见并与环保管理部门沟通情况,确定验收工程范围。–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第 13号令)– 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38号文)–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程序
–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管理程序, 委托,现场踏勘,方案编写,合同,现场监测,报告编写及审核,资料存档,验收会 废水监测的对象和范围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中废水监测的对象是:与建设项目配套的各类工业废水处理设施,生活废水处理设施以及与外部水环境相沟通的界面。
1.1对于新建项目,废水的监测范围包括生产废水、清净下水和生活废水的外排口:废水处理设施(包括回用水的处理设施)的进、出口。
1.2对于改、扩建项目,废水的监测范围不仅包括项目本身产生的生产废水、清净下水和生活废水的外排口,废水处理设施(包括回用水的处理设施)的进、出口:还要根据具体废水流向,对进入已建成的环保设施(包括回用水的处理设施)或与已建成项目的废水混合后排放的外排口进行监测。同时,还要对原有项目的排放情况,污染治理情况进行调查了解。
1.3对于在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中有特殊要求的项目,还需要对接纳废水的水体进行监测,以考察废水进入江河、湖库后污染物的削减趋势和江河、湖库接纳废水后的水质状况以及对地下水造成的影响。
废水监测因子和监测频次
验收监测中所监测的污染因子要能够反映不同类型点源的废水类型特征,监测人员必须深入现场了解工艺路线和排放废水特征,根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和初步设计确定的污染因子,同时按照执行标准中的控制项目,国家规定的总量控制项目以及受纳水体敏感的污染因子,最终确定废水监测的因子。
2.1环保设施的监测因子对废水处理设施的监测是为了检验该设施对某种或某几种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因此其监测因子主要按照初步设计中提出的设施主要处理的污染物种类,有设计指标的污染物来确定。
2.2废水外排口的监测因子废水外排监测因子的确定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确定:①根据原料、工艺、产品及中间产物分析得出的特征污染物。②环保影响报告书(表)和初步设计中提出的污染物。⑧属于国家或地方控制的污染物。④属于国家验收登记统计的项目。⑤属于所在地区、相关流域重点控制的污染物。
2.3环境水质的监测因子对于多数建设项目,验收监测时可进行环境水质的评价不是必需的,对于有特殊要求的项目,一般根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相应的评价标准,需根据水质类型,废水类型确定评价标准,否则,监测结果无从评价。
2.4监测频次的确定①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频次的确定,应根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初步设计、现场考察结果并结合地方环境管理情况,本着全面反映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的原则,在不违背国家规定,不给企业增加负担的基础上确定监测的频次。②对生产稳定且污染物排放有规律的污染源,以生产周期为采样周期,采样不得少于2个周期,每个采样周期内采样次数一般为3~5次。③对有废水处理设施并正常运转或建有调节池的建设项目,其废水为稳定排放的,可采瞬时样,但不得少于3次,对间断排放水量<20m3/a,可采用有水时监测,监测频次不少于2次。④对非稳定连续排放源,一般采用加密的等时间采样和测试方法,一般以每日开工时间或24h为周期,采样不少于3个周期:采用等时间采样方法测试时,每个周期依据实际排放情况,按每2~3天采样和测试一次,水环境质量测试一般为1~3d,每天1~2次。监测点位等要求按《地表水和废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及《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SL/T183)执行。
废水监测的布点
布点应以说明环保设施运行状况,治理效果和排放量为目的,在资料收集和现场勘查的基础上,确切了解废水的种类、具体流向、治理设施、处理过程和排放点,改扩建项目还要进一步考察前期项目的废水排放浓度、排放量等,可从以下几方面确定项目废水监测的点位。
3.1废水处理设施处理效率的监测根据现场踏勘的情况,确定本项目所包含的各种废水处理设施,在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和初步设计的资料中,对处理设施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是有要求的,这些处理装置的进、出口是验收监测的必测点位,检验这些环保设施是否符合初步设计指标,能否正常有效地运转。
3.2废水达标排放的监测①对第一类污染物,不分行业和废水排放方式,也不分受纳水体的功能类别,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考核。②对清净下水排放口,原则上应执行废水综合排放标准(其他行业排放标准有要求的除外)。⑨总排口可能存在稀释排放的污染物,在车间排放口或针对性治理设施排放口以排放标准加以考核(如电厂含油废水),外排口以排放标准进一步考核。④废水混合排放口以计算的混合排放浓度限值考核。⑤同一建设单位的不同废水排放口可执行不同的标准。应重点考核与环境发生关系的总排污口污染物排放浓度及吨产品最高允许排水量(部分行业)。其中的浓度限值以日均值计,吨产品最高允许排水量以月均值计。必要的敏感点环境水质监测
当一些特殊的,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批复中有要求或试运行阶段发现问题的建设项目,需在项目建成投产后对周围的水环境质量(包括地表水、地下水)进行监督监测。为了进行项目建成前后的对比,一般选择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监测点位或地方控制水质的点位。有些点位置虽与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相同,但不一定能够确认是本项目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则应选择合适的背景监测点。敏感保护目标:地下水观测井,地表水,土壤,底泥 分析方法的选择
所有监测项目的分析方法都应采用国家标准方法,行业标准方法和环境监测系统内部使用的《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中推荐的方法或经省以上环境监测站认定的相应等效方法。
当没有相应的国内分析方法时,可采用ISO、EPA或J1S等国际权威机构的相关方法。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6.1监测期间的工况要求为了保障监测数据的有效性,现场监测期间的生产负荷要达到国家对验收监测的有效工况要求,即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75%以上。在现场监测期间,必须确定其处理量与设计量是否一致,是否符合工况要求,以保证监测结果的可靠性。
6.2监测人员应具备的条件采样人员和分析人员必须通过岗前培训,经过考核,持证上岗,持证者对监测质量负责,质控人员应熟悉监测技术,按照质控规定做好质控工作。
6.3采样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采样必须按规范要求进行。首先应保证采样器,样品容器的清洁,避免水样受到玷污,采样器在每次用完后,要按照规定的方式方法洗涤,置于干燥清洁处存放。
其次,在采集样品时,要注意样品的代表性。为防止样品受玷污或在输送、保存过程中待测组分发生变化,必要时,采样人员应在现场加入固定剂对样品的待测组分进行固定;需冷藏的样品,采样后应尽快于4℃低温下保存并迅速送交实验室。
