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内控检查评价底稿填表说明(2013年版)
2013年内控检查评价底稿
填 表 说 明
目 录
总体情况介绍........................................1.检评底稿汇总表填表说明............................1.1汇总表1《内部控制检查评价汇总表》填表说明.....1.2 汇总表2《公司层面控制点执行情况汇总表》除签字外,无需填写。..........................................1.3汇总表3《业务层面控制点检查情况汇总表》除签字外,无需填写。............................................1.4汇总表4《未执行控制点汇总表》填写说明.........1.5汇总表5《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汇总表》填写说明.....1.5.1财务报告缺陷-定量评价...................1.5.2财务报告缺陷-定性评价...................1.5.3非财务报告缺陷-定量评价.................1.5.4非财务报告缺陷-定性评价.................1.6汇总表6《内控工作意见和建议汇总表以及汇总表》.1.7汇总表7《内控日常工作评价汇总表》.............2.检评底稿明细表填表说明............................2.1明细表0《公司层面控制检查评价表》填表说明.....2.2明细表1-48《综合业务管理检查评价底稿》填表说明2.2.1《检查评价底稿》填写说明..................2.2.2 《会计报表潜在错报率底稿》填写说明......总体情况介绍
江汉油田2013年内控检查评价底稿(以下简称检评底稿)是《江汉油田内部控制实施细则(2013年版)》配套的检查评价底稿,按照实施细则检查评价与考核要求,在往年配套的检查评价底稿基础上修订而成。
检评底稿由56个评价底稿和《填表说明》组成。包括7张汇总表和49张明细表。
汇总表共计7张:汇总表1《内部控制检查评价汇总表》、汇总表2《公司层面控制点执行情况汇总表》、汇总表3《业务层面控制点检查情况汇总表》、汇总表4《未执行控制点汇总表》、汇总表5《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汇总表》、汇总表6《内控工作意见和建议汇总表》、汇总表7《内控日常工作评价汇总表》。
明细表共计49张:公司层面控制检查评价底稿和48个业务流程检查评价底稿。公司层面控制检查评价底稿包含115个控制要求、48个业务流程检查评价底稿共包含1428个控制点。
对于检查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填表说明》中均已标注红色或已加粗,请检查组在进行现场工作前认真阅读《填表说明》,熟悉相关操作,以免出现填写或汇总偏差。1.检评底稿汇总表填表说明
内控检查评价底稿中所有文件的表名均不能更改。1.1汇总表1《内部控制检查评价汇总表》填表说明 检查组填写内容:
被检查单位/部门:从下拉菜单中选取被检查单位或部门名称。总共包含了25家单位,25个机关部门及直属单位。
所属板块:从下拉菜单中选取被检查单位所属的板块。可以选择“油气主业”、“盐卤化工”、“后勤辅助”共3项。
1.5汇总表5《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汇总表》填写说明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汇总表》根据《江汉油田内部控制实施细则(2013年版)》检查评价与考核办法附表-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确定被检单位未执行控制点可能导致的财务报告缺陷和非财务报告缺陷,并将汇总结果反馈至《内部控制检查评价汇总表》以得出检查评价结论。
“下属单位上年度经审计的利润(资产、营业收入)总额”、“公司上年度经审计的利润(资产、营业收入)总额”:由检查组如实手工填列。
利润指标:
•a1=利润总额潜在错报金额/下属单位上年度经审计的利润总额*100%;
•a2=利润总额潜在错报金额/公司上年度经审计的利润总额*100%;
资产指标: •b1=净资产潜在错报金额/下属单位上年度经审计的资产总额*100%;
•b2=净资产潜在错报金额/公司上年度经审计的资产总额*100%;
收入指标: •c1=营业收入潜在错报金额/下属单位上年度经审计的营业收入总额*100%。
•c2=营业收入潜在错报金额/公司上年度经审计的营业收入总额*100%。
指标值自动计算,无需手工填写。
指标使用原则:如果一个控制缺陷或缺陷组合影响的指标数量(如既影响利润又影响资产等)超过一个,应分别计算各指标数值,并按照孰高原则选择数值较高的指标进行缺陷认定。
缺陷等级:根据缺陷等级判定标准进行分析填列。1.5.2财务报告缺陷-定性评价
缺陷编号:根据《江汉油田内部控制实施细则(2013年版)》检查评价与考核办法附表-财务报告缺陷认定标准,财务报告定性缺陷共3类33项,每个缺陷标准均有相应编号(详见汇总表5中的《财务报告缺陷认定标准》),检查组在填制缺陷编号时可在下拉菜单中选取,无需填写。
查组联络员填写;并且,检查组还应收集被检查单位对内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由被检单位内控办组织填写。
1.7汇总表7《内控日常工作评价汇总表》
检查组依照控制要点,通过相应的检查与测试方法,综合考虑被检单位内控日常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评价。由检查组联络员评分、填写。
2.检评底稿明细表填表说明
2.1明细表0《公司层面控制检查评价表》填表说明
明细表0《公司层面控制检查评价表》包含11张检查评价底稿(分别是:1.1组织架构、1.2权责分配、1.3发展战略、1.4人力资源、1.5社会责任、1.6企业文化、1.7 反舞弊、1.8 内部审计、2 风险评估、3信息与沟通、4内部监督)和风险清单组成。底稿中灰色区域和风险清单内容供检查组参考。
检查组填写内容:
