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新常态下如何提高青年干部执行力
浅谈新常态下如何提高青年干部执行力
青年干部作为一个单位的中间力量,既是领导班子的左膀右臂,领导决策的参谋者,也是具体工作的执行者、落实者。如何提高青年干部的执行力,进一步加强政策落实力度和工作成效,出色完成县委、县政府总体部署和本单位工作安排,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近期,在县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部署下,非常荣幸参加了2015年第1期青年干部培训班,通过课堂学习、党性教育教学点参观,对提高青年干部执行力有了更深更高层次的认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对我工作有很大的启发。
一、青年干部执行力现状和问题
全县青年干部执行力在各阶层中反响都比较好,尤其是近几年大学生进入行政事业单位越来越多,让国家的各项政策落实得更加到位,各单位在管理干部上也加强了对青年干部的考核力度和激励机制,加强了对青年干部的培养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干部的政策法规水平,更好的服务于群众。在大多数单位尤其是像金融办一样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单位分工更加明确、因人设岗,知识水平不断提升,工作中更具有创新能力,更具有灵活性、便于与上级领导和老百姓沟通。
通过培训学习,发现青年干部执行力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年龄较长的青年干部习惯性的用自己的老经验开展工作,不懂得创新;部分年轻干部经验不足,对各项政策理解不透彻,按部就班的开展工作,对领导和上级部门下达的各项任务一知半解,让市民办事出现了跑空路的现象;部分干部工作积极性不够,不懂得耐心为老百姓讲解政策,打官腔,不懂得用老百姓的语言进行交流,服务态度有所欠缺;部分干部甘当“传声筒”、“留声机”,对上级下达的指示或命令,习惯做表面文章,只管做了,不管做好,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二、青年干部执行力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中层干部政策具体实施者和执行者,执行力强不强将影响着各项工作的开展。我认为影响着中层干部执行力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缺乏落实意识。主要表现为思想上不重视,责任心不强,很多政策、文件执行不到位,导致效率低下、落实缓慢、工作质量不高。
二是上下不同欲。有的干部业务能力较差,工作水平不高,事情不知道该不该做,也不知道怎么做,在执行上级决策时,落实要求缺乏高度,做工作缺乏力度,完成任务缺乏速度,使得很多好政策、好制度得不到很好实施,很多好事办得不到位。
三是工作责任不明确。现在,很多工作的落实涉及多个科室,科室之间分工不明、沟通不够、关系不融洽等问题存在,造成各自为政,相互推诿,致使工作处处掣肘,执行力低下,难以落实到位。四是奖惩不分明。任务交办后对进展情况缺乏监督办法和制度,谁负责监督、怎么样监督都没有明确规定。对工作执行情况没有及时的统计和评价,任务完成情况与工作人员绩效挂钩不紧密,工作完成快慢一个样,干得好坏一个样,造成执行力和落实力下降。
三、提升青年干部执行力的建议
提高青年干部的执行力不仅仅是需要组织人事部门加强对干部的管理和考核,更多的是需要青年干部自身抓建设,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结合本次培训学习,我认为提升自身执行力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自身政治理论学习。作为一名青年干部,一定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增强破解发展难题的能力。比如,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学习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学习金融业务知识和国家、省市金融政策。同时,做好学习成果转化应用,立足本职岗位,做到在县域金融发展研究中有新见解,在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中有新办法,在落实上级金融决策中有新成效。
(二)保持一颗强烈的事业心。强烈的事业心是干好工作的基础,对于像我一样的年轻干部来说更为重要。对照全县开展的“三严三实”和“小四风”整治活动,年轻干部必须增强事业心,以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把标准要求调整到最高、把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把办法措施调整到最优,确保每一项工作和任务都做实做精。
(三)政策执行要保持上下同欲。政策方案要想真正落实,依赖于有效的政策执行。只有坚定的决心、坚实的行动才能保证政策突破层层障碍,最终落到实处。对于县委、县政府为民为企融资服务的正确决策部署,必须坚决落实,行动上不折不扣,绝不能做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四)树立踏实苦干的工作作风。一不拖,今天的事情今天做,能做的事情马上做,要雷厉风行;二不推,自己的工作要做好,自己的责任不推诿,要履职尽责;三不等,计划的事情准备好,复杂的问题开动脑,要积极主动;四不“吹”,彰显成绩不靠口,实打实干用双手,要求真务实;五不怕,面对困难敢碰硬,遭受挫折有韧劲,要有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
(五)建立合理干部任用机制。完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中设立的干部任用机制,让每一青年的作用最大化的发挥出来,使干部选拔任用更加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积极推行竞争上岗、公开选拔、轮岗锻炼等干部任用机制,让有能力、有胆识的干部上得来,提高中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六)建立相适应的监管考核机制。完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中设立的监管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举报、责任追究等制度,强化责任意识,增强服务观念,严格作风纪律,规范行政行为。同时,加大对青年干部的绩效考核力度,定期不定时的对青年干部进行考核,考核工作完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增强责任意识。
第二篇:“新常态”下青年干部如何健康成长讲稿
“新常态”下青年干部如何健康成长
2015年3月12日
今天和大家交流三个问题,供大家探讨:
1.党员领导干部如何适应新常态?