水样采集时需注意对于某些污染因子要单独采样,如对于石油类、悬浮物应分别单独采样,而对硫化物和氰化物,也需要单独采样。采样过程中应采集不少于10%的平行样,水样采集后做好详细的现场记录,主要包括:单位名称、样品编号、采样地点、采样日期、采样时间、监测项目等。
6.4实验室内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实验室分析过程一般应加不少于10%的平行样,对可以得到标准样品或质量控制样品的项目,应在分析的同时做10%加标回收样品分析。
分析人员接到样品后应在样品的保存期限内尽快进行分析,同时认真做好原始记录,进行正确的数据处理和有效校核。对于未检出的样品必须给出本实验室使用分析方法的检出限浓度。认真核实和填写监测结果,对监测数据实行严格的三级审核制度,经过核对、校核,最后由授权签字人审定后报出。
数据处理与监测结果的评价
7.1监测数据的处理在监测数据报告中应填写每个废水样品的分析测试结果和测定的水量,并计算出各个监测点位各个监测因子的日均值,同时给出质控样、平行样和加标回收样的侧定结果。
7.2评价监测数据统计得出的结果①根据环保设施进、出口监测因子的监测结果,对照初设指标对环保设施处理效率进行评价,得出其是否符合验收要求的结论。②通过污染物浓度,废水排放流量和企业的年工作日,计算国家和地方总量控制的废水中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得出其污染物浓度和排放总量是否符合验收要求的结论。③对于质控样品,通过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的分析,以及审核结果得出其数据的有效性。
数据偏低的话,合理性不足,设施运行不正常。
第二篇:浅谈建设项目环保验收中如何开展废水监测
浅谈建设项目环保验收中如何开展废水监测
摘要:介绍了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方面废水监测的技术要点,包括废水监测的范围、布点原则、监测频次、监测因子以及监测方法等技术规范。
关键词:监测频次 监测因子 监测方法 布点原则
0 引言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中废水监测的目的是为了全面地反映项目建成投产后废水中各类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和排放量,及时检验环保设施是否正常运行和是否能够达到初步设计的要求,准确地评价所排废水中各项污染物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应标准,同时与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批复的结论相对照,成为贯彻执行“预防为主”方针的完整体系,为今后的环境监督管理、污染源控制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废水监测的对象和范围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中废水监测的对象是:与建设项目配套的各类工业废水处理设施,生活废水处理设施以及与外部水环境相沟通的界面。http://
1.1对于新建项目,废水的监测范围包括生产废水、清净下水和生活废水的外排口:废水处理设施(包括回用水的处理设施)的进、出口。
1.2对于改、扩建项目,废水的监测范围不仅包括项目本身产生的生产废水、清净下水和生活废水的外排口,废水处理设施(包括回用水的处理设施)的进、出口:还要根据具体废水流向,对进入已建成的环保设施(包括回用水的处理设施)或与已建成项目的废水混合后排放的外排口进行监测。同时,还要对原有项目的排放情况,污染治理情况进行调查了解。
1.3对于在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中有特殊要求的项目,还需要对接纳废水的水体进行监测,以考察废水进入江河、湖库后污染物的削减趋势和江河、湖库接纳废水后的水质状况以及对地下水造成的影响。http://废水监测因子和监测频次
验收监测中所监测的污染因子要能够反映不同类型点源的废水类型特征,监测人员必须深入现场了解工艺路线和排放废水特征,根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和初步设计确定的污染因子,同时按照执行标准中的控制项目,国家规定的总量控制项目以及受纳水体敏感的污染因子,最终确定废水监测的因子。
2.1环保设施的监测因子对废水处理设施的监测是为了检验该设施对某种或某几种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因此其监测因子主要按照初步设计中提出的设施主要处理的污染物种类,有设计指标的污染物来确定。http://
2.2废水外排口的监测因子废水外排监测因子的确定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确定:①根据原料、工艺、产品及中间产物分析得出的特征污染物。②环保影响报告书(表)和初步设计中提出的污染物。⑧属于国家或地方控制的污染物。④属于国家验收登记统计的项目。⑤属于所在地区、相关流域重点控制的污染物。
2.3环境水质的监测因子对于多数建设项目,验收监测时进行环境水质的评价不是必需的,对于有特殊要求的项目,一般根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相应的评价标准,需根据水质类型,废水类型确定评价标准,否则,监测结果无从评价。http://
2.4监测频次的确定①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频次的确定,应根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初步设计、现场考察结果并结合地方环境管理情况,本着全面反映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的原则,在不违背国家规定,不给企业增加负担的基础上确定监测的频次。②对生产稳定且污染物排放有规律的污染源,以生产周期为采样周期,采样不得少于2个周期,每个采样周期内采样次数一般为3~5次。③对有废水处理设施并正常运转或建有调节池的建设项目,其废水为稳定排放的,可采瞬时样,但不得少于3次,对间断排放水量<20m3/a,可采用有水时监测,监测频次不少于2次。④对非稳定连续排
放源,一般采用加密的等时间采样和测试方法,一般以每日开工时间或24h为周期,采样不少于3个周期:采用等时间采样方法测试时,每个周期依据实际排放情况,按每2~3天采样和测试一次,水环境质量测试一般为1~3d,每天1~2次。监测点位等要求按《地表水和废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及《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SL/T183)执行。3 废水监测的布点 http://
布点应以说明环保设施运行状况,治理效果和排放量为目的,在资料收集和现场勘查的基础上,确切了解废水的种类、具体流向、治理设施、处理过程和排放点,改扩建项目还要进一步考察前期项目的废水排放浓度、排放量等,可从以下几方面确定项目废水监测的点位。
3.1废水处理设施处理效率的监测根据现场踏勘的情况,确定本项目所包含的各种废水处理设施,在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和初步设计的资料中,对处理设施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是有要求的,这些处理装置的进、出口是验收监测的必测点位,检验这些环保设施是否符合初步设计指标,能否正常有效地运转。
3.2废水达标排放的监测①对第一类污染物,不分行业和废水排放方式,也不分受纳水体的功能类别,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考核。②对清净下水排放口,原则上应执行废水综合排放标准(其他行业排放标准有要求的除外)。⑨总排口可能存在稀释排放的污染物,在车间排放口或针对性治理设施排放口以排放标准加以考核(如电厂含油废水),外排口以排放标准进一步考核。④废水混合排放口以计算的混合排放浓度限值考核。⑤同一建设单位的不同废水排放口可执行不同的标准。应重点考核与环境发生关系的总排污口污染物排放浓度及吨产品最高允许排水量(部分行业)。其中的浓度限值以日均值计,吨产品最高允许排水量以月均值计。http://必要的敏感点环境水质监测
