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研究
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研究
摘要:德育工作是我国教育事业持续发展所必不可少的手段和环节。随着我国教育观念的逐步发展和转变,德育工作已然成为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及一系列重要会议中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再一次强调中小学阶段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国家教育部于2017年8月17日颁布相关文件《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该文件具有普适性,目的在于号召全国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德育工作时严格遵循《指南》,并适时对德育工作进行大胆创新,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更好地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本文在对德育工作重要性进行阐述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根据《指南》进一步提出了加强和改善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具体措施,以期能够更好地指导教育工作者的实际工作。关键词:德育工作
素质教育
中小学
一、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德育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教育的关键所在,它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理性滋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孔子的整个教育体系就是道德教育为核心的,在国家的治理上,“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这是孔子德治思想的基本出发点。
德育功能论中解释德育即是“教育者用社会思想品德规范教育影响学生,使之转化为学生个人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是专指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品质教育的总称。”在素质教育中,德育教育所发挥的作用和重要性是其他教育形式无法替代的,尤其是中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小学阶段是人一生最纯洁的时期,在此阶段对其进行德育教育,对学生三观的塑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德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健全的人格,这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新形势下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新问题
(一)重智轻德,管理缺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在逐步地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工程,以更好地扭转我国的教育德智不平衡的现状,但是,不少农村地区的学校依然片面追求升学率,主副科观念依然根深蒂固,结果就是学生出现了高智商、低情商的现象。体育、美术、音乐、思想品德、社会科学等这些所谓的“副科”,在学校和家长的眼中只是能够起到休息放松愉悦的作用,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很多学校的德育工作成了只是“停留在文字上、口号中,用以应付上级领导检查”的形式。
(二)师资不足,方法陈旧。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是我国教育方面存在的最重要的问题,农村中小学学校教育总量不足,德育工作偏于薄弱也是一直尚未能够很好解决的难题。整个社会是发展的,但是偏远农村中小学学校师资力量的有限性,导致了教育教学任务的繁重,也因此影响了教育工作者对德育工作的热情。农村老师对于学生的德育工作表现出漠视的态度,往往认为农村学校的德育工作就应该是校长的事情,是班主任和政治课老师的事情。同时,当前部分农村初中由于自身条件受限,班主任待遇很低,工作难度很大,学生德育工作基本上依赖于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政治老师也以成绩论成败,往往是通过“政治课考分的高低”评定学生思想品德的情况。
(三)德育网络过于松散
德育工作作为社会实践活动,应该是在合力的作用下才能显现出其最大效用。但是直到现在,很多家长认为教育的事情本该学校管理注重,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受教育,学校就应该将全面教育承担起来,并且尽心尽力,而家长就应该坐等孩子的成绩表现。在德育工作上,家庭不与学校配合,势必导致学生得不到更好地教育,也得不到更健康的成长。
三、新形势下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改进策略
(一)加强教育者德育的科研工作
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教育者必须将自己的德育工作进行科学的课题研究,并将理论成果与实际生活中的德育工作相结合,深入贯彻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到以德育理论推动德育工作的改进,最终促使德育工作真正符合社会主义教育工作的不断前进的目标。首先,教育工作者需要充分掌握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新形势下的德育规律,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的经济情况与教育实情,认真研究当前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多元文化,道德和价值,将正确引导中小学生初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一系列道德行为作为其德育工作的主要目标,面对在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中西方文化碰撞与交流趋势的背景下,指导学生正确看待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主义,大力宣传我国社会主义优秀文化,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证学生能够在纷繁复杂的价值领域选择牢固树立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尽到责任与义务的正确的、积极向上的生命质量意识。其次,教育工作者还应该具备宽容的品质,在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应做到努力将自身从之前应试教育的压力下解脱出来,在社会教育的新形势下树立适合当前教育发展的德育观念,在工作中应该勇于反思,敢于质疑,大胆实践。最后,德育工作者还要在德育内容的选择上作出相应调整,不能“一视同仁”,要本着遵循中小学生之间的差别和年龄,因材施教,争取做到内容上让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强化德育工作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理论重在强调科学真理的实践本性,认为任何真理都应该经受得住实践的检验。同理,德育工作也是如此,德育工作的本质就是实践的,其过程就是理论的东西通过学生的日常活动表现出来,最终形成学生的品德行为,也就是说,学生的品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实践活动,如果没有生活实践,效果也就无从谈起。因此,这就启发德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德育工作的实践。首先,教育工作者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态度去关注学生道德层面的自我发展。学生道德观的形成源于自身的道德体验,在实践过程中,德育老师应该更加倾向于关注学生的自身生活,以尊重、鼓励、关心、宽容的方式引导学生形成自己正确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道德品质,这样的德育工作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帮助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才能凸显出素质教育真正的作用。其次,德育工作是否能真正取得成效,师生双方的互动也是相当重要的。当前的中小学生生活在一个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比起八零后、九零后,零零后是更易于接受新事物、新观念额一代,他们更加注重自我,因此,在德育工作实践过程中,师生双向互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只有师生间有了交流,有了互相之间的包容与认同,德育工作才能顺利进行下去。最后,我们强调德育的实践性,并非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教育、约束、管制中小学生,实质上就是德育工作不能单纯依靠奖惩体制进行,而应该靠真正的内化而进行。
