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承诺书
**乡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承诺书
为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打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和经济生态,推动**乡又好又快发展,特做出如下承诺:
一、坚持优化效能,提高服务。全面落实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办事流程,提高综合服务效能。
二、坚持担当负责,积极作为。按照业务分工和岗位职责要求,积极履责,勇于担当,敢于负责,靠前服务,努力克服庸懒散软、为官不为、尸位素餐。
三、坚持重商亲商,文明服务。牢记发展至上、企业至上,重商亲商安商护商,积极帮助企业解决问题,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四、坚持来往有度,君子之交。正确处理政商关系,做到官商两道、清水之交,边界清晰、按规执行,有交集没有交换,有交往没有交易,共同谋事,相安无事,防止官受商诱、官因商变、官为商毁。
五、坚持道德高线,纪律底线。崇文尚德,修身正已,洁身自好,勿忘初心;守纪律、讲规矩、知敬畏,不以权谋私、权钱交易,不吃拿卡要、失职渎职,不乱收费、乱罚款,坚守纪律底线。
六、坚持言出纪随,接受监督。言必行、行必果,谨记承诺,积极践行,并自觉接受各方监督。
承诺人:
第二篇: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作者:方世南《光明日报》(2018年08月29日 06版)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总书记将新型政商关系概括为“亲”“清”两个字,体现了从政治生态与商业生态有机联系的角度,统筹谋划整体优化执政环境和市场环境的系统性思维和协同性思维,对于铲除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腐败温床,推动形成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的政治生态和透明、法治、公正、高效的商业生态,营造遵纪守法和崇德向善的良好社会风气,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需优化政治生态与商业生态
政商关系是在党政部门与企业互动中形成的一种既普遍而又特殊的社会关系,是一种将政治权力和行政资源与经济利益和市场行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复杂社会关系。政商关系如何,直接反映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影响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政治生态以及企业文化和市场秩序,决定政治环境和市场环境的优劣和发展趋势。
优化政治生态与商业生态是由政商间的内在联系决定的,是从政治社会化视角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要求。从社会有机体视角看,政商是一个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共生体。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塑造着执政党的执政环境,对执政党和政府端正文化价值观、培育政治文明和行政文明、推进服务型政党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具有重大意义。这种政商关系也直接塑造着企业环境和市场环境,有助于端正企业经营文化价值观、加强企业管理以及促进企业发展战略实施和提高经营绩效。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是促进政治生态和商业生态优化的重要举措,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应有之义,是促使政府权力得到有效规范约束和市场充满发展活力的重要基础,也是斩断政商之间的权钱纽带和利益交换链条,铲除腐败赖以滋生的温床,促进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根本好转,推动当代中国社会走向整体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价值目标和科学定位,体现了优化政治生态和商业生态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需要以全面净化、双管齐下的力度,以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的举措,使政治生态和商业生态得到整体好转,实现政、商相互信任、相互促进、互帮互助、合作共赢,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在政商领域取得显著成效。
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
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要求针对的是不健康的政商文化生态、政商制度生态和政商法治生态,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
政商文化生态对政商生态起支配和决定作用。人们的所有行为都是在一定的文化价值观支配下进行的,而一定的文化价值观都是对一定的社会现实特别是经济现实的反映。有一些官员在权力本位和金钱本位的文化价值观驱使下,与商界进行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形成不正当的利益交换链条,导致政商勾结的腐败现象。而一些不法商人为了赢得更多的利益,与官员称兄道弟,投其所好,请客送礼。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就要在纷繁的物质利益面前,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