当一些特殊的,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批复中有要求或试运行阶段发现问题的建设项目,需在项目建成投产后对周围的水环境质量(包括地表水、地下水、海水)进行监督监测。为了进行项目建成前后的对比,一般选择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监测点位或地方控制水质的点位。有些点位置虽与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相同,但不一定能够确认是本项目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则应选择合适的背景监测点。分析方法的选择
所有监测项目的分析方法都应采用国家标准方法,行业标准方法和环境监测系统内部使用的《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中推荐的方法或经省以上环境监测站认定的相应等效方法。
当没有相应的国内分析方法时,可采用ISO、EPA或J1S等国际权威机构的相关方法。6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6.1监测期间的工况要求为了保障监测数据的有效性,现场监测期间的生产负荷要达到国家对验收监测的有效工况要求,即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75%以上。在现场监测期间,必须确定其处理量与设计量是否一致,是否符合工况要求,以保证监测结果的可靠性。
6.2监测人员应具备的条件采样人员和分析人员必须通过岗前培训,经过考核,持证上岗,持证者对监测质量负责,质控人员应熟悉监测技术,按照质控规定做好质控工作。
6.3采样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采样必须按规范要求进行。首先应保证采样器,样品容器的清洁,避免水样受到玷污,采样器在每次用完后,要按照规定的方式方法洗涤,置于干燥清洁处存放。http://ab.net.cn
7.2评价监测数据统计得出的结果①根据环保设施进、出口监测因子的监测结果,对照初设指标对环保设施处理效率进行评价,得出其是否符合验收要求的结论。②通过污染物浓度,废水排放流量和企业的年工作日,计算国家和地方总量控制的废水中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得出其污染物浓度和排放总量是否符合验收要求的结论。③对于质控样品,通过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的分析,以及审核结果得出其数据的有效性。
第三篇: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技术要求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技术要求(试行)为落实《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保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质量,在多年试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办法》(试行)(国家环境保护局环监〔1995〕335号)的基础上,现就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工作制定本验收监测技术要求。
本技术要求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替代《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办法》(试行)中的有关技术规定。
本技术要求与未来国家制定的有关标准中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规定有不符之处,按国家新颁布的标准执行。第一部分 总 则 1.范围
本技术要求规定了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以下简称验收监测)的原则、依据、内容、执行标准选择、采样和分析方法等一般要求。
本技术要求适用建设项目的验收监测,从事放射性物质生产或以放射性物质为生产原料及排放具有放射性物质的核工业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监测可参照执行。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技术要求中引用而构成本技术要求的条文,与本技术要求同效。
HJ/T2.1~2.3-9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HJ/T2.4-1995 环境影响评价声评价
当上述标准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
GB16297-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WPB3-1999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915-1996 水泥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9078-1996 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6171-1996 炼焦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223-1996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554-1993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HJ/T18-1996 小型焚烧炉
GB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4286-83 船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914-85 海洋石油开发工业含油污水排放标准
GB14374-93 航天推进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470.1~.3-93 兵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287-92 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WPB2-1999 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456-92 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457-92 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WPBx-1999 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5580-95 磷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5581-95 烧碱、聚氯乙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5085-96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GB12348-90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GB12525-90 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
