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设工程安全事故处理程序
建筑施工伤亡事故的处理程序
一、事故发生及时报告
建筑施工现场发生伤亡事故后,负伤人员或最先发现事故的现场人员人应立即将事故概况(包括伤亡人数、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原因)等报告本单位工程项目经理部领导或安全技术人员,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并有组织、有指挥地抢救伤员、排除险情。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和施工现场情况,用快速办法分别通知和报告公安机关、劳动部门、工会、人民检察院及上级主管部门。
二、发生事故后迅速抢救伤员并保护好事故现场
事故发生后,首先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伤员和排除险情,预防事故的蔓延扩大。同时,为了调查事故、查清事故原因,必须保护好事故现场。因抢救负伤人员和排除险情而必须移动现场物件时,要进行录像、摄影或画清事故现场示意图,并做出标记。因为事故现场是提供有关物证的主要场所,是调查事故原因不可缺少的客观条件,所以要严加保护。要求现场各种物体的位置、颜色、形状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等尽可能保持事故发生时的状态。必须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人为或自然因素的破坏。
清理事故现场应在调查组确认现场取证完毕,并征得上级劳动安全监察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工会等同意后进行。不得借口恢复生产,擅自清理现场将现场破坏。
三、组织事故调查组
一般事故,由企业负责人或其指定人员组织生产、技术、安全等有关人员以及工会成员组成事故调查组。较大事故,由企业主管部门会同事故发生地的市(或者相当于设区的市一级)劳动安全监察、公安、工会组成的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重大事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劳动部门、公安部门、监察部门、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根据事故性质,可邀请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或有关专家、工程技术人员进行鉴定。但与事故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员不得参加事故调查组。
四、现场勘察
在事故发生后,调查组必须到现场进行勘察。现场勘察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广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实践经验,对事故的现场勘察必须及时、全面、细致、客观。现场勘察的主要内容有:
1、作出笔录。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气象等;现场勘查人员的姓名、单位、职务;现场勘查起止时间、勘查过程;能量逸散所造成的破坏情况、状态、程度等;设备损坏或导常情况及事故前后的位置;事故发生前劳动组合、现场人员的位置和行动;散落情况;重要物证的特证、位置及检验情况等。
2、现场拍照。方位拍照,反映事故现场在周围环境中的位置;全面拍照。反映事故现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中心拍照,反映事故现场中心情况;细目拍照,揭示事故直接原因的痕迹物、致害物等。人体拍照,反映伤亡者主要受伤和造成死亡伤害部位。
3、现场绘图。根据事故类别和规模以及调查工作的需要应绘出下列示意图:建筑物平面图、剖面图;事故时人员位置及疏散(活动)图;破坏物立体图或展开图;涉及范围图;设备或工、器具构造图等。
五、分析事故原因、确定事故性质
通过事故的调查,分析事故原因,总结教训,制定预防措施,避免类似事故的重复发生;确定事故性质,明确事故的责任人,为依法处理提供证据。
1、查明事故经过,弄清造成事故的各种因素,包括人、物、生产管理和技术管理方面的问题,经过认真、客观、全面、细致、准确地分析,确定事故的性质和责任。
2、事故分析步骤,首先整理和仔细阅读调查材料,按GB6441-86标准录A,对受伤部位、受伤性质、起因物、致害物、伤害方法、不安全状态和不安全行为等七项内容进行分析,确定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和事故责任者。
3、分析事故原因时,应根据调查所确认的事实,从直接原因入手,逐步深入到间接原因。通过对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的分析,确定事故中的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再根据其在事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确定主要责任者。
4、事故的性质,通常分为三类:
(1)、责任事故,即由于人的过失造成的事故。
(2)、非直接责任事故,即由于人们不能预见或不可抗拒的自然条件变化所造成的事故;或时在技术改造、发明创造、科学试验活动中,由于科学条件限制而发生的无法预料的事故。但是,能够预见并可采取措施加以避免的伤亡事故,或由于没有经过认真研究解决技术问题而造成的事故,不能包括在内。
(3)、破坏性事故,即为达到既定目的而故意制造的事故。对已确定为破坏性事故的,应由公安机关和企业保卫部门认真追查破案、依法处理。
六、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事故调查组应着重把事故发生经过、原因、责任分析和处理意见以及本次事故教训和改进工作的建议等,按照《死亡、重伤事故调查报告书》规定内容逐项写出文字报告,经调查组全体人员签字后报批。如调查组内部意见有分歧,应在弄清楚事实的基础上,对照政策法规反复研究,统一认识。对于个别同志持有不同意见,允许保留,并在签字时写明自己的意见。事故调查报告提交期限为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特殊情况的,延长期限最长不超过60日。事故调查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3、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4、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5、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6、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七、事故的审理与结案