2.青年领导干部的素质构成和基本原则有哪些? 3.‚好干部‛的标准是什么?
引言
时下,‚新常态‛已成为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一个新用语,已成为改革发展新形势下的一个热词。去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总书记首次提出。去年7月,习近平在与党外人士的座谈会上重申了上述新常态观点。在11月份的APEC演讲,标志着习近平‚新常态‛之论进一步成形。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从九个方面阐述了新常态的特征。
(资料:当时他说:“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新常态的提法让人耳目一新,显然不是‚信口提之‛,而是基于中国当前经济形势的深刻判断;也不是偶一提之,而是一再强调的重要观点。新常态之‚新‛,在于不同于以往;新常态之‚常‛,在于相对稳定。
资料: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度从九个方面阐述了这些趋势性变化:1.从消费需求看,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2.从投资需求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
资料:习近平自信地指出,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1.经济增速虽然放缓,实际增量依然可观。2.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3.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4.政府大力简政放权,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习近平也并不讳言,新常态伴随着新矛盾新问题,一些潜在风险渐渐浮出水面。“能不能适应新常态,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他说。
接着补充:如果说,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是合乎规律的经济‚新常态‛,那么,党员干部在严格约束下干事创业也是回归优良作风的执政‚新常态‛。
资料:
两会主题‚四个全面‛:-----就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伟大梦想的历史进程中所做的战略布局(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四中全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总结大会---2014年12月中旬在江苏调研时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动力)、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全面从严治党(保证)概括为:一大目标、三大战略举措 凸显‚三中意识‛:使命意识、强烈的问题意识、担当意识(过渡语:对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而言,要想有一番作为,干一番事业,就必须科学认识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始终保持新常态,认清和顺应这些趋势性变化,把握机遇,抢占先机,迎接挑战,能否形成一种‚心常态‛,是当前对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领导干部)的一个新考验、新要求。)
(二)党员领导干部如何适应‚新常态‛?
1.要保持清醒头脑——深刻认识,主动适应。认识是行动的前提,只有认识到位,才能产生好的效果。(经济建设不再为‚大干快上‛拼速度,为了GDP的增速而‚奋斗‛; 政绩工程也不再
事物发展‚与时俱进‛的新趋势。可以用‚不拘常例,不违常情‛来概括总书记关于‚新常态‛的思想精髓。新常态其实是一种“优态”、“活态”,归根到底是一种“正常态”,既有新挑战,更有新机遇。抓住和用好了这些新机遇,我们不仅可以稳住经济平稳增长的势头,还可以蓄势突破,实现后发赶超。
当前,我国的经济结构到了必须调整的阶段,全面深化改革势在必行,依法治国大势所在——但,我们是否会受困于昨日成功的惯性,是否能面对转折继续保持勇气和适应能力,这是能否营造新常态、注重为官有为的关键。党员领导干部要善于把握自己,把好每一关,远离‚红线‛‚雷区‛,在任何时候都经得起诱惑、管得住小节,遇着问题不回避、遇到困难不躲避、遇到风险不逃避,敢于担责、敢于亮剑、敢于改革、善于作为。
思考题:党员干部如何引领新常态?
第二个问题
青年领导干部的素质构成和基本原则
引言
‚青年‛的概念,世界各国对青年的年龄界限都有不同的规定,联合国1985年的国际青年节上,首次将青年的年龄界定为15岁至24岁。在我国改革开放后至今青年的年龄为15岁至35岁,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于2013年确定新的年龄分段:44岁以下为青年人,45岁至59岁为中年人。在这里,我们将‚青年领导‛界定为年龄在20岁至40岁之间的新任上领导岗位不久的干部。(绝对年龄,名词)
(4)较高的政治鉴别力——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和分析问题,判别事物的政治是非。
(5)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在政治问题上见微知著、见此知彼、见表知里,具有认识早、洞察深、判断准的能力特点。
2.科学文化素质(通晓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法律基础知识、精通管理知识、扎实的文化基础和艺术修养、社会实践知识和各自领导范围的专业知识)
推荐书目:《之江新语》、《软实力》、《忠诚与背叛》、《乡土中国》、《平凡的世界》、《自由在高处》、《被淹没和被拯救的》、《国富论》、《没有任何借口》、《论中国》、《沉思录》、《苦难辉煌》、《相约星期二》、《五千年犹太文明史》、《五千年犹太文明史》、《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时代》等等 2015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九大新词热词
1、双目标----原文: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
2、双结合----原文:坚持稳政策稳预期和促改革调结构“双结合”。
3、双引擎-----原文: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
4、环保税----原文: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做好环保税立法工作。
5、众创空间---原文: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增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办好国家高新区,发挥集聚创新要素的领头羊作用。
6、民生底线----原文:民之疾苦,国之要事,我们要竭尽全力,坚决把民生底线兜住兜牢。
7、能耗强度---原文:能耗强度下降4.8%,是近年来最大降幅。能耗强度下降3.1%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继续减少。
8、互联网+----原文: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3.能力素质:(科学的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监督评价能力、灵活应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监督评价能力---对下属的工作能够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并能对下属工作的绩效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能力。