GB3096-9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9660-88 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
GB11339-89 城市港口及江河两岸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10070-88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
GB8702-88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GB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HZB1-1999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097-97 海水水质标准
GB11607-89 渔业水质标准
GB5084-92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14848-1993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15618-1996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3015-91 含多氯联苯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今后根据国家对环境保护和污染物控制新要求制定的新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或污染控制标准,一经批准,相应时间的版本也应在作为引用标准使用。3.定义
3.1 环境保护设施:
3.1.1 建设项目为自身污染物达标排放或满足污染物总量控制的要求而必须采取的治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设施、装置、设备:
a.专用于环境、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
b.既是生产工艺中的一个环节,同时又具有环境保护功能;
c.用于污染物回收与综合利用;
d.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监测工作配套;
e.用于防止潜在突发性污染事故。
3.1.2 建设项目为维护其影响的生态环境而必须采取的环境保护工程措施包括:生态恢复工程、绿化工程、边坡防护工程等。
3.1.3 建设项目为满足环境影响评价中提出对原有污染物一并治理的要求以及为新建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而承担的区域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和区域污染物排放削减中的污染治理工作而建设的污染治理设施。
3.2 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建设、管理、运行及其效果和污染物排放情况全面的检查与测试。
3.3 验收监测执行标准:指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所依据的标准,作为判定建设项目能否达标排放的标准,是通过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的依据。
3.4 验收监测参照标准:这里所指参照标准为建设项目投产时的国家和地方现行标准以及参照执行的其他标准,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监督管理及企业污染防治整改提供的判定标准。验收监测参照标准一般不作为竣工验收的依据。
4.一般工作程序、结果及结果报告形式
4.1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分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因所在地区已进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而编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或环境影响评价时编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但监测内容较多的建设项目,应通过收集有关的技术资料、现场勘察、编制验收监测方案、进行现场监测,以验收监测报告形式报告监测结果。
4.2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分类,编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并且验收监测内容比较简单的建设项目,通过收集有关的技术资料、现场勘察、进行现场监测、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表形式报告监测结果。
4.3 填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建设项目,只对有一定污染物排放规模和按要求应设有废水、废气、噪声处理设施的污染源进行监测,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表形式报告检查结果。5.验收监测方案编制的基本要求
验收监测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5.1 简述内容:任务由来、依据,尤其要阐明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结论意见、环保对策、措施及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文件的要求;
5.2 建设项目工程实施概况:工程基本情况,生产过程污染物产生、治理和排放流程,环保设施建设及其试运行情况;
5.3 验收监测执行标准:列出应执行的国家或地方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名称、标准编号、标准等级和限值,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批复中的特殊限值要求,《初步设计》(环保篇)中的环保设施设计指标或要求等;
5.4 验收监测的内容:按废水、废气、噪声和固废等分类,全面简要地说明监测因子、频次、断面或点位的布设情况,附示意图;采样、监测分析方法;验收监测的质量控制措施;
5.5 现场监测操作安全注意事项(必要时针对工厂实际情况制定);
5.6 对企业环境保护管理检查的内容。6.验收监测报告编制的基本要求
6.1 验收监测报告应充分如实地反映现场检查和现场监测的实际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应进行必要和符合实际的分析。对污染物排放浓度、排放速率和总量控制的达标情况和检查情况等给出明确的结论和进行必要的描述。对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建议。
6.2 验收监测报告
验收监测报告除包括5.1-5.4的内容外,还应包括以下内容:
6.2.1 验收监测进行情况;
6.2.2 监测期间工况;
6.2.3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结果;
6.2.4 验收监测的结果及与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设计指标分析评价;
6.2.5 出现超标或不符合设计指标要求时的原因分析;
6.2.6 国家规定总量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情况;
6.2.7 环境管理检查结果;
6.2.8 验收监测结论与建议;
6.2.9 必要的质控数据表,监测数据表和其他有关图表等应作为报告的附录;
6.2.10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竣工验收登记表,见附录三。7.验收监测