检查结论:检查组根据底稿列示控制要求和检查步骤与方法,结合《江汉油田内部控制实施细则(2013年版)》第5部分检查评价与考核办法的规定对控制要求的执行情况进行判定,共5个类型,包括未执行、有效执行、不适用、未发生、未检查,检查组自下拉菜单选取。检查结论填写区域的默认颜色为灰色,在完成检查结论的填写后自动变为白色,便于检查人员填写完成后对整体底稿进行检查,防止出现漏检查的控制要求。控制点得分:只有当控制点“检查结论”为“有效执行”时得全分(不存在得部份分值),其他情况均不得分。此栏根据“检查结论”自动取得结果,无需手工填写。
检查记录-样本个数:检查时被检查单位各控制点要求相应的样本数。
检查记录-样本记录:检查组应记录检查时被检查单位各控制点要求相应的控制文档,明确样本的名称、文号。检查人员应依照检查
执行结果,并在样本检查记录如实填写,如“参见的XXX流程有效执行”,样本数按照应查样本量填写。若被参见流程所有控制点均为“未检查”/“不适用”/“未发生”,该参照点的检查结论也为“未检查”/“不适用”/“未发生”,所有参见点的检查记录均无须填写。某控制点与其从属的ERP控制点关系,当ERP控制点出现问题样本且与该控制点相关时,该控制点中也记录此问题样本,作为问题反映。
对未执行控制点的判断应把握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形式欠缺或单位有替代措施可认定为有效执行。
样本记录:检查组应将检查时被检查单位各控制点相应的控制文档,按照“有效执行的样本”以及“未有效执行的样本”分别记录,抽取的样本量应满足应检查样本个数要求,每个样本记录以分号隔开。由于各业务在不同单位发生频次不同,若被检查单位不能满足应检查样本量时,应按实际发生最大笔数抽取。对于被检查单位未提供检查样本的情形,那么在“未有效执行样本记录列”应填写“未提供的应检查样本量”,并且在“未有效执行样本个数列”按照应检查样本个数填写相同的数字。
2.2.2 《会计报表潜在错报率底稿》填写说明 控制点编号:无需检查组填写。
财务报告相关控制点影响会计报表潜在错报金额-会计报表项目:无需检查组填写。
财务报告相关控制点影响会计报表潜在错报金额-错报样本个数:自动链接样本记录表中相应控制点未执行的样本个数(b),无需检查组填写。
财务报告相关控制点影响会计报表潜在错报金额-潜在错报率:检查组根据《潜在错报率对照表》查表填写。
注:潜在错报率对照表中的样本量即为样本记录表中单个财务报告相关控制点实际检查样本数(a),错报数量即为会计报表潜在错报率底稿中错报样本个数。
0
第二篇:内控评价底稿填写说明 11.12
中国铁建内控评价底稿填写说明
2012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底稿填写说明
一、评价范围
(一)本次评价包括母公司及确定合并报表范围内各级子公司,即各级法人单位都要作为一个主体,单独使用自评底稿,作出自我评价并出具自我评价报告,分公司、项目部不作为单独主体,根据所涉及的内部控制项目选择相关的控制项目底稿做自我评价,与母公司合并评价结果。
(二)评价期间为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
二、底稿结构
(一)内控评价底稿包含封面、表头、统计、缺陷认定表、自我评价底稿及测试底稿(样板)部分。
(二)封面记录评价单位的信息,根据企业情况如实填写。
(三)表头部分中应填写企业名称、底稿的编制和复核人员姓名以及编制和复核时间。自评单位根据具体分工落实初稿填写,由内控自评小组汇总填写本底稿,编制人为内控小组成员,组长复核。
(四)统计为汇总评价结果用,根据底稿的评分结果自 中国铁建内控评价底稿填写说明
动评分,不用填写内容,由于各表中都存在勾稽关系,所以禁止调整底稿结构。
(五)缺陷认定表为评价后对评价的缺陷认定汇总。
(六)从内控环境评价开始为本次内控评价的自我评价底稿内容。
三、填写要求
(一)自我评价底稿根据内部控制规范五要素的相关内部控制项目分为内控环境,风险评估、信息沟通、内部监督和各项控制活动五部分,其中控制活动根据内部控制指引和公司业务特点分为资金、采购、资产、销售、研究开发、工程项目、业务外包、合同管理、预算管理、财务报告、信息系统。根据行业不同,本次底稿设计分为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和通用企业3个版本,各个企业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选择合适的版本填写。例如,母公司是施工企业,有两个子公司分别是房地产和设计院,那么母公司选用施工版,房地产子公司用房地产版,设计院用通用版的评价底稿。
(二)底稿中的表名为内部控制项目名称,前三列分别是“评价内容编号”、“控制目标”、“评价内容”,评价人根据评价内容填写表中灰色的空格,其他为设定项,不可修改。
(三)“是否适用”,根据企业业务情况,评价内容是否适用本企业,适用选择“是”,否则选“否”。选择“否”认 中国铁建内控评价底稿填写说明
为该控制不适用本企业的请在该行最后一栏备注里说明原因。
(四)是否关键控制为设定项,不能更改。
(五)责任部门为该控制实际执行的部门名称,如该业务涉及多个部门,应将涉及多个部门名称全部填写。
(六)评价方法,根据不同业务评价人选用了何种评价方法,填表人可以选择其中一项,如果采用多种也可以直接填入。
(七)评价依据包括相关的“文件或证据名称”和“主要涉及内容”。其中,“文件或证据名称”填写被评价单位制定的与该控制有关的制度、规定等文件的名称(要注明文号等关键信息),或是收集到的以证明被评价单位对该项控制点实施了具体控制的证据名称。“主要涉及内容”填写与该控制有关的文件或证据中,涉及该项控制的主要内容的摘要。如:内控环境控制编号03中评价内容为“是否界定了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在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中的职责分工”,“文件或证据名称”可以是“公司章程”,“主要涉及内容”是“xx条 董事会职责、xx条 监事会职责、xx条 总经理职责的明确规定”。
(八)标准分为设定值,不能更改。
(九)自评得分为评价人根据评价结果以及对该项控制 中国铁建内控评价底稿填写说明
点是否控制有效,对该控制内容的评价打分,不得超过标准分值。本次底稿对关键控制设定的分值为3分,一般控制的分值为1分,控制有效满分、无效0分,没有中间值。
(十)复核得分为内控评价小组进行复核时,根据自评单位提供的评价证据、内控评价小组收集到的自评单位内部控制的其他信息,进行的复核打分,打分规则与自评分相同。