制度是对政商关系的刚性规范,科学的制度设计和制度执行力建设是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重要举措。目前,相关制度已比较完备,但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还有待进一步发挥。藐视制度、规避制度约束、搞制度变通、打制度擦边球等现象,使制度无法产生严格约束力。其主要原因在于,政商遵章守纪意识淡漠,制度存在着一些可钻的空子。必须进一步加强制度设计和制度创新,强化制度的执行力建设。
与此同时,一些政商人士缺乏对法治的敬畏之心,缺乏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习惯,法治的严肃性、权威性黯然失色。必须用法治规范权力,规范服务,规范管理,做到秉公用权、阳光施政、清廉务实为民。用法治规范市场,规范资本,规范企业竞争,使企业做到合法经营。
优化政治生态与商业生态的发力点
在优化政商文化生态上发力。文化生态是政商生态的软件系统,优良的政商文化生态表现为优良的政府行政文化和企业文化。政商双方都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恪守文以载道、以文化人、以文会友、相敬如宾、公私分明、洁身自好的文化价值观,要大力营造崇尚法治、遵从法治、认同法治、信守法治和维护法治的文化氛围,推动形成遵纪守法、光明磊落、敬业奉献、廉荣贪耻的优良政商文化生态,并将其内化为政商双方的道德良知和行为遵循,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在先进政商文化引领下促进政治生态和商业生态优化。
在优化政商制度生态上发力。政商生态出现问题与制度设计不合理以及对制度缺乏执行力密切相关。要进一步推动制度设计和制度创新朝着科学化、程序化、合理化方向发展,促进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市场经济制度和各项管理制度更加公正合理,形成良好的政商制度生态。要通过制度创新,加速政府行政体制改革 和政府职能转变,有效遏制权力暗箱操作、政商利益输送等腐败现象。以科学合理的制度消除权力设租和寻租空间,打破政商之间结成的不正当的利益共同体。要加强企业财务、审计、文化制度建设,促进企业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管理,切实做到以严密规范的制度管人、管事、管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较为有效的制度约束规范。政商双方要树立强烈的制度执行意识,自觉遵守制度,使制度真正地硬起来,发挥规范和约束作用。同时,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大制度执行监察力度,严肃查处行贿受贿、权力与利益交易等腐败行为,严厉惩处违反法规制度的不法商人和贪腐官员,使制度的高压线在净化不正当的政商关系上产生强大的威慑力。
在优化政商法治生态上发力。优良的政治生态和商业生态需要政商双方都要自觉地守法,要将法治作为思维方式、工作规范和行为遵循,在法治框架下建立政商之间平等合作互助共享的融洽关系。进一步健全法律规范体系,进一步完善规范执法环境,建立公正合理的司法环境,使政商双方都能敬畏法律。要努力营造法律红线不能碰,纪律底线不容踩,政策规定不可逾,道德高线不许丢的政治生态和商业生态氛围。使政府和企业牢固树立法治理念,增强法治意识,培育法治文化,形成学法尊法守法护法的习惯。要有效地监督、约束和规范政府权力和企业家权力,构建政府官员和企业家互动监督机制。要通过实现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和企业信息公开,使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作者:方世南,系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苏州大学基地研究员)
第三篇:构建“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
构建“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
政商关系,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出现的新情况,是政府和市场、权力和资本相互关系的综合反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政商关系。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用“亲”“清”二字,言简意赅地概括了新型政商关系,为领导干部与企业家的交往提出了明确要求和现实遵循,对于形成健康的政治生态、构建公正的市场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具有重大而现实的意义。
亲商、安商、富商,是政府的应尽之责,也是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决胜全面小康的必然要求。为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领导干部同企业家、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交往是经常的、必然的,也是必须的。但这种交往应该为君子之交,决不能搞成封建官僚和“红顶商人”之间的那种关系,也不能搞成西方国家大财团和政界之间的那种关系,更不能搞成吃吃喝喝、酒肉朋友的关系。否则,领导干部就会在“糖衣炮弹”面前落马,就会不自觉坠入危险的“温柔乡里”,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从已查处的案件来看,无论是为儿子未来着想而大肆受贿的刘铁男,还是急不可耐地与房地产大亨搞权钱交易“飞蛾扑火”的王敏,给钱办事、办事收钱、被“朋友”拉下水的廖少华,无不倒在与商人的不当交往之下。可见,把政商关系变成权钱交易的利益同盟,逾越了公与私的界线、法与纪的红线,党员干部就会被侵蚀,党风政风就会被污染。对于企业和企业家而言,畸形的政商关系,容易导致权力寻租,或许一些企业和个人一时会从不公平竞争中获益,但靠此发财的企业绝不可能长久。从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处的一些腐败案件看,一些涉案企业尽管曾经风光一时,但最后都水落石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经营陷入困顿,企业家被追责,甚至沦为阶下囚,代价巨大。这是政商关系不清的危害。政商关系“不亲”,其危害也不可小觑,这些年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当前,一些领导干部缺乏对政商关系的正确认识,对正常的政商往来顾虑重重,甚至做“冷面人”,对民营企业家的正常来访,如临大敌,避而不见,或者表面上客客气气,实际上搞“缓作为”“软拒绝”“打太极拳”,由以前的“脸难看、门难进”,变成了“饭不吃、礼不收、事不办”,对民营企业的正当要求置若罔闻,对民营企业家的合法权益不予保护,直接恶化了当地的营商环境。这些干部躲商、惧商甚至抑商,给正常政商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耽误了发展,延误了机遇,后果同样严重、影响同样恶劣。