(二)完善德育网络
学校德育工作要想有明显的效果,就要在落实的过程中克服分割性和片面性思维,要用整体性和全局性的眼光分析和解决德育工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首先,学校要做到全方位的德育格局。德育工作的现代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一个学校的教育质量并非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而是由学生的内在品德和外在行为共同表现的。加强德育工作,提升德育质量,学校就应该健全和完善德育机构和系统,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贯彻执行党中央关于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文件政策。除此之外,校长应该全面负责本学校的德育工作,以确保德育工作进行的全面性、整体性。其次,德育工作并非简单的道德教育工作,它需要各个学科的支撑和依托,才能达到教育人的目的。因此,对中小学的德育教育,应该秉承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的理念,全面渗透德育任务。最后,教育是全社会合力的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不能达到目的的。正所谓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从侧面反映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发挥家长的德育教育作用也是当前德育工作不能忽视的,学校应该和家长之间形成融洽交流沟通的局面,让家长更好地参与到学生的德育教育和管理工作当中。结论:
德育工作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它是当代教育成效的衡量标准,德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面对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新际遇,德育工作复杂多变,但是我们不能因为繁琐而千篇一律,像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德育工作也是如此,我们应该时刻根据时代的变化调整和改进德育工作,为国家教育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农村中小学德育教育研究[J].范建玲,赵立顺.中国校外教育.2014(S1)[2]中小学德育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傅腾.办公室业务.2014(03)[3]浅析网络平台下实施中小学德育教育的问题和策略[J].王志刚.中国校外教育.2016(17)[4]中小学德育实效性研究[J].曹力献.教育现代化.2017(27)[5]没有家校协同就没有孩子辉煌的未来——访浙江省金华市教育局局长徐志坚[J].李敏,赵广忠.中国德育.2017(15)
第二篇: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
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
吴翀燕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充分发挥中小学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的作用。结合我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强德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高度重视对中小学生的道德教育,努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根本保证。
随着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为广大中小学生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同时,某些腐朽没落的文化、低级庸俗的生活方式给中小学生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学生精神空虚,道德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歧途。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广大教育工作者,要 强化“育人德为先”的观念,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克服学校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努力解决好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倾向,真正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坚持把教会学生做人,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作为学校教育的宗旨,要充分调动青少年学生为民族振兴、祖国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发奋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和造就具有高尚思想道德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明确任务,确定目标,强化中小学德育工作。
中小学德育的主要任务是:(1)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深入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教育,引导中小学生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中国人民进行的英勇斗争,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2)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进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和国情教育,引导中小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担负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做好准备。(3)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大力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 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积极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引导中小学生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4)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培育中小学生的劳动意识、创造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和进取精神、科学精神以及民主法制观念,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自主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引导他们保持蓬勃朝气、旺盛活力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激励他们勤奋学习、大胆实践、勇于创造,使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三、创新思路,拓宽渠道,扎扎实实做好德育工作。
德育的关键在于实效性,这就需要创新工作思路,进一步拓宽德育渠道。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确立以培养青少年的基本道德观念、良好习惯和社会责任感为宗旨,以学校德育教学改革、少先队建设、开展读书教育活动为主要内容,以实践基本道德规范为着力点,坚持重在建设、以人为本和“三贴近”(贴近学生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学习实际),从基础工作做起,从具体事情抓起,引导中小学生努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同时,要拓宽视野,努力构建一个贯通学校内外的德育大平台,兼顾社会、社区和家庭,形成内外联系、协调沟通与衔接的德育网络。