灵活应变能力---处变不惊、举重若轻。
4.道德品质素质(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广阔的胸怀和豁达的气度,诚实守信,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信赖他人)
(1)责任感:是人们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理智能力和事业心等主观意识的综合反映,勇于负责是领导者道德品质的重要构成部分;
中国有‚责任重于泰山‛的优良传统。
(2)‚君子坦荡荡‛、‚宰相肚里能撑船‛、对待名利常常‚得之淡然、失之泰然‛等等
(3)领导者的诚信主要表现为:坦诚待人,虚心求教;不争功诿过。为了事业、为了工作,领导者应该主动诚恳地承认错误,勇于改正错误,才能得到群众的谅解和支持。
(4)当代的‚清官‛,主要的要求或者标准有三:一曰‚廉‛,立党为公、廉洁奉公、不谋私利;二曰‚清‛,乐于清正,甘于清贫和奉献(一颗公仆心);三曰‚实‛,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5)大家在座的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或者上级领导的信任和重用,反过来,我们自己首先坦诚待人,就能得到群众、干部的理解、支持和信赖,也才能产生领导干部的威望。
5.心里素质(良好的智力水平、坚忍不拔的意志、稳定的情绪、明确的自我意识、积极乐观的个性、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点和落脚点,也是我们党根本的路线和优良的传统。青年领导干部如何践行群众路线了?
(1)必须建立与群众的深厚感情,深入了解群众的要求和愿望 具体讲,在思想上能够尊重群众,感情上能够亲近群众、行动上能够深入了解群众,工作上能够依靠群众并得到群众的支持。
(引申:感情的投入有时候比物质的给予更加重要; —群众不怕‚官‛,就怕‚管‛;)
(2)必须深入了解并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发展是硬道理,是坚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要坚持群众的大众需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处理好政策与落实之间的关系
(3)必须了解并排除人们群众的疾苦(举例:收缴新农合、村上开证明)
(4)必须把群众的满意程度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看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
资料:
坚持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一致性
所谓对上负责,就是对上级领导机关负责,所谓对下负责,就是对人民群众负责。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从来都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对党负责,就是对人民群众负责;对人民群众负责,就是对党负责。两者统一于对党和人民事业的高度负责之中,其本质就在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只有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一致性,才能真正尽到职、负好责。
0而交,择洁而居。)
3.绩效原则——在工作上很容易形成“不求无功,但求无过”明哲保身心态,从实质上来说,这是一种“原地踏步”型的平衡体制,激励功能不足。
--对于青年领导干部来讲更能养成积极进取的工作习惯--坚持绩效导向制度,就是用业绩、效率来选择用人
4.科学原则——(贯彻民主集中制、事实就是、可行性、预测性、灵活性原则。)
——形成科学领导的途径有哪些?(1)在知识积累上下功夫;(学习的重要性、学习型干部)(2)在调查研究上下功夫;
(调查研究是党的优良传统、是认识事物的途径、是实现正确决策的前提)
例如: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3)在领导思维上下功夫。(克服习惯性和单一性的思维定势;应该培养创新型思维;要善于总结实践经验。)
第三个问题:“好干部”
引言:
好干部的时代内涵是由时代特征所决定的,它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干部队伍整体状况的期望。选好干部、用好干部,历来是关系我们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的大问题。90
2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四大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
2.如何理解好干部的‚20字‛标准?
(1)“信念坚定”,就是把理想高高举过“头”顶。
信念坚定就是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把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好干部第一位的标准。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臶,决定政党的生命长度和厚度。理想信念的力量,是无形而巨大的。‚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给他让路。‛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好干部的第一标准,必须坚持‚革命理想高于天‛,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志愿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2)“为民服务”,就是把宗旨深深烙在“心”里。
为民服务就是要坚持民生优先,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带领群众努力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这是衡量好干部的试金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职责所系,更是价值所在。能否牢记宗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是衡量领导干部是否合格的试金石,也是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进行取舍的关键点。胡耀邦有幅对联:‚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好的干部,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自觉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价值取向和衡量尺度,致力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了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4当今世界,人的价值理念多元碰撞和交锋,金钱的崇拜令心志几近颓丧,诚信的丢失使社会滑向畸形。一个领导干部最后的成败,往往取决于是否恪守‚清廉‛二字。好的干部,有一个‚百毒不侵‛之身、‚金刚不败‛之躯,为官从政把住一个前提:不谋私,守住一条底线:不腐败,物欲横流面前始终保持恬淡宁静的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看事业重如山,视名利淡如水,怀一身正气、洒两袖清风。
3.充分认识好干部标准的时代意义
(1)好干部标准赋予了新时期干部标准新的时代内涵。(2)好干部标准指明了新时期干部成长的前进方向。(3)好干部标准促使新时期干部工作有了新的目标。4.如何才能成为优秀的青年好干部?