总书记提出政商关系要“亲”“清”,充满了辩证法的深刻性,针对时弊,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开出了对症的药方。构建“亲”“清”关系,对政商双方都是一场新的考试,需要领导干部和民营企业家同向发力、各守其志、合力推动,真正做到各安其道又并行不悖,有交集而无交易。对领导干部而言,“亲”就是要坦荡真诚地同民营企业接触交往,特别是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的情况下更要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多关注、多谈心、多引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真心实意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清”就是同民营企业家的关系要清白、纯洁,不能有贪心私心,不能以权谋私,不能搞权钱交易。对民营企业家而言,“亲”就是积极主动同各级党委和政府及部门多沟通多交流,讲真话,说实情,建诤言,满腔热情支持地方发展;“清”就是洁身自好、走正道,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企业经营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可以通过正常渠道反映和解决,如果遇到政府工作人员故意刁难和不作为,应当向有关部门举报,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实际上,“亲”“清”的政商关系并不像某些党员干部与社会舆论所认为的那样难以把握与践行。“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廖俊波同志,在干事创业、真诚坦荡中很好诠释了“亲”“清”二字。一方面,他真心与企业家交朋友,为他们排忧解难。廖俊波把“接待真心真意、交流专业专注、服务贴心用心”作为招商“秘诀”。有外地客商来,他必亲自赶到车站、机场迎送,亲自陪同、讲解、考察。甚至就连投资商的父母生病,都要帮带着去医院。对于当地的企业家,他也敢于当“肝胆”,做朋友。当农民企业家刁桂华,因遭人构陷,企业陷入生死劫之际,他冒着大雨到企业了解情况,帮着一起想办法,克服困难,企业很快起死回生。这不就是“亲”吗?但另一方面,廖俊波始终坚持“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原则。面对刁桂华过春节送上的一只表心意的土番鸭,他笑着谢绝了。他不仅严格要求自己“清”,对于家人也时时提醒,多次和妻子说,咱清清白白做人,就可以安安稳稳睡觉。廖俊波的言行不就鲜明地诠释了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处理政商关系的“亲”与“清”吗?我们党员干部,应该以廖俊波为榜样,以无私的情怀、担当的精神,自觉履职尽责,以“亲”激发起发展的勃勃生机,以“清”保持好共产党人的良好形象。
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对于企业家而言,也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首先要清醒认识到,反腐败是大势所趋,试图通过在政府官员中寻找“保护伞”,通过寻租,以行贿换资源、求发展成本太大、风险太高,不是企业发展的长久之策和光明大道。企业家要自设底线,树立“底线意识”,明确法律的“高压线”不能碰,道德的“警戒线”不能违,要勇于放弃眼前需要通过权力寻租获得的短期利益,追求长远利益,确保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时,要专注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练好真功夫,以过硬的业务和服务赢得市场,而不要靠邪门歪道找出路。企业只有自爱才能保安全,只有自强才能真发展。
构建新型的政商关系,关键还是要靠改革。一方面,要以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用清单管理推动减权、规范用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把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交给市场,把政府不该管的事交给市场,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努力消除寻租腐败机会,从源头上防止围绕“权”和“钱”滋生的腐败。另一方面,要通过改革建章立制,通过制度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要规范企业依法经营和诚信经营的基本制度建设,引导各类企业把守法诚信作为安身立命之本,依法经营、依法治企、依法维权。要尽快推出领导干部权力责任清单制度,厘清责任边界,明确责任内容,以督促检查倒逼干部干事,干成事,并干净干事。要出台奖励“为官有为”的制度规定,激励干部主动帮助企业家跨越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科学细化量化政策措施,积极化解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让企业真正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激发发展的生机活力。
如果说强力反腐是“破”,那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就是“立”。面向未来,我们要树立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思想,坚持反腐败劲道不松,力度不减,净化政治生态,净化经济发展环境,让党风政风社风民风更加清朗,把扭曲的政商关系扭回来,让“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在反腐败的强大助力下牢固地“立”起来。