(十一)测试证据索引为测试档案的编号。即在评价过程中,进行测试后所收集的材料或记录的编号。此编号不可重复,应能够明确对应底稿内的项目内容。编号规则:公司简称拼音首字母-子公司简称拼音首字母-项目编号-流水号,项目编号为统计表中控制项目的序号,如:十二局下属建安公司采购的第一份测试档案编号为SEJ-JA-06-001,十二局本部的采购的第一份测试档案编号为SEJ-BB-06-001。
(十二)常用控制证据为提示项,针对每个评价内容提供的常用控制证据举例,可以在评价中参考。例如:内控环境第六个评价内容:制定“三重一大”事项管理制度的常用控制证据就是《三重一大管理制度》。
四、缺陷认定表填写
(一)内部控制项目为缺陷内容涉及的自我评价底稿的表名。例如:内控环境第35个控制点认定为缺陷(以下都以此为例),控制内容为“是否制定与业绩考核挂钩的薪酬制 中国铁建内控评价底稿填写说明
度,切实做到薪酬安排与员工贡献相协调,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此填写“内控环境”。
(二)评价内容编号为缺陷涉及的底稿自我评价底稿评价内容的编号。如上例:填写35。
(三)内部控制缺陷描述:根据评价结果认定为缺陷的,就相关控制目标和评价内容,进行缺陷的具体表述,格式为“根据xxx项目xxx控制目标,评价中发现xxx(证据名或者具体内容)缺失或者不完善。如上例,在此填写“根据内控环境35控制目标,评价中发现公司人力资源激励制度不完善,没有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
(四)内部控制缺陷影响:描述因此缺陷可能导致的风险,具体格式为:如果发生xxx缺陷所涉及的控制目标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导致企业承担xxx的风险。如上例在这一项内填写“人力资源激励制度不完善,可能导致人才流失、经营效率低下或关键技术、商业秘密和国家机密泄露。”
(五)缺陷认定(设计/运行):按照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进行区分,区分标准为:
1、设计性缺陷:缺少为实现控制目标所必需的控制,或者现有控制设计不适当,即使正常运行也难以实现控制目标。
2、运行性缺陷:设计适当的控制没有按设计意图运行,中国铁建内控评价底稿填写说明
或者执行人员缺乏必要授权或专业胜任能力,无法有效实施控制。
根据评价结果认定缺陷,按认定的结果选择填写。
(六)内部控制影响程度:分财务报告和非财务报告,主要区分是缺陷是否影响财务报告,其中根据影响度进行判定(重大/重要/一般)。
(七)整改意见:自我评价中提出的缺陷,经公司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认定后正式确认为缺陷,并要针对缺陷提出整改意见,描述包括整改的方法、预计完成的时间,整改的具体责任部门等事项。
五、测试底稿填制
(一)测试底稿根据实际测试内容需要自行复制添加。
(二)单位名称、测试期间、测试人员及日期、复核人员及日期按照实际情况填写。
(三)抽样数量为可选项,点击可选标志选择符合本次检查适用的样本数,括号内为判定条件。
(四)内控项目为进行评价测试的内部控制项目的表名。
(五)抽样方法为可选项,点击可选标志选择符合本次检查使用的抽样方法。
(六)评价内容和编号为评价测试的评价内容及对应的 中国铁建内控评价底稿填写说明
编号。
(七)测试内容为检查要点的描述,根据测试内容由测试人员填写。
(八)样本描述为抽样样本的具体描述,可以以日期等区分因素对不同的测试样本名称进行区分。
(九)测试结果填写此项样本检查的判断结果,点击可选标志,选择“通过”或“不通过”。
(十)索引填写测试档案编号,规则同底稿里的测试证据索引。
(十一)说明栏填写对本次控制项目检查进行数量和有效性的表述。
(十二)测试结论为可选项,点击可选标记选择经过对抽样样本的检查,对本控制目标判断结果“控制有效”或者“控制无效”。
六、主要评价方法
(一)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是设计一套问卷,同时对于问卷不能解释清楚的部分在附注中用文字加以说明。对于问卷中的各个问题,评价人员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采用多种方法如询问、观察、抽样验证等做出回答。
(二)现场访谈 中国铁建内控评价底稿填写说明
现场访谈是指评价人员到现场向内部控制体系的有关各方了解被评价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建立、执行和监督实际情况。现场访谈是收集信息的一个重要手段,应当在条件许可并以适合于被访谈人的方式进行。但评价人员应当考虑:
1、访谈人员应当来自被评价范围内实施活动或任务的适当的层次和职能;
2、访谈应当在被访谈人正常工作时间和(可行时)正常工作地点进行;
3、在访谈前和访谈过程中应当努力使被访谈人放松;
4、应当解释访谈和作记录的原因;
5、访谈可通过请被访谈人描述其工作开始;
6、应当避免提出有倾向性答案的问题(即引导性提问);
7、应当与被访谈人沟通评审访谈的结果;应当感谢被访谈人的参与和合作。
(三)书面检查
即评价人员查阅被评价机构的政策和规章制度,如行为守则、业务政策、业务程序、财务会计制度、组织结构图等,审查执行内部控制体系生成的文件,如账本、报表、凭证、记录、合同、报告等,检查其是否存在控制痕迹,以判断内部控制措施是否得到有效执行。中国铁建内控评价底稿填写说明
(四)观察
即评价人员在被评价单位的工作现场,或观看操作过程录像,观察有关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况,以确定其规定的内部控制措施是否得到严格执行,该方法适用于那些不留书面痕迹的内部控制体系,以及测试执行控制的到位程度。
(五)流程图法
即利用符号和图形来表示被评价机构组织结构,职责分工,权限,经营业务的性质及种类,各种业务处理规程、各种会计记录等内部控制状况的示意图。可以使评价人员清晰地看出被评价机构内部控制体系如何运行,业务的风险控制点和控制措施,有助于发现各内部控制体系的缺失和审计重点。
(六)抽样方法
通过抽取一定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调查和测试,根据样本来推断总体状况的一种评价方法。
(七)穿行测试法