事故的审理与结案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一)事故的审理和结案的权限和期限
企业及其主管部门负责处理的内容包括:(1)执行对事故有责任人员的行政处分;(2)组织防范措施的实施;(3)做好事故的善后处理。
企业及其主管部门根据事故调查组提出的调查报告中的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建议,写出《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处理报告书》,报经劳动监察部门审查同意批复后视为结案。
企业在接到对伤亡事故处理的结案批复文件后,要在企业职工中公开宣布批复意见和处理结果。关于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根据其情节轻重和损失大小,按照是主要责任,重要责任,一般责任,还是领导责任等,予以应得的处分。对有关人员的处分要存入受处分人的档案。但依法应由司法机关处理的除外。
一般情况下,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处理应当在75天内结案;特别重大事故,在90天内结案,特殊情况不得超过180天。
(二)事故档案
事故的教训是用鲜血换来的宝贵财富,应予以记载并归档案保存。这是研究改进措施,进行安全教育,并展开科学研究难得的资料。因此,要把事故调查处理的文件、图集、照片、录像带、资料等长期完整的保存下来。
当事故处理结案后,应归档的事故资料如下: 1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
2.职工死亡、重伤事故调查报告书及批复材料; 3.现场调查记录、图纸、照片; 4.技术鉴定和试验报告; 5.物证、人证材料; 6.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材料; 7.事故责任者的自述材料; 8.医疗部门对伤亡人员的诊断书;
9.发生事故时的工艺条件、操作情况和设计材料; 10.处分决定和受处分人员的检查材料; 11.有关事故的通报、简报及文件;
12.注明参加事故调查的人员姓名、职务、单位等;
第二篇:8项目部安全事故处理程序
项目部安全事故处理程序
一、事故报告
1.事故发生后,项目部员工应立即报告项目部经理、建设单位代表、建设单位安技部和相关单位,若发生火灾事故且火灾性质较严重时应立即报火警119。
2.属上报政府部门的事故,应相应的程序报告。
3.发生事故先兆和重大未遂事件时,项目部员工应及时向相关部门进行报告。
二、事故现场处置
1.事故发生后,项目经理在进行事故报告的同时迅速组织实施应急管理措施,立即撤离现场施工人员,防止事故蔓延、扩大,并负责对现场实施保护。
2.事故发生后导致人员伤亡时,应在撤离现场施工人员,组织实施应急管理措施的同时,迅速组织受伤人员的救护。
3.保护好事故现场。
4、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报告、报警——灭火(保障人员安全)
三、事故调查
项目部应根据事故级别积极配合、参与组织事故调查和取证工作,为调查提供一切便利。
四、事故处理
1、项目部应根据事故级别积极配合、参与组织对事故的原因分析,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处理,相关人员的教育和防范措施的落实工作,触犯刑律构成犯罪的交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广州宏达工程顾问有限公司于家堡金融区起步区项目管理部
2、项目部应根据需要配合、参与伤亡人员工伤认定、劳动鉴定、工伤评残和工伤保险待遇处理工作。
3.事故调查处理结束后,项目部应负责将事故详情、原因及责任人处理等编印成事故通报,组织项目部员工进行学习,从中吸取教训,防止事故的再次发生。
4、事故处理结案后,项目部应负责将事故调查处理资料收集整理后归档。
发放范围:项目负责人、各部门、存档各1份。
第三篇:工程安全事故处理制度
38.工程安全事故处理制度
施工过程中,工程施工现场发生安全事故时应遵守下列程序办理:
一、监理人员发现施工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可能造成安全事故时,应及时通
过总监理工程师下达工程暂停令,要求承包单位进行停工整改,消除安全隐患;
二、安全事故发生后,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应督促事故发生单位,按国家有关
规定以最快速度向上级部门报告并及时呈送书面报告;同时项目监理部应在第一时间将事故发生情况向公司汇报;
三、事故发生后,项目监理部应督促有关方面采取紧急措施抢救人员和财
产,防止事故扩大;
四、事故发生后,项目监理部应督促有关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严格保护事故
发生现场。必须移动事故发生现场有关物件时,应督促承包单位在现场做好标记,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好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有条件的可以拍照或录像;
五、项目监理部应配合上级主管部门进行事故调查,积极参加各种事故调查
会议,真实地汇报事故发生的原因和经过,并及时提供相关监理资料;
六、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应及时向建设单位及公司提交有关事故的书面报告,并将完整的事故处理记录整理归档。
七、事故处理过程中应执行《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规定》、《关
于严肃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的通知》等文件。
第四篇: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程序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程序
(1)本规定所称的工程质量事故,是指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达不到设计标准、使用功能要求的工序或使用了达不到设计标准、使用功能要求的材料、设备的现象。
(2)出现了工程质量事故后,施工单位必须根据事故情况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保证安全。
(3)总监理工程师以《工程质量事故通知单》的形式通知施工单位,立即要求其停止发生质量事故工序及与之相关工序的施工或停止使用达不到设计标准、使用功能要求的材料、设备。
(4)施工单位接到《工程质量事故通知单》后,尽快进行质量事故调查,写出调查报告,报监理单位与工程部。监理单位和甲方代表应参与质量事故调查。
(5)总监理工程师根据质量事故调查报告及时组织事故原因分析会,除工程部、设计、施工单位外,还应请设计部、财务部、监审部相关人员参加。分析会要查明造成质量事故的原因和责任,责任方必须承担因事故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6)在质量事故原因分析的基础上,由施工单位技术人员提出事故处理方案报经总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后报工程部。工程部签署意见并经设计部、财务部、监审部会签后,报设计单位。