引言:
习近平指出,好干部不会自然而然产生。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要想成长为一名好干部,必须正确处理自身努力与组织培养的关系。干部的健康成长,自身努力是内因,最为重要;党组织培养是外因,尤为关键。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在干部成长进步中,只有同时具备两个因素,才能实现个人更好更快发展。
资料:
在自身努力方面,有的说要做‚五型干部‛。一是争做学习型干部。要按照创建学习型政党的要求,要把学习作为第一需求,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做一名终身学习的干部,用学到的新知识扎扎实实推进工作、实实在在解决问题。二是争做实干型干部。要把认
62.善于团结是搞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只有团结才有战斗力,也只有团结才会多出干部、出好干部,团结是一种素质、一种能力、一种要求、一种责任、一种艺术。作为青年干部,就要识大体、顾大局、求大同、存小异,创新做实、少揽功。
对上级、对老同志要尊重,对下、对左右要谦和,待人接物要热情大方、态度和蔼。与班子成员之间要树立互相支持、互相信任、互相理解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风气。在工作中要做到补台不拆台,不比你高我低,不争我长你短,齐心协力搞好工作。工作联系、协调中要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把握分寸,商量办事,切忌主观武断、意气用事、一意孤行。3.甘于吃苦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关键。青年干部由于经验少、城府浅,有时工作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差错,甚至会受到误解,把本不该自己负责的过错安在自己身上,受到来自领导和机关这样或那样的批评和责怪。对此,青年干部必须乐于吃苦,勇于吃苦,勤勤恳恳;要立足于在工作中学习和锻炼,积极主动地承担任务;要有闻过则喜的胸怀和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要经得起批评,受得了委屈。
4.廉洁奉公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本要求。古人云:‚公生明,廉生威。‛青年干部要想在职工中树立威信,就要耐得住寂寞,艰苦朴素,一心为公,靠公正树立威信,靠廉洁赢得信任。
5.平和心态是干部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心态关乎状态,状态影响行为,行为决定作为。领导干部的心态如何,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进步,而且影响到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工作大局。
在这个信息过剩的时代,人心浮躁的时代,只有保持平和的心态,心中有定力,以一种只管登山不问高的精神,低调做人,819-
第三篇:新常态下文化建设
新常态下文化建设
今年11月9日,总书记在APEC会议开幕式上发表重要演讲,主题是“谋求持续发展,共筑亚太梦想”。总书记在演讲中指出“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而这个引人注目的“新常态”的提法及其主要特点,值得我们文化建设认真研究并积极适应。相对于作为基础的经济建设者而言,文化建设属于上层建筑及其意识形态的建设。也就是说,经济建设的诉求与追求,往往会渗透在文化建设的理念与举措中,也会决定着文化建设的方法与步骤。比如我们一度就笃信人均GDP的大幅增长将大力拉动文化消费,而未能细察这个“增长”的结构构成及其消费取向;比如我们一度也认为文化设施就应建得“有文化”,只是不少为显“政绩”的设施把“显豪华”当成了“有文化”;比如我们一度还认为“大歌舞”能够壮势“大繁荣”,于是不管大庆典、小庆贺都弄得花团锦簇、“群星灿烂”并滋生出“文化包工头”„„虽然那些“文化的虚火”被明令禁止而紧急刹车,但文化建设要真正回归“润物无声”“攻心为上”的功能,还需要“志存高远”“坚守理想”,还需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也还需要努力把握“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大格局,要有积极适应新常态的大智慧。
文化建设要积极适应新常态,第一要再度审视文化建设的本质和功能。近读总书记所著《之江新语》,我们看到他10年前就发表过两篇关于文化建设的精辟之论。在《文化是灵魂》一文中他写道:“一位哲学家曾做过这样的比喻: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这一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文化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在《文化育和谐》一文中他指出:“文化即‘人化’,文化事业即养人心志、育人情操的事业。人,本质上就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文化育和谐,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和必然要求”。正是因为深彻洞悉文化的本质和功能,总书记不久前在主持文艺工作座谈会时就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从这样的高度认识文艺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也就是说,我们的文化建设要积极适应新常态,就其本质而言要以“弘扬中国精神为担当”,就其功能而言要以“凝聚中国力量”为使命。这是我们文化建设积极适应新常态的重中之重。
第二,文化建设要积极适应新常态,就要真切领略文化建设的方法和追求。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对于我们的文化建设而言,“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常态;与之紧密关联的“新常态”,是反映当前“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是表现当前从“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这也就是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要求的“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事实上,文化建设的方法和追求,其根本规律和基本特征就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以生活为源,强调的是生活决定文化建设的内容,也决定文化建设的取向;比生活更高,正如总书记所要求的,要“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