即评价人员在每一类交易循环中选择一笔或若干笔业务,从头到尾检查其实际处理过程,以验证所描述的内部控制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八)证据检查法
即评价人员抽查一定数量的凭证、账簿、报表、借据、中国铁建内控评价底稿填写说明
协议合同等有关资料,以验证各项控制措施在实际操作中是否被真正运用。
(九)分析性复核
就是通过对被评价机构内部控制体系中的重要情况和趋势的分析,分析研究被评价机构内部控制体系的异常变动和差异。分析性复核主要包括比较分析、因素分析和趋势分析。
比较分析就是针对同一内部控制内容和指标,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对比,来说明实际情况与参照系的差异。
因素分析是分析影响内部控制体系变化的若干因素,分析研究内部控制的变动原因,从中发现被评价机构内部控制体系的异常变动和差异。
趋势分析就是对连续若干期内部控制体系情况进行比较与分析,如此可以了解内部控制体系变动的幅度和趋势。
第三篇:素质评价手册填表说明[范文]
初中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方案
(试 行)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和《教育部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教基[2001]17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对初中学生进行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实施初中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科学评价学生的发展水平,关注学生的发展趋势,淡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的激励与促进发展功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指导思想
对初中学生进行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实施初中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科学评价学生的发展水平,关注学生的发展趋势,淡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的激励与促进发展功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评价原则
1、导向性原则。评价制度、标准、内容、方法等要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引导学校和教师全面关注学生发展过程。
2、科学性原则。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共性评价与个性评价相结合,力求评价结果的真实有效,避免以偏概全。
3.参与性原则。加强学生、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增进理解与沟通,努力获取学生全面信息,促进民主、平等、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
4、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建立健全评价工作制度,完善评价工作措施,不断提高评价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做到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三、评价内容和方法
(一)评价内容。评价以《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提出的基础性发展目标为依据,从公民道德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二)评价主体。为了降低不同评价主体评价时的片面性,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原则,实行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有机结合,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增加专家评价和家长评价。学生自评和家长评价一般以评语形式呈现。
每个班都应成立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代表组成的班级评价小组,人数为5-7人。小组中的学生成员不参与教师评分,但应参加实证材料审核、评价细则讨论等决策过程。小组中的教师成员必须是任课教师,对学生应有充分了解,同时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较高的诚信素质。毕业班总结性评价小组由学校评价工作领导机构负责组织,其教师成员给学生授课的时间不能少于1年。小组名单要在评价工作正式开展前一个月向被评班级学生公布,如果超过1/3的学生不同意某教师或学生代表作为评价小组成员,则需要做相应调整。毕业班级总结性评价的小组成员确定后,要报学校和区县两级评价工作领导机构备案。
(三)评价方法。
1、自评。学生根据本人平时表现,结合成长记录情况,对照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标准,写出自评报告,整理并提供相关证据,确定自评等级。
2、互评。同学相互之间根据平时表现、本人陈述以及所提供的证据,依据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标准,确定互评等级。
3、教师评价。在学生自评与互评的基础上,教师评价小组以本学期学生的日常表现为依据,通过观察、访谈和调阅学生的成长记录等方法,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确定等级并写出综合性评语。
对于班级评价小组成员之间的分歧,要通过集体研究,慎重作出评价结论。对于原则性的重大分歧,应提交学校评定委员会研究决定。