7.1 验收监测主要工作内容
验收监测是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建设、运行及其效果、“三废”处理和综合利用、污染物排放、环境管理等情况的全面检查与测试,主要包括内容:
a.对设施建设、运行及管理情况检查;
b.设施运行效率测试;
c.污染物(排放浓度、排放速率和排放总量等)达标排放测试;
d.设施建设后,排放污染物对环境影响的检测*。
具体建设项目的监测内容应根据其所涉及的具体项目进行确定。
7.1.1 环境保护检查
a.建设项目执行国家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制度”的情况;
b.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登记表”中污染物防治和生态保护要求及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文件中批复内容的实施情况;
c.环保设施运行情况和效果;
d.“三废”处理和综合利用情况;
e.环境保护管理和监测工作情况,包括:环保机构设置、人员配置、监测计划和仪器设备、环保管理规章制度等;
f.事故风险的环保应急计划,包括配备、防范措施,应急处置等*;
g.环境保护档案管理情况;
h.周边区域环境概况*;
i.生态保护措施实施效果*。
7.1.2 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效率测试
对涉及以下领域的环境保护设施或设备均应进行运行效率监测:
a.各种废水处理设施的处理效率;
b.各种废气处理设施的处理效率;
c.工业固(液)体废物处理设备的处理效率等;
d.用于处理其他污染物的处理设施的处理效率。
7.1.3 污染物达标排放检测
对涉及以下领域的污染物均应进行达标排放监测
a.排放到环境中的废水;
b.排放到环境中的各种废气;
c.排放到环境中的各种有毒有害工业固(液)体废物及其浸出液;
d.厂界噪声(必要时测定噪声源);
e.建设项目的无组织排放;
f.国家规定总量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总量。
7.1.4 环境影响检测*
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监测对环境影响的检测,主要针对“环境影响评价”及其批复中对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的要求。检测以建设项目投运后,环境敏感保护目标能否达到相应环境功能区所要求的环境质量标准,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a.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的环境地表水、地下水和海水质量;
b.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的环境空气质量;
c.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的声学环境质量;
d.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的环境土壤质量;
e.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的环境振动铅垂向Z振级;
f.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的电磁辐射公众照射导出限值。
7.2 验收监测污染因子的确定
监测因子确定的原则如下:
7.2.1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和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环保篇)中确定的需要测定的污染物;
7.2.2 建设项目投产后,在生产中使用的原辅材料、燃料,产生的产品、中间产物、废物(料),以及其他涉及的特征污染物和一般性污染物;
7.2.3 现行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规定的有关污染物;
7.2.4 国家规定总量控制的污染物指标;
7.2.5 厂界噪声;
7.2.6 生活废水中的污染物及生活用锅炉(包括茶炉)废气中的污染物;
7.2.7 影响环境质量的污染物,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及其批复意见中,有明确规定或要求考虑的影响环境保护敏感目标环境质量的污染物;试生产中已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的,对当地环境质量已产生影响的污染物;负责验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当前环境保护管理的要求和规定而确定的对环境质量有影响的污染物;
7.2.8 对“环境影响评价”中涉及有电磁辐射和振动内容的,应将电磁辐射和振动列入应监测的污染因子*;
7.2.9 废水、废气和工业固(液)体废物排放总量。
废水水质监测因子确定参见附录一,废气监测因子及参数确定参见附录二。
7.3 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频次
为使验收监测结果全面和真实地反映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和环保设施的运行效果,采样频次应充分反映污染物排放和环保设施的运行情况,因此,监测频次一般按以下原则确定:
7.3.1 对有明显生产周期、污染物排放稳定的建设项目,对污染物的采样和测试频次一般为2~3个周期,每个周期3~5次(不应少于执行标准中规定的次数);
7.3.2 对无明显生产周期、稳定、连续生产的建设项目,废气采样和测试频次一般不少于2天、每天采3个平行样,废水采样和测试频次一般不少于2天,每天4次,厂界噪声测试一般不少于连续2昼夜(无连续监测条件的,需2天,昼夜各2次),固体废物(液)采样和测试一般不少于6次(堆场采样和分析样品数都不应少于6个);
7.3.3 对污染物确实稳定排放的建设项目,废水和废气的监测频次可适当减少,废气采样和测试频次不得少于3个平行样,废水采样和测试频次不少于2天,每天3次;
7.3.4 对污染物排放不稳定的建设项目,必须适当增加的采样频次,以便能够反映污染物排放的实际情况;
7.3.5 对型号、功能相同的多个小型环境保护设施效率测试和达标排放检测,可采用随机抽测方法进行。抽测的原则为:随机抽测设施数量比例应不小于同样设施总数量的50%;
7.3.6 若需进行环境质量监测时,水环境质量测试一般为1-3天、每天1-2次;空气质量测试一般不少于3天、采样时间按GB3095-1996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执行;环境噪声测试一般不少于2天,测试频次按相关标准执行;
7.3.7 对考核处理效率的测试,可选择主要因子并适当减少监测频次;
7.3.8 若需进行环境生态状况调查,工作内容、采样和测试频次按负责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进行。
8.验收监测采用标准
验收监测采用标准包括评价标准和测试方法标准两个部分。评价标准又分为验收监测执行标准和验收监测参照标准。
8.1 验收监测执行标准的确定
执行标准应主要以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采用的各种标准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及其批复的要求为依据,验收监测执行标准的确定应考虑以下因素:
8.1.1 在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行文确认的环境影响评价标准;
8.1.2 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国家或地方执行的各类污染物排放标准及环境质量标准;
8.1.3 有关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批复时,要求执行的各项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环境保护需要所规定的特殊标准限值;