1、改革德育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德育的主渠道在课堂,寓德育于教学之中,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要改变德育与学科教学“两张皮”的现象,要改进品德课和社会政治课的教学方法,把传授知识和陶冶情操有机结合起来,寓思想品德教育于知识传授之中。要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一是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平等、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入手,调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让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在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中感悟、内化和升华。要提高教师对学科德育工作的认识,充分挖掘课程的德育资源,加强德育与学科的渗透与融合,找准学科德育的切入点、渗透点、结合点,研究学科教学中德育的环境与情景,有效地实施德育渗透,让学生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以确立。
2、深化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要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大力开展中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要把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作为中小学德育的基础性工作,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要把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与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开展社区服务、参加公益劳动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文明习惯,使《守则》和《规范》深入人心,成为广大中小学生的自觉行为。要引导广大中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要积极开展健康的富有趣味的校园文 化活动,争创道德示范文明学校。
3、加强对中小学生的诚信教育。
努力打造诚信校园。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诚信”是人们心灵中无时不在的警察,它约束和规范着人们的一切思想行为。开展诚信教育从诚实、信赖、尊重、责任、关爱等方面入手:(1)诚实:不欺骗、不偷窃、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信赖:坚持真理、互相信任、热爱国家、热爱集体;(3)尊重:尊重别人,宽容差异,不存偏见,举止礼貌,用语文明,用友善的方式处理愤怒和争执;(4)责任:干好本职工作,努力学习,敬业奉献,自控自律,不遮掩过失;(5)关爱:善良,热情,宽恕,助人。要从小培养学生做一个诚实信用之人,要求他们以诚实的言行对待他人,乐于助人,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说谎话,作业考试不偷看,不抄袭。要求他们守时、守信,有责任心,承诺的事一定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遇到问题,要勇于承担责任,人人争做诚实守信的标兵。
4、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要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了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要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预 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四、健全机构,优化队伍,促进学校德育工作。
各中小学校要建立健全德育工作机构,建立学校与家庭、社会密切合作的机制,运用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有效载体,加强沟通,共同努力,帮助学生健康成长。要建立全员参与的德育制度,不断优化德育队伍,努力营造一种“处处是德育,润物细无声”的学校德育氛围。
1、切实加强师德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发展教育事业,关键靠教师,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教师最主要的素质。加强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最为重要的内容,是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先决条件。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产生重要而持久的影响,教师只有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德上、教风学风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心学生,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引导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学校要坚持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常抓不懈,常抓常新。要制定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工作积极性与责任感,使师德建设更上一层楼。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最基层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实施者。各校要重视班主任工作,明确每一位教师都有承担班主任工作的责任,并采取措施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地承担班主任工作,激励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要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和指导,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要以班主任建设为龙头,带动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关心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关心思想道德的健康成长,将教书育人的要求融于各个教育教学环节之中。
3、充分发挥团队组织的作用
要充分发挥学校党团组织、少先队、学生会和其他各种社团的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和班级活动,努力营造轻松、民主、活泼、健康向上的班风、校风,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自觉提高道德修养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主自立精神。
五、认真抓好几项德育工作。
1、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从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引导学生认识民族的历史和传统,特别要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深受外国列强侵略的苦难史以及抗击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爱国主义教育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小到大,由此及彼,从爱学校、爱家乡做起。
当前要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和长征70周年活动为重 点,开展好“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各校要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开展社会调查,了解当地日本侵略者当年所犯滔天罪行,用活生生的事实教育学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
2、积极参加全市80万师生打造诚信校园活动,以实际行动迎接10月“市80万师生打造诚信校园现场研讨会”的召开。
3、全区拟在2005年11月上旬召开“金东区中小学德育工作研讨会”,重点研讨养成教育、诚信教育、班主任工作、校园文化建设等内容,请各中小学校认真做好经验交流的准备工作。