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要以学生主要行为表现的实证材料为依据。实证材料的提供务必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实证材料的内容,主要收集以下八类实证材料:
1.各类课程学习的阶段性或终结性考试或考查成绩;
2.考勤、教师观察等日常记录的统计资料;
3.关键性作品、作业; 4.综合实践活动有关记录和证明;5.经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表彰、获奖证明;
6.关键性评语(班主任、授课老师或其他重要人士);
7.经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认可的特长鉴定、医学检查等证明;
8.自我描述。
各区县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督促学校积累、整理实证材料,要指导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拓展实证材料的来源,引导学校提炼好实证材料。
评价时应注意对实证资料的分析与概括,避免以偏概全。学校要特别重视建立并逐步完善学生成长记录档案,准确记录学生成长过程,充分发挥过程性评价对学生成长的激励作用。各学校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要合理划分各部门、班主任、任课教师、班干部、学生、家长等在收集整理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实证材料方面的职责,将该项工作日常化、常规化。
(四)评价次数。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要贯穿整个初中阶段,分为学期评定与毕业评定。学期评定一般在学期末进行,每学期评定一次。毕业评定在初中毕业前进行,由各个学期的评定结果汇总合成。前者主要用于改进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后者主要用于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和高中段学校招生。各地要把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日常评价的基础性作用。要采取恰当方式把日常评价结果纳入毕业评价中,避免日常评价流于形式、总结性评价缺少过程性评价支撑的现象。
学校要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内容包括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等级、综合评语以及初中阶段发展的突出表现(或标志性成果)等内容。要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纳入学籍管理,使之成为学生学籍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充分发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的作用,一方面用作学生阶段性发展状况的记录,为总结性评价的实证材料提供依据,另一方面用作学校和学生、家庭进行沟通的重要载体,使日常评价的过程成为师生共同交流、反思、改进、发展的过程。
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的工作量较大,学校应利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有计划分阶段地整理、分析实证材料。同时要采取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评价手段,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及时把相关评价信息电子化,在评价工作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评价工作的效率与客观性。
四、评价结果的呈现与运用
(一)评价结果的呈现。初中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结果包括两部分:综合性评语和评定等级。
1、综合性评语。主要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描述和学生成长过程的客观评价,重点突出学生发展水平、发展特点和发展潜能。综合性评语应准确反映学生五个方面的具体表现,既充分反映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又不回避学生的缺点和问题,做到具体、亲切、中肯,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关爱和对其健康发展的期盼。综合性评语由班主任收集各方评价结果、与相关人员(不少于3人)共同研究写出。
2、评定等级。是指每个基础性发展目标的评定结果以等级方式呈现,一般可分为A、B、C、D四个等级,分别代表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评价标准详见《日照市初中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标准》(见附件1)
(1)分项等级评定。分项等级评定是指对每一位学生每一维度发展目标的等级评定。评价过程中,师生依据《日照市初中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标准》,在认真分析比较的基础上,确定每一位学生每一维度发展目标的等级。一般情况下,A等学生不超过评价学生总数的30%,同时,在各等级取值范围内确定恰当的对应分值。其中,90≤A<100、75≤B≤89、60≤C≤74、40≤D≤59。
评定后,分别计算出师生对每一学生每一维度评定分数的平均得分,然后再转换成等级。转换原则是,90分以上为“优”,75分至89分为“良”,60分至74分为“合格”,59分以下为“不合格”。