8.1.4 根据国家和地方对环境保护的新要求,经负责验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采用验收监测时现行的国家或地方标准;
8.1.5 国家和地方对国家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中的总量控制要求;
8.1.6 对国家和地方标准中尚无规定的污染因子,应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和工程《初步设计》(环境保护篇)等的要求或设计指标为依据来进行评价。
8.2 验收监测参照标准的确定
8.2.1 新颁布的国家或地方标准中规定的污染因子排放标准值以及环境量标准值;
8.2.2 环保设施的设计指标;
8.2.3 对国家和地方标准中尚无规定的污染因子,也可参考国内其他行业标准和国外标准,但应附加必要说明。
8.3 验收监测方法标准选取原则
验收监测时,应尽量按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要求,采用列出的标准测试方法。对国家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未列出的污染物和尚未列出测试方法的污染物,其测试方法按以下次序选择:
8.3.1 国家现行的标准测试方法;
8.3.2 行业现行的标准测试方法;
8.3.3 国际现行的标准测试方法和国外现行的标准测试方法;
8.3.4 对目前尚未建立标准方法的污染物的测试,可参考国内外已成熟但未上升为标准的测试技术,但应附加必要说明。9.验收监测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9.1 验收监测的工况要求
验收监测时,工况要求分下列几种情况:
9.1.1 工业生产型建设项目,验收监测应在工况稳定、生产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负荷达 75%以上(国家、地方排放标准对生产负荷另有规定的按标准规定执行)的情况下进行。
9.1.2 对无法短期调整工况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75%以上负荷的建设项目中,可以调整工况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75%以上负荷的部分,验收监测应在满足75%或75%以上负荷或国家及地方标准中所要求的生产负荷的条件下进行。
9.1.3 对无法短期调整工况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75%或75%以上负荷的建设项目中,投入运行后确实无法短期调整工况满足设计生产能力的75%或75%以上的部分,验收监测应在主体工程运行稳定、应运行的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正常的条件下进行,对运行的环境保护设施和尚无污染负荷部分的环保设施,验收监测采取注明实际监测工况与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9.2 采样和测试及其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9.2.1 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现场监测,首先应按9.1的规定满足相应的工况条件,否则负责验收监测的单位应停止现场采样和测试。
9.2.2 现场采样和测试应严格按《验收监测方案》进行,并对监测期间发生的各种异常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对未能按《验收监测方案》进行现场采样和测试的原因应予详细说明。
9.2.3 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监测中使用的布点、采样、分析测试方法,应首先选择目前适用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分析方法、监测技术规范,其次是国家环保总局推荐的统一分析方法或试行分析方法以及有关规定等。
9.2.4 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按国家有关规定、监测技术规范和有关质量控制手册进行。
9.2.5 参加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监测采样和测试的人员,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持证上岗。
9.2.6 水质监测分析过程中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采样过程中应采集不少于10%的平行样;实验室分析过程一般应加不少于10%的平行样;对可以得到标准样品或质量控制样品的项目,应在分析的同时做10%质控样品分析;对无标准样品或质量控制样品的项目,且可进行加标回收测试的,应在分析的同时做10%加标回收样品分析。
9.2.7 气体监测分析过程中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采样器在进现场前应对气体分析、采样器流量计等进行校核。
9.2.8 噪声监测分析过程中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监测时应使用经计量部门检定、并在有效使用期内的声级计。
9.2.9 固体废弃物监测分析过程中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采样过程中应采集不少于10%的平行样;实验室分析过程一般应加不少于10%的平行样;对可以得到标准样品或质量控制样品的项目,应同时做不少于10%标准样品或质控样品;对不可得到标准样品或质量控制样品,但可以做加标回收样品的项目,应同时做不少于10%的加标回收样品。
9.3 采样记录及分析结果
验收监测的采样记录及分析测试结果,按国家标准和监测技术规范有关要求进行数据处理和填报,并按有关规定和要求进行三级审核。第二部分 验收监测方案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编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方案(以下简称验收监测方案)的要求和内容。2.章节、封面及编号
2.1 本技术要求中编写章节安排,是根据编写技术要求的需要,在编写验收监测方案时,内容上应尽可能满足技术要求的规定,并可根据情况在内容上进行增减。
2.2 验收监测方案的封面、封二格式见附录四和五。
2.3 验收监测方案的编号应由各环境监测站制定。验收监测方案的目录注明页码。
3.验收监测方案编制的内容
验收监测方案根据验收监测的需要进行编制。验收监测方案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3.1 前言部分
主要简述建设项目和验收监测任务由来。一般包括:工程建成并投入试运行时间、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验收监测工作的环境监测站、委托单位、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现场勘察时间和参加单位等。
3.2 验收监测的依据
3.2.1 国家有效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法规、办法和技术规定;
3.2.2 与建设项目有关的环保技术文件;
3.2.3 有关建设项目工程环保工作的意见和批复;
3.2.4 开展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的依据;
3.2.5 工程建设中有关环保设施设计改动的报批手续和批复文件*;
3.2.6 环保设施运行情况自检报告*;
3.2.7 其他有关需要说明问题和情况及其有关资料或文件等*。
3.3 建设项目工程概况
应以简练文字并配图表进行叙述。
3.3.1 工程基本情况