第三,文化建设要积极适应新常态,就要努力把握经济新常态的理念和举措。简言之,我们需要把握的理念一是着力于“质的提升”而非“量的泛漫”,二是着眼于“结构优化”而非“同质繁衍”,三是着手于“创新驱动”而非“要素驱动”,四是着意于“多元动力”而非“单一取向”。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有许多就是针对“质的提升”而言。他所说的“文艺创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同样存在于我们文化建设的一些方面。因此,着力于“质的提升”就要改变“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改变“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我们的文化建设只有努力把握经济新常态才有可能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才有可能逐步确立自身的新常态,才有可能在“高原”上崛起“高峰”,在“春季”里鼓荡“清风”。着力于“质的提升”是文化建设新常态的根基。
关于着眼于“结构优化”,是目前在文化建设许多层面上都应通过深化改革来加以调整的重要举措。在整体层面上,主要是着眼于科技进步给文化发展带来的革命性变化。这种变化一方面是科技使文化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效率进入生活,扩大了文化的覆盖面并增强了其渗透力。另一方面是这一进程中用户角色的重大转变,也即“用户创造内容”现象的发生,我们将为这种蕴含能动创造的文化体验去进行文化创造。结构优化,还体现在各文化业态建设的具体层面。以传统舞台演艺业态而言,当我们初步完成文艺院团的“转企改制”之后,接下来要做的一是实现其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即真正实现“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二是在市场主体“内生动力”不断增强的前提下,实现“以资本为纽带的兼并、重组”,提高文化企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与此同时,我们要为文艺院团这一“市场主体”搭建运营平台,全面促进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流动,如目前“保利院线”和“中演院线”的所作所为。
关于着手于“创新驱动”,可以说也是文化建设积极适应新常态的个中要义。中国经济新常态,不仅与资金、技术、信息人员流动达到高水平的亚太市场密切关联,而且与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同步进行。城镇化作为我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必然推动我国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必然主导我国现代文化的发展进程。“创新驱动”是相对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而言的,这在文化建设的新常态中更应得到高度重视。如果说,我们既往的“继承创新”较多关注“要素驱动”,那么“创新驱动”则呼唤着文化建设的“集成创新”。作为科技创新理念的平移,文化建设的“集成创新”一要有自主意识,创新要素与内容的选择要服从主体解决文化发展问题的需要;二要有跨界意识,要全面开放创新要素与内容的选择视域,以实现主体选择的最优化;三要有协同意识,要善于集中智慧、凝聚优势、开放建构、转型升级;四要有贯通意识,要将各创新要素与内容有机整合,生成一个具有独特品格的有机整体。
关于着意于“多元动力”,就文化建设积极适应新常态而言,特别鲜明地体现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中。作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确定的文化建设目标之一,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有三个要点:一是要建立“体系构建”的协调机制,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二是要建立群众评价反馈机制,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三是要整合相关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与之相关,还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发展,培育文化非盈利性组织。这里的“社会化发展”,其实是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自我表现、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是我们文化建设新常态要培育的“多元动力”。我们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设施建设、项目组织、活动开展方面都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着意于“多元动力”作为适应新常态的举措,要特别在“引导群体心理”上下功夫。作为国家文化部的“文化创新工程”项目,我们最近验收了云南省保山市腾冲的“文化惠民示范村建设”和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的“主题社区建设”,关注到二者在群体心理引导方面有共通之处:即一是讲和谐,使人心不争;二是讲凝聚,使人心不散;三是讲陶冶,使人心不俗。面对中国经济呈现出的新常态,文化建设要有积极适应新常态的文化自觉,以使我们能更好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能更好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第四篇:新常态下的
新常态下的“坚守”
大德小学 李锦花
遥远的西北大漠,有一种胡杨的树种,它们生而三千年不死,死而三千年不倒,倒而三千年不朽,这沙漠里健壮而睿智的勇士,用自己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坚守一词的深刻内涵。虽然我不可能是倔强的生长在沙漠中的胡杨,但我愿做那棵扎根于乡村英语教学试验田边的胡杨,任时光荏苒,任四季的变换,我始终用自己的生命和全部的爱, 坚守着乡村英语教学的希望和喜悦。
坚守是热爱。刚开始,我常常为自己不知道怎样为小学生上好英语课而茫然。但是我对英语的那份执着的爱告诉我要永不言弃。在教学中我常常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失败浇不灭我对英语教学那如火如荼的热情。在这样执着的支撑下,我昂首行踏进英语教学的珪步之中,在英语教学这块沃土上我默默地耕耘着。