责任编辑:刘玉成
第四篇:以治理创新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实现政府治理、市场治理、企业治理三者联动
以治理创新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热点辨析)
杨 典
《 人民日报 》(2016年08月07日
05 版)
调整和优化政商关系,对于全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同志用“亲”“清”二字概括新型政商关系,指明了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和民营企业家的相处之道。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不仅需要领导干部和民营企业家保持清醒头脑、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还应加强治理创新,实现政府治理、市场治理、企业治理三者联动。
在政府治理方面,大力推进法治政府、服务政府建设。近几年,随着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和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少数领导干部对民营企业家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从之前的“乱作为”变为“不作为”“慢作为”。这并不是清廉的表现,实际上是懒政怠政,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应当看到,扎紧制度笼子的目的是明确政府官员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边界,使之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政府部门应切实转变治理方式,从过去以管控、限制为主向服务、监管为主转变,大力推进法治政府、服务政府建设,营造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让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三管齐下,国务院部门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3以上,工商登记前置审批精简85%。这些举措在释放市场活力、促进经济转型、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应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降低准入门槛、促进创业创新,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在市场治理方面,加快形成协同共治的治理格局。在传统市场监管模式下,监管人员的监管领域、区域和对象相对固定,比较容易发生权力寻租、监管不严等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市场治理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强调政府的市场监管作用、创新和完善事中事后监管的同时,积极推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推动市场治理创新,重点是建立多元市场治理体系。一是积极引导市场主体强化信用意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二是着力调动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参与市场监管的积极性,使其在政府和企业之间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双方提供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的信息沟通和利益表达渠道,并在政策宣传、行业自律、信息共享、人才培养、协同创新、权益维护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三是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在企业治理方面,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和相关机制。治理结构和机制不完善的企业,缺乏公开透明的决策程序和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一些企业负责人习惯于搞“家长制”“一言堂”。这不仅不利于企业发展,而且为个别企业“走偏门”、寻求不正当利益提供了温床。现代企业治理具有一套完备的治理结构和决策监督机制,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在此基础上,企业重大事项由董事会集体决定并及时向利益相关者和资本市场公布,董事会内设的审计委员会、外部的资本市场和财经媒体等也具有较强的监督制约功能。这样,企业的违法违规成本就会大大增加。可见,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和相关机制,可以有效避免企业中出现个人专制和裙带关系,促进形成有利于企业发展和创新的内部环境和氛围,让企业在规范的轨道上走得更远、更好。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第五篇: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促进洛宁经济发展
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促进洛宁经
济发展