工程所处的位置;工程占地面积;工程总投资;工程环保设施投资;环境影响评价完成单位与时间;初步设计完成单位与时间;环保设施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投入试运行日期;其它需要说明的情况等*(包括工程变化情况)。
3.3.2 生产工艺简介
主要生产工艺原理、流程、关键生产单元,可附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
3.3.3 环保设施和相应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情况
对各生产单元所产生的污染物、环保处理设施、污染物排放方式等列表或简述。
3.3.4 环保设施试运行情况
3.4 环境影响评价意见及环境影响评价批复的要求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结论、建议及环境影响评价批复的要求,或环保行政部门对本项目的环保要求等(主要应参见环境影响评价批复的要求)。
3.5 验收监测评价标准
应列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批复时,有效的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的名称、标准号、工程《初步设计》(环保篇)的设计指标和总量控制指标。这些标准和指标等将被用于作为本建设项目的环保设施验收监测的评价标准。同时,也应列出相应现行的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作为参照标准。
3.6 验收监测的内容
3.6.1 废水、废气排放源及其相应的环保设施、厂界噪声、工业固(液)废物*和无组织排放源*监测内容的编写
废水、废气、厂界噪声(必要时监测噪声源)、工业固(液)废物*和无组织排放源*监测内容的编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监测断面或监测点位的布设情况,必要时附示意图;
b.验收监测因子、频次;
c.采样、监测分析方法和验收监测(工况要求*)的质量控制措施及依据(国家标准分析方法应写出标准号)。
3.6.2 厂区附近的环境质量监测*
环境质量监测系指:地面水、地下水、环境空气、土壤或海水等,监测内容的编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环境敏感点环境质量状况和可能受到影响的简要描述;
b.简述监测断面或监测点位的布设情况,必要时附示意图;
c.验收监测因子、频次的确定;
d.采样、监测分析方法和验收监测的质量控制措施及依据(国家标准分析方法应写出标准号)。
3.6.3 环境生态状况调查*
环境生态状况调查部分,编写的主要内容包括:
a.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进行环境生态状况调查的要求;
b.简述生态状况调查区域及调查内容确定(必要时附示意图);
c.验收监测环境生态状况调查方法、验收监测环境生态状况调查的质量控制措施;
d.环境生态状况评价依据。
3.7 环境管理检查
列出应检查工作的内容,包括
3.7.1 建设项目执行国家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制度情况;
3.7.2 《初步设计(环保篇)》中要求建设的环保设施实际完成及运行情况(其中包括:按规定或设计的流量计量装置、监测设施、监测孔与监测平台,排水管网,各种堆存场的建设,各种必要的标志设置等);
3.7.3 环境保护档案管理情况;
3.7.4 环境保护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及其执行情况;
3.7.5 环境保护监测机构、人员和仪器设备的配置情况;
3.7.6 存在潜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隐患的建设项目,制定相应的应急制度,配备和建设的应急设备及设施情况;
3.7.7 工业固(液)体废物是否按规定或要求处置和回收利用;
3.7.8 生态恢复、绿化建设及植被恢复、搬迁或移民工程落实情况;
3.7.9 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的保护办法或处理办法的落实情况;
3.7.10 区域污染削减工作的调查;
3.7.11 建设期间和试生产阶段是否发生了扰民和污染事故;
3.7.12 对周边公众的环境影响舆论调查。
3.8 经费概算
一般以地方有关部门批准的有效《监测收费标准》编制验收监测经费概算。对《监测收费标准》中未列项目的费用可通过协商的方式确定。
3.9 监测时间安排
3.9.1 监测合同签定时间
3.9.2 现场监测时间(根据监测项目工作量确定,包括数据整理时间)
3.9.3 监测报告编写时间(根据监测项目工作量确定)
3.9.4 提交监测报告时间 第三部分 验收监测报告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编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报告(以下简称验收监测报告)的要求和内容。2.章节、封面及编号
2.1 本部分中编写章节安排,是根据编写技术要求的需要,在编写验收监测报告时,内容上应尽可能满足技术要求的规定,并可根据情况在内容上进行增减。
2.2 验收监测报告的封面、封二格式见附录六和附录七。
2.3 验收监测报告的编号应由各环境监测站制定。验收监测报告的目录注明页码。
3.验收监测报告编制的内容
验收监测报告根据验收监测要求的需要进行编制。前言、验收监测的依据、建设项目工程概况、环境影响评价意见及环境影响评价批复的要求、验收监测评价标准部分的编写应在原验收监测方案的基础上,加入需要补充的内容。验收监测报告还应包括以下内容:
3.1 验收监测的结果及分析评价
验收监测结果及分析应充分反映验收监测中检查和现场监测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和符合实际的分析。
3.1.1 监测期间工况分析
应给出监测期间,能反应工程或设备运行情况的数据或参数。对工业生产型建设项目,还应计算出实际运行负荷。
3.1.2 监测分析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介绍监测分析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进行情况和结果。
3.1.3 废水、废气排放源及其相应的环保设施、厂界噪声、工业固(液)废物*和无组织排放源*监测部分的编写
分别对废水、废气和厂界噪声(必要时测噪声源)厂、工业固(液)废物*和无组织排放源*监测内容进行编制,主要内容包括:
a.进行现场监测的情况;
b.验收监测方案要求和规定的验收监测项目、频次、监测断面或监测点位、监测采样、分析方法及监测结果;
c.用相应的国家和地方的新、旧标准值、设施的设计值和总量控制指标,进行分析评价。
d.出现超标或不符合设计指标要求时的原因分析等。
3.1.4 厂区附近的环境质量监测*
主要内容包括:
a.环境敏感点环境质量状况和可能受到影响的简要描述;
b.进行监测环境质量监测的区域情况和监测情况;
c.验收监测方案要求和规定的验收监测项目、频次、监测断面或监测点位、监测采样、分析方法及监测结果;
d.用相应的国家和地方的新、旧标准值和设施的设计值,进行分析评价;
e.出现超标或不符合设计指标要求时的原因分析等。
3.1.5 环境生态状况调查*
编写的主要内容包括:
a.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进行环境生态状况调查的要求,详细地介绍环境生态状况调查的评价依据;
b.进行环境生态状况调查区域的情况;
c.简述生态状况调查区域及调查项目、频次的确定,监测断面或监测点位的布设情况(必要时附示意图);
d.验收监测环境生态状况调查方法、来源和质量控制措施;
e.验收监测环境生态状况调查的结果及分析评价。
3.1.6 国家规定的总量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情况
目前国家规定实施总量控制的污染物为: As、Cd、Hg、Pb、CN-、Cr、COD、石油类、SO2、烟尘、粉尘、固体废弃物排放量,根据各排污口的流量和监测的浓度,计算并以表列出建设项目污染物年产生量和年排放量。对改扩建项目还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列出改扩建工程原有排放量和根据监测结果计算改扩建后原有生产设施现在的污染物产生量排放量。