最后,根据教师评价分数和学生互评分数,计算出每一学生每一维度的平均得分,按照得分与等级之间的转换原则,转换成相应的等级。学生的“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评为D等(不合格)时要极其慎重,要有充分资料予以支持,除非学生有严重违法乱纪或犯罪表现或国家有强制性规定,学生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一般不评定为不合格。(2)总等级评定。总等级评定在初中毕业前进行,由各学期评定结果汇总合成,分为分项总等级评定和总等级评定。
分项总等级评定。首先计算出每一学生每一维度的总等级分值。然后根据得分与等级之间的转换原则,转换成每一维度相应的总等级(即分项总等级)。三年制初中每一学生每一维度的总等级分值为:N= Q30%+B30%+J40%。其中Q、B、J分别为每一学生七、八、九年级每一维度的平均分值。
总等级评定。依据每一学生每一维度的总等级分值,再计算出五个维度得分的平均分,按各等级规定的比例数从高分到低分确定获得各总等级学生名单。其中,A等学生不超过该校当年毕业生总数的30%,B等不超过40%,C等不超过30%;对于上一考核中教育教学工作先进的学校,A级所占比例不超过32%,B等不超过40%,C等不超过28%;市级规范化学校A等不超过35%,B等不超过40%,C等不超过25%;省级规范化学校A等不超过37%,B等不超过 43%,C等不超过20%。A等的学生名单要张榜公布。将学生评为D等应非常慎重,原则上不超过2%。
一所学校各班A等学生的比例原则上应均衡确定。有维度或总等级被评为D的学生其材料必须提交学校评价工作领导小组进行审核。
(二)评价结果的运用。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结果直接体现了学生多方面发展的状况,各区县要充分重视其意义和价值,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使用好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的结果。
1、用于指导改进日常教育教学实践。各区县要切实发挥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改进教学实践、提升学校教育管理水平等发展性功能。
学校要重视整理、分析各阶段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的信息,及时、恰当地向学生、教师反馈,一方面引导学生体验成功、正视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另一方面指导教师反思教育教学行为,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自信心,更为全面、深刻地了解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及时根据学生的特点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优化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进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作为教育行政部门评估和监控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各区县要定期收集、整理、发布区域内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总体评价信息,要组织专家根据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总目标对评价结果进行信息处理,诊断学生发展、教师教学和学校管理中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有价值的改进建议。同时要做好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与教师、校长、学校评价的衔接工作,选取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中的有关指标信息应用到这些评价中去,调动多方面开展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工作主动性,多渠道发挥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导向作用。
3、作为高中招生的重要依据。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结果与初中学生学业考试成绩一并作为高中招生的依据。
五、组织领导
市、区县、学校要分别成立初中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领导组织与监察组织,明确各自相应的职责,负责评价的组织和监督工作。
(一)市、区县分别成立初中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工作委员会,由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初中校长、教师、家长和其他社会人士组成。主要职责:1.制定评价方案、实施细则和审核评价的规章制度;2.组织对学校负责人和教师的培训,开展相关宣传工作;3.对区县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工作进行检查,监督评价程序;4.组织专家对区县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形成反馈意见,以指导学校改进教育教学;
5、接受社会各方面的质询、质疑与监督,并制定具体投诉方式与处理办法。
区县成立初中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监察委员会,由教育纪检部门领导、初高中校长、教师、家长和其他社会人士组成。主要负责监控本地区评价工作的组织、实施情况。各区县要组织独立测评小组抽样检测各校的评价结果,接受咨询与投诉,对评价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进行及时调查和处理。