(7)总监理工程师指令施工单位按经批准的处理方案对质量事故进行处理。
(8)质量事故处理完毕后,总监理工程师组织有关人员对处理的结果进行严格的检查、鉴定和验收,并写出《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报告》报指挥部办公室备案。
(9)财务部应及时将工程造价的调整情况报告指挥部领导。
质量事故处理实行“三不放过”原则
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
公路工程质量事故报告相关规定
1.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力和义务将工程质量事故的情况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公路工程在建项目,施工单位为事故报告单位;交付使用的工程,接养单位为事故报告单位。
2.质量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必须以最快的方式,将事故的简要情况同时向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质量监督站报告。在质量监督站初步确定质量事故的类别性质后,再按下
述要求进行报告:
7(1)质量问题:问题发生单位应在2d内书面上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质量监督站。
(2)一般质量事故:事故发生单位应在3d内书面上报质量监督站,同时报企业上级主
管部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省级质量监督站。
(3)重大质量事故:事故发生单位必须在2h内速报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和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同时报告省级质量站和部质监总站,并在12h内报出《公路工程重大质量事故快报》。
第五篇:燃气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程序
燃气安全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燃气安全事故是指由燃气引起泄漏、中毒、火灾和爆炸等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事件。按燃气事故的性质可分为:燃气泄漏事故、燃气中毒事故、燃气爆炸事故和燃气火灾事故等,而燃气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则是一个极其严肃的问题,必须认真对待。真正查明事故原因,才能明确责任、吸取教训,进而避免事故的重复发生。
燃气安全事故调查处理的原则是:及时准确、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事故的具体调查工作必须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也就是“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职工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未受到处理不放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吸取事故教训,避免同类事故重复发生,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一、事故报告制度
依据《安全生产法》以及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对安全生产事故作了详细的报告规定:
(一)事故隐患报告
按照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一旦发现事故隐患,应立即报告当地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部门和当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并申请对单位存在的事故隐患进行初步评估和分级。
对重大事故隐患,经确认后,生产经营单位应编写重大事故 隐患报告书,报送省级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并同时报送当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事故隐患类别;②事故隐患等级;③影响范围;④影响程度;⑤整改措施;⑥整改资金来源及其保障措施;⑦整改目标。
(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有关人员”应当在自救、互救的同时,第一时间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现场情况以及初步估计的事故原因报告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领导。
单位负责人或分管领导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燃气主管部门(市燃气管理处)、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公安消防支队等部门报告。
报告内容:发生事故时间、地点、事故的简要经过、有无人员伤亡、已经采取的措施等。
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事故发生地有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派人赶赴事故现场,组织事故救援和事故取证调查事故原因。
二、事故调查组组成
事故调查工作通过事故调查组完成。
事故调查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牵头,燃气管理部门、公安消防和质量监督等部门参加。
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知识和专长,并且与事故单位及有关人员没有利害关系。
事故调查分级进行,因而事故调查组的组成也略有不同。(1)轻伤、重伤燃气事故由生产经营单位组织成立事故调查组,事故调查组由本单位安全、生产、技术等有关人员以及本单位工会代表参加。
涉及到燃气用户家中发生安全事故时,由县、区安全生产监督、质量技术监督、公安消防和燃气管理部门派人参加成立事故调查组。
(2)一般燃气伤亡事故由事故发生县、区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部门组织成立事故调查组;