总书记把新型政商关系精辟而深刻地概括为“亲”“清”二字,言简意赅,思想深邃,既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廓清边界、干净干事提供了重大方法论,也为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2017年以来,县工商联在认真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基础上,主动作为,切实发挥工商联作为政府管理和服务非公经济的助手作用,着眼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促进洛宁经济快速发展,先后组织人员到各乡镇开展专题调研,走访企业14家,召开非公企业负责人座谈会7场,与53位企业家代表交流探讨,深入听取相关意见建议,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洛宁县政商关系现状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关注、全力支持和引导非公经济发展。在经济发展新形势、新常态下,我县非公经济能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方面仍然发挥出重要作用,这得益于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认真落实了服务企业的各项举措,切实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也侧面反映出我县政商关系的良好基本面。与此同时,通过深入调研,我们也发现,随着我县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全市各地政商关系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从营商环境上看,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的深入实施和高压反腐的持续加强,全县政商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厘清,涉企部门对非公企业“吃拿卡要”的乱象基本杜绝,但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涉企部门主动上门服务明显不够,一些单位和干部担心做多错多担责多,对企业“敬而远之”、“软拒绝”。从服务态度上看,涉企部门窗口服务总体是热情的,尤其是党员岗位,基本都能做到服务周到。然而,企业家们也普遍反映,一些干部存在对中央政策的理解偏差和执行偏差,实际为企业办事热情有所降低,出现“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和“清而不亲”的倾向。从服务能力上看,涉企部门一些窗口单位,工作人员长期得不到交流、提拔,工作中主动学习不够,经验主义、应付思想较多,责任意识、进取意识、效能意识淡漠,专业素养、政策水平、创新能力跟不上时代和发展需要。从服务方式上看,绝大多数涉企部门的许多工作内容和事项基本实现了网上办公,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与企业面对面接触的频率和机会,导致上级和我县制定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没有完全打通“最后一公里”,普遍存在企业对政策措施知晓少、认同度低、受益不足的情况。
二、洛宁县政商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研反映,当前我县政商关系总体相对稳定,但由于历史原因和体制因素,加上新的形势和要求,一些问题与矛盾长期存在。主要表现在:
(一)不敢为、不愿为、不会为的现象仍较普遍。有干部坦言,“吃不准”导致“不敢为”。对政商关系“度”的把握上,由于当前“不能”“不得”的禁止性规范出台多,“可以”“应该”的指引性规范出台少,一些干部搞不清与企业交往的分寸,干脆舍“亲”而保“清”,至少求个稳妥。特别是高压的反腐败之下,有些官员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干事,给企业该办的手续不办,该批的项目不批,导致了相当程度的懒政和怠政问题,阻碍了经济增长。在一些地方,干部由于缺乏容错机制的保护,做起事来很容易畏首畏尾、过度谨慎、怕担责任,特别是具体经办的公务员,没有领导的签字坚决不办,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有的干部也承认,在服务企业过程中最大的顾虑是“能力有限、知识恐慌”,与其“以己昏昏使人昭昭”办砸了出洋相,还不如拖着更安稳、导致干脆不作为。
(二)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问题仍然存在。调研走访中,企业普遍反映,对政府“多个婆婆管一个媳妇”的交叉管理模式感觉疲惫,一些政务审批服务中心“一站式”受理做到了,但权力没有放,大厅窗口人员多为“收发员”,不少审批事项只是换了个“马甲”,审批中的各种“要件”、程序和环节还是关卡林立,一件小事要企业跑好多遍,报个项目,还是要盖多个章,耗费企业大量财力和精力,延误了市场机遇,有的企业家戏虐“上面很好,下面好狠”。政策执行不一,本土企业与招商引资企业有时难以执行同样政策,无法享受同等待遇。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方面有时仍遭遇不少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部分实施细则不具体、操作性不强或门槛设臵过高,实践中很难落实;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是发展的动力。目前金融机构针对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贷款普遍门槛高、手续繁,品种单
一、额度有限,大大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很多民间投资即使跨过“玻璃门”进入市场,也会被金融机构融资歧视这类“弹簧门”反弹出局。政府及涉企部门一些办事人员,觉得与企业打交道就涉嫌“不清”,有的甚至借口是讲规范规矩,不与企业当事人接触,事前服务不够准确有效,导致一些企业陷入“问题始终在解决,但始终也解决不了的”旋转门。
(三)隐形收费、间接成本、服务缺失的现象仍未消除。一些企业反映,在承受各种收费和支出的压力面前,有苦无处诉,觉得与政府难以亲近,政商关系越来越远。某些涉企部门尽管在收费项目上有了减少,但转嫁为第三方收费,好像与政府及涉企部门无关,实际上企业负担并没有减轻,企业生产成本加大。还有一些涉及到质量检测、消防生产、产品审验、环评、安评等方面收费极高,都是垄断性的,没有价格上的回旋,让企业难以承受。对企业困难,政府及有关部门存在选择性服务现象,貌似在管,其实都不在管,缺乏有效的评估和问责机制,持续保障和维护企业合法利益,出台的有些政策连贯性不够,缺乏有力的支持、帮扶手段,政府的承诺、有些政策有时兑现不了。