二00五年七月二十日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
一是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促进全员育人。健全德育工作队伍,形成全员育人的大德育工作格局;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工作责任心和管理艺术;加强学科德育渗透,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深入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道德水平。
二是创建平安和谐校园,促进德育工作扎实有效。把养成教育作为德育工作重点,根据学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案。抓住重大节日、历史事件、纪念日、校园文化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升旗仪式等时机,通过组织开展 “优秀主题班会课” 评选、“我是文明人”系列教育、“八荣八耻”教育及平安和谐校园、平安和谐班级、平安和谐宿舍等评选表彰活动,对学生广泛进行礼仪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和生命教育,使学生爱生命、知感恩、懂礼仪、讲诚信。以思品课、政治课、法制课、心理健康教育课和班会为主阵地,对学生进行法制和安全教育。重视加强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别要针对单亲家庭、经济困难家庭、外来人口等特殊家庭学生以及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有偏差的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个别心理辅导,提高他们抵抗挫折、克服困难的能力,真正把学校办成学生及家长满意的快乐校园。
三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县教育局确立了校园文化建设考评机制,年终对校园文化建设情况组织专门考核,以此推动我县校园文化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真正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四是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助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评价内容从只注重评价学生学习成绩转向评价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将学生的学业成长记录、社会实践记录、研究性学习记录等列入评价内容,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展示个人才华的机会,使学生在不同方面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实现个人的价值。
五是完善德育工作评估方案,发挥评价机制作用。在完善评估方案的基础上,从组织领导、工作内容与管理、工作效果、日常抽查等四个方面,采取听、查、看、测等形式,全方位对各学校德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评估结果为不合格的学校,要在评价结果反馈后1个月内向教育局写出德育工作剖析材料,查找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不能达到优质的学校,不能参加德育工作先进学校和综合类先进单位的评选,主要领导不能参加综合类先进个人的评选;连续两次评估结果为薄弱的学校,对学校校长实行戒免或交流;对出现责任事故、学生打群架在社会上造成重大影响或师生有违法犯罪现象的学校,
第四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
枣教发〔2010〕25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
中共枣庄市委宣传部 枣 庄 市 教育 局 枣教发〔2010〕25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充分发挥德育在促进学生成长和推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提高我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高度重视学生德育工作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与此同时,社会上一些领域存有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学校里存在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轻实践,德育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高,在体制机制、思想观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政策措施等存有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再加上一些家庭放松对子女的教育,一些家长在教育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观念和方法上存在误区,这些都给德育工作带来新的问题。我们一定要从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国家兴旺发达的战略高度,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积极应对挑战,加强薄弱环节,采取扎实措施,努力开创全市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目标、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一)主要目标
中小学德育工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为主线,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素养为基点,以德育队伍提升和课题研究为重点,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区别不同年龄段中小学生的特点,科学规划各阶段德育内容和要求,创新德育形式和方法,大力加强农村校园文化建设和城市学校德育品牌建设,努力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积极打造具有枣庄特色的区域德育,实现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基本原则
坚持与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标相一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原则;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中小学学生的原则;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学生为主体,重在实践的原则;坚持突出特点、体现特色的原则;坚持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原则。
(三)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
1.突出加强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保证德育工作的方向性
深入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教育和国情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愿。每年要结合各种节假日、纪念日和主题教育,利用校内外德育阵地,采取参观、演讲、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开展中华民族节庆教育、仪式教育、礼仪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弘扬民主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修养。
2.突出加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
以提高依法治校和依法治教工作能力为重点,大力推进法治学校创建活动。通过“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法制教育活动等各种形式的普法教育、警示教育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引导青少年学生知法、学法、懂法、守法、用法。聘请优秀公安干警或其它司法人员担任中小学校兼职法制副校长,并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开展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交通安全教育、网络道德、毒品预防、环境保护、节能、反对迷信邪教等教育活动,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意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共同做好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给师生提供平安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做好问题学生的帮教扶工作,杜绝在校生的违法犯罪行为。