(二)学校成立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工作委员会,由校长、学校有关中层负责人、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学生代表和其他社会人士组成。主要职责:1.确定学校具体评价方案,制定具体的评价程序;2.对教师、学生及其家长进行培训,开展相关宣传、解释工作。3.指导班级成立评价小组,组织并监督本校评价工作,处理评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评价结果进行认定;4.组织教师对全校的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形成反馈意见,指导改进教育教学。4.接受社会各方面监督,对评价中出现的分歧予以仲裁。
学校成立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监察小组,建议由学校党组织负责人(校长兼任书记的学校由校党支部推荐人选)、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学生代表和其他社会人士组成。主要负责监控学校评价工作的组织、实施情况。学校要组织独立测评小组抽样检测各班的评价结果,接受本校有关投诉,进行调查处理,如不能处理,应上报区县评价监察组织处理。
日常评价的组织领导各区县、学校要根据实际需要做出安排,各学校可根据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的要求对现行教育教学管理组织进行适当调整,落实相关人员的职责,确保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组织领导工作常规化。
六、制度保障
(一)研训制度。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了解评价工作的有关信息,及时发现典型、总结经验,要加强对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工作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及时指导学校处理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初中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方案。
各区县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每位参与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的人员得到及时有效的培训,确保有关人员明确评价的基本内容、程序和要求,统一评价的标准和尺度,提高有关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综合评价能力,保证评价过程和结果的公平、公正及权威性与可信度。
各区县要充分重视媒体对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工作的影响,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主导宣传方 向,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家长、社会充分认识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工作的重要意义,了解其过程、方法,支持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工作。
(二)公示制度。各区县要在评价工作开展前将评价的内容、方法和评价结果的使用等,向学生及其家长做出明确的说明和解释。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的结果应通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评定等级为A的学生名单应当公示,接受学生的质询并由班级评价小组研究后给予答复。
(三)诚信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要为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者、学生本人等建立信用记录。如果在评价过程中出现弄虚作假行为,应在当事人的信用记录中予以记载,并通报批评。学生的信用记录作为高中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信用记录不佳的教师不能作为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小组成员。
(四)申诉制度。各地要建立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申诉制度,如果学生、家长、教师和其他社会人士认为评价过程中存在危害评价结果公正的现象和行为,或者对评价结果存在异议,可先向学校评价委员会提出举报或申诉,如果对学校评价委员会的答复或处理不满意,可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举报或申诉。
(五)评估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总结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工作的经验、教训,采取有效措施对评价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对相关工作及时进行评价,对有关部门和人员及时进行考核。
各区县、学校要根据本《方案》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
第四篇:零售分公司内控检查评价报告
浙江零售分公司内部控制检查评价报告