三、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几点建议
政商关系,是政府和市场、权力和资本相互关系的综合反映。政商关系既是一个古老话题,也是一个为政者必须作出回答的时代命题。构建既“亲”且“清”的政商关系新生态,需要从法治、制度、机制层面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
第一,要依法依规,坚守底线。政商在法治社会内都要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坚守法律底线、纪律底线、政策底线、道德底线。只有守住这四条底线,拧紧政商交往的“安全阀”,说话做事才会有硬气,干事创业才会有胆气,为官从政才会更有底气。要坚守政商交往的法律底线。政府和涉企部门工作人员任何时候都要遵纪守法,严以用权,在法律之下行使权力,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责任必须为”。企业家任何时候都要守法经营,依规行事,偷税漏税、走私贩私、制假贩假等违法事情坚决不做,偷工减料、缺斤短两、质次价高的亏心事坚决不做。要坚守政商交往的纪律底线。党员干部要心存敬畏和戒惧,始终把纪律和规矩牢牢挺在前面,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很多企业家也是党员,也要严守党规党纪,在商界树立表率,决不能“温水煮青蛙”拉拢腐蚀干部,更不能想尽办法追击围猎干部。以身试纪、搞权钱交易,不仅是对党规党纪、理想宗旨的违背,害人害己,也是对自己和他人的不尊重。要坚守政商交往的政策底线。党的政策是党的生命,国家的政策是行业导向。要结合洛宁实际,消除体制性障碍,放宽市场准入,打破行政(部门)垄断。党员干部不能以局部或个人利益来决定取舍,有利的就执行或变通执行,不利的就不执行。企业家应该认真研究政策、执行政策,按政策规定办事,在政策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任何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打政策“擦边球”、钻政策“漏洞”的行为,都不利于企业的成长、市场的健康。要坚守政商交往的道德底线。官有官德,商有商道。我们应该崇德尚道,坚守最基本、最朴素的做人做事道德底线。党员干部要讲操守、重品行;企业家要讲修养、重诚信。无论从政还是经商,都应该讲道德、讲诚信、讲廉耻,任何操守不严、品行不端、道德败坏的行为最终都会酿成恶果。
第二,要完善机制,廓清界线。在高压反腐之下,以往的政商关系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一些干部和企业家无所适从,企业家遇到困难不敢去找政府,政府官员对待企业家也退避三舍,这样既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又可能使市场关系陷入无序。要界定清楚政商交往活动范围。主动适应政商交往新形态,设臵负面清单限定政府的活动边界,明晰企业的活动范围,防止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要建立健全党政领导与企业经常性沟通联络机制、各有关部门与企业间交流机制,组织有关部门领导与各行业、各领域企业家开展定期座谈交流,解读政策、反映困难、共商对策。要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对于各级领导干部在服务企业发展、推进改革创新中,由于经验缺乏、先行先试出现的一些非主观故意的失误和错误行为,要同明知故犯、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握好执纪执法的政策界限。要强化涉企政策服务宣传。各级相关政府部门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涉企政策宣传活动,在做好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宣传工作的基础上,要积极开辟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扩大政策宣传的范围和影响,切实做到广而告之、应知尽知。要落实民营企业平等待遇。手心手背都是肉,各类企业一视同仁,政府做好服务,企业成长盈利,持续规范政商交往行为。
第三,要严明规矩,提升效能。“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既要公私分明,更要公开透明。政商交往要有度,要讲规矩,决不能搞成封建官僚和“红顶商人”之间的依附关系,也不能搞成吃吃喝喝、拉拉扯扯的酒肉朋友关系。政府要简政放权。终结不正常政商关系,根本在于改变政府和民间权力资源不对等的现状。政府大幅度减少审批权,大幅度缩减所掌握自然资源、公共资源,杜绝权力运用的随意性,形成科学合理的权力结构与互动机制,政府和企业公开透明地打交道,用制度规范约束权力,处理好权力与市场、权力与企业的关系,回归权力和商业的本真。干部要干净干事。在“亲”商中斩断私利杂念,牢记“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多关注、多谈心、多引导,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民营企业家要守法经营。要斩断投机的杂念,不寻租、不行贿、不破坏市场规则,以良心品质和诚信经营铸造企业品牌,以守法清白的企业家形象赢得市场的认可、客户的认同。同时,要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和政府提速工程,在涉企部门中推行首问责任制、工作限期办结制、并实行中层干部轮岗制,真正使“能者上,庸者下”落在实处,尤其是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更要积极作为、靠前服务,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
要抓经济不可能不与企业打交道,不可能不和企业家们交往。但是,有交集不能有交换,有交往不能有交易。只要坚持“亲”字当头,真心实意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坚守“清”字托底,时时刻刻保持关系清白,就一定能够逐步构建“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促进洛宁县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