3.突出加强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培养中小学生良好行为规范
每年的三月和九月是中小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月。各学校要认真执行《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枣庄市中小学生文明礼仪常规》和《枣庄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基本要求》。小学阶段重点进行遵守校纪校规、讲礼貌、爱劳动、爱集体、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教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中学阶段重点进行遵守学校各项规章的教育,培养学生自觉遵纪守法和自觉维护社会公德、社会秩序的意识。职业学校侧重进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精益求精、服务社会的职业道德教育。重视学生“文明上网”“健康上网”的教育监管,各学校要加强对学生文明上网和网络安全的教育,认真落实《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积极创建并管理好校园网站、德育网站,营造绿色网上空间。各中小学校要通过开展“礼仪漫画”、“文明眼”摄影摄像、“好习惯伴终身”征文、征集“文明标语”、“文明在我心中”等文明行为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崇尚文明言行、告别生活陋习、提高文明意识,营造浓厚的氛围,形成各自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的亮点。
4.突出加强三项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各中小学校要以三项活动示范校创建为重点,按照《枣庄市中小学开展感恩教育、中华诗文诵读、才艺培养三项活动的实施方案》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三项活动。感恩教育活动要注重知行合一,运用活动引领、细节渗透、文化熏陶等有效的策略,引导学生从感激父母老师开始,由浅入深,由近及远,感恩社会,感恩自然,让孩子找回感恩的心,领悟生命与成长的真谛。中华诗文诵读要坚持将诵读活动形式多样化、细节化,生活化,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前贤智慧和情怀,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情感。才艺培养注重以“体育、艺术“2+1”“项目为载体,注重寓教于乐,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5.突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认真调研学校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情况,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意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和专题讲座,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工作目标,纳入工作计划,做到有安排、有协调、有检查、有评比。各中小学校要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配备专职或兼职心理教师,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解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并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等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挫折教育活动,指导中小学生处理好学习、成长、交友、生活等方面的矛盾和困惑,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青少年正确认知自我、调控自我、承受挫折、与人交往、适应环境的能力。
6.突出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操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人文素质占有着特殊的地位,应当从小抓起。各中小学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注重挖掘各学科人文素质教育素材,将人文素质教育与科学文化知识学习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进行渗透。要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他们广泛涉猎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和思想,培育人文精神,提高审美情趣,使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学生的人格品质。要充分利用我市的名人名胜和文物古迹等众多资源,积极开发和建设校外人文素质教育基地,开拓人文素质教育空间,扩大人文素质教育载体。并通过读书论坛、读书演讲、书香校园评比等系列活动,让青少年在各种实践活动中锻炼成长。
7.突出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
各学校要以环境育人星级学校创建为抓手,抓好校园净化、绿化和美化,建设优美的校园生态环境;建立和谐、健康的校园人际关系,建设良好的校园道德环境;弘扬校园文化传统,培育校园文化内涵,开展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铸造具有鲜明时代感和学校个性特点的校园精神。要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目标及特色,确立并完善校训、校风、学风、教风,制作校旗和校徽,编写校歌,创立校刊或校报。建立校史陈列室、团队活动办公室等德育展室,开辟校园文化长廊,提升学校文化品位,逐步形成“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区域德育。
8.突出加强特殊群体学生教育,不让一个孩子落队
学校要关注、关心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残障家庭、流动家庭、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为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公平的机会,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要建立完善特殊群体学生帮扶制度,将关爱特殊群体学生工作作为学校德育工作考评的重要指标。学校要制定专门方案,指定专人负责,建立特殊学生档案资料,构建动态管理机制。建立特殊群体学生工作研讨会制度,定期交流工作经验。
9.突出加强家校联系,健全和完善德育网络体系
建立家校联系制度,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和设立家长接待日等形式,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充分发挥学生家长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枣庄市网上家长学校的资源平台,全面开展现代家庭教育指导行动,促进家长由经验育人向科学育人转变。各学校要对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学生家访提出具体要求,建立家校联系的家长档案,从而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中心、家庭教育为基点、社会教育为依托的三位一体的中小学德育管理网络。
三、广泛拓展中小学德育工作途径
(一)加强德育课程建设 贯彻执行国家《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德育课程,结合我市实际以及学生特点,积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丰富学校德育资源。
(二)强化各类学科的德育功能