坚守是进步。我是一位普通的乡村英语教师,要让孩子们学好英语,算的上比登天还难哪。我作为一名普通的英语教师,神圣职责是什么呢?经过我不眠的深思,向有经验教师的请教,拉一些对英语不感兴趣的孩子促膝长谈,拜访一些家长和他们交换意见。我明白了,明白了要教好英语,首先要让他们爱上英语、喜欢英语。啊。。我知道了,知道了!学生喜欢什么就不会厌烦什么。真是“山穷水复凝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为此,每节课前我会认真研究、吃透教材,通读、精读课文,较好地掌握教材的全部内容,明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课型、流程、方法等。在教学过程中我深知英语课中口语是老师与学生交流的主要方式,作为英语老师的我很注重加强英语口语在课堂中的运用,给学生创设愉悦的英语课堂氛围;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表现我会给予肯定和鼓励,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感受到我始终保持的微笑,并且和学生多交流,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我的课堂。
坚守是希望。我刚接手的班是五年级,班上有一个比较优秀的学生--赵嘉欣。她性格外向,刻苦努力,成绩优异。可是,她上四年级的时候,她生病了。有一个多月没有来上课,她落下了很多的课程,我暗暗地担心和着急。我不能把我的担心表现出来。上课的时候。我特意让她来回答她能够回答的问题,每次答完问题,我都会笑着对她说“你真棒”。一次,她的妈妈对我说;“李老师,今天我女儿回家特别的高兴在沙发上蹦来蹦去。我问她为什么,她说(李老师说我特别棒)”!后来,她深深的爱上了英语。
我作为新常态下的英语老师,我明白应该突破常规,寻求新的教学模式,敢于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实现老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学生作为主体的开放式课堂。新常态下的教育,不应该是强迫,而是引导;不是灌输,而是浸润;不是施压,而是影响;不是改造,而是改变。新常态下的教育,当以人为本,遵从人性,尊重孩子的生命个性,解放孩子的身心,给他自由发展的空间,鼓励他们不断尝试、直面挫折。只有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才能更好的发掘他们的个性。
在我的心中有一个诺言——那便是“坚守”;在我的手中有一粒金色的种子——那便是实践;在我的生活中有一个目标——那便是成功。我要用我的双手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渴求知识的种子,我要用我的勤奋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热爱英语的种子……也在我的心中播下希望的种子。我要用心守望着这份希望,更要用爱呵护着这份希望,默默地看着她破土、发芽,看着她开花、结果,我坚信幼苗终会长成参天大树。
此时,我要大声的对大家说:守望着自己爱着的田地,这就是我人生最大的幸福!
谢谢大家!
锦花老师,你好!你的演讲稿,主题新。内容实在,我在你原文的基础上把一些词句删减了些和补充了一些词句。如果有不妥的地方请见谅。
第五篇:“新常态”下农业银行如何提高县域机构服务水平
“新常态”下农业银行如何提升县域机构服务水平
摘要
“新常态”一词首次被提及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4年5月考察河南的行程中。当时,他说:“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中国经济步入历史性的阶段,国民经济水平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农业银行作为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金融机构,有着历史性的和时代性的优势,所以,面对新常态下的经济环境,提升县域机构服务水平是时代的要求,是农业银行的历史使命,更是中国农业银行长远发展的根基。
关键词:
“新常态”
县域经济
服务
目 录
引
言..................................................................................................................................1
一、中国农业银行县域机构发展概况...................................................................................1
(一)政策导向,优势明显...................................................................................................1
(二)紧紧把握政策方向,扶持县域经济...........................................................................1
(三)县域信贷市场优势明显...............................................................................................2
(四)经验模式多样,县域业务发展取得明显成效...........................................................2
二、中国农业银行县域机构服务存在的主要障碍................................................................2
(一)县域金融机构增加,市场竞争日趋激烈...................................................................2
(二)县域机构人才资源不足...............................................................................................3
(三)县域地区网点服务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3
(四)经济发展“新常态”,农业银行市场定位不够明确.................................................4
三、新常态下中国农业银行提升县域服务能力的措施.........................................................4
(一)主动调整经营战略,适应经济新常态.......................................................................4
(二)解决县域地区人才缺乏局面.......................................................................................5
(三)提升县域地区营业网点的服务能力...........................................................................5
(四)中国农业银行要进一步调整县域机构经济新形势下的经营战略...........................6 结 语..................................................................................................................................6