(3)重大燃气伤亡事故由事故发生市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部门组织成立事故调查组;
(4)特大燃气伤亡事故由事故发生省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部门组织成立事故调查组;
事故调查组职责:
(1)查明事故经过、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2)查明事故原因和性质;
(3)确定事故责任,提出对 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4)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所需采取措 施的建议;
(5)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事故调查组成员应遵守的组织纪律:(1)服从统一领导,对事故调查组负责;(2)遵守纪律,保守秘密;(3)不得擅自进行事故调查工作。
调查人员对工作不负责任,致使调查工作有重大疏漏,包庇事故责任者、借机对事故责任者进行打击报复、索贿的行为,由行政监察机关对责任者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事故调查方法
事故调查组独立开展事故调查工作,在事故调查过程中,一是有权向发生事故的有关单位、有关人员了解有关情况和索取有关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二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碍、干涉事故调查组的正常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事故调查工作的客观、公正。
调查分五个方面进行:
(1)现场调查:包括现场勘查、写实、描述、实物取证等;(2)技术鉴定:通过对现场物证、残痕等进行技术研究、分析,必要时还要进行模拟实验以确定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3)对当事人的问询和谈话笔录,了解当时工作状态和事故发生的经过;(4)尸体检查,了解遇难者的死因,为进一步查找事故直接原因提供依据;
(5)救护报告是事故现场的第一手资料,包括死亡人员的位置及状态、设备和设施的状态和破坏情况,为现场勘查和分析打下基础;
(6)管理方面的调查包括:
1、企业及其主管部门对党和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管理”的方针和安全生产法规的执行情况;
2、企业安全管理机构的建立和安全管理人员的配备情况;
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情况;
4、《作业规程》及技术措施的编制、审批和实施情况;
5、对职工的培训教育情况;
6、安全技术措施经费的提取和使用情况;
7、历年来的安全情况。
全面调查,为事故原因的分析提供依据。
事故原因分析是调查事故的关键环节。事故原因确定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事故处理。事故原因的确定是在调查取得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的。事故原因分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1)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
根据GB5442—86A7,不安全行为包括:
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3、使用不安全设备;
4、手代替工具操作;
5、物体存放不当;
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7、攀、坐不安全位置;
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
10、分散注意力;
11、未用个人防护用品;
12、不安全装束;
13、对易燃、易爆物处理不当。根据GB5441—86A6,不安全状态包括:
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3、个人防护品用具——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面罩、呼吸器官护具、听力护具、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
4、生产场地环境不良。(2)间接原因:
1、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如工业构件、建筑物、机械设务、仪器仪表、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
2、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得安全操作技术知识;
3、劳动组织不合理;
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
5、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
6、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
7、其他。
分析事故的时候,应从直接原因入手,逐步深入到间接原因,从而掌握事故的全部原因,再分清主次,进行责任分析。
四、事故调查报告
事故调查报告是事故调查后必须形成的文件,是作出事故处理决定的主要依据,因此,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调查报告应当科学分析,充分讨论。事故调查组成员或其成员单位对事故分析和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意见应当取得一致意见;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部门有权提出结论性意见;仍有不同意见的,应当报上级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部门确定。
事故调查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事故单位的基本情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和事故抢救情况;
3、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
4、事故发生的原因;
5、事故的性质;
6、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7、事故教训和应当采取的措施;
8、事故调查组成员名单;
9、其他需要载明的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