根据《开展2011年内部控制检查评价的通知》石化股份浙审函[2011]13号,第四内控检查组对零售分公司2010年7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业务期间的12个内控流程进行检查,控制点总数992个,不适用控制点77个,应执行控制点243个,其中未发生控制点数65个,未执行控制点8个,有效执行控制点170个,控制点有效执行率为95.51%。
一、企业内控实施基本情况及检查整体评价
(一)内控实施基本情况
零售分公司设有内控工作领导小组,由公司总经理李文洪任组长,党委书纪沈永国、副总经理华鹰、潘永升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各片区经理任组员。公司内控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财务部,财务部经理郭晓玲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内控手册》的培训、落实、反馈等工作。
零售分公司按内控要求每半年进行内控自查与穿行测试,对适用的21个流程进行检查测试,并按规定向省公司内控办上报内控检查报告。
零售公司通过制定《内控考核办法》,明确各内控流程责任人的职责,对内控穿行测试与评价中未执行的控制点进行考核等规定。对相关流程责任人进行考核,因所涉及到的内控流程控制点都有效执行或尚未形成实质性损失,未对相关流程责任人进行扣奖。
(二)检查评价整体情况。
零售分公司现有的内控制度已覆盖了公司运营的各层面和各环节,形成了较为规范的管理体系,能够预防和及时发现、纠正公司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公司的健康正常经营,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良好,符合中石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工作的要求。
二、业务层面控制检查评价
根据实际检查的内部控制矩阵和控制点相关情况及检查发现的问题如下:
1、4.10—1.3 绍兴城北站,有一张员工卡领用没登记,另有7张员工卡领用也未登记;
2、4.10—1.3.1 绍兴城北2011年1月11日开业调试,维修卡5966.86升回罐。经查流水单号实际为1月4日-11日调试;
3、6.1—5.3 未见相关报表及分析资料;
4、6.4—2.1 萧山南飞加油站改造项目未招标,工程结算价格远远大于最初上报的金额;
5、7.3—1.1 法律意见书、公司章程无;杭州公交油气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股权收购存在先支付后审批的情况;
6、7.3—1.2.1 无授权委托书及法律意见书;
7、7.5—1.2.1 2011年6月29日新增资产,主数据:600000035359安全数质量部气体检测仪,未维护对应设备主数据信息
三、内部控制缺陷认定
按照中石化内控缺陷认定标准,参照基本规范、评价指
引对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的认定要求,经研究初步确定了适用本公司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原则。本报告期内公司内控缺陷认定以定性标准为主,定量标准为辅。公司按内部控制缺陷成因或来源,内部控制缺陷包括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按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严重程度,内部控制缺陷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按具体影响内部控制目标的具体表现形式,内部控制缺陷分为财务报告缺陷和非财务报告缺陷。根据前述的程序、方法和认定原则,我们发现报告期内无重大缺陷、重要缺陷。
四、检查意见和建议
零售分公司把内部控制作为一项长期而持续的系统工程来抓,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并强化执行效果的监督和检查。公司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严格遵守中石化有关规定,不断健全和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严格执行和加强监督,以保证公司在财务管理、重大投资决策等方面严格管理、规范运作。公司将继续加强内部审计部门的力量,充分发挥公司审计监察部在内部控制制度检查和评估、风险防范方面的作用。
第五篇:内控检查审计项目工作底稿编号规则
内控检查/审计项目工作底稿编号规则
一、编号规则
1、Report项目报告,其中包括:
RE-1 内控检查报告/审计报告下发告知函 RE-2 内控检查报告/审计报告
RE-3 内控检查报告/审计报告审核记录表及资料 RE-4 内控检查发现/审计发现汇总表 RE-5 内控检查发现/审计发现跟进监督汇总表
2、Planning项目计划,其中包括: PL-1内控检查通知书/审计通知书 PL-2 内控检查/审计工作计划 PL-3内控检查/ 审计方案
PL-4 启动阶段及撤场阶段相关会议纪要 PL-5组织架构、制度流程及分析资料、审批权限 PL-6 项目待解决事项清单
如有其他的符合性控制测试底稿,请依次类比编号。
3、Compliance Test符合性控制测试底稿,其中包括:(1)CS-1内部控制调查问卷
CS-2访谈记录 CS-3样本抽样记录 CS-4样本的穿行测试
如有其他的符合性控制测试底稿,请依次类比编号。(2)CT-1测试底稿的汇总底稿
CT-2,CT-3,CT-4….各具体样本的测试底稿,如支持文档、具体样本复印件等。
4、Substantive Test实质性测试底稿,其中包括:
ST-1测试底稿的汇总底稿
ST-2,ST-3,ST-4….各检查点测试底稿,如支持文档、具体样本复印件等。
二、索引说明
1、请注明各类底稿之间存在勾稽关系的索引编号。
2、发现汇总表中的编号索引按照该标准,如:<索引:CT-2-1/9.15>
三、注意事项
1、若工作条件所限未能编制电子工作底稿时,请以部门标准空白底稿作记录;
2、请在每张工作底稿(无论电子表格或手工表格)右上方签上文档编制、获取者的姓名、日期。
3、项目结束后应当在报告之日起两个月内完成对档案的整理、编号工作,及时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