认真落实各学科“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目标,结合学科知识教学,掌握学科的“德育点”,关注学生良好学习品质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将教学与德育有机融合。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国家的历史文化、基本国情、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自然等学科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音乐和美术要充分发挥其学科的美育作用,提高学生对人类艺术美的感受力,陶冶其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体育要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奋力拼搏的顽强意志以及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三)强化班级管理功能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班主任要在校长的领导下,按照《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联系本班实际,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要通过周会课、班队主题活动、学生自治自理及日常的班级管理,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训练。学校要保证班级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并规划指导好班级管理工作。
(四)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要将主题教育和德育实践活动列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和教育、教学计划之中。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和课余时间,开展校外基地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国防教育基地、劳动教育基地、家乡的古迹名胜等校内校外德育阵地,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公益劳动、科技文化活动、志愿者活动、勤工俭学等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让青少年学生在活动中增长才干,锻炼成长。各校要认真搞好一年一度的“艺术节”、“读书节”、“体育节”等各种展示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兴趣培养提供平台。
(五)加强校园阵地建设
加强校园德育阵地建设,为学生品格发展搭建平台。丰富社团活动,发展学生特长。有条件的学校可成立学生记者团、合唱团、管乐团、舞蹈团、体操团,成立书画社、诗歌社、棋艺社,建立少年学院、法制学校、团校等。完善校园活动阵地,建好学生活动场所。有条件学校可建立报告厅、演艺厅、德育展室、科技室、书画室、音乐室、广播站、电视台、网站等。
四、切实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队伍建设
(一)加强“学习型”德育管理干部队伍建设
积极吸纳责任心强、教育理念先进的优秀青年教师进入德育管理干部队伍。加强德育管理干部的培养,从业务进修、职称评聘、先进评选、外出考察学习等方面,为德育骨干力量的快速成长创造条件。通过定期举办德育论坛、德育讲堂等形式提高德育队伍的管理水平。
(二)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进一步健全班主任的选拔、聘任、培训、考核、评优制度。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要重点围绕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师德教育、研究能力等方面,全力抓好班主任,尤其是青年班主任的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校本培训,建设一支素质高、善管理、数量足的班主任工作队伍,形成人人争当优秀班主任的良好氛围。建立班主任工作评比和表彰制度,各学校每学期要评比表彰一批“优秀班主任”,区(市)教育局每年评比表彰一批“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市教育局每两年评比一次。市级优秀班主任和师德标兵享受市级优秀教师待遇。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班主任工作待遇,把班主任工作年限和业绩纳入教师评聘职称和评优树先的量化中。班主任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在绩效工资分配中要向班主任倾斜。要合理安排班主任的课时工作量,班主任工作量按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班主任承担超课时工作量的,以超课时补贴发放班主任津贴。积极推介优秀班主任的工作经验,定期举办班主任工作研讨会,创办枣庄市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室。建立班主任档案制度,对每学年的在职班主任进行统一登记,作为审定班主任任职年限和业绩的重要依据。
(三)加强学校团队组织建设
充分发挥少先队、共青团、学生会组织的作用,把团队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规划,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及时补充优秀青年教师担任学校团队干部工作,并享受学校中层干部待遇。坚持抓好团干部和少先队辅导员的培养和培训,发挥团队组织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认真办好中学生业余团校和业余党校,积极开展党、团基本知识教育,在高中学生中做好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党员工作。积极支持学生群团组织开展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评价能力。
(四)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要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并作为考核学校校长的重要内容。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奖惩制度,积极鼓励学生、家长和社会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状况进行监督和评议。落实教师代表大会制度,每学年至少要召开一次教师代表大会;坚持每周政治学习制度;坚持寒暑假师德师风专项学习制度;坚持师德先进个人表彰制度;坚持“师德一票否决制度”。使学校全体教职员工要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五)加强校外德育队伍建设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要成立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抓好以“五老”为主体的思想道德教育队伍、兼职法制副校长队伍和校外辅导员队伍建设,组织他们当好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报告员、优良传统宣传员、校外活动辅导员、法律知识宣传员、文化活动监督员、家庭教育指导员、捐资助学协调员、失足青年管教员,使校外德育队伍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优势和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重视家长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让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发挥家长在学校管理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不断完善德育工作保障机制
(一)建立健全学校德育工作“一把手”责任制
中小学德育工作实行学校校长负责制。各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一名副校长或副书记分管。根据学校基本情况,德育处(团委、大队部)要配齐配足德育干部。各学校要制订德育工作制度和整体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规划和计划,及时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指导和督促学校德育工作。
(二)建立中小学德育全员负责制
积极动员广大教职员工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学校全体教职员工都应按照“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要求,履行“一岗双责”,结合各自工作特点,承担育人职责,学校要建立相应的考核奖惩制度。积极推进学生成长导师制工作。
(三)切实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理论研究