“新常态”下农业银行如何提升县域机构服务水平
引
言
农业银行是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其本质属性就是面向三农的市场定位和责任。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以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管理、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为特征的现代农业发展加快,第二、第三产业日益繁荣,中小企业异军突起,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民投资和消费能力日益增强。现代农业和县域经济的发展,必然产生对金融服务的旺盛需求,农行在县域的有效发展空间将会日益拓宽。
一、中国农业银行县域机构发展概况
(一)政策导向,优势明显
农业银行作为国有控股金融机构,始终将服务“三农”作为永恒的发展主题。因此,在服务县域经济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农业银行在县域有1.27万个网点、22万名员工,分别占全行的54%和46%。农业银行做好服务“三农”,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具有经营优势,丰厚客户基础,可以说是民心所向。现代农业和县域经济的发展,必然产生对金融服务的旺盛需求,农行在县域的有效发展空间将会日益拓宽。目前,县域金融市场的打开已引起诸多银行的关注,农行面临巨大的挑战。当前,必须围绕农村金融市场定位、金融产品创新、发展品质提升等主题,大力发展农村金融业,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为“三农”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二)紧紧把握政策方向,扶持县域经济
随着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的不断深入,惠农、强农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强,县
域经济发展同样迎来新发展的黄金时期。中国农业银行紧跟“四化同步”和统筹城乡发展趋势,加大对县域经济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的扶持力度。近年来,县域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优势产业,这些企业大多在政府的支持下成立发展起来,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中国农业银行特别制定小企业金融服务方案,发放低息可循环贷款,缓解了小企业在发展期间遇到的融资难的问题,扶持龙头产业发展。
(三)县域信贷市场优势明显
中国农业银行县域地区信贷市场优势明显主要体现在营业网点覆盖面广和信贷规模大,资金优势明显,县域信贷体系完备等诸多方面。另外,我国农村金融市场是在初级阶段商品经济中发育的,整个社会物质基础还不丰富,资金的严重短缺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我国的农村金融市场从一开始就是为了解决资金短缺而产生的。中国农业银行针对农村金融市场的这一特性,在县域地区除了执行商业银行基本的只能外还着力从作为农村金融市场主体的农民入手,为农户提供小额贷款,为农户的生产经营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四)经验模式多样,县域业务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中国农业银行着眼与为县域客户提供现代化的基础性金融服务,相继开展了多项强农、富农、惠农工程,包括:农村产业金融“千百工程”、金穗惠农通工程、县域重点支行“121”工程、“万村千乡”工程、县域零售业务提升工程等一系列措施提升县域服务水平。县域存款和县域贷款都在全行占有较高比重。农业银行服务“三农”工作,得到了党中央和地区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服务“三农”与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相一致,同时也是中国农业银行的不朽使命。
二、中国农业银行县域机构服务存在的主要障碍
(一)县域金融机构增加,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县域经济不断发展,许多商业银行也都意识到了县域地区这一块市场,纷纷
在县域地区设立分行等营业机构,如传统的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其他商业银行不断向县域地区延伸,增加了县域地区金融机构的竞争。从竞争层次来说,县域金融市场的竞争对手已从简单的网点优势,人海战术,转变为市场营销,服务水平,运营效率,网络连通性等综合服务能力的比拼,竞争层次越来越高。面对日趋激烈的同业竞争,如果不及时调整经营模式,改变经营策略,制定解决方案,拿不出有效的方法来留住客户,对于农业银行来说,将会失去很多客户资源。
(二)县域机构人才资源不足
县域地区营业机构工作人员普遍年龄较大,年轻员工较少,后备力量不足,不利于县域地区发展。每年新入行员工主要都进入城市地区工作,认为县域地区经济落后,大多数人都不愿意进入县域支行工作,有的即使刚开始时在县域地区工作,一两年后也都找机会离开进入城市地区或者跳槽到其他单位。人才断层,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是致命的。中国农业银行县域地区营业机构工作人员以中年员工为主,年轻员工数量增长缓慢。县域地区不同于城市地区,面对的客户群体与城市地区也有所区别,年轻员工的加入,可以为营业机构注入新鲜血液,带来新的活力,为中国农业银行县域地区发展带来新的力量。
(三)县域地区网点服务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作为一名县域支行的基层柜员,经常能看到客户因为等待办理业务时间过长而抱怨,有的甚至情绪激动与工作人员吵架。客观分析这种现象的产生,我们的服务确实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办业务效率低,让客户等待时间过长,导致客户不满。服务态度差,不能够给客户带来良好的服务体验,导致部分客户资源流失。服务窗口作为农行的基本形象,如果不能给客户带来良好的服务体验,很难留住客户。大堂经理引导意识不强,对于一些可以在ATM机办理的业务,不能够及时引导客户去自助现金终端办理,增加了客户等待办理业务的时间,也给柜面人员增加了压力。客户分流不及时,造成排队人数过多,自然会增加客户的负面情绪。有的客户单据填写几次不合规,好不容易轮到自己办业务,却因为单据填写不规范被柜面人员要求重新填写,造成办业务效率低,客户不满。
(四)经济发展“新常态”,农业银行市场定位不够明确