3.2 环境管理检查
根据验收监测方案所列检查内容,逐条目进行说明:
3.3 验收监测结论与建议
3.3.1 结论
根据验收监测的检查和测试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按执行制度、废水、废气排放源及其相应的环保设施、厂界噪声、工业固(液)废物*、无组织排放源*、监测厂区附近的环境质量监测*和环境生态状况调查*,给出验收监测的综合结论(主要以污染物达标排放、以新代老、总量控制执行情况、执行国家对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有关制度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要求进行说明)。
3.3.2 建议
根据现场监测、检查结果的分析和评价,结论中明确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需要改进的设施或措施建议等,可根据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整改意见和建议:
a.环保设备对污染物的处理效率及污染物的排放未达到原设计指标和要求;
b.环保设备对污染物的处理和污染物的排放未达到设计时的国家或地方标准要求;
c.环保设备对污染物的处理和污染物的排放未达到现行有效的国家或地方标准;
d.环保设备及排污设施未按规范完成;
e.环境保护敏感目标的环境质量未达国家或地方标准要求或存在的扰民现象;
f.固废处理或综合利用、环境绿化、生态或植被恢复等未达到“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批复或初步设计的要求;
g.国家规定实施总量控制的污染物排放量超过有关环境管理部门规定或核定的总量等。
3.4 附录
3.4.1 必要的质控数据汇总表;
3.4.2 必要的监测数据汇总表;
3.4.3 其他有关附件和图表,如生产负荷原始数据、厂区位置图、监测点位图、“环境影响评价”批复等;
3.4.4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竣工验收登记表。第四部分 验收监测表格式
本部分提出编制验收监测表格式(见附录八),参照第三部分要求填写,供验收监测中参考使用。验收监测表后应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竣工验收登记表(附录三)。
注:*应根据有关规定和环境影响评价要求确定的工作内容。
附录一:各种类型废水中的常见污染因子(略)
附录二:部分类型废气中的常见污染因子(略)
附录三: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竣工验收登记表(略)
附录四:验收监测方案封面式样(略)
附录五:验收监测方案封二式样(略)
附录六:验收监测报告封面式样(略)
附录七:验收监测报告封二式样(略)
附录八:验收监测表格式(略)
第四篇: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
法帮网法律咨询
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
一、验收内容
按《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第13号令)的要求,对建设项目进行全面验收(包括水、气、声、渣),以考核该建设项目是否达到环境保护要求。
二、验收必备条件
1.企业的环保审批手续完备,环保设施按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登记表和设计要求建成;
2.环保设施的污染防治能力适应主体工程的需要;
3.排放污染物符合国家和省规定的排放标准及符合经批准的设计文件和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中提出的要求;
4.环保设施的排污口符合规范化要求;
5.环保设施运行正常,经培训的环保设施岗位操作人员到位,建立健全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设立了运转台账,或已委托有运营资质的企业进行承包运营。
三、验收程序
1.建设单位向市环保局监督管理科提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验收申请表》(见附件);
2.监督管理科审核相关资料;
3.监督管理科组织有关科室和有关单位对建设项目进行现场验收;
4.待市环保监测站出具验收监测报告后,建设单位向监督管理科提交正式的验收申请报告;
5.由验收小组、主管领导签署意见后,监督管理科在验收申请报告上签发验收意见。
四、验收执行标准
1.废水:执行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
2.废气:执行广东省地方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
3.广东省地方标准中未有的指标,执行国家相应的排放标准。
五、验收注意事项
1.在验收过程中,发现有造假行为的,通报批评。对于有两次以上(含两次)造假行为的环保公司,将取消其在我市范围内承担环保治理工程的资格;
2.对于第一次验收不合格的设施,将在二个月内实行第二次验收。如果连续二次验收不合格,必须重新整改后再申报验收。同时,整改方案必须报我局审查;
3.凡是填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的企业,由环保分局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验收。
六、我市从二○○二年五月一日起,所有环保设施验收均按《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执行。
七、受理部门
东莞市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科(简称:监督科)
地址:东莞市城区创业新村16座四楼电话:2501329
第五篇: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申请报告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申请书(模板)
广州开发区/萝岗区环境保护局:
我单位于××××(详细地址)建设××项目(项目名称),该项目的建设内容为:××××(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和主要生产设备名称、数量)。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于×年×月×日(批复时间)经××××(审批部门)审批同意,现主体工程、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已经建成,……(各类污染防治设施的建设、运行情况)。危险废物委托××××(有资质的处理单位)处理。经××××监测站监测,……(监测结果),……(是否符合环评总量控制要求)。
项目已经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批复意见的要求落实有关设施和措施,现将有关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资料呈报贵局,请予审批。
附件:
1、××××
2、××××;
……
×××(申请单位盖章或申请人签名)
×年×月× 日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申请书中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1、需分步验收的项目,应在申请书中说明本次拟验收的内容,需暂缓验收的配套设施的建设情况,暂缓验收的理由、计划等;已完成分步环保验收的内容及其批文号。
2、房地产项目应在申请书中说明公共配套设施,特别是市政污水管网的配套建设完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