德育科研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学校要针对新时期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把握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加强德育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的研究,德育研究要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内化为目的,以学生的知、情、意、行有机统一为标准,做到德育和智育的融合,努力构建重养成、重过程、重学生自身持续发展的德育评价体系。各学校要针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薄弱环节和当前社会反映强烈的单亲家庭子女、贫困家庭子女、农村“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网吧对青少年学生的不良影响问题、校园侵害案件和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等,加强调查研究,充分发挥德育理论对德育实践的指导作用。定期组织教师德育论文评选活动,奖励德育研究成果,推广先进经验和做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年召开一次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每学期要召开一次学校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或德育工作论坛。德育课题研究纳入各级课题管理中,研究成果纳入职称评选和考核评价体系。
(四)培育先进,树立典型
要在全面推进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同时,注意从各学校的工作推进中挖掘、发现好做法、好经验;要做好全市德育工作示范学校建设,树立典型;报纸、广播、电视、新闻网络等要加强对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弘扬先进,并进行总结和推广。
(五)不断完善德育工作激励和考评机制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都要落实德育工作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开展德育活动、培训德育队伍、加强德育课程建设及表彰奖励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一步完善“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先进集体等各种形式的表彰奖励制度,充分发挥学生榜样的激励作用。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学年要定期对照《枣庄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示范学校评估表》对各学校的德育工作进行综合考评和督导评估,并把考核结果作为校长聘任、学校整体办学水平评估、先进学校、德育先进集体评选等的重要依据。
各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要根据本《意见》精神和要求,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开创我市中小学德育工作新局面。
二○一○年四月十二日
第五篇:中小学德育工作
【中小学德育工作②】
□杭州市扎实推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取得新成效
□宁波市“四个力求”贯彻落实全省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精神 □杭州西湖区以“育人八法”为载体打造青少年德育品牌 □衢州柯城区“三个引领”扎实推进中小学德育工作 □衢州二中创新育人工作争创德育新标杆
杭州市扎实推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取得新成效
杭州市认真抓好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全省会议精神的学习贯彻落实,积极采取有力举措,努力改进薄弱环节,扎实推进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
一、迅速开展专题学习,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召开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翁卫军、副市长陈红英就认真贯彻落实全省会议精神和葛慧君部长重要讲话精神提出明确要求、进行具体部署。市委宣传部召开部务会议,专题进行学习贯彻。市教育局召开全市德育指导小组会议。市教育系统召开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专题学习、传达、解读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要求全市各级教育部门、中小学校牢固树立“立德树人”观念,紧紧抓住“价值观育人、课堂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等德育工作的4个基本环节,推进“课程改革创新、教育方法改革创新、考核评价改革创新”等3项德育教育改革创新任务,扎实推进中小学育人工作。
二、迅速开展专题调研,谋划德育工作新蓝图。启动实施德育工作专题调研活动,深入查找全市德育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与短板,强化督促检查力度,研究落实相应对策举措为制定出台杭州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十三五规划夯实基础。同时为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杭州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杭州市全面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施意见》,从十个方面分30条提出贯彻落实全省德育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举措。
三、推出迅速开展德育行动,深化德育生动实践。2016年杭州市谋划“核心价值观培育行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行动、美丽学校建设行动、峰会服务保障行动、教育法治宣传行动、第二课堂提升行动、最美精神弘扬行动等德育十大行动,结合杭州实际,全面落实全省德育工作会议的目标任务。通过学校县(市、区)和市级层面层层推选全市未成年人先进典型,发挥好引导带动作用。开展童谣全球汇——“我们靓杭州靓”杭州市第六届中小学生新童谣大赛活动。以“畅响G20”为主题,通过歌唱活动讲述中国故事浙江故事杭州故事,推动中小学生人文素养和国际化境界建立,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杭州市委宣传部供稿〕
宁波市“四个力求”贯彻落实 全省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精神
宁波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推进中小学德育教育,力求在思想认识、教育改革、阵地建设、队伍引领上有突破。
一、在思想认识上力求突破。由市文明办牵头成立由12个重点部门组成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协调领导小组,将中小学德育作为重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开展德育专题调研、研讨活动,出台社会实践大课堂学分认定办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的实践研究等理论报告与实践有机结合。召开全市中小学德育教育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会,制定下发《宁波市教育系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工作行动计划(2015—2018)》,指导规范各地中小学德育工作。
二、在教育改革上力求创新。立足全市中小学德育“135”模型,评选十项区域德育教育工作品牌,汇编百例学校德育教育经验案例,推进各地“一地一策、一校一品”德育多样化建设。启动实施中小学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建设,推进省编德育地方教材进学校进课堂,将“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内容及时充实到教材中。围绕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等主题开展实践教育,组织开展“网上祭英烈”“争做美德少年”等活动,广泛开展经典诵读、孝悌感恩等特色文化活动。