县域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客户层次较多,金融需求差异性较大,同业竞争激烈任何一家商业银行都不可能独占鳌头,中国农业银行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主体和领导力量,要充分明确市场目标,确立与同业竞争机构差异化的市场定位。对于地区的差异性,要因地制宜,分类制定金融服务方案,满足不同客户,不同层次的金融需求。农业银行在这一点做的还不够,需要在不同的区域条件、经济条件下,确立明确的市场定位和目标,增强中国农业银行的县域竞争力。
三、新常态下中国农业银行提升县域服务能力的措施
(一)主动调整经营战略,适应经济新常态
经济增速换挡回落、从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为7%~8%的中高速增长是新常态的最基本特征。产业结构方面,第三产业逐步成为产业主体;需求结构方面,消费需求逐步成为需求主体;城乡区域结构方面,城乡区域差距将逐步缩小;收入分配结构方面,居民收入占比上升。中国经济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一些不确定性风险显性化。楼市风险、地方债风险、金融风险等潜在风险渐渐浮出水面。买对日新月异多挑战的经济大环境,商业银行如果不及时调整经营战略,适应新环境,就会被市场所抛弃。
中国农业银行作为农村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力量,要牢牢把握住经济发展中的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在县域地区,中国农业银行要紧紧围绕“富农”、“强农”、“惠农”三条服务宗旨,充分发挥农业银行自身优势,不断突出重点服务领域,紧跟“四化同步”和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趋势,加大对“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县域优势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建设。在保持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市场占有率的同时,不断开发适应地区发展的具有特色的金融产品,提升同业竞争实力。
(二)解决县域地区人才缺乏局面
提升县域机构服务水平,需要培养大批高素质,专业强的银行从业人员。中国农业银行近年来一直坚持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并重,从校园招聘中聘请了大批的优秀大学毕业生来到农业银行工作。要加强对新入行员工的培训,注重对这些人才的业务水平,业务能力,营销能力的培养。紧紧能够招来新员工是不够用的,要建立完善的培训和激励机制,为优秀的人才提供能够施展自己抱负的平台。做到企业与员工共赢。双赢机制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工作积极性,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
(三)提升县域地区营业网点的服务能力
大力推进农行网点转型,提高网点服务效率和网点核心竞争力,以进一步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客户满意度。中国农业银行网点转型包括“硬转”和“软转”两部分。
1.“硬转”是网点转型的基础,包括网点统一规范的形象建设、整洁美观优雅的服务环境、科学合理的功能分区、整合优化的渠道配置以及各类服务设施的配备。
2.“软转”是网点转型的核心和实质,包括服务转型、营销转型和管理转型。服务转型做到以客户为中心,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率,建立标准化,高效率的作业流程,改善服务环境。
个人认为,统一的网点“硬转”基础上,要更加注重网点的“软转”,从微观层面来说,网点大堂的工作人员要与柜面办业务人员默契配合,减少客户等等待时间。大堂工作人员要做好客户分流工作,对于能在自助设备办理的业务,要引导客户到自主服务区,不能在自助设备办理的业务,要耐心指导客户规范填写单据,避免由于单据填写不规范,柜面人员要求客户返回重新填写的现象,提高服务效率。柜面工作人员要不断加强业务能力和营销能力。柜面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服务态度要好,要耐心解答客户的疑问,让客户满意而归。
除了网点的转型,还要强化客户建设,对客户资源进行整合。农业银行需要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管理流程,针对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差异化、个
性化的服务,并对客户信息有着精细地掌握。通过营业网点的转型和客户建设,实现银行服务与客户需求的无缝对接,获得客户的认可。
(四)中国农业银行要进一步调整县域机构经济新形势下的经营战略
面对复杂经济环境,激烈的同业竞争,中国农业银行要进一步明确县域地区的市场定位和战略定位,未来农行要实现服务农村金融的目标要坚持商业运作原则坚持面向“三农”;确立以县域为基础、充分发挥城市业务辐射和带动作用加强城乡联动、农工商综合经营的市场定位;依托网络优势,强化农村金融骨干网络功能,建立横跨城乡两个市场的特色服务体系,促进“三农”融入国际国内大市场;发挥专业优势,集中力量发展有独特优势、竞争能力和市场需求的业务,提升县域金融产品和服务水平,推动现代农业健康发展。
农行还应该大力支持农产品深加工、运输、储存等产业,可以大大地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是农行金融服务“三农”的一项重要任务和现实选择。此外特色产业、产品的发展也要受到农行的重视,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因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而蕴含巨大的市场潜力拥有广阔的市场开发前景。
结 语
综上所述,农行要提升县域机构服务水平,做好新形式下服务“三农”的任务使命,就必须适时做出必要调整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首先要明确县域地区市场定位。市场定位可以得出市场需求的特点,根据市场需求,农行需有针对性的开发各种金融产品,以切合客户的要求,最大程度的满足需求,最大程度地降低客户的机会成本,最大程度地提高客户的利益,降低融资风险。金融产品应市场需求而生,接下来就是将金融产品推广出去,金融产品的推广面临两大问题:一是客户对金融产品属性等方面的认知;二是竞争者市场上的竞争对策。解决第一个问题,需要银行销售人员与客户的近距离沟通,切实体现企业对客户利益的关怀;解决竞争者市场强大竞争问题,需根据竞争者产品和市场竞争策略,制定有差异的产品、市场策略,力争体现更多于竞争者价值,为客户带来更多的价值;同时,也可以整合营业网点、整合市场资源,集中精力与竞争者一决高下。营销的目标是为顾客提供更大的价值,这就需要不断去切合市场的需求。金融产品是一种前卫的商品,能够衍生出很多的金融服务产品,农行要不断地创新产品,特别是对于县域城镇,潜在的需求还未得到完全的激发,产品的创新可以引导市场的需求,建立自己的品牌,树立银行良好的信誉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