三、在阵地建设上力求实效。推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项目,建成85家社会实践大课堂资源基地,宁波市(杭州湾)国家级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获教育部批准。规范县(市、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建设运行,推出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不断提高优质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服务的普及率和覆盖面。发挥“假日学校”“四点钟学校”等市级品牌优势,实现乡村学校少年宫“乡镇全覆盖”,“春泥计划”实施率达到82%。
四、在育人队伍上力求发展。搭建班主任专业成长平台,成立班主任专业发展指导中心,启动市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实施班主任队伍提升计划,畅通班主任专业化发展通道。发挥先进典型队伍引领。举办“美德少年”评选活动,组织开展“感动高校”十大人物评选、寻找身边“最美教师”、十佳百优班主任评比,培塑学校有示范、教师有典范,学生有榜样的良好氛围。打造社会志愿团队,组织发动全市少先队工作者、大学生志愿者、社会“五老人员”等5万余人的队伍力量参与中小学德育工作,组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宣讲指导团、母亲素养工程家庭教育宣讲团,每年举办家庭教育公益讲座400余场次。〔宁波市委宣传部供稿〕
杭州西湖区以“育人八法”为载体
打造青少年德育品牌
杭州西湖区创新思维、统筹谋划,总结提炼中小学德育工作“育人八法”,引导青少年扬道德新风,学文明礼仪,行养正之道,做有德之人。
一、联盟发展法。成立“西湖区班主任发展联盟”,形成“新锐班主任、骨干班主任、功勋班主任、首席班主任”四级师资队伍,提升班主任建班育人的能力。产生新锐班主任600名,骨干班主任260名,功勋班主任30名,首席班主任13名,其中6人入选省、市首批“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6位教师被纳入市级中小学德育专家资源库。
二、品牌培育法。提升“西湖棒伢儿”“流动少年宫”“快乐大篷车”等多项德育品牌影响力,“西湖棒伢儿”活动品牌入选全市中小学十大德育“金名片”。组建“棒伢儿”特色队室、欢乐总团,三年来累计开展“棒伢儿”雷锋节、文化节、诗诵会等特色活动364场,中小学生参加人数超83.7万人次,其中2015年“棒伢儿诗诵会”作为浙江电视台重点节目参评全国奖项。
三、环境熏陶法。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工程,在全区中小学实现“24字”核心价值观上墙入屏、背诵践行和时政宣传栏两个“全覆盖”。注重校园文化特色挖掘,重点打造杭十三中“现代公民”德育教育工程、育才教育集团“书香德育”工程等“十佳”德育校园文化案例。开展“好人进校园”活动,去年共邀请省市道德模范、“浙江好人”“最美杭州人”等98名身边好人走进66所中小学开展育人讲座交流105场次,受益学生达4.5万人次。
四、典型引领法。实施美丽校园、课堂、班级、教师和学生等“五大美丽”系列德育创新工程,累计创建市、区两级重点培育美丽学校(项目)45所,推选出最美教师和学生120名,其中入榜省、市“十佳”美德少年分别为13名、9名,入选人数均居省、市前列。
五、课程研磨法。制定《西湖区中小学德育“精品工程”评选工作指导意见》,开展“一校一品”校本德育课程建设行动,11所学校成为全区首批“德育精品工程”,开发研磨了学军小学“童心”德育课程、省府路小学“小逗点生态”德育课程、省教研室附小“国学”德育课程等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课程,全区德育校本课程开发覆盖率达95%以上。
六、社团促进法。出台《西湖区中小学学生社团建设实施意见》,全区中小学社团总数达3475个,精品社团50个。加大学生社团经费投入,2015年累计投入社团经费2200万,参与学生9万余人次。组织开展全区“社团活动节”,推动社团活动常态化、精品化、国际化,成为全省唯一入选首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区,文一街小学打击乐社团获得全国青少年打击乐比赛金奖等。
七、实践提升法。发挥辖区184家社区青少年俱乐部(春泥计划点)、107个“雷锋驿站”、17家农村文化礼堂以及11家第二课堂活动场馆等阵地资源,排列“我们的节日”活动清单,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文明教养、美德传承、民俗展示等系列主题活动。据统计,2015年累计开展“亮眼睛游西湖”“寻访传统文化”“争做西湖美德少年”等活动400场次,让15万余名青少年在实践中提升综合素质。
八、家庭引导法。成立全市首个家庭教育工作室—“午潮山花房子特色家庭教育工作室”,两年来累计提供“点单式”家庭教育公益课程服务40余场次。完善家长委员会、家庭教育指导站、家长学校网络架构,实施“千名教师访家庭,万名家长进校园”“点一盏心灯,照亮每个家庭”家庭教育进乡村、家风家训传承等十大家庭教育重点项目,编印《西湖区好家规家训》,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杭州西湖区委宣传部供稿〕
衢州柯城区“三个引领” 扎实推进中小学德育工作
衢州柯城区围绕“立德树人”这一主线,强化价值引领、文化引领和实践引领,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德育全过程,全区德育工作呈现“特色显著”“多头并进”的繁荣局面。
一、注重“价值引领”,夯实育人基础。全区学校大门、主墙面、过道、走廊张贴24字价值观,橱窗设置时政专栏,创设核心价值观宣传氛围。将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与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中心工作的宣传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组织师生时事知识竞赛、广泛传唱《大禹纪念歌》等活动,切实加强和改进全市中小学时政教育。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建立家长学校,加强对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现全区各学校均建立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学校委员会,每学年召开家长会次数约150次,培训家长55000余人次。
二、注重“文化引领”,实现润德化人。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做到“面面墙壁会说话、一草一木能育人”,形成各具特色的、体现学校核心价值观的教室文化、办公文化、寝室文化、餐厅文化、走廊文化等。组织开展“教师志愿者联盟”活动,全面提升教师及教育工作者的良好社会形象。开展“最美校园人”推选活动,从学生、教职工、家长当中,推选出符合核心价值观的“最美校园人”,以榜样的力量让德育精神深入人心。通过“婺剧进校园”活动使传统婺剧文化有机地融入校园德育体系。其中鹿鸣小学《贵妃醉酒》,在人民大会堂第八届爱我中华〃全国青少年科学与艺术大会上荣获最高奖国星奖。
三、注重“实践引领”,推动知行合一。通过探索、建立、实践学生德育拓展课程,促使学校德育体系逐渐走向成熟,呈现“百花齐放”局面:如新华小学的“四我德育”、鹿鸣小学的“三雅”德育等、新星小学的“印象”德育等。与市青少年宫联合建立“柯城区中小学生劳技教育实践基地”,面向城区学校三至六年级小学生开展免费劳技实践活动。各学校通过组织小导游、小记者、小传人、小作家、小讲解员等社会实践活动,参与“五水共治”“学雷锋志愿服务”“倡导网络文明”等社会实践,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衢州柯城区委宣传部供稿〕
衢州二中创新育人工作争创德育新标杆
衢州二中认真贯彻落实全省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育人意识,创新育人载体,做好行为规范养成工作,推动学校育人工作上新台阶。
一、抓认识,坚持树立德育为先的意识。召开全校教工大会第一时间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结合会议精神制定出台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对校园文化建设、学生发展目标、实施策略等方面对学校中长期育人工作作详细规划部署。落实好校长的领跑人责任、班主任的主力军责任、学校群团组织的生力军责任,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师资队伍。
二、抓载体,落实“六个箱子”创新德育手段。以“六个箱子”为德育抓手,落细、落小、落实校园式核心价值观。以“寻找诚信友善二中人信箱”发动学生好人好事,以“失物招领箱”提供养成诚信意识同时传递正能量,以“诚信自助买药信箱”培养学生诚信自律意识,以“年级组长信箱”接受学生“建言献策”,以“废弃笔芯回收箱”践行低碳生态理念并培养友善意识,以“粉笔灰尘收集箱”宣传环保理念和责任意识。
三、抓常规,注重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广泛开展“百名好人进校园”活动,邀请最美人物、身边好人、优秀校友和学生中的美德少年和优秀学生代表来校做系列讲座和交流,以“凡人故事”传递社会正能量;做好新版《中小学生守则》教育的细化、具体化、校本化;在政教课上设置“时事述评”环节与校内每日更新的时政专栏,增加学生的政治素养;展评选先进寝室、优秀班级等活动,使学生们学有榜样、奋勇争先;通过各学科课堂交叉渗透,营造明理、守时、好学、开放、包容的校园氛围;推行学生自主管理,通过推行朋辈教育、卫生区域学生包干、周末图书馆无人管理、无教师晚自习教室等举措,培养学生自律向善的良好习惯。〔衢州市委宣传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